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71771A - 一种逻辑信道lch的配置的方法、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逻辑信道lch的配置的方法、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71771A
CN114071771A CN202010757494.3A CN202010757494A CN114071771A CN 114071771 A CN114071771 A CN 114071771A CN 202010757494 A CN202010757494 A CN 202010757494A CN 114071771 A CN114071771 A CN 1140717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host node
terminal
relay node
ia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5749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菁
朱元萍
史玉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5749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7177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08547 priority patent/WO2022022484A1/zh
Priority to EP21850114.6A priority patent/EP4181600A4/en
Priority to JP2023506143A priority patent/JP2023535969A/ja
Publication of CN1140717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1771A/zh
Priority to US18/161,886 priority patent/US20230171651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18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allowing seamless reselection, e.g. soft reselection
    • H04W36/185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allowing seamless reselection, e.g. soft reselection using make before brea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downlink, i.e. towards the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1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neighbour cel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9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逻辑信道LCH的方法和通信装置。在该方法中,终端的第一数据无线承载DRB对应第一LCH,该第一LCH用于传输源宿主节点对应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数据,该方法包括:第一中继节点生成该第一DRB对应的第二LCH的配置信息,该第二LCH用于传输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该第一中继节点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二LCH的配置信息。其中,源宿主节点和目标宿主节点分别是第一中继节点或者第二中继节点切换的源宿主节点和目标宿主节点,该第二中继节点为该第一中继节点与所述源宿主节点之间链路上的一个中继节点。

Description

一种逻辑信道LCH的配置的方法、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相较于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五代(fif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针对网络各项性能指标,全方位得都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例如,容量指标提升1000倍,更广的覆盖需求和超高可靠超低时延等。接入回传一体化(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IAB)系统应运而生,通过大量密集部署的节点,可以为终端提供灵活便利的接入和回传服务,提升覆盖范围,从而满足5G更为严苛的性能指标。
在诸如IAB系统等中继系统中,由于链路质量等原因,中继节点可能发生切换,中继节点的切换会导致终端的业务中断,极大地降低了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逻辑信道LCH的配置的方法、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可以在中继节点的切换中,降低终端的业务中断的概率,保证终端的业务的连续性。
下面结合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下行方案,需要说明的实,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从不同网元的角度描述了下行方案,其内容可以相互参考和引用。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逻辑信道LCH的配置方法。该方法可以由中继节点执行,或者可以由中继节点中的芯片执行,下面以中继节点执行为例进行介绍。在该方法中,终端的第一数据无线承载DRB对应第一LCH,所述第一LCH用于传输源宿主节点对应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数据,所述方法包括:第一中继节点生成所述第一DRB对应的第二LCH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二LCH用于传输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二LCH的配置信息。
在该方法中,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为所述终端的接入中继节点。
在该方法中,所述源宿主节点为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切换的源宿主节点,所述目标宿主节点为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切换的目标宿主节点,也就是说,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为发生切换的节点。或者,所述源宿主节点为第二中继节点切换的源宿主节点,所述目标宿主节点为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切换的目标宿主节点,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为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与所述源宿主节点之间链路上的一个中继节点,也就是说,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是发生切换的节点。
通过该方法,第一DRB对应第一LCH,可以为第一DRB配置第二LCH,其中第一LCH用于传输源宿主节点对应的数据,第二LCH用于传输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数据,终端通过不同的LCH可以区分源宿主节点对应的数据和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数据,可以保证终端使用正确的配置信息对数据进行处理,降低业务中断的概率,提升业务传输的连续性。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是通过所述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处理的,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是通过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处理的。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包括所述源宿主节点对应的上行PDCP数据和/或下行PDCP数据,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包括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上行PDCP数据和/或下行PDCP数据。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从所述源宿主节点或者所述目标宿主节点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生成所述第二LCH的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从所述源宿主节点接收的用户设备UE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中,或者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从所述目标宿主节点接收的UE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中。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从所述目标宿主节点接收第一消息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生成所述第二LCH的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消息为UE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向终端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为所述第一DRB配置所述第二LCH,或者,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为所述第一DRB关联两个LCH。
可选的,该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是第一中继节点生成,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给终端的。或者,该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是目标宿主节点生成的,目标宿主节点发送给第一中继节点,由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给终端的。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使用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处理上行数据。可选的,该第一中继节点可以是发生切换的节点,或者上述第二中继节点是发生切换的节点,第二中继节点可以向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第三指示信息,第一中继节点向终端发送第三指示信息。
可选的,所述源宿主节点为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切换的源宿主节点,所述目标宿主节点为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切换的目标宿主节点,也就是说,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是发生切换的节点,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执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转换后,或者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与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建立GTP隧道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三指示信息。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向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所述目标宿主节点指示所述终端删除所述第一LCH。
可选的,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完成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缓存的所述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向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发送所述第四指示信息。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源宿主节点为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切换的源宿主节点,所述目标宿主节点为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切换的目标宿主节点,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中继节点通过所述源宿主节点从目标宿主节点接收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根据所述第五指示信息在切换过程中保持与所述源宿主节点的连接。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向所述源宿主节点发送能力指示信息,所述源宿主节点向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发送所述能力指示信息,所述能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在切换过程中支持与所述源宿主节点保持连接的能力。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LCH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与源宿主节点之间的GTP-U隧道对应,所述第二LCH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与目标宿主节点之间的GTP-U隧道对应。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中继节点通过所述源宿主节点接收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分配的BAP地址的信息,其中,所述目标宿主节点为第一中继节点分配的BAP地址与所述源宿主节点为第一中继节点分配的BAP地址不同。
在该实现方式中,可选的,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包括PDCP下行数据,所述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下行数据包括所述源宿主节点为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分配的BAP地址,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包括PDCP下行数据,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下行数据包括所述目标宿主节点为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分配的BAP地址。从而第一中继节点通过下行数据的BAP地址可以区分该下行数据是来自源宿主节点的,还是目标宿主节点的。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从所述目标宿主节点接收第六指示信息,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中继节点启动、激活或者使能BAP层的双配置,BAP层的双配置包括源宿主节点对应的BAP配置和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BAP配置。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逻辑信道LCH的配置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终端执行,或者可以由终端中的芯片执行,下面以终端执行为例进行介绍。在该方法中,终端的第一DRB对应第一LCH,所述第一LCH用于传输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所述方法包括:终端从第一中继节点接收第二LCH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二LCH用于传输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所述终端为第一DRB配置所述第二LCH;
在该方法中,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为所述终端的接入中继节点。
在该方法中,所述源宿主节点为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切换的源宿主节点,所述目标宿主节点为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切换的目标宿主节点,也就是说,第一中继节点为发生切换的节点。或者,所述源宿主节点为第二中继节点切换的源宿主节点,所述目标宿主节点为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切换的目标宿主节点,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为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与所述源宿主节点之间链路上的一个中继节点,也就是说,第二中继节点是发生切换的节点。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是通过所述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处理的,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是通过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处理的。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包括所述源宿主节点对应的上行PDCP数据和/或下行PDCP数据,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包括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上行PDCP数据和/或下行PDCP数据。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终端为第一DRB配置所述第二LCH包括: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第一DRB配置所述第二LCH,以便于为所述第一DRB关联两个LCH。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包括下行PDCP数据,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包括下行PDCP数据,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接收映射至所述第一LCH的所述源宿主节点对应的下行PDCP数据;且所述终端通过所述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处理所述源宿主节点对应的下行PDCP数据;和/或
所述终端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接收映射至所述第二LCH的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下行PDCP数据;且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处理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下行PDCP数据。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包括上行PDCP数据,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包括上行PDCP数据;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通过所述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处理上行数据,得到所述源宿主节点对应的上行PDCP数据;且将所述源宿主节点对应的上行PDCP数据映射至所述第一LCH,所述终端向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映射至所述第一LCH的所述源宿主节点对应的上行PDCP数据;和/或
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处理上行数据,得到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上行PDCP数据;且将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上行PDCP数据映射至所述第二LCH,所述终端向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映射至所述第二LCH的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上行PDCP数据。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包括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上行数据,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接收第二指示信息;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通过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处理上行数据得到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上行数据。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包括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上行数据,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从所述目标宿主节点接收所述第二LCH的配置信息后,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处理上行数据得到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上行数据。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接收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删除所述第一LCH。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BAP地址的分配方法。该方法可以由源宿主节点执行,或者可以由源宿主节点中的芯片执行,下面以源宿主节点执行为例进行介绍。该方法包括:源宿主节点向目标宿主节点发送源宿主节点为接入中继节点分配的BAP地址。
在该方法中,源宿主节点是上述接入中继节点或者中间中继节点切换的源宿主节点,该目标宿主节点是上述接入中继节点或者中间中继节点切换的目标宿主节点,其中,该中间中继节点与上述接入中继节点相连。该发生切换的中继节点可以称为迁移中继节点。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所述源宿主节点从所述目标宿主节点接收并向所述接入中继节点发送所述目标宿主节点为接入中继节点分配的BAP地址。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源宿主节点为接入IAB节点分配的BAP地址和所述目标宿主节点为接入IAB节点分配的BAP地址不同。
通过源宿主节点和目标宿主节点为接入中继节点分配的BAP地址不同,便于接入中继节点接收到下行数据后,根据下行数据中携带的BAP地址区分该下行数据来自于源宿主节点还是目标宿主节点,从而可以使用正确的配置信息处理下行数据,保证数据的连续性。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所述源宿主节点向所述接入中继节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以便于所述接入中继节点生成第二LCH的配置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UE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中。可选的,该接入中继节点为发生切换的中继节点,该方法还包括:所述源宿主节点从所述目标宿主节点接收第二指示信息,并向所述接入中继节点发送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所述接入中继节点在切换过程中保持与所述源宿主节点的连接。
可选的,该接入中继节点为发生切换的中继节点,该方法还包括:所述源宿主节点从所述接入中继节点接收能力指示信息,所述能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在切换过程中支持与所述源宿主节点保持连接的能力,所述源宿主节点向目标宿主节点发送所述能力指示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BAP地址的分配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目标宿主节点执行,或者可以由目标宿主节点中的芯片执行,下面以目标宿主节点执行为例进行介绍。该方法包括:目标宿主节点从源宿主节点接收源宿主节点为接入中继节点分配的BAP地址。
在该方法中,源宿主节点是上述接入中继节点或者中间中继节点切换的源宿主节点,该目标宿主节点是上述接入中继节点或者中间中继节点切换的目标宿主节点,其中,该中间中继节点与上述接入中继节点相连。该发生切换的中继节点可以称为迁移中继节点。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所述目标宿主节点通过所述源宿主节点向所述接入IAB节点发送所述目标宿主节点为接入IAB节点分配的BAP地址。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源宿主节点为接入IAB节点分配的BAP地址和所述目标宿主节点为接入IAB节点分配的BAP地址不同。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方法还包括: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向所述接入中继节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以便于所述接入中继节点生成第二LCH的配置信息。可选的,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UE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中。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方法还包括:目标宿主节点可以通过所述接入中继节点向终端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为所述第一DRB配置所述第二LCH,或者,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为所述第一DRB关联两个LCH。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方法还包括:目标宿主节点接收接入中继节点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所述目标宿主节点指示所述终端删除所述第一LCH。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方法还包括:所述目标宿主节点通过所述源宿主节点向所述接入中继节点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指示所述接入中继节点在切换过程中保持与源宿主节点的连接。
