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86971U - 充电盒和充电盒组件 - Google Patents

充电盒和充电盒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86971U
CN216086971U CN202122344437.5U CN202122344437U CN216086971U CN 216086971 U CN216086971 U CN 216086971U CN 202122344437 U CN202122344437 U CN 202122344437U CN 216086971 U CN216086971 U CN 2160869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box
box body
box cover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4443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俊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4443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869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869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869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充电盒和充电盒组件。充电盒包括盒体、盒盖和转轴。盒体包括外壳和内壳,外壳和内壳密封组装以形成容置腔,容置腔用于放置电子元件,内壳和外壳的其中一个上形成有凸出部,凸出部上形成有第一转轴孔。盒盖形成有安装部,安装部上形成有第二转轴孔。转轴穿设第一转轴孔和第二转轴孔以使盒盖和盒体转动连接。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充电盒中,盒盖通过与盒体上形成的凸出部铰接转动,转动间隙形成在盒盖一侧,盒体密封设置能够对其内部的电子元件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防水、防潮效果更好,延长充电盒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充电盒和充电盒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盒和充电盒组件。
背景技术
由于无线耳机小巧、便携等特点,无线耳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为无线耳机充电的充电盒也变的种类繁多。现阶段,充电盒的盒体与盒盖一般通过转轴相对翻折,盒盖在相对盒体翻折时铰接结构处会形成有转动间隙以便于转动,而铰接结构一般设置在盒体上,进而转动间隙则会形成在盒体上而导致盒体密封不严,防水效果较差,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充电盒和充电盒组件。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充电盒包括盒体、盒盖和转轴。所述盒体包括外壳和内壳,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密封组装以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于放置电子元件,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的其中一个上形成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上形成有第一转轴孔。所述盒盖形成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形成有第二转轴孔。所述转轴穿设所述第一转轴孔和第二转轴孔以使所述盒盖与所述盒体转动连接。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充电盒中,盒体的内壳和外壳密封组装,内壳和外壳的其中一个上形成有凸出部,凸出部上形成有第一转轴孔,盒盖形成有安装部,安装部上形成有第二转轴孔,转轴穿设在第一转轴孔和第二转轴孔内,盒盖和盒体可通过转轴相对转动。如此,盒盖通过与盒体上形成的凸出部铰接转动,转动间隙形成在盒盖一侧,盒体密封设置能够对其内部的电子元件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防水、防潮效果更好,延长充电盒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充电盒组件包括待充电元件和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充电盒,所述盒体形成有放置槽,所述待充电元件放置在所述放置槽内。