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98867A - 一种外科器械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外科器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98867A
CN114098867A CN202010885687.7A CN202010885687A CN114098867A CN 114098867 A CN114098867 A CN 114098867A CN 202010885687 A CN202010885687 A CN 202010885687A CN 114098867 A CN114098867 A CN 1140988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driving
surgical instrument
jaw
clu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8568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98867B (zh
Inventor
孙宝峰
范功远
邹明明
李正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ngh 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engh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engh 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Fengh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8568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988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988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988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988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988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68Surgical staplers, e.g. containing multiple staples or clamps
    • A61B17/072Surgical staplers, e.g. containing multiple staples or clamps for applying a row of staples in a single action, e.g. the staples being applied simultaneously
    • A61B17/07207Surgical staplers, e.g. containing multiple staples or clamps for applying a row of staples in a single action, e.g. the staples being applied simultaneously the staples being applied sequentiall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017Electrical control of surgical instruments
    • A61B2017/00137Details of operation mod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367Details of actuation of instruments, e.g. relations between pushing buttons, or the like, and activation of the tool, working tip,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68Surgical staplers, e.g. containing multiple staples or clamps
    • A61B17/072Surgical staplers, e.g. containing multiple staples or clamps for applying a row of staples in a single action, e.g. the staples being applied simultaneously
    • A61B2017/07214Stapler heads
    • A61B2017/07285Stapler heads characterised by its cutter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外科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切换机构、切割驱动机构和切割执行机构;所述切换机构包括离合机构和输出件;所述切割驱动机构包括主动件和从动件,所述主动件包括第一运动转换结构,所述从动件包括第二运动转换结构,所述主动件与所述从动件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运动转换结构、所述第二运动转换结构实现运动方式的转换,将所述主动件的转动转换为所述从动件的直线移动;所述从动件与所述切割执行机构相连;所述输出件与所述主动件相连,所述离合机构选择性驱动所述输出件以选择性驱动所述主动件。本发明的外科器械简化了离合机构、切割驱动机构的结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Description

一种外科器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科器械。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外科器械已经普遍应用于腹腔等腔内手术中。
现有的外科器械一般包括壳体、从壳体沿纵向延伸的杆身组件及设置于杆身组件远侧端的端部执行器,端部执行器包括钳口组件和钉仓组件,钳口组件包括钉仓座和可枢转地连接于钉仓座的抵钉座,钉仓座用于可操作地支撑位于其中的钉仓组件,抵钉座可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选择性地运动。
壳体内收容有电机及由电机驱动的至少部分切割驱动机构和钳口驱动机构,切割驱动机构驱动切割刀组件进刀或退刀,进刀时可切割和吻合组织;钳口驱动机构驱动钳口组件闭合或打开,钳口组件闭合时可夹持组织,钳口组件打开时可松开组织或对准待夹持组织。根据外科器械的工作方式,切割刀组件动作不能与钳口闭合或者打开的动作同时进行,并且它们之间的动作应当遵循既定的顺序,需要具有选择性驱动切割驱动机构的离合机构。
然而现有外科器械的离合机构、切割驱动机构结构复杂,外科器械的整体结构不够紧凑,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外科器械,简化了离合机构、切割驱动机构的结构。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外科器械,包括切换机构、切割驱动机构和切割执行机构;所述切换机构包括离合机构和输出件;所述切割驱动机构包括主动件和从动件,所述主动件包括第一运动转换结构,所述从动件包括第二运动转换结构,所述主动件与所述从动件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运动转换结构、所述第二运动转换结构实现运动方式的转换,将所述主动件的转动转换为所述从动件的直线移动;所述从动件与所述切割执行机构相连;所述输出件与所述主动件相连,所述离合机构选择性驱动所述输出件以选择性驱动所述主动件。
进一步的,所述外科器械进一步包括动力模块,所述切割驱动机构具有切割驱动方向,所述动力模块的输出轴的中心轴线延伸的方向与所述切割驱动方向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主动件包括近端和远端,所述从动件具有直线移动行程,所述直线移动行程所在的区域沿从所述近端朝向所述远端的方向远离所述近端。
进一步的,所述主动件为丝杠,所述从动件为螺母,所述第一运动转换结构、所述第二运动转换结构均为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螺母包括限位结构,所述外科器械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限位结构相配合以限制所述螺母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切割驱动机构进一步包括加速机构,所述加速机构设置于所述输出件与所述主动件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离合机构包括中间件和离合件,所述中间件驱动所述离合件,所述离合件与所述输出件选择性配合以选择性驱动所述输出件。
进一步的,所述离合件包括有效转程结构和空转程结构,所述有效转程结构用于与所述输出件相配合,所述空转程结构用于与所述输出件相耦合。
进一步的,所述输出件为齿轮;所述有效转程结构为有齿部,所述空转程结构为无齿部。
进一步的,所述切换机构进一步包括输入件,所述输入件驱动所述离合机构;所述外科器械还包括动力模块,所述动力模块与所述输入件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外科器械进一步包括钳口驱动机构和钳口执行机构,所述钳口驱动机构与所述钳口执行机构相连;所述输出件包括第一输出件和第二输出件,所述第一输出件与所述主动件相连,所述第二输出件与所述钳口驱动机构相连;所述离合机构选择性驱动第一输出件以选择性驱动所述主动件,所述离合机构选择性驱动第二输出件以选择性驱动所述钳口驱动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离合机构包括中间件和离合件,所述离合件包括第一离合件和第二离合件,所述中间件驱动所述第一离合件和第二离合件,所述第一离合件与所述第一输出件选择性配合以选择性驱动所述第一输出件,所述第二离合件与所述第二输出件选择性配合以选择性驱动所述第二输出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离合件包括第一有效转程结构和第一空转程结构,所述第一有效转程结构用于与所述第一输出件相配合,所述第一空转程结构用于与所述第一输出件相耦合;所述第二离合件包括第二有效转程结构和第二空转程结构,所述第二有效转程结构用于与所述第二输出件相配合,所述第二空转程结构用于与所述第二输出件相耦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出件和所述第二输出件均为齿轮;所述第一有效转程结构和所述第二有效转程结构均为有齿部,所述第一空转程结构和所述第二空转程结构均为无齿部。
