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00290A - 一种基于粉尘凝并效果的气雾化涡旋流体状态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粉尘凝并效果的气雾化涡旋流体状态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00290A
CN114100290A CN202111391679.8A CN202111391679A CN114100290A CN 114100290 A CN114100290 A CN 114100290A CN 202111391679 A CN202111391679 A CN 202111391679A CN 114100290 A CN114100290 A CN 1141002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rtex fluid
gas atomization
atomization
gas
d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9167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建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139167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002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002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002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Particles Using Liquid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马兰戈尼效应的气雾化涡旋流体治理粉尘装置,属于流体应用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是一种在马兰戈尼力作用下使得低表面张力的物质相向高低表面张力的物质相产生流动并发生聚并的装置及使用方法,本发明使得在气雾化流体中的粉尘微颗粒大量向微小水滴聚集,是一种依托马兰戈尼效应完成粉尘凝并聚集最后达到高效、绿色与各种粉尘微粒易于融合凝并特征的技术方案,是一个区别于现有碰撞微粒粉尘治理的新思路、新手段和新装置,本发明使得气雾化涡旋流体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本发明的装置简单可靠、易操作、能够及时可靠、彻底、高效、完成除尘且不导致二次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粉尘凝并效果的气雾化涡旋流体状态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基于粉尘凝并效果的气雾化涡旋流体状态调节装置,属于流体应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是一种将液相与气相的两种物理性能截然不同的流体通过多级混合生成一种多相流气雾化涡旋流体,使该流体在除尘过程中依托物理装置调整贯穿角大小方向及贯穿距离,通过重力与速度变化改变气雾化涡旋流体状态和密度,在流动过程中伴随固液气三相交替变化,生成微小水滴聚集核;依托温度和体积变化使得流动发生阻挫,这样就使得不同相流体表面张力间形成表面张力梯度差,不同相流体在接触过程中,在马兰戈尼力作用下使得低表面张力的物质相向高低表面张力的物质相产生流动并发生聚并,这样就使得在气雾化流体中的粉尘微颗粒大量向微小水滴核聚集,即在马兰戈尼效应作用下实现粉尘微颗粒初级凝并。
背景技术
针对工业粉尘污染现有主要治理手段为:
一.高压雾化除尘技术作为井下工作面主要除尘手段存在以下缺陷:1).随流体工作压力的不断加大,通过压力破碎化水雾颗粒为极小颗粒,使得这些颗粒通过与空间中的粉尘颗粒碰撞方式实现除尘,压力升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捕捉粉尘的能力,但是由于流体滞留空中时间进一步减少,使得用水量和能耗同步加大许多前提下,这一手段尤其是针对1-2.5微米直径粉尘的捕捉能力依然较差,其基本不能满足绿色、高效除尘流体的需求;2).对于难溶于水的岩层粉尘治理这一技术依然没有质的改善,岩巷粉尘难以治理问题依然存在。
