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50908B - 一种结构梁柱与预制板的连接结构及其连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结构梁柱与预制板的连接结构及其连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150908B CN114150908B CN202111335282.7A CN202111335282A CN114150908B CN 114150908 B CN114150908 B CN 114150908B CN 202111335282 A CN202111335282 A CN 202111335282A CN 114150908 B CN114150908 B CN 11415090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in body
- plate
- longitudinal beam
- slab
- hea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9/00—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 E04H9/02—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withstanding earthquake or sinking of ground
- E04H9/021—Bearing, supporting or connecting constru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building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62—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Elements or use of specified material therefor
- E04B1/92—Protection against other undesired influences or dangers
- E04B1/98—Protection against other undesired influences or dangers against vibrations or shocks; against mechanical destruction, e.g. by air-rai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梁柱与预制板的连接结构及其连接方法,所述结构梁柱包括纵梁主体和若干钢芯柱,所述钢芯柱竖直设置,所述钢芯柱沿地铁车站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纵梁主体固定设于若干所述钢芯柱的顶部;所述预制板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预制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纵梁主体的两侧,每个所述预制板的一端均伸入所述纵梁主体内并与所述纵梁主体固定连接。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现了纵梁主体、预制板和钢芯柱的预制方案,连接性能强,相互咬合刚度大,整体预制局部现浇,提高强度的同时,实现了结构的一体化,极大的减少了结构高度,克服了纵梁主体预制拼装的强度不足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装配式建筑中的连接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结构梁柱与预制板的连接结构及其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程的不断发展及完善,装配式结构不断的被提上议程。装配式结构可以连续地按顺序完成工程的多个或全部工序,从而减少进场的工程机械种类和数量,消除工序衔接的停闲时间,实现立体交叉作业,减少施工人员,从而提高工效、降低物料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为绿色施工提供保障。另外,装配式结构在较大程度上减少建筑垃圾(约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如废钢筋、废铁丝、废竹木材、废弃混凝土等。
国内外学者对装配式RC结构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开发了多种装配式结构形式,如无粘结预应力装配式框架、混合连接装配式混凝土框架、预制结构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框架、装配整体式钢骨混凝土框架等。由于对预制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认识不足,使预制混凝土结构在地震区的应用受到限制,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展开对预制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系统研究。
基于以上装配式结构为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一般的装配式结构,往往以解决单向问题为主。
现有技术中,预制板平铺在纵梁主体的两侧,预制板与纵梁主体之间采用搭接的方式进行连接。该连接方式存在纵梁主体、预制板和钢芯柱之间的连接不够稳固、安全性差、纵梁主体和预制板拼装的强度不足等问题。
鉴于上述原因,需要一种结构梁柱与预制板的连接结构及其连接方法,用以解决纵梁主体和预制板拼装的强度不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梁柱与预制板的连接结构及其连接方法,利用该连接结构及其连接方法对预制板与纵梁主体的连接接口进行处理,实现了纵梁主体、预制板和钢芯柱的稳固连接,极大的提高了结构的安全性,减少了结构高度,克服了纵梁主体预制拼装的强度不足的问题。