进一步的,所述切割驱动机构进一步包括运动传递机构,所述从动件通过所述运动传递机构与所述切割执行机构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切割执行机构包括推刀件和切割刀,所述推刀件的近端与所述运动传递机构相连,所述推刀件的远端与所述切割刀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运动传递机构为芯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实现离合机构选择性驱动切割机构的同时,简化了离合机构、切割驱动机构的结构,使得外科器械的整体结构紧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外科器械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外科器械的正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外科器械部分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外科器械的部分壳体被隐藏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外科器械的正视图;
图6是图5所示的外科器械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图4所示外科器械的部分传动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8和图9是图7所示的传动机构的部分离合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0和图11是图1所示的外科器械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12和图13是图1所示的外科器械的部分切割驱动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14至图17是图1所示的外科器械的离合机构的状态变化示意图;
图18至图21是图1所示的外科器械的钳口驱动机构的结构及状态变化示意图;
图22是图18所示的钳口驱动机构的第一凸轮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至图28是图1所示的外科器械的套管驱动钳口的运动改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图1所示的外科器械的操作件的正反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是图1所示的外科器械的操作件围绕旋转轴线旋转时在垂直旋转轴线的平面的投影示意图;
图31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外科器械的辅助操作件装配操作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2是图31所示的辅助操作件装配操作件围绕旋转轴线旋转时在垂直旋转轴线的平面的投影示意;
图3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外科器械的辅助操作件为L型杆的示意图;
图3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外科器械的示意图;
图35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外科器械的示意图;
图36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外科器械的部分结构的正视图;
图37是图36所示的外科器械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图38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外科器械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理解的是,本文所用术语“近侧”和“远侧”是相对于操纵外科器械的手柄组件的临床医生而言的。术语“近侧”是指靠近临床医生的部分,术语“远侧”则是指远离临床医生的部分。即手柄组件为近侧,钳口组件为远侧,如某个零部件的近侧端表示相对靠近手柄组件的一端,远侧端则表示相对靠近钳口组件的一端。术语“上”“下”以钳口组件的抵钉座和钉仓座的相对位置为参考,具体的,抵钉座在“上”,钉仓座在“下”。然而,外科器械可以在许多方向和位置使用,因此这些表达相对位置关系的术语并不是受限和绝对的。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相连”、“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可运动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需要说明的是,在“相连”、“连接”前有限定语时,其具有相应限定语所限定的含义,只排除明显需要排除的情形,不排除其它可能的情形,如“可拆卸地连接”指的是可拆卸式的连接,不包括固定连接和成一体,但可运动连接、直接相连、通过中间媒介物间接相连并不排除在外。
图1至图30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外科器械100,具体为一种电动吻合器。定义外科器械100包括的对其提供动力的模块为动力模块,根据动力类型分为电动模块和手动模块,动力模块提供电动力,手动模块提供手动力。
外科器械100包括顺次相连的主体108、杆身组件104和端部执行器106。 主体108包括相连的主模块和电动模块110。主模块包括第一壳体112,第一壳体112包括相连的头部壳体114和手柄壳体116,头部壳体114收容至少部分的传动机构,手柄壳体116可供操作者握持。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柄壳体116亦可同时收容部分传动机构,后面详述。电动模块110包括第二壳体120和电机122,第二壳体120用于收容电机122。主体108还包括可拆卸安装的电池包(未示出),电池包包括第三壳体(未示出)和收容于第三壳体的电池,第三壳体可拆卸地安装到手柄壳体116。优选地,手柄壳体116具有一个腔体,电池包安装到腔体。电池提供电能给电机122,电机122获得电能时工作,输出电动力。传动机构连接至电动模块110,当获得电机122输出的电动力时工作。
杆身组件104则包括除去在本实施例中被头部壳体114收容的传动机构以外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被头部壳体114和手柄壳体116收容的传动机构以外的至少其它部分的传动机构。例如,杆身组件104包括芯轴124及套设于芯轴124的套管126。芯轴124和套管126是传动机构的一部分。
端部执行器106包括钳口组件128和钉仓组件。钳口组件128包括钉仓座130和可枢转地相连于钉仓座130的抵钉座132。钉仓座130用于可操作地支撑位于其中的钉仓组件(未图示),抵钉座132可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选择性地运动,从而与钉仓座130和钉仓组件配合而夹紧或松开组织。钉仓组件设有可供切割刀组件运动的槽,切割刀组件在槽内朝向远端运动运动过程中可对组织进行切割,并且推动钉仓组件中容置的吻合钉出钉以对组织进行吻合。
由此,电机122通过传动机构先驱动钳口组件128闭合而夹紧组织,然后电机122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切割刀组件前进而切割和吻合组织,随后电机122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切割刀组件后退,最后电机122通过传动机构驱动钳口组件128打开而松开组织,从而实现吻合器切割及吻合的功能。
传动机构包括被顺次驱动的切换机构和驱动机构。切换机构包括由电机122驱动的输入件、由所述输入件驱动的离合机构、由所述离合机构选择性驱动的输出件。输出件包括第一输出件和第二输出件。驱动机构包括切割驱动机构146和钳口组件驱动机构148,第一输出件驱动切割驱动机构146,第二输出件驱动钳口组件驱动机构148。切割驱动机构146驱动切割刀组件进刀或退刀;钳口组件驱动机构148驱动钳口组件128闭合或打开。第一输出件和第二输出件被择一地驱动,实现了切割执行机构及钳口组件驱动机构的择一地驱动。根据外科器械的工作方式,切割执行机构的动作不能与钳口执行机构的动作同时进行,并且切割执行机构的动作与钳口执行机构的动作应当遵循既定的顺序,因此,选择性驱动切割执行机构是有意义的。
切割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主动件和第一从动件,第一主动件包括第一运动转换结构,第一从动件包括第二运动转换结构,第一主动件与第一从动件之间通过第一运动转换结构、第二运动转换结构实现运动方式的转换,将第一主动件的转动转换为第一从动件的直线移动。输出件与第一主动件相连,第一从动件与切割执行机构相连。离合机构选择性驱动输出件以选择性驱动第一主动件,进而通过第一从动件选择性驱动切割执行机构。外科器械的工作方式,要求切割执行机构的运动形式为直线移动。实现了切割驱动机构、离合机构的结构简单化。
切割驱动机构具有切割驱动方向,切割驱动方向为第一从动件的直线移动方向或切割执行机构的直线移动方向。动力模块的输出轴168的中心轴线延伸的方向与切割驱动方向相同,由此,将动力模块沿与第一从动件直线移动的方向相同的方向设置于头部壳体中,从而将动力模块独立于手柄设置,便于根据需要设置手柄的位置和角度,能够符合人机工程学,提升操作者的体验。方向相同,包括方向之间的夹角等于零、或者等于180度,即包括同向、相向。现有技术中,至少部分动力模块设置于手柄中,动力模块的输出轴168的中心轴线延伸的方向与第一从动件的直线移动方向相垂直,受动力模块的限制,手柄的位置不能灵活地设置。
第一主动件包括近端和远端。近端是指靠近操作者(包括医生)的一端,远端是指远离操作者的一端。第一从动件直线移动,从而具有直线移动行程。直线移动行程所在的区域远离第一主动件的近端,并且远离的方向为沿近端朝向远端的方向。如此设置,使得第一从动件的直线移动行程位于第一主动件的近端的“左”侧,第一从动件的直线移动行程不占用第一主动件的近端的“右”侧空间,位于“右”侧空间内其它部件的设置不受第一从动件的限制。由此使得外科器械的整体结构更紧凑。本段中的“左”、“右”的方向基于图10、图11所示。
离合机构包括中间件152和离合件。中间件152与输入件配合,并且,中间件152驱动离合件。输出件与切割驱动机构的第一主动件相连,离合件与输出件选择性配合,从而实现对于切割驱动机构的选择性驱动。离合件包括有效转程结构和空转程结构。当有效转程结构与输出件配合,输出件被驱动,进而切割驱动机构被驱动,当空转程结构与输出件耦合,输出件不被驱动,切割驱动机构不被驱动,由此实现输出件被选择性驱动和切割驱动机构被选择性驱动。配合和耦合,共同实现了选择性配合。耦合,是指相互配合的部件之间由于相对位置或状态的变化,用于配合的结构缺失而使得配合终止。相对位置变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部件之间相对转动。
具体地,中间件152、离合件同步转动,从而实现中间件152驱动离合件。优选地,在同一部件上形成中间件152和离合件。
具体地,输出件为齿轮,有效转程结构为有齿部,空转程结构为无齿部。进一步地,有齿部和无齿部均位于离合件的外周面,有齿部与无齿部邻接设置。
具体地,第一主动件为丝杠186,第一从动件为螺母188,第一运动转换结构为设置于丝杠186的第一螺纹,第二运动转换结构为设置于螺母188的第二螺纹,丝杠186与螺母188通过第一螺纹跟第二螺纹相配合以实现运动方式的转换,将丝杠186的转动转换为螺母188的直线移动。螺母188为长条形。图10示出了螺母188的直线移动行程的初始位置,图11示出了螺母188的直线移动行程的中间位置,初始位置与中间位置之间即为直线移动行程,初始位置与中间位置共同占据的区域为直线移动行程所在的区域。螺母188的直线移动行程所在的区域远离丝杠186的近端,并且远离的方向为沿丝杠186近端朝向丝杠186远端的方向。切割驱动机构(即第一驱动机构)包括丝杠186、螺母188、设置于丝杠186的第一螺纹、和设置于螺母188的第二螺纹。第一运动传递机构包括芯轴124。切割执行机构即切割刀组件,其包括推刀件350和切割刀352。芯轴124的近端与螺母188的远端相连,芯轴124的远端与推刀件350相连,推刀件350与切割刀352相连,由此,螺母188依次驱动芯轴124、推刀件350,进而驱动切割刀352前进或后退,即进刀或退刀。进刀时,螺母188自初始位置直线移动至中间位置,退刀时,螺母188自中间位置直线移动至初始位置。
