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42410B - 一种装配式建筑中管线连接结构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建筑中管线连接结构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42410B
CN114142410B CN202111489279.0A CN202111489279A CN114142410B CN 114142410 B CN114142410 B CN 114142410B CN 202111489279 A CN202111489279 A CN 202111489279A CN 114142410 B CN114142410 B CN 1141424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plug
sleeve
connection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8927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42410A (zh
Inventor
刘明
李金刚
杨忠鹏
刘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ina Construction Runtong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ina Construction Runtong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ina Construction Runtong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ina Construction Runtong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8927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424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424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424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424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424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6Joints for connecting lengths of protective tubing or channels, to each other or to casings, e.g. to distribution boxes; Ensuring electrical continuity in the joi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62Tubings, i.e. having a closed section
    • H02G3/0481Tubings, i.e. having a closed section with a circular cross-s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aying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utsid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管线铺装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中管线连接结构,用于连接两根电线管,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筒状的连接本体和设置在连接本体一端的插接环,插接环插入至电线管内;所述插接环位于电线管内一端设置有撑紧环;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撑开件,撑开件设置在插接环内且与插接环螺纹配合,撑开件一端插入撑紧环内,并将撑紧环向外侧撑开,撑紧环与电线管内壁抵紧;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转接组件,转接组件包括两个转接套环,两个转接套环转动配合,其中一转接套环螺纹连接在连接本体上,另一转接套环螺纹连接在另外的连接本体或电线管上。本申请具有更加方便的实现管道的连接,提升连接管道的适用性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装配式建筑中管线连接结构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管线铺装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中管线连接结构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在浇筑的地基平台中铺装线管,用于在其中穿设电线,一般是将电线管直接一体浇筑在地基平台中;实际施工过程中,管线铺设的位置、路径不同,所需的管道的长度也不相同,因此,在实际铺装过程中,需要使用多根管道拼接,在连接相邻管道时,一般是使用连接套直接螺纹连接在两根管道上,或是通过热熔的方式进行连接;以满足特定的铺装位置、路径的要求。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通过热熔方式连接管道,需要使用特定的连接设备操作也比较不方便;而通过连接套螺纹连接在管道上对相邻管道进行连接时,需要保证管道端部开设有螺纹,即该种连接方式仅适用于特定形式的管道;并且,在连接管道时,会存在需要将管道切断成所需长度的情况,该种情况下,管道的端口处也不便与直接与连接套通过螺纹配合进行连接;目前对管道进行连接的操作存在较大的局限,造成施工的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更加方便的实现管道的连接,提升连接管道的适用性,本申请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中管线连接结构及其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中管线连接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装配式建筑中管线连接结构,用于连接两根电线管,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筒状的连接本体和设置在连接本体一端的插接环,插接环插入至电线管内;
所述插接环位于电线管内一端设置有撑紧环;
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撑开件,撑开件设置在插接环内且与插接环螺纹配合,撑开件一端插入撑紧环内,并将撑紧环向外侧撑开,撑紧环与电线管内壁抵紧;
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转接组件,转接组件包括两个转接套环,两个转接套环转动配合,其中一转接套环螺纹连接在连接本体上,另一转接套环螺纹连接在另外的连接本体或电线管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建筑施工过程中连接管道过程中,将连接组件安装在管道上时,将插接环与撑紧环插入至管道内,使用撑开件将撑紧环撑开,使得撑紧环与管道内壁抵紧,将连接本体固定在管道上,在两根管道端部均安装连接组件后,使用转接组件连接两个连接本体,直接将转接套环拧紧在连接本体上即可实现两根管道的连接;连接管道时,减少受到管道本身结构的影响,不需要在管道本体上开设螺纹,连接管道的操作较为方便,提升连接结构的适用性。
