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16576A - 背板级联系统、背板编号分配方法和计算机设备 - Google Patents

背板级联系统、背板编号分配方法和计算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16576A
CN114116576A CN202210076574.1A CN202210076574A CN114116576A CN 114116576 A CN114116576 A CN 114116576A CN 202210076574 A CN202210076574 A CN 202210076574A CN 114116576 A CN114116576 A CN 1141165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backplane
backboard
ith
add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7657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费美婧
邹小兵
晏显栋
黄建新
曹俊标
任凤臣
朱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ke Controllable Informat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ke Controllable Informat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ke Controllable Informat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ke Controllable Informat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7657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1657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165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165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0Bus structure
    • G06F13/4004Coupling between buses
    • G06F13/4027Coupling between buses using bus bridges
    • G06F13/404Coupling between buses using bus bridges with address mapp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3Internal mounting support structures, e.g.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internal connecting means
    • G06F1/184Mounting of motherboar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 G06F13/428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serial bus, e.g. I2C bus, SPI b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背板级联系统、背板编号分配方法和计算机设备,所述系统包括:服务器主板、N个背板,所述服务器主板包括一个连接器,背板包括上行连接器、下行连接器以及CPLD;服务器主板通过连接器与第1个背板连接,用于将初始地址选择信号传输至第1个背板;第i个背板的上行连接器通过N条信号线与第i个背板的下行连接器连接,用于对N位地址选择信号进行移位;第i个背板的下行连接器通过N条信号线与第i+1个背板的上行连接器连接,用于向第i+1个背板传输移位后的N位地址选择信号;第i个背板通过上行连接器和下行连接器之间相邻的m条信号线接入CPLD,以向CPLD传输第i个背板的编号标识。采用本系统服务器主板能够自动为背板分配编号标识。

Description

背板级联系统、背板编号分配方法和计算机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背板级联系统、背板编号分配方法和计算机设备。
背景技术
背板设计一般需要满足以下基本功能:支持温度/功耗监测、支持硬盘信息/实时状态读取以及支持硬盘状态点灯,而这些功能均由BMC(Baseboard ManagementController,基板管理控制器)通过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总线)/I3C(Improved Inter-Integrated Circuit,改进的集成电路总线)总线传输数据实现。当前服务器市场,为了满足服务器千姿百态的存储方案,服务器需要配置多个背板转接各种硬盘,例如:SAS (Serial Attached SCSI,串行连接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ATA(Serial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串行高级技术附件)/NVMe(Non-Volatile MemoryExpress,非易失性内存管理主机系统控制器通过接口技术规范)等硬盘。
随着背板的增多,BMC需要识别背板,以完成BMC的I2C通信。相关技术中,可以在背板上设计拨码开关,由组装产线工人在组装时手动拨码设置背板ID编号,进而BMC通过背板ID编号识别背板。
上述由组装产线工人手动拨码设置背板ID编号的方式,不仅耗费人力,且易出错。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节省人力成本,避免背板编号标识设置错误的背板级联系统、背板编号分配方法和计算机设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背板级联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服务器主板、N个背板,所述服务器主板包括一个连接器,所述背板包括上行连接器、下行连接器、以及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
所述服务器主板通过所述连接器与第1个背板连接,用于通过所述连接器将初始地址选择信号传输至所述第1个背板;
