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85775A - 仿生肠肝微流控细胞培养-药物筛选一体化芯片 - Google Patents

仿生肠肝微流控细胞培养-药物筛选一体化芯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85775A
CN114085775A CN202210061072.1A CN202210061072A CN114085775A CN 114085775 A CN114085775 A CN 114085775A CN 202210061072 A CN202210061072 A CN 202210061072A CN 114085775 A CN114085775 A CN 1140857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onic
cell culture
chip
culture chamber
intest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6107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85775B (zh
Inventor
彭青
高毅
叶亮
周树勤
张莹
李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Qianhui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Qianhu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Qianhui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Qianhu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6107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8577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857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857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857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857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3/00Tissue, human, animal or plant cell, or virus culture apparatu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1/00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1/00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 C12M1/34Measuring or testing with condition measuring or sensing means, e.g. colony counter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Zo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药物实验的技术领域,本申请提供一种仿生肠肝微流控细胞培养‑药物筛选一体化芯片,其至少包括:核心板层、底部板层和顶部板层;该核心板层,包括相互不连通的分置于芯片两侧的仿生肠细胞区域和仿生肝细胞区域;该仿生肠细胞区域,包括肠细胞培养室和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室;该肠细胞培养室和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室的延伸方向上在同一轴线上,该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室位于该肠细胞培养室的外侧;该肠细胞培养室和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室之间设置弯曲结构;该仿生肝细胞区域包括:若干个周向环绕排列的肝细胞培养室,以及设置在相邻的该肝细胞培养室之间的仿生毛细血管通道。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案能够得到更为准确的器官细胞对药物的代谢数据。

Description

仿生肠肝微流控细胞培养-药物筛选一体化芯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药物实验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仿生肠肝微流控细胞培养-药物筛选一体化芯片。
背景技术
目前,药物检测与毒性筛选、疾病建模、疾病相关病理生理学研究、胞间相互作用等方面领域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如何体外构建组织结构的仿生。以药物筛选为例,即精准的模拟体内亚细胞结构和细胞生理反应,从而准确的预测药物在体内毒性反应。新药研发通常包括临床前的药物安全性评价,比如生物化学分析,细胞学实验和动物毒性实验,从而最终运用到人体。然而大部分候选新药在Ⅲ期药物临床实验中遭到淘汰,因此好的药物筛选平台可以避免后期药物开发成本浪费,同时也可减少实验动物的使用。传统的药物筛选采用体外二维静态培养和实验动物筛选药物。但是,二维静态培养不能充分的模拟体内细胞状态,细胞极性得不到恢复,药物清除缓慢,代谢物不断增多,与体内细胞生理状态存在差异,不能提供药物作用后细胞精准的生理反应。实验动物筛选药物虽然提供了细胞与细胞之间,内部组织和器官之间的沟通交流,但实验周期长,动物消耗量大,成本高。同时存在种属差异,一定程度上,某些数据并不与人体生理相关。
而且,药物代谢虽说在肝脏完成,但实际情况,药物的吸收代谢并不是由单一器官完成。口服药物系统吸收和代谢主要发生在小肠和肝脏,然而在大部分的体外研究中,对于口服药物的毒性在两个器官的药物反应研究中仍是欠缺。
发明内容
针对如何模拟药物在小肠和肝脏的体外实验,本申请提供一种仿生肠肝微流控细胞培养-药物筛选一体化芯片。
本申请所提供的仿生肠肝微流控细胞培养-药物筛选一体化芯片,至少包括:核心板层、底部板层和顶部板层;
