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79840A - 一种耳机佩戴感应电路、头戴式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耳机佩戴感应电路、头戴式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79840A
CN114079840A CN202111288639.0A CN202111288639A CN114079840A CN 114079840 A CN114079840 A CN 114079840A CN 202111288639 A CN202111288639 A CN 202111288639A CN 114079840 A CN114079840 A CN 1140798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ance
signal
earphone
inductor
signal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8863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世文
杨卉
何桂晓
曹磊
谢光河
吴海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eikedi System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eikedi System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eikedi System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eikedi System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8863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7984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0798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98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91Detail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R1/1008 - H04R1/1083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电路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耳机佩戴感应电路、头戴式耳机以及电子设备,其中,耳机佩戴感应电路包括参考感应器、首要感应器、保卫感应器以及感应信号处理模块,其中,参考感应器用于提供第一参考电容信号和第二参考电容信号,并发送给感应信号处理模块,首要感应器用于提供第一电容感应信号和第二电容感应信号,并发送给感应信号处理模块,保卫感应器用于屏蔽喇叭产生的信号对首要感应器的干扰,感应信号处理模块用于确定耳机的佩戴状态,解决了现有的头戴式耳机在佩戴状态下开机后无法准确检测耳机的佩戴状态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耳机佩戴感应电路、头戴式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机佩戴感应电路、头戴式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头戴式耳机体积做的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多,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省电量增加待机的时间,可以对头戴式耳机做佩戴检测功能。当没有检测到佩戴头戴式耳机时,可以让其进入低功耗模式,减少电流消耗,可最大限度的增加使用时间,提升用户体验。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头戴式耳机大多采用一个铜片实现电容触发式佩戴感应功能,感应效果弱,且一个铜片只能产生一个电容感应信号,只能通过不佩戴到佩戴的电容感应信号的变化量,来判断耳机已被正确佩戴,因此,现有的头戴式耳机在佩戴状态下开机后无法准确检测耳机的佩戴状态。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机佩戴感应电路、头戴式耳机以及电子设备,旨在解决现有的头戴式耳机在佩戴状态下开机后无法准确检测耳机的佩戴状态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了一种耳机佩戴感应电路,应用于耳机中,所述耳机佩戴感应电路包括:
参考感应器,与感应信号处理模块连接,用于提供第一参考电容信号和第二参考电容信号,并将所述第一参考电容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电容信号发送给所述感应信号处理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参考电容信号为所述耳机被佩戴时的参考电容信号,所述第二参考电容信号为所述耳机未被佩戴时的参考电容信号;
首要感应器,与感应信号处理模块连接,用于提供第一电容感应信号和第二电容感应信号,并将所述第一电容感应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容感应信号发送给所述感应信号处理模块;其中,所述第一电容感应信号为所述耳机被佩戴时所述首要感应器检测到的电容感应信号,所述第二电容感应信号为所述耳机未被佩戴时所述首要感应器检测到的电容感应信号;
保卫感应器,设于所述首要感应器与所述耳机的喇叭之间,用于屏蔽所述喇叭产生的信号对所述首要感应器的干扰;