一种结构梁柱与预制板的连接结构,所述结构梁柱包括纵梁主体和若干钢芯柱,所述钢芯柱竖直设置,所述钢芯柱沿地铁车站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纵梁主体固定设于若干所述钢芯柱的顶部;所述预制板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预制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纵梁主体的两侧,每个所述预制板的一端均伸入所述纵梁主体内并与所述纵梁主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结构梁柱与预制板的连接结构中,所述预制板包括板主体、板头部,所述板头部连接在所述板主体的一端,在所述板头部上设有若干贯穿所述板头部的钢筋预留孔,钢筋能够穿过所述钢筋预留孔,所述钢筋预留孔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纵梁主体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预制板的所述板头部搭接于所述纵梁主体上;优选地,若干个所述预制板沿所述纵梁主体的左右两侧交错设置,且任意相邻两个所述预制板的所述板头部上设置的所述钢筋预留孔一一对齐,若干钢筋一一通过所述钢筋预留孔依次穿过若干所述预制板的所述板头部;优选地,由所述纵梁主体和所述板头部构成浇筑带,所述浇筑带内浇筑混凝土,使所述纵梁主体与所述预制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结构梁柱与预制板的连接结构中,所述纵梁主体内部具有与所述板头部配合的嵌插部,所述嵌插部的内部轮廓与所述板头部的外部轮廓相匹配,使所述板头部插入所述嵌插部内,将所述板头部搭接于所述纵梁主体上。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结构梁柱与预制板的连接结构中,所述纵梁主体包括上弦杆、下弦杆和若干斜板,所述上弦杆和所述下弦杆平行设置;所述斜板的顶端与所述上弦杆连接,所述斜板的底端与所述下弦杆连接,所述上弦杆、所述下弦杆和若干所述斜板共同形成桁架结构,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斜板与所述上弦杆、所述下弦杆围合形成所述嵌插部;优选地,所述上弦杆、所述下弦杆和所述斜板的宽度一致。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结构梁柱与预制板的连接结构中,所述嵌插部为闭合的等腰梯形结构;所述板头部至少包括四个面,且四个面分别与所述等腰梯形的四个内侧边接触。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结构梁柱与预制板的连接结构中,所述预制板的内部设有若干预制孔,所述预制孔用于减少所述预制板的结构重量。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结构梁柱与预制板的连接结构中,所述钢筋预留孔的横截面面积与穿过所述钢筋预留孔的钢筋的横截面面积之比大于2。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结构梁柱与预制板的连接结构中,沿所述主体板长度方向,所述板主体的长度与所述板头部的长度之比大于2,所述板头部为棱柱体结构,所述板头部的轴线相对于所述板主体的轴线向下倾斜,所述板头部的轴线与所述板主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00°-170°;优选地,所述板主体的宽度与所述板头部断面上最宽处的宽度之比大于2。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结构梁柱与预制板的连接结构中,所述板主体靠近所述板头部的一端的下表面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沿所述板主体长度方向的竖向截面为三角形结构,所述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分别与所述板主体和所述板头部连接,所述凸起的斜面与所述板头部的底侧面共面;优选地,所述板主体、所述板头部和所述凸起为一体成型结构。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结构梁柱与预制板的连接方法,用于连接上述的结构梁柱与预制板的连接结构,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预制板沿纵梁主体的左右两侧交错搭接到纵梁主体上;
步骤2:将钢筋依次穿过每个预制板的钢筋预留孔;
步骤3:在浇筑带内浇筑混凝土。
分析可知,本发明公开一种结构梁柱与预制板的连接结构及其连接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结构梁柱内部预埋钢结构实现,施工阶段实现结构梁柱与预制板的连接,通过后浇混凝土实现整体结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预制板与纵梁主体的连接接口进行处理,实现了纵梁主体、预制板和钢芯柱的预制方案,该方案连接性能强,相互咬合刚度大,整体预制局部现浇,提高强度的同时,实现了结构的一体化。采用预制板嵌入纵梁主体的结构极大的提高了结构的安全性。采用二次浇注可以克服施工过程中的误差,具有相当强的容差能力。采用预制板嵌入纵梁主体中的设计思路,极大的减少了结构高度,克服了纵梁主体预制拼装的强度不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应用到地铁车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梁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梁柱与板头部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预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预制板的横向截面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4中A-A部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4中B-B部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站台层;2站厅层;3结构梁柱;31纵梁主体;32上弦杆;33下弦杆;34斜板;35嵌插部;36钢芯柱;4预制板;41板主体;42板头部;43钢筋预留孔;44预制孔;45凸起。
