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71690B - 信息上报方法、信息接收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息上报方法、信息接收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71690B
CN114071690B CN202010785776.4A CN202010785776A CN114071690B CN 114071690 B CN114071690 B CN 114071690B CN 202010785776 A CN202010785776 A CN 202010785776A CN 114071690 B CN114071690 B CN 1140716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timing information
objects
terminal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8577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71690A (zh
Inventor
杨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8577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71690B/zh
Priority to EP21852654.9A priority patent/EP4195795A4/en
Priority to JP2023508054A priority patent/JP2023537027A/ja
Priority to KR1020237007840A priority patent/KR20230048115A/ko
Priority to PCT/CN2021/110512 priority patent/WO202202846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0716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1690A/zh
Priority to US18/105,641 priority patent/US20230189178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716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16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04W56/0015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one node acting as a reference for the oth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0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synchronizing of arrival of multiple uplin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04L5/0035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operative multipoint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4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 H04W56/004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by altering transmission ti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信息上报方法、信息接收方法及相关设备,属于通信技术领域。信息上报方法包括: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目标信息,所述目标信息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与P个对象的M个定时信息对应;其中,所述对象为:小区、物理小区或收发点TRP;M为正整数,P为小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这样,网络侧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目标信息,可准确获取所述P个对象的定时信息的差别,进而可以根据所述P个对象的定时信息的差别,调度所述终端的传输,以避免各对象之间的测量或者数据干扰,从而提升系统性能。

Description

信息上报方法、信息接收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信息上报方法、信息接收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终端在测量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块(SS/PBCH block,SSB)时,协议规定终端在SSB测量定时配置(SSB Measurement Timing Configurations,SMTC)的两侧各一个符号处不能传输数据。可见,上述方式仅通过协议限制了测量SSB的时间为SMTC窗内,以及限制在窗两侧的固定时长内的传输,传输调度的灵活性较低,造成系统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上报方法、信息接收方法及相关设备,能够解决现有传输调度的灵活性较低,造成系统性能较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上报方法,由终端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目标信息,所述目标信息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与P个对象的M个定时信息对应;
其中,所述对象为:小区、物理小区或收发点TRP;M为正整数,P为小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接收方法,由网络侧设备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上报的目标信息,所述目标信息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与P个对象的M个定时信息对应;
其中,所述对象为:小区、物理小区或收发点TRP;M为正整数,P为小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上报装置,该信息上报装置包括:
上报模块,用于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目标信息,所述目标信息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与P个对象的M个定时信息对应;
其中,所述对象为:小区、物理小区或收发点TRP;M为正整数,P为小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接收装置,所述信息接收装置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上报的目标信息,所述目标信息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与P个对象的M个定时信息对应;
其中,所述对象为:小区、物理小区或收发点TRP;M为正整数,P为小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该网络侧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网络侧设备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或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目标信息,所述目标信息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与P个对象的M个定时信息对应;其中,所述对象为:小区、物理小区或收发点TRP;M为正整数,P为小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这样,网络侧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目标信息,可准确获取所述P个对象的定时信息的差别,进而可以根据所述P个对象的定时信息的差别,调度所述终端的传输,以避免各对象之间的测量或者数据干扰,从而提升系统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上报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接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上报装置的结构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接收装置的结构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结构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所区别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值得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不限于长期演进型(Long TermEvolution,LTE)/LTE的演进(LTE-Advanced,LTE-A)系统,还可用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诸如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T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和其他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常被可互换地使用,所描述的技术既可用于以上提及的系统和无线电技术,也可用于其他系统和无线电技术。然而,以下描述出于示例目的描述了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并且在以下大部分描述中使用NR术语,这些技术也可应用于NR系统应用以外的应用,如第6代(6th Generation,6G)通信系统。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终端11和网络侧设备12。
其中,终端11也可以称作终端设备或者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终端11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或称为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掌上电脑、上网本、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移动上网装置(Mobile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 Device)或车载设备(VUE)、行人终端(PUE)等终端侧设备,可穿戴式设备包括:手环、耳机、眼镜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终端11的具体类型。
