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35766A - 移动终端夹持器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夹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35766A
CN114135766A CN202111523169.1A CN202111523169A CN114135766A CN 114135766 A CN114135766 A CN 114135766A CN 202111523169 A CN202111523169 A CN 202111523169A CN 114135766 A CN114135766 A CN 1141357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mobile terminal
base
guid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2316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志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152316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3576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357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3576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7338 priority patent/WO2023109617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02Heads
    • F16M11/04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adio sets, television sets, telephones, or the lik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 B60R11/0241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adio sets, television sets, telephones, or the lik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for telepho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16F15/0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16F15/0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 F16F15/06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with metal springs
    • F16F15/067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with metal springs using only wound spr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4Supports for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4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means
    • B60R2011/0049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means for non integrated articles
    • B60R2011/0064Connection with the article
    • B60R2011/0071Connection with the article using latches, clips, clamps, strap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4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means
    • B60R2011/008Adjustable or movable supports

Abstract

一种移动终端夹持器,包括基座、支撑体、储能部、活动模组和锁止部,支撑体可移动地连接于基座,支撑体包括支撑部,支撑部用于放置移动终端。活动模组包括联动组件和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联动组件连接夹持组件和支撑体。支撑体相对基座沿第一方向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联动组件可以带动夹持组件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转换。当夹持组件位于第二状态时,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夹持移动终端。当夹持组件位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松开移动终端。储能部连接基座和联动组件,能够为夹持组件提供弹性夹持力。锁止部能够限制支撑体从第二位置返回第一位置。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夹持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支架,具体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夹持器。
背景技术
现在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而且功能相当全面,已经达到涉及我们正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行车过程中的辅助,可以让导航变得越来越智能。所以手机在车子上一般都需要有支架支撑,以便我们观看导航和使用等。但是手机是属于易损品,行车过程经常遇到不同的路况例如突如其来的减速带或颠簸路的抖动都使得汽车无法保持平稳行驶,此时支架和手机同时遇到冲击,导致手机即使放在支架上也难免会出现被颠落的风险。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夹持器,以解决夹持物件的支架遇到冲击时容易脱离支架的问题。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夹持器,包括基座和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可相对所述基座沿第一方向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
所述移动终端夹持器还包括支撑部、活动模组和储能部。支撑部与支撑体连接。活动模组包括联动组件和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连接于所述支撑体上,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中的至少一个能够被所述联动组件带动。
所述储能部包括储能弹性件、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活动模组连接。所述基座和所述联动组件通过所述储能部连接。所述储能弹性件一端作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另一端作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
所述锁止部用于所述支撑体相对所述基座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锁止或解锁所述支撑体相对所述基座在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对移动。
该移动终端夹持器通过锁止部限制支撑体相对基座沿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运动时。使得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夹持器受到冲击,而使得支撑体相对基座具有沿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运动的趋势时,阻止支撑体相对基座沿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运动。而通过支撑体和基座相对位置控制的夹持组件可以保持对移动终端的夹持。其中,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可以其中一个被联动组件带动运动,而另一个与支撑体相对固定,这样也可以实现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的相对运动。也可以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均被联动组件带动运动,从而实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相对运动。基座和联动组件通过储能部连接,使得基座相对支撑部移动时,驱动联动组件带动夹持组件运动的过程中,增加储能弹性件的参与,也即夹持组件作用于移动终端的夹持力为弹性夹持力,随着夹持组件已经夹持到移动终端表面,基座和支撑部即使继续相对移动,也只是通过储能弹性件的形变来改变作用于移动终端的弹性夹持力,对移动终端造成较小的刚性力。而且,随着夹持组件已经夹持到移动终端表面,基座和支撑部即使继续相对移动时,储能弹性件发生形变来适配基座和联动组件的相对运动,因此夹持组件可以不再相对移动终端移动,减少夹持组件对移动终端的摩擦损伤。
例如,移动终端夹持器为车载手机支架,移动终端为手机,当安装车载手机支架的运输车颠簸而导致手机及支撑体具有向上(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的运动趋势时,支撑体通过锁止部的锁止而停止其相对基座的向上运动,使得夹持组件保持于夹持移动终端的相对位置,让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保持对手机的夹持。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为储能弹性件提供安装基础,储能弹性件在支撑体相对基座运动的过程中储存势能,从而为活动模组中的夹持组件提供维持于夹持移动终端的相对位置的弹性力。通过储能部实现对移动终端的弹性夹持,当锁止支架移动终端夹持器受到冲击而使得支撑体相对基座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控制支撑体与基座具有一定运动量。但是支撑体和基座相对运动时,能够通过储能部对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提供弹性力以夹持移动终端。而且储能部在增加弹性力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形变来控制基座和支撑体相对运动与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相对运动的关系。也即在支撑体相对基座从储能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不相对运动,使得基座和支撑体的相对运动实现储能部的变形,以增加储能部提供的弹性力。在支撑体相对基座位于储能位置时,夹持组件已经位于夹持移动终端的相对位置,也即在支撑体相对基座从储能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与手机之间就可以不出现相对运动,从而保护手机外表面。基座和联动组件通过储能部连接,也即基座和支撑体之间的相对运动都通过储能部传递至联动组件,再通过联动组件带动夹持组件运动。其中,基座和联动组件通过储能部连接并不排除基座与联动组件之间存在接触连接,基座和联动组件通过储能部连接即,基座和联动组件之间的传动配合通过储能部实现。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带动所述支撑体相对所述基座沿所述第一方向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所述联动组件可以带动所述夹持组件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转换。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夹持所述移动终端时,所述夹持组件位于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能够松开所述移动终端时,所述夹持组件位于所述第一状态。所述支撑体相对所述基座还具有储能位置,所述储能位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所述支撑体相对所述基座位于所述储能位置时,所述夹持组件位于所述第二状态。所述支撑体从所述储能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时,所述夹持组件维持于所述第二状态,所述弹性力作用于所述夹持组件为所述移动终端提供弹性夹持力,且所述弹性力和所述弹性夹持力增大。
该移动终端夹持器中,第二状态以及储能位置根据移动终端的大小而取值,也即在夹持组件向移动终端运动过程中,夹持组件处于夹持移动终端的相对位置时,夹持组件即处于第二状态,夹持组件已经夹持移动终端后则不会进一步向背离第一状态的方向进一步运动。夹持组件刚好进入第二状态时,支撑部相对基座的位置即储能位置,此时从储能位置到第二位置,夹持组件维持在第二状态不动,支撑部和基座的相对运动使得储能弹性件进一步增加弹性力,而该弹性力作用于夹持组件上为移动终端提供更大的弹性夹持力。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均能够被所述联动组件带动。
该移动终端夹持器中,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均能够在联动组件的带动下相对支撑体运动,两者可以同步相对靠近移动终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联动组件,所述第二夹持臂连接所述第二夹持部和所述联动组件。
该移动终端夹持器中,通过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带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运动,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的端部可以延伸出支撑体的范围,使得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能够具有延伸出支撑体的运动范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面壳,所述面壳与所述支撑体相对固定,所述面壳和所述支撑体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联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
