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感应气动随动控制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阀,尤其涉及一种压力感应气动随动控制阀,属于控制阀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公开号为CN212292623U,名称为气控自感应气动平衡吊公开了一种用于提升物件的装置,该专利中通过双气控阀、两个两位三通阀、两个常开型手动截止阀和两个常开型手动两位三通阀,有效地解决了不同重量物件吊装搬移的吊装精度,扩大了气动平衡器的吊装范围。该专利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有:(一)整个装置使用了较多的控制阀,稍显冗杂。(二)该装置只能控制设备的升降,没有感应控制功能和反馈功能,空载或者负载重量轻的情况下提升速度较快,且启动时会出现迅速窜动现象;负载大的时候上升速度变慢充气时间也会较长,下降时会出现窜动,速度不好控制。(三)该装置通过双气路切换来实现升降和随动模式切换,需要增加切换信号线,导致就复杂应用范围不广只能进行专机专用。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压力感应气动随动控制阀。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压力感应气动随动控制阀包括阀体、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一隔膜、第二隔膜、活塞杆和拉杆;所述阀体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设置于阀体空腔内,且第一板体设置于第二板体的上方;所述第一隔膜分别与第一板体和阀体连接,所述第二隔膜分别与第二板体和阀体连接,所述第一隔膜和第二隔膜将阀体空腔分隔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拉杆一端与第二板体固定连接,所述拉杆另一端穿过第三腔室至阀体外部,所述拉杆与阀体滑动连接;所述阀体设置有第一气路、第二气路、第三气路和第四气路,所述第一气路的一端与气源连通,所述第二气路将负载气缸和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三气路将负载气缸和第三腔室连通,所述第四气路将第二腔室和阀体外部连通;所述第一板体设置有用于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通孔,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伸至通孔内,所述活塞杆与阀体滑动连接;所述活塞杆可滑动使第一气路与第一腔室连通或堵塞,所述活塞杆还可滑动使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连通或堵塞。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膜和第二隔膜呈圆形,所述第一板体连接于第一隔膜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一隔膜的边缘延伸至与阀体连接,所述第二板体连接于第二隔膜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二隔膜的边缘延伸至与阀体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板体包括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二板体包括第三夹板和第四夹板;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分置第一隔膜的上方和下方,并将第一隔膜夹紧固定,所述第三夹板和第四夹板分置第二隔膜的上方和下方,并将第二隔膜夹紧固定。
优选地,所述阀体包括上法兰、上壳体、下壳体和下法兰;所述上壳体套设于下壳体内,所述上法兰连接于下壳体的顶部,所述下法兰连接于下壳体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上法兰设置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下壳体设置有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第一气路连通,所述上法兰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中转气路和第二中转气路,所述第一中转气路与第二气路连通,所述第二中转气路与第三气路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第一中转气路或第二中转气路连通;所述第三接口与第四气路连通。
优选地,所述下壳体还连接有堵头,所述堵头与阀体螺接,所述堵头的一端可伸至第三气路中使第三气路堵塞。
