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35566A - 转轴组件及收纳盒 - Google Patents

转轴组件及收纳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35566A
CN114135566A CN202010914415.5A CN202010914415A CN114135566A CN 114135566 A CN114135566 A CN 114135566A CN 202010914415 A CN202010914415 A CN 202010914415A CN 114135566 A CN114135566 A CN 1141355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rotating
torsion spring
fixed
e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1441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阙绍均
王高辉
陈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1441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3556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355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355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1/00Receptacles for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5C1/00-A45C9/00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1/00Receptacles for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5C1/00-A45C9/00
    • A45C11/04Spectacle cases; Pince-nez ca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3/00Details; Accessories
    • A45C13/001Accessor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3/00Details; Accessories
    • A45C13/10Arrangement of fasteners
    • A45C13/1069Arrangement of fasteners magnetic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5/00Purses, bags, luggage or other receptacles covered by groups A45C1/00 - A45C11/00, combined with other objects or arti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12Pivotal connections incorporating flexible connections, e.g. leaf spr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1/00Receptacles for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5C1/00-A45C9/00
    • A45C2011/001Receptacles for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5C1/00-A45C9/00 for portable audio devices, e.g. headphones or MP3-play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转轴组件及收纳盒。本申请的转轴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件、转动连接件和转动组件,转动连接件通过连接轴和固定连接件铰接,转动组件中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固定连接件以及转动连接件,弹性件位于连接轴的周向的一侧,弹性件的弹力方向随转动连接件相对于固定连接件的转动而改变。这样转轴组件中弹性件可以随转动连接件的转动而施加不同的力矩,从而在收纳盒盒盖开启或盖合时实现较好的手感。

Description

转轴组件及收纳盒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轴组件及收纳盒。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装置的不断智能化和便携化,蓝牙耳机等便于携带和佩戴的智能设备在人们的生活中流行起来。
当前,蓝牙(Bluetooth)耳机、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智能眼镜等无线便携设备在不工作时可以用收纳盒来进行收纳,并为这些设备充电。现有的收纳盒一般包括盒体和可开合的盒盖等组成部分,盒体和盒盖共同围成一个能够收容蓝牙耳机等无线便携设备的空腔,蓝牙耳机在不工作时即可放置在该空腔内;盒盖可相对盒体转动并翻开,以便于蓝牙耳机的放入和取出。为了让盒盖能够自如的相对盒体转动,盒盖和盒体之间可以设置有驱动盒盖转动的机构。具体的,盒盖和盒体之间的转轴上可以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凹轮和凸轮,凹轮和凸轮在转轴轴向上相互配合,在盒盖转动时,凹轮和凸轮之间的接触点位置相应变化,使凹轮和凸轮在转轴轴向上相对移动,而转轴上所设置的弹性件即可产生相应的弹力以阻碍盒盖转动,从而使盒盖在转动时提供合适的阻尼,让盒盖具有较好的开合手感。
然而,目前利用凹轮和凸轮相互配合来提供转动阻尼的机构,会因部件之间轮廓峰值点的交错和配合精度的影响而产生阻涩和晃动,影响盒盖的开合手感。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转轴组件及收纳盒,具有较好的开合手感。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转轴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件、转动连接件和转动组件,转动连接件通过连接轴和固定连接件铰接,转动组件包括弹性件,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固定连接件以及转动连接件,且弹性件位于连接轴的周向的一侧,弹性件的弹力方向随转动连接件相对于固定连接件的转动而改变。
这样转动组件能够在盒盖转动时提供一定的反馈力,并在合盖状态或邻近合盖状态时提供趋向于盒盖闭合的力矩,而在完全开盖或邻近完全开盖状态时提供趋向于盒盖打开的力矩,从而使盒盖的转动状态、合盖状态和完全开盖状态较为稳定,提高用户的使用手感。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弹性件的弹力方向随转动连接件相对于固定连接件的角度大小不同而变化。这样随着弹性件的弹力大小和弹力方向发生变化,弹性件对转动连接件等部件施加的力矩也会随之不同,并由此产生对应的弹力。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转动连接件相对于固定连接件由合盖位置转动至完全开盖位置的过程中,弹性件的弹力方向由指向连接轴的一侧变为指向连接轴的另一侧。这样弹性件的弹力方向指向连接轴的不同侧时,弹性件相对于连接轴所产生的力矩方向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并相应的为转动连接件提供不同的力矩,以提供相应的反馈力,反馈力能够形成相应的阻尼,使盒盖转动时较为稳定,提升用户的操作手感;此外,当反馈力还能够呈现为助力,以辅助实现盒盖的打开或关闭。
其中,当转动连接件相对于固定连接件处于合盖位置或者是邻近合盖位置时,弹性件所提供的力矩会让反馈力趋向于盒盖闭合的方向,从而在开盖操作时提供阻尼或者是合盖操作时提供助力,并让盒盖稳定在合盖位置;而当转动连接件处于完全开盖位置或者邻近完全开盖位置时,弹性件提供的力矩会让反馈力趋向于盒盖开启的方向,从而在合盖操作时提供阻尼或者在开盖操作时提供助力,并让盒盖稳定于完全开盖位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弹性件的弹力方向和连接轴之间具有间距时,转动连接件在弹性件的弹力力矩作用下相对于固定连接件转动。这样转动组件的弹力方向相对于连接轴会具有一定的力臂长度,并由此形成一定的力矩,转动连接件即可在该力矩作用下产生相应的转动趋势。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转动连接件相对固定连接件转动时,弹性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连线方向与连接轴之间的间距是变化的。因为扭簧等弹性件的弹力方向会沿着弹性件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连线方向,所以使弹性件两端连线方向和连接轴之间间距可变,能够转动连接件的转动角度不同,使弹性件相应为转动连接件提供不同的力矩,以使转动组件提供相应的弹力。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转动连接件相对于固定连接件在合盖位置和完全开盖位置之间转动的过程中,转动连接件存在临界位置,转动连接件位于临界位置的状态时,弹性件的两端连线经过连接轴。此时,弹性件向转动连接件施加的力矩为0。