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67849A - 一种检测方法及装置、无线耳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检测方法及装置、无线耳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67849A
CN114567849A CN202210185792.9A CN202210185792A CN114567849A CN 114567849 A CN114567849 A CN 114567849A CN 202210185792 A CN202210185792 A CN 202210185792A CN 114567849 A CN114567849 A CN 1145678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maphore
ear
detection
current
histor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8579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67849B (zh
Inventor
童伟峰
张亮
王治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stechnic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stechnic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stechnic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stechnic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8579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678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678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678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678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678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9/00Monitoring arrangements;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R29/001Monitoring arrangements;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16Earpieces of the intra-aural ty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83Reduction of ambient noi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20/00Details of connection covered by H04R,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groups
    • H04R2420/07Applications of wireless loudspeakers or wireless micro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60/00Details of hearing devices, i.e. of ear- or headphones covered by H04R1/10 or H04R5/033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their subgroups, or of hearing aids covered by H04R25/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460/01Hearing devices using active noise cancell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检测方法及装置、无线耳机、存储介质。检测方法应用于无线耳机,无线耳机包括检测模块、扬声器和耳内麦克风;检测方法包括:获取检测模块在当前时刻检测到的当前信号量;根据当前信号量确定无线耳机处于入耳状态;获取检测模块在多个历史时刻检测到的多个历史信号量;根据当前信号量和多个历史信号量确定差异信号量;根据差异信号量确定无线耳机是否处于入耳稳定状态;若无线耳机处于入耳稳定状态,通过扬声器播放预设音频信号;获取耳内麦克风采集的反馈音频信号;根据反馈音频信号确定耳道状况,或者根据反馈音频信号和预设音频信号确定耳道状况。该检测方法用以在保证用户体验的前提下,实现对耳道状况的有效且准确的检测。

Description

一种检测方法及装置、无线耳机、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耳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检测方法及装置、无线耳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用户使用无线耳机时,无线耳机会根据当前的佩戴情况自动实现开关机、音乐播放、暂停等。例如:当无线耳机入耳时,开始播放音乐;当无线耳机出耳时,暂停音乐播放。再比如对于主动降噪耳机而言,还需要在耳机正常佩戴使用时进行降噪处理,而在非使用状态时关闭主动降噪功能。
在检测无线耳机的佩戴情况的过程中,通常还需要进行耳道状况的检测,以根据耳道状况检测结果调整耳机主动降噪参数或对耳机做佩戴贴合度检测等。
现有技术中,通过耳机自带的扬声器播放特定音频信号,再基于特定音频信号从扬声器到耳内麦克风的传输路径的传递函数,或耳内麦克风所接收到的音频信号的参数进行耳道状况检测。但在利用提示音来检测时,尤其在当利用入耳提示音来检测时,会碰到耳机佩戴状态没有稳定就进行耳道检测的情况,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方法及装置、无线耳机、存储介质,用以在保证用户体验的前提下,实现对耳道状况的有效且准确的检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方法,应用于无线耳机,所述无线耳机包括检测模块、扬声器和耳内麦克风;所述检测方法包括:获取所述检测模块在当前时刻检测到的当前信号量;根据所述当前信号量确定所述无线耳机处于入耳状态;获取所述检测模块在多个历史时刻检测到的多个历史信号量;根据所述当前信号量和所述多个历史信号量确定差异信号量;根据所述差异信号量确定所述无线耳机是否处于入耳稳定状态;若所述无线耳机处于入耳稳定状态,通过所述扬声器播放预设音频信号;获取所述耳内麦克风采集的反馈音频信号;根据所述反馈音频信号确定耳道状况,或者根据所述反馈音频信号和所述预设音频信号确定耳道状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相较于现有技术,一方面,并不会直接基于扬声器播放的预设音频信号对应的反馈音频信号确定耳道状况,而是先利用检测模块检测的当前信号量和历史信号量确定无线耳机是否处于入耳状态,在确定无线耳机处于入耳稳定状态之后,才利用反馈音频信号,或者结合反馈音频信号与预设音频信号确定耳道状况,这种方式可以避免耳机佩戴状态没有稳定就进行耳道检测的情况,提升用户体验。