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充电盒打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充电盒闭合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充电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充电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充电盒在V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充电盒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充电盒100、盒体10、外壳101、内壳102、凸出部11、第一转轴孔111、止挡部12、第一插接孔121、盒盖20、安装部21、第二转轴孔211、第一避让口22、收容腔23、挂台24、第二插接孔241、转轴30、限位件40、第一限位部41、第二限位部42、板部43、第二避让口431、弹性件50、第一勾部51、第二勾部52、第一磁性件61、第二磁性件62、充电盒组件200、放置槽201、待充电元件2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图5,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充电盒100包括盒体10、盒盖20和转轴30。盒体10包括外壳101和内壳102,外壳101和内壳102密封组装以形成容置腔103,容置腔103用于放置电子元件,内壳102和外壳101的其中一个上形成有凸出部11,凸出部11上形成有第一转轴孔111。盒盖20形成有安装部21,安装部21上形成有第二转轴孔211,转轴30穿设第一转轴孔111和第二转轴孔211以使盒盖20与盒体10转动连接。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充电盒100中,盒体10的内壳102和外壳101密封组装,内壳102和外壳101的其中一个上形成有凸出部11,凸出部11上形成有第一转轴孔111,盒盖20形成有安装部21,安装部21上形成有第二转轴孔211,转轴30穿设在第一转轴孔111和第二转轴孔211内,盒盖20和盒体10可通过转轴30相对转动。如此,盒盖20通过与盒体10上形成的凸出部11铰接转动,转动间隙形成在盒盖20一侧,盒体10密封设置能够对其内部的电子元件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防水、防潮效果更好,延长充电盒100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充电盒100可以为翻盖式充电盒,盒盖20可以相对盒体10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转动。充电盒100的外观可以设置为长方体形状,其边角处可以做圆滑过渡处理以防止充电盒100边角处的棱角影响用户使用时的手感。
充电盒100的外表面可以设置为光滑状,进而使得充电盒100的外在表现力更佳。当然,充电盒100的外表面也可以设置为磨砂状,以使得充电盒100与手之间的摩擦力更大以防止滑脱,本申请对充电盒100的外表面不做限制。
盒体10包括外壳101和内壳102。外壳101的内部形成有容置腔103,容置腔103朝向盒盖20的一端开口。容置腔103内可以放置电子元件。其中,电子元件可以包括电池、指示灯等。外壳101主要对其内部电子元件起保护作用。内壳102设置于容置腔103的开口处,内壳102和外壳101可以通过胶体、卡接等方式密封组装,以使得容置腔103完全密封,以更好对容置腔103内的电子元件进行保护。其中,内壳102可以用于放置待充电元件。
外壳101和内壳102的其中一个形成有凸出部11,本申请以凸出部11形成在外壳101上为例进行说明。凸出部11可以为外壳101向盒盖20方向凸出而形成,凸出部11与外壳101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一转轴孔111贯穿于凸出部11设置。
安装部21可以沿盒盖20的边缘向其内部凸出而形成,安装部21可以形成在盒盖20与凸出部11的对应连接处。第二转轴孔211贯穿于安装部21设置且第二转轴孔211与第一转轴孔111相对应设置,进而转轴30可以同时穿设在第一转轴孔111和第二转轴孔211内。
转轴30可以为圆柱形轴体,圆柱形轴体便于转动。转轴30的轴径与第一转轴孔111和第二转轴孔211的孔径相配合,进而转轴30可以在第一转轴孔111和第二转轴孔211内转动,同时转轴30不会在第一转轴孔111和第二转轴孔211内晃动,以使得盒盖20在相对盒体10转动时不会随意上下晃动,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相对应地,为了使得盒盖20能够相对盒体10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转动切换,盒盖20上可以开设有与凸出的凸出部11相配合的第一避让口22,安装部21可以形成在第一避让口22的两侧且向凸出部11方向凸出,以使得安装部21夹设在凸出部11两端,安装部21也可以与盒盖20为一体成型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安装部21可以与凸出部11贴合设置,以防止盒盖20在相对盒体10转动时沿转轴30的轴线方向左右晃动。
可以理解的是,凸出部11凸出于盒体10向盒盖20方向延伸使得铰接结构形成在盒盖20一侧,进而铰接结构不会影响盒体10内部的堆叠空间,使得盒体10内部的堆叠空间更大进而能够容纳更多的零部件。第一避让口22开设在盒盖20上,盒盖20可以通过与凸出于盒体10的凸出部11连接便可以实现与盒体10之间的相对转动,进而盒盖20上形成有结构缺口(即凸出部11在第一避让口22内转动时的转动间隙),从而盒体10的外观表面不会出现由于盒盖20的相对转动而形成的结构缺口,盒体10可以完全封闭,进而增强了充电盒100的防水性能,对盒体10内部的零部件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并且提高了充电盒100整体外观的美观性。