所述核心板层,包括相互不连通的分置于芯片两侧的仿生肠细胞区域和仿生肝细胞区域;
其中,所述仿生肠细胞区域,包括:肠细胞培养室和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室;所述肠细胞培养室和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室的延伸方向上在同一轴线上,所述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室位于所述肠细胞培养室的外侧;所述肠细胞培养室和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室之间设置弯曲结构,所述弯曲结构中设置有相连于所述肠细胞培养室和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室的空隙结构;
所述仿生肝细胞区域,包括:若干个周向环绕排列的肝细胞培养室,以及设置在相邻的所述肝细胞培养室之间的仿生毛细血管通道;
所述底部板层,位于所述核心板层下方,包括将所述仿生肠细胞区域和仿生肝细胞区域相连的血管通道;
所述顶部板层,位于所述核心板层上方,设置分别与所述仿生肠细胞区域和仿生肝细胞区域对应的控流接驳口。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弯曲结构设置于所述肠细胞培养室的两侧上;
所述弯曲结构包括:朝向所述肠细胞培养室的乳头状弯曲结构,所述空隙结构为位于相邻的两个乳头状弯曲结构之间的空隙栅栏。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肠细胞培养室贯通至所述底部板层,与所述血管通道连通。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室位于所述肠细胞培养室的外侧的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通过所述空隙栅栏与所述肠细胞培养室相通。
在可选实施例中,位于所述肠细胞培养室外侧的两个所述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室通过连通导管相连。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控流接驳口包括对应于所述仿生肠细胞区域的第一流出孔、第一导入孔和第二流出孔;
所述第一流出孔与所述连通导管进行相连;
所述第一导入孔和第二流出孔分别连接于所述肠细胞培养室的导入通道和输出通道。
在可选实施例中,每个所述肝细胞培养室为三角形凹槽,六个所述肝细胞培养室围设形成一个六边形的仿生肝小叶培养室。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仿生毛细血管通道包括:相邻两个所述肝细胞培养室之间设置的肝血窦腔,每个所述肝血窦腔的两侧与相邻的所述肝细胞培养室通过侧壁甬道相互贯通。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的仿生肠肝微流控细胞培养-药物筛选一体化芯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核心板层和底部板层之间的第四板层,所述第四板层上对应每个所述肝血窦腔下方设置栅栏结构,所述栅栏结构与其对应的所述肝血窦腔相通。
在可选实施例中,每个所述肝血窦腔所对应的栅栏结构包括两列栅栏;
每列栅栏为微柱间隙。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仿生肝小叶培养室的中央设置有一仿生中央静脉通道;
所述仿生中央静脉通道从所述顶部板层贯穿至所述底部板层,并与所述血管通道相连。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控流接驳口,还包括:第二导入孔;
所述第二导入孔位于所述仿生中央静脉通道垂直延伸至所述顶部板层的相交处。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的仿生肠肝微流控细胞培养-药物筛选一体化芯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核心板层和顶部板层之间的第二板层,所述第二板层上设置分别与每个所述肝细胞培养室相连的仿生导管,每个仿生导管分别与所述仿生中央静脉通道相连。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控流接驳口还包括:对应于所述仿生肝细胞区域的第三流出孔;
每个所述肝血窦腔的末端与流出汇聚通道相连,由所述流出汇聚通道相连汇聚于所述第三流出孔上,所述第三流出孔贯通至所述顶部板层。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顶部板层还包括内皮细胞导入孔;
所述内皮细胞导入孔位于仿生肠细胞区域的前端区域内,贯通至所述底部板层的血管通道。
本申请提供的仿生肠肝微流控细胞培养-药物筛选一体化芯片,其有益效果为:
(1)模拟了口服药物所经历的消化道代谢和肝脏代谢过程,更真实地反映了口服药物的药物动力学;
(2)仿生肠细胞区域和仿生肝细胞区域可通过调整底部板层的血管通道实现独立工作或联合工作;
(3)仿生肠细胞区域和仿生肝细胞区域分别模拟小肠的最小功能单元和肝脏的最小功能单元,并且通过物理分区控制不同细胞的分布范围,更符合解剖学中的实际情况。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核心板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底部板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顶部板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第四板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板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示例性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描述,其中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全部指的是相同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本申请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
