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10426A - 一种活塞式气体回收装置及气体回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活塞式气体回收装置及气体回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10426A
CN114110426A CN202010906759.1A CN202010906759A CN114110426A CN 114110426 A CN114110426 A CN 114110426A CN 202010906759 A CN202010906759 A CN 202010906759A CN 114110426 A CN114110426 A CN 1141104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gas
pipe
communicated
electromagnetic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0675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联群
熊雪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90675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1042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104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104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DPIPE-LINE SYSTEMS; PIPE-LINES
    • F17D1/00Pipe-line systems
    • F17D1/02Pipe-line systems for gases or vapours
    • F17D1/04Pipe-line systems for gases or vapours for distribution of ga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00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with accumulators; Supply reservoir or sump assemblies
    • F15B1/02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with accumulators
    • F15B1/04Accumulators
    • F15B1/08Accumulators using a gas cushion; Gas charging devices; Indicators or float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1/00Servomotor systems without provision for follow-up action; Circuits therefor
    • F15B11/08Servomotor systems without provision for follow-up action; Circuits therefor with only one servomo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3/00Details of servomotor systems ; Valves for servomotor systems
    • F15B13/02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9/00Testing; Calibrating; Fault detection or monitoring; Simulation or modelling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DPIPE-LINE SYSTEMS; PIPE-LINES
    • F17D3/00Arrangements for supervising or controlling working operations
    • F17D3/01Arrangements for supervising or controlling working operations for controlling, signalling, or supervising the conveyance of a produc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DPIPE-LINE SYSTEMS; PIPE-LINES
    • F17D5/00Protection or supervision of install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4Hydrogen distribu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塞式气体回收装置及气体回收方法,包括缓冲机构,缓冲机构包括缓冲气囊和第一输气管;过渡机构包括过渡气囊和第二输气管;第二输气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储气机构包括储气缸、活塞、活塞杆和第三输气管;储气缸内具有腔室,储气缸上设有储气缸进气口、储气缸出气口和储气缸通气口;活塞设置在腔室内以将腔室分隔为储气腔室和平衡腔室;第三输气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驱动机构驱动活塞杆沿储气缸的内腔左右移动,活塞杆带动活塞沿储气缸的内腔左右移动。本发明能够不间断地对余气进行回收,同时能够在保证余气连续输出的情况下避免气体倒流或气体流速过快的情况发生,而且不影响余气输出装置的正常工作。

Description

一种活塞式气体回收装置及气体回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源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活塞式气体回收装置及气体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对新能源技术的重视,氢燃料电池的研究也经开展很久。氢燃料电池是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装置,其基本原理是电解水的逆反应,把氢和氧分别供给阳极和阴极,氢通过阳极向外扩散和电解质发生反应后,放出电子通过外部的负载到达阴极。现有技术中,氢燃料电池在发电过程中会产生余气,大都是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而如果直接将余气排放口连接储气装置的话,容易造成气体倒流,影响氢燃料电池的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活塞式气体回收装置,它能够不间断地对余气进行回收,同时能够在保证余气连续输出的情况下避免气体倒流或气体流速过快的情况发生,而且不影响余气输出装置的正常工作。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活塞式气体回收装置的气体回收方法,能够实现智能化控制、运行稳定。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活塞式气体回收装置,包括:
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缓冲气囊和第一输气管;所述第一输气管的进气端适于与气源相连,其出气端与所述缓冲气囊连通;
过渡机构,所述过渡机构包括过渡气囊和第二输气管;所述第二输气管的进气端与所述缓冲气囊连通,其出气端与所述过渡气囊连通;所述第二输气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
储气机构,所述储气机构包括储气缸、活塞、活塞杆和第三输气管;所述储气缸内具有腔室,所述储气缸上设有储气缸进气口、储气缸出气口和储气缸通气口;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腔室内以将所述腔室分隔为储气腔室和平衡腔室;所述储气缸进气口、储气缸出气口分别与所述储气腔室连通,所述储气缸通气口与所述平衡腔室连通;所述活塞杆设置在所述平衡腔室内,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伸出所述储气缸,其另一端与所述活塞相连;所述第三输气管的进气端与所述过渡气囊连通,其出气端与所述储气缸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三输气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活塞杆沿储气缸的内腔左右移动,活塞杆带动活塞沿储气缸的内腔左右移动。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机构还包括具有第一容置腔的第一容器壳体,所述第一容器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容置腔连通的第一通气口;所述缓冲气囊安装于所述第一容置腔中;所述过渡机构还包括具有第二容置腔的第二容器壳体,所述第二容器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容置腔连通的第二通气口;所述过渡气囊安装于所述第二容置腔中。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机构还包括第一管接头,所述第一管接头密封安装在所述缓冲气囊的开口端;所述第一管接通具有分别与所述缓冲气囊的内腔连通的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一出气通道;所述第一输气管的出气端通过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所述缓冲气囊连通;
所述过渡机构还包括第二管接头,所述第二管接头密封安装在所述过渡气囊的开口端;所述第二管接通具有分别与所述过渡气囊的内腔连通的第二进气通道和第二出气通道;所述第二输气管的进气端通过所述第一管接头的第一出气通道与所述缓冲气囊连通,其出气端通过所述第二管接头的第二进气通道与所述过渡气囊连通;
所述第三输气管的进气端通过所述第二管接头的第二出气通道与所述过渡气囊连通。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气囊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容器壳体内设置有第一法兰盘,所述第一容器壳体及第一法兰盘上对应设置有第一卡接口,所述缓冲气囊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容器壳体及第一法兰盘的第一卡接口卡扣连接;所述过渡气囊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容器壳体内设置有第二法兰盘,所述第二容器壳体及第二法兰盘上对应设置有第二卡接口,所述过渡气囊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容器壳体及第二法兰盘的第二卡接口卡扣连接。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座、伺服电机、第一齿轮、第一齿条;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安装于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齿条固定安装于所述活塞杆的伸出端上;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相互啮合。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定位座上的固定轴、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固定轴上的第二齿轮和固定安装于所述活塞杆的伸出端上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齿条相互啮合。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储气机构还包括与所述储气缸出气口连通的第四输气管,所述第四输气管上设有第三电磁阀。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气体转移机构,所述气体转移机构包括具有第三容置腔的第三容器壳体,所述第三容器壳体上设有分别与第三容置腔连通的气管接头和排气阀;所述气管接头上设置有换向电磁阀,所述换向电磁阀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三输气管的出气口连通;换向电磁阀能够在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及第三状态之间切换;当换向电磁阀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三输气管与第三容置腔连通,第三容置腔与外部设备断开;当换向电磁阀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三输气管与第三容置腔断开,第三容置腔与外部设备连通;当换向电磁阀处于第三状态时,第三输气管与第三容置腔断开,第三容置腔与外部设备断开。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用于检测缓冲气囊中气压的第一气压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三容置腔中气压的第二气压传感器和中央控制器;所述第一气压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中央控制器的第一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气压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中央控制器的第二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换向电磁阀和伺服电机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气体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设备准备步骤:提供如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所述的活塞式气体回收装置;
