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57981A - 一种距离安全检测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距离安全检测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57981A
CN114157981A CN202111435893.9A CN202111435893A CN114157981A CN 114157981 A CN114157981 A CN 114157981A CN 202111435893 A CN202111435893 A CN 202111435893A CN 114157981 A CN114157981 A CN 1141579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ave
distance
ranging
master
communication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3589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思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3589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5798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579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579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3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mutual or relative location information between multiple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LBS] targets or of distance threshold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18Status alarms
    • G08B21/24Reminder alarms, e.g. anti-loss alarm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距离安全检测方法,应用于包含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一提示模块的第一设备,包括:基于第一通信模块与第二设备内第二通信模块之间的交互信息,确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判断距离是否小于安全阈值;若是,则控制第一提示模块进行安全风险提示。可以理解的是,同一工作场所的每个工作人员均可携带此具备距离安全检测功能的设备,则在工作人员移动自身位置时,若距离其他工作人员过近,则自身携带的设备会进行安全风险提示,以提醒工作人员需与周围工作人员保持安全距离,从而有利于疫情的有效防控。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穿戴设备,与上述检测方法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距离安全检测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距离安全检测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人们在各种公共场所都需要保持一个安全距离,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疫情传播,尤其是同一工作场所的工作人员之间十分有必要保持一个安全距离,这是因为同一工作场所的工作人员在一起工作的时间较长,疫情在这些工作人员之间更易传播。
对于一些工作位置固定的工作场所,比较容易控制工作人员之间的距离,但对于一些工作位置不固定的工作场所,工作人员随时可能会移动自身位置,导致与其他工作人员距离过近,不利于疫情的有效防控。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距离安全检测方法及可穿戴设备,同一工作场所的每个工作人员均可携带此具备距离安全检测功能的设备,则在工作人员移动自身位置时,若距离其他工作人员过近,则自身携带的设备会进行安全风险提示,以提醒工作人员需与周围工作人员保持安全距离,从而有利于疫情的有效防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距离安全检测方法,应用于包含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一提示模块的第一设备,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与第二设备内第二通信模块之间的交互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
判断所述距离是否小于预设安全阈值;
若是,则控制所述第一提示模块进行安全风险提示。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包括第一蓝牙通信模块和第一UWB通信模块;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包括第二蓝牙通信模块和第二UWB通信模块;
则基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与第二设备内第二通信模块之间的交互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蓝牙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二蓝牙通信模块之间的第一交互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
判断所述第一距离是否小于预设距离阈值;其中,所述距离阈值大于所述安全阈值;
若是,则开启所述第一UWB通信模块,并基于所述第一UWB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二UWB通信模块之间的第二交互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二距离,以进入判断所述第二距离是否小于预设安全阈值的步骤。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距离阈值之后,在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二距离之前,所述距离安全检测方法还包括:
每隔预设广播周期均利用所述第一蓝牙通信模块向所述第二蓝牙通信模块广播第一广播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广播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对应的第一主从标志位和第一测距完成标志位;
每隔预设扫描周期均扫描所述第二蓝牙通信模块广播的第二广播信息,以得到所述第二设备对应的第二主从标志位和第二测距完成标志位;其中,所述第一主从标志位和所述第二主从标志位在设备初始化后均标识为从机;
则基于所述第一UWB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二UWB通信模块之间的第二交互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二距离,包括:
判断扫描得到的所有所述第二设备对应的第二主从标志位是否均标识为从机;
若均标识为从机,则将所述第一主从标志位修改为主机,利用本次修改确认的目标主机和其余从机的UWB通信模块测量所述目标主机与其余从机之间的第二距离,待本次测距完成后,将所述目标主机对应的测距完成标志位标识为测距完成,并将所述第二距离及相应的测距完成时间发送至对应从机,且将首个测距完成的第一从机对应的主从标志位修改为主机,以使所述第一从机重新执行利用本次修改确认的目标主机和其余从机的UWB通信模块测量所述目标主机与其余从机之间的第二距离的步骤;
若不均标识为从机,则等待所述目标主机测距,并在接收到所述目标主机广播的已标识为测距完成的测距完成标志位后,判断所述第一主从标志位是否被修改为主机;若被修改为主机,则重新执行利用本次修改确认的目标主机和其余从机的UWB通信模块测量所述目标主机与其余从机之间的第二距离的步骤;若未被修改为主机,则重新执行等待所述目标主机测距的步骤,直至所述第一设备及其扫描对应的所有第二设备的测距完成标志位均标识为测距完成。
可选地,在测量所述目标主机与其余从机之间的第二距离之前,所述距离安全检测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目标主机对应的各从机中确定出符合预设测距要求的目标从机,以进入利用本次修改确认的目标主机和所述目标从机的UWB通信模块测量所述目标主机与所述目标从机之间的第二距离的步骤。
可选地,从所述目标主机对应的各从机中确定出符合预设测距要求的目标从机,包括:
从所述目标主机对应的各从机中选择出支持动态多点测量、且与所述目标主机在所述扫描周期内未完成测距的从机,并将选择出的从机确定为所述目标从机。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设备及其扫描对应的所有第二设备的测距完成标志位均标识为测距完成之后,所述距离安全检测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主从标志位恢复为从机,并将所述第一测距完成标志位恢复为测距未完成,以重新执行每隔预设广播周期广播和每隔预设扫描周期扫描的步骤,完成多轮测距;其中,所有设备对应的主从标志位和测距完成标志位均同步恢复。
可选地,利用本次修改确认的目标主机和其余从机的UWB通信模块测量所述目标主机与其余从机之间的第二距离,包括:
为第二从机制定专属的测距偏移时间;其中,所述第二从机为所述目标主机对应的任一从机;
将包含所述测距偏移时间的测距请求经所述目标主机和所述第二从机的 UWB通信模块发送至所述第二从机;
接收所述第二从机在延时所述测距偏移时间后经UWB通信模块返回的测距数据包,并根据所述测距请求的发送时间、所述测距偏移时间及所述测距数据包的返回时间确定所述目标主机与所述第二从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时间;
根据所述数据传输时间和UWB数据传输速率得到所述目标主机与第二从机之间的第二距离;其中,所述目标主机在测距时处于UWB监听模式;所述第二从机在测距时处于UWB广播模式。
可选地,所述第一提示模块为显示模块;
则控制所述第一提示模块进行安全风险提示,包括:
控制所述显示模块显示表征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存在安全风险的预警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设备还包括数据存储模块;
所述距离安全检测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测距相关信息存储至所述数据存储模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一提示模块,还包括:
处理器,用于在执行自身所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种距离安全检测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距离安全检测方法,应用于包含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一提示模块的第一设备,包括:基于第一通信模块与第二设备内第二通信模块之间的交互信息,确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判断距离是否小于预设安全阈值;若是,则控制第一提示模块进行安全风险提示。可见,本申请的设备可检测与其它设备之间的距离,并在与其它设备之间的距离小于安全阈值时进行安全风险提示。可以理解的是,同一工作场所的每个工作人员均可携带此具备距离安全检测功能的设备,则在工作人员移动自身位置时,若距离其他工作人员过近,则自身携带的设备会进行安全风险提示,以提醒工作人员需与周围工作人员保持安全距离,从而有利于疫情的有效防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与上述检测方法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和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距离安全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点距离测量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点动态测距的工作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距离安全检测方法及可穿戴设备,同一工作场所的每个工作人员均可携带此具备距离安全检测功能的设备,则在工作人员移动自身位置时,若距离其他工作人员过近,则自身携带的设备会进行安全风险提示,以提醒工作人员需与周围工作人员保持安全距离,从而有利于疫情的有效防控。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距离安全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该距离安全检测方法应用于包含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一提示模块的第一设备,包括:
步骤S1:基于第一通信模块与第二设备内第二通信模块之间的交互信息,确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均相同,本实施例及后续实施例以第一设备为主体进行说明。
具体地,第一设备包含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一提示模块,第二设备包含第二通信模块和第二提示模块。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可通过各自的通信模块实现交互。第一设备基于自身的第一通信模块与第二通信模块之间的交互信息,可确定自身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
步骤S2:判断距离是否小于预设安全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3。步骤 S3:控制第一提示模块进行安全风险提示。
具体地,第一设备在确定自身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之后,可判断自身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预设安全阈值;若不小于预设安全阈值,说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保持有安全距离,则可控制第一提示模块进行无安全风险提示,也可不控制第一提示模块进行提示;若小于预设安全阈值,说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未保持安全距离,则控制第一提示模块进行安全风险提示,以提醒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未保持安全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设备检测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未保持安全距离时,第二设备同样检测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未保持安全距离,则第二设备也会控制第二提示模块进行安全风险提示,以提醒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未保持安全距离。
可见,本申请的设备可检测与其它设备之间的距离,并在与其它设备之间的距离小于安全阈值时进行安全风险提示。可以理解的是,同一工作场所的每个工作人员均可携带此具备距离安全检测功能的设备,则在工作人员移动自身位置时,若距离其他工作人员过近,则自身携带的设备会进行安全风险提示,以提醒工作人员需与周围工作人员保持安全距离,从而有利于疫情的有效防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第一通信模块包括第一蓝牙通信模块和第一 UWB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包括第二蓝牙通信模块和第二UWB通信模块;
则基于第一通信模块与第二设备内第二通信模块之间的交互信息,确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包括:
基于第一蓝牙通信模块与第二蓝牙通信模块之间的第一交互信息,确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
判断第一距离是否小于预设距离阈值;其中,距离阈值大于安全阈值;
若是,则开启第一UWB通信模块,并基于第一UWB通信模块与第二 UWB通信模块之间的第二交互信息,确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二距离,以进入判断第二距离是否小于预设安全阈值的步骤。
具体地,第一设备内第一通信模块包括第一蓝牙通信模块和第一UWB (UltraWide Band,超宽带)通信模块;同样地,第二设备内第二通信模块包括第二蓝牙通信模块和第二UWB通信模块。
考虑到蓝牙通信模块的运行功耗低于UWB通信模块的运行功耗,UWB 通信模块的测距精度高于蓝牙通信模块的测距精度,UWB通信模块可达到厘米级测距精度,所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会默认关闭UWB通信模块,开启蓝牙通信模块,以降低设备整体运行功耗。
基于此,第一设备首先基于自身的第一蓝牙通信模块与第二蓝牙通信模块之间的第一交互信息,确定自身与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然后判断自身与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是否小于预设距离阈值(略大于安全阈值);若不小于预设距离阈值,说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距离较远,没必要开启第一UWB 通信模块进行高精度测距;若小于预设距离阈值,说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距离较近,有必要开启第一UWB通信模块进行高精度测距,则开启第一UWB 通信模块。同理,在第一设备开启第一UWB通信模块时,第二设备也会开启第二UWB通信模块。
则第一设备基于自身的第一UWB通信模块与第二UWB通信模块之间的第二交互信息,确定自身与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二距离,然后判断自身与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二距离是否小于预设安全阈值;若小于预设安全阈值,则控制第一提示模块进行安全风险提示,以提醒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未保持安全距离。
也就是说,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优先使用各自的蓝牙通信模块测距,以降低设备整体运行功耗;在检测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距离较近时,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才开启各自的UWB通信模块,以实现高精度测距。
