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95104B - 一种通信方法、电子设备、芯片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电子设备、芯片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95104B
CN114095104B CN202111199588.4A CN202111199588A CN114095104B CN 114095104 B CN114095104 B CN 114095104B CN 202111199588 A CN202111199588 A CN 202111199588A CN 114095104 B CN114095104 B CN 1140951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reference signal
antenna
signal received
rsr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9958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95104A (zh
Inventor
王毅
杜永光
师江伟
龚卫林
张忠理
魏鲲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9958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951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951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951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951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951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e.g. to provide uplink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通信方法及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与基站通信的过程中,终端可以确定当前通信是基于全部天线中的N根天线进行信号接收的,该N根天线分别对应一个天线通路,终端可以获取这N个天线通路的RSRP,基于该N个天线通路工作时的RSRP合成一个目标RSRP值,然后,终端将该合成得到的目标RSRP上报给基站,并且终端可以基于该目标RSRP进行信号强度的可视化。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电子设备、芯片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4G/5G时代的到来,终端承载的业务越来越多,需要更强的通信能力才能保证通信质量。为此,终端的天线逐渐从单天线演变到了多天线。在终端中存在多个天线时,可以使用分集合成技术提高通信质量,即终端可以利用多个天线接收发送端(例如基站)发送的携带同一信息的信号,该多个天线将信号传输到接收机,然后接收机将该多个信号进行合并得到目标信息,这样可以降低接收机获取目标信号时的最小信号接收功率(Totalisotropic sensitivity, TIS)(一般来说当接收机接收到的信号的功率低于该最小接收功率时,接收机在解析该信号时,会发生极大的误码,难以解调出有用的信息,使得通信质量差),进而实现更高的传输速率,更大的带宽容量和更低延时的通信。
由此可见,终端在利用多天线进行通信时,相比于利用单天线进行通信具有更好的通信质量,如何使得具体多天线的终端可以实现更好的通信是研究的方向。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电子设备,终端利用至少连个天线通路的RSRP合成得到一个目标RSRP反映终端真实的通信质量,目标RSRP上报给基站,并且终端可以基于该目标 RSRP进行信号强度的可视化。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时刻,终端通过至少两个天线接收基站发送的信号,其中,不同天线对应不同的天线通路;该终端基于任一天线接收的信号计算该天线对应的天线通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得到全部天线通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该终端基于至少两个天线通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合成得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该至少两个天路通路为全部天路通路中的部分或全部;该终端显示第一内容,该第一内容是基于该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生成的,用于反映该终端在第一时刻的信号强度;该信号强度用于指示终端接收信号的能力。
在上述实施例中,终端与基站建立连接之后,在通信过程中,终端可以确定当前通信是基于全部天线中的N根天线进行信号接收的,该N根天线分别对应一个天线通路,终端可以获取这N个天线通路的RSRP,基于该N个天线通路工作时的RSRP合成一个目标RSRP值,本申请中的目标RSRP相比于前述方案中的目标RSRP(从N个天线通路的RSRP中选择最大的RSRP值),反映的是N根天线的工作状态的总和而不是其中一个天线的工作状态。本方案中的目标RSRP相比于前述方案中的目标RSRP更大,能更合理的反映终端真实的通信质量。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终端将该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上报至基站,该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用于该基站为该终端配置网络资源。
在上述实施例中,终端将该目标RSRP上报至基站,该目标RSRP越大表示终端的通信质量越好,此时,基站可以给终端分配更多的网络资源,反之则分配较少的网络资源。例如,基站可以给终端分配更快的网速(基站向终端发送信息时的传输速率),使得终端可以在相同时间内接受到更多的信号。终端上报给基站的RSRP越小表示终端的通信质量越差,此时,基站可以给终端分配较少的网络资源,例如,基站可以给终端分配调制方式更低阶的数据包,这样,终端以较低数据速率运行,虽然降低了出错的概率,也保证了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内容为信号强度指示符,该信号强度指示符用于指示该终端接收信号的能力,该信号强度指示符格数越多,则表示该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越大,该终端接收信号的能力越强。
在上述实施例中,终端将目标RSRP利用信号强度指示符进行可视化,可以使得终端通过该信号强度指示符通知用户此时终端接收的信号强度大概是强还是弱。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该信号强度指示符进行网络切换等事项。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内容为信号强度值,该信号强度值用于指示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大小,该信号强度值越大,则表示该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越大,该终端接收信号的能力越强。
在上述实施例中,终端将目标RSRP对应的信号强度值显示到界面,可以使得终端通过该信号强度指示符通知用户此时终端接收的信号强度。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该信号强度指示符进行网络切换等事项。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终端基于至少两个天线通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合成得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之前,该方法还包括:该终端确定第一参数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该第一参数为衡量通信下行过程中,终端接收信号的能力的参数;该终端基于至少两个天线通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合成得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具体包括:在该终端确定该第一参数大于该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该终端基于至少两个天线通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合成得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在该终端确定该第一参数不大于该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该方法还包括:该终端将至少两个天线通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中最大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作为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终端的下行通信质量合格才采取合成RSRP的方案,否则不采取合成 RSRP的方案,是为了提高终端利用合成的RSRP反映终端真实的通信质量的准确性。防止误判。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终端基于至少两个天线通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合成得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之前,该方法还包括:该终端确定第二参数是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该第二参数为衡量通信上行过程中,终端发送信号的能力的参数;该终端基于至少两个天线通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合成得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具体包括:在该终端确定该第二参数大于该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该终端基于至少两个天线通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合成得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在该终端确定该第二参数不大于该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该方法还包括:该终端将至少两个天线通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中最大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作为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终端的下行通信质量合格才采取合成RSRP的方案,否则不采取合成RSRP的方案,是为了提高终端利用合成的RSRP反映终端真实的通信质量的准确性。防止误判。