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05297B - 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 - Google Patents
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105297B CN114105297B CN202111433621.5A CN202111433621A CN114105297B CN 114105297 B CN114105297 B CN 114105297B CN 202111433621 A CN202111433621 A CN 202111433621A CN 114105297 B CN114105297 B CN 11410529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zone
- water
- aerobic
- continuous flow
- anaerob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0802 sludg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8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6
- 238000004062 sediment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0992 reflux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273 a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1546 nitrify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556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3049 sedi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1148471 unidentified anaerobic bacteri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894006 Bacte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42 bio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UHZZMRAGKVHANO-UHFFFAOYSA-M chlormequat 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Cl-].C[N+](C)(C)CCCl UHZZMRAGKVHANO-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028 Biom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391944 Commicarpus scand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148470 aerobic bacill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89 flocc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6615 flocc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005700 microbiom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8327 secr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873 siev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659 sterilization and disinf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0—Aerobic and anaerobic processes
- C02F3/301—Aerobic and anaerobic treatment in the same reactor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001/007—Processes including a sedimentation step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包括:主体,设有入口和出口,主体内沿水体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厌氧区、好氧区以及沉淀区;水体加速装置,设置在厌氧区中,与入口相连接,沿水体的流动方向,水体加速装置的内径至少一部分发生减小;集水管,一端设置在厌氧区中,另一端进入好氧区中;其中,沿主体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级厌氧区。该反应器,在厌氧区中设置有水体加速装置,对从入口流入主体的水体进行加速,利用水体自身的动能对主体内的水体进行搅拌,无需设置潜水式搅拌装置,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也可以节省维护搅拌装置的费用,有利于绿色环保。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是通过将不同处理功能的单元体有效地整合在一起而形成一个具有较强污水处理能力的综合体。一体化设备是通过把生化反应作为基础,并且将前期预处理,中期的生物处理,后期的絮体沉降、消毒等整合一起,并辅以内回流和外回流等。
