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11417A - 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及换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及换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11417A
CN114111417A CN202111417031.3A CN202111417031A CN114111417A CN 114111417 A CN114111417 A CN 114111417A CN 202111417031 A CN202111417031 A CN 202111417031A CN 114111417 A CN114111417 A CN 1141114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exchange plate
flow channel
circuit board
printed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1703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11417B (zh
Inventor
崔大伟
宋磊
段承杰
林继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hina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GN Power Co Ltd
Lingdong Nuclear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hina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GN Power Co Ltd
Lingdong Nuclear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hina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GN Power Co Ltd, Lingdong Nuclear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141703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114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114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114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114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114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及换热系统。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包括多个第一换热板和多个第二换热板,各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分别构造有供冷流体和热流体流动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以实现热交换。由于各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沿周向布置于第一虚拟圆和第二虚拟圆之间,且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的厚度沿第一虚拟圆的径向向外是逐渐增大的,使得印刷电路板换热器整体呈圆环结构或者圆环结构的局部,因此在布置换热系统时,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外圈能够与用于换热系统的壳体形成间隙配合,减少空间浪费,提升空间利用率,保证换热系统的紧凑性。

Description

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及换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及换热系统。
背景技术
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回路在核能、太阳能、动力系统、余热利用、制冷、制热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其主要优点是结构紧凑、尺寸小、效率高、便于模块化设计。回路中尺寸最大的设备为换热器,为了缩小总体尺寸,一般优先采用印刷电路板换热器(printedcircuit heat exchanger,PCHE)。
现有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回路中,将尺寸较大的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布置在换热装置的壳体内,现有的印刷电路板换热器为方形结构,其棱角必然会加大装置的整体尺寸,空间利用率不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存在空间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印刷电路板换热器。
一种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包括多个第一换热板和多个第二换热板;各所述第一换热板和各所述第二换热板沿周向交替设置于第一虚拟圆与第二虚拟圆之间,且相邻的所述第一换热板与所述第二换热板接触;所述第一虚拟圆与所述第二虚拟圆同心且半径不同;所述第一换热板和所述第二换热板沿所述第一虚拟圆的径向延伸,所述第一换热板上设置有用于第一工质流通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换热板上设置有用于第二工质流通的第二流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板沿自身厚度方向的一侧凹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流道由所述第一凹槽与相邻的所述第二换热板的壁面围成;所述第二换热板沿自身厚度方向的一侧凹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流道由所述第二凹槽与相邻的所述第一换热板的壁面围成;所述第一凹槽的凹陷方向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凹陷方向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板沿自身厚度方向的另一