CN114158208A - 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158208A CN114158208A CN202111264629.3A CN202111264629A CN114158208A CN 114158208 A CN114158208 A CN 114158208A CN 202111264629 A CN202111264629 A CN 202111264629A CN 114158208 A CN114158208 A CN 11415820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 coccyx
- tailbone
- housing assembly
- decor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4
- 210000000988 bone and bone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10985 leath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41001465754 Metazoa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5000021189 garnish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7790 scra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4831 Hot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4207 dermi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2635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3491 sk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417 polycarbo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515 polycarbon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1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Chemical compound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049 Carbon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125620 Dermochelys coriace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52 Polya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60 aram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6231 aramid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17 carbon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038 ethylene vinyl acet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365 glass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647 polya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92 thermoplas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187 thermosetting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494479 Peco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93 Polystyr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069 Ti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76 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4 cor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2 die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49 leather substitu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915 polyvinyl chlor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00 polyvinyl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54 steril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659 sterilization and disinf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79—Improving the user comfort or ergonomics
- H04M1/0283—Improving the user comfort or ergonomics for providing a decorative aspect, e.g. customization of casings, exchangeable faceplat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18—Telephone s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hips, mines, or other places exposed to adverse environment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05K5/0243—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壳体组件包括:中框、支撑件和装饰件。中框包括中框本体和边框,边框连接于中框本体的外周缘。支撑件包括支撑件本体和尾骨,支撑件本体包括第一支撑件表面和第二支撑件表面,第一支撑件表面和第二支撑件表面相对设置。尾骨连接于支撑件本体的外周缘。尾骨包括凸起,且凸起凸出于第一支撑表面。装饰件安装于第一支撑件表面,且装饰件的端部与尾骨连接。支撑件安装于中框,且第二支撑件表面朝向中框。本申请提供的壳体组件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后盖与中框之间配合度不高和间隙大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06月26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110715237.8、申请名称为“后盖和电子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皮质后盖具有美观的外形和舒服的手感,使其在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中的应用逐渐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和喜爱。然而,皮质后盖与中框的配合度低。当皮质后盖安装于中框时,往往与中框之间具有较大间隙,从而会影响后盖的美观性以及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壳体组件中的后盖与中框之间配合度不高和间隙大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包括:中框、支撑件和装饰件。中框包括中框本体和边框,边框连接于中框本体的外周缘。支撑件包括支撑件本体和尾骨,支撑件本体包括第一支撑件表面和第二支撑件表面,第一支撑件表面和第二支撑件表面相对设置。尾骨连接于支撑件本体的外周缘。尾骨包括凸起,且凸起凸出于第一支撑件表面。装饰件安装于第一支撑件表面,且装饰件的端部与尾骨连接。支撑件安装于中框,且第二支撑件表面朝向中框。其中,支撑件与装饰件连接形成后盖。
本申请通过支撑件与中框的连接,从而实现后盖与中框的连接,增加了后盖与中框的配合度。并且,通过在支撑件设置尾骨,从而可以减小支撑件与中框之间的间隙,增加壳体组件的美观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尾骨对装饰件起到保护作用,可以防止装饰件发生卷曲或损坏,影响壳体组件的美观性和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一种实施方式中,装饰件的端部包括装饰件端面,尾骨包括第一尾骨面,尾骨和支撑件本体围合形成安装槽,且第一尾骨面朝向安装槽。装饰件安装于安装槽,且装饰件端面与第一尾骨面相对设置。本实施例中,尾骨对装饰件起到保护作用,可以防止装饰件从靠近装饰件端面的一端发生卷曲或损坏,影响壳体组件的美观性和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撑件本体包括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第二支撑段连接于第一支撑段的外周缘。
一种实施方式中,尾骨包括尾骨端面,尾骨端面与第一尾骨面连接,且尾骨端面位于尾骨的端部;装饰件包括第一装饰件表面和第二装饰件表面,第一装饰件表面和第二装饰件表面相对设置,装饰件安装于支撑件,且第二装饰件表面朝向支撑件,尾骨端面与第一装饰件表面平滑过渡。本实施例中,第一装饰件表面和尾骨端面之间平滑过渡且无间隙,可以减少刮手感并且进一步增加壳体组件的美观性。
一种实施方式中,边框包括边框外表面,支撑件安装于中框,且尾骨端面与边框外表面平滑过渡。可以理解为,尾骨端面与边框外表面形成一个面,且该面为曲面。尾骨端面向边框外表面方向延伸,并与边框外表面平滑过渡。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支撑件设置尾骨,且尾骨端面和边框外表面平滑过渡,增加壳体组件美观性,减少刮手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一种实施方式中,尾骨包括第二尾骨面,第二尾骨面与第一尾骨面相对设置,尾骨端面连接第一尾骨面和第二尾骨面,尾骨端面与第一尾骨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本实施例中,尾骨在对装饰件和装饰件端面起到保护作用的同时,还能减少尾骨的凸出部分,进一步避免尾骨的尾骨端面出现刮手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撑件还包括延伸体,延伸体与尾骨的凸起连接。支撑件安装于中框,且延伸体朝向边框延伸。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延伸体,可以进一步减小支撑件与边框之间的间隙,增加壳体组件的美观性,同时减少灰尘和水汽进入支撑件与边框的缝隙内。