优选地,所述活塞杆的一端呈球头状,另一端与阀体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
优选地,还包括导杆、手柄、螺母、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所述导杆的顶端与阀体连接,所述螺母连接于导杆的底端,所述手柄包覆于导杆的外部并与导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下法兰和手柄顶端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手柄和螺母连接;所述导杆为空腔型结构并设置有长条孔,所述拉杆的末端伸至导杆的空腔中,所述手柄连接有销轴,所述销轴分别穿过所述长条孔和拉杆。
优选地,所述手柄与导杆之间设置有衬套。
优选地,所述导杆的末端设置有螺纹孔。
本发明的压力感应气动随动控制阀,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通过第一隔膜配合第一板体、第二隔膜配合第二板体带动活塞杆上下浮动进行压力补偿,兼具压力反馈功能可以保证在负载气缸平稳伸缩时,保证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2)利用堵头将第三气路堵塞即可切换为随动模式,在此模式下,利用很小的外力也可干预负载气缸的升降,功能性强。
(3)整个设备无需使用复杂的逻辑控制系统,只需将负载气缸的进气口与第二接口连通即可,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Ⅰ-Ⅰ剖视图;
图3为图1中Ⅱ-Ⅱ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与负载、负载气缸、气源连接的示意图。
在图中,1、阀体;2、第一板体;3、第二板体;4、第一隔膜;5、第二隔膜;6、活塞杆;7、拉杆;8、第一腔室;9、第二腔室;10、第三腔室;11、第一气路;12、第二气路;13、第三气路;14、第四气路;15、通孔;16、第一夹板;17、第二夹板;18、第三夹板;19、第四夹板;20、上法兰;21、上壳体;22、下壳体;23、下法兰;24、第一接口;25、第二接口;26、第三接口;27、第一中转气路;28、第二中转气路;29、堵头;30、第一弹簧;31、导杆;32、手柄;33、螺母;34、第二弹簧;35、第三弹簧;36、长条孔;37、销轴;38、衬套;39、螺纹孔;40、气源;41、负载气缸;42、负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图1至图4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一种压力感应气动随动控制阀,包括阀体1、第一板体2、第二板体3、第一隔膜4、第二隔膜5、活塞杆6和拉杆7。所述阀体1设置有空腔,所述第一板体2和第二板体3设置于所述阀体1的空腔内。所述第一隔膜4和第二隔膜5为橡胶质材料,且呈近似圆形。所述第一板体2设置于第二板体3的上方。所述第一隔膜4分别与阀体1和第一板体2连接,所述第二隔膜5分别与阀体1和第二板体3连接。所述第一板体2和第二板体3在所述第一隔膜4和第二隔膜5的作用下可上下浮动。所述第一隔膜4和第二隔膜5将阀体1的空腔分隔形成依次相邻的第一腔室8、第二腔室9和第三腔室10。所述拉杆7的一端与第二板体3固定连接,所述拉杆7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三腔室10至阀体1外部,同时,所述拉杆7与阀体1形成滑动连接。所述阀体1设置有第一气路11、第二气路12、第三气路13和第四气路14。所述第一气路11的一端与气源40连通;所述第二气路12的一端与负载气缸41连通,另一端与第一腔室8连通;所述第三气路13的一端与负载气缸41连通,另一端与第三腔室10连通。所述第四气路14的一端与第二腔室9连通,另一端与阀体1外连通。所述第一板体2设置有用于连通第一腔室8和第二腔室9连通的通孔15。所述活塞杆6竖直设置,其一端呈球头状,并伸至通孔15内;所述活塞杆6的另一端与阀体1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30。所述活塞杆6与阀体1滑动连接。所述活塞杆6向上滑动可以使所述第一气路11和第一腔室8可以连通;所述活塞杆6向下滑动可以使所述第一气路11和第一腔室8堵塞。同样地,当所述活塞杆6滑动至使其球头端与通孔15脱离时,所述第一腔室8和第二腔室9连通;当所述活塞杆6滑动至通孔15内时,所述第一腔室8和第二腔室9相互分隔开。
具体地,所述第一板体2包括第一夹板16和第二夹板17,所述第一夹板16和第二夹板17相互贴合,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第一隔膜4设置于第一夹板16和第二夹板17之间,并被第一夹板16和第二夹板17夹紧,所述第一隔膜4的边缘延伸至与阀体1固定。所述第二板体3包括第三夹板18和第四夹板19,所述第三夹板18和第四夹板19相互贴合,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第二隔膜5设置于第三夹板18和第四夹板19之间,并被第三夹板18和第四夹板19夹紧,所述第二隔膜5的边缘延伸至与阀体1固定。