第i个背板的上行连接器通过N条信号线与所述第i个背板的下行连接器连接,用于对N位地址选择信号进行移位,所述移位为顺时针移位或逆时针移位;
第i个背板的下行连接器通过N条信号线与第i+1个背板的上行连接器连接,用于向所述第i+1个背板传输移位后的N位地址选择信号;
所述第i个背板通过所述上行连接器和所述下行连接器之间相邻的m条信号线接入CPLD,以向所述CPLD传输所述第i个背板的编号标识,其中,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i为小于N的整数,所述m为与所述N关联的整数。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板级联系统,服务器主板可以自动智能为各背板分配编号标识,可以节省人力,且可以避免手动设置背板编号标识所引起的错误,提高背板编号标识的分配精准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器主板内的所述连接器与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连接,用于通过所述上拉电阻与所述下拉电阻设置所述初始地址选择信号,所述初始地址选择信号中m个连续位对应相同信号。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板级联系统,服务器主板可以通过上拉电阻及下拉电阻设置初始地址选择信号,初始地址选择信号在级联的各背板中进行移位,可以自动智能为各背板按照地址映射表分配编号标识,可以节省人力,且可以避免手动设置背板编号标识所引起的错误,提高背板编号标识的分配精准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移位为顺时针移位的情况下,所述第i个背板的上行连接器通过N条信号线与所述第i个背板的下行连接器连接,包括:
所述第i个背板的上行连接器的第N个地址引脚ADDN通过信号线与所述下行连接器的第1个地址引脚ADD1连接,所述第i个背板的上行连接器的第j个地址引脚ADDj通过信号线与所述下行连接器的第j+1个地址引脚ADDj+1连接,其中,所述j为大于0且小于N的整数。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板级联系统,可以通过背板中上行连接器与下行连接器之间信号线的连接方式,实现地址选择信号的顺时针移位,也即可以通过硬件方式实现地址选择信号顺时针移位,以自动智能为各背板分配编号标识,可以节省人力,且可以避免手动设置背板编号标识所引起的错误,提高背板编号标识的分配精准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移位为逆时针移位的情况下,所述第i个背板的上行连接器通过N条信号线与所述第i个背板的下行连接器连接,包括:
所述第i个背板的上行连接器的第1个地址引脚ADDl通过信号线与所述下行连接器的第N个地址引脚ADDN连接,所述第i个背板的上行连接器的第k个地址引脚ADDk通过信号线与所述下行连接器的第k个地址引脚ADDk-1连接,其中,所述k为大于1且小于或等于N的整数。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板级联系统,可以通过背板中上行连接器与下行连接器之间的信号线的连接方式,实现地址选择信号的逆时针移位,也即可以通过硬件方式实现地址选择信号逆时针移位,以自动智能为各背板分配编号标识,可以节省人力,且可以避免手动设置背板编号标识所引起的错误,提高背板编号标识的分配精准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板还包括至少一个外接设备,至少一个所述外接设备分别与所述CPLD连接;
所述CPLD获取到所述第i个背板的编号标识后,根据所述第i个背板的编号标识对应的地址信息,为所述第i个背板中的各所述外接设备分配地址信息。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板级联系统,CPLD可以在背板分配编号标识后,根据背板的编号标识自动为背板上接入的外接设备分配地址信息,可以避免外接设备地址信息冲突的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器主板包括基板管理控制器BMC,所述BMC通过I2C总线与各所述背板连接,所述第i个背板的CPLD及至少一个所述外接设备挂载在所述I2C总线上;
所述BMC通过地址映射表,确定所述第i个背板中所述CPLD的地址信息,根据所述CPLD的地址信息从所述CPLD中读取各所述外接设备的地址信息,将各所述外接设备的地址信息写入寻址阵列后,根据所述寻址阵列对各所述外接设备进行寻址。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板级联系统,BMC可以基于预先设置的地址映射表,自动为各背板分配编号标识,以使得CPLD可以基于背板的编号标识为各外接设备分配地址信息,进而基于地址映射表从CPLD获取外接设备的地址信息,写入寻址阵列,根据寻址阵列实现对背板的监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内包括一组I2C总线,所述I2C总线经由第i-1个背板的下行连接器接入所述第i个背板的上行连接器,在所述第i个背板内,所述I2C总线经所述上行连接器接入所述下行连接器。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板级联系统,BMC通过一路I2C总线即可实现与全部背板I2C连接,可以节省I2C接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组I2C总线包括数据传输总线及时钟传输总线,在所述第i个背板内,分别在所述数据传输总线及时钟传输总线上设置驱动单元,通过所述驱动单元在所述数据传输总线及所述时钟传输总线上传输信号。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板级联系统,可以通过I2C总线经过上行连接器接口接入背板,数据传输总线和时钟传输总线均通过驱动单元来传输信号,驱动单元能够增强驱动能力,进而可以缓解级联节点过多,信号走线过长导致的信号衰减问题,提高I2C链路信号完整性,且驱动单元价格低廉,可以节省成本。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背板编号分配方法,应用于背板级联系统,所述背板接连系统包括服务器主板、N个背板,所述服务器主板包括一个连接器,所述背板包括上行连接器、下行连接器、以及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服务器主板通过所述连接器将N位初始地址选择信号传输至与所述连接器相连的第1个背板;
第i个背板通过所述上行连接器接收第i-1个背板传输的N位地址选择信号,并将所述N位地址选择信号移位传输至所述第i个背板的下行连接器,所述移位为顺时针移位或逆时针移位;
所述第i个背板通过下行连接器将移位后的N位地址选择信号传输至第i+1个背板;