一种实施方式中,延伸体包括延伸体侧面和延伸体底面,延伸体底面连接第二尾骨面和延伸体侧面,延伸体侧面与尾骨端面连接。延伸体侧面和边框外表面平滑过渡。本实施例中,延伸体与中框之间平滑过渡,以保证支撑件到中框之间的顺滑过渡,增加壳体组件美观性,减少刮手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一种实施方式中,延伸体还包括连接面,连接面连接延伸体底面和延伸体侧面。连接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连接面,从而可以避免延伸体侧面和延伸体底面直接连接形成尖角,从而造成刮手感,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一种实施方式中,延伸体与边框之间的间隙沿壳体组件的厚度方向的最大尺寸为0.05mm~0.1mm。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延伸体,可以进一步减小支撑件与边框之间的间隙,增加壳体组件的美观性,同时减少灰尘和水汽进入支撑件与边框的缝隙内。
一种实施方式中,尾骨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支撑段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60度~120度,以确保尾骨能够对装饰件起到保护作用,同时还能实现与中框之间的装配,以减小中框与支撑件之间的间隙。
一种实施方式中,装饰端面与第一尾骨面之间的距离为0~0.1mm。
一种实施方式中,尾骨包括第二尾骨面,第二尾骨面与第一尾骨面相对设置,第二尾骨面到边框的最小距离为0.03mm~0.1mm。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段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与第二面相对设置,第二支撑段包括第三面和第四面,第三面与第四面相对设置。第一面与第三面连接并共同组成第一支撑件表面,且第一支撑件表面为平面。第二面与第四面连接并共同组成第二支撑件表面,且第二支撑件表面为平面。也就是说,支撑件本体为平板状。
一种实施方式中,至少部分第二支撑段相较于第一支撑段弯曲。且第二支撑段的弯曲方向朝向中框。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支撑件设置第二支撑段,且至少部分第二支撑段相较于第一支撑段弯曲,以增加壳体组件立体感,从而可以增加壳体组件的美观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一种实施方式中,尾骨包括两个第一子尾骨和两个第二子尾骨。第二支撑段包括两个第一子支撑段和两个第二子支撑段,两个第一子支撑段连接于第一支撑段沿壳体组件的宽度方向的相对两端,且所述第一子支撑段相对所述第一支撑段弯曲,两个第二子支撑段连接与第一支撑段沿壳体组件长度方向的相对两端。一个第一子尾骨连接于一个第一子支撑段远离第一支撑段的一端。一个第二子尾骨连接于一个第二子支撑段远离第一支撑段的一端。装饰件安装于支撑件,且位于壳体组件宽度方向的装饰件端面与第一子尾骨连接,位于壳体组件长度方向的装饰件端面与第二子尾骨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位于壳体组件宽度方向相对两端的第一子支撑段设置为相对第一支撑段弯曲,而在位于壳体组件长度方向相对两端的第二子支撑段设置为平直状,在增加壳体组件的立体感的同时,也可以简化结构。并且,第一子尾骨对装饰件和装饰件在其宽度方向的装饰件端面起到保护作用,可以防止装饰件发生卷曲或损坏。第二子尾骨对装饰件和装饰件在其长度方向的装饰件端面起到保护作用,进一步防止装饰件发生卷曲或损坏,影响后盖的美观性和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一种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一子尾骨和两个第二子尾骨首尾连接,且两个第一子尾骨和两个第二子尾骨为一体成型结构,以增加尾骨结构的稳定性。
一种实施方式中,装饰件的材质为素皮、硅胶、植物皮纹或动物真皮。采用皮革制备的装饰件外观质感好、触感舒适、亲肤,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和抗老化性能,并且质量轻,有利于电子设备的轻量化。
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撑件的材质为纤维增强树脂。其中,树脂可以为热固性树脂,如聚氨酯,也可以是热塑性树脂,如聚碳酸酯。纤维包括但不限于芳纶纤维、玻璃纤维和碳纤维。采用纤维增强树脂材料制备的支撑件具有高强度、质轻的优点。
一种实施方式中,壳体组件包括第一粘接件,第一粘接件设置于支撑件与装饰件之间,并粘结支撑件与装饰件。本施例中,第一粘接件为热熔胶。热熔胶加热后熔融,在常温状态下即可完成固化,且粘接性能快,粘接强度高,并且粘接材料范围广。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粘接件也可以是双面胶或其它胶水,只要能够实现装饰件和支撑件之间的固定连接即可
一种实施方式中,壳体组件包括第二粘接件,第二粘接件设置于中框和支撑件之间,并粘结中框和支撑件,以增加支撑件与中框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本体和上述壳体组件,本体安装于壳体组件。
综合上述,本申请通过支撑件与中框的连接,从而实现后盖与中框的连接,增加了后盖与中框的配合度。并且,通过在支撑件设置尾骨,从而可以减小支撑件与中框之间的间隙,增加壳体组件的美观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尾骨对装饰件起到保护作用,可以防止装饰件发生卷曲或损坏,影响壳体组件的美观性和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中的壳体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壳体组件中E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壳体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壳体组件中的中框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壳体组件中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所示壳体组件中的装饰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2所示壳体组件中的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6所示支撑件的制作流程图;
图10a是采用图9所示制作方法制作基础支撑件过程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b是采用图9所示制作方法制备的基础支撑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壳体组件中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a是图2所示壳体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4b是图12所示壳体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5a是制备图13所示支撑件过程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5b是制备图13所示支撑件过程中形成的基础支撑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6a是采用另一种制作方法制备图13所示支撑件过程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6b是采用另一种制作方法制备图13所示支撑件过程中形成的待切割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7是采用第三种制作方法制备图13所示支撑件过程中形成的基础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中的支撑件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8所示支撑件的制备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20所示壳体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21所示壳体组件中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图23所示壳体组件中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5a是制备图24所示支撑件过程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5b是制备图24所示支撑件过程中形成的基础支撑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6a是本申请第三种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6b是图26a所示壳体组件另一角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7a是本申请第三种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7b是图27a所示壳体组件另一角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200包括但不限于手机(cellphone)、笔记本电脑(notebook computer)、平板电脑(tablet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 device)或车载设备(mobile device)等。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电子设备200为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为了便于描述,将电子设备200的宽度方向定义为X方向,将电子设备200的长度方向定义为Y方向,将电子设备200的厚度方向定义为Z方向。X方向、Y方向和Z方向两两相互垂直。
电子设备200包括本体(图未标)和壳体组件100。本体安装于壳体组件100。