侧凹陷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围成所述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换热板沿自身厚度方向的另一侧凹陷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围成所述第一流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道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流道的截面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一换热板和所述第二换热板上分别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流道和多个所述第二流道,多个所述第一流道和多个所述第二流道分别沿所述第一虚拟圆的径向均匀布置,且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沿所述第一虚拟圆的周向交错排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二流道的截面积沿所述第一虚拟圆的径向向外逐渐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印刷电路板换热器还包括第一进口流道和连接于所述第一进口流道的第一分配流道,所述第一分配流道与所述第一流道连接,且所述第一分配流道设置于所述第一流道的下方,所述第一进口流道的入口与所述第一流道的出口平齐。
一种换热系统,包括反应堆和如上所述的印刷电路板换热器,所述反应堆用于加热所述第二工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印刷电路板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反应堆的上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流道包括第二进口流道和连接于所述第二进口流道的第二主流道,所述第二进口流道沿所述第一虚拟圆的径向延伸,所述第二主流道自所述第二进口流道的出口竖直向下延伸,且所述反应堆与所述第二进口流道设置于所述第二主流道的同侧。
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述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包括多个第一换热板和多个第二换热板,其中,多个第一换热板和多个第二换热板沿周向交替设置于第一虚拟圆与第二虚拟圆之间,各第一换热板和各第二换热板分别构造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分别供冷流体和热流体流过,从而将热流体的热量传递给冷流体实现热交换。由于各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沿周向布置于第一虚拟圆和第二虚拟圆之间,且二者接触,也就是说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的厚度沿第一虚拟圆的径向向外是逐渐增大的,使得印刷电路板换热器整体呈圆环结构或者圆环结构的局部,因此在布置换热系统时,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外圈能够与换热系统的壳体形成间隙配合,减少空间浪费,提升空间利用率,保证换热系统的紧凑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第一换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第一换热板的流道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第二换热板的流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系统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换热系统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10-换热系统;100-印刷电路板换热器;110-第一换热板;111-第一凹槽;112-第一流道;113-第三凹槽;120-第二换热板;121-第二凹槽;122-第二流道;1221-第二进口流道;1222-第二主流道;123-第四凹槽;130-端板;141-第一进口流道;142-第一分配流道;210-进口集箱;220-进口接管;230-出口集箱;240-出口接管;300-反应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印刷电路板换热器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印刷电路板换热器100包括多个第一换热板110和多个第二换热板120;各第一换热板110和各第二换热板120沿周向交替设置于第一虚拟圆与第二虚拟圆之间,且相邻的第一换热板110与第二换热板120接触;第一虚拟圆与第二虚拟圆同心且半径不同;第一换热板110和第二换热板120沿第一虚拟圆的径向延伸,第一换热板110上设置有用于第一工质流通的第一流道112;第二换热板120上设置有用于第二工质流通的第二流道122。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虚拟圆和第二虚拟圆的引入,只是为了便于描述第一换热板110和第二换热板120的设置位置。第一换热板110和第二换热板120设置于第一虚拟圆与第二虚拟圆之间的意思是:第一换热板110和第二换热板120沿径向的两个边缘分别与第一虚拟圆和第二虚拟圆的轨迹至少部分重合。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板110为冷板,其设置的第一流道112用于供冷流体流动;第二换热板120为热板,其设置的第二流道122用于供热流体流动,通过第一换热板110和第二换热板120交替设置,从而将热流体的热量传递给冷流体实现热交换。由于各第一换热板110和第二换热板120沿周向布置于第一虚拟圆和第二虚拟圆之间,且二者接触,也就是说第一换热板110和第二换热板120的厚度沿第一虚拟圆的径向向外是逐渐增大的,使得印刷电路板换热器100整体呈圆环结构或者圆环结构的局部,因此在布置换热系统时,印刷电路板换热器100的外圈能够与换热系统的壳体形成间隙配合,减少空间浪费,提升空间利用率,进而保证换热系统的紧凑性。通过第一换热板110和第二换热板120的厚度沿第一虚拟圆的径向向外逐渐增大的设计,保证换热板沿径向不同位置的换热能力和流体流速相当,从而保证不同位置的换热效果的一致性。