可选的,该方法包括:所述目标宿主节点通过所述源宿主节点从接入中继节点接收能力指示信息,所述能力指示信息指示接入中继节点在切换过程中支持与源宿主节点保持连接的能力。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方法还包括: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向所述接入中继节点发送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入中继节点启动、激活或者使能BAP层的双配置,BAP层的双配置包括源宿主节点对应的BAP配置和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BAP配置。
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方法可以相互结合,并且在每个方面的方法中,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一种或者多种实现方式可以相互结合。
本申请实施例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或者终端中的芯片,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是中继节点或者中继节点中的芯片,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目标宿主节点或者目标宿主节点中的芯片,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是源宿主节点或者源宿主节点中的芯片。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使得该通信装置执行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方法。
可选的,该通信装置还包括该存储器。该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
可选的,该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单元,该通信单元用于与其他设备或者该通信装置中的其他组件通信。例如,该通信装置是终端,该通信单元为收发器。例如,该通信装置是终端中的芯片,该通信单元为芯片的输入/输出电路或者接口。
本申请实施例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方法方面中终端、中继节点、源宿主节点或者目标宿主节点的行为的功能,其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的方法方面所描述的步骤或功能相对应的部件(means)。该步骤或功能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或硬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和软件结合来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该接口电路和该处理器耦合,该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如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方法,该接口电路用于与该芯片之外的其它模块进行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方法的程序。当该程序在无线通信装置中运行时,使得该无线通信装置执行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包括程序,当该程序被运行时,使得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方法被执行。
本申请实施例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方法中涉及的终端、中继节点、源宿主节点和目标宿主节点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可选的,该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核心网网元。可选的,该核心网网元与源宿主节点和目标宿主节点连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通信系统100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IAB网络200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CU-DU的分离架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CU-DU的分离架构下控制面协议栈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CU-DU的分离架构下用户面协议栈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IAB网络中的控制面协议栈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IAB网络中的用户面协议栈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DAPS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空口下基于DAPS的切换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继节点切换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Inter-donor CU切换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LCH的用户面协议栈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CH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CH的删除方法的流程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宿主节点切换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跨宿主节点切换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100的架构示意图。通信系统100包括至少一个终端(例如,终端110,终端120)、至少一个中继节点130(relay node,RN)、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140以及至少一个核心网设备150。其中,终端110、120与接入网络设备140相连,或者终端110,120通过中继节点130与接入网络设备140相连。中继节点130与接入网设备140通过相连,或者中继节点130通过其他中继节点与接入网设备140相连。接入网设备140通过有线的方式与核心网设备150连接。终端110,120,中继节点130,接入网设备140,以及核心网设备15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无线或者有线,本申请中并不限定。
本申请提供的通信系统例如可以是支持4G接入技术的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5G接入技术的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任何与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相关的蜂窝系统,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系统,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microwave access,WiMAX)系统,多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RAT)系统,或者其他面向未来的通信技术。本申请中终端是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穿戴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无人机、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终端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应用场景不做限定。终端有时也可以称为终端设备、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设备、站、UE单元、UE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设备、移动设备、UE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无线通信设备、UE代理或UE装置、或某种其他合适的术语。终端也可以是固定的或者移动的。
接入网设备可以是接入网侧用于支持终端接入通信系统的设备,接入网设备可以称为基站(base station,BS),例如4G接入技术通信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B),5G接入技术通信系统中的下一代基站(next generation nodeB,gNB),收发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中继节点(relay node),接入点(access point,AP),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无线回传节点等等,或者接入网设备可以称为宿主节点、IAB宿主(IAB donor)、宿主IAB、宿主或宿主gNB(DgNB,donor gNB)等。基站可以是:宏基站,微基站,微微基站,小站,中继站等。多个基站可以支持上述提及的同一种技术的网络,也可以支持上述提及的不同技术的网络。基站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共站或非共站的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iving point,TRP)。接入网设备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集中单元(central unit,CU),和/或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接入网设备还可以是服务器,可穿戴设备,或车载设备等。以下以接入网设备为基站为例进行说明。通信系统中的多个接入网设备可以为同一类型的基站,也可以为不同类型的基站。基站可以与终端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中继站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终端可以与不同技术的多个基站进行通信,例如,终端可以与支持LTE网络的基站通信,也可以与支持5G网络的基站通信,还可以支持与LTE网络的基站以及5G网络的基站的双连接。
核心网设备可以连接一个或者多个接入网设备,可以为系统中的终端提供会话管理、接入认证、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分配和数据传输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功能。例如核心网设备可以是4G接入技术通信系统中的移动管理实体(mobilemanagement entity,MME)或者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5G接入技术通信系统中的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网元或者用户面性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网元等等。核心网设备也可以称为核心网网元。
中继节点可以是提供无线接入服务和/或回传服务的节点。无线接入服务是指通过无线接入链路提供数据和/或信令,无线回传服务是指通过无线回传链路提供的数据和/或信令回传服务。中继节点用于实现终端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数据和/或信令的转发。中继节点一方面通过接入链路(access link,AL)为终端提供无线接入服务,另一方面通过一跳或者多跳回传链路(backhaul link,BL)连接到接入网设备。
中继节点在不同的通信系统中可以有不同的名称,例如,中继节点可以称为无线回传节点或者无线回传设备。例如,在5G系统中,中继节点可以称为接入回传一体化节点(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node,IAB node)。当然,在未来的通信系统中,中继节点还可以有不同的名称,在此不作限制。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入回传一体化(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node,IAB)网络200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100下的一种应用场景,下面结合图2,对图1中的终端、中继节点和接入网设备做进一步的说明。
在图2中,终端1可以为图1中的终端110。IAB node(节点)2、IAB node 3和IABnode1可以为图1中的中继节点130。IAB donor 1可以为图1中的接入网设备140。IAB donor1可以连接(例如通过有线方式连接)到图1中的核心网设备150。IAB donor可以称为宿主节点(donor node)、DgNB(即donor gNodeB)或其他合适的名字,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IAB网络200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终端(清楚起见,图2中仅示出终端1),一个或者多个IAB节点(作为举例,图2中示出了3个IAB节点,即IAB node 2,IAB node 3和IAB node1),以及一个或者多个宿主节点(清楚起见,图2中仅示出IAB donor 1)。其中,终端1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与一个或者多个IAB节点连接,每个IAB节点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与一个或者多个其他IAB节点连接,一个或者多个IAB节点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与一个或者多个宿主节点连接。可选的,一个或者多个IAB节点还可以通过无线方式彼此相互连接,本申请并不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在IAB网络中,终端和宿主节点之间的一条传输路径上,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IAB节点。若一个IAB节点是终端接入的节点,该IAB节点和子节点(即终端)之间的链路可以称为接入链路。若一个IAB节点是为其他IAB节点下的终端提供回传服务的节点,该IAB节点和子节点(即其他IAB节点)之间的链路可以称为回传链路。例如,如图2中,终端1通过无线接入链路与IAB node 2相连,IAB node 2通过无线回传链路与IAB node3相连,IAB node 3通过无线回传链路与IAB node 1相连,IAB node 1通过无线回传链路与IABdonor 1相连。
为了保证业务传输的可靠性,可选的,IAB网络支持多跳IAB节点和多连接IAB节点组网。在终端和IAB宿主之间可能存在多条传输路径。在一条路径上,IAB节点之间,以及IAB节点和为IAB节点服务的宿主节点有确定的层级关系,每个IAB节点将为该IAB节点提供接入服务的节点视为父节点。相应地,每个IAB节点可视为其父节点的子节点。
例如,图2中,IAB node 1的父节点为IAB donor 1,IAB node 1为IAB node 3的父节点,IAB node 3为IAB node 2的父节点,IAB node 2为终端1的父节点。
终端的上行数据包可以经过一个或多个IAB节点传输至宿主节点后,再由宿主节点发送至核心网设备,例如移动网关设备(例如5G网络中的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function,简称UPF)网元)。终端的下行数据包将由宿主节点从核心网设备移动网关设备处接收后,再经过一个或多个IAB节点发送至终端。
例如,图2中,终端1和IAB donor 1之间的上行数据包的传输路径为:终端1→IABnode2→IAB node 3→IAB node 1→IAB donor 1,终端1和IAB donor 1之间的下行数据包的传输路径为:IAB donor 1→IAB node 1→IAB node 3→IAB node 2→终端1。
在IAB网络中,在一条传输路径上,可以将终端接入的IAB节点称为接入IAB节点,该条传输路径上的其他IAB节点称为中间IAB节点。中间IAB节点可以为终端提供回传服务。一个IAB节点既可以作为某个终端的接入IAB节点,也可以作为其他终端的中间IAB节点。
例如,图2中,在路径“终端1→IAB node 2→IAB node 3→IAB node 1→IABdonor 1”上,IAB node 2为接入IAB节点,IAB node 3和IAB node 1为中间IAB节点。IABnode 3为IAB node 2提供接入服务,和/或为终端1提供回传服务,IAB node 1为IAB node3提供接入服务,和/或为终端1提供回传服务。若终端2(图2中未示出)接入到IAB node 3,那么对终端1而言,IAB node3是中间IAB节点,针对终端2而言,IAB node 3是接入IAB节点。
在IAB网络中,可以将IAB节点服务的一个或者多个IAB节点和一个或者多个终端称为该IAB节点的后代(descendant)节点,可以理解,后代节点可以包括该IAB节点服务的IAB节点,例如包括子节点、孙节点和孙孙节点等等,以及接入这些IAB节点的终端,例如包括接入子节点、孙节点和孙孙节点等的终端。
例如,图2中,IAB node 1的后代节点包括终端1、IAB node 2和IAB node 3。
上述IAB网络仅仅是示例性的,在多跳和多连接结合的IAB网络中,IAB网络还有更多其他的可能性,例如,宿主节点和另一宿主节点下的IAB节点组成双连接为终端服务等,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IAB网络中,对于IAB donor而言,IAB donor可以由集中单元(可以称为IAB donorCU)和分布单元(可以称为IAB donor DU)组成。
IAB网络中,对于IAB节点而言,IAB节点作为父节点时,可以充当一个类似接入网设备的角色,为其子节点提供接入服务,例如:可以通过调度为其子节点分配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上行资源。IAB节点作为子节点时,对于为该IAB节点提供服务的父节点而言可以充当一个终端设备的角色,例如通过小区选择、随机接入等操作,与父节点建立连接,获取父节点为其调度的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上行资源。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本申请实施例将IAB节点中支持IAB节点实现终端设备的角色的功能单元称为IAB节点的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功能单元,简称为IAB-MT或者IAB-UE,将IAB节点中支持IAB节点实现接入网设备的角色的功能单元称为IAB节点的DU功能单元,简称为IAB-DU。IAB-MT和IAB-DU可以是一种逻辑功能单元,其功能均由IAB节点实现;或者IAB-MT和IAB-DU可以是一种物理的划分,IAB-MT和IAB-DU可以是IAB节点中的不同的物理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图2以IAB网络为例进行了介绍,图2的内容同样适用于IAB网络以外的中继网络,可以将图2中的IAB替换成中继,例如可以将IAB node 2替换成中继节点2,IAB node3替换成中继节点3,IAB node 1替换成中继节点1,IAB donor 1替换成宿主节点1。中继网络中各个网元的连接关系、接入链路和回传链路,以及父节点与子节点、接入中继节点和中间接入节点等的描述可以参考IAB网络200的描述。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CU-DU的分离架构的示意图。图1中的接入网设备或者图2中的IAB donor可以采用CU-DU的分离架构,下面结合图3进行说明。
所述接入网设备140可以通过云无线接入网(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架构来实现,基站(以gNB为例进行说明)的一部分功能由集中单元(central unit,CU)实现,另一部分功能又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实现。CU和DU的切分可以按照协议栈切分,其中一种可能的方式是将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服务数据映射协议(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层以及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部署在CU,其余的无线链路控制(radiolink control,RLC)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以及物理(physical,PHY)层部署在DU。一个CU可以连接一个DU或者多个DU,从而易于网络扩展。CU和DU通过接口相连(例如F1接口),CU和核心网之间通过接口相连(例如NG接口)。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CU包括用户面(User plane,简称UP)(本申请中简称为CU-UP)和控制面(Control plane,简称CP)(本申请中简称为CU-CP)。
在单空口的场景下,终端可以通过DU接入CU,其中,与UE对等的RLC层、MAC层和PHY层的功能由DU实现,与UE对应的PDCP层、SDAP层和PDCP层的能由CU实现。
图4和图5分别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CU-DU的分离架构下控制面协议栈的示意图和用户面协议栈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4和图5进行说明。
对于控制面而言,如图4所示,UE与CU之间建立有对等的RRC层和PDCP层。UE与DU通过接口相连(例如Uu接口),UE与DU之间建立有对等的RLC层、MAC层和PHY层;DU与CU之间通过控制面接口相连(例如F1控制面F1-control plane,F1-C接口),DU与CU之间建立有对等的F1应用协议(F1application protocol,F1AP)层、流控制传输协议(stream controltransmission protocol,SCTP)层、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层、层(layer,L)2和层(layer,L)1。
对于用户面而言,如图5所示,UE与CU之间建立有对等的SDAP层和PDCP层。UE与DU通过Uu接口连接,UE与DU之间建立有对等的RLC层、MAC层和PHY层;DU与CU之间通过F1用户面(F1-user plane,F1-U)接口连接,DU与CU之间建立有对等的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隧道协议用户面(GPRS tunneling protocol-user plane,GTP-U)层、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层、IP层、L2和L1。
图6和图7分别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IAB网络中的控制面协议栈的示意图和用户面协议栈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6和图7进行说明。
IAB网络中,与终端对等的PHY层、MAC层和RLC层位于接入IAB节点上,而与UE对等的PDCP层、SDAP层和RRC层位于IAB donor CU上,若IAB donor-CU由CP和UP组成,则对于控制面而言,与UE对等的PDCP层和RRC层位于IAB donor CU的CP(即donor-CU-CP)上,对于用户面而言,与UE对等的PDCP层和SDAP层位于IAB donor CU的UP(即donor-CU-UP)上。
对于控制面而言,如图6所示,终端1和IAB node 2的DU之间建立有Uu接口,对等的协议层包括RLC层、MAC层和PHY层。IAB node 2的DU和IAB donor CU 1建立有F1-C接口,对等的协议层包括F1AP层、SCTP层。IAB donor DU 1和IAB donor CU 1之间建立有IAB宿主内的F1接口,对等的协议层包括IP层、L2和L1。IAB node 2和IAB node 3之间、IAB node 3和IAB node 1之间,以及IAB node 1和IAB donor DU 1之间均建立有BL,对等的协议层包括回传适配协议(Bakhaul Adaptation Protocol,BAP)层、RLC层、MAC层以及PHY层。另外,终端1和IAB donor CU 1之间建立有对等的RRC层和PDCP层,IAB node 2的DU和IAB donor DU1之间建立有对等的IP层。
可以看出,IAB网络的控制面协议栈与单空口的控制面协议栈相比,接入IAB节点的DU实现了单空口的gNB-DU的功能(即与终端建立对等RLC层、MAC层和PHY层的功能,以及与CU建立对等的F1AP层、SCTP层的功能)。可以理解,IAB网络中接入IAB节点的DU实现了单空口的gNB-DU的功能;IAB donor CU实现了单空口的gNB-CU的功能。
在控制面上,UE的RRC消息封装在接入IAB节点和IAB donor CU之间的F1AP消息中传输。
对于用户面而言,如图7所示,终端1和IAB node 2的DU之间建立有Uu接口,对等的协议层包括RLC层、MAC层和PHY层。IAB node 2的DU和IAB donor CU 1建立有F1-U接口,对等的协议层包括GTP-U层、UDP层。IAB donor DU 1和IAB donor CU 1之间建立有IAB宿主内的F1接口,对等的协议层包括IP层、L2和L1。IAB node 2和IAB node 3之间、IAB node 3和IAB node 1之间,以及IAB node 1和IAB donor DU 1之间均建立有BL,对等的协议层包括BAP层、RLC层、MAC层以及PHY层。另外,终端1和IAB donor CU 1之间建立有对等的SDAP层和PDCP层,IAB node 2的DU和IAB donor DU 1之间建立有对等的IP层。
可以看出,IAB网络的用户面协议栈与单空口的用户面协议栈相比,IAB接入节点的DU实现了单空口的gNB-DU的功能(即与终端建立对等RLC层、MAC层和PHY层的功能,以及与IAB donor CU 1建立对等的GTP-U层、UDP层的功能)。可以理解,IAB接入节点的DU实现了单空口的gNB-DU的功能;IAB donor CU实现了单空口的gNB-CU的功能。
在用户面上,UE的PDCP数据包封装在接入IAB节点和IAB donor CU之间的GTP-U隧道中传输。GTP-U隧道建立在F1-U接口上。
图7中,终端的PDCP实体、RLC实体和GTP-U隧道可以是以承载为粒度建立的。也就是说,承载、PDCP实体、RLC实体和GTP-U隧道可以是相互一一对应的。
