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50991B - 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方法、电子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方法、电子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50991B
CN114150991B CN202111442453.6A CN202111442453A CN114150991B CN 114150991 B CN114150991 B CN 114150991B CN 202111442453 A CN202111442453 A CN 202111442453A CN 114150991 B CN114150991 B CN 1141509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llumination intensity
data
light
intensity
in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4245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50991A (zh
Inventor
郭庆功
王静
刘奕池
牛瑞辰
周艺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144245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5099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509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509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509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509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26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 E06B9/36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with vertical lamellae ; Supporting rails there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7/00Special arrangements or measures in connection with doors or windows
    • E06B7/28Other arrangements on doors or windows, e.g. door-plates, windows adapted to carry plants, hooks for window clean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26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 E06B9/36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with vertical lamellae ; Supporting rails therefor
    • E06B9/368Driving means other than pulling cor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26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 E06B9/38Other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10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the light
    • H05B45/12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the light using optical feedback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0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 H05B47/11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by determining the brightness or colour temperature of ambient ligh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6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following a pre-assigned programmed sequence; Logic control [L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80/00Archite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improving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方法、电子装置以及存储介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智能窗帘的智能化程度低的技术问题。接收数据采集设备所采集的光强数据,所述光强数据包括光线直射角度、室外光照强度和室内光照强度;根据最佳光照强度处理所述光强数据并得到处理结果数据,所述处理结果数据包括叶片转动数据和/或照明数据;发送所述处理结果数据至响应所述处理结果数据的光强调节设备。

Description

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方法、电子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室内光照强度控制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方法、电子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智能窗帘是智能家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调节室内光线、调节室内温度的功能,也对用户隐私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智能窗帘对光线的调节水平影响着用户的舒适度。随着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自动化控制越来越青睐,对窗帘功能的要求和期待也逐步提升。
