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26864A - 层压构造体、食品包装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层压构造体、食品包装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26864A
CN114126864A CN202080051198.XA CN202080051198A CN114126864A CN 114126864 A CN114126864 A CN 114126864A CN 202080051198 A CN202080051198 A CN 202080051198A CN 114126864 A CN114126864 A CN 1141268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rylate
methacrylate
mass
coating layer
calcium carbon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5119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26864B (zh
Inventor
佐藤爱璃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B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B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BM Co Ltd filed Critical TBM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1268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68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268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68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33/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9D1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the oxygen atom being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09D13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methacrylic acid 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65/00Wrappers or flexible covers; Packaging materials of special type or form
    • B65D65/38Packaging materials of special type or form
    • B65D65/42Applications of coated or impregnated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2Coating with two or more layers, where at least one layer of a composition contains a polymer bind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3Improving the adhesiveness of the coatings per se, e.g. forming pri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27/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27/02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9D127/04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containing chlorine atoms
    • C09D127/08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vinylidene chlor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C09D7/60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 C09D7/61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in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C09D7/66Additive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le size
    • C09D7/68Particle size between 100-1000 n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C09D7/66Additive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le size
    • C09D7/69Particle size larger than 1000 n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2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27/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J2327/04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containing chlorine atoms
    • C08J2327/08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vinylidene chlor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3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33/04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esters
    • C08J2333/06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the oxygen atom being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08J233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methacrylic acid 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4Acids; Salts thereof
    • C08K3/26Carbonates; Bicarbonates
    • C08K2003/265Calcium, strontium or barium carbon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02Physical properties
    • C08K2201/003Additives being defined by their diame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3/346Cla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Wrappers (AREA)
  • 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应对环境问题的组成、气体阻隔性以及耐油性优异的层压构造体、以及使用该层压构造体而形成的食品包装容器及其制造方法。该层压构造体的特征在于,在以质量比50:50~10:90的质量比含有热可塑性树脂和无机物质粉末的基材的单面或双面,以隔着第一涂层的方式具有含聚偏二氯乙烯系树脂的第二涂层,所述第一涂层是黏土以35质量%以上65质量%以下、轻质碳酸钙以5质量%以上30质量%以下的比例混合到由丙烯酸系聚合物形成的连续相中而成的。

Description

层压构造体、食品包装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层压构造体、食品包装容器及其制造方法。详细而言,本发明涉及具有应对环境问题的组成,气体阻隔性及耐油性优异的层压构造体、以及使用该层压构造体而形成的食品包装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食品包装容器,其基材广泛使用纸、聚酯、聚丙烯、发泡聚苯乙烯等而成型后的物质。然而,环境保护日趋成为国际问题的当今,降低合成树脂以及纸张材料的消耗量被广泛探讨,从这样的观点出发,提倡将无机物质粉末高填充在热可塑性树脂中而成的混合了无机物质粉末的热可塑性树脂组合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等),也期待在食品包装容器领域中应用。
但是,由上述那样的混合了无机物质粉末的热可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食品包装容器,在使用过程中无机物质粉末脱落、或者因食品、尤其是强酸性饮料等液状食品有可能造成作为无机物质粉末而使用的碳酸钙溶出将成为课题。此外,通过在热可塑性树脂中高填充无机物质粉末,从而形成该包装容器的树脂层具有微小空隙,因此气体阻隔性缺乏,从湿气、气味转移、商品的保鲜度的观点出发也存在着课题,耐油性也不足。
以往,一般由发泡聚苯乙烯等形成的食品包装容器中,合成树脂基材表面通过作为气体阻隔性高的素材而已知的偏二氯乙烯系树脂层、尤其偏二氯乙烯胶乳来覆盖(例如专利文献2~4)。
因此,关于由混合了无机物质粉末的热可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食品包装容器,还考虑通过这种偏二氯乙烯系树脂层、尤其是偏二氯乙烯胶乳来覆盖表面。