网络侧设备12可以是基站、核心网或收发点(Transmission and ReceivingPoint,TRP)。其中,基站可被称为节点B、演进节点B、接入点、基收发机站(BaseTransceiver Station,BTS)、无线电基站、无线电收发机、基本服务集合(Basic ServiceSet,BSS)、扩展服务集合(Extended Service Set,ESS)、B节点、演进型B节点(eNB)、家用B节点、家用演进型B节点、WLAN接入点、WiFi节点、发送接收点(Transmitting ReceivingPoint,TRP)或所述领域中其他某个合适的术语,只要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所述基站不限于特定技术词汇。
为了方便理解,以下对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一些内容进行说明:
一、多天线。
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技术使用大规模天线阵列,能够极大地提升系统频带利用效率,支持更大数量的接入用户。因此各大研究组织均将Massive MIMO技术视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最有潜力的物理层技术之一。
在Massive MIMO技术中如果采用全数字阵列,可以实现最大化的空间分辨率以及最优MU-MIMO性能,但是这种结构需要大量的模数转换(Analogue-to-Digital,AD)/数模转换(Digital-to-Analogue,DA)转换器件以及大量完整的射频-基带处理通道,无论是设备成本还是基带处理复杂度都将是巨大的负担。
为了避免上述的实现成本与设备复杂度,数模混合波束赋形技术应运而生,即在传统的数字域波束赋形基础上,在靠近天线系统的前端,在射频信号上增加一级波束赋形-模拟波束赋形(或模拟赋形)。模拟赋形能够通过较为简单的方式,使发送信号与信道实现较为粗略的匹配。模拟赋形后形成的等效信道的维度小于实际的天线数量,因此其后所需的AD/DA转换器件、数字通道数以及相应的基带处理复杂度都可以大为降低。模拟赋形部分残余的干扰可以在数字域再进行一次处理,从而保证MU-MIMO传输的质量。相对于全数字赋形而言,数模混合波束赋形是性能与复杂度的一种折中方案,在高频段大带宽或天线数量很大的系统中具有较高的实用前景。
二、高频段。
高频段具有较为丰富的空闲频率资源,可以为数据传输提供更大的吞吐量。高频信号的波长短,同低频段相比,能够在同样大小的天线面板上布置更多的天线阵元,利用波束赋形技术形成指向性更强、波瓣更窄的波束。因此,将大规模天线和高频通信相结合,也是未来的趋势之一。
三、关于波束测量和报告(beam measurement and beam reporting)。
模拟波束赋形是全带宽发射的,并且每个高频天线阵列的面板上每个极化方向阵元仅能以时分复用的方式发送模拟波束。模拟波束的赋形权值是通过调整射频前端移相器等设备的参数来实现。
通常采用轮询的方式进行模拟波束赋形向量的训练,即每个天线面板每个极化方向的阵元以时分复用方式依次在约定时间发送训练信号(即候选的赋形向量),终端经过测量后反馈波束报告,供网络侧在下一次传输业务时采用该训练信号来实现模拟波束发射。波束报告的内容通常包括最优的若干个发射波束标识以及测量出的每个发射波束的接收功率。
在做波束测量时,网络会配置参考信号资源集合(Reference Signal resourceset,RS resource set),其中包括至少一个参考信号资源(RS resource),例如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块(SS/PBCH block,SSB)资源或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资源。UE测量每个RS resource的层1-参考信号接收功率(Layer 1-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L1-RSRP)/层1-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Layer 1-Signal-to-Noise and Interference Ratio,L1-SINR),并将最优的至少一个测量结果上报给网络,上报内容包括同步信号块资源指示(SSB Resource Indicator,SSBRI)或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资源指示(CSI-RS Resource Indicator,CRI)、及对应的L1-RSRP/L1-SINR。该报告内容反映了至少一个最优的波束及其质量,供网络确定用来与UE传输信道或信号的波束信息。
四、无线资源管理(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RRM)测量机制。
在RRM测量中,UE会测量邻小区的参考信号,据此确定是否进行小区切换。为避免测量结果的短期波动,通常是在测量周期内对一系列均匀分布的测量取样做平均,可称之为高层的(如层3:L3)测量。
在测量邻小区的参考信号SSB时,需要设定测量的窗口来对SSB的定时进行测量,即需要设置SSB测量定时配置(SSB Measurement Timing Configurations,SMTC)来避免不需要的测量,减小测量的能量损耗。SMTC窗口的周期可以设定与SSB一样,如5/10/20/40/80/160毫秒(ms)等,测量的时间区间可以设定为1/2/3/4/5ms等,这和发送的SSB数量相关。UE按照SMTC配置信息来测量SSB,然后将测量结果上报给gNB或者进行小区选择。
五、多收发点(Transmission and Receiving Point,TRP)。
在多TRP场景中,多个TRP属于不同小区时,对于不同的TRP会有不同的定时信息,如不同TRP与UE之间的路径不同,导致出现不同TRP与UE之间存在不同的传输时间,TRP的数据到达UE的时间存在差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
所提及的波束信息,也可以称为:空间关系(spatial relation)信息、空域发送滤波器(spatial domain transmission filter)信息、空域滤波器(spatial filter)信息、传输配置指示(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Indicator,TCI)状态信息、准共址(Quasico-location,QCL)信息或QCL参数等。下行波束信息通常可使用TCI状态信息或QCL信息表示。上行波束信息通常可使用spatial relation信息表示。
所提及的天线面板,也可以称为:天线组、天线端口组、天线集合、天线端口集合、波束集合、波束子集合、天线阵列、天线端口阵列、天线子阵列、天线端口子阵列、逻辑实体、实体或天线实体等。
面板(Panel)的标识可以为:天线面板的标识、参考信号资源标识、参考信号资源集标识、TCI状态标识、QCL信息标识、空间关系标识等。
所提及的对象可以为:小区、物理小区或TRP。
所提及的所述终端的服务对象,也可以称为所述终端的本对象、所述终端的当前对象、所述终端的当前服务对象、所述终端的主对象等。以对象为小区为例,所述终端的服务小区,也可以称为所述终端的本小区、所述终端的当前小区、所述终端的当前服务小区、所述终端的主小区等。
所提及的所述终端的服务对象之外的对象,也可以称为所述终端的相邻对象、所述终端的非本对象、所述终端的非当前对象、所述终端的非当前服务对象、所述终端的辅对象等。以对象为TRP为例,所述终端的服务TRP之外的TRP,也可以称为所述终端的相邻TRP、所述终端的非服务TRP、所述终端的非本TRP、所述终端的非当前TRP、所述终端的非当前服务TRP、所述终端的辅TRP等。
标识,也可以称为索引(Index)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对象可以对应有至少一个定时信息。对象对应的定时信息可以理解为:测量该对象的参考信号得到的定时信息。
由于在实施时,终端可以使用波束和天线面板中的至少一项测量对象,因此,一个对象对应的定时信息的数量可以与以下至少一项相关:终端测量该对象使用的波束的数量R、终端测量该对象使用的天线面板的数量W,R和W均为正整数。可选的,一个对象对应的定时信息的数量小于或等于目标值,所述目标值等于R与W的乘积。
如:假设终端通过天线面板1使用波束1测量对象1,得到定时信息a;通过天线面板1使用波束2测量对象1,得到定时信息b;通过天线面板2使用波束3测量对象1,得到定时信息c;通过天线面板2使用波束4测量对象1,得到定时信息d。那么,在此情况下,对象1对应的定时信息的数量等于目标值,分别为定时信息a、定时信息b、定时信息c和定时信息d。
假设终端通过天线面板1使用波束1测量对象1,得到定时信息a;通过天线面板2使用波束3测量对象1,得到定时信息c。那么,在此情况下,对象1对应的定时信息的数量小于目标值,分别为定时信息a和定时信息c。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波束可以对应至少一个定时信息。波束对应的定时信息可以理解为:使用该波束测量得到的定时信息。如:若采用第一波束测量得到定时信息1和定时信息2,则第一波束对应的定时信息包括定时信息1和定时信息2。
一个天线面板可以对应至少一个定时信息。天线面板对应的定时信息可以理解为:使用该天线面板(也可理解为该天线面板上的波束)测量得到的定时信息。如:若采用第一天线面板测量得到定时信息3和定时信息4,则第一天线面板对应的定时信息包括定时信息3和定时信息4。
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上报方法的流程图。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上报方法可以由终端执行。
如图2所示,信息上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目标信息,所述目标信息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与P个对象的M个定时信息对应。
其中,所述对象为:小区、物理小区或收发点TRP;M为正整数,P为小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
具体实现时,所述第一信息与P个对象的M个定时信息对应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P个对象的M个定时信息,或,所述第一信息基于所述P个对象的M个定时信息生成。在所述第一信息基于所述P个对象的M个定时信息生成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的具体内容基于所述P个对象的M个定时信息确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所述P个对象中的每个对象,所述M个定时信息包括该对象对应的至少一个定时信息。可选的,所述P个对象的M个定时信息满足以下任一项:
在P等于M的情况下,所述P个对象中每个对象对应一个定时信息;
在P小于M的情况下,所述P个对象中至少存在一个对象对应至少两个定时信息,所述至少两个定时信息使用以下至少一项测量:至少两个波束;至少两个天线面板。
具体说明如下:
在P等于M的情况下,对于所述P个对象中的每个对象,所述M个定时信息中仅包括该对象对应的一个定时信息。
在P小于M的情况下,所述M个定时信息中可以存在至少两个定时信息对应所述P个对象中的同一个对象。
但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所述P个对象中的每个对象,所述M个定时信息包括的该对象对应的定时信息可以是该对象对应的全部定时信息或部分定时信息。也就是说,终端在确定上报所述P个对象对应的定时信息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上报所述P个对象中每个对象对应的全部定时信息,或,上报所述P个对象中每个对象对应的部分定时信息。