所述第i个背板通过所述上行连接器和所述下行连接器之间相邻的m条信号线接入CPLD,以向所述CPLD传输所述第i个背板的编号标识,其中,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i为小于N的整数,所述m为与所述N关联的整数。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前述任一项的背板级联系统。
上述背板级联系统、背板编号分配方法和计算机设备,背板级联系统包括:服务器主板、N个背板,服务器主板包括一个连接器,背板包括上行连接器、下行连接器、以及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服务器主板通过连接器与第1个背板连接,用于通过连接器将初始地址选择信号传输至第1个背板;第i个背板的上行连接器通过N条信号线与第i个背板的下行连接器连接,用于对N位地址选择信号进行移位,移位为顺时针移位或逆时针移位;第i个背板的下行连接器通过N条信号线与第i+1个背板的上行连接器连接,用于向第i+1个背板传输移位后的N位地址选择信号;第i个背板通过上行连接器和下行连接器之间相邻的m条信号线接入CPLD,以向CPLD传输所述第i个背板的编号标识,其中,m为与N关联的整数。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板级联系统、背板编号分配方法和计算机设备,服务器主板可以自动智能为各背板分配编号标识,可以节省人力,且可以避免手动设置背板编号标识所引起的错误,提高背板编号标识的分配精准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背板级联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背板中连接器的走线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顺时针移位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背板中连接器的走线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逆时针移位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背板编号分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BMC寻址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板级联系统,该背板级联系统包括服务器主板、N个背板,服务器主板包括一个连接器,背板包括上行连接器、下行连接器、以及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服务器主板通过连接器与第1个背板连接,用于通过连接器将初始地址选择信号传输至第1个背板;
第i个背板的上行连接器通过N条信号线与第i个背板的下行连接器连接,用于对N位地址选择信号进行移位,移位为顺时针移位或逆时针移位;第i个背板的下行连接器通过N条信号线与第i+1个背板的上行连接器连接,用于向第i+1个背板传输移位后的N位地址选择信号;第i个背板通过上行连接器和下行连接器之间相邻的m条信号线接入CPLD,以向CPLD传输第i个背板的编号标识,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i为小于N的整数,m为与N关联的整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N个背板间采用菊花链拓扑结构级联,各背板中可以包括上行连接器与下行连接器及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其中背板中用于连接上级背板的连接器为上行连接器,用于连接下级背板的连接器为下行连接器,也即第i个背板的上行连接器与第i-1个背板的下行连接器相连,第i个背板的下行连接器与第i+1个背板的上行连接器相连。
服务器主板可以通过连接器向第1个背板传输初始地址选择信号。第i个背板通过上行连接器接收到第i-1个背板传输的地址选择信号(第1个背板接收初始地址选择信号)后,通过第i个背板内上行连接器与下行连接器中用于传输地址选择信号的信号线,将地址选择信号移位传输至下行连接器中。
其中,移位可以为顺时针移位或者逆时针移位(或者也可以称为左移或者右移),地址选择信号为用于指示背板编号标识(或者可以也可以称为ID、编号)的信号,地址选择信号的位数与背板的个数相同,例如:当N为4的情况下,初始地址选择信号的位数为4,当N为6的情况下,初始地址选择信号的位数为6,当N为8的情况下,初始地址选择信号的位数为8。初始地址选择信号为预设的第1个背板的地址选择信号,也即初始地址选择信号用于指示第1个背板的背板编号标识,第i个背板传输至第i+1个背板的地址选择信号用于指示第i+1个背板的背板编号标识。
第i个背板通过上行连接器与下行连接器间相邻的m条信号线接入CPLD,以通过该m条信号线将地址选择信号中背板对应的编号标识传输至CPLD,其中m为与N关联的整数,例如:在N为偶数的情况下,m为N/2,N为奇数的情况下,m为(N+1)/2。举例来说,在N为3或4的情况下,m为2,在N为5或6的情况下,m为3,在N为7或8的情况下,m为4,在N为9或10的情况下,m为5……。其中,接入CPLD的信号线为相邻的m条信号线,例如:在N为4的情况下,假设上行连接器(地址引脚ADD1~ ADD4,图1中ADD1~ ADD4分别标识为ADD1~ ADD4,以下不再特殊说明)与下行连接器(地址引脚ADD1~ ADD4)之间的4条信号线按照上行连接器的地址引脚标识,分别标识为信号线1、信号线2、信号线3、信号线4,则接入CPLD的2条信号线可以为:(信号线1,信号线2)或者(信线号2,信号线3)或者(信号线3,信号线4)或者(信号线1,信号线4),具体接入CPLD的信号线可以根据预先为各背板分配的背板编号确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器主板可以预设有地址映射表(示例性的,可以参照下述表1),该地址映射表可以包括各背板对应的编号标识,初始地址选择信号、移位方式以及接入背板中的CPLD的m根信号线均根据地址映射表来确定。例如:假设背板数量为4,地址映射表中第1个背板~第4个背板的背板编号可以设置为11、01、00、10,则可以采用的移位方式为顺时针移位,背板中接入CPLD的信号线可以为前两条信号线(也即从第i个背板的上行连接器的第1个地址引脚ADD1和第二个地址引脚ADD2接出的信号线。
参照图1所示,本示例中以N为4,也即4个背板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实际上本申请实施例中对背板的数量并不做具体限定。
在图1所示的背板级联系统中,服务器主板12可以通过连接器122与第1个背板14(1)连接,通过连接器122向第1个背板14(1)传输初始地址选择信号,本示例中以初始地址选择信号为1100为例(也即,服务器主板中预设的地址映射表中各背板的编号标识按序分别为:11,10,00和10。第1个背板14(1)通过上行连接器142(1)接收初始地址选择信号1100,并将初始地址选择信号1100顺时针移位传输至下行连接器144(1),此时下行连接器144(1)接收的地址选择信号为0110,第1个背板14(1)通过下行连接器144(1)将接收到的地址选择信号0110传输至第2个背板14(2)的上行连接器142(2)中。