所述阀体1包括上法兰20、上壳体21、下壳体22和下法兰23。所述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均为空腔型结构,所述上壳体21倒扣在下壳体22的空腔中,所述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共同组成所述阀体1的空腔。所述上法兰20连接于下壳体22的顶部,所述下法兰23连接于下壳体22的底部。
为了方便与负载气缸41或气源40等连接,所述上法兰20上设置有第一接口24和第二接口25,所述上壳体21上设置有第三接口26。所述第一接口24与第一气路11相通,用于连接气源40。所述第三接口26与第四气路14连通,第二腔室9中气体可由第三接口26排至阀体1外。所述上法兰20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中转气路27和第二中转气路28,所述第一中转气路27与第二气路12连通,所述第二中转气路28与第三气路13连通,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口25与第一中转气路27连通。所述第二气路12和第三气路13在第一中转气路27和第二中转气路28的作用下均与负载气缸41连通。所述下壳体22还连接有堵头29,所述堵头29与阀体1螺接,所述堵头29的一端可伸至第三气路13中使第三气路13堵塞。
为了便于驱动拉杆7,整个控制阀还包括导杆31、手柄32、螺母33、第二弹簧34和第三弹簧35。所述导杆31的顶端固定连接至下法兰23中,所述导杆31为空腔型结构并在其上端设置有长条孔36。所述拉杆7的末端伸至导杆31的空腔中。所述手柄32包覆于导杆31的外部,并与导杆31形成滑动连接。同时为了减少手柄32与导杆31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在所述手柄32与导杆31之间还连接有衬套38。所述手柄32的顶端连接有销轴37,所述销轴37穿过所述长条孔36后与拉杆7连接。滑动手柄32能够驱动拉杆7上下移动。所述螺母33螺接于导杆31的底部。所述第二弹簧34和第三弹簧35均与导杆31套设,其中所述第二弹簧34的两端分别与下法兰23和手柄32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三弹簧35的两端分别与手柄32和螺母33连接。所述导杆31的末端设置有螺纹孔39,方便与吊具连接。
本发明所述的压力感应气动随动控制阀的动作原理为:
(1)常态下,第一腔室8通过第二气路12与负载气缸41相通,第三腔室10通过第三气路13也与负载气缸41相通。第一腔室8和第三腔室10内气压相同,第一隔膜4与第二隔膜5产生的推力相等互相抵消,第一隔膜4和第二隔膜5均不会发生偏移。这时第一腔室8与第一气路11处于封堵塞状态,第一腔室8与第二腔室9也处于堵塞状态。
(2)当外力向上滑动手柄32时,通过拉杆7带动第一隔膜4、第二隔膜5、第一板体2和第二板体3向上移动。第一板体2向上推动活塞杆6上移从而使第一腔室8与第一气路11连通,压缩空气通过第一气路11进入第一腔室8,又通过第二气路12进入负载气缸41使负载气缸41上升实现提升功能。
(3)由于压缩空气进入第一腔室8时使第一腔室8内部的气压瞬间增大,第一隔膜4向下的压力就会增大,第一隔膜4、第二隔膜5、第一板体2和第二板体3下移,在第一弹簧30的作用下活塞杆6向下移动进气口截面减少,进气量降低。通过这种自动补偿形式调节进气口截面积达到运行平稳状态。松开滑动手柄32时,活塞杆6在第一弹簧30的作用将第一腔室8和第一气路11堵死,负载气缸41静止。
(4)当向下滑动手柄32时,第一隔膜4下移,第一腔室8与第二腔室9连通,负载气缸41内的气体依次经过第二气路12、第一腔室8、第二腔室9和第四气路14排出,实现负载气缸41下移。排气时,第一腔室8内气压迅速下降,第一腔室8的气压小于第三腔室10的气压,第一隔膜4、第二隔膜5、第一板体2和第二板体3上移将排气口截面积减少,从而形成自动补偿形式调节排气量达到下降平稳状态。
(5)在提升负载气缸41并静止时第一腔室8和第三腔室10内气压相等,此时旋动旋钮使第三腔室10与第三气路13断开连通,第三腔室10形成封闭腔体,且压力恒定。在此状态下,外力向下拉负载42会使负载气缸41内压力降低从而使第一腔室8内压力降低,第一腔室8和第三腔室10之间的平衡被打破,第一板体2带动活塞杆6上移,使第一气路11与第一腔室8连通,气源40将压缩空气排至负载气缸41中,使负载42下移。当向上拉负载42时,负载气缸41内的气压增大,同时第一腔室8内部气压增大,所述第一隔膜4、第二隔膜5、第一板体2和第二板体3下移,使第一腔室8和第二腔室9连通,排出负载气缸41中的气体,使负载42上移。由此可以使负载42随着很小的外力干预实现随动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