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26517B - 为外固定器提供部件互连的动力搭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为外固定器提供部件互连的动力搭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26517B
CN114126517B CN202080044545.6A CN202080044545A CN114126517B CN 114126517 B CN114126517 B CN 114126517B CN 202080044545 A CN202080044545 A CN 202080044545A CN 114126517 B CN114126517 B CN 1141265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post
lap joint
loop
di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4454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26517A (zh
Inventor
米哈伊尔·L·萨姆丘科夫
亚历山大·M·切尔卡辛
约翰·D·罗斯
凯伦·D·斯坦德弗
丹尼尔·文图里尼
安德里亚·奥托博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rthofix SRL
Texas Scottish Rite Hospital for Children
Original Assignee
Orthofix SRL
Texas Scottish Rite Hospital for Childr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rthofix SRL, Texas Scottish Rite Hospital for Children filed Critical Orthofix SRL
Publication of CN1141265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65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265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65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setting implements or the like
    • A61B17/60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setting implements or the like for external osteosynthesis, e.g. distractors, contractors
    • A61B17/62Ring frames, i.e. devices extending around the bones to be position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setting implements or the like
    • A61B17/60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setting implements or the like for external osteosynthesis, e.g. distractors, contractors
    • A61B17/66Alignment, compression or distraction mechanis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setting implements or the like
    • A61B17/60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setting implements or the like for external osteosynthesis, e.g. distractors, contractors
    • A61B17/64Devices extending alongside the bones to be positioned
    • A61B17/6416Devices extending alongside the bones to be positioned with non-continuous, e.g. hinged, pin-clamp connecting ele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setting implements or the like
    • A61B17/60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setting implements or the like for external osteosynthesis, e.g. distractors, contractors
    • A61B17/64Devices extending alongside the bones to be positioned
    • A61B17/645Devices extending alongside the bones to be positioned comprising a framework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setting implements or the like
    • A61B17/60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setting implements or the like for external osteosynthesis, e.g. distractors, contractors
    • A61B17/64Devices extending alongside the bones to be positioned
    • A61B17/6466Devices extending alongside the bones to be positioned with pin-clamps movable along a solid connecting rod
    • A61B17/6475Devices extending alongside the bones to be positioned with pin-clamps movable along a solid connecting rod the connecting rod being thread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setting implements or the like
    • A61B17/60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setting implements or the like for external osteosynthesis, e.g. distractors, contractors
    • A61B17/64Devices extending alongside the bones to be positioned
    • A61B17/6491Devices extending alongside the bones to be positioned allowing small-scale motion of bone e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setting implements or the like
    • A61B17/60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setting implements or the like for external osteosynthesis, e.g. distractors, contractors
    • A61B2017/60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setting implements or the like for external osteosynthesis, e.g. distractors, contractors with resilient spring elemen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Prostheses (AREA)
  • Materials For Photolith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动力搭接器及使用方法。动力搭接器可与外固定环或其他固定器装置配用,作为骨折或畸形治疗的一部分。该装置在一个或多个固定柱与外固定环之间形成连接,以便将可控量的运动或动力引入到支柱固定器布置。通过引入受控量的动力,能够在增强、加速骨形成、矿化和下层骨重塑方面获得疗效。动力搭接器可包括柱接件、机械偏置或动力装置和环接件。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引入受控量动力的许多不同形式。

Description

为外固定器提供部件互连的动力搭接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外固定领域,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将外固定柱连结到外固定环的动力搭接器。
背景技术
在不限制本公开范围的前提下,结合外固定器、更具体地结合动力搭接器作为将支柱和/或支杆连接到外固定环的有利机构来描述背景技术。一般而言,外固定器是各种外科手术中常用的器具,例如肢体延长、畸形矫正、骨折复位等,以及治疗不愈合、畸形愈合和骨缺损。该过程包括在肢体外部环绕放置由几个环组成的刚性框架,并使用丝和半针插入骨骼而将框架的多段附接到相关的骨段。刚性框架的相对两环通过螺纹杆或伸缩杆直接互连,或与单平面或多平面铰链协作,允许外科医生在一段时间内快速或逐步连接相对两环,它们在骨段操作后互不平行。
例如,在骨折复位或不愈合治疗中,将丝和半针插入到每个骨段并附接到刚性框架的环上。刚性框架用于极度减少位移并恢复骨段对齐。在这样的重新对齐期间,相对两环的取向通常互不平行。刚性框架的相对两环通过螺纹杆或伸缩杆一起连接到单平面或多平面铰链,从而使相对的骨段被刚性固定,直到骨折完全愈合或完成骨固结。
对于许多骨骼治疗而言,引入受控的去稳定能够加速骨骼愈合并显著提高骨折和牵张成骨再生的强度。负荷逐步增强是愈合过程的重要部分。为了实现这种受控的去稳定作用,可以为外固定器赋予动力。获得动力可能存在很多方式。对于单侧固定器,这些方式包括移除其杆、将杆进一步滑离骨骼、移除其一些销和/或从系统中释放张力或压缩力。对于圆环框架,这些方式包括移除其一些丝、释放丝的张力、部分移除其环间连接杆、从环块中部分移除环和/或从系统中释放张力或压缩力。然而,这类技术可能存在问题的原因在于,它们通常会导致不稳定水平的大幅变化,可能无法有效地将动力限制到所需的运动方向或运动轴上。
该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是将动力模块引入到螺纹杆,即连接刚性框架的相对环的支柱。该解决方案提供了一种以强度和方向上都可控的方式将所需量的动力引入到系统的便利方法。然而,该解决方案要求全部动力模块的取向相互平行且平行于骨骼纵轴或其他预期的轴向动力方向。这一要求可以在具有外环的传统圆环外固定器中实现,这些外环通过3个到4个相互平行的螺纹杆或伸缩杆互连。在六足型外固定器中,6个(六个)伸缩柱互不平行且不平行于所需的动力方向,将动力模块引入到支柱将导致系统的整体稳定性下降而无法控制动力。这可能导致不理想的骨段平移和骨愈合问题。为了在这类情况下提供受控的动力,应将轴向微动直接应用于环片。
专利文献US2018/228515 A1公开了一种动力装置,其包括套筒、轴杆、刻度盘、接触特征和偏置构件。轴杆包括部分处于套筒内凹中的内部区段、轴杆内部区段上的平坦表面以及轴杆内部区段上的多个外螺纹。刻度盘包括部分处于内凹中的主体、环形唇以及紧固到轴杆外螺纹的内螺纹。接触特征具有部署于套筒内凹中的环形几何结构。偏置构件围绕轴杆内部区段部署于接触特征与套筒内凹中的凸肩之间。环形唇的旋转可提供偏压构件相对于套筒和轴杆的压缩运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描述了一种动力装置。根据一实施例,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纵轴、竖轴和横轴。动力搭接器还可包括环接件、柱接件和偏置机构。环接件可具有近端、远端和第一稳定部,其中该第一稳定部包括远端和近端且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第一稳定部还可包括顶面、底面和径向孔,该径向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自顶面延伸到底面并配置为接纳连接螺栓。环接件还可包括第二稳定部,该第二稳定部具有远端和近端并定位成低于且平行于第一稳定部。第二稳定部还可包括顶面、底面和径向孔,该径向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自顶面延伸到底面并配置为接纳连接螺栓。环接件还可包括第三稳定部,该第三稳定部具有上端和下端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定位,使得上端与第一稳定部的底面近端相接触而下端与第二稳定部的顶面近端相接触。柱接件可包括近端、远端和头部,其中头部包括近端和远端且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柱接件的头部还可包括顶面、底面和第一远向面。第一远向面可包括锁定螺丝孔口,该锁定螺丝孔口具有自头部的远端向头部的近端延伸的局部孔。柱接件的头部也可包括第二远向面和第三远向面,其中各个远向面可包括支柱孔口,该支柱孔口具有自头部的远端向头部的近端延伸的局部孔。柱接件的头部也可包括近向面,该近向面包括顶边和底边,该近向面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横轴定位,以使得顶边与头部的顶面相接触而底边与头部的底面相接触,且使得近向面包括头部的近端。柱接件还可包括柱接件转向节,该柱接件转向节可沿着动力搭接器的横轴定位,以使得其与柱接件的头部的近向面相接触。柱接件转向节还可包括具有顶面和底面的上构件以及具有顶面和底面的下构件。动力搭接器也可包括由弹性体材料或柔性塑料组成的偏置机构,该偏置机构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偏置机构还可包括近端和远端,偏置唇包括顶面和底面,其中该偏置唇可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于偏置机构的远端处,以使得偏置唇的顶面与柱接件转向节的上构件的底面相接触而偏置唇的底面与顶面相接触。偏置机构还可包括具有顶面的偏置片,该顶面定位成使得其与第一稳定部的底面相接触且当柱接件自动力搭接器的纵轴位移时可提供机械偏置。偏置机构还可包括底面,该底面定位成使得其与第二稳定部的顶面相接触且当柱接件自动力搭接器的纵轴位移时可提供偏置。偏置机构还可包括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延伸的偏置片椭圆孔,以使得偏置机构可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纵轴位移。偏置机构可布置为使得近侧位移降低柱接件绕动力搭接器的横轴旋转的能力,而远侧位移增高柱接件绕动力搭接器的横轴旋转的能力。
根据另一实施例,一种动力搭接器可具有纵轴、竖轴和横轴。该动力搭接器可包括环接件、柱接件和偏置机构。环接件可包括近端和远端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环接件可包括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的稳定部,其中该稳定部包括顶面、底面、近边和远边,其中近边定位成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横轴且其长度等于n,该远边定位成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横轴、在近边的远侧且具有长度x,其中x大于n。环接件还可包括环接件椭圆孔,该环接件椭圆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自稳定部的顶面延伸到稳定部的底面并配置为接纳连接螺栓。环接件椭圆孔还可配置为允许环接件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纵轴进行近向及远向位移。柱接件可具有近端和远端,还包括锁定螺丝衬套,其中该锁定螺丝衬套包括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的螺纹圆柱管,以使得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包括螺纹圆柱管的纵轴。锁定螺丝衬套可配置为接纳锁定螺丝。柱接件还可包括第一支柱衬套和第二支柱衬套,这些支柱衬套包括螺纹圆柱管,其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于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径向定位成使得第一端在第二端的远侧,第一支柱衬套和第二支柱衬套配置为接纳支柱连接螺丝。动力装置的偏置机构可由弹性体材料或柔性塑料组成且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偏置机构还可包括第一稳定部,其中该第一稳定部包括远端和近端且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
第一稳定部还可包括顶面,该顶面定位成使得其与环接件稳定部的底面相接触。第一稳定部也可包括底面。第一稳定部还可包括第一偏置机构孔,该第一偏置机构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自第一稳定部的顶面延伸到第一稳定部的底面并配置为接纳连接螺栓。偏置机构还可包括第二稳定部,该第二稳定部包括上端和下端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定位,使得上端与第一稳定部的底面的近端相接触。偏置机构还可包括头部,该头部具有近端和远端且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头部还可包括顶面,该顶面定位成与环接件稳定部的底面相接触,以当头部自动力搭接器的纵轴位移时使得环接件稳定部施加偏置。头部也可包括底面以及具有锁定螺丝孔口的第一远向面。锁定螺丝孔口可包括局部孔,该局部孔自头部的远端向头部的近端延伸并配置为接纳锁定螺丝衬套。头部也可包括第二远向面和第三远向面,其中各个远向面包括支柱孔口,该支柱孔口具有自头部的远端向头部的近端延伸的局部孔并配置为接纳支柱衬套。
根据另一实施例,一种动力搭接器可具有纵轴、竖轴和横轴,并可包括环接件、柱接件和紧固件。环接件可包括近端和远端且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环接件还可包括顶面、底面、前向面、后向面和远向面。环接件还可包括第一孔,该第一孔平行于且远向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地自环接件的顶面延伸到环接件的底面并配置为接纳连接螺栓,该连接螺栓配置为将环接件紧固到环顶面。环接件还可包括第二孔,该第二孔沿着动力搭接器的横轴自环接件的前向面延伸到环接件的后向面,该第二孔配置为接纳紧固件。动力搭接器的柱接件也可具有近端和远端且可包括头部。柱接件的头部可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该头部还包括顶面、底面、第一远向面以及第二远向面和第三远向面。第一远向面可包括顶边和底边,其中该近向面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横轴定位,以使得顶边与头部的顶面相接触而底边与头部的底面相接触。第一远向面也可包括锁定螺丝孔口,该锁定螺丝孔口包括自头部的远端向头部的近端延伸的局部孔。头部还可包括第二远向面和第三远向面,其中各个远向面包括支柱孔口,该支柱孔口具有自头部的远端向头部的近端延伸的局部孔。柱接件还可包括柱接件转向节,该柱接件转向节具有近端和远端且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以使得柱接件转向节的远端与头部的近端相接触。柱接件转向节还可包括第一凸钮,该第一凸钮具有近端和远端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以使得第一凸钮的远端与头部的近端相接触。第一凸钮还可包括顶面、底面和前向面,该前向面包括顶边和底边并定位成使得前向面的顶边与第一凸钮的顶面相接触而前向面的底边与第一凸块的底面相接触。第一凸钮也可包括后向面,该后向面具有顶边和底边并定位成使得后向面的顶边与第一凸钮的顶面相接触而后向面的底边与第一凸钮的底面相接触。此外,后向面可与环接件的前向面相接触。第一凸钮也可包括沿着动力搭接器的横轴自第一凸钮的前向面延伸到第一凸钮的后向面的第一凸钮孔,该第一凸钮孔配置为接纳紧固件。柱接件转向节还可包括第二凸钮,该第二凸钮包括近端和远端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以使得第二凸钮的远端与头部的近端相接触。第二凸钮还可包括顶面、底面和前向面,该前向面包括顶边和底边并定位成使得前向面的顶边与第二凸钮的顶面相接触而前向面的底边与第二凸钮的底面相接触,前向面与环接件的后向面相接触。第二凸钮也可包括沿着动力搭接器的横轴自第二凸钮的前向面延伸到第二凸钮的后向面的第二凸钮孔,该第二凸钮孔配置为接纳紧固件。动力装置也可包括紧固件,该紧固件可沿着动力搭接器的横轴定位,以使得紧固件穿过环接件的第一凸钮孔、第二凸钮孔和第二孔并允许柱接件绕动力搭接器的横轴旋转,该旋转在角度上受限于第一凸钮的底面与环顶面之间的接触以及第二凸钮的底面与环顶面之间的接触。紧固件还可包括销和扭簧,其中扭簧定位成当柱接件自动力搭接器的纵轴位移时使得扭簧施加偏置。
根据另一实施例,动力搭接器具有纵轴、竖轴和横轴,动力搭接器包括环接件,该环接件具有近端和远端且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环接件还可包括环接件主体,该环接件主体具有近端和远端且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环接件主体还可包括顶面、底面、第一上侧向面、第二上侧向面和远端凸钮,该远端凸钮定位于环接件主体的远端处并包括顶面和底面。环接件主体也可包括第一孔,该第一孔自环接件凸钮的顶面延伸到环接件凸钮的底面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第一孔配置为接纳调节螺丝。环接件主体也可包括第二孔,该第二孔自环接件主体的第一上侧向面延伸到环接件主体的第二上侧向面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横轴定位于环接件主体的近端处,第二孔配置为接纳枢转销。环接件主体也可包括连接螺栓,该连接螺栓延伸自环接件主体的底面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定位,并配置为接纳连接螺母。环接件主体也可包括在环接件主体的底面上具有多个脊的第一粗糙面,该第一粗糙面定位于环接件主体的远端处,以使得其可接触外固定环的表面且提供摩擦连接来限制环接件相对于外固定环的旋转。环接件主体还可包括在环接件主体的底面上具有多个脊的第二粗糙面,该第二粗糙面定位于环接件主体的近端处,以使得其可接触外固定环的表面且提供摩擦连接来限制环接件相对于外固定环的旋转。环接件主体也可包括第一限动面,该第一限动面定位于环接件主体的远端处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横轴,以使得第一榫平行于且高于环接件主体的底面。动力装置也可包括柱接件,该柱接件具有近端和远端且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使得柱接件与环接件相接触。柱接件还可包括头部,该头部包括近端和远端且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头部还可包括顶面、底面和第一远向面。第一远向面可包括顶边和底边,其中该第一远向面可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横轴定位,以使得顶边与头部的顶面相接触而底边与头部的底面相接触。柱接件也可包括锁定螺丝孔口,该锁定螺丝孔口包括自头部的远端向头部的近端延伸的局部孔,该锁定螺丝孔口配置为接纳锁定螺丝。各个第二远向面和第三远向面包括支柱孔口,该支柱孔口包括自头部的远端向头部的近端延伸的局部孔,该支柱孔口配置为将柱接件紧固到支柱。柱接件也可包括第二限动面,该第二限动面定位于头部的近端处,以使得柱接件绕动力搭接器的横轴的旋转位移度受限于柱接件的第二限动面与环接件主体的第一限动面之间的接触。柱接件也可包括具有近端和远端的第一臂,其中该第一臂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且还包括顶面和底面,该底面定位成使得其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纵轴。柱接件也可包括第一内壁面、第一侧壁面和第一侧销孔,该第一侧销孔延伸穿过第一侧壁面和第一内壁面,使得第一侧销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横轴,第一侧销孔配置为接纳枢转销。柱接件也可包括具有近端和远端的第二臂,其中该第二臂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且还包括顶面、底面(该底面定位成使得其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纵轴)、第二内壁面、第二侧壁面和第二侧销孔,该第二侧销孔延伸穿过第二侧壁面和第二内壁面,使得第二侧销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横轴,第二侧销孔配置为接纳枢转销。第一臂与第二臂可通过臂近端处的侧向构件连接。一般而言,环接件可与柱接件相配合,使得第一臂和第二臂的第一侧销孔和第二侧销孔与环接件的第二孔对齐,使得枢转销以可枢转方式紧固到环接件和柱接件并允许柱接件相对于环接件绕横轴枢转。当环接件以可枢转方式紧固到柱接件时,环接件的第一上侧向面和第二上侧向面以可滑动方式接合到柱接件的第一内壁面和第二内壁面。本公开还提出了偏置元件,该偏置元件包括压缩弹簧,该压缩弹簧定位于环接件的远端凸钮的底面与环接件孔口的底部之间,使得偏置元件提供机械偏置以抵抗柱接件相对于环接件的枢转运动。所述装置也可包括部署于环接件的螺纹孔内的调节螺丝,可驱动该调节螺丝横穿螺纹孔;其中当驱动调节螺丝的远端撞击环接件孔口的底部时,限制柱接件相对于环接件的枢转运动;其中当驱动调节螺丝的远端远离环接件孔口的底部时,可控地进入柱接件相对于环接件的枢转运动。
根据另一实施例,一种动力搭接器可包括纵轴、竖轴和横轴,并包括环接件、柱接件和偏置机构。环接件可包括近端、远端、上端和下端。环接件还可包括第一稳定部,该第一稳定部具有远端和近端且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第一稳定部还可包括顶面、底面和第一稳定部孔,该第一稳定部孔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竖轴自第一稳定部的顶面延伸到第一稳定部的底面并配置为接纳连接螺栓。环接件还可包括第二稳定部,该第二稳定部具有远端和近端并定位成低于第一稳定部且平行于第一稳定部。第二稳定部还可包括顶面、底面和第二稳定部孔,该第二稳定部孔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竖轴自第二稳定部的顶面延伸到第二稳定部的底面并配置为接纳连接螺栓。环接件还可包括第三稳定部,该第三稳定部具有上端和下端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定位,使得第三稳定部的上端与第一稳定部的底面近端相接触而第三稳定部的下端与第二稳定部的顶面相接触。环接件还可包括环接件转向节,该环接件转向节具有上端和下端且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竖轴定位,以使得环接件转向节的下端与第一稳定部的顶面相接触。环接件转向节还可包括顶面、底面、前向面、后向面以及具有顶边和底边的近向面。后向面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定位,以使得近向面的顶边与环接件转向节的顶面相接触而近向面的底边与环接件转向节的底面相接触,近向面相对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呈凸形。环接件转向节也可包括远向面,该远向面具有顶边和底边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定位,以使得远向面的顶边与环接件转向节的顶面相接触而远向面的底边与环接件转向节的底面相接触,远向面相对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呈凸形。环接件转向节还可包括环接件转向节孔,该环接件转向节孔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竖轴自环接件转向节的顶面延伸到环接件转向节的底面并配置为接纳连接螺栓。动力装置还可包括具有近端、远端、上端和下端的柱接件。柱接件还可包括头部,该头部具有近端和远端且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柱接件的头部还可包括顶面、底面和第一远向面,该第一远向面包括锁定螺丝孔口。锁定螺丝孔口可包括自头部的远端向头部的近端延伸的局部孔。柱接件的头部还可包括第二远向面和第三远向面,其中各个远向面包括支柱孔口,该支柱孔口具有自头部的远端向头部的近端延伸的局部孔。柱接件也可包括柱接件转向节,该柱接件转向节具有近端和远端且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柱接件转向节还可包括顶面、底面和柱接件转向节孔,该柱接件转向节孔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竖轴自柱接件转向节的顶面延伸到柱接件转向节的底面。柱接件转向节还可包括前向面,其中该前向面配置为与环接件转向节的后向面相接触,以使得柱接件绕动力搭接器的竖轴的旋转受阻止。柱接件转向节还可包括后向面,该后向面可配置为与环接件转向节的前向面相接触,以使得柱接件绕动力搭接器的竖轴的旋转受阻止。柱接件转向节还可包括近向面,该近向面包括顶边和底边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定位,以使得近向面的顶边与柱接件转向节的顶面相接触而近向面的底边与柱接件转向节的底面相接触,近向面相对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呈凹形并定位成使得柱接件转向节孔的近向面与环接件转向节的远向面相接触。柱接件转向节还可包括远向面,其中该远向面包括顶边和底边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定位,以使得远向面的顶边与柱接件转向节的顶面相接触而远向面的底边与柱接件转向节的底面相接触,远向面相对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呈凹形并定位成使得柱接件转向节孔的远向面与环接件转向节的近向面相接触。动力装置也可包括具有上端和下端的偏置机构,其中该偏置机构可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竖轴定位。偏置机构还可包括连接螺栓,该连接螺栓包括上端和下端,其中该连接螺栓为螺纹螺栓,其可配置为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竖轴横移,以使得其穿过环接件转向节孔、第一稳定部孔和第二稳定部孔。偏置机构还可包括具有上端和下端的紧固件,其中该紧固件定位成使得其上端包括偏置机构的上端,并且该紧固件的下端与连接螺栓相接触,以使得紧固件绕动力搭接器的竖轴的旋转转化成连接螺栓绕动力搭接器的竖轴的旋转。偏置机构还可包括摆动弹簧,该摆动弹簧包括上端和下端且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竖轴定位,以使得上端与紧固件相接触而下端与柱接件转向节的顶面相接触,当柱接件自动力搭接器的纵轴位移时,摆动弹簧的压缩提供偏置力。
根据另一实施例,一种动力搭接器可包括纵轴、竖轴和横轴,并可包括环接件、柱接件和紧固件。环接件可包括近端、远端、上端和下端。环接件还可包括第一稳定部,该第一稳定部具有远端和近端且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第一稳定部还可包括顶面、底面和径向孔,该径向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自顶面延伸到底面并配置为接纳连接螺栓。环接件还可包括第二稳定部,该第二稳定部具有远端和近端并定位成低于第一稳定部且平行于第一稳定部。第二稳定部还可包括顶面、底面和径向孔,该径向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自顶面延伸到底面并配置为接纳连接螺栓。环接件还可包括第三稳定部,该第三稳定部具有上端和下端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定位,使得上端与第一稳定部的底面近端相接触而下端与第二稳定部的顶面近端相接触。环接件还可包括环接件转向节,其中该环接件转向节包括前端、后端、近端和远端且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以使得近端与第一稳定部的远端相接触。环接件转向节还可包括第一圆环凸钮,该圆环凸钮具有前面和后面且沿着动力搭接器的横轴定位,以使得前面和后面垂直于第一稳定部的顶面和底面。第一圆环凸钮还可包括自前面延伸到后面的孔,第二圆环凸钮具有前面和后面且沿着动力搭接器的横轴定位,以使得前面和后面垂直于第一稳定部的顶面和底面。第二圆环凸钮还可包括自前面延伸到后面的孔。动力装置还可包括具有近端、远端、上端、下端的柱接件。柱接件还可包括头部,该头部具有近端和远端且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柱接件的头部还可包括顶面、底面、第一远向面(其锁定螺丝孔口具有自头部的远端向头部的近端延伸的局部孔)以及第二远向面和第三远向面(其中各个远向面的支柱孔口具有自头部的远端向头部的近端延伸的局部孔)。柱接件的头部还可包括近向面,该近向面具有顶边和底边,该近向面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横轴定位,以使得顶边与头部的顶面相接触而底边与头部的底面相接触,且使得近向面包括头部的近端。柱接件还可包括柱接件转向节,该柱接件转向节具有近端和远端且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以使得其远端与头部的近端相接触。柱接件转向节还可包括第一凸钮,该第一凸钮具有远端和近端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以使得其远端与头部的近端相接触。第一凸钮还可包括:具有近端和远端的顶面,该顶面在近端处弯曲;具有近端和远端的底面,其近端和远端通过曲面连接;以及具有上边和下边的限动面,其定位成使得上边与顶面的近端相接触而下边与底面的近端相接触。柱接件转向节还可包括第二凸钮,该第二凸钮具有远端和近端并定位成低于第一凸钮并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纵轴,以使得该远端与头部的近端相接触。第二凸钮还包括具有近端和远端的顶面,近端和远端通过曲面连接。第二凸钮也包括具有近端和远端的底面,该底面在近端处弯曲。第二凸钮还包括限动面,该限动面具有上边和下边并定位成使得上边与顶面的近端相接触而下边与底面的近端相接触。动力装置还包括紧固件,该紧固件可沿着动力搭接器的横轴定位,以使得紧固件穿过第一圆环凸钮的孔和第二圆环凸钮的孔,与柱接件转向节的第一凸钮的底面和柱接件转向节的第二凸钮的顶面相接触,并允许柱接件绕动力搭接器的横轴旋转,该旋转在角度上受限于柱接件转向节的第一凸钮的限动面与环接件的第一稳定部的顶面之间的接触以及柱接件转向节的第二凸钮的限动面与环接件的第一稳定部的底面之间的接触。紧固件还可包括销和扭簧,该扭簧配置为施加偏置,则柱接件自动力搭接器的纵轴位移。