感应信号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参考电容信号与所述第一电容感应信号之间的第一电容差值,以及所述第二参考电容信号与所述第二电容感应信号之间的第二电容差值生成耳机佩戴检测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信号处理模块在检测到所述第一电容差值大于所述第二电容差值时,生成第一检测信号发送至控制模块,以判定所述耳机为佩戴状态,当所述第一电容差值小于所述第二电容差值时,生成第二检测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以判定所述耳机为未佩戴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卫感应器的面积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首要感应器的面积,用于隔绝外界环境对所述首要感应器的影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卫感应器完全覆盖所述首要感应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首要感应器以及所述保卫感应器均为感应铜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参考感应器为柔性电路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电路板设于所述耳机的内侧边缘,用于减小温湿度对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影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信号处理模块包括:感应信号处理芯片、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以及第四电阻;其中,
所述第一电阻通过第一通信端口连接于所述感应信号处理芯片与所述首要感应器之间,所述第二电阻通过第二通信端口连接于所述感应信号处理芯片与所述保卫感应器之间,所述第三电阻通过第三通信端口连接于所述感应信号处理芯片与所述参考感应器之间,所述第四电阻通过第四通信端口连接于所述感应信号处理芯片与所述参考感应器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头戴式耳机,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耳机佩戴感应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控制模块;以及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耳机佩戴感应电路,所述耳机佩戴感应电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提供所述耳机佩戴检测信号至所述控制模块,以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佩戴感应电路,应用于耳机中,耳机佩戴感应电路包括参考感应器、首要感应器、保卫感应器以及感应信号处理模块,其中,参考感应器与感应信号处理模块连接,用于提供第一参考电容信号和第二参考电容信号,并发送给感应信号处理模块,首要感应器与感应信号处理模块连接,用于提供第一电容感应信号和第二电容感应信号,并发送给感应信号处理模块;保卫感应器设于首要感应器与耳机的喇叭之间,用于屏蔽喇叭产生的信号对首要感应器的干扰,感应信号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一参考电容信号与第一电容感应信号之间的第一电容差值,以及第二参考电容信号与第二电容感应信号之间的第二电容差值确定耳机的佩戴状态,解决了现有的头戴式耳机在佩戴状态下开机后无法准确检测耳机的佩戴状态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佩戴感应电路位置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佩戴感应电路在耳机中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佩戴感应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佩戴感应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佩戴感应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佩戴感应电路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式耳机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现有的的头戴式耳机大多采用一个铜片实现电容触发式佩戴感应功能,感应效果弱,且一个铜片只能产生一个电容感应信号,只能通过不佩戴到佩戴的电容感应信号的变化量,来判断耳机已被正确佩戴。
并且,现有的头戴式耳机戴在头上开机无法识别到传感器状态,当戴上头上开机使用,就不存在电容的变化量,则感应芯片无法准确识别出是否已佩戴,现有的头戴式耳机存在的容易受到人体温度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且戴在头上之后不能准确检测佩戴状态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佩戴感应电路,应用于耳机中,参考图1、图2所示,耳机佩戴感应电路包括参考感应器10、首要感应器20、保卫感应器30以及感应信号处理模块40。
具体的,参考感应器10与感应信号处理模块40连接,设于耳机外壳01内侧,用于提供第一参考电容信号和第二参考电容信号,并将第一参考电容信号和第二参考电容信号发送给感应信号处理模块40,其中,第一参考电容信号为耳机被佩戴时的参考电容信号,第二参考电容信号为耳机未被佩戴时的参考电容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感应器10检测耳机佩戴到头上的参考电容信号,作为第一参考电容信号发送给感应信号处理模块40,参考感应器10检测耳机未佩戴到头上的参考电容信号,作为第二参考电容信号发送给感应信号处理模块40,具体的,当耳机被佩戴或者当耳机靠近耳朵时,参考感应器10上的电容承载的电荷量会发生变化,产生不同的电容值,进而通过电容值的信号变化发送给参考感应器10,生成相应的参考电容信号,进而参考感应器10检测耳机佩戴到头上的参考电容信号,作为第一参考电容信号发送给感应信号处理模块40,参考感应器10检测耳机未佩戴到头上的参考电容信号,作为第二参考电容信号发送给感应信号处理模块40。
进一步的,参考图1、图2所示,首要感应器20与感应信号处理模块40连接,设于耳机外壳01内侧,用于提供第一电容感应信号和第二电容感应信号,并将第一电容感应信号和第二电容感应信号发送给感应信号处理模块40,其中,第一电容感应信号为耳机被佩戴时首要感应器20检测到的电容感应信号,第二电容感应信号为耳机未被佩戴时首要感应器20检测到的电容感应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首要感应器20在耳机佩戴到头上时,将首要感应器20的电容感应信号作为第一电容感应信号发送给感应信号处理模块40,首要感应器20在耳机未佩戴到头上时,将首要感应器20的电容感应信号作为第二电容感应信号发送给感应信号处理模块40,具体的,当耳机被佩戴或者当耳机靠近耳朵时,首要感应器20上的电容承载的电荷量会发生变化,产生不同的电容感应值,生成相应的电容感应信号,首要感应器20检测耳机佩戴到头上的电容感应信号,作为第一电容感应信号发送给感应信号处理模块40,首要感应器20检测耳机未佩戴到头上的相应的电容感应信号,作为第二电容感应信号发送给感应信号处理模块40。