二.风机吸纳过滤除尘,除尘效率低,能耗高,使用条件局限明显。
三.电除尘及磁化除尘,除尘效率高,使用条件极其苛刻,不能大面积使用。
四.吸附除尘等更是不易于大面积工业使用。正如专利:煤矿除尘通风装置,申请号 CN202110912870.6该煤矿除尘通风装置采用沙板层作为过滤网,而进行空气粉尘的过滤,大大提高了空气过滤效果,同时有利于降低成本;一种可节约水资源的煤矿开采用除尘设备,申请号 CN202110891225.0;在喷洒水的同时还可进行吸尘处理,进一步提高降尘效果;可知上述技术手段均对呼吸粉尘及难溶于水粉尘依然无效。喷嘴喷出的锥形实心雾柱的雾流速度较大,被雾粒碰撞的粉尘一般都能降下来。但因为雾流速度大,其周围引射的空气很容易将粒径较小的呼吸性粉尘吹跑,客观上影响了降尘效果。例如现在煤矿井下掘进工作面需要的高压雾化水量为3600kg/h;但是即使采取如此非绿色手段井下粉尘污染依然是重灾区,客观需要一种新的粉尘治理技术问世,以便高效、绿色、环保实现工作面粉尘治理难题。
半导体通常由晶格结构组成,生长出纯晶体(如硅)的过程包含金属的净化。这一工艺首先是将固体金属熔化,然后在净化过程中,马兰戈尼效应使得在液相中产生对流。这样一来,氧化物等杂质(通常比金属轻)就能在一段时间后被分离出来。不仅如此,还必须对传热进行调节,以控制凝固前沿的形状。由马兰戈尼效应产生的作用力会影响晶体生长,导致结构内部出现故障,这些故障可能会降低材料的半导体性能,使器件存在缺陷,很明显马兰戈尼效应能使得比金属轻的杂质在一段时间后可以被聚集、分离出来的效应,这一效应如果应用于除尘过程使得“轻”的微小粉尘颗粒被分离、被聚集、完成可靠凝并,为实现高效除尘,开辟一种全新的技术思路和提供一种全新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种基于粉尘凝并效果的气雾化涡旋流体状态调节装置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和无法解决的问题,从而试图公开一种基于马兰戈尼效应使得微小粉尘杂质在一段时间后被聚集、分离出来,完成可靠凝并实现高效除尘的全新技术和装置。
本发明一种基于粉尘凝并效果的气雾化涡旋流体状态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是一种基于马兰戈尼效应使得微小粉尘杂质在一段时间后被聚集、分离出来,完成可靠凝并实现高效除尘的装置,该装置由压力水路1、压力气路2、气雾化涡旋流体生成器3、气雾化涡旋流体贯穿角调节器4、气雾化涡旋流体出口温度微调节装置5、微小水滴核6、微小水滴核生成状态观察器7、阻挫过程8、表面张力梯度差过程9、粉尘生成治理空间10、反馈控制信号线11、气雾化涡旋流体凝并反馈器12和气雾化涡旋流体13组成,压力水路1和压力气路2作为气水雾化装置的动力源,它们的工作压力范围为0.2-0.6Mpa,气与水用量体积比为1:0.05-0.001,分别接入于气雾化涡旋流体生成器3两侧,将压力水路1中的压力水与压力气路2的压力气,这两种物理性能截然不同的流体通过四级混合生成气雾化涡旋流体13,气雾化涡旋流体生成器3由中部旋转调节轴套和轴套平面垂直部位距离4-6毫米的锁紧螺栓和角度可调的锥形锁紧帽及气雾化涡旋流体出口温度微调节装置5连接外螺纹组成,气雾化涡旋流体贯穿角调节器4固定安装于底板,气雾化涡旋流体贯穿角调节器4外形为圆筒形将气雾化涡旋流体生成器3套装于其内,气雾化涡旋流体贯穿角调节器4上的调节轴套、锁紧孔和角度可调的锥形锁紧内螺纹孔分别与气雾化涡旋流体生成器3由中部旋转调节轴套和轴套平面垂直部位距离4-6毫米的锁紧螺栓和角度可调的锥形锁紧帽一一对应配套,气雾化涡旋流体出口温度微调节装置5由连接内螺纹装置电动丝杆控制的温度调节装置组成,气雾化涡旋流体出口温度微调节装置5与气雾化涡旋流体生成器3一起套装于气雾化涡旋流体贯穿角调节器4外形为圆筒形其内,通过反馈控制信号线11连接微小水滴核生成状态观察器7与气雾化涡旋流体贯穿角调节器4连接在一起,并通过微小水滴核生成状态观察器7调节气雾化涡旋流体贯穿角调节器4;气雾化涡旋流体出口温度微调节装置5上的连接内螺纹装置与气雾化涡旋流体生成器3上的连接外螺纹装配于一体,气雾化涡旋流体生成器3与气雾化涡旋流体出口温度微调节装置5装配一体后装配于气雾化涡旋流体贯穿角调节器4中,气雾化涡旋流体出口温度微调节装置5通过电动丝杆控制的温度调节装置实现对气流温度变化过程的控制,并通过反馈控制信号线11连接气雾化涡旋流体出口温度微调节装置5与气雾化涡旋流体凝并反馈器12,调节控制实现阻挫过程8,完成粉尘生成治理空间10中粉尘的治理。