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转动连接件由合盖位置转动至临界位置时,弹性件的弹力方向相对于连接轴的力臂逐渐减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转动连接件由临界位置转动至完全开盖位置时,弹性件的弹力方向相对于连接轴的力臂逐渐增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转动连接件由完全开盖位置转动至临界位置时,弹性件的弹力方向相对于连接轴的力臂逐渐减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转动连接件由临界位置转动至合盖位置时,弹性件的弹力方向相对于连接轴的力臂逐渐增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固定连接件和转动连接件铰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弹性件为扭簧,扭簧的第一端和固定连接件铰接,扭簧的第二端和转动连接件铰接。通过扭簧的扭转可以提供相应的弹力,驱动固定连接件和转动连接件相对转动,且扭簧的结构较为简单,尺寸较为紧凑。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弹性件还包括第一固定轴和第二固定轴,第一固定轴、第二固定轴和连接轴相互平行;第一固定轴设置在固定连接件上,扭簧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固定轴,并可相对于第一固定轴转动;第二固定轴设置在转动连接件上,扭簧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二固定轴,并可相对于第二固定轴转动。这样通过第一固定轴和第二固定轴,可以让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和转动连接件以及固定连接件铰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扭簧位于连接轴的朝向转动连接件的一侧。这样扭簧连接在转动连接件和固定连接件之间时,可以容置或隐藏在盒盖中,节省收纳盒的内部空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转动连接件绕连接轴转动的可动角度范围在90°-120°之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连接轴相对于弹性件在连接轴的轴向上对称设置。这样弹性件对转轴组件中其它部件的施力较为均衡,有利于实现收纳盒的平衡开盖。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弹性件为多个,且沿连接轴的轴向均匀设置。这样弹性件对转轴组件中其它部件的施力较为均衡,同样有利于实现收纳盒的平衡开盖。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转动连接件位于临界位置时,转动连接件相对于合盖位置下绕连接轴转过的角度在25°-45°之间。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收纳盒,包括盒体、盒盖和如上所述的转轴组件,盒体和盒盖共同围成收纳空间,转轴组件中的转动连接件连接于盒盖,转轴组件中的固定连接件连接于盒体。这样转动组件能够在盒盖转动时提供一定的反馈力,从而使盒盖的转动状态较为稳定,提高用户的使用手感。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转轴组件中的弹性件位于转轴组件中连接轴的朝向转动连接件的一侧。这样扭簧连接在转动连接件和固定连接件之间时,可以容置或隐藏在盒盖中,节省收纳盒的内部空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盒体和盒盖的至少一者上设置有磁性件,磁性件用于使盒体和盒盖相互吸合。这样能够通过磁性件的相互吸合来进行辅助合盖。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盒体上设置有第一磁性件,盒盖上设置有第二磁性件,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的位置相互对应并可相互吸合。这样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位置相互对应,吸合更为有效。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中的一者为磁铁,另一者为可被磁铁吸合的铁制件;或者,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均为磁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磁性件位于盒体的远离转轴组件的一侧;第二磁性件位于盒盖的远离转轴组件的一侧。当盒盖相对于盒体打开时,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之间具有较远的间距,不会磁性吸合;而只有当盒盖转动至接近合盖位置,也就是盒盖和盒体之间距离较近的位置时,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相互进入彼此的磁力范围内,从而完成相互吸合。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收纳盒的收纳空间用于容置电子设备;收纳盒还包括充电单元,充电单元用于为收纳空间内的电子设备充电。这样收纳盒能够实现为所收纳的电子设备充电的功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收纳盒还包括通信单元,通信单元用于和收纳空间内的电子设备通信。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收纳盒为无线耳机收纳盒或者智能眼镜收纳盒。
本申请提供的转轴组件及收纳盒,转轴组件具体包括转动组件、固定连接件和转动连接件等组成部分,转动连接件通过连接轴和固定连接件铰接;转动组件包括弹性件,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和固定连接件以及转动连接件铰接,弹性件的弹力方向和连接轴之间具有间距时,转动连接件在弹性件的弹力和连接轴之间的力臂作用下相对于固定连接件转动。这样转动组件能够在盒盖转动时提供一定的反馈力,并在合盖状态或邻近合盖状态时提供趋向于盒盖闭合的力矩,而在完全开盖或邻近完全开盖状态时提供趋向于盒盖打开的力矩,从而使盒盖的转动状态较为稳定,提高用户的使用手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收纳盒的外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收纳盒在盒盖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的一种转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转轴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转轴组件中固定连接件和转动连接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7a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转轴组件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7b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转轴组件中各部件相对方向的示意图;
图8a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转轴组件中扭簧在自由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b是图8a中扭簧的侧视图;
图8c是图8a中扭簧在压缩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转轴组件中扭簧在受力时产生的弹力方向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轴组件中转动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轴组件中固定连接件和扭簧的连接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转轴组件在合盖状态下的位置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转轴组件在合盖状态下的受力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的转轴组件中固定连接件的受力示意图;
图15是图13中的转轴组件中转动连接件的受力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转轴组件在转动至盒盖和盒体处于临界位置时的位置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转轴组件在转动至临界位置时的受力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的转轴组件中固定连接件的受力示意图;
图19是图17中的转轴组件中转动连接件的受力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转轴组件在邻近完全开盖状态下的位置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中的转轴组件在邻近合盖状态时的受力示意图;
图22是图21中转轴组件固定连接件的受力状态示意图;
图23是图21中的转轴组件在邻近合盖状态时转动连接件的受力状态示意图;
图2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收纳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收纳盒的内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转动组件;2-固定连接件;3-转动连接件;4-连接轴;5-磁性件;6-充电单元;7-控制器;8-通信单元;10-收纳盒;11-扭簧;12-第一固定轴;13-第二固定轴;30-蓝牙耳机;31-安装部;51-第一磁性件;52-第二磁性件;61-充电接口;111-第一端;112-第二端;113-主体;100、20-转轴组件;101-盒体;102-盒盖;111a、112a-通孔;311-轴孔;1011-容置槽;