其中,第一换热板110和第二换热板120可采用扩散焊接的方式连接,无需其他焊接填料,并且能够确保焊缝强度,确保印刷电路板换热器100能够承受较高的温度和压力,满足实际使用所需的温度要求和压力要求。具体在加工时,可先将若干数量的第一换热板110和第二换热板120加工成四分之一圆环的芯体结构,印刷电路板换热器100由至少一个芯体结构组成,便于批量生产及替换,节省开模及维护成本。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印刷电路板换热器100包括四个芯体结构,四个芯体结构围成圆环结构。两两相邻的芯体结构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这样不仅有利于降低芯体结构的加工制造难度,并且当某个芯体结构发生故障时,能方便替换,有利于降低检修难度,并降低制造成本;同时由于芯体结构之间留有一定间隙,有利于降低安装难度,并为管道等其他设备的设置留出空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也可采用3D打印一体成型。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印刷电路板换热器100还包括端板130,端板130连接于第一换热板110和第二换热板120沿第一虚拟圆径向的边缘,从而对各换热板起到限位和密封作用,保证相邻换热板之间的连接可靠性,提高印刷电路板换热器100的强度。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流道112和第二流道122可通过刻蚀剂等化学蚀刻的方式进行加工,从而蚀刻出流动通道,也可采用激光蚀刻、机加工等方式进行加工,而且能够加工不同形状的流道。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流道112和第二流道122的截面为半圆形,则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21的凹陷深度分别为第一流道112和第二流道122截面的半径。凹陷深度过深时,换热板强度不高,凹陷深度过浅时,冷热流动通道间的金属材料较多,导热损失增加,较小的通道截面在扩散焊接过程中挤压变形更严重,流动通道的几何参数变化显著,不利于流动换热。因此流道截面的半径可以设置为换热板厚度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既能够确保流道内的循环工质的流速,又能保证换热板具有较大的换热面积,从而增强换热效果,还能确保换热板的结构强度,降低冷流体和热流体直接接触导致换热板失效的风险,从而确保换热板的使用寿命。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截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V形或者圆角矩形等。
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流道112和第二流道122沿其流动方向贯穿第一换热板110和第二换热板120,且沿其流动方向,第一流道112和第二流道122可以为一字形,从而便于加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沿其流动方向也可以为弯折结构,例如是Z形、S形等形状布置的管道,当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为弯折结构时,能够增加流体在流动过程中的扰动和涡旋,通过产生涡流和二次流来强化换热,进而提高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的换热能力,增强印刷电路板换热器100的换热效果。应当说明的是,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截面形状以及两流道沿流动方向布置的形状不局限于前述所列举出来的。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换热板110沿自身厚度方向的一侧凹陷有第一凹槽111,则第一流道112由第一凹槽111与相邻的第二换热板120的壁面围成。第二换热板120沿自身厚度方向的一侧凹陷有第二凹槽121,则第二流道122由第二凹槽121与相邻的第一换热板110的壁面围成。其中,第一凹槽111的凹陷方向与第二凹槽121的凹陷方向相同,使得第一流道112和相邻的第二流道122之间的间距不会太远,保证换热效果。通过将第一流道112和第二流道122设置于换热板的边缘,不仅便于流道的加工,而且使得第二流道122内的热流体能够直接与相邻的第一换热板110接触,从而直接将热量传递给第一换热板110上的第一流道112内的冷流体,增强相邻换热板之间的换热效果。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也可以不设置在沿厚度方向的边缘,而设置在中心位置等。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换热板110和第二换热板120沿自身厚度方向的另一侧分别凹陷出第三凹槽113和第四凹槽123,第三凹槽113与相邻第二换热板120上的第二凹槽121共同围成第二流道122,第四凹槽123与相邻第一换热板110上的第一凹槽111围成第一流道112。通过在各换热板的两侧均开设凹槽,使得第一换热板110和第二换热板120的双侧开槽在密封连接后形成热流体通道和冷流体通道,增加了冷流体和热流体的流通面积,从而能够减小流动阻力,使得热量的传递更快速,从而提高换热效率。需要说明的是,采用两侧开槽的方式,则需要对应增加换热板的厚度,保证冷流体和热流体的隔离效果,降低冷流体和热流体直接接触导致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失效的风险。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流道112的截面积小于第二流道122的截面积。由于第一流道112用来供冷流体例如临界二氧化碳通过,第二流道122是供热流体例如液态铅铋合金通过,通过设置热流道的流通面积大于冷流道的流通面积,保证热流体有较大的流量且流动顺畅,进而能够确保热流体的热量能够充分传递到相邻的第一换热板110内流动的冷流体上,从而增强换热能力,保证换热效果。第二流道122的流通面积大于第一流道112的流通面积,降低第二流道122由于腐蚀杂质导致的流道堵塞的风险。
请参阅图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换热板110和第二换热板120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21,多个第一凹槽111和多个第二凹槽121分别沿第一虚拟圆的径向间隔均匀布置。也就是说,每个换热板上均设置有多个供流体流动的流道,通过多个换热的流道间隔设置,保证换热板在径向不同位置的换热效果,从而保证换热效率。其中,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21可以沿第一虚拟圆的周向交错排布,使得相邻板间的流道呈交错规律分布,保证冷热交替的效果。同时,通过交错间隔设置,使得第一流道112和第二流道122更加紧凑的设置在两类换热板上,减小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体积,且热流体和冷流体间隔更小,有利于热量的交换,从而能够充分利用换热板,提高换热效率。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流道122的截面积沿第一虚拟圆的径向向外逐渐增大。热流体从换热器的内侧进入多个第二流道122时,其流场分布特性决定了靠近内侧位置的第二流道122内的热流体流量较外部低,靠近外侧位置的第二流道122内的热流体流量高,由于流量为流速与流道面积的乘积,因此设置多个第二流道122的截面积从内侧到外侧逐渐增大,保证同一换热板在径向不同位置的流速相当,进而保证不同位置的换热能力相当,降低流速差异导致的换热损失,从而保证换热板整体的换热效果。