例如,在室外光照强度变化时,要求窗帘能自动地做出反应,以达到调节室内的光照强度的效果;在日常使用中,要求窗帘能智能遮蔽部分视觉敏感区域,避免太阳光照直射眼睛或电视机屏幕、影响视觉效果。与此同时,智能窗帘应能够保证合理的光线的照入,保持室内适宜的光照强度,兼顾智能控制与便捷可靠的特点。
然而,现有的智能窗帘的智能化程度低,很难同时满足以上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方法、电子装置以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智能窗帘的智能化程度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智能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系统,该系统的结构简单,造价低,有助于提升室内光照强度控制的智能化程度,并且能够显著提升上述方法的准确性。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第一个方面提供了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方法。技术方案如下:
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数据采集设备所采集的光强数据,所述光强数据包括光线直射角度、室外光照强度和室内光照强度;根据最佳光照强度处理所述光强数据并得到处理结果数据,所述处理结果数据包括叶片转动数据和/或照明数据;发送所述处理结果数据至响应所述处理结果数据的光强调节设备。
进一步地是,接收用户的需求数据,所述需求数据至少包括光线进入室内的直射敏感区域;处理所述光强数据和需求数据后得到处理结果数据。
进一步地是,采用物联网平台接收所述需求数据;并且/或者,所述敏感区域在基于房屋的平面网格图上选择生成。
进一步地是,处理所述光强数据和需求数据后得到处理结果数据具体包括步骤:step1,若室内光照强度小于最佳光照强度,则转动叶片至使光线进入室内;若叶片转动至与光线直射方向平行时室内光照强度仍小于最佳光照强度,则输出开启照明装置指令至光强调节设备;step2,当室内光照强度大于最佳光照强度且室外光照强度小于室外光强阈值时,控制所有叶片转动至遮挡光线;step3,当室内光照强度大于最佳光照强度且室外光照强度大于室外光强阈值时,采用光线进入室内的直射敏感区域的物理过程的数学模型处理光强数据和需求数据,得到所需控制叶片的位置和数量。
进一步地是,所述数学模型的处理步骤包括:(1)确定需要转动的叶片的位置信息;对所有的叶片依次标号,确定最左侧的需要控制的叶片的标号N1和最右侧的需要控制的叶片的标号N2,需要控制的叶片即为标号为N1~N2之间的叶片;(2)将标号为N1~N2之间的叶片转动至与光线直射方向垂直以遮挡敏感区域,其他叶片保持原有动作;若转动后室内光照强度小于或大于最佳光照强度,则转动其它叶片进行补光或遮挡。
进一步地是,当光线直射角度<90°时:标号N1的计算模型为:ΔX1+(N1-1)m<L1≤ΔX1+N1m,
Figure BDA0003383997440000021
标号N2的计算模型为:ΔX2+(N2-1)m<L2≤ΔX2+N2m,
Figure BDA0003383997440000022
Figure BDA0003383997440000023
其中,β为光线直射角度,m为叶片的宽度,x0为敏感区域中心与百叶窗中心的水平距离,y0为敏感区域中心与窗帘中心的竖直距离,a1为敏感区域的长度,b1为敏感区域的宽度,a2为房间的长度。
进一步地是,当光线直射角度=90°时:标号N1的计算模型为:(N1-1)m<L1≤N1m,
Figure BDA0003383997440000024
标号N2的计算模型为:(N2-1)m<L2≤N2m,
Figure BDA0003383997440000025
其中,m为叶片的宽度,x0为敏感区域中心与百叶窗中心的水平距离,a1为敏感区域的长度,a2为房间的长度。
进一步地是,当光线直射角度>90°时:标号N1的计算模型为:ΔX3+(n-N1)m<L3≤ΔX3+(n+1-N1)m,
Figure BDA0003383997440000026
Figure BDA0003383997440000027
标号N2的计算模型为:ΔX4+(n-N2)m<L4≤ΔX4+(n+1-N2)m,
Figure BDA0003383997440000028
其中,β为光线直射角度,m为叶片的宽度,x0为敏感区域中心与百叶窗中心的水平距离,y0为敏感区域中心与窗帘中心的竖直距离,a1为敏感区域的长度,b1为敏感区域的宽度,a2为房间的长度,n表示叶片总数。
可见,本发明的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方法简单易实施,能够灵活地调节室内的光照强度,提升用户的舒适度。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第二个方面提供了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电子装置。技术方案如下:
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储存处理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第三个方面提供了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技术方案如下: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储存的程序,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智能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系统。
技术方案如下:
智能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系统,包括:百叶窗,所述百叶窗具有多个竖型叶片;数据采集设备,用于采集光强数据并传输给数据处理设备;所述数据采集设备包括室外光强检测组件和室内光强检测组件;所述室外光强检测组件用于获取光线直射角度和室外光照强度;所述室内光强检测组件用于获取室内光照强度;数据处理设备,用于处理所述光强数据;光强调节设备,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结果并相应调节室内的光照强度;所述光强调节设备包括控制叶片转动的转动控制装置和/或对室内进行照明的照明装置。
进一步地是,还包括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用于将用户的需求数据传输给数据处理设备。所述需求数据可以但是不限于为用户所需的室内最佳光照强度。由此,用户可以随时改变所需的最佳光照强度。
进一步地是,所述室外光强检测组件包括第一光强传感器和驱动第一光强传感器转动的第一舵机。