201-第一转动体;202-第二转动体;203-转轴;204-弹簧;205-凸轮;206-凹轮。
具体实施方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设备的体积和尺寸不断减小,从而可以方便的进行携带和收纳。目前,主流的便携智能设备包括有蓝牙耳机、VR眼镜等。由于蓝牙耳机等智能设备采取无线方式进行通讯和信号连接,且具有较小的外形尺寸,为避免蓝牙耳机在不使用时发生丢失、损坏等情况,需要有收纳盒等收纳器具对蓝牙耳机进行收纳和保护。这样蓝牙耳机在不使用时,可以放入收纳盒中进行收纳和存放,而在需要使用时从收纳盒中取出。
目前,收纳盒的主流结构为翻盖式,即主要包括盒体和可开合的盒盖等组成部分。智能设备可以收纳在盒体内,而盒盖可盖合在盒体上,或者相对盒体打开,从而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转换。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收纳盒的外形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收纳盒在盒盖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以收纳盒为蓝牙耳机收纳盒为例进行说明,收纳盒10具体可以包括盒体101和盒盖102等组成部分,盒体101上开设有能够容置蓝牙耳机(图中未示出)的容置槽1011,在蓝牙耳机处于未使用状态时,即可放置在盒体101的容置槽1011中,从而得以固定和保护。盒盖102可开合的设置在盒体101上,当盒盖102闭合时,盒体101和盒盖102共同形成一个封闭的腔体,以避免蓝牙耳机从收纳盒10中掉出;而盒盖102开启时,用户可以对蓝牙耳机进行拿取操作。此外,可以理解的是,除蓝牙耳机外,收纳盒10也可以用于收纳其它智能设备,例如是VR眼镜、智能手环等。
其中,为了让盒盖102能够可靠的盖合于盒体101上,收纳盒10的主体结构可以为翻盖式,即盒盖102通过转轴铰接于盒体101上。其中,盒体101的容置槽1011开口可以设置在盒体101的顶部位置,而盒盖102通过顶部侧方的转轴和盒体101铰接,这样盒盖102可相对盒体101转动至不同角度和位置,以实现闭合或开启。
在开启或闭合盒盖102时,主要通过用户手动来按压或者翻动盒盖102来实现,为了让盒盖102相对于盒体101转动时具有较好的手感,盒盖102的转动过程中,盒盖102需要为用户提供一定的反馈力,例如是阻尼等,让用户能够根据反馈力的大小掌握盒盖102的开启力度。具体的,在盒体101和盒盖102之间的转轴组件可以设置有阻尼结构或者是弹性结构,并随着盒盖102的转动而提供相应的阻尼。此外,弹性结构还可以提供一定的助力,在开启或者是关闭盒盖102的过程中,当用户将盒盖102开启到一定程度,或者是将盒盖102关闭至一定程度时,盒盖102可在助力作用下自行打开或与盒体101盖合,从而实现盒盖101的半自动开启和关闭过程。
图3是现有的一种转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转轴组件的爆炸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现有的一种转轴组件可以连接于盒盖和盒体之间,并通过转轴组件内部各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来提供相应的回馈力。具体的,转轴组件20连接在第一转动体201和第二转动体202之间,第一转动体201和第二转动体202分别和盒盖或者是盒体相连。转轴组件20具体包括有转轴203、弹簧204、凸轮205和凹轮206,凹轮206和凸轮205均沿转轴203的轴向设置,且凸轮205和凹轮206在周向上均具有高低起伏的轮廓,例如是凸轮205具有沿转轴203轴向凸起的凸面轮廓,而凹轮206具有沿转轴轴向凹陷的凹面轮廓等。这样凸轮205的凸面轮廓可以和凹轮206的凹面轮廓在转轴203轴向上相互配合并接触,而弹簧204抵接在凹轮206或凸轮205的一者之上,以使凹轮206和凸轮205保持抵接接触。在第二转动体202相对于第一转动体201转动时,凹轮206和凸轮205之间的接触点位置会相应变化,迫使凹轮206和凸轮205在转轴203轴向上的位置相对移动,此时,凹轮206和凸轮205在轮廓的限制下产生相对转动,由此带动盒盖相对于盒体转动。而转轴203上所设置的弹簧204即可产生相应的弹力,以推动盒盖自行打开,或者是为盒盖在转动提供合适的阻尼,让盒盖具有较好的开合手感。
然而,上述转轴组件20中,凸轮205的凸面轮廓和凹轮206的凹面轮廓上均会具有峰值点,在凸轮205和凹轮206的相互配合转动过程中,当两者的接触点经过峰值点时,会由于轮廓形状的峰值变化而使反馈力发生突变;同时,转轴组件20内部结构复杂,部件数量较多,这些部件之间会形成较大的配合公差,产生晃动和旷量,这样也会造成转动的阻涩,从而影响到用户的使用手感。
为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转轴组件及收纳盒,能够在收纳盒盒盖开启时具有较为平顺和一致的手感,同时结构较为简单。以下结合具体场景对转轴组件及收纳盒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申请提供的转轴组件100,具体包括转动组件1、固定连接件2和转动连接件3等组成部分,转动连接件3通过连接轴4和固定连接件2铰接。
其中,该转轴组件100主要可以应用于收纳盒10中,并实现收纳盒10的盒盖102相对盒体101的转动开合。此时,转轴组件100中的固定连接件2和转动连接件3可以分别和收纳盒10中的不同结构连接。图6是图5中转轴组件中固定连接件和转动连接件的连接示意图。如图6所示,示例性的,固定连接件2可以和收纳盒10中的盒体101连接,而转动连接件3则连接至收纳盒10的盒盖102上。这样通过转轴组件100的连接,盒体101和盒盖102可以相互连接,并可绕连接轴4实现相对转动。需要说明的是,固定连接件2和转动连接件3均位于收纳盒10的同一侧,具体为当收纳盒10中的盒体101和盒盖102沿竖直方向上下相叠设置时,固定连接件2和转动连接件3均位于盒体101和盒盖102的相叠方向的同一侧,例如是位于盒体101和盒盖102的水平侧方,此时,连接轴4的位置也会位于收纳盒10的相对于盒体101和盒盖102的相叠方向的同一侧方,因而盒盖102的一侧可通过连接轴4与盒体101铰接,而盒盖102的远离连接轴4的一侧会作为自由端并绕连接轴4转动,以实现盒盖102的翻盖打开或关闭。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盒体101和盒盖102之间可能存在结构干涉等情况,盒盖102相对于盒体101转动时,其转动角度范围是一定的。盒盖102相对于盒体101转动至最大角度时,盒盖102的开启程度最大,此时收纳盒10和转轴组件100呈完全开盖状态。而当盒盖102和盒体101闭合并封闭容置槽1011时,收纳盒10和转轴组件100呈合盖状态。
具体的,固定连接件2可以连接并固定至盒体101的内侧壁,而转动连接件3同样可以和盒盖102的内壁连接,这样当盒盖102和盒体101盖合时,固定连接件2和转动连接件3均被隐藏在收纳盒10的内侧,收纳盒10可以具有较为整洁、统一的外观。
此外,转轴组件100中的固定连接件2和转动连接件3也可以和盒体101或者盒盖102形成为一体结构,以减少收纳盒10的零部件数量。具体的,固定连接件2和转动连接件3分别可以通过注塑等一体成型方式而形成在盒体101或者盒盖102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连接件3在连接轴4的轴向上呈对称结构,这样转动连接件3在带动盒盖102开启时,受力较为均匀,使得盒盖102开合过程较为顺畅。
为了让转轴组件100在开合过程中具有较为稳定的手感,转轴组件100中包括有转动组件1,转动组件1能够在转动时提供一定的反馈力,例如是阻尼或者是助力,从而增强转动连接件3的转动手感。具体的,转动组件1包括弹性件,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和固定连接件2以及转动连接件3通过铰接等方式实现连接。弹性件会以受压迫或者受拉伸的状态连接于固定连接件2和转动连接件3之间,而弹性件因自身压迫或拉伸形变而产生的弹力,就会通过弹性件和固定连接件2之间的连接点,以及弹性件和转动连接件3之间的连接点传递至固定连接件2或者是转动连接件3。其中,弹性件的弹力方向,会沿着弹性件两端之间的连线方向,并分别施加给固定连接件2和转动连接件3。
为了让弹性件的弹力施力于转轴组件,弹性件位于连接轴4的周向的一侧,这样弹性件向固定连接件2或者是转动连接件3施加的弹力就会和连接轴4的轴向具有夹角,例如是弹性件的弹力垂直于连接轴4的轴向。当弹性件的弹力方向和连接轴4之间具有间距时,转动连接件3在弹性件的弹力和连接轴4之间的力臂作用下相对于固定连接件2转动。
其中,转动组件1主要利用弹性件的弹力来使转动组件提供相应的反馈力。具体的,转动连接件3通过连接轴4铰接在固定连接件2上时,固定连接件2和转动连接件3均和弹性件连接。而在转动连接件3相对于固定连接件2转动的过程中,固定连接件2和转动连接件3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相应的,弹性件的两端之间的距离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即弹性件自身会被压缩或者拉伸,通过胡克定律可知,弹性件自身的弹力会相应改变,从而在转动连接件3的移动过程中产生相应的弹力,该弹力即可作为回馈力来增强用户手感。同时,随着固定连接件2和转动连接件3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化,弹性件相对于固定连接件2和转动连接件3的位置,以及弹性件自身的姿态都会随之改变,这样,弹性件的弹力方向也会相应产生变化。随着弹性件的弹力大小和弹力方向发生变化,弹性件对转动连接件3等部件施加的力矩也会随之不同,弹性件由此产生不同的弹性力,从而使转动连接件3提供对应的反馈。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连接件3相对于固定连接件2由合盖位置转动至完全开盖位置(即对应于盒盖102的开盖操作)的过程中,弹性件的弹力方向由指向连接轴4的一侧变为指向连接轴4的另一侧。这样弹性件的弹力方向指向连接轴4的不同侧时,弹性件相对于连接轴4所产生的力矩方向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由此造成转动组件1的反馈力的不同。具体的,盒盖102在邻近关闭状态时,转动组件1所提供的反馈力,使盒盖102的转动趋势为趋向于向闭合方向转动,而盒盖102邻近完全打开状态时,转动组件1提供的反馈力,让盒盖102的转动趋势为趋向于打开方向转动。