另一方面,结合检测模块的当前信号量和历史信号量确定入耳稳定状态,实现入耳稳定状态的准确判断,从而可以保证对耳道状况的有效且准确的确定。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根据所述差异信号量确定所述无线耳机是否处于入耳稳定状态,包括:若所述差异信号量小于预设的差异信号量,确定所述无线耳机处于入耳稳定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当前信号量与历史信号量之间的差异小于预设的差异信号量,可确定无线耳机处于入耳稳定状态,实现对入耳稳定状态的有效判断。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根据所述当前信号量和所述历史信号量确定差异信号量,包括:将所述当前信号量和所述多个历史信号量之间的方差确定为所述差异信号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当前信号量和历史信号量之间的方差确定为差异信号量,使得根据差异信号量实现对入耳稳定状态的有效判断。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根据所述当前信号量和所述多个历史信号量确定差异信号量,包括:将所述当前信号量和所述多个历史信号量之间的差的绝对值或者所述当前信号量和所述多个历史信号量的平方和确定为所述差异信号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当前信号量和多个历史信号量之间的差的绝对值或者当前信号量和多个历史信号量的平方和确定为差异信号量,使得根据差异信号量实现对入耳稳定状态的有效判断。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检测模块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当前信号量包括多个所述检测模块分别在当前时刻检测到的当前信号量,所述历史信号量包括多个所述检测模块分别在多个历史时刻检测到的多个历史信号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多个检测模块,分别检测到的当前信号量,和对应的历史信号量,实现对入耳稳定状态的更准确的判断。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检测模块的数量为多个,且成对设置,所述当前信号量包括每对检测模块中的两个检测模块在当前时刻检测到的当前信号量之间的差量,所述历史信号量包括每对检测模块中的两个检测模块在多个历史时刻检测到的多个历史信号量之间的差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多对检测模块,分别检测到的当前信号量差量和历史信号量差量,将当前信号量差量作为当前信号量,以及将历史信号量差量作为历史信号量,实现对入耳稳定状态的更准确的判断。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预设音频信号为用户提示音,所述用户提示音用于提示所述无线耳机已经入耳。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用户提示音,一方面提示无线耳机已经入耳;另一方面获得对应的反馈音频信号,实现耳道状况的确定。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检测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耳道状况调整或者配置主动降噪参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检测的耳道状况,能够实现主动降噪参数的有效调整或者配置。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检测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耳道状况确定用户佩戴所述无线耳机的贴合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检测的耳道状况,能够实现对无线耳机的贴合度的有效判断。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装置,包括:用于实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检测方法的各个功能模块。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耳机,包括:壳体;检测模块、扬声器和耳内麦克风;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处理器能够执行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检测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运行时,执行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检测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模块的检测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标:300-检测装置;310-获取模块;320-处理模块;400-无线耳机;410-壳体;420-处理器;430-存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方法,应用于无线耳机,无线耳机包括:检测模块、扬声器和耳内麦克风。其中,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信号量,扬声器用于播放音频信号,耳内麦克风用于采集音频信号,例如:扬声器所播放的音频信号。
在该检测方法中,不仅可以检测无线耳机的入耳状态,还可以在无线耳机确定为入耳状态的基础上,检测无线耳机的入耳稳定状态;并进一步在确定为入耳稳定状态的基础上,检测耳道状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耳机为单耳式耳机,即,无线耳机仅包括一个耳机,此时该检测方法应用于该单耳式耳机,在该单耳式耳机上,包括:检测模块、扬声器和耳内麦克风。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无线耳机为双耳式耳机,则,无线耳机包括第一耳机(例如左耳机)和第二耳机(例如右耳机)。此时,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上均包括检测模块、扬声器和耳内麦克风。对应的,该检测方法应用于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中的任意一个耳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信号量,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模块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检测模块均会检测信号量。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检测模块的数量为多个,且检测模块成对设置,例如:无线耳机上包括两对检测模块,且两对检测模块设置在无线耳机上的不同位置,每对检测模块中的两个检测模块也设置在无线耳机上的不同位置。当然,无线耳机上还可以包括更多对检测模块,在此不作限定。
接下来先对检测模块的检测原理进行介绍。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模块所检测的信号量为电容,则检测模块为电容检测模块。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检测模块所检测的信号量也可以是光信号、或者其他电信号等,在此不作限定。