为了填补当前口服药物在小肠和肝脏之间的体外研究的空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仿生肠肝微流控细胞培养-药物筛选一体化芯片,由多各板层叠加构成。在本申请以下的描述中,将该仿生肠肝微流控细胞培养-药物筛选一体化芯片,简称为芯片,并对其结构以及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该芯片至少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叠加的顶部板层300、核心板层100和底部板层200。参考图1,模拟小肠以及肝脏的体外反应的仿生细胞区域位于核心板层100,分别是仿生肠细胞区域110和仿生肝细胞区域120,该仿生肠细胞区域110和仿生肝细胞区域120分别位于核心板层100的两侧,并且在该核心板层100中相互隔离,没有物质连通。而该芯片的各个板层可采用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作。
其中,该仿生肠细胞区域110,包括:肠细胞培养室111和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室112,两者关于同一轴线对称设置,该肠细胞培养室111的中心线位于该轴线上,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室112分置为两个部分,沿着该轴线的延伸方向,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室112分别位于该肠细胞培养室111的外侧。
在肠细胞培养室111和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室112之间设置弯曲结构113,该弯曲结构113上开始有空隙,以便物质在肠细胞培养室111和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室112之间流通。
该仿生肝细胞区域120,包括:若干个肝细胞培养室121,该多个肝细胞培养室121周向环绕排列,形成一个肝细胞的仿生结构。
而在相邻两个肝细胞培养室121之间设置有仿生毛细血管通道122,通过该仿生毛细血管通道122,同一个肝细胞的仿生结构的肝细胞培养室121之间能够实现物质交换。
参考图2,位于承载着仿生肠细胞区域110和仿生肝细胞区域120的核心板层100的下方,为底部板层200。该底部板层200设置有血管通道210,该血管通道210的两端分别与仿生肠细胞区域110和仿生肝细胞区域120进行相连,从而实现两个仿生区域的物质交换。
并且,根据与图2中对应核心板层100中的肠细胞培养对应的区域,在本实施例中,肠细胞培养室111从核心板层100贯通至底部板层200,与血管通道210连通。
参考图3,位于核心板层100的上方,包括顶部板层300。该顶部板层300分别对应仿生肠细胞区域110和仿生肝细胞区域120设置控流接驳口310,以便向仿生肠细胞区域110和仿生肝细胞区域120中注入反应物质和输出反应后得到物质,模拟小肠和肝脏对药物的吸收和排出的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顶部板层300位于仿生肠细胞区域110的前端区域内,设置内皮细胞导入孔316,该内皮细胞导入孔316贯通至底部板层200的血管通道210处,用于向仿生肠细胞区域110和仿生肝细胞区域120输入内皮细胞悬液。
本申请所提供的仿生肠肝微流控细胞培养-药物筛选一体化芯片,能够在同一体外药物实验结构中,模拟肠细胞和肝细胞的反应区域,并且通过板层结构对仿生肠细胞区域110和仿生肝细胞区域120进行分隔和相连,模拟小肠和肝脏的对于药物独立代谢和联合代谢。基于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在同一个体外药物筛选芯片中,在体外模拟小肠和肝脏对药物的代谢过程,为药物在体外实验提供一个更接近体内的代谢环境,有助于得到更为准确的药物代谢数据。
在上述基础上,在仿生肠细胞区域110中的肠细胞培养室111的两侧设置弯曲结构113,每一侧的弯曲结构113位于肠细胞培养室111以及相对侧的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室112之间。该弯曲结构113是模拟肠道内部的弯曲形态。
该弯曲结构113包括朝向肠细胞培养室111的乳头状弯曲结构1131、以及连通肠细胞培养室111与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室112的空隙栅栏114。该空隙栅栏114位于相邻的两个乳头状弯曲结构1131之间。该弯曲结构113可为一层聚碳酸酯膜。在本实施例中,聚碳酸酯膜为0.4um孔隙,根据肠细胞培养室111和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室112的延伸长度,该聚碳酸酯膜长12mm,宽6mm,该聚碳酸酯膜贴近肠细胞培养室111的一侧附肠细胞,贴近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室112的一侧附血管内皮细胞。
该乳头状弯曲结构1131的外侧为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室112。在本实施例中,该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室112设为矩形凹槽。该矩形凹槽通过肠细胞培养室111同侧设置的空隙栅栏114,与肠细胞培养室111相通,模拟与肠道侧壁的肠细胞相连,以便收集肠道侧壁的肠细胞的代谢产物。
而位于肠细胞培养室111外侧的两个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室112之间设置连通导管115,以便统计收集肠道侧壁的肠细胞的代谢产物。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连通导管115的两端设置于两个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室112的起始段端。另外,该连通导管115的两端也可设置在两个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室112的其他位置。
所述控流接驳口310包括对应于仿生肠细胞区域110的第一流出孔311、第一导入孔312和第二流出孔313。
该第一流出孔311贯穿至核心板层100,并与连通导管115进行相连,并通过该连通导管115将收集肠道侧壁的肠细胞的代谢产物进行统一排出。