而转动连接件3相对于固定连接件2由合盖位置转动至完全开盖位置时,用户对转动连接件3所施加的操作力矩始终沿同一方向,即让盒盖102的转动趋势为趋向于打开方向转动。因此,随转动连接件3的转动角度不同,弹性件的弹力所提供的力矩会和用户对转动连接件3所施加的操作力矩分别处于相同或者是相反的方向。在转动连接件3邻近于合盖位置时,弹性件的弹力力矩,其方向和用户的开盖操作力矩相反,从而让盒盖102的反馈力呈现为阻碍转动连接件3以及盒盖102沿原转动趋势转动的阻尼,提供给用户良好的操作手感;而在转动连接件3转过一定角度,从而邻近于完全开盖位置时,弹性件所提供的弹力力矩,其方向会和用户的开盖操作力矩相同,使反馈力呈现为使转动连接件3和盒盖102沿原转动趋势加速转动的助力。与此同时,当转动连接件3相对于固定连接件2处于合盖位置时,该弹性件提供的力矩会让转动连接件3和固定连接件2趋向于向两者的闭合方向转动,此时,盒盖102会在弹性件所提供的力矩下维持在合盖位置,使盒盖102处于稳定的合盖状态;同样地,转动连接件3相对于固定连接件2处于完全开盖位置时,该弹性件提供的力矩会让转动连接件3和固定连接件2趋向于向两者的打开方向转动,此时,盒盖102在弹性件所提供的力矩下维持在完全开盖位置,使盒盖102处于稳定的完全开盖状态。可见,通过上述设置方式,能够让盒盖102在合盖位置和完全开盖位置时具有稳定的状态,提升用户的操作手感,用户体验良好。
此外,由于在盒盖102邻近完全打开状态时,转动组件1所提供的反馈力能够成为加速盒盖102转动的助力,因此能够在提高用户操作手感的同时,实现半自动开启,节省用户的操作。
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转动连接件3相对于固定连接件2由完全开盖位置转动至合盖位置(对应盒盖102的关盖和合盖操作)的过程和前述开盖过程类似,由于弹性件的弹力方向仅随自身的位置变化而改变,因此转动组件1所提供的反馈力方向仍然和前述开盖过程相同,即盒盖102在邻近关闭状态时,转动组件1所提供的反馈力使盒盖102趋向于向闭合方向转动,盒盖102邻近完全打开状态时,转动组件1提供的反馈力让盒盖102趋向于打开方向转动。
而此时,由于用户对转动连接件3施加的力矩改为让盒盖102的转动趋势趋向于关闭方向转动,因此,在转动连接件3邻近于合盖位置时,弹性件的弹力力矩,其方向和用户的开盖操作力矩相同,从而让盒盖102对用户的反馈力呈现为使转动连接件3以及盒盖102沿原转动趋势加速转动的助力;而在转动连接件3邻近于完全开盖位置时,盒盖102所具有的反馈力呈现为阻碍转动连接件3和盒盖102沿原转动趋势转动的阻尼。因此,在关盖操作中,转动组件1同样能够让盒盖102具有较为稳定的状态,提升用户的操作手感。
相应的,盒盖102邻近关盖状态时,转动组件1提供的反馈力也能够成为助力,以实现盒盖102的半自动开启,节省用户的操作。
为了让转动组件1在盒盖102转动至不同角度时提供相应的反馈力,转动组件1的弹力方向需要与连接轴4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这样转动组件1的弹力方向指向连接轴4的一侧,弹力方向相对于连接轴4会具有一定的力臂长度,并由此形成一定的力矩,转动连接件3即可在该力矩作用下产生相应的转动趋势,从而提供相应的反馈力,具体的反馈力方向可参照前述段落的描述。
具体的,转动连接件3相对于固定连接件2的转动过程中,弹性件可以始终处于受压缩或者受拉伸的状态,也就是说,弹性件自身弹力随转轴组件100的转动变化时,仅为弹力大小发生变化,而弹力的方向始终沿弹性件的受压反方向,或者使用沿弹性件的受拉的反方向。这样转轴组件100的转动过程中,弹性件提供的弹力不会存在突然变向的情况,转动组件1的反馈力变化较为平顺。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盒盖102和盒体101受力较为均衡,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轴4相对于弹性件在连接轴4的轴向上对称设置。这样弹性件大致位于连接轴4的中点位置,弹性件对固定连接件2和转动连接件3所施加的弹力也会大致处于转轴组件的中轴线方向,从而让弹性件对其它部件均衡施力。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多个弹性件,并让多个弹性件沿连接轴4的轴向以一定的间距均匀设置,以通过多个弹性件共同施加弹力,使得固定连接件2以及转动连接件3均衡受力。
转动组件1中的弹性件可以为不同的结构及实现形式,例如弹簧、弹片等结构。本实施例中,以弹性件是扭簧11为例进行说明。
图7a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转轴组件的横截面示意图。如图7a所示,转轴组件100中的弹性件为扭簧11,扭簧11的第一端111和固定连接件2铰接,扭簧11的第二端112和转动连接件3铰接。
此时,扭簧11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分别与固定连接件2以及转动连接件3铰接在一起,转动连接件3绕连接轴4相对固定连接件2转动时,扭簧11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可以分别绕铰接点转动,以避免干涉扭簧11的正常扭转。
图7b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转轴组件中各部件相对方向的示意图。如图7b所示,为了让弹性件(例如是扭簧11)产生的弹力能够驱动转动连接件3相对于固定连接件2转动,弹性件位于连接轴4的周向的一侧,从而使弹性件向固定连接件2或者是转动连接件3施加的弹力就会和连接轴4的轴向(X轴方向)具有夹角,其中,连接轴的周向的一侧可以是与连接轴的轴向垂直的平面上的任何一个方向(例如是Y轴方向)。这样转动连接件3能够在弹性件的弹力和连接轴4之间的力臂作用下相对于固定连接件2转动。
图8a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转轴组件中扭簧在自由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8b是图8a中扭簧的侧视图。图8c是图8a中扭簧在压缩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a至图8c所示,具体的,扭簧11具有缠绕成柱状的主体113,以及延伸至主体侧方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通过改变扭簧11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的相对位置,可以让扭簧11的主体113具有相对扭转,并产生相应的弹力。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让扭簧11提供适当的合盖力和开盖力,扭簧11的尺寸等相关参数在以下范围内:扭簧11的中径D在1.5-5mm之间,扭簧11的第一端111的中心与扭簧11的主体113的中心之间距离m1,以及第二端112的中心和扭簧11主体113中心之间的距离m2(即扭簧11两端形成的力臂长度)均在1.5mm-5mm之间,扭簧11的线径d在0.2-1.0mm之间;扭簧11的自由角度α1(即扭簧11在未受外力下两端之间所成的角度)的范围在100°-170°之间,极限压缩角度α2(即扭簧11的两端在外力作用下所形成的最小角度)在50°-100°之间,扭簧11主体113的有效圈数n可以为2-10圈。其中,为了防止扭簧11超过自身受力极限而受损,扭簧11所承受的弯曲应力不应超过自身抗拉强度的65%。
当弹性件为扭簧11时,扭簧11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会作为受力点,当固定连接件2和转动连接件3对扭簧11施加作用力,扭簧11的主体相应会产生扭转变形。扭簧11扭转时,自身所产生的弹力方向会沿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之间的连线方向。图9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转轴组件中扭簧在受力时产生的弹力方向示意图。如图9所示,具体的,以对扭簧11施加压力为例进行说明:在扭簧11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分别施加作用力N,以使扭簧11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此时扭簧11呈受压状态。而相应的,扭簧11所产生的弹力F的方向会沿着扭簧11第一端111和扭簧11第二端112之间的连线延长线方向延伸,以抵抗扭簧11的变形趋势。其中,扭簧11的主体113对于扭簧11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的弹力方向具体为沿扭簧11两端连线并指向扭簧11的外侧,也就是朝向扭簧11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相互远离的方向。
当扭簧11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分别连接固定连接件2以及转动连接件3时,随着转动连接件3的移动,扭簧11会随之产生扭转变形,并将弹力通过扭簧11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分别反馈至固定连接件2和转动连接件3。对于固定连接件2而言,由于固定连接件2设置在收纳盒10的盒体101上,可以被认为是固定不动的,所以扭簧11对于固定连接件2反馈的弹力并不会影响到收纳盒10的盒盖102开启手感。而对于转动连接件3来说,在转动连接件3的转动过程中,扭簧11的弹力会作用于转动连接件3,并产生相应的力矩,从而使转动组件1提供相应的反馈力。