该移动终端夹持器中,面壳可以保护联动组件。在移动终端放置到移动终端夹持器上时,也可以隔离移动终端和联动组件,降低移动终端夹持器划伤移动终端的几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组件从所述第一状态运动至所述第二状态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支撑部的距离减小,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支撑部的距离减小。
该移动终端夹持器中,夹持组件不仅可以实现对移动终端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侧施加夹持力,还可以实现夹持组件与支撑部在移动终端在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侧施加夹持力。从而可以选择移动终端的夹持方式,使得移动终端能够具有两种放置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夹持器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一端作用于所述支撑体,另一端作用于所述活动模组或所述基座,用于驱动所述支撑体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以带动所述夹持组件从所述第二状态向所述第一状态转换。
该移动终端夹持器能够通过复位件实现支撑体相对基座的自动复位。当锁止部解除锁止后,锁止部不再限制支撑体相对基座从第二位置回到第一位置,复位件可以提供支撑体从第二位置回到第一位置的复位力。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止部包括可锁止配合的第一锁止结构和第二锁止结构,所述第一锁止结构与所述支撑体连接,所述第二锁止结构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第一锁止结构和所述第二锁止结构配合时能够限制所述支撑体从所述第二位置返回所述第一位置。
该移动终端夹持器第一锁止结构和第二锁止结构分别设置在支撑体和基座上,可以根据支撑体和基座的相对位置调整第一锁止结构和第二锁止结构的相对位置,第一锁止结构和第二锁止结构可以根据相对位置的变化来自动控制锁止部的锁止或解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止结构包括凸块,所述第二锁止结构包括止挡件,所述止挡件具有止挡槽,所述止挡槽的内壁限制所述凸块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的方向运动,以阻止所述支撑体相对所述基座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
该移动终端夹持器中,当凸块接触止挡槽的内壁时,能够通过止挡槽限制凸块的运动路径,限制第一锁止结构与第二锁止结构的相对运动,进而限制支撑体相对基座从第二方向到第一方向的运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锁止结构还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用于引导所述凸块向所述止挡槽运动。
该移动终端夹持器通过导向件将凸块引向止挡槽,当凸块进入止挡槽后再通过止挡槽的内壁限制凸块的运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止结构还包括弹性连接件,所述弹性连接件连接所述凸块和所述支撑体,所述弹性连接件用于驱动所述凸块运动至第二方向上的初始位置,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止挡件具有与所述止挡槽相对设置的第一引导面,所述第一引导面用于在所述支撑体相对所述基座沿第一方向移动时,引导所述止挡件偏离所述初始位置,并运动至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导向件背离所述止挡槽的一侧。
该移动终端夹持器中,弹性连接件能够使得凸块具有向第二方向上的初始位置运动的趋势,而通过第一引导面能够使得凸块先偏离初始位置,再通过弹性连接件驱动凸块靠近初始位置,而导向件引导凸块靠近初始位置的过程中再进入到止挡槽中。当凸块进入止挡槽内后,通过止挡槽限制凸块的运动,进而限制支撑体相对基座的运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挡槽在第二方向上背离所述导向件的一侧形成挡壁,所述止挡件还具有第二引导面。所述第二引导面位于所述挡壁背离所述止挡槽的一侧,所述第二引导面用于在所述支撑体相对所述基座沿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运动时,引导所述凸块偏离所述初始位置,并运动至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初始位置背离所述止挡槽的一侧。
该移动终端夹持器中,挡壁可以限制凸块直接接触第二引导面,从而将凸块限制在止挡槽内。当凸块绕过挡壁与第二引导面接触后,第二引导面引导凸块运动至偏离初始位置的位置。当凸块在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上进一步运动到止挡件背离导向件的一端时,凸块脱离第二引导面的引导而向初始位置回位,凸块在初始位置时又能对准第一引导面,以便第一引导面引导凸块的下一次运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锁止结构还包括中间件,所述中间件位于所述止挡件与所述导向件之间,所述中间件朝向所述导向件的一面具有所述止挡槽,所述中间件靠近所述止挡件的一面设置有第一中间引导面,所述第一中间引导面用于引导所述凸块向所述止挡件的所述止挡槽运动,所述导向件用于引导所述凸块向所述中间件的所述止挡槽运动。
该移动终端夹持器中,中间件自身也具有止挡槽,凸块可以进入止挡件的止挡槽中,也可以进入中间件的止挡槽中。当凸块进入止挡件的止挡槽内时,支撑体相对基座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并且由于止挡件的止挡槽对凸块的止挡,使得支撑体相对基座在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上被限制在该中间位置。当凸块进入中间件的止挡槽内时,支撑体相对基座位于第二位置,并且由于中间件的止挡槽对凸块的止挡,使得支撑体相对基座在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上被限制在第二位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件的所述止挡槽在第二方向上背离所述导向件的一侧形成中间挡壁,所述中间件还具有第二中间引导面。所述第二中间引导面位于所述中间挡壁背离所述止挡槽的一侧,所述第二中间引导面用于在所述支撑体相对所述基座沿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运动时,引导所述凸块偏离所述初始位置,并运动至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初始位置背离所述止挡槽的一侧。
该移动终端夹持器中,中间挡壁可以限制凸块直接接触第二中间引导面,从而将凸块限制在中间件的止挡槽内。当凸块绕过中间挡壁与第二中间引导面接触后,第二中间引导面引导凸块运动至偏离初始位置的位置。当凸块在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上进一步运动到止挡件的位置时,可以沿着止挡件的外壁进一步运动至止挡件背离导向件的一端。当凸块运动至止挡件背离导向件的一端时,凸块脱离止挡件的引导而向初始位置回位,凸块在初始位置时又能对准止挡件的第一引导面,以便第一引导面引导凸块的下一次运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件包括第一引导槽和第二引导槽。所述支撑体相对所述基座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时,所述凸块能够从所述第一引导槽运动至所述第二引导槽。所述第二引导槽设置有第一止回壁,所述第一止回壁用于限制所述凸块从所述第二引导槽回到所述第一引导槽。所述第二引导槽与所述止挡槽连通,所述止挡槽设置有第二止回壁,所述第二止回壁用于限制所述凸块从所述止挡槽回到所述第二引导槽。
该移动终端夹持器中,第二引导槽用于引导凸块脱离第一引导槽,并在第二方向上向止挡槽的方向运动,当凸块进入止挡槽后通过止挡槽的内壁和第二止回壁限制凸块的运动,从而使得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锁止位置,限制支撑体相对基座沿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运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挡件还包括回位槽,所述回位槽连通所述止挡槽和所述第一引导槽,所述回位槽设置有第三止回壁,所述第三止回壁用于限制所述凸块从所述回位槽回到所述止挡槽。
该移动终端夹持器中,通过回位槽将凸块从止挡槽重新引到第一引导槽中,凸块能够在第一引导槽内沿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运动,此时,支撑体也能够相对基座沿第一方向相反方向运动。支撑体从第二位置运动回第一位置,使得活动模组解除对移动终端的夹持,以便取出移动终端。凸块重新进入导向件的第一引导槽,以便第一引导槽引导凸块的下一次运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止结构还包括弹性连接件,所述弹性连接件连接所述凸块和所述支撑体,所述弹性连接件用于驱动所述凸块运动至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上的初始位置,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述导向件和所述止挡件带动所述凸块沿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偏离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一止回壁、所述第二止回壁和所述第三止回壁向所述第三方向延伸以限制所述凸块的移动。
该移动终端夹持器中,通过弹性连接件带动凸块同时在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上向初始位置回位。其中,弹性连接件带动凸块在第二方向上向初始位置回位,可以使得凸块在脱离止挡槽后,在初始位置上准备下一次移动。弹性连接件带动凸块在第三方向向初始位置回位,能够使得凸块在进入第二引导槽时贴合第二引导槽的底壁,从而使得凸块被第一止回壁止挡。凸块在进入止挡槽时贴合止挡槽的底壁,从而使得凸块被第二止回壁止挡。凸块在进入回位槽时贴合回位槽的底壁,从而使得凸块被第三止回壁止挡。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挡件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导向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止挡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所述止挡件与所述导向件一一对应。一个所述导向件的所述第一引导槽与相邻的所述导向件的第一引导槽连通。一个所述止挡件的所述回位槽与相邻的所述止挡件的回位槽连通。
该移动终端夹持器中,通过多个止挡件和多个导向件,其中位于第一方向端部的止挡件和凸块配合时,支撑体相对基座位于第二位置,当凸块与其他止挡件配合时,使得支撑体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锁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能弹性件为拉簧或压簧。
该移动终端夹持器中,拉簧和压簧可以随着变形提供均匀变化的弹性力,储能部作用于夹持组件的力可以得到控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能部还包括储能导柱。所述第一限位部或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储能导柱固定连接,所述储能弹性件套设在所述储能导柱外。
该移动终端夹持器中,储能导柱可以引导储能弹性件的运动,尤其是储能弹性件为压簧等压缩产生弹性力的元件时,可以降低储能弹性件产生偏离第一方向的弹性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夹持器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支撑体相对基座处于第一位置。
图2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夹持器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支撑体相对基座处于第二位置。
图3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夹持器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支撑体相对基座处于第一位置。
图4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夹持器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支撑体相对基座处于第二位置。
图5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夹持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支撑体相对基座处于第一位置。
图6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夹持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支撑体相对基座处于第二位置。
图7a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锁止部结构示意图。
图7b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锁止部结构示意图,示出了凸块的运动路线。
图8是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的锁止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夹持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a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储能部的结构示意图,储能弹性件具有初始应力。
图10b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储能部的结构示意图,储能弹性件被动变形。
图10c是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的储能部的结构示意图,储能弹性件具有初始应力。
图10d是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的储能部的结构示意图,储能弹性件被动变形。
图10e是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的储能部的结构示意图,储能弹性件具有初始应力。
图10f是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的储能部的结构示意图,储能弹性件被动变形。
图11a是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的储能部的结构示意图,储能弹性件具有初始应力。
图11b是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的储能部的结构示意图,储能弹性件被动变形。
图11c是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的储能部的结构示意图,储能弹性件具有初始应力。