以电容检测模块为例,检测模块可以是一个电极或一个金属片,该检测模块可以设置在无线耳机的内壳上或其它地方。不同的检测模块可以分别设置在耳机的不同部位。当检测模块贴合、贴近、靠近耳朵时,能检测到更大的电容值。
因此,在耳机不同部位的检测模块,可以用于检测耳机的不同部位与耳朵的贴合或贴近程度。通过检测模块检测到的电容,可以得到有关该电容值的信号量。该信号量可以是电容值或正比例于电容值,也可以是电容值的倒数或正比例于电容值的倒数,也可以是电容值的一个单调函数,与电容一一对应。信号量的具体值取决于对检测模块检测到电容进行检测的具体检测电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量也可以是经过ADC(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模/数转换器)采样所获得的信号量,即,电容检测模块的信号量是经过ADC采样所测得的信号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信号量的检测值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523352450000061
其中,Cref是一个参考电容,是一个可配定值,可以是10pf,15pf,20pf等。Cs是被测电容,即检测模块及与检测模块相连的导线、电路的电容值,其大小与是否有物体贴近检测模块有关,有物体贴近,则其值会放大。Vref是定值,可以是3V、5V等。
请参照图1,为测量检测模块信号量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检测模块通过导线和电路与信号量检测电路相连。由于不同检测模块的导线和/或电路可能有差别,不同检测模块的导线和/或电路会有不同大小的电容,因此对于不同的检测模块,信号量检测电路检测到的信号量也是不同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检测模块所检测到的信号量可以是根据图1所示,最终由信号量检测电路检测到的信号量。
因此,对于每一个检测模块来说,所检测到的信号量可以是信号量检测电路检测到的信号量。并且,对于成对设置的检测模块来说,每对检测模块中的两个检测模块检测的两个信号量之间存在差异。
基于上述应用场景的介绍,接下来请参照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该检测方法包括:
步骤210:获取检测模块在当前时刻检测到的当前信号量。
步骤220:根据当前信号量确定无线耳机处于入耳状态。
步骤230:获取检测模块在多个历史时刻检测到的多个历史信号量。
步骤240:根据当前信号量和多个历史信号量确定差异信号量。
步骤250:根据差异信号量确定无线耳机是否处于入耳稳定状态。
步骤260:若无线耳机处于入耳稳定状态,通过扬声器播放预设音频信号。
步骤270:获取耳内麦克风采集的反馈音频信号。
步骤280:根据反馈音频信号确定耳道状况,或者根据反馈音频信号和预设音频信号确定耳道状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相较于现有技术,一方面,并不会直接基于扬声器播放的预设音频信号对应的反馈音频信号确定耳道状况,而是先利用检测模块检测的当前信号量和历史信号量确定无线耳机是否处于入耳状态,在确定无线耳机处于入耳稳定状态之后,才利用反馈音频信号,或者结合反馈音频信号与预设音频信号确定耳道状况,这种方式可以避免耳机佩戴状态没有稳定就进行耳道检测的情况,提升用户体验。另一方面,结合检测模块的当前信号量和历史信号量确定入耳稳定状态,实现入耳稳定状态的准确判断,从而可以保证对耳道状况的有效且准确的确定。
在步骤210中,获取检测模块在当前时刻检测到的当前信号量;在步骤220中,根据当前信号量确定无线耳机处于入耳状态。
结合前述实施例中介绍的检测模块的不同设置方式,步骤210和步骤220可以有不同的实施方式,接下来分别进行介绍。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耳机上设置多个检测模块,则在步骤210中,获取这多个检测模块分别检测到的当前信号量。在步骤220中,可以将多个检测模块分别检测到的当前信号量作平均,或者其他算术处理,获得综合后的当前信号量,然后将综合后的当前信号量与预设的信号量(用于表征入耳状态的信号量)进行比较,若满足预设的信号量的条件,则可确定无线耳机处于入耳状态。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多个检测模块分别检测到的当前信号量与预设的信号量(不同的检测模块对应的预设的信号量可以不同)分别进行比较,当有一个或者多个当前信号量满足预设的信号量的条件,则可确定无线耳机处于入耳状态。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无线耳机上设置多个检测模块,且多个检测模块成对设置,则在步骤210中,获取多对检测模块分别检测到的当前信号量。其中,每对检测模块检测到的当前信号量,可以是该对检测模块中的两个检测模块分别检测到的当前信号量的差值。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不仅仅基于当前时刻检测到的当前信号量确定入耳状态,还基于当前时刻以前的一段历史时刻检测到的信号量,确定无线耳机处于入耳状态。比如当连续多个时刻检测到的信号量,都满足预设条件(比如各信号量都大于预设的信号量)时,确定无线耳机处于入耳状态。
在检测的电容值的基础上,信号量可以是电容值,也可以与电容值呈正比例,还可以是电容值的倒数,或者与电容值的倒数呈正比例,还可以是电容值的单调函数值,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电信号。
则,当前信号量的差值,例如:一对检测模块包括检测模块1和检测模块2,检测模块1检测到的当前信号量为U1,检测模块2检测到的当前信号量为U2,则该对检测模块检测到的当前信号量为U1-U2或者U2-U1。
假设i代表多对检测模块中的任意一对检测模块,U1代表该对检测模块中的检测模块1检测到的当前信号量,U2代表该对检测模块中的检测模块2检测到的当前信号量,Di代表该对检测模块检测到的当前信号量;则,在一些实施例中,Di=U1-U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Di=U2-U1。
具体的,若检测模块检测到的信号量为电容值、或者正比例于无线耳机的电容值、或者随着所述无线耳机的电容值的增加而增加,则Di=U1-U2。若检测模块检测到的信号量为电容值的倒数、或者正比例于无线耳机的电容值的倒数、或者随着无线耳机的电容值的增加而减少,则,Di=U2-U1。
在上述的设置多对检测模块的实施方式下,在步骤220中,可以将多对检测模块分别检测到的当前信号量作平均,或者其他算术处理,获得综合后的当前信号量,然后将综合后的当前信号量与预设的信号量(用于表征入耳状态的信号量)进行比较,若满足预设的信号量的条件,则可确定无线耳机处于入耳状态。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多对检测模块分别检测到的当前信号量与预设的信号量(不同的检测模块对所对应的预设的信号量可以不同)分别进行比较,当有一个或者多个当前信号量满足预设的信号量的条件,则可确定无线耳机处于入耳状态。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多对检测模块分别检测到的当前信号量与悬空信号量作差值,获得差值信号量,然后结合多对检测模块分别对应的差值信号量确定无线耳机是否处于入耳状态。
悬空信号量,用于表征无线耳机在悬空状态下,一对检测模块中的两个检测模块所检测到的信号量之间的差值。接下来对差值信号量为何能实现出入耳状态的检测的原理进行介绍。