更具体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基于蓝牙通信模块测距的原理为:第一设备将蓝牙测距请求经蓝牙通信模块发送至第二设备;第二设备在接收到蓝牙测距请求后经蓝牙通信模块返回蓝牙测距数据包至第一设备;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经蓝牙通信模块返回的蓝牙测距数据包,并根据蓝牙测距请求的发送时间和蓝牙测距数据包的返回时间确定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时间 (数据传输时间=(返回时间-发送时间)/2),然后根据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时间和蓝牙数据传输速率得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第一距离=数据传输时间×蓝牙数据传输速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第一距离小于距离阈值之后,在确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二距离之前,距离安全检测方法还包括:
每隔预设广播周期均利用第一蓝牙通信模块向第二蓝牙通信模块广播第一广播信息;其中,第一广播信息包括第一设备对应的第一主从标志位和第一测距完成标志位;
每隔预设扫描周期均扫描第二蓝牙通信模块广播的第二广播信息,以得到第二设备对应的第二主从标志位和第二测距完成标志位;其中,第一主从标志位和第二主从标志位在设备初始化后均标识为从机;
则基于第一UWB通信模块与第二UWB通信模块之间的第二交互信息,确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二距离,包括:
判断扫描得到的所有第二设备对应的第二主从标志位是否均标识为从机;
若均标识为从机,则将第一主从标志位修改为主机,利用本次修改确认的目标主机和其余从机的UWB通信模块测量目标主机与其余从机之间的第二距离,待本次测距完成后,将目标主机对应的测距完成标志位标识为测距完成,并将第二距离及相应的测距完成时间发送至对应从机,且将首个测距完成的第一从机对应的主从标志位修改为主机,以使第一从机重新执行利用本次修改确认的目标主机和其余从机的UWB通信模块测量目标主机与其余从机之间的第二距离的步骤;
若不均标识为从机,则等待目标主机测距,并在接收到目标主机广播的已标识为测距完成的测距完成标志位后,判断第一主从标志位是否被修改为主机;若被修改为主机,则重新执行利用本次修改确认的目标主机和其余从机的 UWB通信模块测量目标主机与其余从机之间的第二距离的步骤;若未被修改为主机,则重新执行等待目标主机测距的步骤,直至第一设备及其扫描对应的所有第二设备的测距完成标志位均标识为测距完成。
具体地,第一设备在自身与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之后,每隔预设广播周期均利用第一蓝牙通信模块广播第一广播信息;其中,第一广播信息包括第一设备对应的第一主从标志位(表征第一设备的主从设定情况,第一主从标志位在第一设备初始化后标识为从机)和第一测距完成标志位 (表征第一设备的测距完成情况)。同理,在第一设备广播第一广播信息时,第二设备也每隔预设广播周期均利用第二蓝牙通信模块广播第二广播信息;其中,第二广播信息包括第二设备对应的第二主从标志位(表征第二设备的主从设定情况,第二主从标志位在第二设备初始化后标识为从机)和第二测距完成标志位(表征第二设备的测距完成情况)。则第一设备每隔预设扫描周期(如 1s)均扫描第二蓝牙通信模块广播的第二广播信息,以得到第二设备对应的第二主从标志位和第二测距完成标志位。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设备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基于此,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基于UWB通信模块测距的原理为:第一设备判断扫描得到的所有第二设备对应的第二主从标志位是否均标识为从机 (Slave)。若第一设备扫描得到的所有第二设备对应的第二主从标志位均标识为从机,则第一设备将第一主从标志位修改为主机(Master),并利用本次修改确认的目标主机(此时目标主机为第一设备)和其余从机(此时其余从机为第一设备扫描对应的所有第二设备)的UWB通信模块测量目标主机与其余从机之间的第二距离,待本次测距完成(此时表示第一设备与所有其余从机之间的第二距离均测距完成)后,将目标主机对应的测距完成标志位标识为测距完成,并将目标主机与任一从机之间的第二距离及相应的测距完成时间(以时间戳形式表示)发送至对应从机,且将首个测距完成的从机(称为第一从机)对应的主从标志位修改为主机(此时首个测距完成的第一从机称为第二主机);第二主机重新执行利用本次修改确认的目标主机(此时目标主机为第二主机) 和其余从机(此时其余从机为第一设备扫描对应的除第二主机之外的所有第二设备)的UWB通信模块测量目标主机与其余从机之间的第二距离的步骤,待本次测距完成(此时表示第二主机与所有其余从机之间的第二距离均测距完成)后,将目标主机对应的测距完成标志位标识为测距完成,并将目标主机与任一从机之间的第二距离及相应的测距完成时间发送至对应从机,且将首个测距完成的第一从机对应的主从标志位修改为主机(此时首个测距完成的第一从机称为第三主机);第三主机重新执行利用本次修改确认的目标主机(此时目标主机为第三主机)和其余从机(此时其余从机为第一设备扫描对应的除第二主机和第三主机之外的所有第二设备)的UWB通信模块测量目标主机与其余从机之间的第二距离的步骤,如此循环,直至第一设备及其扫描对应的所有第二设备的测距完成标志位均标识为测距完成。
同理,若任一第二设备扫描得到的其余设备对应的主从标志位均标识为从机,则此第二设备将自身主从标志位修改为主机,并执行利用本次修改确认的目标主机和其余从机的UWB通信模块测量目标主机与其余从机之间的第二距离的步骤。在此情况下,第一设备扫描得到的所有第二设备对应的第二主从标志位不均标识为从机,则第一设备等待本次修改确认的目标主机测距,并在接收到本次修改确认的目标主机广播的已标识为测距完成的测距完成标志位后,判断第一主从标志位是否被修改为主机;若第一主从标志位被修改为主机,则重新执行利用本次修改确认的目标主机和其余从机的UWB通信模块测量目标主机与其余从机之间的第二距离的步骤;若第一主从标志位未被修改为主机,则重新执行等待本次修改确认的目标主机测距的步骤,直至第一设备及其扫描对应的所有第二设备的测距完成标志位均标识为测距完成,即完成一轮测距。
比如,如图2所示,T1-T5设备多点测距:若以T1作为第一主机,则T1 测距对象为:T1→T2,T1→T3,T1→T4,T1→T5;若以T2作为第二主机,则T2测距对象为:T2→T3,T2→T4,T2→T5;若以T3作为第三主机,则 T3测距对象为:T3→T4,T3→T5;若以T4作为第三主机,则T4测距对象为: T4→T5,此时T1-T5的测距完成标志位均标识为测距完成,即完成一轮测距。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测量目标主机与其余从机之间的第二距离之前,距离安全检测方法还包括:
从目标主机对应的各从机中确定出符合预设测距要求的目标从机,以进入利用本次修改确认的目标主机和目标从机的UWB通信模块测量目标主机与目标从机之间的第二距离的步骤。
进一步地,第一设备还在执行利用本次修改确认的目标主机和其余从机的 UWB通信模块测量目标主机与其余从机之间的第二距离的步骤之前,先从本次修改确认的目标主机(此时目标主机为第一设备)对应的各从机中确定出符合预设测距要求的从机(称为目标从机),然后只需利用本次修改确认的目标主机和目标从机的UWB通信模块测量目标主机与目标从机之间的第二距离,即第一设备只与符合预设测距要求的目标从机进行测距。
同理,任一第二设备也在执行利用本次修改确认的目标主机和其余从机的 UWB通信模块测量目标主机与其余从机之间的第二距离的步骤之前,先从本次修改确认的目标主机(此时目标主机为此第二设备)对应的各从机中确定出符合预设测距要求的目标从机,然后只需利用本次修改确认的目标主机和目标从机的UWB通信模块测量目标主机与目标从机之间的第二距离。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从目标主机对应的各从机中确定出符合预设测距要求的目标从机,包括:
从目标主机对应的各从机中选择出支持动态多点测量、且与目标主机在扫描周期内未完成测距的从机,并将选择出的从机确定为目标从机。
具体地,目标主机对应的各从机中符合预设测距要求的从机为:支持动态多点测量、且与目标主机在扫描周期内未完成测距的从机。
更具体地,第一广播信息还包括第一设备的ID(Identity document,身份标识号);第二广播信息还包括第二设备的ID。基于此,目标主机判断自身对应的各从机是否支持动态多点测量的过程,包括:目标主机中预先存储有支持动态多点测量的设备ID;目标主机分别判断自身对应的各从机ID是否在所存储的设备ID内,若一从机ID在所存储的设备ID内,则确定此从机ID对应的从机支持动态多点测量;若此从机ID不在所存储的设备ID内,则确定此从机ID对应的从机不支持动态多点测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第一设备及其扫描对应的所有第二设备的测距完成标志位均标识为测距完成之后,距离安全检测方法还包括:
将第一主从标志位恢复为从机,并将第一测距完成标志位恢复为测距未完成,以重新执行每隔预设广播周期广播和每隔预设扫描周期扫描的步骤,完成多轮测距;其中,所有设备对应的主从标志位和测距完成标志位均同步恢复。
进一步地,第一设备还在自身及自身扫描对应的所有第二设备的测距完成标志位均标识为测距完成之后,将第一主从标志位恢复为从机,并将第一测距完成标志位恢复为测距未完成。同理,在第一设备恢复第一主从标志位和第一测距完成标志位时,第二设备也将自身对应的第二主从标志位恢复为从机,并将自身对应的第二测距完成标志位恢复为测距未完成。基于此,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会重新执行每隔预设广播周期广播和每隔预设扫描周期扫描的步骤,从而完成多轮测距。
此外,第一广播信息还可包括第一设备对应的测距完成时间戳信息和测距对象ID;第二广播信息还可包括第二设备对应的测距完成时间戳信息和测距对象ID,以使每个设备得知所有设备的具体测距情况。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利用本次修改确认的目标主机和其余从机的 UWB通信模块测量目标主机与其余从机之间的第二距离,包括:
为第二从机制定专属的测距偏移时间;其中,第二从机为目标主机对应的任一从机;
将包含测距偏移时间的测距请求经目标主机和第二从机的UWB通信模块发送至第二从机;
接收第二从机在延时测距偏移时间后经UWB通信模块返回的测距数据包,并根据测距请求的发送时间、测距偏移时间及测距数据包的返回时间确定目标主机与第二从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时间;
根据数据传输时间和UWB数据传输速率得到目标主机与第二从机之间的第二距离;其中,目标主机在测距时处于UWB监听模式;第二从机在测距时处于UWB广播模式。
具体地,目标主机为防止自身对应的多个从机在同一频段的相互干扰,采用TDMA(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method,时分多址)算法对多点进行异步距离测量:
目标主机为自身对应的任一从机(称为第二从机)制定第二从机专属的测距偏移时间,并将包含测距偏移时间的测距请求经目标主机和第二从机的UWB通信模块发送至第二从机。第二从机在接收到测距请求后,延时测距偏移时间后经UWB通信模块返回测距数据包至目标主机。目标主机接收第二从机经UWB通信模块返回的测距数据包,并根据测距请求的发送时间、测距偏移时间及测距数据包的返回时间确定目标主机与第二从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时间(数据传输时间=(返回时间-测距偏移时间-发送时间)/2),然后根据数据传输时间和UWB数据传输速率得到目标主机与第二从机之间的第二距离(第二距离=数据传输时间×UWB数据传输速率)。需要说明的是,目标主机在测距时处于UWB监听模式,目标主机对应的各从机保持在UWB Blink(广播)模式,以使目标主机接收到各从机返回的测距数据包。
比如,目标主机共对应2个从机,为第一个从机制定10ms的测距偏移时间,为第二个从机制定20ms的测距偏移时间。目标主机将包含10ms的测距偏移时间的测距请求发送至第一个从机,将包含20ms的测距偏移时间的测距请求发送至第二个从机。则第一个从机在接收到测距请求后延时10ms返回测距数据包至目标主机;第二个从机在接收到测距请求后延时20ms返回测距数据包至目标主机,以避免多个从机在同一频段的相互干扰。
更具体地,目标主机为第二从机制定其专属的测距偏移时间的过程,包括:目标主机提前设置有自身对应的各从机ID与测距偏移范围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根据预设对应关系确定第二从机的ID对应的目标测距偏移范围,并从目标测距偏移范围内随机选择一个值作为第二从机专属的测距偏移时间。
综上,如图3所示,多点动态测距的工作流程为:蓝牙通信模块开启;判断是否小于预设距离阈值;若不小于预设距离阈值,则返回执行判断是否小于预设距离阈值的步骤;若小于预设距离阈值,则打开UWB通信模块,开启蓝牙广播和扫描;判断主从标志位是否为主机;若为主机,则开启UWB监听模式,接收从机设备信息;判断是否符合测距要求;若符合测距要求,则使用TDMA算法对多点进行异步距离测量;同步测量结果至所有从机,并标识第二主机;判断测距结果,并进行记录和预警;单次测距结束,修改所有设备为从机;若不为主机,则保持UWB Blink模式,等待主机进行测距请求;收到单次测距结果;判断是否为第二主机;若为第二主机,则进入开启UWB监听模式,接收从机设备信息的步骤;若不为第二主机,则返回执行保持UWB Blink 模式,等待主机进行测距请求的步骤。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第一提示模块为显示模块;
则控制第一提示模块进行安全风险提示,包括:
控制显示模块显示表征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存在安全风险的预警信息。