具体地,丝杠186被切换机构的输出件驱动而转动。切换机构的输出件为切割驱动齿轮,切割驱动齿轮与丝杠186相连。螺母188的远端包括容置槽194,芯轴124的近端为圆形的插入部196,插入部196插入并且被容置于容置槽194中。并且,插入部196可在容置槽194中转动,但其沿纵长方向的移动被容置槽194限制,从而,通过容置槽194和插入部196,螺母188能够驱动芯轴124。插入部196可在容置槽194中转动,使得芯轴124可以不受螺母188的限制而绕其自身轴线转动。芯轴124能够转动,是为了满足杆身组件转动的需要,杆身组件转动能够使得端部执行器沿周向转动以调整位置,便于夹持和固定组织。螺母188包括限位结构198,限位结构198与限位件200相配合,使得螺母188绕其中心轴线的转动被限制,在被丝杠186驱动时螺母188不会转动只会直线移动。螺母188的外表面包括平面,上述平面为限位结构198。限位件200与壳体相连使得限位件200不能转动,限位件200也包括平面,限位件200的平面与螺母188外表面的平面相抵,从而限制螺母188的转动。优选地,螺母188的外表面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平面,限位件200也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平面。
优选地,在第一输出件与第一主动件之间设置加速机构,以提升第一主动件的转速,相对于未设置加速机构的情形,能够在同样的时间长度内增加第一从动件的行程,或者,在同样的第一输出件转程的情况下增加第一从动件的行程。增加第一从动件的行程可以增加切割执行机构的行程,以适应更大切割行程的需求。具体地,加速机构包括两级加速机构202,两级加速机构202结构相同,均为行星齿轮加速机构202,行星齿轮加速机构的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做赘述。第一输出件通过两级行星齿轮加速机构202后驱动第一主动件加速旋转,从而提升第一主动件的转速。
优选地,在第一输出件与第一主动件之间设置推力轴承206,以克服切割执行机构通过第一运动传递机构、第一从动件、第一主动件向第一输出件施加的反作用力,上述反作用力会降低离合机构的传动效率。推力轴承的结构为本领域的技术常识,在此不做赘述。
传动机构还包括钳口驱动机构(即第二驱动机构)和钳口执行机构。切割驱动机构和钳口驱动机构均被选择性驱动,实现了切割执行机构与钳口执行机构之间的动作逻辑关系,进而实现了切割刀352与钳口组件之间的动作逻辑关系。根据外科器械的工作方式,钳口组件与切割刀352的动作不能同时进行,并且动作应当遵循以下顺序:关闭钳口组件,切割刀352进刀,切割刀352退刀,开启钳口组件。对于钳口组件和切割刀352的动作的要求也称为动作逻辑关系。上述动作逻辑关系实现了:关闭钳口组件以对容置于钳口组件的组织进行压榨和固定,切割刀352进刀以对组织进行吻合和切割,吻合和切割完成后进割刀退刀,退刀后开启钳口组件以释放组织。
离合机构包括中间件152、第一离合件154和第二离合件156。中间件152与输入件配合,并且,中间件152驱动第一离合件154和第二离合件156。输出件包括第一输出件和第二输出件,第一输出件与切割驱动机构的第一主动件相连,第二输出件与钳口驱动机构相连。第一离合件154与第一输出件选择性配合,从而实现对于切割驱动机构的选择性驱动。第二离合件156与第二输出件选择性配合,从而实现对于钳口驱动机构的选择性驱动。第一离合件154包括第一有效转程结构158和第一空转程结构160,当第一有效转程结构158与第一输出件配合,第一输出件被驱动,进而切割驱动机构被驱动,当第一空转程结构160与第一输出件耦合,第一输出件不被驱动,切割驱动机构不被驱动,由此实现第一输出件被选择性驱动和切割驱动机构被选择性驱动。第二离合件156包括第二有效转程结构162和第二空转程结构164,当第二有效转程结构162与第二输出件配合,第二输出件被驱动,进而钳口驱动机构被驱动,当第二空转程结构164与第二输出件耦合,第二输出件不被驱动,钳口驱动机构不被驱动,由此实现第二输出件被选择性驱动和钳口驱动机构被选择性驱动。配合和耦合,共同实现了选择性配合。耦合,是指相互配合的部件之间由于相对位置或状态的变化,用于配合的结构缺失而使得配合终止。相对位置变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部件之间相对转动。具体地,中间件152、第一离合件154和第二离合件156同步转动,从而实现中间件152驱动第一离合件154和第二离合件156。具体地,第一输出件和第二输出件均为齿轮,第一有效转程结构158和第二有效转程结构162均为有齿部,第一空转程结构160和第二空转程结构164均为无齿部。优选地,在同一部件上形成中间件152、第一离合件154和第二离合件156。
具体地,输入件为主驱动齿轮166,主驱动齿轮166与动力模块相连,从而被动力模块驱动。中间件152为齿轮,其与输入件保持啮合。第一离合件154包括第一有齿部和第一无齿部,第一有齿部为第一有效转程结构158,第一无齿部为第一空转程结构160。第一有齿部与第一无齿部均位于第一离合件154的外周面,第一有齿部与第一无齿部邻接设置。第二离合件156包括第二有齿部和第二无齿部,第二有齿部为第二有效转程结构162,第二无齿部为第二空转程结构164。第二有齿部与第二无齿部均位于第二离合件156的外周面,第二有齿部与第二无齿部邻接设置。第一输出件为切割驱动齿轮170,第二输出件为钳口驱动齿轮172。第一离合件154的位置与切割驱动齿轮170的位置在中间件152的轴向上相对应,第二离合件156的位置与钳口驱动齿轮172的位置在中间件152的轴向上相对应。运行方式为:主驱动齿轮166转动,驱动与其啮合的中间件152转动,中间件152驱动第一离合件154、第二离合件156转动;第一离合件154的第一有齿部与切割驱动齿轮170相啮合,从而驱动切割驱动齿轮170转动以驱动切割驱动机构,进而驱动切割执行机构前进或后退,切割执行机构的切割刀352同步被驱动以进刀或退刀;第一离合件154的第一无齿部与切割驱动齿轮170相耦合,切割驱动齿轮170不被驱动,进而切割驱动机构和切割执行机构不被驱动,切割执行机构的切割刀352不被驱动而保持位置;第二离合件156的第二有齿部与钳口驱动齿轮172相啮合,从而驱动钳口驱动齿轮172转动,进而依次驱动钳口驱动机构和钳口执行机构,钳口执行机构的钳口组件被驱动以闭合或开启;第二离合件156的第二无齿部与钳口驱动齿轮172相耦合,钳口驱动齿轮172不被驱动,进而钳口驱动机构和钳口执行机构不被驱动,钳口组件也不被驱动而保持状态。具体地,无齿部不具备齿,不能与驱动齿轮啮合因此驱动齿轮不被驱动,驱动齿轮包括切割驱动齿轮和钳口驱动齿轮。离合机构的具体运行方式如下:第二离合件156的第二有齿部与钳口驱动齿轮172相啮合,从而驱动钳口驱动齿轮172转动,进而依次驱动钳口驱动机构和钳口执行机构,钳口执行机构的钳口组件被驱动而闭合;在钳口组件闭合和开启的过程中,第一离合件154的第一无齿部与切割驱动齿轮170相耦合,切割驱动齿轮170不被驱动,进而切割驱动机构和切割执行机构不被驱动,切割执行机构的切割刀352也不被驱动而保持位置;钳口组件闭合到位后,在切割刀352进刀和退刀的过程中,第二离合件156的第二无齿部与钳口驱动齿轮172相耦合,钳口驱动齿轮172不被驱动,进而钳口驱动机构和钳口执行机构不被驱动,钳口执行机构的钳口组件不被驱动而保持闭合;第一离合件154的第一有齿部与切割驱动齿轮170相啮合,从而驱动切割驱动齿轮170转动,进而依次驱动切割驱动机构和切割执行机构,切割执行机构的切割刀352被驱动以进刀和退刀;第二离合件156的第二有齿部与钳口驱动齿轮172相啮合,从而驱动钳口驱动齿轮172转动,进而依次驱动钳口驱动机构和钳口执行机构,钳口执行机构的钳口组件被驱动以开启。可见,离合机构使得钳口组件和切割刀352按照顺序完成以下动作:关闭钳口组件,进刀,退刀,开启钳口组件,并且钳口组件和切割刀352的动作不同时进行。
请重点参见图18至图22,用于驱动钳口组件128运动的钳口驱动机构148包括钳口闭合驱动机构和钳口打开驱动机构,钳口闭合驱动机构驱动钳口组件闭合,钳口打开驱动机构驱动钳口组件打开。钳口打开驱动机构和钳口闭合驱动机构均包括动力提供件和传动组件,动力提供件为传动组件提供动力,传动组件在动力提供件驱动下驱动钳口组件运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钳口”和“钳口组件”是同一技术特征。
钳口打开驱动机构和钳口闭合驱动机构的动力提供件不同,钳口闭合驱动机构的动力提供件为钳口驱动齿轮172,钳口驱动齿轮172由电机122驱动而转动,从而为传动组件提供动力。钳口打开驱动机构的动力提供件为复位件214,复位件214为弹性元件,弹性元件在钳口闭合驱动机构驱动钳口组件128闭合过程中被蓄能,钳口组件打开过程中,弹性元件恢复形变而释放能量从而为传动组件提供动力。
钳口打开驱动机构和钳口闭合驱动机构的传动组件相同,但是,钳口打开过程和钳口闭合过程的传动组件的动力传递路径相反,需要说明的是,钳口闭合驱动机构的动力提供件在钳口组件打开过程中需运动并带动第二主动件运动而让开空间,后续将详述。
传动组件包括第二主动件、由第二主动件驱动的第二从动件,第二主动件设置有第三运动转换结构,第二从动件上设有第四运动转换结构,第三运动转换结构和第四运动转换结构配合将第二主动件的转动转换为第二从动件的直线运动。由于吻合器具有纵长延伸的杆身组件104,第二从动件的直线运动可以方便的通过杆身组件104传递至钳口组件128近端。
第二主动件为第一凸轮件224,第三运动转换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二主动件远端侧的第一凸轮面226。通过第一凸轮面226驱动第二从动件运动,传动组件输出的运动更精确,能更好的满足吻合器的操作要求。第二主动件的转动轴线与动力模块的输出轴的中心轴线平行,使得传动机构的整体布局合理、结构紧凑。
如前所述,钳口闭合驱动机构包括为传动组件提供动力的钳口驱动齿轮172,钳口驱动齿轮172转动而驱动第一凸轮件224转动。具体的,钳口驱动齿轮172和第一凸轮件224固定设置于同一传动轴上,这使得钳口驱动齿轮172和第一凸轮件224同轴设置,方便动力的传输。钳口驱动齿轮172和第一凸轮件224在传动轴的轴向上间隔设置,可避免与传动机构的其它部件发生干涉。由此可以看出,第一凸轮件224在轴向上被固定,只能随钳口驱动齿轮172转动,不能做直线运动。
第一凸轮件224具有圆周外表面,第一凸轮面226在第二主动件的远端侧沿第一凸轮件224的圆周方向倾斜延伸为设置在第二主动件远端侧的螺旋面。由此,第一凸轮件224结构规整,依靠第一凸轮面226的行程及表面形状即可很好的实现吻合器的钳口闭合所需的行程。
第一凸轮件224还包括与第一凸轮面226邻接的第一起点抵接面228和第一终点抵接面230,第一起点抵接面228与第一凸轮面226的一端邻接并成角度设置,第一终点抵接面230与第一凸轮面226的另一端邻接并成角度设置。或者说,第一起点抵接面228和第一终点抵接面230中的一个与第一凸轮面226的近端邻接并成角度设置,第一起点抵接面228和第一终点抵接面230中的另一个与第一凸轮面226的远端邻接并成角度设置。第一起点抵接面228与第一凸轮面226之间的角度(也称为夹角)是指第一起点抵接面228与第一凸轮面226最靠近第一起点抵接面228的平面之间的夹角。第一终点抵接面230与第一凸轮面226之间的夹角定义类似,不再赘述。第一起点抵接面228与第一凸轮面226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第一终点抵接面230与第一凸轮面226之间的夹角为钝角。钝角方便第一凸轮件224与第二从动件配合而保持某种状态,后续详述。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起点抵接面228与第一凸轮件224的中心轴线垂直,第一终点抵接面230与第一凸轮件224的中心轴线垂直,第一起点抵接面228和第一终点抵接面230在第一凸轮件224的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