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终端基于至少两个天线通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合成得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具体包括:该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为N个天线接收通路,其中N 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在该N为奇数的情况下,该终端将该至少两个天线通路分为X+1个组,其中X=(N-1)/2,X个组中任一组包括两个天线通路,另一个组包括一个天线通路;该终端对X个组中任一组天线通路合成一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则该终端得到X+1个参数信号接收功率,其中一个参考信号接收功功率是该另一个组包括的天线通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该终端基于该X+1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合成得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在该N为奇数的情况下,该终端将该至少两个天线通路分为Y个组,其中Y=N/2,Y个组中任一组包括两个天线通路;该终端对Y个组中任一组天线通路合成一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则该终端得到Y个参数信号接收功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将多根天线通路分组进行合成,在最终合成一个RSRP,可以提高终端确定目标RSRP的速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终端对任一组天线通路合成一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具体包括:对于任一组天线通路,若两个天线通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之差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差值,则对任一组天线通路合成一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该终端将该至少两个天线通路分为X 个组,每组包括两个天线通路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对于任一组天线通路,若两个天线通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之差大于第一预设差值,则确定两个天线通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中的最大值作为两个天线通路合成后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考虑到两个天线之间的RSRP差异过大,合成收益不明显,则不用合成,一方面不会影响最终的合成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终端确定目标RSRP的速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终端将任一组天线通路合成一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具体包括:该终端将任一组天线通路通过积分合成一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或者,将任一组天线通路通过求和平均法合成一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终端基于至少两个天线通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合成得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之前,该方法还包括:该终端确定第一时刻的业务状态为第一状态,该第一状态为搜网态、接入态、空闲态及以及业务态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一些业务状态,即时上报给基站的RSRP是采取基带芯片的原生逻辑计算得到的RSRP也不会影响通信,则这样的情况下可以不采取合成RSRP的方案,这样,可以节约计算资源。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参数为接收信号的强度指示、参考信号接收质量中的一个或组合。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第二参数为数据块差错率、信道质量指示及路损中的一个或组合。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与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调用该计算机指令以使得该电子设备执:第一时刻,通过至少两个天线接收基站发送的信号,其中,不同天线对应不同的天线通路;基于任一天线接收的信号计算该天线对应的天线通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得到全部天线通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基于至少两个天线通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合成得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该至少两个天路通路为全部天路通路中的部分或全部;显示第一内容,该第一内容是基于该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生成的,用于反映在第一时刻的信号强度;该信号强度用于指示终端接收信号的能力。
在上述实施例中,终端与基站建立连接之后,在通信过程中,终端可以确定当前通信是基于全部天线中的N根天线进行信号接收的,该N根天线分别对应一个天线通路,终端可以获取这N个天线通路的RSRP,基于该N个天线通路工作时的RSRP合成一个目标RSRP值,本申请中的目标RSRP相比于前述方案中的目标RSRP(从N个天线通路的RSRP中选择最大的RSRP值),反映的是N根天线的工作状态的总和而不是其中一个天线的工作状态。本方案中的目标RSRP相比于前述方案中的目标RSRP更大,能更合理的反映终端真实的通信质量。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还用于调用该计算机指令以使得该电子设备执:将该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上报至基站,该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用于该基站为配置网络资源。
在上述实施例中,终端将该目标RSRP上报至基站,该目标RSRP越大表示终端的通信质量越好,此时,基站可以给终端分配更多的网络资源,反之则分配较少的网络资源。例如,基站可以给终端分配更快的网速(基站向终端发送信息时的传输速率),使得终端可以在相同时间内接受到更多的信号。终端上报给基站的RSRP越小表示终端的通信质量越差,此时,基站可以给终端分配较少的网络资源,例如,基站可以给终端分配调制方式更低阶的数据包,这样,终端以较低数据速率运行,虽然降低了出错的概率,也保证了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还用于调用该计算机指令以使得该电子设备执:确定第一参数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该第一参数为衡量通信下行过程中,终端接收信号的能力的参数;基于至少两个天线通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合成得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具体包括:在确定该第一参数大于该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基于至少两个天线通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合成得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在确定该第一参数不大于该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该方法还包括:将至少两个天线通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中最大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作为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终端的下行通信质量合格才采取合成RSRP的方案,否则不采取合成 RSRP的方案,是为了提高终端利用合成的RSRP反映终端真实的通信质量的准确性。防止误判。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还用于调用该计算机指令以使得该电子设备执:确定第二参数是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该第二参数为衡量通信上行过程中,终端发送信号的能力的参数;基于至少两个天线通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合成得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具体包括:在确定该第二参数大于该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基于至少两个天线通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合成得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在确定该第二参数不大于该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该方法还包括:将至少两个天线通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中最大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作为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终端的下行通信质量合格才采取合成RSRP的方案,否则不采取合成 RSRP的方案,是为了提高终端利用合成的RSRP反映终端真实的通信质量的准确性。防止误判。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具体用于调用该计算机指令以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该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为N个天线接收通路,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在该N为奇数的情况下,将该至少两个天线通路分为X+1个组,其中X=(N-1)/2,X个组中任一组包括两个天线通路,另一个组包括一个天线通路;对X个组中任一组天线通路合成一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则得到X+1个参数信号接收功率,其中一个参考信号接收功功率是该另一个组包括的天线通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基于该X+1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合成得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在该N为奇数的情况下,将该至少两个天线通路分为Y个组,其中 Y=N/2,Y个组中任一组包括两个天线通路;对Y个组中任一组天线通路合成一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则得到Y个参数信号接收功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将多根天线通路分组进行合成,在最终合成一个RSRP,可以提高终端确定目标RSRP的速度。