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27359A - 衣物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衣物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127359A CN114127359A CN202080051839.1A CN202080051839A CN114127359A CN 114127359 A CN114127359 A CN 114127359A CN 202080051839 A CN202080051839 A CN 202080051839A CN 114127359 A CN114127359 A CN 11412735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ozzle
- heat exchanger
- guide
- end portion
- treating apparat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2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8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466 perme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7303 wrinkle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981 drying op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78 waterproof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92 add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593 degra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25 ste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2—Lint collecting arrangements
-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6—Heating arrangements, e.g. gas heating equipment
-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3/0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r presence of liquid or steam
- B08B3/02—Cleaning by the force of jets or sprays
-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02—Domestic laundry dryers having dryer drums rotating about a horizontal axis
-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4—Condensing arrangements
-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5/00—Washing machines with receptacles, e.g. perforated, having a rotary movement, e.g. oscillatory movement, the receptacle serving both for washing and for centrifugally separating water from the laundry and having further drying means, e.g. using hot air
-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02—Domestic laundry dryers having dryer drums rotating about a horizontal axis
- D06F58/04—Details
-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6—Heat pump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提出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在该衣物处理设备中,洗涤单元(C)设置在柜体(110)的安装空间中,以将洗涤水喷射到蒸发器(360)的前表面(362),所述柜体对应于热交换器的上部并且在其中具有所述安装空间。本文中,所述洗涤单元(C)具有:喷嘴部(S),其沿倾斜方向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上部,以将洗涤水朝向所述热交换器引导;以及前引导部(420),设置在所述喷嘴部(S)的相对侧,同时与所述喷嘴部相隔开,其中作为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蒸发器360的前表面(362)介于所述前引导部(420)之间,以将从所述喷嘴部(S)排出的洗涤水朝向所述蒸发器(360)的所述前表面(362)引导。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一种具有用于衣物、床上用品等物的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设备。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一种衣物处理设备,该衣物处理设备具有能够洗涤安装在该衣物处理设备中的热交换器的洗涤单元。
背景技术
总体上,衣物处理设备意指用于在家庭或洗衣店中处理衣物(诸如洗涤、烘干和去皱)的所有装置。例如,衣物处理设备包括用于衣物的洗衣机、用于衣物的烘干机、兼具烘干和洗涤功能的洗衣机、用于翻新衣物的翻新机、用于去除衣物的褶皱的蒸汽器(steamer,蒸烫机)之类。
衣物处理设备的衣物烘干机包括热泵系统。衣物烘干机被配置为通过热泵系统的操作将高温空气供给至待处理的对象(object,物件),这些待处理的对象诸如为衣物和床上用品(在下文中,称为衣物),其被置入到处理空间(滚筒或汽蒸空间,衣物悬于其中)。因此,待处理衣物中包含的水分被蒸发,从而使待处理衣物被烘干。
衣物烘干机可包括排气型烘干机和冷凝型烘干机,它们根据烘干待处理衣物之后从处理空间中逸出的高温且潮湿的空气的处理方法而被分类的。排气型烘干机被配置为将在烘干操作期间生成的高温且潮湿的空气直接排放到烘干机的外部。冷凝型烘干机被配置为在将高温潮湿的空气进行循环的同时通过热交换使空气中包含的水分冷凝,而非将高温潮湿的空气排放到外部。
同时,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2-0110498号和美国专利US 9,134,067B2 提出了这种衣物处理设备,其中在为了烘干被加热的空气而生成的高温潮湿的空气通过作为热交换器的蒸发器时生成冷凝水,并且通过使用生成的冷凝水或通过水管供给的水来洗涤蒸发器的空气入口部分。
因此,即使当诸如从待处理衣物产生的棉绒(lint,线头)之类的异物被收集在蒸发器的空气入口部(前表面)上时,也能周期性地洗涤该空气入口部,从而可以防止蒸发器的热交换性能劣化。
特别地,由于使用生成的冷凝水自行洗涤蒸发器的方法(在下文中,其被称为“自洗涤”)而不使用通过水管接纳水的方法,因此衣物处理设备可以安装在室内的任何地方。
然而,根据相关技术的自洗涤型衣物处理设备所存在的问题是,蒸发器的前表面没有被充分地洗涤。为了提高蒸发器的前表面的洗涤速率,洗涤水 (冷凝水)应该沿重力方向顺着热交换器的前表面向下流动的同时去除诸如棉绒之类的异物。然而,冷凝水并不沿着蒸发器的表面流动,而是流入到蒸发器中,因此蒸发器的前表面的下部不能被充分地洗涤。
洗涤水的偏离可能是由于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i)在热泵的运行过程中,朝向蒸发器的表面喷射的冷凝水受到吹向蒸发器的空气的吹动力而流入到蒸发器中;(ii)由于在蒸发器的外表面上处理的用于防水的涂层,而使蒸发器的外表面的表面张力减小,从而冷凝水可能渗透到蒸发器中;或者(iii)可能由于柯恩达效应(Coanda effect),亦即在一对象表面附近形成的流体借助压力差附着到该对象的表面,而将洗涤水引入到蒸发器中。
此外,在自洗涤型衣物处理设备的运行过程中生成的冷凝水的量与待处理衣物的量成比例,因此冷凝水的清洁流量(flow rate,流速)不是恒定的。当冷凝水的量大时,冷凝水的至少一部分在蒸发器的表面的前方被排出,因而即使当冷凝水由于上述的原因而通过朝向蒸发器偏离而被排出时,也可以充分地供给在蒸发器的表面流动的流量。另一方面,当冷凝水的量较小时,冷凝水不能在蒸发器的表面的前方被排出,而且渗透到蒸发器的内部中,从而降低了洗涤蒸发器的性能。
相关技术的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2012-0110498号;以及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US9,134,067B2
发明内容
技术目的
因此,本公开是考虑到相关技术中出现的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并且本公开旨在引导冷凝水(洗涤水)的排放方向,以使该冷凝水的排放方向指向热交换器的表面的前方,从而均匀地洗涤至热交换器的表面的下侧。
本公开的另一目的是,即使当冷凝水(洗涤水)的量不固定时也能有效地洗涤热交换器的表面。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在该衣物处理设备中,洗涤单元可以设置在柜体的安装空间中(该柜体中可具有该安装空间),并且对应于热交换器的上部,以将洗涤水喷射到热交换器的前表面(排放的空气流入到该热交换器)。该洗涤单元可具有引导端部,该引导端部可以从喷嘴部的端部朝向前引导部突出,或者从前引导部的端部突出以面对热交换器的表面。引导端部可以将洗涤水朝向热交换器的前表面引导,使得洗涤水可以均匀地进行洗涤到热交换器的前表面的下侧,而不被引入到热交换器中。
在本公开中,洗涤单元设置在柜体的安装空间中,该柜体可以在其中具有安装空间,并对应于热交换器的上部,以将洗涤水喷射到排气可流入其中的热交换器的前表面。在本文中,洗涤单元可以具有:喷嘴部,沿倾斜方向设置在热交换器的上部,以将洗涤水朝向热交换器引导;以及前引导部,设置在喷嘴部的相对侧,同时与该喷嘴部间隔开,其中热交换器的前表面介于喷嘴部与前引导部之间,以将洗涤水朝向热交换器的前表面引导。喷嘴引导端部可以从喷嘴部的端部突出,考虑到洗涤水偏离到热交换器的内部的趋势,喷嘴引导端部可以引导洗涤水以预定角度在热交换器的前表面的前方喷射。
引导端部可以是从喷嘴部的端部朝向前引导部突出的喷嘴引导端部,并且喷嘴引导端部的突出长度(X)与喷嘴引导端部和前引导部之间的距离(L) 之间的相对比率(X/L)可以设定在0.04至0.15之间,从而可以获得最佳的洗涤水喷射角(β°)。因此,可以提高洗涤速率。
从喷嘴部的端部连续延伸的倾斜或弯曲的喷射表面可以形成在喷嘴引导端部的上表面处。喷射表面可包括:第一倾斜表面,从喷嘴部突出;以及第二倾斜表面,从第一倾斜表面突出并且沿向下倾斜的方向比第一倾斜表面朝向热交换器的前面延伸。倾斜或弯曲的前引导部可以将洗涤水平稳地朝向前引导部输送。因此,即使当洗涤水的流速减小时,也可以防止洗涤水不通过前引导部而直接朝向热交换器的前表面喷射。