然而,偏二氯乙烯系树脂即便是胶乳形态也会存在如下问题,例如,与由高填充有碳酸钙粒子等无机物质粉末的聚烯烃树脂等热可塑性树脂形成的基材的粘接性缺乏,在包装容器的使用过程中,由偏二氯乙烯系树脂形成的涂层自基材剥离的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在由偏二氯乙烯胶乳形成的气体阻隔层的背面侧设置由苯乙烯系树脂形成的热封层,并将该热封层热封在聚苯乙烯发泡体的方案,此外在专利文献4中还提出了在由发泡聚苯乙烯形成的基材表面涂覆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溶液,在其干燥后涂覆偏二氯乙烯胶乳,从而提高基材与由偏二氯乙烯胶乳形成的涂层的贴合性的方案。然而,即便使用专利文献2、4中所示那样的热熔层、中间层,在相对于由混合了无机物质粉末的热可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基材而形成由偏二氯乙烯系树脂形成的涂层之后,仍无法获得充足的粘接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WO2014/109267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4-7213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28437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昭63-3070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实情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良了的层压构造体、食品包装容器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另一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应对环境问题的组成,气体阻隔性及耐油性优异的层压构造体、以及使用该层压构造体而形成的食品包装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具有由现有的混合了无机物质粉末的热可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基材的成型品的课题、即、因作为基材树脂的聚丙烯、聚乙烯等是无极性的而引起的、基材与由偏二氯乙烯系树脂形成的涂层的粘接性不良等异常状况,进行了深刻地探讨,结果为,发现在由混合了无机物质粉末的热可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基材与由偏二氯乙烯系树脂形成的涂层之间,设置具有在丙烯酸系聚合物水性乳液中分别混合预定量黏土以及轻质碳酸钙而成的组成的底涂层,会提高基材与由偏二氯乙烯系树脂形成的涂层的粘接性,使得气体阻隔性以及耐油性优异,例如在作为食品包装容器而使用的情况下,即便从湿气、气味转移、商品的保鲜度的观点出发,仍注意到优异性能的提高,由此达成本发明。
即、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是一种如下的层压构造体,其特征在于,在以质量比50:50~10:90的质量比含有热可塑性树脂和无机物质粉末的基材的单面或双面,以隔着第一涂层的方式具有含聚偏二氯乙烯系树脂的第二涂层,所述第一涂层是黏土以35质量%以上65质量%以下、轻质碳酸钙以5质量%以上30质量%以下的比例混合到由丙烯酸系聚合物形成的连续相中而成的。
本发明的层压构造体的一实施方式中示出所述聚偏二氯乙烯系树脂为聚偏二氯乙烯树脂胶乳的层压构造体。
本发明的层压构造体的一实施方式中示出所述热可塑性树脂为聚烯烃系树脂的层压构造体。
本发明的层压构造体的一实施方式中示出所述无机物质粉末为碳酸钙粉末的层压构造体。
本发明的层压构造体的一实施方式中示出所述黏土的体积平均粒径为1.0μm以上10.0μm以下的层压构造体。
本发明的层压构造体的一实施方式中示出所述轻质碳酸钙的体积平均粒径为0.05μm以上2.00μm以下的层压构造体。
本发明的层压构造体的一实施方式中示出所述丙烯酸系聚合物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层压构造体。
本发明的层压构造体的一实施方式中示出所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选自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异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2-羟基甲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层压构造体。
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是通过由上述的层压构造体构成的容器体来达成。
本发明的容器体特别优选的一实施方式中示出作为食品包装容器而使用的容器体。
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还有如下层压构造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以质量比50:50~10:90的质量比含有热可塑性树脂和无机物质粉末的基材的单面或双面,涂覆丙烯酸系聚合物水性乳液后,涂覆聚偏二氯乙烯树脂胶乳,所述丙烯酸系聚合物水性乳液为黏土以35质量%以上65质量%以下、轻质碳酸钙以5质量%以上30质量%以下的以干燥质量计的比例混合到由丙烯酸系聚合物形成的连续相中而成的。
本发明的层压构造体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方式中示出如下层压构造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以质量比50:50~10:90的质量比含有热可塑性树脂和无机物质粉末的基材挤出成型为片材状,并在所获得的基材片材的单面或双面,涂覆丙烯酸系聚合物水性乳液后,涂覆聚偏二氯乙烯树脂胶乳,所述丙烯酸系聚合物水性乳液为黏土以35质量%以上65质量%以下、轻质碳酸钙以5质量%以上30质量%以下的以干燥质量计的比例混合到由丙烯酸系聚合物形成的连续相中而成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以质量比50:50~10:90的质量比含有热可塑性树脂和无机物质粉末的基材的至少一表面,可形成具有良好粘接性的含聚偏二氯乙烯系树脂的涂层,从而成为气体阻隔性以及耐油性优异,例如在作为食品包装容器而使用的情况下,从湿气、气味转移、商品的保鲜度保持的观点出发也能发挥提高优异性能的层压构造体。
附图说明
图1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层压构造体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层结构的剖视图。
图2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层压构造体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的层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说明。
《层压构造体》
图1及图2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层压构造体各实施方式中的层结构的剖视图。另外,在图1以及图2中放大描绘了各层的厚度。
本发明所涉及的层压构造体示意性地示于图1及图2,其具备基材1、第一涂层2和第二涂层3,所述基材1以质量比50:50~10:90的质量比含有热可塑性树脂和无机物质粉末,第一涂层2是在基材的至少一表面上所形成的、黏土以35质量%以上65质量%以下、轻质碳酸钙以5质量%以上30质量%以下的比例混合到由丙烯酸系聚合物形成的连续相中而成的,所述第二涂层3是在所述第一涂层2上所形成的含聚偏二氯乙烯系树脂的涂层。
可以如图1所示那样在基材1的任意单面侧设置第一涂层2以及第二涂层3,或者也可以如图2所示那样在基材1的双面侧分别设置第一涂层2以及第二涂层3。
另外,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层压构造体,只要是在基材1的至少一表面具有上述的第一涂层2以及第二涂层3的方式,则对于其他的结构并没有特别地限定,例如可在基材1与第一涂层2之间任意地设置具有某种功能的中间层,例如用于增强基材1与第一涂层2的贴合性的密封胶层、用于赋予层压构造体彩色以及图案等的内部印刷层、屏蔽层等、或者未设置第一涂层2以及第二涂层3的基材表面上的保护层、印刷层等。
(1)基材
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层压构造体中的基材,可使用由以质量比50:50~10:90的质量比含有热可塑性树脂和无机物质粉末的混合了无机物质粉末的热可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片材、尤其是由以质量比50:50~10:90的比例含有聚烯烃系树脂和无机物质粉末的混合了无机物质粉末的热可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片材,从环境性观点出发,还从机械强度、耐热性等特性良好的观点出发,较为优选。
(树脂成分)
作为构成前述混合了无机物质粉末的热可塑性树脂组合物片材的树脂,并未特别地限定,根据层压构造体的用途、功能等,可使用各种树脂。例如可列举出聚乙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聚甲基-1-戊烯、乙烯-环状烯烃共聚物等聚烯烃系树脂;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的金属盐(离聚物)、乙烯-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马来酸改性聚乙烯、马来酸改性聚丙烯等的含官能团聚烯烃系树脂;尼龙-6、尼龙-6,6、尼龙-6,10、尼龙-6,12等聚酰胺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及其共聚物、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芳香族聚酯系树脂、聚丁烯琥珀酸酯(Poly butylene succinate)、聚乳酸等脂肪族聚酯系树脂等热可塑性聚酯系树脂;芳香族聚碳酸酯、脂肪族聚碳酸酯等聚碳酸酯树脂;无规聚苯乙烯、间规聚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AS)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共聚物等聚苯乙烯系树脂;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等聚氯乙烯系树脂;聚苯硫醚;聚醚砜、聚醚甲酮、聚醚醚甲酮等聚醚系树脂等。这些可单独使用1种或者组合使用2种以上。