对于相关技术中的一体化设备而言,前期预处理时,为了支持生化反应的正常进行,通常会在前置缺氧区内设置多个搅拌器以使反硝化菌与原水充分混合反应,以提高对污水的净化效果。但是,一体化设备内部缺氧段采用搅拌器搅拌混合,会使该一体化设备的电力负荷大大增加,提高了一体化设备的运行成本。而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搅拌器会发生磨损消耗,维修或者更换搅拌器都会加大一体化设备的整体维护负担。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相关技术中的污水处理装置电力负荷大,维护成本高,从而提供一种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包括:主体,设有入口和出口,所述主体内沿水体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厌氧区、好氧区以及沉淀区;水体加速装置,设置在所述厌氧区中,与所述入口相连接,沿水体的流动方向,所述水体加速装置的内径至少一部分发生减小;集水管,一端设置在所述厌氧区中,用以收集所述厌氧区中的水体,另一端进入所述好氧区中;其中,沿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级所述厌氧区。
进一步地,所述水体加速装置包括:喷管,适于连接所述入口,沿水体的流动方向,所述喷管的内径至少一部分发生减小;喉管,包括喉管进水口以及喉管出水口,所述喉管进水口罩设在所述喷管的上方。
进一步地,沿所述主体的宽度方向上,每级所述厌氧区均包括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与第三腔室,所述第二腔室位于中间,所述第二腔室的底部与所述第一腔室及所述第三腔室相连通;所述喷管与所述喉管均位于所述第二腔室中;所述集水管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三腔室中,另一端与下一级的厌氧区中的喷管相连通。
进一步地,该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还包括好氧预混合区,设置在所述厌氧区与所述好氧区之间,所述好氧预混合区与所述厌氧区通过集水管相连通;所述好氧预混合区与所述好氧区之间的第一隔板上设置有回水孔,所述第一隔板的底部与所述主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水体通道。
进一步地,该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还包括内回流板,设置在所述好氧预混合区内,所述内回流板与所述第一隔板的底部相连,所述内回流板与所述第一隔板之间形成硝化液收集区,所述硝化液收集区通过第一回流管路与所述厌氧区内的喷管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好氧区的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
进一步地,沿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级所述好氧区,相邻的两个所述好氧区之间的第二隔板上设置有第一过水孔;每级所述好氧区内的曝气装置均对应水体涡流的上升段设置。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好氧区内均设置有气提上升导板,所述气提上升导板与所述第二隔板之间形成气提通道,所述曝气装置位于所述气提通道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好氧区与所述沉淀区之间设置沉淀导流通道,所述沉淀导流通道的出水端与所述好氧区及所述沉淀区均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沉淀导流通道的出水端设置有弯折板,适于改变水体的流通路径。
进一步地,该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还包括第二回流管路,一端与所述沉淀区相连,另一端伸入所述厌氧区或所述好氧区中,适于将所述沉淀区内的污泥输送至所述厌氧区或所述好氧区中。
进一步地,所述沉淀区内设置有污泥收集斗,所述第二回流管路与所述污泥收集斗的底部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沉淀区内设置有分离管组与出水堰槽;所述分离管组与所述出水堰槽均设置在所述沉淀区的上方,所述分离管组的出水端对应所述出水堰槽的进水端设置;所述出水堰槽的出水端与所述出口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沉淀区、所述好氧区和所述厌氧区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排空管。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为断面呈矩形或者圆形的罐体。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在厌氧区中设置有水体加速装置,对从入口流入主体的水体进行加速,利用水体自身的动能对主体内的水体进行搅拌,无需设置潜水式搅拌装置,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也可以节省维护搅拌装置的费用,有利于绿色环保;而且,多级设置的厌氧区使水体在主体的内部存在多级的混合流态,可以使混合更加充分,有利于提高对水体的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厌氧区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中集水管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俯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俯视图;