进一步的,参考图1、图2所示,保卫感应器30设于首要感应器20与耳机的喇叭70之间,设于耳机外壳01内侧,用于屏蔽喇叭70产生的信号对首要感应器20的干扰。
在本实施例中,耳机中喇叭70在播放音频时,会产生电磁信号,产生的电磁信号会对首要感应器20进行干扰,影响首要感应器20检测电容感应信号的精度,所以将保卫感应器30设于首要感应器20与耳机的喇叭70之间,可以屏蔽喇叭70产生的信号对首要感应器20的干扰。
进一步的,参考图2所示,感应信号处理模块40用于根据第一参考电容信号与第一电容感应信号之间的第一电容差值,以及第二参考电容信号与第二电容感应信号之间的第二电容差值确定耳机的佩戴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耳机佩戴到头上时,首要感应器20将检测到的电容感应信号作为第一电容感应信号发送给感应信号处理模块40,将参考感应器10检测到的参考电容信号,作为第一参考电容信号发送给感应信号处理模块40,耳机未佩戴到头上时,首要感应器20将对应的电容感应信号作为第二电容感应信号发送给感应信号处理模块40,参考感应器10将对应的参考电容信号,作为第二参考电容信号发送给感应信号处理模块40,感应信号处理模块40根据第一参考电容信号与第一电容感应信号之间的第一电容差值,以及第二参考电容信号与第二电容感应信号之间的第二电容差值确定耳机的佩戴状态,解决了现有的头戴式耳机存在的容易受到人体温度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且戴在头上之后不能准确检测佩戴状态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感应信号处理模块在检测到第一电容差值大于第二电容差值时,生成第一检测信号发送至控制模块,以判定耳机为佩戴状态,当第一电容差值小于第二电容差值时,生成第二检测信号发送至控制模块,以判定耳机为未佩戴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感应信号处理模块40收到参考感应器10检测到的第一参考电容信号、第二参考电容信号,首要感应器20检测到的第一电容感应信号、第二电容感应信号之后,通过感应信号处理模块40中的减法运算器计算第一参考电容信号与第一电容感应信号的差值作为第一电容差值,第二参考电容信号与第二电容感应信号的差值作为第二电容差值,通过感应信号处理模块40中的比较运算器比较第一电容差值与第二电容差值的大小,其中,当第一电容差值大于第二电容差值时,耳机为佩戴状态,生成第一检测信号给控制模块,当第一电容差值小于第二电容差值时,耳机为未佩戴状态,生成第二检测信号给控制模块,解决了现有的头戴式耳机在佩戴状态下开机后不能准确检测佩戴状态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4所示,耳机佩戴感应电路还包括电源接口50,电源接口50用于接入电源,为参考感应器10、首要感应器20、保卫感应器30以及感应信号处理模块40提供电能,保证参考感应器10、首要感应器20、保卫感应器30以及感应信号处理模块40正常工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4所示,耳机佩戴感应电路还包括复位接口60,用于为感应信号处理模块40提供复位信号,在感应信号处理模块40出现死机或者卡机等问题时,将感应信号处理模块40进行复位,以保证保证参考感应器10、首要感应器20、保卫感应器30以及感应信号处理模块40正常工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1、图2、图7所示,保卫感应器30的面积大于或者等于首要感应器20的面积,用于隔绝外界环境对首要感应器20的影响。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首要感应器20主要用于检测耳机被佩戴时的第一电容感应信号以及耳机未被佩戴时的第二电容感应信号,首要感应器20的检测精度对于感应信号处理模块40最后判断耳机的佩戴状态至关重要,而且首要感应器20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例如,声音、电磁波、温度以及湿度等的影响,使得首要感应器20的电容值不准确,影响首要感应器20的测量精度,进而影响感应信号处理模块40判断耳机的佩戴状态,通过设置保卫感应器30的面积大于或者等于首要感应器20的面积,用于隔绝外界环境对首要感应器20的影响,使得首要感应器20的测量精度大大提高,解决了头戴式耳机容易受到人体温度以及外界环境影响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1、图2、图7所示,保卫感应器30完全覆盖首要感应器20。
在本实施例中,首要感应器20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例如,声音、电磁波、温度以及湿度等的影响,使得首要感应器20的电容值不准确,甚至有时干扰的影响比自身测得电容值还要大,影响首要感应器20的测量精度,进而影响感应信号处理模块40判断耳机的佩戴状态,通过设置保卫感应器30完全覆盖首要感应器20,减少首要感应器20受到的外界环境的干扰,使得首要感应器20的测量精度大大提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1、图7所示,保卫感应器30在首要感应器20底面,且完全贴合,能隔断底面过来的电磁场,例如PCB板上电后产生的电磁场,具体的,PCB板上电后产生的电磁场降低了首要感应器20传输信号质量,对电路或设备造成干扰甚至破坏,使首要感应器20不能满足准确测量检测到的第一电容感应信号、第二电容感应信号,进而影响感应信号处理模块40判断耳机佩戴状态的准确性,设置保卫感应器30在首要感应器20底面,且完全贴合,能隔断电磁场的干扰,提升首要感应器20传输信号质量,减小对电路或设备造成干扰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首要感应器20以及保卫感应器30均为感应铜片。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首要感应器20和保卫感应器30均为感应铜片,感应器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其中,将首要感应器20和保卫感应器30均为感应铜片,感应铜片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耐蚀和加工性能,可以使得首要感应器20的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在制作过程中,更加利于其加工制作,使得保卫感应器30更好的保护首要感应器20免受外界环境的感染,解决了现有的头戴式耳机戴在头上之后不能准确检测佩戴状态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6所示,参考感应器10为柔性电路板。