首先,检测模块处于悬空状态指的是在无线耳机的检测模块部位附近,比如0.5cm,1cm,2cm,5cm以内,没有其它物体或者没有介电常数较大的其它物体。这样,在无线耳机的检测模块部位附近,没有其它物体对检测模块的电容产生影响或者其它物体对检测模块的电容影响小于预定值,比如0.02pf,0.01pf,0.005pf,0.001pf等。
进而,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耳机的悬空状态指的是,无线耳机的各个检测模块附近没有其它物体或者没有介电常数较大的其它物体,可以称之为无线耳机处于悬空状态。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无线耳机的悬空状态指的是无线耳机的其中一个检测模块或其中一对检测模块附近没有其它物体或者没有介电常数较大的其它物体,可以称之为该检测模块或该对检测模块处于悬空状态。
那么,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多对检测模块的无线耳机。在每对检测模块中,假设包括检测模块1和检测模块2。在悬空状态时,可以利用各种电路对检测模块1与检测模块2的信号量进行检测。由于跟检测模块1与检测模块2连接的导线或/和电路不同,其导线或/和电路的电容或寄生电容不同,因此对检测模块1与检测模块2检测得到的信号量不同。
假设检测模块1相对检测模块2更靠近无线耳机内壳,并且/或者可以有更大面积,当无线耳机入耳或贴近耳朵或贴近其它物体时,检测模块1更贴近耳朵或其它物体。因此相对无线耳机悬空时,检测模块1的信号量会有一个较大的跳变。而检测模块2由于离无线耳机内壳更远,及/或面积更小,当无线耳机入耳或贴近耳朵或贴近其它物体时,其信号量的跳变相对较小或很小或几乎没有跳变。因此可以使用检测模块2信号量与感器1信号量的各自相对悬空状态的信号量跳变来表征无线耳机与其它物体的贴近程度,尤其是无线耳机与耳朵的贴近程度。
因此,利用悬空信号量与以及当前该对检测模块检测到的信号量之间的差值信号量,可以对无线耳机在当前时刻是否悬空进行判断,进而,对无线耳机的出入耳状态进行判断。
举例来说,假设悬空状态时,检测模块1和检测模块2检测到的信号量分别为S1,S2。当无线耳机入耳或贴近耳朵或贴近其它物体时,检测模块1和检测模块2检测到的信号量分别为U1,U2。根据U1,U2,S1,S2可以确定检测模块1和检测模块2周边是否有其它物体贴近。
进一步地,可以根据U1相对S1跳变量1,以及U2相对S2跳变量2,可以确定检测模块1和检测模块2周边是否有其它物体贴近。如果检测模块1和检测模块2周边有其它物体贴近,则跳变量1会大于跳变量2超过一个预定值。
当信号量是电容值,或者与电容值呈正比例,或者随着电容值的增加而增加,则当无线耳机入耳或贴近耳朵或贴近其它物体时,相对悬空状态时,检测模块1的信号量有一个正的跳变,信号量变大;即U1>S1。
当信号量是电容值的倒数,或者与电容值的倒数呈正比例,或者随着电容值的增加而减少,则当无线耳机入耳或贴近耳朵或贴近其它物体时,相对悬空状态时,检测模块1的信号量有一个负的跳变,信号量变小;即U1<S1。
而检测模块2靠近无线耳机内壳,因此离耳朵或其它物体更远,并且/或者面积更小,因此,无线耳机入耳或贴近耳朵或贴近其它物体时,相对悬空状态时,检测模块2的信号量跳变相对检测模块1的信号量跳变比较小,甚至几乎没有变化,即U2与S2接近。
因此,假设i代表任意一对检测模块,S1代表该对检测模块中的第一检测模块在无线耳机为悬空状态时检测到的信号量,S2代表该对检测模块中的第二检测模块在无线耳机为悬空状态时检测到的信号量,D0i代表该对检测模块对应的悬空信号量,U1代表第一检测模块检测到的信号量,U2代表第二检测模块检测到的信号量,Di代表该对检测模块检测到的当前信号量;第一检测模块相较于第二检测模块更靠近耳机内壳。
则,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检测模块检测到的信号量为电容值、或者正比例于所述无线耳机的电容值、或者随着所述无线耳机的电容值的增加而增加,则,D0i=S1-S2,Di=U1-U2。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若检测模块检测到的信号量为电容值的倒数、或者正比例于所述无线耳机的电容值的倒数、或者随着所述无线耳机的电容值的增加而减少,则,D0i=S2-S1,Di=U2-U1。
由于信号量会随着无线耳机所处的环境,比如温度、湿度等的变化而会产生变化,还会随着无线耳机的老化以及/或耳机内部结构的轻微变化而变化。即使在悬空状态,测得的信号量也会随着温度、湿度等环境以及无线耳机老化等变化。即U1、S1,以及U2、S2会随着温度、湿度等环境以及耳机老化等变化。因此不能仅仅依据当前检测模块测得的信号量来判断检测模块与耳朵或其它物体的贴合程度。
由于在不同温度、湿度等环境变化以及耳机老化等情况下,耳机入耳或贴近耳朵或贴近其它物体时,相对悬空状态时,检测模块1的信号量跳变大于检测模块2的信号量跳变,因此可以依据一对检测模块跳变量的差异来判断检测模块与耳朵或其它物体的贴合程度。
进而,如果仅基于一对检测模块跳变量的差异来判断检测模块与耳朵或其它物体的贴合程度,所得到的结果可能并不是那么准确。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结合多对检测模块跳变量的差异来判断无线耳机与耳朵或其它物体的贴合程度,以实现无线耳机的出入耳状态的判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对检测模块分别对应的悬空信号量均可以是预设悬空信号量,该预设悬空信号量的获取方式可以是:测试无线耳机在悬空状态下(例如让用户手持耳机,让无线耳机处于悬空状态;或者让无线耳机放置于一个支架上,且无线耳机各检测模块处于悬空状态),多对检测模块分别检测到的信号量差值。
但是,预设悬空信号量是在特定的湿度、温度环境以及耳机自身条件下测得的悬空信号量,由于在无线耳机实际被使用时,湿度、温度环境或者耳机的状态(例如老化)与最初测试预设悬空信号量时,均不相同。
因此,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悬空信号量的更新(校准)机制,每次所确定的悬空信号量可以是更新后的悬空信号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更新后的悬空信号量可以是在无线耳机的使用过程中,多对检测模块分别检测到的小于更新前的悬空信号量的信号量,即,当多对检测模块检测到小于当前悬空信号量的信号量时,将悬空信号量更新为该信号量。
可以理解,当无线耳机在悬空状态下时,一对检测模块所检测到的信号量必然小于非悬空状态下所检测到的信号量。那么,在无线耳机的使用过程中,如果检测到一个比悬空信号量还小的信号量,说明,当前无线耳机很有可能处于悬空状态下,因此,可将该信号量作为更新的悬空信号量。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更新悬空信号量还可以采用其他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限定。
结合多对检测模块分别检测到的当前信号量,和对应的悬空信号量,在步骤220中,也可以采用多种实施方式确定是否处于入耳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无线耳机包括两对检测模块,则分别确定这两对检测模块的当前信号量和对应的悬空信号量之间的差值,然后判断两对检测模块对应的差值是否满足预设的一些条件,在不同的预设条件下,对应的判断结果不相同。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果无线耳机包括两对以上的检测模块,则可以分别基于每对检测模块的当前信号量和对应的悬空信号量之间的差值判断各对检测模块是否满足预设的入耳条件(如差值大于对应的预设差值),当多对检测模块中有一对或者多对检测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满足预设的入耳条件,则可确定无线耳机处于入耳状态。
在判断无线耳机是否处于入耳状态之后,若确定无线耳机处于入耳状态,则执行步骤220之后的步骤,若确定无线耳机处于出耳状态,则继续检测无线耳机是否处于入耳状态,直至符合步骤220之后的步骤的执行条件时,才执行步骤220之后的步骤。