请参阅图2至图4,图2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中的壳体组件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壳体组件100中E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所示壳体组件1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壳体组件100包括后盖1和中框10。后盖1安装于中框10,并与中框10固定连接。后盖1包括承载件20和装饰件30。装饰件30与承载件20固定连接,且承载件20背向装饰件30的表面朝向中框10。
请参阅图5,图5是图4所示壳体组件100中的中框1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中框10由铝合金材料制备得到。在其它实施例中,中框10也可以由不锈钢、钢铝复合压铸和钛合金等金属材料制备。采用金属材料制备的中框10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且外观质感和触感好。或者,中框10也可以由塑料制备得到。塑料包括但不限于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苯乙烯(PS)和聚酰胺(PA)。采用塑料制备的中框10质量轻,有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
中框10包括中框本体11、避让部12和边框13。中框本体11包括第一表面111、第二表面112和第一侧面113,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2相对设置,第一侧面113与第一表面111连接,并围绕第一表面111外周缘,且第一侧面113为曲面。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侧面113也可以是平面或斜面。中框本体11还设有凹槽a,凹槽a位于中框本体11的边缘,并由第一表面111向Z轴正方向凹设,以在中框本体11上形成避让部12和边框13。
避让部12位于中框本体11的外周缘,并与中框本体11连接。避让部12包括上表面121,上表面121即为凹槽a的底壁。边框13包括边框外表面131、边框内表面132和边框顶面133。边框外表面131和边框内表面132相对设置,边框顶面133连接边框外表面131和边框内表面132之间。其中,边框内表面132与避让部12的上表面121连接。也就是说,边框13连接于避让部12背向中框本体11的一端,且边框13位于避让部12的四周。本实施例中,边框外表面131为曲面。边框内表面132由两个互相连接的平面组成,或者边框内表面132也可以为曲面。其中,边框内表面132和第一侧面113即为凹槽a的侧壁。
本实施例中,中框本体11、避让部12和边框13为一体成型,以保证中框10的结构稳定性。
请参阅图6,图6是图4所示壳体组件100中的支撑件20的结构示意图。
支撑件20采用纤维增强树脂材料制备。树脂可以为热固性树脂,如聚氨酯,也可以是热塑性树脂,如聚碳酸酯。纤维包括但不限于芳纶纤维、玻璃纤维和碳纤维。采用纤维增强树脂材料制备的支撑件20具有高强度、质轻的优点。
支撑件20包括支撑件本体21和尾骨22。支撑件本体21包括第一支撑段211和第二支撑段212。第二支撑段212连接于第一支撑段211的外周缘。第一支撑段211包括第一面203和第二面204,第一面203和第二面204相对设置。第二支撑段212包括第三面205和第四面206,第三面205和第四面206相对设置。第二支撑段212与第一支撑段211连接后朝向相同的面共同组成支撑件本体21的表面,分别为第一支撑件表面201和第二支撑件表面202,且第一支撑件表面201和第二支撑件表面202相对设置。其中,第一面203和第三面205共同组成第一支撑件表面201,第二面204和第四面206共同组成第二支撑件表面202。第二支撑段212沿着第一支撑件表面201朝向第二支撑件表面202方向弯曲。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段212为弧形。也就是说,第三面205和第四面206均为曲面。
尾骨22包括围骨本体b和凸起c。围骨本体b与第二支撑段212连接,凸起c与围骨本体b连接,且凸起c凸出于第三面205。需要说明的是,支撑件本体21、围骨本体b和凸起c为一体成型件,图6中的虚线仅为了描述方便,实际是不存在。
尾骨22还包括第一尾骨面221、第二尾骨面222和尾骨端面223。其中,第一尾骨面221与第二尾骨面222相对设置,尾骨端面322位于尾骨22的自由端,且尾骨端面223连接第一尾骨面221和第二尾骨面222。尾骨22与第二支撑段212远离第一支撑段211的一端连接,即尾骨22围绕第一支撑段211的外周缘,且尾骨22的凸起c凸出于第三表面205。尾骨2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支撑段212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第一夹角α,第一夹角α为60度~120度。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尾骨22的延伸方向即为尾骨22的长度方向,也就是背向第三面205延伸的方向。本实施例中,第一夹角α为90度,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夹角α也可以大于90度或者小于90度。第一尾骨22在其延伸方向尺寸为0.3mm~0.6mm。
支撑件本体21和尾骨22共同围合成安装槽A。其中,支撑件本体21为安装槽A的底壁,第一支撑件表面201即为安装槽A的底壁的表面,尾骨22的第一尾骨面221即为安装槽A的侧壁。安装槽A用于安装装饰件30。
请参阅图7,图7是图4所示壳体组件100中的装饰件30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装饰件30由素皮制备。素皮是指聚氨酯皮革,采用聚氨酯制备的装饰件30外观质感好、触感舒适、亲肤,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和抗老化性能,并且质量轻,有利于电子设备200的轻量化。在其它实施例中,装饰件30也可以由聚乙烯或聚氯乙烯等人造皮革制备得到。装饰件30也可以由动物真皮制备得到。动物真皮包括但不限于牛皮、羊皮、马皮和猪皮。由动物真皮制备的装饰件30外观质感好、触感舒适、亲肤,能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装饰件30还可以由硅胶制备得到。采用硅胶制备的装饰件30成本低,且化学稳定性好,机械强度高。装饰件30还可以由植物皮纹制备得到。植物皮纹由植物纤维制备得到。由植物皮纹制备的装饰件30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和抗老化性能,并且具有杀菌防霉、环保的优点。
装饰件30包括第一装饰段31和第二装饰段32。第二装饰段32连接于第一装饰段31的外周缘。第二装饰段32与第一装饰段31连接后朝向相同的面共同组成装饰件30的表面,分别为第一装饰件表面301和第二装饰件表面302,且第一装饰件表面301和第二装饰件表面302相对设置。第二装饰段32位于装饰件30的同一侧,且第二装饰段32沿着第一装饰件表面301朝向第二装饰件表面302方向弯曲。其中,第二装饰段32为弧形。装饰件30还包括装饰件端面303。装饰件端面303位于第二装饰段32的端部,且装饰件端面303连接第一装饰件表面301和第二装饰件表面302。
请一并参阅图6至图8,图8是图2所示壳体组件100中的后盖1的结构示意图。
后盖1包括装饰件30和支撑件20,装饰件30安装于支撑件20的安装槽A,并与支撑件20固定连接。第一装饰段31与第一支撑段211正对,第二支撑段212与第二装饰段32正对,装饰件30的第二装饰件表面302朝向支撑件20的第一支撑件表面201。支撑件20对装饰件30起到支撑作用。这里的“正对”是指在壳体组件100的厚度方向,即Z方向的投影重合。
装饰件30的装饰件端面303与尾骨22的第一尾骨面221相对设置。本实施例中,装饰端面303抵接第一尾骨面221,也就是说,装饰件端面303与第一尾骨面221存在抵接力,从而可以保证装饰件端面303与第一尾骨面221连接的稳定性。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装饰件端面303与第一尾骨面221也可以通过粘接剂或者其它方式间接连接。或者,装饰件端面303与第一尾骨面221之间也可以存在很小的间隙,且间隙的尺寸为0~0.1mm。也就是,第一尾骨面221到装饰件端面303的距离为0~0.1mm。
其中,尾骨端面223与位于第二装饰段32的第一装饰件表面301平齐。也就是说,尾骨端面223和位于第二装饰段32的第一装饰件表面301之间无间隙,或者具有很小间隙(在装配公差范围内),尾骨端面223和位于第二装饰段32的第一装饰件表面301平滑过渡。本申请的两个面之间平滑过渡,可以理解为,其中一个面与另一个面之间的落差小于或等于0.2mm,且该一个面的切平面与另一个面在相对位置处的切平面夹角小于或等于20度。或者,一个面与另一个面可以共面。换句话说,一个面与另一个面位于同一平面;或者,一个面与另一个面的切平面连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中一个面与另一个面之间的落差也可以小于或等于0.03mm,以增加壳体组件的外观一致性和顺滑性。下文提到的“平滑过渡”均可做相同理解。
本实施例中,尾骨端面223和位于第二装饰段32的第一装饰件表面301的落差小于或等于0.03mm,且尾骨端面223的切平面与位于第二装饰段32的第一装饰件表面301的切平面的夹角小于或等于20度。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尾骨端面223和位于第二装饰段32的第一装饰件表面301也可以共面,且该面为曲面。当然,尾骨端面223和位于第二装饰段32的第一装饰件表面301也可以大致为曲面(允许有少量偏差)。本实施例中,尾骨22对装饰件30的第二装饰段32和装饰件端面303起到保护作用,可以防止装饰件30从靠近装饰件端面303的一端发生卷曲或损坏,影响后盖1的美观性和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同时,第一装饰件表面301和尾骨端面223之间平滑过渡且无间隙,可以减少刮手感并且进一步增加后盖1的美观性。
请参阅图4和图8,后盖1还包括第一粘接件40。第一粘接件40设置于于第一支撑件表面201和第二装饰件表面302之间,并粘接支撑件20和装饰件30,从而使装饰件30与支撑件20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粘接件40为热熔胶。热熔胶加热后熔融,在常温状态下即可完成固化,且粘接性能快,粘接强度高,并且粘接材料范围广。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粘接件40也可以是双面胶或者其它胶水,只要能够实现装饰件30和支撑件20之间的固定连接即可。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4,后盖1安装于中框10,且支撑件20的第二支撑件表面202朝向中框10的第一表面111。支撑件本体21与中框10的中框本体11正对,尾骨22与边框13的位置对应。