终端和接入IAB节点的DU上建立有逻辑信道,其中逻辑信道指的是RLC实体和RLC实体的下层实体之间的传输通道,即RLC实体和MAC实体之间的传输通道。一个RLC实体对应一个逻辑信道。接入IAB节点的MT和中间IAB节点的DU(例如:IAB node 2的MT和IAB node 3的DU),中间IAB节点的MT和中间IAB节点的DU(例如:IAB node 3的MT和IAB node 1的DU),以及中间IAB节点的DU和IAB donor DU(例如:IAB node 1的MT和IAB donor DU1)上建立有RLC信道(channel),其中,RLC信道指的是RLC实体和RLC实体的上层实体之间的传输通道,例如,若RLC实体的上层为适配(也称为回传适配协议Bakhaul Adaptation Protocol,BAP)层实体,则回传链路上的RLC信道是RLC实体和BAP实体之间的信道。一个RLC实体对应一个RLC信道。所以,图7中,承载、PDCP实体、RLC实体、GTP-U隧道和逻辑信道都是相互一一对应的。
其图6和图7仅以图2所示的IAB场景下的协议栈为例进行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一个IAB节点可能具备一个或者多个角色,该IAB节点可以拥有该一个或者多个角色的协议栈;或者,IAB节点可以具有一套协议栈,该协议栈可以针对IAB节点的不同角色,使用不同角色对应的协议层进行处理。下面以该IAB节点拥有该一个或者多个角色的协议栈为例进行说明:
(1)终端的协议栈
IAB节点在接入IAB网络时,可以充当终端的角色,此时,该IAB节点的MT具有终端的协议栈,例如图6和图7中的终端1的协议栈,即RRC层、PDCP层、RLC层、MAC层和PHY层,其中,控制面上,IAB节点的RRC消息是封装在IAB节点的父节点与IAB donor CU之间的F1AP消息中传输的;用户面上,IAB节点的PDCP数据包封装在IAB节点的父节点与IAB donor CU之间的GTP-U隧道中传输的。
另外,该IAB节点接入IAB网络后,该IAB节点仍然可以充当终端的角色,例如,与IAB donor传输自己的上行和/或下行的数据包(例如OAM数据包),通过RRC层执行测量等等。
(2)接入IAB节点的协议栈
IAB节点在接入IAB网络后,该IAB节点可以为终端提供接入服务,从而充当一个接入IAB节点的角色,此时,该IAB节点具有接入IAB节点的协议栈,例如图6和图7中的IABnode 2的协议栈。
(3)中间IAB节点的协议栈
IAB节点在接入IAB网络后,该IAB节点可以充当一个中间IAB节点的角色,此时,该IAB节点具有中间IAB节点的协议栈,例如图6和图7中的IAB node 3或者IAB node 1的协议栈。
IAB节点可以拥有上述一个或者多个角色的协议栈,例如IAB节点接入IAB网络后,可以充当终端的角色和接入IAB节点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该IAB节点面向其父节点的接口上可以有两套协议栈,一套为终端的协议栈,另一套为终端提供回传服务的协议栈(即:接入IAB节点的协议栈)。又例如,IAB节点接入IAB网络后,可以充当终端的角色和中间IAB节点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该IAB节点面向其父节点的接口上可以有两套协议栈,一套为终端的协议栈,另一套中间IAB节点的协议栈。再例如,IAB节点接入IAB网络后,可以充当终端、接入IAB节点和中间IAB节点的角色(例如,IAB节点可以针对某些终端是接入IAB节点,针对另一些终端而言,是中间IAB节点,另外,这个IAB节点要与IAB donor传输自己的操作、管理和维护(operation,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OAM)数据包),此时该IAB节点可以有三套协议栈,一套为上述终端的协议栈,一套为接入IAB节点的协议栈,一套为中间IAB节点的协议栈。
需要说明的是,图6和图7以IAB网络为例进行了介绍,图6和图7的内容同样适用于IAB网络以外的中继网络,该中继网络的控制面协议栈架构可以参考图6,该中继网络的用户面协议栈架构可以参考图7。
单空口的场景中,终端可以发生切换,当终端从源基站切换到目标基站时,会先断开与源基站的连接,终端的业务传输被中断,终端在接入到目标基站之后,终端的业务传输才得以恢复,为了减少单空口终端的业务传输中断的问题,引入了双激活协议栈(dualactive protocol stack,DAPS)的方案。
下面首先结合图8和图9对单空口的DAPS方案进行描述。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DAPS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源基站从核心网接收终端的下行数据,在终端切换过程中,源基站可以将收到的下行数据中的一部分发送给终端,同时将另一部分转发给目标基站(这部分数据可以称为转发数据),以便终端接入目标基站后,由目标基站发送给终端。源基站和目标基站分别有各自的用户面协议栈,终端存在两套协议栈,一套协议栈与源基站对应,包括对应的PHY实体、MAC实体和RLC实体;另一套协议栈与目标基站对应,包括对应的PHY层、MAC实体和RLC实体。虽然终端存在两套协议栈,但对于终端的转发数据而言,一个PDCP实体会关联到两个RLC实体,其中,一个RLC实体对应于源基站,一个RLC实体对应于目标基站。PDCP实体是以承载为粒度配置的,可以理解为,对于终端的一个承载而言,存在一个对应的PDCP实体,但在该PDCP实体内,头压缩(headcompression)、头解压缩(head decompression)、安全处理(security processiong)、增加头(add header)和去除头(remove header)等功能针对源基站和目标基站是相互独立的,重排序功能针对源基站和目标基站是公共的。重排序所需的PDCP序列号(sequencenumber,SN)可以是源基站统一分配的。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空口下基于DAPS的切换的流程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方法包括:
S901:源基站进行切换判决。
在S901之前,终端上建立有如图8所示的与源基站对应的协议栈,并基于与源基站对应的协议栈与源基站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和下行数据传输。
S902:源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
切换请求消息包括终端的上下文信息,以便于目标基站为终端生成目标基站的空口资源的配置信息。
S903:目标基站向源基站发送切换请求确认消息。
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包括目标基站生成的切换命令消息,其中,切换命令消息包括目标基站为终端生成的空口资源的配置信息,其中,空口资源的配置信息包括目标基站为转发数据分配的空口资源的配置信息。终端的转发数据包括源基站将从核心网收到的终端数据转发到目标基站的数据,目标基站将该转发数据发送给终端。目标基站为转发数据分配的空口资源的配置信息包括PDCP层、RLC层、MAC层和PHY层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的配置信息,PDCP层配置信息可以包括安全配置信息和/或鲁棒性头压缩(robust headercompression,ROHC)配置(profile),安全配置信息可以包括安全算法(例如:加密算法和/或完整性保护算法)和/或密钥相关的参数。
S904:源基站向终端发送目标基站生成的切换命令消息。
切换命令消息中包括目标基站为终端生成的空口资源的配置信息。终端根据该配置信息,可以建立如图8所示的与目标基站对应的协议栈。至此,终端建立有如图8所示的与源基站对应的协议栈以及与目标基站对应的协议栈。
可选的,切换命令消息中还可以额外携带一个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可以与终端的一个业务承载相对应,用于指示终端的该业务承载被配置DAPS切换。该业务承载可以是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
S905:终端启动DAPS。
终端根据切换命令消息中携带的指示信息,对该指示信息对应的业务承载启动DAPS操作后,由于此时终端还没有成功接入到目标基站中,终端可以继续使用源基站对应的协议栈与源基站对该业务承载进行上行数据和下行数据的传输,并同时尝试接入到目标基站中。
S906-S907描述了源基站转发序列号(sequence number,SN)状态和数据的过程,源基站可以将从核心网收到的终端的下行数据中的一部分转发给目标基站,由目标基站发送给终端,而另一部分数据由源基站继续向终端发送。
S906:源基站向目标基站转发SN状态。
S907:源基站向目标基站转发数据。
源基站向目标基站转发的终端数据为PDCP业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源基站为PDCP SDU统一进行PDCP SN的分配,并将PDCP SDU和其对应的PDCP SN转发给目标基站,以便终端成功接入到目标基站之后,目标基站根据收到的PDCP SN以及其PDCP层配置信息对该PDCP SDU进行处理后发送给终端。
S908:终端向目标基站发送前导(preamble)。
S909:目标基站向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响应(random access response,RAR)。
S910:终端进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转换(switch)。
在进行PUSCH switch之前,终端会收到目标基站分配的上行(uplink,UL)授权(grant),例如,对于非竞争性的随机接入,该UL grant携带在S909的RAR中,对于竞争性随机接入,该UL grant可以携带在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中发送至终端。终端收到该UL grant后将执行PUSCH转换操作,即:停止与源基站之间的上行数据的传输,开始与目标基站进行上行数据的传输,也就是说,终端的PUSCH由源基站转换到了目标基站上。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终端的PUSCH转换到了目标基站上,终端无法与源基站进行上行数据的传输了,但终端仍然可以与源基站进行下行数据的传输。
由上述描述可知,在S904至S910中,终端和源基站可以进行下行数据传输和上行数据传输。
S911:终端向目标基站发送RRC重配置完成消息。
终端的PUSCH转换到目标基站后,终端可以在UL grant指示的资源上向目标基站发送RRC重配置完成消息,意味着终端已经成功接入到目标基站,终端可以与目标基站进行下行数据的传输了。
S912:目标基站向源基站发送切换成功消息,指示源基站停止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
由上述描述可知,在S911至S912中,终端和源基站可以进行下行数据的传输,终端和目标基站可以进行下行数据的传输,且终端和目标基站可以进行上行数据的传输。
具体地,终端通过源基站配置的ROHC profile、安全算法和密钥处理从源基站接收到的下行数据,终端通过目标基站配置的ROHC profile、安全算法和密钥处理从目标基站接收的下行数据,然后,终端将处理后的处理包送至PDCP层中的公共缓冲区(buffer)中进行重排序,然后按序递交给上层。
S913:源基站停止向UE发送下行(downlink,DL)数据。
在收到目标基站发送的切换成功消息后,源基站停止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并通过下面S914至S915将源基站上剩余的终端的下行数据发送至目标基站,由目标基站发送给终端。
S914:源基站向目标基站转发SN状态。
S915:源基站向目标基站转发数据。
S916:目标基站向终端发送RRC消息(message),指示终端释放源基站对应的空口资源。
S917:终端从DAPS切换为单激活协议栈。
终端切换为单激活协议栈后,终端停止与源基站的所有传输,包括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等。
由上述描述可知,在S913至S917中,终端与目标基站进行下行数据的传输和上行数据的传输。
在图9的方案中,通过终端启动DAPS,可以在单空口的跨基站的切换过程中,终端保持与源基站之间的连接,从而保证终端的上行数据传输和下行数据传输不中断,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在中继网络中,中继节点可以发生切换,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继节点切换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中继节点从源宿主节点切换至目标宿主节点,可以理解为,源宿主节点为中继节点切换的源宿主节点,目标宿主节点为中继节点切换的目标宿主节点。
可选的,对于中继节点的切换,可以理解为中继节点将中继节点和中继节点的后代节点作为一个群组(group),将该群组一起从源宿主节点切换至目标宿主节点。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父节点发生变化的节点称为发生切换或者进行切换的中继节点。
可选的,发生切换的中继节点可以称为切换中继节点或者迁移中继节点。
可选的,迁移中继节点可以是终端的父节点,也就是说该迁移中继节点直接与该终端相连,也就是说,迁移中继节点为接入中继节点(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终端接入的中继节点称为接入中继节点),或者迁移中继节点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其他中继节点与终端相连,也就是说,迁移中继节点是中间中继节点(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为终端提供回传服务的中继节点称为中间中继节点)。
可选的,源宿主节点为中继节点切换的源宿主节点,可以理解为中继节点执行切换前的宿主节点为该源宿主节点,或者中继节点在切换前连接至源宿主节点。本申请对中继节点与源宿主节点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制,例如,源宿主节点可以是中继节点的父节点,或者源宿主节点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其他中继节点与中继节点相连。
可选的,目标宿主节点为中继节点切换后的宿主节点,可以理解为中继节点执行切换的目标宿主节点是该目标宿主节点,但中继节点最终可能切换成功或者切换失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本申请对中继节点与目标宿主节点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制,例如,目标宿主节点可以是中继节点的父节点,或者目标宿主节点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其他中继节点与中继节点相连。
可选的,可以将中继节点切换的源父节点称为源父节点,将中继节点切换的目标父节点称为目标父节点。可以理解,中继节点切换前,中继节点与源父节点连接,源父节点为中继节点提供接入服务,中继节点切换后,中继节点与目标父节点连接,目标父节点为中继节点提供接入服务。
可选的,源父节点可以是源宿主节点,或者源父节点通过m个其他中继节点与源宿主节点连接,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目标父节点可以是目标宿主节点,或者目标父节点通过n个其他中继节点与目标宿主节点连接,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可选的,宿主节点可以包括CU和/或DU。
可选的,源宿主节点可以包括源CU,可选的,源宿主节点还可以包括源DU。目标宿主节点可以包括目标CU,可选的,目标宿主节点还可以包括目标DU。其中,源CU和目标CU不同,源DU和目标DU不同。
中继节点从源宿主节点至目标宿主节点的切换,可以称为跨宿主节点的切换,或者跨CU的切换。
下面结合IAB场景,以中继节点为IAB节点,源宿主节点包括源IAB donor CU,目标宿主节点包括目标IAB donor CU为例,对跨宿主节点的切换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Inter-donor CU切换的示意图。以图2中的IAB节点3发生Inter-donor CU切换为例,如图11所示,切换前IAB node 3的父节点(即IAB node3的源父节点)是IAB node 1,源IAB donor DU是IAB donor DU 1,源IAB donor CU是IABIAB donor CU 1;切换后IAB node 3的父节点(即IAB node 3的目标父节点)是IAB node4,目标IAB donor DU是IAB donor DU 2,目标IAB donor CU是IAB IAB donor CU 2。
IAB node 3的切换可以认为是IAB node 3的MT的切换。其中,源宿主节点可以包括IAB donor CU 1,或者源宿主节点可以包括IAB donor CU 1和IAB donor DU 1。目标宿主节点可以包括IAB donor CU 2,或者目标宿主节点可以包括IAB donor CU 2和IABdonor DU 2。
需要说明的是,图11仅以中间IAB节点发生了跨宿主节点的切换为例进行了介绍,接入IAB节点(例如IAB node 2)同样可能发生跨宿主节点的切换。
中继节点的场景中,在跨宿主节点的切换中,执行切换的中继节点连接的宿主节点发生了变化,该中继节点需要先断开与源宿主节点的连接(即:该中继节点无法从源宿主节点接收终端的下行数据,也无法向源宿主节点发送终端的上行数据),导致该中继节点停止为终端服务,终端的数据传输中断,然后终端通过检测到与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发生RLF,并触发RRC重建立流程来恢复数据的传输。在该过程中,终端的业务传输被中断,极大地降低了用户体验。
因此,可以将上述单空口的DAPS的方案应用于跨宿主节点的切换场景中,从而保证作为终端角色的中继节点的上下行数据传输不中断。具体地,中继节点在切换过程中具有图8中所示的DAPS功能,中继节点具有两套协议栈,一套协议栈中,中继节点的PHY层、MAC层和RLC层与中继节点的源父节点对应;另一套协议栈中,中继节点的PHY层、MAC层和RLC层与中继节点的目标父节点对应,中继节点包含一个PDCP实体,该PDCP实体关联到两个RLC实体,一个RLC实体对应于源父节点,一个RLC实体对应于目标父节点。
示例性的,中继节点可以执行图9中终端执行的动作,源宿主节点可以执行图9中源基站执行的动作,目标宿主节点可以执行图9中目标基站执行的动作。
上述单空口的DAPS的方案应用于跨宿主节点的切换场景后,可以保证中继节点在切换过程中,中继节点自己的数据(可以理解为终结在中继节点的数据,例如OAM数据)传输不中断。另外,中继节点可以在切换过程为终端提供回传服务(即作为接入中继节点或者中间中继节点),类似于DAPS的方案,中继节点可以同时具有与源父节点对等的协议栈以及与目标父节点对等的协议栈,从而中继节点在切换过程中,可以传输终端与源宿主节点之间的数据(包括上行数据和下行数据),也可以传输终端与目标宿主节点之间的数据(包括上行数据和下行数据)。
但是,对于终端来说,终端始终与中继节点相连,终端并没有发生切换,终端无法获知数据是源宿主节点的还是目标宿主节点的,即:对下行数据而言,终端无法获知从中继节点接收的下行数据是来自源宿主节点还是目标宿主节点;对上行数据而言,终端无法获知发送的上行数据会被中继节点发往源宿主节点还是目标宿主节点。为了描述简单,我们将来自或发往源宿主节点的数据简称为源宿主节点的数据,将来自或发往目标宿主节点的数据简称为目标宿主节点的数据。
因为处理源宿主节点的数据和目标宿主节点的数据所需的配置信息是不同的,即源宿主节点的数据需要通过源宿主节点的配置信息进行处理,目标宿主节点的数据需要通过目标宿主节点的配置信息进行处理。由于终端无法获知应当使用源宿主节点的配置信息还是目标宿主节点的配置信息处理数据包,造成终端业务的中断。
例如,对于下行数据,终端无法获知收到的数据包来自源宿主节点还是目标宿主节点,导致终端无法使用正确的配置信息解析收到的数据包,一旦终端解析失败,将导致丢包,造成业务的中断;对于上行数据,终端无法获知上行数据包是要发送至源宿主节点还是目标宿主节点的,导致终端无法使用正确的配置信息处理上行数据,一旦宿主节点解析失败,导致丢包,造成终端业务的中断。
另外,即使跨宿主节点的切换场景不应用上述DAPS的方案,即在跨宿主节点的切换过程中,该中继节点先断开与源宿主节点的连接(即无法与源宿主节点传输终端的上行和/或下行数据),但是该中继节点上还可能缓存有之前从源宿主节点接收到的但还没有发送至终端的下行数据,此时,中继节点在切换过程中还可以继续向终端发送之前缓存的从源宿主节点接收到的下行数据,而当中继节点成功切换至目标宿主节点后,中继节点可以从目标宿主节点接收下行数据,并向终端发送从目标宿主节点接收到的下行数据。所以中继节点的跨宿主节点的切换可能导致终端接收到两种下行数据,即源宿主节点的下行数据和目标宿主节点的下行数据,终端无法获知应当使用源宿主节点的配置信息还是目标宿主节点的配置信息处理数据,从而造成终端业务的中断。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方案,可以在跨宿主节点的切换场景中降低终端的业务中断的概率,提高用户体验。在该方案中,终端的接入中继节点可以为终端的一个承载(例如DRB)配置两个逻辑信道(logical channel,LCH),其中一个LCH用于传输源宿主节点对应的数据,另一个LCH用于传输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数据,终端通过不同的LCH可以区分源宿主节点对应的数据和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数据,可以保证终端使用正确的配置信息对数据进行处理,降低业务中断的概率,提升业务传输的连续性。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终端的一个承载而言,接入中继节点和源宿主节点之间存在一个GTP-U隧道(下面称为源宿主节点对应的GTP-U隧道),接入中继节点和目标宿主节点之间存在另一个GTP-U隧道(下面称为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GTP-U隧道)。对于终端的一个承载而言,终端上存在两个LCH,终端的一个LCH与源宿主节点对应的GTP-U隧道对应,终端的另一个LCH与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GTP-U隧道对应。
下面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跨宿主节点的切换过程中双LCH的用户面协议栈。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LCH的用户面协议栈的示意图。
终端具有一套协议栈,包括PHY层、MAC层、RLC层和PDCP层,其中,终端的RLC层、MAC层和PHY层与终端的父节点的RLC层、MAC层和PHY层对应,终端的PDCP层与源宿主节点(即图12中的IAB donor CU 1)的PDCP层和目标宿主节点(即图12中的IAB donor CU 2)的PDCP层对应。
可选的,PDCP层由PDCP实体组成,RLC层由RLC实体组成,MAC层由MAC实体组成,PHY层由PHY实体组成。终端的MAC实体和PHY实体是以终端为粒度配置的,终端具有一个MAC实体和一个PHY实体。终端的PDCP实体是以承载为粒度配置的,对于终端的一个承载而言,终端可以存在一个对应的PDCP实体。
具体的,对于一个承载,终端虽然只有一个PDCP实体,但该PDCP实体被配置有所述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和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可以理解为,该PDCP实体可以同时使用或者保持所述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和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其中,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可以用于处理源宿主节点对应的数据(包括上行数据和/或下行数据),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可以用于处理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数据(包括上行数据和/或下行数据)。
可以理解,终端可以有两套PDCP配置信息,一套PDCP配置信息与所述源宿主节点的PDCP配置信息相对应,另一套PDCP配置信息与所述目标宿主节点的PDCP配置信息相对应。
配置信息相对应或者对应可以理解为配置信息可以配套使用或者成对使用。
可选的,配置信息对应可以包括配置信息相同的情况,例如,终端的一套PDCP配置信息与所述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相同,和/或,终端的另一套PDCP配置信息与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相同。可选的,配置信息对应可以包括配置信息不相同的情况,例如,终端的一套PDCP配置信息与所述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不相同,和/或,终端的另一套PDCP配置信息与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不相同。
可选的,终端上与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相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可以是源宿主节点分配的,例如,源宿主节点通过中继节点向终端发送与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相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终端上与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相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可以称为源宿主节点分配的PDCP配置信息或者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类似地,终端上与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相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可以是目标宿主节点分配的,例如,目标宿主节点通过中继节点向终端发送与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相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终端上与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相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可以称为目标宿主节点分配的PDCP配置信息或者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
具体的,对于该PDCP实体而言,头压缩(head compression)、头解压缩(headdecompression)、安全处理(security processiong)、增加头(add header)和去除头(remove header)等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功能针对源宿主节点和目标宿主节点是相互独立的。在该PDCP实体中,重排序功能针对源宿主节点和目标宿主节点是公共的,具体可以参考图8中PDCP实体的描述。
与图7不同的是,终端的一个PDCP实体可以对应于两个RLC实体,一个RLC实体对应于源宿主节点,一个RLC实体对应于目标宿主节点。终端存在一个MAC实体,其中,MAC实体和对应于源宿主节点的RLC实体之间有一个逻辑信道,MAC实体和对应于目标宿主节点的RLC实体之间有另一个逻辑信道。如图12所示,终端的一个PDCP实体对应于两个RLC实体,同时,终端只存在一个MAC实体,其中,该MAC实体与一个RLC实体,即RLC 1之间存在LCH 1,该MAC实体与另一个RLC实体,即RLC 2之间存在LCH 2。终端的一个RLC实体用于处理源宿主节点对应的数据,与该RLC实体对应的LCH用于传输源宿主节点对应的数据。终端的另一个RLC实体用于处理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数据,与该另一个RLC实体对应的LCH用于传输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数据。如图12所示,终端的RLC 1用于处理源宿主节点对应的数据,LCH 1用于传输源宿主节点对应的数据,终端的RLC 2用于处理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数据,LCH 2用于传输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数据。