洗涤水可流经的喷嘴引导端部的喷射表面能够以比喷嘴部朝向热交换器的外表面以向下倾斜的角度倾斜的角度更平缓的角度延伸,或者可以沿向上倾斜的方向朝向前引导部延伸。喷射表面可以防止洗涤水在不通过前引导部的情况下直接朝向热交换器的前表面喷射。
喷嘴部可以连接到水管的出口,并且布置在朝向热交换器的前面延伸同时向下倾斜的基座和延伸同时从基座向上间隔开的盖之间。喷嘴引导端部可以具有从喷嘴部突出的形状,因此喷嘴引导件可以在使用喷嘴部的现有形状的同时形成。
基座可包括:连接通道,从水桶的出口延伸,并且具有沿着重力方向朝向热交换器的前表面逐渐降低的高度;以及排放通道,从连接通道朝向热交换器的前方延伸,并且具有比连接通道的倾斜角度更大的倾斜角度。喷嘴引导端部可以从排放通道的端部突出。在本文中,排放通道可以具有陡峭的倾斜表面,该倾斜表面朝向热交换器的前方延伸并且具有大于排放通道的倾斜角度的倾斜角度。陡峭的倾斜表面可以提供陡峭的斜坡,以将洗涤水的流速引导得更快。具有增大的流速的洗涤水可以在通过喷射表面的同时被快速地朝向前引导部输送。
喷嘴引导端部可以基于洗涤水的移动方向而位于从热交换器的前表面撤回的位置,并且与热交换器的上表面向上间隔开,前引导部的端部可以与热交换器的前表面间隔开,并且位于比热交换器的上表面更低的位置。由此,从喷嘴部排出的洗涤水可以平稳地供给到热交换器的前表面而不与热交换器干涉,并且可以防止洗涤水喷射到热交换器的上表面。
喷嘴引导端部基于重力方向可以处于比前引导部的端部相对更高的位置。在相对较高位置处的喷嘴引导端部可以将洗涤水供给到在相对较低位置处的前引导部的端部,使得洗涤水的供给可以是稳定的。
当喷嘴引导端部从热交换器的前表面撤回的距离(D2)在2.0mm至 5.0mm之间,并且喷嘴引导端部与热交换器的上表面向上间隔开的高度(H2) 在1.5mm至4.5mm之间时,喷嘴引导端部朝向前引导部突出的长度(X)可以在0.3mm至1.1mm之间。通过突出长度可以提高洗涤速率。
从洗涤单元排放的洗涤水可以通过喷嘴引导端部与前引导部之间排放,并且基于重力方向沿远离热交换器的前表面的方向形成的喷射角(β)可以在5°至15°之间,并且在喷嘴引导端部的上表面与排放通道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的内角(α)可以在75°至125°之间。
喷嘴引导端部可以沿喷嘴部的从左到右的宽度方向延伸。彼此间隔开的多个喷嘴引导端部可以沿排放通道的左右方向布置在喷嘴部的排放通道中,并且沿重力方向开放的下落空间可以形成在喷嘴引导端部之间。当洗涤水的流速快时,下落空间可以防止所有洗涤水被喷射到热交换器的前方。
喷嘴引导端部可以朝向前引导部突出的长度(X1)或喷嘴引导端部的厚度(Y1)可被设置为根据喷嘴部的从左到右的宽度方向而彼此不同。
安装空间可以具有覆盖热交换器的上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基座盖,该基座盖可以通过将前盖和后盖彼此组装而配置,前引导部可以设置在前盖的下表面处,并且喷嘴部可以设置在后盖的下表面处。
同时,引导端部可以是前引导端部,该前引导端部可以从前引导部的端部突出以面对热交换器的表面,并且前引导端部可以从前引导部的端部突出的长度(H1)与喷嘴部的端部和前引导端部之间的距离(L)之间的相对比率(H1/L)可以在0.25至0.55之间。
前引导端部可以沿垂直方向从前引导部的端部延伸,并且前引导端部的端部可以沿着重力方向处于比喷嘴部的端部相对更低的位置。
此外,前引导端部可以与热交换器的前表面间隔开,并且沿与热交换器的前表面平行的方向延伸。
此外,沿着喷嘴部的端部的上表面延伸的虚拟线可以到达前引导端部的表面。
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衣物处理设备具有以下效果。
在衣物处理设备中的热泵系统的操作期间生成的冷凝水被用作热交换器(蒸发器)的洗涤水。本公开的洗涤单元沿热交换器的前方向喷射洗涤水(冷凝水),在其中收集诸如棉绒的异物。考虑到洗涤水偏离到热交换器中的趋势,洗涤单元引导洗涤水的方向,使得洗涤水以预定角度比热交换器的前表面向前喷射。因此,洗涤水不流入到热交换器的内部中,而是均匀地洗涤到热交换器的前表面的下侧,因此,可以提高洗涤单元的洗涤效率。
在本公开中,通过喷射冷凝水的喷嘴部和面对喷嘴部的前引导部来设定洗涤水的洗涤方向,其中热交换器的前表面介于在喷嘴部与前引导部之间。引导端部从喷嘴部和前引导部中的至少一个突出。引导端部可以引导洗涤水流到构成热交换器的蒸发器的前表面上,从而使热交换器中的未被洗涤的部分最小化。
在构成本公开的引导端部中,形成在喷嘴部处的喷嘴引导端部可以最大程度地防止喷射的洗涤水在不通过前引导部的情况下直接朝向热交换器的前表面喷射。
此外,响应于喷嘴引导端部的突出长度(X)与喷嘴引导端部和前引导部之间的分隔距离(L)的相对比率(X/L),洗涤水的喷射角(β°)和与其相关联的洗涤速率变化。在本公开中,当设定最佳相对比率时,可以提高洗涤速率。
此外,在本公开中,在喷嘴引导端部的上表面处的倾斜表面或弯曲表面中形成有洗涤水流经的喷射表面。由于倾斜或弯曲的喷射表面可以将洗涤水平稳地朝向前引导部输送,因此即使当洗涤水的流速减小时,也可以防止洗涤水在不通过前引导部的情况下直接朝向热交换器的前表面喷射。因此,即使当洗涤水(冷凝水)的量不恒定时,洗涤单元也能够均匀地洗涤热交换器的前表面,并且无论用户的使用模式如何,该洗涤单元均能够始终提供高的洗涤速率。
此外,喷嘴引导端部可以形成在其中安装有洗涤单元的基座盖处,并且可以形成在用于形成基座盖的模具中的移动侧模具与滑动芯之间的边界部分处。移动侧模具与滑动芯之间的边界部分具有分型线,因此,在制造过程中,边界部分是容易出错的部分。由于边界部分变为突出形状而不是平坦表面或弯曲表面,因此可以降低在制造工艺期间引起的误差的影响,并且可以增大产品可靠性。
此外,构成本公开的喷嘴引导端部包括多个喷嘴引导端部,并且沿着重力方向开放的下落空间设置在喷嘴引导端部之间,使得洗涤水的一部分可以被引导以沿重力方向下落,从而面对热交换器的前表面。当洗涤水的流速快时,下落空间防止所有洗涤水被喷射到热交换器的前方。因此,即使当洗涤水的流速不恒定时,也可以将热交换器洗涤速率维持在预定水平以上。
此外,定位在本公开的洗涤单元中的喷嘴部和前引导部可以分别安装在构成基座盖的两个部件(前盖和后盖)处。在这种情况下,喷嘴部与前引导部之间的相对距离可以根据上述两个部件的制造公差或组装公差而变化。然而,在本公开中,喷嘴引导端部突出以使流动路径朝向前引导部延伸,因此可以补偿一些误差。因此,可以提高使用洗涤单元的洗涤操作的可靠性。
此外,在本公开的引导端部中,形成在前引导部处的前引导端部沿洗涤水的下落方向突出,以沿垂直方向引导喷射的洗涤水。由此,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洗涤水直接朝向热交换器的前表面喷射,并且可以进一步减少热交换器中的未经洗涤的部分。
洗涤水的喷射角(β°)和与其相关联的洗涤速率响应于前引导端部的突出长度(H1)与喷嘴引导端部和前引导部之间的分隔距离(L)之间的相对比率而变化。在本公开中,当设定了最佳相对比率时,可以提高洗涤速率。
此外,在本公开中,喷嘴引导端部和前引导端部具有从喷嘴部和前引导部突出的形式,使得喷嘴引导端部和前引导端部能够在使用喷嘴部和前引导部的现有形式的同时被模制。因此,用于模制洗涤单元的制造设施可以具有高兼容性,并且制造可以较为容易。
附图说明
本公开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而被更加清楚地理解,在图中:
图1为示出根据本公开的衣物处理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单独示出构成图1中的实施例的下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3为示出图2中所示构造的分解状态的立体图;
图4为示出构成图1中的实施例的滚筒和滚筒下部的局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5为沿着图2中的V-V'线截取的侧视图;
图6为示意性示出用于根据本公开的衣物处理设备中的烘干操作和洗涤的结构的概念视图;
图7为示出图5中的放大部分A的截面图;
图8为以截切状态示出与图5中的部分A对应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9为构成根据本公开的衣物处理设备的实施例的后盖的构造的前视图;
图10为示出构成根据本公开的衣物处理设备的实施例的洗涤单元的局部结构的放大侧视图;
图11为示出喷射角和洗涤速率随着构成根据本公开的衣物处理设备的实施例的喷嘴引导端部的长度的不同而变化的曲线图;
图12A至12C为示出构成根据本公开的衣物处理设备的实施例的喷嘴引导端部的各不同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3为示出构成根据本公开的衣物处理设备的实施例的喷嘴引导端部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4为示出构成根据本公开的衣物处理设备的第二实施例的洗涤单元的与图5中的部分A对应的构造的放大截面图;
图15为示出构成根据本公开的衣物处理设备的第二实施例的洗涤单元的与图5中的部分A对应的、处于截切状态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16为示出构成根据本公开的衣物处理设备的第二实施例的洗涤单元的局部结构的放大侧视图;
图17为示出喷射角和洗涤速率随着构成根据本公开的衣物处理设备的第二实施例的管道的端部的长度不同而变化的曲线图;
图18为示出构成根据本公开的衣物处理设备的第三实施例的洗涤单元的结构中与图5中的部分A对应的构造的放大截面图;以及
图19为以截切状态示出图5中的部分A的构成根据本公开的衣物处理设备的第三实施例的洗涤单元的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示例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在不同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均用于标识类似的元件。此外,在以下描述中,如果认定与本发明有关的已知功能或构造的详细描述会使本公开的主题不清楚,则省略该详细描述。
本公开涉及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并且包括一种热泵系统。本公开被配置为重复这样一种操作:其中,从热泵系统供给的高温且干燥的空气对待处理的衣物或床上用品进行热处理,随后在烘干待处理衣物的同时将包含水分的湿空气再次供给到热泵系统,并进行循环。在该过程中,诸如棉绒之类的异物被收集在空气入口部中,该空气入口部形成在蒸发器360的前表面 (362,参照图3)中,该蒸发器是构成热泵系统的热交换器。利用在热泵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生成的冷凝水洗去异物。下面将详细描述使用冷凝水进行洗涤的结构和方法。
在下文中,以衣物烘干机作为衣物处理设备的示例来进行描述,而本公开能够适用于各种包括热泵系统的衣物处理设备,诸如用于烘干的洗衣机、除了衣物烘干机之外的兼用于烘干和洗涤两者的洗衣机、用于翻新衣物的翻新机以及去除衣物的褶皱的蒸汽器。
图1描绘了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的构造,并以虚线标示外部结构(诸如柜体110)以展示内部结构。图2描绘了包括图1的热泵系统的下部结构。图3描绘了图2中所示的部件的分解状态。
如图所示,根据本公开的该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包括柜体110、滚筒 200、热泵系统、循环风扇390、洗涤单元(C)、排水箱700和控制器800。在这些部件中,构成热泵系统的部分部件被安装在衣物处理设备的下部且被分散安置,并且洗涤单元(C)构成下部结构的一部分,而并非必须是单独的结构。