支撑件20的第二支撑段212与中框10的第一侧面113层叠设置,并沿着第一侧面113弯曲方向朝向凹槽a内延伸。第二支撑段212与尾骨22连接的一端位于凹槽a内,并与避让部12相对设置。尾骨22部分位于凹槽a内,并沿着边框13的边框内表面132朝着远离凹槽a方向延伸,且第二尾骨面222与边框内表面132及边框顶面133相对。尾骨端面223与边框外表面131平滑过渡。可以理解为尾骨端面223与边框外表面131的落差小于或等于0.2mm,且尾骨端面223的切平面与边框外表面131的切平面的夹角小于或等于20度。示意性的,尾骨端面223与边框外表面131的落差也可以小于或等于0.03mm。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尾骨端面223与边框外表面131也可以共面,且该面为曲面,尾骨端面223向边框外表面131方向延伸。当然,尾骨端面223与边框外表面131也可以大致在一个曲面上(允许有少量偏差)。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支撑件20设置尾骨22,且尾骨端面223和边框外表面131平滑过渡,以保证后盖1到中框10之间的顺滑过渡,增加壳体组件100美观性,减少刮手感。同时,通过在支撑件20设置尾骨22,可以减小后盖1与中框10之间的间隙,增加壳体组件100的美观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尾骨22与边框13的边框顶面133之间具有第一间隙B,第一间隙B在Z方向的最大尺寸为L1。本实施例中,L1为0.5mm。在其它实施例中,L1也可以小于0.5mm,或者稍大于0.5mm。尾骨22与边框13之间的最小距离的尺寸为0.03mm-0.1mm。也就是,边框133与第二尾骨面222的最小距离为0.03mm-0.1mm。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间隙B内设有胶水。位于第一间隙B内的胶水粘接尾骨22和边框13之间,以进一步增加尾骨22和边框13连接的稳定性,同时,也可以封闭第一间隙B,避免外部灰尘或水汽进入第一间隙B及凹槽a内。并且,通过在第一间隙B内设置胶水还可以进一步减少刮手感。
请参阅图2和图4,壳体组件100还包括第二粘接件50。第二粘接件50包括第一粘接面51和第二粘接面52,第一粘接面51和第二粘接面52相对设置。第二粘接件50位于中框10和支撑件20之间,且第一粘接面51与中框10的第一表面111粘接,第二粘接面52与支撑件20的第二支撑件表面202粘接,从而使支撑件20与中框10固定连接,进而使后盖1与中框10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粘接件50为泡棉胶。泡棉胶的基材包括但不限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或聚乙烯(PE)泡沫,基材相对两侧涂覆胶粘剂。泡沫基材具有弹性。作为泡棉胶的第二粘接件50可以起到缓冲作用,能够避免中框10和后盖1之间相互挤压,对中框10或者后盖1造成损坏。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粘接件50也可以是双面胶或胶水,只要能实现支撑件20与中框10之间的固定连接即可。
请参阅图9,图9是图6所示支撑件20的制作流程图。
支撑件20的制作过程包括:
S1:提供一模具和原材料板;
S2:将原材料板置于模具内,压制原材料板形成基础支撑件,基础支撑件包括基础板和基础尾骨,基础尾骨位于基础板的外周缘,并与基础板连接;
S3:对基础尾骨进行切割,以形成支撑件。
请参阅图10a,图10a是采用图9所示制作方法制作基础支撑件过程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在S1中,模具包括上模具2和下模具3,上模具2盖合在下模具3上,且上模具2和下模具3之间具有成型槽4,成型槽4的形状和大小与基础支撑件20a的形状和大小一致。原材料板为纤维复合板预浸料。这里所说的“纤维复合板预浸料”是指用树脂基体在一定条件下浸渍连续纤维,制成的树脂基体与增强体的组合物。
在S2中,将原材料板置于成型槽4内,并对模具加热加压,以使原材料板形成基础支撑件20a。
请参阅图10b,图10b是采用图9所示制作方法制备的基础支撑件20a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基础支撑件20a包括基础板和基础尾骨22a。基础板包括第一基础支撑段和第二基础支撑段212a。第二基础支撑段212a连接于第一基础支撑段的外周缘。第二基础支撑段212a相对第一基础支撑段朝同一侧弯曲。
基础尾骨22a与第二基础支撑段212a远离第一基础支撑段的一端连接。基础尾骨22a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基础支撑段212a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60度~120度。本实施例中,基础尾骨22a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基础支撑段212a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90度,在其它实施例中,基础尾骨22a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基础支撑段212a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也可以大于90度或者小于90度。基础尾骨22a在其延伸方向尺寸大于0.6mm。
请继续参阅图10b,在S3中,沿第一切割线5对基础尾骨进行切割,以使基础支撑件20a形成支撑件20(如图6所示)。切割后的基础尾骨22a即形成支撑件20的尾骨22。本实施例中,采用数控切割的方式对基础尾骨22a进行切割,从而保证切割的精准性。这里所说的“数控切割”是指用于控制机床或设备的工件指令(或程序),是以数字形式给定的一种新的控制方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撑件20也可以直接通过压制一步成型。此时,模具内的成型的形状和大小与支撑件20的形状和大小一致。从而可以简化制备工艺,提升支撑件20的尺寸的精准性。
请参阅图11,图1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100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与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尾骨端面223由第一尾骨面221向第二尾骨面222方向倾斜,且尾骨端面223与第一尾骨面221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也就是说,尾骨端面223相对第一装饰件表面301朝向凹槽a内方向倾斜。尾骨22在对装饰件30的第二装饰段32和装饰件端面303起到保护作用的同时,还能减少尾骨22的凸出部分,进一步避免尾骨22的尾骨端面223出现刮手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请参阅图12和图13,图1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100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所示壳体组件100中的支撑件20的结构示意图。
与图2所示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尾骨22还包括延伸体24。延伸体24与尾骨22的凸起c连接,并由凸起c背向支撑件本体21方向延伸。也就是说,延伸体24是在尾骨22的第二尾骨面222上凸出形成。延伸体24包括延伸体底面241和延伸体侧面242。延伸体侧面242与尾骨端面223连接,且延伸体侧面242与尾骨端面223朝向相同且平齐,可以理解为延伸体侧面242与尾骨端面223为同一个平面。
支撑件20与中框10组装后,延伸体底面241与边框顶面133平行,延伸体24朝向边框13方向延伸。当然,延伸体底面241也可以相对边框顶面133具有倾斜角度(在公差范围内)。延伸体侧面242与边框外表面131平滑过渡。可以理解为延伸体侧面242与边框外表面131的落差小于或等于0.2mm,且延伸体侧面242的切平面与边框外表面131的切平面的夹角小于或等于20度。示意性的,延伸体侧面242与边框外表面131的落差也可以小于或等于0.03mm。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延伸体侧面242与边框外表面131也可以共面。其中,延伸体24与边框13的边框顶面133之间具有第二间隙C,第二间隙C也就是延伸体底面241与边框顶面133之间的间隙。第二间隙C在Z方向的最大尺寸为L2。L2为0.05mm~0.1mm。本实施例中,L2为0.07mm。
如图14a和图14b所示,图14a是图2所示壳体组件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4b是图12所示壳体组件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本申请中,通过设置延伸体24,可以在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小支撑件20与边框13之间的间隙,增加壳体组件100的美观性,同时减少灰尘和水汽进入支撑件20与边框13的缝隙内。
本实施例中,支撑件20的制作过程包括:
(1)提供一模具和原材料板;
(2)将原材料板置于模具内,压制原材料板形成基础支撑件20a,基础支撑件20a包括基础板和基础尾骨22a,基础尾骨22a分别位于基础板相对两端,并与基础板固定连接;
(3)对基础尾骨22a进行切割,以形成支撑件20。
请参阅图15a和图15b,图15a是制备图13所示支撑件20过程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5b是制备图13所示支撑件20过程中形成的基础支撑件20a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在步骤(1)中,模具包括上模具2和下模具3,上模具2盖合在下模具3上,且上模具2和下模具3之间具有成型槽4,成型槽4的形状和大小与基础支撑件20a的形状和大小一致。原材料板为纤维复合板预浸料。这里所说的“纤维复合板预浸料”是指用树脂基体在一定条件下浸渍连续纤维,制成的树脂基体与增强体的组合物。
基础支撑件20a包括基础板和基础尾骨22a。基础板包括第一基础支撑段和第二基础支撑段212a。第二基础支撑段212a分别连接于第一基础支撑段的外周缘。第二基础支撑段212a相对第一基础支撑段朝同一侧弯曲。
基础尾骨22a包括第一部分221a、第二部分222a和第一连接部分223a,第一连接部分223a连接第一部分221a与第二部分222a之间,且第一部分221a的厚度小于第二部分222a的厚度,第一连接部分223a的厚度由第一部分221a到第二部分222a逐渐增大。第一连接部分223a与第一部分221a连接的一端厚度与第一部分221a的厚度相同,第一连接部分223a与第二部分22a连接的一端的厚度与第二部分222a的厚度相同。第一部分221a与第二基础支撑段212a固定连接,且基础尾骨22a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基础支撑段212a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60度~120度。本实施例中,基础尾骨22a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基础支撑段212a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90度。