第2个背板14(2)通过上行连接器142(2)接收地址选择信号0110,并将地址选择信号顺时针移位后传输至下行连接器144(2),此时下行连接器144(2)接收到的地址选择信号为0011。第2个背板14(2)通过下行连接器144(2)将接收到的地址选择信号0011传输至第3个背板14(3)的上行连接器142(3)中。
第3个背板14(3)通过上行连接器142(3)接收地址选择信号0011,并将地址选择信号顺时针移位后传输至下行连接器144(3),此时下行连接器144(3)接收到的地址选择信号为1001。第3个背板14(3)通过下行连接器144(3)将接收到的地址选择信号1001传输至第4个背板14(4)的上行连接器142(4)中。
第4个背板14(4)通过上行连接器142(4)接收地址选择信号1001,并将地址选择信号顺时针移位后传输至下行连接器144(4),此时下行连接器144(4)接收到的地址选择信号为1100。
也即,第1个背板14(1)、第2个背板14(2)、第3个背板14(3)、第4个背板14(4)的上行连接器接收到的地址选择信号分别为:1100、0110、0011、1001。各背板通过上行连接器和下行连接器之间相邻的2条信号线接入CPLD,向CPLD传输背板的编号标识。以图1所示为例,图1中为(信号线1,信号线2)接入CPLD,则第1个背板14(1)、第2个背板14(2)、第3个背板14(3)、第4个背板14(4)的CPLD接收到的背板的编号标识分别为:11、01、00、10。
需要说明的是,初始地址选择信号为1100、采用顺时针移位、背板中采用(信号线1和信号线2)接入CPLD,均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示例,实际上,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初始地址选择信号、移位方式、以及背板中接入CPLD的信号线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设置的地址映射表选择初始地址选择信号、移位方式、以及背板中接入CPLD的信号线。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背板级联系统包括:服务器主板、N个背板,服务器主板包括一个连接器,背板包括上行连接器、下行连接器、以及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服务器主板通过连接器与第1个背板连接,用于通过连接器将初始地址选择信号传输至第1个背板;第i个背板的上行连接器通过N条信号线与第i个背板的下行连接器连接,用于对N位地址选择信号进行移位,移位为顺时针移位或逆时针移位;第i个背板的下行连接器通过N条信号线与第i+1个背板的上行连接器连接,用于向第i+1个背板传输移位后的N位地址选择信号;第i个背板通过上行连接器和下行连接器之间相邻的m条信号线接入CPLD,以向CPLD传输所述第i个背板的编号标识,其中,m为与N关联的整数。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板级联系统,服务器主板可以自动智能为各背板分配编号标识,可以节省人力,且可以避免手动设置背板编号标识所引起的错误,提高背板编号标识的分配精准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服务器主板内的连接器与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连接,用于通过上拉电阻与下拉电阻设置初始地址选择信号,初始地址选择信号中m个连续位对应相同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仍以图1所示的示例为例。服务器主板12内的连接器122通过地址引脚分别与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连接,以通过上拉电阻与下拉电阻设置初始地址选择信号,进而将初始地址选择信号传入级联的背板中进行级联传输,向各个背板传输地址选择信号,以通过地址选择信号为各背板智能分配编号标识。
其中,初始地址选择信号的位数与背板的个数相同,初始地址选择信号中有m个连续位对应相同信号,也即有m个连续位为0或者为1,这样一来在级联的N个背板间进行地址选择信号的移位传输后,可以为各背板分配不重复的编号标识。示例性的,当N为4的情况下,m为2,则初始地址选择信号可以包括:1100、0110、0011、1001;当N为6的情况下,m为3,则初始地址选择信号可以包括:111000、011100、001110、000111、100011、110001……;当N为8的情况下,m为4,则初始地址选择信号可以包括:11110000、01111000、00111100、00011110、00001111、10000111、11000011……。具体初始地址选择信号可以基于地址映射表中为第1个背板设置的背板编号及接入CPLD的信号线进行确定。
以初始地址选择信号为1100为例,参照图1所示,则服务器主板12的连接器的地址引脚ADD1~ADD2分别接入上拉电阻,地址引脚ADD3~ADD4分别接入下拉电阻;或者,以初始地址选择信号为0011为例,则服务器主板12的连接器的地址引脚ADD1~ADD2分别接入下拉电阻,地址引脚ADD3~ADD4分别接入上拉电阻(图1中未示出)。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板级联系统,服务器主板可以通过上拉电阻及下拉电阻设置初始地址选择信号,初始地址选择信号在级联的各背板中进行移位,可以自动智能为各背板按照地址映射表分配编号标识,可以节省人力,且可以避免手动设置背板编号标识所引起的错误,提高背板编号标识的分配精准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移位为顺时针移位的情况下,第i个背板的上行连接器通过N条信号线与第i个背板的下行连接器连接,包括:第i个背板的上行连接器的第N个地址引脚ADDN通过信号线与下行连接器的第1个地址引脚ADD1连接,第i个背板的上行连接器的第j个地址引脚ADDj通过信号线与下行连接器的第j+1个地址引脚ADDj+1连接,其中, j为大于0且小于N的整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以背板级联系统中包括4个背板,也即地址选择信号为4位为例。参照图2所示,第i个背板的上行连接器的第4个地址引脚ADD4通过信号线与下行连接器的第1个地址引脚ADD1连接,第i个背板的上行连接器的第1个地址引脚ADD1通过信号线与下行连接器的第2个地址引脚ADD2连接,第i个背板的上行连接器的第2个地址引脚ADD2通过信号线与下行连接器的第3个地址引脚ADD3连接,第i个背板的上行连接器的第3个地址引脚ADD3通过信号线与下行连接器的第4个地址引脚ADD4连接,这样一来,上行连接器接收的地址选择信号,可以在顺时针移位后输入下行连接器中,例如:上行连接器接收到的地址选择信号为1100,则移位传输至下行连接器内的地址选择信号为0110。