储气步骤:余气经第一输气管流入缓冲气囊中,缓冲气囊开始储气,当缓冲气囊中的气压达到预设值时或者储气时间达到预设值时,控制第一电磁阀开启,余气经第二输气管流入过渡气囊中,过渡气囊开始储气,然后控制第二电磁阀开启,同时关闭第一电磁阀,过渡气囊内的余气被吸入储气缸的储气腔室内;
气体转移步骤:当储气缸中的储气量达到预设值后,关闭第二电磁阀,由驱动机构朝向储气腔室一侧的方向推动活塞,当驱动机构的推动压力与第三容置腔中的压力相等时,开启第三电磁阀,控制换向电磁阀切换到第一状态,储气腔室中的余气进入第三容置腔中,当活塞移动到预设位置后,关闭第三电磁阀,完成气体转移。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活塞式气体回收装置包括缓冲机构、过渡机构、储气机构和驱动机构;实际使用过程中,余气经第一输气管流入缓冲气囊中,缓冲气囊开始储气,当缓冲气囊中的气压达到预设值时或者储气时间达到预设值时,控制第一电磁阀开启,余气经第二输气管流入过渡气囊中,过渡气囊开始储气,然后控制第二电磁阀开启,同时关闭第一电磁阀,过渡气囊内的余气被吸入储气缸的储气腔室内;在回收气体的过程,由于设计了缓冲气囊,关闭第一电磁阀后,余气还能够不间断地流入缓冲气囊,驱动机构驱动活塞杆带动活塞移动,使得储气缸对过渡气囊进行吸气,在吸气过程中,由于关闭了第一电磁阀,能够避免气体倒流或气体流速过快的情况发生,当储气缸中的储气量达到预设值后,通过储气缸排气口将气体转移至外部设备,从而保证余气能够连续输出,不影响余气输出装置的正常工作。
2、本发明的气体回收方法包括设备准备步骤、储气步骤和充气步骤,能够实现智能化控制、运行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活塞式气体回收装置(包括气体转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活塞式气体回收装置(不包括气体转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的第一容器壳体及缓冲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的第二容器壳体及过渡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的储气缸及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1、缓冲气囊;12、第一输气管;13、第一容器壳体;131、第一容置腔;132、第一通气口;14、第一管接头;141、第一进气通道;142、第一出气通道;15、第一法兰盘;
21、过渡气囊;22、第二输气管;23、第一电磁阀;24、第二容器壳体;241、第二容置腔;242、第二通气口;25、第二管接头;251、第二进气通道;252、第二出气通道;26、第二法兰盘;
31、储气缸;311、腔室;3111、储气腔室;3112、平衡腔室;312、储气缸进气口;313、储气缸出气口;314、储气缸通气口;32、活塞;33、活塞杆;34、第三输气管;35、第二电磁阀;36、第四输气管;37、第三电磁阀;
41、安装座;42、伺服电机;43、第一齿轮;44、第一齿条;
51、固定轴;52、第二齿轮;53、第二齿条;
61、第三容器壳体;62、气管接头;63、排气阀;64、换向电磁阀;
71、第一气压传感器;72、第二气压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个合形成新的实施例。除特殊说明的之外,本实施例中所采用到的材料及设备均可从市场购得。所述实施例的实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介媒介间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5,一种活塞式气体回收装置,包括:
缓冲机构,缓冲机构包括缓冲气囊11和第一输气管12;第一输气管12的进气端适于与气源相连,其出气端与缓冲气囊11连通;
过渡机构,过渡机构包括过渡气囊21和第二输气管22;第二输气管22的进气端与缓冲气囊11连通,其出气端与过渡气囊21连通;第二输气管22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23;
储气机构,储气机构包括储气缸31、活塞32、活塞杆33和第三输气管34;储气缸31内具有腔室311,储气缸31上设有储气缸进气口312、储气缸出气口313和储气缸通气口314;活塞设置在腔室内以将腔室分隔为储气腔室3111和平衡腔室3112;储气缸进气口312、储气缸出气口313分别与储气腔室3111连通,储气缸通气口313与平衡腔室3112连通;活塞杆设置在平衡腔室3112内,活塞杆33的一端伸出储气缸,其另一端与活塞32相连;第三输气管34的进气端与过渡气囊连通,其出气端与储气缸的进气口连通;第三输气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35;
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动活塞杆33沿储气缸的内腔左右移动,活塞杆带动活塞沿储气缸的内腔左右移动。
实际使用过程中,余气经第一输气管流入缓冲气囊中,缓冲气囊开始储气,当缓冲气囊中的气压达到预设值时或者储气时间达到预设值时,控制第一电磁阀开启,余气经第二输气管流入过渡气囊中,过渡气囊开始储气,然后控制第二电磁阀开启,同时关闭第一电磁阀,过渡气囊内的余气被吸入储气缸的储气腔室内;在回收气体的过程,由于设计了缓冲气囊,关闭第一电磁阀后,余气还能够不间断地流入缓冲气囊,驱动机构驱动活塞杆带动活塞移动,使得储气缸对过渡气囊进行吸气,在吸气过程中,由于关闭了第一电磁阀,能够避免气体倒流或气体流速过快的情况发生,当储气缸中的储气量达到预设值后,通过储气缸排气口将气体转移至外部设备,从而保证余气能够连续输出,不影响余气输出装置的正常工作。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中,缓冲机构还包括具有第一容置腔131的第一容器壳体13,第一容器壳体13上设置有与第一容置腔连通的第一通气口132;缓冲气囊11安装于第一容置腔中。第一容器壳体13除了起到固定缓冲气囊的作用外,还能够防止缓冲气囊由于充气过量而发生爆裂。第一通气口132能够平衡第一容器壳体13的第一容置腔131中的气压,当缓冲气囊11中处于进气状态时,第一容置腔131中空气通过第一通气口132向外部排气,当缓冲气囊11中处于出气状态时,外部空气通过第一通气口132进入第一容置腔131中。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中,过渡机构还包括具有第二容置腔241的第二容器壳体24,第二容器壳体24上设置有与第二容置腔连通的第二通气口242;过渡气囊安装于第二容置腔中。第二容器壳体24除了起到固定过渡气囊的作用外,还能够防止过渡气囊由于充气过量而发生爆裂。第二通气口242能够平衡第二容器壳体24的第二容置腔241中的气压,当过渡气囊21中处于进气状态时,第二容置腔241中空气通过第二通气口242向外部排气,当过渡气囊21中处于出气状态时,外部空气通过第二通气口242进入第二容置腔241中。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中,缓冲机构还包括第一管接头14,第一管接头14密封安装在缓冲气囊的开口端;第一管接通具有分别与缓冲气囊的内腔连通的第一进气通道141和第一出气通道142;第一输气管的出气端通过第一进气通道与缓冲气囊连通;这样设计,具有密封效果好及拆装方便的优点。