上述本发明一种基于粉尘凝并效果的气雾化涡旋流体状态调节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一在于该使用方法是一种使用本发明的专用装置,调节贯穿角大小、方向及贯穿距离,并借助于重力与速度变化,改变气雾化涡旋流体状态和密度,在流动过程中伴随固液气三相交替变化,生成大量微小水滴核6,并使微小水滴核6表面张力大于周围气雾化涡旋流体13的方法;
其特征二在于该使用方法是一种通过调节温度装置,使得流动的流体发生阻挫,阻挫效应使得流体流速、流线、流向、温度、密度发生大的变化,由于大量微小水滴核6周围的气雾化涡旋流体13变化的不同步,使得不同相流体表面张力间形成表面张力梯度差,阻挫效应使微小水滴核6周围的气雾化涡旋流体13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不同相流体充分接触,这样,在马兰戈尼力作用下使得低表面张力的物质相向高表面张力的物质相产生流动并发生聚于微小水滴核,在气雾化流体中的粉尘微颗粒大量向微小水滴核6聚集,实现微小水滴聚集核凝并为稳固的大颗粒的方法;
其特征三在于该使用方法是一种基于马兰戈尼效应使得气雾流体中微小粉尘在一段时间后被聚集和分离出来,依托基于粉尘凝并效果的气雾化涡旋流体状态调节装置凝并聚集微小粉尘机制,是实现难溶于水粉尘、呼吸性粉尘治理的必要步骤和过程,是马兰戈尼效应用于粉尘治理的实施平台;微小水滴核在阻挫状态下具备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接纳大量的气雾化流体中的微小粉尘,这一过程是高效的;大量的气雾化流体中的微小粉尘自发向高表面张力的物质相--微小水滴核聚集、分离这一流程顺应了粉尘自然扩散流势,气雾化涡旋流体动力结构呈现低碳绿色的动力特征的方法,其工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压力水路1和压力气路2作为气水雾化装置的动力源,它们的工作压力范围为0.2-0.6Mpa,气水用量体积比为1:0.05-0.001,分别接入于气雾化涡旋流体生成器3两侧,将压力水路1中的压力水与压力气路2的压力气,这两种物理性能截然不同的流体通过四级混合生成气雾化涡旋流体13;
第二步:通过气雾化涡旋流体贯穿角调节器4,调整贯穿角大小方向及贯穿距离的小范围调整:贯穿角0.5°-10°,贯穿距离0.1-1.5米;
第三步:通过微小水滴核生成状态观察器7调节气雾化涡旋流体贯穿角调节器4,完成微小水滴核6的有效可靠生成;
第四步:通过气雾化涡旋流体出口温度微调节装置5调节温度变化速率控制阻挫过程8的发生;
第五步:通过气雾化涡旋流体凝并反馈器12调节气雾化涡旋流体出口温度微调节装置5,进一步精确调节控制第四步所得阻挫过程8的发生范围0.5-1.25米和时间2-20毫秒,保证凝并效果;
第六步:实现微小水滴核6与气雾化涡旋流体13中的含有大量微小粉尘的气雾流充分接触、发生对流、微小水滴核6与气雾化涡旋流体13中的含有大量微小粉尘的气雾流形成表面张力梯度差过程9,微小水滴核6集聚、凝并大量的微小粉尘,同时气雾化涡旋流体13中的含有大量微小粉尘的气雾流中的大量的微小粉尘被分离,这样就通过粉尘凝并这一技术手段实现了粉尘生成治理空间10中的粉尘治理。
本发明一种基于粉尘凝并效果的气雾化涡旋流体状态调节装置,其优点在于:
1.本发明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和无法解决的问题,公开了一种基于马兰戈尼效应使得微小粉尘杂质在一段时间后被聚集、分离出来,完成可靠凝并实现高效除尘的全新技术和装置。