这些热可塑性树脂之中,从其成型容易性、性能方面以及经济方面等出发,优选使用聚烯烃系树脂、芳香族聚酯系树脂、脂肪族聚酯系树脂。
在此,聚烯烃系树脂是指以烯烃成分单元为主要成分的聚烯烃系树脂,具体地,可举出上述那样的聚丙烯系树脂、聚乙烯系树脂,此外还可举出聚甲基-1-戊烯、乙烯-环状烯烃共聚物等,而且还可举出它们的2种以上的混合物。另外,上述“以...为主要成分”的意思是,烯烃成分单元在聚烯烃系树脂中包含50质量%以上,其含量优选为7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8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质量%以上。另外,本发明使用的聚烯烃系树脂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通过使用Ziegler-Natta系催化剂、茂金属系催化剂、氧、过氧化物等自由基引发剂等的方法的任一种得到。
作为所述聚丙烯系树脂,可举出丙烯成分单元为50质量%以上的树脂,例如可举出丙烯均聚物、或丙烯与能够共聚的其他α-烯烃的共聚物等。作为能够与丙烯共聚的其他α-烯烃,例如可示例出乙烯、1-丁烯、异丁烯、1-戊烯、3-甲基-1-丁烯、1-己烯、3,4-二甲基-1-丁烯、1-庚烯、3-甲基-1-己烯等碳原子数为4~10的α-烯烃。作为丙烯均聚物,等规、间规、无规、半等规和显示各种立构规整性的直链或支链状聚丙烯等均包含在内。此外,上述共聚物可以是无规共聚物,也可以是嵌段共聚物,进而不仅可以是二元共聚物,也可以是三元共聚物。具体而言,能够示例例如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丁烯-1-丙烯无规共聚物、乙烯-丁烯-1-丙烯无规三元共聚物、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
此外,作为所述聚乙烯系树脂,可举出乙烯成分单元为50质量%以上的树脂,例如可举出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中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丁烯1共聚物、乙烯-丁烯1共聚物、乙烯-己烯1共聚物、乙烯-4甲基戊烯1共聚物、乙烯-辛烯1共聚物,而且可举出它们的2种以上的混合物。
在前述聚烯烃系树脂中,因为机械强度和耐热性的平衡特别优异,所以优选使用聚丙烯系树脂。
(无机物质粉末)
此外,作为基材而使用的混合了无机物质粉末的热可塑性树脂组合物片材中可混合的无机物质粉末,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钙、镁、铝、钛、铁和锌等的碳酸盐,硫酸盐、硅酸盐、磷酸盐、硼酸盐、氧化物或它们的水合物的粉末状的形态,具体而言,例如可举出碳酸钙、碳酸镁、氧化锌、氧化钛、二氧化硅、氧化铝、黏土、滑石、高岭土、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硅酸铝、硅酸镁、硅酸钙、硫酸铝、硫酸镁,例如硫酸钙、磷酸镁、硫酸钡、硅砂、炭黑、沸石、钼、硅藻土、绢云母、硅藻土、亚硫酸钙、硫酸钠、钛酸钾、膨润土、石墨等。它们可以是合成的,也可以是来自天然矿物的,此外,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并用2种以上。
而且,作为无机物质粉末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颗粒状、片状、粒状、纤维状等的任一种。此外,作为颗粒状,可以是如通过通常的合成法得到那样的球形形状,或者也可以是如将天然矿物经粉碎得到那样的不规则形状。
作为这些无机物质粉末,优选碳酸钙、碳酸镁、氧化锌、氧化钛、二氧化硅、氧化铝、黏土、滑石、高岭土、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等,特别优选碳酸钙。进而,作为碳酸钙,可以是通过合成法制备的所谓轻质碳酸钙、和以石灰石等CaCO3为主成分的天然原料经机械粉碎分级得到的所谓重质碳酸钙的任一种,也能够将他们进行混合,但从经济性的观点出发,优选重质碳酸钙。
在此,重质碳酸钙是指将天然的石灰石进行机械粉碎、加工得到的碳酸钙,与通过化学上的沉淀反应等制造的合成碳酸钙明显区分开。另外,粉碎方法中有干式法和湿式法,从经济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干式法。
此外,为了提高无机物质粉末的分散性和反应性,可以预先按照常规方法对无机物质颗粒的表面尽心表面改性。作为表面改性法,能够示例等离子体处理等物理方法、通过偶联剂或表面活性剂将表面进行化学表面处理的方法。作为偶联剂,例如可举出硅烷偶联剂、钛偶联剂等。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以是阴离子性、阳离子性、非离子型和两性的任一种,例如可举出高级脂肪酸、高级脂肪酸酯、高级脂肪酸酰胺、高级脂肪酸盐等。
无机物质粉末优选为粒子,平均粒径优选0.1μm以上20.0μm以下,更优选为1.0μm以上1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μm以上5.0μm以下。另外,本说明书中所述的无机物质粉末的平均粒径是指按照JIS M-8511的空气渗透法的比表面积测定结果计算的值。作为测定仪器,能够优选使用岛津制作所公司制的比表面积测定装置SS-100。特别优选在其粒径分布中不含有粒径50.0μm的粒子。另一方面,当颗粒过小时,在与上述的热可塑性树脂混炼时,粘度显著上升,存在成型体的制造困难的风险。因此,优选使其平均粒径为0.5μm以上。
无机物质粉末可以是纤维状、粉末状、片状或颗粒状。
纤维状的无机物质粉末的平均纤维长度优选为3.0μm以上且20.0μm以下。平均纤维直径优选为0.2μm以上且1.5μm以下。此外,长径比通常为10以上且30以下。另外,纤维状的无机物质粉末的平均纤维长度和平均纤维直径用电子显微镜测定,长径比是平均纤维长度相对于平均纤维直径的比(平均纤维长度/平均纤维直径)。
作为基材的混合了无机物质粉末的热可塑性树脂组合物片材中所含有的上述的热可塑性树脂与无机物质粉末的混合比(质量%),如前所述,期望是50:50~10:90的比率,更优选为40:60~20:80的比率,进一步优选为40:60~25:75的比率。这是因为:在热可塑性树脂与无机物质粉末的混合比中,当无机物质粉末的比例低于50质量%时,得不到通过混合无机物质粉末带来的混合了无机物质粉末的热可塑性树脂组合物的预定的质感、耐冲击性等物理性质,另一方面,当高于90质量%时,挤出成型、真空成型等的成型加工变得困难。
(其他的添加剂)
此外,作为基材的前述混合了无机物质粉末的热可塑性树脂组合物片材,可根据需要在该组成中混合其他的添加剂作为助剂。作为其他的添加剂,例如增塑剂、染色剂、润滑剂、偶联剂、流动性改善剂、分散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阻燃剂、稳定剂、防静电剂、发泡剂等。这些添加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兼并使用2种以上。
此外,作为基材的前述混合了无机物质粉末的热可塑性树脂组合物片材既可以不延伸,也可以在纵或横等单轴方向或双轴方向上延伸。
作为基材的厚度,并未特别地限制,通常为10μm以上300μm以下,优选为25μm以上200μm以下。
此外,在使用由前述混合了无机物质粉末的热可塑性树脂组合物片材形成的基材的情况下,以提高与设置在其表面上的第一涂层的贴合性为目的,根据期望,可以在单面或双面通过氧化法、凹凸化法等来实施表面处理。作为上述氧化法,例如可举出电晕放电处理、框架处理、等离子处理、辉光放电处理、铬酸处理(湿)、火焰处理、热风处理、臭氧/紫外线照射处理等,此外,作为凹凸化法,例如可列举出喷砂法、溶剂处理法等。然而,在本发明中,通过形成如后述那样的第一涂层,从而提高基材与第二涂层的贴合性,因此并不是特别需要上述那样的表面处理。
(2)第一涂层
本发明所涉及的层压构造体所具有的第一涂层2是黏土以35质量%以上6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40质量%以上6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5质量%以上55质量%以下的比例、且轻质碳酸钙以5质量%以上3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7质量%以上2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质量%以上15质量%以下的比例被添加至成为基质的丙烯酸系聚合物的连续相中而成的。
在第一涂层2中黏土以及轻质碳酸钙分别以上述的预定量均衡地存在于由丙烯酸系聚合物形成的连续相中,从而在与基材的接合界面、以及与后述的第二涂层的接合界面处形成物理性凹凸而使锚固效果带来的粘接性提高。此外,通过由丙烯酸系聚合物形成的连续相中存在黏土,从而电阻率、尤其是表面电阻率下降,在层压构造体作为容器体等而使用的情况下可发挥抗静电性能,从而可防止因带静电而导致的粉尘附着。而且,通过由丙烯酸系聚合物形成的连续相中存在轻质碳酸钙,从而提高耐油性。
在该第一涂层2中,当黏土的混合量少于上述范围内时,有可能造成与基材1的粘接性降低,而且有可能造成因混合黏土而导致的片材的表面电阻率的下降不足。另一方面,黏土的混合量多于上述范围内时,耐水性降低会对外观产生影响,而且有可能造成第一涂层2无法形成为具有足够强度的连续层。
以下对形成这种第一涂层2的各成分进行详细说明。
(形成连续相的丙烯酸系聚合物)
作为第一涂层2的基质的丙烯酸系聚合物,包括以(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酰胺类、以及(甲基)丙烯腈为主要单体成分而获得的聚合物。另外,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甲基)丙烯酸”包括“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两层意思来使用。
更具体地,作为构成所述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并未特别限定,丙烯酸、甲基丙烯酸;
例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异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己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壬酯、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硬脂酯、丙烯酸棕榈酯或丙烯酸环己酯等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18的丙烯酸烷基酯;