请参阅图1-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充电盒100还包括限位件40,限位件40安装在盒盖20上,限位件40形成有第一限位部41和第二限位部42,第一限位部41和第二限位部42间隔设置,转轴30、凸出部11以及安装部21均位于第一限位部41和第二限位部42之间,限位件40用于限制转轴30在转轴30的轴线方向上的移动。
如此,限位件40的设置能够防止盒盖20在相对于盒体10的转动过程中,转轴30滑出于转轴孔而导致盒盖20与盒体10分离。
具体地,限位件40可拆卸地安装在盒盖20上,限位件40可以与盒盖20通过卡扣的方式固定,还可以通过胶体、焊接等方式安装在盒盖20上,本申请对于限位件40的安装方式不做限制。
第一限位部41和第二限位部42间隔设置且位于转轴30、凸出部11和安装部21的两侧,进而能够限制转轴30在其轴线方向的移动,防止转轴30从转轴孔内滑出。
第一限位部41和第二限位部42可以分别覆盖第一转轴孔111以及第二转轴孔211以防止转轴30由转轴孔内滑出,或当转轴30的两端伸出于第一转轴孔111和第二转轴孔211时,限位件40与转轴30的两端抵持,进而使得转轴30可以在转轴孔内转动且不会由转轴孔内滑出。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限位件40安装在盒盖20上,限位件40上可以开设有与凸出部11和安装部21相配合的第二避让口431,第一限位部41和第二限位部42分别形成在第二避让口431的两侧且向盒盖20的方向凸出,以使得第一限位部41和第二限位部42夹设在凸出部11和安装部21的两端,且第一限位部41和第二限位部42与第一转轴孔111和第二转轴孔211相对应,以便于限制转轴30沿其轴线方向的移动。
在充电盒100的安装过程中,将盒盖20上的第二转轴孔211与盒体10上的第一转轴孔111的位置相对齐,然后将转轴30穿入至第一转轴孔111和第二转轴孔211内,最后将限位件40安装在盒盖20上以实现盒盖20相对于盒体10的转动连接,且盒盖20在转动过程中限位件40能够防止转轴30从转轴30的轴线方向滑出以及转轴30在转轴孔内的晃动。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充电盒的组装方式,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充电盒100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快捷,降低了充电盒100的成型成本及组装成本。
请参阅图3-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转轴30的两端均伸出于第一转轴孔111和第二转轴孔211,第一限位部41和第二限位部42分别抵持转轴30的两端。
如此,第一限位部41和第二限位部42可以限制转轴30在其轴线方向上的移动,防止转轴30在转轴孔内左右晃动甚至从转轴孔内滑出。
具体地,转轴30的长度可以大于第一转轴孔111和第二转轴孔211的总深度,进而转轴30可以穿设过第一转轴孔111和第二转轴孔211且其两端可以伸出于第一转轴孔111和第二转轴孔211。限位件40与盒盖20固定安装,进而第一限位部41和第二限位部42相对盒盖20固定,转轴3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限位部41和第二限位部42抵持以使转轴30在第一转轴孔111和第二转轴孔211内转动而不会出现左右晃动或滑出于转轴孔。
请参阅图3-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安装部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安装部21间隔设置且均开设有第二转轴孔211,凸出部11位于两个安装部21之间,转轴30的两端分别收容在两个第二转轴孔211内,第一限位部41和第二限位部42分别与两个安装部21抵持。
如此,两个安装部21间隔设置且分布在凸出部11的两侧,以便于第二转轴孔211和第一转轴孔111可以处于同一轴线方向,便于转轴30的安装,第一限位部41和第二限位部42分别与两个安装部21抵持以减小盒盖20外表面的缝隙,增强外观的美观性。
具体地,转轴30的长度需长于第一转轴孔111的深度且不大于第一转轴孔111和第二转轴孔211的总深度,转轴30可以收容在转轴孔内转动,转轴30的两端不伸出于转轴孔。第一限位部41和第二限位部42分别抵持在安装部21的两侧且遮挡第二转轴孔211,以使得转轴30在转轴孔内而不会从第二转轴孔211的两侧滑出而导致凸出部11和安装部21分离。同时,第一限位部41和第二限位部42与安装部21之间严密接触,使得限位件40与盒盖20之间不会出现安装缝隙,增强盒盖20的防水性能且使得盒盖20朝向限位件40一侧的外观更加美观。
请参阅图3-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限位件40还包括板部43,盒盖20形成有收容腔23,板部43覆盖收容腔23,第一限位部41和第二限位部42朝收容腔23内凸设在板部43上。
如此,板部43的设置便于限位件40与盒盖20之间的安装,同时板部43可以对第一限位部41和第二限位部42起支撑固定作用。
具体地,收容腔23形成在盒盖20的内部,收容腔23内可以安装用于盒盖20开合的零部件,例如,凸出部11在盒盖20相对盒体10打开时可以伸入至收容腔23内,安装部21朝向收容腔23内凸出。收容腔23朝向盒体10的一侧可以形成有开口,便于零部件的安装。
板部43可以为平板状结构,板部43设置在盒盖20朝向盒体10的一侧,板部43完全覆盖收容腔23的开口,以使盒盖20的整体外观更加严密。第一限位部41和第二限位部42可以垂直于板部43朝向收容腔23内凸出,第二避让口431开设在板部43上且位于第一限位部41和第二限位部42之间。
请参阅图3-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凸出部11上形成有止挡部12,在盒盖20相对盒体10的转动角度为第一预设角度时,止挡部12与板部43抵持。