接入中继节点的DU上的协议栈与终端的协议栈相同,这里相同可以理解为对等。即:接入中继节点的DU上存在与终端对等的两个RLC实体、1个MAC实体和1个PHY实体,该两个RLC实体与终端的两个RLC实体对等,该两个RLC实体中的每个RLC实体与MAC实体之间存在一个LCH,接入中继节点的DU的两个LCH与终端的两个LCH对等。如图12所示,对终端的一个承载而言,IAB node 2有两个RLC实体,即RLC 1和RLC 2,IAB node 2的RLC 1和终端的RLC 1对等,IAB node 2的RLC 2和终端的RLC 2对等。IAB node 2的RLC 1和MAC实体之间存在一个LCH,即LCH 1,以下行传输为例,IAB ndoe 2在IAB node 2的LCH 1上发送的数据,终端1在终端1的LCH 1上接收。IAB node 2的RLC 2和MAC实体之间存在一个LCH,即LCH 2,以下行传输为例,IAB node 2在IAB node 2的LCH 2上发送的数据,终端1在终端1的LCH 2上接收。
与终端类似,接入中继节点的DU上的一个RLC实体用于处理源宿主节点对应的数据,与该RLC实体对应的LCH用于传输源宿主节点对应的数据。接入中继节点的DU上的另一个RLC实体用于处理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数据,与该另一个RLC实体对应的LCH用于传输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数据,具体可以参考终端的RLC实体和LCH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终端和接入中继节点上的LCH可以是成套、配对或者对应使用的,终端和接入中继节点上的LCH(或者终端和接入中继节点上的LCH的配置信息)可以相同或者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接入中继节点的DU上可以以终端的承载为粒度,分别与源宿主节点和目标宿主节点建立对应的GTP-U隧道,例如,对于终端的一个承载而言,在IAB node 2和IAB donor CU1之间建立一个对应的GTP隧道,在IAB node 2和IAB donor CU 2之间也建立一个对应的GTP隧道。如图12所示,对于终端的一个承载,IAB donor CU 1和IAB node 2的DU之间存在一条GTP-U隧道,即GTP-U 1,GTP-U 1用于传输源宿主节点对应的数据,IAB donor CU 2和IAB node 2的DU之间存在另一条GTP-U隧道,即GTP-U 2,GTP-U 2用于传输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数据。
接入中继节点上的一个LCH对应一个GTP-U隧道,换句话说,LCH和GTP-U隧道是彼此一一对应的,在上行方向上,通过一个LCH接收到的数据被映射至与该LCH对应的GTP-U隧道,在下行方向上,通过一个GTP-U隧道接收到的数据被映射与该GTP-U隧道对应的LCH。以图12为例,IAB node 2上,LCH 1和GTP-U 1是彼此一一对应的,LCH 2和GTP-U 2是彼此一一对应的。在上行方向上,通过LCH 1接收到的数据被映射至GTP-U 1发送至IAB donor CU 1,通过LCH 2接收到的数据被映射至GTP-U 2发送至IAB donor CU 2。在下行方向上,通过GTP-U 1从IAB donor CU 1接收到的数据被映射至LCH 1,通过GTP-U 2从IAB donor CU 2接收到的数据被映射至LCH 2。
例如,以图12中的源宿主节点(即IAB donor CU 1)对应的上行数据的传输为例,终端1上,PDCP实体可以通过IAB donor CU 1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处理上行数据,然后PDCP实体将通过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处理后的上行数据发送给终端1的RLC 1,终端1的RLC 1通过LCH 1将该上行数据发送给终端1的MAC实体,终端1的MAC实体可以将从终端1的LCH1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封装,在MAC头中加上终端1的LCH 1的标识,经过终端1的PHY实体的处理发送给IAB node 2。相应地,IAB node 2从终端1接收到数据后,IAB node 2的MAC层通过解析MAC头可以得到终端的LCH 1的标识,IAB node 2将该数据通过与终端的LCH 1对等的LCH,即IAB node 2的LCH 1发送给RLC 1,IAB node 2从RLC1中提取出终端的上行数据后,映射到对应的GTP-U隧道1中,并根据当前的路由配置信息,进一步将映射到GTP-U隧道1中的数据通过回传链路发送至IAB donor CU 1,IAB donor CU 1从GTP-U隧道1中提取出终端的上行数据后,通过IAB donor CU 1的PDCP配置信息处理该上行数据。
目标宿主节点(即IAB donor CU 2)对应的上行数据的传输与源宿主节点对应的上行数据的传输类似,具体可以可以参考源宿主节点对应的上行数据的传输的内容。
又例如,以图12中的源宿主节点(即IAB donor CU 1)对应的下行数据的传输为例,IAB donor CU 1通过IAB donor CU 1的PDCP配置信息处理下行数据,然后IAB donorCU 1通过GTP-U隧道1将该下行数据发送给IAB node 2的DU,IAB node 2的DU从GTP-U隧道1中接收到该下行数据后,将该下行数据映射到GTP-U隧道1对应的RLC 1,RLC 1处理后通过LCH 1发送给MAC实体,MAC实体可以在MAC头中加上与IAB node 2的DU的LCH 1对等的终端1上的LCH的标识(即终端1的LCH 1的标识),经过IAB node 2的DU的PHY层的处理后发送给终端1。相应地,终端1从IAB node 2的DU接收到数据后,终端1的MAC实体通过解析MAC头可以得到终端1的LCH 1的标识,然后终端1将该数据通过终端1的LCH 1发送给终端1的RLC 1,经过终端1的RLC 1的处理后,发送给对应的PDCP实体,PDCP实体通过源宿主节点对应的配置信息处理该下行数据。
目标宿主节点(即IAB donor CU 2)对应的下行数据的传输与源宿主节点对应的下行数据的传输类似,具体可以可以参考源宿主节点对应的上行数据的传输的内容。
接入中继节点的MT上存在BAP实体、RLC实体、MAC实体和PHY实体。
迁移中继节点的DU存在与子节点的MT对等的协议栈。如图12所示,IAB node 3的DU存在与IAB node 2的MT对等的BAP实体、RLC实体、MAC实体和PHY实体。
可选的,源宿主节点可以配置接入中继节点至源宿主节点之间的路径上的路由和/或承载映射的规则,目标宿主节点可以配置接入中继节点至目标宿主节点之间的路径上的路由和/或承载映射的规则,该路由和/或承载映射的规则用于信令/数据的传输。
为了保证接入中继节点至迁移中继节点之间的路径上既可以传输源宿主节点对应的数据,也可以传输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数据,则需要接入中继节点至迁移中继节点的路径上的一个或者多个节点(包括接入中继节点,迁移中继节点,以及接入中继节点和迁移中继节点之间的一个或者多个其他中继节点)的MT和/或者DU上支持两套BAP配置,一套BAP配置为源宿主节点提供的,包括路由和/或承载映射的配置,另一套BAP配置为目标宿主节点提供的,包括路由和/或承载映射的配置。
作为一种示例,接入中继节点不是迁移中继节点,由于迁移中继节点的父节点发生改变,则迁移中继节点上配置两套BAP配置,一套BAP配置为源宿主节点提供的路由和/或承载映射的配置,另一套BAP配置为目标宿主节点提供的路由和/或承载映射的配置。由于接入中继节点的父节点没有改变,则接入中继节点和父节点之间链路上的承载映射可以保持不变,但是接入中继节点和父节点之间链路上的路由配置可以发生变化(例如路由配置中的接入中继节点的BAP地址发生了变化),因此,接入中继节点上配置有两套BAP配置,一套BAP配置为源宿主节点提供的路由配置,另一套BAP配置为目标宿主节点提供的路由配置。
可选的,上述一个或者多个节点的MT(或DU)可以只存在一个BAP实体,该BAP实体支持上述两套BAP配置。或者,MT(或者DU)可以存在两个BAP实体,一个BAP实体支持源宿主节点提供的BAP配置,另一个BAP实体支持目标宿主节点提供的BAP配置。
可选的,目标宿主节点可以通过源宿主节点向上述一个或者多个节点分别发送指示信息,每个指示信息指示对应的节点启动两套BAP配置信息,其中,启动可以理解为激活或者使能,启动两套BAP配置信息可以理解为启动BAP层的双配置。或者,可以由源宿主节点向上述一个或者多个节点分别发送该指示信息。
对于下行而言,上述一个或者多个节点中的某个节点从源宿主节点接收到下行数据后,根据源宿主节点的BAP配置将该下行数据发送至该节点的下一跳节点,和/或,上述一个或者多个节点中的某个节点从目标宿主节点接收到下行数据后,根据目标宿主节点的BAP配置将该下行数据发送至该节点的下一跳节点。上行方向的数据传输类似,在此不再描述。
迁移中继节点的MT具有类似于DAPS的协议栈,类似于DAPS的协议栈可以理解为迁移中继节点的MT存在一套与源父节点对等的协议栈,以及一套与目标父节点对等的协议栈。迁移中继节点从源父节点收到的源下行数据可以通过与源父节点对应的协议栈处理;迁移中继节点从目标父节点收到的目标下行数据可以通过与目标父节点对应的协议栈处理。例如,如图12所示,IAB node 3的MT分别具有与IAB node 1和IAB node 4对等的BAP实体、RLC实体、MAC实体和PHY实体。需要说明的是,迁移中继节点可以仅仅具有一个BAP实体,或者存在两个BAP实体,可以参考上文描述。
可选的,接入中继节点和迁移中继节点之间可以存在一个或者多个其他中继节点,此时在接入中继节点至迁移中继节点上的链路上,每个节点的DU存在和子节点的MT对等的BAP实体、RLC实体、MAC实体和PHY实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可选的,接入中继节点和迁移中继节点可以是同一个节点,也就是说接入中继节点发生了切换,此时接入中继节点拥有图12中IAB node 2的DU的协议栈和IAB node 3的MT的协议栈。
源父节点至源宿主节点,或者目标父节点至目标宿主节点之间的相邻的两个节点具有对等的协议栈,如图12所示,具体可以参考图7中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中,对下行而言,接入中继节点根据不同的GTP-U隧道来区分来自源宿主节点对应的数据和/或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数据,以便映射到不同的LCH上发送给终端,从而使得终端区分来自源宿主节点对应的数据和/或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数据。对上行而言,接入中继节点根据不同的LCH来区分发往源宿主节点对应的数据和/或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数据,以便映射到不同的GTP-U隧道上发送给源宿主节点和/或目标宿主节点。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对下行而言,下行数据包可以携带路由标识(routing ID)信息,接入中继节点可以根据路由标识信息来区分源宿主节点对应的数据和/或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数据。
具体地,该路由标识信息包括接入中继节点的BAP地址和路径标识(path ID),接入中继节点可以根据路由标识信息中携带的BAP地址来区分该下行数据包是来自源宿主节点的还是目标宿主节点的,以便进一步将该下行数据包映射到不同的LCH上发送给终端。其中,源宿主节点和目标宿主节点分别为接入中继节点分配两个不同的BAP地址,源宿主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包中的路由标识信息携带源宿主节点为接入中继节点分配的BAP地址,目标宿主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包中的路由标识信息携带目标宿主节点为接入中继节点分配的BAP地址。
为了保证源宿主节点和目标宿主节点为接入中继节点分配的BAP地址不同,在切换准备过程中,源宿主节点可以将其为接入中继节点分配的BAP地址发送给目标宿主节点,以便于目标宿主节点生成与源宿主节点为接入中继节点分配的BAP地址不同的BAP地址。作为一种示例,源宿主节点可以将其为接入中继节点分配的BAP地址携带在切换请求消息中发送给目标宿主节点。目标宿主节点可以将其为接入中继节点分配的BAP地址携带在切换命令消息(可以称为RRC重配置消息)中,通过源宿主节点发送给接入中继节点。
下面结合图13至图16介绍本申请提供的方案。图13至图16的内容可以和图12的协议栈的内容相互参考和引用。
图13、图14、图15和图16的方法中,第一中继节点为所述终端的接入中继节点(或者可以理解为第一中继节点为终端的父节点),第一中继节点可以称为接入中继节点,第一中继节点可以发生跨宿主节点的切换,即第一中继节点从源宿主节点切换至目标宿主节点;或者第一中继节点与源宿主节点之间的链路上的某一个中继节点(可以将该节点称为第二中继节点)发生跨宿主节点的切换,即第一中继节点与第二中继节点连接,第二中继节点从源宿主节点切换至目标宿主节点。跨宿主节点的切换的内容可以参考图10和图11中的内容,以图11中的跨宿主节点的切换为例,第一中继节点可以为图11中的IAB node 2,第二中继节点可以为图11中的IAB node 3,IAB node 3从IAB donor CU 1切换至IAB donor CU2。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CH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3所示,图13的方法包括:
S100:源宿主节点或者目标宿主节点向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S100是可选的。
第一中继节点可以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生成第一承载对应的第二LCH的配置信息。其中,第二LCH用于传输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
可选的,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第一消息中。
可选的,在S100之前,终端的第一承载对应于第一LCH,第一LCH用于传输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
可选的,本申请中该第一承载可以是第一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
示例性地,第一中继节点或者第二中继节点进行跨宿主节点的切换之前,第一中继节点已经为终端配置了第一LCH,第一LCH用于传输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
具体地,第一中继节点或者第二中继节点进行跨宿主节点的切换之前,第一中继节点通过源宿主节点向终端发送第一承载的空口的配置信息,其中第一承载的空口配置信息包括第一中继节点为终端生成的底层(可以包括RLC层、MAC层、PHY层和第一LCH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的配置信息。
可选的,第一LCH可以是图12中终端的LCH 1,第二LCH可以是图12中的终端的LCH2,具体可以参考图12中的内容。
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内容可以有多种,下面结合几种示例进行说明。
作为一种示例,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承载粒度的。也就是说,第一指示信息和终端的一个承载一一对应。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一中继节点生成一个承载对应的第二LCH的配置信息,或者可以指示在跨宿主节点的切换中,一个承载的数据传输不中断,或者可以指示一个承载被配置为DAPS切换,或者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指示其他内容,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在该示例下,可选的,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包括一个承载的标识,该一个承载包括第一承载。
在该示例中,第一中继节点收到多个第一指示信息,每个第一指示信息与一个承载一一对应,第一中继节点可以为终端的一个或者多个承载中的每个承载生成第二LCH的配置信息。本申请以第一承载为例进行介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本申请实施例的内容同样适用于其他一个或者多个承载。
作为另一种示例,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终端粒度的。也就是说,第一指示信息不指示具体一个承载。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一中继节点为终端的每个承载生成第二LCH的配置信息,或者可以指示在跨宿主节点的切换中,终端的数据传输不中断,或者可以指示终端被配置了DAPS切换,或者,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指示其他内容,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在该示例下,可选的,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不包括承载的标识。
在该示例中,第一中继节点可以为终端的每个承载(包括第一承载)生成第二LCH的配置信息,本申请以第一承载为例进行介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本申请实施例的内容同样适用于其他一个或者多个承载。
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第一消息中,源宿主节点或者目标宿主节点发送第一消息的时间可以有多种情况,下面结合几种示例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若第一中继节点发生了跨宿主节点的切换,第一中继节点可以感知到跨宿主节点的切换,如第一中继节点可以通过源宿主节点从目标宿主节点接收到切换命令,第一中继节点可以向目标宿主节点发起随机接入请求,然后第一中继节点接入到目标宿主节点后,可以和目标宿主节点建立连接。若第二中继节点发生了跨宿主节点的切换,第二中继节点可以感知到跨宿主节点的切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前面第一中继节点执行的动作可以替换成第二中继节点执行。但是,第二中继节点发生跨宿主节点的切换,第一中继节点可能感知不到切换,但是第二中继节点接入到目标宿主节点后,第二中继基站与目标宿主节点建立连接后,第二中继节点的后代节点会依次与目标宿主节点建立连接,以为终端提供数据传输的服务,所以第一中继节点可以感知到与目标宿主节点建立连接。所以,无论是第一中继节点还是第二中继节点发生跨宿主节点的切换,第一中继节点都会与目标宿主节点建立连接,这里建立连接可以包括建立F1接口和GTP-U隧道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作为一种示例,第一中继节点可以在与目标宿主节点建立连接后,从目标宿主节点接收到第一消息。
可选的,在该示例中,第一消息可以是UE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中。
作为另一种示例,第一中继节点可以在与目标宿主节点建立连接之前,从源宿主节点接收到第一消息。
具体地,当源宿主节点判决第一中继节点或者第二中继节点发生跨宿主节点的切换时,源宿主节点可以向目标宿主节点发送切换请求消息。源宿主节点在判决切换并向目标宿主节点发送切换请求消息之前或源宿主节点向目标宿主节点发送切换请求消息之后,第一中继节点从源宿主节点接收到第一消息。
可选的,在该另一种示例中,第一消息可以是UE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中。
S101:第一中继节点生成第二LCH的配置信息。
可选的,可以存在S100,第一中继节点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生成第二LCH配置信息。
可选的,可以不存在S100。在一种示例中,第一中继节点从目标宿主节点接收连接建立请求后,第一中继节点生成第二LCH的配置信息。可选的,连接建立请求可以是GTP隧道建立请求和/或F1接口建立请求,或者连接建立请求可以有其他名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上述示例中,第一中继节点从目标宿主节点接收连接建立请求后,可以为终端的每个承载(包括第一承载)生成第二LCH的配置信息,这里以第一承载为例进行介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本申请实施例的内容同样适用于其他一个或者多个承载。
S102:第一中继节点向终端发送所述第二LCH的配置信息。
可以理解,通过S101和S102,第一中继节点为终端的第一DRB配置第二LCH,从而第一承载对应第一LCH和第二LCH。
可选的,第一承载对应第一LCH和第二LCH,可以理解为,第一承载配置有第一LCH和第二LCH,或者第一承载与第一LCH和第二LCH关联,或者第一承载可以使用第一LCH和第二LCH,或者第一承载具备使用第一LCH和第二LCH的能力,但是实际上第一承载是否使用了第一LCH和第二LCH,取决于是否有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和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例如,某一段时间内,只有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没有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所以仅仅使用了第一LCH,没有使用第二LCH。或者,第一承载对应第一LCH和第二LCH,可以理解为,第一承载在使用第二LCH时,第一LCH保持、不释放、或者仍然处于激活状态等等。
可选的,第一承载对应第一LCH和第二LCH,可以理解为第一承载同时对应第一LCH和第二LCH,也就是说,在某一个或者多个时间点上,或者在某一段时间范围内,第一承载既对应第一LCH,也对应第二LCH。
可选的,第二LCH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二LCH的标识,第二LCH的优先级和所述第一DRB的承载标识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其中,第一LCH用于传输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第二LCH用于传输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
可选的,第一LCH与第一中继节点与源宿主节点之间的GTP-U隧道对应,第二LCH与第一中继节点与目标宿主节点之间的GTP-U隧道对应,具体可以参考图12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第一LCH与源宿主节点为第一中继节点分配的BAP地址对应,第二LCH与目标宿主节点为第一中继节点分配的BAP地址对应,可以参考图12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S102可以包括:第一中继节点通过目标宿主节点向终端发送第二LCH的配置信息。
具体的,第一中继节点可以向目标宿主节点发送第二LCH的配置信息,目标宿主节点生成第二消息,第二消息包括第三消息,该第三消息包括第二LCH的配置信息。目标宿主节点向源宿主节点发送第二消息,然后源宿主节点通过第一中继节点向终端发送所述第三消息。示例性地,该第三消息可以是RRC重配置消息,可以称为切换命令,该第二消息可以是切换请求响应消息。
通过源宿主节点为目标宿主节点转发所述第三消息,可以避免目标宿主节点和终端基于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进行安全协商之前,目标宿主节点无法自己向终端发送消息的情况。
可选的,该第三消息除了包括第二LCH的配置信息,第三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一承载的空口配置信息,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和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目标宿主节点为第一中继节点分配的BAP地址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其中,第一承载的空口配置信息,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可以是第一中继节点或者源宿主节点发送给目标宿主节点的,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可以是目标宿主节点生成的。下面进行描述。
可选的,第三消息可以包括第一承载的空口配置信息。可选的,第一承载的空口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第一LCH的配置信息,具体可以参考上文描述。通过第三消息包括第二LCH的配置信息和第一承载的空口配置信息,对于空口的配置,终端可以通过全配置的方式,用接收到的第二LCH的配置信息和第一承载的空口配置信息,替换终端与第一中继节点之间的已有的空口配置,使得终端根据更新后的空口配置与第一中继节点进行数据的传输,因为第一承载配置了两个LCH,一个用于传输源宿主节点对应的数据,一个用于传输目标宿主节点的数据,从而保证终端在第一中继节点或第二中继节点切换过程中业务传输的不中断。
可选的,第三消息可以不包括第一承载的空口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二LCH的配置,此时终端收到第三消息后,对于第一承载的空口的配置,终端可以采用增量配置的方式,在已有的第一承载的空口的配置的基础上,增加第二LCH,可以节约通信资源。
可选的,该第三消息可以包括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不包括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终端收到后,为第一承载的PDCP实体增加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可以理解,在收到第三消息之前,终端的第一DRB的PDCP实体包括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终端收到第三消息后,对于第一承载的PDCP配置,可以采取增量配置的方式,在原先的第一承载的PDCP实体的基础上,新增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另外,由于第三消息包括第二LCH的配置信息和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可以隐含指示第二LCH的配置信息和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是对应的,即,下行方向上,终端通过第二LCH接收的数据通过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进行处理,上行方向上,终端可以通过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处理后的上行数据通过第二LCH传输。
可选的,该第三消息可以包括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和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从而,对于第一承载的PDCP配置,终端可以通过全配置的方式,为第一承载的PDCP实体,用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和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替换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使得终端根据更新后的空口配置与第一中继节点进行数据的传输,因为第一承载配置了两个LCH,一个用于传输源宿主节点对应的数据,该数据通过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进行处理,一个用于传输目标宿主节点的数据,该数据通过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进行处理,从而保证终端在第一中继节点或第二中继节点切换过程中业务传输的不中断。
可选的,第一中继节点向目标宿主节点发送第二LCH的配置信息的时间点可以有多种情况,例如,第一中继节点与目标宿主节点建立连接后或者建立连接前,第一中继节点向目标宿主节点发送第二LCH的配置信息。下面结合几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中继节点与目标宿主节点建立连接后,向目标宿主节点发送第二LCH的配置信息。
示例性地,第一中继节点向目标宿主节点发送第四消息,第四消息包括第二LCH的配置信息,然后目标宿主节点向源宿主节点发送第二消息,源宿主节点向终端发送第三消息,其中,第二消息和第三消息的内容可以参考上文的描述。
可以理解,当S100存在时,第一中继节点在与目标宿主节点建立连接后,第一中继节点可以先从目标宿主节点接收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的第一消息,然后第一中继节点向目标宿主节点发送第四消息。