在本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FlexiblePrintedCircuit,FPC),具有质量轻、厚度薄、可自由弯曲折叠等优良特性,而随着电子产业飞速发展,电路板设计越来越趋于高精度、高密度化,传统的人工检测方法已无法满足生产需求,柔性电路板是以聚脂薄膜或聚酰亚胺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曲挠性的印刷电路板,使在窄小和有限空间中堆嵌大量精密元件,从而形成可弯曲的挠性电路,此种电路可随意弯曲、折迭重量轻,体积小,散热性好,安装方便。
在一个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密度高、体积小、质量轻,因为高密度装配、部件(包括零部件)间的连线减少,从而增加了可靠性,具有一定的高速传输电路,可以设定电路、电磁屏蔽层,还可安装金属芯层满足特殊热隔热等功能与需求,通过设置参考感应器10为柔性电路板,可以使得参考感应器10的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在制作过程中,更加利于其加工制作,将其应用到耳机的参考感应器10中,增加了耳机检测的准确性,解决了现有的头戴式耳机检测不准确,且戴在头上之后不能准确检测佩戴状态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1、图7所示,柔性电路板设于耳机的内侧边缘,用于减小温湿度对柔性电路板的影响。
具体的,参考感应器10为柔性电路板,并设于耳机的内侧边缘,其中,参考感应模块设于耳机外侧远离头部的位置,减小温湿度对柔性电路板的影响,进而减小温湿度对第一参考电容值和第二参考电容值的影响,提高感应信号处理模块40中的减法运算器计算第一参考电容信号与第一电容感应信号的差值作的精度,提高第二参考电容信号与第二电容感应信号的差值的精度,通过提高感应信号处理模块40中的比较运算器比较第一电容差值与第二电容差值的大小的精度,准确的确定耳机为佩戴状态或者未佩戴状态,生成第一检测信号、第二检测信号给控制模块,解决了现有的头戴式耳机戴在头上之后不能准确检测佩戴状态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6所示,感应信号处理模块40包括:感应信号处理芯片4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以及第四电阻R4。
具体的,参考图6所示,第一电阻R1通过第一通信端口连接于感应信号处理芯片41与首要感应器20之间,第二电阻R2通过第二通信端口连接于感应信号处理芯片41与保卫感应器30之间,第三电阻R3通过第三通信端口连接于感应信号处理芯片41与参考感应器10之间,第四电阻R4通过第四通信端口连接于感应信号处理芯片41与参考感应器1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6所示,通过第一通信端口在感应信号处理芯片41与首要感应器20之间连接一个第一电阻R1,其中,第一电阻R1的主要作用为限流作用,第一电阻R1串联于电路中,用以限制感应信号处理芯片41与首要感应器20支路电流的大小,以防电流过大烧坏所串联的元器件,同时限流电阻也能起分压作用,通过第二通信端口在感应信号处理芯片41与保卫感应器30之间连接一个第二电阻R2,其中,第二电阻R2的主要作用为限流作用,第二电阻R2串联于电路中,用以限制感应信号处理芯片41与保卫感应器30支路电流的大小,以防电流过大烧坏所串联的元器件,同时限流电阻也能起分压作用,通过第三通信端口在感应信号处理芯片41与参考感应器10之间连接一个第三电阻R3,其中,第三电阻R3的主要作用为限流作用,第三电阻R3串联于电路中,用以限制感应信号处理芯片41与首要感应器20支路电流的大小,以防电流过大烧坏所串联的元器件,同时限流电阻也能起分压作用,通过第四通信端口在感应信号处理芯片41与参考感应器10之间连接一个第四电阻R4,其中,第四电阻R4的主要作用为限流作用,第四电阻R4串联于电路中,用以限制感应信号处理芯片41与首要感应器20支路电流的大小,以防电流过大烧坏所串联的元器件,同时限流电阻也能起分压作用,延长了耳机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6所示,感应信号处理模块4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容C1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容C2。
具体的,至少一个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共接于首要感应器20,至少一个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至少一个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共接与参考感应器10,至少一个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其中,至少一个第一电容C1用于滤除首要感应器20检测到的相应的第一电容感应信号和第二电容感应信号中的干扰信号,频率越高,容抗越小,信号直接进入大地,起到滤出高频信号的作用,至少一个第二电容C2用于滤除参考感应器10检测到的相应的第一参考电容信号和第二参考电容信号中的干扰信号,频率越高,容抗越小,信号直接进入大地,起到滤出高频信号的作用,解决了现有的头戴式耳机存在的容易受到人体温度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且戴在头上之后不能准确检测佩戴状态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5、图6所示,耳机佩戴感应电路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电容C3,其中至少一个第三电容C3与感应信号处理模块40连接,用于滤除耳机佩戴感应电路中的干扰信号,具体的,至少一个第三电容C3可以滤除感应信号处理模块40处理后的第一电容差值与第二电容差值的干扰信号,可以使得感应信号处理模块40更加准确的判断耳机的配戴状态,解决现有的头戴式耳机存在的容易受到人体温度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且戴在头上之后不能准确检测佩戴状态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保卫感应器30与首要感应器20产生稳定的电容,该方案耳机未佩戴的初始电容值大于3pF,能有效抵御外部干扰,解决现有的头戴式耳机存在的容易受到人体温度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5、图6所示,使用一个GPIO(P1.7)通过POGOPIN连接到保卫感应器30的铜片上,使用一个GPIO(P2.0)通过POGOPIN连接到首要感应器20的铜片上,使用2个GPIO(P0.1,P2.7)通过J55连接器连接到参考感应器10的FPC铜皮上,来实现正确识别耳机的感应状态以及佩戴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耳机佩戴感应电路应用于耳机中,耳机可戴上头上开机使用,且感应芯片能准确的识别出耳机是否已佩戴,解决了耳机电容式佩戴感应的业界难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6所示,参考感应器10的一个通讯接口GPIO(P0.1)与首要感应器20的一个通讯接口GPIO(P2.0)连接,来实现参考感应器10与首要感应器20之间测得的相应的电容信号的传输,例如,参考感应器10将测得的佩戴上耳机的第一参考电容信号与首要感应器20测得的佩戴上耳机测得的第一电容感应信号进行比较,验证首要感应器20测得的佩戴上耳机测得的第一电容感应信号是否正确,参考感应器10将测得的未佩戴上耳机的第二参考电容信号与首要感应器20测得的佩戴上耳机测得的第二电容感应信号进行比较,验证首要感应器20测得的佩戴上耳机测得的第二电容感应信号是否正确。