α板头部的轴线与板主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
h1板头部的厚度;
h2板主体的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各个示例通过本发明的解释的方式提供而非限制本发明。实际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清楚,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在本发明中进行修改和变型。例如,示为或描述为一个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特征可用于另一个实施例,以产生又一个实施例。因此,所期望的是,本发明包含归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的此类修改和变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要求本发明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中使用的术语“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所附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示例。详细描述使用了数字和字母标记来指代附图中的特征。附图和描述中的相似或类似标记的已经用于指代本发明的相似或类似的部分。如本文所用的那样,用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可互换地使用,以将一个构件与另一个区分开,且不旨在表示单独构件的位置或重要性。
如图1和图7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结构梁柱与预制板的连接结构,现以地铁车站为例对该连接结构进行介绍,如图1所示,地铁车站包括站台层1和站厅层2,利用该方案的连接结构形成站厅层2的顶部结构,预制板4下方的空间为站厅层2的车站站厅空间。结构梁柱3包括纵梁主体31和若干钢芯柱36,若干钢芯柱36沿地铁车站长度方向竖直设置在地铁车站的中线上,若干钢芯柱36沿地铁车站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纵梁主体31固定设于若干钢芯柱36的顶部,若干钢芯柱36用于为纵梁主体31提供支撑;预制板4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预制板4水平排列,若干个预制板4分别设置在纵梁主体31的两侧,每个预制板4的一端均伸入纵梁主体31内并与纵梁主体31固定连接。该连接结构采用预制板4+预制的结构梁柱3形成共同受力体且相互咬合形成整体。待拼装完成后在预制板4和结构梁柱3连接处浇筑混凝土,形成整体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预制板4包括板主体41、板头部42,板头部42连接在板主体41的一端,在板头部42上设有若干贯穿板头部42且沿纵梁主体3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钢筋预留孔43,钢筋能够穿过钢筋预留孔43,钢筋预留孔43的轴线与预制板4的轴线垂直设置,预制板4的板头部42搭接于纵梁主体31上;优选地,若干个预制板4沿纵梁主体31的左右两侧交错设置,且任意相邻两个预制板4的板头部42上设置的钢筋预留孔43一一对齐,若干钢筋一一通过钢筋预留孔43依次穿过若干预制板4的板头部42,并通过浇注混凝土使其成为整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若干个钢芯柱36竖直设置,且排列成一排,纵梁主体31设置在若干个钢芯柱36的顶部,并与纵梁主体31固定连接,将若干个钢芯柱36连接成整体结构,板主体41为长方体结构,板头部42与板主体41一体成型,且板头部42在板主体41的一端向外凸出,板头部42用于搭接到纵梁主体31上,其中,如图1所示,在若干个预制板4沿纵梁主体31的左右两侧搭接到纵梁主体31上时,若干板头部42沿纵梁主体31长度方向部分重叠,使若干个板头部42上的钢筋预留孔43均一一对齐,以便将钢筋穿过钢筋预留孔43后使多个预制板4被钢筋连接成整体,提高多个预制板4与纵梁主体31的连接强度。优选地,位于左右两侧的若干个预制板4的板头部42在纵梁主体31内呈交叉设置,使若干个预制板4交错设置在纵梁主体31左右两侧,即,在纵梁主体31内的一个板头部42所对应的预制板4位于纵梁主体31的一侧、与其相邻的另一个板头部42所对应的预制板4位于纵梁主体31的另一侧,且两个预制板4的位置错开,即从平面上看两个预制板4为交错布置。优选地,由纵梁主体31和板头部42构成浇筑带,浇筑带内浇筑混凝土。在完成预制板4与纵梁主体31的搭接,并将钢筋预留孔43内贯穿钢筋后,在浇筑带内浇筑混凝土,从而使预制板4、钢筋、纵梁主体31以及钢芯柱36连接成整体,提高结构梁柱3与预制板4的连接结构的连接强度。
优选地,预制板4和纵梁主体31的结构均为钢结构,钢芯柱36可以是但不限于H型钢、U型钢、圆形钢等。