过渡机构还包括第二管接头25,第二管接头25密封安装在过渡气囊的开口端;第二管接通具有分别与过渡气囊的内腔连通的第二进气通道251和第二出气通道252;第二输气管的进气端通过第一管接头的第一出气通道与缓冲气囊连通,其出气端通过第二管接头的第二进气通道与过渡气囊连通;这样设计,具有密封效果好及拆装方便的优点。
第三输气管的进气端通过第二管接头的第二出气通道与过渡气囊连通。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中,缓冲气囊1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接部,第一容器壳体内设置有第一法兰盘15,第一容器壳体及第一法兰盘上对应设置有第一卡接口,缓冲气囊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卡接部与第一容器壳体及第一法兰盘的第一卡接口卡扣连接;过渡气囊2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二卡接部,第二容器壳体内设置有第二法兰盘26,第二容器壳体及第二法兰盘上对应设置有第二卡接口,过渡气囊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卡接部与第二容器壳体及第二法兰盘的第二卡接口卡扣连接。这样设计,具有稳定性好及拆装方便的优点。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中,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座41、伺服电机42、第一齿轮43、第一齿条44;伺服电机固定安装于安装座上,第一齿轮固定安装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一齿条固定安装于活塞杆的伸出端上;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相互啮合。这样设计,能够实现高精确的控制活塞的移动位置,在移动区域内实现恒力矩,具有响应快,驱动力较大,信号检测、传动、处理方便的优点。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中,还包括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定位座上的固定轴51、可旋转地安装于固定轴51上的第二齿轮52和固定安装于活塞杆的伸出端上的第二齿条53;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相互啮合。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中,储气机构还包括与储气缸出气口连通的第四输气管36,第四输气管上设有第三电磁阀37。这样设计,第四输气管便于与外部设备相连接,并能够通过第三电磁阀控制储气感出气口打开或关闭。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中,还包括气体转移机构,气体转移机构包括具有第三容置腔的第三容器壳体61,第三容器壳体上设有分别与第三容置腔连通的气管接头62和排气阀63;气管接头62上设置有换向电磁阀64,换向电磁阀的进气口与第三输气管的出气口连通;换向电磁阀能够在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及第三状态之间切换;当换向电磁阀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三输气管与第三容置腔连通,第三容置腔与外部设备断开;当换向电磁阀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三输气管与第三容置腔断开,第三容置腔与外部设备连通;当换向电磁阀处于第三状态时,第三输气管与第三容置腔断开,第三容置腔与外部设备断开。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中,还包括用于检测缓冲气囊中气压的第一气压传感器71、用于检测第三容置腔中气压的第二气压传感器72和中央控制器;第一气压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中央控制器的第一信号输入端连接,第二气压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中央控制器的第二信号输入端连接,中央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换向电磁阀和伺服电机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气压传感器、第二气压传感器、中央控制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换向电磁阀和伺服电机均采用市售产品。
一种气体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设备准备步骤:提供上述活塞式气体回收装置;
储气步骤:余气经第一输气管流入缓冲气囊中,缓冲气囊开始储气,当缓冲气囊中的气压达到预设值时或者储气时间达到预设值时,控制第一电磁阀开启,余气经第二输气管流入过渡气囊中,过渡气囊开始储气,然后控制第二电磁阀开启,同时关闭第一电磁阀,驱动机构驱动活塞杆带动活塞移动,使得储气缸对过渡气囊进行吸气,过渡气囊内的余气被吸入储气缸的储气腔室内;
气体转移步骤:当储气缸中的储气量达到预设值后,关闭第二电磁阀,由驱动机构朝向储气腔室一侧的方向推动活塞,当驱动机构的推动压力与第三容置腔中的压力相等时,开启第三电磁阀,控制换向电磁阀切换到第一状态,储气腔室中的余气进入第三容置腔中,当活塞移动到预设位置后,关闭第三电磁阀,完成气体转移。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特点是:缓冲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与之对应,过渡机构的数量为两个。其它与实施例一相同。
其它实施例:
缓冲机构的数量为三个以上,与之对应,过渡机构的数量为三个以上。缓冲机构及过渡机构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驱动机构还可以采用液压驱动装置或气压驱动装置。虽然仅仅已经对本申请的某些部件和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并且描述,但是在不实际脱离在权利要求书中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许多修改和改变(例如,各个元件的大小、尺寸、结构、形状和比例、安装布置、材料使用、颜色、取向等的变化)。
最后应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活塞式气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缓冲气囊和第一输气管;所述第一输气管的进气端适于与气源相连,其出气端与所述缓冲气囊连通;
过渡机构,所述过渡机构包括过渡气囊和第二输气管;所述第二输气管的进气端与所述缓冲气囊连通,其出气端与所述过渡气囊连通;所述第二输气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
储气机构,所述储气机构包括储气缸、活塞、活塞杆和第三输气管;所述储气缸内具有腔室,所述储气缸上设有储气缸进气口、储气缸出气口和储气缸通气口;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腔室内以将所述腔室分隔为储气腔室和平衡腔室;所述储气缸进气口、储气缸出气口分别与所述储气腔室连通,所述储气缸通气口与所述平衡腔室连通;所述活塞杆设置在所述平衡腔室内,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伸出所述储气缸,其另一端与所述活塞相连;所述第三输气管的进气端与所述过渡气囊连通,其出气端与所述储气缸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三输气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活塞杆沿储气缸的内腔左右移动,活塞杆带动活塞沿储气缸的内腔左右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式气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还包括具有第一容置腔的第一容器壳体,所述第一容器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容置腔连通的第一通气口;所述缓冲气囊安装于所述第一容置腔中;所述过渡机构还包括具有第二容置腔的第二容器壳体,所述第二容器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容置腔连通的第二通气口;所述过渡气囊安装于所述第二容置腔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塞式气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还包括第一管接头,所述第一管接头密封安装在所述缓冲气囊的开口端;所述第一管接通具有分别与所述缓冲气囊的内腔连通的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一出气通道;所述第一输气管的出气端通过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所述缓冲气囊连通;
所述过渡机构还包括第二管接头,所述第二管接头密封安装在所述过渡气囊的开口端;所述第二管接通具有分别与所述过渡气囊的内腔连通的第二进气通道和第二出气通道;所述第二输气管的进气端通过所述第一管接头的第一出气通道与所述缓冲气囊连通,其出气端通过所述第二管接头的第二进气通道与所述过渡气囊连通;
所述第三输气管的进气端通过所述第二管接头的第二出气通道与所述过渡气囊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塞式气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气囊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容器壳体内设置有第一法兰盘,所述第一容器壳体及第一法兰盘上对应设置有第一卡接口,所述缓冲气囊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容器壳体及第一法兰盘的第一卡接口卡扣连接;所述过渡气囊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容器壳体内设置有第二法兰盘,所述第二容器壳体及第二法兰盘上对应设置有第二卡接口,所述过渡气囊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容器壳体及第二法兰盘的第二卡接口卡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式气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座、伺服电机、第一齿轮、第一齿条;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安装于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齿条固定安装于所述活塞杆的伸出端上;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相互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活塞式气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定位座上的固定轴、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固定轴上的第二齿轮和固定安装于所述活塞杆的伸出端上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齿条相互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式气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储气机构还包括与所述储气缸出气口连通的第四输气管,所述第四输气管上设有第三电磁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活塞式气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体转移机构,所述气体转移机构包括具有第三容置腔的第三容器壳体,所述第三容器壳体上设有分别与第三容置腔连通的气管接头和排气阀;所述气管接头上设置有换向电磁阀,所述换向电磁阀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三输气管的出气口连通;换向电磁阀能够在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及第三状态之间切换;当换向电磁阀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三输气管与第三容置腔连通,第三容置腔与外部设备断开;当换向电磁阀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