因为转动组件1中的弹性件为扭簧11,而扭簧11在自身通过扭转以产生相应的弹力时,扭簧11的整体结构均会发生扭转,因此扭簧11在受力形变时,不会存在局部区域弯折角度过大的情况,扭簧11不易发生疲劳现象,转动组件1具有较长的寿命。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因为固定连接件2和转动连接件3之间通过扭簧11提供反馈力矩,而扭簧自身在连接轴4的轴向上具有较小的尺寸,因此整个转轴组件100在连接轴4的轴向上具有较小的长度,整体尺寸较为紧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扭簧11等弹性件会位于连接轴4的朝向转动连接件3的一侧,这样扭簧11连接在转动连接件3和固定连接件2之间时,可以容置或隐藏在盒盖102中,节省收纳盒10的内部空间。
为了实现扭簧11和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可以在固定连接件2和转动连接件3上设置固定轴,来连接扭簧11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具体的,转动组件1还包括第一固定轴12和第二固定轴13,第一固定轴12、第二固定轴13和连接轴4相互平行;第一固定轴12设置在固定连接件2上,扭簧11的第一端111连接于第一固定轴12,并可相对于第一固定轴12转动;第二固定轴13设置在转动连接件3上,扭簧11的第二端112连接于第二固定轴13,并可相对于第二固定轴13转动。
为了设置第一固定轴12和第二固定轴13,固定连接件2和转动连接件3上具有安装结构。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轴组件中转动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以转动连接件3为例,转动连接件3上设置有安装部31,安装部31上设置有轴孔311。其中,为保证第一固定轴12的转动平衡性,安装部31具有两个,且两个安装部31成对设置;此时两个安装部31上的轴孔311会形成耳孔的形式。
扭簧11的第二端112通过第二固定轴13和转动连接件3实现铰接时,可以让扭簧11的第二端112形成可供第二固定轴13穿设的通孔112a,示例性的,可以让扭簧11的第二端112卷绕形成该通孔112a。第二固定轴13可以依次穿过转动连接件3上的轴孔311以及扭簧11第二端112的通孔112a,从而将转动连接件3以及扭簧11的第二端112连接在一起,且扭簧11和转动连接件3可相对于第二固定轴13转动。这样通过第二固定轴13来连接转动连接件3和扭簧11,当转动连接件3相对固定连接件2转动时,扭簧11的第二端112可以随扭簧11位置的变化而相对转动连接件3自由转动,从而让扭簧11的弹力方向始终沿扭簧11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之间的连线方向。
类似的,固定连接件2上也可以通过安装结构来安装第一固定轴12,并和扭簧11的第一端111实现铰接。固定连接件2上的安装结构可以和转动连接件3上的安装结构类似,均为轴孔的形式,或者是形成安装槽,而第一固定轴12即可固定在该安装槽内。此处对转动连接件3上安装结构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加以限制。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轴组件中固定连接件和扭簧的连接示意图。如图11所示,同样的,为了让扭簧11和固定连接件2实现铰接,扭簧11的第一端111也可以形成供第一固定轴12穿过的通孔111a。示例性的,扭簧11的第一端111可以通过卷绕的方式形成通孔111a。此时,第一固定轴12可以依次穿过扭簧11第一端111的通孔111a以及固定连接件2上的轴孔,从而使固定连接件2和扭簧11铰接在一起。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除了上述设置第一固定轴12和第二固定轴13的方式,使扭簧11分别与固定连接件2以及转动连接件3铰接之外,还可以采用其它转轴结构实现扭簧11与其它部件之间的铰接,例如是在扭簧11上设置凸起以作为转动轴等,此处对扭簧11与固定连接件2之间、以及扭簧11与转动连接件3之间的铰接的具体结构和实现形式不加以限制。
这样通过铰接的方式来使扭簧11分别与固定连接件2以及转动连接件3连接,整体部件数量较少,且不同部件之间通过“孔—轴”的配合形式进行连接,因而不同部件之间的配合公差较小,尺寸精度较高,部件之间因配合公差引起的晃动情况也较少。
以下对于具有上述安装结构的转轴组件100的安装过程进行说明:
首先,需要完成固定连接件2与扭簧11之间的连接。扭簧11的第一端111形成通孔111a,第一固定轴12即可穿设并固定在通孔111a中;然后,即可将穿设有扭簧11的第一固定轴12设置在固定连接件2的安装结构中。具体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连接件2上设置有安装槽,第一固定轴12可以通过粘接或者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安装槽之中。扭簧11和安装槽之间可存在有间隙,这样扭簧11能够绕第一固定轴12自由的转动。
在扭簧11和固定连接件2完成安装连接后,即可将扭簧11和转动连接件3连接在一起。具体的,扭簧11的第二端112同样会形成通孔,在连接扭簧11和转动连接件3时,可以将扭簧11的第二端112转向转动连接件3一侧,并让扭簧11第二端112的通孔与转动连接件3上的轴孔对齐。此时,即可将第二固定轴13依次穿过轴孔与通孔,从而连接扭簧11的第二端112与转动连接件3。和第一固定轴12类似,第二固定轴13可以和转动连接件3上的轴孔粘接或者焊接在一起。
这样通过上述方式,即可实现固定连接件2、扭簧11和转动连接件3三者之间的连接,完成转轴组件100的安装过程。由于扭簧11的端部只需要形成通孔,即可穿设第一固定轴12或者第二固定轴13,并连接固定连接件2或者转动连接件3,扭簧11的连接结构较为简单,且便于实现整个转轴组件100的装配。
为了让转轴组件100中的扭簧11在盒盖102开合过程中向其它部件提供弹力,扭簧1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固定连接件2和转动连接件3上,当固定连接件2和转动连接件3处于初始的合盖状态或者是完全开盖状态时,扭簧11自身均会处于一定的扭转状态,例如是压缩状态。这样,无论收纳盒10的盒盖102是盖合在盒体101上,还是相对盒体101呈完全打开状态,扭簧11均能够提供一定的弹力,避免收纳盒10的盒盖102关闭不严或者是无法维持在最大打开角度。
具体的,扭簧11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会向扭簧11主体的侧方伸出,且扭簧11的第一端111和扭簧11的第二端112在自由状态下会形成一定的夹角。而当扭簧11的第一端111与第二端112分别和固定连接件2以及转动连接件3连接时,扭簧11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之间所形成的夹角会小于自由状态下的夹角。这样扭簧11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之间具有张开的运动趋势,此时,扭簧11的弹力即可让转轴组件100具有相应的反馈力。其中,扭簧11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之间所成的夹角会小于180°,因此扭簧11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之间的连线,也会位于扭簧11主体的一侧。
由前述可知,当扭簧11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均与其它部件铰接时,扭簧11的弹力方向会沿着扭簧11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之间的连线方向,这样通过设置扭簧11与连接轴4之间的位置,能够让扭簧11的弹力和连接轴4之间形成一定的力矩,以使转动组件1和转轴组件100提供相应的反馈力。
以下对于盒盖102相对盒体101转动至不同角度位置时,扭簧11的弹力以及形成的力矩状态进行具体说明。
以收纳盒10初始状态下,盒盖102和盒体101处于关闭盖合的合盖状态,且用户执行盒盖102的打开操作为例进行说明。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转轴组件在合盖状态下的位置示意图。如图12所示,由于转轴组件100中的固定连接件2连接在收纳盒10的盒体101,而转动连接件3连接在收纳盒10的盒盖102上,因此盒盖102盖设在盒体101上时,固定连接件2和转动连接件3之间也会相应形成较小的夹角。此时,连接轴4位于盒体101和盒盖102的一侧,盒盖102的一端利用连接轴4和盒体101铰接,该端为盒盖102的铰接端,即图12中盒盖102的右端;而盒盖102的另一端,也就是图12中盒盖102的左端可自由绕连接轴4转动,从而可作为盒盖102的开启端。相应的,盒盖102在相对于盒体101开启时,转动连接件3会绕连接轴4顺时针转动;而盒盖102相对于盒体101关闭盖合时,转动连接件3会绕连接轴4逆时针转动。
为了让扭簧11提供相应的弹力,可以让扭簧11的主体偏向连接轴4的更靠近盒盖102开启端的一侧,而扭簧11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之间所形成的连线,其延长线会位于扭簧11主体和连接轴4的远离盒盖102开启端的一侧。也就是说,扭簧11的主体和连接轴4会分别位于扭簧11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之间连线的同一侧。
此时,扭簧11自身的弹力,会分别施加在固定连接件2和转动连接件3上,因而可以对固定连接件2以及转动连接件3所受到的扭簧11的弹力分别进行分析。其中,扭簧11第一端111对于固定连接件2的作用力,会和扭簧11第二端112对转动连接件3施加的作用力具有相反的方向。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转轴组件在合盖状态下的受力示意图。具体如图13所示,因为扭簧11处于压缩状态,所以扭簧11第一端111(连接于第一固定轴12)对固定连接件2所施加的作用力F1,其方向和扭簧11第二端112(连接于第一固定轴13)对转动连接件3所施加的作用力F2的方向是相互背离的。图14是图13中的转轴组件中固定连接件的受力示意图。如图14所示,扭簧11的作用力F1对于连接轴4具有力臂L1,并会对固定连接件2产生转动力矩。然而,对于固定连接件2而言,扭簧11的作用力F1不会影响到固定连接件2自身的位置和转动角度,也就是说,扭簧11的作用力F1并不会让固定连接件2产生转动。因此,仅需要对扭簧11与转动连接件3之间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