进一步地,纵梁主体31内部具有与板头部42配合的嵌插部35,板头部42插入嵌插部35内,使板头部42搭接于纵梁主体31上。提高预制板4搭接到纵梁主体31时的便捷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纵梁主体31包括上弦杆32、下弦杆33和若干斜板34,上弦杆32和下弦杆33平行设置;斜板34的顶端与上弦杆32连接,斜板34的底端与下弦杆33连接,上弦杆32、下弦杆33和若干斜板34共同形成桁架结构,任意相邻两个斜板34与上弦杆32、下弦杆33围合形成嵌插部35,嵌插部35由纵梁主体31的一侧延伸至纵梁主体31的另一侧。优选地,上弦杆32、下弦杆33和斜板34的宽度一致。采用桁架结构后极大的提高了纵梁主体31的截面高度,提高了结构梁柱3的承载能力。纵梁主体31所形成的桁架结构通过对上弦杆32、下弦杆33和斜板34的合理布置,可适应结构内部的弯矩和剪力分布。由于水平方向的拉、压内力实现了自身平衡,使整个桁架结构不对钢芯柱36产生水平推力,结构布置灵活。上弦杆32、下弦杆33和斜板34构成的桁架结构抗弯和抗剪强度大,利于标准化生产,成本低。
纵梁主体31指的是钢纵梁,钢纵梁的上下两部分别称为上弦杆32和下弦杆33,受力以轴向力为主、空心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纵梁主体31水平设置,用于与钢芯柱36相连,且作为连接若干个钢芯柱36和预制板4的主体,斜板34的设置提高了纵梁主体31的结构强度,上弦杆32、下弦杆33和斜板34所形成的嵌插部35内部轮廓与板头部42的外部轮廓相匹配,使板头部42能够插入嵌插部35内部。一方面,可以使板头部42快速搭接到纵梁主体31上,提高安装效率。另一方面,通过预制板4的板头部42外部轮廓与嵌插部35内部轮廓的配合,能够方便找准预制板4与纵梁主体31的装配位置,并使多个预制板4上的钢筋预留孔43能够对齐,以方便插入钢筋。在本实施例中,嵌插部35由纵梁主体31和至少两个斜板34围合而成,沿纵梁主体31的宽度方向,嵌插部35内形成可以供板头部42插入的内部空间,使预制板4能够插入嵌插部35内,并使预制板4与纵梁主体31垂直,多个预制板4的板头部42沿纵梁主体31的长度方向的投影部分重合,进而实现多个预制板4沿纵梁主体31的左右两侧交错设置,通过钢筋贯穿多个预制板4的钢筋预留孔43形成整体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纵梁主体31与若干斜板34可以是一体结构,也可以是通过焊接连接实现的固定连接结构,还可以是通过螺栓连接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若干斜板34均倾斜设置,使嵌插部35为闭合的等腰梯形结构;板头部42至少包括四个面,且四个面分别与等腰梯形的四个内侧边接触。如此设置,能够使纵梁主体31为预制板4提供稳定的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嵌插部35为闭合的等腰梯形结构,两个相邻的斜板34为等腰梯形的两个斜边,相邻两个嵌插部35共同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板头部42为棱柱结构,且板头部42具有的至少四个侧面分别与等腰梯形的四个内侧边接触,实现板头部42与嵌插部35的配合,嵌插部35内除板头部42外还具有能够浇注混凝土的空间。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预制板4的内部设有若干预制孔44,预制孔44部分贯穿板主体41,预制孔44用于减少预制板4的结构重量。
进一步地,钢筋预留孔43的横截面面积与穿过钢筋预留孔43的钢筋的横截面面积之比为大于2,纵梁主体31的左右两侧的预制板4交错布设,中间穿插型钢架。待拼装完成后,在钢筋预留孔43内部进行管道压浆,待压浆完成后向纵梁主体31内的嵌插部35浇筑混凝土形成纵向混凝土梁,提高预制板4与纵梁主体31之间的连接强度。
具体地,钢筋预留孔43的横截面面积是插入钢筋预留孔43内的钢筋的横截面面积的2倍,使贯穿钢筋同时混凝土可从中部贯通,避免在钢筋预留孔43内形成空腔,影响预制板4与纵梁主体31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7所示,板头部42为六棱柱体结构,板头部42的断面为平行六边形结构,六边形的相对平行的两个边水平设置,板头部42的轴线相对于板主体41的轴线向下倾斜,板头部42的轴线与板主体4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α为100°-170°,α角度为后期设计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板头部42的厚度h1大于板主体41的厚度h2;优选地,板主体41的宽度与板头部42的断面上最宽处的宽度之比大于2,设置在纵梁主体31的两侧的预制板4交错布置,如此设置使得在多个预制板4搭接到纵梁主体31上时,板头部42的投影在部分重合的前提下,位于纵梁主体31同一侧的板主体41可以处于同一平面内且不会互相干涉。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板主体41靠近板头部42的一端的下表面设置有凸起45,凸起45沿板主体41长度方向的竖向截面为三角形结构,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分别与板主体41和板头部42连接,凸起45的斜面与板头部42的底侧面共面。如此设置能够在自重及覆土作用下,预制板4会向纵梁主体31移动,可增加结构稳定性。优选地,板主体41、板头部42和凸起45为一体成型结构。
一种结构梁柱与预制板的连接方法,用于连接结构梁柱3与预制板4的连接结构,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预制板4沿纵梁主体31的左右两侧交错搭接到纵梁主体31上;
步骤2:将钢筋依次穿过每个预制板4的板头部42的钢筋预留孔43;