具体地,第一设备内的第一提示模块可为显示模块,则第一设备在自身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安全阈值时,可控制显示模块显示表征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存在安全风险的预警信息,以提醒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未保持安全距离。
此外,第一设备还可将设备状态及测距相关信息等信息显示在显示模块上,本申请在此不做特别的限定。安全阈值还可通过显示模块的界面进行修改,以满足用户使用习惯。
同理,第二设备内的第二提示模块也可为显示模块,控制原理相同,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第一设备还包括数据存储模块;
距离安全检测方法还包括:
将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测距相关信息存储至数据存储模块。
进一步地,第一设备还可包括数据存储模块,第一设备可将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测距相关信息(如历史测距信息、预警次数及所设安全阈值)存储至数据存储模块,还可将设备ID等信息存储至数据存储模块,本申请在此不做特别的限定。
同理,第二设备还可包括数据存储模块,控制原理相同,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可为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及智能眼镜等),如图4所示,每个可穿戴设备均可包括蓝牙通信模块 A、UWB通信模块B、处理器C(处理器在执行自身所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种距离安全检测方法的步骤)、显示模块D及数据存储模块E。对于可穿戴设备的具体工作原理,上述实施例已做详细叙述,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一提示模块,还包括:
处理器,用于在执行自身所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种距离安全检测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介绍请参考上述检测方法的实施例,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距离安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包含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一提示模块的第一设备,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与第二设备内第二通信模块之间的交互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
判断所述距离是否小于预设安全阈值;
若是,则控制所述第一提示模块进行安全风险提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距离安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包括第一蓝牙通信模块和第一UWB通信模块;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包括第二蓝牙通信模块和第二UWB通信模块;
则基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与第二设备内第二通信模块之间的交互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蓝牙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二蓝牙通信模块之间的第一交互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
判断所述第一距离是否小于预设距离阈值;其中,所述距离阈值大于所述安全阈值;
若是,则开启所述第一UWB通信模块,并基于所述第一UWB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二UWB通信模块之间的第二交互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二距离,以进入判断所述第二距离是否小于预设安全阈值的步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距离安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距离阈值之后,在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二距离之前,所述距离安全检测方法还包括:
每隔预设广播周期均利用所述第一蓝牙通信模块向所述第二蓝牙通信模块广播第一广播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广播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对应的第一主从标志位和第一测距完成标志位;
每隔预设扫描周期均扫描所述第二蓝牙通信模块广播的第二广播信息,以得到所述第二设备对应的第二主从标志位和第二测距完成标志位;其中,所述第一主从标志位和所述第二主从标志位在设备初始化后均标识为从机;
则基于所述第一UWB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二UWB通信模块之间的第二交互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二距离,包括:
判断扫描得到的所有所述第二设备对应的第二主从标志位是否均标识为从机;
若均标识为从机,则将所述第一主从标志位修改为主机,利用本次修改确认的目标主机和其余从机的UWB通信模块测量所述目标主机与其余从机之间的第二距离,待本次测距完成后,将所述目标主机对应的测距完成标志位标识为测距完成,并将所述第二距离及相应的测距完成时间发送至对应从机,且将首个测距完成的第一从机对应的主从标志位修改为主机,以使所述第一从机重新执行利用本次修改确认的目标主机和其余从机的UWB通信模块测量所述目标主机与其余从机之间的第二距离的步骤;