在步骤230中,获取检测模块在多个历史时刻检测到的多个历史信号量。
其中,多个历史信号量的实施方式可参照步骤210中当前信号量的实施方式。例如:若当前信号量是多个检测模块分别对应的当前信号量,则历史信号量为多个检测模块分别对应的多个历史信号量。再例如:若当前信号量是多对检测模块分别对应的当前信号量,则历史信号量为多对检测模块分别对应的多个历史信号量。
即,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模块的数量为多个,当前信号量包括多个检测模块分别在当前时刻检测到的当前信号量,历史信号量包括多个检测模块分别在多个历史时刻检测到的多个历史信号量。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检测模块的数量为多个,且成对设置,当前信号量包括每对检测模块中的两个检测模块在当前时刻检测到的当前信号量之间的差量,历史信号量包括每对检测模块中的两个检测模块在多个历史时刻检测到的多个历史信号量之间的差量。
多个历史时刻,可以是过去的N个时刻,N可以是1,2,3,4,5等正整数。信号量(历史信号量或者当前信号量)的采样时间间隔可以是10ms,20ms,50ms,100ms,200ms等。
N的确定,既要考虑在一段时间内(比如数十ms到数百ms)无线耳机处于稳定的状态,比如只在几ms的瞬时,无线耳机处于稳定状态,往往不足于认定耳机状态稳定了;又不能依赖太长时间内(比如超过1S,2S)无线耳机的状态稳定,否则当检测到无线耳机入耳,经过1S、2S才播放提示音,可能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步骤240中,根据当前信号量和多个历史信号量确定差异信号量。
针对每个检测模块或者每对检测模块来说,差异信号量可以有不同的实施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40包括:将当前信号量和历史信号量之间的方差确定为差异信号量。即,对于每个检测模块或者每对检测模块来说,差异信号量为当前信号量和历史信号量之间的方差。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40包括:将当前信号量和多个历史信号量之间的差的绝对值或者当前信号量和多个历史信号量的平方和确定为差异信号量。即,对于每个检测模块或者每对检测模块来说,差异信号量为当前信号量和历史信号量之间的差的绝对值或者平方和。
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可行的实施方式,在此不作限定。
在步骤250中,根据差异信号量确定无线耳机是否处于入耳稳定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50包括:若差异信号量小于预设的差异信号量,确定无线耳机处于入耳稳定状态。否则,确定无线耳机处于入耳不稳定状态。其中,预设的差异信号量可以为预先在无线耳机为入耳稳定状态时,所测试的差异信号量。
由于差异信号量可能是多个检测模块分别对应的多个差异信号量,还可能是多对检测模块分别对应的差异信号量,即,差异信号量可能包括多个差异信号量。
因此,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多个差异信号量分别与预设的差异信号量(不同的检测模块或者不同的检测模块对所对应的预设的差异信号量可以不相同),当有一个或者多个差异信号量小于对应的预设的差异信号量时,确定无线耳机处于入耳稳定状态。否则,确定无线耳机处于入耳不稳定状态。
在又一种实施例中,可以将多个差异信号量进行算术处理,例如:求平均值;或者加权平均、加权求和等;获得综合的差异信号量,然后将综合的差异信号量与预设的差异信号量进行比较,若该综合的差异信号量小于预设的差异信号量,确定无线耳机处于入耳稳定状态。否则,确定无线耳机处于入耳不稳定状态。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综合的差异信号量还可以是:多个差异信号量中,在不同时刻的最大差异信号量的和。
进一步地,若确定无线耳机处于入耳稳定状态,则执行步骤260-步骤280。在步骤260中,通过扬声器播放预设音频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设音频信号为用户提示音,用户提示音用于提示无线耳机已经入耳。
举例来说,“提示音”可以是“ding”、“叮”、“当”、“入耳”等持续的提示音,比如持续1秒或2,3,4秒的语音。也可以是“ANC ON”、“降噪打开”、“降噪开”等提示音。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预设音频信号为次声信号(频率小于20Hz)、超声信号(频率大于20KHz)。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用户感知不到预设音频信号,因此不会干扰到用户。
在播放预设音频信号后,耳内麦克风也会采集到该预设音频信号,因此,在步骤270中,获取耳内麦克风采集的反馈音频信号。进而在步骤280中,根据反馈音频信号确定耳道状况,或者根据反馈音频信号和预设音频信号确定耳道状况。
可以理解,无线耳机处于入耳稳定状态时,无线耳机与耳朵的相对位置、松紧度等比较稳定,此时利用耳内麦克风采集音频信号从而得到的耳道状况是比较稳定的。反之,如果用户还在用手调整无线耳机,或者用户用手在耳内按压无线耳机,松开手后,无线耳机相对耳朵位置、入耳的松紧度会有一个稳定过程,在无线耳机稳定之前测得的耳道相对于无线耳机稳定后也会有一个变化。
因而,在无线耳机为入耳稳定状态下,所确定的耳道状况,也更为准确。
在步骤280中,具体如何根据反馈音频信号,或者结合反馈音频信号和预设音频信号确定耳道状况的实施方式,可参照本领域成熟的耳道状态的检测技术,在此不作具体介绍。例如:可以将反馈音频信号与预设音频信号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所表征的两个音频信号之间的差异,来确定耳道状况对音频信号产生的影响,进而确定对应的耳道状况。
在确定耳道状况之后,可以基于耳道状况对无线耳机的其他状态作进一步的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耳道状况调整或者配置主动降噪参数。
可以理解,当基于耳道状况调整或配置主动降噪参数时,需要测得的耳道稳定后,才能得到好的主动降噪效果。否则,在耳道状况稳定之前,得到好的主动降噪效果,待耳道状况稳定后使用同一主动降噪参数,会降低主动降噪效果。耳道状况会影响播放预设音频信号后,耳内麦克风采集音频信号的幅度、相位和/或扬声器到耳内麦克风的传递函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耳道状况确定用户佩戴无线耳机的贴合度。
通过基于耳道状况,完成用户佩戴贴合度检测,进而,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根据用户佩戴贴合度检测来提醒用户佩戴是否处于合适状态。
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根据用户佩戴贴合度检测来对扬声器播放的音频信号做音频均衡,使用户听到的音频信号能适应耳道的变化。此时,也需要耳道处于稳定状态后才做耳道检测。等耳道处于稳定状态后才播放音频信号,基于耳内麦克风采集音频信号,得到耳道状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另一种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不涉及到耳道状况的检测,仅涉及耳机入耳稳定状态状态的检测,在该检测方法中,无线耳机包括检测模块和扬声器,主要利用检测模块进行检测。