图13为图11中厌氧区的剖视图;
图14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中第一隔板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中第二隔板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中出水堰槽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体; 2-厌氧区; 3-好氧区;
4-沉淀区; 5-好氧预混合区; 6-硝化液收集区;
7-沉淀导流通道; 8-入口; 9-出口;
10-喉管; 11-喷管; 12-集水管;
13-曝气装置; 14-第一水体通道; 15-第二水体通道;
16-内回流板; 17-出水堰槽; 18-污泥收集斗;
19-第一回流管路; 20-第二回流管路; 21-排空管;
22-第一腔室; 23-第二腔室; 24-第三腔室;
25-第一隔板; 26-第二隔板; 27-第一过水孔;
28-气提上升导板; 29-气提通道; 30-回水孔;
31-第二过水孔; 32-阻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俯视图;如图1与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包括:主体1,其中,主体1可以为长方体状的结构也可以为圆柱状结构。主体1的左侧设有入口8,右侧设置有出口9,水体在主体1内,自左向右流动。其中,主体1内沿水体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厌氧区2、好氧区3以及沉淀区4。
对于厌氧区2而言,沿主体1的长度方向上,多级厌氧区2依次并排设置,例如,可以设置四级厌氧区2。
每一级的厌氧区2内均设置有水体加速装置,水体加速装置的进水端与入口8相连接,沿水体的流动方向,水体加速装置的内径至少一部分发生减小;当水体经入口8流入主体1内后,被水体加速装置加速后,喷射而出,推动主体1内的水体向下游运动的同时自行进行搅拌。
相邻的两个厌氧区2之间可以通过集水管12进行连接,例如,集水管12可以采用顶部进水底部出水的方式进行设计,有利于延长水体在厌氧区2内的流动路径,提高搅拌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在厌氧区2中设置有水体加速装置,对从入口8流入主体1的水体进行加速,利用水体自身的动能对主体1内的水体进行搅拌,无需设置潜水式搅拌装置,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也可以节省维护搅拌装置的费用,有利于绿色环保;而且,多级设置的厌氧区2使水体在主体1的内部存在多级的混合流态,可以使混合更加充分,有利于提高对水体的净化效果。
本实施例中,水体加速装置包括喷管11与喉管10,喷管11与喉管10均可以竖向设置,喉管10罩设在喷管11的上方,喷管11的进水端与入口8相连,沿水体的流动方向,喷管11的内径至少一部分发生减小,用于对水体进行加速。喉管10的顶部伸向厌氧区2的顶部,与主体1的顶板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隔,水体从喉管10喷出后,在重力作用下,向四周散落。其中,可以在喷管11与喉管10之间设置有缝隙,使得一部分散落的水体可以再次进入喉管10参与搅拌。如此设置,有利于提高搅拌效果。
图2为图1中厌氧区的剖视图;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中集水管的示意图;如图2与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沿主体1的宽度方向上,每级厌氧区2均包括第一腔室22、第二腔室23与第三腔室24,第二腔室23位于中间,第二腔室23的底部与第一腔室22及第三腔室24相连通;喷管11与喉管10均位于第二腔室23中;集水管12的一端伸入第一腔室22与第三腔室24中,另一端与下一级的厌氧区2中的喷管11相连通。例如,每个集水管12均包括两个进水端,其中一个进水端位于第一腔室22内,另一个进水端位于第三腔室24内,两个进水端的水体最终汇流后从集水管12的出水端流出。其中,集水管12的进水端可以靠近厌氧区2的顶部设置,集水管12的出水端可以靠近厌氧区2的底部设置。集水管12的出水端则与下一级厌氧区2中的喷管11相连。使用时,水体在第二腔室23内充分搅拌后,从底部进入两侧的第一腔室22与第三腔室24中,随着第一腔室22与第三腔室24内的水体的增加,最终经集水管12流出下一级的厌氧区2中。如此设置,使得水体再每一级厌氧区2中均可以得到更充分的搅拌。
本实施例中,该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还包括好氧预混合区5,设置在厌氧区2与好氧区3之间,好氧预混合区5与厌氧区2通过集水管12相连通;例如,该集水管12伸入好氧混合区的长度可以较短,使水体从厌氧区2进入好氧预混合区5时有一个较大的落差。
图14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中第一隔板的示意图;如图14所示,其中,好氧预混合区5与好氧区3之间的第一隔板25上设置有回水孔30,第一隔板25的底部与主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水体通道14。水体经第一水体通道14从好氧预混合区5进入到好氧区3中,之后一部分水体可以从回水孔30再回流至好氧预混合区5中。
本实施例中,该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还包括内回流板16,设置在好氧预混合区5内,内回流板16与第一隔板25的底部相连,内回流板16与第一隔板25之间形成硝化液收集区6,例如,该硝化液收集区6可以呈斗状结构。硝化液收集区6通过第一回流管路19与厌氧区2内的喷管11相连。如此设置,喷管11的喷射形成的低压会有引流作用,使硝化液收集区6的硝化液在无外动力驱使下进入各厌氧区2进行混合、反硝化反应。例如,可以在好氧预混合区5中设置引流板,该引流版可以向下倾斜设置,用于改变水体的流向。