图11d是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的储能部的结构示意图,储能弹性件被动变形。
图11e是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的储能部的结构示意图,储能弹性件具有初始应力。
图11f是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的储能部的结构示意图,储能弹性件被动变形。
图12是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夹持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夹持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a是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的锁止部结构示意图,示出了凸块的运动路线。
图14b是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的锁止部结构示意图。
图14c是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的锁止部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的锁止部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夹持器的第一视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夹持器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夹持器的第一视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夹持器的第一视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夹持器的第一视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夹持器的第一视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夹持器的第一视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夹持组件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转换。
图23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夹持器的第一视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夹持器的第一视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夹持组件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转换。
图25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夹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锁止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锁止部的分解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移动终端夹持器 001
基座 100
滑块 101
导向槽 103
推块 110
座体 130
支撑体 200
后盖 210
滑孔 211
第一让位槽 213
第二让位槽 215
导向侧壁 219
支撑部 230
面壳 250,150
支撑臂 270
活动模组 300
夹持组件 310
第一夹持部 311
第一夹持臂 313
第一联动孔 313a
第二夹持部 315
第二夹持臂 317
第二联动孔 317a
驱动轴 331
第一联动轴 333
第二联动轴 335
第一驱动齿件 332
第二驱动齿件 334
第一从动齿件 336
第二从动齿件 338
锁止部 400
凸块 411
弹性连接件 413
止挡件 431
止挡槽 4311
第二止回壁 4311a
回位槽 4313
第三止回壁 4313a
第一引导面 431a
挡壁 431b
第二引导面 431c
导向件 433
第一引导槽 4331
第四止回壁 4331a
第二引导槽 4333
第一止回壁 4333a
中间件 435
第一中间引导面 435a
中间挡壁 435b
第二中间引导面 435c
卡块 450
卡持座 470
滑头 471
滑座 473
卡持头 475
储能部 500
储能弹性件 510
第一限位部 530
第二限位部 550
储能导柱 570
限位块 590
复位件 600
第一方向 X
第二方向 Y
第三方向 Z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夹持器,包括基座和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可相对所述基座沿第一方向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所述移动终端夹持器还包括支撑部、活动模组和储能部。支撑部与支撑体连接。所述储能部一端连接所述基座,另一端连接所述活动模组,所述支撑体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储能部能够为所述夹持组件提供弹性靠近移动终端的弹性力。在移动终端对所述支撑部施力,带动所述支撑部相对所述基座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联动组件带动所述支撑体相对所述基座沿第一方向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所述联动组件可以带动所述夹持组件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转换,并带动所述储能部增加所述弹性力。当所述夹持组件位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能够夹持所述移动终端。当所述夹持组件位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能够松开所述移动终端。所述锁止部包括可锁止配合的第一锁止结构和第二锁止结构,所述第一锁止结构与所述支撑体连接,所述第二锁止结构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第一锁止结构和所述第二锁止结构配合时能够限制所述支撑体从所述第二位置返回所述第一位置。
该移动终端夹持器通过锁止部限制支撑体相对基座沿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运动时。使得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夹持器受到冲击,而使得支撑体相对基座具有沿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运动的趋势时,阻止支撑体相对基座沿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运动。而通过支撑体和基座相对位置控制的夹持组件可以保持对移动终端的夹持。例如,移动终端夹持器为车载手机支架,移动终端为手机,当安装车载手机支架的运输车颠簸而导致手机及支撑体具有向上(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的运动趋势时,支撑体通过锁止部的锁止而停止其相对基座的向上运动,使得夹持组件保持于第二状态,让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保持对手机的夹持。通过储能部实现对移动终端的弹性夹持,当锁止支架移动终端夹持器受到冲击而使得支撑体相对基座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控制支撑体与基座具有一定运动量。但是支撑体和基座相对运动时,能够通过储能部对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提供弹性力以夹持移动终端。而且储能部在增加弹性力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形变来控制基座和支撑体相对运动与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相对运动的关系。也即储能部储能时,基座和支撑体相对运动时,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也可以不相对运动,使得基座和支撑体的相对运动实现储能部的变形,以增加储能部提供的弹性力。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夹持器001,用于夹持移动终端,并在遇到冲击时为移动终端提供相对稳定的夹持。
这种移动终端夹持器001包括基座100、支撑体200和活动模组300。基座100和支撑体200可移动连接,活动模组300同时与基座100和支撑体200连接。在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沿第一方向X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可以带动活动模组300中的夹持组件从第一状态转换至第二状态,在夹持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时,可以通过活动模组300中的夹持组件夹持移动终端。为了便于描述,以下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的方向为竖直向下的方向进行描述,也即,第一方向X为竖直向下的方向。
请参阅图2和图3,支撑体200包括后盖210。移动终端夹持器001还包括支撑部230,支撑部230固定在后盖210的底部,并从支撑部230向背离基座100的方向延伸。支撑部230可以与后盖210一体成型。移动终端支撑在支撑部230上方时,可以下压支撑部230,从而带动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运动。
请参阅图4、图5和图6,后盖210设置有第一滑动件,基座100设置有第二滑动件,通过第一滑动件与第二滑动件的配合使得支撑体200与基座100可移动连接。可选择性的,第一滑动件包括多个滑孔211,第二滑动件包括与滑孔211对应的多个滑块101。后盖210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基座100设置在第一面,滑块101从第一面经过滑孔211延伸至第二面。在第一方向X上,滑孔211的尺寸大于滑块101的尺寸,使得滑块101可以沿滑孔211在平行于第一方向X的方向上运动。
活动模组300包括夹持组件310和联动组件。移动终端夹持器001还包括面壳250,面壳250与后盖210可拆卸连接,并在后盖210与面壳250之间形成容置腔,活动模组300部分容置在容置腔内。
可以理解的,支撑部230也可以与面壳250直接固定连接。此时,后盖210相对基座100移动时,带动面壳250和支撑部230一起相对基座100移动。
联动组件包括第一夹持臂313、第二夹持臂317、驱动轴331、第一联动轴333和第二联动轴335。驱动轴331与基座100连接,第一联动轴333和第二联动轴335与支撑体200固定连接。
夹持组件310包括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315。第一夹持部311设置于第一夹持臂313的端部,第二夹持部315设置于第二夹持臂317的端部。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315沿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第二方向Y垂直于第一方向X。通过第一夹持臂313和第二夹持臂317的延伸,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315伸出后盖210的范围,也即,在垂直于第三方向Z的投影面上,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315通过第一夹持臂313和第二夹持臂317伸出后盖210投影范围。
第一夹持臂313背离第一夹持部3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转孔,驱动轴331插入第一转孔,使得第一夹持臂313与驱动轴331可转动连接。第一夹持臂313上位于第一夹持部311和驱动轴331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联动孔313a,第一联动轴333插入第一联动孔313a,使得第一夹持臂313与第一联动轴333可转动配合。第一联动孔313a为长孔,具有从第一夹持部311向驱动轴331方向延伸的长度,使得第一联动轴333还可以在第一联动孔313a内沿第一联动孔313a的长度方向滑动。当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沿第一方向X运动时,支撑体200带动第一联动轴333相对驱动轴331沿第一方向X运动。此时,第一联动轴333拉动的第一夹持臂313的中间位置具有第一方向X的运动量,第一夹持臂313绕驱动轴331转动,带动第一夹持部311具有沿第一方向X的运动量。
第二夹持臂317背离第二夹持部315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转孔,驱动轴331插入第二转孔,使得第二夹持臂317与驱动轴331可转动连接。第二夹持臂317上位于第二夹持部315和驱动轴331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联动孔317a,第二联动轴335插入第二联动孔317a,使得第二夹持臂317与第二联动轴335可转动配合。第二联动孔317a为长孔,具有从第二夹持部315向驱动轴331方向延伸的长度,使得第二联动轴335还可以在第二联动孔317a内沿第二联动孔317a的长度方向滑动。当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沿第一方向X运动时,支撑体200带动第二联动轴335相对驱动轴331沿第一方向X运动。此时,第二联动轴335拉动的第二夹持臂317的中间位置具有第一方向X的运动量,第二夹持臂317绕驱动轴331转动,带动第二夹持部315具有沿第一方向X的运动量。
请参阅图7a和图7b,移动终端夹持器001还包括锁止部400,当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运动至第二位置时,锁止部400可以限制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沿第一方向X的相反方向返回第一位置。锁止部400包括第一锁止结构和第二锁止结构,第一锁止结构与支撑体200连接,第二锁止结构与基座100连接。在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沿第一方向X运动的过程中,第一锁止结构也相对第二锁止结构运动。当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运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锁止结构和第二锁止结构相对运动至锁止配合的位置。此时,第一锁止结构和第二锁止结构锁止配合,限制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从第二位置运动回第一位置。
第一锁止结构包括凸块411和弹性连接件413,弹性连接件413一端与支撑体200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凸块411,凸块411在弹性连接件413的端部背离后盖210的第一面凸出,也即凸块411在弹性连接件413的端部朝向基座100的方向凸出。在弹性连接件413不变形的状态下,凸块411位于第二方向Y上的初始位置。当凸块411受到平行于第二方向Y的外力而偏离初始位置时,弹性连接件413产生相应的形变。当凸块411受到的外力解除后,弹性连接件413恢复形状,带动凸块411回到第二方向Y上的初始位置。