由此,第一凸轮面226驱动第二从动件进而驱动钳口组件闭合,而第一起点抵接面228和第一终点抵接面230与第二从动件抵接时,第一凸轮件224不可驱动钳口运动,从而使钳口保持在打开或关闭的位置,避免钳口组件不期望的运动导致意外医疗事故的发生。
将顺次相连的第一起点抵接面228、第一凸轮面226、第一终点抵接面230称为行程面,第一凸轮件224的远端侧设置有两个行程面,两个行程面沿第一凸轮件224中心轴线中心对称设置。两个中心对称的行程面可以更稳定的驱动第二从动件,从而使第二从动件受力更均匀,钳口闭合驱动机构的传动更稳定,钳口闭合过程更稳定。优选的,两个行程面的周向延伸角度等于360度,也就是说,两个行程面在第一凸轮件224的远端侧的整个周向上延伸,结构更规整,传动更稳定。如图22所示,第一起点抵接面228、第一凸轮面226、位于图22上方的第一终点抵接面230为一个行程面,图22下方示出了另一个行程面的第一终点抵接面230’,由于视角的原因,该另一个行程面的第一起点抵接面、第一凸轮面在图22中未示出。
第二从动件与第二主动件相对设置。第二从动件为第二凸轮件234,第四运动转换结构为第二凸轮面236,第二凸轮面236与第一凸轮面226形状匹配。形状匹配是指第一凸轮面226和第二凸轮面236在某一配合状态下可以大致相互贴合。第二凸轮件234具有圆周外表面,第二凸轮面236在第二从动件的近端侧沿第二凸轮件234的圆周方向倾斜延伸为设置在第二凸轮件234近端侧的螺旋面。由于第二凸轮面236与第一凸轮面226形状匹配,钳口闭合过程中,第二凸轮面236与第一凸轮面226之间面接触实现第二主动件和第二从动件之间的运动切换,传动更稳定。优选的,第二凸轮面236与第一凸轮面226不仅形状匹配,而且尺寸相同,不仅结构紧凑,而且很好的实现了运动的转换。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凸轮件234与壳体102之间设置有止转机构。止转机构例如可以是相互配合的纵长延伸的凸起和凹槽,第二凸轮件234和壳体102中的一个设置有凸起,第二凸轮件234和壳体102中的另一个设置有凹槽。第二凸轮面236和第一凸轮面226的配合使得第二凸轮件234具有转动和直线运动这两种运动的趋势,止转机构防止第二凸轮件234转动,使得第二凸轮件234只能直线运动。
第二凸轮件234还包括与第二凸轮面236邻接的第二起点抵接面238和第二终点抵接面,第二起点抵接面238与第二凸轮面236的一端邻接并成角度设置,第二终点抵接面与第二凸轮面236的另一端邻接并成角度设置。第二起点抵接面238与第二凸轮面236之间的夹角是指第二起点抵接面238与第二凸轮面236最靠近第二起点抵接面238的平面之间的夹角。第二终点抵接面与第二凸轮面236之间的夹角定义类似,不再赘述。第二起点抵接面238与第二凸轮面236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第二终点抵接面与第二凸轮面236之间的夹角为钝角。钝角方便第二凸轮件234与第一凸轮件224配合而保持某种状态,后续详述。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起点抵接面238与第二凸轮件234的中心轴线垂直,第二终点抵接面与第二凸轮件234的中心轴线垂直,第二起点抵接面238和第二终点抵接面在第二凸轮件234的中心轴线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
将顺次相连的第二起点抵接面238、第二凸轮面236、第二终点抵接面称为行程面,第二凸轮件234的近端侧设置有两个行程面,两个行程面沿第二凸轮件234中心轴线中心对称设置。两个中心对称的行程面可以更稳定的与第二主动件配合,从而使第二从动件受力更均匀,钳口闭合驱动机构的传动更稳定,钳口闭合过程更稳定。优选的,两个行程面的周向延伸角度等于360度,也就是说,两个行程面的在第二凸轮件234的近端侧的整个周向上延伸,结构更规整,传动更稳定。
第一凸轮件224的行程面与第二凸轮件234的行程面的形状及尺寸相同,可以很好的实现第一凸轮件224和第二凸轮件234的匹配和传动。
由此,钳口闭合过程中,第一凸轮件224和第二凸轮件234具有三个配合状态:
在第一配合状态,第一起点抵接面228与第二起点抵接面238抵接,第一凸轮件224和第二凸轮件234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小值。在第一配合状态,第一凸轮件224和第二凸轮件234的配合关系还包括:第二凸轮面236和第一凸轮面226贴合(在周向上未错开),第一终点抵接面230与第二终点抵接面抵接。由于第一起点抵接面228与第二起点抵接面238抵接,第一凸轮件224和第二凸轮件234保持相对不动的状态,第一凸轮件224未驱动第二凸轮件234,第二凸轮件234无法驱动钳口运动,从而防止钳口组件128被意外的操作。第一凸轮件224和第二凸轮件234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小值,则钳口驱动机构148未驱动钳口组件128,钳口组件128位于打开状态。第一凸轮件224与第二凸轮件234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起点抵接面228与第二起点抵接面238之间、沿轴向的距离,或者为第一终点抵接面230与第二终点抵接面之间、沿轴向的距离。轴向,是指第一凸轮件224或第二凸轮件234的轴向。
在第二配合状态,第一凸轮件224转动使得第一凸轮面226推动第二凸轮面236而驱动第二凸轮件234直线移动。从第一配合状态切换至第二配合状态的过程中,由于与第二凸轮件234配合的止转机构阻止了第二凸轮件234的转动,第二凸轮件234的第二起点抵接面238、第二凸轮面236、第二终点抵接面在周向上不转动从而周向位置不变,第一凸轮件224在转动的过程中,第二起点抵接面238脱离并逐渐远离第一起点抵接面228,第二凸轮面236在周向上与第一凸轮面226逐渐错开,第二终点抵接面脱离并逐渐远离第一终点抵接面230,第二凸轮件234与第一凸轮件224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第二凸轮件234逐渐朝向远端运动,从而逐渐驱动钳口打开。
在第三配合状态,第二起点抵接面238与第一终点抵接面230抵接,第一凸轮件224和第二凸轮件234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大值。从第二配合状态切换至第三配合状态过程中,第二凸轮面236与第一凸轮面226逐渐错开直至第二凸轮面236完全脱离第一凸轮面226,随后,第二起点抵接面238与第一终点抵接面230抵接,第二凸轮件234和第一凸轮件224保持相对不动的状态,第一凸轮件224不能再驱动第二凸轮件234朝向远端移动,第一凸轮件224和第二凸轮件234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大值,钳口完成闭合并保持不动,从而防止钳口组件128被意外的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如前所述,第二主动件和第二从动件均具有两个中心对称设置的行程面,第二从动件的两个行程面与第二主动件的两个行程面一一对应并由第二主动件的两个行程面一一驱动,上述描述以其中一个行程面为例,另一个行程面的配合状态相同,不再赘述。
钳口闭合驱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二从动件和钳口组件128之间的第二运动传递机构。由于钳口闭合驱动机构的第二从动件设置在杆身组件104近端的壳体102内,而由钳口闭合驱动机构驱动的钳口组件128设置在杆身组件104的远端,通过设置第二运动传递机构,可以将第二从动件的直线运动顺利传递至钳口组件128的近端而驱动钳口组件128。
第二运动传递机构包括相连接的间距传递机构和线性传递机构,间距传递机构使得线性传递机构和第二从动件的轴线平行。也就是说,第二从动件驱动间距传递机构,间距传递机构驱动线性传递机构,间距传递机构使得线性传递机构和第二从动件的轴线平行,使得整个传动机构的布局更合理结构更紧凑。
间距传递机构为连杆248,连杆248的一端与第二从动件连接,连杆248的另一端与线性传递机构连接。由此,通过连杆248的传递,不仅可以使线性传递机构和第二从动件的运动方向平行,而且结构简单,运动传递有效。
线性传递机构包括相连的压环250和套管126。由此,连杆248的另一端与压环250枢转连接,套管126与压环250相连。由此,连杆248将第二从动件的直线运动传递至压环250和套管126,使得压环250和套管126与第二从动件同步线性运动。
请重点参见图23至图28,套管126和钳口组件128的抵钉座132之间设有运动改换机构,运动改换机构将套管126的直线运动转换为抵钉座132的枢转运动,从而实现抵钉座132相对钉仓座130枢转而闭合或打开钳口组件128。具体的,套管126朝向近端运动时,运动改换机构驱动抵钉座132向上枢转而打开钳口组件128,套管126朝向远端运动时,运动改换机构驱动抵钉座132向下枢转而闭合钳口组件128。
具体的,套管126包括相连的本体254和驱动管256,驱动管256驱动抵钉座132向上或向下枢转而打开或闭合钳口组件128。本体254和驱动管256通过铰链连接,也可一体成型。
运动改换机构包括设置于驱动管256的第一驱动部258、第二驱动部260,以及设置于抵钉座132的第一从动部262和第二从动部264。
第一驱动部258驱动抵钉座132打开,第一驱动部258为设置在驱动管256上的突部,突部沿右下方倾斜延伸。第二驱动部260驱动抵钉座132关闭,第二驱动部260为驱动管256远端的驱动面。
相应的,第一从动部262可与第一驱动部258配接,第一从动部262为设置在抵钉座132上的凸部,凸部朝上延伸。第二从动部264可与第二驱动部260配接,第二从动部264为抵钉座132近端的抵接面。
抵钉座132和钉仓座130之间还设置有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包括设置在抵钉座132上的销子266,设置在钉仓座130上的腰形槽268,腰形槽268沿近端朝向远端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
请参见图28至图27的状态变化,需要关闭端部执行器106时,套管126的本体254推动驱动管256朝向远端运动,驱动管256上的第二驱动部260与抵钉座132上的第二从动部264抵接,销子266从腰形槽268的近下端移动至远上端,抵钉座132向下枢转,钳口组件128关闭。
请参见图27至图28的状态变化,需要打开钳口组件128时,套管126的本体254拉动驱动管256朝向近端运动,驱动管256上的第一驱动部258与抵钉座132上的第一从动部262抵接,销子266从腰形槽268的远上端移动至近下端,抵钉座132向上枢转,钳口组件128打开。
如前所述,钳口打开机构包括动力提供件和传动组件。动力提供件为复位件214,具体为弹性元件,钳口闭合机构运动过程中,弹性元件被蓄能;钳口打开驱动机构和钳口闭合驱动机构的传动组件相同,但是,钳口打开过程和钳口闭合过程的传动组件的传递路径相反。
需要说明的是,钳口打开机构的动力提供件为复位件214,钳口驱动齿轮172无法直接驱动第二从动件,但是,钳口驱动齿轮172需要驱动第二主动件转动,第二主动件转动为第二从动件的运动让开位置,复位件214驱动第二从动件跟随第二主动件运动。复位件驱动第二从动件朝向近端运动,从而带动套管126朝向近端运动,套管126朝向近端运动通过前述运动改换机构而驱动钳口组件128打开。
复位件214间接驱动第二从动件,复位件214与第二从动件之间连接有压环250和连杆248,连杆248使得压环250和第二从动件的运动轴线平行,从而使传动机构的布局合理。具体的,复位件214一端与压环250的远端面抵接,另一端与壳体102内部的对应位置抵接。
钳口打开过程中,第二凸轮件234和第一凸轮件224具有三个配合状态:
在第一配合状态,第二起点抵接面238与第一终点抵接面230抵接,第二凸轮件234和第一凸轮件224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大值。在第一配合状态,钳口保持在闭合状态。