图9为本发明的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中第二隔板的示意图;如图9与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沿主体1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级好氧区3,相邻的两级好氧区3之间通过第二隔板26隔开,防止进水短流,提高好氧区3的空间利用率。例如,可以在相邻的两个好氧区3之间的第二隔板26上设置第一过水孔27,第一过水孔27可以靠近好氧区3的底部设置,使得上一级好氧区3内的水体可以经第一过水孔27流至下一级的好氧区3中。
其中,每一级好氧区3的水体都呈涡流态运行,对水体进行搅拌。例如,可以将每级好氧区3内的曝气装置13均对应水体涡流的上升段设置。例如,曝气装置13均设置在好氧区3的底部。
图10为本发明的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可以在每个好氧区3内均设置有气提上升导板28,气提上升导板28与第二隔板26之间形成气提通道29,曝气装置13位于气提通道29的底部。其中,气提通道29的内径自下而上逐渐减小。如此设置,曝气后气提通道29的上部收缩,缩径段的气体浓度高,气体上升速度高,有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和维持。其中,气提通道29之外的其他区域气泡浓度低,会在好氧区3形成一个纵向环流体系,利于污泥与污染物的结合。其中,可以根据好氧区3的面积设计气提上升导板28的数目。
本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隔板25或者第二隔板26上设置阻流板32,阻流板32可以向下倾斜布置,水体上升时与阻流板32撞击速度降低,可以延长停留时间,有利于提高搅拌或吸附效果。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在厌氧区2、好氧预混合区5、好氧区3、沉淀导流通道7以及沉淀区4的侧壁上设置该阻流板32。
本实施例中,好氧区3与沉淀区4之间设置沉淀导流通道7,沉淀导流通道7的出水端与好氧区3及沉淀区4均相连通。其中,沉淀导流通道7的进水端可以靠近主体1的顶部,好氧区3的水体从顶部进入沉淀导流通道7中,水体流至沉淀导流通道7的底部后一部分水体回流至好氧区3,另一部分水体进行沉淀区4中。
本实施例中,沉淀导流通道7的出水端设置有弯折板,适于改变水体的流通路径。例如,可以通过设置弯折板在沉淀导流通道7的出水端形成倒V型的第二水体通道15,水体通过第二水体通道15进入沉淀区4中。
本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沉淀导流通道7,直接利用弯折板在好氧区3与沉淀区4之间形成倒V型的第二水体通道15,图5为本发明的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俯视图;如图5与图6所示,好氧区3内的水体通过第二水体通道15直接进入沉淀区4中。其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弯折板的倾斜角度与尺寸,以使进水效果更好。
图7为本发明的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俯视图;如图7与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该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还包括第二回流管路20,一端与沉淀区4相连,另一端伸入厌氧区2或好氧区3中,适于将沉淀区4内的污泥输送至厌氧区2或好氧区3中。例如,在沉淀区4的底部可以设置有污泥收集斗18,第二回流管路20与污泥收集斗18的底部相连通,用于将污泥收集斗18内的污泥输送至上游的厌氧区2或好氧预混合区5。其中,沿主体1的长度方向上可以设置多个污泥收集斗18,沿主体1的宽度方向上也可以设置多个污泥收集斗18。
图16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中出水堰槽的示意图,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中,沉淀区4内设置有分离管组与出水堰槽17;分离管组与出水堰槽17均设置在沉淀区4的上方,分离管组的出水端对应出水堰槽17的进水端设置;出水堰槽17的出水端与出口9相连。水体进入沉淀区4后,可以在沉淀区4内形成悬浮的污泥滤层,用于对流经的水体进行过滤。悬浮的污泥滤层的上方则为分离管组,水体经分离管组的进一步过滤沉淀后流出,在分离管组的上方形成清水收集区,出水堰槽17设置在清水收集区,水体经出水堰槽17流出主体1。其中,也可以不设置分离管组,悬浮的污泥滤层的上方为出水堰槽17,水体经悬浮的污泥滤层过滤沉淀后,在上方形成清水收集区,出水堰槽17设置在清水收集区,水体经出水堰槽17流出主体1。
本实施例中,可以在出水堰槽17的侧壁设置第二过水孔31,沿出水堰槽17的长度方向可以均匀设置多个第二过水孔31,水体经过第二水孔进入出水堰槽17内。如此设置,使得清水收集区的水断面更加均匀的收集进入出水堰槽17,然后外排。
本实施例中,沉淀区4、好氧区3和厌氧区2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排空管21,用于定期将主体1内的残留污泥排出。
图11为本发明的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的俯视图;图13为图11中厌氧区的剖视图;如图11、图12以及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主体1为矩形罐或者圆形罐。
使用时,入口8处进水为压力进水。进水采用底部进水管进入厌氧区2,通过喷管11的作用使水力加速形成一个低压空间,使周边的水在压强差的作用下与进水混合,共同在喉管10上升,然后顶部释放后下降部分又从喉管10参与混合,有利于水体混合充分。厌氧区2中第二腔室23两侧有配水的第一腔室22与第三腔室24,顶部设置收集管收集混合好后的水,然后进入下一级的厌氧区2,两个支管路汇集在一根主管路后,进入下一级的厌氧区2的喷管11重复混合工作。下一级的厌氧区2同上,进行混合。另外,各厌氧区2的喷管11均通过第一回流管路19与好氧区3的硝化液收集区6相通,在喷射形成的低压会有引流作用,使好氧的硝化液在无外动力驱使下进入各缺氧仓室进行混合、反硝化反应。