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棕榈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等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18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
例如,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丙烯酸2-羟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丙烯酸4-羟丁酯、甲基丙烯酸4-羟丁酯、邻苯二甲酸单羟乙酯丙烯酸酯等在(甲基)丙烯酸的侧链具有羟基的烷基酯;
例如,分子内具有乙二醇单元的聚乙二醇(优选n为3以上且20以下)二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EO改性(优选n为3以上且20以下)三丙烯酸酯、苯酚EO改性(优选n为3以上且20以下)丙烯酸酯、
例如,丙烯酸烯丙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烯丙氧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的烯氧基烷基酯、
例如,丙烯酸甲氧基丁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丁酯、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丙烯酸乙氧基丁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丁酯等在(甲基)丙烯酸的侧链具有烷氧基的烷基酯;
例如,丙烯酸烯丙酯和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等(甲基)丙烯酸的烯基酯;
例如,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以及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在丙烯酸的侧链具有环氧基的烷基酯;
例如,丙烯酸二乙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乙氨基乙酯、丙烯酸甲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甲氨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的单-或二-烷基氨基烷基酯;
例如,具有甲硅烷基、烷氧基甲硅烷基、水解性烷氧基甲硅烷基等作为侧链的有机硅改性(甲基)丙烯酸酯;
例如,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
例如,N-羟甲基丙烯酰胺和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等具有羟甲基的(甲基)丙烯酰胺;
例如,N-烷氧基羟甲基丙烯酰胺(如N-异丁氧基羟甲基丙烯酰胺等)、N-烷氧基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如N-异丁氧基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等)等具有烷氧基羟甲基的(甲基)丙烯酰胺;
例如,N-丁氧基甲基丙烯酰胺和N-丁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等具有烷氧基烷基的(甲基)丙烯酰胺;以及
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各种丙烯酸系单体也能够作为构成所述丙烯酸系树脂的单体成分而列举出。
而且,在通过光固化反应等在丙烯酸系聚合物中导入交联结构,欲提高第一涂层2的皮膜强度的情况下,也能够混合2官能至多官能的丙烯酸系单体、具体地,例如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羟基新戊酸酯)间)丙烯酸酯,二环戊基二(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的二环戊烯基二(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乙烷改性的二(甲基)丙烯酸酯、烯丙基化的环己基二(甲基)丙烯酸酯、异氰脲酸酯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酯,丙酸改性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丙烷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丙烯酰氧乙基)异氰脲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酯、丙酸改性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等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
这些单体成分能够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多种。
即、本发明中构成第一涂层2的连续相的丙烯酸系聚合物可以是仅由上述例示的各种单体成分之内的某一种构成的均聚物,也可以是由上述例示的各种单体成分多种组成而成的共聚物(共聚物)。
而且,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单体成分以外还可使用含有其他的单体成分的共聚物作为丙烯酸系聚合物。
作为上述例示以外的单体成分,只要是与上述单体成分形成共聚物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乙酸乙烯酯、氯乙烯、偏二氯乙烯、乳酸乙烯酯、丁酸乙烯酯、叔碳酸乙烯酯和苯甲酸乙烯酯等乙烯基单体、乙烯、丁二烯、苯乙烯等。
另外,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层压构造体中形成第一涂层2的方法,也没有特别地限定,一般根据形成这样的第一涂层2的基础上的涂覆性的良好程度,优选为以分散于水、或溶解于有机溶剂的形态来使用,尤其优选分散于水的形态、即、丙烯酸系聚合物水性乳液的形态。因此,作为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优选为,在作为形成第一涂层2的原料的阶段具有水性乳液的形态。
制造丙烯酸系聚合物水性乳液方面的乳化聚合本身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的。作为该乳化聚合中所使用的表面活性剂,可单独使用阴离子性、阳离子性、两性、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或者兼并2种以上。其中优选为非离子性、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作为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并未特别地限定,例如有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聚氧乙烯烷基酯、脱水山梨糖醇烷基酯、聚氧乙烯脱水山梨糖醇烷基酯等。作为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没有特别限定,有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硬脂基三甲基氯化铵、N-2-乙基己基氯化吡啶等,最优选为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此外,其中特别优选为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表面活性剂并未特别地限定,通常可使用单体的总量的1~5质量%。
而且,可以使用明胶和聚乙烯醇等水溶性聚合物作为保护胶体剂。
作为乳液聚合中的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可示例过硫酸钾、过硫酸铵等过硫酸盐、过氧化氢溶液、叔丁基过氧化氢、偶氮二脒基丙烷的盐酸盐等水溶性类型,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新癸酸枯基酯、过氧辛酸枯基酯、偶氮二异丁腈等油溶性类型,优选水溶性。聚合引发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以单体的总量的0.01~0.50质量%的比例使用る。
聚合反应并未特别限定,通常在35~90℃的温度搅拌下进行,反应时间通常为3~40小时。此外,在乳化聚合的开始时或结束时加入碱性物质来调节pH,从而能够提高乳液的放置稳定性、冻结稳定性、化学的稳定性等。在该情况下,所获得的乳液优选调节至pH为5~9,为此,能够使用氨、乙胺、二乙胺、三乙胺、乙醇胺、三乙醇胺、二甲基乙醇胺、苛性钠、苛性钾等碱性物质。
尽管并未特别地限制,但作为第一涂层的基质的丙烯酸系聚合物,可优选例示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
(黏土)
而且在本发明中,将黏土与后述的轻质碳酸钙组合并以预定比例混合到成为基质的丙烯酸系聚合物的连续相中。
作为本发明中所使用的黏土,并没有特别限制,可适当利用公知的黏土。另外,在本说明书中,“黏土”除了具有层状结构的黏土矿物以外,也包括伊毛缟石(imogolite)、水铝英石等不具有层状结构的黏土矿物。作为具有层状结构的黏土矿物,可举出蒙脱石、蛭石、蒙脱石、膨润土、伊利石、水辉石、埃洛石、皂石、菱镁矿、白脱石、绿脱石、蒙脱石、云母、脆性云母、绢云母、伊利石、绿松石(海绿石)、水滑石等溶胀性矿物;高岭矿物(高岭土、高陵石)、蛇纹石、叶蜡石、滑石(滑石)、绿泥石(绿泥岩)、沸石(沸石)等非溶胀性矿物。此外,作为这样的黏土,可据此天然的黏土、合成黏土、有机化黏土。
另外,作为所述有机化黏土,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包含公知的任一种,但优选黏土被有机化剂有机化而成的黏土。作为这样的有机化之前的黏土,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是所谓的黏土矿物即可,可以是上述示例那样的任一种。此外,这样的黏土可以是天然产物,也可以是合成产物。
此外,作为所述有机化剂,没有特别限制,能够适宜利用能够将黏土有机化的公知的有机化剂,能够使用例如己基铵离子、辛基铵离子、2-乙基己基铵离子、十二烷基铵离子、月桂基铵离子、十八烷基铵离子、二辛基二甲基铵离子、三辛基铵离子、二十八烷基二甲基铵离子、三辛基铵离子、二十八烷基二甲基铵离子、三辛基铵离子等。