该检测方法包括:获取检测模块在当前时刻检测到的当前信号量;根据当前信号量或者当前信号量以及历史信号量确定无线耳机处于入耳状态;获取检测模块在多个历史时刻检测到的多个历史信号量;根据当前信号量和多个历史信号量确定差异信号量;根据差异信号量确定无线耳机是否处于入耳稳定状态;若确定无线耳机处于入耳稳定状态,执行无线耳机入耳操作;若确定无线耳机处于入耳不稳定状态,则继续按照前述步骤判断是否处于入耳稳定状态。
其中,入耳稳定状态的确定的实施方式参照前述实施例,在此不再重复介绍。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无线耳机处于入耳稳定状态之后,还可以通过扬声器播放用户提示音,用户提示音的实施方式参照前述实施例,在此不再重复介绍。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耳机入耳操作,包括:播放音乐,开启主动降噪模式,通话耳机切换等。其中,通话耳机切换适用于无线耳机为双耳机的情况,此时,需要将通话耳机切换为确定为入耳稳定状态的耳机。
可以理解,当用户佩戴无线耳机时,有时会调整无线耳机状态,在有些时候检测模块会接触到耳朵,但随着用户动作,检测模块又会远离耳机;然后,又随着用户动作,检测模块再接触耳朵。这就会出现无线耳机先被识别为入耳状态,再被识别为出耳状态,然后又被识别为入耳状态的情况。这样会有两次被检测到入耳,进而就会播放两次提示音,影响用户体验。
入耳后播放音乐,出耳后暂停音乐播放,这是一个常用功能。因此在用户佩戴耳机过程中,容易出现先检测到入耳播放音乐,再检测到出耳暂停音乐,然后再检测到耳机入耳,再次播放音乐;这对于用户体验有很大影响。
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检测到无线耳机入耳处于入耳稳定状态时,才执行耳机入耳的诸多操作,可以尽量避免佩戴过程中出现两次或多次提示音。也可以尽量避免佩戴过程中,出现先播放音乐,再暂停音乐,然后再播放音乐的情况。即,检测到耳机入耳处于入耳稳定状态后,才执行耳机入耳的诸多操作,可以避免耳机的多种误触发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用户手中拿着无线耳机,触碰到检测模块时,此时容易被误识别为无线耳机入耳。但用户手中拿着无线耳机时,用户的手与无线耳机之间往往并不处于一个较长时间(例如200ms,500ms,1S等)的稳定状态。本申请实施例中检测到无线耳机入耳处于入耳稳定状态时,才认为无线耳机真正入耳,减少了无线耳机的误入耳判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无线耳机在入耳稳定性检测的过程中,检测到无线耳机出耳,则停止无线耳机入耳稳定性检测,无线耳机重新进入出耳状态,确定该次检测到无线耳机入耳是误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无线耳机处于出耳状态时,无线耳机退出入耳状态,停止耳机入耳稳定性检测,无线耳机重新进入出耳状态,确定该次检测到无线耳机入耳是误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各个检测模块或各对检测模块的连续N1(N1是整数)个信息量处于预定条件(比如小于某个预定值)来确定无线耳机进入出耳状态。但当无线耳机在入耳稳定性检测的过程中,根据各个检测模块或各对检测模块的连续N2(N2<N1)个时刻的信号量处于预定条件(比如小于某个预定值)来确定无线耳机出耳,并停止无线耳机入耳稳定性检测,无线耳机重新进入出耳状态,并确定该次检测到无线耳机入耳是误检测。
可以理解,当无线耳机处于入耳但入耳不稳定状态时,根据N2个连续时刻信号量确定无线耳机是否处于出耳状态可以避免当无线耳机实际已经出耳,但由于出耳检测的时延(需要连续N1个时刻信号量),还没有被检测到出耳的情况。例如:由于无线耳机实际已经出耳,检测模块已经脱离或远离(比如相距0.5cm,1cm以上)耳朵超过M(M<N1)个时刻信号量(包括当前信号量与历史信号量),而无线耳机入耳稳定性检测正是基于此M个时刻信号量,因此信号量处于稳定状态,但是由于需要连续N1个信号量来确定无线耳机出耳,且N1>M,因此无线耳机还没有被判定为出耳,此时无线耳机会被检测到无线耳机处于入耳稳定状态,这属于误检测。从而会不当播放入耳提示声或不当播放音乐或不当打开主动降噪功能,影响用户体验。当M<N1,为了减少或消除此类误检测,取N2小于等于M。而为了减少入耳稳定状态检测的时延,提高用户的体验,经常需要取M<N1。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请参照图3,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检测装置300,该检测装置300与前述的检测方法对应,包括:获取模块310和处理模块320。
获取模块310,用于获取所述检测模块在当前时刻检测到的当前信号量;处理模块320,用于根据所述当前信号量确定所述无线耳机处于入耳状态;获取模块310还用于获取所述检测模块在多个历史时刻检测到的多个历史信号量;处理模块320还用于根据所述当前信号量和所述多个历史信号量确定差异信号量;根据所述差异信号量确定所述无线耳机是否处于入耳稳定状态;若所述无线耳机处于入耳稳定状态,通过所述扬声器播放预设音频信号;获取模块310还用于获取所述耳内麦克风采集的反馈音频信号;处理模块320还用于根据所述反馈音频信号确定耳道状况,或者根据所述反馈音频信号和所述预设音频信号确定耳道状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模块320具体用于:若所述差异信号量小于预设的差异信号量,确定所述无线耳机处于入耳稳定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模块320具体还用于:将所述当前信号量和所述多个历史信号量之间的方差确定为所述差异信号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模块320具体还用于:将所述当前信号量和所述多个历史信号量之间的差的绝对值或者所述当前信号量和所述多个历史信号量的平方和确定为所述差异信号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模块320还用于:根据所述耳道状况调整或者配置主动降噪参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模块320还用于:根据所述耳道状况确定用户佩戴所述无线耳机的贴合度。
检测装置300,与前述的检测方法对应,各个功能模块与方法的各个步骤也对应,因此,各个功能模块的实施方式参照方法的各个步骤的实施方式,在此不再重复介绍。
请结合参照图4和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耳机400,该无线耳机400可作为前述的检测方法的执行主体,其可以是一对耳机中的一个耳机,也可以是独立的一个耳机。
该无线耳机400包括:壳体410;检测模块(可能设置在壳体410上或者壳体410内,图中未示出)、扬声器(可能设置在壳体410上或者壳体410内,图中未示出)、耳内麦克风(可能设置在壳体410内,图中未示出);设置在壳体410内的处理器420和存储器430;处理器420和存储器430通信连接;其中,存储器430存储有可被处理器420执行的指令,指令被处理器执行420,以使处理器420能够执行前述实施例中的检测方法。
其中,壳体410,其可以采用一些通用的设计形式,例如:入耳式、挂耳式、头戴式等,因此,壳体410的外观或者形状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限定。