根据另一实施例,动力装置可包括纵轴、竖轴和横轴。动力搭接器还可包括环接件、柱接件和偏置机构。根据一实施例,环接件可包括近端和远端。环接件还可包括第一稳定部,该第一稳定部具有近端和远端且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环接件还可包括顶面、底面和第一稳定部孔,其中该第一稳定部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自第一稳定部的顶面延伸到第一稳定部的底面。第一稳定部孔可定位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的近侧并配置为接纳连接螺栓。环接件还可包括第二稳定部,该第二稳定部包括上端和下端,该第二稳定部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定位,以使得上端与第一稳定部的近端相接触。环接件还可包括环接件转向节,该环接件转向节包括上端和下端,该环接件转向节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定位,以使得上端与第一稳定部的远端相接触。环接件转向节还可包括顶边、底边和远向面,其中该远向面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竖轴定位且相对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呈凸形,该远向面还包括径向轨道供体,该径向轨道供体定位成使得其垂直于动力搭接器的横轴。动力装置还可包括柱接件,该柱接件具有近端和远端且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以使得该近端与环接件的远端相接触。柱接件还可包括头部,该头部具有近端和远端且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头部还可包括顶面、底面和第一远向面,该第一远向面包括锁定螺丝孔口,该锁定螺丝孔口包括自头部的远端向头部的近端延伸的局部孔。头部还可包括第二远向面和第三远向面,其中各个远向面包括支柱孔口,该支柱孔口具有自头部的远端向头部的近端延伸的局部孔。柱接件还可包括柱接件转向节,该柱接件转向节具有上端和下端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定位,使得该上端与柱接件的头部的顶面相接触而该下端与柱接件的头部的底面相接触。柱接件转向节还包括:顶边,其与柱接件的头部的顶面相接触;底边,其与柱接件的头部的底面相接触;以及近向面,其可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竖轴定位且相对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呈凹形。近向面还可包括径向轨道受体,该径向轨道受体定位成使得其垂直于动力搭接器的横轴并配置为接纳环接件转向节的远向面的径向轨道供体。动力装置还可包括偏置机构,该偏置机构具有上构件,该上构件由弹性体材料或柔性塑料组成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横轴定位。上构件还可包括:顶面;底面,其定位成使得其与柱接件的头部的顶面相接触,以当柱接件自动力搭接器的纵轴位移时,上构件施加偏置;近向面,其具有顶边和底边并定位成使得顶边与上构件的顶面相接触而底边与上构件的底面相接触,并定位成使得顶边与底边之间距离变大限制柱接件绕动力搭接器的横轴的旋转。偏置构件还包括下构件,该下构件由弹性体材料或柔性塑料组成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横轴定位。下构件还可包括:顶面,其定位成使得其与柱接件的头部的底面相接触,以当柱接件自动力搭接器的纵轴位移时,下构件施加偏置;底面;近向面,其包括顶边和底边,其中该近向面定位成使得顶边与下构件的顶面相接触而底边与下构件的底面相接触,并定位成使得顶边与底边之间距离变大限制柱接件绕动力搭接器的横轴的旋转。
根据另一实施例,动力装置可包括纵轴、竖轴和横轴。动力搭接器还可包括环接件、柱接件和偏置机构。根据一实施例,环接件可包括近端和远端,还包括第一稳定部。第一稳定部可包括近端和远端并定位成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纵轴。第一稳定部还可包括顶面、底面和第一稳定部孔,该第一稳定部孔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竖轴自第一稳定部的顶面延伸到该稳定部的底面,第一稳定部孔配置为接纳连接螺栓,该连接螺栓配置为将环接件紧固到环。环接件还可包括第二稳定部,该第二稳定部具有上端和下端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定位,以使得上端与第一稳定部的近端相接触。环接件还可包括轨道供体,该轨道供体具有上端和下端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定位,以使得上端与第一稳定部的顶面相接触而下端与第一稳定部的底面相接触。柱接件可包括近端和远端且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柱接件还可包括头部,该头部包括近端和远端且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头部还可包括顶面、底面和第一远向面,该第一远向面具有锁定螺丝孔口,该锁定螺丝孔口包括自头部的远端向头部的近端延伸的局部孔。头部还可包括第二远向面和第三远向面,其中各个远向面包括支柱孔口,该支柱孔口具有自头部的远端向头部的近端延伸的局部孔。柱接件还可包括柱接件稳定部,该柱接件稳定部具有近端和远端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以使得柱接件稳定部的远端与头部的近端相接触。柱接件稳定部还包括顶面、底面和柱接件稳定部孔,该柱接件稳定部孔沿着竖轴自柱接件稳定部的顶面延伸到柱接件稳定部的底面,该柱接件稳定部孔配置为接纳连接螺栓。柱接件还可包括具有上端和下端的轨道受体,该轨道受体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定位,使得上端与柱接件的头部的顶面相接触而下端与柱接件的头部的底面相接触,该轨道受体还配置为接纳环接件的轨道供体。动力装置还包括偏置机构,该偏置机构具有上端和下端并定位成高于柱接件稳定部,以使得偏置机构的下端与柱接件稳定部的顶面相接触,且当柱接件自动力搭接器的纵轴位移时,以使得偏置机构施加偏置力以使柱接件恢复到其原始位置。偏置机构还包括压缩弹簧、弹性体材料和柔性塑料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另一实施例,动力装置可包括纵轴、竖轴和横轴。动力搭接器还可包括连接件和偏置机构。根据一实施例,连接件可包括近端和远端,连接件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连接件还可包括环接件,该环接件具有近端、远端、前面和后面,还包括具有近端和远端的第一稳定部。第一稳定部可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还包括顶面和底面。环接件还可包括第二稳定部,该第二稳定部具有上端和下端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定位,以使得第二稳定部的上端与第一稳定部的近端相接触。环接件还可包括具有前端和后端的偏置槽,该偏置槽相对于横轴呈凹形且沿着横轴定位。偏置槽可定位成使得偏置槽的前端与环接件的前面相接触,偏置槽的后端与环接件的后面相接触,并且偏置槽将环接件在近端与远端之间二等分。连接件还可包括头部,该头部具有近端和远端且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该头部还包括顶面、底面和第一远向面,该第一远向面的锁定螺丝孔口包括自头部的远端向头部的近端延伸的局部孔。连接件的头部还可包括第二远向面和第三远向面,其中各个远向面包括支柱孔口,该支柱孔口具有自头部的远端向头部的近端延伸的局部孔。连接件还可包括连接件孔,该连接件孔沿着竖轴自第一稳定部的顶面延伸到第一稳定部的底面,该连接件孔为椭圆孔,其具有平坦前面和平坦后面且定位于偏置槽的前端与偏置槽的后端之间。动力搭接器还可包括偏置机构,该偏置机构包括偏置螺母,该偏置螺母具有上端和下端且沿着竖轴定位成使得偏置螺母的下端与环接件的偏置槽相接触,偏置螺母的下端相对于动力搭接器的横轴呈凸形,以使得其允许连接件绕动力搭接器的横轴位移。偏置机构还可包括连接螺栓,该连接螺栓具有上端和下端且沿着动力搭接器的横轴定位以使得上端与偏置螺母相接触,该连接螺栓配置为由连接件孔接纳。连接螺栓还包括具有平坦表面的前面和具有平坦表面的后面,前面和后面与连接件的连接件孔的平坦前面相接触而连接螺栓的后面与连接件的连接件孔的平坦后面相接触,以允许连接件绕动力搭接器的横轴旋转。偏置机构还可包括偏置弹簧,该偏置弹簧具有上端和下端且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竖轴定位,以使得上端与环接件的第一稳定部的底面相接触,该偏置弹簧配置为当连接件自动力搭接器的纵轴位移时施加偏置力。
根据另一实施例,动力装置可包括纵轴、竖轴和横轴。动力搭接器还可包括连接件和偏置机构。根据本实施例,连接件可包括近端和远端且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连接件还可包括环接件,该环接件具有近端、远端和第一稳定部,该第一稳定部具有近端和远端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第一稳定部还可包括顶面和底面。环接件还可包括第二稳定部,该第二稳定部具有上端和下端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定位,以使得第二稳定部的上端与第一稳定部的近端相接触。环接件还可包括连接件孔,该连接件孔沿着竖轴自第一稳定部的顶面延伸到第一稳定部的底面,该连接件孔配置为接纳连接螺栓。连接件还可包括头部,该头部具有近端和远端且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头部还可包括顶面、底面和第一远向面,该第一远向面具有锁定螺丝孔口,该锁定螺丝孔口包括自头部的远端向头部的近端延伸的局部孔。头部还可包括第二远向面和第三远向面,其中各个远向面包括支柱孔口,该支柱孔口具有自头部的远端向头部的近端延伸的局部孔。动力搭接器还可包括偏置机构,该偏置机构具有近端和远端且由柔性塑料或弹性体材料组成。偏置机构还可包括底面和顶面,该顶面配置为与环接件相接触,以当连接件的头部自动力搭接器的纵轴位移时使得偏置机构施加偏置力。偏置机构还可包括近边,该近边可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横轴定位且其长度等于n。偏置机构还可包括远边,其中该远边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横轴定位,在近边的远侧且具有长度x,其中x大于n。偏置机构还可包括偏置机构孔,该偏置机构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自偏置机构的顶面延伸到偏置机构的底面并配置为接纳连接螺栓,该偏置机构孔还配置为允许偏置机构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纵轴进行近向及远向位移,使得近侧位移约束连接件绕动力搭接器的横轴旋转的能力。
根据另一实施例,动力装置可包括纵轴、竖轴和横轴,并可包括柱接件、环接件和偏置机构。根据本实施例,柱接件可包括近端和远端且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柱接件还可包括顶面、底面以及具有顶边和底边的第一远向面,该近向面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横轴定位,以使得顶边与头部的顶面相接触而底边与头部的底面相接触。第一远向面还可包括锁定螺丝孔口,该锁定螺丝孔口包括自头部的远端向头部的近端延伸的局部孔。柱接件还可包括第二远向面和第三远向面,其中各个远向面包括支柱孔口,该支柱孔口具有自头部的远端向头部的近端延伸的局部孔。动力装置还可包括环接件,该环接件具有近端、远端和第一稳定部,该第一稳定部具有近端和远端且平行于并高于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第一稳定部还可包括顶面、底面和第一连接件孔,该第一连接件孔自第一稳定部的顶面延伸到第一稳定部的底面并配置为接纳连接螺栓。第一稳定部还可包括第二连接件孔,该第二连接件孔自第一稳定部的顶面延伸到第一稳定部的底面并配置为接纳连接螺栓。环接件还可包括第二稳定部,该第二稳定部具有近端和远端并定位成平行于并低于动力搭接器的纵轴,第二稳定部还包括顶面、底面、第一连接件孔(其自第二稳定部的顶面延伸到第二稳定部的底面并配置为接纳连接螺栓)以及第二连接件孔(其自第二稳定部的顶面延伸到第二稳定部的底面并配置为接纳连接螺栓)。动力搭接器还可包括偏置机构,该偏置机构具有近端和远端且沿着纵轴定位以使得偏置机构的近端与环接件的远端和远端相接触而偏置机构的远端与柱接件的近端相接触。偏置机构还可包括第一偏置区,该第一偏置区具有近端和远端并定位成使得第一偏置区的近端与环接件相接触而第一偏置区的远端与柱接件相接触。第一偏置区还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偏置板,该偏置板相互平行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纵轴放置,以使得各个板之间存在空间,这些板由柔性塑料或其他弹性体材料组成并配置为当柱接件自动力搭接器的纵轴位移时使得第一偏置区施加偏置力。偏置机构还可包括第二偏置区,该第二偏置区具有近端和远端并定位成使得第二偏置区的近端与环接件相接触而第二偏置区的远端与柱接件相接触,该第二偏置区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偏置板,这些偏置板相互平行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纵轴放置以使得各个板之间存在空间,这些板由柔性塑料或其他弹性体材料组成并配置为当柱接件自动力搭接器的纵轴位移时使得第二偏置区施加偏置力。
根据另一实施例,动力装置可包括纵轴、竖轴和横轴,并可包括柱接件、环接件和偏置机构。根据本实施例,环接件可包括第一环接装置,该第一环接装置具有上端和下端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定位以使得上端与环相接触。第一连接装置还可包括第一连接孔,该第一连接孔自上端延伸到下端并配置为接纳第一连接螺栓。环接件还可包括第二环接装置,该第二环接装置具有上端和下端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定位以使得上端与环相接触,该第二环接装置还包括第二环接孔,该第二环接孔自上端延伸到下端并配置为接纳第二环接螺栓。动力装置还可包括柱接件,该柱接件具有顶面和底面且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柱接件还可包括具有锁定螺丝孔口的第一远向面、第二远向面和第三远向面(其中各个远向面还包括支柱孔口)以及调节孔,该调节孔是自柱接件的顶面向柱接件的底面延伸的局部孔。调节孔可配置为接纳调节螺栓。动力装置还可包括偏置机构,该偏置机构沿着动力搭接器的横轴定位,以使得其平行于且低于环。偏置机构还可包括第一偏置区,该第一偏置区具有前端和后端并定位成使得后端与柱接件相接触。第一偏置区还包括顶面、底面和一个或多个偏置板,该一个或多个偏置板定位于第一偏置区的顶面与底面之间、相互平行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横轴,以使得各个板之间存在空间。各个偏置板可包括柔性塑料或其他弹性体材料并配置为当柱接件自动力搭接器的纵轴位移时使得第二偏置区施加偏置力。偏置机构还可包括第二偏置区,该第二偏置区具有前端和后端并定位成使得前端与柱接件相接触。第二偏置区还可包括顶面、底面和一个或多个偏置板,其中这些偏置板定位于第二偏置区的顶面与底面之间、相互平行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横轴,以使得各个板之间存在空间。偏置板可由柔性塑料或其他弹性体材料组成并配置为当柱接件自动力搭接器的纵轴x位移时使得第二偏置区施加偏置力。偏置机构还可包括沿着竖轴定位的调节机构,该调节机构还包括具有上端和下端的调节螺栓,其定位成使得上端与环相接触而下端与柱接件的调节孔相接触。偏置机构还可包括第一调节螺母,该第一调节螺母定位成使得其与环相接触。偏置机构还可包括第二调节螺母,该第二调节螺母定位成低于第一调节螺母并配置为使得第一调节螺母与第二调节螺母之间距离变大转化成降低支柱孔口自动力搭接器的纵轴位移的能力。
根据另一实施例,动力装置可包括纵轴、竖轴和横轴,并可包括柱接件、环接件和偏置机构。根据本实施例,环接件可包括上构件,该上构件具有远端和近端且平行于且高于纵轴。上构件还可包括顶面、底面、第一驱动销孔、第二驱动销孔和第三驱动销孔,各个第一驱动销孔、第二驱动销孔和第三驱动销孔定位成使得其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自上构件的顶面延伸到上构件的底面,并且各个第一驱动销孔、第二驱动销孔和第三驱动销孔配置为分别接纳第一驱动销、第二驱动销和第三驱动销。上构件还可包括紧定螺丝孔,该紧定螺丝孔定位于第一驱动销孔、第二驱动销孔和第三驱动销孔的近侧,使得其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自上构件的顶面延伸到上构件的底面,该紧定螺丝孔配置为接纳第一紧定螺丝。上构件还可包括环接件孔,该环接件孔定位于第一驱动销孔、第二驱动销孔和第三驱动销孔的近侧且定位于紧定螺丝孔的近侧,以使得其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自上构件的顶面延伸到上构件的底面,该环接件孔配置为接纳连接螺栓。上构件还可包括第一稳定特征和第二稳定特征,各个第一稳定特征和第二稳定特征延伸自上构件的底面且平行于竖轴。环接件还可包括下构件,该下构件具有远端和近端并定位成平行于并低于纵轴,该下构件还包括顶面、底面以及第一驱动销孔、第二驱动销孔和第三驱动销孔,各个第一驱动销孔、第二驱动销孔和第三驱动销孔定位成使得其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自下构件的顶面延伸到下构件的底面,各个第一驱动销孔、第二驱动销孔和第三驱动销孔配置为分别接纳第一驱动销、第二驱动销和第三驱动销。环接件还可包括紧定螺丝孔,该紧定螺丝孔定位于第一驱动销孔、第二驱动销孔和第三驱动销孔的近侧,使得其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自下构件的顶面延伸到下构件的底面,该紧定螺丝孔配置为接纳第二紧定螺丝。环接件还可包括环接件孔,该环接件孔定位于第一驱动销孔、第二驱动销孔和第三驱动销孔的近侧且定位于紧定螺丝孔的近侧,以使得其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自上构件的顶面延伸到上构件的底面,该环接件孔配置为接纳连接螺栓。环接件还可包括第一稳定特征和第二稳定特征,其中各个稳定特征延伸自下构件的顶面且平行于竖轴。动力搭接器还可包括柱接件,该柱接件具有远端和近端且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柱接件还可包括顶面(定位成使得其与环接件的上构件的底面相接触)、底面、第一驱动销孔、第二驱动销孔和第三驱动销孔,各个第一驱动销孔、第二驱动销孔和第三驱动销孔定位成使得其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自柱接件的顶面延伸到柱接件的底面,各个第一驱动销孔、第二驱动销孔和第三驱动销孔配置为分别接纳第一驱动销、第二驱动销和第三驱动销。柱接件还可包括第一稳定特征腔,该第一稳定特征腔配置为容置上构件的第一稳定特征和下构件的第一稳定特征,以使得柱接件绕动力搭接器的竖轴的旋转受限于第一稳定特征腔分别与上构件和下构件的第一稳定特征之间的接触。柱接件还可包括第二稳定特征腔,该第二稳定特征腔配置为容置上构件的第二稳定特征和下构件的第二稳定特征,以使得柱接件绕动力搭接器的竖轴的旋转受限于第二稳定特征腔分别与上构件和下构件的第二稳定特征之间的接触。柱接件还可包括第一远向面、第二远向面和第三远向面,各个第一远向面、第二远向面和第三远向面包括支柱孔口,该支柱孔口具有自柱接件的远端向柱接件的近端延伸的局部孔并配置为将支柱紧固到柱接件。动力装置还可包括偏置机构,该偏置机构具有第一线性轴承,该第一线性轴承包括低摩擦材料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定位,以使得其与上构件的底面和柱接件的顶面相接触,该第一线性轴承还配置为横穿柱接件的第一驱动销孔的至少一部分且接纳第一驱动销。偏置机构还可包括第二线性轴承,该第二线性轴承包括低摩擦材料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定位,以使得其与柱接件的底面相接触,该第二线性轴承配置为横穿柱接件的第二驱动销孔的至少一部分且接纳第二驱动销。偏置机构还可包括第三线性轴承,该第三线性轴承包括低摩擦材料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定位,以使得其与柱接件的底面相接触。第三线性轴承配置为横穿柱接件的驱动销孔的至少一部分且接纳第三驱动销。偏置机构还可包括第一驱动销,该第一驱动销配置为横穿上构件的第一驱动销孔、下构件的第一驱动销孔、柱接件的第一驱动销孔和第一线性轴承,以当柱接件自动力搭接器的纵轴位移时使得该位移受限于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的轴向位移。偏置机构还可包括第二驱动销,该第二驱动销配置为横穿上构件的第二驱动销孔、下构件的第二驱动销孔、柱接件的第二驱动销孔、第二线性轴承和第一弹簧,以当柱接件自动力搭接器的纵轴位移时使得该位移受限于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的轴向位移。偏置机构还可包括第三驱动销,该第三驱动销配置为横穿上构件的第三驱动销孔、下构件的第三驱动销孔、柱接件的第三驱动销孔、第三线性轴承和第二弹簧,以当柱接件自动力搭接器的纵轴位移时使得该位移受限于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的轴向位移。偏置机构还可包括第一紧定螺丝,该第一紧定螺丝定位成使得其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且与柱接件的顶面相接触,该第一紧定螺丝配置为横穿环接件的上构件的紧定螺丝孔,以使得随着第一紧定螺丝被旋紧而限制柱接件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竖轴的运动。偏置机构还可包括第二紧定螺丝,该第二紧定螺丝定位成使得其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且与柱接件的底面相接触,该第二紧定螺丝配置为横穿环接件的下构件的紧定螺丝孔,以使得随着第二螺丝被旋紧而限制柱接件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竖轴的运动。偏置机构还可包括第一弹簧,该第一弹簧定位成使得其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以使得其与柱接件的底面和环接件的下构件的顶面相接触,该第一弹簧配置为当柱接件自动力搭接器的纵轴位移时使得第一弹簧提供足以使柱接件恢复到其原始位置的偏置力。偏置机构还可包括第二弹簧,该第二弹簧定位成使得其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以使得其与柱接件的底面和环接件的下构件的顶面相接触,该第二弹簧配置为当柱接件自动力搭接器的纵轴位移时使得第二弹簧提供足以使柱接件恢复到其原始位置的偏置力。
根据另一实施例,动力装置可包括纵轴、竖轴和横轴,并可包括柱接件、环接件和偏置机构。根据本实施例,环接件可包括第一稳定部,该第一稳定部具有远端并定位成高于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纵轴,该第一稳定部还包括环接件孔。环接件还可包括第二稳定部,该第二稳定部具有远端并定位成低于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纵轴,该第二稳定部还包括环接件孔。环接件还可包括第三稳定部,该第三稳定部具有上端、下端、前向面和后向面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定位,以使得第三稳定部的上端与第一稳定部的远端相接触而第三稳定部的下端与第二稳定部的远端相接触。第三稳定部还可包括第一销孔,该第一销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以使得第一销孔自环接件的前向面延伸到环接件的后向面,该第一销孔配置为接纳第一销。环接件还可包括第二销孔,该第二销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以使得第二销孔自环接件的前向面延伸到环接件的后向面,该第二销孔配置为接纳第二销。动力装置还可包括柱接件,该柱接件具有远端和近端且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柱接件还可包括头部,该头部具有顶面和底面,该头部还包括第一远向面、第二远向面和第三远向面。各个第一远向面、第二远向面和第三远向面可包括支柱孔口,该支柱孔口具有自柱接件的远端向柱接件的近端延伸的局部孔并配置为将支柱紧固到柱接件。柱接件还可包括第一凸钮,该第一凸钮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定位,以使得第一凸钮与头部的顶面相接触。第一凸钮还可包括前向面、后向面和第三销孔,该第三销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以使得第三销孔自第一凸钮的前向面延伸到第一凸钮的后向面,该第三销孔配置为接纳第三销。柱接件还可包括第二凸钮,该第二凸钮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定位,以使得第二凸钮与头部的底面相接触。第二凸钮还可包括前向面、后向面和第四销孔,该第四销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以使得第四销孔自第二凸钮的前向面延伸到第二凸钮的后向面,该第四销孔配置为接纳第四销。柱接件还可包括自柱接件的近端向柱接件的远端成角度延伸的第一紧定螺丝孔,该第一紧定螺丝孔配置为接纳第一紧定螺丝。柱接件还可包括自柱接件的近端向柱接件的远端成角度延伸的第二紧定螺丝孔,该第二紧定螺丝孔配置为接纳第二紧定螺丝。动力装置还可包括偏置机构,该偏置机构具有铰接机构,该铰接机构定位成使得该铰接机构允许柱接件自动力搭接器的纵轴以可旋转方式位移。铰接机构还可包括第一销,该第一销具有前端和后端并定位成高于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纵轴,以使得第一销横穿环接件的第三稳定部的第一销孔。铰接机构还可包括第二销,该第二销具有前端和后端并定位成低于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纵轴,以使得第二销横穿环接件的第三稳定部的第二销孔。铰接机构还可包括第三销,该第三销具有前端和后端并定位成高于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纵轴,以使得第三销横穿柱接件的第一凸钮的第三销孔。铰接机构还可包括第四销,该第四销具有前端和后端并定位成低于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纵轴,以使得第四销横穿柱接件的第二凸钮的第四销孔。铰接机构还可包括第一连杆,该第一连杆包括第一孔眼和第二孔眼并定位成使得第一孔眼接纳且紧固第一销的后端而第二孔眼接纳且紧固第三销的后端。铰接机构还可包括第二连杆,该第二连杆包括第一孔眼和第二孔眼并定位成使得第一孔眼接纳且紧固第一销的前端而第二孔眼接纳且紧固第三销的前端。铰接机构还可包括第三连杆,该第三连杆包括第一孔眼和第二孔眼并定位成使得第一孔眼接纳且紧固第二销的后端而第二孔眼接纳且紧固第四销的后端。铰接机构还可包括第四连杆,该第四连杆包括第一孔眼和第二孔眼并定位成使得第一孔眼接纳且紧固第二销的前端而第二孔眼接纳且紧固第四销的前端。偏置机构还可包括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由弹性体材料或弹簧组成并定位成使得弹性元件与环接件的第三稳定部相接触,当柱接件自动力搭接器的纵轴位移时施加足以使柱接件恢复到其原始位置的偏置力。偏置机构还可包括第一紧定螺丝,该第一紧定螺丝配置为横穿第一紧定螺丝孔且与弹性元件相接触,以使得随着第一紧定螺丝被旋紧而限定柱接件绕横轴的旋转运动。偏置机构还可包括第二紧定螺丝,该第二紧定螺丝配置为横穿第二紧定螺丝孔且与弹性元件相接触,以使得随着第二紧定螺丝被旋紧而限定柱接件绕横轴的旋转运动。
根据另一实施例,动力装置可包括纵轴、竖轴和横轴,并可包括柱接件、环接件和偏置机构。根据本实施例,环接件可包括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的第一稳定部,该第一稳定部包括顶面、底面和自第一稳定部的顶面延伸到第一稳定部的底面的环接件孔,该环接件孔配置为接纳连接螺栓。环接件还可包括具有上端和下端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定位的第二稳定部,该第二稳定部还包括远向面、近向面和弹簧凹部,该弹簧凹部包括自第二稳定部的远向面朝向第二稳定部的近向面延伸的局部孔,该弹簧凹部配置为接纳偏置弹簧。第二稳定部还可包括环接件凸钮,该环接件凸钮具有前向面和后向面,还包括铰链销孔,该铰链销孔自环接件凸钮的前向面延伸到环接件凸钮的后向面并配置为接纳铰链销。动力装置还可包括柱接件,该柱接件具有远端、近端、前向面和后向面且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柱接件还可包括头部,该头部具有顶面和底面,还可包括第一远向面、第二远向面和第三远向面,各个第一远向面、第二远向面和第三远向面包括支柱孔口,该支柱孔口具有自柱接件的远端向柱接件的近端延伸的局部孔并配置为将支柱紧固到柱接件。柱接件还可包括柱接件凸钮,该柱接件凸钮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定位,以使得柱接件凸钮与柱接件的头部的顶面相接触。柱接件凸钮还可包括:弹簧凹部,该弹簧凹部包括自柱接件的近端向柱接件的远端延伸的局部孔并配置为接纳偏置弹簧;以及紧定螺丝孔,该紧定螺丝孔自柱接件的近端向柱接件的远端成角度延伸,该紧定螺丝孔配置为接纳紧定螺丝。柱接件还可包括柱接件凹部,该柱接件凹部定位于柱接件的近端处并配置为接纳环接件凸钮的至少一部分。柱接件还可包括自柱接件的前向面延伸到柱接件的后向面的铰链销孔,该铰链销孔配置为接纳铰链销。动力装置还可包括偏置机构,该偏置机构包括铰链销,该铰链销沿着动力搭接器的横轴定位,以使得其横穿柱接件的铰链销孔和环接件的铰链销孔并允许柱接件绕动力搭接器的横轴的旋转位移。偏置机构还可包括偏置弹簧,该偏置弹簧定位成高于且平行于纵轴,以使得其与环接件的弹簧凹部和柱接件的弹簧凹部相接触,随着柱接件自动力搭接器的纵轴位移而施加足以使柱接件恢复到其原始位置的偏置力。偏置机构还可包括紧定螺丝,该紧定螺丝配置为横穿柱接件的紧定螺丝孔并与环接件凸钮相接触,以使得随着紧定螺丝被旋紧而限制柱接件绕动力搭接器的横轴的旋转运动。
根据另一实施例,动力装置可包括纵轴、竖轴和横轴,并可包括柱接件、环接件和偏置机构。根据本实施例,环接件可包括第一稳定部,该第一稳定部具有远端并定位成高于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纵轴,该第一稳定部还包括环接件孔。环接件还可包括第二稳定部,该第二稳定部具有远端并定位成低于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纵轴,该第二稳定部还包括环接件孔。环接件还可包括具有第一壁的第三稳定部,该第一壁包括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横轴定位并配置为接纳第一销的第一销孔。环接件的第三稳定部还可包括第二壁,该第二壁包括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横轴定位并配置为接纳第一销的第一销孔。环接件的第三稳定部还可包括第三壁,该第三壁包括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横轴定位并配置为接纳第二销的第二销孔。环接件的第三稳定部还可包括第四壁,该第四壁包括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横轴定位并配置为接纳第二销的第二销孔。此外,环接件的第三稳定部还可包括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定位的远向面。动力装置还可包括柱接件,该柱接件沿着纵轴定位并包括具有顶面和底面的头部,该头部还包括第一远向面、第二远向面和第三远向面。各个第一远向面、第二远向面和第三远向面包括支柱孔口,该支柱孔口包括自柱接件的远端向柱接件的近端延伸的局部孔并配置为将支柱紧固到柱接件。柱接件还可包括第一凸钮,该第一凸钮定位成使得其与柱接件的头部的顶面相接触,该第一凸钮包括顶面、前向面、后向面和腰圆(stadium)孔,该腰圆孔自第一凸钮的前向面延伸到第一凸钮的后向面并配置为接纳第一销。柱接件还可包括第二凸钮,该第二凸钮定位成使得其与柱接件的头部的底面相接触,该第二凸钮包括底面、前向面、后向面和腰圆孔,该腰圆孔自第二凸钮的前向面延伸到第二凸钮的后向面并配置为接纳第二销。柱接件还可包括紧定螺丝孔,该紧定螺丝孔低于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延伸,该紧定螺丝孔配置为接纳紧定螺丝。柱接件还可包括弹性元件壳,该弹性元件壳包括自柱接件的第一凸钮的顶面向柱接件的第二凸钮的底面延伸的局部孔,该弹性元件壳沿着竖轴定位并配置为接纳弹性元件。柱接件还可包括近向面,该近向面定位成近向于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并与环接件的远向面相接触,以使得柱接件绕横轴的旋转位移受到限制。动力装置还可包括偏置机构,该偏置机构包括第一销,该第一销定位成高于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横轴,以使得其横穿第三稳定部的第一壁的第一销孔、柱接件的第一凸钮的腰圆孔和第三稳定部的第二壁的第一销孔,以使得柱接件可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竖轴位移。偏置机构还包括第二销,该第二销定位成低于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横轴,以使得其横穿第三壁的第二销孔、柱接件的第二凸钮的腰圆孔和第三稳定部的第四壁的第二销孔,以使得柱接件可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竖轴位移。偏置机构还包括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包括弹簧或弹性体材料且沿着竖轴定位成使得其横穿柱接件的弹性元件壳,当柱接件自动力搭接器的纵轴位移时,施加足以使柱接件恢复到其原始位置的偏置力。最后,偏置机构还可包括紧定螺丝,该紧定螺丝配置为横穿柱接件的紧定螺丝孔并与弹性元件相接触,以使得随着紧定螺丝被旋紧而限制柱接件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竖轴的轴向运动。