示例性的:假设对象1对应的定时信息的数量包括为定时信息a、定时信息b、定时信息c和定时信息d。若终端确定上报对象1对应的定时信息,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终端可以上报对象1对应的全部定时信息,即上报定时信息a、定时信息b、定时信息c和定时信息d,该可选实施方式可以对应上述P小于M的情况;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终端可以仅上报对象1对应的部分定时信息,如上报定时信息a、定时信息b、定时信息c和定时信息d中的一个,该可选实施方式可以对应上述P等于M的情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任一对象对应的定时信息可以但不仅限于表现为以下任一项:
信息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所占用的时长;
接收端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信息的目标时域资源;
接收端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信息的目标时域资源的编号;
接收端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信息的目标时域资源所在的边界;
所述终端建议的该对象的TA;
其中,所述发送端为该对象和终端中的一个,所述接收端为该对象和终端中的另一个;所述占用的时长可以使用秒、毫秒、微秒等时间单位来表征,或,可以使用帧数、时隙数、符号数、样点数等中的至少一项来表征;所述目标时域资源可以使用帧、时隙、符号、样点等中的至少一项来表征。
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上报方法,终端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目标信息,所述目标信息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与P个对象的M个定时信息对应;其中,所述对象为:小区、物理小区或收发点TRP;M为正整数,P为小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这样,网络侧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目标信息,可准确获取所述P个对象的定时信息的差别,进而可根据所述P个对象的定时信息的差别,调度所述终端的传输,以避免各对象之间的测量或者数据干扰,从而提升系统性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在网络侧设备的指示下上报所述目标信息,也可以条件性主动上报所述目标信息,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以下对终端条件性上报所述目标信息的场景进行说明:
在该场景中,可选的,所述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目标信息,包括:
在第一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目标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满足可以但不仅限于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了至少两个TRP标识信息;
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或激活了至少两个小区或物理小区;
至少两个对象的定时信息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值;
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或触发在层1测量报告中携带对象的定时信息;
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了用于上报对象的定时信息的上行资源。
具体说明如下: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条件满足包括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了至少两个TRP
标识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条件满足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任一项:
所述至少两个TRP标识信息对应至少两个小区标识(cell index);
所述至少两个TRP标识信息对应至少两个物理小区标识(Physical CellIdentifier,PCI)。
具体实现时,所述至少两个TRP标识信息与所述至少两个小区标识(或所述至少两个PCI)的对应关系可以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或,多对一的对应关系。所述至少两个TRP标识信息中的每个TRP标识信息可以对应不同的小区标识(或PCI),或,所述至少两个TRP标识信息中可以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TRP标识信息可以对应同一小区标识(或PCI)。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条件满足包括至少两个对象的定时信息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值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两个对象的定时信息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值可以基于所述终端对所述至少两个对象的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确定;
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对象的参考信号使用以下至少一项测量:至少两个天线面板;至少两个波束。
具体实现时,所述终端可以根据对所述至少两个对象的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对象的定时信息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值。在所述至少两个对象的定时信息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值的情况下,终端可以向网络侧设备上报所述目标信息。所述第一值可以大于或等于0。
所述至少两个对象的参考信号与所述至少两个天线面板(或所述至少两个波束)的对应关系可以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或,一对多的对应关系。所述至少两个对象的参考信号可以存在仅使用一个天线面板(或波束)测量的参考信号,也可以存在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天线面板(或波束)测量的参考信号。
在所述第一条件满足包括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或触发在层1测量报告中携带对象的定时信息的情况下,所述层1(Layer 1,L1)测量报告可以为L1-RSRP report或L1-SINRreport,但不仅限于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前述内容可知,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的内容可以直接是所述P个对象的M个定时信息,也可以是基于所述P个对象的M个定时信息确定的信息,具体说明如下:
可选的,所述第一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任一项:
所述M个定时信息;
所述M个定时信息的绝对值;
M-H个偏移值(或称为相对值);
M-H个偏移值和第一参考定时信息;
其中,所述M-H个偏移值包括M-H个定时信息中每个定时信息相对于第二参考定时信息的偏移值,所述M-H个定时信息包括所述M个定时信息中除第一参考定时信息之外的其他定时信息,所述第二参考定时信息基于所述第一参考定时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参考定时信息为预设对象的H个定时信息,所述预设对象由网络侧设备配置、协议约定或所述终端确定,H为正整数。
具体说明如下:
在所述预设对象由由网络侧设备配置、协议约定或所述终端确定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信息可以包括所述M-H个偏移值和所述第一参考定时信息;在所述预设对象由网络侧设备配置或协议约定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信息可以不携带所述第一参考定时信息,仅携带所述M-H个偏移值,从而可以节约信令开销。
具体实现时,所述预设对象可以为所述终端的服务对象,但不仅限于此。
所述第二参考定时信息可以为所述H个定时信息中的任一个或多个定时信息,也可以基于所述H个定时信息计算得到,如所述第二参考定时信息可以为所述H个定时信息中部分定时信息或全部定时信息的加权平均值,或,算数平均值,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在H大于1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还可以通过显示或隐式的方式指示所述第二参考定时信息,如:在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参考定时信息,且所述第二参考定时信息为所述H个定时信息中的任一个定时信息的情况下,可以将所述H个定时信息中排列在第一个或最后一个的定时信息设置为所述第二参考定时信息。
为方便理解,示例说明如下:
假设所述P个对象包括对象1和对象2,所述M个定时信息包括:对象1
对应的定时信息a、定时信息b、定时信息c和定时信息d,以及对象2对应的定时信息e、定时信息f、定时信息g、定时信息h。
同时假设所述预设对象为对象1,所述第二参考定时信息为定时信息a。定时信息e相对于定时信息a的偏移值记为offset1,定时信息f相对于定时信息a的偏移值记为offset2,定时信息g相对于定时信息a的偏移值记为offset3,定时信息h相对于定时信息a的偏移值记为offset4。
那么,所述第一信息至少可以包括:offset1、offset2、offset3和offset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信息还可以包括:定时信息a、定时信息b、定时信息c和定时信息d。
可选的,所述第一信息可以通过量化值表征。
具体实现时,量化值的单位可以为帧数、时隙数、符号数、样点数、秒、毫秒、微秒等中的至少一项。
量化值的比特长度可以协议约定。以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上述offset1、offset2、offset3和offset4为例,假设offset1和offset3为1个符号,offset2和offset4为2个符号,则量化值的比特长度可以为2个比特(bit),如:假设01可以表示1个符号,10表示2个符号,那么offset1和offset3的量化值可以为01,offset2和offset4的量化值可以为10。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M-H个偏移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信息包括:
所述M-H个偏移值对应M-H个量化值;
其中,第一量化值的符号用于表征所述第一量化值对应的定时信息与所述第二参考定时信息的关系;所述第一量化值为所述M-H个量化值中的任一量化值。
在本可选实施方式中,量化值可以具有符号,且量化值的符号可以用于表征该量化值对应的定时信息与所述第二参考定时信息之间的关系。
具体实现时,量化值对应的定时信息与所述第二参考定时信息之间的关系可以包括:
量化值对应的定时信息在所述第二参考定时信息之前;
量化值对应的定时信息在所述第二参考定时信息之后;
量化值对应的定时信息与所述第二参考定时信息相等。