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具体用于调用该计算机指令以使得该电子设备执::对于任一组天线通路,若两个天线通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之差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差值,则对任一组天线通路合成一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还用于调用该计算机指令以使得该电子设备执:对于任一组天线通路,若两个天线通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之差大于第一预设差值,则确定两个天线通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中的最大值作为两个天线通路合成后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考虑到两个天线之间的RSRP差异过大,合成收益不明显,则不用合成,一方面不会影响最终的合成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终端确定目标RSRP的速度。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具体用于调用该计算机指令以使得该电子设备执:将任一组天线通路通过积分合成一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或者,将任一组天线通路通过求和平均法合成一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还用于调用该计算机指令以使得该电子设备执:确定第一时刻的业务状态为第一状态,该第一状态为搜网态、接入态、空闲态及以及业务态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一些业务状态,即时上报给基站的RSRP是采取基带芯片的原生逻辑计算得到的RSRP也不会影响通信,则这样的情况下可以不采取合成RSRP的方案,这样,可以节约计算资源。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与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调用该计算机指令以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施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终端与基站建立连接之后,在通信过程中,终端可以确定当前通信是基于全部天线中的N根天线进行信号接收的,该N根天线分别对应一个天线通路,终端可以获取这N个天线通路的RSRP,基于该N个天线通路工作时的RSRP合成一个目标RSRP值,本申请中的目标RSRP相比于前述方案中的目标RSRP(从N个天线通路的RSRP中选择最大的RSRP值),反映的是N根天线的工作状态的总和而不是其中一个天线的工作状态。本方案中的目标RSRP相比于前述方案中的目标RSRP更大,能更合理的反映终端真实的通信质量。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应用于电子设备,该芯片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调用计算机指令以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施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终端与基站建立连接之后,在通信过程中,终端可以确定当前通信是基于全部天线中的N根天线进行信号接收的,该N根天线分别对应一个天线通路,终端可以获取这N个天线通路的RSRP,基于该N个天线通路工作时的RSRP合成一个目标RSRP值,本申请中的目标RSRP相比于前述方案中的目标RSRP(从N个天线通路的RSRP中选择最大的RSRP值),反映的是N根天线的工作状态的总和而不是其中一个天线的工作状态。本方案中的目标RSRP相比于前述方案中的目标RSRP更大,能更合理的反映终端真实的通信质量。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施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终端与基站建立连接之后,在通信过程中,终端可以确定当前通信是基于全部天线中的N根天线进行信号接收的,该N根天线分别对应一个天线通路,终端可以获取这N个天线通路的RSRP,基于该N个天线通路工作时的RSRP合成一个目标RSRP值,本申请中的目标RSRP相比于前述方案中的目标RSRP(从N个天线通路的RSRP中选择最大的RSRP值),反映的是N根天线的工作状态的总和而不是其中一个天线的工作状态。本方案中的目标RSRP相比于前述方案中的目标RSRP更大,能更合理的反映终端真实的通信质量。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该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施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终端与基站建立连接之后,在通信过程中,终端可以确定当前通信是基于全部天线中的N根天线进行信号接收的,该N根天线分别对应一个天线通路,终端可以获取这N个天线通路的RSRP,基于该N个天线通路工作时的RSRP合成一个目标RSRP值,本申请中的目标RSRP相比于前述方案中的目标RSRP(从N个天线通路的RSRP中选择最大的RSRP值),反映的是N根天线的工作状态的总和而不是其中一个天线的工作状态。本方案中的目标RSRP相比于前述方案中的目标RSRP更大,能更合理的反映终端真实的通信质量。
附图说明
图1a以及图1b示出了RSRP与信号强度的示例性对应关系;
图2a-图2c为终端将信号强度利用信号强度指示符进行可视化的一组示意性用户界面;
图3为终端将信号强度进行可视化的一个示意性用户界面;
图4示出了一种方案中,终端与基站进行通信时测量并上报RSRP的一个示意性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中的天线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两个天线通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中涉及的通信方法的一个示例性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方法的另一个示例性流程图;
图10所示出了各天线在不同方向的增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如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所述”、“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复数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所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暗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申请以下实施例中的术语“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UI)”,是应用程序或操作系统与用户之间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的介质接口,它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用户可以接受形式之间的转换。用户界面是通过java、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language,XML)等特定计算机语言编写的源代码,界面源代码在电子设备上经过解析,渲染,最终呈现为用户可以识别的内容。用户界面常用的表现形式是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user interface,GUI),是指采用图形方式显示的与计算机操作相关的用户界面。它可以是在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中显示的文本、图标、按钮、菜单、选项卡、文本框、对话框、状态栏、导航栏、Widget等可视的界面元素。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相关术语及概念进行介绍。
(1)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是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 LTE)网络中可以代表信号强度的关键参数以及物理层测量需求之一,是在某个符号内承载参考信号的所有资源粒子(RE)上接收到的信号功率的平均值。RSRP的单位为dBm,其可以用于衡量终端的接收信号强度,即接收到的信号强度。
该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是一个可以反映终端的通信状态的参数,终端在于基站进行通信时,可以测量得到RSRP,并将该RSRP上报给基站,以使得基站根据该参数调整与终端的通信过程中涉及的其他参数(例如网络资源),同时,终端也可以根据该参数调整与基站的通信过程中涉及的其他参数,以此来调谐终端与基站间的互操作,保证终端与基站间的通信质量。
本申请中称终端上报给基站的RSRP为目标RSRP。该目标RSRP可以用于衡量终端的接收信号强度(下文简称信号强度),即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终端可以将该信号强度进行可视化以通知用户当前的信号强度。
目标RSRP越大表示终端的通信质量越好,此时,基站可以给终端分配更多的网络资源,例如,基站可以给终端分配更快的网速(基站向终端发送信息时的传输速率)。终端上报给基站的RSRP越小表示终端的通信质量越差,此时,基站可以给终端分配较少的网络资源,例如,基站可以给终端分配调制方式更低阶的数据包,这样,终端以较低数据速率运行,虽然降低了出错的概率,也保证了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图1a示出了RSRP与信号强度的一种示例性对应关系。
该RSRP的取值范围为[-140dBm,-44dBm]。如图1a所示,如果RSRP的取值在[-44dBm,-85 dBm]则信号强度为强,此时,终端界面中的信号强度指示符显示的信号格数为满格,通常来说,此时终端可以发起各种业务。如果RSRP的取值在[-85dBm,-105dBm]则信号强度为中等,其中,当RSRP的取值在[-85dBm,-95dBm]时,通常来说,此时终端可以发起各种业务,但发起业务的成功率较低,当RSRP的取值在[-95dBm,-105dBm]时,通常来说,此时终端发起各种业务的成功率更低,部分业务无法发起。如果RSRP的取值在[-105dBm,-140dBm]则信号强度为弱,通常来说,此时终端基本无法发起各种业务。
前述涉及RSRP的取值范围为4G网络中,TS36.133协议中的定义的取值范围,-44dBm、 -85dBm、-95dBm、-105dBm、-140dBm等数据都是为了说明RSRP的大小与信号强度的关系,不应该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例如,如图1b所示,如果RSRP的取值在[-44dBm,-95dBm]则信号强度为强,RSRP的取值在[-95dBm,-115dBm]则信号强度为中等,当RSRP的取值在[-115dBm,-140dBm]时,信号强度为弱。