图15是图13中的转轴组件中转动连接件的受力示意图。对于转动连接件3而言,如图15所示,扭簧11第二端112所施加的作用力F2,其方向的延长线会位于连接轴4的一侧,因此,F2的方向相对于连接轴4会具有一定的力臂长度L2,而F2相对于连接轴4也会形成一定的转动力矩。由图15中可以看出,扭簧11第二端112对转动连接件3所施加的作用力F2,会让转动连接件3产生绕连接轴4进行逆时针转动的趋势。此时,转动连接件3所连接的盒盖102,在扭簧11所提供的作用力F2的作用下会具有和盒体101盖合的趋势。也就是说,当转轴组件100位于初始的合盖状态下时,由于扭簧11的弹力作用,使得转动连接件3所连接的盒盖102相对于盒体101具有关闭盖合的趋势。
当用户对盒盖102不施加打开作用力时,盒盖102能够在扭簧11的作用下维持与盒体101盖合的状态,或者是在邻近盖合的位置,让盒盖102自动与盒体101盖合在一起;而用户需要打开盒盖102时,扭簧11所提供的弹力会为用户提供反馈,从而提高用户开盖时的手感。同时,由于当转动连接件3相对于固定连接件2处于合盖位置时,扭簧11提供的力矩会让盒盖102和盒体101趋向两者闭合的方向移动,因此盒盖102会在弹性件所提供的力矩下与盒体101维持在合盖位置,使盒盖102处于稳定的合盖状态。
随着盒盖102的逐渐打开,盒盖102相对于盒体101的角度也会随之变化。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转轴组件在转动至盒盖和盒体处于临界位置时的位置示意图。如图16所示,当盒盖102相对于盒体101的角度逐渐变化时,相比于合盖状态,扭簧11两端的相对位置也会逐渐变化,并由此影响到扭簧11的弹力方向。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转轴组件在转动至临界位置时的受力示意图。图18是图17中的转轴组件中固定连接件的受力示意图。图19是图17中的转轴组件中转动连接件的受力示意图。如图17至图19所示,对于转动连接件3而言,随着扭簧11两端的连接线与连接轴4之间的间距的逐渐缩小,扭簧11第二端112对转动连接件3所施加的作用力F2,其相对于连接轴4的力臂长度也会随之逐渐变小。而当扭簧11第一端111(连接于第一固定轴12)和扭簧11第二端112(连接于第二固定轴13)之间的连线方向指向连接轴4时,扭簧11的第一端111、扭簧11的第二端112以及连接轴4三点位于同一条直线上,而这一位置,可以称为盒盖102相对于盒体101的临界位置或者是平衡位置。当转动连接件3转动至盒盖102和盒体101处于平衡状态时,扭簧11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之间的距离实质上会保持最短的间距,而扭簧11由此处于极限压缩状态,其压缩量最大。其中,当盒盖102和盒体101处于临界位置时,位于临界位置的盒盖102相比于合盖状态下的盒盖102,其绕连接轴4转过的角度一般在25°-45°之间。
然而,转动连接件3转动至临界位置时,扭簧11的第一端111对于固定连接件2的作用力F1,以及扭簧11第二端112对于转动连接件3施加的作用力F2,其方向会通过连接轴4所在的位置,因而作用力F1和F2相对于连接轴4的力臂长度减小至0。因为力矩为作用力和力臂的乘积,因此当转动连接件3转动至该临界位置时,扭簧11的第一端111对于固定连接件2的作用力,以及扭簧11第二端112对于转动连接件3的作用力都不会使转动连接件3产生转动力矩,此时,扭簧11对于转动连接件3的弹力不会让转动连接件3产生转动。
这样,由于转动连接件3和固定连接件2处于临界位置,在该位置下,连接轴4处于扭簧11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之间的连线延长线上,扭簧11无法为转动连接件3提供转动力矩,因此在该临界位置,扭簧11不会对转动连接件3提供合盖或者开盖的趋势。这样在该临界位置下,需要用户向盒盖102提供一定的驱动力,以使盒盖102在驱动力作用下脱离该临界位置,并相应向开盖方向或合盖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设计转动连接件3以及盒盖102的相应结构,使盒盖102在转动连接件3处于临界位置时,盒盖102自身也会在重力作用下保持平衡。这样盒盖102可以停留在转动连接件3的临界位置,从而维持于半开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当转动连接件3由平衡状态继续向开盖方向转动,则扭簧11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之间的间距会逐渐加长,使扭簧11的压缩量逐渐减小。
当转动连接件3越过临界位置,并向开盖方向移动时,扭簧11和转动连接件3的受力状态会和合盖状态下的受力状态有所不同。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转轴组件在邻近完全开盖状态下的位置示意图。如图20所示,当转轴组件100中的转动连接件3由平衡状态继续向开盖方向转动时,扭簧11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之间的连线会相对于连接轴4发生位置变化。具体的,扭簧11的主体会偏向连接轴4的远离盒盖102开启端的一侧,而扭簧11的主体与连接轴4,扭簧11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之间所形成的连线,其延长线会位于扭簧11主体和连接轴4之间。也就是说,扭簧11的主体和连接轴4会分别位于扭簧11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之间连线的不同侧,具体的,扭簧11的主体位于扭簧11两端连线的靠近盒盖102开启端的一侧,而连接轴4位于扭簧11两端连线的远离盒盖102开启端的一侧。
具体的,图21是本申请中的转轴组件在邻近合盖状态时的受力示意图。图22是图21中转轴组件固定连接件的受力状态示意图。如图21至图22所示,固定连接件2受到扭簧11第一端111的作用力F1沿着扭簧11两端之间的连线方向,且该作用力的方向远离扭簧11的第一端111。作用力F1和连接轴4之间存在一定的力臂L1,使固定连接件2受到一定的转动力矩。和转轴组件100在邻近合盖状态时类似,固定连接件2由于和位置固定的盒体101相连,自身的位置等同于固定状态,因此在转轴组件100转动时,固定连接件2的受力和运动趋势均可忽略。
图23是图21中的转轴组件在邻近合盖状态时转动连接件的受力状态示意图。如图23所示,而对于转动连接件3来说,扭簧11的第二端112通过第二固定轴13对转动连接件3所施加的作用力F2,其方向的延长线会位于连接轴4的一侧,因此,F2的方向相对于连接轴4会具有一定的力臂长度L2,而F2相对于连接轴4也会形成相应的力矩。对于转动连接件3而言,扭簧11两端连接线与连接轴4之间的间距由临界位置时的间距(0间距)逐渐增大,扭簧11第二端112对转动连接件3所施加的作用力F2,其相对于连接轴4的力臂长度也会随之逐渐增大。具体由图23可以看出,扭簧11第二端112对转动连接件3所施加的作用力F2,其作用力的延长线处于连接轴4的靠近盒盖102开启端的一侧。而扭簧11第二端112所施加的作用力F2,其方向是沿着远离扭簧11第一端111的方向,结合作用力F2相对于连接轴4的位置,以及作用力F2的方向可看出,扭簧11第二端112对转动连接件3所施加的作用力F2,会让转动连接件3产生绕连接轴4进行顺时针转动的趋势。此时,转动连接件3所连接的盒盖102,在扭簧11所提供的作用力F2的作用下会具有相对于盒体101打开至最大角度的趋势,从而让盒盖102呈完全打开的状态。其中,盒盖102相对于盒体101旋转至最大角度时,也就是盒盖102转动至完全开盖状态时,完全开盖状态下的盒盖102相比于合盖状态下的盒盖102,其绕连接轴4转过的角度一般在90°-120°之间。
这样,当转轴组件100位于邻近盒盖102完全打开的状态时,转动连接件3所连接的盒盖102相对于盒体101具有向完全打开的方向移动的趋势。在用户用手打开盒盖102的过程中,由于在盒盖102邻近完全打开的状态下,盒盖102能够在扭簧11的作用下自动移动至最大打开角度,因此用户开启收纳盒10盒盖102时,用户只需要让盒盖102转过临界位置,即可让盒盖102自动打开,用户手指的移动行程较短,能够让用于轻松的完成收纳盒10的开盖操作。而扭簧11所提供的作用力,也能够让盒盖102维持在完全打开的位置。
同时,由于当转动连接件3相对于固定连接件2处于完全开盖位置或邻近完全开盖位置时,扭簧11提供的力矩会让盒盖102和盒体102趋向两者打开的方向移动,因此盒盖102会在弹性件所提供的力矩下与盒体101维持在完全开盖位置,使盒盖102处于稳定的开盖状态。
由此可见,上述盒盖102的打开过程中,转动连接件3由合盖状态转动至临界位置时,弹性件(例如是扭簧11)的弹力方向相对于连接轴4所产生的力臂会逐渐增大;而转动连接件3由临界位置相对于固定连接件2转动至完全开盖位置时,弹性件的弹力方向相对于连接轴4形成的力臂会逐渐增大。
而当用户需要将收纳盒10的盒盖102由打开状态变为关闭盖合状态时,扭簧11对于转动连接件3在各个不同位置下的作用力状态和开盖过程是相同的。具体的,当收纳盒10的盒盖102由打开至最大角度的状态逐渐合上时,扭簧11此时对转动连接件3的力矩方向会阻碍转动连接件3的移动,即能够为用户提供合适的回馈力,提升用户操作手感;而当收纳盒10的盒盖102继续转动,直至临界位置时,扭簧11此时对转动连接件3的作用力会通过连接轴4,其提供的转动力矩的大小为0;而收纳盒10的盒盖102转动至邻近完全闭合的位置时,扭簧11对转动连接件3的力矩方向和转动连接件3的转动方向相同,可以促使盒盖102在扭簧11的作用下完成自动合盖操作,并可靠的保持在合盖位置。
具体的,合盖102由完全打开状态变为盖合状态的过程中,弹性件的弹力所形成的力臂变化会和开盖过程相反。相应的,转动连接件3由完全开盖位置转动至临界位置时,弹性件(例如是扭簧11)的弹力方向相对于连接轴4所产生的力臂会逐渐减小;而转动连接件3由临界位置相对于固定连接件2转动至合盖位置时,弹性件的弹力方向相对于连接轴4形成的力臂会逐渐增大。
这样在盒盖102开启或关闭的不同阶段,收纳盒10可以通过转轴组件100中的扭簧11力矩来使转动连接件3具有不同的移动趋势,从而让盒盖102具有一定的反馈力。这样,用户在进行收纳盒10的打开或关盖操作时,会具有较好的手感。