而在仿生肠细胞区域110上,还连接有第一导入孔312和第二流出孔313。该第一导入孔312和第二流出孔313贯穿至核心板层100,并分别连接于肠细胞培养室111的导入通道116和输出通道117,用于输入至肠细胞培养室111的物质进行导入和输出。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导入孔312至肠细胞培养室111的导入通道116与至肠细胞培养室111的轴线的夹角为61.01°,该第二流出孔313至肠细胞培养室111的输出通道117至肠细胞培养室111的轴线的夹角为61.01°。
在核心板层100上,与仿生肠细胞区域110的相对一端的区域,设置仿生肝细胞区域120。该仿生肝细胞区域120上由多个肝细胞培养室121周向环绕排列,每个细胞培养室在核心板层100上为三角形凹槽。在本实施例中,每六个肝细胞培养室121围设形成一个六边形的仿生肝小叶培养室,模拟肝小叶的组成结构。
对于连接于相邻的两个肝细胞培养室121的仿生毛细血管通道122,包括肝血窦腔123和侧壁甬道124。其中,肝血窦腔123位于相邻的两个肝细胞培养室121之间,每个肝细胞培养室121通过其两侧的侧壁甬道124与对应一侧的肝细胞培养室121进行连通。
参考图4,在该核心板层100和底部板层200之间,还设置有第四板层400。该第四板层400上设置有栅栏结构410。在本实施例中,一组栅栏结构410对应一肝血窦腔123,每组栅栏结构410与对应的肝血窦腔123相嵌合。即肝血窦腔123从肝细胞培养室121所获取的物质达到与其对应的栅栏结构410上。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每组栅栏结构410包括两列栅栏411,每列栅栏411为微柱间隙。每个栅栏411直径很小,栅栏411与肝细胞培养室121相通,因此位于栅栏411的上侧附着肝细胞。而栅栏411的下侧由于之前通入内皮细胞并倒置若干小时在形成内皮细胞层。所以,在本实施例中,该栅栏结构410起到将肝细胞和内皮细胞层进行区分,内皮细胞层位于栅栏411的下侧,肝细胞位于栅栏411的上侧,以此形成体内肝血窦状结构。
该仿生肝小叶培养室还包括:一仿生中央静脉通道125,该仿生中央静脉通道125位于仿生肝小叶培养室的中央,并且该中央静脉从芯片的顶部板层300贯穿至底部板层200,并且与血管通道210进行相连。通过该血管通道210,实现仿生肠细胞区域110和仿生肝细胞区域120之间的物质交换。该仿生中央静脉通道125位于其所在的仿生肝小叶培养室的各个肝细胞培养室121的中心轴上。
控流接驳口310还包括第二导入孔314。该第二导入孔314位于该仿生中央静脉通道125垂直延伸至顶部板层300的相交处,用于通过该第二导入孔314,经过仿生中央静脉通道125向各个肝细胞培养室121注入肝细胞混悬液。
参考图5,在核心板层100上方和顶层板层之间还设置第二板层500。该第二板层500上,以中央静脉通道作为中心,进行分散,形成其下方的肝细胞培养室121对应的仿生导管510,并且,该仿生导管510与其对应的肝细胞培养室121相通。根据该结构,从中央静脉通道进行导入的物质,能够通过该第二板层500上的各个仿生导管510注入至核心板层100的肝细胞培养室121所形成的三角形凹槽内。
在此基础上,利用肝细胞培养室121之间的仿生毛细血管通道122,将物质传送至位于第四板层400的栅栏结构410处。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控流接驳口310对应于仿生肝细胞区域120,还包括第三流出孔315。在核心板层100上的每个肝血窦腔123的末端,即肝血窦腔123远离仿生中央静脉通道125的一端,与流出汇聚通道126相连。在本实施例中,在仿生肝小叶培养室的区域外围设置一外绕该仿生肝小叶培养室的矩形通道,该矩形通道为与每个肝血窦腔123的末端相连的流出汇聚通道126。第三流出孔315延伸至核心板层100,与该流出汇聚通道126相交,其作用是可将经过仿生肝小叶培养室反应后的代谢物通过该矩形通道进行收集,并通过该第三流出孔315,从顶部板层300排出芯片。
对于上述提供的芯片的所有导入孔和流出孔,可以在顶部板层300对应的接口处设置对应的微量注射泵、注射器,和药物排除泵,以实现注入物质和排出物质的快速注入和排出。
基于上述的芯片的结构,进行药物筛选实验流程可如下步骤:
第一,对芯片消毒;
第二,在芯片的仿生肠细胞区域110和仿生肝细胞区域120的各个板层之间形成物质层:
从第一导入孔312向肠细胞培养室111注入Matrix胶原,使得核心板层100的弯曲结构113的上下侧均附上Matrix胶原;以及,从第二导入孔314通过仿生中央静脉通道125向肝细胞培养室121注入Matrix胶原,向仿生肝细胞区域120的每个肝血窦腔123下方的栅栏411之间的间隙和侧壁附上Matrix胶原。对仿生肠细胞区域110和仿生肝细胞区域120的各个板层进行Matrix固化。
第三,接种细胞:
通过内皮细胞导入孔316通入内皮细胞悬液,该内皮细胞悬液通过底部板层200的血管通道210,分别流入仿生肠细胞区域110的肠细胞培养室111和通过进入仿生中央静脉通道125仿生肝细胞区域120的各个板层。倒置芯片6小时,等待内皮细胞附着于各个板层上以及第四板层400的栅栏411内侧。
然后,从第一导入孔312对肠细胞培养室111通入肠细胞悬液,使得肠细胞附着在肠细胞培养室111两侧的乳头状弯曲结构1131。以及,从第二导入孔314通入肝细胞悬液。肝细胞悬液通过仿生中央静脉通道125,再依次通过第二板层500的仿生导管510、第三板层的肝细胞培养室121、侧壁甬道124、肝血窦腔123和其下方的栅栏411,使得肝细胞附着在栅栏411上侧。
待肠细胞和肝细胞贴壁后,分别通过第一导入孔312和第二导入孔314,向仿生肠细胞区域110和仿生肝细胞区域120通入培养基,对细胞进行灌流培养,培养2-3天。
第四,注入药物:
通过注射器接上蠕动泵持续缓慢分别通过第一导入孔312和第二导入孔314向仿生肠细胞区域110和仿生肝细胞区域120通入培养基,并且,从芯片的第一流出孔311、第二流出孔313和第三流出孔315接受流出液体,待肠细胞和肝细胞恢复状态后,选择通过第一导入孔312和第二导入孔314向仿生肠细胞区域110和仿生肝细胞区域120的通入液体中添加研究的药物成分。
具体地,将不同浓度下的药物成分加入培养液一同接入,随后作用于肠肝芯片,待作用48h-72h,通过CCK-8或其他活率测定试剂盒测定细胞活率,通过特定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生长排列结构,用western blot、ELISA、qRT-PCR等方式测定其细胞代谢产物相应成分及基因表达。
其中,所述肝细胞的培养基与肠细胞培养基为同一种培养基,该培养基可采用William’s E基础培养基,10%胎牛血清,添加100U/ml青霉素钠、0.085%盐水溶解的100mg/ml硫酸链霉素。