如此,在盒盖20相对盒体10转动至打开状态时,止挡部12与板部43抵持以限制盒盖20继续转动至更大角度,避免盒盖20与盒体10之间相互接触而产生磨损,影响充电盒100外观的美观。
具体地,止挡部12可以形成在凸出部11相背于盒体10的中间位置,止挡部12可以设置为凸块。止挡部12的厚度小于凸出部11的厚度进而不会影响第一止挡部12在第一避让口22内的转动。
第一预设角度可以为盒盖20相对于盒体10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转动的角度,第一预设角度可以设置为90°-120°之间。例如,第一预设角度可以为90°、100°、105°、120°等。当盒盖20与盒体10之间开启的角度小于预设角度时,止挡部12与板部43之间不接触;当盒盖20与盒体10之间开启的角度等于预设角度时,止挡部12与板部43抵持,以阻止盒盖20继续向打开的方向转动,防止盒盖20与盒体10的边角处抵持而产生磨损,影响盒盖20外观的美观性。
请参阅图3-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充电盒100还包括弹性件50,弹性件50安装在盒盖20内且弹性件50的两端分别连接凸出部11和盒盖20;
在盒盖20相对盒体10的转动角度大于第二预设角度时,弹性件50驱动盒盖20朝远离盒体10的方向转动;
在盒盖20相对盒体10的转动角度小于第二预设角度时,弹性件50驱动盒盖20朝靠近盒体10的方向转动。
如此,盒盖20可以通过弹性件50对其进行辅助启闭,在盒盖20的开启角度大于第二预设角度时,盒盖20在弹性件50的作用下自动向打开的方向转动至打开状态,在盒盖20的开启角度小于第二预设角度时,盒盖20在弹性件50的作用下自动向闭合的方向转动至闭合状态,使得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产生高级感,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弹性件50可以为弹簧、扭簧、卷簧、异形簧等具有弹性势能的元件,弹性件50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蓄能以及在一定情况下释放其弹性势能以驱动盒盖20自动转动,本申请对于弹性件50的种类不做限制。弹性件50可以安装在盒盖20内部的收容腔23内,弹性件50的一端连接在止挡部12上,另一端连接在收容腔23内部。
第二预设角度可以为盒盖20相对于盒体10开启时所转动的角度,第二预设角度可以在25°-45°之间,例如,第二预设角度可以为25°、30°、35°、40°、45°等。当盒盖20与盒体10之间的开启角度小于第二预设角度时,弹性件50能够对盒盖20提供向靠近盒体10的方向的驱动力,以使盒盖20在转动至小于第二预设角度时可以自动闭合;当盒盖20与盒体10之间的开启角度大于第二预设角度时,弹性件50能够对盒盖20提供向远离盒体10的方向的驱动力,以使盒盖20在转动至大于第二预设角度时可以自动打开。本申请对于第二预设角度的具体大小不做限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较佳地,第二预设角度可以设置为30°时更加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
需要说明的是,盒盖20在由闭合状态转动至打开状态的过程中,弹性件50的连接点与盒盖20相对于盒体10的转动轴线不重合,进而弹性件50在转动至不同角度时会对盒盖20有不同方向的分力,进而弹性件50不仅可以驱动盒盖20自动闭合也可以驱动盒盖20自动打开。当盒盖20转动至第二预设角度时,此时弹性件50的长度最短,第二预设角度即可以为临界角度,此时对盒盖20向任意方向施加外力皆会使得盒盖20在弹性件50的驱动下自动转动。
弹性件50安装在收容腔23内时可以处于压缩状态。例如,弹性件50压缩安装在收容腔23内时,弹性件50对盒盖20具有推动力。当盒盖20转动角度小于第二预设角度时,弹性件50对盒盖20向靠近盒体10方向的分力较大,进而弹性件50能够推动盒盖20自动闭合;当滑盖转动角度大于第二预设角度时,弹性件50对盒盖20向远离盒体10方向的分力较大,进而弹性件50能够推动盒盖20自动打开。当然,弹性件50安装在收容腔23内时也可以处于拉伸状态,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弹性件50处于拉伸状态时对盒盖20具有拉动力,其拉动原理与处于压缩状态时的原理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请参阅图3-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凸出部11上形成有第一插接孔121,盒盖20上形成有第二插接孔241,弹性件50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勾部51和第二勾部52,第一勾部51穿设第一插接孔121,第二勾部52穿设第二插接孔241。
如此,弹性件50可以通过第一勾部51与第一插接孔121连接,第二勾部52与第二插接孔241连接而实现安装,第一勾部51和第二勾部52能够在第一插接孔121和第二插接孔241内转动进而不会影响盒盖20的转动。
具体地,弹性件50可以以弹簧为例进行说明,第一勾部51和第二勾部52分别形成在弹性件50的两端,第一勾部51和第二勾部52与弹性件50的主体部分呈一定角度弯折,例如,第一勾部51、弹性件50主体和第二勾部52可以呈“Z”型设置。