第二锁止结构包括止挡件431和导向件433,止挡件431具有止挡槽4311。止挡槽4311位于止挡件431的底部,也即止挡件431在第一方向X的端部。当凸块411进入止挡槽4311内时,止挡槽4311的内壁挡住凸块411在第一方向X的相反方向上的端面,从而阻止凸块411沿第一方向X的相反方向运动,进而限制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沿第一方向X的相反方向移动。
导向件433在第一方向X上与止挡件431间隔设置,当凸块411沿第一方向X运动至导向件433时,导向件433导向凸块411在第二方向Y上的运动。凸块411再沿第一方向X的相反方向运动,即可进入止挡件431的止挡槽4311内。
止挡件431在与止挡槽4311相对的一面设置有第一引导面431a,在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投影面上,处于初始位置的凸块411在第一引导面431a的投影范围内。也即,在第二方向Y上处于初始位置的凸块411沿第一方向X运动时,会接触第一引导面431a的表面并在第一引导面431a的引导下运动。第一引导面431a具有第二方向Y上延伸量。凸块411向第一方向X运动时,凸块411在第一引导面431a引导下,产生第二方向Y上的具有位移量。第一引导面431a的端部位于导向件433背离止挡槽4311的一侧,当凸块411运动至第一引导面431a的端部并进一步脱离第一引导面431a时,凸块411在弹性连接件413的作用下向初始位置回位。但是凸块411向初始位置回位的过程中被导向件433止挡。在凸块411向第一方向X的相反方向运动时,凸块411在导向件433的引导下向止挡槽4311内运动。凸块411进入止挡槽4311后,实现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的锁止配合。
具体的,凸块411具有第一方向X的尺寸L1,导向件433靠近止挡件431的一端与第一引导面431a靠近导向件433的一端具有间隙尺寸L2。L1>L2,使得凸块411脱离第一引导面431a并向初始位置回位的过程中,凸块411靠近导向件433的一端能够被导向件433止挡。
止挡槽4311在第二方向Y上的背离导向件433的一侧形成挡壁431b。凸块411位于止挡槽4311内时,还会因为弹性连接件413的弹性力而具有向初始位置运动的趋势,挡壁431b可以限制凸块411向初始位置运动,使得凸块411稳定地位于止挡槽4311内。
具体的,导向件433靠近止挡件431的一端与挡壁431b靠近导向件433的一端具有间隙尺寸L3。L1>L3,使得凸块411脱离导向件433并向初始位置回位的过程中,凸块411能够被挡壁431b止挡,从而使得凸块411能够被引导入止挡槽4311内。
止挡件431还具有第二引导面431c,第二引导面431c在第二方向Y上位于挡壁431b背离止挡槽4311的一侧。在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投影面上,在初始位置的凸块411的投影位于第二引导面431c的投影内。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还具有极限位置,第二位置位于第一位置和极限位置之间。当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沿第一方向X运动至极限位置时,凸块411沿第一方向X运动至脱离挡壁431b,凸块411向初始位置回位并对准第二引导面431c。随后,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沿第一方向X的相反方向运动,此时,凸块411再沿第一方向X的相反方向运动至接触第二引导面431c,在凸块411向第一方向X的相反方向的运动过程中,凸块411在第二引导面431c的引导作用下具有第二方向Y的位移量。第二引导面431c背离导向件433的端部与第一引导面431a背离导向件433的端部连续,当凸块411向第一方向X的相反方向运动至脱离第二引导面431c后,凸块411再次在弹性连接件413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此时凸块411在第一方向X上对准第一引导面431a。当凸块411再次向第一方向X运动时,会重复前述过程,再次在第一引导面431a的引导下与导向件433配合。
可以理解的,如图8所示,第二锁止结构还包括中间件435,中间件435位于止挡件431与导向件433之间,中间件435朝向导向件433的一面也具有止挡槽4311。
中间件435靠近止挡件431的一面设置有第一中间引导面435a,第一中间引导面435a用于引导凸块411向止挡件431的止挡槽4311运动。当凸块411向第一方向X运动至脱离第一引导面431a后,凸块411在弹性连接件413的作用下向初始位置回位。凸块411在弹性连接件413向初始位置回位的过程中,被第一中间引导面435a止挡。在凸块411沿第一方向X的相反方向运动时,凸块411在第一中间引导面435a的导向作用下被引导入止挡件431的止挡槽4311中。
中间件435的止挡槽4311在第二方向Y上背离导向件433的一侧形成中间挡壁435b,中间件435还具有第二中间引导面435c。第二中间引导面435c位于中间挡壁435b背离止挡槽4311的一侧,在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沿第一方向X的相反方向运动时,第二中间引导面435c用于引导凸块411偏离初始位置,并运动至第二方向Y上初始位置背离止挡槽4311的一侧。
当止挡件431和导向件433之间设置中间件435时,导向件433可以引导凸块411进入中间件435的止挡槽4311内。当凸块411向第一方向X运动至脱离第一中间引导面435a后,凸块411在弹性连接件413的作用下向初始位置回位。凸块411在弹性连接件413向初始位置回位的过程中,被导向件433止挡。在凸块411沿第一方向X的相反方向运动时,凸块411在导向件433的导向作用下被引导入中间件435的止挡槽4311中。
在使用时,使用者可以选择凸块411通过导向件433引导至中间件435的止挡槽4311中,让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处于第二位置。也可以选择凸块411通过中间件435引导至止挡件431的止挡槽4311中,让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
由于凸块411脱离第一引导面431a,并在弹性连接件413的作用下冲击第一中间引导面435a时,会产生第一声咔哒声。使用者可以根据第一声咔哒声判断凸块411此时位于第一中间引导面435a上,此时使得凸块411向第一方向X的相反方向运动即可使得凸块411进入止挡件431的止挡槽4311内。如果使用者听到第一声咔哒声之后,进一步驱动凸块411向第一方向X运动,凸块411脱离第一中间引导面435a,并在弹性连接件413的作用下冲击导向件433的表面时,会产生第二声咔哒声。使用者可以根据第一声咔哒声判断凸块411此时位于导向件433上,此时使得凸块411向第一方向X的相反方向运动即可使得凸块411进入中间件435的止挡槽4311内。
可以理解的,凸块411通过弹性连接件413弹性回位至初始位置实现与止挡件431的配合,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弹性连接件413与止挡件431连接,通过止挡件431在第二方向Y的运动与凸块411配合。
请结合参阅图4、图5和图9,这种锁止结构还包括储能部500。储能部500包括储能弹性件510、第一限位部530和第二限位部550。第一限位部530与基座100固定连接,第二限位部550与活动模组300连接,当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沿第一方向X移动时,第一限位部530和第二限位部550也可相对运动,第一限位部530和第二限位部550的相对运动作用于储能弹性件510,使得储能弹性件510变形储存弹性势能。
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具有储能位置,储能位置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后盖210设置有为第一夹持臂313转动让位的第一让位槽213,当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位于储能位置时,第一夹持臂313接触第一让位槽213的底部。后盖210设置有为第二夹持臂317转动让位的第二让位槽215,当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位于储能位置时,第二夹持臂317接触第二让位槽215的底部。也即,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位于储能位置时,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315已经处于第二状态,在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从储能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时,由于第一让位槽213和第二让位槽215的限位作用,第一夹持臂313和第二夹持臂317停止转动,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315维持于第二状态。
第一限位部530与滑块101固定连接,第一限位部530与滑块101同步运动。第二限位部550与驱动轴331固定连接,第二限位部550与驱动轴331同步运动。第一限位部530和第二限位部550可移动地配合,在第一限位部530和第二限位部550之间设置储能弹性件510,当第一限位部530和第二限位部550相对移动时,储能弹性件510发生形变以储存弹性势能。
储能部500还包括储能导柱570。储能导柱570与第二限位部550固定连接,并向第一限位部530的方向延伸。第一限位部530设置有配合孔,储能导柱570插入配合孔内。储能导柱570可沿配合孔的内壁滑动,使得第一限位部530和第二限位部550可相对运动。储能导柱570平行于第一方向X设置,对应的,配合孔也平行于第一方向X设置。
请参阅图10a和图10b,储能弹性件510使用压簧。储能弹性件510的一端接触第一限位部530,另一端接触于第二限位部550,储能弹性件510能够驱动第一限位部530远离第二限位部550。
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从第一位置运动至储能位置时,基座100驱动第一限位部530相对支撑体200沿第一方向X的相反方向运动。第一限位部530和第二限位部550未接触移动终端,第一夹持臂313和第二夹持臂317未接触对应让位槽的内壁时,储能弹性件510具有一定的初始应力,储能弹性件510将第一限位部530的运动传递至第二限位部550,第二限位部550与第一限位部530同步运动。此时第二限位部550带动驱动轴331相对支撑体200运动,第一夹持臂313和第二夹持臂317转动,联动组件带动夹持组件310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转换。
储能导柱570穿过第一限位部530,并在储能导柱570的端部设置限位块590。第一限位部530止挡限位块590,使得储能弹性件510具有一定的初始应力。在初始应力的作用下,便于储能弹性件510将第一限位部530的运动传递至第二限位部550。可选择的,限位块590可以与储能导柱570可锁止地连接,也即限位块590可以在储能导柱570上沿储能导柱570的延伸方向运动,并在运动一定量之后再使得限位块590与储能导柱570锁止。这样可以调整储能弹性件510的初始应力。
如果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315夹持移动终端的同时,第一夹持臂313和第二夹持臂317接触让位槽的内壁。则,第一夹持臂313和第二夹持臂317接触让位槽的内壁时,夹持组件310位于第二状态。
如果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315夹持移动终端时,第一夹持臂313和第二夹持臂317还未接触让位槽的内壁。则,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315夹持移动终端时,夹持组件310位于第二状态。根据移动终端夹持器001夹持的移动终端大小不同,夹持组件310可以拥有不同的第二状态。
如果第一夹持臂313和第二夹持臂317接触让位槽的内壁时,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315还未夹持移动终端。则可以通过在原移动终端外设置物件以增加移动终端在第二方向Y的尺寸,以便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315起到更好的夹持效果。也可以调整第一夹持部311在第一夹持臂313的位置,第二夹持部315在第二夹持臂317的位置,通过调整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315的位置来匹配移动终端的大小。
当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沿第一方向X继续运动,从储能位置到第二位置的运动过程中,由于移动终端作用或者移动终端和让位槽内壁的共同作用,夹持组件310保持在第二状态。此时,第一限位部530和第二限位部550相对运动,储能弹性件510被动形变产生比初始应力更大的弹性力,该弹性力作用于移动终端的表面实现对移动终端更稳定的夹持。
当移动终端夹持器001收到冲击,导致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在储能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时,储能部500使得夹持组件310维持在第二状态,以维持夹持组件310对移动终端的夹持。只是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在储能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不同位置,夹持组件310对移动终端施加夹持力有所区别。
由于储能部500的作用,使得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在储能位置和第二位置运动时,夹持组件310能够维持在第二状态,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315不发生相对移动。也即,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在储能位置和第二位置间,支撑体200和基座100的相对运动不带动夹持组件310同步运动,使得夹持组件310夹持移动终端之后,支撑体200也能够相对基座100进一步运动至第二位置,让锁止部400锁止支撑体200和基座100在第一方向X的相反方向上的位置。
可以理解的,如图10c和图10d所示,储能弹性件510也可以使用拉簧。第一限位部530与基座100固定连接。第二限位部550与驱动轴331固定连接,并从驱动轴331延伸至第一限位部530背离驱动轴331的一侧形成连接端。储能弹性件510一端与第一限位部530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限位部550连接于连接端。在第二限位部550上设置有限位块590,限位块590位于第一限位部530和连接端之间。当第一限位部530靠近连接端时,第一限位部530能够与限位块590接触,限位块590限制第一限位部530进一步靠近连接端。
可以理解的,如图10e和图10f所示,储能弹性件510使用压簧时,也可以不使用储能导柱570进行导向。第一限位部530与基座100固定连接,第二限位部550与驱动轴331固定连接。第二限位部550中从驱动轴331延伸至第一限位部530背离驱动轴331的一侧,在第二限位部550内设置限位孔。第二限位部550位于限位孔背离驱动轴331的一端形成限位块590。第一限位部530和储能弹性件510设置在限位孔内,储能弹性件510的一端与第一限位部530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限位部550连接。