如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印刷电路板换热器100还包括第一进口流道141和连接于第一进口流道141的第一分配流道142,第一分配流道142与多个第一流道112连接,且第一进口流道141、第一分配流道142及第一流道112整体呈U形,使得冷流体通过第一进口流道141向下流动,并通过第一分配流道142水平流向不同位置的第一流道112内,进入第一流道112后向上流动。由于冷流体的流动方向在三个流道的临界处发生改变,因此能够增加流体在流动过程中的扰动和涡旋,从而增强换热板的换热效果。
其中,第一进口流道141的入口是用于通入冷流体例如临界二氧化碳,第一流道112的出口用于收集吸收热量后的临界二氧化碳,因此将第一进口流道141的入口与第一流道112的出口均设置在顶部,便于加工的同时,便于与通入冷流体的进气管路和收集冷流体的出气管路直接连接,降低安装难度,且能减少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的弯折,延长使用寿命的同时保证流动的顺畅。另外,由于冷流体进口和冷流体出口均设置在顶部,因此进出口的接口出现问题时,便于拆卸维修和更换。
如图5所示,第二流道122包括第二进口流道1221和连接于第二进口流道1221的第二主流道1222,第二进口流道1221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二主流道1222自第二进口流道1221的出口竖直向下延伸。可以看出,热流体在第二主流道1222内的流动方向与冷流体在第一流道112内的流动方向相反,使得高温流体的能量更易传递给冷流体,提升换热效率。同时,由于第二流道122形成弯折结构,易形成涡流,从而延伸热流体与第一换热板之间的接触时间,提升换热效果。
如图6所示,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换热系统10,包括反应堆300和如上所述的印刷电路板换热器100,第二工质在外置驱动件例如驱动泵的作用下进入反应堆300,并被反应堆300加热,加热后高温的第二工质进入第二流道122与第一工质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第一工质进入透平机内做功,带动发电机发电;第二工质进入反应堆300加热并进行下一次换热循环。该换热系统由于具有上述的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因此在安装时,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外圈能够与换热系统的壳体形成间隙配合,减少空间浪费,提升空间利用率,保证换热系统的紧凑性。
如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印刷电路板换热器100设置于反应堆300的上方。因此在不设置外置驱动件或者外置驱动件异常的情况下,第二工质换热完毕后可自发的流回反应堆300,以将反应堆300的热量传递给第二工质,形成循环。通过二者布置位置的高度差增强换热系统10的自然循环能力,提升换热系统10在意外工况下运行的可靠性,降低对外置驱动件的依赖,进而减少能量的消耗。
如图5和图6所示,反应堆300与第二进口流道1221设置于第二主流道1222的同侧,使得经过反应堆300加热后的第二工质直接上升即可进入第二进口流道1221,减少多余的移动行程,减少第二工质在流动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同时,反应堆300与第二进口流道1221的同侧布置,能够提升换热系统10的紧凑性,减少不必要的空间浪费,提升换热系统10的空间利用率。
如图4至图7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换热系统10还包括进口集箱210和出口集箱230,进口集箱210和出口集箱230为环形,进口集箱210与第一进口流道141的入口连通,出口集箱230与第一流道112的出口连通,进口集箱210和出口集箱230的顶部分别设置有多个进口接管220和多个出口接管240,使得冷态的第一工质进入进口接管220经过进口集箱210进入不同位置的第一流道112,并与第二工质进行热量交换,升温后的第一工质被出口集箱230收集并经出口接管240流出,实现第一工质的供给和输出,提升换热系统10的使用便利性。
如图4-图6所示,上述换热系统10,以第二工质为液态铅铋合金,第一工质为超临界二氧化碳为例,铅铋融化成液态注入反应堆300,经过反应堆300加热后,液态铅铋的温度升高,密度降低,因此向上运动,并进入第二进口流道1221,经过一个直角转弯后进入第二主流道1222并向下流动,从而将自身的热量传递给冷侧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超临界二氧化碳通过进口接管220进入进口集箱210,通过第一进口流道141流到底部的第一分配流道142,经第一分配流道142流入各个第一流道112后向上流动,在第一流道112流动的过程中,吸收铅铋传递的热量。换热降温后的液态铅铋由换热器的下部流出,并向下流动,最后进入反应器中再次受热升温;换热升温后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最终由顶部的出口集箱230经出口接管240流出。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第一换热板和多个第二换热板;
各所述第一换热板和各所述第二换热板沿周向交替设置于第一虚拟圆与第二虚拟圆之间,且相邻的所述第一换热板与所述第二换热板接触;所述第一虚拟圆与所述第二虚拟圆同心且半径不同;
所述第一换热板和所述第二换热板沿所述第一虚拟圆的径向延伸,所述第一换热板上设置有用于第一工质流通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换热板上设置有用于第二工质流通的第二流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板沿自身厚度方向的一侧凹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流道由所述第一凹槽与相邻的所述第二换热板的壁面围成;所述第二换热板沿自身厚度方向的一侧凹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流道由所述第二凹槽与相邻的所述第一换热板的壁面围成;所述第一凹槽的凹陷方向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凹陷方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板沿自身厚度方向的另一侧凹陷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围成所述第二流道;