三输气管与第三容置腔断开,第三容置腔与外部设备连通;当换向电磁阀处于第三状态时,第三输气管与第三容置腔断开,第三容置腔与外部设备断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活塞式气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检测缓冲气囊中气压的第一气压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三容置腔中气压的第二气压传感器和中央控制器;所述第一气压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中央控制器的第一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气压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中央控制器的第二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换向电磁阀和伺服电机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10.一种气体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设备准备步骤:提供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活塞式气体回收装置;
储气步骤:余气经第一输气管流入缓冲气囊中,缓冲气囊开始储气,当缓冲气囊中的气压达到预设值时或者储气时间达到预设值时,控制第一电磁阀开启,余气经第二输气管流入过渡气囊中,过渡气囊开始储气,然后控制第二电磁阀开启,同时关闭第一电磁阀,过渡气囊内的余气被吸入储气缸的储气腔室内;
气体转移步骤:当储气缸中的储气量达到预设值后,关闭第二电磁阀,由驱动机构朝向储气腔室一侧的方向推动活塞,当驱动机构的推动压力与第三容置腔中的压力相等时,开启第三电磁阀,控制换向电磁阀切换到第一状态,储气腔室中的余气进入第三容置腔中,当活塞移动到预设位置后,关闭第三电磁阀,完成气体转移。
CN202010906759.1A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活塞式气体回收装置及气体回收方法 Pending CN1141104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06759.1A CN114110426A (zh)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活塞式气体回收装置及气体回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06759.1A CN114110426A (zh)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活塞式气体回收装置及气体回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10426A true CN114110426A (zh) 2022-03-01

Family

ID=80360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06759.1A Pending CN114110426A (zh)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活塞式气体回收装置及气体回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1042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64400A (zh) * 2022-07-08 2022-11-01 无锡华润燃气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燃气管道内修复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64400A (zh) * 2022-07-08 2022-11-01 无锡华润燃气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燃气管道内修复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20551B2 (en) Liquid activated air battery
EP1803620B1 (en) Hydrogen station, hydrogen filling method, and vehicle
US20190341637A1 (en) Portable electricity generation device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JP2004003003A (ja) 圧力制御を改善した気液相分離装置
CN213712658U (zh) 一种活塞式气体回收装置
US20140093797A1 (en) Recirculation Unit For a Fuel Cell System
CN114110426A (zh) 一种活塞式气体回收装置及气体回收方法
US7674541B2 (en) Hydrogen gas supply device and fuel cell apparatus
CN109821357A (zh) 一种有失压保护系统的变压吸附装置
CN213048783U (zh) 一种便携式氢氧呼吸机
JP2002190306A (ja) 燃料電池
JP4243944B2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CN214407927U (zh) 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电堆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13061041U (zh) 一种氢气制备装置
CN208522033U (zh) 用于向氢燃料电池的氢气容器内加氢的加氢装置
CN201277178Y (zh) 矿用空气压缩机气路集成控制器
JP5222018B2 (ja) 冷却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冷媒の充填方法並びに排出方法
CN104787347B (zh) 一种封闭式加抽油用适配器
CN113921941B (zh) 一种动力电池包热失控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19673384U (zh) 一种新型真空注液阀
CN216899493U (zh) 一种中空玻璃密封性能检验装置
CN215930990U (zh) 一种流量计压力调节装置
CN212159220U (zh) 一种爆仓保护装置
CN213068116U (zh) 一种便携式气密性检测仪
CN220851762U (zh) 一种充注氧气系统及充换氧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