可以理解的,储能弹性件510也可以使用拉簧。储能弹性件510设置在第二夹持臂317的上方,基座100设置有连接块,连接块从后盖210的第一面延伸至第二面,并从第二夹持臂317的上方伸出后盖210。储能弹性件510一端与连接块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夹持臂317连接。当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沿第一方向X运动时,第二夹持臂317转动,基座100相对支撑体200沿第一方向X的相反方向运动,基座100和第二夹持臂317带动储能弹性件510产生形变。
可以理解的,储能组件中的第一限位部530也可以不与基座100固定连接。如图11a-11f所示,基座100固定设置有推块110,推块110与第一限位部530在第一方向X上止挡,当基座100相对支撑体200向上运动(第一方向X的相反方向)时,推块110推动第一限位部530向上运动。当储能组件带动第一限位部530向下运动(第一方向X)时,第一限位部530带动推块110向下运动,也即带动基座100向下运动。
可以理解的,当夹持组件310中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315不通过第一夹持臂313和第二夹持臂317带动时。联动组件可以不包括第一夹持臂313和第二夹持臂317,通过拉线的形式也可以带动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315运动。第一夹持部311与支撑体200的相对运动轨迹控制通过联动槽和联动块的形式实现。联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支撑体200的第一联动槽和第二联动槽,在第一夹持部311设置第一联动块,在第二夹持部315设置第二联动块。第一联动块与第一联动槽配合,使得第一夹持部311可以相对支撑体200沿第一联动槽的延伸方向运动。第二联动块与第二联动槽配合,使得第二夹持部315可以相对支撑体200沿第二联动槽的延伸方向运动。对应第一夹持部311的拉线可以设置为两根,一根拉动第一夹持部311相对远离第二夹持部315,另一根拉动第一夹持部311相对靠近第二夹持部315。
请参阅图5和图6,移动终端夹持器001还包括复位件600。复位件600一端作用于支撑体200,另一端作用于基座100,通过复位件600可以驱动支撑体200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
复位件600使用拉簧,复位件600的一端固定于支撑体200的底部,另一端与第一限位部530固定。在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的过程中,第一限位部530相对支撑体200向上的运动,复位件600被动拉伸形变。复位件600使得支撑体200具有相对基座100沿第一方向X的相反方向的运动趋势。
当凸块411位于止挡槽4311内时,由于止挡槽4311内壁对凸块411的止挡,导致复位件600无法驱动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沿第一方向X的相反方向运动。而凸块411从止挡槽4311中滑出之后,复位件600通过恢复形状带动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沿第一方向X的相反方向运动,使得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从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当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位于第一位置时,夹持组件310转换至第一状态。在夹持组件310从第二状态转换至第一状态的过程中松开被夹持的移动终端,使用者可以将移动终端从移动终端夹持器001上取下。
可以理解的,如图12所示,复位件600还可以一端作用于支撑体200,另一端通过储能部500作用于联动组件。复位件600一端固定于支撑体200,另一端与储能导柱570固定连接。储能导柱570与驱动轴331固定连接,因此,复位件600通过储能导柱570作用于驱动轴331。当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沿第一方向X运动时,由于储能弹性件510的初始应力,第二限位部550和基座100同步运动。与第二限位部550一起连接的驱动轴331,以及复位件600的端部跟随第二限位部550运动。复位件600的两端相对运动,复位件600被动拉伸形变。复位件600使得支撑体200具有相对联动组件中驱动轴331沿第一方向X的相反方向的运动趋势,也即复位件600使得支撑体200具有相对基座100沿第一方向X的相反方向的运动趋势。
可以理解的,如图13所示,复位件600还可以一端作用于支撑体200,另一端通过作用于夹持组件310。复位件600一端固定于支撑体200的后盖210,另一端与第一夹持臂313连接。当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沿第一方向X运动时,夹持组件310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转换,此时,第一夹持臂313转动并带动复位件600拉伸形变。复位件600使得第一夹持臂313具有向第一状态转换的运动趋势。当复位件600带动夹持组件310向第一状态转换时,支撑体200也向第一位置运动。
锁止部400通过第一锁止结构和第二锁止结构实现支撑体200和基座100的锁止。第一锁止结构和第二锁止结构还可以设置为图14a所示形式。
如图14a、图14b和图14c所示,第二锁止结构包括导向件433和止挡件431。导向件433为基座100表面开设的槽。具体的,导向件433包括第一引导槽4331和第二引导槽4333。第一引导槽4331平行于第一方向X延伸,且第一引导槽4331的底壁相对于基座100表面在第三方向Z上具有位置变化。沿第一方向X,第一引导槽4331的底壁与基座100表面在第三方向Z上的间距逐渐变小,也即第一引导槽4331的底壁在第三方向Z上逐渐靠近基座100表面。
第二引导槽4333的延伸方向倾斜于第一方向X。第二引导槽4333从第一引导槽4331在第一方向X的端部开始,向第一方向X的相反方向延伸的同时向第二方向Y延伸。第二引导槽4333与第一引导槽4331连接的一端,第二引导槽4333的底壁相对第一引导槽4331的底壁在第三方向Z形成断层,使得第二引导槽4333与第一引导槽4331连接的一端形成第一止回壁4333a。当凸块411向第一方向X运动时可以从第一引导槽4331在第一方向X的端部进入第二引导槽4333。弹性连接件413可以驱动凸块411运动至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的初始位置。其中凸块411在第三方向Z的初始位置靠近基座100的表面。凸块411进入第二引导槽4333之后,凸块411在第三方向Z上运动至接触第二引导槽4333的底壁,使得凸块411在第一方向X的相反方向上被第一止回壁4333a限制。当弹性连接件413再带动凸块411向第一方向X的相反方向运动时,凸块411沿第二引导槽4333的延伸方向运动。
第二引导槽4333的底壁相对于基座100表面在第三方向Z上具有位置变化。沿第一方向X的相反方向,第二引导槽4333的底壁与基座100表面在第三方向Z上的间距逐渐变小,也即第二引导槽4333的底壁在第三方向Z上逐渐靠近基座100表面。
止挡件431也为基座100表面开设的槽。止挡件431包括止挡槽4311和回位槽4313。止挡槽4311连接于第二引导槽4333背离第一引导槽4331的一端。止挡槽4311的延伸方向倾斜于第一方向X。止挡槽4311从第二引导槽4333在第一方向X的端部开始,向第一方向X延伸的同时向第二方向Y延伸。
止挡槽4311与第二引导槽4333连接的一端,止挡槽4311的底壁相对第二引导槽4333的底壁在第三方向Z上形成断层,使得止挡槽4311与第二引导槽4333连接的一端形成第二止回壁4311a。当凸块411在第二引导槽4333内向第一方向X的相反方向运动时,可以从第二引导槽4333的端部进入止挡槽4311。凸块411进入止挡槽4311之后,凸块411在第三方向Z上运动至接触止挡槽4311的底壁。凸块411在第一方向X上被第二止回壁4311a限制。当弹性连接件413再带动凸块411向第一方向X运动时,凸块411沿止挡槽4311的延伸方向运动。
止挡槽4311的底壁相对于基座100表面在第三方向Z上具有位置变化,沿第一方向X,第二引导槽4333的底壁与基座100表面在第三方向Z上的间距逐渐变小,也即第二引导槽4333的底壁在第三方向Z上逐渐靠近基座100表面。
回位槽4313连接于止挡槽4311背离第二引导槽4333的一端。回位槽4313连通止挡槽4311和第一引导槽4331。回位槽4313与止挡槽4311连接的一端,回位槽4313的底壁相对止挡槽4311的底壁在第三方向Z上形成断层,使得回位槽4313与止挡槽4311连接的一端形成第三止回壁4313a。当凸块411在止挡槽4311内向第一方向X的相反方向运动时,可以从止挡槽4311的端部进入回位槽4313。凸块411进入回位槽4313之后,凸块411在第三方向Z上运动至接触回位槽4313的底壁。凸块411在第二方向Y的相反方向上,被第三止回壁4313a限制。当弹性连接件413再带动凸块411向第一方向X的相反方向运动时,凸块411沿回位槽4313的延伸方向运动回第一引导槽4331。
回位槽4313与第一引导槽4331连接的一端,第一引导槽4331的底壁相对回位槽4313的底壁在第三方向Z上形成断层,使得第一引导槽4331与回位槽4313连接的位置形成第四止回壁4331a。当凸块411在第一引导槽4331内向第一方向X的相反方向运动时,第四止回壁4331a可以限制凸块411不从第一引导槽4331直接进入回位槽4313内。
可以理解的,如图15所示,止挡件431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两个,导向件433的数量为与止挡件431对应的两个。止挡件431沿第一方向X排列。一个导向件433的第一引导槽4331与相邻的导向件433的第一引导槽4331连通。一个止挡件431的回位槽4313与相邻的止挡件431的回位槽4313连通。使用者可以根据需求使得凸块411进入任一止挡件431的止挡槽4311中。止挡件431的数量还可以多于两个,导向件433的数量与止挡件431对应,从而增加使用者的选择。
可以理解的,锁止部400中凸块411和止挡件431的连接关系可以交换。也即,与支撑体200连接的第一锁止结构包括止挡件431和导向件433,与基座100连接的第二锁止结构包括弹性连接件413和凸块411。
请参阅图16和图17,这种移动终端夹持器001包括基座100、支撑体200和活动模组300。基座100和支撑体200可移动连接,活动模组300同时与基座100和支撑体200连接。在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沿第一方向X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可以带动活动模组300中的夹持组件310从第一状态转换至第二状态,在夹持组件310处于第二状态时,可以通过夹持组件310夹持移动终端。
支撑体200包括支撑臂270。移动终端夹持器001还包括支撑部230。支撑部230固定在支撑臂270的底部,并从支撑部230向背离基座100的方向延伸。支撑部230可以与支撑臂270一体成型。移动终端支撑在支撑部230上方时,可以下压支撑部230,从而带动整个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运动。
支撑臂270设置有第一滑动件,基座100设置有第二滑动件,通过第一滑动件与第二滑动件的配合使得支撑体200与基座100可移动连接。可选择性的,第一滑动件包括导向侧壁219,第二滑动件包括与导向侧壁219对应的导向槽103。导向侧壁219为第二方向Y(图16所示方位的左右方向)上相对的两个壁面,两个导向侧壁219接触导向槽103的两个内壁。另外,导向槽103还具有底壁,支撑臂270背离支撑部230的一面与导向槽103的底壁接触。在导向侧壁219与导向槽103的作用下,支撑体200能够相对基座100沿第一方向X(图16所示方位的上下方向)运动。
活动模组300包括夹持组件310和联动组件。基座100包括座体130。移动终端夹持器001包括面壳150。面壳150与座体130可拆卸连接,并在座体130与面壳150之间形成容置腔,活动模组300部分容置在容置腔内,支撑体200也部分容置在容置腔内。
联动组件包括第一夹持臂313、第二夹持臂317、驱动轴331、第一联动轴333和第二联动轴335。驱动轴331与基座100连接,第一联动轴333和第二联动轴335与支撑体200固定连接。
夹持组件310包括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315。第一夹持部311设置于第一夹持臂313的端部,第二夹持部315设置于第二夹持臂317的端部。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315沿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通过第一夹持臂313和第二夹持臂317的延伸,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315伸出座体130的范围,也即,在垂直于第三方向Z(图16所示方位的前后方向)的投影面上,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315通过第一夹持臂313和第二夹持臂317伸出座体130的投影范围。
第一夹持臂313背离第一夹持部3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转孔,驱动轴331插入第一转孔,使得第一夹持臂313与驱动轴331可转动连接。第一夹持臂313上位于第一夹持部311和驱动轴331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联动孔313a,第一联动轴333插入第一联动孔313a,使得第一夹持臂313与第一联动轴333可转动配合。第一联动孔313a为长孔,具有从第一夹持部311向驱动轴331方向延伸的长度,使得第一联动轴333还可以在第一联动孔313a内沿第一联动孔313a的长度方向滑动。当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沿第一方向X运动时,支撑体200带动第一联动轴333相对驱动轴331沿第一方向X运动。此时,第一联动轴333拉动的第一夹持臂313的中间位置具有第一方向X的运动量,第一夹持臂313绕驱动轴331转动,带动第一夹持部311具有沿第一方向X的运动量。
第二夹持臂317背离第二夹持部315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转孔,驱动轴331插入第二转孔,使得第二夹持臂317与驱动轴331可转动连接。第二夹持臂317上位于第二夹持部315和驱动轴331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联动孔317a,第二联动轴335插入第二联动孔317a,使得第二夹持臂317与第二联动轴335可转动配合。第二联动孔317a为长孔,具有从第二夹持部315向驱动轴331方向延伸的长度,使得第二联动轴335还可以在第二联动孔317a内沿第二联动孔317a的长度方向滑动。当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沿第一方向X运动时,支撑体200带动第二联动轴335相对驱动轴331沿第一方向X运动。此时,第二联动轴335拉动的第二夹持臂317的中间位置具有第一方向X的运动量,第二夹持臂317绕驱动轴331转动,带动第二夹持部315具有沿第一方向X的运动量。
这种移动终端夹持器001可以具有与上述其他实施形式的移动终端夹持器001相同的锁止部400和储能部500。
请参阅图18,这种移动终端夹持器001包括基座100、支撑体200和活动模组300。基座100和支撑体200可移动连接,活动模组300同时与基座100和支撑体200连接。在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沿第一方向X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可以带动活动模组300中的夹持组件310从第一状态转换至第二状态,在夹持组件310处于第二状态时,可以通过夹持组件310夹持移动终端。