请继续参阅图15b,在步骤(3)中,沿第一切割线5对基础尾骨22a进行切割,以使基础支撑件20a形成支撑件20(如图13所示)。其中,第一切割线5与基础尾骨22a的延伸方向垂直。也就是说,在步骤(3)中将第二部分222a切割去除即可得到尾骨22。
本实施例中,采用数控切割的方式对基础尾骨22a进行切割,从而保证切割的精准性。这里所说的“数控切割”是指用于控制机床或设备的工件指令(或程序),是以数字形式给定的一种新的控制方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撑件20也可以直接通过压制一步成型。此时,模具内的成型的形状和大小与支撑件20的形状和大小一致。从而可以简化制备工艺,提升支撑件20的尺寸的精准性。
请参阅图16a和图16b,图16a是采用另一种制作方法制备图13所示支撑件20过程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6b是采用另一种制作方法制备图13所示支撑件20过程中形成的待切割件20b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如图16a所示,采用上模具2和下模具3压制原材料板形成待切割件20b。
如图16b所示,待切割件20b包括第二基础板和待切割尾骨22b。第二基础板的结构与上一实施例中的基础支撑件20a中的第一基础板的结构相同。待切割尾骨22b连接于第二基础板的外周缘,且待切割尾骨22b的延伸方向位于第二基础板的同一侧。本实施例中,待切割尾骨22b的厚度均大于第二基础板的厚度。
在步骤(3)中,首先,沿第三切割线6对待切割尾骨22b进行切割,以形成基础支撑件20a(如图16b所示),待切割尾骨22b切割后形成基础支撑件20a的基础尾骨22a。其中,第三切割线6包括连续的三段切割线,第三切割线6的第一段与X方向平行,第三切割线6的第二段与基础尾骨22a的延伸方向平行,第三切割线6的第三段与第一段切割线平行。
如图16b所示,接着,对基础支撑件20a进行切割,沿第一切割线5对基础尾骨22a进行切割,以使基础支撑件20a形成支撑件20(如图13所示)。
请参阅图17,图17是采用第三种制作方法制备图13所示支撑件20过程中形成的基础支撑件20a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基础支撑件20a包括基础板和基础尾骨22a。基础尾骨22a包括第一部分221a和第二部分222a,第一部分221a与第二部分222a固定连接,且第一部分221a与第二部分222a的夹角为90度。第一部分221a与基础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一部分221a的延伸方向与基础板的表面夹角为90度,第二部分222a朝远离基础板方向延伸。
对基础尾骨22a进行切割,以形成支撑件20(如图13所示)。其中,第一切割线5包括连续的两段切割线,第一切割线5的第一段位于第一部分221a和第二部分222a之间,且第一段切割线5与第一部分221a的延伸方向平行。第一切割线5的第二段位于第二部分222a,并与X方向平行。
请参阅图18,图18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100中的支撑件20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与图12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延伸体24还包括连接面243,连接面243连接延伸体侧面242和延伸体底面241。本实施例中,连接面243为平面,且连接面243与Z方向平行。在其它实施例中,连接面243也可以是曲面。或者,连接面243也可以是倒角。通过设置连接面243,可以避免延伸体侧面242和延伸体底面241直接连接形成尖角,从而造成刮手感,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请一并参阅图19,图19是图18所示支撑件20的制备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所示支撑件20可由图13中的支撑件20进一步沿第一辅助切割线7切割得到。其中,第一辅助切割线7位于延伸体24,并与Z方向平行,且第一辅助切割线7穿过延伸体24的延伸体侧面242的延伸体底面241,第一辅助切割线7切割后的切割面即为连接面243。
请参阅图20和图21,图20是本申请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1是图20所示壳体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中框10的材质与第一实施例中的中框10的材质相同。中框10包括中框本体11和边框13。中框本体11为矩形板体。中框本体11包括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2,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2相对设置。边框13连接于中框本体11的外周缘,且边框13沿Z轴正方向延伸。边框13包括边框外表面131、边框内表面132和边框顶面133。边框外表面131和边框内表面132相对设置,且边框外表面131和边框内表面132均与Z方向平行。其中,边框外表面131与中框本体11的第二表面112垂直连接,边框内表面132与中框本体11的第一表面111垂直连接。边框顶面133与边框内表面132远离中框本体11的一端固定连接,并由边框内表面132朝向边框外表面141方向延伸。边框顶面133与边框内表面132的夹角为90度。当然,边框顶面133与边框内表面132之间的夹角也可以稍大于90度,或者稍小于90度。边框13还包括边框弧面134,边框弧面134连接于边框顶面133和边框外表面131之间。在这里,边框弧面134可以理解为边框外表面133的一部分。
边框13和中框本体11共同围合成收容槽D。其中,第一表面111即为收容槽D的底壁,边框内表面132即为收容槽D的侧壁。收容槽D用于安装后盖1。
本实施例中,支撑件20的材质与第一实施例中支撑件20的材质相同。支撑件20包括支撑件本体21和尾骨22。
请一并参阅图22,图22是图21所示壳体组件100中的支撑件20的结构示意图。支撑件本体21包括第一支撑段211和第二支撑段212。第二支撑段212连接于第一支撑段211的外周缘。第一支撑段211包括第一面203和第二面204,第一面203和第二面204相对设置。第二支撑段212包括第三面205和第四面206,第三面205和第四面206相对设置。其中,第一面203和第三面205共同组成第一支撑件表面201,且第一支撑件表面201为平面。第二面204和第四面206共同组成第二支撑件表面202,且第二支撑件表面202为平面。也就是说,支撑件本体21为矩形板状结构。
尾骨22连接于支撑件本体21的外周缘,且尾骨22与第一支撑件表面201垂直。也就是说,尾骨22沿Z轴正方向延伸。尾骨22包括围骨本体b和凸起c。围骨本体b与第二支撑段212连接,凸起c与围骨本体b连接,且凸起c凸出于第三面20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支撑件本体21、围骨本体b和凸起c为一体成型件,图22中的虚线仅为了描述方便,实际是不存在。
尾骨22还包括第一尾骨面221、第二尾骨面222和尾骨端面223。其中,第一尾骨面221与第二尾骨面222相对设置,第二尾骨面222在Z方向的高度低于第一尾骨面221在Z方向的高度。也就是说,第二尾骨面222远离支撑件本体21的一端位于第一尾骨面221远离本体的一端的Z轴负方向位置。尾骨端面223连接第一尾骨面221和第二尾骨面222之间。本实施例中,尾骨端面223为斜面,且尾骨端面223与第一尾骨面221的夹角为锐角,与第二尾骨面222的夹角为钝角。即尾骨端面223由第一尾骨面221向第二尾骨面222方向倾斜。在其它实施例中,尾骨端面223也可以是曲面。
支撑件本体21和尾骨22共同围合成安装槽A。其中,第一支撑件表面201即为安装槽A的底壁,尾骨22的第一尾骨面221即为安装槽A的侧壁。安装槽A用于安装装饰件30。
请继续参阅图21,装饰件30的材质与第一实施例中的装饰件30的材质相同。本实施例中,装饰件为平直板状结构。装饰件30包括第一装饰件表面301、第二装饰件表面302和装饰件端面303。其中,第一装饰件表面301和第二装饰件表面302相对设置,且第一装饰件表面301和第二装饰件表面302均与X方向及Y方向平行。装饰件端面303位于第一装饰件表面301外周缘,并连接于第一装饰件表面301和第二装饰件表面302之间。本实施例中,装饰件端面303与X方向和Y方向垂直。也就是,装饰件端面303均与第一装饰件表面301和第二装饰件表面302垂直。
请一并参阅图20和图21,装饰件30安装于支撑件20的安装槽A,并与支撑件20固定连接。其中,装饰件30的第二装饰件表面302朝向支撑件20的第一支撑件表面201,装饰件端面303与第一尾骨面221连接。本实施例中,装饰端面303抵接第一尾骨面221。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装饰件端面303与第一尾骨面221也可以通过粘接剂或者其它方式间接连接。或者,装饰件端面303与第一尾骨面221之间也可以存在很小的间隙(在公差范围内)。
本实施例中,尾骨端面223与第一尾骨面221连接的一端与第一装饰件表面301在Z方向平齐,尾骨22对装饰件30和装饰件端面303起到保护作用,可以防止装饰件30从靠近装饰件端面303的一端发生卷曲或损坏,影响后盖1的美观性和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并且,装饰件端面303与第一尾骨面221之间无间隙,或者具有很小的间隙(在装配公差范围内),从而可以防止灰尘或水汽进入支撑件20和装饰件30之间,影响后盖1的装配稳定性。同时,第一装饰件表面301和尾骨端面223之间平滑过渡且无间隙,可以减少刮手感并且进一步增加后盖1的美观性。
请继续参阅图20和图21,后盖1还包括第一粘接件40。第一粘接件40设置于第一支撑件表面201和第二装饰件表面302之间,并粘接装饰件30与支撑件20,从而使装饰件30与支撑件20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粘接件40为热熔胶。热熔胶加热后熔融,在常温状态下即可完成固化,且粘接性能快,粘接强度高,并且粘接材料范围广。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粘接件40也可以是双面胶或者其它胶水,只要能够实现装饰件30和支撑件20之间的固定连接即可。
后盖1安装于中框10的收容槽D内,并与中框10固定连接。其中,支撑件本体21与中框10的中框本体11正对,尾骨22与边框13相对。支撑件20的第二支撑件表面202朝向中框10的第一表面111,第二尾骨面222朝向边框内表面132。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支撑件20设置尾骨22,可以减小后盖1与中框10之间的间隙,增加壳体组件100的美观性。