可选的,所述撑紧环远离插接环的一端的内壁向撑紧环内侧收拢;
所述撑开件包括与插接环螺纹连接的撑开环,所述撑开环朝向撑紧环的端面的外圈倒角形成导向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组件安装在管道上时,直接将撑开环置于插接环内并转动撑开环,使得撑开环与撑紧环内壁抵接,带动撑紧环端部向外扩张与管道内壁抵紧,实现连接组件与管道连接的操作较为方便。
可选的,所述撑开件还包括用于与扭转撑开环的扭转件,所述扭转件包括握持环和固定在握持环上的多根扭转杆,所述撑开环端面开设有供扭转杆插入的扭转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撑开环带动撑紧环撑开与管道抵紧时,将扭转杆插入至扭转槽内,此时,握持环位于连接本体外侧,通过握持环带动撑开环转动,操作较为方便。
可选的,所述连接本体上还设置有一定位套环,所述定位套环位于插接环以及撑紧环外侧,所述定位套环由硬质材料制成;
电线管的管壁插入至定位套环与插接环之间的间隙内,撑开环带动撑紧环外扩,撑紧环与定位套环配合夹紧电线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撑开环带动撑紧环外扩与管道内壁抵紧时,撑紧环与定位套环配合夹紧电线管管壁,能够提升连接本体固定在电线管上的牢固性,且在电线管外套设一定位套环,撑紧环抵紧在电线管上时,不容易出现电线管出现损坏的问题。
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还包块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定位套环与所述插接环之间,电线管端部与所述密封圈抵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本体固定在电线管上时,电线管端部与密封圈抵紧,提升连接本体与电线管之间的密封性,在后续使用的过程中不容易出现渗水的问题。
可选的,所述转接组件还包括用于连接连个转接套环的转接件,转接件包括相适配的套接环和套接板,套接板为一环形结构;
所述套接环与所述套接板分别设置在两个转接套环上、且套接板套设在套接环外侧,套接板与套接环转动配合;
所述套接板内周面上固接有连接沿,所述套接环开设有与连接沿适配的连接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转接套环连接较为稳定,在使用转接套环连接两个连接本体上,直接将转接套环拧紧在连接本体上即可,操作较为方便。
可选的,所述连接沿与所述连接槽侧壁之间设有密封件,通过密封件实现套接板与套接环的密封连接;
所述密封件由柔质材料构成,密封件抵接在连接沿与连接槽侧壁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密封件对连接沿与连接槽侧壁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提升密封效果,不容易出现渗水问题。
可选的,所述密封件包括气囊,所述连接沿上开设有用于安设气囊的安装槽;
所述气囊的充气口穿透至套接板外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接连接套环连接在连接本体上时,气囊处于泄气状态,两个转接套环相对转动的过程中不容易对气囊造成损坏的问题,使用转接套环固定两个连接本体后,向气囊充气,通过气囊对连接沿与连接槽侧壁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密封效果较好,转接套环转动的过程不容易受到影响。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中管线的连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装配式建筑中管线的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连接组件安装:
将连接本体安装在电线管端部,使得电线管插入至定位套环与插接环之间的间隙内;使用扭转件将撑开环拧紧在插接环中,带动撑紧环向外侧撑开,撑紧环与定位套环配合夹紧在电线管上;
电线管连接:
将两个连接组件分别安装在两根电线管端部后,将两个转接套环分别拧紧在两个连接本体上,实现两个电线管连接;
连接密封:
向气囊充气,对套接环与套接板连接位置处进行密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过程中连接管道时,操作较为方便,通过两个转接套环连接两个本体,连接过程中,两个转接套环相对转动,而不需要对电线管进行转动,连接操作较为省力和方便。
可选的,在电线管端部外壁开设有螺纹的情况下,直接将转接套环拧紧在电线管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于端部设置有外螺纹的管道,进行连接操作时,直接将转接套环拧紧管道上即可,不需要再使用连接组件,实际操作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使用连接组件,在能够直接将转接套环拧紧在管道上时,操作较为方便,在管道吨端部不存在螺纹时,将连接组件固定在管道上,并将转接套环拧紧在连接本体上,提升连接结构使用的便利性,适用性更好。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建筑施工过程中连接管道过程中,将连接组件安装在管道上时,将插接环与撑紧环插入至管道内,使用撑开件将撑紧环撑开,使得撑紧环与管道内壁抵紧,将连接本体固定在管道上,在两根管道端部均安装连接组件后,使用转接组件连接两个连接本体,直接将转接套环拧紧在连接本体上即可实现两根管道的连接;连接管道时,减少受到管道本身结构的影响,不需要在管道本体上开设螺纹,连接管道的操作较为方便,提升连接结构的适用性;
2.通过设置的定位套环,撑开环带动撑紧环外扩与管道内壁抵紧时,撑紧环与定位套环配合夹紧电线管管壁,能够提升连接本体固定在电线管上的牢固性,且在电线管外套设一定位套环,撑紧环抵紧在电线管上时,不容易出现电线管出现损坏的问题;
3.通过设置的气囊,转接连接套环连接在连接本体上时,气囊处于泄气状态,两个转接套环相对转动的过程中不容易对气囊造成损坏的问题,使用转接套环固定两个连接本体后,向气囊充气,通过气囊对连接沿与连接槽侧壁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密封效果较好,转接套环转动的过程不容易受到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连接结构连接两根管道的示意图;
图2是连接组件与管道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撑开件的示意图;
图5是为了展示转接组件的结构所做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连接组件;11、连接本体;12、插接环;13、撑紧环;14、撑开件;141、撑开环;1411、扭转槽;142、扭转件;1421、握持环;1422、扭转杆;15、定位套环;16、密封圈;2、转接组件;21、转接套环;22、转接件;221、套接环;2211、连接槽;222、套接板;223、连接沿;2231、安装槽;23、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装配式建筑中管线连接结构,参照图1和图2,该连接结构用于连接两根电线管,包括用于连接在管道上的连接组件1和转接组件2,连接管道时,在两根管道端部分别连接一连接组件1,并使用转接组件2连接两个连接组件1;其中,连接组件1包括一圆筒状的连接本体11和固定在连接本体11端面上的插接环12,插接环12插入至管道内且与管道内部抵接,插接环12位于管道内的端部固接有撑紧环13,撑紧环13由柔质材料制成;连接组件1还包括撑开件14,通过撑开件14将撑紧环13撑开,使得撑紧环13与管道抵紧.