支撑体200包括后盖210。移动终端夹持器001还包括支撑部230。支撑部230固定在后盖210的底部,并从支撑部230向背离基座100的方向延伸。移动终端支撑在支撑部230上方时,可以下压支撑部230,从而带动整个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运动。
后盖210设置有第一滑动件,基座100设置有第二滑动件,通过第一滑动件与第二滑动件的配合使得支撑体200与基座100可移动连接。可选择性的,第一滑动件包括多个滑孔211,第二滑动件包括与滑孔211对应的多个滑块101。后盖210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基座100设置在第一面,滑块101从第一面经过滑孔211延伸至第二面。在第一方向X(图18所示方位的上下方向)上,滑孔211的尺寸大于滑块101的尺寸,使得滑块101可以沿滑孔211在平行于第一方向X的方向上运动。
活动模组300包括夹持组件310和联动组件。移动终端夹持器001还包括面壳(图中未示出),面壳与后盖210可拆卸连接,并在后盖210与面壳之间形成容置腔,活动模组300部分容置在容置腔内。
联动组件包括第一夹持臂313、第一驱动齿件332、第二驱动齿件334和第一从动齿件336。第一驱动齿件332为沿第一方向X排布有齿的齿条,第二驱动齿件334为齿轮。第一驱动齿件332与基座100连接,第二驱动齿件334与后盖210可转动配合。第一驱动齿件332与第二驱动齿件334啮合。
夹持组件310包括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315。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315沿第二方向Y(图18所示方位的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第二方向Y垂直于第一方向X。其中,第二夹持部315与后盖210固定连接。第一夹持部311通过第一夹持臂313的延伸,伸出后盖210的范围。也即,在垂直于第三方向Z(图18所示方位的前后方向)的投影面上,第一夹持部311通过第一夹持臂313伸出后盖210投影范围。
当后盖210相对基座100沿第一方向X相对运动时,第一驱动齿件332相对第二驱动齿件334沿第一方向X相对运动,使得第一驱动齿件332带动第二驱动齿件334转动。
第一从动齿件336为设置在第一夹持臂313上的齿条。当第二驱动齿件334转动时,带动第一从动齿件336平行于第二方向Y运动。也即,当后盖210相对基座100平行于第一方向X相对运动时,通过第一驱动齿件332、第二驱动齿件334和第一从动齿件336的配合,使得第一夹持部311在第二方向Y上相对靠近或远离第二夹持部315。
在后盖210上还设置有多个导向壁,导向壁与第一夹持臂313接触,以导向第一夹持臂313平行于第二方向Y运动。导向壁与第一驱动齿件332接触,以导向第一驱动齿件332平行于第一方向X运动。可以理解的,为第一夹持臂313和第一驱动齿件332导向的形式还有其他形式,比如,在第一夹持臂313和第一驱动齿件332上设置导向块,在后盖210上设置导向凹槽,使得导向块在导向凹槽内沿导向凹槽的延伸方向运动。
这种移动终端夹持器001可以具有与上述其他实施形式的移动终端夹持器001相同的锁止部400和储能部500。如图16所示视角,锁止部400可以设置于支撑臂270与座体130之间,锁止部400被支撑臂270遮挡。
第一驱动齿件332可以通过储能部500与基座100连接。具体的,请结合参阅图10和图18,储能部500包括储能弹性件510、第一限位部530、第二限位部550、储能导柱570和限位块590。第一限位部530与基座100固定连接,第二限位部550与第一驱动齿件332固定连接。后盖210相对基座100沿第一方向X相对运动的过程中,储能弹性件510也可能储存或释放弹性势能。
可以理解的,这种移动终端夹持器001中第二夹持部315与后盖210固定连接,第一夹持臂313与联动组件配合,使得第一夹持部311可以相对靠近或远离第二夹持部315。在其他实施形式中,也可以配置为第一夹持部311与后盖210固定连接,第二夹持臂317与联动组件配合,使得第二夹持部315相对靠近或远离第一夹持部311。
请参阅图19,这种移动终端夹持器001相对图18所示的移动终端夹持器001,区别在于第二夹持臂317远离第二夹持部315的一端与联动组件连接。
联动组件还包括第二从动齿件338,第二从动齿件338为设置在第二夹持臂317上的齿条。第一从动齿件336和第二从动齿件338相对设置,且均与第二驱动齿件334啮合。当第二驱动齿件334转动时,带动第一从动齿件336和第二从动齿件338平行于第二方向Y运动。也即,当后盖210相对基座100平行于第一方向X相对运动时,通过第一驱动齿件332、第二驱动齿件334、第一从动齿件336和第二从动齿件338的配合,使得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315在第二方向Y上相对靠近或远离。
请参阅图20,这种移动终端夹持器001包括基座100、支撑体200和活动模组300。基座100和支撑体200可移动连接,活动模组300同时与基座100和支撑体200连接。在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沿第一方向X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可以带动活动模组300中的夹持组件310从第一状态转换至第二状态,在夹持组件310处于第二状态时,可以通过夹持组件310夹持移动终端。
支撑体200包括支撑臂270。移动终端夹持器001还包括支撑部230。支撑部230固定在支撑臂270的底部,并从支撑部230向背离基座100的方向延伸。移动终端支撑在支撑部230上方时,可以下压支撑部230,从而带动整个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运动。
支撑臂270设置有第一滑动件,基座100设置有第二滑动件,通过第一滑动件与第二滑动件的配合使得支撑体200与基座100可移动连接。可选择性的,第一滑动件包括导向侧壁219,第二滑动件包括与导向侧壁219对应的导向槽103。导向侧壁219为第二方向Y(图20所示方位的左右方向)上相对的两个壁面,两个导向侧壁219接触导向槽103的两个内壁。另外,导向槽103还具有底壁,支撑臂270背离支撑部230的一面与导向槽103的底壁接触。在导向侧壁219与导向槽103的作用下,支撑体200能够相对基座100沿第一方向X(图20所示方位的上下方向)运动。
活动模组300包括夹持组件310和联动组件。基座100包括座体130。移动终端夹持器001包括面壳(图中未示出),面壳与座体130可拆卸连接,并在座体130与面壳之间形成容置腔,活动模组300部分容置在容置腔内,支撑体200也部分容置在容置腔内。
联动组件包括第一夹持臂313、第二夹持臂317、第一驱动齿件332、第二驱动齿件334、第一从动齿件336和第二从动齿件338。第一驱动齿件332为沿第一方向X排布有齿的齿条,第二驱动齿件334为齿轮。第一驱动齿件332与基座100连接,第二驱动齿件334与支撑臂270可转动配合。第一驱动齿件332与第二驱动齿件334啮合。
夹持组件310包括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315。第一夹持部311设置于第一夹持臂313的端部,第二夹持部315设置于第二夹持臂317的端部。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315沿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通过第一夹持臂313和第二夹持臂317的延伸,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315伸出座体130的范围,也即,在垂直于第三方向Z(图20所示方位的前后方向)的投影面上,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315通过第一夹持臂313和第二夹持臂317伸出座体130的投影范围。
当支撑臂270相对基座100沿第一方向X相对运动时,第一驱动齿件332相对第二驱动齿件334沿第一方向X相对运动,使得第一驱动齿件332带动第二驱动齿件334转动。
第一从动齿件336为设置在第一夹持臂313上的齿条。
第二从动齿件338为设置在第二夹持臂317上的齿条。第一从动齿件336和第二从动齿件338相对设置,且均与第二驱动齿件334啮合。当第二驱动齿件334转动时,带动第一从动齿件336和第二从动齿件338平行于第二方向Y运动。也即,当支撑臂270相对基座100平行于第一方向X相对运动时,通过第一驱动齿件332、第二驱动齿件334、第一从动齿件336和第二从动齿件338的配合,使得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315在第二方向Y上相对靠近或远离。
这种移动终端夹持器001可以具有与上述其他实施形式的移动终端夹持器001相同的锁止部400和储能部500。
第一驱动齿件332可以通过储能部500与基座100连接。具体的,储能部500包括储能弹性件510。储能弹性件510为拉簧,储能弹性件510设置在支撑臂270上方。储能弹性件510一端连接第一驱动齿件332,另一端连接基座100。
请参阅图21,这种移动终端夹持器001包括基座、支撑体200和活动模组300。基座和支撑体200可移动连接,活动模组300同时与基座和支撑体200连接。在支撑体200相对基座沿第一方向X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可以带动活动模组300中的夹持组件310从第一状态转换至第二状态,在夹持组件310处于第二状态时,可以通过夹持组件310夹持移动终端。
支撑体200包括后盖210。移动终端夹持器001还包括支撑部230支撑部230固定在后盖210的底部,并从支撑部230向背离基座100的方向延伸。移动终端支撑在支撑部230上方时,可以下压支撑部230,从而带动整个支撑体200相对基座运动。
后盖210设置有第一滑动件,基座100设置有第二滑动件,通过第一滑动件与第二滑动件的配合使得支撑体200与基座100可移动连接。可选择性的,第一滑动件包括多个滑孔211,第二滑动件包括与滑孔211对应的多个滑块101。后盖210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基座100设置在第一面,滑块101从第一面经过滑孔211延伸至第二面。在第一方向X(图21所示方位的上下方向)上,滑孔211的尺寸大于滑块101的尺寸,使得滑块101可以沿滑孔211在平行于第一方向X的方向上运动。
活动模组300包括夹持组件310和联动组件。移动终端夹持器001还包括面壳(图中未示出),面壳与后盖210可拆卸连接,并在后盖210与面壳之间形成容置腔,活动模组300部分容置在容置腔内。
联动组件包括第一夹持臂313、驱动轴331和第一联动轴333。驱动轴331与基座连接,第一联动轴333与支撑体200固定连接。
夹持组件310包括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图中未示出)。第一夹持部311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一夹持臂313的端部,第二夹持部与支撑体200固定连接。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沿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
第一夹持臂313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导向孔313b,支撑体设置有与第一导向孔313b配合的第二导向孔210a。在垂直于第三方向Z的投影面上,第一导向孔313b和第二导向孔210a的投影交叉。第一夹持部311具有导向凸起,导向凸起同时插入第一导向孔313b和第二导向孔210a内,并位于第一导向孔313b和第二导向孔210a交叉的位置。
第一夹持臂313背离第一夹持部3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转孔,驱动轴331插入第一转孔,使得第一夹持臂313与驱动轴331可转动连接。第一夹持臂313上位于第一夹持部311和驱动轴331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联动孔313a,第一联动轴333插入第一联动孔313a,使得第一夹持臂313与第一联动轴333可转动配合。第一联动孔313a为长孔,具有从第一夹持部311向驱动轴331方向延伸的长度,使得第一联动轴333还可以在第一联动孔313a内沿第一联动孔313a的长度方向滑动。
请同时参阅图21和图22,当支撑体200相对基座沿第一方向X运动时,支撑体200带动第一联动轴333相对驱动轴331沿第一方向X运动。此时,第一联动轴333拉动的第一夹持臂313的中间位置具有第一方向X的运动量,第一夹持臂313绕驱动轴331转动。第一导向孔313b和第二导向孔210a重叠的位置发生变化,第一夹持部311的导向凸起沿第二导向孔210a运动,带动第一夹持部311具有沿第一方向X的运动量。从而使得第一夹持部311与第二夹持部相对运动。也即带动夹持组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换。
这种移动终端夹持器001可以具有与上述其他实施形式的移动终端夹持器001相同的锁止部400和储能部500。
可以理解的,第二夹持部也可以通过第二夹持臂带动运动,第二夹持臂设置与第一导向孔313b相对的第三导向孔,在支撑体200上设置与第三导向孔交叉的第四导向孔,第二夹持部上也设置同时插入第三导向孔和第四导向孔的导向凸起。
请参阅图23,这种移动终端夹持器001包括基座、支撑体200和活动模组300。基座和支撑体200可移动连接,活动模组300同时与基座和支撑体200连接。在支撑体200相对基座沿第一方向X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可以带动活动模组300中的夹持组件310从第一状态转换至第二状态,在夹持组件310处于第二状态时,可以通过夹持组件310夹持移动终端。
支撑体200包括后盖210。移动终端夹持器001还包括支撑部230。支撑部230固定在后盖210的底部,并从支撑部230向背离基座100的方向延伸。移动终端支撑在支撑部230上方时,可以下压支撑部230,从而带动整个支撑体200相对基座运动。
后盖210设置有第一滑动件,基座100设置有第二滑动件,通过第一滑动件与第二滑动件的配合使得支撑体200与基座100可移动连接。
活动模组300包括夹持组件310和联动组件。移动终端夹持器001还包括面壳(图中未示出),面壳与后盖210可拆卸连接,并在后盖210与面壳之间形成容置腔,活动模组300部分容置在容置腔内。
联动组件包括第一夹持臂313、第一驱动齿件332、第二驱动齿件334和第一从动齿件336。第一驱动齿件332为沿第一方向X排布有齿的齿条,第二驱动齿件334为齿轮。第一驱动齿件332与基座100连接,第二驱动齿件334与后盖210可转动配合。第一驱动齿件332与第二驱动齿件334啮合。
夹持组件310包括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图中未示出)。第一夹持部311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一夹持臂313的端部,第二夹持部与支撑体200固定连接。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沿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
第一夹持臂313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导向孔313b,支撑体设置有与第一导向孔313b配合的第二导向孔210a。在垂直于第三方向Z的投影面上,第一导向孔313b和第二导向孔210a的投影交叉。第一夹持部311具有导向凸起,导向凸起同时插入第一导向孔313b和第二导向孔210a内,并位于第一导向孔313b和第二导向孔210a交叉的位置。
当后盖210相对基座100沿第一方向X相对运动时,第一驱动齿件332相对第二驱动齿件334沿第一方向X相对运动,使得第一驱动齿件332带动第二驱动齿件334转动。