现依次描述这些部件,柜体110构成衣物处理设备的外部。柜体110 形成为一容器本体,其中布置有空的安装空间,并且多个部件可被组装而构成一个柜体110,并且此安装空间可以被分隔成若干空间。在该实施例中,柜体110由金属材料形成,但也可以由包括合成树脂在内的各种不同材料形成。此外,在该实施例中,柜体110具有近似六面体结构的外部形状,但是其外部形状可以做各种修改。
柜体110的前表面具有门112,并且用于待处理衣物的入口113布置在门112内部。当门112打开时,用于待处理衣物的入口113暴露在外,使得待处理的衣物可被置入到滚筒200的内部空间中。在该实施例中,门112 的至少一部分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形成,以使滚筒200的内部空间可见。利用铰链来打开和关闭门112,但是其也可以应用折叠方法或滑动方法。
下框架120布置在柜体110的下部。下框架120具有近似方形的框架形状,并被定位在柜体110的安装空间的底侧。各种不同部件(包括热泵系统)安装在下框架120中。下框架120提供一安装部,以供各种不同部件安装在其中,并且允许完成热处理过程之后的空气流过下框架120的上部空间。
如图2和图3所示,下框架120具有滚筒马达安装部122。滚筒马达安装部122是这样一个空间:在该空间中安装将在下面描述的滚筒马达600,并且该空间具有向下凹陷的形状。压缩机安装部124定位在邻近滚筒马达安装部122的位置处,并且下面将描述的压缩机380安装在其中。滚筒马达安装部122和压缩机安装部124分别定位在热交换器和基于冷凝水收集部 127的循环流动路径(H)的相对两侧。
下框架120具有冷凝水收集部127。该冷凝水收集部127与将在下面描述的循环流动路径(H)连接,以回收从热交换器生成的冷凝水。更确切地说,已经落到循环流动路径(H)的底部的冷凝水被收集在冷凝水收集部127 中。因此,冷凝水收集部127具有朝向底部凹陷的形状。冷凝水收集部127 设置有将在下面描述的水泵500。该水泵500可以将收集在冷凝水收集部 127中的冷凝水输送到排水箱700,并将排水箱700中的冷凝水供给到洗涤单元(C)侧。在图3中,在热交换空间342的底部设置水盖129,并且当蒸发器360(其作为热交换器)和冷凝器370与热交换空间342的底部间隔开时,水盖129可以省略。
参照图1,输入和输出面板130被安装在衣物处理设备的前表面或上表面处。在该实施例中,输入和输出面板130被安装在邻近排水箱700的位置处。输入和输出面板130可包括输入部132和输出部134,用户可以通过该输入部输入对衣物处理模式的选择,而该输出部在视觉上显示衣物处理设备的操作状态。
滚筒200安装在柜体110的安装空间中从而可旋转。如图1所示,滚筒200被支撑为能被借助柜体110中的辊210而旋转。多个辊210可被安装成与滚筒200的外表面接触。滚筒200被形成为在其前表面和后表面处具有开口的柱状体。参照图4,滚筒200的前开口203与柜体110的入口113连通,而后开口205被定位在前开口203的相对侧处。
高温且干燥的空气穿过滚筒200的内部空间以将待处理衣物进行热处理。高温且干燥的空气通过滚筒200的后开口205引入到滚筒200的内部,随后通过滚筒200的前开口203排放到滚筒200的外部。在图4中,箭头①指示这一方向:在对待处理衣物进行热处理(烘干)之后的高温且高度潮湿的空气通过滚筒200的前开口203沿此方向排放到滚筒200的外部。
参照图1和图4,前支撑件230设置在前侧(该前侧设置有门112),后支撑件240设置在后侧,而滚筒200设置在前支撑件230与后支撑件240 之间。滚筒200由前支撑件230和后支撑件240支撑以可旋转。
下面将描述热交换模块300,热交换模块300包括作为热交换器的蒸发器360、冷凝器370和设置在热交换模块300中的循环风扇390。热交换模块300覆盖上述部件,并且还包括部件330、340和350(在其中形成循环流动路径(H))。热交换模块300设置在与压缩机安装部124和滚筒马达安装部122的相对侧相对应的位置处。
前管道连接件310设置在热交换模块300的邻近滚筒200的前开口203 的一侧。前管道连接件310沿竖直方向延伸,以将滚筒200的前开口203 连接到将在下面描述的热交换引导件330。由于前管道连接件310在滚筒 200中提供流动路径以在将待处理衣物进行热处理之后排放空气,因此前管道连接件310可以是出口管道310。
后管道连接件320设置在滚筒200的后开口205处,并且后管道连接件320也沿竖直方向延伸,以允许高温干燥空气被引入到滚筒200中。因此,由于后管道连接件320形成引入到滚筒200中的流动路径,因此后管道连接件320可以是入口管道320。如上所述,前管道连接件310和后管道连接件320分别定位在热交换模块300的相对两端部处,使得热交换之前/之后的空气可以被向内引入和向外排出。
在完成对滚筒200中的待处理衣物的热处理之后的高温且潮湿的空气通过前开口203排出(参照图4中的箭头①),通过作为出口管道310的前管道连接件310输送(参照图4中的箭头②),随后由热交换引导件330 沿朝向热交换器的方向引导(参照图4中的箭头③)。热交换引导件330 对应于这样一个部分:通过前管道连接件310输送的空气被引入该热交换引导件中。当空气通过热交换引导件330时,空气的方向被切换为朝向下框架120的后面,使得空气被引入到热交换空间342中。在图4和图5中,箭头④表示这样的方向:在该方向上,空气在经过热交换空间342的同时进行热交换。
热交换空间342是在其中安装热交换器的空间,且蒸发器360(其从由热交换引导件330引入的空气中去除水分)和冷凝器370(其加热脱水空气) 彼此平行地安装在其中。热交换空间342可以从下框架120的前方到后方呈直线延伸。热交换空间342的侧表面由分隔壳体340环绕,该分隔壳体将热交换引导件330连接到将在下面描述的循环盘安装部350。热交换空间342 的上部由基座盖400覆盖,使得热交换空间342可以与外部切断。
参照图6,下面简要描述热泵系统。循环被配置为依次蒸发、压缩、冷凝和膨胀制冷剂。当热泵系统运行时,空气被烘干并变为高温,同时依次与蒸发器360和冷凝器370进行热交换。详细地,在压缩机380中压缩的制冷剂变为高温且高压的状态并流入到冷凝器370中,并且制冷剂液化,同时在冷凝器370中排出热量。液化的高压制冷剂在膨胀器(E)中减压,低温且低压的液体制冷剂流入到蒸发器360中。制冷剂在蒸发器360中蒸发的同时变成低温且低压的气体。
下面将描述通过热泵系统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过程(参照图6中的气流)。已经通过冷凝器370的高温且干燥的空气通过循环风扇接纳部352,随后通过后管道连接件320供给到滚筒200(参照图4和图5中的箭头⑤)。供给到滚筒200的高温且干燥空气蒸发待处理衣物的水分,随后变成高温且潮湿的空气。高温且潮湿的空气通过前管道连接件310回收,并与蒸发器 360中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以变成低温空气。
随着空气温度的降低,空气中的饱和水蒸汽的量减少,并且空气中含有的湿气被冷凝。随后,低温干燥空气与冷凝器370中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以变成高温且干燥的空气,随后将其再次供给到滚筒200。在该过程中,生成冷凝水,并且生成的冷凝水被收集在上述冷凝水收集部127中。
即,滚筒200中的待处理衣物通过由循环流动路径(H)从热泵系统供给的高温且干燥的空气进行烘干,并且在烘干待处理衣物之后的包含水分的潮湿空气被供给到热泵系统,从而重复循环操作。
如图3所示,循环流动路径(H)在附图中示出。循环流动路径(H) 是空气循环通过的流动路径。循环流动路径(H)包括:设置在热交换引导件330中的引导空间332、连接到引导空间332并设置在分隔壳体340中的热交换空间342、以及连接到热交换空间342并接纳循环风扇390的循环风扇接纳部352。出口管道310、入口管道320和排出端口(355,参照图2 和图5)可以被看作循环流动路径(H)的一部分。
后盖353联接到循环风扇接纳部352的一侧,并且由于后盖353位于其间,循环风扇390定位在循环风扇接纳部352中,风扇马达392定位在循环风扇390的相对侧。循环风扇390在通过风扇马达392的运行力旋转的同时,吸入热交换空间342中的空气并将空气排放到排气端口355。循环风扇 390朝向冷凝器370安装以吸入热交换空间342中的空气。即,通过循环风扇390的操作而在循环流动路径(H)中依次通过蒸发器360和冷凝器370 的空气通过入口管道320供给到滚筒200中。已经与滚筒200中的待处理衣物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在循环流动路径(H)中依次通过出口管道310、蒸发器360和冷凝器370的循环中进行循环。
上述压缩机安装部124配备有生成用于热交换的压缩空气的压缩机 380。压缩机380是构成热泵系统的部件,但不直接进行与空气的热交换,因此压缩机380不必安装在循环流动路径(H)中。当压缩机380安装在循环流动路径(H)中时,气流与压缩机380干涉,因此压缩机380可以优选地安装在远离循环流动路径(H)的位置。附图标记385是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将流入到压缩机380中的制冷剂分离成气体和液体,使得气态制冷剂流入到压缩机380中。附图标记387是用于冷却压缩机380的冷却风扇。
下面将描述洗涤单元(C,参照图4中指示的部分)。洗涤单元(C) 安装在所述安装空间中,对应于热交换器的上部的位置处,并且用于将洗涤水喷射在蒸发器360的前表面362上以用于洗涤,蒸发器360是排气在其中流动的热交换器。洗涤水可以是在通过热泵系统的热交换过程中生成的冷凝水或从外部引入的水。当冷凝水不足以用作洗涤水时,从外部引入的水可以用作洗涤水。在该实施例中,作为示例将描述作为穿过冷凝水收集部127并储存在排水箱700中的冷凝水的洗涤水。
首先,描述由洗涤单元(C)洗涤的对象,洗涤单元(C)洗涤作为热交换器的蒸发器360的前表面362。在本文中,蒸发器360的前表面362意指蒸发器360的面对引导空间332的表面,并且如图5所示形成为大致平坦的表面。由于从待处理衣物上分离的异物与对该待处理衣物进行热处理的空气混合,诸如棉绒等异物容易收集在蒸发器360的前表面362上。当然,通过在循环流动路径(H)上将过滤器模块放置在蒸发器360前方的位置处,可以初步过滤异物。然而,当未设置过滤器模块或者异物的一部分未被过滤器模块过滤时,异物可以被收集在蒸发器360的前表面362上。
异物可以被冷凝水洗去。洗涤速率可以响应于流量和流速而变化,并且特别地,洗涤速率可以响应于喷射冷凝水的方向而减小。参照图7中的表示冷凝水的排放路径的箭头,冷凝水在喷嘴部(S)与前引导部420之间喷射,并具有偏离蒸发器360的前表面362的趋势。当冷凝水偏离到蒸发器 360的前表面362时,冷凝水可能不会洗涤蒸发器360的前表面362,并且可能被引入到蒸发器360的内部中。即,仅在蒸发器360的前表面362的上部局部部分上进行洗涤,并且洗涤速率可以朝向其下部减小。偏离可以归因于以下因素:(i)在热泵的运行过程期间,朝向蒸发器360的表面喷射的冷凝水通过朝向蒸发器360吹动的空气的吹动力而流入到蒸发器360中; (ii)由于在蒸发器360的外表面上处理的用于防水的涂层,蒸发器360的外表面的表面张力减小,使得冷凝水可以渗透到蒸发器360的内部中;或者(iii)可以通过柯恩达效应将洗涤水引入到蒸发器内部中,其中在对象表面附近形成的流体通过压力差附着到对象的表面。本公开的洗涤单元(C) 消除了上述问题。
洗涤单元(C)包括喷嘴部(S)、前引导部420等,并且意指有机地构造成进行蒸发器360的洗涤功能的一组部件。构成洗涤单元(C)的部件不一定仅进行洗涤功能。例如,在该实施例中,喷嘴部(S)和前引导部420 与基座盖400整体地形成为单体。在本文中,由于基座盖400进行覆盖循环流动路径(H)的上部以遮蔽循环流动路径(H)的功能,因此喷嘴部(S) 和前引导部420被认为起基座盖400的作用。或者,洗涤单元(C)可以不安装在基座盖400中,而是可以安装在单独的结构中。例如,不管基座盖 400如何,构成洗涤单元(C)的喷嘴部(S)和前引导部420可以通过使用被提供用于安装洗涤单元(C)的单独框架(未示出)进行安装。