可选的,该第一消息可以是UE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中,第四消息可以为UE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
可选的,可以不存在S100,第一中继节点从目标宿主节点接收第一消息后,第一中继节点生成第二LCH的配置信息,然后第一中继节点向目标宿主节点发送第四消息。具体可以参考上文的内容。
可选的,该第四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一承载的空口的配置信息,以便于目标宿主节点通过源宿主节点转发至终端的第三消息中可以包括第一承载的空口的配置信息。
可选的,该第四消息可以不包括第一承载的空口的配置信息,在源宿主节点决定将迁移中继节点(即第一中继节点或者第二中继节点)由源宿主节点切换至目标宿主节点后,源宿主节点可以向目标宿主节点发送迁移中继节点的后代节点的上下文,后代节点包括终端,迁移中继节点的后代节点的上下文包括终端的上下文,终端的上下文包括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以及第一DRB的空口的配置信息。从而,目标宿主节点可以获得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以及第一DRB的空口的配置信息。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一中继节点与目标宿主节点建立连接前,第一中继节点向源宿主节点发送第二LCH的配置信息,然后源宿主节点向目标宿主节点发送第二LCH的配置信息。
可以理解,由于第一中继节点还没有与目标宿主节点建立连接,第一中继节点无法直接向目标宿主节点发送信息,可以通过源宿主节点向目标宿主节点发送信息。
例如,第一中继节点向源宿主节点发送第五消息,源宿主节点向目标宿主节点发送第六消息,第五消息和第六消息包括第二LCH的配置信息,然后目标宿主节点向源宿主节点发送第二消息,源宿主节点向终端发送第三消息,其中,第二消息和第三消息的内容可以参考上文的内容。
可以理解,当S100存在时,第一中继节点在与目标宿主节点建立连接前,第一中继节点可以先从源宿主节点接收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的第一消息,然后第一中继节点向源宿主节点发送第五消息,该源宿主节点向目标宿主节点发送第六消息。
具体的,当源宿主节点判决第一中继节点或者第二中继节点执行切换时,源宿主节点向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第一消息,然后,第一中继节点向源宿主节点发送第五消息,以便于源宿主节点向目标宿主节点发送第六消息。
可选的,第一消息可以是UE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该第五消息可以是UE上下文修改响应消息,该第六消息可以是切换请求消息。
可选的,该第五消息可以包括第一承载的空口的配置信息。或者,第五消息可以不包括第一承载的空口的配置信息,源宿主节点上具有第一承载的空口的配置信息,例如终端在与源宿主节点建立连接之前,源宿主节点从第一中继节点接收第一承载的空口的配置信息,并保存该第一承载的空口的配置信息。
可选的,该第六消息可以包括第一承载的空口的配置信息和/或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可选的,该第六消息可以是源宿主节点确定将迁移中继节点(即第一中继节点或者第二中继节点)由源宿主节点切换至目标宿主节点后,源宿主节点向目标宿主节点发送的。
S103:终端收到第二指示信息。
终端可以根据第二指示信息为第一承载配置第二LCH。
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内容可以有多种,下面结合几种示例进行说明。
作为一种示例,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是承载粒度的。也就是说,第二指示信息与一个承载一一对应。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终端为一个承载配置第一LCH和第二LCH,或者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终端为一个承载配置第二LCH,或者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指示一个承载关联两个LCH,即第一LCH和第二LCH,或者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指示一个承载第一LCH和第二LCH均用于该承载的数据传输,或者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终端不要用一个承载的第二LCH替代该承载第一LCH,或者,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终端为一个承载启动或者激活PDCP双配置的功能,其中PDCP双配置可以包括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和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或者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指示在跨宿主节点的切换中,一个承载的数据传输不中断,或者可以指示一个承载被配置为DAPS切换,或者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指示其他内容,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在该示例下,可选的,第二指示信息可以包括一个承载的标识,该一个承载包括第一承载。
在该示例中,第一中继节点收到多个第二指示信息,每个第一指示信息与一个承载一一对应,第一中继节点可以为终端的一个或者多个承载中的每个承载配置该承载对应的第二LCH。本申请以第一承载为例进行介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本申请实施例的内容同样适用于其他一个或者多个承载。
作为另一种示例,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是终端粒度的。也就是说,第二指示信息不指示具体一个承载。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一中继节点为终端的每个承载配置第一LCH和第二LCH,或者指示终端为每个承载配置第二LCH,或者指示每个承载关联两个LCH,或者指示不要用每个承载的第二LCH替代该承载的第一LCH等等。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的其他内容可以参考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是终端粒度的内容,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对象是终端或者终端的每个承载。或者,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指示在跨宿主节点的切换中,终端的数据传输不中断,或者可以指示发生了DAPS切换,或者,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指示其他内容,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在该示例下,可选的,第二指示信息可以不包括承载的标识。
在该示例中,第一中继节点可以为终端的每个承载(包括第一承载)配置第二LCH,本申请以第一承载为例进行介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本申请实施例的内容同样适用于其他一个或者多个承载,此时在S102中终端可以收到该其他一个或者多个承载分别对应的第二LCH的配置信息。
终端收到第二指示信息的方式有多种,下面结合几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目标宿主节点通过第一中继节点向终端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指示信息是目标宿主节点生成的。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指示信息可以和S102中目标宿主节点向终端发送第二LCH的配置信息携带在一条消息中,例如,该消息为S102中的第三消息,该第三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一承载的空口配置信息,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和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目标宿主节点为第一中继节点分配的BAP地址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具体可以参考S102中的中继节点通过目标宿主节点向终端发送第二LCH的配置信息的流程。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一中继节点向终端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在该实施方式中,该第二指示信息是第一中继节点生成的。
可选的,第一中继节点生成第二LCH配置信息时,第一中继节点可以生成第二指示信息,然后发送给终端。
例如,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MAC CE中。
作为又一种实施方式,该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是源宿主节点发送给终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通过终端收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避免终端收到第二LCH的配置信息,误以为要删除第一LCH的配置信息,保证终端的第一承载可以同时配置有第一LCH和第二LCH,从而在跨宿主节点的切换中,降低数据传输被中断的概率,提高业务的连续性。
S103是可选的。
S104:终端为第一承载配置第二LCH。
可选的,S104之后,终端可以利用第一LCH传输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终端可以利用第二LCH传输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下面结合几种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可选的,图13的方法还可以包括:目标宿主节点通过源宿主节点向接入中继节点和迁移中继节点的链路上的一个或者多个节点(包括接入中继节点,迁移中继节点,以及接入中继节点和迁移中继节点之间的一个或者多个其他节点)发送启动BAP层的双配置的指示,BAP层的双配置包括源宿主节点对应的BAP配置和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BAP配置,具体可以参考图12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或者,可以由源宿主节点向上述一个或者多个节点发送启动BAP层的双配置的指示。
可选的,在图13的方法中,所述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包括PDCP下行数据和/或PDCP上行数据。可选的,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包括PDCP下行数据和/或PDCP上行数据。
可选的,所述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是通过所述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处理的,具体可以是源宿主节点处理的,或者是终端处理的;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是通过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处理的,具体可以是目标宿主节点处理的,或者是终端处理的。
可选的,终端的第一承载的PDCP实体包括所述源宿主节点对应的配置信息和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配置信息,具体可以参考图12中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当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为PDCP下行数据时,第一LCH用于传输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可以理解为,第一LCH用于接收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下行数据。类似地,当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为PDCP下行数据时,第二LCH用于传输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可以理解为,第二LCH用于接收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
作为一种示例,源宿主节点将PDCP下行数据经过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处理后,发送至第一中继节点,第一中继节点将所述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下行数据映射至第一LCH并发送给终端,终端可以从第一中继节点接收映射至所述第一LCH的所述源宿主节点对应的下行PDCP数据(可以理解为终端通过第一LCH接收源宿主节点对应的下行PDCP数据);且所述终端通过所述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处理所述源宿主节点对应的下行PDCP数据。
作为另一种示例,目标宿主节点将PDCP下行数据经过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处理后,发送至第一中继节点,第一中继节点将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下行数据映射至第二LCH并发送给终端,所述终端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接收映射至所述第二LCH的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下行PDCP数据(可以理解为终端通过第二LCH接收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下行PDCP数据);且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处理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下行PDCP数据。
对于下行数据,上面两种示例可以只发生一个,或者该两种示例均发生。可选的,对于下行数据,在跨宿主节点的切换的过程(本申请实施例中包括从源宿主节点决定跨宿主节点的切换,至迁移中继节点的源父节点释放迁移中继节点的上下文的过程)中,源宿主节点向终端发送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下行数据的时间,和目标宿主节点可以向终端发送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下行数据的时间可以相互重合,也就是说,终端可以在同一时间接收到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下行数据和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下行数据。
当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为PDCP上行数据时,第一LCH用于传输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可以理解为,第一LCH用于发送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上行数据。类似地,当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为PDCP上行数据时,第二LCH用于传输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可以理解为,第二LCH用于发送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上行数据。
作为一种示例,终端通过所述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处理上行数据,得到所述源宿主节点对应的上行PDCP数据;且将所述源宿主节点对应的上行PDCP数据映射至所述第一LCH,所述终端向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映射至所述第一LCH的所述源宿主节点对应的上行PDCP数据(可以理解为终端通过第一LCH发送源宿主节点对应的上行PDCP数据),第一中继节点接收到映射至第一LCH的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上行数据后,将其发送至源宿主节点,最终源宿主节点通过源宿主节点对应的配置信息处理该PDCP上行数据。
作为另一种示例,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处理上行数据,得到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上行PDCP数据;且将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上行PDCP数据映射至所述第二LCH,所述终端向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映射至所述第二LCH的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上行PDCP数据(可以理解为终端通过第二LCH发送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上行PDCP数据),第一中继节点接收到映射至第二LCH的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上行数据后,将其发送至目标宿主节点,最终目标宿主节点通过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配置信息处理该PDCP上行数据。
可选的,对于下行数据,第一中继节点可以根据下行数据传输使用的GTP-U隧道,区分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下行数据和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下行数据。或者,第一中继节点可以根据下行数据携带的BAP地址区分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下行数据和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下行数据。
对于上行数据,上面两种示例可以只发生一个,或者该两种示例均发生。可选的,对于上行数据,在上述跨宿主节点切换的过程中,终端向源宿主节点发送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上行数据的时间点,和终端向目标宿主节点发送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上行数据的时间点可以错开,也就是说,终端可以在同一时间,要么向源宿主节点发送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上行数据,要么向目标宿主节点发送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上行数据。
上述下行数据和上行数据的传输过程可以参考图12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迁移中继节点(即第一中继节点或者第二中继节点)与目标宿主节点建立连接前,终端向源宿主节点发送上行数据,在迁移中继节点与目标宿主节点建立连接后,终端向目标宿主节点发送上行数据。但是终端并不感知迁移中继节点何时与目标宿主节点建立了连接,导致终端不确定用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处理上行PDCP数据并发送给源宿主节点,还是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处理上行PDCP数据并发送给目标宿主节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下面的方案,可以保证终端使用正确的配置信息处理上行数据,避免丢包带来的业务的中断。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示方法的流程图。图14的方法可以单独执行,或者可以在图13的方法的基础上执行。图14与图13的内容可以相互参考和借鉴。
在图14的方法中,终端的第一承载配置有第一LCH和第二LCH,其中第一LCH传输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第二LCH用于传输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第一LCH,第二LCH以及如何配置第二LCH可以参考图13中的内容。
如图14所示,图14的方法包括:
S200:终端接收第三指示信息。终端可以根据第三指示信息确定通过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处理上行数据。
可选的,该第三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终端向目标宿主节点发送数据,或者,该第三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终端使用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配置信息处理数据,或者,该第三指示信息可以指示迁移中继节点已经接入目标父节点或者中继节点切换完成,或者,该第三指示信息可以指示迁移中继节点已完成PUSCH转换。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迁移中继节点执行PUSCH转换后,向终端发送第三指示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执行PUSCH转换可以理解为迁移中继节点的PUSCH从源父节点转换到目标父节点,也就是说,迁移中继节点原先通过PUSCH向源父节点发送PUSCH数据(例如终端的PDCP上行数据),后通过PUSCH向目标父节点进行PUSCH数据(例如终端的PDCP上行数据)。具体地,当迁移中继节点向目标宿主节点发送preamble,并接收目标宿主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random access response,RAR)消息后,执行PUSCH转换,其中,该RAR消息包括UL授权(grant)资源。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迁移中继节点与目标宿主节点连接后,迁移中继节点向终端发送第三指示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迁移中继节点与目标宿主节点连接,可以包括迁移中继节点与目标宿主节点为第一承载建立F1接口,建立GTP隧道,和/或迁移中继节点与目标宿主节点完成路径的路由和承载映射配置。
可选的,在上述两种实施方式中,该第三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下行数据中发送给终端,例如携带在下行数据的MAC头字段或者RLC头字段中。或者,可选的,该第三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控制信令中发送给终端,该控制信令可以是MAC CE或者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
作为再一种实施方式,可以由目标宿主节点在收到迁移中继节点的RRC重配置完成消息后,向终端发送第三指示信息。
可选的,目标宿主节点可以通过RRC消息向终端发送第三指示信息。
可选的,上述三种实施方式可以应用在第一中继节点与目标宿主节点建立连接之前,终端接收到第二LCH的配置信息的场景。在该场景下,通过迁移中继节点执行PUSCH转换后,或者迁移中继节点与目标宿主节点建立连接后,或者目标宿主节点接收到RRC重配置完成消息后,向终端发送第三指示信息,可以避免终端一旦收到第二LCH的配置信息,默认使用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处理上行数据,并发送给迁移中继节点,而迁移中继节点由于还没有与目标宿主节点建立连接,只能向源宿主节点发送该上行数据,源宿主节点无法解析该上行数据,而导致的上行数据丢失。
作为又再一种实施方式,可以由目标宿主节点通过源宿主节点将第二LCH的配置信息和第三指示信息一起发送给终端。示例性地,目标宿主节点向源宿主节点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包括第三消息,源宿主节点向终端发送第三消息,该第三消息包括第二LCH的配置信息和第三指示信息。
S201:终端根据第三指示信息,通过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处理上行数据。可选的,终端还可以将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上行数据映射至第二LCH发送给目标宿主节点。
具体地,终端通过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处理上行数据后,可以得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上行数据,然后将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上行数据映射至第二LCH,然后通过第二LCH发送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上行数据,第一中继节点接收到映射至第二LCH的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上行数据后,将其发送至目标宿主节点,最终目标宿主节点通过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配置信息处理该PDCP上行数据。
可选的,在终端接收到第三指示信息之前,终端均采用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处理PDCP上行数据,终端在收到第三指示信息后,对后续的PDCP上行数据均采用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进行处理。具体采用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处理PDCP上行数据,或者采用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处理PDCP上行数据,可以参考图13中的内容,对此不再赘述。
通过图14的方法,在跨宿主节点的切换中,终端的父节点可能始终没有发生变化,终端并不感知迁移中继节点何时执行了PUSCH转换,通过向终端发送第三指示信息,终端可以确定通过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处理上行数据,从而保证终端使用正确的配置信息处理上行数据,避免丢包带来的业务的中断提升业务传输的连续性。
可选的,作为S200和S201的另一种替代的实施方式,S200和S201可以不存在,终端收到第二LCH的配置信息后,执行S202,即终端通过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处理上行数据,将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上行数据映射至第二LCH发送给目标宿主节点。
可选的,该实施方式可以应用在第一中继节点在与目标宿主节点建立连接之后,终端接收到第二LCH的配置信息的场景。在该场景下,终端一旦收到第二LCH的配置信息,就默认使用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处理上行数据,并发送给目标宿主节点,保证业务传输的连续性,并且节约信令开销。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CH的删除方法的流程图。图15的方法可以单独执行,或者可以在图13和图14的一个或者两个方法的基础上执行。图15、图14与图13的内容可以相互参考和借鉴。