第一从动齿件336为设置在第一夹持臂313上的齿条。当第二驱动齿件334转动时,带动第一从动齿件336平行于第二方向Y运动。也即,当后盖210相对基座100平行于第一方向X相对运动时,通过第一驱动齿件332、第二驱动齿件334和第一从动齿件336的配合,使得第一夹持部311在第二方向Y上相对靠近或远离第二夹持部315。
在后盖210上还设置有多个导向壁,导向壁与第一夹持臂313接触,以导向第一夹持臂313平行于第二方向Y运动。导向壁与第一驱动齿件332接触,以导向第一驱动齿件332平行于第一方向X运动。可以理解的,为第一夹持臂313和第一驱动齿件332导向的形式还有其他形式,比如,在第一夹持臂313和第一驱动齿件332上设置导向块,在后盖210上设置导向凹槽,使得导向块在导向凹槽内沿导向凹槽的延伸方向运动。
请同时参阅图23和图24,当支撑体200相对基座沿第一方向X运动时,支撑体200带动第一从动齿件336沿第一方向X运动。此时,第一导向孔313b和第二导向孔210a重叠的位置发生变化,第一夹持部311的导向凸起沿第二导向孔210a运动,带动第一夹持部311具有沿第一方向X的运动量。从而使得第一夹持部311与第二夹持部相对运动。也即带动夹持组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换。
这种移动终端夹持器001可以具有与上述其他实施形式的移动终端夹持器001相同的锁止部400和储能部500。
可以理解的,第二夹持部也可以通过第二夹持臂带动运动,第二夹持臂设置与第一导向孔313b相对的第三导向孔,在支撑体200上设置与第三导向孔交叉的第四导向孔,第二夹持部上也设置同时插入第三导向孔和第四导向孔的导向凸起。通过上述移动终端夹持器001,通过移动终端带动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运动时,可以带动夹持组件310从第一状态转换至第二状态以夹持移动终端。锁止部400将支撑体200和基座100锁止,使得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位于第二位置,间接锁止夹持组件310的状态,从而使得移动终端夹持器001受到冲击导致支撑体200具有相对基座100向第一位置运动的趋势时,锁止部400阻止该运动,从而保持夹持组件310对移动终端的夹持。进一步地,还增加了储能部500,储能部500能够使得夹持组件310弹性地夹持移动终端,从而保护移动终端。储能部500使得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运动至储能位置时就可以夹持移动终端,储能位置可以为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任意位置,在支撑体200在储能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的过程中,夹持组件310可以停留在第二状态,从而使得移动终端夹持器001可以适配更多尺寸的移动终端,即使夹持组件310被停留在第二状态后,支撑体200也可以通过对储能部500储能的形式进一步向第二位置移动。
请参阅图25,这种移动终端夹持器001包括基座、支撑体200、活动模组300和锁止部400。基座和支撑体200可移动连接,活动模组300同时与基座和支撑体200连接。在支撑体200相对基座沿第一方向X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可以带动活动模组300中的夹持组件310从第一状态转换至第二状态,在夹持组件310处于第二状态时,可以通过夹持组件310夹持移动终端。
当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运动至第二位置时,锁止部400可以限制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沿第一方向X的相反方向返回第一位置。锁止部400包括第一锁止结构和第二锁止结构,第一锁止结构与支撑体200连接,第二锁止结构与基座100连接。在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沿第一方向X运动的过程中,第一锁止结构也相对第二锁止结构运动。当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运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锁止结构和第二锁止结构相对运动至锁止配合的位置。此时,第一锁止结构和第二锁止结构锁止配合,限制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从第二位置运动回第一位置。
请参阅图26和图27,第一锁止结构包括卡块450。卡块450与支撑体200固定连接。卡块450具有两个第一止位面,第一止位面朝向第一方向X的相反方向。
第二锁止组件包括卡持座470、止挡件431和导向件433。卡持座470与卡块450可拆卸配合。
卡持座470包括滑头471、滑座473、卡持头475、凸块411和弹性连接件413。卡持头475设置在滑头471朝向卡块450的一端,卡持头475包括两个弹片,两个弹片具有两个第二止位面,第二止位面与第一止位面对应。两个弹片可相对滑头471弹性运动,当两个弹片运动至第二止位面与第一止位面配合时,弹片可以阻止卡块450沿第一方向X的相反方向运动。当弹片运动至第一止位面和第二止位面分离时,弹片解除对卡块450的止挡,卡块450可以沿第一方向X的相反方向运动。
滑座473与基座固定连接,滑座473具有滑槽,滑头471在滑槽内能够沿滑槽内壁滑动。滑槽沿第一方向X延伸,也即,滑头471在滑槽内滑动时的运动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X。
弹片在弹性作用下具有向滑槽外伸展的趋势。当卡块450压向滑头471使得滑头471沿第一方向X运动时,滑头471带动弹片向滑槽内运动,从而使得两个弹片相互靠近,两个第二止位面向第一止位面的方向运动,实现第一止位面和第二止位面的配合。卡块450沿第一方向X的相反方向运动,使得卡块450远离滑座473时,滑头471也向第一方向X的相反方向运动,带动弹片从滑槽的端口伸出,并通过弹片的弹性使得两个弹片相互远离,解除第一止位面和第二止位面的配合。滑槽的端口处还设置为扩口,便于引导两个弹片沿扩口的内壁运动以相互靠近。
弹性连接件413一端与滑头471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凸块411,凸块411在弹性连接件413的端部背离后盖210的第一面凸出,也即凸块411在弹性连接件413的端部朝向基座100的方向凸出。在弹性连接件413不变形的状态下,凸块411位于第二方向Y上的初始位置。当凸块411受到平行于第二方向Y的外力而偏离初始位置时,弹性连接件413产生相应的形变。当凸块411受到的外力解除后,弹性连接件413恢复形状,带动凸块411回到第二方向Y上的初始位置。
止挡件431为滑槽内的凸起结构。止挡件431具有止挡槽4311。止挡槽4311位于止挡件431的底部,也即止挡件431在第一方向X的端部。当凸块411进入止挡槽4311内时,止挡槽4311的内壁挡住凸块411在第一方向X的相反方向上的端面,从而阻止凸块411沿第一方向X的相反方向运动,进而限制滑头471相对基座100沿第一方向X的相反方向移动。
导向件433为滑槽内的凸起结构,导向件位于止挡件远离滑头471的一端。导向件与止挡件在第一方向X上间隔设置。当凸块411沿第一方向X运动至导向件433时,导向件433导向凸块411在第二方向Y上的运动。凸块411再沿第一方向X的相反方向运动,即可进入止挡件431的止挡槽4311内。
请结合参阅图26、图7a和图7b,止挡件431在与止挡槽4311相对的一面设置有第一引导面431a,在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投影面上,处于初始位置的凸块411在第一引导面431a的投影范围内。也即,在第二方向Y上处于初始位置的凸块411沿第一方向X运动时,会接触第一引导面431a的表面并在第一引导面431a的引导下运动。第一引导面431a具有第二方向Y上延伸量。凸块411向第一方向X运动时,凸块411在第一引导面431a引导下,产生第二方向Y上的具有位移量。第一引导面431a的端部位于导向件433背离止挡槽4311的一侧,当凸块411运动至第一引导面431a的端部并进一步脱离第一引导面431a时,凸块411在弹性连接件413的作用下向初始位置回位。但是凸块411向初始位置回位的过程中被导向件433止挡。在凸块411向第一方向X的相反方向运动时,凸块411在导向件433的引导下向止挡槽4311内运动。凸块411进入止挡槽4311后,实现滑头471和滑座473的锁止配合,同时滑头471的两个弹片夹持卡块450,实现卡块450与滑头471的锁止配合。综上,凸块411进入止挡槽4311后,可以实现第一锁止结构和第二锁止结构的锁止配合,止挡支撑体200相对基座100沿第一方向X的相反方向运动。可以理解的,滑头471和滑座473的配合还可以使用其他多种形式。比如在滑头471的两侧设置弹性块,滑座473内设置有与弹性块对应的容置槽。当滑头471沿第一方向X运动到一定位置时,弹性块进入容置槽中,使得滑头471与滑座473在第一方向X上的相对位置被锁止。当需要解锁滑头471和滑座473时,使用人员手动按压滑座473与容置槽部分对应的外壁,使得容置槽变形,弹性块被挤出容置槽。此时滑头471与滑座473在第一方向X上的相对位置解锁。
该移动终端夹持器通过锁止部限制支撑体相对基座沿第一方向X的相反方向运动时。使得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夹持器受到冲击,而使得支撑体相对基座具有沿第一方向X的相反方向运动的趋势时,阻止支撑体相对基座沿第一方向X的相反方向运动。而通过支撑体和基座相对位置控制的夹持组件可以保持对移动终端的夹持。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申请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申请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申请所公开的范围。

Claims (21)

1.一种移动终端夹持器,包括基座和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可相对所述基座沿第一方向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撑部,与所述支撑体连接;
活动模组,包括联动组件和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连接于所述支撑体上,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中至少一个能够被所述联动组件带动;在移动终端对所述支撑部施力,带动所述支撑部相对所述基座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支撑部带动所述支撑体相对所述基座沿所述第一方向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
储能部包括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储能弹性件,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联动组件连接;所述基座和所述联动组件通过所述储能部连接,所述储能弹性件一端作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另一端作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储能弹性件为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提供弹性力;所述支撑体相对所述基座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移动时,所述储能部和所述支撑体驱动所述联动组件带动所述夹持组件向所述移动终端运动,并在所述夹持组件夹持所述移动终端后,所述联动组件在所述移动终端的限制下相对所述移动终端静止,所述储能弹性件随所述支撑体相对所述基座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对运动增加所述弹性力;
锁止部,用于所述支撑体相对所述基座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锁止或解锁所述支撑体相对所述基座在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对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带动所述支撑体相对所述基座沿所述第一方向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所述联动组件可以带动所述夹持组件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转换;
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夹持所述移动终端时,所述夹持组件位于所述第二状态;
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能够松开所述移动终端时,所述夹持组件位于所述第一状态;
所述支撑体相对所述基座还具有储能位置,所述储能位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所述支撑体相对所述基座位于所述储能位置时,所述夹持组件位于所述第二状态;
所述支撑体从所述储能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时,所述夹持组件维持于所述第二状态,所述弹性力作用于所述夹持组件为所述移动终端提供弹性夹持力,且所述弹性力和所述弹性夹持力增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从所述第一状态运动至所述第二状态时;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支撑部的距离减小,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支撑部的距离减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均能够被所述联动组件带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
所述第一夹持臂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储能部和所述支撑体,所述第二夹持臂连接所述第二夹持部、所述储能部和所述支撑体;