2. 本发明是一种将液相与气相的两种物理性能截然不同的流体通过多级混合生成一种多相流气雾化涡旋流体,使该流体在除尘过程中依托速度变化、密度变化、体积变化,在流动过程中通过固液气三相态交替变化,使得不同相流体表面张力间形成表面张力梯度差,在各相态密切接触过程中,在马兰戈尼力作用下使得低表面张力的物质相向高低表面张力的物质相产生流动并发生聚并,这样就使得在气雾化流体中的粉尘微颗粒大量向微小水滴聚集效应,即气雾化流体多次产生马兰戈尼力生成,依托马兰戈尼效应完成粉尘凝并聚集最后达到实现除尘的目的一种新装置,其高效、绿色、与各种粉尘微粒易于融合凝并特征,是一个区别于现有碰撞微粒粉尘治理的新手段,使得气雾化涡旋流体应用前景非常关阔。本发明简单可靠、易操作、能够及时可靠、彻底、高效、完成除尘且不导致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基于粉尘凝并效果的气雾化涡旋流体状态调节装置组成框图
图中的标号为:
1、压力水路 2、压力气路 3、气雾化涡旋流体生成器
4、气雾化涡旋流体贯穿角调节器
5、气雾化涡旋流体出口温度微调节装置
6、微小水滴核 7、微小水滴核生成状态观察器 8、阻挫过程 9、表面张力梯度差过程 10、粉尘生成治理空间 11、反馈控制信号线
12、气雾化涡旋流体凝并反馈器 13、气雾化涡旋流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该装置由压力水路1、压力气路2、气雾化涡旋流体生成器3、气雾化涡旋流体贯穿角调节器4、气雾化涡旋流体出口温度微调节装置5、微小水滴核6、微小水滴核生成状态观察器7、阻挫过程8、表面张力梯度差过程9、粉尘生成治理空间10、反馈控制信号线11、气雾化涡旋流体凝并反馈器12和气雾化涡旋流体13组成,压力水路1和压力气路2作为气水雾化装置的动力源,它们的工作压力范围为0.6Mpa,气与水用量体积比为1:0.001,分别接入于气雾化涡旋流体生成器3两侧,将压力水路1中的压力水与压力气路2的压力气,这两种物理性能截然不同的流体通过四级混合生成气雾化涡旋流体13,气雾化涡旋流体生成器3由中部旋转调节轴套和轴套平面垂直部位距离6毫米的锁紧螺栓和角度可调的锥形锁紧帽及气雾化涡旋流体出口温度微调节装置5连接外螺纹组成,气雾化涡旋流体贯穿角调节器4固定安装于底板,气雾化涡旋流体贯穿角调节器4外形为圆筒形将气雾化涡旋流体生成器3套装于其内,气雾化涡旋流体贯穿角调节器4上的调节轴套、锁紧孔和角度可调的锥形锁紧内螺纹孔分别与气雾化涡旋流体生成器3由中部旋转调节轴套和轴套平面垂直部位距离6毫米的锁紧螺栓和角度可调的锥形锁紧帽一一对应配套,气雾化涡旋流体出口温度微调节装置5由连接内螺纹装置电动丝杆控制的温度调节装置组成,气雾化涡旋流体出口温度微调节装置5与气雾化涡旋流体生成器3一起套装于气雾化涡旋流体贯穿角调节器4外形为圆筒形其内,通过反馈控制信号线11连接微小水滴核生成状态观察器7与气雾化涡旋流体贯穿角调节器4连接在一起,并通过微小水滴核生成状态观察器7调节气雾化涡旋流体贯穿角调节器4;气雾化涡旋流体出口温度微调节装置5上的连接内螺纹装置与气雾化涡旋流体生成器3上的连接外螺纹装配于一体,气雾化涡旋流体生成器3与气雾化涡旋流体出口温度微调节装置5装配一体后装配于气雾化涡旋流体贯穿角调节器4中,气雾化涡旋流体出口温度微调节装置5通过电动丝杆控制的温度调节装置实现对气流温度变化过程的控制,并通过反馈控制信号线11连接气雾化涡旋流体出口温度微调节装置5与气雾化涡旋流体凝并反馈器12,调节控制实现阻挫过程8,完成粉尘生成治理空间10中粉尘的治理。
其工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压力水路1和压力气路2作为气水雾化装置的动力源,它们的工作压力范围为0.6Mpa,气水用量体积比为1:0.001,分别接入于气雾化涡旋流体生成器3两侧,将压力水路1中的压力水与压力气路2的压力气,这两种物理性能截然不同的流体通过四级混合生成气雾化涡旋流体13;
第二步:通过气雾化涡旋流体贯穿角调节器4,调整贯穿角大小方向及贯穿距离的小范围调整:贯穿角10°,贯穿距离1.5米;
第三步:通过微小水滴核生成状态观察器7调节气雾化涡旋流体贯穿角调节器4,完成微小水滴核6的有效可靠生成;
第四步:通过气雾化涡旋流体出口温度微调节装置5调节温度变化速率控制阻挫过程8的发生;
第五步:通过气雾化涡旋流体凝并反馈器12调节气雾化涡旋流体出口温度微调节装置5,进一步精确调节控制第四步所得阻挫过程8的发生范围1.25米和时间20毫秒,保证凝并效果;
第六步:实现微小水滴核6与气雾化涡旋流体13中的含有大量微小粉尘的气雾流充分接触、发生对流、微小水滴核6与气雾化涡旋流体13中的含有大量微小粉尘的气雾流形成表面张力梯度差过程9,微小水滴核6集聚、凝并大量的微小粉尘,同时气雾化涡旋流体13中的含有大量微小粉尘的气雾流中的大量的微小粉尘被分离,这样就通过粉尘凝并这一技术手段实现了粉尘生成治理空间10中的粉尘治理。
实施方式2