进一步地是,所述室外光强检测组件还包括壳体,所述第一光强传感器位于壳体内部,第一舵机位于壳体下方,第一舵机驱动壳体和第一光强传感器转动。
进一步地是,所述壳体的横截面为方形;并且/或者,所述壳体由PVC板搭设而成。由此,可减少斜入射光线对室外光强检测组件实施数据采集的影响。
进一步地是,所述室外光强检测组件设于百叶窗上方的中部。由此,室外光强数据的可用性高,实用性更强。
进一步地是,所述室内光强检测组件包括设于室内的第二光强传感器。
进一步地是,所述第二光强传感器为至少两个并且设于室内的不同位置处。由此,使多个第二光强传感器的检测值的平均值为室内光照强度,可以显著提升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是,所述数据处理设备包括单片机。
进一步地是,所述转动控制装置包括与每个叶片配合的第二舵机。
进一步地是,所述照明装置包括至少两个LED灯。
可见,本发明的智能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系统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占地空间小,所需能耗低,尤其是当该系统用于实施上述第一方面的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方法时,能够显著提升调节后室内光照强度的准确性,适合于推广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辅助对本发明的理解,附图中所提供的内容及其在本发明中有关的说明可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方法的第二实施例中具有敏感区域的房间简化模型的俯视图。
图4为当光线直射角度<90°时房间简化模型与光线的作用图。
图5为当光线直射角度=90°时房间简化模型与光线的作用图。
图6为当光线直射角度>90°时房间简化模型与光线的作用图。
图7为本发明的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电子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智能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智能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系统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室外光强检测组件的安装位置图。
图10为本发明的智能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系统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室外光强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智能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智能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系统的第二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对房屋的平面图进行网格化处理后的显示界面。
图13为本发明的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方法中敏感区域为两个时的应用实例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的有关标记为:
210-处理器,220-存储器,230-通信接口,240-总线,300-室外光强检测组件,310-第一光强传感器,320-第一舵机,330-第二光强传感器,340-壳体,400-单片机,410-通信模块,510-第二舵机,520-照明装置,600-终端设备,700-百叶窗,710-叶片,800-物联网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发明。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本发明中在包括下述说明在内的各部分中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此外,下述说明中涉及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通常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关于本发明中术语和单位。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有关的部分中的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图1为本发明的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tep100,接收数据采集设备所采集的百叶窗的安装位置处的光强数据,所述光强数据包括光线直射角度、室外光照强度和室内光照强度;
step200,处理所述光强数据并得到处理结果数据,所述处理结果数据包括叶片转动数据和/或照明数据;
step300,发送所述处理结果数据至响应所述处理结果数据的光强调节设备。
图2为本发明的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如图2所示,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tep100,接收数据采集设备所采集的百叶窗的安装位置处的光强数据,所述光强数据包括光线直射角度、室外光照强度和室内光照强度;接收用户的需求数据,所述需求数据包括最佳光照强度、室外光强阈值和光线进入室内的直射敏感区域,其中,用户可以直接采用已预设的最佳光照强度和室外光强阈值,也可以重新设置,所述的敏感区域为光线直射的视觉敏感区域,若阳光穿过百叶窗后直射入敏感区域会造成用户眼部不适。
step200,处理所述光强数据和需求数据后得到处理结果数据,所述处理结果数据包括叶片转动数据和/或照明数据;
step300,发送所述处理结果数据至响应所述处理结果数据的光强调节设备。
在上述两个实施例中:采用物联网平台接收所述需求数据;并且,所述敏感区域在基于房屋的平面网格图上选择生成。
step200具体包括步骤:
step210,若室内光照强度小于最佳光照强度,则转动叶片至使光线进入室内;若叶片转动至与光线直射方向平行时室内光照强度仍小于最佳光照强度,则输出开启照明装置指令至光强调节设备;
step220,当室内光照强度大于最佳光照强度且室外光照强度小于室外光强阈值时,控制所有叶片转动至遮挡光线;
step230,当室内光照强度大于最佳光照强度且室外光照强度大于室外光强阈值时,采用光线进入室内的直射敏感区域的物理过程的数学模型处理光强数据和需求数据,得到所需控制叶片的位置和数量。
所述数学模型的处理步骤包括:
step231,确定需要转动的叶片的位置信息;对所有的叶片依次标号,确定最左侧的需要控制的叶片的标号N1和最右侧的需要控制的叶片的标号N2,需要控制的叶片即为标号为N1~N2之间的叶片;