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6所示,参考感应器10的一个通讯接口GPIO(P2.7)与保卫感应器30的一个通讯接口GPIO(P1.7)连接,来实现参考感应器10与首要感应器20之间测得的相应的电容信号的传输,使得保卫感应器30可以更好的保护首要感应器20测量的结果,隔绝首要感应器20受到的外界环境的影响,使得感应信号处理模块40准确的确定耳机为佩戴状态或者未佩戴状态,然后感应信号处理模块40生成第一检测信号、第二检测信号给控制模块,解决了现有的头戴式耳机戴在头上之后不能准确检测佩戴状态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头戴式耳机,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耳机佩戴感应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控制模块;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耳机佩戴感应电路,所述耳机佩戴感应电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提供所述耳机佩戴检测信号至所述控制模块,以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终端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终端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耳机佩戴感应电路,应用于耳机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佩戴感应电路包括:
参考感应器,与感应信号处理模块连接,用于提供第一参考电容信号和第二参考电容信号,并将所述第一参考电容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电容信号发送给所述感应信号处理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参考电容信号为所述耳机被佩戴时的参考电容信号,所述第二参考电容信号为所述耳机未被佩戴时的参考电容信号;
首要感应器,与感应信号处理模块连接,用于提供第一电容感应信号和第二电容感应信号,并将所述第一电容感应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容感应信号发送给所述感应信号处理模块;其中,所述第一电容感应信号为所述耳机被佩戴时所述首要感应器检测到的电容感应信号,所述第二电容感应信号为所述耳机未被佩戴时所述首要感应器检测到的电容感应信号;
保卫感应器,设于所述首要感应器与所述耳机的喇叭之间,用于屏蔽所述喇叭产生的信号对所述首要感应器的干扰;
感应信号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参考电容信号与所述第一电容感应信号之间的第一电容差值,以及所述第二参考电容信号与所述第二电容感应信号之间的第二电容差值生成耳机佩戴检测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佩戴感应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信号处理模块在检测到所述第一电容差值大于所述第二电容差值时,生成第一检测信号发送至控制模块,以判定所述耳机为佩戴状态,当所述第一电容差值小于所述第二电容差值时,生成第二检测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以判定所述耳机为未佩戴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佩戴感应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卫感应器的面积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首要感应器的面积,用于隔绝外界环境对所述首要感应器的影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佩戴感应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卫感应器完全覆盖所述首要感应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佩戴感应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首要感应器以及所述保卫感应器均为感应铜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佩戴感应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感应器为柔性电路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佩戴感应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设于所述耳机的内侧边缘,用于减小温湿度对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影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佩戴感应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信号处理模块包括:感应信号处理芯片、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以及第四电阻;其中,
所述第一电阻通过第一通信端口连接于所述感应信号处理芯片与所述首要感应器之间,所述第二电阻通过第二通信端口连接于所述感应信号处理芯片与所述保卫感应器之间,所述第三电阻通过第三通信端口连接于所述感应信号处理芯片与所述参考感应器之间,所述第四电阻通过第四通信端口连接于所述感应信号处理芯片与所述参考感应器之间。