终端可以根据目标RSRP生成信号强度指示符,并通过信号强度指示符展示该信号强度。目标RSRP越大,则信号强度指示符中的信号格数越多。用户可以根据该信号强度指示符得知当前终端的信号强度,通过终端调整数据传输的方式,例如设置终端是使用4G网络还是5G 网络,或者,在终端中配置了有多种SIM卡时,是使用哪一张SIM卡作为主卡进行通信。
图2a-图2c为终端将信号强度利用信号强度指示符进行可视化的一组示意性用户界面。
图2a-图2c中示出的信号强度指示符(该信号强度指示符的一个示例可以参考图2a中的信号强度指示符201,另一个示例可以参考图2a中的信号强度指示符202)中,包括M条竖线(M为大于1的正整数,通常取4或5)。竖线的长短可以对应目标RSRP的取值(为一个范围),通常来说,任一竖线越长表示该竖线对应的RSRP的取值越大。竖线的颜色表示目标RSRP是否达到该竖线对应的RSRP的取值,例如,黑色可以表示目标RSRP达到了该竖线对应的RSRP的取值,灰色则表示没有达到。
在一些情况下,目标RSRP可以通过该信号强度指示符进行可视化:一方面,可以利用该信号强度指示符中最长且为黑色的竖线表示RSRP的大小,该竖线越长表示终端的信号强度越强,上报给基站的RSRP越大。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该信号强度指示符中黑色竖线的数量表示 RSRP的大小,该数量越多表示终端的信号强度越强,上报给基站的RSRP越大,例如,图2a 示出的信号强度指示符201中,黑色的竖线有3个,信号强度指示符202中,黑色的竖线有4 个,可以认为信号强度指示符202指示的终端的信号强度更强。其中,前述涉及的信号格数即为信号强度指示符中黑色竖线的数量。
例如,如图2a中,用户界面20为终端播放视频时涉及的一个示例性用户界面,此时,该视频播放至18:00。该用户界面20中包括信号强度指示符201以及信号强度指示符202。
这里假设信号强度指示符201指示的是终端使用的SIM卡为卡1时的信号强度,信号强度指示符202指示的是终端使用的SIM卡为卡2时的信号强度。该信号指示符201中还包括流量使用指示符201A,以及网络类型指示符201B,其中,流量使用指示符201表示当前终端是使用卡1进行通信。网络类型指示符201B表示当前的网络类型(例如为4G或者5G等),例如图2a中的网络类型指示符201B表示卡1的网络类型为5G。
终端可以显示该信号强度指示符201以及信号强度指示符202通知用户当前的网卡使用情况,信号强度情况等内容,用户可以基于该信号强度指示符201以及信号强度指示符202以及终端在使用过程中反馈的网络状况做出适应调整。
例如,如图2b所示,用户界面21为终端播放视频时涉及的另一个示例性用户界面,此时,终端在播放视频的过程中出现了缓冲和卡顿现象,终端可以显示提示信息211,该提示信息211 中包括提示文字和提示图像,其中提示文字为:“正在加载”,表示当前终端因为加载视频而出现了缓冲和卡顿现象。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下,此时,用户通过对比信号强度指示符201以及信号强度指示符202得知,卡2对应的信号强度更强,则用户可以设置终端使用卡2进行通信(该设置过程此处不再赘述)。显示图2c所示的用户界面。
如图2c所示,用户界面22为终端播放视频时涉及的另一个示例性用户界面。该用户界面中包括信号强度指示符221以及信号强度指示符222,通过这两个信号强度指示符可知,终端使用的SIM卡为卡2。此时,终端播放视频时的缓冲和卡顿现象得到了改善。
应该理解的是,图2a-图2c中示出的用户界面以及其中的内容都是举例说明,不应该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除了用信号强度指示符对RSRP进行可视化以外,还可以将上报给基站的RSRP直接进行显示,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准确的指示目标RSRP的值。
例如,终端可以用RSRP值直接表示信号强度并进行显示,如图3所示,用户界面30为终端设置应用提供的一个用户界面,该用户界面30中可以包括多个终端的网络状况参数,例如当前使用的网络等,其中,区域301中显示为信号强度,该信号强度用RSRP直接表示,为 -87dBm。终端可以通过RSRP值指示当前的信号强度为-87dBm。
应该理解的是,除了通过图2a-图2c中示出的信号强度指示符,以及,图3中示出的显示方式以外,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将终端上报给基站的RSRP进行可视化,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种方案中,终端可以基于多进多出(multiple-in multiple-out,MIMO)技术,利用多根(例如4根)天线与基站进行通信,例如利用多根(例如4根)天线接收基站发送的信号(可以是一个信号,也可以是多个携带同一信息的信号)。终端在与基站进行通信的过程中,需要向基站上报本机的RSRP。
图4示出了一种方案中,终端与基站进行通信时测量并上报RSRP的一个示意性流程图。
如图4所示,终端与基站建立连接之后,在通信过程中,终端可以获取N个天线通路的RSRP,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表示当前通信过程中,终端使用N根天线接收信号,该N 根天线分别对应不同的天线通路(即一根天线唯一对应一个天线通路,N根天线则有N个天线通路)。然后,终端将该N个天线通路获取的RSRP中最大(最好的)的值作为目标RSRP 并上报给基站,该上报的RSRP用于基站作为资源调度的重要参考因素,即终端上报给基站的 RSRP越大表示终端的通信质量越好,此时,基站可以给终端分配更多的网络资源,反之则分配较少的网络资源。终端可以基于该目标RSRP显示信号强度指示符,该信号强度指示符用于指示终端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目标RSRP越大,则信号强度越强,终端的通信状态越好,这样,可以反映在基站发送相同信号的情况下,天线可以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更强且解析到更多的有用信息。
上述方案中,在终端利用N根天线接收信号的情况下,终端确定的目标RSRP表示的是N 个天线通路中最大的RSRP,在某些情况下,其无法反映终端真实的通信质量,即,在一些情况下,该最大的RSRP应该是N个天线通路作用之后的结果,会大于其中任一天线通路的RSRP。
这样,终端上报给基站的目标RSRP小于真实的RSRP,会导致基站为终端分配的网络资源不足以匹配终端真实的通信状态,降低了终端与基站的通信质量。且,终端基于该目标RSRP 对信号强度进行可视化的结果也不准确,例如,生成的信号强度指示符不准确,即信号强度指示符指示的信号强度也没有与终端真实的通信状态相匹配。
其中,终端基于该目标RSRP对信号强度进行可视化的相关内容可以参考前述对图2a-图 2c中示出的信号强度指示符以及对图3中示出的显示方式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用以解决前述方案中,由于终端上报给基站的目标 RSRP不准确,导致的基站给终端分配的网络资源不足以匹配终端真实的通信状态,以及终端基于该目标RSRP对信号强度进行可视化的结果也不准确的问题。在该方法中,终端与基站建立连接之后,在通信过程中,终端可以确定当前通信是基于全部天线中的N根天线进行信号接收的,该N根天线分别对应一个天线通路,终端可以获取这N个天线通路的RSRP,基于该N个天线通路工作时的RSRP合成一个目标RSRP值,本申请中的目标RSRP相比于前述方案中的目标RSRP(从N个天线通路的RSRP中选择最大的RSRP值),反映的是N根天线的工作状态的总和而不是其中一个天线的工作状态。本方案中的目标RSRP相比于前述方案中的目标RSRP更大,能更合理的反映终端真实的通信质量。
终端将该合成得到的目标RSRP上报给基站之后,基站可以根据该目标RSRP为终端分配可以匹配其真实的通信状态的网络资源。这样,终端可以在于基站通信的过程中,例如,在小区切换、小区重选或者业务调度等通信过程中,将多天线的价值发挥得更大,提高了终端与基站的通信质量。且,终端基于该目标RSRP对信号强度进行可视化的结果也会变得准确,例如,生成的信号强度指示符可以与终端真实的通信状态相匹配。
下面首先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示例性终端。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应该理解的是,终端可以具有比图中所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多个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图中所示出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终端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 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等。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陀螺仪传感器180B,气压传感器180C,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接近光传感器180G,指纹传感器180H,温度传感器 180J,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骨传导传感器180M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其中,控制器可以是终端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终端的结构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终端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终端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关于天线使用的相关描述可以参数下述图6以及图7中的相关内容,此处暂不赘述。
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noise amplifier,LNA)等。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由天线1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150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1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 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1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包括调制器和解调器。其中,调制器用于将待发送的低频基带信号调制成中高频信号。解调器用于将接收的电磁波信号解调为低频基带信号。随后解调器将解调得到的低频基带信号传送至基带处理器处理。低频基带信号经基带处理器处理后,被传递给应用处理器。应用处理器通过音频设备(不限于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等)输出声音信号,或通过显示屏194显示图像或视频。在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是独立的器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独立于处理器110,与移动通信模块150或其他功能模块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s, 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160经由天线2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110。无线通信模块160还可以从处理器1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2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的天线1和移动通信模块150耦合,天线2和无线通信模块160 耦合,使得终端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时分码分多址(time-divisio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等。