处理器420和存储器430可以通过通信总线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耳机400还包括:无线模块,例如:蓝牙、低功耗蓝牙或者低功耗蓝牙音频模块等。可以理解,无线模块可以为这些模块中的一种,也可以包括这些模块中的多种,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无线耳机400还可以包括更多耳机所需的通用模块,在本申请实施例不作一一介绍。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运行时,执行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检测方法。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再者,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无线耳机,所述无线耳机包括检测模块、扬声器和耳内麦克风;所述检测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检测模块在当前时刻检测到的当前信号量;
根据所述当前信号量确定所述无线耳机处于入耳状态;
获取所述检测模块在多个历史时刻检测到的多个历史信号量;
根据所述当前信号量和所述多个历史信号量确定差异信号量;
根据所述差异信号量确定所述无线耳机是否处于入耳稳定状态;
若所述无线耳机处于入耳稳定状态,通过所述扬声器播放预设音频信号;
获取所述耳内麦克风采集的反馈音频信号;
根据所述反馈音频信号确定耳道状况,或者根据所述反馈音频信号和所述预设音频信号确定耳道状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差异信号量确定所述无线耳机是否处于入耳稳定状态,包括:
若所述差异信号量小于预设的差异信号量,确定所述无线耳机处于入耳稳定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当前信号量和所述历史信号量确定差异信号量,包括:
将所述当前信号量和所述多个历史信号量之间的方差确定为所述差异信号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当前信号量和所述多个历史信号量确定差异信号量,包括:
将所述当前信号量和所述多个历史信号量之间的差的绝对值或者所述当前信号量和所述多个历史信号量的平方和确定为所述差异信号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当前信号量包括多个所述检测模块分别在当前时刻检测到的当前信号量,所述历史信号量包括多个所述检测模块分别在多个历史时刻检测到的多个历史信号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的数量为多个,且成对设置,所述当前信号量包括每对检测模块中的两个检测模块在当前时刻检测到的当前信号量之间的差量,所述历史信号量包括每对检测模块中的两个检测模块在多个历史时刻检测到的多个历史信号量之间的差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音频信号为用户提示音,所述用户提示音用于提示所述无线耳机已经入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耳道状况调整或者配置主动降噪参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耳道状况确定用户佩戴所述无线耳机的贴合度。
10.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无线耳机,所述无线耳机包括检测模块、扬声器和耳内麦克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检测模块在当前时刻检测到的当前信号量;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信号量确定所述无线耳机处于入耳状态;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检测模块在多个历史时刻检测到的多个历史信号量;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当前信号量和所述多个历史信号量确定差异信号量;根据所述差异信号量确定所述无线耳机是否处于入耳稳定状态;若所述无线耳机处于入耳稳定状态,通过所述扬声器播放预设音频信号;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耳内麦克风采集的反馈音频信号;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反馈音频信号确定耳道状况,或者根据所述反馈音频信号和所述预设音频信号确定耳道状况。
11.一种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检测模块、扬声器和耳内麦克风;
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
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处理器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检测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检测方法。
CN202210185792.9A 2022-02-28 2022-02-28 一种检测方法及装置、无线耳机、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5678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85792.9A CN114567849B (zh) 2022-02-28 2022-02-28 一种检测方法及装置、无线耳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85792.9A CN114567849B (zh) 2022-02-28 2022-02-28 一种检测方法及装置、无线耳机、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67849A true CN114567849A (zh) 2022-05-31
CN114567849B CN114567849B (zh) 2024-01-12

Family

ID=81715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85792.9A Active CN114567849B (zh) 2022-02-28 2022-02-28 一种检测方法及装置、无线耳机、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6784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45203A (zh) * 2022-07-01 2022-08-02 龙旗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电容式耳机的播放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36940A1 (zh) * 2012-09-06 2014-03-13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人耳检测方法和结构
CN205941703U (zh) * 2016-07-29 2017-02-08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108540900A (zh) * 2018-03-30 2018-09-1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音量调节方法及相关产品
WO2020034544A1 (zh) * 2018-08-16 2020-02-20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耳机佩戴状态的方法、装置及耳机