step232,将标号为N1~N2之间的叶片转动至与光线直射方向垂直以遮挡敏感区域,其他叶片保持原有动作;若转动后室内光照强度小于或大于最佳光照强度,则转动其它叶片进行补光或遮挡。
图3为本发明的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方法的第二实施例中具有敏感区域的房间简化模型的俯视图。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数学模型将太阳入射光线理想化为只有角度的情况,忽略其高度角。由于光线直射角度的大小影响实际需要控制的叶片,故以下对不同光线直射角度下的数学模型做分类说明。
图4为当光线直射角度<90°时房间简化模型与光线的作用图。图5为当光线直射角度=90°时房间简化模型与光线的作用图。图6为当光线直射角度>90°时房间简化模型与光线的作用图。
如图4所示,当光线直射角度<90°时,边界条件考虑A点和C点的情况,M点与N点之间是不会被该角度的光线照射到的区域,具体如下:
标号N1的计算模型为:ΔX1+(N1-1)m<L1≤ΔX1+N1m,
Figure BDA0003383997440000071
Figure BDA0003383997440000072
L1为A点与N点之间的距离,
Figure BDA0003383997440000073
标号N2的计算模型为:ΔX2+(N2-1)m<L2≤ΔX2+N2m,
Figure BDA0003383997440000074
Figure BDA0003383997440000075
L2为C点与N点之间的距离,
Figure BDA0003383997440000076
如图5所示,当光线直射角度=90°时,M点与N点之间的距离为0,具体如下:
标号N1的计算模型为:(N1-1)m<L1≤N1m,L1为A点与N点之间的距离,
Figure BDA0003383997440000077
标号N2的计算模型为:(N2-1)m<L2≤N2m,L2为C点与N点之间的距离,
Figure BDA0003383997440000078
如图6所示,当光线直射角度>90°时,边界条件考虑B点和D点的情况,M’点与N’点之间是不会被该角度的光线照射到的区域,具体如下:
标号N1的计算模型为:ΔX3+(n-N1)m<L3≤ΔX3+(n+1-N1)m,
Figure BDA0003383997440000079
L3为A点与N′点之间的距离,
Figure BDA00033839974400000710
标号N2的计算模型为:ΔX4+(n-N2)m<L4≤ΔX4+(n+1-N2)m,
Figure BDA00033839974400000711
L4为C点与N′点之间的距离,
Figure BDA00033839974400000712
上述模型和附图中,β为光线直射角度,m为叶片的宽度,x0为敏感区域中心与百叶窗中心的水平距离,y0为敏感区域中心与窗帘中心的竖直距离,a1为敏感区域的长度,b1为敏感区域的宽度,a2为房间的长度,b2为房间的宽度,n表示叶片总数。
本发明的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第一实施例为包括存储器220和处理器210;所述存储器220用于储存处理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210被配置为执行上述的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方法。
所述处理器210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PU),或者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alIntegratedCircuit,ASIC),或者可以被配置成实施上述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所述存储器220可以包括用于数据或指令的大容量存储器。举例来说而非限制,存储器220可包括硬盘驱动器(HardDiskDrive,HDD)、软盘驱动器、闪存、光盘、磁光盘、磁带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Bus,USB)驱动器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220可包括可移除或不可移除(或固定)的介质。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220可在数据处理装置的内部或外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220是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220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在合适的情况下,该ROM可以是掩模编程的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除PROM(EPROM)、电可擦除PROM(EEPROM)、电可改写ROM(EAROM)或闪存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
处理器210通过读取并执行存储器220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以实现上述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方法。
图7为本发明的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电子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电子装置还可包括通信接口230和总线240,处理器210、存储器220、通信接口230通过总线240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通信接口230主要用于实现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方法的实施所需的各模块、装置、单元和/或设备之间的通信。
所述总线240包括硬件、软件或两者,将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电子装置的部件彼此耦接在一起。举例来说而非限制,总线240可包括加速图形端口(AGP)或其他图形总线、增强工业标准架构(EISA)总线、前端总线(FSB)、超传输(HT)互连、工业标准架构(ISA)总线、无限带宽互连、低引脚数(LPC)总线、存储器总线、微信道架构(MCA)总线、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PCI-Express(PCI-X)总线、串行高级技术附件(SAT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局部(VLB)总线或其他合适的总线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总线24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总线。尽管本发明描述和示出了特定的总线240,但本发明可考虑任何合适的总线或互连。