其中,尾骨22的第二尾骨面222与边框13的边框内表面132之间具有第一间隙B,第一间隙B在X方向的最大尺寸为0.5mm。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间隙B在X方向的最大尺寸也可以小于0.5mm,或者稍大于0.5mm。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间隙B内设有胶水。位于第一间隙B内的胶水粘接尾骨22和边框13之间,以进一步增加尾骨22和边框13连接的稳定性,同时,也可以封闭第一间隙B,避免外部灰尘或水汽进入第一间隙B内。并且,通过在第一间隙B内设置胶水还可以进一步减少刮手感。
请继续参阅图20和图21,壳体组件100还包括第二粘接件50。第二粘接件50包括第一粘接面51和第二粘接面52,第一粘接面51和第二粘接面52相对设置。第二粘接件50位于中框10和支撑件20之间,且第一粘接面51与中框10的第一表面111粘接,第二粘接面52与支撑件20的第二支撑件表面20粘接,从而使支撑件20与中框10固定连接,进而使后盖1与中框10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粘接件50为泡棉胶。泡棉胶的基材包括但不限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或聚乙烯(PE)泡沫,基材相对两侧涂覆胶粘剂。泡沫基材具有弹性。作为泡棉胶的第二粘接件50可以起到缓冲作用,能够避免中框10和后盖1之间相互挤压,对中框10或者后盖1造成损坏。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粘接件50也可以是双面胶或胶水,只要能实现支撑件20与中框10之间的固定连接即可。
请参阅图23和图24,图23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100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4是图23所示壳体组件100中的支撑件20的结构示意图。
与图20所示壳体组件100的不同之处在于,尾骨22还包括延伸体24,延伸体24与凸起c连接,并由凸起c背向支撑件本体21方向延伸。尾骨22包括第一尾骨面221、第二尾骨面222和尾骨端面223。第一尾骨面221与第二尾骨面222相对设置,且第一尾骨面221与第二尾骨面222在Z方向平齐。尾骨端面223与第一尾骨面221连接,且尾骨端面223与X方向平行。延伸体24是在尾骨22的第二尾骨面222上凸出形成。延伸体24包括延伸体底面241和延伸体侧面242。延伸体侧面242与尾骨端面223连接,延伸体底面241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延伸体侧面242和第二尾骨面222。
本实施例中,延伸体底面241沿X方向的尺寸均为0.08mm~0.2mm。也就是,延伸体24凸出于第二尾骨面222的最大尺寸为0.08mm~0.2mm。后盖1安装于中框10时,延伸体24由尾骨22朝向边框13方向延伸,且延伸体24的延伸体底面241与边框13的边框顶面143相对设置。延伸体24对第一间隙B起到遮挡作用,可以避免外部的灰尘或水汽进入第一间隙B,影响后盖1与中框10连接的稳定性。同时,也可以增加壳体组件100的美观性。
本实施方式中,延伸体侧面242为斜面。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延伸体侧面242也可以是曲面。当延伸体侧面242为曲面时,延伸体侧面242与边框弧面134平滑过渡。可以理解为延伸体侧面242与边框弧面134的落差小于或等于0.2mm,且延伸体侧面242的切平面与边框弧面134的切平面的夹角小于或等于20度。示意性的,延伸体侧面242与边框弧面134的落差也可以小于或等于0.03mm。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延伸体侧面242与边框弧面134也可以共面,且该面为曲面,延伸体侧面242向边框弧面144方向延伸,并与边框弧面134平滑过渡。从而可以增加壳体组件100的美观性和平滑度,较少壳体组件100的刮手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当然,延伸体侧面242与边框弧面134也可以大致在一个曲面上(允许有少量偏差)。
一种实施方式中,延伸体24还包括连接面243。连接面243连接延伸体侧面242和延伸体底面241之间。本实施例中,连接面243为平面,且连接面243与Z方向平行。在其它实施例中,连接面243也可以是曲面。或者,连接面243也可以是倒角。通过设置连接面243,可以避免延伸体侧面242和延伸体底面241直接连接形成尖角,从而造成刮手感,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施例中,支撑件20的制作过程包括:
(1)提供一模具和原材料板;
(2)将原材料板置于模具内,压制原材料板形成基础支撑件,基础支撑件包括基础板和基础尾骨,基础尾骨位于基础板的外周缘,并与基础板连接;
(3)对基础尾骨进行切割,以形成支撑件20。
请参阅图25a和图25b,图25a是制备图24所示支撑件20过程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5b是制备图24所示支撑件20过程中形成的基础支撑件20a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如图25a所示,在步骤(1)中,模具包括上模具2和下模具3,上模具2盖合在下模具3上,且上模具2和下模具3之间具有成型槽4,成型槽4的形状和大小与基础支撑件20a的形状和大小一致。原材料板为纤维复合板预浸料。这里所说的“纤维复合板预浸料”是指用树脂基体在一定条件下浸渍连续纤维,制成的树脂基体与增强体的组合物。
如图25b所示,基础支撑件20a包括基础板和基础尾骨22a。基础尾骨22a包括第一部分221a和第二部分222a,第一部分221a与第二部分222a连接,且第一部分221a与第二部分222a的夹角为90度。第一部分221a与基础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一部分221a的延伸方向与基础板的表面夹角为90度,第二部分222a的延伸方向与基础板的表面平行,且第二部分222a朝远离基础板方向延伸。
在步骤(3)中,沿第一切割线9对基础尾骨22a进行切割,以使基础支撑件20a形成支撑件20(如图24所示)。其中,第一切割线9位于第二部分222a,并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锐角。基础尾骨22a切割后形成支撑件20的尾骨22。
本实施例中,采用数控切割的方式对基础尾骨22a进行切割,从而保证切割的精准性。这里所说的“数控切割”是指用于控制机床或设备的工件指令(或程序),是以数字形式给定的一种新的控制方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3)中,沿第一切割线9对基础尾骨22a进行切割完成之后,还可以沿第一辅助切割线对基础尾骨进行切割,以使最后得到的支撑件20的延伸体24包括连接面243。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撑件20也可以直接通过压制一步成型。此时,模具内的成型的形状和大小与支撑件20的形状和大小一致。从而可以简化制备工艺,提升支撑件20的尺寸的精准性。
请参阅图26a和图26b,图26a是本申请第三种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6b是图26a所示壳体组件另一角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与图2所示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支撑件20包括支撑件本体21和尾骨22。尾骨22包括两个第一子尾骨25和两个第二子尾骨26。第二支撑段212包括两个第一子支撑段2121和两个第二子支撑段2122,且第一子支撑段2121相较于第一支撑段211弯曲。也就是说,第二支撑段212在X方向的相对两端相较于第一支撑段211朝向中框10方向弯曲,而第二支撑段212在Y方向的相对两端为平直状。两个第一子支撑段2121连接于第一支撑段211沿X方向的相对两端,一个第一子尾骨25连接于一个第一子支撑段2121远离第一支撑段211的一端。两个第二子支撑段2122连接于第一支撑段211沿Y方向的相对两端,一个第二子尾骨26连接于一个第二子支撑段2122远离第一支撑段211的一端。两个第一子尾骨25和两个第二子尾骨26首尾连接形成尾骨22,且两个第一子尾骨25和两个第二子尾骨26为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一子尾骨25与相邻的第二子尾骨26之间可以通过倒角连接,以使第一子尾骨25与相邻的第二子尾骨26之间的平滑过渡。
装饰件30包括第一装饰段31和第二装饰段32,第二装饰段32分别连接于第一装饰段31的外周缘,且位于第一装饰段31沿X方向相对两端的第二装饰段32相较于第一装饰段31弯曲,位于第一装饰段31沿Y方向相对两端的第二装饰段32为平直状。装饰件30包括两个第三端面304和两个第四端面305。两个第三端面304分别位于装饰件30沿X方向相对两端,两个第四端面305分别位于装饰件30沿Y方向的相对两端。
装饰件30安装于支撑件20,并与支撑件20固定连接。其中,第一装饰段31与第一支撑段211正对,第二装饰段32与第二支撑段212正对。两个第三端面303分别与两个第一子尾骨25连接,两个第四端面305分别与两个第二子尾骨26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子尾骨25对装饰件30的第二支撑段212和第三端面304起到保护作用,可以防止装饰件30从靠近第三端面304的一端发生卷曲或损坏。第二子尾骨26对第一装饰段31和第四端面305起到保护作用,可以防止装饰件30从靠近第四端面305的一端发生卷曲或损坏,影响后盖1的美观性和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其中,支撑件20安装于中框10,并与中框10固定连接。通过在支撑件20设置尾骨22,可以减小后盖1与中框10之间的间隙,增加壳体组件100的美观性。
请参阅图27a和图27b,图27a是本申请第三种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7b是图27a所示壳体组件另一角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尾骨22还包括两个第一子延伸体27和两个第二子延伸体28。一个第一子延伸体27连接于一个第一子尾骨25的凸起,并由对应的凸起背向支撑件本体21方向延伸。一个第二子延伸体28连接于一个第二子尾骨26的凸起,并由第二子尾骨26背向支撑件本体21方向延伸。
支撑件20与中框10组装后,第一延伸体27朝向对应的边框13延伸,且每一第一延伸体27与对应的边框13之间的间隙在Z方向的最大尺寸为0.05mm~0.1mm。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一延伸体27与对应的边框13之间的间隙在Z方向的最大尺寸为0.05mm。通过设置第一延伸体27,可以进一步减小支撑件20与边框13之间的间隙,增加壳体组件100的美观性。