可选的,在第一量化值大于0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量化值对应的定时信息在所述第二参考定时信息之前;在第一量化值小于0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量化值对应的定时信息在所述第二参考定时信息之后;或者,在第一量化值大于0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量化值对应的定时信息在所述第二参考定时信息之后;在第一量化值小于0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量化值对应的定时信息在所述第二参考定时信息之前,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另外,在第一量化值等于0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量化值对应的定时信息与所述第二参考定时信息相等。
为方便理解,以上述offset1和offset3的量化值为01,offset2和offset4的量化值为10示例说明如下:
假设定时信息e和定时信息f均在定时信息a之前,定时信息g和定时信息h均在定时信息a之后。
同时假设在第一量化值大于0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量化值对应的定时信息在所述第二参考定时信息之前;在第一量化值小于0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量化值对应的定时信息在所述第二参考定时信息之后。
那么,offset1(定时信息e相对于定时信息a的偏移值)对应的量化值为+01,offset2(定时信息f相对于定时信息a)对应的量化值为+10,offset3(定时信息g相对于定时信息a的偏移值)对应的量化值为-01,offset4(定时信息h相对于定时信息a)对应的量化值为-1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所述P个对象存在对应有至少两个定时信息的目标对象的情况下,对于每个目标对象,在第一上报方式中,终端可以上报该目标对象对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定时信息;在第二上报方式中,终端可以仅上报该目标对象对应的一个对象信息,具体采用哪种上报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可选的,在所述P个对象包括对应有L个定时信息的目标对象,L为大于1的整数的情况下,所述M个定时信息中包括所述目标对象对应的J个定时信息,J的取值基于所述终端的能力确定,J为小于或等于L的正整数。
也就是说,采用上述第一上报方式还是第二上报方式可以基于终端的能力决定。
可选的,J的取值满足以下任一项:
在所述终端支持多个激活的天线面板或波束传输,且支持至少两个定时信息处理能力或至少两个TA的情况下,J大于1,且小于或等于L;
在所述终端仅支持单个激活的天线面板、单个激活的波束传输、单个定时信息处理能力或单个TA的情况下,J=1。
也就是说,在所述终端支持多个激活的天线面板或波束传输,且支持至少两个定时信息处理能力或至少两个TA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第一上报方式,即针对每个目标对象,可以上报多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定时信息;
在所述终端仅支持单个激活的天线面板、单个激活的波束传输、单个定时信息处理能力或单个TA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第二上报方式,即针对每个目标对象,只上报一个定时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可以配置终端上报哪些对象的定时信息,终端也可以根据测量结果确定上报哪些对象的定时信息。也就是说,终端上报哪些对象的定时信息可以由网络侧设备配置或所述终端确定。
为方便描述,以下记网络侧配置或终端确定的全部对象为K个对象,K为大于或等于P的整数。
可选的,所述P个对象可以包括K个对象中的部分或全部对象;
其中,所述K个对象由网络侧设备配置或所述终端确定,K为大于或等于P的整数。
也就是说,终端可以上报网络侧配置或终端确定的全部对象中每个对象对应的至少一个定时信息,也可以仅上报网络侧配置或终端确定的全部对象的部分对象中每个对象对应的至少一个定时信息。
进一步地,在所述P个对象包括K个对象中的部分对象的情况下,所述P个对象中的任一对象满足以下任一项:
定时信息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第二值;
定时信息相对于第二参考定时信息的偏移值大于或等于第三值;
其中,所述第二参考定时信息基于第一参考定时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参考定时信息为预设对象的H个定时信息,所述预设对象由网络侧设备配置、协议约定或所述终端确定,H为正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可选实施方式中的预设对象、第一参考对象和第二参考对象可参考前述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所述P对象存在对应有至少两个定时信息的对象的情况下,上述绝对值大于或等于第二值的定时信息(或上述相对于第二参考定时信息的偏移值大于或等于第三值的定时信息)可以是该对象的某个定时信息。在此情况下,对于所述K个对象中的任一个对象,只要其对应的定时信息中存在一个定时信息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第二值(或存在一个定时信息相对于第二参考定时信息的偏移值大于或等于第三值),则该对象可以属于所述P个对象。进一步地,终端可以上报该对象中绝对值大于或等于第二值的定时信息(或相对于第二参考定时信息的偏移值大于或等于第三值的定时信息)的全部定时信息,此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M个定时信息中的每个定时信息均满足以下任一项:绝对值大于或等于第二值;相对于第二参考定时信息的偏移值大于或等于第三值。
上述绝对值大于或等于第二值的定时信息(或上述相对于第二参考定时信息的偏移值大于或等于第三值的定时信息)也可以是该对象的全部定时信息。在此情况下,对于所述K个对象中的任一个对象,只要其对应的定时信息中存在一个定时信息的绝对值小于第二值(或存在一个定时信息相对于第二参考定时信息的偏移值小于第三值),则该对象不属于所述P个对象。
具体实现时,所述第二值可以大于或等于0,所述第三值可以大于或等于0,所述第二值与所述第三值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目标信息还可以包括所述M个定时信息对应的对象、波束和天线面板中至少一项的标识信息。这样,网络侧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目标信息之后,可以准确获知所述M个定时信息与对象、波束和天线面板中至少一项的对应关系,进而可以准确执行调度限制,提高系统性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目标信息通过以下任一项承载:层1测量报告、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控制单元(Control Element,CE)。
以下分别对所述目标信息承载在层1测量报告中的场景一和所述目标信息承载在MAC CE中的场景二进行说明:
场景一、所述目标信息承载在层1测量报告中。
在场景一中,携带有所述目标信息的层1测量报告的格式可以为:N个SSBRI/CRI+N个L1-RSRP/L1-SINR+所述目标信息。
在场景一中,可选的,在所述层1测量报告包括参考信号资源指示的情况下,所述参考信号资源指示可以对应至少一个第一对象的参考信号资源,所述第一对象为所述终端的服务对象之外的任一对象。
在场景一中,所述M个定时信息对应的对象、波束和天线面板中至少一项的标识信息可以通过所述层1测量报告显式或隐式上报。
可选的,所述层1测量报告满足以下至少一项:
a)所述层1测量报告还包括所述M个定时信息对应的对象、波束和天线面板中至少一项的标识信息;
b)所述第一信息在所述层1测量报告中按照第一规则放置,所述第一规则用于确定所述M个定时信息对应的对象、波束和天线面板中至少一项;
c)在所述层1测量报告包括参考信号资源指示的情况下,所述M个定时信息与所述参考信号资源指示具有对应关系。
在所述层1测量报告满足a)的情况下,所述层1测量报告显式上报所述M个定时信息对应的对象、波束和天线面板中至少一项的标识信息。
在所述层1测量报告满足b)和c)的情况下,所述层1测量报告隐式上报所述M个定时信息对应的对象、波束和天线面板中至少一项的标识信息。这样,相比于显式上报的方式,可以节约信令开销。
具体说明如下:
在b)中,终端采用与所述M个定时信息对应的对象、波束和天线面板中至少一项对应的第一规则放置所述第一信息,这样,网络侧设备可以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的放置位置,确定所述M个定时信息对应的对象、波束和天线面板中至少一项。具体实现时,所述第一规则可以由协议约定,或由网络侧设备或所述终端预先约定,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c)中,所述M个定时信息与所述参考信号资源指示具有对应关系,这样,网络侧设备可以通过各定时信息相对应的参考信号资源指示对应的参考信号资源所属的对象、波束和天线面板中至少一项,获知所述M个定时信息对应的对象、波束和天线面板中至少一项。
场景二、所述目标信息承载在MAC CE中。
可选的,所述MAC CE满足以下任一项:
1)所述MAC CE为第一格式的MAC CE,且所述第一格式的MAC CE通过第一域携带所述目标信息;
2)所述MAC CE为第二格式的MAC CE,所述第二格式的MAC CE用于携带所述目标信息。
在所述MAC CE满足1)的情况下,所述MAC CE除可以通过第一域携带所述目标信息之外,还可以通过其他域携带其他信息。所述第一域可以理解为用于承载其它信令消息的MAC CE中新增的专用于携带所述目标信息的域。
在所述MAC CE满足2)的情况下,所述MAC CE可以理解为:新增的专用于携带所述目标信息的MAC CE。
可选的,所述MAC CE可以为以下任一项:
时间提前命令(Timing Advance Command)MAC CE;
绝对定时提前指令(Absolute Timing Advance Command)MAC CE;
功率余量报告(Power Headroom Report,PHR)MAC CE;
辅小区(Secondary Cell,SCell)激活(Activation)或去激活(Deactivation)MACCE。
可选的,所述MAC CE可以使用网络侧设备配置的授权(grant),如:配置授权(configured grant)、动态授权(dynamic grant)等进行传输。
进一步地,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的授权可以是所述MAC CE专用的授权,或者,可以是复用最近可用的授权,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目标信息之后,可以根据所述目标信息确定所述K个对象中的至少一个对象的TA,也可以根据所述目标信息确定信道或RS的传输方式,具体说明如下:
实施方式一
可选的,所述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目标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Q个TA;
根据所述Q个TA和/或所述M个定时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定时信息,确定K个对象中每个对象的TA;
其中,所述K个对象由网络侧设备配置或所述终端确定,K为正整数,Q为小于或等于K的正整数。
可选的,所述Q个TA满足以下任一项:
ⅰ)所述Q个TA仅包括预设对象的TA,所述预设对象由网络侧配置、协议约定或所述终端确定;
ⅱ)所述Q个TA包括所述K个对象中每个对象的TA;
ⅲ)所述Q个TA仅包括所述M个定时信息对应的对象的TA。
在所述Q个TA满足ⅰ)的情况下,网络侧设备仅确定所述预设对象的TA,所述K个对象中除所述预设对象之外的其他对象的TA可以由其定时信息与所述预设对象的定时信息的差值(或相对值、偏移值)确定。具体实现时,所述预设对象可以为所述终端的服务对象,但不仅限于此。