作为本发明中所使用的黏土,并没有特别地限定,尤其从第一涂层2的均匀分散性方面出发,优选为高岭土黏土。
此外,作为该黏土的粒径,并未特别地限定,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欲形成的第一涂层2的厚度,但相对于欲形成的第一涂层的厚度,例如期望具有0.2倍以上2.0倍以下、更优选为0.5倍以上0.8倍以下的平均粒径。更具体地,例如体积平均粒径优选为0.1μm以上10.0μm以下、更优选为0.15μm以上8.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2μm以上6.0μm以下。当具有这样的粒径范围时,能够将黏土分散性良好地混合在所形成的第一涂层2中,从而可更适当地发挥相对于上述的基材1以及第二涂层3的粘接性的提高、耐油性的提高、抗静电性能之类所期望的效果。
另外,作为黏土的形状,并未特别地限定,可以是球状、椭圆球状、扁平状、不规则形状等的任一形状,但从第一涂层2中的均匀分散性方面出发,期望在某种程度上其形状接近于球状,。从该观点出发,黏土的纵横比优选为5以下、更优选为3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以下。上述纵横比表示长径/短径。
此外,作为黏土,在使第一涂层2的面内特性均匀方面,期望尺寸是大致均匀的。
而且,作为黏土的比重,并未特别地限定,例如在可均匀地分散在所形成的第一涂层2整体的方面,期望是1.5~3.0、更优选为2.0~2.8。
(轻质碳酸钙)
本发明中,前述第一涂层2含有上述黏土和轻质碳酸钙。“轻质碳酸钙”如上所述,是指通过合成法所制造出的碳酸钙,区别于将以石灰石等CaCO3作为主要成分的天然原料进行机械性粉碎分级而获得的重质碳酸本发明中与上述黏土组合使用的不是重质碳酸钙或其他的无机微粒而是轻质碳酸钙,是因为在与上述黏土组合使用的情况下可使第一涂层2平滑化。
作为轻质碳酸钙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本发明中可使用由公知的任意方法得到的轻质碳酸钙,例如可举出二氧化碳化合法或可溶性盐反应法等。二氧化碳化合法是指,将烧结石灰石得到的生石灰溶于水而制成石灰浆,使石灰浆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轻质碳酸钙的方法。可溶性盐反应法是指,使石灰浆与氯化钙溶液和碳酸钙反应,生成轻质碳酸钙的方法。通过反应条件等,能够调节轻质碳酸钙的结晶、尺寸、形状。
作为本发明中所使用的轻质碳酸钙的粒径,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体积平均粒径优选为0.02μm以上2.00μm以下、更优选为0.02μm以上1.00μm以下。当具有这样的粒径范围时,第一涂层2的平滑化变好。
(其他的添加剂)
本发明中,第一涂层2也可含有上述以外的添加剂等其他成分。作为添加剂,具体而言可举出交联剂、pH调节剂、增稠剂、流动性改进剂、消泡剂、抑泡剂、表面活性剂、脱模剂、渗透剂、着色颜料、着色染料、荧光增白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防腐剂、杀菌剂、防水剂、固化剂、耐候材料等。
作为交联剂,可举出醛化合物、三聚氰胺化合物、异氰酸酯化合物、锆化合物、钛化合物、酰胺化合物、铝化合物、硼酸、硼酸盐、碳二亚胺化合物、恶唑啉化合物等。
作为消泡剂,并未特别地限定,例如可使用矿物油系、聚醚系、有机硅系消泡剂,优选为矿物油系消泡剂。作为矿物油系消泡剂,并未特别限定。作为疏水性二氧化硅类的矿物油系消泡剂,并未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Nopco 8034、Nopco 8034-L、SN Defoamer AP、SNDefoamer H-2、SN Defoamer TP-33、SN Defoamer VL、SN Defoamer 113、SN Defoamer154、SN Defoamer 154S、SN Defoamer 313、SN Defoamer 314、SN Defoamer 316、SNDefoamer 317、SN Defoamer 318、SN Defoamer 319、SN Defoamer 321、SN Defoamer 323、SN Defoamer 364、SN Defoamer 414、SN Defoamer 456、SN Defoamer 474、SN Defoamer476-L、SN Defoamer 480、SN Defoamer 777、SN Defoamer 1341、SN Defoamer 1361(SANNOPCO公司制)、BYK-1740(BYK公司制)等。作为金属皂类的矿物油系消泡剂,并不局限于以下消泡剂,例如可列举出Nopco DF-122、Nopco DF-122-NS、Nopco NDW、Nopco NXZ、SNDefoamer 122-SV、SN Defoamer 269、SN Defoamer 1010(SAN NOPCO公司制)等。作为酰胺蜡类的矿物油系消泡剂,并未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出Nopco 267-A、Nopco DF-124-L、SNDefoamer TP-39、SN Defoamer 477T、SN Defoamer 477-NS、SN Defoamer 479、SNDefoamer 1044、SN Defoamer 1320、SN Defoamer 1340、SN Defoamer 1360、SN Defoamer5100(SAN Nopco公司制)。这些既可单独仅使用1种,也可以兼并使用2种以上。另外,作为消泡剂的使用量,并未特别地限定,但相对于形成第一涂层的涂覆液的整体期望为0.01~0.03质量%。
另外,关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涂层2中上述的黏土以及轻质碳酸钙以外的微粒子,只要不妨碍由这些黏土以及轻质碳酸钙在预定量的范围内兼并使用而实现的上述优异的效果,可进行添加,但期望实质上不含其他微粒。
此外,用于形成第一涂层2的涂覆液的制备可通过如下方式进行,例如,在使用丙烯酸系聚合物水性乳液作为第一涂层2的基质的丙烯酸系聚合物的情况下,将上述黏土乃至其在水等中的分散体、以及轻质碳酸钙乃至其在水等中的分散体添加至作为丙烯酸系聚合物水性乳液的分散介质的水中,適当的搅拌乃至使用分散机、例如湿式胶体磨、磨边涡轮机、桨叶等,在500~3000rpm的旋转条件下,通常使其分散1~5分钟。另外,当将黏土以及轻质碳酸钙直接投入到丙烯酸系聚合物水性乳液中时,有可能产生凝聚,因此期望预先根据需要混合分散剂,并制备水等介质中分散黏土及/或轻质碳酸钙的分散体的基础上,混合至丙烯酸系聚合物水性乳液中。另外,黏土和轻质碳酸钙的比重几乎相等,因此在分散体中黏土和轻质碳酸钙不是各自不均匀地存在,而是能够在双方均匀分布的状态下分散。
作为该第一涂层2的厚度,并未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1μm以上10μm以下,更优选为2μm以上8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μm以上5μm以下。当是该范围内的厚度时,第一涂层2作为底涂层使得基材1与第二涂层3的贴合性、层压构造体的耐水性、表面的抗静电性等之类的特性也会变好。
(3)第二涂层
本发明涉及的层压构造体所具有的第二涂层3含聚偏二氯乙烯系树脂。
通过第二涂层3隔着所述第一涂层2而贴合性良好地层压在基材1的表面,从而能够赋予层压构造体的气体阻隔性、耐油性、耐药品性、防湿性、其他、阻燃性、高频密封等。如前所述,尽管本发明所涉及的层压构造体中,使用混合了无机物质粉末的热可塑性树脂组合物作为基材1,但通过形成这种含聚偏二氯乙烯系树脂的第二涂层,从而可消除在使用过程中无机物质粉末脱落、或者作为无机物质粉末而使用的碳酸钙由于食品、尤其是强酸性饮料等液状食品而溶出之类的问题。
第二涂层3含有聚偏二氯乙烯系树脂,只要至少发挥出足够的气体阻隔性,则并未特别地限定,例如可使用由含聚偏二氯乙烯的树脂组合物形成的膜体、或者聚偏二氯乙烯胶乳等。其中优选为聚偏二氯乙烯胶乳的形态。当是胶乳的形态时,将第一涂层2如前所述那样以丙烯酸系聚合物水性乳液等作为基底的乳液形态进行涂覆,使其干燥而形成第一涂层2后,在同一工作环境下涂覆聚偏二氯乙烯胶乳可形成第二涂层,因此工作效率良好,此外第一涂层2与第二涂层3的贴合性也变好。另外,在是膜体的情况下,可在形成所述第一涂层2之后,例如通过热熔融方式等将聚偏二氯乙烯膜形成在第一涂层2上。
(聚偏二氯乙烯胶乳)
形成第二涂层3所优选使用的聚偏二氯乙烯胶乳众所周知,是指使聚偏二氯乙烯系树脂分散、乳化于水中而成的物质。
聚偏二氯乙烯系树脂既可以是偏二氯乙烯单独的聚合体,也可以是与其他的单体的共聚物。
作为可共聚合的单体,例如可列举出氯乙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2-乙基己基丙烯酸酯、2-羟基乙基丙烯酸酯等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甲基丙烯酸酯、丙烯腈、甲基丙烯腈、以及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马来酸等不饱和羧酸等。它们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兼并使用2种以上。
由于聚偏二氯乙烯系树脂中的偏二氯乙烯含量要发挥足够的气体阻隔性,因此至少需要在50质量%以上,优选为7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8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质量%以上。
也可以根据需要在聚偏二氯乙烯胶乳中添加表面活性剂等乳化剂、氨等pH调节剂等。
作为表面活性剂,可单独使用阴离子性、阳离子性、两性、非离子性、或者兼并使用2种以上。其中优选为非离子性、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作为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并未特别限定,例如有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聚氧乙烯烷基酯、山梨醇酐烷基酯、聚氧乙烯山梨醇酐烷基酯等。作为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并未特别地限定,例如有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硬脂基三甲基氯化铵、N-2-乙基己基氯化吡啶等。表面活性剂并未特别限定,通常使用胶乳的总量的0.01~1.00质量%。
而且,可使用明胶和聚乙烯醇等水溶性聚合物作为保护胶体剂。
由于第二涂层3为层压构造体的最外表面而成为热封表面,因此为了提高润滑性,可添加预定的润滑剂,为了防止阻滞,可添加抗阻滞剂。
作为聚偏二氯乙烯胶乳,可直接使用市售产品或者以稀释等方式使用,具体地,可适当使用例如Saran胶乳(旭化成制)、“カネバリア”胶乳(钟渊化学制)、克瑞哈龙胶乳(吴羽化学制)等。