根据另一实施例,动力装置可包括纵轴、竖轴和横轴,并可包括柱接件、环接件和偏置机构。根据本实施例,环接件可包括第一稳定部,该第一稳定部定位成高于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并包括环接件孔。环接件还可包括第二稳定部,该第二稳定部定位成低于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并包括环接件孔。柱接件可包括沿着纵轴定位并包括头部的柱接件,该头部具有顶面和底面,该头部还包括第一远向面、第二远向面和第三远向面,各个第一远向面、第二远向面和第三远向面包括支柱孔口,该支柱孔口包括自柱接件的远端向柱接件的近端延伸的局部孔并配置为将支柱紧固到柱接件。柱接件还可包括紧定螺丝和第一动力止挡孔,该第一动力止挡孔自柱接件的头部的顶面延伸到柱接件的头部的底面并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定位,该第一动力止挡孔配置为接纳第一动力止挡。柱接件还可包括第二动力止挡孔,该第二动力止挡孔自柱接件的头部的顶面延伸到柱接件的头部的底面并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定位,该第二动力止挡孔配置为接纳第二动力止挡。偏置机构可包括第一偏置区,该第一偏置区定位成高于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并包括一个或多个偏置板,这些偏置板相互平行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纵轴,以使得各个板之间存在空间,这些板由柔性塑料或其他弹性体材料组成并配置为当柱接件自动力搭接器的纵轴位移时使得第一偏置区施加偏置力。偏置机构可包括第二偏置区,该第二偏置区定位成低于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并包括一个或多个偏置板,这些偏置板相互平行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纵轴,以使得各个板之间存在空间,这些板由柔性塑料或其他弹性体材料组成并配置为当柱接件自动力搭接器的纵轴位移时使得第二偏置区施加偏置力。偏置机构还可包括第一动力止挡,该第一动力止挡包括柱体,该柱体包括上端、下端和中央轴,该柱体配置为横穿柱接件的第一动力止挡孔,以允许柱体绕其中央轴旋转。第一动力止挡还可包括弹性环,该弹性环配置为与柱体的下端相接触,以使得其将柱体紧固到柱接件的第一动力止挡孔内。第一动力止挡还可包括第一动力止挡片,该第一动力止挡片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于柱体的上端处,该动力止挡片配置为限制柱接件置于第一偏置区的任意两个板之间时自动力搭接器的纵轴位移的能力。偏置机构还可包括第二动力止挡,该第二动力止挡包括柱体,该柱体包括上端、下端和中央轴,该柱体配置为横穿柱接件的第二动力止挡孔,以允许柱体绕其中央轴旋转。第二动力止挡还可包括弹性环,该弹性环配置为与柱体的上端相接触,以使得其将柱体紧固到柱接件的第二动力止挡孔内。第一动力止挡还可包括第二动力止挡片,该第二动力止挡片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于柱体的下端处,该动力止挡片配置为限制柱接件置于第二偏置区的任意两个板之间时自动力搭接器的纵轴位移的能力。
根据另一实施例,动力装置可包括纵轴、竖轴和横轴,并可包括柱接件、环接件和偏置机构。根据本实施例,环接件主体可具有近端和远端且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该环接件主体还包括顶面、底面、第一侧向面、第二侧向面、近向面和远向面,该远向面具有相对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的弯曲轮廓。环接件主体还包括第一孔,该第一孔自顶面延伸到底面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该第一孔设有螺纹以接纳连接螺栓。环接件主体还包括第二孔,该第二孔自第一侧向面延伸到第二侧向面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横轴定位于环接件主体的近端处,其中该第二孔包括多个平行于横轴的平面。环接件主体可包括第一侧向面与第二侧向面之间测得的侧向宽度。环接件主体还包括连接螺栓,该连接螺栓包括螺纹部和平滑部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定位,并配置为接纳连接螺母,其中螺纹部与环接件主体的第一孔紧固接合。环接件主体还包括连接螺母,其凸缘面的直径大于环接件主体的侧向宽度,其中该连接螺母与连接螺栓的螺纹部螺纹接合,使得其凸缘面朝向环接件的顶面。所述装置也可包括柱接件,该柱接件包括近端和远端且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使得柱接件与环接件主体相接触。柱接件还可包括头部,该头部包括近端和远端,该头部还包括顶面、底面和第一远向面。第一远向面可包括顶边和底边,该第一远向面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横轴定位,以使得顶边与头部的顶面相接触而底边与头部的底面相接触。柱接件的头部还可包括锁定螺丝孔口,该锁定螺丝孔口包括自头部的远端向头部的近端延伸的局部孔,该锁定螺丝孔口配置为接纳锁定螺丝以及第二远向面和第三远向面,各个第二远向面和第三远向面包括支柱孔口,该支柱孔口包括自头部的远端向头部的近端延伸的局部孔,每个支柱孔口配置为将柱接件紧固到支柱。柱接件主体还可包括第一臂,该第一臂包括近端和远端,其中该第一臂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还包括顶面、底面、第一内壁面、第一侧壁面和第一侧销孔,该第一侧销孔包括圆孔口,该圆孔口穿过第一侧壁面延伸到第一内壁面,使得第一侧销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横轴。柱接件主体还可包括自第一臂的近端延伸到第一臂中且平行于装置纵轴的第一纵向悬臂孔,其中该第一纵向悬臂孔还包括孔远端处的较小圆周以及孔近端处的较大圆周。柱接件主体还可包括具有近端和远端的第二臂,其中该第二臂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纵轴定位且还包括顶面、底面、第二内壁面、第二侧壁面和第二侧销孔,该第二侧销孔延伸穿过第二侧壁面和第二内壁面,使得第二侧销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横轴,该第二侧销孔配置为接纳枢转销。柱接件主体还可包括自第二臂的近端延伸到第二臂中且平行于装置纵轴的第二纵向悬臂孔,该第二纵向悬臂孔的尺寸设为接纳第二悬臂件,其中该第二纵向悬臂孔还包括孔远端处的较小圆周以及孔近端处的较大圆周。第一臂和第二臂可包括第一内壁面与第二内壁面之间测得的侧向宽度,其中第一臂和第二臂的侧向宽度小于连接螺母的凸缘面的直径。所述装置还可包括枢转销,其纵轴与该装置的横轴对其,该枢转销包括圆柱形的第一侧向端,该第一侧向端以可枢转方式配合到柱接件的第一臂的第一侧销孔,第一侧向端还包括基本正交于枢转销的纵轴的悬臂孔,圆柱形的第二侧向端以可枢转方式配合到柱接件的第二臂的第二侧销孔,第一侧向端和第二侧向端还包括中间段,该中间段包括多个平坦表面,这些平坦表面平行于该装置的横轴并紧固配合到环接件主体的第二孔的多个平坦表面,其中该枢转销将柱接件以可枢转方式连接到环接件主体,使得柱接件可绕该装置的横轴枢转,从而环接件主体的第一侧向面和第二侧向面以可滑动方式接合到柱接件的第一臂和第二臂的第一内壁面和第二内壁面,第一弹性元件具有近端和远端,其中该第一弹性元件定位于第一纵向悬臂孔内和枢转销的第一侧向端处的悬臂孔内,其中该第一弹性元件的远端与第一纵向悬臂孔的远端处的较小圆周相配合,其中该第一弹性元件的近端的外圆周小于第一纵向悬臂孔在其近端处的圆周。所述装置还可包括具有近端和远端的第二弹性元件,其中该第二弹性元件定位于第二纵向悬臂孔内和枢转销的第二侧向端处的悬臂孔内,其中该第二弹性元件的远端与第二纵向悬臂孔的远端处的较小圆周相配合,其中该第二弹性元件的近端的外圆周小于第二纵向悬臂孔在其近端处的圆周。其中,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提供机械偏置以阻止柱接件相对于环接件主体的枢转运动,其中连接螺母可调节地沿着连接螺栓的螺纹部定位,以当连接螺母的凸缘面撞击环接件主体的顶面时,连接螺母的凸缘面防止柱接件相对于环接件主体的枢转运动,而当连接螺母的凸缘面位移离开环接件主体的顶面时,可控地进入柱接件相对于环接件主体的枢转运动。
附图说明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可部分参照本公开和附图来理解,图中:
图1A示出动力装置连接到六足装置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B示出动力搭接器一实施例的横截面图;
图2A示出挠性铰链动力搭接器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B示出挠性铰链动力搭接器一实施例中使用的环接件;
图2C示出挠性铰链动力搭接器一实施例中使用的柱接件;
图2D示出挠性铰链动力搭接器一实施例中使用的柱接件的另一视图;
图2E示出挠性铰链动力搭接器一实施例的另一分解图;
图3A示出弹性动力搭接器一替代实施例;
图3B示出弹性动力搭接器一替代实施例配用的开槽构件;
图3C示出弹性动力搭接器一替代实施例的更近分解图;
图4A示出铰接动力搭接器一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4B示出铰接动力搭接器一实施例配用的环接件的透视图;
图4C示出铰接动力搭接器一实施例配用的柱接件的透视图;
图4D示出铰接动力搭接器一实施例的另一透视图;
图4E示出铰接动力搭接器一替代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4F示出铰接动力搭接器一替代实施例配用的环接件的透视图;
图4G示出铰接动力搭接器一替代实施例配用的环接件的另一透视图;
图4H示出铰接动力搭接器一替代实施例配用的柱接件的透视图;
图4I示出铰接动力搭接器一替代实施例的另一透视图;
图4J示出铰接动力搭接器一替代实施例的横截面图;
图4K示出铰接动力搭接器一替代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L示出铰接动力搭接器一替代实施例的透视侧视图;
图4M示出铰接动力搭接器一替代实施例的另一透视侧视图;
图5A示出环状枢转动力搭接器一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5B示出环状枢转动力搭接器的环接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5C示出环状枢转动力搭接器的柱接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5D示出环状枢转动力搭接器一实施例的另一分解透视图;
图6A示出动力搭接器中铰链与扭簧一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6B示出动力搭接器中具有铰链和扭簧的环接件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6C示出动力搭接器中具有铰链和扭簧的柱接件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6D示出动力搭接器中铰链与扭簧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6E示出动力搭接器中铰链与扭簧一实施例的另一分解透视图;
图7A示出动力搭接器中大半径铰链一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7B示出动力搭接器中大半径铰链的环接件的透视图;
图7C示出动力搭接器中大半径铰链的柱接件的透视图;
图7D示出动力搭接器中大半径铰链的柱接件的另一透视图;
图7E示出动力搭接器中大半径铰链一实施例的另一分解透视图;
图8A示出动力搭接器中轴向平移器一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8B示出动力搭接器中轴向平移器的环接件的透视图;
图8C示出动力搭接器中轴向平移器的柱接件的透视图;
图8D示出动力搭接器中轴向平移器的柱接件的另一透视图;
图8E示出动力搭接器中轴向平移器一实施例的另一分解透视图;
图9A示出动力搭接器一替代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9B示出动力搭接器一替代实施例中柱接件的透视图;
图9C示出动力搭接器一替代实施例的另一分解透视图;
图10A示出替代动力装置一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10B示出替代动力装置中柱接件的透视图;
图10C示出动力搭接器一替代实施例的另一分解透视图;
图11A示出动力搭接器一替代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1B示出动力搭接器一替代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2A示出平行搭接器动力装置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2B示出平行搭接器动力装置一实施例的另一透视图;
图13示出集成到外固定环中的动力装置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4A示出轴向平移器动力装置一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14B示出轴向平移器动力装置一实施例的另一分解透视图;
图14C示出轴向平移器动力装置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5示出安装到环固定器的替代动力装置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5A示出替代动力装置一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15B示出替代动力装置的上构件底面的透视图;
图15C示出替代动力装置的下构件底面的透视图;
图15D示出替代动力装置的柱接件的透视图;
图15E示出替代动力装置一实施例的透视侧视图;
图15F示出安装到环固定器的替代动力装置一实施例的横截面透视图;
图16示出安装到环固定器的替代动力装置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6A示出替代动力装置一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16B示出替代动力装置的环接件的透视图;
图16C示出替代动力装置的柱接件的透视图;
图16D示出替代动力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16E示出替代动力装置一实施例的铰接机构的分解图;
图16F示出安装到环固定器的替代动力装置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6G示出替代动力装置的另一横截面图;
图17示出安装到环固定器的替代动力装置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7A示出替代动力装置一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17B示出替代动力装置的环接件的透视图;
图17C示出替代动力装置的柱接件的透视图;
图17D示出替代动力装置的柱接件的另一透视图;
图17E示出替代动力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18示出安装到环固定器的替代动力装置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8A示出替代动力装置一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18B示出替代动力装置的环接件的透视图;
图18C示出替代动力装置的柱接件的透视图;
图18D示出替代动力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19示出平行搭接器动力装置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9A示出平行搭接器动力装置一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19B示出平行搭接器动力装置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9C示出平行搭接器动力装置配用的动力止挡装置的透视图;
图19D示出平行搭接器动力装置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0A示出平行搭接器动力装置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0B示出平行搭接器动力装置一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20C示出平行搭接器动力装置一实施例的横截面图;
图21A示出铰接动力搭接器一替代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21B示出铰接动力搭接器一替代实施例配用的环接件的透视图;
图21C示出与铰接动力搭接器一替代实施例配用的枢转销的透视图;
图21D示出与铰接动力搭接器一替代实施例配用的柱接件的透视图;
图21E示出铰接动力搭接器一替代实施例的透明透视图;
图21F示出安装到固定环的铰接动力搭接器一替代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1G示出铰接动力搭接器一替代实施例的另一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采用下述本公开各种实施例时,应当理解,本公开提供了许多适用的发明构思,这些构思可体现在各种特定上下文中。本公开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为说明制作使用本公开材料的具体方式,而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为了便于理解本公开,如下定义若干术语。本文定义术语的含义为本公开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共识。诸如“一”、“一个”和“所述”等术语并非仅指单个实体,而是包含可使用具体实例说明的通用类。本文的术语是用来描述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但其使用方式不会限制本公开,除权利要求中概述之外。
本公开大体上涉及一种动力搭接器,允许常规外固定器或六足型外固定器以受控方式引入动力,具体方式是动力模块位于支柱和/或螺纹杆之外。动力搭接器不同元件的排列允许高度控制下的骨动力,这又提供了改进最终骨骼强度。此外,可以使用相对简单且具成本效益的方式来生产动力搭接器。系统中的偏置在长度和灵活性上皆可变化,这取决于元件的排列和/或组成,基于患者的骨裂或骨断类型、骨骼正重塑或生长、骨裂或骨断位置、性别、年龄、体重、新陈代谢以及患者是否正在服药或接受治疗(这可能加速或减速骨重建、生长或矿化和重塑)等因素来最大化骨动力。通过偏置引入可控的灵活度,允许外固定器在患者愈合过程的不同阶段提供适量的稳定性。例如,在折骨上使用外固定器时,外固定器需要稳定以防止可能导致畸形的折骨移动。然而,若外固定器过于稳定,有时可能存在其自身缺陷。当折骨上开始形成骨痂时,控制外固定器的去稳定作用具备几点优势。一种优势在于,对患者身体部位施加足够大的加载力和压力可加速愈合过程,最好是用力得到控制。可以在骨折愈合过程(直接动力)的矿化阶段期间或在软骨痂形成(反向动力)的矿化阶段之前逐步进行加载过程,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引起骨愈合加速和骨折组织强效愈伤。
图1A示出动力搭接器101,它可相对于外固定器100布置。动力搭接器101通常可包括环接件103、柱接件140和偏置机构(未示出)。在一些实施例中,环接件103可通过连接螺栓114或其他机构将动力搭接器101可逆地耦合到外固定器100的环104。动力搭接器101还可包括柱接件140,其可用于将动力搭接器101可逆地耦合到一个或多个支柱190(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支柱”可指一个或多个支柱、螺纹杆、无螺纹杆、连接外固定器100的相对两环的其他机构或其任何组合)。
图1B包含经平面A截取的动力搭接器101一实施例的横截面图,其中柱接件140包括头部141与锁定螺丝孔口142。此外,头部141包括第一支柱孔口143和第二支柱孔口144,它们均可配置为通过接纳支柱紧固件而将动力搭接器101紧固到一个或多个支柱。支柱紧固件可为螺丝、螺栓或其他类型的紧固件。锁定螺丝孔口142可配置为接纳锁定螺丝,该锁定螺丝可配置为支柱紧固件置于支柱孔口143、144内部时固定这些支柱紧固件。当锁定螺丝就位时,锁定螺丝可通过与支柱紧固件相接触来固定支柱紧固件而防止支柱紧固件相对于支柱孔口143、144移动。这种锁定布置的几种实例请参阅美国专利第9,295,493号,该专利通过引用归并本专利。
现回顾图1A,动力搭接器101还可包括偏置机构(未示出),其在动力搭接器101中提供的一定的灵活度转化成沿着支柱190长度的轴向灵活性。支柱沿其纵轴X延伸的自由度可受限于动力搭接器101的偏置机构,因为根据一些实施例,当柱接件140位移时,偏置机构可施加偏置力。偏置力可足以使柱接件恢复到其息止位置。动力搭接器101的偏置机构可为弹簧、盘簧、拉/伸弹簧、压缩弹簧、扭簧、恒定弹簧、可变弹簧、板簧、机加工弹簧、悬臂弹簧、螺旋弹簧、蜗卷弹簧、拉簧或牵簧、游丝或均衡弹簧、片簧、V型弹簧、蝶形弹簧、恒力弹簧、气弹簧、主弹簧、渐进式卷簧、弹簧垫圈、扭簧、波形弹簧或如橡胶或其他弹性或弹性体材料等弹力材料长条。
一般而言,挠性铰链动力搭接器(flex hinge)提供了两个刚性部件:第一部件是用于将挠性铰链紧固到外固定环的环接件,第二部件是用于将一个或多个支柱紧固到挠性铰链的柱接件。此外,挠性铰链提供了布置于环接件与外固定环之间的柔性构件,该柔性构件连接到柱接件以允许柱接件在负载下摆动。由于柔性构件中的狭槽,可易于调节柱接件的运动范围,从而允许相对于外固定环调节柔性构件和柱接件。
图2A示出挠性铰链动力搭接器(挠性铰链)200一实施例的分解图。一般而言,挠性铰链动力搭接器200提供了两个刚性部件:第一部件是用于将挠性铰链200紧固到外固定环的环接件203,第二部件是用于将一个或多个支柱紧固到挠性铰链200的柱接件240。此外,挠性铰链200提供了布置于环接件203与外固定环之间的柔性构件280,其连接到柱接件240以允许柱接件240在负载下平移。由于柔性构件280中的狭槽,可易于调节柱接件240的运动范围,从而允许相对于外固定环调节柔性构件和柱接件。在图2A中,挠性铰链200具有限定于其中的纵轴X、竖轴Y和横轴Z并包括近端201、远端202、环接件203、柱接件240和偏置机构280。此外,挠性铰链200可包括连接螺栓214、第一连接螺母298和第二连接螺母299。在这些实施例中,连接螺栓214、第一连接螺母298和第二连接螺母299配置为将挠性铰链200紧固到上述外固定环。
如图2B所示,根据一实施例,挠性铰链的环接件可具有近端204和远端205,还可包括第一稳定部206和第二稳定部208。环接件203的第一稳定部206具有近端209和远端210且沿着挠性铰链的纵轴X定位。第一稳定部206还可包括顶面211、底面212和圆孔213。根据一实施例,第一稳定部的圆孔213自第一稳定部的顶面211平行于挠性铰链的竖轴Y延伸到第一稳定部的底面212。此外,第一稳定部206的圆孔213可配置为接纳图2A中的连接螺栓214。环接件203的第二稳定部208包括上端215且平行于挠性铰链的竖轴Y定位,以使得上端215与第一稳定部206的底面212的近端相接触。
在图2C的实施例中,柱接件240具有近端241和远端242,还包括头部243和柱接件转向节244。柱接件的头部243还具有近端245和远端246且沿着挠性铰链的纵轴X定位。在一些实施例中,柱接件的头部还可包括顶面247、底面248、第一远向面249、第二远向面250、第三远向面251和近向面252。头部的第一远向面249还可包括锁定螺丝孔口253,该锁定螺丝孔口253是自头部的远端246向头部的近端245延伸的局部孔。锁定螺丝孔口253可配置为接纳锁定螺丝,该锁定螺丝配置为使得锁定螺丝约束柱接件螺丝的移动,如下所述。第二远向面250和第三远向面251均可包括支柱孔口254。根据一些实施例,每个支柱孔口254可包括自头部的远端246向头部的近端245延伸的局部孔。各个支柱孔口254可配置为接纳柱接件螺丝,该柱接件螺丝可将挠性铰链附接到支柱。头部的近向面252可包括顶边255和底边256且可平行于铰接搭接器的竖轴Y定位,以使得近向面252的顶边与头部的顶面247相接触而近向面的底边与头部的底面248相接触。在一些实施例中,近向面252可包括头部的近端245。图2D中的柱接件转向节244沿着挠性铰链的横轴Z定位,以使得其与头部的近向面252相接触。柱接件转向节244还可包括上构件257和下构件260,其中各个构件还可分别包括顶面258、261和底面259、262。
现参照图2E,根据一些实施例,挠性铰链200的偏置机构280可由弹性体材料或柔性塑料组成。偏置机构280的材料的弹性或柔性可允许柱接件240绕挠性铰链200的横轴Z枢转,位移时还提供偏置以使柱接件240恢复到其原始位置。在一实施例中,偏置机构280沿着挠性铰链200的纵轴X定位,还包括近端281、远端282、偏置唇283和偏置片284。偏置唇283包括顶面285和底面286且沿着挠性铰链200的纵轴X定位于偏置机构的远端282处,以使得偏置唇的顶面285与柱接件转向节244的上构件的底面259相接触而偏置唇的底面286与柱接件转向节244的下构件的顶面261相接触。偏置唇283可采取多种方式紧固到上构件257和下构件260,例如包括夹具、粘合剂或胶合剂或者紧固件,诸如螺丝。根据一些实施例,偏置片284可包括顶面287、底面288和偏置片腰圆孔289。偏置片的顶面287可定位成使得其与第一稳定部的底面212相接触,偏置片的底面288可定位成使得其与外固定环相接触,当柱接件240沿挠性铰链200的横轴Z枢转位移时均提供偏置。根据一些实施例,偏置片腰圆孔289平行于挠性铰链200的竖轴Y自偏置片的顶面287延伸到偏置片的底面288,以允许偏置机构280相对于环接件沿着挠性铰链200的纵轴X位移。偏置机构280的近向位移290可降低柱接件240绕挠性铰链200的横轴Z旋转的能力,而偏置机构280的远向位移291可增高柱接件240绕挠性铰链200的横轴Z旋转的能力。
图3A描绘出动力搭接器300(即,弹性搭接器)的替代实施例。弹性搭接器300通过由弹性材料制成的柱接件和环接件提供动力,该弹性材料具有为所附接的支柱赋予动力的特性。此外,弹性搭接器提供了开槽垫圈或刚性材料部件304,其可通过支柱和环接件紧固到外固定环。调节开槽垫圈或刚性材料部件304朝向肢体或背离肢体,允许适当地调节支柱沿竖轴平移。弹性搭接器300具有限定于其中的纵轴X、竖轴Y和横轴Z并包括近端302、远端303、开槽垫圈或刚性材料部件304和偏置机构350。此外,根据一些实施例,弹性搭接器300可包括连接螺栓315、第一连接螺母398和第二连接螺母399。在这些实施例中,连接螺栓315、第一连接螺母398和第二连接螺母399配置为将弹性搭接器300紧固到上述外固定环。
如图3B所示,开槽垫圈或刚性材料部件304可包括近端305和远端306且定位成平行于弹性搭接器的纵轴X。开槽垫圈或刚性材料部件304还可包括稳定部307和开槽构件腰圆孔308。根据一些实施例,开槽垫圈或刚性材料部件304的稳定部307定位成平行于弹性搭接器的纵轴X并具有顶面309、底面310、近边311和远边312。在图3B的实施例中,稳定部的近边的长度313等于n,稳定部的远边的长度314等于d,远边314的长度d大于近边313的长度n。近边311和远边312皆可定位成平行于弹性搭接器的横轴Z。在一些实施例中,开槽构件腰圆孔308可平行于弹性搭接器的竖轴Y自稳定部的顶面309延伸到稳定部的底面310,并可配置为接纳图3A的连接螺栓315。开槽构件腰圆孔308还可配置为允许开槽垫圈或刚性材料部件304沿弹性搭接器的纵轴X进行近向及远向位移316。
图3C示出弹性搭接器300的偏置机构350的实施例。偏置机构350可由弹性体材料或柔性塑料组成且沿着弹性搭接器300的纵轴X定位。此外,偏置机构可具有第一稳定部351、第二稳定部352和头部353。在一些实施例中,偏置机构的第一稳定部351可包括远端354和近端355且沿着弹性搭接器300的纵轴X定位。第一稳定部351还可包括定位成使得其与开槽构件稳定部307的底面相接触的顶面356、底面357和第一偏置机构孔358。第一偏置机构孔358可平行于弹性搭接器300的竖轴Y自第一稳定部的顶面356延伸到第一稳定部的底面35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偏置机构孔358可配置为接纳连接螺栓315。偏置机构350还可包括第二稳定部352,该第二稳定部352可具有上端359和下端360。在图3C的实施例中,第二稳定部352平行于弹性搭接器300的竖轴Y定位,以使得上端359与第一稳定部的底面310的近端相接触。偏置机构的头部可包括近端361、远端362、顶面、底面364、第一远向面365、第二远向面366和第三远向面367。在一些实施例中,头部可沿着弹性搭接器300的纵轴X定位。头部的顶面可定位成与开槽构件稳定部的底面310相接触。在这种布置中,当头部353沿弹性搭接器300的纵轴Y位移时,开槽构件稳定部307施加偏置。第一远向面365可包括锁定螺丝孔口363,其可以是自头部的远端362延伸到头部的近端361的局部孔。锁定螺丝孔口可配置为接纳锁定螺丝衬套343,该锁定螺丝衬套343可包括沿着弹性搭接器300的纵轴X定位并可配置为接纳锁定螺丝的圆柱螺纹管。头部353的第二远向面366和第三远向面367均可包括支柱孔口369。各个支柱孔口369可包括自头部的远端362延伸到头部的近端361的局部孔。每个局部孔可配置为接纳支柱衬套344,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支柱衬套344是可配置为接纳支柱连接螺丝的圆柱螺纹管。
图4A是本公开铰接动力搭接器(铰接搭接器400)的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铰接搭接器400具有限定于其中的纵轴X、竖轴Y和横轴Z并包括近端402、远端403、环接件404、柱接件440和枢转销480,其可包括提供与横轴Z对齐的旋转轴的枢转销。此外,根据一些实施例,铰接搭接器400可包括连接螺栓414、第一连接螺母495、第二连接螺母496、第一连接垫圈497、偏置元件498和第三套筒499。偏置元件498可包括可压缩硅树脂O形圈、盘绕压缩圈或可压缩波形弹簧。偏置元件498的外圆周可与铰接搭接器400的两个臂之间的空间对齐,使得铰接搭接器400的上表面接触偏置元件498的下表面。第三套筒499可用作高度略低于偏置元件498的间隔件。这允许第一连接螺母495相对于环接件404紧固地向下旋紧到连接螺栓414上。当第一连接螺母495向下扭转到连接螺栓414上时,高度略降会对铰接搭接器400的臂上产生机械预载(偏置)。如果螺母495未向下紧固锁定,则它可能在机械操作期间随时间推移而松动。当负载施加到柱接件440的远端403时,它绕轴销480枢转并且还压缩偏置元件498。而且,偏置元件498的固定预载和均一弹簧常数可以从框架上的多个动力搭接器提供基本相等的动力。无需动力时,将偏置元件498和第三套筒499移除,将第一连接螺母495和第一连接垫圈497向下扭转抵靠铰接搭接器400时建立刚性构造。随着第一连接螺母495向下驱动,第一连接垫圈497将第一连接螺母495施加的力均匀分布到偏置元件498上。第三套筒配装到偏置元件498内部以使其绕连接螺栓保持就位并防止螺栓螺纹损伤偏置元件498。在这些实施例中,连接螺栓414、第一连接螺母495、第二连接螺母496、第一连接垫圈497、偏置元件498和第三套筒499配置为将铰接搭接器400紧固到上述外固定环。
在图4B所示的实施例中,环接件404具有近端405和远端406且沿着铰接搭接器400的纵轴X定位。环接件404还可包括顶面407、底面408、第一面、第二面、远向面411、第一孔412和第二孔41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孔412平行于且远向于铰接搭接器的竖轴Y自环接件的顶面407延伸到环接件的底面408。第一孔412可设有螺纹以与连接螺栓414螺纹接合。第二孔413可沿着铰接搭接器的横轴Z自环接件的第一面延伸到环接件的第二面并可配置为接纳图4A的偏置机构。枢转销480可适用于在孔413(参见图4B)中达成压配合,但适用于穿过柱接件440的臂中的孔达成松配合或旋转配合。
铰接搭接器还可包括柱接件440,如图4C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柱接件440可具有近端441和远端446,还可包括头部443和柱接件转向节444。头部443可具有近端445和远端446且沿着铰接搭接器的纵轴X定位。头部443还可包括顶面447、底面448、第一远向面449、第二远向面450和第三远向面451。根据一些实施例,头部的第一远向面449包括顶边452和底边453且平行于铰接搭接器的横轴Z定位,以使得顶边452与头部的顶面447相接触而底边453与头部的底面448相接触。头部的第一远向面449还可包括锁定螺丝孔口454,该锁定螺丝孔口454可以是自头部的远端446向头部的近端445延伸的局部孔并可配置为接纳锁定螺丝。第二远向面450和第三远向面451均可包括支柱孔口455,该支柱孔口455可以是自头部的远端446延伸到头部的近端445的局部孔并均可配置为将支柱紧固到柱接件440。
在一些实施例中,柱接件440还可包括柱接件转向节444。柱接件转向节444可具有近端456和远端457且沿着铰接搭接器的纵轴X定位,以使得柱接件转向节的远端457与头部的近端445相接触。柱接件转向节444还可包括第一臂458和第二臂459,如图4C所示。第一臂458包括近端460和远端461且平行于铰接搭接器的纵轴X定位以使得远端461与头部的近端445相接触。第二臂459包括近端471和远端472且平行于铰接搭接器的纵轴X定位以使得远端472与头部的近端445相接触。
现参照图4D,柱接件转向节的第一臂458还可包括顶面462、底面(未示出)、第一面(464,未示出)、第二面465和第一臂孔(466,参见图4C)。第一臂的第一面464包括顶边467和底边(未示出)并定位成使得顶边467与第一臂的顶面462相接触而底边468与第一臂的底面(未示出)相接触。第一臂的第二面465包括顶边469和底边(未示出)并定位成使得顶边469与第一臂的顶面462相接触,底边(未示出)与第一臂的底面(未示出)相接触,第二面465与环接件的第一面相接触。第一臂孔(未示出)沿着铰接搭接器的横轴Z自第一臂的第一面(未示出)延伸到第一臂的第二面465并配置为接纳枢转销480。