在第二配合状态,第一凸轮面226让开第二凸轮面236的运动空间,第二凸轮面236在复位件214的推动下跟随第一凸轮面226运动。从第一配合状态切换至第二配合状态过程中,第一凸轮件224被钳口驱动齿轮172驱动转动而让开第二凸轮件234的运动空间,第二起点抵接面238脱离并逐渐远离第一终点抵接面230而靠近第一起点抵接面228,第二凸轮面236和第一凸轮面226逐渐贴合,弹性元件推动第二凸轮件234跟随第一凸轮件224运动,第二凸轮件234与第一凸轮件224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第二凸轮件234逐渐朝向近端运动,从而通过套管126、运动改换机构驱动钳口逐渐打开。
在第三配合状态,第二起点抵接面238与第一起点抵接面228抵接,第二凸轮件234和第一凸轮件224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小值。从第二配合状态切换至第三配合状态过程中,第二凸轮面236和第一凸轮面226从部分贴合运动至完全贴合。在第三配合状态,第二起点抵接面238与第一起点抵接面228抵接,第二终点抵接面与第一终点抵接面230抵接,第二凸轮件234和第一凸轮件224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小值,钳口打开至极限位置。
由此可以看出,钳口组件128闭合过程中,钳口驱动齿轮172驱动第二主动件,第二主动件顺次驱动第二从动件、连杆248、压环250、套管126、运动改换机构而驱动钳口组件128闭合。钳口组件128打开过程中,钳口驱动齿轮172驱动第二主动件反向转动,弹性元件顺次驱动压环250、连杆248、第二从动件朝向近端运动,压环250朝向近端运动驱动套管126朝向近端运动并通过前述运动改换机构而驱动钳口打开。
下面描述本实施例中外科器械由电机122驱动的相关工作过程(手动操作除了用手轮298代替电机122外,其运动过程与电机122驱动相同,不再赘述)。
外科器械在使用前,钳口组件128处于打开状态,切割刀组件位于初始位置。
若医生确定钳口组件128已对准需要切割和吻合的组织,医生启动电机122,电机122的输出轴沿第一方向转动并驱动主驱动齿轮166(输入件)转动,主驱动齿轮166转动驱动中间件转动,中间件转动驱动第二离合件156的有齿部开始与钳口驱动齿轮172啮合并驱动钳口驱动齿轮172转动,电机122继续工作,钳口驱动齿轮172继续转动通过前述钳口闭合驱动机构驱动钳口组件128闭合并夹持和压榨组织。在这个过程中,钳口打开驱动机构的弹性元件被压缩而蓄能,同时,第一离合件154的无齿部与切割驱动齿轮170耦合,切割驱动机构146无法驱动切割刀组件运动,从而避免误操作。
当钳口完全闭合时,第一离合件154转动至其有齿部开始与切割驱动齿轮170啮合。电机122的输出轴继续沿第一方向转动,切割驱动齿轮170通过前述切割驱动机构146驱动切割刀组件向前运动而切割组织,并且切割刀组件推动吻合钉自钉仓组件中出钉从而吻合组织。与此同时,第二离合件156转动至其无齿部开始与钳口驱动齿轮172耦合,第二离合件156无法驱动钳口驱动齿轮172,从而钳口驱动齿轮172无法驱动钳口运动,从而避免误操作。
当切割刀组件运动至最远端的位置后,电机122的输出轴转向而沿第二方向转动,第一离合件154反向转动,其有齿部驱动切割驱动齿轮170反向转动,切割驱动齿轮170通过前述切割驱动机构146驱动切割刀组件后退而退刀。
当退刀完毕时,第一离合件154转动至其无齿部开始与切割驱动齿轮170耦合,第一离合件154无法通过切割驱动齿轮170而驱动切割刀组件运动,与此同时,第二离合件156转动至其有齿部开始与钳口驱动齿轮172啮合,第二离合件156驱动钳口驱动齿轮172转动,钳口驱动齿轮172带动第一凸轮件224转动,第一终点抵接面230与第二起点抵接面238错开,第二凸轮件234在弹性元件的推动下沿着第一凸轮件224的引导朝向近端运动,第二凸轮件234朝向近端运动从而通过连杆248、压环250拉动套管126朝向近端运动,套管126朝向近端运动而通过运动改换机构驱动钳口组件128打开而松开组织。
由此,外科器械实现一次完整的操作,在这个操作过程中,外科器械依次实现钳口组件128闭合以夹持组织、切割刀组件进刀而切割和吻合组织、切割刀组件退刀、钳口组件128打开松开组织。
参见图3,电动模块110可拆卸地安装到主模块上。电动模块110具有安装状态和拆卸状态。在安装状态时,电动模块110安装到主模块上,第一壳体112和第二壳体120相互配接形成了壳体102。配接的机械结构例如为卡扣,防止电机122工作时两者脱离,利用机械结构配接以实现防脱离的方式有多种,在此不一一列举。在拆卸状态时,第二壳体120脱离第一壳体112,。第一壳体112收容至少部分的传动机构,至少部分的传动机构如上述的切换机构134、钳口驱动机构148。
主模块还包括操作件282,操作件282连接至传动机构,操作件282设置为获得用户操作输入的手动力并传递给传动机构,以驱动传动机构工作。所述操作件282属于上述提供手动力的手动模块。在安装状态时,操作件282位于第一壳体112和第二壳体120配接形成的壳体102内,电动模块110在拆卸状态时,至少部分操作件282露出。在本发明中,露出的含义是指显露出来,从而可以被操作或被连接。医生在正常使用外科器械100时,电动模块110安装在主模块上,医生操作手柄342处的启动电机的按键,使得电机122工作以驱动传动机构,执行钳口组件打开、钳口组件闭合、切割刀352进刀和/或切割刀352退刀的动作,而操作件282位于壳体102内,医生无法看到和接触到操作件282。当吻合器发生电池包故障或电机故障等电力方面的故障时,医生可将电动模块110从主模块上拆卸下来,电机122与传动机构的连接被解除,操作件282显露出来,医生可看到并直接或间接的操作到操作件282,通过手动力来驱动传动机构。操作操作件282的手动力、手动操作操作件282,包括由操作者的手直接或间接向操作件282施加的力以操作操作件,还包括操作者利用手持式装置直接或间接向操作件282施加的力以操作操作件。由此,虽然传动机构可由电机122的电动力和操作件282的手动力这两种动力来驱动,但本发明中电机122和操作件282的位置关系设置——电动模块110安装状态下操作件282隐藏,只能由电动力驱动;电动模块110拆卸状态下,操作件282露出,电机122被强制拆卸松脱,只能由手动力驱动,使得电动力和手动力在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传递给传动机构以驱动吻合器工作,避免了两种动力同时作用到传动机构而导致传动机构的执行冲突,甚至损坏外科器械100并伤害患者。这样的设计,结构简单,提升了外科器械100的安全性。并且,手动力只需驱动传动机构,无须驱动电动模块110,降低了驱动阻力,提升了操作体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上述的可被隐藏的操作件的个数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例如本实施例中实现了双功能的如下所述的一个操作件,不再赘述,例如两个操作件,一个驱动钳口组件,另一个驱动切割刀组件,操作件的个数不影响上述方案的实施,能获得同样的效果,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传动机构包括输入件,当输入件获得电动力或手动力输入时,驱动传动机构工作。电动模块110包括输出电动力的电动力输出件306,电动模块110处于安装状态时电动力输出件306连接至输入件以提供电动力输入,在电动模块110处于拆卸状态时电动力输出件306与输入件分离。操作件282包括连接至输入件的手动力输出端288,将手动力输入给输入件。传动机构的输入件不论从手动力输出端288接收到手动力还是从电动力输出件306接收到电动力,其并不能区分接受的是哪一种动力,因此,用户直接或间接操作操作件282时,能使得吻合器执行与电机122驱动相同的功能,传动机构择一地驱动钳口组件或切割刀组件运动,电动驱动和手动驱动吻合器时共用一套传动机构,吻合器的结构简单,不需要额外的特殊设计。传动机构择一地驱动钳口组件或切割刀组件运动,是指传动机构不同时驱动钳口组件和切割刀组件运动,在同一时间段仅驱动钳口组件或仅驱动切割刀组件,并且,钳口组件和切割刀组件均由传动机构驱动,传动机构驱动钳口组件运动的时间段与传动机构驱动切割刀组件的时间段不同。传动机构的切换机构择一地将动力传输给切割驱动机构或钳口驱动机构,是指切换机构不同时将动力传输给切割驱动机构和钳口驱动机构,在同一时间段仅将动力传输给切割驱动机构或仅将动力传输给钳口驱动机构,并且,切割驱动机构和钳口驱动机构被驱动的动力均由切换机构传输,切换机构将动力传输给切割驱动机构的时间段与将动力传输给钳口驱动机构的时间段不同。
传动机构包括切换机构134、切割驱动机构146和钳口驱动机构148,切换结构包括输入件,切换机构134从输入件获得电动力和手动力的其中一个的动力时,切换机构134选择性驱动切割驱动机构146或钳口驱动机构148,切割驱动机构146获得动力时执行进刀动作或退刀动作,钳口驱动机构148获得动力时执行钳口闭合动作或钳口打开动作。优选地,医生在拆卸电动模块110后,使用操作件282来手动驱动传动机构执行退刀、钳口打开的动作,此时操作件282的目的是作为紧急情况时的安全保护机制,使得吻合器能松开组织和自患者体内脱离,避免吻合器损害患者。
具体的,如图29所示,操作件282包括手动力传输部284和供用户操作的输入手动力的手动操作部286,手动力传输部284包括与输入件连接的手动力输出端288,手动操作部286连接手动力传输部284。医生接触并操作手动操作部286,对操作件282 输入动力,动力从手动操作部286传递到手动力传输部284,并从手动力输出端288输出。
进一步的,电动力输出件306可拆卸地连接至操作件282,即电动力输出件通过所述操作件282连接至所述输入件。具体地,手动力传输部包括传动输入端300,电动力输出件306可拆卸地连接传动输入端300,如此,电动力通过操作件282的手动力传输部传输给输入件,这样传动结构简单。
本实施例中,操作件282优选为图29中所示,手动力传输部284为旋转轴284’,以转动的方式传输手动力,旋转轴284’的一端为输出手动力的手动力输出端288,手动力输出端288与传动机构的输入件连接;手动操作部286为手轮286’,旋转轴284’穿过手轮286’的旋转中心,且旋转轴284’与手轮286’为一体式,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为分体式连接,医生通过接触并转动所述手轮286’来使得旋转轴284’旋转,输出旋转的动力。本实施例中,旋转轴284’与输入件的轴为一体式,在其他实施例也可为分体式连接。
进一步的,旋转轴284’的旋转轴线与手轮286’的旋转轴线重合,旋转轴284’的第一端凸出于转轮286的底面,为手动力输出端288,第二端凸出于手轮286’的另一底面,为传动输入端300。如图29所示,传动输入端300设置有凹陷的多边形安装口,电动模块的电动力输出件为多边形轴,多边形轴伸入多边形安装口以配合安装,实现了动力的传输。电动模块110处于安装状态时,电动模块110的电动力输出件306连接至传动输入端300,电动力通过操作件282传送至手动力输出端288,再传送给与手动力输出端288连接的传动机构的输入件。如此,电动模块110通过操作件282连接至输入件来提供电动力输入。最佳的,当电动模块在安装状态时,输入件、旋转轴284、电动模块110的电动力输出件306三者同轴线,相对于三者不同轴,同轴线可以节省空间并且可以简化结构。
在其他实施例中,操作件282为L型杆,L型杆包括第一杆和与第一杆呈角度连接的第二杆,优选角度为直角,第一杆即为上述的旋转轴284’,也即手动力传输部284,第二杆为手动操作部286。第一杆的第一端为与输入件连接的手动力输入端288,医生操作第二杆以第一杆为旋转轴旋转时,带动第一杆自转,进而传输旋转的动力给输入件。进一步的,第一杆的第二端为与第一杆的连接处,第二段设置有传动输入端300,结构和实现的功能与前述相同,不再赘述。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操作件282并不限于上述两种方式,不再此一一列举,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上述操作件282,手动力传输部284具有旋转轴线,操作件282围绕旋转轴线旋转时,手动力输出端288输出手动力,手动操作部286旋转地在垂直于旋转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大于手动力传输部284在平面上的投影,如图30所示,手动力传输部284的投影面A小于手动操作部的投影面A+B。手动操作部286距离旋转轴线的最大半径大于手动力传输部284的外径,使得相比于医生直接操作手动力传输部284,操作手动操作部286的旋转半径更大,力矩也更大,更加方便和省力。