图8为本发明的智能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的智能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系统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室外光强检测组件的安装位置图。图10为本发明的智能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系统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室外光强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方法优选但是不限于采用第一实施例的智能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系统予以实现。
如图8-10所示,智能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系统包括百叶窗700、数据采集设备、数据处理设备和光强调节设备。
所述百叶窗700具有多个竖型叶片710,叶片710宽度优选为5~20cm以确保较好的控制精度。
所述数据采集设备用于采集光强数据并传输给数据处理设备;所述数据采集设备包括室外光强检测组件300和室内光强检测组件;所述室外光强检测组件300用于获取光线直射角度和室外光照强度;所述室内光强检测组件用于获取室内光照强度。
所述室外光强检测组件300设于百叶窗700上方的中部,所述室外光强检测组件300包括第一光强传感器310、第一舵机320和壳体340,所述第一光强传感器310位于壳体340内部,第一舵机320位于壳体340下方,第一舵机320驱动壳体340和第一光强传感器310转动,所述壳体340的横截面为方形,所述壳体340由PVC板搭设而成;第一舵机320每次驱使第一光强传感器310水平转动180度,由第一光强传感器310检测到的光照强度最大值为室外光照强度,光照强度最大值所对应的光线入射角度即为光线直射角度。
所述室内光强检测组件包括设于室内的第二光强传感器330。
所述数据处理设备用于处理所述光强数据,所述数据处理设备包括单片机400,单片机400采用stm32单片机。单片机400分别与第一光强传感器310、第一舵机320、第二光强传感器330、第二舵机510和LED灯连接。
所述光强调节设备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结果并相应调节室内的光照强度;所述光强调节设备包括控制叶片710转动的转动控制装置和/或对室内进行照明的照明装置520。其中,所述转动控制装置包括与每个叶片710配合的第二舵机510,所述第二舵机510与叶片中轴线两端的转轴连接;所述照明装置520包括至少两个LED灯。
单片机400可以但是不限于通过判断室外光强数据、室内光强数据和设置的最佳光照强度的大小关系的来驱动转动控制装置和照明装置。例如,当室内光照强度和室外光照强度均大于最佳光照强度时,单片机400控制部分或全部叶片710转动以遮挡进入室内光线直至室内光照强度达到最佳光照强度;当室内光照强度小于最佳光照强度且室外光照强度大于最佳光照强度时,单片机400控制部分或全部叶片710转动以使光线进入室内直至室内光照强度达到最佳光照强度;当室内光照强度和室外光照强度均小于最佳光照强度时,单片机400打开部分或全部LED灯以提升室内光照强度至最佳光照强度。
第一光强传感器310优选每隔3~10分钟转动一次,由此,既便于随时根据室外光线调整室内光照强度,又能显著节约能耗。
第一舵机320控制第一光强传感器310转动的速率优选为30~90°/s,有助于提升获取光强数据的准确性和效率。
图11为本发明的智能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上述第二实施例的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方法优选但是不限于采用第二实施例的智能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系统予以实现。
如图11所示,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智能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系统进一步包括:终端设备600,所述终端设备600用于将用户的需求数据传输给单片机400;单片机400与终端设备600之间通过无线网络通信;单片机400用于处理所述光强数据和需求数据。
优选地,单片机400通过通信模块410和物联网平台800与终端设备600之间径向通信,所述的需求数据至少包括用户所需的最佳光照强度。所述的通信模块410优选为esp8266wifi模块。终端设备600可以是手机、电脑、ipad等固定或移动设备中的任意一种。
除了最佳光照强度,需求数据还可以包括用户在终端设备600上实时设置的敏感区域,所述的敏感区域为光线直射的视觉敏感区域,若阳光穿过百叶窗后直射入敏感区域会造成用户眼部不适。
当用户设置有敏感区域时,单片机400可以根据光线直射角度和室内布局来确定所需控制的叶片710数量及位置,通过使叶片710转动至与光线直射方向垂直,即可遮挡直射敏感区域的光线,提升舒适度。
在终端设备600上选择、生成敏感区域数据并传输给单片机400的过程优选但是不限于包括步骤:
(1)在终端设备600的用户端显示界面上,用户从小区住房云服务器上调取所需调节室内光照强度的住房的平面图;
(2)终端设备600对该平面图进行网格化处理,图12为终端设备对房屋的平面图进行网格化处理后的设置敏感区域的显示界面;网格长度为默认长度,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修改长度;
(3)用户在用户端显示界面上点击与敏感区域重合的网格,生成网格编号;网格点击后会变色或以其他方式凸出显示,便于用户查看所选择的网格是否合理覆盖所需的敏感区域,选择完成后点击“确定”按键,也已点击“重置”按键重新设置;
(4)终端设备600对网格编号及住房的平面图进行数据处理,即生成敏感区域数据;该敏感区域数据包括:x0(敏感区域中心与百叶窗中心的水平距离)、y0(敏感区域中心与窗帘中心的竖直距离)、a1(敏感区域的长度)、b1(敏感区域的宽度)、a2(房间的长度);
(5)终端设备600将敏感区域数据传输给单片机400。
当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方法采用第二实施例的智能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系统时,优选包括以下步骤:
step410,用户在终端设备600的用户端的显示界面上设置需求数据,所述需求数据包括最佳光照强度、室外光强阈值和敏感区域。
step420,单片机400通过物联网平台接收用户的需求数据;然后驱动数据采集设备启动。