所述基座和所述支撑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一夹持臂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夹持部运动,所述第二夹持臂能够带动所述第二夹持部运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夹持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面壳,所述面壳与所述基座相对固定,所述面壳和所述基座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联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夹持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面壳,所述面壳与所述支撑体相对固定,所述面壳和所述支撑体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联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夹持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一端作用于所述支撑体,另一端作用于所述活动模组或所述基座,用于驱动所述支撑体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部包括可锁止配合的第一锁止结构和第二锁止结构,所述第一锁止结构与所述支撑体连接,所述第二锁止结构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第一锁止结构和所述第二锁止结构配合时能够限制所述支撑体从所述第二位置返回所述第一位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止结构包括凸块,所述第二锁止结构包括止挡件,所述止挡件具有止挡槽,所述止挡槽的内壁限制所述凸块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运动,以阻止所述支撑体相对所述基座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运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止结构还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用于引导所述凸块向所述止挡槽运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止结构还包括弹性连接件,所述弹性连接件连接所述凸块和所述支撑体,所述弹性连接件用于驱动所述凸块运动至第二方向上的初始位置,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所述止挡件具有与所述止挡槽相对设置的第一引导面,所述第一引导面用于在所述支撑体相对所述基座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时,引导所述止挡件偏离所述初始位置,并运动至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导向件背离所述止挡槽的一侧。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终端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槽在第二方向上背离所述导向件的一侧形成挡壁,所述止挡件还具有第二引导面;
所述第二引导面位于所述挡壁背离所述止挡槽的一侧;
在所述支撑体相对所述基座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二引导面用于引导所述凸块偏离所述初始位置,并运动至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初始位置背离所述止挡槽的一侧。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终端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止结构还包括中间件,所述中间件位于所述止挡件与所述导向件之间,所述中间件朝向所述导向件的一面具有所述止挡槽,所述中间件靠近所述止挡件的一面设置有第一中间引导面,所述第一中间引导面用于引导所述凸块向所述止挡件的所述止挡槽运动,所述导向件用于引导所述凸块向所述中间件的所述止挡槽运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移动终端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件的所述止挡槽在第二方向上背离所述导向件的一侧形成中间挡壁,所述中间件还具有第二中间引导面;
所述第二中间引导面位于所述中间挡壁背离所述止挡槽的一侧;
在所述支撑体相对所述基座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二中间引导面用于引导所述凸块偏离所述初始位置,并运动至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初始位置背离所述止挡槽的一侧。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包括第一引导槽和第二引导槽;
所述支撑体相对所述基座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运动时,所述凸块能够从所述第一引导槽运动至所述第二引导槽;
所述第二引导槽设置有第一止回壁,所述第一止回壁用于限制所述凸块从所述第二引导槽回到所述第一引导槽;
所述第二引导槽与所述止挡槽连通,所述止挡槽设置有第二止回壁,所述第二止回壁用于限制所述凸块从所述止挡槽回到所述第二引导槽。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移动终端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还包括回位槽,所述回位槽连通所述止挡槽和所述第一引导槽,所述回位槽设置有第三止回壁,所述第三止回壁用于限制所述凸块从所述回位槽回到所述止挡槽。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移动终端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止结构还包括弹性连接件,所述弹性连接件连接所述凸块和所述支撑体,所述弹性连接件用于驱动所述凸块运动至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上的初始位置,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
所述导向件和所述止挡件带动所述凸块沿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偏离所述初始位置;
所述第一止回壁、所述第二止回壁和所述第三止回壁向所述第三方向延伸以限制所述凸块的移动。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移动终端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导向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止挡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
所述止挡件与所述导向件一一对应;
一个所述导向件的所述第一引导槽与相邻的所述导向件的第一引导槽连通;
一个所述止挡件的所述回位槽与相邻的所述止挡件的回位槽连通。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弹性件为拉簧或压簧。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部还包括储能导柱;
所述第一限位部或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储能导柱固定连接,所述储能弹性件套设在所述储能导柱外。
CN202111523169.1A 2021-12-13 2021-12-13 移动终端夹持器 Pending CN1141357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23169.1A CN114135766A (zh) 2021-12-13 2021-12-13 移动终端夹持器
PCT/CN2022/137338 WO2023109617A1 (zh) 2021-12-13 2022-12-07 移动终端夹持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23169.1A CN114135766A (zh) 2021-12-13 2021-12-13 移动终端夹持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35766A true CN114135766A (zh) 2022-03-04

Family

ID=80382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23169.1A Pending CN114135766A (zh) 2021-12-13 2021-12-13 移动终端夹持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35766A (zh)
WO (1) WO202310961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09617A1 (zh) * 2021-12-13 2023-06-22 曾志丰 移动终端夹持器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080763U (zh) * 2017-05-05 2018-03-09 郭福军 一种移动设备支架组件及多功能设备支架
WO2018099337A1 (zh) * 2016-11-29 2018-06-07 深圳市安耐佳电子有限公司 单齿轮联动的全自动横向夹紧式支架
CN209354892U (zh) * 2019-07-09 2019-09-06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支架
CN209390144U (zh) * 2019-03-19 2019-09-13 杨丹霞 可自锁定位的车载支架
CN209511465U (zh) * 2019-01-11 2019-10-18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支架
CN209505620U (zh) * 2019-01-11 2019-10-18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支架
CN111147646A (zh) * 2020-01-21 2020-05-12 深圳市车安达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横竖夹持支架
CN210591662U (zh) * 2019-08-15 2020-05-22 惠州市东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手机支架
CN212875891U (zh) * 2020-08-13 2021-04-02 深圳市卡卡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支架夹紧装置的联动结构以及手机支架夹紧装置
CN213199621U (zh) * 2020-08-05 2021-05-14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支架及车载支架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4295B (zh) * 2017-03-22 2018-08-31 深圳市邻友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电动支架
CN108413225B (zh) * 2018-04-26 2024-04-12 曾志丰 移动终端支架
CN208285357U (zh) * 2018-06-01 2018-12-25 深圳市翊天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夹持支架
CN209627458U (zh) * 2019-04-15 2019-11-12 杨丹霞 带自锁功能的重力支架
CN212203696U (zh) * 2020-04-13 2020-12-22 深圳市绿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支架
CN114135766A (zh) * 2021-12-13 2022-03-04 曾志丰 移动终端夹持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99337A1 (zh) * 2016-11-29 2018-06-07 深圳市安耐佳电子有限公司 单齿轮联动的全自动横向夹紧式支架
CN207080763U (zh) * 2017-05-05 2018-03-09 郭福军 一种移动设备支架组件及多功能设备支架
CN209511465U (zh) * 2019-01-11 2019-10-18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支架
CN209505620U (zh) * 2019-01-11 2019-10-18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支架
CN209390144U (zh) * 2019-03-19 2019-09-13 杨丹霞 可自锁定位的车载支架
CN209354892U (zh) * 2019-07-09 2019-09-06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支架
CN210591662U (zh) * 2019-08-15 2020-05-22 惠州市东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手机支架
CN111147646A (zh) * 2020-01-21 2020-05-12 深圳市车安达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横竖夹持支架
CN213199621U (zh) * 2020-08-05 2021-05-14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支架及车载支架
CN212875891U (zh) * 2020-08-13 2021-04-02 深圳市卡卡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支架夹紧装置的联动结构以及手机支架夹紧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09617A1 (zh) * 2021-12-13 2023-06-22 曾志丰 移动终端夹持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09617A1 (zh) 2023-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97155B (zh) 车辆用门锁装置
EP1889748B1 (en) Latch mechanism
WO2006077460A1 (en) Cradle for mobile phones and ejector device thereof
CN114135766A (zh) 移动终端夹持器
US20040011835A1 (en) Sun visor having office work apparatus
US9125476B2 (en) Clip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3442937A (zh) 锁定装置和车辆座椅
CN218348198U (zh) 移动终端夹持器
CN217081918U (zh) 移动终端夹持器
CN217927847U (zh) 移动终端夹持器
CN217927848U (zh) 移动终端夹持器
CN110670987B (zh) 双向开合装置、扶手箱及车辆
CN210167403U (zh) 用于车体的电池组件固定架
CN212828025U (zh) 隐藏式杯托夹持机构、储物盒及汽车
CN211139283U (zh) 电池组件的尾部锁止机构
CN114212014B (zh) 一种车辆托杯
CN218762255U (zh) 移动终端夹持器
KR100785193B1 (ko) 차량용 통신 단말기 거치대
KR100931262B1 (ko) 차량용 트레이 잠금장치
CN214253346U (zh) 共享电源的锁紧机构和共享电源设备
CN217695448U (zh) 一种防异物组件和安全带锁扣
CN214181779U (zh) 一种玩具陀螺车
CN220234734U (zh) 一种手机支架
CN220220503U (zh) 肘靠装置和车辆
CN213359682U (zh) 锁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