内部存储器1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的指令,从而执行终端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
SIM卡接口195用于连接SIM卡。SIM卡可以通过插入SIM卡接口195,或从SIM卡接口195拔出,实现和终端的接触和分离。终端可以支持1个或N个SIM卡接口,N为大于1 的正整数。SIM卡接口195可以支持Nano SIM卡,Micro SIM卡,SIM卡等。同一个SIM卡接口195可以同时插入多张卡。所述多张卡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SIM卡接口195 也可以兼容不同类型的SIM卡。SIM卡接口195也可以兼容外部存储卡。终端通过SIM卡和网络交互,实现通话以及数据通信等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处理器110可以调用内部存储器121中存储的计算机指令,以使得电子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方法。
下面结合上述终端的硬件结构,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天线通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天线通路为天线到系统级芯片(system on chip,SOC)之间的电路。其用于将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电信号)传输至系统级芯片进行处理,该处理包括测量该天线电路的RSRP以及将该天线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功率放大等操作,并进行模数转换得到数字信号等。
其中,天线包括主集天线以及分集天线。其中,主集天线为用于收发信号的天线,分集天线为用于接收信号但是不发送信号的天线。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具有M根天线,其中,M为大于2的整数,通常来说可以等于2或4。在这样的情况下,终端可以基于多进多出(multiple-in multiple-out,MIMO)技术,利用N根天线与基站进行通信,其中,N为小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中的天线示意图。
如图6所述,该终端中包括4根天线,分别是天线1、天线2、天线3以及天线4。其中,此处举例主集天线包括天线1,分集天线包括天线2、天线3以及天线4。终端可以利用其中的至少一根天线与基站进行通信。例如,可以利用其中的2根天线进行通信,也可以利用4 根天线进行通信,其中至少包括一根主集天线。当终端利用其中的两根天线进行通信时,该两根天线分别对应一个天线通路,为这两根天线对应的天线通路可以参考下述图7。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两个天线通路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天线通路包括天线通路1以及天线通路2。
天线通路1为主集天线到系统级芯片之间的电路。该天线通路1中的组件包括:测试座1、开关(switch)、主集发射和接收模块(primary transmitting and recevingmodule)、低噪声放大器1、射频芯片(radio frequency integrated circuit,RFIC)以及系统级芯片。
天线通路2为分集天线到系统级芯片之间的电路。该天线通路2中的组件包括:测试座2、主集天线、开关(switch)、分集接收模块(diversity receving module,REM)、低噪声放大器2、射频芯片以及系统级芯片。
其中,测试座(包括测试座1以及测试座2)用于测试天线通路中各个组件以及天线电路的开路或短路情况。例如,测试座1可以检测主集天线的是否能够正常工作,测试座2可以检查分集天线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开关(switch)主要包括移动通信传导开关或天线调谐开关等,其可以控制天线通路的通断,实现信号切换,用于实现信号接收与发送的切换以及不同频道间的切换。例如,在接收基站发送的信号的情况下,该线调谐开关1可以将主集天线切换到相应的频道接收基站发送的信号。线调谐开关2可以将分集天线切换到相应的频道接收基站发送的信号。
主集发射和接收模块可用于发射信号,也可以用于接收信号,对于接收信号的情况,天线接收到的信号通过该主集发射和接收模块进入低噪声放大器进行后续处理。对于发送信号的情况,信号经由功率放大器放大(未示出)后通过该主集发射和接收模块的发射通道再经由天线发射出去。
分集接收模块用于将天线接收到的信号通过该分集接收模块进入低噪声放大器进行后续处理。
低噪声放大器(包括低噪声放大器1以及低噪声放大器2)为噪声系数很小的放大器,其用于将天线接收到信号后,将有用信号放大,抑制信号中的噪声信号,提高信噪比。例如,低噪声放大器1用于提高主集天线接收的信号的信噪比。低噪声放大器2用于提高分集天线接收的信号的信噪比。
射频芯片通过分析和处理低噪声放大器(包括低噪声放大器1和低噪声放大器2)、开关、分集接收模块及主集发射和接收模块等组件中的数据,并基于获取到的数据,向低噪声放大器 (包括低噪声放大器1和低噪声放大器2)、开关、分集接收模块及主集发射和接收模块等组件发送控制指令,以便完成发送信号、接收信号的工作。射频信号接收低噪声放大器(包括低噪声放大器1和低噪声放大器2)传输的信号,对其进行分析处理,解析出其中有用的信号。然后将信号发送至系统级芯片中的基带芯片中。
可以理解的是,当终端利用2根天线进行通信时,主集天线接收的信号经过天线通路1 进行处理再传输至基带芯片中。分集天线接收的信号经过天线通路2进行处理在传输至基带芯片中。基带芯片可以将该两路信号进行合成与处理,得到有用的信号进行后续处理,完成通信。
系统级芯片中包括基带芯片(modem)、无线通信接口层(radio interface layerdemon,RILD)、通信层(telephony)及系统界面(systemUI)。
其中,基带芯片用于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得到解调后的信号,并基于该解调后的信号测量多个天线通路的RSRP,基于该多个天线通路的RSRP合成得到目标RSRP。然后将该目标RSRP通过无线通信接口层上报至通信层以及系统界面中。
通信层用于根据该目标RSRP进行可视化,将其转化成表示信号强度的参数进行显示。例如,该参数可以为前述图3中示出的区域301中的信号强度。
系统界面用于根据该目标RSRP进行可视化,将其转化成表示信号强度的参数在系统界面中进行显示,该参数可以为前述图2a-图2b中示出的信号强度指示符。
应该理解的是,图6中示出的天线的位置以及数量是示意性举例,实际可以具有比图中更多或者更少的天线,只要天线数量大于2即可,各天线的位置以及用途也不受限制。以及,图 7中任一天线通路过可以具有比图中所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组件,可以组合两个或多个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图中所示出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 /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下面结合前述内容,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通信方法进行具体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与基站通信的过程中,终端可以确定当前通信是基于全部天线中的 N根天线进行信号接收的,该N根天线分别对应一个天线通路,终端可以获取这N个天线通路的RSRP,基于该N个天线通路工作时的RSRP合成一个目标RSRP值,然后,终端将该合成得到的目标RSRP上报给基站,并且终端可以基于该目标RSRP进行信号强度的可视化。
终端可以在于基站通信的过程中,例如,在小区切换、小区重选等通信过程中使用本申请中涉及的通信方法提升通信质量。
其中,小区切换(channel switch)是指终端在进行移动通信的过程中,为了保证通信不中断进行的信道切换,即终端把承载通信数据的链路由一个小区(指基站或者基站的覆盖范围)切换到另一个小区的过程。例如,终端在时刻A与基站A进行通信,在时刻B由于终端与基站间通信质量下降,为了防止通信中断,终端可以在时刻B切换到基站B进行通信。
小区重选(cell reselection)是终端对小区的再选择。当终端驻留在小区中时,随着终端的移动,当前小区和附近小区的信号强度在不断变化。如果终端所在小区的信号质量越来越差,低于某一门限值,则终端可以开始测量其他小区的信号,当其他小区的信号强度大于当前驻留的小区的信号强度再加一个迟滞量,并且持续了一段时间(重选时间),则终端就进行小区的重新选择。
应该理解的是,除了上述涉及的小区切换、小区重选的过程可以使用本申请涉及的通信方法以外,还有其他的通信过程可以使用本申请涉及的通信方法,例如业务调度等,只要是终端与基站进行通信时涉及上报RSRP即可使用本申请中的通信方法,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图8为本申请中涉及的通信方法的一个示例性流程图。
对于本申请中涉及的通信方法的详细描述可以参考下述对图8中的步骤S101-步骤S108 的相关描述:
S101.终端与基站建立连接。
终端与基站建立连接,可以与基站进行通信。即基站可以向终端发送信号,终端也可以向基站发送信号。
S102.终端确定当前业务状态是否采取合成RSRP的方案。
终端的业务状态包括:搜网态(search)、接入态(access)、空闲态(idle)、以及业务态 (connect)。在这几个状态下,终端都可以获取目标RSRP上报至基站。
终端可以设置在至少一个业务状态下采取合成RSRP获取目标RSRP上报至基站。该业务状态可以为搜网态、接入态、空闲态以及业务态中的一个或多个。终端可以执行下述步骤S103- 步骤S105获取目标RSRP。其他状态下则不采取合成RSRP获取目标RSRP,终端可以执行下述步骤S106获取目标RSRP。
其中,搜网态为终端使用搜索功能搜索预设范围内的小区,对小区开始进行搜网以驻留到其中一个小区的状态。终端在搜索态可以依据基站发出的广播信息,进行相关度最高小区的能量扫描。在捕获到该小区后,进行下行同步及系统消息的捕获。最终以驻留准则为条件判定是否进行驻留。
接入态为终端与基站进行上行同步的过程,终端需要与基站进行上行同步,已满足后续各类蜂窝业务的需求。以LTE的接入为例,终端会发起初始随机接入,当终端在基站侧完成竞争接入决策后,基站会将终端的临时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temporary cellradio network tempory identity,T-CRNTI)转正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radio networktempory identity,RNTI),并分配一个正式的组标识符(groupidentity,GID)用于表示该终端的存在。
空闲态为终端驻留到满足小区驻留条件的小区上,但是没有发起业务的状态。
业务态是指终端与基站进行业务数据交互的状态。终端的业务可以包括语音通话、视频通话、网络文字浏览、网络图片浏览、网络视频浏览、网络游戏等。为了保证业务的顺利进行,需要基站为终端配置合理的网络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下,终端与基站建立连接的过程包括:终端首先进入搜索态,使用搜索功能搜索小区(指基站或者基站的覆盖范围),而通过接入,完成用户信息在网络侧的初始注册及上行时频同步等,使得基站网络侧也能知道用户的必要信息;完成接入之后,终端若有业务需求,进入业务态,若无业务需求时则进入空闲态。