第一插接孔121可以形成在凸出部11的止挡部12上,第一插接孔121贯穿于止挡部12设置,便于第一勾部51安装。收容腔23内可以形成有挂台24,挂台24由收容腔23内部向开口方向凸出而形成。第二插接孔241贯穿于挂台24设置,第二勾部52穿设在第二插接孔241内。需要说明的是,挂台24的高度可以根据弹性件50的长度及安装角度等情况设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请参阅图1和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盒盖20上设置有第一磁性件61,盒体10上设置有与第一磁性件61相配合的第二磁性件62,第一磁性件61和第二磁性件62之间相互吸引,在盒盖20闭合时,第一磁性件61与第二磁性件62相对设置。
如此,第一磁性件61和第二磁性件62的设置使得充电盒100在处于闭合状态时,由于磁性件的吸力使得盒盖20不会在未使用时轻易打开,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具体地,第一磁性件61和第二磁性件62皆可以为磁铁,或者第一磁性件61和第二磁性件62中的一个为磁铁,另一个为能够与磁铁相吸金属元件,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第一磁性件61和第二磁性件62在达到一定距离范围内时能够相互吸引,第一磁性件61和第二磁性件62之间的吸力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第一磁性件61可以设置在盒体10远离转轴30的一侧,第二磁性件62可以设置在盒盖20远离转轴30的一侧,在盒盖20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磁性件61和第二磁性件62的位置相对应。
第二预设角度不仅与弹性件50的弹性力相关,还可以与第一磁性件61和第二磁性件62之间的吸力相关。当盒盖20相对盒体10的转动角度小于第二预设角度时,弹性件50对盒盖20有向必和方向驱动的趋势,同时第一磁性件61和第二磁性件62也会对盒盖20提供吸力对盒盖20的闭合提供一定的驱动力,进而第二预设角度也要考虑到磁性件对盒盖20的影响再进行选择。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磁性件61和第二磁性件62之间的吸力不宜过大,以免影响用户开盖时的体验。
请参阅图6,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充电盒组件200包括待充电元件202和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充电盒100,内壳102上形成有放置槽201,待充电元件202放置在放置槽201内。
搭配有上述实施方式中充电盒100的充电盒组件200使得用户具有良好的开关盖体验,同时限位件40的设置使得转轴30安装更加方便快捷且安装的更加稳定,不会在使用过程中滑出而影响盒盖20的启闭。止挡部12的设置使得盒盖20在开启时不会由于开盖角度过大而与盒体10之间抵持出现磨损,影响外观。同时,弹性件50以及铰接结构等安装在盒盖20一侧,使得盒体10内有更大的使用空间,提高盒体10内的空间利用率。由于盒盖20转动而形成的结构缺口形成在盒盖20上,增强了盒体10的防水性能,进一步保护了盒体10内部的零部件。
充电盒组件200包括但不限于耳机充电盒100、电池充电盒100等,本申请对于充电盒组件200的具体种类不做限制。待充电元件202可以为无线耳机、可充电电池等,无线耳机包括但不限于使用蓝牙技术、红外技术的耳机装置。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充电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盒体,所述盒体包括外壳和内壳,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密封组装以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于放置电子元件,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的其中一个上形成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上形成有第一转轴孔;
盒盖,所述盒盖形成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形成有第二转轴孔;和
转轴,所述转轴穿设所述第一转轴孔和第二转轴孔以使所述盒盖与所述盒体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盒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安装在所述盒盖上,所述限位件形成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间隔设置,所述转轴、所述凸出部以及所述安装部均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转轴在所述转轴的轴线方向上的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两端均伸出于所述第一转轴孔和所述第二转轴孔,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分别抵持所述转轴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安装部间隔设置且均开设有所述第二转轴孔,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两个所述安装部之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收容在两个所述第二转轴孔内,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