参照图3所示,地址选择信号在各背板内的顺时针移位过程为(1100->0110->0011->1001),对应的,各背板分配的编号标识可以分别为(11->01->00->10)。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板级联系统,可以通过背板中上行连接器与下行连接器之间信号线的连接方式,实现地址选择信号的顺时针移位,也即可以通过硬件方式实现地址选择信号顺时针移位,以自动智能为各背板分配编号标识,可以节省人力,且可以避免手动设置背板编号标识所引起的错误,提高背板编号标识的分配精准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移位为逆时针移位的情况下,第i个背板的上行连接器通过N条信号线与第i个背板的下行连接器连接,包括:第i个背板的上行连接器的第1个地址引脚ADDl通过信号线与下行连接器的第N个地址引脚ADDN连接,第i个背板的上行连接器的第k个地址引脚ADDk通过信号线与下行连接器的第k-1个地址引脚ADDk-1连接,其中,k为大于1且小于或等于N的整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以背板级联系统中包括4个背板,也即地址选择信号为4位为例。参照图4所示,第i个背板的上行连接器的第4个地址引脚ADD4通过信号线与下行连接器的第3个地址引脚ADD3连接,第i个背板的上行连接器的第3个地址引脚ADD3通过信号线与下行连接器的第2个地址引脚ADD2连接,第i个背板的上行连接器的第2个地址引脚ADD2通过信号线与下行连接器的第1个地址引脚ADD1连接,第i个背板的上行连接器的第4个地址引脚ADD4通过信号线与下行连接器的第1个地址引脚ADD1连接,这样一来,上行连接器接收的地址选择信号,可以逆时针移位输入下行连接器中,例如:上行连接器接收到的地址选择信号为1100,则移位传输至下行连接器内的地址选择信号为1001。参照图5所示,地址选择信号在各背板内的顺时针移位过程为(1100->1001->0011->0110),对应的,各背板分配的编号标识可以分别为(11->10->00->01)。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板级联系统,可以通过背板中上行连接器与下行连接器之间的信号线的连接方式,实现地址选择信号的逆时针移位,也即可以通过硬件方式实现地址选择信号逆时针移位,以自动智能为各背板分配编号标识,可以节省人力,且可以避免手动设置背板编号标识所引起的错误,提高背板编号标识的分配精准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背板还包括至少一个外接设备,至少一个外接设备分别与CPLD连接;CPLD获取到第i个背板的编号标识后,根据第i个背板的编号标识对应的地址信息,为第i个背板中的各外接设备分配地址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i个背板上可以接入至少一个外接设备,外接设备均与第i个背板上的CPLD连接。以图1为例,第1个背板上接入两个外接设备,包括外接设备1和外接设备2,该两个外接设备分别与CPLD连接。
CPLD内部维护有背板的编号标识与对应的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也即CPLD内部维护有每个编号标识对应的背板可分配的地址信息。CPLD在获取到第i个背板的编号标识后,可以根据该对应关系获取到该编号标识可分配的地址信息,并为各外接设备分配地址信息,将为各外接设备分配的地址信息写入寄存器中。
仍以上述示例为例,第1个背板上接入外接设备1和外接设备2,CPLD接收到第1个背板的编号标识为11,则可以从编号标识11对应的地址信息为外接设备1分配地址1和为外接设备2分配地址2,并将外接设备1对应的地址1和外接设备2对应的地址2写入寄存器中。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板级联系统,CPLD可以在背板分配编号标识后,根据背板的编号标识自动为背板上接入的外接设备分配地址信息,可以避免外接设备地址信息冲突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服务器主板包括基板管理控制器BMC,BMC通过I2C总线与各背板连接,第i个背板的CPLD及至少一个外接设备挂载在I2C总线上;BMC通过地址映射表,确定第i个背板中CPLD的地址信息,根据CPLD的地址信息从CPLD中读取各外接设备的地址信息,将各外接设备的地址信息写入寻址阵列后,根据寻址阵列对各外接设备进行寻址。
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器主板作为主节点,是所有上行链路的信号源。主板上的BMC芯片用于服务器平台管理,BMC作为I2C主设备,提供一组I2C总线接口,分为I2C_SDA(Serial Data,数据传输总线)和I2C_SCL(Serial Clock,时钟传输总线)2根信号线,提供I2C的数据和时钟,可支持背板上的温度/功耗监测、硬盘信息/实时状态读取以及硬盘状态点灯等功能。
各背板通过上行连接器及下行连接器转接I2C总线,也即I2C总线通过各背板的上行连接器接入背板,各背板的CPLD及至少一个外接设备均挂载于I2C总线上。
BMC本地存储有背板的编号标识及其对应的CPLD的地址信息的地址映射表(示例性的,在背板级联系统包括4个背板的情况下,地址映射表可以参照下表1)。
表1
Figure 423513DEST_PATH_IMAGE002
BMC依据地址映射表进行CPLD寻址操作,获取CPLD寄存器内部信息,包含CPLD所在的背板上所有设备的地址信息。示例性的,BMC通过该地址映射表,可以确定各背板对应的CPLD的地址信息,进而根据CPLD的地址信息从该CPLD的寄存器中读取各外接设备的地址信息,例如:通过该地址映射表可以得到第1个背板的CPLD的地址信息0x30,进而可以根据该第1个背板的CPLD的地址信息0x30,从该第1个背板的CPLD中读取第1个背板中各外接设备的地址信息。
BMC可以通过访问CPLD芯片内部的I2C slave controller(I2C从属控制器),可以从CPLD的寄存器中读取到各外接设备的地址信息,BMC将获取到的外接设备的地址信息写入寻址阵列中,再依据寻址阵列逐步对背板的外接设备寻址,获取背板信息,监控背板状态。示例性的,假设第1个背板上挂载了5个设备,包括:2个温度传感器、1个switch芯片和2个电源芯片,则第1个背板的寻址阵列可以参照下述表2。BMC可以从该表2对应的寻址阵列中,可以获取到第1个背板中第1个温度传感器的地址为0x48,第2个温度传感器的地址为0x49,switch芯片的地址为0x70,第1个电源芯片的地址为0x44,第2个电源芯片的地址为0x45。
表2
Figure 221705DEST_PATH_IMAGE004