在图15的方法中,终端的第一承载配置有第一LCH和第二LCH,其中第一LCH传输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第二LCH用于传输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第一LCH,第二LCH以及如何配置第二LCH的内容可以参考图14中的内容。
如图15所示,图15的方法包括:
S301:第一中继节点向目标宿主节点发送第四指示信息。
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目标宿主节点指示终端删除第一LCH。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中继节点完成向终端发送第一中继节点缓存的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后,第一中继节点向目标宿主节点发送该第四指示信息。
第一中继节点缓存的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会被映射至终端的第一LCH传输,故也可以称为第一LCH对应的PDCP数据。
在该实施方式中,可选的,S301之前,该方法还包括:第一中继节点接收到第七消息,第七消息用于删除第一中继节点和源宿主节点之间的F1接口和/或GTP-U隧道,第一中继节点可以在收到第七消息,且完成向终端发送第一中继节点缓存的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后,第一中继节点向目标宿主节点发送该第四指示信息。
作为一种示例,该方法还包括:目标宿主节点向源宿主节点发送第八消息,以触发源宿主节点向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第七消息。示例性地,该第七消息和该第八消息可以是UE上下文释放消息。
可选的,该第七消息可以包括第一LCH的ID,和/或指示第一中继节点删除第一中继节点和源宿主节点之间的GTP-U隧道的指示信息。
可选的,第一中继节点完成向终端发送第一中继节点缓存的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可以理解为,第一中继节点已经向终端发送第一中继节点上全部缓存的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或者,第一中继节点上没有缓存的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或者,第一中继节点上第一LCH对应的缓冲(buffer)为空。
可选的,第四指示信息的指示内容可以具有多种情况,示例性地,第四指示信息可以指示删除第一LCH,或者可以指示第一中继节点完成向终端发送第一中继节点缓存的第一LCH对应的PDCP数据,或者可以指示第一中继节点上第一LCH对应的缓冲为空,或者可以指示其他内容,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可选的,第四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一LCH的ID,和/或第一承载的标识。
可选的,第四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UE上下文修改要求(require)消息中。S302:目标宿主节点向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第五指示信息。
目标宿主节点接收到第四指示信息后,可以确定第五指示信息。
可选的,该第五指示信息可以与第四指示信息相同或者不同。
可选的,该第五指示信息的指示内容可以具有多种情况,示例性地,第五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终端删除第一LCH,或者指示终端释放PDCP双配置的功能,或者指示终端删除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或者可以指示其他内容,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可选的,第五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RRC消息中,该RRC消息携带在UE上下文修改请求(request)消息中,该UE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可以是F1AP消息。
可选的,第五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一LCH的ID,和/或第一承载的标识。
S303:第一中继节点向终端发送第五指示信息。
可选的,S303可以为第一中继节点向终端发送上述RRC消息。
S304:终端根据第五指示信息,删除第一承载的第一LCH。
可选的,当第五指示信息包括第一LCH的ID时,终端根据第五指示信息删除第一LCH。
可选的,当第五指示信息不包括第一LCH的ID时,终端在收到第五指示信息后,可以默认删除第一LCH,即:默认删除与源宿主节点对应的LCH。
可选的,图15的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中继节点删除第一LCH的配置信息,删除与源宿主节点之间的F1接口,和GTP-U隧道中的一项或者多项等等。作为一种示例,第一中继节点可以在S302或者S303后,进行下面操作的一项或者多项:删除第一LCH的配置信息,删除与源宿主节点之间的F1接口,和与源宿主节点之间的GTP-U隧道等。可以理解,S302或者303后,第一中继节点不需要再为终端与源宿主节点进行消息或者数据的传输了,第一中继节点删除第一LCH的配置信息,删除与源宿主节点之间的F1接口,和/或与源宿主节点之间的GTP-U隧道,可以节约资源。或者,作为另一种示例,第一中继节点可以在S302之前,进行下面操作的一项或者多项:删除与源宿主节点之间的F1接口,和与源宿主节点之间的GTP-U隧道等。
通过图15的方法,终端可以根据网络侧的指示来删除第一LCH,可以节约空口资源。另外,第一中继节点完成向终端发送第一中继节点缓存的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后,第一中继节点向目标宿主节点发送第四指示信息,从而目标宿主节点指示终端删除第一LCH,可以保证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都通过第一LCH发送至终端后,终端才删除第一LCH,保证数据传输的连续性,避免终端删除第一LCH后仍然收到了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导致的终端无法处理或者解析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而带来的数据传输的中断。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示方法的流程图,图16的方法可以单独执行,或者可以在图13、图14和图16的一个或者多个方法的基础上执行。图13至图16的内容可以相互参考和借鉴。如图16所示,该方法包括:
S401:源宿主节点向目标宿主节点发送能力指示信息。
可选的,该能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迁移中继节点支持某种能力,示例性地,该能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迁移中继节点在切换过程中支持保持与所述源宿主节点的连接,或者,该迁移中继节点在切换过程中支持同时保持与源宿主节点和目标宿主节点的连接,或者可以指示迁移中继节点支持DAPS,或者可以指示在切换过程中,迁移中继节点支持并行PDSCH数据传输,或者在切换过程中,迁移中继节点支持并行PUSCH数据传输,或者该能力指示信息可以指示其他内容,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以能力指示信息是迁移中继节点粒度的为例进行了介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里能力指示信息也可以是终端的承载的粒度的,例如,该能力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终端的第一承载支持在切换过程中支持DAPS,支持并行PDSCH传输或者PUSCH传输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可选的,该能力指示信息可以是该源宿主节点生成的。
可选的,该能力指示信息可以是该迁移中继节点发送给该源宿主节点的。
作为一种示例,该能力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该源宿主节点向该目标宿主节点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中。
可选的,在该示例中,切换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迁移中继节点和迁移中继节点的后代节点的上下文信息。其中,迁移中继节点和后代节点的上下文信息包括迁移中继节点和后代节点接入的中继节点的标识(例如:IAB-DU id)、迁移中继节点和后代节点接入的中继节点的小区的标识(例如:全球小区识别码(cell group identifier,CGI)),以及迁移中继节点和后代节点在接入的小区中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 radio network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可选的,切换请求消息可以是用于群组切换的切换请求消息,群组切换可以理解为,迁移中继节点在执行切换时,迁移中继节点的后代节点也会跟着迁移中继节点一起切换,可以将迁移中继节点和后代节点看做是一个群组,该群组进行切换。
S401是可选的。
S402:目标宿主节点向源宿主节点发送第六指示信息。
作为一种示例,第六指示信息携带在RRC重配置消息中,该RRC重配置消息携带在目标宿主节点向源宿主节点发送的切换请求响应消息中。可以理解,目标宿主节点向源宿主节点发送切换请求响应消息,包括RRC重配置消息,该RRC重配置消息包括第六指示信息。
可选的,当S401存在时,目标宿主节点根据该能力指示信息确定第六指示信息;当S402不存在时,目标宿主节点默认迁移中继节点具有上述能力指示信息指示的能力,从而生成第六指示信息。
可选的,该第六指示信息指示的内容可以具有多种情况,示例性地,该第六指示信息可以指示迁移中继节点在切换过程中保持与源宿主节点的连接,或者可以指示迁移中继节点在切换过程中同时保持与源宿主节点和目标宿主节点的连接,或者可以指示在切换过程中源宿主节点会向迁移中继节点发送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或者可以指示迁移中继节点启动DAPS,或者可以指示在切换过程中,迁移中继节点进行并行PDSCH数据传输,或者在切换过程中,迁移中继节点进行并行PUSCH数据传输,或者该第六指示信息可以指示其他内容,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本申请中的切换过程可以包括迁移中继节点从源宿主节点接收到RRC重配置消息,至迁移中继节点从目标宿主节点接收指示释放与源父节点之间的协议栈资源的消息之间的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迁移中继节点进行并行PDSCH数据传输,可以理解为,迁移中继节点既可以传输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SCH数据,又可以传输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SCH数据。类似地,迁移中继节点进行并行PUSCH数据传输,可以理解为,迁移中继节点既可以传输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USCH数据,又可以传输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USCH数据。
可选的,上面以该第六指示信息为迁移IAB节点粒度的进行了介绍,可选的,该第六指示信息可以是终端的承载粒度的,具体可以参考能力指示信息可以是终端的承载的粒度的描述,在此不再描述。
可选的,该能力指示信息和第六指示信息可以是相同的,其可以携带在同一个信元中;或者,该能力指示信息和第六指示信息可以是不同的。
可选的,S402是可选的。S401和S402可以择一发生,或者S401和S402均发生。
S403:源宿主节点向迁移中继节点发送第六指示信息。
作为一种示例,该第六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源宿主节点向迁移中继节点发送的RRC重配置消息。
S404:迁移中继节点根据第六指示信息,在切换过程中保持与源宿主节点的连接。
S404是可选的。
图13至图16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方法可以结合在一起实施,下面结合图17至图18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图17和图18以图11的跨宿主节点的切换场景为例进行了介绍,图17和图18中的内容不仅仅适用于图11的场景,还可以适用于跨宿主节点切换的其他场景。
图17和图18分别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宿主节点切换的方法的示意图,介绍了IAB node 3从IAB node 1切换至IAB node 4的切换过程,切换过程主要分为切换准备、切换执行和切换完成的三个过程,在各个过程,终端可以与IAB donor CU 1和/或IABdonor CU 2进行数据传输,图17和图18中以虚线的箭头示出。不同的是,图17中,在切换完成的过程中为终端配置第一承载的第二LCH,图18中在切换准备的过程中为终端配置第一承载的第二LCH。下面分别对图17和图18进行说明。
如图17所示,该方法包括:
S501至S508的过程描述了切换准备过程,可以与图17的内容相互参考。
S501:IAB node 3向IAB donor CU 1发送测量报告。
IAB node 3可以根据从IAB donor CU 1接收的测量配置对接入的IAB node 1的服务小区和IAB node 4下的邻居小区进行测量,得到测量报告,发送给IAB donor CU 1。
S502:IAB donor CU 1进行切换判决。
IAB nodor CU 1根据收到的测量报告可以判决将IAB node 3从IAB node 1切换到IAB node 4。
例如,当IAB node 4的小区的信号质量优于IAB node 1的小区的信号质量时,IABdonor CU 1可以判决将IAB node 3从IAB node 1切换到IAB node 4。
S503:IAB donor CU 1向IAB donor CU 2发送切换请求消息,包括能力指示信息。
可选的,切换请求消息可以携带IAB node 3和IAB node3的后代(descendant)节点的上下文信息。例如,IAB node 3的后代节点包括IAB node 2和终端1,切换请求消息可以携带IAB node 3、IAB node 2和终端1的上下文信息。可以参考S401中迁移中继节点和迁移中继节点的后代节点的上下文信息。
切换请求消息可以包括能力指示信息,可以参考S401的内容。
S504:IAB donor CU 2向IAB node 4发送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S505:IAB node 4向IAB donor CU 2发送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
S506:IAB donor CU 2向IAB donor CU1发送切换请求响应消息,包括第一RRC重配置消息,第一RRC重配置消息包括第六指示信息。
第六指示信息的内容可以参考S402中的内容。
S509至S513的过程描述了切换执行过程。也就是,IAB node 3与IAB donor DU 2之间的随机接入的过程。
S507:IAB node CU 1向IAB node 3发送第一RRC重配置消息,包括第六指示信息。
S508:IAB node 3根据第六指示信息启动DAPS。
DAPS的相关内容可以参考图8和图12的内容。
可以理解,IAB node 3启动DAPS,可以理解为,IAB node 3在切换中可以保持与IAB donor CU 1的连接。
S509:IAB node 3向IAB node 4发送preamble。
S510:IAB node 4向IAB node 3发送RAR。
S511:IAB node 3进行PUSCH switch(转换)。
IAB node 3进行PUSCH转换,可以理解为IAB node 3将会停止与IAB node 1之间的上行数据(例如终端的上行数据)的传输,开始与IAB node 4进行上行数据(例如终端的上行数据)的传输,即IAB node 3的PUSCH由IAB node 1转换到了IAB node 4上。需要注意的是,虽然IAB node 3的PUSCH转换到了IAB node 4上,IAB node 3无法与IAB node 1进行上行数据的传输了,IAB node 3仍然可以与IAB node 1进行下行数据的传输。PUSCH转换的内容可以参考上文的描述。
可选的,S511之后,IAB node 3可以向终端1发送第七指示信息,终端1可以根据第七指示信息停止用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处理上行数据,并映射至第一LCH。例如,第七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终端停止向源宿主节点发送上行数据。这样可以避免IAB node3PUSCH转换后,仍然接收到源宿主节点对应的上行数据,IAB node 3向目标宿主节点发送源宿主节点对应的上行数据,目标宿主节点无法解析,而带来的丢包,数据传输的中断,以及IAB node 3至目标宿主节点之间的节点的缓存资源的浪费。
S512:IAB node 3向IAB donor DU 2发送RRC重配置完成消息。
S513:IAB donor DU 2向IAB donor CU2发送上行RRC消息转移(UL RRCtransfer)消息,包括RRC重配置完成消息。
S514至S536描述了切换完成过程。
S514:IAB node 3和IAB donor CU 2进行F1接口的建立。
可选的,IAB node 3在获取到IAB node 3在IAB donor CU 2下的小区标识后,可以向IAB donor CU 2发起F1连接建立的流程,然后IAB node 3和IAB donor CU 2建立F1接口。
S515:IAB node 2和IAB donor CU 2进行F1接口的建立。
S516至S521描述了配置第一承载的第二LCH的过程,可以与图13中的内容相互参考,例如可以对应于第一中继节点与目标宿主节点建立连接后,第一中继节点从目标宿主节点接收第一指示信息,第一中继节点向目标宿主节点发送第二LCH的配置信息的情况。可以理解,图13中的第一消息为S516中的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第四消息为S518中的UE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图13中的第二消息为S506中的切换请求响应消息,图13中的第三消息为S519至S521中的第二RRC重配置消息。
S516:IAB donor CU 2向IAB node 2发送UE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
可选的,UE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可以用于建立GTP隧道,可以称为GTP隧道建立请求消息。可选的,该UE上下文建立消息可以包括GTP隧道标识。
作为S516的另一种实施方式,UE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可以不包括第一指示信息。
S517:IAB node 2生成第一承载对应的第二LCH的配置信息。
可选的,UE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时,IAB node 2可以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生成第二LCH的配置信息,或者,UE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不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时,IAB node 2收到UE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后,可以为终端的每个承载生成第二LCH的配置信息,并通过S517的UE上下文建立请求响应消息发送给IAB donor CU 2。
S518:IAB node 2向IAB donor CU 2发送UE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包括第一承载对应的第二LCH的配置信息。
通过S516至S518,IAB node 2和IAB donor CU 2可以为第一承载建立GTP-U隧道,该GTP-U隧道与第二LCH对应。
可选的,在S516至S518中,可以完成IAB node 2至IAB donor CU 2的路径上的路由和承载映射的配置。
S519:IAB donor CU 2向IAB donor CU 1发送切换请求响应消息,包括第二RRC重配置消息,第一RRC重配置消息包括第一承载对应的第二LCH的配置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
S520:IAB donor CU 1向IAB node 2发送UE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包括第二RRC重配置消息。
S521:IAB node 2向终端发送第二RRC重配置消息。
第二RRC重配置消息包括第一承载的空口配置信息,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和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具体可以参考S102中的内容。
可选的,第二RRC重配置消息还包括第三指示信息,终端1可以根据第三指示信息使用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处理上行数据,并将处理后的上行数据映射至第二LCH。或者,可选的,第二RRC重配置消息可以不包括第三指示信息,终端1收到第二RRC重配置消息后,如果第二RRC重配置消息中携带第二LCH的配置信息,则默认使用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处理上行数据,并将处理后的上行数据映射至第二LCH。
S522:终端为第一承载配置第二LCH。
具体可以参考图13的S104的内容。
S523:IAB donor CU 2向IAB donor CU 1发送切换成功消息,指示IAB donor CU1停止向IAB node 3发送源下行数据。
S524:IAB donor CU 1停止向IAB node 3发送源下行数据。
可选的,虽然IAB donor CU 1停止向IAB node 3发送源下行数据,但是IAB node3可以继续向终端1发送IAB node 3上已经缓存的源下行数据。
S525至S531描述了删除第一承载的第一LCH的过程,可以与图15中的内容相互参考。例如,S525中的UE上下文释放消息为图15中的第七消息,S526中的UE上下文释放消息为图15的第八消息。
S525:IAB donor CU 2向IAB donor CU 1发送UE上下文释放消息。
S526:IAB donor CU 1向IAB node 2发送UE上下文释放消息。
S527:IAB node 2判断第一LCH的buffer为空。
S528:IAB node 2向IAB donor CU 2发送UE上下文修改申请消息,包括第四指示信息。
第四指示信息可以参考图15中的内容。
S529:IAB donor CU 2向IAB node 2发送UE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包括第三RRC重配置消息,其中,第三RRC重配置消息包括第五指示信息。
S530:IAB node 2向终端1发送第三RRC重配置消息,包括第五指示信息。
S531:终端根据第五指示信息,删除第一承载的第一LCH。
第五指示信息可以参考S302至S304的内容。
S532:IAB donor CU 2向IAB node 3发送F1AP消息,指示IAB node 3释放与IABnode 1之间的协议栈资源。
S533:IAB node 3从DAPS切换为单激活协议栈。
单激活协议栈,可以理解为IAB node 3只具有与目标父节点对应的协议栈资源。也就是说,IAB node 3释放了与IAB node 1之间的协议栈资源。
S534:IAB donor CU 2向IAB donor CU 1发送上下文释放消息。
S535:IAB donor CU 1向IAB node 1发送上下文释放消息。
S536:IAB node 1释放IAB node 3的上下文。
在图17的方法中,IAB donor CU 1在判决切换前,终端的第一承载配置有第一LCH,终端可以使用第一LCH传输源宿主节点对应的下行PDCP数据(以下简称为源下行数据)和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上行数据(以下简称为源上行数据)。在切换完成阶段,IAB node2通过IAB donor CU 2为终端的第一承载配置第二LCH后,终端可以使用第二LCH传输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下行PDCP数据(以下简称为目标下行数据)和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上行数据(以下简称为目标上行数据)
可选的,在S501至S511之间,IAB donor CU 1可以向终端发送源下行数据,终端可以向IAB donor CU 1发送源上行数据。
可选的,在S511至S522之间,IAB donor CU 1可以向终端发送源下行数据。
可选的,在S522至S524之间,IAB donor CU 1可以向终端发送源下行数据,IABdonor CU 2可以向终端发送目标下行数据,终端可以向IAB donor CU 2发送目标上行数据。
可选的,在S524至S527之间,IAB node 3,IAB node 2可以继续向终端1发送IABnode 3或者IAB node 2上缓存的源下行数据包,IAB donor CU 2可以向终端发送目标下行数据,终端可以向IAB donor CU 2发送目标上行数据。
可选的,在S527至S536之间,IAB donor CU 2可以向终端发送目标下行数据,终端可以向IAB donor CU 2发送目标上行数据。
源上行数据,源下行数据,目标上行数据和/或目标下行数据的处理方法可以参考上文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图17的方法,使得在IAB node 3的切换过程中,终端的数据传输始终没有发生中断,保证了数据传输的连续性。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跨宿主节点切换的方法的示意图。如图18所示,该方法包括:
S601至S616的过程描述了切换准备过程,可以与图17的内容相互参考。
S601:IAB node 3向IAB donor CU 1发送测量报告。
S602:IAB donor CU 1进行切换判决。
S603:IAB donor CU 1向IAB donor CU 2发送切换请求消息,包括能力指示信息。
S604至S606描述了配置第一承载的第二LCH的过程,可以与图13的内容相互参考,例如可以对应于第一中继节点与目标宿主节点建立连接前,第一中继节点从源宿主节点接收第一指示信息,第一中继节点向源宿主节点发送第二LCH的配置信息,源宿主节点向目标宿主节点发送第二LCH的配置信息的情况。可以理解,图13中的第一消息为S604中的UE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图13中的第五消息为S606中的UE上下文修改响应消息,图13的第六消息为S609的切换请求消息,图13中的第二消息为S613中的切换请求响应消息,图13中的第一消息为S613至S615第二RRC重配置消息。
S604:IAB donor CU 1向IAB node 2发送UE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
S605:IAB node 2生成第一承载对应的第二LCH的配置信息。
IAB node 2可以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生成第二LCH的配置信息。
S606:IAB node 2向IAB donor CU 2发送UE上下文修改响应消息,包括第二LCH的配置信息。
S607:IAB donor CU 2向IAB node 4发送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S608:IAB node 4向IAB donor CU 2发送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
S609:IAB donor CU 1向IAB donor CU 2发送切换请求消息,包括第二LCH的配置信息。
可选的,S609和S603可以是一条切换请求消息。
可选的,S609可以发生在S607之前,或者发生在S607和S608之间,或者发生在S608之后,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S610:IAB donor CU 2向IAB donor CU 1发送切换请求响应消息,包括第一RRC重配置消息,第一RRC重配置消息包括第六指示信息。