9.一种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耳机佩戴感应电路。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以及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耳机佩戴感应电路,所述耳机佩戴感应电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提供所述耳机佩戴检测信号至所述控制模块,以确定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
CN202111288639.0A 2021-11-02 2021-11-02 一种耳机佩戴感应电路、头戴式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40798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88639.0A CN114079840A (zh) 2021-11-02 2021-11-02 一种耳机佩戴感应电路、头戴式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88639.0A CN114079840A (zh) 2021-11-02 2021-11-02 一种耳机佩戴感应电路、头戴式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79840A true CN114079840A (zh) 2022-02-22

Family

ID=80284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88639.0A Pending CN114079840A (zh) 2021-11-02 2021-11-02 一种耳机佩戴感应电路、头戴式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7984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54382A (zh) * 2022-02-28 2022-05-27 恒玄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入耳检测方法及装置、无线耳机、存储介质
CN114567849A (zh) * 2022-02-28 2022-05-31 恒玄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方法及装置、无线耳机、存储介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54382A (zh) * 2022-02-28 2022-05-27 恒玄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入耳检测方法及装置、无线耳机、存储介质
CN114567849A (zh) * 2022-02-28 2022-05-31 恒玄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方法及装置、无线耳机、存储介质
CN114554382B (zh) * 2022-02-28 2023-09-22 恒玄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入耳检测方法及装置、无线耳机、存储介质
CN114567849B (zh) * 2022-02-28 2024-01-12 恒玄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方法及装置、无线耳机、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79840A (zh) 一种耳机佩戴感应电路、头戴式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CN113316076B (zh) 佩戴检测装置、方法和耳机
CN103002373B (zh) 一种耳机和一种检测耳机佩戴状态的方法
US20110182458A1 (en) Floating Plate Capacitive Sensor
CN110784793A (zh) 一种佩戴检测器和穿戴式电子设备
CN209017261U (zh) 佩戴及触控检测电路与耳机
CN212031757U (zh) 接近检测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911484A (zh) 耳机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
US9429608B2 (en) Separation of capacitive touch areas
CN109348352A (zh) 佩戴及触控检测电路与耳机
CN216852275U (zh) 一种耳机佩戴感应电路、头戴式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CN110677769B (zh) 耳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8955759A (zh) 可穿戴式设备的佩戴检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3038320A (zh) 一种电容检测方法、装置及一种耳机
CN111800724B (zh) 一种入耳式耳机佩戴检测装置和方法
US9426557B2 (en) Earphone system, earphone device, and portable terminal for supporting the same
CN112492435B (zh) 侧压式电容感应装置及其工作方法、电子设备
CN114003149A (zh) 一种电子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54383B (zh) 一种入耳检测方法及装置、无线耳机、存储介质
CN113376701A (zh) 天线模组、温度变化的检测方法及装置和相关应用
CN209497568U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17637441U (zh) 检测电路和护具
CN112146792A (zh) 电容感应装置及其工作方法、电子设备
US20210194481A1 (en) Dynamic capacitive sensing
CN215499494U (zh) 一种可提升入耳检测效率的双电容式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