根据一些实施例,柱接件的第二臂包括近端471和远端472且平行于铰接搭接器的纵轴X定位,以使得第二臂的远端472与头部的近端445相接触。第二臂459还可包括顶面473、底面474、第一面475、第二面479和第二臂孔478。根据图4D的实施例,第一面475包括顶边476和底边(未示出)并定位成使得顶边476与第二臂的顶面473相接触,底边(未示出)与第二臂的底面474相接触,第一面475与环接件的第二面相接触。第二臂孔478平行于铰接搭接器的横轴Z自第二臂的第二面479延伸到第二臂的第一面475,根据一些实施例,其配置为接纳枢转销480。
图4D的枢转销480可包括圆柱销。枢转销480沿着铰接搭接器的横轴Z定位,使得枢转销480穿过第一臂孔466、第二臂孔478和环接件的第二孔413。以此方式,枢转销480允许柱接件440绕铰接搭接器的横轴Z枢转。根据一些实施例,该枢转受限于第一臂的底面463与外固定环之间的接触以及第二臂的底面474与外固定环之间的接触。随着柱接件440沿着铰接搭接器的纵轴Y位移,枢转销480施加使柱接件440恢复到其原始位置的偏置力。
在另一替代实施例中,环状枢转动力搭接器(环状枢转搭接器)基于修改环接件而使柱接件的旋转可限于单平面内。在本实施例中,柱接件与环接件的圆柱构件相接触,该圆柱构件具有限制柱接件左右移动的平坦侧面。此外,本实施例提供了与摆动的偏置机构相接触的螺纹帽,这允许简易调节动力。这种配置的一种优势在于,枢转销480的轴线与支柱所连接到的柱接件440的远端446之间的杠杆臂相对较长。柱接件转向节444的臂还将柱接件的运动限制为柱接件440绕枢转销480轴线的旋转运动,从而提供了对施加到患者的动力量的更佳控制。此外,铰接动力搭接器(铰接搭接器)通常有助于防止螺栓414承受疲劳应力,而其他设计中偏置机构摆动时可能出现疲劳应力。搭接器可以成角度而不直接地接触螺栓414。
图4E是本公开铰接动力搭接器(铰接搭接器400)的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铰接搭接器400具有限定于其中的纵轴X、竖轴Y和横轴Z并包括近端402、远端403、环接件404、柱接件440和枢转销480,该枢转销480提供与横轴Z对齐的旋转轴。此外,根据一些实施例,铰接搭接器400可包括连接螺栓414、第一连接螺母495、偏置元件498和调节螺丝489。偏置元件498可包括盘绕压缩圈或可压缩波形弹簧。图4E还示出环487,其多个孔口488自环的顶面通到底面。孔口488的尺寸足以允许连接螺栓414完全贯穿环487,使得第一连接螺母495可将铰接搭接器400紧固到环487。
图4F描绘出环接件404的另一透视图。在图4F中,连接螺栓414与竖轴Y平行或对齐。连接螺栓414包括平滑部415和螺纹部416。连接螺栓414的平滑部415的外径与环孔口488的内径大致相同,以便环接件404可紧固配装到环487。连接螺栓414的平滑部415的侧面也可包括至少一个平面417,该平面417包括与环接件404的上侧向面对齐的平坦表面。环接件404具有近端405和远端406且沿着铰接搭接器400的纵轴X定位。环接件404还可包括顶面407、底面408、第一上侧向面409、第二上侧向面410、远向面411、螺纹孔412和第二孔413。在一些实施例中,螺纹孔412平行于且远向于竖轴Y自环接件的顶面407延伸到环接件的底面408。螺纹孔412可置于远端凸钮493内,该远端凸钮493置于环接件404的远端处。远端凸钮493在顶面与底面之间具有大致圆柱形。
螺纹孔412可与调节螺丝489螺纹接合,如图4E所示。第二孔413可沿着铰接搭接器400的横轴Z自环接件的第一上侧向面409延伸到环接件的第二上侧向面410并可配置为接纳图4E的枢转销480。枢转销480可适用于在孔413中达成压配合(参见图4B),但适用于穿过柱接件440的臂中的孔达成松配合或旋转配合,如下所述。环接件404的底面408也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粗糙面490,该粗糙面490与环487的上表面产生摩擦进而阻止环接件404相对于环487旋转。根据一实施例,粗糙面可包括一系列高度约为0.25mm且横截面呈“V”型轮廓的脊或齿,其中该轮廓的两侧互成约90度的角度。底面408也可包括限动面,该限动面可与柱接件440中对应的唇缘或边缘部分相配合。图4G描绘出粗糙面490的替代实施例。如本图所示,粗糙面可包括高度约为0.25mm且横截面呈“V”型轮廓的脊或齿的径向图案,其中该轮廓的两侧互成约90度的角度。
如图4H所示,铰接搭接器400还可包括柱接件440。在一些实施例中,柱接件440可具有近端441和远端446,还可包括头部443和柱接件转向节444。头部443可具有近端445和远端446且沿着铰接搭接器的纵轴X定位。柱接件440的近端445还可包括可撞击环487的外表面的平坦或弯曲表面494。头部443还可包括顶面447、底面448、第一远向面449、第二远向面450和第三远向面451(参见图4I)。在一些实施例中,柱接件转向节444可包括近端456和远端457且沿着铰接搭接器的纵轴X定位,使得柱接件转向节的远端457与头部的近端445相接触。柱接件转向节444还可包括第一臂458和第二臂459。第一臂458可平行于铰接搭接器的纵轴X定位,使得远端457与头部的近端445相接触。第二臂459也可平行于铰接搭接器的纵轴X定位,使得远端457与头部的近端445相接触。第一臂458和第二臂459的近端可通过侧向构件470相连接,该侧向构件470在第一臂458与第二臂459之间形成刚性连接并进一步加强柱接件440的近端441。
柱接件转向节的第一臂458还可包括第一臂孔466,其尺寸设为接纳枢转销480。类似地,第二臂459还可包括第二臂孔,该第二臂孔沿着铰接搭接器400的横轴Z延伸且其尺寸设为接纳枢转销480。第一臂458也包括第一内壁,当这些部件彼此配合时,该第一内壁可与环接件404的第一上侧向面409相接触。柱接件转向节的第二臂459还可包括第二臂孔,该第二臂孔沿着铰接搭接器400的横轴Z延伸且其尺寸设为接纳枢转销480。第二臂459也包括第二内壁,当这些部件彼此配合时,该第二内壁可与环接件404的第二上侧向面410相接触。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与第一上侧向面409和第二上侧向面410相接触的表面积相对较大,允许柱接件440相对于环接件404的横轴Z枢转,同时使任何可能沿横轴Z发生的横向位移最小化。
柱接件440的头部443也可包括形成于头部的顶面且向下延伸到头部中的环接件孔口477。根据一实施例,环接件孔口477具有大体圆柱形,其内圆周大到足以容纳环接件404的远端凸钮493(如图4F所示)。此外,环接件孔口477的内圆周大到足允许柱接件440绕铰接搭接器400的横轴Z枢转,而远端凸钮493的外壁不会撞击到环接件孔口477的内壁上。环接件孔口477也大到足允许偏置元件498配装到孔口内并在环接件孔口477的底面与环接件404的远端凸钮493的下表面之间形成偏置机构。
图4I描绘出连接到环487的铰接搭接器400的替代透视图。在图4I中,柱接件440与环接件404相配合,使得零件通过枢转销480以可枢转方式相连接。在这种布置中,允许柱接件绕铰接搭接器400的横轴Z枢转,而环接件404保持固定到环487。柱接件440的头部443还可包括顶面447、底面448、第一远向面449、第二远向面450和第三远向面451。第一远向面449还可包括锁定螺丝孔口454,该锁定螺丝孔口454可以是自头部的远端446向头部的近端445延伸的局部孔并可设有螺纹以接纳锁定螺丝。第二远向面450和第三远向面451还可包括支柱孔口455,该支柱孔口455可以是自头部的远端446延伸到头部的近端445的局部孔并均可配置为将支柱紧固到柱接件440。
图4J描绘出沿纵轴X截取的铰接搭接器400的横截面图。图4J中示出环接件404通过枢转销480枢转连接到柱接件440。图4J还描绘出环接件404借由连接螺栓414的螺纹部416上的连接螺母495连接到环487。如上所述,连接螺栓的平滑部415的外径约等于环孔口488的内径。如此,通过将连接螺母495旋紧到连接螺栓414上,环接件404可紧固到环487上。图4J还描绘出锁定螺丝孔口454的横截面图,其可作为自头部的远端446向头部的近端445延伸的局部孔并可设有螺纹以接纳锁定螺丝。锁定螺丝孔口454的近端与支柱孔口455的近端相交,使得锁定螺丝的近端可以撞击到柱接件的近端上。据此,当锁定螺丝就位时,锁定螺丝可通过与支柱紧固件相接触来固定支柱紧固件而防止支柱紧固件相对于支柱孔口455移动。这种锁定布置的几种实例请参阅美国专利第9,295,493号,该专利通过引用归并本专利。
环接件404的底面408也可包括第一限动面491,该第一限动面491可与柱接件440的对应第二限动面492相配合。当柱接件440相对于横轴Z沿顺时针方向枢转时,第二限动面492将一直枢转到与第一限动面491相接触。此时,不允许柱接件440相对于环接件404进一步旋转。此外,当柱接件440相对于横轴Z沿顺时针方向枢转时,偏置元件498将被压缩。该压缩对环接件404的远端凸钮493的底面施加力并使其抵靠环接件孔口477的底部。当铰接搭接器400安装到环487上时,该偏置力还会使平坦或弯曲表面494压靠环487的外表面。这样的优势在于,使柱接件的平坦或弯曲表面494抵靠环487的外表面的偏置力将会使铰接搭接器在环487上保持就位,直到连接螺母495可旋紧到连接螺栓414上。
图4J还示出置于环接件404的螺纹孔412中的调节螺丝489。当将调节螺丝489向下驱动到螺纹孔412中时,调节螺丝489的远端将撞击到柱接件440中的环接件孔口477的底部上。这会防止柱接件440相对于环接件404的任何相对枢转运动,进而防止了固定柱相对于固定环487的任何动力。随着调节螺丝489退出螺纹孔412,调节螺丝489的远端移离柱接件440中的环接件孔口477的底部。这样引入了柱接件440相对于环接件404的可控量的“游隙”或枢转运动,从而允许固定柱相对于固定环487的可控量动力。通过控制调节螺丝489在环接件404的螺纹孔412内的相对位置,可以控制固定柱相对于固定环487的动力量。
图4K描绘出铰接搭接器400的实施例的俯视图。在图4K中,柱接件440的臂458和459描绘为配合到环接件的第一上侧向面和第二上侧向面以允许柱接件440相对于环接件404绕横轴Z枢转,同时使任何可能沿横轴Z发生的横向位移最小化。本实施例的铰接搭接器400的优势在于,它沿横轴Z具有相对较窄的宽度D。结果,保持接近环487中的相邻孔口488。与其他实施例相比,这就允许其他装置、固定设备、安装丝或其他附件在围绕环487圆周的更多位置处得以附接。
图4L描绘出铰接搭接器400的实施例的侧视图。图4L中示出柱接件440相对于环接件404的可枢转附接。这些部件的可枢转附接是由沿着铰接搭接器400的横轴Z安装的枢转销480来提供。图中也描绘出安装于连接螺栓414的螺纹部416上的连接螺母495。此外,图中还描绘出锁定螺丝孔口454和支柱孔口455沿竖轴Y与环487的中点对齐放置。通过使固定柱的末端与环487的中点对齐,可以简化支柱放置和支柱长度位移量的数学建模。这呈现了本实施例相对于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另一优势。图4M描绘出铰接搭接器400的又一侧视图。
图5A是本公开环状枢转搭接器500的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环状枢转搭接器500具有限定于其中的纵轴X、竖轴Y和横轴Z并包括近端501、远端502、环接件503、柱接件550、偏置机构580和紧固件583。此外,根据一些实施例,环状枢转搭接器500可包括连接螺栓517、第一连接螺母598和第二连接螺母599。在这些实施例中,连接螺栓517、第一连接螺母598和第二连接螺母599配置为将环状枢转搭接器500紧固到上述外固定环。
如图5B所示,环接件503具有近端504、远端505、上端506和下端507。环接件503还包括第一稳定部508、第二稳定部510和环接件转向节511。环接件的第一稳定部508具有远端512和近端513且沿着环状枢转搭接器的纵轴X定位。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稳定部508还可包括顶面514、底面515和第一稳定部孔(未示出)。第一稳定部孔(未示出)可沿着环状枢转搭接器的竖轴Y自第一稳定部的顶面514延伸到第一稳定部的底面515并可配置为接纳连接螺栓517。环接件的第二稳定部510可包括上端523和下端52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稳定部510可以平行于环状枢转搭接器的竖轴Y定位,以使得上端523与第一稳定部的底面515相接触。
如图5B所示,环接件503还可包括环接件转向节511。环接件转向节511可具有上端525和下端526且沿着动力搭接器的竖轴Y定位,以使得下端526与第一稳定部的顶面514相接触。根据一些实施例,环接件转向节511还可包括顶面527、底面528、第一面(未示出)、第二面530、近向面531、远向面532和环接件转向节孔533。在这些实施例中,近向面531可包括顶边534和底边535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的竖轴Y定位,以使得顶边534与环接件转向节的顶面527相接触而底边535与环接件转向节的底面528相接触。如图5B所示,环接件转向节的近向面531可相对于环状枢转搭接器的竖轴Y呈凸形。环接件转向节的远向面532可包括顶边536和底边537且平行于环状枢转搭接器的竖轴Y定位,以使得顶边536与环接件转向节的顶面527相接触而底边537与环接件转向节的底面528相接触。环接件转向节的远向面532可相对于环状枢转搭接器的竖轴Y呈凸形。根据一些实施例,环接件转向节孔533沿着环状枢转搭接器的竖轴Y自环接件转向节的顶面527延伸到环接件转向节的底面528。环接件转向节孔533可配置为接纳连接螺栓517。
图5C示出环状枢转搭接器的柱接件550的实施例。柱接件550可包括近端551、远端552、上端553和下端554且沿着环状枢转搭接器的纵轴X定位。柱接件550还可包括头部555和柱接件转向节556。根据一些实施例,柱接件的头部555可包括近端557、远端558、顶面559、底面560、第一远向面561、第二远向面562和第三远向面563。第一远向面561可包括锁定螺丝孔口567,其可以是自头部的远端558向头部的近端557延伸的局部孔。第二远向面562和第三远向面563均可包括支柱孔口554,根据一些实施例,该支柱孔口554均可为自头部的远端558向头部的近端557延伸的局部孔并可配置为将支柱紧固到环状枢转搭接器。图5C的柱接件转向节556可包括近端、远端、顶面570、底面(未示出)和柱接件转向节孔。柱接件转向节孔可自柱接件转向节556的顶面570延伸到柱接件转向节的底面。
现参照图5D,柱接件转向节孔还可包括第一侧面564、第二侧面565、近向面566和远向面。柱接件转向节孔的第一侧面564可配置为与环接件转向节的第二侧面相接触,以削减柱接件550绕环状枢转搭接器的竖轴Y枢转。类似地,柱接件转向节孔的第二侧面565可配置为与环接件转向节的第一面529相接触,以削减柱接件550绕环状枢转搭接器的竖轴Y枢转。柱接件转向节孔的近向面566包括顶边568和底边(未示出)。根据一些实施例,近向面566平行于环状枢转搭接器的竖轴Y定位,以使得近向面的顶边568与柱接件转向节的顶面相接触而底边569与柱接件转向节的底面相接触。在图5D的实施例中,柱接件转向节孔的近向面566相对于环状枢转搭接器的竖轴Y呈凹形。柱接件转向节孔的近向面566可配置为与环接件转向节的凸形远向面532相接触,以使得这两个表面允许柱接件550绕环状枢转搭接器的横轴Z枢转。柱接件转向节孔的远向面包括顶边575和底边571且平行于环状枢转搭接器的竖轴Y定位,以使得顶边575与柱接件转向节的顶面相接触而底边571与柱接件转向节的底面相接触。在一些实施例中,环接件转向节的远向面可相对于环状枢转搭接器的竖轴Y呈凹形并配置为与环接件转向节的凸形近向面531相接触,以使得这两个表面允许柱接件550绕环状枢转搭接器的横轴Z枢转。
环状枢转搭接器500还可包括偏置机构580。如图5D中所示,偏置机构580可包括上端581和下端586且沿着环状枢转搭接器500的竖轴Y定位。偏置机构580还可包括连接螺栓517、紧固件583和卷簧584。连接螺栓517可以是配置为沿着环状枢转搭接器的竖轴Y横穿环接件转向节孔533、第一稳定部孔(未示出)和紧固件孔589的螺纹螺栓。紧固件583可包括上端585、下端586和紧固件孔589并定位成使得紧固件的上端585包括偏置机构的上端581而紧固件的下端586与卷簧584相接触。紧固件孔589可以是自紧固件的上端585延伸到紧固件的下端588的螺纹孔并可配置为接纳连接螺栓517。卷簧584可包括上端587和下端588且沿着环状枢转搭接器500的竖轴Y定位,以使得卷簧584的上端与紧固件583相接触而卷簧的下端588可与柱接件转向节556的顶面相接触。卷簧584可定位成使得紧固件583沿着环状枢转搭接器500的竖轴Y的平移转化成卷簧584的压缩或解压缩。在一些实施例中,卷簧584的压缩可转化成柱接件550绕环状枢转搭接器500的横轴Z的受限枢转,卷簧584的解压缩可转化成柱接件550绕环状枢转搭接器500的横轴Z的更大枢转自由度。此外,卷簧584可配置为当柱接件550绕环状枢转搭接器500的横轴Z枢转时提供偏置力,从而使柱接件550恢复到其原始位置。
在另一实施例中,就扭簧铰链(Hinge with Torsion Spring)而言,搭接器本身充当铰链。在本实施例中,柱接件和环接件的连结处加载有水平扭簧,允许柱接件在负载下摆动,提供了使柱接件恢复到息止位置所需的偏置力。此外,摆动度受限于柱接件上存在的两个限动面,这两个限动面通过与环接件接触来限制摆动度。可以酌情通过使用不同的扭簧来调节动力度。
图6A是本公开扭簧铰链600的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扭簧铰链600具有限定于其中的纵轴X、竖轴Y和横轴Z并包括近端601、远端602、环接件603、柱接件650和偏置机构690。此外,根据一些实施例,扭簧铰链600可包括连接螺栓617、第一连接螺母698和第二连接螺母699。在这些实施例中,连接螺栓617、第一连接螺母698和第二连接螺母699配置为将扭簧铰链600紧固到上述外固定环。
在图6B的实施例中,扭簧铰链的环接件603具有近端604、远端605、上端606和下端607。环接件603还可包括第一稳定部608、第二稳定部609和环接件转向节611。环接件603的第一稳定部608具有远端613和近端612且可沿着扭簧铰链600的纵轴X定位。它还可包括顶面614、底面615和圆孔616,该圆孔616平行于扭簧铰链的竖轴Y自第一稳定部的顶面614延伸到第一稳定部的底面615并可配置为接纳连接螺栓617。环接件的第二稳定部609可包括上端623和下端624且平行于扭簧铰链的竖轴Y定位,以使得上端623与第一稳定部的底面615相接触。环接件603还可包括环接件转向节611,该环接件转向节611可包括第一端、第二端、近端625和远端626。根据一些实施例,环接件转向节611可沿着扭簧铰链的纵轴X定位,以使得近端625与第一稳定部的远端613相接触。环接件转向节611可包括第一圆环臂627和第二圆环臂628。第一圆环臂627可具有第一面629和第二面630且沿着扭簧铰链的横轴定位,以使得第一面629和第二面630垂直于第一稳定部的顶面614和第一稳定部的底面615。此外,第一圆环臂可包括第一臂孔620,该第一臂孔620可自第一圆环臂的第一面629延伸到第一圆环臂的第二面630并配置为接纳偏置机构690。第二圆环臂628可具有第一面631和第二面632且沿着扭簧铰链的横轴定位,以使得第一面631和第二面632垂直于第一稳定部的顶面614和第一稳定部的底面615。此外,第二圆环臂可包括第二臂孔633,该第二臂孔633可自第二圆环臂的第一面631延伸到第二圆环臂的第二面632并配置为接纳偏置机构690。
如图6C所示,扭簧铰链的柱接件640具有近端641、远端642、上端643和下端644,还包括头部645和柱接件转向节646。根据一些实施例,柱接件的头部645包括近端647、远端648、顶面649、底面、第一远向面651、第二远向面652、第三远向面655和近向面653且沿着扭簧铰链的纵轴X定位。第一远向面651可包括锁定螺丝机构654,其可以是自头部的远端648向头部的近端647延伸的局部孔。第二远向面652和第三远向面655均可包括相应的支柱孔口656,其可以是自头部的远端648向头部的近端647延伸的局部孔。图6C的头部的近向面653包括顶边657和底边658且平行于扭簧铰链的横轴Z定位,以使得顶边657与头部的顶面649相接触而底边658与头部的底面相接触。在一些实施例中,头部的近向面653可包括头部的近端647。
现参照图6D,柱接件转向节646具有近端659、远端660且沿着扭簧铰链600的纵轴定位以使得远端660与头部的近端647相接触。在一些实施例中,柱接件转向节646还可包括第一臂661和第二臂662。第一臂661具有远端663和近端664且平行于扭簧铰链的纵轴X定位以使得远端663与头部的近端647相接触。第一臂661还可包括具有弯曲近端669和限动面668的顶面665。第一臂的限动面668可具有上边673和下边674并可定位成使得上边673与第一臂的弯曲近端669相接触。柱接件转向节的第二臂662可具有远端675和近端676并定位成低于第一臂661且平行于扭簧铰链600的纵轴X以使得远端675与头部的近端647相接触。在图6D的实施例中,第二臂662还包括具有弯曲近端682和限动面679的底面678。限动面679具有下边685并定位成使得下边685与底面的弯曲近端682相接触。
在图6E的实施例中,扭簧铰链的偏置机构690沿着扭簧铰链的横轴Z定位并包括销691和扭簧692。此外,偏置机构690定位成使得其穿过环接件转向节的第一臂孔620和环接件转向节的第二臂孔633,并定位于柱接件转向节的第一臂661与柱接件转向节的第二臂662之间以允许柱接件640绕扭簧铰链600的横轴Z枢转。在一些实施例中,柱接件640的枢转度可受限于:(a)柱接件转向节第一臂的限动面668与环接件第一稳定部的顶面614之间的接触,以及(b)柱接件转向节第二臂的限动面679与环接件第一稳定部的顶面614。此外,偏置机构的扭簧692可配置为当柱接件640沿着扭簧铰链600的纵轴Y位移时施加偏置力,从而使柱接件640恢复到其原始位置。
在另一实施例中,大半径铰链动力搭接器(大半径铰链)提供了随着柱接件沿着柱接件与环接件之间的径向轨道移动时发生动力。在本实施例中,运动范围(即在负载下的摆动度)受限于置于径向轨道的相对两端处的两个弹性构件或“止挡”。止挡因灵活度足以允许柱接件沿着轨道移动而实现动力,而且还提供了使柱接件恢复到其息止位置所需的偏置力。(1)使止挡分得更开,或(2)使止挡靠得更近,从而酌情调节摆动度,进而调节动力度。
图7A是本公开大半径铰链700的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大半径铰链700具有限定于其中的纵轴X、竖轴Y和横轴Z并包括近端701、远端702、环接件703、柱接件740和偏置机构780。此外,根据一些实施例,大半径铰链700可包括连接螺栓714、第一连接螺母798和第二连接螺母799。在这些实施例中,连接螺栓714、第一连接螺母798和第二连接螺母799配置为将大半径铰链700紧固到上述外固定环。
如图7B所示,大半径铰链700的环接件703可具有近端701和远端702,还包括第一稳定部706、第二稳定部707和环接件转向节708。第一稳定部706平行于大半径铰链700的纵轴X定位并包括顶面711、底面712和第一稳定部孔713。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稳定部孔713可平行于大半径铰链700的竖轴Y自第一稳定部的顶面711延伸到第一稳定部的底面712。此外,第一稳定部孔713可配置为接纳连接螺栓714。图7B的第二稳定部707包括上端715和下端716且平行于大半径铰链700的竖轴Y定位以使得上端715与第一稳定部的近端709相接触。根据一些实施例,环接件转向节708可具有上端717和下端718且平行于大半径铰链700的竖轴Y定位以使得上端717与第一稳定部的远端710相接触。环接件转向节708还可包括顶边719、底边720和远向面721。在一些实施例中,环接件转向节的远向面721可相对于大半径铰链700的竖轴Y呈凸形,还可包括径向轨道供体722。如图7B所示,径向轨道供体722可定位成使得其垂直于大半径铰链700的横轴Z。
现参照图7C,柱接件740可具有近端741和远端742且沿着大半径铰链700的纵轴X定位以使得柱接件的近端741与图7B的环接件的远端705相接触。柱接件740还可包括头部743和柱接件转向节744。头部743可具有近端758和远端759,沿着大半径铰链700的纵轴X定位,还包括顶面745、底面746、第一远向面747、第二远向面748和第三远向面749。第一远向面747可包括锁定螺丝孔口750,该锁定螺丝孔口750是自头部的远端759向头部的近端758延伸的局部孔并配置为接纳锁定螺丝。第二远向面748和第三远向面749均可包括相应的支柱孔口751,该支柱孔口751是自头部的远端759向头部的近端758延伸的局部孔并均配置为将柱接件740连接到支柱。
如图7D所示,根据一些实施例,柱接件转向节744可包括上端752和下端753且平行于大半径铰链700的竖轴Y定位,以使得柱接件转向节的上端752与头部的顶面745相接触而柱接件转向节的下端753与头部的底面746相接触。柱接件转向节744还可包括顶边754、底边755和近向面756。在一些实施例中,柱接件转向节的顶边754与头部的顶面745相接触而底边755与头部的底面746相接触。近向面756沿着大半径铰链700的竖轴Y定位并可相对于竖轴Y呈凹形。近向面756还可包括径向轨道受体757,该径向轨道受体757可是定位成使得其垂直于大半径铰链700的横轴Z,并配置为接纳图7B的径向轨道供体722且允许柱接件740绕大半径铰链700的横轴Z枢转。
在图7E的实施例中,大半径铰链700的偏置机构780包括上构件781和下构件782。各个上构件781和下构件782可由弹性体材料或柔性塑料组成。上构件781平行于大半径铰链700的横轴Z定位,还包括顶面783、底面784和近向面785。上构件的底面784可定位成使得其与柱接件头部743的顶面相接触,以当柱接件740沿着大半径铰链700的纵轴Y位移时施加偏置力。上构件的近向面785包括顶边786和底边787并定位成使得近向面的顶边786与上构件的顶面783相接触而近向面的底边787与上构件的底面784相接触。在一些实施例中,随着近向面的顶边786与近向面的底边787之间的距离变大,柱接件740绕大半径铰链700的横轴Z枢转的自由度将愈加受限。在图7E的实施例中,偏置机构的下构件782平行于大半径铰链700的横轴Z定位并包括顶面788、底面789和近向面790。下构件的顶面788定位成使得其与柱接件头部的底面746相接触,以当柱接件740沿着大半径铰链700的纵轴Y位移时使得下构件782施加偏置力。下构件的近向面790包括顶边791和底边792并定位成使得近向面的顶边791与下构件的顶面788相接触而近向面的底边792与下构件的底面789相接触。根据一些实施例,随着近向面的顶边791与近向面的底边792之间的距离变大,柱接件740绕大半径铰链700的横轴Z枢转的自由度将愈加受限。
在一替代实施例中,轴向平移动力搭接器(轴向平移器)提供了单平面中(即上下)的动力。柱接件能够沿着柱接件与环接件之间的轨道移动,从而在负载下提供摆动。一般而言,偏置机构(诸如弹簧或其他弹性构件)置于外固定环的底侧与柱接件下侧的搭接器之间,该搭接器提供使柱接件恢复到其息止位置所需的偏置力。
图8A是本公开轴向平移器800的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轴向平移器800具有限定于其中的纵轴X、竖轴Y和横轴Z并包括近端801、远端802、环接件803、柱接件840和偏置机构880。此外,根据一些实施例,轴向平移器800可包括连接螺栓814、下连接螺母898和上连接螺母899。在这些实施例中,连接螺栓814、下连接螺母898和上连接螺母899配置为将轴向平移器800紧固到上述外固定环。
在图8B的实施例中,环接件803包括近端804、远端805、第一稳定部806、第二稳定部807和燕尾榫808。第一稳定部806可具有近端809和远端810且平行于轴向平移器的纵轴X定位。此外,它可包括顶面811、底面812和第一稳定部孔813,该第一稳定部孔813沿着轴向平移器的竖轴Y自第一稳定部的顶面811延伸到第一稳定部的底面812。第一稳定部孔813可配置为接纳连接螺栓814。第二稳定部807可包括上端815和下端816且可平行于轴向平移器的竖轴Y定位以使得上端815与第一稳定部的底面812相接触。在一些实施例中,燕尾榫808包括上端817和下端818且平行于轴向平移器的竖轴Y定位,以使得上端817与第一稳定部的顶面811相接触而下端818与第一稳定部的底面812相接触。
现参照图8C,轴向平移器的柱接件840可具有近端841和远端842且沿着轴向平移器的纵轴X定位。在一些实施例中,柱接件840还包括头部843、柱接件稳定部844和燕尾卯845。柱接件的头部843可包括近端846、远端847、顶面848、底面849、第一远向面850、第二远向面851和第三远向面852。头部的第一远向面850可包括锁定螺丝孔口853,该锁定螺丝孔口454可以是自头部的远端847向头部的近端846延伸的局部孔并配置为接纳锁定螺丝。各个第二远向面851和第三远向面852可包括支柱孔口854,该支柱孔口854可以是自头部的远端847延伸到头部的近端846的局部孔并配置为将柱接件840紧固到支柱。
在图8D的实施例中,柱接件稳定部844包括近端855和远端856且平行于轴向平移器的纵轴X定位以使得远端856与头部的近端相接触。柱接件稳定部还可包括顶面857、底面858和柱接件稳定部孔859,该柱接件稳定部孔859可沿着轴向平移器的竖轴Y自柱接件稳定部的顶面857延伸到柱接件稳定部的底面858并配置为接纳图8A的连接螺栓814。燕尾卯845可包括上端860和下端861且平行于轴向平移器的竖轴Y定位,以使得上端860与头部的顶面848相接触而下端861与头部的底面849相接触。燕尾卯845可配置为接纳图8B的燕尾榫808。图8B的燕尾榫808在图8D的燕尾卯845内移动,可允许柱接件840平行于轴向平移器的竖轴Y位移。
如图8E所示,偏置机构880可包括上端881和下端882且定位成高于柱接件稳定部844以使得偏置机构的下端882与柱接件稳定部的顶面857相接触。此外,根据一些实施例,上端881可与环接件的下表面相接触。偏置机构可包括压缩弹簧、柔性塑料、弹性体材料或任何其他材料,当柱接件840沿着轴向平移器800的纵轴Y位移时,它可施加偏置力。
图9A是本公开替代动力搭接器900的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图9A所示的实施例具有限定于其中的纵轴X、竖轴Y和横轴Z并包括近端901、远端902、连接件903和偏置机构950。本实施例允许通过使用圆螺母951实现高度可调节的动力,该圆螺母951螺接到动力搭接器900顶部的连接螺栓934上并坐落于凹槽中以便枢转。在本实施例中,动力搭接器900的背面可延伸到外固定环的内径中以防止搭接器旋转。此外,圆螺母951可调节以允许增大或减小治疗期间在动力搭接器900中允许的运动范围(即,动力)。
图9B描绘出本实施例的连接件903的近视图。在图9B中,连接件903具有近端904和远端905并包括环接件906、头部907和连接件孔932。环接件906包括近端904、远端905、第一面910和第二面911。环接件906包括第一稳定部912、第二稳定部913和偏置槽914。第一稳定部912具有近端915、远端916、顶面917和底面918且可平行于动力搭接器900的纵轴X定位。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二稳定部913具有上端919和下端920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900的竖轴Y定位以使得上端919与第一稳定部的近端915相接触。图9B的偏置槽914包括第一端921和第二端922且相对于螺栓与弹簧的横轴Z呈凹形。偏置槽914可沿着动力搭接器900的横轴Z定位,以使得第一端921与环接件的第一面910相接触而第二端922与环接件的第二面911相接触。在一些实施例中,偏置槽914将环接件906在近端908与远端909之间二等分。
如图9B所示,连接件的头部907包括近端923、远端924、顶面925、底面926、第一远向面927、第二远向面928和第三远向面929。第一远向面可包括锁定螺丝机构930,该锁定螺丝机构930可包括自头部的远端924向头部的近端923延伸的局部孔并设有螺纹以接纳锁定螺丝。第二远向面928和第三远向面929可分别包括一个或多个支柱孔口933,支柱孔口933可均为自头部的远端924向头部的近端923延伸的局部孔并可配置为将连接件903紧固到支柱。根据一些实施例,连接件孔932可沿着动力搭接器900的竖轴Y自第一稳定部的顶面917延伸到第一稳定部的底面918。图9B的连接件孔932可呈腰圆形,其平坦的第一面936和平坦的第二面937定位于偏置槽的第一端921与偏置槽的第二端922之间。
现回顾图9A,偏置机构950还包括圆螺母951、连接螺栓934和偏置弹簧952。圆螺母951包括上端953和下端954且沿着螺栓与弹簧的竖轴Y定位以使得下端954与偏置槽914相接触。在一些实施例中,偏置螺母的下端954可相对于螺栓与弹簧952的横轴呈凸形,以允许连接件903绕螺栓与弹簧952的横轴Z枢转。圆螺母951的凸面以及连接件903的偏置槽914的匹配凹形也用作防止动力搭接器900的使用期间偏置螺母意外旋转的卡合机构。连接螺栓934可具有上端955和下端956且沿着动力搭接器900的竖轴Y定位以使得上端955与圆螺母951相接触。此外,连接螺栓934可包括第一平面957和第二平面958,其中各个面957、958包括平坦表面。连接螺栓934的第一面957可配置为与连接件孔的第一面936相接触而连接螺栓934的第二面958可配置为与连接件孔的第二面937相接触,以允许连接件903绕动力搭接器900的横轴Z枢转,同时削减连接件903绕动力搭接器900的竖轴Y枢转。连接螺栓934上的第一面957和第二面958也用于一旦已经设定期望的动力水平就防止连接螺栓934在连接件903内旋转。连接螺栓934的期望外旋转可能使连接件903相对于固定环松动,可能非期望地促使动力搭接器900中的动力量增加。根据一些实施例,偏置弹簧952可包括上端959和下端960且沿着弹簧螺栓的竖轴Y定位以使得上端959与环接件第一稳定部的底面918相接触。偏置弹簧952可配置为当连接件903沿着动力搭接器900的竖轴Y位移时施加偏置力。
图9C是替代动力搭接器900的实施例及其如何连接到外固定环987的分解透视图。在图9C中,偏置弹簧952置于外固定环987下方但与动力搭接器900的竖轴Y对齐。如此,连接螺栓934将穿过偏置弹簧952之后进入外固定环987中的孔洞(988)之一。根据一实施例,固定环987中的孔洞988的直径大于连接螺栓934的直径。这样在连接螺栓934与外固定环987中的孔洞988之间存在少量游隙,允许连接螺栓934在动力过程中略成角度。这样减少了动力过程中连接螺栓934上的机械应力疲劳。偏置弹簧952置于外固定环987下方,提供了沿着连接螺栓934轴线的轴向力,但仍允许连接螺栓934在动力期间成角度。当已驱动圆螺母951完全向下压靠到连接件903上时,偏置弹簧952被完全压缩并产生零动力。本实施例允许通过使用圆螺母951实现高度可调节的动力,该圆螺母951螺接到动力搭接器900顶部的连接螺栓934上并坐落于凹槽中以便枢转。在本实施例中,动力搭接器900的背面可延伸到外固定环987的内径中以防止搭接器旋转。此外,圆螺母951可调节以允许增大或减小治疗期间在动力搭接器900中允许的运动范围(即,动力)。
图10A是本公开替代动力装置1000的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在图10A中,弹性垫圈装置提供动力的方式是将弹性垫圈或偏置机构1050置于动力搭接器1003与外固定环之间以允许负载下运动。此外,偏置机构1050可提供必要的偏置力以当位移时使动力搭接器1003恢复到其息止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将搭接器移动到环内径中来防止动力搭接器1003的旋转。偏置机构1050可易于从动力搭接器1003中移除以消除来自动力装置1000的动力。在图10A中,动力装置1000具有限定于其中的纵轴X、竖轴Y和横轴Z并包括近端1001、远端1002、连接件和偏置机构1053。此外,根据一些实施例,动力装置1000可包括连接螺栓1019、第一连接螺母1098和第二连接螺母1099。在这些实施例中,连接螺栓1019、第一连接螺母1098和第二连接螺母1099配置为将动力装置1000紧固到上述外固定环。