基座盖400组装到下框架120的上侧,并被配置为覆盖和遮蔽循环流动路径(H)的上部。基座盖400可以由诸如合成树脂、金属等的各种材料形成,并且在该实施例中,底盖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基座盖400形成为近似板形,并且沿循环流动路径(H)的纵向方向、即沿气流方向延伸。
在该实施例中,基座盖400包括前盖410和后盖450。前盖410和后盖 450组装在一起以形成一个基座盖400,并且为了便于制造,前盖410和后盖450被设置为单体,但是可以整体地形成为单体。前盖410定位在引导空间332的一侧,后盖450相对地偏离循环盘安装部350的一侧。如图2所示,前盖410覆盖热交换空间342的一部分和引导空间332的上部的一部分,后盖450覆盖热交换空间342的其余部分。
如图5所示,前盖410定位成比蒸发器360朝向引导空间332偏离,并且可被设置为覆盖蒸发器360的上部或者不覆盖蒸发器360的上部。前盖 410具有用于与后盖450组装的锁定结构,但是锁定结构在附图中未示出。除了锁定结构以外,前盖410和后盖450可以使用紧固件组装,或者通过铰链方法连接在一起。
前引导部420从前盖410的下表面突出。前引导部420从前盖410的下表面延伸,以朝向蒸发器360的前表面362向下倾斜。在该实施例中,前引导部420形成为从前盖410的下表面突出的薄板形状,但是与该实施例不同,由于前引导部420的上表面是实际起作用的部分,因此前引导部420 可以形成得厚度更厚。
前引导部420用于改变通过将在下面描述的喷嘴部(S)喷射的冷凝水的方向。更确切地说,前引导部420设置在喷嘴部(S)的相对侧同时与其间隔开,其中蒸发器360的前表面362介于前引导部420与喷嘴部(S)之间,并且突出端部425朝向蒸发器360的前表面362延伸。因此,从喷嘴部 (S)排出的冷凝水的喷射方向被朝向蒸发器360的前表面362切换。
前引导部420朝向蒸发器360的前表面362的上部向下倾斜。参照图7、 8和10,示出了图5中的放大部分A,前引导部420的突出端部425与蒸发器360的前表面362间隔开并且位于低于蒸发器360的上表面361的位置。当前引导部420的突出端部425与蒸发器360的前表面362间隔开至从蒸发器360的前表面362撤回的位置时,从喷嘴部(S)喷射的冷凝水可以被平稳地供给到蒸发器360的前表面362、即热交换器。此外,这是由于当前引导部420的突出端部425高于蒸发器360的上表面361时,冷凝水可被显示在蒸发器360的上表面361上。在该实施例中,前引导部420的上表面是平坦表面,但也可以是弯曲表面或倾斜表面。
关于下面要描述的后盖450,后盖450具有板形结构,该板形结构具有与前盖410大致相同的宽度,并且从前盖410延伸以覆盖蒸发器360和冷凝器370的上部。在该实施例中,后盖450的长度比前盖410的长度相对更长,并且后盖的与前盖相对的端部连接到循环盘安装部350。冷凝水的供给流动路径沿着前盖410的上表面设置。
供给流动路径意指将冷凝水从排水箱700供给到喷嘴部(S)的路径,并且供给流动路径的一部分安装在后盖450的上表面上。参照图3,连接孔 466穿过后盖450的上表面,并且连接孔466分别连接到水管496。水管496 通过单独的连接管495连接到水管后面的控制阀490。在图3中省略了单独的连接管495,但是在图7和图8中可以查看。水管496中的每个具有固定法兰497,并且水管496可以通过使用穿过固定法兰498的紧固孔498’固定到后盖450。
水管496的至少一部分插入到后盖450的连接孔466中,以连接到喷嘴部(S)。因此,冷凝水通过水管496以排水箱700-控制阀490-连接管495- 连接孔466-喷嘴部(S)的顺序输送。当然,水管496可以省略,排水箱700 或外部供给装置可以直接连接到连接孔466。
控制阀490被设置为用于选择性地将冷凝水仅供给到多个喷嘴部(S) 中的至少一个喷嘴部(S),并且控制阀490可以省略。在图3中,控制阀 490中的附图标记491和492分别是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并且附图标记 493是连接到水管496的供水端口。在该实施例中,由于设置有三个喷嘴部 (S)和三个水管496,因此设置有三个供水端口493。
将参照图7和图8描述喷嘴部(S),喷嘴部(S)具有一种设置了空空间的结构,并且通过喷嘴部(S)喷射冷凝水。喷嘴部(S)中的每个具有连接到水管496中的每个的第一侧和朝向蒸发器360的前表面362开放以排出冷凝水的第二侧。此时,喷嘴部(S)延伸成沿蒸发器360的方向向下倾斜,因此可以利用所供給的冷凝水的流量,借助重力将冷凝水喷射到排放通道473中。
喷嘴部(S)的内部形成作为一种空空间的流动空间,喷嘴部(S)设置在作为底表面的基座470与作为顶表面的盖372之间,该底表面朝向热交换器的前方向下倾斜延伸,该盖在从基座470向上间隔开的同时延伸。舱室叶片467中的每个连接在底座470与盖372之间,以形成密封的喷嘴部 (S)。如图9所示,在该实施例中,设置三个喷嘴部(S),并且喷嘴部(S)通过舱室叶片467彼此隔开。三个喷嘴部(S)分别沿蒸发器360的从左到右的宽度方向设置在单独的部分中,使得蒸发器360可以被均匀地洗涤。喷嘴部(S)的数量可以改变,并且喷嘴部可以彼此连通以形成单体。附图标记451(未描述)是用于组装后盖450的钩,附图标记453是用于固定线束的固定部件。
喷嘴部(S)的基座470被配置为使得连接通道471和排放通道473连接在一起。连接通道471从水管496的出口497延伸,并且是高度沿重力方向朝向蒸发器360的前表面362逐渐降低的部分,即,是相对较平缓的倾斜部分。排放通道473是从连接通道471朝向热交换器的前方延伸的部分,并且具有比连接通道471的倾斜角度更大的倾斜角度。换句话说,排放通道 473具有比连接通道471更陡峭的斜率。由于该结构,通过排放通道473的冷凝水可以具有更快的流速。
洗涤单元(C)具有引导端部423、480。引导端部423、480设置在喷嘴部(S)或前引导部420中的至少一个上,并用于将冷凝水的排放方向朝向蒸发器360的前表面362引导。
在该实施例中,引导端部423、480是设置在喷嘴部(S)中的喷嘴引导端部480,并且喷嘴引导端部480定位在排放通道473的端部处。喷嘴引导端部480从喷嘴部(S)的端部朝向前引导部420突出,以将冷凝水的排放方向朝向前引导部420引导。当从图7所示的侧截面图观察时,喷嘴引导端部480可能被显示为突起,但是如图8所示,其沿喷嘴部(S)的宽度方向延伸。
冷凝水流经的喷嘴引导端部480的上表面以比喷嘴部(S)朝向热交换器的外表面倾斜的向下倾斜的角度更平缓的角度延伸,或者可以沿朝向前引导部420向上倾斜的方向延伸。如上所述,当喷嘴引导端部480的上表面的角度生成时,冷凝水不会沿重力方向陡峭地喷射,而是可以沿着喷嘴引导端部480的上表面沿前引导部420的方向引导。在该实施例中,喷嘴引导端部480的上表面与排放通道473的外表面之间的内角(α,参照图12)在 75°至125°之间。当内角(α)小于75°时,冷凝水的流动中断,而当内角(α)大于125°时,冷凝水不能充分地朝向前引导部420输送。
喷嘴引导端部480与排放通道473的端部整体地形成,并且是在基座盖400的注塑成型期间形成的部分。喷嘴引导端部480形成在用于形成基座盖400的模具中的移动侧模具与滑动芯之间的边界部分处。即,喷嘴引导端部480形成在分模线上,该分模线是移动侧模具与滑动芯之间的边界部分,在该边界部分难以进行精确加工,因此与简单地形成连续外表面相比,可以减少制造工艺中误差的影响。
参照图10,喷嘴引导端部480处于基于冷凝水移动所沿的方向(基于附图从右到左)从蒸发器360的前表面362撤回的位置,并且与蒸发器360 的上表面361向上间隔开。当喷嘴引导端部480处于作为热交换器的蒸发器 360的前表面362前方的位置时,冷凝水可能不会充分地喷射到蒸发器360 的前表面362。此外,蒸发器360应该与上表面361向上间隔开,使得冷凝水可以在不与蒸发器360干涉的情况下被喷射。
此外,喷嘴引导端部480优选地基于重力方向定位在比前引导部420 的突出端部425相对更高的位置处。前引导部420应该引导通过喷嘴引导端部480喷射的冷凝水的喷射方向。该实施例,由于处于相对较高位置的喷嘴引导端部480将冷凝水供给到处于相对较低位置的前引导部420的突出端部425,因此冷凝水的供给可以是稳定的。
前引导部420的突出端部425与喷嘴引导端部480之间的距离(D1)、前引导部420的突出端部425与喷嘴引导端部480之间的高度差(H1)、喷嘴引导端部480与蒸发器360的前表面362之间的距离(D2)、以及喷嘴引导端部480与蒸发器360的上表面361之间的高度差(H2)被设定在预定范围内。在该实施例中,(i)前引导部420的突出端部425与喷嘴引导端部480之间的距离(D1)在4mm至10mm之间,(ii)前引导部420 的突出端部425与喷嘴引导端部480之间的高度差(H1)在3mm至9mm 之间,(iii)喷嘴引导端部480与蒸发器360的前表面362之间的距离(D2) 在2.0mm至5.0mm之间,以及(iv)喷嘴引导端部480与蒸发器360的上表面361之间的高度差(H2)在1.5mm至4.5mm之间。当然,上述范围可以响应于冷凝水的流速和洗涤量而稍微改变。
如上所述,在喷嘴引导端部480从蒸发器360的前表面362撤回的距离(D2)在2.0mm至5.0mm之间并且喷嘴引导端部480向上与蒸发器360 的上表面361间隔开的高度(H2)在1.5mm至4.5mm之间的情况下,喷嘴引导端部480朝向前引导部420突出的长度(X)在0.3mm至1.1mm之间。喷嘴引导端部480突出的程度影响冷凝水被喷射的喷射角(β,参照图7)。喷射角(β)是在喷射的冷凝水与蒸发器360的前表面362之间形成的角度。当喷射角(β)小时,冷凝水在偏离蒸发器360的同时流动,因此冷凝水的洗涤功能可能不能适当地进行。相反,当喷射角(β)过大时,冷凝水沿远离蒸发器360的前表面362的方向喷射,因此蒸发器360可能不会被洗涤。即,从洗涤单元(C)排出的冷凝水在喷嘴引导端部480与前引导部420(P,参照图8)之间排出,并且优选的是,冷凝水基于重力方向沿远离蒸发器 360的前表面362的方向以预定喷射角(β)落下。
同时,当喷嘴引导端部480与前引导部420之间的分隔距离(L,参照图10)和喷嘴引导端部480的突出长度(X)变化时,喷射角(β)的值如下。下表1中的行1示出了喷嘴引导端部480的突出长度(X)除以喷嘴引导端部480与前引导部420之间的分隔距离(L)的比率(X/L),并且进行三次测试。作为参考,在4mm至9mm之间的值被测试为喷嘴引导端部 480与前引导部420之间的分隔距离(L),并且在0.1mm至1.8mm之间的值被测试为喷嘴引导端部480的突出长度(X)。
【表1】
在每种情况下计算洗涤速率的结果在图11的曲线图中示出。图11是示出喷射角(β)和洗涤速率响应于喷嘴引导端部480的突出长度(X)的变化的曲线图。即,该曲线图示出了当喷嘴引导端部480的突出长度(X) 除以喷嘴引导端部480与前引导部420之间的分隔距离(L)的比率(X/L) 变化时,喷射的冷凝水的喷射角(β)如何变化以及洗涤速率如何响应于喷射角(β)而变化。如图11中的曲线图所示,随着喷嘴引导端部480的突出长度(X)除以喷嘴引导端部480与前引导部420之间的分隔距离(L)的比率(X/L)增大,喷射角(β)逐渐增大。这意味着,当喷嘴引导端部480 相对地进一步突出时,通过喷嘴部(S)喷射的冷凝水沿着喷嘴引导端部480 被向前引导,从而增大喷射角(β)。此外,当比率(X/L)变为0.19或更大时,喷射角(β)的增大减小并且收敛到约30°。这意味着,由于前引导部420面向喷嘴引导端部480,因此喷射角(β)可以不增大到高于预定水平。
同时,在曲线图中,当喷嘴引导端部480的突出长度(X)除以喷嘴引导端部480与前引导部420之间的分隔距离(L)的比率(X/L)增大到高于预定水平时,洗涤速率增大并且随后减小。作为参考,通过测量在冷凝水喷射在蒸发器360的广泛散布异物的前表面362上大约30秒之后残留的异物量来获得洗涤速率。因此,高洗涤速率意味着洗涤后残留的异物量小。如曲线图所示,当比率(X/L)为0.02,洗涤速率为约70%,并且当比率(X/L) 为0.04时,洗涤速率高于约80%。当比率(X/L)为0.12时,沿着比率(X/L) 连续增大的洗涤速率从起点开始降低,并且当比率(X/L)为0.19时,洗涤速率为约75%。洗涤速率应该高,以便不降低热泵系统的效率,因此优选的是,比率(X/L)在0.04至0.15之间,以便将洗涤速率保持在约90%或更高。此时,喷射角在5°至15°之间。