step430,第一光强传感器310和第二光强传感器330将采集的光强数据传输给单片机400。
step440,单片机400处理光强数据和需求数据:若室内光照强度大于最佳光照强度,进行步骤step450;若室内光照强度小于最佳光照强度,进行步骤step460。
step450,判断室外光照强度与室外光强阈值的大小关系:若室外光照强度小于室外光强阈值,进行步骤step451;若室外光照强度大于室外光强阈值,进行步骤step452。
step451,控制所有叶片710转动一定角度以对室内遮挡。
step452,采用光线进入室内的直射敏感区域的物理过程的数学模型处理光强数据和需求数据,得到所需控制叶片710的标号,即N1~N2,然后控制标号为N1~N2之间的叶片710转动至与光线直射方向垂直;若转动后室内光照强度小于或大于最佳光照强度,则转动其它叶片710转动一定角度以对室内补光或遮挡。
step460,控制所有叶片710转动一定角度以对室内补光,若所有叶片710均转动至与光线直射方向平行时的室内光照强度仍达不到需求,则单片机400控制相应数量的LED开启。
所述的“一定角度”优选为4~8°,以确保控制过程的效率和准确性;最为优选的是,每次转动5°,转动完成后重复数据采集和控制过程,直至达到最佳的室内光照强度。达到最佳光照强度后,间隔3~10分钟再次启动数据采集设备,以针对太阳移动适应性调整室内光照强度。
所述的敏感区域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及以上。
图13为本发明的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方法中敏感区域为两个时的应用实例的示意图。
例如,如图13所示,用户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此时用户可以在手机终端设置自己所处的沙发和电视机的区域分别作为两个敏感区域,单片机400通过物联网云平台800接收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若百叶窗700具有10个叶片710,根据计算结果,控制编号为1-3的叶片710转动至与光线直射方向垂直以遮挡沙发处的敏感区域,控制编号为7-10的叶片710转动至与光线直射方向垂直以遮挡电视机的敏感区域。若控制后造成室内光照强度大于或小于最佳光照强度,此时,控制编号为4-6的叶片710转动5°/次直至室内的光照强度达到最佳光照强度。
综上可知,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能更加灵活、快速、精准地调整室内光照强度。
(2)在室外光照强度变化时,能够智能地做出反应。
(2)能够针对用户的实时需求数据对应性调整室内光照强度,一方面可以避免太阳光照直射眼睛或敏感区域而影响视觉效果,另一方面能够保持室内适宜的光照强度。
以上对本发明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发明。基于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4)

1.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数据采集设备所采集的光强数据,所述光强数据包括光线直射角度、室外光照强度和室内光照强度;
根据最佳光照强度处理所述光强数据并得到处理结果数据,所述处理结果数据包括叶片转动数据和/或照明数据;
发送所述处理结果数据至响应所述处理结果数据的光强调节设备;
还包括步骤:接收用户的需求数据,所述需求数据至少包括光线进入室内的直射敏感区域;处理所述光强数据和需求数据后得到处理结果数据;
处理所述光强数据和需求数据后得到处理结果数据具体包括步骤:
step1,若室内光照强度小于最佳光照强度,则转动叶片至使光线进入室内;若叶片转动至与光线直射方向平行时室内光照强度仍小于最佳光照强度,则输出开启照明装置指令至光强调节设备;
step2,当室内光照强度大于最佳光照强度且室外光照强度小于室外光强阈值时,控制所有叶片转动至遮挡光线;
step3,当室内光照强度大于最佳光照强度且室外光照强度大于室外光强阈值时,采用光线进入室内的直射敏感区域的物理过程的数学模型处理光强数据和需求数据,得到所需控制叶片的位置和数量;
所述数学模型的处理步骤包括:
(1)确定需要转动的叶片的位置信息;对所有的叶片依次标号,确定最左侧的需要控制的叶片的标号N1和最右侧的需要控制的叶片的标号N2,需要控制的叶片即为标号为N1~N2之间的叶片;
(2)将标号为N1~N2之间的叶片转动至与光线直射方向垂直以遮挡敏感区域,其他叶片保持原有动作;若转动后室内光照强度小于或大于最佳光照强度,则转动其它叶片进行补光或遮挡;
当光线直射角度<90°时:
标号N1的计算模型为:ΔX1+(N1-1)m<L1≤ΔX1+N1m,
Figure FDA0003722497900000011
Figure FDA0003722497900000012
标号N2的计算模型为:ΔX2+(N2-1)m<L2≤ΔX2+N2m,
Figure FDA0003722497900000013
Figure FDA0003722497900000014
当光线直射角度=90°时:
标号N1的计算模型为:(N1-1)m<L1≤N1m,
Figure FDA0003722497900000015
标号N2的计算模型为:(N2-1)m<L2≤N2m,
Figure FDA0003722497900000016
当光线直射角度>90°时:
标号N1的计算模型为:ΔX3+(n-N1)m<L3≤ΔX3+(n+1-N1)m,
Figure FDA0003722497900000021
标号N2的计算模型为:ΔX4+(n-N2)m<L4≤ΔX4+(n+1-N2)m,
Figure FDA0003722497900000022
其中,β为光线直射角度,m为叶片的宽度,x0为敏感区域中心与百叶窗中心的水平距离,y0为敏感区域中心与百叶窗中心的竖直距离,a1为敏感区域的长度,b1为敏感区域的宽度,a2为房间的长度,n表示叶片总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物联网平台接收所述需求数据;并且/或者,所述敏感区域在基于房屋的平面网格图上选择生成。
3.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220)和处理器(210);所述存储器(220)用于储存处理器(210)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210)被配置为执行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方法。
4.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储存的程序,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方法。