该装置由压力水路1、压力气路2、气雾化涡旋流体生成器3、气雾化涡旋流体贯穿角调节器4、气雾化涡旋流体出口温度微调节装置5、微小水滴核6、微小水滴核生成状态观察器7、阻挫过程8、表面张力梯度差过程9、粉尘生成治理空间10、反馈控制信号线11、气雾化涡旋流体凝并反馈器12和气雾化涡旋流体13组成,压力水路1和压力气路2作为气水雾化装置的动力源,它们的工作压力范围为0.2Mpa,气与水用量体积比为1:0.05,分别接入于气雾化涡旋流体生成器3两侧,将压力水路1中的压力水与压力气路2的压力气,这两种物理性能截然不同的流体通过四级混合生成气雾化涡旋流体13,气雾化涡旋流体生成器3由中部旋转调节轴套和轴套平面垂直部位距离4毫米的锁紧螺栓和角度可调的锥形锁紧帽及气雾化涡旋流体出口温度微调节装置5连接外螺纹组成,气雾化涡旋流体贯穿角调节器4固定安装于底板,气雾化涡旋流体贯穿角调节器4外形为圆筒形将气雾化涡旋流体生成器3套装于其内,气雾化涡旋流体贯穿角调节器4上的调节轴套、锁紧孔和角度可调的锥形锁紧内螺纹孔分别与气雾化涡旋流体生成器3由中部旋转调节轴套和轴套平面垂直部位距离4-6毫米的锁紧螺栓和角度可调的锥形锁紧帽一一对应配套,气雾化涡旋流体出口温度微调节装置5由连接内螺纹装置电动丝杆控制的温度调节装置组成,气雾化涡旋流体出口温度微调节装置5与气雾化涡旋流体生成器3一起套装于气雾化涡旋流体贯穿角调节器4外形为圆筒形其内,通过反馈控制信号线11连接微小水滴核生成状态观察器7与气雾化涡旋流体贯穿角调节器4连接在一起,并通过微小水滴核生成状态观察器7调节气雾化涡旋流体贯穿角调节器4;气雾化涡旋流体出口温度微调节装置5上的连接内螺纹装置与气雾化涡旋流体生成器3上的连接外螺纹装配于一体,气雾化涡旋流体生成器3与气雾化涡旋流体出口温度微调节装置5装配一体后装配于气雾化涡旋流体贯穿角调节器4中,气雾化涡旋流体出口温度微调节装置5通过电动丝杆控制的温度调节装置实现对气流温度变化过程的控制,并通过反馈控制信号线11连接气雾化涡旋流体出口温度微调节装置5与气雾化涡旋流体凝并反馈器12,调节控制实现阻挫过程8,完成粉尘生成治理空间10中粉尘的治理。
其工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压力水路1和压力气路2作为气水雾化装置的动力源,它们的工作压力范围为0.2Mpa,气水用量体积比为1:0.05,分别接入于气雾化涡旋流体生成器3两侧,将压力水路1中的压力水与压力气路2的压力气,这两种物理性能截然不同的流体通过四级混合生成气雾化涡旋流体13;
第二步:通过气雾化涡旋流体贯穿角调节器4,调整贯穿角大小方向及贯穿距离的小范围调整:贯穿角0.5°,贯穿距离0.1米;
第三步:通过微小水滴核生成状态观察器7调节气雾化涡旋流体贯穿角调节器4,完成微小水滴核6的有效可靠生成;
第四步:通过气雾化涡旋流体出口温度微调节装置5调节温度变化速率控制阻挫过程8的发生;
第五步:通过气雾化涡旋流体凝并反馈器12调节气雾化涡旋流体出口温度微调节装置5,进一步精确调节控制第四步所得阻挫过程8的发生范围0.5米和时间2毫秒,保证凝并效果;
第六步:实现微小水滴核6与气雾化涡旋流体13中的含有大量微小粉尘的气雾流充分接触、发生对流、微小水滴核6与气雾化涡旋流体13中的含有大量微小粉尘的气雾流形成表面张力梯度差过程9,微小水滴核6集聚、凝并大量的微小粉尘,同时气雾化涡旋流体13中的含有大量微小粉尘的气雾流中的大量的微小粉尘被分离,这样就通过粉尘凝并这一技术手段实现了粉尘生成治理空间10中的粉尘治理。
实施方式3
该装置由压力水路1、压力气路2、气雾化涡旋流体生成器3、气雾化涡旋流体贯穿角调节器4、气雾化涡旋流体出口温度微调节装置5、微小水滴核6、微小水滴核生成状态观察器7、阻挫过程8、表面张力梯度差过程9、粉尘生成治理空间10、反馈控制信号线11、气雾化涡旋流体凝并反馈器12和气雾化涡旋流体13组成,压力水路1和压力气路2作为气水雾化装置的动力源,它们的工作压力范围为0.4Mpa,气与水用量体积比为1:0.03,分别接入于气雾化涡旋流体生成器3两侧,将压力水路1中的压力水与压力气路2的压力气,这两种物理性能截然不同的流体通过四级混合生成气雾化涡旋流体13,气雾化涡旋流体生成器3由中部旋转调节轴套和轴套平面垂直部位距离5毫米的锁紧螺栓和角度可调的锥形锁紧帽及气雾化涡旋流体出口温度微调节装置5连接外螺纹组成,气雾化涡旋流体贯穿角调节器4固定安装于底板,气雾化涡旋流体贯穿角调节器4外形为圆筒形将气雾化涡旋流体生成器3套装于其内,气雾化涡旋流体贯穿角调节器4上的调节轴套、锁紧孔和角度可