图10B示出连接器的实施例。该连接件可包括环接件1006和头部1007。环接件1006可具有近端1004和远端1009,还可包括具有近端1013和远端1014的第一稳定部1010、第二稳定部1011和连接件孔。第一稳定部1010还可包括顶面1015和底面1016。此外,第二稳定部1011具有上端1017和下端1018且可平行于弹性垫圈的竖轴Y定位以使得上端1017与第一稳定部的近端1013相接触。根据一些实施例,连接件孔1012沿着弹性垫圈的竖轴Y自第一稳定部的顶面1015延伸到第一稳定部的底面1016并可配置为接纳如图10A所示的连接螺栓。连接件还可包括头部1007,该头部1007具有近端1020和远端1021,还包括顶面1022、底面1023、第一远向面1024、第二远向面1025和第三远向表面1026。头部的第一远向面1024还可包括锁定螺丝孔口1027,其可以是自头部的远端1021向头部的近端1020延伸的局部孔。各个第二远向面1025和第三远向面1026可额外包括支柱孔口1028,各个支柱孔口1028可以是自头部的远端1021向头部的近端1020延伸的局部孔并可配置为将连接件紧固到支柱。
如图10C所示,动力装置1000的偏置机构1050具有近端1051和远端1052并可由柔性塑料或其他弹性体材料组成。偏置机构1050还可包括底面、顶面1054、近边1055、远边1056和偏置机构孔1057。根据一些实施例,偏置机构的顶面1054可配置为与环接件1006相接触,以当连接件的头部1007沿着动力装置1000的竖轴Y位移时使得偏置机构1050施加偏置力。此外,偏置机构的近边1055和远边1056均可定位成平行于弹性垫圈的横轴Z且均可包括长度,其中远边的长度1059大于近边的长度1058。在图10C的实施例中,偏置机构孔平行于动力装置1000的竖轴Y自偏置机构的顶面1054延伸到偏置机构的底面并可配置为接纳连接螺栓1019。此外,根据一些实施例,偏置机构孔1057还可配置为允许偏置机构1050以近向和/或远向方式沿着动力装置1000的纵轴X纵向位移(在位移动作1060)。当位移1060是在近向上,位移1060可限制连接件1008绕动力搭接器的横轴Z旋转的能力。
作为替代,可以使用弹簧(而非如图10A所示的弹性垫圈)。这允许通过置于动力装置1000上侧的螺母1098来调整偏置力和偏距(偏角)。通过驱动螺母1098抵靠动力装置1000的上侧,可以预压缩弹簧来消除动力装置1000的动力。动力装置1000的弹簧实施例提供了更强多功能性,因为它可易于调整或锁定而无需拆卸和移除部件。
图11A描绘出动力搭接器1100的替代实施例。在图11A中,弹簧动力搭接器(弹簧搭接器)通过板状的几何形状提供动力,这允许在负载下发生动力。在本实施例中,搭接器本身呈弹簧形状,允许搭接器1100在负载下变形,同时仍提供必要的偏置力以使搭接器恢复到其原始形状。此外,搭接器利用两个连接螺栓紧固到外固定环,以防止不理想的旋转。在图11A中,弹簧搭接器1100具有限定于其中的纵轴X、竖轴Y和横轴Z并包括近端1101、远端1102、环接件1103、柱接件1140和偏置机构1170。此外,根据一些实施例,弹簧搭接器11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连接螺栓(未示出)以及第一连接螺母和第二连接螺母(未示出)以将弹簧搭接器1100紧固到上述外固定环。
根据一些实施例,弹簧搭接器1100的环接件1103具有近端1108和远端1109并定位成平行于弹簧搭接器1100的纵轴X。环接件1103还可包括第一稳定部1106和第二稳定部1107。环接件的第一稳定部1106具有近端1108和远端1109并定位成高于弹簧搭接器1100的纵轴X。它还可包括顶面1110、底面1111、第一连接件孔1112和第二连接件孔1113。各个第一连接件孔1112和第二连接件孔1113可自第一稳定部的顶面1110延伸到第一稳定部的底面1111并可配置为接纳连接螺栓(未示出)。根据一些实施例,环接件的第二稳定部1107具有近端1114和远端1109并定位成平行于且低于弹簧搭接器1100的纵轴X。第二稳定部1107还可包括顶面1116、底面1117、第一连接件孔1118和第二连接件孔(未示出)。各个第一连接件孔1118和第二连接件孔(未示出)可自第二稳定部的顶面1116延伸到第二稳定部的底面1117并配置为接纳连接螺栓(未示出)。
图11B描绘出弹簧搭接器1100的侧视图。在图11B中,弹簧搭接器1100的偏置机构1170具有近端1171和远端1172且沿着弹簧搭接器1100的纵轴X定位,以使得近端1171与环接件的远端1105相接触而远端1172与柱接件的近端1141相接触。偏置机构1170还可包括第一偏置区1173和第二偏置区1174。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偏置区1173具有近端1171和远端1172并定位成平行于并高于弹簧搭接器1100的纵轴X,使得近端1171与环接件1103相接触而远端1176与柱接件1140相接触。第一偏置区1173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由柔性塑料或其他弹性体材料组成的偏置板1177,存在多于一个偏置板1177的情况下,它们可定位成相互平行以平行于弹簧搭接器1100的纵轴,在各个偏置板1177之间提供空间。第一偏置区1173可配置为当柱接件1140沿着弹簧搭接器1100的竖轴Y位移时使得它施加偏置力。第二偏置区1174可具有近端1178和远端1179并定位成平行于且低于弹簧搭接器1100的纵轴X,使得近端1178与环接件1103相接触而远端1179与柱接件1140相接触。第二偏置区1174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由柔性塑料或其他弹性体材料组成的偏置板1180,存在多于一个偏置板1180的情况下,它们可定位成相互平行以平行于弹簧搭接器1100的纵轴,在各个偏置板1180之间提供空间。第二偏置区1174可配置为当柱接件1140沿着弹簧搭接器1100的竖轴Y位移时使得它施加偏置力。
偏置区或甚至整个搭接器可由具有适当弹性和形状记忆的材料组成,这种材料可以选自塑料、聚合物、热塑性塑料、金属、金属合金、复合材料、树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聚四氟乙烯(PTFE)、ABS塑料、PLA、聚酰胺、玻璃填充聚酰胺、环氧树脂、尼龙、人造丝、聚酯、聚丙烯酸酯、木材、竹材、青铜、钛、钢、不锈钢、钴铬合金、陶瓷、蜡、光敏聚合物和聚碳酸酯。在某些非限制性实例中,聚合物可以是热塑性聚合物、聚烯烃、聚酯、聚硅氧烷、聚丙烯腈树脂、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乙酸乙烯酯、氟塑料、酚醛树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环氧树脂、聚氨酯、聚酰胺、聚丙烯酸酯树脂、聚酮、聚酰亚胺、聚砜、聚碳酸酯、聚缩醛、聚(羟基萘甲酸)、导电聚合物、聚(3-己基噻吩)、聚对苯撑乙烯、聚(对苯撑乙烯)、聚苯胺或其组合。可以利用其他适当的生物相容性材料。根据另一实施例,偏置区或动力装置可以通过增材打印工艺(例如3D打印工艺)来制造。偏置区或动力装置也可基于装置的具体设计和预期用途以及构成装置的材料通过机加工、锻造或铸造来制造。合适的材料包括上述医用级和生物相容性塑料或者生物相容性金属,诸如钛、不锈钢、316L型不锈钢、钴铬及其合金。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装置可以用塑料和金属部件组合制作为复合或混合装置。所选材料必须具有足以在多次变形后恢复到其原始构型的塑性和形状记忆性。
图12A描绘出动力搭接器的替代实施例。在图12A中,平行搭接器动力装置1200提供了一种与外固定环平行并通过可调节中心螺栓(未示出)紧固到环的搭接器。在本实施例中,在加载过程中,搭接器在螺栓的任一侧发生变形,允许动力以及必要的偏置力使搭接器恢复到其原始形状。一般而言,当环沿着竖轴Y上下移动时,中心螺栓保持静止。在图12A中,平行搭接器1200具有限定于其中的纵轴X、竖轴Y和横轴Z并包括近端1201、远端1202、第一环接件1204和第二环接件1205、柱接件1240以及偏置机构1270。
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环接装置1204可具有上端1206和下端1207且平行于平行搭接器1200的竖轴Y定位以使得上端1206与环相接触。第一环接装置1204还可包括第一环接孔1208,该第一环接孔1208自第一环接装置的上端1206延伸到第一环接装置的下端1207并可配置为接纳连接螺栓(未示出)。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二环接装置1205可具有上端1209和下端1210且平行于平行搭接器1200的竖轴Y定位以使得上端1209与环相接触。第二环接装置1205可额外包括第二环接孔1211,该第二环接孔1211自第二环接装置的上端1209延伸到第二环接装置的下端1210并可配置为接纳第二环接螺栓(未示出)。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环接装置和/或第二环接装置可由柔性塑料或其他弹性体材料组成。也可使用有弹力的非弹性材料。
如图12A所示,平行搭接器1200的柱接件1240具有顶面1241和底面1242且沿着平行搭接器1200的纵轴X定位。柱接件1240还可包括第一远向面1243、第二远向面1244、第三远向面1245和调节孔1246。第一远向面1243还可包括锁定螺丝孔口1247,该锁定螺丝孔口1247可以是自平行搭接器的远端1202向平行搭接器的近端1201延伸的局部孔并可配置为接纳锁定螺丝。第二远向面1244和第三远向面1245均可还包括相应的支柱孔口1248,该支柱孔口1248可以是自平行搭接器的远端1202向平行搭接器的近端1201延伸的局部孔并可配置为将平行搭接器1200紧固到支柱。柱接件的调节孔1246可沿着平行搭接器1200的竖轴Y自柱接件的顶面1241向柱接件的底面1242延伸并配置为接纳调节螺栓(未示出)。调节孔1246可以是仅部分延伸到柱接件1240中的局部孔,或可以是完全自顶面1241延伸到底面1242的孔。在调节孔1246完全自表面延伸到表面的那些实施例中,平行搭接器1200可包括附加螺母以将调节螺栓(未示出)紧固就位。
图12B描绘出平行搭接器装置1200连接到外固定环1287和支柱的实施例。在图12B中,平行搭接器1200的偏置机构1270沿着平行搭接器1200的横轴Z定位成平行于且低于外固定环1287。偏置机构1270可包括第一偏置区1271、第二偏置区1272和调节机构1273。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偏置区1271可具有第一端1274和第二端1275并定位成使得第二端1275与柱接件1240相接触。第一偏置区1271还可包括顶面1276、底面1722以及一个或多个偏置板1278。一个或多个偏置板1278可定位于第一偏置区的顶面1276与第一偏置区的底面1277之间。此外,它们可相互平行且平行于平行搭接器1200的横轴Z定位,以在存在两个以上偏置板1278的情况下,使得各个偏置板1278之间存在空间。第一偏置区的偏置板1278可由柔性塑料或其他弹性体材料组成并配置为当柱接件1240沿着平行搭接器1200的竖轴Y位移时使得第一偏置区1271提供偏置力。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二偏置区1272可具有第一端1279和第二端1280并定位成使得第一端1279与柱接件1240相接触。第二偏置区1272还可包括顶面1276、底面1722以及一个或多个偏置板1278。一个或多个偏置板1278可定位于第一偏置区的顶面1276与第一偏置区的底面1277之间。此外,它们可相互平行且平行于平行搭接器1200的横轴Z定位,以在存在两个以上偏置板1278的情况下,使得各个偏置板1278之间存在空间。第一偏置区1278的偏置板可由柔性塑料或其他弹性体材料组成并配置为当柱接件1240沿着平行搭接器1200的竖轴Y位移时使得第一偏置区1271提供偏置力。
图12B的调节机构沿着平行搭接器1200的竖轴Y定位并包括调节螺栓1284、第一调节螺母1285和第二调节螺母1286。调节螺栓1284可具有上端1288和下端1289并定位成使得上端1288与外固定环1287相接触而下端1289与图12A的柱接件调节孔1246相接触。现回顾图12B,第一调节螺母1285可配置为使得其紧固到调节螺栓1284并与环1287相接触。第二调节螺母1286可定位成低于第一调节螺母1285并配置为紧固到调节螺栓1284,以使得第一调节螺母1285与第二调节螺母1286之间(沿着平行搭接器1200的竖轴Y)的距离变大转化成削减支柱孔口沿着平行搭接器1200的竖轴Y位移的能力。
偏置区或甚至整个搭接器可由具有适当弹性和形状记忆的材料组成,这种材料可以选自塑料、聚合物、热塑性塑料、金属、金属合金、复合材料、树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聚四氟乙烯(PTFE)、ABS塑料、PLA、聚酰胺、玻璃填充聚酰胺、环氧树脂、尼龙、人造丝、聚酯、聚丙烯酸酯、木材、竹材、青铜、钛、钢、不锈钢、钴铬合金、陶瓷、蜡、光敏聚合物和聚碳酸酯。在某些非限制性实例中,聚合物可以是热塑性聚合物、聚烯烃、聚酯、聚硅氧烷、聚丙烯腈树脂、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乙酸乙烯酯、氟塑料、酚醛树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环氧树脂、聚氨酯、聚酰胺、聚丙烯酸酯树脂、聚酮、聚酰亚胺、聚砜、聚碳酸酯、聚缩醛、聚(羟基萘甲酸)、导电聚合物、聚(3-己基噻吩)、聚对苯撑乙烯、聚(对苯撑乙烯)、聚苯胺或其组合。可以利用其他适当的生物相容性材料。根据另一实施例,偏置区或动力装置可以通过增材打印工艺(例如3D打印工艺)来制造。偏置区或动力装置也可基于装置的具体设计和预期用途以及构成装置的材料通过机加工、锻造或铸造来制造。合适的材料包括上述医用级和生物相容性塑料或者生物相容性金属,诸如钛、不锈钢、316L型不锈钢、钴铬及其合金。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装置可以用塑料和金属部件组合制作为复合或混合装置。所选材料必须具有足以在多次变形后恢复到其原始构型的塑性和形状记忆性。
图13描绘出动力装置1300的替代实施例。在该替代装置中,动力搭接器可集成(例如嵌入)到外固定环中。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碳纤维或类似可透放射线材料的环具有嵌入环中的金属(例如铝或类似金属)搭接器。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可具有螺纹金属管代替所述搭接器。虽然这种布置中可通过几种方式实现动力,但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环的搭接器区域本身具有弹性,这允许在负载下实现动力,并提供必要的偏置力以使环恢复到其息止构型。在图13中,外固定环可由碳纤维或类似的可透放射线材料组成,将搭接器(例如铝或类似金属)在支柱附接点处嵌入外固定环中。嵌入的搭接器1301可包括第一支柱衬套1302和第二支柱衬套1303,它们均配置为将环紧固到支柱(未示出)。衬套可由软管制成,该软管包括金属或其他足够刚性的材料以固位保持柱接件。在某些实施例中,套筒可设有螺纹。此外,嵌入的搭接器1301可包括锁定螺丝衬套1304,其配置为接纳锁定螺丝。在这些实施例中,锁定螺丝衬套1304以及第一支柱衬套1302和第二支柱衬套1303可嵌入刚性外壳中,该刚性外壳可限制衬套1302、1303、1304彼此独立地移动。刚性外壳可全部或部分地被偏置区围绕,该偏置区可以是外固定环内由柔性塑料或其他弹性体材料组成的区域。偏置区可配置为柔性足以允许刚性外壳以及随后的衬套1302、1303、1304在加载期间在外固定环内移动。此外,偏置区可配置为随着刚性外壳和/或衬套1302、1303、1304沿着嵌入的搭接器的纵轴Y位移时提供偏置力。
偏置区或甚至整个搭接器可由具有适当弹性和形状记忆的材料组成,这种材料可以选自塑料、聚合物、热塑性塑料、金属、金属合金、复合材料、树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聚四氟乙烯(PTFE)、ABS塑料、PLA、聚酰胺、玻璃填充聚酰胺、环氧树脂、尼龙、人造丝、聚酯、聚丙烯酸酯、木材、竹材、青铜、钛、钢、不锈钢、钴铬合金、陶瓷、蜡、光敏聚合物和聚碳酸酯。在某些非限制性实例中,聚合物可以是热塑性聚合物、聚烯烃、聚酯、聚硅氧烷、聚丙烯腈树脂、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乙酸乙烯酯、氟塑料、酚醛树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环氧树脂、聚氨酯、聚酰胺、聚丙烯酸酯树脂、聚酮、聚酰亚胺、聚砜、聚碳酸酯、聚缩醛、聚(羟基萘甲酸)、导电聚合物、聚(3-己基噻吩)、聚对苯撑乙烯、聚(对苯撑乙烯)、聚苯胺或其组合。可以利用其他适当的生物相容性材料。根据另一实施例,偏置区或动力装置可以通过增材打印工艺(例如3D打印工艺)来制造。偏置区或动力装置也可基于装置的具体设计和预期用途以及构成装置的材料通过机加工、锻造或铸造来制造。合适的材料包括上述医用级和生物相容性塑料或者生物相容性金属,诸如钛、不锈钢、316L型不锈钢、钴铬及其合金。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装置可以用塑料和金属部件组合制作为复合或混合装置。所选材料必须具有足以在多次变形后恢复到其原始构型的塑性和形状记忆性。
图14A是本公开轴向平移动力搭接器1400的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轴向平移动力搭接器1400具有限定于其中的纵轴X、竖轴Y和横轴Z并包括近端1401、远端1402、环接件1403、柱接件1440和偏置机构1480。此外,根据一些实施例,轴向平移动力搭接器1400可包括连接螺栓1414、下连接螺母1498和上连接螺母1499。在这些实施例中,连接螺栓1414、下连接螺母1498和上连接螺母1499配置为将轴向平移动力搭接器1400紧固到上述外固定环1487。本实施例的柱接件1440的结构可基本类似于本文描述的如图8C所示的柱接件840。类似地,本实施例的环接件1403的结构可基本类似于本文描述的如图8C所示的环接件803。
在图14A的实施例中,轴向平移动力搭接器1400提供单平面内的动力,即,使其沿着装置的竖轴Y上下移动。允许柱接件1440沿着柱接件1440与环接件1403之间的轨道移动,从而在负载下提供摆动或移动。柱接件1440与环接件1403之间的燕尾锁定布置提供了柱接件1440沿着装置的竖轴Y平滑且受控的轴向移动。可以通过松开或旋紧下连接螺母1498来控制移动度或动力。
图14B描绘出轴向平移动力搭接器1400的替代布置。在图14B中,轴向平移动力搭接器1400具有限定于其中的纵轴X、竖轴Y和横轴Z并包括环接件1403、柱接件1440和偏置机构1480。此外,根据一些实施例,轴向平移动力搭接器1400可包括连接螺栓1414、下连接螺母(未示出)和上连接螺母(未示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螺栓1414、下连接螺母1498和上连接螺母1499配置为将轴向平移动力搭接器1400紧固到外固定环(未示出)。本实施例的柱接件1440的结构可基本类似于本文描述的如图8C所示的柱接件840。类似地,本实施例的环接件1403的结构可基本类似于本文描述的如图8C所示的环接件803。与图14A中的实施例相比,偏置机构1480定位于柱接件1440与环接件1403之间。如此,外固定环将置于环接件1403的上表面上,并且上连接螺母将紧固到外固定环的上表面上的连接螺栓1414。类似地,下连接螺母将紧固到柱接件1440的下表面上的连接螺栓1414。
在图14B的实施例中,轴向平移动力搭接器1400提供单平面内的动力,即,使其沿着装置的竖轴Y上下移动。允许柱接件1440沿着柱接件1440与环接件1403之间的轨道移动,从而在负载下提供摆动或移动。柱接件1440与环接件1403之间的燕尾锁定布置提供了柱接件1440沿着装置的竖轴Y平滑且受控的轴向移动。可以通过松开或旋紧下连接螺母1498来控制移动度或动力。图14C描绘出图14B的轴向平移动力搭接器的部件连接到外固定环1487。
图15描绘出动力装置的替代实施例。在图15中,动力搭接器1500通过连接螺栓1502连接到外固定环1501。该动力搭接器包括环接件1503和柱接件1540。如同前述实施例,动力搭接器1500还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支柱孔口1553以接纳外固定柱的支柱紧固件(未示出)。图15中还示出锁定螺丝孔口1552,其可用于将一个或多个外固定柱紧固到动力搭接器1500。锁定螺丝孔口1552可配置为接纳锁定螺丝,该锁定螺丝可配置为支柱紧固件置于支柱孔口1553内部时固定这些支柱紧固件。如图15所示,锁定螺丝孔口1552可设有螺纹以接纳对应的螺纹锁定螺丝。当锁定螺丝就位时,锁定螺丝可通过与支柱紧固件相接触来固定支柱紧固件而防止支柱紧固件相对于支柱孔口1553移动。这种锁定布置的几种实例请参阅美国专利第9,295,493号,该专利通过引用归并本专利。
动力装置1500的具体图示请参阅图15A至图15D。图15A是动力搭接器1500的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该动力搭接器1500可允许沿着轴Y的限量轴向平移,同时使动力搭接器1500元件绕横轴Z旋转的能力最小化。如图所示,动力搭接器1500可具有纵轴X、竖轴Y和横轴Z,还可包括环接件1503、柱接件1540和偏置机构。环接件1503可包括上构件1504和下构件1505。
图15B描绘出上构件1504的底面1509的透视图。在图15B中,上构件1504可包括远端1506和近端1507并定位成平行于且高于动力搭接器1500的纵轴X。上构件1504还可包括顶面1508、底面1509、第一驱动销孔1511、第二驱动销孔1512、第三驱动销孔1510、紧定螺丝孔1513、环接件孔1514、第一稳定特征1515和第二稳定特征1516。根据一些实施例,各个第一驱动销孔1511、第二驱动销孔1512和第三驱动销孔1510可定位成使得其自上构件的顶面1508延伸到上构件的底面1509。此外,第一驱动销孔1511、第二驱动销孔1512和第三驱动销孔1510可配置为分别接纳第一驱动销、第二驱动销和第三驱动销(图15A中的要素1584、1585和1586)。
紧定螺丝孔1513可定位成近向于驱动销孔1510、1511、1512并平行于动力搭接器1500的竖轴Y自上构件的顶面1508延伸到上构件的底面1509。紧定螺丝孔1513可配置为接纳第一紧定螺丝(图15A中的要素1587)。环接件孔1514可定位成近向于驱动销孔1510、1511、1512并平行于动力搭接器1500的竖轴Y自上构件的顶面1508延伸到上构件的底面1509。环接件孔1514可配置为接纳连接螺栓(未示出),并用于如图15所示将动力搭接器1500可逆地耦合到外固定环。上构件1504还可包括第一稳定特征1515和第二稳定特征1516,各个稳定特征延伸自上构件的底面1509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1500的竖轴Y。如图15B所示,第一稳定特征1515和第二稳定特征1516可包括自上构件的底面1509突出的圆柱形。
图15C描绘出下构件1505的底面1518的透视图。在图15C中,下构件1505可包括远端1526和近端1527并定位成平行于且低于动力搭接器1500的纵轴X。下构件1505还可包括顶面1517(未示出)、底面1518、第一驱动销孔1520、第二驱动销孔1519、第三驱动销孔1521、紧定螺丝孔1522、环接件孔1523、自顶面1517突出的第一稳定特征和第二稳定特征(类似于图15A中的要素1524和1525)。根据一些实施例,各个第一驱动销孔1520、第二驱动销孔1519和第三驱动销孔1521可定位成使得其自下构件的顶面1517延伸到下构件的底面1518。此外,第一驱动销孔1520、第二驱动销孔1519和第三驱动销孔1521可分别与上构件1504的第一驱动销孔、第二驱动销孔和第三驱动销孔对齐,以接纳第一驱动销、第二驱动销和第三驱动销(图15A中的要素1584、1585和1586)。
下构件的紧定螺丝孔1522可定位成近向于下构件的驱动销孔1519、1520、1521并平行于动力搭接器1500的竖轴Y自下构件的顶面1517延伸到下构件的底面1518。紧定螺丝孔1522可配置为接纳第二紧定螺丝(图15A中的要素1591)。环接件孔1523可定位成近向于驱动销孔1519、1520、1521并平行于动力搭接器1500的竖轴Y自下构件的顶面1517延伸到下构件的底面1518。环接件孔1523可配置为接纳连接螺栓(未示出),并用于如图15所示将动力搭接器1500可逆地耦合到外固定环。下构件1505还可包括第一稳定特征和第二稳定特征(未示出,但类似于图15A中的要素1524和1525),各个稳定特征延伸自下构件的顶面1517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1500的竖轴Y。
优选地,上构件1504和下构件1505可具有相同的形状和构型,具有相同的第一驱动销孔、第二驱动销孔和第三驱动销孔、紧定螺丝孔、环接件孔以及第一稳定特征和第二稳定特征。如此,上构件1504与下构件1505的区别在于,构件的相反两侧将布置为顶面和底面。通过上下构件利用相同的形状和构型,能够简化制造,降低成本。
如图15D所示,动力搭接器1500还可包括柱接件1540。根据一些实施例,柱接件1540可具有远端1541和近端1542且沿着动力搭接器1500的纵轴X定位。柱接件1540还可包括顶面1543、底面1544、第一驱动销孔1551、第二驱动销孔1545、第三驱动销孔、第一稳定特征腔1546、第二稳定特征腔1547、第一远向面1548、第二远向面1549和第三远向面1550。柱接件1540可定位成使得柱接件的顶面1543与环接件的上构件的底面1509相接触。
各个第一驱动销孔1551、第二驱动销孔1545和第三驱动销孔可平行于动力搭接器1500的竖轴Y自柱接件的顶面1543延伸到柱接件的底面1544。第二驱动销孔1545、第一驱动销孔1551和第三驱动销孔可分别与上构件1504和下构件1505的第一驱动销孔、第二驱动销孔和第三驱动销孔对齐,以分别接纳第一驱动销、第二驱动销和第三驱动销(图15A中的要素1584、1585和1586)。
柱接件的第一稳定特征腔1546可配置为与环接件的上构件1504的第一稳定特征1515(参见图15B)和下构件1505的第一稳定特征1524(参见图15A)相配合,以使得柱接件1540绕动力搭接器1500的竖轴Y的旋转受限于第一稳定特征腔1546与对应的稳定特征之间的接触。柱接件的第二稳定特征腔1547可配置为与环接件的上构件1504的第二稳定特征1516(参见图15B)和下构件1505的第二稳定特征1525(参见图15A)相配合,以使得柱接件1540绕动力搭接器1500的竖轴Y的旋转受限于第二稳定特征腔1547与对应的稳定特征之间的接触。优选地,第一稳定特征腔1546和第二稳定特征腔1547的形状应分别直接对应于第一稳定特征和第二稳定特征的形状,使得下构件1505和上构件1504将与柱接件1540紧固配合。
各个第一远向面1548和第三远向面1550可包括支柱孔口1553。根据一些实施例,支柱孔口1553可以是自柱接件的远端1541向柱接件的近端1542延伸的局部孔并可配置为将柱接件1540可逆地耦合到支柱。图15D中也示出锁定螺丝孔口1552,其可用于将一个或多个外固定柱紧固到柱接件1540。锁定螺丝孔口1552可配置为接纳锁定螺丝,该锁定螺丝可配置为支柱紧固件置于支柱孔口1553内部时固定这些支柱紧固件。如图15D所示,锁定螺丝孔口1552可设有螺纹以接纳对应的螺纹锁定螺丝。当锁定螺丝就位时,锁定螺丝可通过与支柱紧固件相接触来固定支柱紧固件而防止支柱紧固件相对于支柱孔口1553移动。这种锁定布置的几种实例请参阅美国专利第9,295,493号,该专利通过引用归并本专利。虽然图15A至图15D的实施例示出各个第一远向面1548和第三远向面1550包括相应的支柱孔口1553,但应理解,支柱孔口1553可以是任何一个或多个远向面1548、1549、1550的要素,而不必然是所有这三个要素。例如,第一远向面1548可包括支柱孔口1553而第二远向面1549和第三远向面1550可完全不含该要素。
现回顾图15A,动力搭接器1500还可包括偏置机构。根据一些实施例,偏置机构可包括第一线性轴承1581、第二线性轴承1582、第三线性轴承1583、第一驱动销1584、第二驱动销1585、第三驱动销1586、第一紧定螺丝1587、第二紧定螺丝1591、第一弹性构件1588和第二弹性构件1589。第一线性轴承1581、第二线性轴承1582和第三线性轴承1583可包括圆柱套筒,该套筒具有定位于一端处的环形卡圈并可由低摩擦材料组成。如图15A所示,第一线性轴承1581、第二线性轴承1582和第三线性轴承1583可定位成平行于动力搭接器1500的竖轴Y。
第一线性轴承1581可定位成使得其环形卡圈定位于与环接件的上构件1504的底面1509相接触并配置为使得其圆柱套筒横穿柱接件1540的第一驱动销孔1551的至少一部分。如此,第一线性轴承1581的圆柱套筒的外径应约等于柱接件1540的第一驱动销孔1551的内径,以提供这些部件的平滑配合。第一驱动销1584可配置为横穿环接件的上构件1504的第一驱动销孔1511、柱接件的第一驱动销孔1551、下构件的第一驱动销孔1520和第一线性轴承1581。
第一线性轴承1581的内径应约等于第一驱动销1584的外径,以提供这些部件的平滑配合。如前所述,第一线性轴承1581的低摩擦方面有利于上构件1504相对于柱接件1540以平滑方式沿着装置的Y轴相对运动,使部件之间的摩擦最小。
第二线性轴承1582可定位成使得环形卡圈与下构件1505的上表面1517相接触并配置为使得其圆柱套筒横穿柱接件1540的第二驱动销孔1545的至少一部分。如此,第二线性轴承1582的圆柱套筒的外径应约等于柱接件1540的第二驱动销孔1545的内径,以提供这些部件的平滑配合。第二驱动销1585可配置为横穿上构件1504的第二驱动销孔1512、柱接件1540的第二驱动销孔1545、下构件1505的第二驱动销孔1519和第二线性轴承。
第二线性轴承1582的内径应约等于第二驱动销1585的外径,以提供这些部件的平滑配合。如前所述,第二线性轴承1582的低摩擦方面有利于下构件1505相对于柱接件1540以平滑方式沿着装置的Y轴相对运动,使部件之间的摩擦最小。
第三线性轴承1583可定位成使得环形卡圈与下构件1505的上表面1517相接触并配置为使得其圆柱套筒横穿柱接件1540的第三驱动销孔的至少一部分。如此,第三线性轴承1583的圆柱套筒的外径应约等于柱接件1540的第三驱动销孔的内径,以提供这些部件的平滑配合。第三驱动销1586可配置为横穿上构件1504的第三驱动销孔1510、柱接件1540的第三驱动销孔、下构件1505的第三驱动销孔1521和第三线性轴承1583。
第三线性轴承1583的内径应约等于第三驱动销1586的外径,以提供这些部件的平滑配合。如前所述,第三线性轴承1583的低摩擦方面有利于下构件1505相对于柱接件1540以平滑方式沿着装置的Y轴相对运动,使部件之间的摩擦最小。
适合第一线性轴承的材料可选自硅树脂、PEEK、尼龙、Delrin、PTFE(特氟龙)、铝、钢、减摩擦的青铜粘合PTFE内衬、金属合金、UHMWP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热塑性塑料、复合材料和润滑剂。
第一驱动销1584、第二驱动销1585和第三驱动销1586可共同地定位成当柱接件1540沿着动力搭接器1500的纵轴Y位移时使得该位移受限于沿着动力搭接器1500的竖轴Y的轴向位移。虽然图15A至图15D的实施例示出第一驱动销1584、第二驱动销1585和第三驱动销1586,但应理解,所有这三个驱动销的共同功能可以由单个驱动销(例如第一驱动销1584)、任何两个驱动销(例如第一驱动销1584和第二驱动销1585)或多于三个驱动销(例如第四驱动销、第四驱动销和第五驱动销)等来完成。
动力搭接器1500还可包括第一紧定螺丝1587和第二紧定螺丝1591。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紧定螺丝1587可定位成使得其平行于动力搭接器1500的竖轴Y并与柱接件1540的顶面1543相接触。第一紧定螺丝1587可配置为使得其横穿上构件1504的紧定螺丝孔1513,以当第一紧定螺丝1587被旋紧时使得柱接件1540沿着动力搭接器1500的竖轴Y的移动受限制。第二紧定螺丝1591也可定位成平行于动力搭接器1500的竖轴Y并与柱接件1540的底面1544相接触。第二紧定螺丝1591可配置为使得其横穿下构件1505的紧定螺丝孔1522,以随着第二紧定螺丝1591被旋紧而使得柱接件1540沿着动力搭接器1500的竖轴Y的移动受限制。第一紧定螺丝1587和第二紧定螺丝1591可包括用于接纳紧定螺丝刀的配合部,例如六角插口、十字槽插口、平头插口、星形扳手插口或任何其他本领域可理解的合适驱动机构。通过调节第一紧定螺丝1587和第二紧定螺丝1591在紧定螺丝孔1513、1522内的相对位置,可以控制该装置所提供的动力量。
第一弹性构件1588和第二弹性构件1589均可包括弹簧、弹力装置或弹性体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构件1588可以平行于动力搭接器1500的竖轴Y定位,以使得其与柱接件1540的底面1544和下构件1505的顶面1517相接触。优选地,第一弹性构件1588的外径应约等于或小于第二线性轴承1582的环形卡圈的外径,以确保第一弹性构件1588偏置抵靠柱接件1540。优选地,第二弹性构件1589的外径应约等于或小于第三线性轴承1583的环形卡圈的外径,以确保第二弹性构件1589偏置抵靠柱接件1540。
第一弹性构件1588可配置为当柱接件1540沿着动力搭接器1500的纵轴Y位移时使得第一弹性构件1588提供足以使柱接件1540恢复到其原始位置的偏置力。第二弹性构件1589也可配置为当柱接件1540沿着动力搭接器1500的纵轴Y位移时使得第二弹性构件1589也提供足以使柱接件1540恢复到其原始位置的偏置力。弹性构件之一者或两者可用于动力搭接器1500,这符合本发明的范围。
图15E示出动力搭接器1500的完整组件的侧面透视图。如图所示,动力搭接器1500包括环接件1503,其包括上构件1504和下构件1505。各个上构件1504和下构件1505包括用于使用连接螺栓(未示出)将动力搭接器1500紧固到外固定环(未示出)的环接件孔1514、1523。图中还示出环接件的下构件的第一稳定特征1524和第二稳定特征1525。动力搭接器1500还包括定位于环接件的上构件1504与环接件的下构件1505之间的柱接件1540。如图15E所示,柱接件的第一稳定特征腔1546和柱接件的第二稳定特征腔1547分别紧固地容纳环接件的下构件的第一稳定特征1524和环接件的下构件的第二稳定特征1525,以使得柱接件1540绕动力搭接器1500的竖轴Y的旋转受限制。图中还示出动力搭接器1500包括第一弹性构件1588和第二弹性构件1589。在图15E的实施例中,它们均包括已分别被第二线性轴承1582和第三线性轴承1583横穿的弹簧。在这种构型中,随着柱接件1540自动力搭接器1500的纵轴X以线性方式沿着竖轴Y位移,第一弹性构件1588和第二弹性构件1589提供足以使柱接件1540恢复到其原始位置的偏置力。
图15F中示出动力搭接器1500的完整组件通过连接螺栓1502连接到外固定环1501时的横截面透视图。如图15F所示,当动力搭接器1500安装到外固定环1501上时,上构件1504和下构件1505通过连接螺栓1502变得刚性连接到外固定环1501,从而锁定上构件1504与下构件1505的彼此相关位置。在这种布置中,柱接件1540的纵向移动量可以通过驱动或撤回第一紧定螺丝1587和第二紧定螺丝1591来控制。如图15F所示,第一紧定螺丝1587已自下构件1505的紧定螺丝孔1522中撤回,从而提供柱接件1540相对于外固定环1501的限量平移运动(即,动力)。柱接件1540的平移运动度或动力可以基于施加到第一紧定螺丝1587和第二紧定螺丝1591的转圈量以极高精度来控制。
图16描绘出动力装置的替代实施例。在图16中,动力搭接器1600通过连接螺栓1602连接到外固定环1601。动力搭接器1600包括环接件1603、柱接件1640和偏置机构1670。如同前述实施例,动力搭接器1600还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支柱孔口1653以接纳外固定柱的支柱紧固件(未示出)。图16中还示出锁定螺丝孔口1659,其可用于将一个或多个外固定柱紧固到动力搭接器1600。锁定螺丝孔口1659可配置为接纳锁定螺丝,该锁定螺丝可配置为支柱紧固件置于支柱孔口1653内部时固定这些支柱紧固件。锁定螺丝孔口1659可设有螺纹以接纳对应的螺纹锁定螺丝。当锁定螺丝就位时,锁定螺丝可通过与支柱紧固件相接触来固定支柱紧固件而防止支柱紧固件相对于支柱孔口1653移动。这种锁定布置的几种实例请参阅美国专利第9,295,493号,该专利通过引用归并本专利。