在喷嘴引导端部480的上表面处形成有沿重力方向向下倾斜的倾斜或弯曲的喷射表面482。喷射表面482对应于喷嘴引导端部480的上表面,冷凝水最终在该上表面处被引导,并且喷射表面482允许冷凝水更平稳地朝向前引导部420输送。
图12描绘了示出彼此不同的喷嘴引导端部480的各种实施例的视图。在图12A中的喷嘴引导端部480中,喷射表面482延伸,同时具有比喷嘴部(S)的排放通道473的斜面平缓的斜面。即,形成在喷嘴引导端部480 的喷射表面482与排放通道473的外表面之间的内角(α)小于125°,并且用于使排放通道473更平缓。在本文中,喷射表面482的厚度(Y2)小于喷嘴引导端部480的厚度(Y1),并且在该实施例中,喷射表面482的厚度(Y2)等于或大于喷嘴引导端部480的总厚度(Y1)的1/2。因此,可以充分地确保喷射表面482的长度。
在图12B中的喷嘴引导端部480中,喷射表面482以比喷嘴部(S)的排放通道473的斜面平缓的斜面延伸。喷射表面482被分成两个部分,即第一倾斜表面483和第二倾斜表面483’。第一倾斜表面483是从喷嘴部(S) 的排放通道473突出的部分。第二倾斜表面483’是从第一倾斜表面483突出,并且与第一倾斜表面483相比,朝向热交换器的前方沿向下倾斜的方向延伸的部分,并且是倾斜角度再次变陡的部分。
第一倾斜表面483引导通过排放通道473的冷凝水以平稳地朝向前引导部420流动,并且第二倾斜表面483’起到与第一倾斜表面483相同的功能并且减小喷嘴引导端部480的前面积。在此,喷嘴引导端部480的端部不具有平坦表面,而是具有尖锐线性形状或具有非常低高度的平坦表面,从而可以使沿着喷嘴引导端部480的前表面向下流动的冷凝水最小化。在该实施例中,喷嘴引导端部480的突出长度在0.5mm至0.9mm之间,并且由第一倾斜表面483和第二倾斜表面483’形成的喷射表面482的高度(Y2) 等于或大于喷嘴引导端部480的总厚度(Y1)的1/2。
同时,排放通道473与陡峭的倾斜表面474连接。陡峭的倾斜表面474 是定位在排放通道473与喷嘴引导端部480之间的部分,以比排放通道473 的倾斜角度更大的倾斜角度延伸。陡峭的倾斜表面474提供了陡峭的斜坡以引导冷凝水的流速更快地流动。由于具有增大的流速的冷凝水在通过喷射表面482的同时被朝向前引导部420输送,因此即使当冷凝水的流量小并且其流速低时,冷凝水也可能不直接朝向蒸发器360流动。在该实施例中,陡峭的倾斜表面474与第一倾斜表面483之间的内角(α)在约88°至 95°之间。
最后,在图12C中的喷嘴引导端部480中,喷射表面482具有弯曲形状。如喷射表面482的侧截面图所示,喷嘴引导端部480具有近似半圆形,因此喷射表面482完全形成为弯曲表面。当然,喷嘴引导端部480的下部侧表面485可以具有非弯曲表面并且仅其局部的上侧可以形成为弯曲的喷射表面482。在该实施例中,喷射表面482的厚度(Y2)等于或大于喷嘴引导端部480的总厚度(Y1)的1/2。作为参考,在该实施例中,虽然没有清楚地区分喷射表面482,但是以朝向前引导部420的最突出部分为中心的喷嘴引导端部480的上侧可以指喷射表面482。在该实施例中,喷嘴引导端部 480的突出长度(X)在0.5mm至0.9mm之间。
同时,图13描绘了喷嘴引导端部480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所示,喷嘴部(S)的排放通道473与陡峭的倾斜表面474连接,并且喷嘴引导端部 480定位在陡峭的倾斜表面474的端部处。喷嘴引导端部480不是连续连接的,而是以单独的形式布置。即,沿排放通道47的从左到右的宽度方向布置有彼此间隔开的多个喷嘴引导端部480,并且在喷嘴引导端部480之间设置有沿着重力方向开放的下落空间487。
下落空间487沿竖直方向穿透喷嘴引导端部480,以提供冷凝水下落的路径。如图13所示,通过喷嘴部(S)输送到喷嘴引导端部480的一部分冷凝水沿着喷射表面482朝向前引导部420移动,而它的其余部分可以通过下落空间487向下下落。即,由于沿着重力方向开放的下落空间487设置在喷嘴引导端部480处,因此冷凝水中的一些被引导以沿重力方向下落,从而指向热交换器的前表面。当冷凝水的流速快时,下落空间487防止所有冷凝水在热交换器的前方被喷射出去。因此,即使当冷凝水的量和流速大或小时,也能够稳定地喷射大于预定水平的冷凝水。
尽管在图中未示出,但是喷嘴引导端部480朝向前引导部420突出的长度(X1)或喷嘴引导端部480的厚度(Y1)可以形成为沿着喷嘴部(S) 的左右宽度方向彼此不同。这样,具有宽范围的量和流速的冷凝水可以高于预定水平被供给到前引导部420。
如图2和图3所示,水泵500安装在柜体110的安装空间中。水泵500 安装在冷凝水收集部127中,以将流入到冷凝水收集部127中的冷凝水移动到排水箱700。当冷凝水通过水泵500储存在排水箱700中时,储存的冷凝水可以用作洗涤水或者可以向外排放。
生成用于滚筒200的旋转的驱动力的滚筒马达600安装在滚筒马达安装部122中。带(未示出)可以连接到滚筒马达600以将滚筒马达600的驱动力输送到滚筒200,并且带可被布置为环绕滚筒200的外周。滑轮610和弹簧(未示出)可被用于控制施加到带的张力。
吹风扇620可以安装到滚筒马达600的轴上。在该实施例中,带可以连接到滚筒马达600的一侧,吹风扇620可以安装到其另一侧。因此,分别设置在滚筒马达600的两侧的轴可以使滚筒200和吹风扇620在沿相同方向并以相同速度旋转的同时旋转。
如图1所示,排水箱700安装在柜体110的上侧。排水箱700可以设置在滚筒200的左上部或右上部。图1描绘了安装在滚筒200的左上部的排水箱700。排水盖710设置在衣物处理设备的前表面中的左上端或右上端,以对应于排水箱700的位置。排水盖710形成为由手抓握并且暴露于衣物处理设备的前表面。当为了排空收集在排水箱700中的冷凝水而拉动排水盖 710时,排水箱700与排水盖710一起从水箱支撑框架720中抽出。
同时,控制器800安装在衣物处理设备中。控制器800被配置为基于通过输入部132施加的用户输入来控制衣物处理设备的操作。控制器800 可以由电路板和安装在电路板上的装置组成。当用户通过输入部132选择衣物处理模式时,控制器800根据预设算法控制衣物处理设备的操作。
在下文中,将描述通过使用构成本公开的洗涤单元(C)来洗涤蒸发器 360的过程。在生成冷凝水的过程中,通过热泵系统的冷凝器370的高温且干燥的空气通过循环风扇接纳部352,随后通过后管道连接件320供给到滚筒200。供给到滚筒200的高温且干燥的空气蒸发待处理衣物的水分并且变成高温且潮湿的空气。高温且潮湿的空气通过前管道连接件310回收,并与蒸发器360中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从而变成低温空气,并且随着空气温度的降低,空气中的饱和水蒸汽的量减少,使得空气中包含的水分冷凝。在该过程中,生成冷凝水,并且生成的冷凝水被收集在上述冷凝水收集部127中。水泵500将收集在冷凝水收集部127中的冷凝水输送到排水箱 700以储存冷凝水。
当衣物处理设备运行或停止时,冷凝水可被供给到洗涤单元(C),从而进行洗涤过程。在洗涤过程中,储存在排水箱700中的冷凝水通过水泵 500输送到控制阀490,并且控制阀490通过连接管295将冷凝水输送到水管496。
冷凝水通过水管496的出口497引入到喷嘴部(S)中(参照图7和图 8中的箭头A),并且流经对应于喷嘴部(S)底部的底座470。基座470 被配置为使得连接通道471和排放通道473彼此连接。连接通道471是其高度沿着重力方向朝向蒸发器360的前表面362逐渐降低的部分,并且是具有相对平缓的斜坡的部分,从而允许冷凝水流动。由于排放通道473具有比连接通道471的斜坡更加陡峭的斜坡,因此通过排放通道473的冷凝水可以获得更快的流速(参照图7和图8中的箭头B)。
通过排放通道473的冷凝水通过喷嘴引导端部480朝向前引导部420 喷射。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喷嘴引导端部480在相对较高的位置处将冷凝水供给到相对较低位置处的前引导部420的突出端部425,冷凝水可以稳定地输送。在本文中,如上所述,喷嘴引导端部480的长度在0.3mm至1.1mm 之间,并且通过该长度生成的喷射角(β)在5°至15°之间。由于喷射角 (β),如图7所示,冷凝水沿远离蒸发器360的前表面362的方向被引导,随后在向下流动的过程中(参照图7和图8中的箭头C)被朝向蒸发器360 的前表面362输送。因此,冷凝水不是直接被引导到蒸发器360的内部,而是沿着蒸发器360的前表面362均匀地流动,从而充分地执行洗涤功能。
特别地,在衣物处理设备的操作期间,在对滚筒200中的待处理衣物进行热处理之后的高温且潮湿的空气沿图7中的箭头③的方向移动。在该过程中,冷凝水可以朝向蒸发器360的前表面362推动。然而,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喷射角(β)设定在5°至15°之间,因此冷凝水在克服该力至一定程度的同时向下落下。因此,可以对蒸发器360的前表面362的下部进行洗涤。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4至图17描述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作为参考,将省略与先前实施例中相同的结构的描述,并且将描述与先前实施例不同的结构。
洗涤单元(C)具有引导端部423和480。引导端部423和480设置在喷嘴部(S)和前引导部420中的至少一个上,并且引导端部423和480用于将冷凝水的排放方向朝向蒸发器360的前表面362引导。
在该实施例中,引导端部423和480是设置在前引导部420处的前引导端部423。前引导端部423是从喷嘴部(S)喷射的冷凝水接触的部分,并且冷凝水撞击前引导端部423,随后可以被朝向蒸发器360的前表面362 引导。
如图14所示,前引导端部423沿垂直方向从前引导部420的端部延伸。或者,前引导端部423可以不平行于蒸发器360的前表面362,而是能够以预定的相对角度延伸。
前引导端部423沿着重力方向、即沿着与前引导部420的端部垂直的方向定位在比喷嘴部(S)的端部相对更低的一侧。在这种状态下,从喷嘴部(S)喷射的冷凝水可以与前引导端部423的表面接触,随后被朝向蒸发器360的前表面362引导。
参照图16,前引导端部423的端部425与喷嘴引导端部480之间的距离(D1)、前引导端部423的突出高度(H1)、前引导端部423与蒸发器 360的前表面362之间的距离(D2)、以及喷嘴引导端部480与蒸发器360 的上表面361之间的高度差(H2)可以被设定在预定范围内。在该实施例中,(i)前引导端部423的端部425与喷嘴引导端部480之间的距离(D1) 在4mm至10mm之间,(ii)前引导端部423的突出高度(H1)在3mm至 9mm之间,(iii)前引导端部423与蒸发器360的前表面362之间的距离 (D2)在2.0mm至5.0mm之间,以及(iv)喷嘴引导端部480与蒸发器360 的上表面361之间的高度差(H2)在1.5mm至4.5mm之间。当然,上述范围可以响应于冷凝水的流速和洗涤量而变化。
如上所述,在前引导端部423的端部425与喷嘴引导端部480之间的距离(D1)在4mm至10mm之间并且前引导端部423的突出高度(H1)在 3mm至9mm之间的情况下,前引导端部423的突出高度(H1)影响喷射冷凝水的喷射角(β)。在本文中,喷射角(β)是在喷射的冷凝水与蒸发器 360的前表面362之间形成的角度。
当喷射角(β)小时,冷凝水在偏离到蒸发器360的内部的同时被喷射,使得洗涤功能可能不能被适当地执行。相反,当喷射角(β)过大时,冷凝水沿远离蒸发器360的前表面362的方向喷射,使得蒸发器360不会被洗涤。即,从洗涤单元(C)排出的冷凝水在喷嘴引导端部480与前引导部420 (P,参照图15)之间排出,并且优选的是,冷凝水基于重力方向以预定的喷射角(β)沿远离蒸发器360的前表面362的方向落下。