在所述Q个TA满足ⅱ)的情况下,网络侧设备确定所述K个对象中每个对象的TA,则终端在接收到所述Q个TA之后,可以直接确定所述K个对象中每个对象的TA,不需要再做额外的计算处理,从而可降低终端运行负担。
在所述Q个TA满足ⅲ)的情况下,网络侧设备仅确定所述M个定时信息对应的对象的T,所述K个对象中除所述M个定时信息对应的对象之外的其他对象的TA可以由其定时信息与所述预设对象的定时信息的差值(或相对值、偏移值)确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对象对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定时信息的情况下,该对象的TA可以基于其对应的任一个定时信息确定,也可以基于其对应的全部定时信息的平均值,如加权平均值或算数平均值确定,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为方便理解,示例说明如下:
假设所述K个对象包括TRP0和TRP1,TRP0对应定时信息0,TRP1对应定时信息1,定时信息0在定时信息1之前,且定时信息0和定时信息1间隔2个时隙(slot)。
同时假设网络侧设备确定TRP0的TA为6个slot,没有确定TRP1的TA。
那么,终端可以根据网络侧设备发送的TRP0的TA,以及定时信息0和定时信息1的关系,确定TRP1的TA为8个slot。
在实施方式一中,终端在确定所述K个对象中每个对象的TA后,可以依据所述K个对象中每个对象的TA,保持所述K个对象的上行一致。这样,网络侧设备(或所述对象)可以在相同的时间点接收到各终端发送的信息,从而可以提高信息接收的效率,避免多个上行信息间相互干扰,进而提高系统性能。
实施方式二
可选的,所述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目标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信息,确定是否执行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
其中,所述第二对象为所述终端的服务对象,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信道和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项。
具体实现时,在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下行信道和下行RS中的至少一项的情况下,所述确定是否执行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具体可以表现为:确定是否执行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接收操作。
在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上行信道和上行RS中的至少一项的情况下,所述确定是否执行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具体可以表现为:确定是否向第二对象发送第二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可以由网络侧设备进行调度,即由网络侧设备决定:网络侧设备是否发送所述第二对象的下行信道和下行RS中的至少一项;和/或,是否允许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二对象的上行信道和上行RS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目标信息,控制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包括以下任一项:
在目标时间段内,停止执行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
在第二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在目标时间段内,执行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
其中,所述目标时间段满足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目标时间段的第一起始时间位于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的收发时间的第二起始时间之前;所述目标时间段的第一结束时间位于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的收发时间的第二结束时间之后;所述第一对象为所述第二对象之外的任一对象;所述第三信息包括信道和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项,或为用于测量定时信息的参考信号。
具体说明如下:
情况一、所述根据所述目标信息,控制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具体表现为:在目标时间段内,停止执行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
在情况一中,只要是在所述目标时间段内,终端就会停止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不管第二条件是否满足。
也就是说,在情况一中,在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的收发时间的起始时间之前的T1、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的收发时间以及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的收发时间的结束时间之后的T2内,终端会停止执行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
情况二、所述根据所述目标信息,控制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具体表现为:在第二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在目标时间段内,执行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
在情况二中,在所述目标时间段内,终端还会进一步确定第二条件是否满足,在所述第二条件满足的情况下,终端可以执行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否则,终端可以执行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
也就是说,在情况二中,在第二条件满足的情况下,终端可以在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的收发时间的起始时间之前的T1、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的收发时间以及在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的收发时间的结束时间之后的T2内,终端会执行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
其中,T1为所述第一起始时间和所述第二起始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T2为所述第一结束时间和所述第二结束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T1和T2可以大于或等于0,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T1和T2基于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的定时信息确定。
具体实现时,在所述第一对象(或所述第二对象)对应的定时信息的数量大于1的情况下,T1和T2基于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目标定时信息确定。可选的,T1和T2均可以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目标定时信息的差值的绝对值。
其中,所述第一对象(或所述第二对象)的目标定时信息可以为所述第一对象(或所述第二对象)的任一个定时信息,或,所述第一对象(或所述第二对象)的目标定时信息等于目标值,所述目标值基于所述第一对象(或所述第二对象)的定时信息计算得到,如所述目标值可以为所述第一对象(或所述第二对象)的全部定时信息的平均值或最大值,但不仅限于此。
可选的,所述第二条件满足以下任一项:
所述终端在频率范围1的频段上执行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中至少一项的发送或接收操作;
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满足准共址(Quasi Co-Location,QCL)关系,或者具有相同的空间关系,或者对应相同的源参考信号;
所述终端支持同时执行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条件满足所述终端支持同时执行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条件满足还包括以下任一项:
所述终端包括至少一个天线面板;
所述第二信息和所述第三信息由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分组波束报告确定。
可选的,所述第二信息为重复传输的信息。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信息也可以不是重复传输的信息。
为方便理解,以下以上述情况一,以及上述TRP0和TRP1进行示例说明:
上述TRP0对应定时信息0,上述TRP1对应定时信息1,定时信息0在定时信息1之前,且定时信息0和定时信息1间隔1个符号。
假设TRP0的下行RS0和TRP1的下行RS1都在符号X发送,下行RS0在符号X到达终端,而下行符号RS1因为传播路径较长且多径传播而可能导致在符号X和符号X+1内达到终端。同时假设TRP0为终端的服务TRP。
此时,网络侧设备在TRP1的下行RS1的到达时间符号X和符号X+1内停止发送TRP0的下行RS0。
也就是说,对于上述情况一,终端在TRP1的第三信息的发送时间(符号X)及其之后的1个符号(符号X+1)内停止TRP0的第二信息的接收操作,相应的,网络侧设备在TRP1的第三信息的发送时间(符号X)及其之后的1个符号(符号X+1)内停止TRP0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操作。
参见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接收方法的流程图。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接收方法由网络侧设备执行。
如图3所示,信息接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接收终端上报的目标信息,所述目标信息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与P个对象的M个定时信息对应。
其中,所述对象为:小区、物理小区或收发点TRP;M为正整数,P为小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
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上报方法,网络侧设备接收终端上报的目标信息,所述目标信息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与P个对象的M个定时信息对应;其中,所述对象为:小区、物理小区或收发点TRP;M为正整数,P为小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这样,网络侧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目标信息,可准确获取所述P个对象的定时信息的差别,进而可以根据所述P个对象的定时信息的差别,调度所述终端的传输,以避免各对象之间的测量或者数据干扰,从而提升系统性能。