S103.终端确定下行信号质量是否合格。
下行信号质量为通信下行过程中,终端接收信号的能力。
该下行信号质量可以通过衡量终端接收信号的能力的参数(可以被称为第一参数)确定。该参数可以是接收信号的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可以是其他的参数,例如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quality,RSRP),还可以是多个参数的组合。只要可以反映终端接收信号的能力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该下行信号质量越好,表示终端接收信号的能力越强,则基站发送给终端的信号被终端成功接收的概率更大,且解析出有用信息的概率也更大,在基站分配的网络资源更多的情况下,终端的通信质量可以得到提升。
终端可以设置一个第一预设值,当衡量该终端接收信号的能力的参数大于该第一预设值时,终端可以确定该下行信号质量合格,此时,终端可以使用多个天线通路的RSRP合成目标RSRP,该RSRP反映的是N根天线的工作状态的总和,可以使得基站为终端分配较多(与下行信号质量不合格时相比)的网络资源。在下行信号质量合格的情况下,终端可以执行下述步骤S104 及步骤S105获取目标RSRP。
当衡量该终端接收信号的能力的参数小于该第一预设值时,终端可以确定该下行信号质量不合格,此时,终端可以从多个天线通路的RSRP中选择最大的RSRP作为目标RSRP,该目标RSRP反映的是多根天线中一根天线的工作状态,可以使得基站为终端分配较少(与下行信号质量合格时相比)的网络资源以匹配当前终端接收信号的能力。在下行信号质量合格的情况下,终端可以执行下述步骤S106获取目标RSRP。
S104.终端确定上行信号质量是否合格。
上行信号质量为通信上行过程中,终端发送信号的能力。该上行信号质量越好,则终端发送信号的能力越强,则终端发送给基站的信号被基站成功接收的概率更大,且解析出有用信息的概率也更大。
该上行信号质量可以通过衡量终端接收信号的能力的参数(可以被称为第二参数)确定。该参数可以是数据块差错率(block error rate,BLER),可以是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CQI),可以是路损(pass loss,PL),可以是其他的参数,例如功率余量报告(power headroom report,PHR)等,还可以是多个参数的组合。只要可以反映终端发送信号的能力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终端可以设置一个第二预设值,当衡量该终端发送信号的能力的参数大于该第二预设值时,终端可以确定该上行信号质量合格,表示终端与基站的上行通信质量较好,这时,下行通信的质量也应该保持在一个较好水平,则此时,终端可以执行下述步骤S105获取目标RSRP,使得基站为终端分配较多(与上行信号质量不合格时相比)的网络资源,使得下行通信的质量也应该保持在一个较好水平。
反之,当衡量该终端发送信号的能力的参数小于该第二预设值时,终端可以确定该上行信号质量不合格,此时终端可以执行下述步骤S106获取目标RSRP。
S105.基于至少两个天线通路的RSRP合成目标RSRP。
在终端基于N根天线接收基站发送的信号时,可以确定有N个天线通路,终端可以基于其中的至少两个天线通路合成目标RSRP。其中,N为大于2的整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可以从N个天线通路中选择W个天线通路的RSRP合成目标RSRP,其中W为大于2小于N的整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可以直接利用N个天线通路的RSRP合成目标RSRP。
下面以终端基于4个天线通路的RSRP合成目标RSRP为例进行说明。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可以先将4个天线通路分为两组,任一组包括两个天线通路,分组原则可以为:如果既有主集天线对应的天线通路,又有分集天线对应的天线通路,应该将该主集天线对应的天线通路与该分集天线对应的天线通路分为一个组。然后,将一组天线通路的RSRP合成得到第一RSRP,并且,将另一组天线通路的RSRP合成得到第二RSRP,再基于该第一RSRP与第二RSRP进行合成,得到目标RSRP。
其中,终端将两个RSRP合成得到一个RSRP的相关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304426480000171
公式(1)中,RSRP3表示合成后的RSRP,RSRP1以及RSRP2表示用于合成RSRP3的RSRP。
应该理解的是,将两个RSRP合成得到一个RSRP的方式除了公式1示出的方式(可以被称为积分合成)以外,还可以是其他的计算方式,例如求和平均法,即终端计算两个RSRP之和的平均值作为合成的RSRP。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任一组天线通路中除了可以包括两个天线通路以外,该可以包括大于两个天线通路的情况,计算方法可以参考公式(1)中相关内容,只是计算对象从两个变成三个。
在该方式中,终端基于该4个天线通路合成得到目标RSRP的相关过程可以参考下述对表 1的描述:
表1
Figure BDA0003304426480000172
如表1所示,4个天线通路分别为主集天线1对应的天线通路(RX0)、分集天线1对应的天线通路(RX1)、分集天线2对应的天线通路(RX2)及分集天线3对应的天线通路(RX4)。终端将RX0与RX1划分为一组,并且将RX2与RX3划分为另一组。终端分别计算这两组天线通路合成的RSRP,其中一组为-98.8dBm,另一组为-100.8dBm。然后再将这两组天线通路合成的RSRP合成得到目标RSRP,即将4个天线通路的RSRP合成得到目标RSRP,该目标RSRP为 -96.7dB,大于任一天线通路的RSRP。相比于从4个天线中选取最大的RSRP(-100dBm)作为目标RSRP的方式,该方式得到的目标RSRP的收益为3.3dB,则终端上报给基站的目标RSRP 大了3.3dB。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考虑到两个天线之间的RSRP差异过大,合成收益不明显,则不用合成,则,当两个RSRP的差值大于第一预设差值时,终端可以选取其中最大的RSRP 作为合成后的RSRP,当两个RSRP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差值时,才可以使用上述公式(1) 计算合成后的RSRP,该过程涉及的相关公式如下公式(2)所示:
Figure BDA0003304426480000181
此时,假设,前述涉及的第一预设差值为5dBm,则在该方式中,终端基于该4个天线通路合成得到目标RSRP的相关过程可以参考下述对表2的描述:
表2
Figure BDA0003304426480000182
如表2所示,4个天线通路分别为主集天线1对应的天线通路(RX0)、分集天线1对应的天线通路(RX1)、分集天线2对应的天线通路(RX2)及分集天线3对应的天线通路(RX4)。终端将RX0与RX1划分为一组,并且将RX2与RX3划分为另一组。终端分别计算这两组天线通路合成的RSRP,由于这两组天线通路的RSRP差值都等于第一预设差值(5dBm),则对于其中的任一组,终端可以选取其中最大的RSRP作为合成后的RSRP。则其中一组为-100dBm,另一组为-102dBm。然后再将这两组天线通路合成的RSRP合成得到目标RSRP,即将4个天线通路的RSRP合成得到目标RSRP,该目标RSRP为-97.9dB,大于任一天线通路的RSRP。但是小于表1中涉及的方式得到的目标RSRP。相比于从4个天线中选取最大的RSRP(-100dBm) 作为目标RSRP的方式,该方式得到的目标RSRP的收益为3.3dB,则终端上报给基站的目标 RSRP大了2.1dB。
应该理解的是,前述相关内容是以4个天线通路为例进行说明。当天线通路为其他值可以参考前述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S106.从至少两个天线通路的RSRP中确定最大的RSRP作为目标RSRP。
在终端基于N根天线接收基站发送的信号时,可以确定有N个天线通路,终端可以基于其中的至少两个天线通路合成目标RSRP。其中,N为大于2的整数。
应该理解的是,该步骤S106中涉及的计算目标RSRP的方式是基带芯片的原生逻辑提供的计算方式。不同的基带芯片提供的方式可以不同。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可以确定N个天线通路中最大的RSRP作为目标RSRP。
在另些实施例中,终端可以确定N个天线通路中全部的主集天线对应的天线通路,从该全部的主集天线对应的天线通路的RSRP确定最大的RSRP作为目标RSRP。
S107.终端基于目标RSRP上报基站,该目标RSRP用于基站作为资源调度的重要参考因素。
终端将该目标RSRP上报至基站,该目标RSRP越大表示终端的通信质量越好,此时,基站可以给终端分配更多的网络资源,反之则分配较少的网络资源。
例如,基站可以给终端分配更快的网速(基站向终端发送信息时的传输速率),使得终端可以在相同时间内接受到更多的信号。终端上报给基站的RSRP越小表示终端的通信质量越差,此时,基站可以给终端分配较少的网络资源,例如,基站可以给终端分配调制方式更低阶的数据包,这样,终端以较低数据速率运行,虽然降低了出错的概率,也保证了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S108.终端基于目标RSRP显示第一内容,该第一内容用于指示终端的信号强度。
该第一内容可以在终端中进行显示,用于指示终端的信号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内容可以为信号强度指示符。
终端可以基于该目标RSRP显示信号强度指示符,该信号强度指示符用于指示终端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目标RSRP越大,则信号强度越强,终端的通信状态越好,即天线收发信号的能力更强,在基站发送相同信号的情况下,天线可以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更强且析出更多的有用信息。例如,前述图2a-图2c中示出的信号强度指示符。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内容可以为信号强度值,可以直接对目标RSRP进行展示。例如图3中的区域301中示出的信号强度。
该第一内容除了可以是信号强度值以及信号强度指示符以外,还可以是其他的显示内容,只要可以指示终端的信号强度,对目标RSRP进行展示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前述步骤S102以及步骤S103之前的执行顺序没有先后循序,终端可以先执行步骤S102,在执行步骤S103,也可以先执行步骤S103,再执行步骤S102,还可以同时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应该理解的是,前述内容涉及的上报给基站的目标RSRP的收益是终端整体的收益。这里还可以从另一个维度描述收益,该维度为终端在不同方向上的收益。
下面以终端基于4根天线接收基站发送的信号,具有4个天线通路为例进行说明。
由于从任一天线通路接收到RSRP是和天线的各方向、各角度的增益相关的,增益的大小可以反映RSRP的大小,任一方向的增益越大,则RSRP在方向上的分量越大。则该处可以用任一方向天线增益的收益描述该方向上RSRP分量的收益。
天线在不同方向的增益不同,则不同方向接收信号的能力不同,任一方向的增益越大,则该方向上接收信号的能力越强。
如图10所示出了各天线在不同方向的增益的示意图。
此处为了便于描述,假设图10中示出的个天线与图6中示出的各天线相同。如图10所示,各天线的增益在不同的方向不同,颜色越深表示增益越大。以XOY平面为例。图10中的(a) 为天线1在XOY平面的增益的一个示意图,该天线1在90°-270°增益较大。图10中的(b)为天线2在XOY平面的增益的一个示意图,该天线1在0°-180°增益较大。图10中的(c)为天线3在XOY平面的增益的一个示意图,该天线1在180°-270°增益较大。图10中的(d)为天线4在XOY平面的增益的一个示意图,该天线1在270°-90°增益较大。