如图3所示,第一壳体112具有平行于杆身组件104的周壳体和大致垂直于杆身组件104的第一安装面294,第一安装面294可以是实际的壳体—第一安装面壳体286’,也可以不是实际的壳体, 仅示意安装的功能面。手动操作部286凸出于第一安装面294,即凸出于第一壳体112。如此,操作件282的手动操作部286完全暴露在第一壳体112外,医生可以方便的操作手动操作部286,结构简单。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是,手动操作部286部分位于第一壳体112内,其余部分凸出于第一壳体112,只要不影响手动操作部286的易操作性即可。
相应的,电动模块110的第二壳体120包括第二安装面296,第二安装面296可以是实际的壳体,也可以不是实际的壳体,仅示意安装的功能面。在第二壳体120的第二安装面处,具有一容纳腔,当电动模块110安装到主体108时,第一壳体112安装于第二壳体120,凸设于第一壳体112的手动操作部286可收容在容纳腔,此时,操作件282完全位于壳体102内,用户无法看到。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5,主模块还包括第一减速箱308,第一减速箱308的第一端连接手动力输出端,第二端连接输入件。减速箱可以降低操作件282的手动力输入的输入扭矩,用户可以用较小的力来旋转操作件282,提升了易操作性。
电动模块110还包括第二减速箱,第二减速箱位于电动力输出件306和电机122之间,用于降低电机122的转速,增大输出扭矩。
本发明提供的外科器械,操作件连接至传动机构,操作件用于获得用户操作输入的手动力,并将手动力传递给传动机构,传动机构择一地驱动钳口组件或切割刀组件运动。这种方式,区别于传统的吻合器,传统的吻合器具有独立的两个供用户操作的操作件,一个操作件用于手动地驱动传动机构来驱动切割刀组件运动,例如退刀,另一个操作件用于手动地驱动传动机构来驱动钳口组件运动,例如松开钳口,医生在手术过程中,需要顺序地操作两个操作件,十分不便。如此,本实施例利用一个操作件实现了带动钳口组件和切割刀组件运动的双功能,保证了医生手术操作的顺畅性,操作简单,对用户友好。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一个操作件不局限于上述隐藏于壳体内,该操作件位于壳体外可由用户操作时,也能实现上述效果,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手动力或电动力表示动力的类型,不限定动力的大小相等。
在其它实施例中,当电动模块110在拆卸状态,所述操作件282露出时,医生也可安装一个独立的额外的备用动力模块到所述操作件282,提供第二路的电动力给操作件282,从而实现驱动传动机构进行相同的工作,该备用动力模块有输出轴,输出轴连接操作件来输入第二路的电动力。上述电动模块110为外科器械的传动机构110提供第一路动力,上述操作件不论是手动操作还是连接额外的备用动力模块,均是为传动机构提供备用的第二路动力,医生在手动操作操作件或安装额外的备用动力模块到操作件中择一的提供第二路动力给传动机构,第二路动力是手动力或电动力(第二路的电动力)。这样的实施方式,医生的备用动力选择多样化,手动力操作直接简单,备用动力模块操作省力方便。
第二实施例
本发明还提供了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外科器械100还包括辅助操作件310,参见图31。辅助操作件310包括供用户操作的输入手动力的辅助手动操作部314,在使用时,辅助操作件310与操作件282连接,连接时将输入的手动力传递给手动力输出端288。
本实施例中,辅助操作件310优选图31所示的为辅助手轮312,辅助手轮312是中间有圆形通孔的圆盘,上述手轮286’安装到圆形通孔中,圆盘即辅助手动操作部314(未标记),医生操作圆盘的外圈使圆盘绕着操作件282的旋转轴线旋转,带动操作件282旋转,输入手动力,辅助手轮312比旋转轴284’和手轮286’的直径大。
在其他实施例中,辅助操作件310可以是如图33所示的L型杆400,L型杆包括第一杆400a和与第一杆400a呈角度连接的的第二杆400b,优选角度为直角。第一杆400a安装在旋转轴284’上,特别是传动输入端300上,即第一杆400a的第一端为与电动输出件的结构相同的的多边形轴,该多边形轴可伸入转轮286的传动输入端300的多边形安装口配合安装,从而将L型杆400安装到手轮286’上,第一杆400a的第二端连接第二杆400b,第二杆400b为辅助手动操作部314 ,医生操作第二杆400b使得L型杆400围绕着手轮286’的旋转轴线旋转,带动手轮286’旋转,输入手动力,第二杆400b的长度大于手轮286’的半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辅助操作件310还可以有其它形式能实现扩大旋转半径,均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此处不一一列举。
用户操作上述辅助操作件310,辅助操作件310带动操作件282围绕旋转轴的旋转轴线旋转,手动力输出端288输出手动力,辅助手动操作部314在垂直于旋转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大于操作件282在平面上的投影,如图32所示,辅助操作件310为辅助手轮312时,操作件的投影面A+B小于辅助手动操作部314的投影面A+B+C,也即辅助操作件310的辅助手动操作部314距离旋转轴线的最大半径大于操作件282的最大外径,辅助操作件310扩大了原来操作件的旋转半径,使得相比于医生直接操作操作件282,操作辅助操组件310的旋转半径更大,从而使得力矩更大,更加方便和省力。需要说明的是,辅助操作件310尺寸使其有可能无法收容在壳体102内,辅助操作件310可在需要使用时连接至操作件310。上述辅助操作件310为 L型杆400也能实现相同额效果,不再赘述。另一方面,上述辅助操作件310为 L型杆,杆的形态也比手轮286’更易操作,辅助操作件310改变操作件282的操作结构,可以增加操作的舒适性,不限定第二杆400b的长度必须大于手轮286’。
第三实施例
本发明还提供了第三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操作件282不设置手动操作部286,操作件282仅包括手动力传输部284,辅助操作件310连接到手动力传输部284(本实施例中即旋转轴284’)上,例如连接至传动输入端300。
具体地,如图34所示,旋转轴284’被设置为凸出于第一壳体112,电动模块110在安装状态下时,操作件282可收容在第二壳体的120的容纳腔,或者,如图35所示,旋转轴284’不凸出于第一壳体11,旋转轴284’的第二端在轴向上不超出周壳体,这种情况下,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组成的壳体的轴向上长度更小,结构更加简单,成本降低。具有大旋轴半径的的手轮或L杆的等辅助操作件310可以安装到所旋转轴的传动输入端上,扩大了操作的旋转半径,省力。
在图34-35中,操作件均未设置手动操作部来直接获得手动力,因而结构简单,手动力完全靠辅助操作件310输入。
结合图36至图37,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外科器械。
在本实施例中,外科器械100包括钳口组件128、设置在钳口组件128近端的杆身组件104、与杆身组件104远端相连的切割刀组件、传动机构、电源模块及动力模块。传动机构用于驱动杆身组件104运动以驱动切割刀组件前进或后退,和/或用于驱动钳口组件128打开或闭合;电源模块包括电池包,可为动力模块提供能量,具体地,为动力模块的电动模块110提供能量。动力模块为驱动机构提供动力。动力模块可以为电动模块110,电动模块110包括电机122,电动模块110可以与外科器械100的主模块可拆卸地安装,也可以与主模块固定安装。动力模块也可以为操作件282,操作件282可以代替电动模块110,在外力作用下为传动机构提供动力。动力模块也可以是操作件282和电动模块110的组合,关于电动模块110和操作件282的具体结构、位置及连接关系等,已在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详细介绍,此处不再赘述。外科器械100还包括设置在杆身组件104近端的主体108,主体108包括头部壳体114以及由头部壳体114向下延伸的手柄342,至少部分所述驱动机构容纳于头部壳体114,手柄342包括手柄壳体116。
在本实施例中,杆身组件轴线a与动力模块输出轴轴线b平行或者共轴,共轴是指两轴线在一条线上,也即两轴线重合。将杆身组件轴线a设置为与动力模块输出轴轴线b平行或共轴,一方面整体结构紧凑,另一方面,手柄的位置和角度不受动力模块的制约,使得手柄342的位置和角度设置具有较大的设计空间,可以灵活地设置手柄342的位置及角度,进而便于医生把握手柄342,以更好地操作外科器械100,提高产品体验感。
在本实施例中,对可运动元件的“轴线”做出如下解释:如果该元件的运动为直线运动,则该元件的轴线指其运动轨迹所在直线;如果该元件的运动为旋转运动,则该元件的轴线是指其旋转轴所在直线。当元件A与元件B的运动均为直线运动时,若元件A运动轨迹所在直线中至少一个直线,与元件B运动轨迹所在直线中至少一个直线共轴,则称元件A 的轴线与元件B 的轴线“共轴”;若元件A运动轨迹所在直线,与元件B运动轨迹所在直线都平行,则称元件A 的轴线与元件B 的轴线“平行”;当元件A的运动为直线运动,元件B的运动为旋转运动时,若元件A运动轨迹所在直线中至少一个直线,与元件B的轴线共轴,则称元件A 的轴线与元件B 的轴线“共轴”;若元件A运动轨迹所在直线均与元件B的轴线平行,则称元件A的轴线与元件B 的轴线“平行”。
在一实施例中,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机构146,第一驱动机构146一端与杆身组件104连接,另一端与动力模块的输出轴168相连,动力模块为第一驱动机构146提供动力,第一驱动机构146驱动杆身组件104运动以带动切割刀组件前进或者后退。杆身组件104包括芯轴124,切割刀组件与芯轴124相连。第一驱动机构146驱动芯轴124运动,从而带动切割刀组件前进或者后退。杆身组件轴线a为芯轴124的轴线,动力模块输出轴的轴线b与芯轴124的轴线平行或者共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第一驱动机构146包括第一主动件、与芯轴124连接的第一从动件,以及设置于第一主动件的第一运动转换结构和设置于第一从动件的第二运动转换结构,第一从动件由第一主动件驱动,第一运动转换结构与第二运动转换结构配合将第一主动件的转动转换为第一从动件的直线运动,从动件运动带动芯轴124运动,从而带动切割刀组件前进或者后退,第一驱动机构146具有第一驱动轴线c,第一驱动轴线c为第一主动件的轴线或第一从动件的轴线,杆身组件轴线a与第一驱动轴线c共轴,第一主动件的轴线或第一从动件的轴线与杆身组件轴线a共轴。这样的设计,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节省空间。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主动件为丝杠186,第一从动件为螺母188,第一运动转换结构和第二运动转换结构均为螺纹;丝杠186转动过程中带动螺母188做直线运动。为了防止螺母188跟随丝杠186转动而不能做直线运动,还设置有螺母防转结构,具体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主动件、第一从动件及第一运动转换结构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如第一主动件为齿轮,第一从动件为齿条,第一运动转换结构和第二运动转换结构均为齿部,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斜齿轮组件或锥齿轮,该斜齿轮组件或锥齿轮一端与动力模块输出轴连接,另一端与齿轮啮合。关于切割刀组件与芯轴124的具体连接结构、芯轴124与螺母188的具体连接结构也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此处也不再赘述。