步骤3:在浇筑带内浇筑混凝土。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1之前,可以先完成纵梁主体31的搭建后,再将预制板4沿纵梁主体31的左右两侧交错搭接到纵梁主体31上,还可以先搭建下弦杆33,在下弦杆33上搭设预制板4,再安装固定斜板34、上弦杆32完成纵梁主体31的搭建。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一种结构梁柱与预制板的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较传统预制结构,该结构梁柱3与预制板4在连接处增大了接头断面的面积,即于板头部42的结构设计,增大了板头部42与结构梁柱3连接处断面的面积,且若干个预制板4沿纵梁主体31的左右两侧交错设置,待拼装完成后在预制板4和结构梁柱3连接处浇筑混凝土,形成整体结构,整体结构连接稳固、安全性高、纵梁主体和预制板拼装的强度提高。
在预制板4与纵梁主体31连接后对纵梁主体31内浇注混凝土,使纵梁主体31形成纵向混凝土梁,进而使结构梁柱3与预制板4固定连接,该结构梁柱与预制板所形成了框柱体系大大增加了结构刚度。上述在结构上的改进提高了该结构梁柱与预制板的连接结构的抗震性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结构梁柱3内部预埋钢结构实现,施工阶段实现结构梁柱3与预制板4的连接,通过后浇混凝土实现整体结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预制板4与纵梁主体31的连接接口进行处理,实现了纵梁主体31、预制板4和钢芯柱36的预制方案,该方案连接性能强,相互咬合刚度大,整体预制局部现浇,提高强度的同时,实现了结构的一体化。采用预制板4嵌入纵梁主体31的结构极大的提高了结构的安全性。采用二次浇注(对浇筑带进行浇注)可以克服施工过程中的误差,具有相当强的容差能力。采用预制板4嵌入纵梁主体31中的设计思路,极大的减少了结构高度。克服了纵梁主体31预制拼装的强度不足的问题。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结构梁柱与预制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构梁柱包括纵梁主体和若干钢芯柱,所述钢芯柱竖直设置,所述钢芯柱沿地铁车站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纵梁主体固定设于若干所述钢芯柱的顶部;
所述预制板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预制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纵梁主体的两侧,每个所述预制板的一端均伸入所述纵梁主体内并与所述纵梁主体固定连接,
所述预制板包括板主体、板头部,所述板头部连接在所述板主体的一端,在所述板头部上设有若干贯穿所述板头部的钢筋预留孔,钢筋能够穿过所述钢筋预留孔,所述钢筋预留孔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纵梁主体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预制板的所述板头部搭接于所述纵梁主体上;
若干个所述预制板沿所述纵梁主体的左右两侧交错设置,所述预制板和所述结构梁柱形成共同受力体且相互咬合形成整体,
且任意相邻两个所述预制板的所述板头部上设置的所述钢筋预留孔一一对齐,若干钢筋一一通过所述钢筋预留孔依次穿过若干所述预制板的所述板头部;
由所述纵梁主体和所述板头部构成浇筑带,所述浇筑带内浇筑混凝土,使所述纵梁主体与所述预制板固定连接,
所述钢筋预留孔的横截面面积与穿过所述钢筋预留孔的钢筋的横截面面积之比大于2,
拼装完成后在所述钢筋预留孔的内部进行管道压浆,压浆完成后向所述纵梁主体内的嵌插部浇筑混凝土形成纵向混凝土梁,
所述纵梁主体内部具有与所述板头部配合的嵌插部,所述嵌插部的内部轮廓与所述板头部的外部轮廓相匹配,使所述板头部插入所述嵌插部内,将所述板头部搭接于所述纵梁主体上,
所述纵梁主体包括上弦杆、下弦杆和若干斜板,所述上弦杆和所述下弦杆平行设置;
所述斜板的顶端与所述上弦杆连接,所述斜板的底端与所述下弦杆连接,所述上弦杆、所述下弦杆和若干所述斜板共同形成桁架结构,
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斜板与所述上弦杆、所述下弦杆围合形成所述嵌插部,
所述嵌插部为闭合的等腰梯形结构;
所述板头部至少包括四个面,且四个面分别与所述等腰梯形的四个内侧边接触,
沿所述板主体长度方向,所述板主体的长度与所述板头部的长度之比大于2,所述板头部为棱柱体结构,所述板头部的轴线相对于所述板主体的轴线向下倾斜,所述板头部的轴线与所述板主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00°-17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梁柱与预制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弦杆、所述下弦杆和所述斜板的宽度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梁柱与预制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制板的内部设有若干预制孔,所述预制孔用于减少所述预制板的结构重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梁柱与预制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主体的宽度与所述板头部断面上最宽处的宽度之比大于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梁柱与预制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主体靠近所述板头部的一端的下表面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沿所述板主体长度方向的竖向截面为三角形结构,所述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分别与所述板主体和所述板头部连接,所述凸起的斜面与所述板头部的底侧面共面;
所述板主体、所述板头部和所述凸起为一体成型结构。