调的锥形锁紧内螺纹孔分别与气雾化涡旋流体生成器3由中部旋转调节轴套和轴套平面垂直部位距离5毫米的锁紧螺栓和角度可调的锥形锁紧帽一一对应配套,气雾化涡旋流体出口温度微调节装置5由连接内螺纹装置电动丝杆控制的温度调节装置组成,气雾化涡旋流体出口温度微调节装置5与气雾化涡旋流体生成器3一起套装于气雾化涡旋流体贯穿角调节器4外形为圆筒形其内,通过反馈控制信号线11连接微小水滴核生成状态观察器7与气雾化涡旋流体贯穿角调节器4连接在一起,并通过微小水滴核生成状态观察器7调节气雾化涡旋流体贯穿角调节器4;气雾化涡旋流体出口温度微调节装置5上的连接内螺纹装置与气雾化涡旋流体生成器3上的连接外螺纹装配于一体,气雾化涡旋流体生成器3与气雾化涡旋流体出口温度微调节装置5装配一体后装配于气雾化涡旋流体贯穿角调节器4中,气雾化涡旋流体出口温度微调节装置5通过电动丝杆控制的温度调节装置实现对气流温度变化过程的控制,并通过反馈控制信号线11连接气雾化涡旋流体出口温度微调节装置5与气雾化涡旋流体凝并反馈器12,调节控制实现阻挫过程8,完成粉尘生成治理空间10中粉尘的治理。
其工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压力水路1和压力气路2作为气水雾化装置的动力源,它们的工作压力范围为0.4Mpa,气水用量体积比为1:0.3,分别接入于气雾化涡旋流体生成器3两侧,将压力水路1中的压力水与压力气路2的压力气,这两种物理性能截然不同的流体通过四级混合生成气雾化涡旋流体13;
第二步:通过气雾化涡旋流体贯穿角调节器4,调整贯穿角大小方向及贯穿距离的小范围调整:贯穿角0.8°,贯穿距离0.6米;
第三步:通过微小水滴核生成状态观察器7调节气雾化涡旋流体贯穿角调节器4,完成微小水滴核6的有效可靠生成;
第四步:通过气雾化涡旋流体出口温度微调节装置5调节温度变化速率控制阻挫过程8的发生;
第五步:通过气雾化涡旋流体凝并反馈器12调节气雾化涡旋流体出口温度微调节装置5,进一步精确调节控制第四步所得阻挫过程8的发生范围0.8米和时间10毫秒,保证凝并效果;
第六步:实现微小水滴核6与气雾化涡旋流体13中的含有大量微小粉尘的气雾流充分接触、发生对流、微小水滴核6与气雾化涡旋流体13中的含有大量微小粉尘的气雾流形成表面张力梯度差过程9,微小水滴核6集聚、凝并大量的微小粉尘,同时气雾化涡旋流体13中的含有大量微小粉尘的气雾流中的大量的微小粉尘被分离,这样就通过粉尘凝并这一技术手段实现了粉尘生成治理空间10中的粉尘治理。

Claims (1)

1.一种基于粉尘凝并效果的气雾化涡旋流体状态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是一种基于马兰戈尼效应使得微小粉尘杂质在一段时间后被聚集和分离出来,完成可靠凝并实现高效除尘的装置,该装置由压力水路(1)、压力气路(2)、气雾化涡旋流体生成器(3)、气雾化涡旋流体贯穿角调节器(4)、气雾化涡旋流体出口温度微调节装置(5)、微小水滴核(6)、微小水滴核生成状态观察器(7)、阻挫过程(8)、表面张力梯度差过程(9)、粉尘生成治理空间(10)、反馈控制信号线(11)、气雾化涡旋流体凝并反馈器(12)和气雾化涡旋流体(13)组成,压力水路(1)和压力气路(2)作为气水雾化装置的动力源,它们的工作压力范围为0.2-0.6Mpa,气与水用量体积比为1:0.05-0.001,分别接入于气雾化涡旋流体生成器(3)两侧,将压力水路(1)中的压力水与压力气路(2)的压力气,这两种物理性能截然不同的流体通过四级混合生成气雾化涡旋流体(13),气雾化涡旋流体生成器(3)由中部旋转调节轴套和轴套平面垂直部位距离4-6毫米的锁紧螺栓和角度可调的锥形锁紧帽及气雾化涡旋流体出口温度微调节装置(5)连接外螺纹组成,气雾化涡旋流体贯穿角调节器(4)固定安装于底板,气雾化涡旋流体贯穿角调节器(4)外形为圆筒形将气雾化涡旋流体生成器(3)套装于其内,气雾化涡旋流体贯穿角调节器(4)上的调节轴套、锁紧孔和角度可调的锥形锁紧内螺纹孔分别与气雾化涡旋流体生成器(3)由中部旋转调节轴套和轴套平面垂直部位距离4-6毫米的锁紧螺栓和角度可调的锥形锁紧帽一一对应配套,气雾化涡旋流体出口温度微调节装置(5)由连接内螺纹装置电动丝杆控制的温度调节装置组成,气雾化涡旋流体出口温度微调节装置(5)与气雾化涡旋流体生成器(3)一起套装于气雾化涡旋流体贯穿角调节器(4)外形为圆筒形其内,通过反馈控制信号线(11)连接微小水滴核生成状态观察器(7)与气雾化涡旋流体贯穿角调节器(4)连接在一起,并通过微小水滴核生成状态观察器(7)调节气雾化涡旋流体贯穿角调节器(4);气雾化涡旋流体出口温度微调节装置(5)上的连接内螺纹装置与气雾化涡旋流体生成器(3)上的连接外螺纹装配于一体,气雾化涡旋流体生成器(3)与气雾化涡旋流体出口温度微调节装置(5)装配一体后装配于气雾化涡旋流体贯穿角调节器(4)中,气雾化涡旋流体出口温度微调节装置(5)通过电动丝杆控制的温度调节装置实现对气流温度变化过程的控制,并通过反馈控制信号线(11)连接气雾化涡旋流体出口温度微调节装置(5)与气雾化涡旋流体凝并反馈器(12),调节控制实现阻挫过程(8),完成粉尘生成治理空间(10)中粉尘的治理。