S611:IAB node CU 1向IAB node 3发送第一RRC重配置消息,包括第六指示信息。
S612:IAB node 3根据第六指示信息启动DAPS。
S613:IAB donor CU 2向IAB donor CU1发送切换请求响应消息,包括第二RRC重配置消息,第一RRC重配置消息包括第一承载对应的第二LCH的配置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
S614:IAB donor CU 1向IAB node 2发送UE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包括第二RRC重配置消息。
S615:IAB node 2向终端发送第二RRC重配置消息。
可选的,S610和S613可以是同一条切换请求响应消息,该切换请求响应消息包括第一RRC重配置消息和第二RRC重配置消息。
S616:终端为第一承载配置第二LCH。
S617至S621的过程描述了切换执行过程。也就是,IAB node 3与IAB donor DU 2之间的随机接入的过程。
S617:IAB node 3向IAB node 4发送preamble。
S618:IAB node 4向IAB node 3发送RAR。
S619:IAB node 3进行PUSCH switch(转换)。
S620:IAB node 3向IAB donor DU 2发送RRC重配置完成消息。
S621:IAB donor DU 2向IAB donor CU2发送上行RRC消息转移(UL RRCtransfer)消息,包括RRC重配置完成消息。
S622:IAB node 3向终端发送第三指示信息。
可选的,IAB node 3可以在执行PUSCH转换后,或者与目标宿主节点建立连接后,向终端发送第三指示信息,具体可以参考S200中的内容。
S623:IAB node 3和IAB donor CU 2进行F1接口的建立。
S624:IAB node 2和IAB donor CU 2进行F1接口的建立。
S625:IAB donor CU 2向IAB node 2发送UE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S626:IAB node 2向IAB donor CU 2发送UE上下文建立请求响应消息。
S627:IAB donor CU 2向IAB donor CU 1发送切换成功消息,指示IAB donor CU1停止向IAB node 3发送源下行数据。
S628:IAB donor CU 1停止向IAB node 3发送源下行数据。
S629:IAB donor CU 2向IAB donor CU 1发送UE上下文释放消息。
S630:IAB donor CU 1向IAB node 2发送UE上下文释放消息。
S631:IAB node 2判断第一LCH的buffer为空。
S632:IAB node 2向IAB donor CU 2发送UE上下文修改申请消息,包括第四指示信息。
S633:IAB donor CU 2向IAB node 2发送UE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包括第三RRC重配置消息,其中,第三RRC重配置消息包括第五指示信息。
S634:IAB node 2向终端1发送第三RRC重配置消息,包括第五指示信息。
S635:终端根据第五指示信息,删除第一承载的第一LCH。
S636:IAB donor CU 2向IAB node 3发送F1消息,指示IAB node 3释放与IABnode 1之间的协议栈资源。
S637:IAB node 3从DAPS切换为单激活协议栈。
S638:IAB donor CU 2向IAB donor CU 1发送上下文释放消息。
S639:IAB donor CU 1向IAB node 1发送上下文释放消息。
S640:IAB node 1释放IAB node 3的上下文。
图18的各个步骤的内容可以参考图17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在S601至S622之间,IAB donor CU 1可以向终端发送源下行数据,终端可以向IAB donor CU 1发送源上行数据。
可选的,在S622至S630之间,IAB donor CU 1可以向终端发送源下行数据,IABdonor CU 2可以向终端发送目标下行数据,终端可以向IAB donor CU 2发送源上行数据。
可选的,在S630至S640之间,IAB donor CU 2可以向终端发送目标下行数据,终端可以向IAB donor CU 2发送目标上行数据。
源上行数据,源下行数据,目标上行数据和/或目标下行数据的处理方法可以参考上文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图19至图22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图19至图22中的装置可以完成图13图18中的方法,装置的内容可以与方法的内容相互参考。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的功能。为了便于说明,图19示意了终端的主要部件,如图19所示:
终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611、至少一个收发器612和至少一个存储器613。处理器611、存储器613和收发器612相连。可选的,终端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614、输入设备615和一个或多个天线616。天线616与收发器612相连,输出设备614、输入设备615与处理器611相连。
处理器611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整个终端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所述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整个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
图19中的处理器可以集成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的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也可以是各自独立的处理器,通过总线等技术互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多个基带处理器以适应不同的网络制式,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多个中央处理器以增强其处理能力,终端设备的各个部件可以通过各种总线连接。所述基带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基带处理电路或者基带处理芯片。所述中央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中央处理电路或者中央处理芯片。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的功能可以内置在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程序的形式存储在存储器中,由处理器执行软件程序以实现基带处理功能。
存储器613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存储器613可以是独立存在,与处理器611相连。可选的,存储器613可以和处理器611集成在一起,例如集成在一个芯片之内,即片内存储器,或者存储器613为独立的存储元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其中,存储器613能够存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611来控制执行,被执行的各类计算机程序代码也可被视为是处理器611的驱动程序。
收发器612可以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收发器612可以与天线616相连。收发器612包括发射机(transmitter,Tx)和接收机(receiver,Rx)。具体地,一个或多个天线616可以接收射频信号,该收发器612的接收机Rx用于从天线接收所述射频信号,并将射频信号转换为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并将该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提供给所述处理器611,以便处理器611对该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做进一步的处理,例如解调处理和译码处理。此外,收发器612中的发射机Tx用于从处理器611接收经过调制的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并将该经过调制的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并通过一个或多个天线616发送所述射频信号。具体地,接收机Rx可以选择性地对射频信号进行一级或多级下混频处理和模数转换处理以得到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所述下混频处理和模数转换处理的先后顺序是可调整的。发射机Tx可以选择性地对经过调制的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时进行一级或多级上混频处理和数模转换处理以得到射频信号,所述上混频处理和数模转换处理的先后顺序是可调整的。数字基带信号和数字中频信号可以统称为数字信号。可选的,发射机Tx和接收机Rx可以是由不同的物理结构/电路实现,或者可以由同一物理结构/电路实现,也就是说发射机Tx和接收机Rx可以继承在一起。
收发器也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收发机、收发装置等。可选的,可以将收发单元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单元,将收发单元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单元,即收发单元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接收单元也可以称为接收机、输入口、接收电路等,发送单元可以称为发射机、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等。或者,可以将Tx、Rx和天线的组合成为收发器。
输出设备614以多种方式来显示信息。例如,输出设备614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发光二级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设备、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设备、或投影仪(projector)等。输入设备615可以以多种方式接受用户的输入。例如,输入设备615可以是鼠标、键盘、触摸屏设备或传感设备等。
示例性的,处理器611可以用于支持终端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动作。例如,处理器611(例如基带处理器),可以实现图12中终端1的双配置协议栈的功能,获取第一指示信息,使用源宿主节点对应的配置信息或者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配置信息处理接收到的下行数据或者待发送的上行数据等,激活源宿主节点对应的配置信息和/或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配置信息,以及删除源宿主节点对应的配置信息等。具体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内容。
示例性的,存储器613可以存储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执行的操作的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611来控制执行。例如,存储器613可以存储源宿主节点对应的配置信息和/或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配置信息,存储器613可以存储指示信息等,存储器613可以存储从中继节点接收到的下行数据,或者存储待发送的上行数据等。具体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内容。
示例性的,收发器612和天线616可以实现与终端的父节点之间的传输,例如接收下行数据或者发送上行数据,或者接收指示信息等。具体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内容。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可以是中继节点,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中继节点的功能;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是宿主节点,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源宿主节点或者目标宿主节点的功能。为了便于说明,图20示意了通信装置的主要部件,如图20所示:
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711、至少一个存储器712、至少一个收发器713、至少一个网络接口714和一个或多个天线715。处理器711、存储器712、收发器713和网络接口714相连,例如通过总线相连,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可包括各类接口、传输线或总线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天线715与收发器713相连。网络接口714用于使得通信装置通过通信链路,与其它网络设备相连。
收发器713、存储器712以及天线716可以参考图19中的相关描述,实现类似功能。
当通信装置是第一中继节点时,处理器711可以用于支持第一中继节点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动作。例如,处理器711可以生成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第一中继节点生成的二LCH的配置信息,并向终端发送第二LCH的配置信息,具体地,可以从目标宿主节点接收GTP隧道建立请求后,第一中继节点生成所述第二LCH的配置信息。又例如,处理器711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指示信息生成第二LCH的配置信息。等,具体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内容。
收发器713和天线715可以实现第一中继节点与源宿主节点的连接或者与目标宿主节点的连接。
收发器713和天线715可以实现与第一中继节点的父节点和/或中继节点的子节点进行传输,例如从第一中继节点的父节点接收源宿主节点和/或者目标宿主节点的数据,向终端发送源宿主节点和/或目标宿主节点的数据,接收终端的数据,以及向第一中继节点的父节点发送终端的数据等;从第一中继节点的父节点接收其他节点(例如源宿主节点和/或者目标宿主节点)生成的指示信息,以及向终端发送接收到的指示信息或者第一中继节点生成的指示信息等,或者具体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内容。
存储器712可以实现存储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第一中继节点执行的操作的程序代码和/数据,并由处理器711来控制执行。例如,存储器712可以存储从第一中继节点的父节点和/或子节点接收的数据或者指示信息,或者可以存储第一中继节点生成的指示信息,具体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内容。
当通信装置是目标宿主节点时,处理器711可以用于支持目标宿主节点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动作。例如,处理器711可以生成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目标宿主节点生成的指示信息或者数据等,具体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内容。
收发器713和天线715可以实现目标宿主节点与中继节点之间的连接。收发器713和天线715可以实现与目标宿主节点的子节点进行传输,例如向子节点发送数据和/或指示信息,从子节点接收数据和/或指示信息等,具体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内容。
存储器712可以实现存储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目标宿主节点执行的操作的程序代码和/数据,并由处理器711来控制执行。例如,存储器712可以存储从其他节点接收的数据或者指示信息,或者可以存储目标宿主节点生成的数据或者指示信息,具体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内容。
网络接口714可以包括目标宿主节点与核心网网元之间的网络接口,例如S1接口,网络接口可以包括接入网设备和其他网络设备之间的网络接口,例如源宿主节点和目标宿主节点之间的网络接口,例如X2或者Xn接口。
当通信装置是源宿主节点时,处理器711可以用于支持源宿主节点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动作。例如,处理器711可以生成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源宿主节点生成的指示信息或者数据等,具体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内容。
收发器713和天线715可以实现源宿主节点与中继节点之间的连接。收发器713和天线715可以实现与源宿主节点的子节点进行传输,例如向子节点发送数据和/或指示信息,从子节点接收数据和/或指示信息等,具体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内容。
存储器712可以实现存储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源宿主节点执行的操作的程序代码和/数据,并由处理器711来控制执行。例如,存储器712可以存储从其他节点接收的数据或者指示信息,或者可以存储目标宿主节点生成的数据或者指示信息,具体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内容。
网络接口714可以包括目标宿主节点与核心网网元之间的网络接口,例如S1接口,网络接口可以包括接入网设备和其他网络设备之间的网络接口,例如目标宿主节点和源宿主节点之间的网络接口,例如X2或者Xn接口。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示例性地可以为宿主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其所包括的DU可以是指宿主DU,其所包括的CU可以是指宿主CU。如图21所示,该基站可应用于如图1、图2、图3和图11所示的系统中,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宿主节点(包括源宿主节点和/或目标宿主节点)的功能。
接入网设备可包括一个或多个DU 1101和一个或多个CU 1102。所述DU 1101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11011,至少一个射频单元11012,至少一个处理器11013和至少一个存储器11014。所述DU 1101部分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以及部分基带处理。CU1102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1022和至少一个存储器11021。CU1102和DU1101之间可以通过接口进行通信,其中,控制面(control plane)接口可以为F1-C,用户面(user Plane)接口可以为F1-U。
所述CU 1102部分主要用于进行基带处理,对基站进行控制等。所述DU 1101与CU1102可以是物理上设置在一起,也可以物理上分离设置的,即分布式基站。所述CU 1102为基站的控制中心,也可以称为处理单元,主要用于完成基带处理功能。例如所述CU 1102可以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
具体的,CU和DU上的基带处理可以根据无线网络的协议层划分,具体可以参考图3中的内容。
此外,可选的,宿主基站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射频单元(radio unit,RU),一个或多个DU和一个或多个CU。其中,DU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1013和至少一个存储器11014,RU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11011和至少一个射频单元11012,CU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1022和至少一个存储器11021。
在一个实例中,所述CU1102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板构成,多个单板可以共同支持单一接入指示的无线接入网(如5G网),也可以分别支持不同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5G网或其他网)。所述存储器11021和处理器11022可以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单板。也就是说,可以每个单板上单独设置存储器和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相同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此外每个单板上还可以设置有必要的电路。所述DU1101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板构成,多个单板可以共同支持单一接入指示的无线接入网(如5G网),也可以分别支持不同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5G网或其他网)。所述存储器11014和处理器11013可以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单板。也就是说,可以每个单板上单独设置存储器和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相同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此外每个单板上还可以设置有必要的电路。
示例性的,当接入网设备是目标宿主节点,目标宿主节点的CU可以通过DU与子节点进行传输,例如,在下行方向,目标宿主节点的CU可以生成数据(例如PDCP数据)和/或指示信息,然后通过CU与DU之间的接口发送至目标宿主节点的DU,由目标宿主节点的DU通过天线将该数据发送至DU的子节点;在上行方向,目标宿主节点的DU可以通过天线从子节点接收数据,然后通过CU与DU之间的接口发送至目标宿主节点的CU。
示例性的,当接入网设备是源宿主节点,源宿主节点的CU可以通过DU与子节点进行传输,例如,在下行方向,源宿主节点的CU可以生成数据(例如PDCP数据)和/或指示信息,然后通过CU与DU之间的接口发送至源宿主节点的DU,由源宿主节点的DU通过天线将该数据发送至DU的子节点;在上行方向,源宿主节点的DU可以通过天线从子节点接收数据,然后通过CU与DU之间的接口发送至源宿主节点的CU。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通信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的说明。通信装置可以用于通信设备、电路、硬件组件或者芯片中,例如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终端中的芯片、宿主节点(包括源宿主节点或者目标宿主节点)、宿主节点(包括源宿主节点或者目标宿主节点)中的芯片、中继节点(包括第一中继节点和第二中继节点)或者中继节点中的芯片。
通信装置1900包括处理单元1901和通信单元1902。可选的,通信装置1900还包括存储单元1903。
处理单元1901可以是具有处理功能的装置,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或者专用处理器等。处理器可以是基带处理器、或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可以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可以用于对装置(如,宿主节点、终端或芯片等)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
通信单元1902可以是具有信号的输入(接收)或者输出(发送)的装置,用于与其他网络设备或者设备中的其他器件进行信号的传输。
存储单元1903可以是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
可选的,处理单元1901、通信单元1902和存储单元1903通过通信总线相连。
可选的,存储单元1903可以独立存在,通过通信总线与处理单元1901相连。存储单元1903也可以与处理单元1901集成在一起。
可选的,通信装置1900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或者宿主节点中的芯片。通信单元1902可以是输入或者输出接口、管脚或者电路等。存储单元1903可以是寄存器、缓存或者RAM等,存储单元1903可以和处理单元1901集成在一起;存储单元1903可以是ROM或者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存储单元1903可以与处理单元1901相独立。可选的,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收发机可以被集成在通信装置1900上,例如通信单元1902集成了图19所示的收发器612。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单元1901可以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可以在所述处理器上被运行,使得所述通信装置1900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终端或者宿主节点的方法。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存储单元1903上存有指令,所述指令可在所述处理单元1901上被运行,使得所述通信装置1900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终端或者宿主节点的方法。可选的,所述存储单元1903中还可以存储有数据。可选的,处理单元1901中也可以存储指令和/或数据。
通信装置1900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终端的示意图可以如图19所示。可选的,装置1900的通信单元1902可以包括终端的天线和收发机,例如图19中的天线612和收发机616。可选的,通信单元1902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和输入设备,例如图19中的输出设备614和输入设备615。
通信装置1900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或者终端的芯片时,通信装置1900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实现的功能。
例如,处理单元1901可以为第一承载配置第一LCH和/或第二LCH等,使用源宿主节点对应的配置信息或者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配置信息处理接收到的下行数据或者待发送的上行数据等,将通过源宿主节点对应的配置信息或者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配置信息处理后的上行数据映射至第一LCH或者第二LCH等,根据第二指示信息通过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处理上行数据等,根据指示信息删除第一LCH等。通信单元1902可以实现与终端的父节点之间的传输,例如接收下行数据或者发送上行数据,或者接收指示信息等。
通信装置1900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源宿主节点或者源宿主节点的芯片时,通信装置1900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源宿主节点的功能。