好氧区3前端有一个好氧预混合区5,这里面的缺氧进水、通过好氧气提在上部回流的水预混合后,由于底部气提作用的引流,加上硝化液收集区6底部有硝化液的回流两股引力使水在此混合,可以稀释进水降低污染浓度和好氧区3的负荷,使好氧系统更加稳定的运行。
好氧区3底部布有曝气装置13,通过外有空气的供入,为好氧区3的微生物提供氧气,且在曝气时的气提作用使好氧区3在纵向区域的两端形成两个内循环的水回路。这样使污泥之前的碰撞融合几率更大。另一方面好氧区3的污泥在不断上升、下降的循环体系中,悬浮的污泥在水力和气体的切削作用下很容易形成颗粒,成为高生物量的好氧颗粒污泥。好氧颗粒污泥的存在可以实现同部的硝化反硝化,使反应主体1的总容积变小,且减少外碳源的投入,实现节能减排。
在进水不断推流的作用下,好氧区3反应完后水体沿出水方向运动,在好氧区3下游的顶部有翻越沉淀导流板进入沉淀导流通道7,沿沉淀导流通道7进入下部时,部分水由于好氧气提作用引流回流,另一部分水通过推流进入沉淀区4底部。设计进水方向均为斜向吹扫式进水,所以沉淀区4中下部会形成一个悬浮态的污泥滤层,由于颗粒污泥的质量较重,所以沉淀区4的表面负荷可以做大,节约占地。沉淀区4的内壁可以设置导流板,导流板可以使上吹扫式进水上升的水改方向,形成一个涡流,使污泥滤层成动态,有助于进一步捕捉悬浮物、剩余污染物。
沉淀区4的纵向断面整体是个倒梯形,且在顶部有个断面放大区,泥水混合物在上升此断面时,突然的降速有利于污泥的下沉,这样能保证中下部的污泥浓度很高,出水更加清澈。出水堰槽17采用侧向穿孔式均匀出水,使顶部的水断面更加均匀的收集进入出水槽,然后外排。
沉淀区4的最后段的污泥收集斗18主要收集细小的絮状污泥,这是在好氧区3通过水力条件筛分后,没有利用价值的剩余污泥,定期外排。另外,在整个系统运行时,污泥浓度低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第二回流管路20将污泥输送至前段的厌氧区2或者好氧预混合区5,作为反硝化菌的载体、好氧区3的污泥补给。
沉淀区4最后段靠前的污泥收集斗18,可以通过第二回流管路20至好氧预混合区5的下部,与进水混合,作为好氧区3的污泥补充。
需要说明的是,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对于第一回流管路19而言,可以根据需要打开其上的阀门,阀门打开时,厌氧区2变为缺氧区使用。阀门关闭时,缺氧区变为厌氧区2使用,且可以去掉内回流板16。无好氧的水回流到前段,保证前段仓区为厌氧区2。这种折返式的厌氧区2内的生物菌种均为厌氧菌种,并且每个厌氧区2内部中,有上流式厌氧反应的特点,也有全混合式的厌氧反应特点。厌氧菌的生长相比好氧生长缓慢,这样有助于颗粒污泥内核心稳定,不易破碎。厌氧菌后进入好氧区3后,在好氧微生物化的作用下,会以厌氧菌体作为内核,通过分泌物包裹厌氧菌,最后在外壳体形成丰富的好氧菌群。这样外好氧内缺氧厌氧的颗粒污泥体系完成。可同步实现外硝化,内反硝化、核心内部厌氧的综合反应。使整个反应体内的污泥浓度达到一个超高的水平,在总容积不大的情况下处理更多的污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涉及的低压为相对概念,各回流处的设计依据于伯努利原理,即液体流速高的位置相对于液体流速低的位置压强更小,通过两个位置产生的压强差迫使液体实现回流。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末端沉淀非传统的泥水分离,为倒梯形的污泥滤层,出水更清澈,悬浮物浓度更低,且水力负荷大,节约占地。
本发明提供的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硝化回流系统采用无动力水力引流,能耗低。
本发明提供的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无外动力的扰动混合,能耗低。多仓式的导流,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
本发明提供的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厌氧、缺氧的进入好氧段出水位于最后仓室的顶部,最大程度的保证了前段的污泥浓度,且在预混合段设有内回流可以进一步补充厌氧、缺氧段的污泥,使其处理负荷更高。
本发明提供的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颗粒污泥的存在,实现同部的硝化反硝化、脱氮除磷效果显著。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2)
1.一种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设有入口和出口,所述主体内沿水体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厌氧区、好氧区以及沉淀区;
水体加速装置,设置在所述厌氧区中,与所述入口相连接,沿水体的流动方向,所述水体加速装置的内径至少一部分发生减小;
集水管,一端设置在所述厌氧区中,用以收集所述厌氧区中的水体,另一端进入所述好氧区中;
其中,沿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级所述厌氧区;
还包括好氧预混合区,设置在所述厌氧区与所述好氧区之间,所述好氧预混合区与所述厌氧区通过集水管相连通;
所述好氧预混合区与所述好氧区之间的第一隔板上设置有回水孔,所述第一隔板的底部与所述主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水体通道;
还包括内回流板,设置在所述好氧预混合区内,所述内回流板与所述第一隔板的底部相连,所述内回流板与所述第一隔板之间形成硝化液收集区,所述硝化液收集区通过第一回流管路与所述厌氧区内的喷管相连;