综上所述,基于本申请所提供的仿生肠肝微流控细胞培养-药物筛选一体化芯片,首先,能够在同一芯片中模拟口服药物在消化道代谢和肝脏独立或联合的代谢过程,更能全面地模拟口服药物在机体的药物动力学;第二,在该仿生肠肝微流控细胞培养-药物筛选一体化芯片上,通过调整底部板层的血管通道实现两者的联合反应,填补了现有技术的仿生芯片未能模拟同时在两个器官的药物反应的研究空白;第三,在仿生肠细胞区域和仿生肝细胞区域分别模拟小肠的最小功能单元和肝脏的最小功能单元,并且通过对仿生肠细胞区域和仿生肝细胞区域的物理分区来控制不同细胞的分布范围,更符合解剖学中的实际情况。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公开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公开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5)

1.一种仿生肠肝微流控细胞培养-药物筛选一体化芯片,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核心板层、底部板层和顶部板层;
所述核心板层,包括相互不连通的分置于芯片两侧的仿生肠细胞区域和仿生肝细胞区域;
其中,所述仿生肠细胞区域,包括:肠细胞培养室和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室;所述肠细胞培养室和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室的延伸方向上在同一轴线上,所述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室位于所述肠细胞培养室的外侧;所述肠细胞培养室和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室之间设置弯曲结构,所述弯曲结构中设置有相连于所述肠细胞培养室和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室的空隙结构;
所述仿生肝细胞区域,包括:若干个周向环绕排列的肝细胞培养室,以及设置在相邻的所述肝细胞培养室之间的仿生毛细血管通道;
所述底部板层,位于所述核心板层下方,包括将所述仿生肠细胞区域和仿生肝细胞区域相连的血管通道;
所述顶部板层,位于所述核心板层上方,设置分别与所述仿生肠细胞区域和仿生肝细胞区域对应的控流接驳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肠肝微流控细胞培养-药物筛选一体化芯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结构设置于所述肠细胞培养室的两侧上;
所述弯曲结构包括:朝向所述肠细胞培养室的乳头状弯曲结构,所述空隙结构为位于相邻的两个乳头状弯曲结构之间的空隙栅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生肠肝微流控细胞培养-药物筛选一体化芯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肠细胞培养室贯通至所述底部板层,与所述血管通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仿生肠肝微流控细胞培养-药物筛选一体化芯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室位于所述肠细胞培养室的外侧的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通过所述空隙栅栏与所述肠细胞培养室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肠肝微流控细胞培养-药物筛选一体化芯片,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肠细胞培养室外侧的两个所述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室通过连通导管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仿生肠肝微流控细胞培养-药物筛选一体化芯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流接驳口包括对应于所述仿生肠细胞区域的第一流出孔、第一导入孔和第二流出孔;
所述第一流出孔与所述连通导管进行相连;
所述第一导入孔和第二流出孔分别连接于所述肠细胞培养室的导入通道和输出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肠肝微流控细胞培养-药物筛选一体化芯片,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肝细胞培养室为三角形凹槽,六个所述肝细胞培养室围设形成一个六边形的仿生肝小叶培养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仿生肠肝微流控细胞培养-药物筛选一体化芯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仿生毛细血管通道包括:相邻两个所述肝细胞培养室之间设置的肝血窦腔,每个所述肝血窦腔的两侧与相邻的所述肝细胞培养室通过侧壁甬道相互贯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仿生肠肝微流控细胞培养-药物筛选一体化芯片,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核心板层和底部板层之间的第四板层,所述第四板层上对应每个所述肝血窦腔下方设置栅栏结构,所述栅栏结构与其对应的所述肝血窦腔相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仿生肠肝微流控细胞培养-药物筛选一体化芯片,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肝血窦腔所对应的栅栏结构包括两列栅栏;
每列栅栏为微柱间隙。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仿生肠肝微流控细胞培养-药物筛选一体化芯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仿生肝小叶培养室的中央设置有一仿生中央静脉通道;
所述仿生中央静脉通道从所述顶部板层贯穿至所述底部板层,并与所述血管通道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仿生肠肝微流控细胞培养-药物筛选一体化芯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流接驳口,还包括:第二导入孔;