第二延伸体28朝向边框13方向延伸。第二延伸体28对支撑件20与边框13之间的间隙起到遮挡作用,可以避免外部的灰尘或水汽进入间隙内,影响后盖与中框10连接的稳定性。同时,也可以增加壳体组件100的美观性。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段的任意一部分都可以相较于第一支撑段弯曲。例如,第二支撑段沿X方向的其中一端相较于第一支撑段弯曲,第二支撑段沿X方向的另一端以及第二支撑段沿Y方向的相对两端均为平直状。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和实施方式,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此,任何熟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2)
1.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框、支撑件和装饰件;
所述中框包括中框本体和边框,所述边框连接于所述中框本体的外周缘;
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件本体和尾骨,所述支撑件本体包括第一支撑件表面和第二支撑件表面,所述第一支撑件表面和所述第二支撑件表面相对设置,所述尾骨连接于所述支撑件本体的外周缘,所述尾骨包括凸起,且所述凸起凸出于所述第一支撑件表面;
所述装饰件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件表面,且所述装饰件的端部与所述尾骨连接;所述支撑件安装于所述中框,且所述第二支撑件表面朝向所述中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件的端部包括装饰件端面;所述尾骨包括第一尾骨面,所述尾骨和所述支撑件本体围合形成安装槽,且所述第一尾骨面构成所述安装槽的一侧面;所述装饰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槽,且所述装饰件端面与所述第一尾骨面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本体包括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所述第二支撑段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段的外周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骨包括尾骨端面,所述尾骨端面与所述第一尾骨面连接,且尾骨端面位于所述尾骨的端部;所述装饰件包括第一装饰件表面和第二装饰件表面,所述第一装饰件表面和所述第二装饰件表面相对设置,所述装饰件安装于所述支撑件,且所述第二装饰件表面朝向所述支撑件,所述尾骨端面与所述第一装饰件表面平滑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包括边框外表面,所述支撑件安装于所述中框,且所述尾骨端面与所述边框外表面平滑过渡。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骨包括第二尾骨面,所述第二尾骨面与所述第一尾骨面相对设置,所述尾骨端面连接所述第一尾骨面和所述第二尾骨面,所述尾骨端面与所述第一尾骨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骨还包括延伸体;所述延伸体与所述凸起连接,所述支撑件安装于所述中框,且所述延伸体朝向所述边框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体包括延伸体侧面和延伸体底面,所述延伸体底面连接所述第二尾骨面和所述延伸体侧面,所述延伸体侧面与所述尾骨端面连接;所述延伸体侧面和所述边框外表面平滑过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体还包括连接面,所述连接面连接所述延伸体底面和所述延伸体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体与所述边框之间的间隙沿所述壳体组件的厚度方向的最大尺寸为0.05mm~0.1mm。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支撑段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60度~120度。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端面与所述第一尾骨面之间的距离为0~0.1mm。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骨包括第二尾骨面,所述第二尾骨面与所述第一尾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尾骨面到所述边框的最小距离为0.03mm~0.1mm。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段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段包括第三面和第四面,所述第三面与所述第四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三面连接并共同组成所述第一支撑件表面,且所述第一支撑件表面为平面;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四面连接并共同组成所述第二支撑件表面,且所述第二支撑件表面为平面。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支撑段相较于所述第一支撑段弯曲。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骨包括两个第一子尾骨和两个第二子尾骨,所述第二支撑段包括两个第一子支撑段和两个第二子支撑段,两个所述第一子支撑段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段沿所述壳体组件宽度方向的相对两端,且所述第一子支撑段相对所述第一支撑段弯曲,两个所述第二子支撑段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段沿所述壳体组件长度方向的相对两端;一个所述第一子尾骨连接于一个所述第一子支撑段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段的一端,一个所述第二子尾骨连接于所述一个第二子支撑段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段的一端;
所述装饰件安装于所述支撑件,且位于所述壳体组件宽度方向的所述装饰件端面与所述第一子尾骨连接,位于所述壳体组件长度方向的所述装饰件端面与所述第二子尾骨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子尾骨和两个所述第二子尾骨首尾连接,且两个所述第一子尾骨和两个所述第二子尾骨一体成型。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件的材质为素皮、硅胶、植物皮纹或动物真皮。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材质为纤维增强树脂。
2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一粘接件,所述第一粘接件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与所述装饰件之间,并粘结所述支撑件与所述装饰件。
2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二粘接件,所述第二粘接件设置于所述中框和所述支撑件之间,并粘结所述中框和所述支撑件。
2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和权利要求1-21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所述本体安装于所述壳体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228074.1A CN115666029B (zh) | 2021-06-26 | 2021-10-28 | 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
EP22753575.4A EP4171183B1 (en) | 2021-06-26 | 2022-04-21 | Shell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
US17/908,365 US20240195899A1 (en) | 2021-06-26 | 2022-04-21 | Hous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
PCT/CN2022/088146 WO2022267659A1 (zh) | 2021-06-26 | 2022-04-21 | 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7152378 | 2021-06-26 | ||
CN202110715237 | 2021-06-26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228074.1A Division CN115666029B (zh) | 2021-06-26 | 2021-10-28 | 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158208A true CN114158208A (zh) | 2022-03-08 |
CN114158208B CN114158208B (zh) | 2023-02-07 |
Family
ID=8045948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264629.3A Active CN114158208B (zh) | 2021-06-26 | 2021-10-28 | 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
CN202211228074.1A Active CN115666029B (zh) | 2021-06-26 | 2021-10-28 | 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228074.1A Active CN115666029B (zh) | 2021-06-26 | 2021-10-28 | 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40195899A1 (zh) |
EP (1) | EP4171183B1 (zh) |
CN (2) | CN114158208B (zh) |
WO (1) | WO2022267659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267659A1 (zh) * | 2021-06-26 | 2022-12-29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