(聚偏二氯乙烯膜)
形成第二涂层3所能够使用的聚偏二氯乙烯膜是通过公知手手法将聚偏二氯乙烯系树脂熔融挤出成膜状并进行延伸而成的。延伸可以是单轴延伸,但是因为通过双轴延伸、或者多轴(例如吹塑成型)更加难以开裂,因此较为优选。
形成膜体的聚偏二氯乙烯系树脂与前述的胶乳情况相同,既可以是偏二氯乙烯单独的聚合体,也可以是与其他的单体的共聚物。为了提高挤出加工特性,优选为共聚物。
作为可共聚合的单体,例如可列举出氯乙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乙基、丙烯酸丁基、2-乙基己基丙烯酸酯、2-羟基乙基丙烯酸酯等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甲基丙烯酸酯、丙烯腈、甲基丙烯腈、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马来酸等不饱和羧酸等。它们既可单独使用,也可兼并使用2种以上。
由于聚偏二氯乙烯系树脂中的偏二氯乙烯的含量要发挥足够的气体阻隔性,因此至少需要在50质量%以上,优选为7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8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质量%以上。此外,聚偏二氯乙烯系树脂中,根据需要可添加热稳定剂、可塑剂、润滑剂等。
作为使用上述胶乳或膜等而形成的第二涂层3的厚度,并未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2μm以上30μm以下,更优选为4μm以上2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μm以上15μm以下。当是该范围内的厚度时,层压构造体的气体阻隔性、耐油性、耐水性、耐药品性、第一涂层2与第二涂层3贴合性等之类的特性变得良好。
<层压构造体的制造方法>
作为本发明的层压构造体的制造方法,可使用现有的基材表面形成涂层的通常方法,例如通过辊涂、刮涂、棒涂、刷涂、喷涂、浸涂等合适的手法,将黏土以35质量%以上65质量%以下、轻质碳酸钙以5质量%以上30质量%以下的以干燥质量计的比例混合而成的丙烯酸系聚合物水性乳液形成的涂覆液涂覆到基材1的单面或双面之后,进行干燥、固化而形成第一涂层2,接着与前述同样地通过辊涂、刮涂、棒涂、刷涂、喷涂、浸涂等适当的手法,将由聚偏二氯乙烯树脂胶乳形成的涂覆液涂覆在基材1上所形成的第一涂层2上之后,通过干燥、固化,可形成第二涂层3。作为第一涂层2的干燥乃至固化时的温度条件,并未特别地限定,例如可在90~120℃的温度下进行。此外,作为第二涂层3的干燥乃至固化时的温度条件,并未特别限定,例如可在90~120℃的温度下进行。
另外,作为基材1,在使用由上述的混合了无机物质粉末的热可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片材的方式中,例如将以质量比50:50~10:90的质量比含有聚烯烃树脂和无机物质粉末的片材挤出成型,在经由延伸处理而得到的基材1的单面或双面上,通过适当的手法涂覆由丙烯酸系聚合物水性乳液形成的涂覆液,然后,经干燥、固化,接着通过适当的手法涂覆由聚偏二氯乙烯树脂胶乳形成的涂覆液,然后,经干燥、固化,从而可制造出层压构造体,所述丙烯酸系聚合物水性乳液是黏土以35质量%以上65质量%以下、轻质碳酸钙以5质量%以上30质量%以下的以干燥质量计的比例混合而成的。在将由混合了无机物质粉末的热可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片材成型方面,无机物质粉末与热可塑性树脂的混合既可以在从料斗投入成型机前对热可塑性树脂和无机物质粉末进行混炼熔融,也可以用成型机进行成型的同时对热可塑性树脂和无机物质粉末进行混炼熔融。无机物质粉末以外的添加剂也是同样的。此外,熔融混炼优选为在使无机物质粉末均匀分散在热可塑性树脂的同时,作用高剪切应力来进行混炼,例如优选为通过双轴混炼机进行混炼。在将无机物质粉末混合到热可塑性树脂时,从均匀的熔融混炼的观点出发,期望热可塑性树脂的融点在+55℃以下,优选为热可塑性树脂的融点以上且融点+55℃以下、更优选为热可塑性树脂的融点+10℃以上且热可塑性树脂的融点+45℃以下的温度下进行处理的方式。
另外,关于挤出成型为片材状时的成型温度,优选为采用同样的温度进行成型。
而且,作为成型为片材状时的延伸处理,并未特别地限定,可在其成型时或者其成型后,在单轴方向或双轴方向乃至多轴方向(通过管状法(チューブラー法)实现的延伸等)上进行延伸。双轴延伸的情况下,可依次进行双轴延伸,也可同时进行双轴延伸。
相对于成型后的片材进行延伸(例如纵及/或横延伸)时,片材的密度降低,能够实现轻量化。
另外,在使用上述聚偏二氯乙烯系树脂膜来形成第二涂层3的情况下,可通过在基材1的表面上形成第一涂层2后将预定膜厚的聚偏二氯乙烯系树脂膜放置在该第一涂层2上并进行热封来形成。
《容器体》
本发明所涉及的容器体是使用上述的层压构造体而成型的容器体。
本发明所涉及的容器体的形状等并未特别地限定,可以是各种形态的容器体,也可以是例如食品包装容器及其他的容器体。
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容器体的壁厚,并未特别地限定,根据该容器体的形态,主要通过改变层压构造体的基材1的厚度可获得薄壁乃至厚壁的各种容器体,例如可示出壁厚40μm~5,000μm、更优选为壁厚50μm~1,000μm的容器体。只要是该范围内的壁厚,则通过无机物质粉末均匀分散在热可塑性树脂中,可获得良好的成型性、加工性,从而能够形成无壁厚不均的均质且无缺陷的容器体。
本发明所涉及的容器体例如可用于包装用途、卫生用途、医疗用途、保健用途、农业用途、园艺用途、家庭用途、工业用途等。尤其气体阻隔性、耐油性、耐药性等优异,因此可优选用作食品包装用途、药品包装用途等的包装用途、尤其优选用作食品包装容器。
《容器体的制造方法》
作为本发明的容器体的制造方法,只要能够成型为所期望的形状,则并没有特别地限定,成为层压构造体的基底的基材1可通过现有公知的挤出成型(包括通过吹塑法实现的挤出成型等)、射出成型、真空成型、充气成型、压延成型等任意方法成型加工。而且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无机物质粉末填充树脂组合物含有发泡剂,即便在获得作为发泡体的方式的容器体的情况下,只要能够成型为所期望的形状,作为发泡体的成型方法,也可使用现有公知的例如射出发泡,挤出发泡,发泡充气等液相发泡法、或者例如珠状发泡、间歇发泡(batch foaming)、压塑发泡、常压二次发泡等固相发泡法中的任意一种。第一涂层2以及第二涂层3形成在基材1表面上之后,可通过真空成型等二次加工而加工成预定形状。
【实施例】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地说明。另外,这些实施例为了使本说明书公开的以及附带的权利要求书的中记载的本发明的概念和范围更容易理解,仅以示例特定的方式和实施方式为目的而记载,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实施例的任何限定。
(评价方法)
以下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的各物理性质值分别通过以下方法评价。
(贴合性)
为了考察涂层(第一涂层)相对于基材的贴合性而进行了利用透明胶带的剥离测试。
■测定用胶带
依据JIS Z1522:2009的透明胶带(宽度:24mm)
■测定顺序
(1)将胶带取出约75mm的长度。
(2)在测定的片材上粘贴胶带,并用手指将胶带摩擦至透明可见。另外,此时不竖起指甲而是用指肚按压。
(3)在粘贴胶带5分钟以内,提起胶带的端部,使抬离方向与第一涂层呈约60°的角度,用0.5~1.0秒切实地抬离。观察剥离面,目视观察是否附着有涂覆层,基于以下评价基准来评价第一涂层与基材的贴合性。
■评价基准
○涂层完全未剥离。
△涂层的剥离小于20%。
×涂层的剥离在20%以上。
(碳酸钙溶出性)
碳酸钙溶出性通过以下方法来测定。
首先,称量4质量%乙酸水溶液500g放入玻璃制的试验容器中,用烘箱进行加热使乙酸水溶液升温至预定温度(60℃),在此放入裁剪出50mm见方、并分别测量了质量的样品片,静置30分钟。经过30分钟后、以及经过24小时后,自乙酸水溶液中取出样品片,擦去水滴,测量质量,测定乙酸水溶液浸渍前后的样品的质量变化。
(气体阻隔性)
依据JIS K7126-1:2006,通过A法(压差法)将透过的气体通过气相色谱仪按成分进行分离,测定各成分的透过度。基于以下评价基准对气体阻隔性进行评价。
■评价基准
○气体阻隔性充足。
△气体阻隔性略差,但在实用上是可容许的。
×不具有气体阻隔性。
(耐油性)
在样品表面滴油,10分钟后目视观察擦拭后的表面外观,并基于以下评价基准对耐油性进行评价。
■评价基准
○表面外观无变化。
△表面外观略有变化。
×表面外观有显著变化。
(耐水性)
用沾水的擦拭纸(NIPPON PAPER CRECIA CO.,LTD.商品名)擦样品表面10秒钟,目视观察表面外观,并基于以下评价基准来评价耐水性。
■评价基准
○表面外观无变化。
△表面外观略有水迹。
×表面外观有显著水迹。
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使用的结构分别如下。
■基材
将聚丙烯均聚物(融点160℃)36.0质量份、作为无机物质粉末的、平均粒径2.2μm(通过空气透过法得到的平均粒径)的重质碳酸钙粒子60.0质量份、以及作为润滑剂的、烷烃磺酸钠(烷基的碳原子数(平均值)=12)2.0质量份投入到安装了双轴螺杆的挤出成型机(T模具挤出成型装置
Figure BDA0003470145800000231
L/D=25),在220℃以下的温度进行混炼,在成型温度220℃通过T模具进行片材成型,用取出机卷绕的同时进行延伸,从而制成由成为基材的混合了无机物质粉末的热可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片材。另外,所获得的片材的壁厚为200μm。
■第一涂层
相对于以质量比26:16:44:8:6:3的比例含有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乙酸乙烯、松香衍生物而成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的水性乳液(固体成分:水=50:50(质量比)),以成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高岭土黏土:轻质碳酸钙的质量比(干燥质量换算值)以40:50:10的比例的方式混合高岭土黏土(体积平均粒径0.6μm、比重2.6)、轻质碳酸钙(体积平均粒径1.00μm、比重2.6),使用刃涡轮(Edged turbine)以3000rpm搅拌混合3分钟,从而制备出第一涂层涂覆液。另外,第一涂层涂覆液的分散介质为水,固体成分浓度设为46质量%。此外,在第一涂层涂覆液中混合作为分散剂的表面活性剂0.1质量%以及作为消泡剂的疏水性二氧化硅类的矿物油系消泡剂0.1质量%。
■第二涂层
作为第二涂层的聚偏二氯乙烯胶乳,使用旭化成制Saran胶乳L-549B而无需稀释。