图16A至图16E所示的动力搭接器的替代实施例可通过使用包括多个销的铰接机构来提供动力。在本实施例中,动力可呈轴向(沿竖轴)及旋转(绕横轴)。通过使用置于柱接件与环接件之间的弹性体材料、弹力装置或弹簧来提供偏置力。铰接机构的布置(即,四杆联动平行四边形)包括每个连结处的旋转接头,允许准线性运动和上述产生的动力。此外,这种布置提供了一种稳定结构,将运动限制为两度移动,即,主要是平移运动及一定限制的旋转运动,同时还提供了若外部负载并非完美轴向则铰链也不会发生粘滑。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动力搭接器1600通过连接螺栓1602连接到外固定环1601。动力搭接器包括环接件1603和柱接件1640,如同前述实施例,动力搭接器1600也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支柱孔口1653以接纳外固定柱的支柱紧固件(未示出)。图16中还示出锁定螺丝孔口1659,其可用于将一个或多个外固定柱紧固到动力搭接器1600。锁定螺丝孔口1659可配置为接纳锁定螺丝,该锁定螺丝可配置为支柱紧固件置于支柱孔口1653内部时固定这些支柱紧固件。如图15所示,锁定螺丝孔口1659可设有螺纹以接纳对应的螺纹锁定螺丝。当锁定螺丝就位时,锁定螺丝可通过与支柱紧固件相接触来固定支柱紧固件而防止支柱紧固件相对于支柱孔口1653移动。这种锁定布置的几种实例请参阅美国专利第9,295,493号,该专利通过引用归并本专利。
图16A示出动力搭接器1600的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该动力搭接器1600具有纵轴X、竖轴Y、横轴Z并可包括环接件1603、柱接件1640和偏置机构1670。偏置机构1670可包括铰接机构1671、弹性元件1672、第一紧定螺丝1673和第二紧定螺丝1674。铰接机构1671定位成使得其允许柱接件1640沿着动力搭接器1600的纵轴Y旋转位移。
图16B所示的环接件1603可包括第一稳定部1604、第二稳定部1605和第三稳定部1606。第一稳定部1604可具有远端1609并定位成高于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1600的纵轴X。第一稳定部1604可包括环接件孔1608,该环接件孔1608可配置为接纳连接螺栓1602(未示出)。第二稳定部1605可具有远端1609并定位成低于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1600的纵轴X并可包括环接件孔1610。第三稳定部1606具有上端1611、下端1612、第一面1613和第二面1614并可平行于动力搭接器1600的竖轴Y定位,以使得上端1611与第一稳定部的远端1607相接触而下端1612与第二稳定部的远端1609相接触。第三稳定部1606还可包括第一销孔1615和第二销孔1616,它们均可定位成平行于动力搭接器1600的纵轴X并自第三稳定部的第一面1613延伸到第三稳定部的第二面1614。第一销孔1615和第二销孔1616可配置为分别接纳第一销和第二销(图16E中的要素1675和1676)。
图16C示出柱接件1640,该柱接件1640可具有远端1641和近端1642且沿着动力搭接器1600的纵轴X定位。柱接件1640还可包括头部1643、第一凸钮1644、第二凸钮1645、第一紧定螺丝孔1646和第二紧定螺丝孔1647。柱接件的头部1643可具有顶面1654和底面1655,还可包括第一远向面1656、第二远向面1657和第三远向面1658。第一远向面1656和第三远向面1658可额外包括支柱孔口1653。支柱孔口1653可配置为将动力搭接器1600紧固到外固定柱。
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凸钮1644可平行于动力搭接器1600的竖轴Y定位,以使得其与柱接件的头部1643的顶面1654相接触。第一凸钮1644包括第一面1648、第二面1649和第三销孔1650。第三销孔1650可定位成平行于动力搭接器1600的横轴Z且可自第一凸钮的第一面1648延伸到第一凸钮的第二面1649,并可配置为接纳第三销(图16E中的要素1677)。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二凸钮1645可定位成平行于动力搭接器1600的竖轴Y,以使得其与柱接件的头部的底面1655相接触。第二凸钮1645包括第一面1651、第二面1652和第四销孔1660。第四销孔1660可定位成平行于动力搭接器1600的横轴Z且可自第二凸钮的第一面1651延伸到第二凸钮的第二面1652,并可配置为接纳第四销(图16E中的要素1678)。
图16D示出动力搭接器1600的横截面透视图。在图16D中,柱接件1640的第一紧定螺丝孔1646可自柱接件1640的近端1642成角度延伸到柱接件1640的远端1641并配置为接纳第一紧定螺丝1673。第二紧定螺丝孔1647可自柱接件1640的近端1642成角度延伸到柱接件1640的远端1641并配置为接纳第二紧定螺丝1674。
在图16E的实施例中,铰接机构1671包括第一销1675、第二销1676、第三销1677、第四销1678、第一连杆1679、第二连杆1680、第三连杆1681和第四连杆1682。第一销1675包括第一端1683和第二端1684,第二销1676包括第一端1685和第二端1686,第三销1677包括第一端1687和第二端1688,第四销1678包括第一端1689和第二端1690。第一连杆1679包括第一孔眼1691和第二孔眼1692并定位成使得第一孔眼1691接纳且紧固第一销的第二端1684而第二孔眼1692接纳且紧固第三销的第二端1688。第二连杆1680包括第一孔眼1693和第二孔眼1694并定位成使得第一孔眼1693接纳且紧固第一销的第一端1683而第二孔眼1694接纳且紧固第三销的第一端1687。第三连杆1681包括第一孔眼1695和第二孔眼1696并定位成使得第一孔眼1695接纳且紧固第二销的第二端1686而第二孔眼1696接纳且紧固第四销的第二端1690。第四连杆1682包括第一孔眼1697和第二孔眼1698并定位成使得第一孔眼1697接纳且紧固第二销的第一端1685而第二孔眼1698接纳且紧固第四销的第一端1689。
如图16A所示,第一销1675定位成使得其横穿环接件的第三稳定部的第一销孔1615。第二销1676定位成使得其横穿环接件的第三稳定部的第二销孔1616。第三销1677定位成使得其横穿柱接件的第一凸钮的第三销孔1650,第四销1678定位成使得其横穿柱接件的第二凸钮的第四销孔1660。
偏置机构1670还可包括弹性元件1672。弹性元件1672可包括弹性体材料、弹力装置或弹簧并定位成使得其与环接件的第三稳定部1606相接触,并可配置为当柱接件1640沿着动力搭接器1600的纵轴Y位移时提供足以使柱接件1640恢复到其原始位置的偏置力。根据一些实施例,偏置机构1670也可包括第一紧定螺丝1673和第二紧定螺丝1674,它们可配置为分别横穿第一紧定螺丝孔1646和第二紧定螺丝孔(图16D中的要素1647)。各个第一紧定螺丝1673和第二紧定螺丝1674可配置为随着螺丝被旋紧使得柱接件1640绕动力搭接器1600的横轴Z的旋转运动受限制。根据一些实施例,各个第一紧定螺丝1673和第二紧定螺丝1674可与弹性元件1672相接触。这种接触可以是通过紧定螺丝1673、1674与弹性元件1672之间的直接接触,或者根据一些实施例,通过紧定螺丝1673、1674与位于弹性元件1672上的孔口1699之间的接触。在这些实施例中,当柱接件1640沿着纵轴Y位移时,紧定螺丝1673、1674与弹性元件的孔口1699之间的接触将允许灵活度(即,位移自由度)以及使柱接件1640恢复到其原始位置的适当偏置力。第一紧定螺丝1673和第二紧定螺丝1674可包括用于接纳紧定螺丝刀的配合部,例如六角插口、十字槽插口、平头插口、星形扳手插口或任何其他本领域可理解的合适驱动机构。通过调节第一紧定螺丝1673和第二紧定螺丝1674在紧定螺丝孔(图16D中的1646和1647)内的相对位置,可以控制该装置所提供的动力量。
图16F示出动力搭接器1600的完整组件的侧面透视图。图16F所示的完整组件包括环接件1603,该环接件1603包括第一稳定部1604、第二稳定部1605和第三稳定部1606,各个第一稳定部1604和第二稳定部1605包括环接件孔1608、1610。环接件孔1608、1610可用于使用连接螺栓(未示出)将动力搭接器1600紧固到外固定环(未示出)。动力搭接器1600还包括柱接件1640,该柱接件1640包括支柱孔口1653和锁定螺丝孔口1659(均如上详述)。环接件1603与柱接件1640通过铰接机构1671邻接。如图16F所示,铰接机构1671的完整组件包括以四杆联动平行四边形布置的第一连杆1679、第二连杆1680、第三连杆1681、第四连杆1682、第一销1675、第二销1676、第三销1677和第四销1678,这允许柱接件1640在负载下进行准线性运动。
图16G示出动力搭接器1600的完整组件的横截面透视图。如图所示,动力搭接器包括环接件1603和柱接件1640(如上详述)。此外,图16G提供了偏置机构1670的横截面透视图,特别是销和连杆的平行四边形布置,即,第一销1675横穿第一连杆1679和环接件的第一销孔1615,第二销1676横穿第三连杆1681和环接件的第二销孔1616,第三销1677横穿第一连杆1679和柱接件的第三销孔1650,第四销1678横穿第三连杆1681和柱接件的第四销孔1660。这种布置如上述那样工作以允许柱接件1640在负载下进行准线性运动。此外,图16G示出第一紧定螺丝1673和第二紧定螺丝1674在柱接件1640内的布置。如图所示,各个紧定螺丝1673、1674被撤回且与弹性构件1672不相接触。如上所述,随着紧定螺丝1673、1674在柱接件1640内被驱动并与弹性构件的孔口1699相接触,动力搭接器1600中允许的动力度减少。
图17描绘出动力装置的替代实施例。在图17中,动力搭接器1700通过连接螺栓1702连接到外固定环1701。该动力搭接器包括环接件1703和柱接件1740。如同前述实施例,动力搭接器1700还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支柱孔口1754以接纳外固定柱的支柱紧固件(未示出)。图17中还示出锁定螺丝孔口1757,其可用于将一个或多个外固定柱紧固到动力搭接器1700。锁定螺丝孔口1757可配置为接纳锁定螺丝,该锁定螺丝可配置为支柱紧固件置于支柱孔口1754内部时固定这些支柱紧固件。锁定螺丝孔口1757可设有螺纹以接纳对应的螺纹锁定螺丝。当锁定螺丝就位时,锁定螺丝可通过与支柱紧固件相接触来固定支柱紧固件而防止支柱紧固件相对于支柱孔口1754移动。这种锁定布置的几种实例请参阅美国专利第9,295,493号,该专利通过引用归并本专利。
动力装置1700提供柱接件的旋转位移以实现动力的具体图示请参阅图17A至图17E。图17A示出动力搭接器1700的分解透视图,该动力搭接器1700具有纵轴X、竖轴Y和横轴Z并包括环接件1703、柱接件1740和偏置机构1780。图17A中还显示出铰链销1781和紧定螺丝1783。
图17B所示的环接件1703包括第一稳定部1704和第二稳定部1705。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稳定部1704平行于动力搭接器1700的纵轴X定位并包括顶面1706、底面1707和自顶面1706延伸到底面1707的环接件孔1708。环接件孔1708可配置为接纳连接螺栓(未示出),该连接螺栓可将动力搭接器1700紧固到外固定环。第二稳定部1705可具有上端1710和下端1711并可平行于动力搭接器1700的竖轴Y定位。第二稳定部1705还可包括远向面1712、近向面1713、弹性构件凹部1714和环接件凸钮1715。根据一些实施例,弹性构件凹部1714包括自第二稳定部的远向面1712向第二稳定部的近向面1713延伸的局部孔,并可配置为接纳弹性构件(例如,图17A中的要素1782)。环接件凸钮1715可具有第一面1716和第二面1717,还可包括自第一面1716延伸到第二面1717的铰链销孔1718。
如图17C所示,柱接件1740具有远端1741和近端1742且沿着动力搭接器1700的纵轴X定位。柱接件1740还可包括头部1745和柱接件凸钮1746。柱接件的头部1745可具有顶面1749和底面1750,还可包括第一远向面1751、第二远向面1752和第三远向面1753。各个第一远向面1751和第三远向面1753可包括支柱孔口1754,该支柱孔口1754可以是自柱接件的远端1741延伸到柱接件的近端1742的局部孔并可配置为将动力搭接器1700紧固到支柱。图17C中还示出锁定螺丝孔口1759,其可用于将一个或多个外固定柱紧固到动力搭接器1700。锁定螺丝孔口1759可配置为接纳锁定螺丝,该锁定螺丝可配置为支柱紧固件置于支柱孔口1754内部时固定这些支柱紧固件。锁定螺丝孔口1759可设有螺纹以接纳对应的螺纹锁定螺丝。当锁定螺丝就位时,锁定螺丝可通过与支柱紧固件相接触来固定支柱紧固件而防止支柱紧固件相对于支柱孔口1754移动。这种锁定布置的几种实例请参阅美国专利第9,295,493号,该专利通过引用归并本专利。
在图17D的实施例中,柱接件凸钮1746平行于动力搭接器1700的竖轴Y定位以使得其与头部的顶面1749相接触。柱接件凸钮1746还可包括柱接件凹部1747、铰链销孔1748、弹性构件凹部1755和紧定螺丝孔1756。弹性构件凹部1755可以是自柱接件的近端1742向柱接件的远端1741延伸的局部孔并可配置为接纳弹性构件(图17A中的要素1782)。紧定螺丝孔1756可自柱接件的近端1742成角度延伸到柱接件的远端1741并可配置为接纳紧定螺丝(图17A中的要素1783)。柱接件凹部1747定位于柱接件的近端1742处并配置为接纳图17B中的环接件凸钮1715的至少一部分。铰链销孔1748自柱接件的第一面1743延伸到柱接件的第二面1744。
现回顾图17A,偏置机构1780可包括铰链销1781、弹性构件1782和紧定螺丝1783。铰链销1781可沿着动力搭接器1700的横轴Z定位,以使得其横穿柱接件的铰链销孔(图17D中的要素1748)和环接件的铰链销孔1718并允许柱接件1740绕动力搭接器1700的横轴Z旋转位移。弹性元件1782可包括弹性体材料、弹力装置或弹簧并可定位成高于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1700的纵轴X,以使得其与环接件的弹性构件凹部1714和柱接件的弹性构件凹部(图17D中的要素1755)相接触。弹性构件1782可配置为随着柱接件1740绕动力搭接器1700的横轴Z枢转时施加足以使柱接件1740恢复到其原始位置的偏置力。紧定螺丝1783可配置为横穿柱接件的紧定螺丝孔1756并与环接件凸钮1715相接触,以随着紧定螺丝1783被旋紧而使得柱接件1740绕横轴Z的旋转运动受限制。紧定螺丝1783可包括用于接纳紧定螺丝刀的配合部,例如六角插口、十字槽插口、平头插口、星形扳手插口或任何其他本领域可理解的合适螺丝刀。通过调节紧定螺丝1783在紧定螺丝孔1756内的相对位置,可以控制该装置所提供的动力量。这通常可通过驱动或撤回紧定螺丝1783来完成。
图17E示出动力搭接器1700的完整组件的横截面透视图。如图所示,动力搭接器1700包括环接件1703和柱接件1740。环接件1703包括环接件孔1708,该环接件孔1708与连接螺栓(未示出)结合使用以将动力搭接器1700以上述方式紧固到外固定环(未示出)。此外,当铰链销1781横穿柱接件的铰链销孔(未示出)和环接件的铰链销孔1718,可以看到铰链销1781。这种布置同环接件凸钮1715与柱接件凹部1747的互补形状相结合,允许柱接件1740绕动力搭接器1700的横轴Z的旋转运动。如图所示,弹性构件1782配合到环接件的弹性构件凹部和柱接件的弹性构件凹部1755内。优选地,如图17E所示,环接件1703和柱接件1740将配置为当完全组装时使得两个元件之间存在空间,允许柱接件1740相对于环接件1703的枢转运动。随着柱接件绕动力搭接器1700的横轴Z旋转位移,弹性构件1782提供足以使柱接件1740恢复到其原始位置的偏置力。紧定螺丝1783描绘为部分地缩回到紧定螺丝孔1756中,从而允许柱接件1740相对于环接件1703的枢转运动。随着紧定螺丝1783被驱动到紧定螺丝孔1756中,它将越来越多地接合到环接件1703与柱接件1740之间的空间中,以随着柱接件1740位移而使得紧定螺丝与环接件凸钮1715相接触。这种布置提供了对装置允许动力量的控制。例如,随着紧定螺丝1783被越来越多地驱动,在紧定螺丝1783接触到环接件凸钮1715之前,柱接件1740允许的旋转量减少,从而限制动力量。类似地,随着紧定螺丝1783退出紧定螺丝孔1756,在紧定螺丝1783接触到环接件凸钮1715之前,柱接件1740允许的旋转量增加,从而增大动力量。
图18描绘出动力装置的替代实施例。在图18中,动力搭接器1800通过连接螺栓1802连接到外固定环1801。该动力搭接器包括环接件1803和柱接件1840。如同前述实施例,动力搭接器1800还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支柱孔口以接纳外固定柱的支柱紧固件(未示出)。图18中还示出锁定螺丝孔口1861,其可用于将一个或多个外固定柱紧固到动力搭接器1800。锁定螺丝孔口1861可配置为接纳锁定螺丝,该锁定螺丝可配置为支柱紧固件置于支柱孔口内部时固定这些支柱紧固件。如图18所示,锁定螺丝孔口1861可设有螺纹以接纳对应的螺纹锁定螺丝。当锁定螺丝就位时,锁定螺丝可通过与支柱紧固件相接触来固定支柱紧固件而防止支柱紧固件相对于支柱孔口移动。这种锁定布置的几种实例请参阅美国专利第9,295,493号,该专利通过引用归并本专利。动力装置1800提供柱接件的线性位移以实现动力的具体图示请参阅图18A至图18D。具体地,本实施例通过沿着竖轴的轴向位移提供动力,同时通过将偏置机构置于柱接件内部来额外保护偏置机构。
图18A示出本实施例的动力搭接器1800的分解透视图。动力搭接器1800具有纵轴X、竖轴Y和横轴Z并包括环接件1803、柱接件1840和偏置机构1880。柱接件1840可包括头部1841、第一凸钮1842、第二凸钮1843和紧定螺丝孔1844。偏置机构1880可包括第一销1881、第二销1882、弹性元件1883和紧定螺丝1884。环接件1803可包括第一稳定部1804、第二稳定部1805和第三稳定部1806。第一稳定部1804还可包括环接件孔1808,第二稳定部1805也可包括与环接件孔1808对齐的环接件孔1810。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三稳定部1806可包括具有第一销孔1816的第一壁、具有第二销孔1817的第二壁、具有第三销孔1818的第三壁和具有第四销孔1819的第四壁。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销1881可定位成高于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1800的横轴Z,使得其横穿第三稳定部的第一壁的第一销孔1816、柱接件的第一凸钮和第三稳定部的第二壁的第二销孔1817。第二销1882可定位成低于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1800的横轴Z,使得其横穿环接件的第三壁的第三销孔1818、柱接件的第二凸钮的腰圆孔1860和第三稳定部的第四壁的第四销孔1819。优选地,环接件的第三稳定部1806将具有与柱接件的第一凸钮1842和柱接件的第二凸钮两者互补的形状,允许这两者紧固配合,以当动力搭接器1800完全组装时防止柱接件1840绕动力搭接器1800的竖轴Y旋转。以此方式,动力可仅限于加载下的轴向平移。
图18B示出包括第一稳定部1804、第二稳定部1805和第三稳定部1806的环接件1803。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稳定部1804具有远端1807并定位成高于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1800的纵轴X。第一稳定部1804还可包括环接件孔1808,其可配置为接纳连接螺栓(未示出),该连接螺栓可将动力搭接器1800紧固到外固定环。第二稳定部1805可具有远端1809并定位成低于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1800的纵轴X。第二稳定部1805也可包括环接件孔1810。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三稳定部1806可包括具有第一销孔1816的第一壁1811、具有第二销孔1817的第二壁1812、具有第三销孔1818的第三壁1813、具有第四销孔1819的第四壁1814和远向面1815。各个第一壁的销孔1816和第二壁的销孔1817以及第三壁的销孔1818和第四壁的销孔1818可定位成使得它们平行于动力搭接器1800的横轴Z。第三稳定部的远向面1815可平行于动力搭接器1800的竖轴Y定位。
现参照图18C,柱接件的头部1841具有顶面1847和底面1848,还包括第一远向面1849、第二远向面1850和第三远向面1851。各个第一远向面1849和第三远向面1851可包括支柱孔口1853,该支柱孔口1853可以是延伸自柱接件的远端的局部孔并可配置为将动力搭接器1800紧固到支柱。图18C中还示出锁定螺丝孔口1852,其可用于将一个或多个外固定柱紧固到动力搭接器1800。锁定螺丝孔口1852可配置为接纳锁定螺丝,该锁定螺丝可配置为支柱紧固件置于支柱孔口1853内部时固定这些支柱紧固件。锁定螺丝孔口1852可设有螺纹以接纳对应的螺纹锁定螺丝。当锁定螺丝就位时,锁定螺丝可通过与支柱紧固件相接触来固定支柱紧固件而防止支柱紧固件相对于支柱孔口1853移动。这种锁定布置的几种实例请参阅美国专利第9,295,493号,该专利通过引用归并本专利。
柱接件的第一凸钮1842可定位成使得其与柱接件的头部的顶面1847相接触。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凸钮1842可包括顶面1863、第一面1854、第二面1855和腰圆孔1856。腰圆孔1856可自第一凸钮的第一面1854延伸到第一凸钮的第二面1855。柱接件的第二凸钮1843可定位成使得其与头部的底面1848相接触。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二凸钮1843可包括底面1857、第一面1858、第二面1859和腰圆孔1860。腰圆孔1860可自第二凸钮的第一面1858延伸到第二凸钮的第二面1859。根据一些实施例,柱接件的紧定螺丝孔1844低于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1800的纵轴X延伸。
图18D示出动力搭接器1800的完整组件的横截面透视图。如图所示,动力搭接器1800包括环接件1803和柱接件1840。环接件1803包括环接件孔1808和1810,它们与连接螺栓(未示出)结合使用以将动力搭接器1800紧固到外固定环(未示出)。弹性元件壳1845描绘为包括局部孔,该局部孔自柱接件的第一凸钮的顶面向柱接件的第二凸钮的底面1857延伸并沿着动力搭接器1800的竖轴Y定位。弹性元件壳1845可配置为接纳弹性元件1883。柱接件的近向面1846可定位成近向于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1800的竖轴Y。根据一些实施例,柱接件的近向面1846可与环接件的远向面1815相接触以使得柱接件1840绕动力搭接器1800的横轴Z的旋转位移受限制。
参照图18A和18D,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销1881可定位成高于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1800的横轴Z,使得其横穿第三稳定部的第一壁的第一销孔1816、柱接件的第一凸钮的腰圆孔1856和第三稳定部的第二壁的第二销孔1817,允许柱接件1840在柱接件的第一凸钮的腰圆孔1856的长度允许范围内沿着动力搭接器1800的竖轴Y位移。第二销1882可定位成低于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1800的横轴Z,使得其横穿环接件的第三壁的第三销孔1818、柱接件的第二凸钮的腰圆孔1860和第三稳定部的第四壁的第四销孔1819,允许柱接件1840在柱接件的第二凸钮的腰圆孔1860的长度允许范围内沿着动力搭接器1800的竖轴Y位移。优选地,环接件的第三稳定部1806将具有与柱接件的第一凸钮1842和柱接件的第二凸钮1843两者互补的形状,允许这两者紧固配合,以当动力搭接器1800完全组装时防止柱接件1840绕动力搭接器1800的竖轴Y旋转。作为替代,可通过允许柱接件1840沿着竖轴Y平移来提供动力,在负载下的轴向平移受限。
偏置机构1883的弹性元件可包括弹性体材料、弹力装置或弹簧,并可沿着动力搭接器1800的竖轴Y定位以使得其横穿弹性元件壳1845。优选地,弹性元件应横穿第一销1881与第二销1882之间的空间,以当允许腰圆孔1856、1860沿着销1881、1882滑动时使得弹性元件1880提供将柱接件1840恢复到其原始位置所需的偏置力。偏置机构的紧定螺丝1884可配置为横穿柱接件的紧定螺丝孔1844并可包括用于接纳紧定螺丝刀的配合部,例如六角插口、十字槽插口、平头插口、星形扳手插口或任何其他本领域可理解的合适驱动机构。通过调节紧定螺丝1884在紧定螺丝孔1844内的相对位置,可以控制该装置所提供的动力量。如图18D所示,随着紧定螺丝1884被驱动到紧定螺丝孔1844中,它变得越来越多地与第二销1882相接触,即,在第二销与柱接件的第二凸钮的底面1857之间。在这种布置中,随着紧定螺丝1884被驱动时,第二销1882在柱接件的第二凸钮的腰圆孔(未示出)内位移以限制柱接件1840沿着动力搭接器1800的竖轴位移的能力。以此方式,可以通过在紧定螺丝孔1844内驱动或撤回紧定螺丝1884来控制动力。
图19描绘出动力装置的替代实施例。在图19中,动力搭接器1900通过连接螺栓1902连接到外固定环1901。该动力搭接器包括环接件1903和柱接件1940。如同前述实施例,动力搭接器1900还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支柱孔口1950以接纳外固定柱的支柱紧固件(未示出)。图19中还示出锁定螺丝孔口,其可用于将一个或多个外固定柱紧固到动力搭接器1900。锁定螺丝孔口可配置为接纳锁定螺丝,该锁定螺丝可配置为支柱紧固件置于支柱孔口1950内部时固定这些支柱紧固件。如图19所示,锁定螺丝孔口可设有螺纹以接纳对应的螺纹锁定螺丝。当锁定螺丝就位时,锁定螺丝可通过与支柱紧固件相接触来固定支柱紧固件而防止支柱紧固件相对于支柱孔口1950移动。这种锁定布置的几种实例请参阅美国专利第9,295,493号,该专利通过引用归并本专利。
动力搭接器1900的具体图示请参阅图19A至图19D,该动力搭接器1900因动力搭接器自身的固有弹性而通过柱接件的轴向平移来提供动力。在本实施例中,动力搭接器的几何形状使得搭接器的每个部段受到均匀加载。如图19A所示,动力搭接器1900具有纵轴X、竖轴Y和横轴Z并包括环接件1903、柱接件1940和偏置机构1970。根据一些实施例,环接件1903可包括第一稳定部1904和第二稳定部1905。第一稳定部1904定位成高于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1900的纵轴X并包括环接件孔1906。第二稳定部1905定位成低于且平行于纵轴X并包括环接件孔1907。各个环接件孔1906可配置为接纳连接螺栓(未示出)并可用于将动力搭接器1900紧固到外固定环。柱接件1940可包括头部1941和支柱紧定螺丝。根据一些实施例,柱接件的头部1941具有顶面1945和底面1946、锁定螺丝1942和锁定螺丝孔口1959。锁定螺丝孔口1959可用于将一个或多个外固定柱紧固到动力搭接器1900。锁定螺丝孔口1959可配置为接纳锁定螺丝1942,该锁定螺丝可配置为支柱紧固件置于支柱孔口1950内部时固定这些支柱紧固件。锁定螺丝孔口1959可设有螺纹以接纳对应的螺纹锁定螺丝1942。当锁定螺丝1942就位时,锁定螺丝2042可通过与支柱紧固件相接触来固定支柱紧固件而防止支柱紧固件相对于支柱孔口1950移动。这种锁定布置的几种实例请参阅美国专利第9,295,493号,该专利通过引用归并本专利。动力搭接器1900的偏置机构1970还可包括第一偏置区1971、第二偏置区1972、第一动力止挡1973和第二动力止挡1974。
图19B示出动力搭接器1900的另一视图。在图19B中,柱接件1940可包括头部1941、第一动力止挡孔1943和第二动力止挡孔1944。根据一些实施例,柱接件的头部1941具有顶面1945和底面1946,还包括第一远向面1947、第二远向面1948和第三远向面1949年。各个第一远向面1947和第三远向面1949可包括支柱孔口1950,如上所述,该支柱孔口1950可配置为将动力搭接器1900紧固到支柱。柱接件的第一动力止挡孔1943可自柱接件的头部的顶面1945延伸到柱接件的头部的底面1946并定位成平行于动力搭接器1900的竖轴Y。第二动力止挡孔1944(未示出)也可自柱接件的头部的顶面1945延伸到柱接件的头部的底面1946并定位成平行于动力搭接器1900的竖轴Y。
第一偏置区1971可定位成高于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1900的纵轴X并包括一个或多个偏置板1975。第二偏置区1972可定位成低于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1900的纵轴X并包括一个或多个偏置板1986。偏置板1975、1986可定位成相互平行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1900的纵轴X。此外,偏置板1975、1986可包括柔性塑料或其他弹性体材料并配置为当柱接件1940沿着动力搭接器1900的竖轴Y位移时使得偏置板1975、1986提供足以使柱接件1940恢复到其原始位置的偏置力。
如图19C所示,偏置机构的第一动力止挡1973可包括柱体1976、弹性环1977和第一动力止挡片1978。第一动力止挡的柱体1976可具有上端1979、下端1980和中央轴W,并可配置为置于柱接件的第一动力止挡孔1943内(参见图19B)以使得该柱体可绕其中央轴W旋转。弹性环1977可配置为与柱体的下端1980相接触以使得其将柱体紧固在第一动力止挡孔1943内。第一动力止挡片1978可定位成平行于动力搭接器1900的纵轴X且位于柱体的上端处。通过使第一动力止挡片1978旋转到柱接件的头部1941的顶面1945与第一偏置区1971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中,可以防止第一偏置区1971沿着竖轴Y发生变形。
第二动力止挡1974可包括柱体1981、弹性环1982和第二动力止挡片1983。第二动力止挡的柱体1981可包括上端1984、下端1985和中央轴U。柱体1981可配置为置于柱接件的第二动力止挡孔(未示出)内以使得该柱体可绕其中央轴U旋转。第二止挡孔的弹性环1982可配置为与柱体的上端1984相接触,以使得其将柱体1981紧固在第二动力止挡孔(未示出)内。第二动力止挡片1983可定位成平行于动力搭接器1900的纵轴X且位于柱体1981的下端处。通过使第二动力止挡片1983旋转到柱接件的头部1941的底面1946与第二偏置区1972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中,可以防止第二偏置区1972沿着竖轴Y发生变形。
图19D描绘出动力搭接器1900的变形条件的侧视图。通过第一偏置区1971和第二偏置区1972转化动力搭接器1900的固有弹性,允许柱接件1940在负载下沿着动力搭接器1900的竖轴Y移动。如图所示,环接件1903以上述方式紧固到外固定环并相对于该环保持静止。在负载下,允许柱接件的头部1941沿着动力搭接器1900的竖轴Y移动,从而允许发生动力。如图所示,头部1941与相应偏置区1971、1972之间的空间结合动力搭接器的固有弹性,决定了在负载下允许头部移动的程度。可以通过限制偏置区1971、1972与头部1941之间的空间量来控制动力。这可通过将动力止挡片(未示出)置于头部1941与第一偏置区1971之间、头部1941与第二偏置区1972之间或这两者之间的空间中来实现。
偏置区或甚至整个搭接器可由具有适当弹性和形状记忆的材料组成,这种材料可以选自塑料、聚合物、热塑性塑料、金属、金属合金、复合材料、树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聚四氟乙烯(PTFE)、ABS塑料、PLA、聚酰胺、玻璃填充聚酰胺、环氧树脂、尼龙、人造丝、聚酯、聚丙烯酸酯、木材、竹材、青铜、钛、钢、不锈钢、钴铬合金、陶瓷、蜡、光敏聚合物和聚碳酸酯。在某些非限制性实例中,聚合物可以是热塑性聚合物、聚烯烃、聚酯、聚硅氧烷、聚丙烯腈树脂、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乙酸乙烯酯、氟塑料、酚醛树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环氧树脂、聚氨酯、聚酰胺、聚丙烯酸酯树脂、聚酮、聚酰亚胺、聚砜、聚碳酸酯、聚缩醛、聚(羟基萘甲酸)、导电聚合物、聚(3-己基噻吩)、聚对苯撑乙烯、聚(对苯撑乙烯)、聚苯胺或其组合。可以利用其他适当的生物相容性材料。根据另一实施例,偏置区或动力装置可以通过增材打印工艺(例如3D打印工艺)来制造。偏置区或动力装置也可基于装置的具体设计和预期用途以及构成装置的材料通过机加工、锻造或铸造来制造。合适的材料包括上述医用级和生物相容性塑料或者生物相容性金属,诸如钛、不锈钢、316L型不锈钢、钴铬及其合金。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装置可以用塑料和金属部件组合制作为复合或混合装置。所选材料必须具有足以在多次变形后恢复到其原始构型的塑性和形状记忆性。
图20A描绘出动力装置的替代实施例。在图20A中,动力搭接器2000可以通过连接螺栓连接到外固定环。如同前述实施例,动力搭接器2000还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支柱孔口2050以接纳外固定柱的支柱紧固件(未示出)。图20A中还示出锁定螺丝孔口2059,其可用于将一个或多个外固定柱紧固到动力搭接器2000。锁定螺丝孔口2059可配置为接纳锁定螺丝2042,该锁定螺丝可配置为支柱紧固件置于支柱孔口2050内部时固定这些支柱紧固件。锁定螺丝孔口2059可设有螺纹以接纳对应的螺纹锁定螺丝2042。当锁定螺丝2042就位时,锁定螺丝2042可通过与支柱紧固件相接触来固定支柱紧固件而防止支柱紧固件相对于支柱孔口2050移动。这种锁定布置的几种实例请参阅美国专利第9,295,493号,该专利通过引用归并本专利。
动力搭接器2000具有纵轴X、竖轴Y和横轴Z并包括环接件2003、柱接件2040和偏置机构2070。根据一些实施例,环接件2003可包括第一稳定部2004和第二稳定部2005。第一稳定部2004定位成高于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2000的纵轴X并包括环接件孔2006。第二稳定部2005定位成低于且平行于纵轴X并包括环接件孔2007。各个环接件孔2006、2007可配置为接纳连接螺栓(未示出)并可用于将动力搭接器2000紧固到外固定环。柱接件2040可包括锁定螺丝2042和锁定螺丝孔口2059。锁定螺丝孔口2059可用于将一个或多个外固定柱紧固到动力搭接器2000。锁定螺丝孔口2059可配置为接纳锁定螺丝2042,该锁定螺丝可配置为支柱紧固件置于支柱孔口2050内部时固定这些支柱紧固件。锁定螺丝孔口2059可设有螺纹以接纳对应的螺纹锁定螺丝2042。当锁定螺丝2042就位时,锁定螺丝2042可通过与支柱紧固件相接触来固定支柱紧固件而防止支柱紧固件相对于支柱孔口2050移动。这种锁定布置的几种实例请参阅美国专利第9,295,493号,该专利通过引用归并本专利。动力搭接器2000的偏置机构2070也可包括第一偏置区2071、第二偏置区2072、第一动力止挡2073和第二动力止挡2074。
图20B示出动力搭接器2000的分解图。在图20B中,柱接件2040可包括顶面2045、底面2046、头部2041、第一动力止挡孔2043和第二动力止挡孔2044。柱接件的头部2041还包括第一远向面2047、第二远向面2048和第三远向面2049。各个第一远向面2047和第三远向面2049可包括支柱孔口2050,如上所述,该支柱孔口1950可配置为将动力搭接器2000紧固到支柱。柱接件的第一动力止挡孔2043可自第一偏置区2071的顶面2090延伸到柱接件2040的顶面2045并定位成平行于动力搭接器2000的竖轴Y。第二动力止挡孔2044也可自第二偏置区2072的底面2045延伸到柱接件2040的底面2046并定位成平行于动力搭接器2000的竖轴Y。