可选的,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任一项:
所述M个定时信息;
所述M个定时信息的绝对值;
M-H个偏移值;
M-H个偏移值和第一参考定时信息;
其中,所述M-H个偏移值包括M-H个定时信息中每个定时信息相对于第二参考定时信息的偏移值,所述M-H个定时信息包括所述M个定时信息中除第一参考定时信息之外的其他定时信息,所述第二参考定时信息基于所述第一参考定时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参考定时信息为预设对象的H个定时信息,所述预设对象由网络侧设备配置、协议约定或所述终端确定,H为正整数。
可选的,所述第一信息通过量化值表征。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M-H个偏移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信息包括:
所述M-H个偏移值对应M-H个量化值;
其中,第一量化值的符号用于表征所述第一量化值对应的定时信息与所述第二参考定时信息的关系;所述第一量化值为所述M-H个量化值中的任一量化值。
可选的,所述P个对象的M个定时信息满足以下任一项:
在P等于M的情况下,所述P个对象中每个对象对应一个定时信息;
在P小于M的情况下,所述P个对象中至少存在一个对象对应至少两个定时信息,所述至少两个定时信息使用以下至少一项测量:至少两个波束;至少两个天线面板。
可选的,所述P个对象包括K个对象中的部分或全部对象;
其中,所述K个对象由网络侧设备配置或所述终端确定,K为大于或等于P的整数。
可选的,在所述P个对象包括K个对象中的部分对象的情况下,所述P个对象中的任一对象满足以下任一项:
定时信息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第二值;
定时信息相对于第二参考定时信息的偏移值大于或等于第三值;
其中,所述第二参考定时信息基于第一参考定时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参考定时信息为预设对象的H个定时信息,所述预设对象由网络侧设备配置、协议约定或所述终端确定,H为正整数。
可选的,所述目标信息还包括所述M个定时信息对应的对象、波束和天线面板中至少一项的标识信息。
可选的,所述目标信息通过以下任一项承载:层1测量报告、媒体接入控制MAC控制单元CE。
可选的,在所述层1测量报告包括参考信号资源指示的情况下,所述参考信号资源指示对应至少一个第一对象的参考信号资源,所述第一对象为所述终端的服务对象之外的任一对象。
可选的,所述层1测量报告满足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层1测量报告还包括所述M个定时信息对应的对象、波束和天线面板中至少一项的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信息在所述层1测量报告中按照第一规则放置,所述第一规则用于确定所述M个定时信息对应的对象、波束和天线面板中至少一项;
在所述层1测量报告包括参考信号资源指示的情况下,所述M个定时信息与所述参考信号资源指示具有对应关系。
可选的,所述MAC CE满足以下任一项:
所述MAC CE为第一格式的MAC CE,且所述第一格式的MAC CE通过第一域携带所述目标信息;
所述MAC CE为第二格式的MAC CE,所述第二格式的MAC CE用于携带所述目标信息。
可选的,所述接收终端上报的目标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终端发送Q个TA,Q为正整数。
可选的,所述Q个TA满足以下任一项:
所述Q个TA仅包括预设对象的TA,所述预设对象由网络侧配置、协议约定或所述终端确定;
所述Q个TA包括K个对象中每个对象的TA,所述K个对象由网络侧设备配置或所述终端确定,K为正整数;
所述Q个TA仅包括所述M个定时信息对应的对象的TA。
可选的,所述接收终端上报的目标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信息,控制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
其中,所述第二对象为所述终端的服务对象,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信道和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目标信息,控制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包括以下任一项:
在目标时间段内,停止执行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
在第二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在目标时间段内,执行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
其中,所述目标时间段满足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目标时间段的第一起始时间位于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的收发时间的第二起始时间之前;所述目标时间段的第一结束时间位于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的收发时间的第二结束时间之后;所述第一对象为所述第二对象之外的任一对象;所述第三信息包括信道和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项,或为用于测量定时信息的参考信号。
可选的,所述第二条件满足以下任一项:
所述终端在频率范围1的频段上执行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中至少一项的发送或接收操作;
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满足准共址关系,或者具有相同的空间关系,或者对应相同的源参考信号;
所述终端支持同时执行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
可选的,所述第二条件满足所述终端支持同时执行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条件满足还包括以下任一项:
所述终端包括至少一个天线面板;
所述第二信息和所述第三信息由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分组波束报告确定。
可选的,T1和T2基于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的定时信息确定;
其中,T1为所述第一起始时间和所述第二起始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T2为所述第一结束时间和所述第二结束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
可选的,所述第二信息为重复传输的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作为与图2方法实施例对应的网络侧设备的实施例,因此,可以参见图2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且可以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为了避免重复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介绍的多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彼此可以相互结合实现,也可以单独实现,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为方便理解,示例说明如下:
在本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步骤:
(1)满足预设条件时,UE向网络上报定时信息。
a)预设条件可以包括以下任一项:
i.网络配置的多个TRP标识信息对应着不同的cell index/PCI;
ii.网络配置了多个TRP标识信息;
iii.网络配置或激活了多个cell/物理小区;
iv.至少两个cell/物理小区/TRP的定时信息存在差值,或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值(至少两个cell/物理小区/TRP的定时信息存在差值,或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值基于终端对所述两个cell/物理小区/TRP的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确定,上述的测量可以是UE使用不同天线面板panel和/或不同beam所做的测量);
v.网络配置或触发在L1-RSRP report、L1-SINR report携带定时信息;
vi.网络配置了用于上报定时信息的上行资源。
b)上报的定时信息内容可以包括以下任一项:
i.多个cell/物理小区/TRP的定时信息;
ii.多个cell/物理小区/TRP的定时信息的绝对值;
iii.多个cell/物理小区/TRP的定时信息的相对值或偏移值offset;
ⅳ.多个cell/物理小区/TRP的定时信息的相对值或偏移值offset和参考定时信息。
例如,N个TRP分别属于N个cell,UE测量后确定了N个定时信息,即N个timing,UE以本小区/当前小区/服务小区/当前服务小区的timing为参照,计算其余N-1个timing相对于reference timing的偏移值offset1、offset2、……、offsetN-1。
参考定时信息可以设为一个,也可以设为多个,比如每个TRP有2个panel测量出的,这两个都可以作为参考值。
定时信息可以指的是从一个cell/物理小区/TRP到UE的信号传播时长、UE接收到cell/物理小区/TRP到UE发送的信号的目标时域资源的编号、UE接收到cell/物理小区/TRP到UE发送的信号的目标时域资源的编号所在的边界或者建议的cell/物理小区/TRP的TA。定时信息的单位可以使用帧数、时隙数、符号数、样点数等来表征,或者使用秒、毫秒、微秒等时间单位来表征。
上述多个cell/物理小区/TRP的定时信息具体可以表现为:多个cell/物理小区/TRP的全部定时信息或部分定时信息。
进一步的限制:可以当某个cell/物理小区/TRP的定时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才上报该定时信息(或称为定时关系):
绝对值大于或等于某预设值;
与参考定时(reference timing)的定时偏移值大于或等于某预设值。
例如:offset小于delta时,不上报,offset大于或等于delta时才上报。
定时信息的信令格式可以满足以下至少一项:
1.以帧数、时隙数、符号数、样点数、秒、毫秒、微秒等为单位;
2.确定各定时信息的量化值,量化值的比特长度可以协议约定;
3.或,确定相对值的量化值,量化值的比特长度可以协议约定。
例如,有3个TRP分别属于3个cell,UE测量并确定了3个timing值,以本小区的timing值作为reference,另外两个timing值计算得到offset1和offset2,分别为1个符号和2个符号,则使用2个bit,如01为offset=1个符号,10为offset=2个符号。
例如,相对值可以包括正值和负值,正值表示定时信息在参考值之后,负值表示定时信息在参考值之前;或者相反。
例如,相对值为0,可以表示定时信息与参考值相同。
c)上报的形式:
i.在L1-RSRP report或L1-SINR report中上报。
1.格式为:N个SSBRI/CRI+N个L1-RSRP/L1-SINR+M个timing信息。
2.可选的,总是上报所有N个SSBRI/CRI所对应的SSB resource/CSI-RS resource所属cell/物理小区/TRP的timing信息。