6.一种结构梁柱与预制板的连接方法,用于连接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梁柱与预制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预制板沿纵梁主体的左右两侧交错搭接到纵梁主体上;
步骤2:将钢筋依次穿过每个预制板的钢筋预留孔;
步骤3:在浇筑带内浇筑混凝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335282.7A CN114150908B (zh) | 2021-11-11 | 2021-11-11 | 一种结构梁柱与预制板的连接结构及其连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335282.7A CN114150908B (zh) | 2021-11-11 | 2021-11-11 | 一种结构梁柱与预制板的连接结构及其连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150908A CN114150908A (zh) | 2022-03-08 |
CN114150908B true CN114150908B (zh) | 2023-05-26 |
Family
ID=80459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335282.7A Active CN114150908B (zh) | 2021-11-11 | 2021-11-11 | 一种结构梁柱与预制板的连接结构及其连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150908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0949286Y (zh) * | 2006-09-27 | 2007-09-19 | 雅致集成房屋股份有限公司 | 活动房的楼面主梁 |
KR101567741B1 (ko) * | 2015-02-16 | 2015-11-09 | 권용근 | 조립트러스 매립형 합성보 |
CN108286267B (zh) * | 2018-04-23 | 2019-08-02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装配式波纹钢混凝土组合综合管廊 |
-
2021
- 2021-11-11 CN CN202111335282.7A patent/CN114150908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150908A (zh) | 2022-03-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508175A (zh) |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预制柱与梁的连接节点及连接方法 | |
CN114150908B (zh) | 一种结构梁柱与预制板的连接结构及其连接方法 | |
CN111794423A (zh) | 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建筑物及施工方法 | |
CN111021616A (zh) | 全内嵌钢梁组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6740371U (zh) | 一种内凹角抗剪件拼接的大直径配筋叠合梁结构 | |
CN215978030U (zh) | 一种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板结构 | |
CN111608311B (zh) | 一种大跨度水平组合板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4351927A (zh) | 一种型钢混凝土楼盖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3463514A (zh) | 一种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板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08590026B (zh) | 一种用于叠合楼板的“人”字形钢筋混凝土预制底板及其制作的叠合板 | |
CN113445652A (zh) | 板端开槽孔sp空心叠合板-钢梁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1576709A (zh) | 一种预制局部叠合楼板 | |
CN220704781U (zh) | 一种钢筋混凝土柱刚性搭接转换节点 | |
CN219033582U (zh) | 一种楼板与墙板连接机构 | |
CN221682209U (zh) | 一种带有高强度连接结构的预制叠合板 | |
CN219471317U (zh) | 一种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 | |
CN217053886U (zh) | 一种带预制高性能混凝土x形骨架的剪力墙 | |
CN114635502B (zh) | 节点叠合的预制拆分梁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4656368U (zh) | 一种适用于钢-混组合梁桥面板与钢梁体的竖向连接装置 | |
CN115853162B (zh) | 基于连通注浆与插销法的预制剪力墙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219753640U (zh) | 一种混凝土叠合板 | |
CN216040756U (zh) | 一种预制拼装的地铁车站站台 | |
CN215484061U (zh) | 一种组合梁、拼接梁和地铁车站 | |
CN219281035U (zh) | 一种连接式轻质钢-混凝土组合叠合楼盖的预制底板 | |
CN215563719U (zh) | 一种叠合板表面增强型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