若不均标识为从机,则等待所述目标主机测距,并在接收到所述目标主机广播的已标识为测距完成的测距完成标志位后,判断所述第一主从标志位是否被修改为主机;若被修改为主机,则重新执行利用本次修改确认的目标主机和其余从机的UWB通信模块测量所述目标主机与其余从机之间的第二距离的步骤;若未被修改为主机,则重新执行等待所述目标主机测距的步骤,直至所述第一设备及其扫描对应的所有第二设备的测距完成标志位均标识为测距完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距离安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测量所述目标主机与其余从机之间的第二距离之前,所述距离安全检测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目标主机对应的各从机中确定出符合预设测距要求的目标从机,以进入利用本次修改确认的目标主机和所述目标从机的UWB通信模块测量所述目标主机与所述目标从机之间的第二距离的步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距离安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目标主机对应的各从机中确定出符合预设测距要求的目标从机,包括:
从所述目标主机对应的各从机中选择出支持动态多点测量、且与所述目标主机在所述扫描周期内未完成测距的从机,并将选择出的从机确定为所述目标从机。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距离安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及其扫描对应的所有第二设备的测距完成标志位均标识为测距完成之后,所述距离安全检测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主从标志位恢复为从机,并将所述第一测距完成标志位恢复为测距未完成,以重新执行每隔预设广播周期广播和每隔预设扫描周期扫描的步骤,完成多轮测距;其中,所有设备对应的主从标志位和测距完成标志位均同步恢复。
7.如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距离安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本次修改确认的目标主机和其余从机的UWB通信模块测量所述目标主机与其余从机之间的第二距离,包括:
为第二从机制定专属的测距偏移时间;其中,所述第二从机为所述目标主机对应的任一从机;
将包含所述测距偏移时间的测距请求经所述目标主机和所述第二从机的UWB通信模块发送至所述第二从机;
接收所述第二从机在延时所述测距偏移时间后经UWB通信模块返回的测距数据包,并根据所述测距请求的发送时间、所述测距偏移时间及所述测距数据包的返回时间确定所述目标主机与所述第二从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时间;
根据所述数据传输时间和UWB数据传输速率得到所述目标主机与第二从机之间的第二距离;其中,所述目标主机在测距时处于UWB监听模式;所述第二从机在测距时处于UWB广播模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距离安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提示模块为显示模块;
则控制所述第一提示模块进行安全风险提示,包括:
控制所述显示模块显示表征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存在安全风险的预警信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距离安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还包括数据存储模块;
所述距离安全检测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测距相关信息存储至所述数据存储模块。
10.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一提示模块,还包括:
处理器,用于在执行自身所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距离安全检测方法的步骤。
CN202111435893.9A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距离安全检测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Pending CN1141579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35893.9A CN114157981A (zh)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距离安全检测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35893.9A CN114157981A (zh)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距离安全检测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57981A true CN114157981A (zh) 2022-03-08

Family

ID=80784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35893.9A Pending CN114157981A (zh)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距离安全检测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5798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02660A (zh) * 2022-05-27 2022-09-02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Uwb通信方法、芯片及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00706A1 (en) * 2012-07-12 2015-07-16 Marco Bottazzi Synchronization of a real-time uwb locating system
CN110972063A (zh) * 2019-10-25 2020-04-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距方法、装置、系统及可读介质
CN111240330A (zh) * 2020-01-17 2020-06-05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平粮机器人同步导航和精确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12165683A (zh) * 2020-09-24 2021-01-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距离的预警方法及装置