CN116684511A (zh) * | 2021-08-12 | 2023-09-01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后盖及电子设备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31356A (zh) * | 2010-02-02 | 2011-07-20 | 苹果公司 | 具有外部玻璃表面的便携电子设备壳体 |
CN107370855A (zh) * | 2016-05-11 | 2017-11-21 | 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 | 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
CN108430177A (zh) * | 2018-03-26 | 2018-08-21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CN108471460A (zh) * | 2018-03-28 | 2018-08-31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 |
CN108494912A (zh) * | 2018-03-29 | 2018-09-0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屏及移动终端 |
CN210671188U (zh) * | 2019-10-30 | 2020-06-0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 |
US20200198195A1 (en) * | 2017-08-25 | 2020-06-25 | Byd Company Limited | 3d glass-metal composite body, prepar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device |
CN111770224A (zh) * | 2020-07-31 | 2020-10-13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显示设备 |
CN212463784U (zh) * | 2020-07-10 | 2021-02-0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212969729U (zh) * | 2020-10-26 | 2021-04-13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98785A (zh) * | 2009-08-26 | 2011-03-30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外壳及其制造方法 |
CN102245000A (zh) * | 2010-05-11 | 2011-11-16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组合 |
US20140177151A1 (en) * | 2011-07-15 | 2014-06-26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Mobile terminal |
CN114158208B (zh) * | 2021-06-26 | 2023-02-07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
-
2021
- 2021-10-28 CN CN202111264629.3A patent/CN114158208B/zh active Active
- 2021-10-28 CN CN202211228074.1A patent/CN115666029B/zh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4-21 US US17/908,365 patent/US20240195899A1/en active Pending
- 2022-04-21 WO PCT/CN2022/088146 patent/WO2022267659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2-04-21 EP EP22753575.4A patent/EP4171183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31356A (zh) * | 2010-02-02 | 2011-07-20 | 苹果公司 | 具有外部玻璃表面的便携电子设备壳体 |
CN107370855A (zh) * | 2016-05-11 | 2017-11-21 | 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 | 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
US20200198195A1 (en) * | 2017-08-25 | 2020-06-25 | Byd Company Limited | 3d glass-metal composite body, prepar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device |
CN108430177A (zh) * | 2018-03-26 | 2018-08-21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CN108471460A (zh) * | 2018-03-28 | 2018-08-31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 |
CN108494912A (zh) * | 2018-03-29 | 2018-09-0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屏及移动终端 |
CN210671188U (zh) * | 2019-10-30 | 2020-06-0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 |
CN212463784U (zh) * | 2020-07-10 | 2021-02-0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1770224A (zh) * | 2020-07-31 | 2020-10-13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显示设备 |
CN212969729U (zh) * | 2020-10-26 | 2021-04-13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267659A1 (zh) * | 2021-06-26 | 2022-12-29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
CN116684511A (zh) * | 2021-08-12 | 2023-09-01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后盖及电子设备 |
CN116684511B (zh) * | 2021-08-12 | 2024-08-06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后盖及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4171183A1 (en) | 2023-04-26 |
EP4171183A4 (en) | 2023-09-06 |
US20240195899A1 (en) | 2024-06-13 |
CN114158208B (zh) | 2023-02-07 |
WO2022267659A1 (zh) | 2022-12-29 |
EP4171183B1 (en) | 2024-10-09 |
CN115666029A (zh) | 2023-01-31 |
CN115666029B (zh) | 2024-04-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158208B (zh) | 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 |
CN201312452Y (zh) | 一种电子产品外壳及其电子产品 | |
CA2755931C (en) | Housing shell for portable electrical devices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 |
CN107231774B (zh) | 电子装置外壳、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外壳加工方法 | |
US20220000230A1 (en) | Case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CN202435730U (zh) | 电子设备的超薄刚性外壳 | |
CN108696610A (zh) | 壳体、电子装置和壳体的制造方法 | |
CN103252957B (zh) | 表面具有立体纹路的碳纤外壳及其制作方法 | |
CN202218276U (zh) | 一种手机及其面壳结构 | |
CN110199246A (zh) | 复合一体式键盘 | |
CN205040121U (zh) | 一种后盖以及终端 | |
CN108769316B (zh) | 壳体、电子装置和壳体的制造方法 | |
CN116684511B (zh) | 电子设备后盖及电子设备 | |
US9451714B2 (en) | Housing components of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s | |
CN101557686A (zh) | 显示器外壳及其制作方法 | |
CN211917962U (zh) | 复合板材 | |
CN201112197Y (zh) | 手机按键 | |
CN210578676U (zh) | 一种新型终端后盖 | |
CN209845053U (zh) | 一种新型手机壳体 | |
CN102637068B (zh) | 一种笔记本电脑外壳及其制作方法 | |
CN218243581U (zh) | 手机保护套 | |
CN219287587U (zh) | 一种手机保护壳结构 | |
CN201571091U (zh) | 便携式终端壳体、电池盖及便携式终端 | |
CN214395775U (zh) | 一种光致聚合物结构的组合膜片 | |
CN215069743U (zh) | 一种薄型键帽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6816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