第一偏置区2071可定位成高于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2000的纵轴X并包括一个或多个偏置板2075。第二偏置区2072可定位成低于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2000的纵轴X并包括一个或多个偏置板2086。偏置板2075、2086可定位成相互平行且平行于动力搭接器2000的纵轴X。此外,偏置板2075、2086可包括柔性塑料或其他弹性体材料并配置为当柱接件2040沿着动力搭接器2000的竖轴Y位移时使得偏置板2075、2086提供足以使柱接件2040恢复到其原始位置的偏置力。
图20B还示出可包括柱体2076的第一动力止挡2073以及第一动力止挡片2078。第一动力止挡的柱体2076可具有中央轴W,并可配置为置于柱接件的第一动力止挡孔2043内以使得该柱体可绕其中央轴W旋转。第一动力止挡片2078可定位成平行于动力搭接器2000的纵轴X。通过使第一动力止挡片2078旋转到柱接件2040的头部的顶面2045与第一偏置区2071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中,可以防止第一偏置区2071沿着竖轴Y发生变形。
第二动力止挡2074可包括柱体2081、第二动力止挡片2083和连接构件2084。第二动力止挡的柱体2081也可包括中央轴U。柱体2081可配置为置于柱接件2040的第二动力止挡孔2044内以使得该柱体可绕其中央轴U旋转。第二动力止挡片2083可定位成平行于动力搭接器2000的纵轴X且位于柱体2081的下端处。通过使第二动力止挡片2083旋转到柱接件2040的底面2046与第二偏置区2072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中,可以防止第二偏置区2072沿着竖轴Y发生变形。
连接构件2084可附接到第二动力止挡2074的上端并穿过第一动力止挡孔2043和第二动力止挡孔2044两者以便附接到第一动力止挡2073的下端。连接构件2084还可包括开槽边缘或其他类似特征,其可与第一动力止挡2073内部的匹配特征相接合。以此方式,第一动力止挡2073与第二动力止挡2074的连接将促使两个止挡2073、2074同时旋转,从而同时锁定或释放第一偏置区2071和第二偏置区2072的动力特征。当动力止挡2073、2074脱离时(即,动力止挡片2078、2083平行于装置的X轴移动),从而当第一偏置区2071和第二偏置区2072变形时允许止挡片穿过第一动力止挡孔2043和第二动力止挡孔2044。动力搭接器2000的第一偏置区2071和第二偏置区2072的变形即可类似于图19D所描绘的搭接器1900的变形。
通过第一偏置区2071和第二偏置区2072转化动力搭接器2000的固有弹性,允许柱接件2040在负载下沿着动力搭接器2000的竖轴Y移动。环接件2003保持固定到外固定环并相对于环保持静止。在负载下,允许柱接件的头部2041沿着动力搭接器2000的竖轴Y移动,从而允许发生动力。如图19D所示,头部1941与相应偏置区1971、1972之间的空间结合动力搭接器的固有弹性,决定了在负载下允许头部移动的程度。可以通过限制偏置区1971、1972与头部1941之间的空间量来控制动力。
图20C描绘出动力搭接器2000的替代实施例的横截面图。在图20C中,柱接件2040可包括顶面2045、底面2046、头部2041、第一动力止挡孔2043和第二动力止挡孔2044。第一动力止挡孔2043可自第一偏置区2071的顶面2090延伸到柱接件2040的顶面2045。第二动力止挡孔2044也可自第二偏置区2072的底面2045延伸到柱接件2040的底面2046。图20C还示出柱接件2040的近端中的中央凹部2085。中央凹部2085的尺寸设为在第一动力止挡2073与第二动力止挡2074之间接纳连接构件2084。中央凹部2085就与第一动力止挡孔2043和第二动力止挡孔2044对齐,允许动力止挡2073、2074同时旋转,从而同时锁定或释放第一偏置区2071和第二偏置区2072的动力特征。
图21A示出本公开悬臂动力搭接器(悬臂搭接器2100)的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悬臂搭接器2100具有限定于其中的纵轴X、竖轴Y和横轴Z并包括近端2102、远端2103、环接件主体2104、柱接件2140和枢转销2180,该枢转销2180提供与横轴Z对齐的旋转轴。此外,根据一些实施例,悬臂搭接器2100可包括连接螺栓2114、第一连接螺母2195、第一弹性元件2188、第二弹性元件2189和锁定螺丝2190。通过使连接螺栓2114穿过环中的孔口并将环接件主体2104螺接到连接螺栓2114上,悬臂搭接器2100可紧固附接到固定环的顶面。
图21B描绘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环接件主体(又称为环接件)2104的近视图。在图21B中,环接件主体2104包括顶面2107、底面2108、第一侧向面2109、第二侧向面2110和远向面2111。根据一实施例,如图21B所示,远向面2111可包括相对于悬臂搭接器2100的竖轴具有弯曲轮廓的表面。环接件2104具有近端2105和远端2106且沿着悬臂搭接器2100的纵轴X定位。环接件2104还可包括螺纹孔2112和第二孔2113。在一些实施例中,螺纹孔2112平行于且远向于竖轴Y自顶面2105延伸到底面。如图21A所示,螺纹孔412可与连接螺栓2114螺纹接合。第二孔2113可沿着悬臂搭接器2100的横轴Z自环接件的第一侧向面2109延伸到环接件的第二侧向面2110并可配置为接纳图21A的枢转销2180。第二孔2113可包括多个平行于横轴的平坦表面。如图21B所示,这些平坦表面可包括六边形或其他对称形状,充当与枢转销2180的对应部分相配合的键槽。
图21C描绘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枢转销2180的近视图。在图21C中,枢转销示为具有与装置的横轴X对齐的纵轴L。枢转销2180描绘为具有基本圆柱形的第一侧向端2181。第一侧向端2181还可包括基本正交于枢转销2180的纵轴L的悬臂孔2182。根据一实施例,悬臂孔2182可完全穿过枢转销。枢转销2180也描绘为具有基本圆柱形的第二侧向端2183。第二侧向端2183还可包括基本正交于枢转销2180的纵轴L的悬臂孔2184。根据一实施例,悬臂孔2184可完全穿过枢转销。枢转销2180还可包括中间段,该中间段包括多个平行于销2180的纵轴的平坦表面2185。优选地,这多个平坦表面设计为与环接件主体2104的第二孔2113的多个平坦表面紧固配合(参见图21A)。枢转销2180可适于压配合到第二孔2113中。枢转销可将柱接件2140与环接件主体2104以可枢转方式连接,使得柱接件2140可绕装置的横轴Z枢转。
图21D描绘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柱接件2140的近视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柱接件2140可具有近端2141和远端2146,还可包括头部2143和柱接件转向节2144。头部2143可具有近端2145和远端2146且沿着搭接器的纵轴X定位。头部2143还可包括顶面2147、底面2148、第一远向面2149、第二远向面2150和第三远向面2151。在一些实施例中,柱接件转向节2144可包括近端2156和远端2157且沿着搭接器的纵轴X定位,使得柱接件转向节2144的远端2157与头部2143的近端2145相接触。柱接件转向节2144还可包括第一臂2158和第二臂2159。第一臂2158可平行于搭接器的纵轴X定位,使得远端2157与头部的近端2145相接触。第二臂2159也可平行于搭接器的纵轴X定位,使得远端2157与头部2143的近端2145相接触。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臂2158和第二臂2159的近端可通过侧向构件(图21D未示出)相连接,该侧向构件在第一臂2158与第二臂2159之间形成刚性连接并进一步加强柱接件2140的近端2141。
柱接件转向节2144的第一臂2158还可包括第一臂孔2166,其尺寸设计为接纳枢转销2180的第一侧向端2181。类似地,第二臂2159还可包括第二臂孔2167,该第二臂孔2167沿着悬臂搭接器2100的横轴Z延伸且其尺寸设为接纳枢转销2180的第二侧向端2183。第一臂2158也包括第一内壁2165,当这些部件彼此配合时,该第一内壁可与环接件2104的第一侧向面2109相接触。第二臂2159也包括第二内壁2175,当这些部件彼此配合时,该第二内壁可与环接件2104的第二侧向面2110相接触。第一内壁2165和第二内壁2175与第一侧向面2109和第二侧向面2110相接触的表面积相对较大,允许柱接件2140相对于环接件2104的横轴Z枢转,同时使任何可能沿横轴Z发生的横向位移最小化。根据一实施例,第一远向面2149可包括锁定螺丝孔口2154,该锁定螺丝孔口2154可以是自头部的远端2146向头部的近端2145延伸的局部孔并可设有螺纹以接纳锁定螺丝。第二远向面2150和第三远向面2151还可包括支柱孔口2155,该支柱孔口2155可以是自头部的远端2146延伸到头部的近端2145的局部孔并均可配置为将支柱紧固到柱接件2140。
图21E描绘出悬臂搭接器2100的实施例的透明透视图。在图21E中,完全组装的悬臂搭接器2100描绘为具有柱接件2140、环接件主体2104、连接螺栓2114、连接螺母2195和枢转销2180。图21F还描绘出自第一臂2158的近端2156延伸到第一臂中且平行于纵轴X的第一纵向悬臂孔2170。第一纵向悬臂孔2170还包括该孔2170的远端2171处的较小圆周以及孔2170的近端处的较大圆周。本图中还示出自第二臂2159的近端2156延伸到第二臂中且平行于纵轴X的第二纵向悬臂孔2176。第二纵向悬臂孔2176还包括孔2176的远端2177处的较小圆周以及孔2176的近端处的较大圆周。
图21F还示出位于枢转销2180的第二侧向端2183中且基本正交于枢转销的纵轴的悬臂孔2184。类似对应的悬臂孔位于枢转销2180的第一侧向端2181中,但在图21E中不可见。枢转销2180中的悬臂孔2182、2184设计为当悬臂搭接器2100处于其息止位置时与第一纵向悬臂孔2170和第二纵向悬臂孔2176对齐。图21E还示出第一弹性元件2188和第二弹性元件2189。这些弹性元件2188、2189均可由柔性或弹性材料组成,诸如钢、钛、青铜、金属合金、尼龙、PEEK、聚乙烯、硅酮弹性体、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含聚合物符合材料。优选地,各个弹性元件2188、2189具有沿整个相应长度均匀的圆柱形。各个弹性元件2188、2189具有近端(将部署于装置2100的近端附近)和远端(将部署于装置2100的远端附近)。第一弹性元件2188定位于第一纵向悬臂孔2170内和枢转销2180的第一侧向端2181处的悬臂孔2182内。类似地,第二弹性元件2189定位于第二纵向悬臂孔2176内和枢转销2180的第二侧向端2183处的悬臂孔2184内。第一弹性元件2188的远端可与第一纵向悬臂孔的远端2171处的较小圆周相配合,而第一弹性元件的近端的外圆周小于第一纵向悬臂孔2170的近端的圆周。类似地,第二弹性元件2189的远端可与第二纵向悬臂孔的远端2177处的较小圆周相配合,而第一弹性元件的近端的外圆周小于第一纵向悬臂孔2170的近端的圆周。根据这种布置,第一弹性元件2188和第二弹性元件2189可分别在第一纵向悬臂孔2170和第二纵向悬臂孔2176内发生弯曲及变形。随着柱接件2140相对于环接件2104枢转,第一弹性元件2188和第二弹性元件2189的这种悬臂运动对柱接件2140施加机械偏置,这会促使柱接件2140移动返回息止位置。第一弹性元件2188和第二弹性元件2189将发生变形,直到这些元件分别撞击较大直径的第一纵向悬臂孔2170和第二纵向悬臂孔2176的表面。此时,不允许柱接件2140相对于环接件2104作进一步的枢转运动。
本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是位于连接螺母2195末端上的凸缘面2196。如图21E所示,连接螺母的凸缘面2196的直径大于环接件主体的侧向宽度W。如此,连接螺母2195可调节地沿着连接螺栓2114的螺纹部定位,以当连接螺母2195的凸缘面2196撞击环接件主体2104的顶面2107时,使得凸缘面2196防止柱接件2140相对于环接件主体2104的枢转运动。另一方面,当连接螺母2195的凸缘面2196远离环接件主体2104的顶面2107位移时,可控地进入柱接件相对于环接件主体的枢转运动。根据一实施例,连接螺母2195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带标记的平坦表面2197,诸如连接螺母2195的平坦表面2197上可见的三处凹痕。这些标记可用作关于可向悬臂搭接器2100添加或移除的枢转运动量(以及动力量)的指示。如此,可控制要应用于装置的动力量。
图21E还示出连接螺栓2114的无螺纹平滑部2115。优选地,连接螺栓2114的外径约等于固定环中孔口的内径,使得连接螺栓2114能够将悬臂搭接器2100紧固安装到固定环,使得连接螺栓2114与该环之间的游隙最小。这可参阅图21F,其中悬臂搭接器2100紧固安装到固定环2187。图21G描绘出悬臂搭接器2100的实施例的另一透视图。在图21G中,完全组装的悬臂搭接器2100描绘为具有柱接件2140、环接件主体2104、连接螺栓2114、连接螺母2195和枢转销2180。
关于本公开各个实施例,偏置区或甚至整个搭接器可由具有适当弹性和形状记忆的材料组成,这种材料可以选自塑料、聚合物、热塑性塑料、金属、金属合金、复合材料、树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聚四氟乙烯(PTFE)、ABS塑料、PLA、聚酰胺、玻璃填充聚酰胺、环氧树脂、尼龙、人造丝、聚酯、聚丙烯酸酯、木材、竹材、青铜、钛、钢、不锈钢、钴铬合金、陶瓷、蜡、光敏聚合物和聚碳酸酯。在某些非限制性实例中,聚合物可以是热塑性聚合物、聚烯烃、聚酯、聚硅氧烷、聚丙烯腈树脂、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乙酸乙烯酯、氟塑料、酚醛树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环氧树脂、聚氨酯、聚酰胺、聚丙烯酸酯树脂、聚酮、聚酰亚胺、聚砜、聚碳酸酯、聚缩醛、聚(羟基萘甲酸)、导电聚合物、聚(3-己基噻吩)、聚对苯撑乙烯、聚(对苯撑乙烯)、聚苯胺或其组合。可以利用其他适当的生物相容性材料。根据另一实施例,偏置区或动力装置可以通过增材打印工艺(例如3D打印工艺)来制造。偏置区或动力装置也可基于装置的具体设计和预期用途以及构成装置的材料通过机加工、锻造或铸造来制造。合适的材料包括上述医用级和生物相容性塑料或者生物相容性金属,诸如钛、不锈钢、316L型不锈钢、钴铬及其合金。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装置可以用塑料和金属部件组合制作为复合或混合装置。所选材料必须具有足以在多次变形后恢复到其原始构型的塑性和形状记忆性。
应当理解,本文描述的具体实施例是通过举例说明示出,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背离本发明保护范围的前提下,本公开的原理特征可以体现为各种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仅用常规实验就会认识或能确定本文描述的具体程序的若干等同方案。这类等同方案视为落入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并由权利要求涵盖。
权利要求书和/或说明书中结合使用术语“包括”时,使用词语“一”可表示“一个”,但也符合含义“一个或多个”、“至少一个”和“一个或多于一个”。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术语“或”用于表示“和/或”,除非明确指出仅指替代方案或替代方案互斥,但本公开支持仅指替代方案与“和/或”的定义。在本申请中,术语“约”用于表示一个值包括设备的固有误差变化、用于确定该值的方法或研究对象之间存在的差异。
如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词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具有”(及其任何变形)、“包含”(及其任何变形)或“含有”(及其任何变形)为包容式和开放式,不排除额外未列举的要素或方法步骤。
如本文所用,术语“或其组合”是指该术语之前所列项目的全部排列组合。例如,“A、B、C或其组合”旨在包含以下至少一项:A、B、C、AB、AC、BC或ABC,若顺序在具体上下文中很重要,则还有BA、CA、CB、CBA、BCA、ACB、BAC或CAB。继续本例,明确包括包含重复一个或多个项目或术语的组合,诸如BB、AAA、AB、BBC、AAABCCCC、CBBAAA、CABABB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通常对任何组合中项目或术语的数目不作限制,除非从上下文中可明显看出。
根据本公开,本申请公开和要求保护的全部组成和/或方法可以在无过度实验的情况下制作和执行。虽然已就优选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的组成和方法,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是,在不背离本公开的范围的前提下,可对本文描述的组成和/或方法以及方法步骤或步骤顺序应用变化。所有这些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清楚熟知的替代和修改皆视为落入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所述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包括:
环接件(103、203、404、503、603、703、803、906、1006、1103、1204、1205、1403、1503、1603、1703、1803、1903、2003),其配置为使得所述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以可释放方式耦合到外固定环(987、1287),所述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具有从所述环接件(103、203、404、503、603、703、803、906、1006、1103、1204、1205、1403、1503、1603、1703、1803、1903、2003)的远端和近端限定的纵轴;
柱接件(140、240、440、550、640、650、740、840、1140、1240、1440、1540、1640、1650、1740、1840、1940、2040、2140),其配置为使得所述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以可释放方式耦合到一个或多个支柱(190)且沿着所述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的纵轴定位于息止位置以使得其能够在负载下自所述纵轴位移;以及
偏置机构(280、350、580、690、780、880、950、1050、1170、1270、1480、1670、1780、1880、1970、2070),所述偏置机构(280、350、580、690、780、880、950、1050、1170、1270、1480、1670、1780、1880、1970、2070)配置为响应于所述柱接件(140、240、440、550、640、650、740、840、1140、1240、1440、1540、1640、1650、1740、1840、1940、2040、2140)而自所述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的纵轴位移,施加足以使所述柱接件(140、240、440、550、640、650、740、840、1140、1240、1440、1540、1640、1650、1740、1840、1940、2040、2140)恢复到所述息止位置的偏置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其中,所述环接件(103、203、404、503、603、703、803、906、1006、1103、1204、1205、1403、1503、1603、1703、1803、1903、2003)包括环接件主体(2104),其具有近端和远端且沿着所述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的纵轴定位,所述环接件主体(2104)还包括:
远端凸钮(493),其定位于所述环接件主体的远端并包括顶面和底面;
第一孔(412),其自环接件凸钮(1715)的顶面延伸到所述环接件凸钮(1715)的底面且平行于所述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的从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限定的竖轴,所述第一孔配置为接纳调节螺丝;
第二孔(413、2113),其自所述环接件主体(2104)的第一上侧向面(409)延伸到所述环接件主体(2104)的第二上侧向面(410)且平行于所述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的、相对于所述纵轴和所述竖轴的横轴定位于所述环接件主体(2104)的近端处,所述第二孔配置为接纳枢转销(480、2180);
连接螺栓(114、214、315、414、517、617、714、814、934、1019、1414、1502、1602、1702、1802、1902、2114),其延伸自所述环接件主体(2104)的底面且平行于所述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的竖轴定位,并配置为接纳连接螺母(298、299、398、399、495、496、598、599、698、699、798、799、898、899、1098、1099、1498、1499、2195),
其中,所述柱接件(140、240、440、550、640、650、740、840、1140、1240、1440、1540、1640、1650、1740、1840、1940、2040、2140)沿着所述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的纵轴定位,使得所述柱接件(140、240、440、550、640、650、740、840、1140、1240、1440、1540、1640、1650、1740、1840、1940、2040、2140)与所述环接件相接触,所述柱接件(140、240、440、550、640、650、740、840、1140、1240、1440、1540、1640、1650、1740、1840、1940、2040、2140)还包括:
头部(141、243、353、443、555、645、743、843、907、1007、1643、1745、1841、1941、1041、2143),其包括近端和远端,所述头部(141、243、353、443、555、645、743、843、907、1007、1643、1745、1841、1941、1041、2143)还包括:
第一远向面(249、365、449、561、651、747、850、927、1024、1243、1548、1656、1751、1849、1947、2047、2149)平行于所述动力搭接器的横轴定位;
锁定螺丝孔口(142、363、750、1027、1552、1659、1757、1759、1852、1861、1959、2059),其包括自所述头部(141、243、353、443、555、645、743、843、907、1007、1643、1745、1841、1941、1041、2143)的远端向所述头部(141、243、353、443、555、645、743、843、907、1007、1643、1745、1841、1941、1041、2143)的近端延伸的局部孔,所述锁定螺丝孔口(142、363、750、1027、1552、1659、1757、1759、1852、1861、1959、2059)配置为接纳锁定螺丝;以及
第二远向面(250、366、450、562、652、748、851、928、1025、1244、1549、1657、1752、1850、1948、2048、2150)和第三远向面(251、367、451、563、655、749、852、929、1026、1245、1550、1658、1753、1851、1949、2049、2151),各个所述第二远向面(250、366、450、562、652、748、851、928、1025、1244、1549、1657、1752、1850、1948、2048、2150)和所述第三远向面(251、367、451、563、655、749、852、929、1026、
1245、1550、1658、1753、1851、1949、2049、2151)包括支柱孔口(143、144、254、359、455、558、656、751、854、933、1028、1248、1553、1653、1754、1859、1950、2050、2155),其包括自所述头部(141、243、353、443、555、645、743、843、907、1007、1643、1745、1841、1941、1041、2143)的远端向所述头部(141、243、353、443、555、645、743、843、
907、1007、1643、1745、1841、1941、1041、2143)的近端延伸的局部孔,
每个支柱孔口(143、144、254、359、455、558、656、751、854、933、
1028、1248、1553、1653、1754、1859、1950、2050、2155)配置为将所述柱接件(140、240、440、550、640、650、740、840、1140、1240、1440、1540、1640、1650、1740、1840、1940、2040、2140)紧固到支柱,
其中,所述柱接件(140、240、440、550、640、650、740、840、1140、1240、1440、1540、1640、1650、1740、1840、1940、2040、2140)的头部(141、243、353、443、555、645、743、843、907、1007、1643、1745、1841、1941、1041、2143)还能包括环接件孔口(477),其形成于所述头部(141、243、353、443、555、645、743、843、907、1007、1643、1745、1841、1941、1041、2143)的顶面中且向下延伸到所述头部(141、243、353、443、555、645、743、843、907、1007、1643、1745、1841、1941、1041、2143)中,且其内圆周足以允许所述柱接件(140、240、440、550、640、650、740、840、1140、1240、1440、1540、1640、1650、1740、1840、1940、2040、2140)枢转而所述远端凸钮(493)的外壁不会撞击所述环接件孔口(477)的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其中,所述柱接件(140、240、440、550、640、650、740、840、1140、1240、1440、1540、1640、1650、1740、1840、1940、2040、2140)还包括:
第一臂(458、661、2158),其包括近端和远端,所述第一臂(458、661、2158)沿着所述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的纵轴定位且还包括:
顶面;
底面,所述底面定位成使得其平行于所述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的纵轴;
第一内壁面;
第一侧壁面;以及
第一侧销孔,其延伸穿过所述第一侧壁面和所述第一内壁面,使得所述第一侧销孔平行于所述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所述第一侧销孔配置为接纳枢转销(480、2180),
其中,所述柱接件(140、240、440、550、640、650、740、840、1140、1240、1440、1540、1640、1650、1740、1840、1940、2040、2140)还包括:
第二臂(459、662、2159),其包括近端和远端,其中,所述第二臂(459、662、2159)沿着所述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的纵轴定位且还包括:
顶面;
底面,所述底面定位成使得其平行于所述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的纵轴;
第二内壁面;
第二侧壁面;以及
第二侧销孔,其延伸穿过所述第二侧壁面和所述第二内壁面,使得所述第二侧销孔平行于所述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所述第二侧销孔配置为接纳所述枢转销(480、218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其中,所述第一臂(458、661、2158)与所述第二臂(459、662、2159)通过臂近端处的侧向构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其中,所述环接件主体(2104)还包括:
第一粗糙面,其包括所述环接件主体(2104)的底面上的多个脊,所述第一粗糙面定位于所述环接件主体(2104)的远端处,以使得其可接触所述外固定环(987、1287)的表面且提供摩擦连接来限制所述环接件(103、203、404、503、603、703、803、906、1006、1103、1204、1205、1403、1503、1603、1703、1803、1903、2003)相对于所述外固定环(987、1287)的旋转;
第二粗糙面,其包括所述环接件主体(2104)的底面上的多个脊,所述第二粗糙面定位于所述环接件主体(2104)的近端处,以使得其可接触所述外固定环(987、1287)的表面且提供摩擦连接来限制所述环接件(103、203、404、503、603、703、803、906、1006、1103、1204、1205、1403、1503、1603、1703、1803、1903、2003)相对于所述外固定环(987、1287)的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其中,所述环接件主体(2104)还包括第一限动面(491),其定位于所述环接件主体(2104)的远端处且平行于所述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的横轴,以使得所述第一限动面(491)平行于且高于所述环接件主体(2104)的底面;且
其中,所述柱接件(140、240、440、550、640、650、740、840、1140、1240、1440、1540、1640、1650、1740、1840、1940、2040、2140)的头部(141、243、353、443、555、645、743、843、907、1007、1643、1745、1841、1941、1041、2143)还包括第二限动面(492),其定位于所述头部(141、243、353、443、555、645、743、843、907、1007、1643、1745、1841、1941、1041、2143)的近端处且与所述头部(141、243、353、443、555、645、743、843、907、1007、1643、1745、1841、1941、1041、2143)的顶面相接触,以使得所述柱接件(140、240、440、550、640、740、840、1140、1240、1440、1540、1640、1650、1740、1840、1940、2040、2140)绕所述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的横轴的旋转位移度受限于所述柱接件(140、240、440、550、640、650、740、840、1140、1240、1440、1540、1640、1650、1740、1840、1940、2040、2140)的第二限动面(492)与所述环接件主体(2104)的第一限动面(491)之间的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其中,所述偏置机构(280、350、580、690、780、880、950、1050、1170、1270、1480、1670、1780、1880、1970、2070)还包括压缩弹簧,其定位于所述环接件(103、203、404、503、603、703、803、906、1006、1103、1204、1205、1403、1503、1603、1703、1803、1903、2003)的底面与所述环接件孔口(477)的底面之间,使得所述偏置机构(280、350、580、690、780、880、950、1050、1170、1270、1480、1670、1780、1880、1970、2070)提供机械偏置以抵抗所述柱接件(140、240、440、550、640、650、740、840、1140、1240、1440、1540、1640、1650、1740、1840、1940、2040、2140)相对于所述环接件(103、203、404、503、603、703、803、906、1006、1103、1204、1205、1403、1503、1603、1703、1803、1903、2003)的枢转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还包括:
调节螺丝,其部署于所述环接件(103、203、404、503、603、703、803、906、1006、1103、1204、1205、1403、1503、1603、1703、1803、1903、2003)的第一孔(412)内并可驱动其横穿所述第一孔(412),其中,当驱动所述调节螺丝的远端撞击所述环接件孔口(477)的底部时,限制所述柱接件(140、240、440、550、640、650、740、840、1140、1240、1440、1540、1640、1650、1740、1840、1940、2040、2140)相对于所述环接件(103、203、404、503、603、703、803、906、1006、1103、1204、1205、1403、1503、1603、1703、1803、1903、2003)的枢转运动;且其中,当驱动所述调节螺丝的远端远离所述环接件孔口(477)的底部时,可控地进入所述柱接件(140、240、440、550、640、650、740、840、1140、1240、1440、1540、1640、1650、1740、1840、1940、2040、2140)相对于所述环接件(103、203、404、503、603、703、803、906、1006、1103、1204、1205、1403、1503、1603、1703、1803、1903、2003)的枢转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其中,锁定螺丝孔口(253、454、567、750、853、1247、1659、2154)设有螺纹以容纳带螺纹的锁定螺丝(1942、2042),且其中,所述锁定螺丝孔口(253、454、567、750、853、1247、1659、2154)与所述支柱孔口(143、144、254、359、455、558、656、751、854、933、1028、1248、1553、1653、1754、1859、1950、2050、2155)的近端相交,以当所述锁定螺丝就位时,使得锁定螺丝(1942、2042)的近端能够撞击柱接件(140、240、440、550、640、650、740、840、1140、1240、1440、1540、1640、1650、1740、1840、1940、2040、2140)的近端以防止支柱紧固件相对于所述支柱孔口(143、144、254、359、455、558、656、751、854、933、1028、1248、1553、1653、1754、1859、1950、2050、2155)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搭接器,还具有竖轴和相对于所述纵轴和所述竖轴都垂直的横轴,所述竖轴从所述环接件(103、203、404、503、603、703、803、906、1006、1103、1204、1205、1403、1503、1603、1703、1803、1903、2003)的顶面和底面限定,