部抵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还包括板部,所述盒盖形成有收容腔,所述板部覆盖所述收容腔,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朝所述收容腔内凸设在所述板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上形成有止挡部,在所述盒盖相对所述盒体的转动角度为第一预设角度时,所述止挡部与所述板部抵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盒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安装在所述盒盖内且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凸出部和所述盒盖;
在所述盒盖相对所述盒体的转动角度大于第二预设角度时,所述弹性件驱动所述盒盖朝远离所述盒体的方向转动;
在所述盒盖相对所述盒体的转动角度小于第二预设角度时,所述弹性件驱动所述盒盖朝靠近所述盒体的方向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上形成有第一插接孔,所述盒盖上形成有第二插接孔,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勾部和第二勾部,所述第一勾部穿设所述第一插接孔,所述第二勾部穿设所述第二插接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盖上设置有第一磁性件,所述盒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相配合的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相互吸引,在所述盒盖闭合时,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相对设置。
10.一种充电盒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待充电元件;和
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充电盒,所述内壳形成有放置槽,所述待充电元件放置在所述放置槽内。
CN202122344437.5U 2021-09-26 2021-09-26 充电盒和充电盒组件 Active CN2160869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44437.5U CN216086971U (zh) 2021-09-26 2021-09-26 充电盒和充电盒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44437.5U CN216086971U (zh) 2021-09-26 2021-09-26 充电盒和充电盒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86971U true CN216086971U (zh) 2022-03-18

Family

ID=80635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44437.5U Active CN216086971U (zh) 2021-09-26 2021-09-26 充电盒和充电盒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869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783233U (zh) 收纳盒
CN110602583B (zh) 耳机收纳盒
US20160043357A1 (en) Portable power supply
EP409623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storing external electronic device
JP2616396B2 (ja) 電子機器の電池収納構造
CN216086971U (zh) 充电盒和充电盒组件
CN210225692U (zh) 盒体及耳机充电盒
US11457709B2 (en) Rotation mechanism and storage device including thereof
WO2020253237A1 (zh) 一种侧开无线耳机收纳盒
CN211794322U (zh) 一种开关装置及电子烟
WO2023098547A1 (zh) 一种无线电子设备充电仓保护壳
CN110324750B (zh) 一种弹出式充电盒
CN211296922U (zh) 一种耳机充电盒
US20090188077A1 (en) Hinge
CN215871792U (zh) 铰接结构、充电盒和充电盒组件
EP3668341B1 (en) Carrying case having magnetic access panel
CN216391112U (zh) 电子装置及其保护壳
CN210063832U (zh) 盒体的翻盖结构
CN219478094U (zh) 一种耳机仓及耳机组件
CN215818528U (zh) 一种磁吸耳机充电盒
CN112312251A (zh) 盒体及耳机充电盒
CN211352417U (zh) 盒体、耳机充电盒及无线耳机组件
JP3560785B2 (ja) 電池収納装置
CN217063954U (zh) 一种耳机仓
CN214757205U (zh) 可开合盒结构及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