所述第二换热板沿自身厚度方向的另一侧凹陷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围成所述第一流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流道的截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换热板和所述第二换热板上分别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流道和多个所述第二流道,多个所述第一流道和多个所述第二流道分别沿所述第一虚拟圆的径向均匀布置,且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沿所述第一虚拟圆的周向交错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流道的截面积沿所述第一虚拟圆的径向向外逐渐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电路板换热器还包括第一进口流道和连接于所述第一进口流道的第一分配流道,所述第一分配流道与所述第一流道连接,且所述第一分配流道设置于所述第一流道的下方,所述第一进口流道的入口与所述第一流道的出口平齐。
8.一种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堆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印刷电路板换热器,所述反应堆用于加热所述第二工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电路板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反应堆的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道包括第二进口流道和连接于所述第二进口流道的第二主流道,所述第二进口流道沿所述第一虚拟圆的径向延伸,所述第二主流道自所述第二进口流道的出口竖直向下延伸,且所述反应堆与所述第二进口流道设置于所述第二主流道的同侧。
CN202111417031.3A 2021-11-25 2021-11-25 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及换热系统 Active CN1141114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17031.3A CN114111417B (zh) 2021-11-25 2021-11-25 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及换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17031.3A CN114111417B (zh) 2021-11-25 2021-11-25 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及换热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11417A true CN114111417A (zh) 2022-03-01
CN114111417B CN114111417B (zh) 2024-04-26

Family

ID=80373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17031.3A Active CN114111417B (zh) 2021-11-25 2021-11-25 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及换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1141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42172A (zh) * 2022-09-08 2023-06-0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适用于高速气流的低阻板翅换热结构
WO2023216808A1 (zh) * 2022-05-07 2023-11-16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铅铋-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32775A (en) * 1980-02-12 1985-08-06 Rudolf Hofmann Air cooler with condensate trap
JPH10122764A (ja) * 1996-10-17 1998-05-15 Honda Motor Co Ltd 熱交換器
CN104501632A (zh) * 2014-12-15 2015-04-08 洛阳瑞昌石油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弧形板式换热器
JP2015152190A (ja) * 2014-02-12 2015-08-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ガスタービン用熱交換器
CN106839832A (zh) * 2017-01-23 2017-06-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用于超临界流体热力循环中的变流道换热器
WO2017191418A1 (fr) * 2016-05-04 2017-11-09 Mecaplast France Echangeur thermique en matière plastique et véhicule comprenant cet échangeur
CN107532856A (zh) * 2015-03-17 2018-01-02 亿康先达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乘客室的交换器元件和装备有此交换器元件的乘客室
CN109443043A (zh) * 2018-09-05 2019-03-08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铅-超临界二氧化碳中间换热器
JP2019128056A (ja) * 2018-01-22 2019-08-01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円筒型熱交換器
CN110686550A (zh) * 2019-11-18 2020-01-14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紧凑式均匀过度接口及其制备工艺
CN210180240U (zh) * 2019-05-05 2020-03-24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及其芯体结构