CN112656388A (zh) * 2020-06-17 2021-04-16 杭州星迈科技有限公司 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系统和可穿戴设备
CN113490145A (zh) * 2021-07-30 2021-10-08 深圳市微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uwb的自组网定位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00706A1 (en) * 2012-07-12 2015-07-16 Marco Bottazzi Synchronization of a real-time uwb locating system
CN110972063A (zh) * 2019-10-25 2020-04-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距方法、装置、系统及可读介质
CN111240330A (zh) * 2020-01-17 2020-06-05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平粮机器人同步导航和精确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12656388A (zh) * 2020-06-17 2021-04-16 杭州星迈科技有限公司 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系统和可穿戴设备
CN112165683A (zh) * 2020-09-24 2021-01-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距离的预警方法及装置
CN113490145A (zh) * 2021-07-30 2021-10-08 深圳市微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uwb的自组网定位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02660A (zh) * 2022-05-27 2022-09-02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Uwb通信方法、芯片及设备
CN115002660B (zh) * 2022-05-27 2024-01-23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Uwb通信方法、芯片及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99912B2 (ja) モバイル端末ロック解除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CN110324908B (zh) 波束失败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09217961B (zh) 一种多通道人机交互与人机环境测试数据同步装置和方法
CN114157981A (zh) 一种距离安全检测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CN104166515B (zh) 一种移动终端触摸屏解锁方法及系统
CN108399526A (zh) 日程安排提醒方法和装置
CN105915308B (zh) 一种时间同步方法、装置及系统
EP3160110A1 (en) Fil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erminal, wearable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3824035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EP3219171B1 (en) Controlling devices based on collocation of the devices on a user
CN105260722B (zh) 一种指纹的识别方法、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US9749787B2 (en) ZigBee-based article search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10287666A (zh) 指纹解锁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4504868A (zh) 监测终端设备用户不良习惯的装置及方法
CN108696852A (zh) 蓝牙设备连接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和蓝牙设备
CN107067679A (zh) 一种报警方法及装置
CN104898830B (zh) 智能移动电子设备中的闹钟提醒方法和系统及电子设备
JP2020531817A (ja) オープンチャネルと安全な通信接続を備えた通信プロトコルを使用する位置特定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KR101875301B1 (ko) HotKnot에 기반하는 근접 감지 방법, 장치 및 터치스크린 단말기
CN106953965A (zh) 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和系统
US20170236400A1 (en) Alert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92501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frame in a long term evolution unlicensed (LTE-U)system
CN112312310B (zh) 一种危险设备提醒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186750A (zh) 可防盗的触摸型便携式装置及防盗方法
US20240098399A1 (en) Wireless earphone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wireless earpho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