具体的,参照图2和图3,撑开件14包括撑开环141,撑开环141设置在插接环12内且与插接环12螺纹配合,撑紧环13的内壁远离插接环12的一端向撑紧环13内部收拢;转接组件2包括两个转动配合的转接套环21,转接套环21套设在连接本体11上且与连接本体11螺纹连接。
在连接两根管道时,将两个连接组件1分别安装在两根管道端部,将撑紧环13与插接环12插入至管道内,之后将撑开环141安装至插接环12内并扭转撑开环141,使得撑开环141向撑紧环13的方向滑动,撑开环141端部与撑紧环13内壁抵接,将撑紧环13撑开,使得撑紧环13与管道抵紧,实现连接组件1与管道的固定;将转接套环21拧紧在其中一连接本体11上,并将另一连接本体11连接在另一转接套环21上,实现对两根管道的连接;在实际施工将连接组件1固定在管道端部时,不需要考虑管道上是否有螺纹,减少受到管道类型的限制,提升该连接结构的适用性;另外,对于其中一根管道端部开设有螺纹,或是两根管道端部均开设有螺纹的情况,可直接将转接套环21拧紧在管道上,而不需要使用连接组件1进行连接,提升管道连接操作的便利性。
参照图3和图4,撑开件14还包括一扭转件142,通过扭转件142拧动撑开环141,扭转件142包括一握持环1421,握持环1421其中一端面上固接有多根扭转杆1422,扭转杆1422均与握持环1421所在的平面垂直;撑开环141上开设有与扭转杆1422适配的扭转槽1411,扭转槽1411与扭转杆1422一一对应;在使用撑开环141将撑紧环13撑开以与管道抵紧时,直接将撑紧环13置入插接环12内,将扭转杆1422插入至对应的扭转槽1411内,此时,握持环1421位于连接本体11外侧,通过握持环1421带动撑开环141转动,不需要工作人员将手伸入至连接本体11与插接环12内,转动撑开环141的操作较为方便。
参照图2和图3,连接本体11端部还固接有一定位套环15,定位套环15套设在插接环12与撑紧环13外侧,且定位套环15与插接环12以及撑紧环13之间存在间隙,定位套环15由硬质材料制成,使得定位套环15不容易出现形变的问题;在将连接组件1安装在管道上时,管道的管壁插入至定位套环15与插接环12以及撑紧环13之间的间隙内,之后通过撑开环141将撑紧环13撑开,使得撑紧环13与定位套环15配合夹紧管道管壁,在通过撑紧块撑开与管道抵紧的状态下,不容易出现撑紧环13与管道侧壁抵接而造成管道发生变形的问题,减少对管道造成损坏的问题,同时,能够提升连接组件1与管道连接的牢固性;另外,定位套环15与插接环12的间隙内设置有密封圈16,密封圈16固定在连接本体11端面上,连接组件1安装在管道上的状态下,管道端部与密封圈16抵紧,能够提升管道与连接组件1相接处的密封性,减少出现渗水的问题。
参照图5和图6,转接组件2还包括一转接件22,两个转接套环21通过该转接件22实现转动连接,转接件22包括套接环221和套接板222,套接环221和调节板均为圆环形结构;套接环221和套接板222分别固定在两个转接套环21相对的侧面上,套接板222套设在套接环221外侧,且套接环221外壁与套接板222内壁相贴;套接板222内壁上固接有连接沿223,连接沿223环绕套接板222内壁一周,套接环221外壁上开设有与连接沿223适配的连接槽2211,连接沿223卡入连接槽2211内,实现两个连接套环的转动连接;连接沿223连接槽2211侧壁之间设置有密封件,通过密封件对两个转接套环21连接位置处进行密封,减少出现渗水的问题。
参照图5和图6,密封件为气囊23,且设置气囊23有两个,两个气囊23分别设置在连接沿223相对的两侧,连接沿223相对的侧面上均开设有安装槽2231,两个气囊23分别固定在两个安装槽2231内,气囊23上的充气口穿透至套接板222外侧;在完成管道连接后,向气囊23充气,气囊23膨胀对连接沿223与连接槽2211侧壁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防渗水效果较好,且在两个转接套环21相互转动的过程中,气囊23处于泄气状态,两个转接套环21转动不容易对气囊23造成磨损,减少气囊23被磨损损坏的问题,且两个转接套环21转动的过程较为顺畅。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装配式建筑中管线连接结构的实施原理为:连接两根管道时,将连接组件1固定在管道端部,管道管壁插入至定位套环15与插接环12以及撑紧环13之间的间隙内,之后将撑开环141安装在插接环12上,撑开环141滑动将撑紧环13撑开与管道抵紧,完成连接组件1与管道的安装,在两根管道端部分别安装连接组件1后,将转接套环21拧紧在连接本体11上,实现对两根管道的连接;对管道进行连接的操作较为方便,且不容易受到管道端部是否开设有螺纹的影响,减少对管道进行连接操作受到的限制,提升连接结构的适用性;通过设置的定位套环15,撑紧环13与定位套环15配合夹紧管道管壁,不容易造成管道变形的问题,连接组件1固定在管道上更加牢固。
本申请还公开一种装配式建筑中管线的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连接组件1安装:
将连接本体11安装在电线管端部,电线管端部插入至定位套环15与插接环12的间隙中,之后使用扭转件142转动撑开环141,使得撑开环141将撑紧环13撑开,使得撑紧环13与定位套环15适配夹紧电线管管道的管壁,完成连接本体11与电线管的固定。
电线管连接:
将其中一转接套环21拧紧在连接本体11上,之后将另一根电线管上的连接本体11插入至对应的转接套环21中,并转动转接套环21将其拧紧在连接本体11上,实现两根电线管的连接。
连接密封:
完成两根电线管的连接后,向气囊23中充气,通过气囊23进行密封,减少出现向转接套环21内渗水的问题。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装配式建筑中管线连接结构,用于连接两根电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组件(1),连接组件(1)包括筒状的连接本体(11)和设置在连接本体(11)一端的插接环(12),插接环(12)插入至电线管内;
所述插接环(12)位于电线管内一端设置有撑紧环(13);
所述连接组件(1)还包括撑开件(14),撑开件(14)设置在插接环(12)内且与插接环(12)螺纹配合,撑开件(14)一端插入撑紧环(13)内,并将撑紧环(13)向外侧撑开,撑紧环(13)与电线管内壁抵紧;
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转接组件(2),转接组件(2)包括两个转接套环(21),两个转接套环(21)转动配合,其中一转接套环(21)螺纹连接在连接本体(11)上,另一转接套环(21)螺纹连接在另外的连接本体(11)或电线管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中管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撑紧环(13)远离插接环(12)的一端的内壁向撑紧环(13)内侧收拢;
所述撑开件(14)包括与插接环(12)螺纹连接的撑开环(141),所述撑开环(141)朝向撑紧环(13)的端面的外圈倒角形成导向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中管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件(14)还包括用于扭转撑开环(141)的扭转件(142),所述扭转件(142)包括握持环(1421)和固定在握持环(1421)上的多根扭转杆(1422),所述撑开环(141)端面开设有供扭转杆(1422)插入的扭转槽(14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中管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本体(11)上还设置有一定位套环(15),所述定位套环(15)位于插接环(12)以及撑紧环(13)外侧,所述定位套环(15)由硬质材料制成;
电线管的管壁插入至定位套环(15)与插接环(12)之间的间隙内,撑开环(141)带动撑紧环(13)外扩,撑紧环(13)与定位套环(15)配合夹紧电线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中管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1)还包块密封圈(16),所述密封圈(16)设置在所述定位套环(15)与所述插接环(12)之间,电线管端部与所述密封圈(16)抵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中管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组件(2)还包括用于连接两个转接套环(21)的转接件(22),转接件(22)包括相适配的套接环(221)和套接板(222),套接板(222)为一环形结构;
所述套接环(221)与所述套接板(222)分别设置在两个转接套环(21)上、且套接板(222)套设在套接环(221)外侧,套接板(222)与套接环(221)转动配合;
所述套接板(222)内周面上固接有连接沿(223),所述套接环(221)开设有与连接沿(223)适配的连接槽(22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中管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沿(223)与所述连接槽(2211)侧壁之间设有密封件,通过密封件实现套接板(222)与套接环(221)的密封连接;
所述密封件由柔质材料构成,密封件抵接在连接沿(223)与连接槽(2211)侧壁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中管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气囊(23),所述连接沿(223)上开设有用于安设气囊(23)的安装槽(2231);
所述气囊(23)的充气口穿透至套接板(222)外侧。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中管线连接结构的管线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连接组件(1)安装:
将连接本体(11)安装在电线管端部,使得电线管插入至定位套环(15)与插接环(12)之间的间隙内;使用扭转件(142)将撑开环(141)拧紧在插接环(12)中,带动撑紧环(13)向外侧撑开,撑紧环(13)与定位套环(15)配合夹紧在电线管上;
电线管连接:
将两个连接组件(1)分别安装在两根电线管端部后,将两个转接套环(21)分别拧紧在两个连接本体(11)上,实现两个电线管连接;
连接密封:
向气囊(23)充气,对套接环(221)与套接板(222)连接位置处进行密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中管线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电线管端部外壁开设有螺纹的情况下,直接将转接套环(21)拧紧在电线管上。