BMC可以根据寻址阵列中各背板中外接设备的地址信息,可以对各外接设备进行寻址,获取背板信息,监控背板状态。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同样适用于I3C总线。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板级联系统,BMC可以基于预先设置的地址映射表,自动为各背板分配编号标识,以使得CPLD可以基于背板的编号标识为各外接设备分配地址信息,进而基于地址映射表从CPLD获取外接设备的地址信息,写入寻址阵列,根据寻址阵列实现对背板的监控。
在一个实施例中,系统内包括一组I2C总线,I2C总线经由第i-1个背板的下行连接器接入第i个背板的上行连接器,在第i个背板内,I2C总线经上行连接器接入下行连接器。
本申请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述,系统内使用一路I2C总线,经由各背板的上行连接器及下行连接器进行转接,也即各背板的上行连接器和下行连接器均具备N+2个引脚,分别用于转接I2C总线和传输地址选择信号的信号线。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板级联系统,BMC通过一路I2C总线即可实现与全部背板I2C连接,可以节省I2C接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组I2C总线包括数据传输总线及时钟传输总线,在第i个背板内,分别在数据传输总线及时钟传输总线上设置驱动单元,通过驱动单元在数据传输总线及时钟传输总线上传输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I2C总线经过上行连接器接口接入背板,数据传输总线和时钟传输总线均通过驱动单元来传输信号,其中,驱动单元为用于增强驱动能力的器件,例如:驱动单元可以包括N-MOS管、repeater(中继器)芯片等。参照图1所示,图1中背板中数据传输总线I2C-SDA和时钟传输总线I2C-CLK上分别设置有N-MOS管,表示为图1中背板内部I2C-SDA和I2C-CLK两根总线上的方块。N-MOS管能够增强驱动能力,进而可以缓解级联节点过多,信号走线过长导致的信号衰减问题,提高I2C链路信号完整性,且N-MOS管价格低廉,可以节省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板级联系统,可智能分配背板的编号标识,实现I2C/I3C信号菊花链拓扑走线需求,有效解决背板识别以及I2C/I3C链路信号完整性问题。采用级联地址移位设计,实现板上纯硬件方式移位,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强;通过主从节点相互连接方式实现自动编码,智能分配背板编号及设备地址,有效避免人工装配组装失误问题;通过级联以及驱动单元传输信号,实现菊花链拓扑结构,改善总线信号完整性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提供了一种背板编号分配方法,应用于背板级联系统,背板接连系统包括服务器主板、N个背板,服务器主板包括一个连接器,背板包括上行连接器、下行连接器以及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方法包括:
步骤602,服务器主板通过连接器将N位初始地址选择信号传输至与连接器相连的第1个背板;
步骤604,第i个背板通过上行连接器接收第i-1个背板传输的N位地址选择信号,并将N位地址选择信号移位传输至第i个背板的下行连接器,移位为顺时针移位或逆时针移位;
步骤606,第i个背板通过下行连接器将移位后的N位地址选择信号传输至第i+1个背板;
步骤608,第i个背板通过上行连接器和下行连接器之间相邻的m条信号线接入CPLD,以向CPLD传输第i个背板的编号标识,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i为小于N的整数,m为与N关联的整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背板级联系统的结构可以参照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在背板编号分配过程中及背板上的外接设备的地址分配等过程,均参照前述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下通过具体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加以说明。
参照图7所示,本示例中,服务器主板可以通过预设的地址映射表为各背板自动分配编号标识,进而各背板的CPLD根据背板的编号标识为背板的外接设备分配地址信息(具体过程参照前述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即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再赘述)。服务器主板中BMC依据地址映射表进行CPLD寻址操作,获取各背板中CPLD寄存器内部信息,包含各背板上所有外接设备的地址信息。BMC将获取到的外接设备的地址信息写入寻址阵列中,再依据寻址阵列逐步对背板的外接设备寻址,获取背板信息,监控背板状态。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板编号分配方法和计算机设备,服务器主板可以自动智能为各背板分配编号标识,可以节省人力,且可以避免手动设置背板编号标识所引起的错误,提高背板编号标识的分配精准度。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8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无线方式可通过WIFI、移动蜂窝网络、NFC(近场通信)或其他技术实现。该计算机包括前述任一项的背板级联系统。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分析的数据、存储的数据、展示的数据等),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信息和数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光存储器、高密度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阻变存储器(ReRAM)、磁变存储器(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铁电存储器(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FRAM)、相变存储器(Phase Change Memory,PCM)、石墨烯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等。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DRAM)等。