例如,处理单元1901可以生成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源宿主节点生成的指示信息或者数据等。例如,通信单元1902可以与目标源宿主节点的子节点进行传输,例如向子节点发送数据和/或指示信息,从子节点接收数据和/或指示信息等。
通信装置1900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目标宿主节点或者目标宿主节点的芯片时,通信装置1900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目标宿主节点的功能。
例如,处理单元1901可以生成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目标宿主节点生成的指示信息或者数据等。例如,通信单元1902可以与目标宿主节点的子节点进行传输,例如向子节点发送数据和/或指示信息,从子节点接收数据和/或指示信息等。
上面介绍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要理解的是,终端可以存在与终端的方法或者步骤对应的功能单元(means),中继节点可以存在与中继节点的方法或者步骤对应的功能单元,源宿主节点(例如CU和/或DU)可以存在与源宿主节点的方法(例如CU和/或DU)或者步骤对应的功能单元,目标宿主节点(例如CU和/或DU)可以存在与目标宿主节点(例如CU和/或DU)的方法或者步骤对应的功能单元,源宿主节点的CU可以存在与源宿主节点的CU的方法或者步骤对应的功能单元,另外中继系统中的其他节点可以存在与该其他节点对应的功能单元。以上模块或单元的一个或多个可以软件、硬件或二者结合来实现。当以上任一模块或单元以软件实现的时候,所述软件以计算机程序指令的方式存在,并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处理器可以用于执行所述程序指令以实现以上方法流程。
本申请中的处理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unit,MCU)、或人工智能处理器等各类运行软件的计算设备,每种计算设备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执行软件指令以进行运算或处理的核。该处理器可以是个单独的半导体芯片,也可以跟其他电路一起集成为一个半导体芯片,例如,可以跟其他电路(如编解码电路、硬件加速电路或各种总线和接口电路)构成一个SoC(system on a chip,片上系统),或者也可以作为一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的内置处理器集成在所述ASIC当中,该集成了处理器的ASIC可以单独封装或者也可以跟其他电路封装在一起。该处理器除了包括用于执行软件指令以进行运算或处理的核外,还可进一步包括必要的硬件加速器,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者实现专用逻辑运算的逻辑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一种类型: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r-only memory,EEPROM)。在某些场景下,存储器还可以是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该总线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可以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等。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系统,其包括前述的装置和一个或多于一个的网络设备。
还应理解,本文中涉及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以及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该数字编号可以替代为其他数字编号。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illustrative logical block)和步骤(step),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通用磁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5)

1.一种逻辑信道LCH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终端的第一数据无线承载DRB对应第一LCH,所述第一LCH用于传输源宿主节点对应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数据,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中继节点生成所述第一DRB对应的第二LCH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二LCH用于传输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二LCH的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为所述终端的接入中继节点,所述源宿主节点为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切换的源宿主节点,所述目标宿主节点为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切换的目标宿主节点,或者,所述源宿主节点为第二中继节点切换的源宿主节点,所述目标宿主节点为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切换的目标宿主节点,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为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与所述源宿主节点之间链路上的一个中继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是通过所述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处理的,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是通过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处理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从所述源宿主节点或者所述目标宿主节点接收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生成所述第二LCH的配置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从所述源宿主节点接收的用户设备UE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中,或者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从所述目标宿主节点接收的UE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从所述目标宿主节点接收第一消息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生成所述第二LCH的配置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方法,所述第一消息为用户设备UE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向终端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为所述第一DRB配置所述第二LCH,或者,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为所述第一DRB关联两个LCH。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使用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处理上行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宿主节点为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切换的源宿主节点,所述目标宿主节点为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切换的目标宿主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执行PUSCH转换后,或者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与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建立GTP隧道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三指示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向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所述目标宿主节点指示所述终端删除所述第一LCH。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完成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缓存的所述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向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发送所述第四指示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宿主节点为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切换的源宿主节点,所述目标宿主节点为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切换的目标宿主节点,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通过所述源宿主节点从所述目标宿主节点接收第五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根据所述第五指示信息在切换过程中保持与所述源宿主节点的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通过所述源宿主节点向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发送能力指示信息,所述能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在切换过程中支持与所述源宿主节点保持连接的能力。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LCH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与源宿主节点之间的通用分组无线服务隧道协议用户面GTP-U隧道对应,所述第二LCH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与目标宿主节点之间的GTP-U隧道对应。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通过所述源宿主节点接收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分配的回传适配协议BAP地址的信息,其中,所述目标宿主节点为第一中继节点分配的BAP地址与所述源宿主节点为第一中继节点分配的BAP地址不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从所述目标宿主节点接收第六指示信息,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中继节点启动、激活或者使能BAP层的双配置,BAP层的双配置包括源宿主节点对应的BAP配置和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BAP配置。
17.一种逻辑信道LCH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终端的第一DRB对应第一LCH,所述第一LCH用于传输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从第一中继节点接收第二LCH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二LCH用于传输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
所述终端为第一DRB配置所述第二LCH;
其中,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为所述终端的接入中继节点,所述源宿主节点为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切换的源宿主节点,所述目标宿主节点为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切换的目标宿主节点,或者,所述源宿主节点为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切换的源宿主节点,所述目标宿主节点为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切换的目标宿主节点,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为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与所述源宿主节点之间链路上的一个中继节点。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是通过所述源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处理的,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是通过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处理的。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者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接收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终端为第一DRB配置所述第二LCH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第一DRB配置所述第二LCH,使得所述第一DRB关联两个LCH。
20.根据权利要求17-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包括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上行数据,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接收第二指示信息;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通过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处理上行数据得到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上行数据。
21.根据权利要求17-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数据包括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上行数据,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从所述目标宿主节点接收所述第二LCH的配置信息后,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配置信息处理上行数据得到所述目标宿主节点对应的PDCP上行数据。
22.根据权利要求17至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接收第三指示信息;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删除所述第一LCH。
2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耦合的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耦合的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7至2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至2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程序或者指令。
CN202010757494.3A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逻辑信道lch的配置的方法、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Pending CN1140717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57494.3A CN114071771A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逻辑信道lch的配置的方法、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PCT/CN2021/108547 WO2022022484A1 (zh) 2020-07-31 2021-07-27 一种逻辑信道lch的配置的方法、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EP21850114.6A EP4181600A4 (en) 2020-07-31 2021-07-27 LOGIC CHANNEL (LCH) CONFIGUR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23506143A JP2023535969A (ja) 2020-07-31 2021-07-27 論理チャネルlch設定方法、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US18/161,886 US20230171651A1 (en) 2020-07-31 2023-01-30 Logical channel lch configur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57494.3A CN114071771A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逻辑信道lch的配置的方法、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71771A true CN114071771A (zh) 2022-02-18

Family

ID=80037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57494.3A Pending CN114071771A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逻辑信道lch的配置的方法、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71651A1 (zh)
EP (1) EP4181600A4 (zh)
JP (1) JP2023535969A (zh)
CN (1) CN114071771A (zh)
WO (1) WO202202248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33503A (zh) * 2023-03-27 2023-04-28 广州世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组网性能的网间节点切换方法及装置
WO2024067112A1 (zh) * 2022-09-27 2024-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132381A1 (en) * 2020-10-23 2022-04-28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User plane adaptation for mobile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112013011154B1 (pt) * 2010-11-05 2022-02-22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Inc. Medições de camada 2 relacionadas à interface de nó de retransmissão e manipulação do nó de retransmissão em equilíbrio de carga de rede, método para realizar medições de uso de rádio, nó b e sistema para mudança automática de um nó de retransmissão
CN110475351A (zh) * 2018-05-11 2019-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CN110636562B (zh) * 2018-06-21 2023-06-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回程路径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10839267B (zh) * 2018-08-17 2022-01-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服务节点更新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US20220078674A1 (en) * 2018-10-09 2022-03-10 Lenovo (Beijing) Limited Device information in a context setup request
CN111107581B (zh) * 2018-10-26 2020-10-02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Pdcp复制功能的确定、指示方法及装置、基站、终端
WO2020090988A1 (en) * 2018-10-31 2020-05-0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conditional handovers for wireless backhaul
WO2020087368A1 (en) * 2018-10-31 2020-05-07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Apparatus and mechanism of reordering with dual protocol to reduce mobility interruption in wireless network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7112A1 (zh) * 2022-09-27 2024-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6033503A (zh) * 2023-03-27 2023-04-28 广州世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组网性能的网间节点切换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22484A1 (zh) 2022-02-03
US20230171651A1 (en) 2023-06-01
EP4181600A4 (en) 2024-01-17
EP4181600A1 (en) 2023-05-17
JP2023535969A (ja) 2023-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88544B (zh) 通过施主基站切换来维持通信和信令接口
CN109392025B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装置
US20220264665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relay node, and base station
US11172539B2 (en)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device
US11683818B2 (en) Operation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node in millimeter wave base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70019945A1 (en) Dual Connectivity Re-Establishment
WO2022022484A1 (zh) 一种逻辑信道lch的配置的方法、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WO2014073302A1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US20230180068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JP6490245B2 (ja) バックホールリンク確立方法、基地局、および装置
CN115004767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873587B (zh) 一种用于iab网络通信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US9344922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base station
JP2023534851A (ja) 統合アクセスおよびバックホールiabシステムに適用される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
EP4192101A1 (en) Node switch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TW201836382A (zh) 通信方法、輔網絡節點和終端
US9775052B2 (en) Superordinate base station, subordinate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6783987A (zh) 一种用于接入回传一体化iab系统中的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US20180063761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handover control method
WO2021159238A1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CN116250282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WO2019146204A1 (ja) 端末装置、中継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23173851A1 (zh) 通信方法以及用户装置、基站、核心网设备、通信系统
WO2022082690A1 (zh) 群组切换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22151298A1 (zh) 群组迁移方法、装置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