此外,为了让收纳盒10在关闭盖合时,盒盖102牢固的盖合在盒体101上,除了转轴组件100外,收纳盒10上还可以设置其它能够辅助合盖的部件。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收纳盒10中还可以通过磁性件的相互吸合来辅助进行合盖操作。图2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收纳盒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4所示,在另一种可选的收纳盒10结构中,除了转轴组件100来提供合盖力之外,收纳盒10的盒体101和盒盖102上还设置有可相互磁性吸合的磁性件5,并通过磁性件5的相互吸合来进行辅助合盖。
具体的,磁性件5主要是通过磁性力而实现两者之间的相互吸合。磁性件5可以为多种不同材料及类型。示例性的,盒体101和盒盖102上的磁性件5可以均为磁铁,例如是由铁、钴、镍、钕、铬等成分中的一种或多种而构成的永磁铁,或者是通电产生电磁力的电磁铁等;或者,也可以是盒体101和盒盖102上的磁性件5中的一者为磁铁,而另一者为可被磁铁吸合的铁制或钢制部件。此处对磁性件的类型不加以限制。
具体的,收纳盒10的盒体101上可以设置第一磁性件51,在盒盖102上设置有第二磁性件52,第一磁性件51的靠近盒盖102的一侧具有第一磁极,而第二磁性件52的靠近盒体101的一侧具有第二磁极,第一磁极和第二磁极具有相反的极性,从而能够相互吸合在一起。示例性的,第一磁性件51的第一磁极可以为N极,而第二磁性件52的第二磁极可以为S极。或者,也可以是第一磁极为S极,第二磁极为N极。这样能够在收纳盒10的盒盖102移动至邻近合盖位置时,通过第一磁性件51和第二磁性件52的相互吸合来实现合盖,并让盒盖102牢固的盖合在盒体101上。这样,收纳盒10在日常使用时可以保持合盖关闭状态。
其中,第一磁性件51和第二磁性件52可以位于盒体101和盒盖102的远离连接轴4的一侧,也就是盒盖102的开启端一侧。当盒盖102相对于盒体101打开时,第一磁性件51和第二磁性件52之间具有较远的间距,不会磁性吸合。而只有当盒盖102转动至接近合盖位置,也就是盒盖102和盒体101之间距离较近的位置时,第一磁性件51和第二磁性件52相互进入彼此的磁力范围内,从而完成相互吸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磁性件5为多个,且对称设置在盒体101和盒盖102上。示例性的,第一磁性件51具有多个,且多个第一磁性件51对称分布在盒盖102上,例如是位于盒盖102的角部位置,如图24所示。相应的,第二磁性件52也具有多个,第二磁性件52和第一磁性件51的位置可以相互匹配,并一一对应吸合。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改变磁性件5的位置、材料、大小以及充磁强度等参数,可以相应调整磁性件之间吸合力的大小,从而改变盒盖102在邻近关盖状态时,磁性件5所产生的合盖力,这样可以让收纳盒10在关盖时具有较好的手感。
可以理解的是,为避免磁性件对收纳盒10的整体外形造成影响,磁性件可以设置在收纳盒10的内部。具体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51可以设置在盒体101的内壁上,例如是容纳槽的侧方,而第二磁性件52可以设置在盒盖102的内壁上。这样当盒盖102盖合在盒体101上时,第一磁性件51和第二磁性件52会被盒体101以及盒盖102的结构所遮挡,不会显露在收纳盒10外部,收纳盒10的外形整体性和美观性较好。
其中,磁性件5可以以多种不同方式设置于收纳盒10上。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磁性件5可以嵌合在盒盖102及盒体101的内壁上。具体的,盒盖102和盒体101的内壁上可以设置有安装槽等凹陷结构,这些安装槽的槽壁尺寸和磁性件的外形相互匹配,磁性件4即可通过过盈配合或者是粘接的方式固定在安装槽内。
此外,磁性件5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例如是在收纳盒10的盒盖102和盒体101上设置卡槽等卡接结构,并将磁性件5卡接在收纳盒10中,或者是采用其它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连接方式固定在收纳盒10上,本实施例对磁性件5在收纳盒10上的安装固定方式不加以限制。
而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收纳盒10不仅能够用于收容无线蓝牙耳机等智能设备,还能够同时为这些智能设备提供充电操作和连接功能。图2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收纳盒的内部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25所示,具体的,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收纳盒10内还设置有充电单元6,充电单元6包括有电池(图中未示出)和充电接口61等组成部分。以收纳盒10用于收纳蓝牙耳机30为例,当蓝牙耳机30放置在收纳盒10的盒体内部时,蓝牙耳机30可以和充电接口61相连,而充电单元6即可通过充电接口61对蓝牙耳机30进行充电。
其中,充电接口61可以为有线接口或者是无线接口。当充电接口61为有线接口时,充电接口61具有弹片或触针等结构,且弹片或触针会外露在容置槽的槽壁上,从而和蓝牙耳机30上的相应接口接触并导通连接。而当充电接口61为无线接口时,充电接口61可以通过电磁等无线充电方式,为蓝牙耳机30实现充电操作。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除了上述几种结构或形式外,充电接口61也可以为其它类型和形式,本实施例对充电接口61的具体形式不加以限制。
除了充电单元6外,收纳盒10中还可以设置有控制器7和通信单元8等不同组成部分,其中,通信单元8可以和收纳盒10中的蓝牙耳机30或者是收纳盒10外的其它设备及装置进行通信,而控制器7可以用于控制充电单元6的充电操作和通信单元8的信号收发操作。控制器7和通信单元8的结构和类型可参照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控制器和通信模块的形式,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转轴组件及收纳盒,转轴组件具体包括转动组件、固定连接件和转动连接件等组成部分,转动连接件通过连接轴和固定连接件铰接;转动组件包括弹性件,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和固定连接件以及转动连接件铰接,弹性件的弹力方向和连接轴之间具有间距时,转动连接件在弹性件的弹力和连接轴之间的力臂作用下相对于固定连接件转动。这样转动组件能够在盒盖转动时提供一定的回馈,并随盒盖的转动产生相应的反馈力,此外,转动组件在合盖状态或邻近合盖状态时提供趋向于盒盖闭合的力矩,在完全开盖或邻近完全开盖状态时提供趋向于盒盖打开的力矩,也会使盒盖的转动状态较为稳定,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手感。

Claims (27)

1.一种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连接件、转动连接件和转动组件,所述转动连接件通过连接轴和所述固定连接件铰接,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固定连接件以及所述转动连接件,且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连接轴的周向的一侧,所述弹性件的弹力方向随所述转动连接件相对于所述固定连接件的转动而改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的弹力方向随所述转动连接件相对于所述固定连接件的角度大小不同而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连接件相对于所述固定连接件由合盖位置转动至完全开盖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弹性件的弹力方向由指向所述连接轴的一侧变为指向所述连接轴的另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的弹力方向和所述连接轴之间具有间距时,所述转动连接件在所述弹性件的弹力力矩作用下相对于所述固定连接件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连接件相对所述固定连接件转动时,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连线方向与所述连接轴之间的垂直间距是变化的。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连接件相对于所述固定连接件在所述合盖位置和所述完全开盖位置之间转动的过程中,所述转动连接件存在临界位置,所述转动连接件位于所述临界位置的状态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连线经过所述连接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连接件由所述合盖位置转动至所述临界位置时,所述弹性件的弹力方向相对于所述连接轴的力臂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连接件由所述临界位置转动至所述完全开盖位置时,所述弹性件的弹力方向相对于所述连接轴的力臂逐渐增大。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连接件由所述完全开盖位置转动至所述临界位置时,所述弹性件的弹力方向相对于所述连接轴的力臂逐渐减小。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连接件由所述临界位置转动至所述合盖位置时,所述弹性件的弹力方向相对于所述连接轴的力臂逐渐增大。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连接件和所述转动连接件铰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扭簧,所述扭簧的第一端和所述固定连接件铰接,所述扭簧的第二端和所述转动连接件铰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固定轴和第二固定轴,所述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二固定轴和所述连接轴相互平行;