还包括第二回流管路,一端与所述沉淀区相连,另一端伸入所述厌氧区或所述好氧预混合区中,适于将所述沉淀区内的污泥输送至所述厌氧区或所述好氧预混合区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体加速装置包括:
喷管,适于连接所述入口,沿水体的流动方向,所述喷管的内径至少一部分发生减小;
喉管,包括喉管进水口以及喉管出水口,所述喉管进水口罩设在所述喷管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主体的宽度方向上,每级所述厌氧区均包括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与第三腔室,所述第二腔室位于中间,所述第二腔室的底部与所述第一腔室及所述第三腔室相连通;
所述喷管与所述喉管均位于所述第二腔室中;
所述集水管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三腔室中,另一端与下一级的厌氧区中的喷管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好氧区的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级所述好氧区,相邻的两个所述好氧区之间的第二隔板上设置有第一过水孔;
每级所述好氧区内的曝气装置均对应水体涡流的上升段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好氧区内均设置有气提上升导板,所述气提上升导板与所述第二隔板之间形成气提通道,所述曝气装置位于所述气提通道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好氧区与所述沉淀区之间设置沉淀导流通道,所述沉淀导流通道的出水端与所述好氧区及所述沉淀区均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沉淀导流通道的出水端设置有弯折板,适于改变水体的流通路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沉淀区内设置有污泥收集斗,所述第二回流管路与所述污泥收集斗的底部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沉淀区内设置有分离管组与出水堰槽;
所述分离管组与所述出水堰槽均设置在所述沉淀区的上方,所述分离管组的出水端对应所述出水堰槽的进水端设置;
所述出水堰槽的出水端与所述出口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水堰槽的侧壁设置有第二过水孔,水体经所述第二过水孔进入所述出水堰槽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为断面呈矩形或者圆形的罐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433621.5A CN114105297B (zh) | 2021-11-29 | 2021-11-29 | 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433621.5A CN114105297B (zh) | 2021-11-29 | 2021-11-29 | 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105297A CN114105297A (zh) | 2022-03-01 |
CN114105297B true CN114105297B (zh) | 2023-11-28 |
Family
ID=80371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433621.5A Active CN114105297B (zh) | 2021-11-29 | 2021-11-29 | 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105297B (zh)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029973A (ja) * | 1999-07-23 | 2001-02-06 | Hitachi Chem Co Ltd | 生活排水の処理方法及び生活排水処理装置 |
CN101092268A (zh) * | 2007-06-22 | 2007-12-26 | 浙江大学 | 气液混合提升生物流化床反应器 |
CN101234820A (zh) * | 2008-02-28 | 2008-08-06 | 同济大学 | 一种射流布水装置及其应用 |
CN102153236A (zh) * | 2011-03-09 | 2011-08-17 | 浙江大学 | 一种后置反硝化污水处理装置及工艺 |
CN102249415A (zh) * | 2011-07-22 | 2011-11-23 | 浙江大学 | 气升式内循环脱氮除磷生物反应器 |
CN104030438A (zh) * | 2014-05-15 | 2014-09-10 | 杭州师范大学 | 一种双流式全程自养生物脱氮固定床反应器 |
CN203999143U (zh) * | 2014-08-08 | 2014-12-10 |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好氧颗粒污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 |
CN111233153A (zh) * | 2020-03-23 | 2020-06-05 | 安徽中源锦天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snags-协同硝化好氧颗粒污泥处理污水的装置 |
CN113289383A (zh) * | 2021-05-08 | 2021-08-24 |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辐流式二沉装置及污泥再生方法 |