在另一实施例中,传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机构148,第二驱动机构148一端与杆身组件104连接,另一端与动力模块的输出轴168相连,动力模块为第二驱动机构148提供动力,第二驱动机构148驱动钳口组件128打开或闭合。杆身组件104包括套管126,套管126与钳口组件的连接方式如前所述。第二驱动机构148驱动套管126运动,从而带动钳口组件128打开或者闭合。杆身组件轴线a为套管126的轴线,动力模块输出轴的轴线b与套管126轴线平行或者共轴。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机构148包括第二主动件、由第二主动件驱动的第二从动件、以及第二运动传递机构。第二运动传递机构一端与钳口组件128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从动件连接。第二主动件设置有第三运动转换结构,第二从动件设置有第四运动转换结构,第三运动转换结构和第四运动转换结构配合将第二主动件的转动转换为第二从动件的直线运动,第二从动件运动带动第二运动传递机构的套管126运动。第二运动传递机构具有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第一轴线与杆身组件轴线相交或者异面,第二轴线与杆身轴线共轴,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共同组成了第二运动传递机构的轴线。第二驱动机构148具有第二驱动轴线d,第二驱动轴线d与杆身组件轴线a沿切割刀组件前进方向先平行再相交后共轴。第二驱动轴线d为将第二主动件的轴线、第二从动件的轴线与第二运动传递机构的轴线顺次相连所形成的轴线。这样的设计,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节省空间。其中,第二主动件为第一凸轮件224,第二从动件为第二凸轮件234,第三运动转换结构为第一凸轮面226,第四运动转换结构为第二凸轮面236,第二运动转换传递机构包括连杆248和压环250,第一凸轮面226和第二凸轮面236配合将第一凸轮件224的转动转换为第二凸轮件234的直线运动,连杆248一端与第二凸轮件234枢转连接,另一端与压环250枢转连接,第二凸轮件234运动带动连杆248与压环250运动,进而带动套管126运动以使钳口组件128打开,此时,第一轴线为连杆248轴线,第二轴线为压环250轴线。关于第二驱动机构148的具体结构、套管126运动带动钳口组件128打开或者闭合的具体实现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机构包括丝杠螺母机构。在再一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机构包括齿轮齿条机构,还包括斜齿轮组件或锥齿轮,该斜齿轮组件或锥齿轮一端与动力模块输出轴连接,另一端与齿轮啮合。
在另一实施例中,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机构146和第二驱动机构148,传动机构与杆身组件104连接,用于驱动杆身组件104运动以带动切割刀组件前进或后退(即切割刀组件进刀或退刀),驱动杆身组件104运动以驱动钳口组件128打开或闭合。为了满足钳口组件128的打开和闭合动作与切割刀组件进刀和退刀动作之间动作逻辑关系,即钳口组件128的运动与切割刀组件的运动不能同时进行,以及它们之间的先后顺序,外科器械100的传动机构还包括切换机构。切换机构一端与动力模块输出轴168相连,另一端与第一驱动机构146和第二驱动机构148相连。切换机构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在动力模块驱动下,切换机构带动第二驱动机构148运动;在第二状态,在动力模块驱动下,切换机构带动第一驱动机构146运动。也就是说,在第一状态,第二驱动机构148驱动钳口组件128打开或者闭合而第一驱动机构146不驱动切割刀组件前进或后退,在第二状态,第一驱动机构146驱动切割刀组件前进或后退而第二驱动机构148不驱动钳口组件128打开或者闭合。第一驱动机构146具有第一驱动轴线c,第二驱动机构148具有第二驱动轴线d,第一驱动轴线c与第二驱动轴线d沿切割刀组件前进方向先平行再相交后共轴。这样的设计,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节省空间。第一驱动机构146和第二驱动机构148,均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杆身组件轴线a与动力模块输出轴轴线b共轴的方案中,切换机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在杆身组件轴线a与动力模块输出轴轴线b平行方案中,切换机构的部分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在此展开描述。具体地,请参见图36和图8,切换机构包括离合件、以及与离合件接合的输入件和输出件,输入件安装于动力模块的输出轴168,输出件包括第一输出件和第二输出件,第一输出件与第一驱动机构146接合,第二输出件与第二驱动机构148接合。其中,输入件为主驱动齿轮166,第一输出件为第一驱动齿轮170,第二输出件为第二驱动齿轮172,输入件和离合件一体成型。离合件,包括第一离合件154、第二离合件156,其中第一离合件154包括第一有效转程结构158和第一空转程结构160,第二离合件156包括第二有效转程结构162和第二空转程结构164;在第一状态,第二有效转程结构162驱动第二驱动机构148运动,第一空转程结构160与第一驱动机构146耦合;在第二状态,第一有效转程结构158驱动第一驱动机构146运动,第二空转程结构164与第二驱动机构146耦合。第一有效转程结构158和第二有效转程结构162均为有齿部,第一空转程结构160和第二空转程结构164均为无齿部,有齿部和无齿部邻接设置。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减少了中间件,输入件与离合件一体成型,动力模块输出的动力通过输入件传递给离合件,减少了一级传动,进而提升了传动效率;且结构也更加紧凑。当然,可以理解地是,也可以不减少中间件152,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变换动力模块及连接于动力模块输出轴上的输入件的位置,从而使动力模块输出轴轴线b与杆身组件轴线a平行。
为了进一步提高外科器械100的使用体验,使手柄342位置的设置符合人
体工程学,便于医生更好地握持并操作外科器械100,在本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手柄342沿头部壳体114向下延伸,具有沿其延伸方向的手柄轴线m,头部壳体114具有沿纵长方向的头部壳体轴线n,其中纵长方向是指自外科器械100的近端指向其远端、或者由其远端指向其近端的方向,并且纵长方向与杆身组件104的轴线平行。头部壳体轴线n与杆身轴线a平行或共轴。电机122设置在壳体102内,手柄轴线m与头部壳体轴线n呈预设夹角θ设置,该预设夹角θ的范围包括60度-80度,优选地,该预设夹角θ为70度或者75度。
本实施例中,杆身组件轴线a与动力模块输出轴轴线b平行或者共轴,也利于电动模块110与外科器械100的主模块分离,而电动模块110与主模块可分离便于更换电机122,且电动模块110与外科器械100的主模块的分离后,操作件282可在外力作用下为驱动机构提供动力,以实现切割刀组件退刀、钳口组件128打开和闭合动作,因此提高安全性,避免外科器械100出现故障时,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具体地,当电动模块110与主模块分离时,操作件282可在外力作用下为驱动机构提供动力。其中,关于操作件282的具体结构,已在第一至第五三实施例中展开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关于电动模块110与外科器械100主模块、操作件282三者之间的连接结构、以及操作件282如何在外力作用下被操作以实现退刀及钳口组件128打开,也在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展开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结合图38,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外科器械,具体为一种外科器械100。
本实施与第四实施例或者第一实施例相比,区别在于杆身组件轴线a与动力模块输出轴轴线b呈非90度的预设夹角。将杆身组件轴线a设置为与动力模块输出轴轴线b呈非90度的预设夹角,相较于杆身组件轴线a与动力模输出轴轴线b呈90度的预设夹角设置,即杆身组件104与动力模块输出轴轴线垂直设置,一方面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另一方面,在电机122容纳于手柄壳体116所形成的容纳空间时,手柄342与杆身组件104倾斜设置,便于医生把握手柄342,以更好地操作外科器械100,提高产品体验感。
同样为了进一步提高外科器械100的使用体验感,使手柄342位置的设置符合人体工程学,便于医生更好地握持并操作外科器械100,杆身组件轴线a与动力模块输出轴轴线b所呈的预设夹角的范围包括60度-80度,优选地,预设角度为70度或75度。电机122容纳于手柄壳体116所形成的容纳空间,电池包可以设置在头部壳体114所形成的容纳空间,也可以设置在手柄壳体116所形成的容纳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继续参见图38,外科器械100还包括转向机构348,转向机构348一端与动力模块的输出轴168相连,另一端与传动机构相连,动力模块输出的动力具有第一动力输出方向,传动机构输出的动力具有第二动力输出方向;转向机构348用于将第一动力输出方向转换为第二动力输出方向。其中,第一动力输出方向为动力模块输出轴轴线的延伸方向,第二动力输出方向为传动机构的输入件轴线的延伸方向。在一实施例中,转向机构348包括斜齿轮组件,在另一实施例中,转向机构348包括锥齿轮。
在本实施例中,电动模块110也可以与外科器械100的主模块可拆卸地安装,而电动模块110与主模块可拆卸安装便于更换电机122,且电动模块110从外科器械100的主模块的拆卸后,操作件282可在外力作用下为驱动机构提供动力,以实现钳口组件128打开,退刀动作,避免外科器械100出现故障时,钳口组件128无法被打开、无法执行退刀动作,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因此也提高了外科器械100的安全性。具体地,当电动模块110从主模块拆卸后,操作件282可在外力作用下为驱动机构提供动力。关于电动模块110与主模块、操作件282的连接结构、操作件282的结构,已在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展开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外科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切换机构、切割驱动机构和切割执行机构;所述切换机构包括离合机构和输出件;所述切割驱动机构包括主动件和从动件,所述主动件包括第一运动转换结构,所述从动件包括第二运动转换结构,所述主动件与所述从动件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运动转换结构、所述第二运动转换结构实现运动方式的转换,将所述主动件的转动转换为所述从动件的直线移动;所述从动件与所述切割执行机构相连;所述输出件与所述主动件相连,所述离合机构选择性驱动所述输出件以选择性驱动所述主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科器械进一步包括动力模块,所述切割驱动机构具有切割驱动方向,所述动力模块的输出轴的中心轴线延伸的方向与所述切割驱动方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件包括近端和远端,所述从动件具有直线移动行程,所述直线移动行程所在的区域沿从所述近端朝向所述远端的方向远离所述近端。