同时,当前引导端部423与喷嘴引导端部480之间的分隔距离(L,参照图10)和前引导端部423的突出高度(H1)变化时,喷射角(β)的值如下。下表2中的行1示出了通过将前引导端部423的突出高度(H1)除以前引导端部423与喷嘴引导端部480之间的分隔距离(L)而获得的比率 (H1/L)。表2中的行2至行4示出了喷射角(β),并且测试进行了三次。作为参考,将前引导端部423与喷嘴引导端部480之间的分隔距离(L)测试为7mm~11mm之间的值,将前引导端部423的突出高度(H1)测试为 0.1mm~0.8mm之间的值。
【表2】
H1/L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1 | 28 | 22 | 13 | 11 | 10 | 11 | 13 |
2 | 25 | 23 | 15 | 12 | 11 | 9 | 10 |
3 | 26 | 19 | 11 | 12 | 9 | 11 | 9 |
在每种情况下计算洗涤速率的结果在图17中的曲线图中示出。图17 是示出喷射角(β)和洗涤速率响应于前引导端部423的突出高度(H1)的变化的曲线图。即,曲线图示出了当通过将前引导端部423的突出高度 (H1)除以前引导端部423的端部425与喷嘴引导端部480之间的分隔距离(L)而获得的比率(H1/L)变化时,喷射的冷凝水的喷射角(β)如何变化,以及洗涤速率如何响应于其变化。如曲线图所示,当通过将前引导端部423的突出高度(H1)除以喷嘴引导端部480与前引导端部423的端部425之间的分隔距离(L)而获得的比率(H1/L)增大,喷射角(β)逐渐减小并收敛到预定水平。这意味着,由于随着前引导端部423进一步突出,通过喷嘴部(S)喷射的冷凝水撞击前引导端部423的表面,随后被引导到蒸发器360的前表面362,因此喷射角(β)变小。当比率(H1/L)等于或高于0.3时,喷射角(β)的减小被减小并收敛到约10°。
同时,当通过将前引导端部423的突出高度(H1)除以喷嘴引导端部480与前引导端部423的端部425之间的分隔距离(L)而获得的比率(H1/L) 增大,洗涤速率增大并且随后再次降低。作为参考,通过测量在冷凝水喷射在蒸发器360的广泛散布异物的前表面362上大约30秒之后残留的异物量来获得洗涤速率。因此,这意味着当洗涤速率较高时,洗涤后残留的异物量较小。如曲线图所示,当比率(H1/L)为0.25时,洗涤速率为约73%,当比率(H1/L)为0.3时,洗涤速率高于约80%。随着比率(H1/L)持续增大的洗涤速率从0.5开始不断降低,而比率(H1/L)为0.55时,洗涤速率为约80%。洗涤速率应该高以维持热泵系统的效率,因此优选的是,比率(H1/L)在0.25至0.55之间,以维持洗涤速率在约80%或更高。此时,喷射角(β)在10°至16°之间。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8和图19描述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作为参考,将省略与先前实施例中相同的结构的描述,并且将描述与先前实施例不同的结构。
洗涤单元(C)具有引导端部423和480。引导端部423和480设置在喷嘴部(S)和前引导部420中的每一个处,并用于将冷凝水的排放方向朝向蒸发器360的前表面362引导。
在该实施例中,引导端部423和480包括设置在喷嘴部(S)中的喷嘴引导端部480和设置在前引导部420中的前引导端部423。在本文中,前引导端部423是从喷嘴部(S)喷射的冷凝水接触的部分,冷凝水可以撞击前引导端部423并且随后被朝向蒸发器360的前表面362引导。
如图18所示,前引导端部423沿垂直方向从前引导部420的端部延伸。或者,前引导端部423可以不平行于蒸发器360的前表面362,而是能够以预定的相对角度延伸。
喷嘴引导端部480定位在排放通道473的端部处。喷嘴引导端部480 还从喷嘴部(S)的端部朝着前引导部420突出,并且用于将冷凝水的排放方向朝着前引导部420引导。当喷嘴引导端部如图18所示从侧截面图中示出时,喷嘴引导端部480看起来像突起,但是喷嘴引导端部480如图19所示沿喷嘴部(S)的宽度方向以长的形状延伸。
如上所述,在该实施例中,(i)通过喷嘴部(S)排出的冷凝水由喷嘴引导端部480导向,使得冷凝水的排出方向被朝向前引导部420引导,并且(ii)冷凝水在撞击前引导端部423之后可以被朝向蒸发器360的前表面362 引导。因此,冷凝水可以精确地沿着蒸发器360的前表面362流动,以清洁蒸发器360。
尽管已经出于说明目的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如所附权利要求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添加和替换。因此,上述优选实施例已出于说明目的进行描述,并且不应该旨在限制本公开的技术精神,并且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不限于这些实施例。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权利要求解释,与其等同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精神应被解释为包括在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包括:
柜体,在其中具有安装空间;
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柜体的所述安装空间中,并被配置用以转移从对衣物进行热处理之后的排气产生的热量;以及
洗涤单元,设置在所述柜体的安装空间内部的与所述热交换器的上部对应的位置处,所述洗涤单元被配置用以将洗涤水喷射在所述热交换器的前表面上,所述排气流入到所述热交换器,
其中,所述洗涤单元包括:
喷嘴部,沿倾斜方向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器的上部,以将洗涤水朝向所述热交换器引导,所述喷嘴部的第一侧连接到供给洗涤水的水管,而所述喷嘴部的第二侧延伸到邻近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前表面的位置;
前引导部,设置在所述喷嘴部的一相对侧,且与所述喷嘴部间隔开,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前表面介于所述前引导部与所述喷嘴部之间,其中所述前引导部的突出端部朝向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前表面延伸,以将从所述喷嘴部排出的洗涤水朝向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前表面引导;以及
引导端部,从所述喷嘴部的一端部朝向所述前引导部突出,或者从所述前引导部的一端部突出以面对所述热交换器的表面,使得所述引导端部将洗涤水朝向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前表面引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中,所述引导端部是喷嘴引导端部,所述喷嘴引导端部从所述喷嘴部的所述端部朝向所述前引导部突出,并且所述喷嘴引导端部突出的长度(X)与所述喷嘴引导端部和所述前引导部之间的距离(L)之间的相对比率(X/L)在0.04至0.15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中,在所述喷嘴引导端部的上表面处形成倾斜的或弯曲的喷射表面,所述喷射表面从所述喷嘴部件的所述端部连续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中,喷射表面形成在所述喷嘴引导端部的上表面,所述喷射表面包括:
第一倾斜表面,从所述喷嘴部突出;以及
第二倾斜表面,从所述第一倾斜表面突出,并且在向下倾斜的方向上比所述第一倾斜表面更朝向所述热交换器的前方延伸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中,洗涤水流经的所述喷嘴引导端部的喷射表面以比所述喷嘴部朝向所述热交换器的外表面沿向下倾斜的角度倾斜的角度更平缓的角度延伸,或者所述喷射表面沿向上倾斜的方向朝向所述前引导部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中,所述喷嘴部连接到所述水管的出口,并且所述喷嘴部布置在朝向所述热交换器的前面延伸同时向下倾斜的基座与从所述基座向上间隔开并且同时延伸的盖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中,所述基座包括:
连接通道,从所述水管的所述出口延伸,并且所述连接通道的高度沿重力方向朝向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前表面逐渐降低;以及
排放通道,从所述连接通道朝向所述热交换器的前方延伸,并且所述排放通道具有比所述连接通道的倾斜角度更大的倾斜角度,
其中,所述喷嘴引导端部从所述排放通道的一端部突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中,所述排放通道与陡峭的倾斜表面连接,所述陡峭的倾斜表面朝向所述热交换器的前面延伸,并且所述陡峭的倾斜表面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排放通道的倾斜角度,其中,所述喷嘴引导端部从所述陡峭的倾斜表面的一端部突出。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中,所述喷嘴引导端部位于基于洗涤水的运动方向从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前表面回撤的位置,并且所述喷嘴引导端部与所述热交换器的上表面向上间隔开,所述前引导部的所述端部与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前表面间隔开,并且所述前引导部的端部位于比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上表面更低的位置,而所述喷嘴引导端部基于重力方向处于比所述前引导部的端部相对更高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中,当所述喷嘴引导端部从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前表面回撤的距离(D2)在2.0mm至5.0mm之间、并且所述喷嘴引导端部与所述热交换器的上表面向上间隔开的高度(H2)在1.5mm至4.5mm之间时,所述喷嘴引导端部朝向所述前引导部突出的长度(X)在0.3mm至1.1mm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中,在所述喷嘴引导端部的所述上表面与所述排放通道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的内角(α)在75°至125°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中,从所述洗涤单元排放的洗涤水通过所述喷嘴引导端部与所述前引导部件之间排放,并且基于重力方向沿远离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前表面的方向形成的喷射角(β)在5°至15°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中,彼此间隔开的多个喷嘴引导端部沿所述排放通道的从左到右的宽度方向布置在所述喷嘴部件的所述排放通道中,并且沿所述重力方向开放的下落空间形成在所述多个喷嘴引导端部之间,并且所述喷嘴引导端部朝向所述前引导部突出的长度(X1)与所述喷嘴引导端部的厚度(Y1)被设置为根据所述喷嘴部的从左到右的宽度方向而彼此不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中,所述引导端部是前引导端部,所述前引导端部从所述前引导部的端部突出以面对所述热交换器的表面,并且所述前引导端部从所述前引导部的所述端部突出的长度(H1)与所述喷嘴部的所述端部和所述前引导端部之间的距离(L)之间的相对比率(H1/L)在0.25至0.55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中,所述前引导端部从所述前引导部件的端部沿垂直方向延伸,并且所述前引导端部的端部在重力方向上处于比所述喷嘴部的所述端部相对更低的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中,所述前引导端部与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前表面间隔开,并且所述前引导端部沿平行于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前表面的方向延伸。