实施例1~5以及比较例1、2
预先对前述的基材的表面进行电晕放电处理后,将如上述那样制备出的第一涂层涂覆液以表1所示的预定膜厚的方式通过微凹版法进行涂覆,在110℃进行干燥而形成第一涂层。接下来,在第一涂层表面上,将聚偏二氯乙烯胶乳以表1所示的预定膜厚的方式通过微凹版法进行涂覆,在100℃使其干燥,从而制成形成了第二涂层的层压构造体。针对所获得的各层压构造体的贴合性、气体阻隔性、耐水性、耐油性进行了评价。将所获得的结果示于表1。
【表1】
第一涂层 第二涂层 贴合性 气体阻隔性 耐水性 耐油性
实施例1 5μm 1μm
实施例2 1μm 5μm
实施例3 5μm 5μm
实施例4 10μm 5μm
实施例5 5μm 10μm
比较例1 - 5μm ×
比较例2 5μm - × Δ Δ
根据表1所示的结果明确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例1~5中基材与涂层的贴合性良好,气体阻隔性、耐水性、耐油性也显示出优异的特性。
实施例6、比较例3、4
为了评价自片材的碳酸钙溶出性,分别制作前述基材原有状态(比较例3)、基材上仅形成第一涂层(膜厚5μm)(比较例4)以及基材上形成第一涂层(膜厚5μm)以及第二涂层(膜厚5μm)(实施例6)。另外,第一涂层以及第二涂层的形成方法与前述实施例1~5同样地通过微凹版法来进行。另外,由于通过浸渍处理样品来考察溶出性,因此实施例6的第一涂层以及第二涂层、比较例4的第一涂层分别形成在基材的两面。
针对这样的实施例6以及比较例3、4来评价碳酸钙溶出性。将所获得的结果示于表2。另外,表2所示的各质量的变化率分别通过10个样品所获得的值的平均值来表示。
【表2】
经过30分的质量变化率 经过24小时后的质量变化率
比较例3 增加3.8% 增加12.5%
比较例4 增加1.8% 增加8.4%
实施例6 无变化 无变化
如表2所示,可知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例6即便长时间浸渍在乙酸水溶液中之后,仍无质量变化,不会发生基材中所含有的碳酸钙的溶出。
【符号说明】
1 基材;
2 第一涂层;
3 第二涂层。

Claims (12)

1.一种层压构造体,其特征在于,在以质量比50:50~10:90的质量比含有热可塑性树脂和无机物质粉末的基材的单面或双面,以隔着第一涂层的方式,具有含聚偏二氯乙烯系树脂的第二涂层,所述第一涂层是黏土以35质量%以上65质量%以下、轻质碳酸钙以5质量%以上30质量%以下的比例混合到由丙烯酸系聚合物形成的连续相中而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构造体,其中,
所述聚偏二氯乙烯系树脂为聚偏二氯乙烯树脂胶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压构造体,其中,
所述热可塑性树脂为聚烯烃系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层压构造体,其中,
所述无机物质粉末为碳酸钙粉末。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层压构造体,其中,
所述黏土的体积平均粒径为1.0μm以上10.0μm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层压构造体,其中,
所述轻质碳酸钙的体积平均粒径为0.05μm以上2.00μm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层压构造体,其中,
所述丙烯酸系聚合物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层压构造体,其中,
所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选自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异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2-羟基甲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中的1种或2种以上。
9.一种容器体,其由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压构造体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容器体,其中,
该容器体作为食品包装容器而使用。
11.一种层压构造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以质量比50:50~10:90的质量比含有热可塑性树脂和无机物质粉末的基材的单面或双面,涂覆丙烯酸系聚合物水性乳液之后,涂覆聚偏二氯乙烯树脂胶乳,所述丙烯酸系聚合物水性乳液是黏土以35质量%以上65质量%以下、轻质碳酸钙以5质量%以上30质量%以下的以干燥质量计的比例混合到由丙烯酸系聚合物形成的连续相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层压构造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以质量比50:50~10:90的质量比含有热可塑性树脂和无机物质粉末的基材挤出成型为片材状,并在所获得的基材片材的单面或双面,涂覆丙烯酸系聚合物水性乳液之后,涂覆聚偏二氯乙烯树脂胶乳,所述丙烯酸系聚合物水性乳液是黏土以35质量%以上65质量%以下、轻质碳酸钙以5质量%以上30质量%以下的以干燥质量计的比例混合到由丙烯酸系聚合物形成的连续相中。
CN202080051198.XA 2019-07-17 2020-05-11 层压构造体、食品包装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141268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32173A JP6738108B1 (ja) 2019-07-17 2019-07-17 積層構造体、食品包装容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9-132173 2019-07-17
PCT/JP2020/018871 WO2021010002A1 (ja) 2019-07-17 2020-05-11 積層構造体、食品包装容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26864A true CN114126864A (zh) 2022-03-01
CN114126864B CN114126864B (zh) 2023-12-08

Family

ID=71949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51198.XA Active CN114126864B (zh) 2019-07-17 2020-05-11 层压构造体、食品包装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958671B2 (zh)
EP (1) EP4000926A4 (zh)
JP (1) JP6738108B1 (zh)
CN (1) CN114126864B (zh)
WO (1) WO20210100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44672B1 (ja) * 2019-05-20 2020-08-19 株式会社Tbm 印刷用シート及び印刷用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49389A (en) * 1969-09-17 1970-12-22 Dow Chemical Co Food package
JPS63307055A (ja) * 1987-05-29 1988-12-14 Nordson Kk 発泡ポリスチレン容器にガスバリア性を付与する方法とその製品
EP0443233A1 (en) * 1988-11-25 1991-08-28 Mobil Oil Corporation Heat sealable packaging film with drawable primer
JPH0472135A (ja) * 1990-07-09 1992-03-06 Kureha Chem Ind Co Ltd 食品用容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と製造装置
JPH07224149A (ja) * 1994-02-14 1995-08-22 Hitachi Chem Co Ltd 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多層配線板の製造法
JPH08276566A (ja) * 1995-04-06 1996-10-22 Oji Yuka Synthetic Paper Co Ltd 印刷インキ用容器
JP2001225422A (ja) * 1999-12-03 2001-08-21 Yupo Corp コーテッドフィルム
JP2002105411A (ja) * 2000-07-28 2002-04-10 Fujikura Ltd 粘着テープ
JP2002113028A (ja) * 2000-10-10 2002-04-16 Asahi Kasei Pax Corp オストミーパウチ用フィルム
CN1964844A (zh) * 2004-04-08 2007-05-16 陶氏环球技术公司 具有改进的组件间粘合性的多组件结构
JP2008087785A (ja) * 2006-09-29 2008-04-17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包装材料
CN101610904A (zh) * 2007-02-14 2009-12-23 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拉伸层积膜和袋
CN202986269U (zh) * 2013-01-07 2013-06-12 江西春光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改性聚酯聚氯乙烯、聚乙烯、聚偏二氯乙烯固体药用复合硬片
CN103154169A (zh) * 2010-10-13 2013-06-12 迪睿合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丙烯酸系胶粘带及其制造方法
JP2016043990A (ja) * 2014-08-22 2016-04-04 東京インキ株式会社 食品用非付着性包装袋および食品用非付着性包装袋の製造方法
CN106240111A (zh) * 2016-07-29 2016-12-21 江阴市德惠热收缩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高氟防雾保鲜膜及其制备工艺