例如,在L1 report中有4个SSBRI/CRI,对应的SSB resource/CSI-RS resource所属的cell/物理小区/TRP有2个,则总是上报这2个cell/物理小区/TRP的timing信息,可以是上述的绝对值或者相对值。
3.可选的,在N个SSBRI/CRI所对应的SSB resource/CSI-RS resource所属cell/物理小区/TRP中,当某个cell/物理小区/TRP的定时信息包括满足预设条件的定时信息,则上报该cell/物理小区/TRP的定时信息,进一步地,可以仅上报其满足预设条件的定时信息。
4.可选的,在N个SSBRI/CRI中,对应着至少一个相邻cell/物理小区/TRP的SSBresource/CSI-RS resource,此时要如2总是上报或者如3条件性上报这些cell/物理小区/TRP的定时信息。
5.可选的,在上述各需上报的每个cell/物理小区/TRP的定时信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之一:
a)对应至少一个波束信息的定时信息,以及相应的波束信息。
例如,测量某个cell/物理小区/TRP的定时信息时,UE使用的beam1测量出timing1,使用beam2测量出timing2,则可以将beam1对应的timing1和beam2对应的timing2总是上报或者条件性上报,并且还要上报对应的beam标识或索引信息。
b)对应至少一个panel信息的定时信息,以及相应的panel信息。
例如,类似上面。Panel信息可以是panel id。
需要说明的是,上报的每个cell/物理小区/TRP的定时信息可以满足以下至少一项:
A:一个对象对应一个timing;
B:一个对象对应多个timing,分别是用多个panel和/或多个beam测量所得的;
C:一个panel对应一个timing;
D:一个beam对应一个timing。
上述各项可以决定report中是否携带如下至少之一:对象标识、panel ID、beam标识(一般是使用RS resource index)。
6.可选的,上报各定时信息所对应的cell/物理小区/TRP信息和/或panel的标识信息和/或beam的标识信息。
各定时信息所对应的cell/物理小区/TRP信息和/或panel的标识信息和/或beam的标识信息的上报方式可为以下任一项:
a)所述cell/物理小区/TRP信息和/或panel的标识信息和/或beam的标识信息可以显式上报,如cell index、PCI、TRP id(控制资源集池(Control Resource Set Pool,CORESETPool)Index);
b)根据cell index、PCI、TRP id和/或panel的标识信息和/或beam的标识信息的预先约定的顺序上报各自的定时信息;
c)在L1 report中通过各定时信息相对应的SSBRI/CRI对应的SSB resource/CSI-RS resource所属cell/物理小区/TRP和/或panel的标识信息和/或beam的标识信息可获知。
ii.在MAC CE中上报。
1.所述MAC CE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任一MAC CE中新增filed,用于携带cell/物理小区/TRP的定时信息、cell index、PCI、TRP id、beam信息、panel信息等信息。
所述MAC C可以为以下任一项:
a)Timing Advance Command MAC CE;
b)Absolute Timing Advance Command MAC CE;
c)PHR MAC CE;
d)SCell/Deactivation MAC CE。
2.所述MAC CE使用网络配置的grant进行传输。
网络配置的grant可以满足至少一项:
a)网络配置的grant可以为configured grant、dynamic grant等;
b)所述网络配置的grant可以是为所述MAC CE专用的grant,或者是复用最近可用的grant。
d)依赖于UE能力,确定上报的定时信息以及其它消息。
i.例如,若UE支持多个激活的panel/多个波束传输,且支持多个timing处理能力或多个TA(timing advance),可上报多个panel/beam对应的timing信息;
ii.例如,若UE仅支持单个timing处理能力或单个TA(timing advance),可对每个cell/物理小区/TRP只上报一个timing信息。
(2)网络根据UE上报的定时信息,可以执行以下至少一项操作:
a)确定TA。
i.仅确定一个TA。
1.该TA对应着预设cell/物理小区/TRP。
可选的,预设cell/物理小区/TRP可以为,本cell/物理小区/TRP、当前cell/物理小区/TRP、服务cell/物理小区/TRP、当前服务cell/物理小区/TRP、参考cell/物理小区/TRP。
2.其余cell/物理小区/TRP的TA,根据所述TA和其余cell/物理小区/TRP与所述预设cell/物理小区/TRP的定时信息的差值来确定。
ii.确定至少一个TA。
所述至少一个TA共对应着以下任一项:
所有cell/物理小区/TRP;
UE上报的定时信息所对应的cell/物理小区/TRP。
b)确定信道或RS的传输方式。
i.在相邻cell/物理小区/TRP传输的信道或RS的时间内,以及在该时间之前的时长T1和/或该时间之后的时长T2内,本/当前/服务/当前服务/主cell/物理小区/TRP,不传输信道或RS。
1.对于有多个相邻cell/物理小区/TRP的情况,则对每个cell/物理小区/TRP都采用上述规则。
2.所述T1和T2,根据UE测量的各cell/物理小区/TRP的定时信息来确定。
例如,2个TRP属于2个cell,TRP2和TRP1的timing offset为1个符号,说明在TRP2传输信道或RS时,为避免来自TRP1的干扰,在TRP2传输信道或RS的时间内,以及之后的1个符号内,在TRP1都不传输信道或RS。
3.所述传输,如果是下行信道或RS,则为cell/物理小区/TRP的网络侧设备发送,UE接收,那么不传输即为不发送和/或不接收。如果是上行信道或RS,则为cell/物理小区/TRP的网络侧设备接收,UE发送,那么不传输即为不发送和/或不接收。
4.所述信道和RS,可以包括下行信道、下行RS、上行信道、上行RS至少之一。
5.若所述信道或RS采用重复传输(repetition)的方式,如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repetition、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repetition、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Control Channel,PUCCH)repetition、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Channel,PUSCH)repetition。
a)若所述信道或RS是在本/当前/服务/当前服务/主cell/物理小区/TRP传输,则在上述所说的时间内,若会出现信道或RS的某若干次重复传输,则将这若干次传输停止。
b)若所述信道或RS是在本/当前/服务/当前服务/主cell/物理小区/TRP和相邻cell/物理小区/TRP上做重复传输,则对于在本小区/当前小区/服务小区/当前服务小区上的、且会出现在上述时间内的某若干次重复传输,则将这若干次传输停止。
ii.与上述i不同,在以下情况下,本/当前/服务/当前服务/主cell/物理小区/TRP可以传输信道或RS:
1.相邻cell/物理小区/TRP和本/当前/服务/当前服务/主cell/物理小区/TRP,至少其一是和UE在FR1的频段上传输信道或RS;
2.相邻cell/物理小区/TRP和本/当前/服务/当前服务/主cell/物理小区/TRP的信道或RS,是QCL的,如波束信息相同,二者可以频分复用;
3.相邻cell/物理小区/TRP和本/当前/服务/当前服务/主cell/物理小区/TRP的信道或RS,UE能够同时接收。
a)此时UE可以有单个panel或多个panel;
b)上述的同时接收,可以是网络侧根据UE的group based beam report中确定的、分别来自不同cell/物理小区/TRP的多个信道或RS。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UE可以上报多个cell/物理小区/TRP的定时信息。进一步地限定了上报的触发条件、信息内容(timing offset)、信令格式等;采用L1 report或MAC CE上报,以及具体的格式设计;依据UE能力确定上报的定时信息;确定TA的方式;根据UE上报的定时信息,所确定的信道传输限制。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UE上报小区/物理小区/TRP所对应的定时信息的方法,通过L1、L2的信令加速上报过程,使得网络快速准确地获知各小区/物理小区/TRP的定时信息差别,从而在调度信道传输时能够兼顾对邻区的干扰,提升系统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上报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信息上报装置,或者,该信息上报装置中的用于执行信息上报方法的控制模块。本申请实施例中以信息上报装置执行信息上报方法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上报装置。
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上报装置的结构图。
如图4所示,信息上报装置400包括:
上报模块401,用于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目标信息,所述目标信息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与P个对象的M个定时信息对应;
其中,所述对象为:小区、物理小区或收发点TRP;M为正整数,P为小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
可选的,所述上报模块401,具体用于:
在第一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目标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满足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了至少两个TRP标识信息;
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或激活了至少两个小区或物理小区;
至少两个对象的定时信息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值;
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或触发在层1测量报告中携带对象的定时信息;
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了用于上报对象的定时信息的上行资源。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条件满足包括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了至少两个TRP标识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条件满足还包括以下任一项:
所述至少两个TRP标识信息对应至少两个小区标识;
所述至少两个TRP标识信息对应至少两个物理小区标识。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条件满足包括至少两个对象的定时信息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值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两个对象的定时信息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值基于所述终端对所述至少两个对象的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确定;