CN111309161A (zh) * 2020-01-20 2020-06-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检测方法、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EP3742756A1 (en) * 2019-05-23 2020-11-25 Beijing Xiaoniao Tingting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wearing state of earphone, earphon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2752186A (zh) * 2021-01-26 2021-05-04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装置及耳机
CN114079840A (zh) * 2021-11-02 2022-02-22 深圳市飞科笛系统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佩戴感应电路、头戴式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36940A1 (zh) * 2012-09-06 2014-03-13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人耳检测方法和结构
CN205941703U (zh) * 2016-07-29 2017-02-08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108540900A (zh) * 2018-03-30 2018-09-1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音量调节方法及相关产品
WO2020034544A1 (zh) * 2018-08-16 2020-02-20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耳机佩戴状态的方法、装置及耳机
EP3742756A1 (en) * 2019-05-23 2020-11-25 Beijing Xiaoniao Tingting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wearing state of earphone, earphon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1309161A (zh) * 2020-01-20 2020-06-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检测方法、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CN112752186A (zh) * 2021-01-26 2021-05-04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耳机佩戴状态的检测方法、装置及耳机
CN114079840A (zh) * 2021-11-02 2022-02-22 深圳市飞科笛系统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佩戴感应电路、头戴式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45203A (zh) * 2022-07-01 2022-08-02 龙旗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电容式耳机的播放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845203B (zh) * 2022-07-01 2022-09-20 龙旗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电容式耳机的播放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67849B (zh) 2024-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00342B1 (en) Hearing aid controlled using a brain wave signal
KR101646964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에서 이어폰 인식 회로 장치
CN108810693B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设备控制装置、方法
KR101636771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에서 이어폰 인식 회로 장치 및 방법
WO2011121740A1 (ja) 電話機、及び電話機の音声調整方法
CN113630708B (zh) 耳机麦克风异常检测的方法、装置、耳机套件及存储介质
CN113810809B (zh) 一种传感器模组和耳机
EP3627854B1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hearing system and hearing system comprising two hearing devices
CN112272342B (zh) 音量自动调节方法、装置、蓝牙耳机及存储介质
CN111800696B (zh) 听力辅助方法、耳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920975B (zh) 降噪参数设置方法、装置、耳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96657A (zh) 一种耳机入耳检测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567849B (zh) 一种检测方法及装置、无线耳机、存储介质
EP4175316A1 (en) Headphone call method and headphones
KR20190068317A (ko) 복수의 스피커의 상태에 기반하여 오디오 신호의 볼륨 레벨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전자 장치
CN108955758B (zh) 可穿戴式设备的佩戴检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7440282A (zh) 耳机佩戴状态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及存储介质
WO2018149073A1 (zh) 降噪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KR20210001646A (ko) 전자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오디오 신호를 처리하기 위한 음향 장치를 결정하는 방법
WO2021043414A1 (en) Microphone blocking detection control
CN108668204B (zh) 复用电路、可穿戴设备及可穿戴设备工作模式切换方法
CN211856927U (zh) 活体接近检测装置、电子设备
CN113329290A (zh) 耳机控制方法、装置、无线耳机及存储介质
CN111757211A (zh) 降噪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784797A (zh) 一种无线耳机控制方法、装置及无线耳机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