所述第二导入孔位于所述仿生中央静脉通道垂直延伸至所述顶部板层的相交处。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仿生肠肝微流控细胞培养-药物筛选一体化芯片,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核心板层和顶部板层之间的第二板层,所述第二板层上设置分别与每个所述肝细胞培养室相连的仿生导管,每个仿生导管分别与所述仿生中央静脉通道相连。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仿生肠肝微流控细胞培养-药物筛选一体化芯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流接驳口还包括:对应于所述仿生肝细胞区域的第三流出孔;
每个所述肝血窦腔的末端与流出汇聚通道相连,由所述流出汇聚通道相连汇聚于所述第三流出孔上,所述第三流出孔贯通至所述顶部板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肠肝微流控细胞培养-药物筛选一体化芯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部板层还包括内皮细胞导入孔;
所述内皮细胞导入孔位于仿生肠细胞区域的前端区域内,贯通至所述底部板层的血管通道。
CN202210061072.1A 2022-01-19 2022-01-19 仿生肠肝微流控细胞培养-药物筛选一体化芯片 Active CN1140857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61072.1A CN114085775B (zh) 2022-01-19 2022-01-19 仿生肠肝微流控细胞培养-药物筛选一体化芯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61072.1A CN114085775B (zh) 2022-01-19 2022-01-19 仿生肠肝微流控细胞培养-药物筛选一体化芯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85775A true CN114085775A (zh) 2022-02-25
CN114085775B CN114085775B (zh) 2022-05-17

Family

ID=80308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61072.1A Active CN114085775B (zh) 2022-01-19 2022-01-19 仿生肠肝微流控细胞培养-药物筛选一体化芯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8577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50518A (zh) * 2022-01-19 2022-04-15 广东乾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仿生肝微流控细胞培养-药物筛选芯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08121A1 (en) * 2006-11-03 2008-05-08 Benq Corporation Method of arranging cells and electrode array applied thereto
CN107475115A (zh) * 2017-09-15 2017-12-15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细胞联合培养的培养芯片及药物筛选装置
CN107955790A (zh) * 2016-10-14 2018-04-24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模拟药物体内吸收过程的肠-肾体系
CN107955775A (zh) * 2016-10-14 2018-04-24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仿生多能生物界面体系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17990A (zh) * 2016-11-29 2018-06-05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仿生气血屏障模型的构建方法
US20190062686A1 (en) * 2016-03-21 2019-02-28 Amin A BANAEIYAN Microfluidic device for culturing cells
CN210683804U (zh) * 2019-07-18 2020-06-05 合肥学院 一种多肝小叶集成结构的肝芯片
US20200231938A1 (en) * 2016-09-13 2020-07-23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Methods relating to intestinal organ-on-a-chip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08121A1 (en) * 2006-11-03 2008-05-08 Benq Corporation Method of arranging cells and electrode array applied thereto
US20190062686A1 (en) * 2016-03-21 2019-02-28 Amin A BANAEIYAN Microfluidic device for culturing cells
US20200231938A1 (en) * 2016-09-13 2020-07-23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Methods relating to intestinal organ-on-a-chip
CN107955790A (zh) * 2016-10-14 2018-04-24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模拟药物体内吸收过程的肠-肾体系