其中,所述环接件(103、203、404、503、603、703、803、906、1006、1103、1204、1205、1403)具有近端和远端且沿着所述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的纵轴定位,所述环接件(103、203、403、503、603、703、803、906、1006、1103、1204、1205、1403、1503、1603、1703、1803、1903、2003)还包括:
环接件主体(2104),所述环接件主体(2104)具有近端和远端且沿着所述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的纵轴定位,所述环接件主体(2104)还包括:
顶面;
底面;
第一上侧向面;
第二上侧向面;
第一孔(412),其自环接件凸钮(1715)的顶面延伸到所述环接件凸钮(1715)的底面且平行于所述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的竖轴,所述第一孔配置为接纳调节螺丝;
第二孔(413、2113),其自所述环接件主体(2104)的第一上侧向面延伸到所述环接件主体(2104)的第二上侧向面且平行于所述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的横轴定位于所述环接件主体(2104)的近端处,所述第二孔配置为接纳枢转销(480、2180);
连接螺栓(114、214、315、414、517、617、714、814、934、1019、1414、1502、1602、1702、1802、1902、2114),其延伸自所述环接件主体(2104)的底面且平行于所述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的竖轴定位,并配置为接纳连接螺母(298、299、398、399、495、496、598、599、698、699、798、799、898、899、1098、1099、1498、1499、2195);
其中,所述柱接件(140、240、440、550、640、650、740、840、1140、1240、1440、1540、1640、1650、1740、1840、1940、2040、2140)具有近端和远端且沿着所述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的纵轴定位,使得所述柱接件(140、240、440、550、640、650、740、840、1140、1240、1440、1540、1640、1650、1740、1840、1940、2040、2140)与所述环接件(103、203、404、503、603、703、803、906、1006、1103、1204、1205、1403、1503、1603、1703、1803、1903、2003)相接触,所述柱接件(140、240、440、550、640、650、740、840、1140、1240、1440、1540、1640、1650、1740、1840、1940、2040、2140)还包括:
头部(141、243、353、443、555、645、743、843、907、1007、1643、1745、1841、1941、1041、2143),其中,所述头部(141、243、353、443、555、645、743、843、907、1007、1643、1745、1841、1941、1041、2143)包括近端和远端且沿着所述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定位,所述头部(141、243、353、443、555、645、743、843、907、1007、1643、1745、1841、
1941、1041、2143)还包括:
顶面;
底面,
其中,所述环接件(103、203、404、503、603、703、803、906、1006、1103、1204、1205、1403、1503、1603、1703、1803、1803、1903、2003)能够与所述柱接件(140、240、440、550、640、650、740、840、1140、1240、1440、1540、1640、1650、1740、1840、1940、2040、2140)相配合,以便枢转销(480、2180)、所述环接件(103、203、404、503、603、703、803、906、1006、1103、1204、1205、1403、1503、1603、1703、1803、1803、1903、2003)以可枢转方式紧固到所述柱接件(140、240、440、550、640、650、740、840、1140、1240、1440、1540、1640、1650、1740、1840、1940、2040、2140),并允许所述柱接件(140、240、440、550、640、650、740、840、1140、1240、1440、1540、1640、1650、1740、1840、1940、2040、2140)绕横轴相对于所述环接件(103、203、404、503、603、703、803、906、1006、1103、1204、1205、1403、1503、1603、1703、1803、1803、1903、2003)枢转;
其中,所述偏置机构(280、350、580、690、780、880、950、1050、1170、1270、1480、1670、1780、1880、1970、2070)定位于所述环接件(103、203、404、503、603、703、803、906、1006、1103、1204、1205、1403、1503、1603、1703、1803、1803、1903、2003)与所述柱接件(140、240、440、550、640、650、740、840、1140、1240、1440、1540、1640、1650、1740、1840、1940、2040、2140)之间,使得所述偏置机构(280、350、580、690、780、880、950、1050、1170、1270、1480、1670、1780、1880、1970、2070)提供机械偏置以抵抗所述柱接件(140、240、440、550、640、650、740、840、1140、1240、1440、1540、1640、1650、1740、1840、1940、2040、2140)相对于所述环接件(103、203、404、503、603、703、803、906、1006、1103、1204、1205、1403、1503、1603、1703、1803、1903、2003)的枢转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其中,所述柱接件(140、240、440、550、640、650、740、840、1140、1240、1440、1540、1640、1650、1740、1840、1940、2040、2140)的头部(141、243、353、443、555、645、743、843、907、1007、1643、1745、1841、1941、1041、2143)还包括:
第一远向面(249、365、449、561、651、747、850、927、1024、1243、1548、1656、1751、1849、1947、2047、2149),所述第一远向面(249、365、449、561、651、747、850、927、1024、1243、1548、1656、1751、1849、1947、2047、2149)包括:
顶边和底边,所述第一远向面(249、365、449、561、651、747、850、927、1024、1243、1548、1656、1751、1849、1947、2047、2149)平行于所述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的横轴定位,以使得所述顶边与所述头部(141、243、353、443、555、645、743、843、907、1007、1643、1745、1841、1941、1041、2143)的顶面相接触且所述底边与所述头部(141、243、353、443、555、645、743、843、907、1007、1643、1745、1841、1941、1041、2143)的底面相接触;以及
锁定螺丝孔口,其包括自所述头部(141、243、353、443、555、645、743、843、907、1007、1643、1745、1841、1941、1041、2143)的远端向所述头部(141、243、353、443、555、645、743、843、907、1007、1643、1745、1841、1941、1041、2143)的近端延伸的局部孔,所述锁定螺丝孔口配置为接纳锁定螺丝;以及
第二远向面(250、366、450、562、652、748、851、928、1025、1244、1549、1657、1752、1850、1948、2048、2150)和第三远向面(251、367、451、563、655、749、852、929、1026、1245、1550、1658、1753、1851、1949、2049、2151),各个所述第二远向面(250、366、450、562、652、748、851、928、1025、1244、1549、1657、1752、1850、1948、2048、2150)和所述第三远向面(251、367、451、563、655、749、852、929、1026、1245、1550、1658、1753、1851、1949、2049、2151)包括支柱孔口(143、144、254、359、455、558、656、751、854、933、1028、1248、1553、1653、1754、1859、1950、2050、2155),其包括自所述头部(141、243、353、443、555、645、743、843、907、1007、1643、1745、1841、1941、1041、2143)的远端向所述头部(141、243、353、443、555、645、743、843、907、1007、1643、1745、1841、1941、1041、2143)的近端延伸的局部孔,所述支柱孔口(143、144、254、359、455、558、656、751、854、933、1028、1248、1553、1653、1754、1859、1950、2050、2155)配置为将所述柱接件(140、240、440、550、640、650、740、840、1140、1240、1440、1540、1640、1650、1740、1840、1940、2040、2140)紧固到支柱。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其中,所述柱接件(140、240、440、550、640、650、740、840、1140、1240、1440、1540、1640、1650、1740、1840、1940、2040、2140)还包括:
第一臂(458、661、2158),其包括近端和远端,所述第一臂(458、661、2158)沿着所述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的纵轴定位且还包括:
顶面;
底面,所述底面定位成使得其平行于所述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的纵轴;
第一内壁面;
第一侧壁面;以及
第一侧销孔,其延伸穿过所述第一侧壁面和所述第一内壁面,使得所述第一侧销孔平行于所述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所述第一侧销孔配置为接纳枢转销(480、2180),
第二臂,其包括近端和远端,其中,所述第二臂沿着所述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的纵轴定位且还包括:
顶面;
底面,所述底面定位成使得其平行于所述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的纵轴;
第二内壁面;
第二侧壁面;以及
第二侧销孔,其延伸穿过所述第二侧壁面和所述第二内壁面,使得所述第二侧销孔平行于所述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所述第二侧销孔配置为接纳所述枢转销(480、2180),
其中,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通过臂近端处的侧向构件连接;
且其中,当所述环接件(103、203、404、503、603、703、803、906、1006、1103、1204、1205、1403、1503、1603、1703、1803、1903、2003)以可枢转方式紧固到所述柱接件(140、240、440、550、640、650、740、840、1140、1240、1440、1540、1640、1650、1740、1840、1940、2040、2140)时,所述环接件(103、203、404、503、603、703、803、906、1006、1103、1204、1205、1403、1503、1603、1703、1803、1903、2003)的第一上侧向面和第二上侧向面能以可滑动方式接合到所述柱接件(140、240、440、550、640、650、740、840、1140、1240、1440、1540、1640、1650、1740、1840、1940、2040、2140)的第一内壁面和第二内壁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其中,所述环接件主体(2104)还包括第一限动面,其定位于所述环接件主体(2104)的远端处且平行于所述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的横轴,以使得所述第一限动面平行于且高于所述环接件主体(2104)的底面;且
其中,所述柱接件(140、240、440、550、640、650、740、840、1140、1240、1440、1540、1640、1650、1740、1840、1940、2040、2140)的头部(141、243、353、443、555、645、743、843、907、1007、1643、1745、1841、1941、1041、2143)还包括第二限动面,其定位于所述头部(141、243、353、443、555、645、743、843、907、1007、1643、1745、1841、1941、1041、2143)的近端处且与所述头部(141、243、353、443、555、645、743、843、907、1007、1643、1745、1841、1941、1041、2143)的顶面相接触,以使得所述柱接件(140、240、440、550、640、740、840、1140、1240、1440、1540、1640、1650、1740、1840、1940、2040、2140)绕所述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的横轴的旋转位移度受限于所述柱接件(140、240、440、550、640、650、740、840、1140、1240、1440、1540、1640、1650、1740、1840、1940、2040、2140)的第二限动面与所述环接件主体(2104)的第一限动面之间的接触。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其中,所述环接件主体(2104)还包括:
第一粗糙面,其包括所述环接件主体(2104)的底面上的多个脊,所述第一粗糙面定位于所述环接件主体(2104)的远端处,以使得其可接触所述外固定环(987、1287)的表面且提供摩擦连接来限制所述环接件(103、203、404、503、603、703、803、906、1006、1103、1204、1205、1403、1503、1603、1703、1803、1903、2003)相对于所述外固定环(987、1287)的旋转;
第二粗糙面,其包括所述环接件主体(2104)的底面上的多个脊,所述第二粗糙面定位于所述环接件主体(2104)的近端处,以使得其可接触所述外固定环(987、1287)的表面且提供摩擦连接来限制所述环接件(103、203、404、503、603、703、803、906、1006、1103、1204、1205、1403、1503、1603、1703、1803、1903、2003)相对于所述外固定环(987、1287)的旋转。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其中,所述偏置机构(280、350、580、690、780、880、950、1050、1170、1270、1480、1670、1780、1880、1970、2070)包括压缩弹簧。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
其中,所述环接件主体(2104)还包括远端凸钮(493),其定位于所述环接件主体(2104)的远端并包括顶面和底面;
其中,所述远端凸钮(493)还包括第一孔(412),其自所述远端凸钮(493)的顶面延伸到所述远端凸钮(493)的底面且平行于所述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的竖轴,所述第一孔(412)配置为接纳调节螺丝;
其中,所述柱接件(140、240、440、550、640、650、740、840、1140、1240、1440、1540、1640、1650、1740、1840、1940、2040、2140)的头部(141、243、353、443、555、645、743、843、907、1007、1643、1745、1841、1941、1041、2143)还能包括环接件孔口(477),其形成于所述头部(141、243、353、443、555、645、743、843、907、1007、1643、1745、1841、1941、1041、2143)的顶面中且向下延伸到所述头部(141、243、353、443、555、645、743、843、907、1007、1643、1745、1841、1941、1041、2143)中,且其内圆周足以允许所述柱接件(140、240、440、550、640、650、740、840、1140、1240、1440、1540、1640、1650、1740、1840、1940、2040、2140)枢转而所述远端凸钮(493)的外壁不会撞击所述环接件孔口(477)的内壁;以及
调节螺丝,其部署于所述环接件的第一孔(412)内并可驱动其横穿所述第一孔(412),其中,当驱动所述调节螺丝的远端撞击所述环接件孔口(477)的底部时,限制所述柱接件(140、240、440、550、640、650、740、840、1140、1240、1440、1540、1640、1650、1740、1840、1940、2040、2140)相对于所述环接件(103、203、404、503、603、703、803、906、1006、1103、1204、1205、1403、1503、1603、1703、1803、1903、2003)的枢转运动;且其中,当驱动所述调节螺丝的远端远离所述环接件孔口(477)的底部时,可控地进入所述柱接件(140、240、440、550、640、650、740、840、1140、1240、1440、1540、1640、1650、1740、1840、1940、2040、2140)相对于所述环接件(103、203、404、503、603、703、803、906、1006、1103、1204、1205、1403、1503、1603、1703、1803、1903、2003)的枢转运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动力搭接器(101、200、300、400、900、1000、11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其中,锁定螺丝孔口(253、454、567、750、853、1247、1659、2154)设有螺纹以容纳带螺纹的锁定螺丝(1942、2042),且其中,所述锁定螺丝孔口(253、454、567、750、853、1247、1659、2154)与所述支柱孔口的近端相交,以当所述锁定螺丝就位时,使得锁定螺丝(1942、2042)的近端能够撞击柱接件(140、240、440、550、640、650、740、840、1140、1240、1440、1540、1640、1650、1740、1840、1940、2040、2140)的近端以防止支柱紧固件相对于所述支柱孔口移动。
CN202080044545.6A 2019-06-21 2020-06-17 为外固定器提供部件互连的动力搭接器 Active CN1141265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448,794 2019-06-21
US16/448,794 US11596442B2 (en) 2019-06-21 2019-06-21 Dynamization tabs providing component interconnectivity for external fixation devices
PCT/EP2020/066715 WO2020254375A1 (en) 2019-06-21 2020-06-17 Dynamization tabs providing component interconnectivity for external fixation devic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26517A CN114126517A (zh) 2022-03-01
CN114126517B true CN114126517B (zh) 2024-03-08

Family

ID=71105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44545.6A Active CN114126517B (zh) 2019-06-21 2020-06-17 为外固定器提供部件互连的动力搭接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596442B2 (zh)
EP (1) EP3986304B1 (zh)
CN (1) CN114126517B (zh)
BR (1) BR112021025527A2 (zh)
IL (1) IL289107A (zh)
WO (1) WO20202543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96442B2 (en) 2019-06-21 2023-03-07 Texas Scottish Right Hospital for Children Dynamization tabs providing component interconnectivity for external fixation devices
US11589900B2 (en) * 2020-05-06 2023-02-28 William MONTROSS Modular frame
US20220133356A1 (en) * 2020-11-04 2022-05-05 QuikFix, LLC Clamping devices for external fixation device
US20230107280A1 (en) * 2021-10-05 2023-04-06 Spineology Inc. Floating clamp for spinal surgeries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62233A (en) * 1996-02-23 2000-12-19 Cardiovascular Technologies, Llc Wire fastener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and means and methods for handling those fasteners
CN103006302A (zh) * 2012-10-22 2013-04-03 夏和桃 骨外固定器用球形万向关节及调控式仿生骨外固定器
CN103445838A (zh) * 2013-09-06 2013-12-18 江苏广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长骨骨折复位器
CN103445840A (zh) * 2013-09-06 2013-12-18 江苏广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跟足多功能调控外固定器
CN104603509A (zh) * 2013-08-30 2015-05-06 戴科知识产权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能通过螺线管促动器运动的弹性闸门阀
CN104837423A (zh) * 2012-11-13 2015-08-12 德克萨斯苏格兰礼仪儿童医院 用于快速和逐步调节的外部固定连接杆
CN105050517A (zh) * 2013-03-13 2015-11-11 德普伊新特斯产品公司 外部骨固定装置
DE202016106698U1 (de) * 2016-12-01 2016-12-14 Sbone GmbH Ringfixateur
JP6286594B1 (ja) * 2017-03-29 2018-02-28 ノースウッズ有限会社 ホルダー
CN108778167A (zh) * 2016-02-03 2018-11-09 德克萨斯苏格兰礼仪儿童医院 外部固定支柱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77397A (en) * 1974-11-27 1976-08-31 Kalnberz Viktor Konstantinovic Surgical compression-distraction instrument
US6162223A (en) * 1999-04-09 2000-12-19 Smith & Nephew, Inc. Dynamic wrist fixation apparatus for early joint motion in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US20050203509A1 (en) * 2004-03-10 2005-09-15 Anboo Chinnaian Device and method for fixing bone segments
US7749224B2 (en) * 2005-12-08 2010-07-06 Ebi, Llc Foot plate fixation
WO2009100247A1 (en) 2008-02-05 2009-08-13 Texas Scottish Rite Hospital For Children External fixator ring
US8439914B2 (en) 2008-02-08 2013-05-14 Texas Scottish Rite Hospital For Children External fixation strut
EP3245966B1 (en) 2008-02-12 2020-06-17 Texas Scottish Rite Hospital For Children Connecting rod for an external fixation device
EP2252222B1 (en) 2008-02-18 2014-03-26 Texas Scottish Rite Hospital For Children Tool for external fixation strut adjustment
TWM424412U (en) * 2011-11-03 2012-03-11 Fuko Inc Telescopic rod positioning device with elastic retention component
JP5273831B1 (ja) * 2012-04-13 2013-08-28 智博 池水 動物の骨折治療用外固定具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動物の骨折治療方法
US9289238B2 (en) * 2014-04-23 2016-03-22 Texas Scottish Rite Hospital For Children Dynamization module for external fixation strut
US9579122B2 (en) 2014-07-07 2017-02-28 Texas Scottish Rite Hospital For Children Collapsible fixator system
US9936975B2 (en) * 2014-09-09 2018-04-10 Integra Lifesciences Corporation External fixation system
US10603076B2 (en) * 2016-02-03 2020-03-31 Texas Scottish Rite Hospital For Children Dynamization device for orthopedic fixation device
AU2017217654B2 (en) * 2016-02-09 2019-10-03 Amdt Holdings, Inc. External bone fixation systems
US10874434B2 (en) 2017-10-18 2020-12-29 Texas Scottish Rite Hospital For Children Deformable dynamization device
US10945763B2 (en) * 2018-05-31 2021-03-16 Texas Scottish Rite Hospital For Children Orthopedic spring hinge system and methods thereof
US10743918B2 (en) 2018-06-27 2020-08-18 Texas Scottish Rite Hospital For Children External fixation connection rod with female attachment
US11596442B2 (en) 2019-06-21 2023-03-07 Texas Scottish Right Hospital for Children Dynamization tabs providing component interconnectivity for external fixation devices
US11826077B2 (en) 2020-03-23 2023-11-28 Texas Scottish Rite Hospital For Children External fixation strut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62233A (en) * 1996-02-23 2000-12-19 Cardiovascular Technologies, Llc Wire fastener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and means and methods for handling those fasteners
CN103006302A (zh) * 2012-10-22 2013-04-03 夏和桃 骨外固定器用球形万向关节及调控式仿生骨外固定器
CN104837423A (zh) * 2012-11-13 2015-08-12 德克萨斯苏格兰礼仪儿童医院 用于快速和逐步调节的外部固定连接杆
CN105050517A (zh) * 2013-03-13 2015-11-11 德普伊新特斯产品公司 外部骨固定装置
CN104603509A (zh) * 2013-08-30 2015-05-06 戴科知识产权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能通过螺线管促动器运动的弹性闸门阀
CN103445838A (zh) * 2013-09-06 2013-12-18 江苏广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长骨骨折复位器
CN103445840A (zh) * 2013-09-06 2013-12-18 江苏广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跟足多功能调控外固定器
CN108778167A (zh) * 2016-02-03 2018-11-09 德克萨斯苏格兰礼仪儿童医院 外部固定支柱
DE202016106698U1 (de) * 2016-12-01 2016-12-14 Sbone GmbH Ringfixateur
JP6286594B1 (ja) * 2017-03-29 2018-02-28 ノースウッズ有限会社 ホルダ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86304B1 (en) 2022-11-30
CN114126517A (zh) 2022-03-01
US20200397481A1 (en) 2020-12-24
EP3986304A1 (en) 2022-04-27
BR112021025527A2 (pt) 2022-02-01
WO2020254375A1 (en) 2020-12-24
US11596442B2 (en) 2023-03-07
IL289107A (en) 2022-02-01
JP2022537024A (ja) 2022-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126517B (zh) 为外固定器提供部件互连的动力搭接器
US8926669B2 (en) Modular polyaxial pedicle screw system
EP2627273B1 (en) External fixation surgical clamp with swivel
US8425512B2 (en) Fixation device and multiple-axis joint for a fixation device
US20180028231A1 (en) Bone transport external fixation frame
US6554831B1 (en) Mobile dynamic system for treating spinal disorder
RU2514886C2 (ru) Имплантируемая система для придания устойчивости костям
US10993746B2 (en) Head to head transverse connector
US8419771B2 (en) Implantable spinal fixation crosslink
JPH03500259A (ja) 特定的には脊柱のための、矯正および支持装置
US20150257788A1 (en) External fixator
US20030187432A1 (en) External fixation system
EP0404897A1 (en) BONE REINFORCEMENT ARRANGEMENT.
RU2085148C1 (ru) Эндоаппарат для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я тазобедренного сустава
US11918252B2 (en) Deformable dynamization device
GB2223406A (en) External fixator device
JP7493538B2 (ja) 創外固定装置に構成要素の相互連結性を提供するダイナマイゼーションタブ
JP2022537830A (ja) 創外固定のための多軸支柱
CN114224459B (zh) Ilizarov髋股骨近端截骨外固定架用万向关节器
GB2255284A (en) External fixator
CN111388074A (zh) 一种用于肢体畸形矫正的骨外固定器旋转调节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