CN216403956U (zh) * | 2021-11-29 | 2022-04-29 | 北京绿恒科技有限公司 | 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 |
-
2021
- 2021-11-29 CN CN202111433621.5A patent/CN11410529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029973A (ja) * | 1999-07-23 | 2001-02-06 | Hitachi Chem Co Ltd | 生活排水の処理方法及び生活排水処理装置 |
CN101092268A (zh) * | 2007-06-22 | 2007-12-26 | 浙江大学 | 气液混合提升生物流化床反应器 |
CN101234820A (zh) * | 2008-02-28 | 2008-08-06 | 同济大学 | 一种射流布水装置及其应用 |
CN102153236A (zh) * | 2011-03-09 | 2011-08-17 | 浙江大学 | 一种后置反硝化污水处理装置及工艺 |
CN102249415A (zh) * | 2011-07-22 | 2011-11-23 | 浙江大学 | 气升式内循环脱氮除磷生物反应器 |
CN104030438A (zh) * | 2014-05-15 | 2014-09-10 | 杭州师范大学 | 一种双流式全程自养生物脱氮固定床反应器 |
CN203999143U (zh) * | 2014-08-08 | 2014-12-10 |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好氧颗粒污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 |
CN111233153A (zh) * | 2020-03-23 | 2020-06-05 | 安徽中源锦天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snags-协同硝化好氧颗粒污泥处理污水的装置 |
CN113289383A (zh) * | 2021-05-08 | 2021-08-24 |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辐流式二沉装置及污泥再生方法 |
CN216403956U (zh) * | 2021-11-29 | 2022-04-29 | 北京绿恒科技有限公司 | 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105297A (zh) | 2022-03-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938173B2 (en) | Apparatus for water, wastewater, and waste treatment | |
US20130153494A1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water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 |
KR101963370B1 (ko) | Mlss의 침전 효율성을 향상시킨 sbr | |
CN206345720U (zh) | 硝化反硝化一体化生物反应器 | |
CN105836970B (zh) |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 |
CN216403956U (zh) | 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 | |
CN105293701A (zh) | 一种碳源储备式ibr生物反应器 | |
CN114105297B (zh) | 连续流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器 | |
CN212174583U (zh) | Mb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 |
CN214004381U (zh) | 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 |
CN113968623A (zh) | 倒置式双环流微动力好氧颗粒污泥水处理装置 | |
CN216403957U (zh) | 多级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装置 | |
CN114105298B (zh) | 多级自循环好氧颗粒污泥处理装置 | |
CN207313241U (zh) | 一种防气蚀微氧脱氮反应器 | |
CN113968619B (zh) | 自循环双ao生化一体化污水处理器及水处理系统 | |
CN215480009U (zh) | 多级协同自循环厌氧氨氧化反应装置 | |
CN215480025U (zh) | 周进式连续流两氧复合颗粒污泥净化处理装置 | |
CN214829743U (zh) | 一种适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一体化反应装置 | |
CN114314837B (zh) | 一种环形生化池和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工艺 | |
CN218232058U (zh) |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 |
CN215480020U (zh) | 自循环双ao生化一体化污水处理器及水处理系统 | |
CN215480019U (zh) | 倒置式双环流微动力好氧颗粒污泥水处理装置 | |
CN113968618B (zh) | 周进式连续流两氧复合颗粒污泥净化处理装置 | |
CN218755261U (zh) | 一种流化床脱氮反应器 | |
CN117430247B (zh) | 一种饮用水降氮净化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