CN202111489279.0A 2021-12-07 2021-12-07 一种装配式建筑中管线连接结构及其方法 Active CN1141424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89279.0A CN114142410B (zh) 2021-12-07 2021-12-07 一种装配式建筑中管线连接结构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89279.0A CN114142410B (zh) 2021-12-07 2021-12-07 一种装配式建筑中管线连接结构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42410A CN114142410A (zh) 2022-03-04
CN114142410B true CN114142410B (zh) 2023-08-18

Family

ID=80384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89279.0A Active CN114142410B (zh) 2021-12-07 2021-12-07 一种装配式建筑中管线连接结构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4241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30680A (ja) * 1998-10-22 2000-05-12 Nippon Comsys Corp 溶着ジョイント具
CN205355769U (zh) * 2016-01-14 2016-06-29 浙江凯士通端头有限公司 一种子弹形母绝缘接头
CN213018259U (zh) * 2020-06-23 2021-04-20 厦门群欣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插管快装接头的辅助支撑结构和插管快装接头
CN213959647U (zh) * 2020-12-29 2021-08-13 成都平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线管连接装置
CN214706994U (zh) * 2021-04-29 2021-11-12 西安朗斯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弱电工程管线连接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30680A (ja) * 1998-10-22 2000-05-12 Nippon Comsys Corp 溶着ジョイント具
CN205355769U (zh) * 2016-01-14 2016-06-29 浙江凯士通端头有限公司 一种子弹形母绝缘接头
CN213018259U (zh) * 2020-06-23 2021-04-20 厦门群欣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插管快装接头的辅助支撑结构和插管快装接头
CN213959647U (zh) * 2020-12-29 2021-08-13 成都平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线管连接装置
CN214706994U (zh) * 2021-04-29 2021-11-12 西安朗斯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弱电工程管线连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42410A (zh) 2022-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010247U (zh) 一种刹车管接头
CN114142410B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中管线连接结构及其方法
CN206708606U (zh) 一种修复用钳压式管件
KR100822219B1 (ko) 관 커플러
CN108240522A (zh) 管线密封搭接卡具和管线维修方法
CN220377459U (zh) 一种井室简易流道装置
CN216114117U (zh) 一种排烟管路对接装置
KR102038029B1 (ko) 배수관의 비굴착식 보수 방법
CN213782844U (zh) 一种通信管道铺设用对接防漏结构
CN217630348U (zh) 市政道路管道快速拆装结构
CN107166133B (zh) 修复管路用钳压式直接管件
CN217874674U (zh) 一种对接密封装置
CN2503300Y (zh) 管道连接装置
CN220749417U (zh) 一种排水管连接装置
CN220688404U (zh) 一种塑料排水管抢修用承口接头
CN217356106U (zh) 一种市政管道非开挖修复用cipp内衬管道
CN218818849U (zh) 高稳定性室内排水管道安装结构
CN218408918U (zh) 一种用于采暖通风管道的对接组件
CN218294866U (zh) 一种t型结构的空调器快速对接结构
CN216201439U (zh) 一种软管和宝塔接头的连接辅助装置
CN219242895U (zh) 一种混凝土管材构件
CN215806858U (zh) 一种硅片切割仓防漏结构
CN217388088U (zh) 一种工程预埋线路管道
CN109654325A (zh) 一种修复三恒系统漏水毛细管的工艺和装置
KR200269996Y1 (ko) 배관용 결속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