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中,沿着所述喷嘴部的所述端部的上表面延伸的虚拟线到达所述前引导端部的表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中,所述安装空间具有基座盖,所述基座盖覆盖所述热交换器的上部的至少一部分,并且所述洗涤单元处于在基座盖中邻近所述所述热交换器的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中,所述喷嘴部的所述端部位于沿朝向所述水管的方向与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前表面间隔开的位置,并且所述喷嘴部的所述端部沿重力方向与所述热交换器的上表面向上间隔开。
20.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包括:
柜体,其中具有安装空间;
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柜体的所述安装空间中,并被配置为用以转移从对衣物进行热处理之后的排气生成的热量;
基座盖,覆盖所述热交换器的上部,以提供热交换空间;
喷嘴部,沿倾斜方向设置于所述基座盖,以将洗涤水朝向所述热交换器引导,所述喷嘴部的第一侧连接到供给洗涤水的水管,而所述喷嘴部的第二侧延伸到邻近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前表面的位置;
前引导部,设置在所述基座盖中并位于所述喷嘴部的一相对侧,同时与所述喷嘴部间隔开,其中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前表面介于所述前引导部与所述喷嘴部之间,其中所述前引导部的突出端部朝向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前表面延伸,以将从所述喷嘴部排出的洗涤水朝向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前表面引导;以及
引导端部,从所述喷嘴部件的端部朝向所述前引导部突出,或者从所述前引导部的端部突出而面对所述热交换器的表面,使得所述引导端部将洗涤水朝向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前表面引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9-0085402 | 2019-07-15 | ||
KR1020190085402A KR20210008781A (ko) | 2019-07-15 | 2019-07-15 | 의류처리장치 |
KR1020200002279A KR20210089049A (ko) | 2020-01-07 | 2020-01-07 | 의류처리장치 |
KR10-2020-0002279 | 2020-01-07 | ||
PCT/KR2020/009309 WO2021010743A1 (en) | 2019-07-15 | 2020-07-15 | Laundry processing apparatus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127359A true CN114127359A (zh) | 2022-03-01 |
CN114127359B CN114127359B (zh) | 2023-12-15 |
Family
ID=71620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51839.1A Active CN114127359B (zh) | 2019-07-15 | 2020-07-15 | 衣物处理设备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1352736B2 (zh) |
EP (2) | EP4407090A3 (zh) |
CN (1) | CN114127359B (zh) |
AU (1) | AU2020312373B2 (zh) |
WO (1) | WO202101074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4407090A3 (en) * | 2019-07-15 | 2024-10-09 | LG Electronics Inc. | Laundry processing apparatus |
KR20210049577A (ko) * | 2019-10-25 | 2021-05-0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건조기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
KR20220114275A (ko) * | 2021-02-08 | 2022-08-1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의류처리장치 |
KR20220114269A (ko) * | 2021-02-08 | 2022-08-1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의류처리장치 |
CN113441450B (zh) * | 2021-05-21 | 2022-10-21 | 重庆渝每滋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豆制品生产原料清洗设备 |
US20220403582A1 (en) * | 2021-06-21 | 2022-12-22 | Whirlpool Corporation | Drying Machine With A Sieve In The Drying Circuit |
JP7561707B2 (ja) | 2021-07-29 | 2024-10-04 |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 衣類乾燥機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54767A (zh) * | 2006-04-13 | 2007-10-17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滚筒洗衣机 |
WO2009077291A1 (de) * | 2007-12-18 | 2009-06-25 |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 Reinigungsvorrichtung für ein mit flusen beladenes bauteil in einem hausgerät sowie hausgerät und verfahren zum reinigen eines mit flusen beladenen bauteils |
CN101821443A (zh) * | 2007-10-12 | 2010-09-01 | 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器具有限公司 | 用于清洁构件、特别是冷凝装置的蒸发器的方法和装置以及具有这种装置的洗涤/烘干机或烘干机 |
US20120246960A1 (en) * | 2011-03-29 | 2012-10-04 | Lee Junseok | Clothes treating apparatus having heat exchanger cleaning device |
EP2628846A1 (en) * | 2012-02-20 | 2013-08-21 |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Corporation N.V. | Laundry treatment apparatus with heat exchanger cleaning |
EP2708639A1 (en) * | 2012-09-14 | 2014-03-19 |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Corporation N.V. | Home appliance with a liquid guiding device |
CN104790345A (zh) * | 2015-04-20 | 2015-07-22 | 严瑾 | 一种消浪板及其消浪端子、防波堤 |
CN105040795A (zh) * | 2015-08-06 | 2015-11-11 | 成都迅德科技有限公司 | 减缓冲刷跌水井 |
US20160115636A1 (en) * | 2014-10-28 | 2016-04-28 | Lg Electronics Inc. | Laundry treating apparatus |
WO2016204414A1 (ko) * | 2015-06-18 | 2016-12-2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건조기능을 구비한 의류처리장치 |
CN106676859A (zh) * | 2017-02-06 | 2017-05-17 |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 | 换热器清洗喷头、热泵干衣机清洗装置和热泵干衣机 |
CN106939493A (zh) * | 2016-01-05 | 2017-07-11 | Lg电子株式会社 | 衣物处理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852449C2 (de) * | 1978-12-04 | 1982-03-04 | August Lepper Maschinen- U. Apparatebau Gmbh, 5340 Bad Honnef | Trommelwasch- und Trockenmaschine |
SE521337C2 (sv) * | 1999-08-09 | 2003-10-21 | Electrolux Ab | Textiltvättmaskin med ångtorkning |
WO2009031812A2 (en) | 2007-09-04 | 2009-03-12 | Lg Electronics Inc. | Dehumidifying apparatus for dryer |