CN111140361A (zh) * 2019-12-24 2020-05-12 航天海鹰(哈尔滨)钛业有限公司 一种可用于燃气轮机系统的微通道换热器核芯
CN212512623U (zh) * 2020-07-27 2021-02-09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紧凑型多级串联pche换热器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32775A (en) * 1980-02-12 1985-08-06 Rudolf Hofmann Air cooler with condensate trap
JPH10122764A (ja) * 1996-10-17 1998-05-15 Honda Motor Co Ltd 熱交換器
JP2015152190A (ja) * 2014-02-12 2015-08-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ガスタービン用熱交換器
CN104501632A (zh) * 2014-12-15 2015-04-08 洛阳瑞昌石油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弧形板式换热器
CN107532856A (zh) * 2015-03-17 2018-01-02 亿康先达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乘客室的交换器元件和装备有此交换器元件的乘客室
WO2017191418A1 (fr) * 2016-05-04 2017-11-09 Mecaplast France Echangeur thermique en matière plastique et véhicule comprenant cet échangeur
EP3452772A1 (fr) * 2016-05-04 2019-03-13 Novares France Echangeur thermique en matière plastique et véhicule comprenant cet échangeur
CN106839832A (zh) * 2017-01-23 2017-06-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用于超临界流体热力循环中的变流道换热器
JP2019128056A (ja) * 2018-01-22 2019-08-01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円筒型熱交換器
CN109443043A (zh) * 2018-09-05 2019-03-08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铅-超临界二氧化碳中间换热器
CN210180240U (zh) * 2019-05-05 2020-03-24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及其芯体结构
CN110686550A (zh) * 2019-11-18 2020-01-14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紧凑式均匀过度接口及其制备工艺
CN111140361A (zh) * 2019-12-24 2020-05-12 航天海鹰(哈尔滨)钛业有限公司 一种可用于燃气轮机系统的微通道换热器核芯
CN212512623U (zh) * 2020-07-27 2021-02-09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紧凑型多级串联pche换热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16808A1 (zh) * 2022-05-07 2023-11-16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铅铋-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系统及方法
CN116242172A (zh) * 2022-09-08 2023-06-0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适用于高速气流的低阻板翅换热结构
CN116242172B (zh) * 2022-09-08 2024-04-0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适用于高速气流的低阻板翅换热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11417B (zh) 2024-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111417B (zh) 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及换热系统
CN109163586B (zh) 一种螺旋流道印刷电路板换热器
CN107144158B (zh)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和水换热的紧凑式换热器
CN111927942A (zh) 一种液冷散热结构和变速箱壳体
CN115979028A (zh) 一种高效紧凑式扩散焊接换热器芯体
CN111554416A (zh) 热管堆余热排出系统
CN213455064U (zh) 一种均热冷板换热器
CN207095353U (zh) 一种石墨换热器
CN215832535U (zh) 一种混合肋排换热器芯体及换热器
CN206037786U (zh) 电动车辆上的发热件降温用全铝式板式换热器
CN111828600B (zh) 一种变速箱壳体
CN211234058U (zh) 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
CN113295026A (zh) 一种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
CN109794212B (zh) 一种高温反应釜
CN112179172A (zh) 一种冷热流体同层布置的盘板式扩散焊紧凑换热器
CN219696086U (zh) 一种具有仿生鱼鳞形轮廓的并联流道结构
CN219693947U (zh) 一种高效紧凑式扩散焊接换热器芯体
CN219696085U (zh) 一种具有横向波纹形轮廓的并联流道结构
CN217306490U (zh) 一种涡旋微通道的冲击式水冷芯片散热器
CN212179640U (zh) 矩形石墨换热器
CN218388462U (zh) S形电机控制器水道结构及车辆
CN212694846U (zh) 热管堆余热排出系统
CN210154381U (zh) 高效率换热器
CN216115473U (zh) 汽水混合型乏汽余热回收器
CN113764113B (zh) 反应堆及其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