CN202111442453.6A 2021-11-30 2021-11-30 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方法、电子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1509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42453.6A CN114150991B (zh) 2021-11-30 2021-11-30 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方法、电子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42453.6A CN114150991B (zh) 2021-11-30 2021-11-30 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方法、电子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50991A CN114150991A (zh) 2022-03-08
CN114150991B true CN114150991B (zh) 2022-08-26

Family

ID=80455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42453.6A Active CN114150991B (zh) 2021-11-30 2021-11-30 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方法、电子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50991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49342U (en) * 2002-09-13 2003-08-21 Jiun-Wei Feng Auto-sensor type sun curtain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853763A1 (de) * 1978-12-13 1980-06-26 Willy Bruse Vertikaljalousie mit um ihre lotrechte achse schwenkbaren sowie seitlich verschiebbaren lamellen
ES2593377T3 (es) * 2013-06-14 2016-12-09 Kia Utzon-Frank Mecanismo de control de laminillas de persiana
CN106132044B (zh) * 2016-06-30 2019-03-05 瞬联软件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室内照明智能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JP6729138B2 (ja) * 2016-07-28 2020-07-22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照度制御システム
CN112996202A (zh) * 2021-03-05 2021-06-18 浙江理工大学 基于节能的室内照度控制系统及调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49342U (en) * 2002-09-13 2003-08-21 Jiun-Wei Feng Auto-sensor type sun curtai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50991A (zh) 2022-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67548B2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motorized window treatment
US10579024B2 (en) Expert system for prediction of changes to local environment
JP5561963B2 (ja) 直射光有無判断装置、電動ブラインドの制御装置、直射光有無判断方法及び電動ブラインドの制御方法
JP2007120090A (ja) 日射遮蔽制御装置
CN104917959A (zh) 一种拍照方法及终端
JP6118459B2 (ja) 分離された直達及び散乱日射に基づく窓遮光制御システム及び窓遮光制御方法
Kim et al. Real-time daylight glare control using a low-cost, window-mounted HDRI sensor
JP6444590B2 (ja) 天候判断装置、電動ブラインドの制御装置
CN1664516A (zh) 太阳能现场检测方法及其检测系统
CN114150991B (zh) 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方法、电子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02721988B (zh) 基于天空可见光图像的日照时数测量方法
US20180180469A1 (en) Sensor arrangement for using luminosity measurements in a room
CN113819634B (zh) 空调控制方法、控制设备、存储介质及空调
Orioli et al. An improved photographic method to estimate the shading effect of obstructions
JP4584104B2 (ja) 電動ブラインドの制御装置
JP7300852B2 (ja) 設定システム及び設定方法
CN116524628A (zh) 一种智能门锁和开锁方法
CN116044301A (zh) 一种遮蔽装置
Borowczyński et al. Application of sky digital images for controlling of louver system
Humann et al. Using HDR sky luminance maps to improve accuracy of virtual work plane illuminance sensors
CN113203072A (zh) 遮光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16553704U (zh) 智能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系统
CN104038684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JP2014191435A (ja) 制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216130B2 (ja) 太陽追尾型センサ、及び電動ブラインドの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