PL2471994T3 (pl) * | 2011-01-04 | 2019-12-31 |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Corporation N.V. | Urządzenie do suszenia materiałów pranych |
KR101806241B1 (ko) | 2011-03-29 | 2017-12-0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열교환기 세척수단을 갖는 의류처리장치 |
US9140396B2 (en) * | 2013-03-15 | 2015-09-22 | Water-Gen Ltd. | Dehumidification apparatus |
CN104911882B (zh) * | 2014-03-14 | 2018-10-30 |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 一种干衣机或洗干一体机 |
JP6616590B2 (ja) * | 2015-05-19 | 2019-12-04 |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 乾燥機 |
KR102366933B1 (ko) * | 2015-07-30 | 2022-02-2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세탁물 처리장치 |
US10087569B2 (en) * | 2016-08-10 | 2018-10-02 | Whirlpool Corporation | Maintenance free dryer having multiple self-cleaning lint filters |
EP3597815B1 (en) * | 2018-07-19 | 2022-03-16 | Electrolux Appliances Aktiebolag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laundry drying machine |
EP4407090A3 (en) * | 2019-07-15 | 2024-10-09 | LG Electronics Inc. | Laundry processing apparatus |
KR20210049577A (ko) * | 2019-10-25 | 2021-05-0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건조기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
KR20210121898A (ko) * | 2020-03-31 | 2021-10-0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의류처리장치 및 의류처리장치의 제어방법 |
AU2021299595B2 (en) * | 2020-07-03 | 2024-06-13 | Lg Electronics Inc. | Laundry treatment machine |
-
2020
- 2020-07-15 EP EP24175940.6A patent/EP4407090A3/en active Pending
- 2020-07-15 AU AU2020312373A patent/AU2020312373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7-15 CN CN202080051839.1A patent/CN114127359B/zh active Active
- 2020-07-15 US US16/929,678 patent/US11352736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7-15 WO PCT/KR2020/009309 patent/WO2021010743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0-07-15 EP EP20185878.4A patent/EP3767027B1/en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5-09 US US17/739,481 patent/US11898300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54767A (zh) * | 2006-04-13 | 2007-10-17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滚筒洗衣机 |
CN101821443A (zh) * | 2007-10-12 | 2010-09-01 | 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器具有限公司 | 用于清洁构件、特别是冷凝装置的蒸发器的方法和装置以及具有这种装置的洗涤/烘干机或烘干机 |
WO2009077291A1 (de) * | 2007-12-18 | 2009-06-25 |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 Reinigungsvorrichtung für ein mit flusen beladenes bauteil in einem hausgerät sowie hausgerät und verfahren zum reinigen eines mit flusen beladenen bauteils |
US20120246960A1 (en) * | 2011-03-29 | 2012-10-04 | Lee Junseok | Clothes treating apparatus having heat exchanger cleaning device |
CN103547728A (zh) * | 2011-03-29 | 2014-01-29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具有热交换器清洗装置的衣物处理装置 |
EP2628846A1 (en) * | 2012-02-20 | 2013-08-21 |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Corporation N.V. | Laundry treatment apparatus with heat exchanger cleaning |
EP2708639A1 (en) * | 2012-09-14 | 2014-03-19 |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Corporation N.V. | Home appliance with a liquid guiding device |
US20160115636A1 (en) * | 2014-10-28 | 2016-04-28 | Lg Electronics Inc. | Laundry treating apparatus |
CN104790345A (zh) * | 2015-04-20 | 2015-07-22 | 严瑾 | 一种消浪板及其消浪端子、防波堤 |
WO2016204414A1 (ko) * | 2015-06-18 | 2016-12-2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건조기능을 구비한 의류처리장치 |
CN105040795A (zh) * | 2015-08-06 | 2015-11-11 | 成都迅德科技有限公司 | 减缓冲刷跌水井 |
CN106939493A (zh) * | 2016-01-05 | 2017-07-11 | Lg电子株式会社 | 衣物处理装置 |
CN106676859A (zh) * | 2017-02-06 | 2017-05-17 |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 | 换热器清洗喷头、热泵干衣机清洗装置和热泵干衣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352736B2 (en) | 2022-06-07 |
EP4407090A2 (en) | 2024-07-31 |
EP4407090A3 (en) | 2024-10-09 |
CN114127359B (zh) | 2023-12-15 |
AU2020312373A1 (en) | 2022-03-03 |
EP3767027A1 (en) | 2021-01-20 |
AU2020312373B2 (en) | 2024-02-01 |
US11898300B2 (en) | 2024-02-13 |
US20220267945A1 (en) | 2022-08-25 |
US20210017697A1 (en) | 2021-01-21 |
EP3767027B1 (en) | 2024-09-04 |
WO2021010743A1 (en) | 2021-01-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127359B (zh) | 衣物处理设备 | |
AU2019265183B2 (en) | Clothes processing apparatus | |
EP3190225B1 (en) | Clothes treating apparatus | |
US9290885B2 (en) | Laundry treatment apparatus | |
EP2037034B1 (en) | Ductless type clothes drier | |
EP3725939A1 (en) | Home appliance with a liquid guiding device | |
EP2895650A1 (en) | Appliance with a liquid guiding device | |
EP2628846A1 (en) | Laundry treatment apparatus with heat exchanger cleaning | |
US20070118996A1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tecting dryness of clothes in an appliance | |
EP2527527B1 (en) | Rotary-drum laundry dryer | |
KR102378140B1 (ko) | 의류처리장치 | |
KR102713774B1 (ko) | 의류 처리 장치 | |
KR20190128471A (ko) | 의류 처리 장치 | |
KR102568204B1 (ko) | 의류 처리 장치 | |
KR20190128469A (ko) | 의류 처리 장치 | |
KR20190128465A (ko) | 의류 처리 장치 | |
KR20210010143A (ko) | 의류처리장치 | |
KR20210089049A (ko) | 의류처리장치 | |
KR20210008781A (ko) | 의류처리장치 | |
KR20210020398A (ko) | 의류처리장치 | |
KR20190128467A (ko) | 의류 처리 장치 | |
KR102017695B1 (ko) | 의류처리장치 | |
KR102148659B1 (ko) | 의류처리장치 | |
KR20240152807A (ko) | 의류 처리 장치 | |
KR20220118091A (ko) | 건조 볼 및 건조 볼이 구비된 건조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