CN107955775A (zh) * 2016-10-14 2018-04-24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仿生多能生物界面体系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17990A (zh) * 2016-11-29 2018-06-05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仿生气血屏障模型的构建方法
CN107475115A (zh) * 2017-09-15 2017-12-15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细胞联合培养的培养芯片及药物筛选装置
CN210683804U (zh) * 2019-07-18 2020-06-05 合肥学院 一种多肝小叶集成结构的肝芯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高彬等: "器官芯片的制备及生物医学工程应用",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50518A (zh) * 2022-01-19 2022-04-15 广东乾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仿生肝微流控细胞培养-药物筛选芯片
CN114350518B (zh) * 2022-01-19 2023-01-13 广东乾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仿生肝微流控细胞培养-药物筛选芯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85775B (zh) 2022-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Prantil-Baun et al. 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 and pharmacodynamic analysis enabled by microfluidically linked organs-on-chips
Tsai et al. Tumour-on-a-chip: microfluidic models of tumour morphology, growth and microenvironment
Liu et al. Cell-based assays on microfluidics for drug screening
CN102899249B (zh) 产生体外血管的装置和方法
Yu et al. Microfluidic platforms for modeling biological barriers in the circulatory system
US20140308688A1 (en) Human emulated response with microfluidic enhanced systems
EP3119870B1 (en) Dynamic multi organ plate
Yan et al. Organ-on-a-chip: A new tool for in vitro research
CN114085775B (zh) 仿生肠肝微流控细胞培养-药物筛选一体化芯片
CN111996121A (zh) 3d多器官共培养芯片
Park et al. Reconstruction of in vivo-like in vitro model: Enabling technologies of microfluidic systems for dynamic biochemical/mechanical stimuli
Rothbauer et al. A decade of organs-on-a-chip emulating human physiology at the microscale: a critical status report on progress in toxicology and pharmacology
Wan et al. Emerging roles of microfluidics in brain research: from cerebral fluids manipulation to brain-on-a-chip and neuroelectronic devices engineering
Malik et al. Critical considerations for the design of multi-organ microphysiological systems (MPS)
Jia et al. Recent progress of microfluidic technology for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Driver et al. Organ-on-a-chip technology: an in-depth review of recent advancements and future of whole body-on-chip
Yang et al. PBPK modeling on organs-on-chips: An overview of recent advancements
RU171690U1 (ru) Микрофлюидный чип для создания клеточных моделей органов млекопитающих
CN114350518B (zh) 仿生肝微流控细胞培养-药物筛选芯片
CN110408538B (zh) 一种多肝小叶集成结构的肝芯片
Seo et al. Microphysiological models of human organs: A case study on microengineered lung-on-a-chip systems
US20210108178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lane vasculature
CN112375681B (zh) 一种器官芯片及其应用
Basak Unlocking the future: Converging multi-organ-on-a-chip on the current biomedical sciences
CN107955785B (zh) 一种基于肠芯片的体外模拟药代动力学特征的体系及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