EP3260292A1 (en) * 2016-06-23 2017-12-27 Tetra Laval Holdings & Finance S.A. A method of producing a packaging material for a retortable package
CN108472940A (zh) * 2016-12-09 2018-08-31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多层体、包装容器和食品的保存方法
CN109249666A (zh) * 2017-07-14 2019-01-22 Sig技术股份公司 特别适用于生产尺寸稳定的食品和饮料的产品容器的片状复合材料
CN109715714A (zh) * 2016-09-09 2019-05-03 株式会社Tbm 薄片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84371A (ja) 1988-05-10 1989-11-15 Sekisui Plastics Co Ltd ガス遮断性発泡ポリスチレン容器の製法
EP1104703A1 (en) 1999-12-03 2001-06-06 Yupo Corporation Coated film
JP2004261668A (ja) * 2003-02-28 2004-09-24 Toppan Printing Co Ltd 酸素吸収剤及び酸素吸収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積層体及び包装体
KR20150122131A (ko) 2013-01-11 2015-10-30 가부시키가이샤 티비엠 가공용 박막 재료
GB201500376D0 (en) 2015-01-09 2015-02-25 Imerys Minerals Ltd Coating compositions
US10042339B2 (en) * 2015-10-05 2018-08-07 Savant Systems, Llc Cloud-synchronized architecture for a home automation system
US11912488B2 (en) * 2015-10-09 2024-02-27 General Mills, Inc. Moisture barrier films
JP6749640B2 (ja) * 2016-11-25 2020-09-02 株式会社Tbm 樹脂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US11643536B2 (en) 2017-09-21 2023-05-09 Tbm Co., Ltd.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and formed article formed by using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Patent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49389A (en) * 1969-09-17 1970-12-22 Dow Chemical Co Food package
JPS63307055A (ja) * 1987-05-29 1988-12-14 Nordson Kk 発泡ポリスチレン容器にガスバリア性を付与する方法とその製品
EP0443233A1 (en) * 1988-11-25 1991-08-28 Mobil Oil Corporation Heat sealable packaging film with drawable primer
JPH0472135A (ja) * 1990-07-09 1992-03-06 Kureha Chem Ind Co Ltd 食品用容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と製造装置
JPH07224149A (ja) * 1994-02-14 1995-08-22 Hitachi Chem Co Ltd 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多層配線板の製造法
JPH08276566A (ja) * 1995-04-06 1996-10-22 Oji Yuka Synthetic Paper Co Ltd 印刷インキ用容器
JP2001225422A (ja) * 1999-12-03 2001-08-21 Yupo Corp コーテッドフィルム
JP2002105411A (ja) * 2000-07-28 2002-04-10 Fujikura Ltd 粘着テープ
JP2002113028A (ja) * 2000-10-10 2002-04-16 Asahi Kasei Pax Corp オストミーパウチ用フィルム
CN1964844A (zh) * 2004-04-08 2007-05-16 陶氏环球技术公司 具有改进的组件间粘合性的多组件结构
JP2008087785A (ja) * 2006-09-29 2008-04-17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包装材料
CN101610904A (zh) * 2007-02-14 2009-12-23 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拉伸层积膜和袋
CN103154169A (zh) * 2010-10-13 2013-06-12 迪睿合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丙烯酸系胶粘带及其制造方法
CN202986269U (zh) * 2013-01-07 2013-06-12 江西春光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改性聚酯聚氯乙烯、聚乙烯、聚偏二氯乙烯固体药用复合硬片
JP2016043990A (ja) * 2014-08-22 2016-04-04 東京インキ株式会社 食品用非付着性包装袋および食品用非付着性包装袋の製造方法
EP3260292A1 (en) * 2016-06-23 2017-12-27 Tetra Laval Holdings & Finance S.A. A method of producing a packaging material for a retortable package
CN109311274A (zh) * 2016-06-23 2019-02-05 利乐拉瓦尔集团及财务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可蒸煮包装的包装材料的方法
CN106240111A (zh) * 2016-07-29 2016-12-21 江阴市德惠热收缩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高氟防雾保鲜膜及其制备工艺
CN109715714A (zh) * 2016-09-09 2019-05-03 株式会社Tbm 薄片的制造方法
CN108472940A (zh) * 2016-12-09 2018-08-31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多层体、包装容器和食品的保存方法
CN109249666A (zh) * 2017-07-14 2019-01-22 Sig技术股份公司 特别适用于生产尺寸稳定的食品和饮料的产品容器的片状复合材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00926A4 (en) 2023-08-16
CN114126864B (zh) 2023-12-08
US11958671B2 (en) 2024-04-16
JP2021016953A (ja) 2021-02-15
WO2021010002A1 (ja) 2021-01-21
EP4000926A1 (en) 2022-05-25
JP6738108B1 (ja) 2020-08-12
US20220258938A1 (en) 2022-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44672B1 (ja) 印刷用シート及び印刷用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3581599B2 (ja) 防湿性被覆剤組成物および防湿性紙
EP3209743B1 (en) Use of filmic facestocks for polymeric packaging
US20220266619A1 (en) Printing shee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printing sheet
KR102650984B1 (ko) 인쇄용 시트 및 인쇄용 시트의 제조 방법
CN114126864A (zh) 层压构造体、食品包装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JP6894654B1 (ja) 抗菌性印刷用シート及び抗菌性印刷用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TW579404B (en) Barrier paper
JP6751946B2 (ja) 印刷用シート及び印刷用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WO2009130302A1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a material with improved barrier properties
JP7004366B1 (ja) 印刷用シート及び印刷用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3376545B2 (ja) 防湿用コーティング剤組成物及び防湿性紙
JP2000248494A (ja) 防湿積層体
JPH09268494A (ja) 防湿積層体
ZA200105362B (en) Filler-containing polymer dispersion, method for its production and its use.
KR101786087B1 (ko) 제진재용 단량체 조성물, 에멀젼 제조용 조성물,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에멀젼 및 그 제조방법
JPH09302598A (ja) 防湿性紙
JP2004131565A (ja) 水性樹脂組成物及び水性塗料
JP2000290895A (ja) 紙用防湿剤組成物および防湿性紙
JP2003306894A (ja) 防湿性組成物及び防湿積層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