所述第一固定轴设置在所述固定连接件上,所述扭簧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轴,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轴转动;所述第二固定轴设置在所述转动连接件上,所述扭簧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轴,并可相对于所述第二固定轴转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2-13任一项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位于所述连接轴的朝向所述转动连接件的一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连接件绕所述连接轴转动的可动角度范围在90°-120°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在所述连接轴的轴向上对称设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多个,且沿所述连接轴的轴向均匀设置。
18.根据权利要求6-10任一项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连接件位于所述临界位置时,所述转动连接件相对于合盖位置下绕所述连接轴转过的角度在25°-45°之间。
19.一种收纳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盒盖和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述的转轴组件,所述盒体和所述盒盖共同围成收纳空间,所述转轴组件中的转动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盒盖,所述转轴组件中的固定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盒体。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组件中的弹性件位于所述转轴组件中连接轴的朝向所述转动连接件的一侧。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和所述盒盖的至少一者上设置有磁性件,所述磁性件用于使所述盒体和所述盒盖相互吸合。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上设置有第一磁性件,所述盒盖上设置有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的位置相互对应并可相互吸合。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中的一者为磁铁,另一者为可被所述磁铁吸合的铁制件;或者,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均为磁铁。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件位于所述盒体的远离所述转轴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磁性件位于所述盒盖的远离所述转轴组件的一侧。
25.根据权利要求19-24任一项所述的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盒的收纳空间用于容置电子设备;所述收纳盒还包括充电单元,所述充电单元用于为所述收纳空间内的所述电子设备充电。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盒还包括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用于和所述收纳空间内的所述电子设备通信。
27.根据权利要求19-26任一项所述的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盒为无线耳机收纳盒或者智能眼镜收纳盒。
CN202010914415.5A 2020-09-03 2020-09-03 转轴组件及收纳盒 Pending CN1141355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14415.5A CN114135566A (zh) 2020-09-03 2020-09-03 转轴组件及收纳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14415.5A CN114135566A (zh) 2020-09-03 2020-09-03 转轴组件及收纳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35566A true CN114135566A (zh) 2022-03-04

Family

ID=80437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14415.5A Pending CN114135566A (zh) 2020-09-03 2020-09-03 转轴组件及收纳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35566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78532U (ja) * 2000-10-06 2001-07-10 デーヴィッド・チャオ 収納が便利な手持ち眼鏡
JP2011106642A (ja) * 2009-11-20 2011-06-02 Nec Corp ヒンジ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携帯端末
CN209724958U (zh) * 2019-04-16 2019-12-03 天津华众鑫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转动结构及耳机盒
CN210063831U (zh) * 2019-04-03 2020-0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铰接机构和收纳盒
CN210371620U (zh) * 2019-08-13 2020-04-21 深圳市斯蒙奇科技有限公司 盒子半自动开合用的转轴机构
CN111498290A (zh) * 2020-04-24 2020-08-07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耳机盒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78532U (ja) * 2000-10-06 2001-07-10 デーヴィッド・チャオ 収納が便利な手持ち眼鏡
JP2011106642A (ja) * 2009-11-20 2011-06-02 Nec Corp ヒンジ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携帯端末
CN210063831U (zh) * 2019-04-03 2020-0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铰接机构和收纳盒
CN209724958U (zh) * 2019-04-16 2019-12-03 天津华众鑫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转动结构及耳机盒
CN210371620U (zh) * 2019-08-13 2020-04-21 深圳市斯蒙奇科技有限公司 盒子半自动开合用的转轴机构
CN111498290A (zh) * 2020-04-24 2020-08-07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耳机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67425B2 (en) Cover apparatus for electronic device
CN103527618B (zh) 铰链及具有该铰链的电子装置
US6630878B2 (en) Magnetic rotating apparatus
KR20090107676A (ko) 힌지 및 그것을 구비하는 이동통신 단말기
CN212085837U (zh) 一种无线耳机充电盒
CN102116346B (zh) 一种可半自动翻转的转轴结构及使用该转轴结构的手机
CN114135566A (zh) 转轴组件及收纳盒
US20060154701A1 (en) Hinge assembly for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WO2023098547A1 (zh) 一种无线电子设备充电仓保护壳
JP2006308101A (ja) ヒンジ装置
CN210225692U (zh) 盒体及耳机充电盒
CN115002589B (zh) 一种耳机组件
CN212678370U (zh) 一种翻盖式电子烟
CN210225027U (zh) 一种耳机充电盒
CN220156636U (zh) 一种耳机充电盒
KR200352046Y1 (ko) 힌지장치
CN220776043U (zh) 耳机充电盒
TWI828532B (zh) 樞紐器及其藍芽耳機收納盒
CN215185906U (zh) 弹性件、弹性组件及充电盒
CN220359326U (zh) 翻转结构及耳机盒
CN212970041U (zh) 一种耳机充电仓
CN216086971U (zh) 充电盒和充电盒组件
CN113562322B (zh) 收纳盒和收纳盒的开合装置
CN213344632U (zh) 一种耳机盒和耳机套装
CN219506618U (zh) 弹性合页组件及具有其的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30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