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库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中至少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可包括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等,不限于此。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处理器可为通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程逻辑器、基于量子计算的数据处理逻辑器等,不限于此。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背板级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服务器主板、N个背板,所述服务器主板包括一个连接器,所述背板包括上行连接器、下行连接器、以及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
所述服务器主板通过所述连接器与第1个背板连接,用于通过所述连接器将初始地址选择信号传输至所述第1个背板;
第i个背板的上行连接器通过N条信号线与所述第i个背板的下行连接器连接,用于对N位地址选择信号进行移位,所述移位为顺时针移位或逆时针移位;
第i个背板的下行连接器通过N条信号线与第i+1个背板的上行连接器连接,用于向所述第i+1个背板传输移位后的N位地址选择信号;
所述第i个背板通过所述上行连接器和所述下行连接器之间相邻的m条信号线接入CPLD,以向所述CPLD传输所述第i个背板的编号标识,其中,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i为小于N的整数,所述m为与所述N关联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主板内的所述连接器与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连接,用于通过所述上拉电阻与所述下拉电阻设置所述初始地址选择信号,所述初始地址选择信号中m个连续位对应相同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移位为顺时针移位的情况下,所述第i个背板的上行连接器通过N条信号线与所述第i个背板的下行连接器连接,包括:
所述第i个背板的上行连接器的第N个地址引脚ADDN通过信号线与所述下行连接器的第1个地址引脚ADD1连接,所述第i个背板的上行连接器的第j个地址引脚ADDj通过信号线与所述下行连接器的第j+1个地址引脚ADDj+1连接,其中,所述j为大于0且小于N的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移位为逆时针移位的情况下,所述第i个背板的上行连接器通过N条信号线与所述第i个背板的下行连接器连接,包括:
所述第i个背板的上行连接器的第1个地址引脚ADDl通过信号线与所述下行连接器的第N个地址引脚ADDN连接,所述第i个背板的上行连接器的第k个地址引脚ADDk通过信号线与所述下行连接器的第k-1个地址引脚ADDk-1连接,其中,所述k为大于1且小于或等于N的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还包括至少一个外接设备,至少一个所述外接设备分别与所述CPLD连接;
所述CPLD获取到所述第i个背板的编号标识后,根据所述第i个背板的编号标识对应的地址信息,为所述第i个背板中的各所述外接设备分配地址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主板包括基板管理控制器BMC,所述BMC通过I2C总线与各所述背板连接,所述第i个背板的CPLD及至少一个所述外接设备挂载在所述I2C总线上;
所述BMC通过地址映射表,确定所述第i个背板中所述CPLD的地址信息,根据所述CPLD的地址信息从所述CPLD中读取各所述外接设备的地址信息,将各所述外接设备的地址信息写入寻址阵列后,根据所述寻址阵列对各所述外接设备进行寻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内包括一组I2C总线,所述I2C总线经由第i-1个背板的下行连接器接入所述第i个背板的上行连接器,在所述第i个背板内,所述I2C总线经所述上行连接器接入所述下行连接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组I2C总线包括数据传输总线及时钟传输总线,在所述第i个背板内,分别在所述数据传输总线及时钟传输总线上设置驱动单元,通过所述驱动单元在所述数据传输总线及所述时钟传输总线上传输信号。
9.一种背板编号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背板级联系统,所述背板接连系统包括服务器主板、N个背板,所述服务器主板包括一个连接器,所述背板包括上行连接器、下行连接器、以及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服务器主板通过所述连接器将N位初始地址选择信号传输至与所述连接器相连的第1个背板;
第i个背板通过所述上行连接器接收第i-1个背板传输的N位地址选择信号,并将所述N位地址选择信号移位传输至所述第i个背板的下行连接器,所述移位为顺时针移位或逆时针移位;
所述第i个背板通过下行连接器将移位后的N位地址选择信号传输至第i+1个背板;
所述第i个背板通过所述上行连接器和所述下行连接器之间相邻的m条信号线接入CPLD,以向所述CPLD传输所述第i个背板的编号标识,其中,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i为小于N的整数,所述m为与所述N关联的整数。
10.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所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背板级联系统。
CN202210076574.1A 2022-01-24 2022-01-24 背板级联系统、背板编号分配方法和计算机设备 Pending CN1141165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76574.1A CN114116576A (zh) 2022-01-24 2022-01-24 背板级联系统、背板编号分配方法和计算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76574.1A CN114116576A (zh) 2022-01-24 2022-01-24 背板级联系统、背板编号分配方法和计算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16576A true CN114116576A (zh) 2022-03-01