CN202111391679.8A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基于粉尘凝并效果的气雾化涡旋流体状态调节装置 Pending CN1141002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91679.8A CN114100290A (zh)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基于粉尘凝并效果的气雾化涡旋流体状态调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91679.8A CN114100290A (zh)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基于粉尘凝并效果的气雾化涡旋流体状态调节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00290A true CN114100290A (zh) 2022-03-01

Family

ID=80439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91679.8A Pending CN114100290A (zh)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基于粉尘凝并效果的气雾化涡旋流体状态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00290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62540A (en) * 1980-08-05 1982-12-07 Voest-Alpine Aktiengesellschaft Apparatus for removing dust particles from an air stream
KR20050103897A (ko) * 2005-10-20 2005-11-01 윤장식 회전 무화 장치를 이용한 원심 습식 공기 정화기
CN107149812A (zh) * 2017-06-23 2017-09-12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粉尘颗粒长大并加速着陆的涡旋流体除尘装置及除尘方法
CN109420385A (zh) * 2017-09-03 2019-03-05 郝占宁 一种涡式空气净化器及基于该净化器的空气净化方法
CN111878153A (zh) * 2020-05-12 2020-11-03 大连亿斯德特种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煤矿除尘系统及除尘方法
CN112354311A (zh) * 2020-10-27 2021-02-12 宁波诺丁汉大学 一种泰勒涡旋与化学团聚耦合吸收过滤pm2.5的装置及方法
CN112392535A (zh) * 2020-11-05 2021-02-23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气雾湍流流体治理煤矿掘进工作面粉尘的方法
CN112717614A (zh) * 2020-12-30 2021-04-3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旋转筛筒除雾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62540A (en) * 1980-08-05 1982-12-07 Voest-Alpine Aktiengesellschaft Apparatus for removing dust particles from an air stream