4.根据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的外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件为丝杠,所述从动件为螺母,所述第一运动转换结构、所述第二运动转换结构均为螺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包括限位结构,所述外科器械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限位结构相配合以限制所述螺母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驱动机构进一步包括加速机构,所述加速机构设置于所述输出件与所述主动件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机构包括中间件和离合件,所述中间件驱动所述离合件,所述离合件与所述输出件选择性配合以选择性驱动所述输出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件包括有效转程结构和空转程结构,所述有效转程结构用于与所述输出件相配合,所述空转程结构用于与所述输出件相耦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外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件为齿轮;所述有效转程结构为有齿部,所述空转程结构为无齿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进一步包括输入件,所述输入件驱动所述离合机构;所述外科器械还包括动力模块,所述动力模块与所述输入件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科器械进一步包括钳口驱动机构和钳口执行机构,所述钳口驱动机构与所述钳口执行机构相连;所述输出件包括第一输出件和第二输出件,所述第一输出件与所述主动件相连,所述第二输出件与所述钳口驱动机构相连;所述离合机构选择性驱动第一输出件以选择性驱动所述主动件,所述离合机构选择性驱动第二输出件以选择性驱动所述钳口驱动机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外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机构包括中间件和离合件,所述离合件包括第一离合件和第二离合件,所述中间件驱动所述第一离合件和第二离合件,所述第一离合件与所述第一输出件选择性配合以选择性驱动所述第一输出件,所述第二离合件与所述第二输出件选择性配合以选择性驱动所述第二输出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外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件包括第一有效转程结构和第一空转程结构,所述第一有效转程结构用于与所述第一输出件相配合,所述第一空转程结构用于与所述第一输出件相耦合;所述第二离合件包括第二有效转程结构和第二空转程结构,所述第二有效转程结构用于与所述第二输出件相配合,所述第二空转程结构用于与所述第二输出件相耦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外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件和所述第二输出件均为齿轮;所述第一有效转程结构和所述第二有效转程结构均为有齿部,所述第一空转程结构和所述第二空转程结构均为无齿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驱动机构进一步包括运动传递机构,所述从动件通过所述运动传递机构与所述切割执行机构相连。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外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执行机构包括推刀件和切割刀,所述推刀件的近端与所述运动传递机构相连,所述推刀件的远端与所述切割刀相连。
17.根据权利要求15、16任一项所述的外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传递机构为芯轴。
CN202010885687.7A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外科器械 Active CN1140988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85687.7A CN114098867B (zh)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外科器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85687.7A CN114098867B (zh)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外科器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98867A true CN114098867A (zh) 2022-03-01
CN114098867B CN114098867B (zh) 2024-01-16

Family

ID=80375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85687.7A Active CN114098867B (zh)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外科器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9886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7132A (zh) * 2007-06-18 2008-12-24 伊西康内外科公司 外科缝合和切割器械
US20140025046A1 (en) * 2012-07-20 2014-01-23 Covidien Lp Apparatus for endoscopic procedures
CN103687551A (zh) * 2011-05-27 2014-03-26 伊西康内外科公司 用于外科器械的机器人控制的轴类旋转驱动系统
CN103702622A (zh) * 2011-05-27 2014-04-02 伊西康内外科公司 具有力反馈功能的机器人控制的外科器械
JP2018518291A (ja) * 2015-06-18 2018-07-12 エシコン エルエルシーEthicon LLC 二重カム作動式顎部閉鎖機構を備えた外科用エンドエフェクタ
CN110882025A (zh) * 2019-12-16 2020-03-17 江苏风和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外科器械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7132A (zh) * 2007-06-18 2008-12-24 伊西康内外科公司 外科缝合和切割器械
CN103687551A (zh) * 2011-05-27 2014-03-26 伊西康内外科公司 用于外科器械的机器人控制的轴类旋转驱动系统
CN103702622A (zh) * 2011-05-27 2014-04-02 伊西康内外科公司 具有力反馈功能的机器人控制的外科器械
US20140025046A1 (en) * 2012-07-20 2014-01-23 Covidien Lp Apparatus for endoscopic procedures
JP2018518291A (ja) * 2015-06-18 2018-07-12 エシコン エルエルシーEthicon LLC 二重カム作動式顎部閉鎖機構を備えた外科用エンドエフェクタ
CN110882025A (zh) * 2019-12-16 2020-03-17 江苏风和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外科器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98867B (zh) 2024-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17704B2 (ja) 手持ち電気機械式手術器具
US10485549B2 (en) Surgical device, surgical adapters for use between surgical handle assembly and surgical loading units, and methods of use
US10363038B2 (en) Surgical stapling apparatus with powered retraction
US20180133883A1 (en) Hand held surgical handle assembly, surgical adapters for use between surgical handle assembly and surgical loading units, and methods of use
JP3955611B2 (ja) 複数の外科用ファスナを身体組織につけるための外科装置
EP3415102B1 (en) Adapter assembly for surgical stapling instrument
CN216060620U (zh) 电动外科器械
WO2021120448A1 (zh) 外科器械
CN114098866B (zh) 一种外科器械
CN111870319B (zh) 驱动装置、外科器械及其操作方法
WO2023143313A1 (zh) 外科器械
CN111920471B (zh) 驱动机构、动力手柄及吻合器
CN114098865B (zh) 外科器械
CN114098868B (zh) 一种外科器械
CN114098867B (zh) 一种外科器械
CN112472175B (zh) 外科器械
CN114098869A (zh) 一种外科器械
CN115886911A (zh) 电动外科器械
CN115137426A (zh) 电动外科器械
CN216417236U (zh) 一种电动外科器械
CN110604603B (zh) 驱动机构及电动吻合器
WO2023051269A1 (zh) 电动外科器械
CN111227891A (zh) 电动手术器械手持组件及电动手术器械
CN217488731U (zh) 手动吻合器
CN210784490U (zh) 电动手术器械手持组件及电动手术器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