基于各天线在不同方向的增益,终端可以确定其在不同方向的增益的收益,以此来表征该方向上RSRP分量的收益。表3示出了终端在不同方向的增益以及该方向上终端的收益。
表3
Figure BDA0003304426480000201
如表3所示,用俯仰角以及方位角描述方向。最大值表示各天线在任一方向上的最大增益,合成值为该方向上,各天线增益的综合增益,其可以反正各天线的增益。在俯仰角为0°,方位角为0°的情况下,终端的各天线最大增益为-4.81dBi,在该方向上,各天线增益的合成值为 -0.6dBi,则增益的收益为4.2dBi。在俯仰角为15°,方位角为0°的情况下,终端的各天线最大增益为-4.57dBi,在该方向上,各天线增益的合成值为0.1dBi,则增益的收益为4.7dBi。在俯仰角为30°,方位角为0°的情况下,终端的各天线最大增益为-5.31dBi,在该方向上,各天线增益的合成值为-0.7dBi,则增益的收益为4.6dBi。可见,不同方向上的增益的收益可以不同,则不同方向上RSRP分量的收益也可以不同。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可以采取合成方案计算目标RSRP,也可以采取基带芯片的原生逻辑计算目标RSRP,其中,合成方案计算目标RSRP与基带芯片的原生逻辑计算目标RSRP不同。具体采取何种方式计算目标RSRP可以基于当前的业务状态、上行信号质量和下行信号质量是否合格进行确定。
该过程涉及的步骤可以参考下述描述: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方法的另一个示例性流程图。
S201.终端确定当前业务状态是否采取合成RSRP的方案。
终端的业务状态包括:搜网态(search)、接入态(access)、空闲态(idle)、以及业务态 (connect)。对于这些业务状态的具体描述可以参考上述步骤S102中的相关描述,此处暂不赘述。
终端可以设置在至少一个业务状态下采取合成RSRP获取目标RSRP上报至基站。该业务状态可以为搜网态、接入态、空闲态以及业务态中的一个或多个,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例如,终端可以在业务态时采取合成RSRP的方案,在其他业务状态时采取基带芯片的原生逻辑计算目标RSRP。终端也可以在业务态及接入态时采取合成RSRP的方案,在其他业务状态时采取基带芯片的原生逻辑计算目标RSRP。
S202.终端确定上行信号质量和下行信号质量是否合格。
下行信号质量为通信下行过程中,终端接收信号的能力。上行信号质量为上行信号质量为通信上行过程中,终端发送信号的能力。
在终端确定上行信号质量以及下行信号质量合格的情况下,可以执行步骤S203,采取合成RSRP的方案。
在终端确定上行信号质量以及下行信号质量不合格的情况下,可以执行步骤S204,采取基带芯片的原生逻辑计算目标RSRP。
关于该上行信号质量以及该下行信号质量的详细描述,可以参考上述步骤S204及步骤 S204中的详细描述,此处暂不赘述。
S203.终端采取合成RSRP的方案计算目标RSRP,该合成RSRP的方案为基于至少两个天线通路的RSRP合成目标RSRP。
该步骤S203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考前述对步骤S106的描述。
S204.终端采取基带芯片的原生逻辑计算目标RSRP。
基带芯片的原生逻辑计算目标RSRP是芯片可以提供的终端的一种能力,终端可以基于该原生逻辑计算目标RSRP。不同的基带芯片提供的方式可以不同。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可以确定N个天线通路中最大的RSRP作为目标RSRP。
在另些实施例中,终端可以确定N个天线通路中全部的主集天线对应的天线通路,从该全部的主集天线对应的天线通路的RSRP确定最大的RSRP作为目标RSRP。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上述实施例中所用,根据上下文,术语“当…时”可以被解释为意思是“如果…”或“在…后”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根据上下文,短语“在确定…时”或“如果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为意思是“如果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在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该流程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14)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时刻,终端通过至少两个天线接收基站发送的信号,其中,不同天线对应不同的天线通路;
所述终端基于任一天线接收的信号计算所述天线对应的天线通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得到全部天线通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所述终端基于至少两个天线通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合成得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述至少两个天路通路为全部天路通路中的部分或全部;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为N个天线接收通路;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在所述N为奇数的情况下,所述终端将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分为X+1个组,其中X=(N-1)/2,X个组中任一组包括两个天线通路,另一个组包括一个天线通路;所述终端对X个组中任一组天线通路合成一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则所述终端得到X+1个参数信号接收功率,其中一个参考信号接收功功率是所述另一个组包括的天线通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述终端基于所述X+1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合成得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在所述N为偶数的情况下,所述终端将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分为Y个组,其中Y=N/2,Y个组中任一组包括两个天线通路;所述终端对Y个组中任一组天线通路合成一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则所述终端得到Y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述终端基于所述Y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合成得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所述终端显示第一内容,所述第一内容是基于所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生成的,用于反映所述终端在第一时刻的信号强度;所述信号强度用于指示终端接收信号的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将所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上报至基站,该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用于所述基站为所述终端配置网络资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内容为信号强度指示符,所述信号强度指示符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接收信号的能力,所述信号强度指示符格数越多,则表示所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越大,所述终端接收信号的能力越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内容为信号强度值,所述信号强度值用于指示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大小,所述信号强度值越大,则表示所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越大,所述终端接收信号的能力越强。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基于至少两个天线通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合成得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确定第一参数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所述第一参数为衡量通信下行过程中,终端接收信号的能力的参数;
所述终端基于至少两个天线通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合成得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具体包括:
在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参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终端基于至少两个天线通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合成得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在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参数不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将至少两个天线通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中最大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作为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终端基于至少两个天线通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合成得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确定第二参数是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所述第二参数为衡量通信上行过程中,终端发送信号的能力的参数;
所述终端基于至少两个天线通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合成得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具体包括:
在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二参数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终端基于至少两个天线通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合成得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在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二参数不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将至少两个天线通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中最大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作为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对Y个组中任一组天线通路合成一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具体包括:
对于任一组天线通路,若两个天线通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之差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差值,则对任一组天线通路合成一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所述终端将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通路分为Y个组,其中Y=N/2,Y个组中任一组包括两个天线通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于任一组天线通路,若两个天线通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之差大于第一预设差值,则确定两个天线通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中的最大值作为两个天线通路合成后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对Y个组中任一组天线通路合成一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具体包括:
所述终端将任一组天线通路通过积分合成一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或者,将任一组天线通路通过求和平均法合成一个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基于至少两个天线通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合成得到目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确定第一时刻的业务状态为第一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为搜网态、接入态、空闲态及以及业务态中的一个或多个。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参数为接收信号的强度指示、参考信号接收质量中的一个或组合。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参数为数据块差错率、信道质量指示及路损中的一个或组合。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芯片系统,所述芯片系统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芯片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计算机指令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199588.4A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通信方法、电子设备、芯片系统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0951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99588.4A CN114095104B (zh)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通信方法、电子设备、芯片系统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99588.4A CN114095104B (zh)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通信方法、电子设备、芯片系统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95104A CN114095104A (zh) 2022-02-25
CN114095104B true CN114095104B (zh) 2022-10-14

Family

ID=80296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99588.4A Active CN114095104B (zh)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通信方法、电子设备、芯片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951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61790A (zh) * 2022-04-19 2023-10-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001607A (zh) * 2022-05-13 2022-09-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确定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84746A (zh) * 2011-09-05 2013-03-20 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 提高网络中性能的参考信号功率测量和报告
CN109997389A (zh) * 2016-12-20 2019-07-09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11010245A (zh) * 2019-11-28 2020-04-14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的上报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3439393A (zh) * 2019-02-14 2021-09-24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具有每天线布置的可变输出功率的无线设备的rsrp测量的装置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063586A (ko) * 2010-12-08 2012-06-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분산 안테나를 적용하는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상태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2694626B (zh) * 2011-03-25 2014-1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方法和终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84746A (zh) * 2011-09-05 2013-03-20 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 提高网络中性能的参考信号功率测量和报告
CN109997389A (zh) * 2016-12-20 2019-07-09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13439393A (zh) * 2019-02-14 2021-09-24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具有每天线布置的可变输出功率的无线设备的rsrp测量的装置和方法
CN111010245A (zh) * 2019-11-28 2020-04-14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的上报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95104A (zh) 2022-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72156B (zh) 一种干扰测量方法、装置、芯片及存储介质
US9179417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for wireless network connection
CN114095104B (zh) 一种通信方法、电子设备、芯片系统及存储介质
US20180376467A1 (en) Extension of beacon request/report mechanism for spatial reuse
CN111867058B (zh) 一种波束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2929972B (zh) 一种信道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
KR20200043615A (ko) 통신 상태에 기반한 상향링크 선택 장치 및 방법
KR20100090337A (ko) 대역 결합 시스템 및 그의 전송 대역 결정 방법
CN114175755A (zh) 功率值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596933A (zh) 测量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911665B (zh) 一种接入点的连接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541762B (zh) 功率调整方法、装置及系统
EP4192100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11480357B (zh) 多输入多输出模式配置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383509B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208438B (zh) 一种天线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23009628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to scan a channel of specific frequency band and method for the same
CN113473539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366896B (zh) 参考信号接收与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7279061B (zh) 通话方法和终端
WO2023168590A1 (zh) 波束确定方法及装置
US11871256B2 (en)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JP7495492B2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
WO2022160215A1 (zh) 一种天线遮挡告警方法、通信芯片及设备
WO2023134530A1 (zh) 参考信号的导频图案映射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