KR20050103897A (ko) * 2005-10-20 2005-11-01 윤장식 회전 무화 장치를 이용한 원심 습식 공기 정화기
CN107149812A (zh) * 2017-06-23 2017-09-12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粉尘颗粒长大并加速着陆的涡旋流体除尘装置及除尘方法
CN109420385A (zh) * 2017-09-03 2019-03-05 郝占宁 一种涡式空气净化器及基于该净化器的空气净化方法
CN111878153A (zh) * 2020-05-12 2020-11-03 大连亿斯德特种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煤矿除尘系统及除尘方法
CN112354311A (zh) * 2020-10-27 2021-02-12 宁波诺丁汉大学 一种泰勒涡旋与化学团聚耦合吸收过滤pm2.5的装置及方法
CN112392535A (zh) * 2020-11-05 2021-02-23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气雾湍流流体治理煤矿掘进工作面粉尘的方法
CN112717614A (zh) * 2020-12-30 2021-04-3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旋转筛筒除雾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定平等: "旋流雾化脱硫塔除尘效果试验研究", 《环境工程》 *
徐阿猛等: "微细水雾降尘除尘技术", 《煤矿安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76347B (zh) 基于等离子熔炼和圆盘旋转雾化的组合式粉体制备方法与装置
CN104888959B (zh) 一种强磁性矿物的提质降杂选矿方法
CN103752426B (zh) 基于溢流管的旋流器在线调节装置
CN100531862C (zh) 声波与外加种子颗粒联合作用脱除微颗粒物的装置和方法
CN203425904U (zh) 底锥旋流、叶轮式给水磁选柱
CN107803510B (zh) 一种真空气雾化制粉分级装置
CN204824746U (zh) 多功能油气水分离器
CN103495500B (zh) 从选铁厂尾矿中低能耗分选钛铁矿的方法
CN104493186A (zh) 一种均一球形微粒子的制备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00290A (zh) 一种基于粉尘凝并效果的气雾化涡旋流体状态调节装置
CN114653151B (zh) 一种基于粉尘凝并效果的气雾化涡旋流体状态调节装置的使用方法
CN105013704A (zh) 一种空气射流矿物颗粒分选方法及装置
CN201186243Y (zh) 喷射式静电分选机
US4071588A (en)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magnetite spheres with an arc heater
CN101804386B (zh) 采用螺旋转子的浮选方法及装置和用途
CN114109480B (zh) 一种基于气雾化涡旋流体生成单元群的粉尘凝并装置的使用方法
CN1314224A (zh) 贵金属及其合金粉末的制备方法及装置
CN201848303U (zh) 新型水力分级器
CN114100299A (zh) 一种基于气雾化涡旋流体生成单元群的粉尘凝并装置
CN106622702A (zh) 一种提升现有旋风/旋液离心分离设备的分离效率的方法
CN106914369B (zh) 一种具有筛选功能的雾化杯
CN105289116A (zh) 一种加环旋流板分离器
CN113893582A (zh) 一种离心撞击超稳泡沫消除设备
CN211463915U (zh) 一种低温气流除杂装置
CN210125386U (zh) 干燥筛分装置以及干燥筛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