Family

ID=80361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76574.1A Pending CN114116576A (zh) 2022-01-24 2022-01-24 背板级联系统、背板编号分配方法和计算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16576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75431A (zh) * 2020-04-01 2020-07-31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主板,背板,识别系统以及识别方法
CN112286857A (zh) * 2020-10-30 2021-01-29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多背板级联的服务器i2c总线分配方法与系统
CN112463702A (zh) * 2020-11-19 2021-03-09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级联背板的cpld i2c通道地址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13448402A (zh) * 2021-05-31 2021-09-28 山东英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多背板级联的服务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75431A (zh) * 2020-04-01 2020-07-31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主板,背板,识别系统以及识别方法
CN112286857A (zh) * 2020-10-30 2021-01-29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多背板级联的服务器i2c总线分配方法与系统
CN112463702A (zh) * 2020-11-19 2021-03-09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级联背板的cpld i2c通道地址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13448402A (zh) * 2021-05-31 2021-09-28 山东英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多背板级联的服务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33635B1 (en) Diagnostic/control system using a multi-level I2C bus
US9723080B2 (en) Storage management computer and method for avoiding conflict by adjusting the task starting time and switching the order of task execution
KR101392555B1 (ko) 직렬로 상호접속된 장치들에 대한 id 생성 기기 및 방법
CN104166441B (zh) 可扩展存储装置
CN109062512A (zh) 一种分布式存储集群、数据读写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US2006019563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ally allocating inter integrated circuits addresses to multiple slaves
US8626973B2 (en) Pseudo multi-master I2C operation in a blade server chassis
CN101405708A (zh) 自动计算机器的存储器系统
US7725664B2 (en) Configuration definition setup method for disk array apparatus, and disk array apparatus
TW201512843A (zh) 可於多重資料寬度通訊之記憶體組件
JP5996497B2 (ja) ストレージ装置
TWI260496B (en) Mapping data masks in hardware by controller programming
US11228518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tended support of deprecated products
CN103176913A (zh) 硬盘动态映射方法与应用其的服务器
KR20120106639A (ko) 메모리 제어기 어드레스 및 데이터 핀 멀티플렉싱
CN117056249B (zh) 一种mdio到ahb的转换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US2007025065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Substituting Redundant Same Address Devices on a Multi-Mastered IIC Bus
US20080222365A1 (en) Managed Memory System
CN114116576A (zh) 背板级联系统、背板编号分配方法和计算机设备
US8606984B2 (en) Hierarchical to physical bus translation
CN112513824A (zh) 一种内存交织方法及装置
US8316169B2 (en) Physical to hierarchical bus translation
US1130787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nitoring and validating server configurations
JP2021005380A (ja) データ伝送装置、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データ処理方法及び媒体
CN102446132A (zh) 一种模拟本地总线进行板级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