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对象的参考信号使用以下至少一项测量:至少两个天线面板;至少两个波束。
可选的,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任一项:
所述M个定时信息;
所述M个定时信息的绝对值;
M-H个偏移值;
M-H个偏移值和第一参考定时信息;
其中,所述M-H个偏移值包括M-H个定时信息中每个定时信息相对于第二参考定时信息的偏移值,所述M-H个定时信息包括所述M个定时信息中除第一参考定时信息之外的其他定时信息,所述第二参考定时信息基于所述第一参考定时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参考定时信息为预设对象的H个定时信息,所述预设对象由网络侧设备配置、协议约定或所述终端确定,H为正整数。
可选的,所述第一信息通过量化值表征。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M-H个偏移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信息包括:
所述M-H个偏移值对应M-H个量化值;
其中,第一量化值的符号用于表征所述第一量化值对应的定时信息与所述第二参考定时信息的关系;所述第一量化值为所述M-H个量化值中的任一量化值。
可选的,所述P个对象的M个定时信息满足以下任一项:
在P等于M的情况下,所述P个对象中每个对象对应一个定时信息;
在P小于M的情况下,所述P个对象中至少存在一个对象对应至少两个定时信息,所述至少两个定时信息使用以下至少一项测量:至少两个波束;至少两个天线面板。
可选的,在所述P个对象包括对应有L个定时信息的目标对象,L为大于1的整数的情况下,所述M个定时信息中包括所述目标对象对应的J个定时信息,J的取值基于所述终端的能力确定,J为小于或等于L的正整数。
可选的,J的取值满足以下任一项:
在所述终端支持多个激活的天线面板或波束传输,且支持至少两个定时信息处理能力或至少两个TA的情况下,J大于1,且小于或等于L;
在所述终端仅支持单个激活的天线面板、单个激活的波束传输、单个定时信息处理能力或单个TA的情况下,J=1。
可选的,所述P个对象包括K个对象中的部分或全部对象;
其中,所述K个对象由网络侧设备配置或所述终端确定,K为大于或等于P的整数。
可选的,在所述P个对象包括K个对象中的部分对象的情况下,所述P个对象中的任一对象满足以下任一项:
定时信息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第二值;
定时信息相对于第二参考定时信息的偏移值大于或等于第三值;
其中,所述第二参考定时信息基于第一参考定时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参考定时信息为预设对象的H个定时信息,所述预设对象由网络侧设备配置、协议约定或所述终端确定,H为正整数。
可选的,所述目标信息还包括所述M个定时信息对应的对象、波束和天线面板中至少一项的标识信息。
可选的,所述目标信息通过以下任一项承载:层1测量报告、媒体接入控制MAC控制单元CE。
可选的,在所述层1测量报告包括参考信号资源指示的情况下,所述参考信号资源指示对应至少一个第一对象的参考信号资源,所述第一对象为所述终端的服务对象之外的任一对象。
可选的,所述层1测量报告满足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层1测量报告还包括所述M个定时信息对应的对象、波束和天线面板中至少一项的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信息在所述层1测量报告中按照第一规则放置,所述第一规则用于确定所述M个定时信息对应的对象、波束和天线面板中至少一项;
在所述层1测量报告包括参考信号资源指示的情况下,所述M个定时信息与所述参考信号资源指示具有对应关系。
可选的,所述MAC CE满足以下任一项:
所述MAC CE为第一格式的MAC CE,且所述第一格式的MAC CE通过第一域携带所述目标信息;
所述MAC CE为第二格式的MAC CE,所述第二格式的MAC CE用于携带所述目标信息。
可选的,所述信息上报装置400还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Q个TA;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Q个TA和/或所述M个定时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定时信息,确定K个对象中每个对象的TA;
其中,所述K个对象由网络侧设备配置或所述终端确定,K为正整数,Q为小于或等于K的正整数。
可选的,所述Q个TA满足以下任一项:
所述Q个TA仅包括预设对象的TA,所述预设对象由网络侧配置、协议约定或所述终端确定;
所述Q个TA包括所述K个对象中每个对象的TA;
所述Q个TA仅包括所述M个定时信息对应的对象的TA。
可选的,所述信息上报装置400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信息,确定是否执行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
其中,所述第二对象为所述终端的服务对象,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信道和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以下任一项:
在目标时间段内,停止执行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
在第二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在目标时间段内,执行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
其中,所述目标时间段满足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目标时间段的第一起始时间位于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的收发时间的第二起始时间之前;所述目标时间段的第一结束时间位于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的收发时间的第二结束时间之后;所述第一对象为所述第二对象之外的任一对象;所述第三信息包括信道和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项,或为用于测量定时信息的参考信号。
可选的,所述第二条件满足以下任一项:
所述终端在频率范围1的频段上执行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中至少一项的发送或接收操作;
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满足准共址关系,或者具有相同的空间关系,或者对应相同的源参考信号;
所述终端支持同时执行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
可选的,所述第二条件满足所述终端支持同时执行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条件满足还包括以下任一项:
所述终端包括至少一个天线面板;
所述第二信息和所述第三信息由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分组波束报告确定。
可选的,T1和T2基于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的定时信息确定;
其中,T1为所述第一起始时间和所述第二起始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T2为所述第一结束时间和所述第二结束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
可选的,所述第二信息为重复传输的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息上报装置可以是装置,也可以是终端中的部件、集合成电路、或芯片。该装置可以是移动终端,也可以为非移动终端。示例性的,移动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所列举的终端11的类型,非移动终端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Attached Storage,NAS)、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电视机(television,TV)、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息上报装置可以为具有操作系统的装置。该操作系统可以为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可以为ios操作系统,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操作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上报装置400能够实现图2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接收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信息接收装置,或者,该信息接收装置中的用于执行信息接收方法的控制模块。本申请实施例中以信息接收装置执行信息接收方法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接收装置。
参见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接收装置的结构图。
如图5所示,信息接收装置500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501,用于接收终端上报的目标信息,所述目标信息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与P个对象的M个定时信息对应;
其中,所述对象为:小区、物理小区或收发点TRP;M为正整数,P为小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
可选的,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任一项:
所述M个定时信息;
所述M个定时信息的绝对值;
M-H个偏移值;
M-H个偏移值和第一参考定时信息;
其中,所述M-H个偏移值包括M-H个定时信息中每个定时信息相对于第二参考定时信息的偏移值,所述M-H个定时信息包括所述M个定时信息中除第一参考定时信息之外的其他定时信息,所述第二参考定时信息基于所述第一参考定时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参考定时信息为预设对象的H个定时信息,所述预设对象由网络侧设备配置、协议约定或所述终端确定,H为正整数。
可选的,所述第一信息通过量化值表征。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M-H个偏移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信息包括:
所述M-H个偏移值对应M-H个量化值;
其中,第一量化值的符号用于表征所述第一量化值对应的定时信息与所述第二参考定时信息的关系;所述第一量化值为所述M-H个量化值中的任一量化值。
可选的,所述P个对象的M个定时信息满足以下任一项:
在P等于M的情况下,所述P个对象中每个对象对应一个定时信息;
在P小于M的情况下,所述P个对象中至少存在一个对象对应至少两个定时信息,所述至少两个定时信息使用以下至少一项测量:至少两个波束;至少两个天线面板。
可选的,所述P个对象包括K个对象中的部分或全部对象;
其中,所述K个对象由网络侧设备配置或所述终端确定,K为大于或等于P的整数。
可选的,在所述P个对象包括K个对象中的部分对象的情况下,所述P个对象中的任一对象满足以下任一项:
定时信息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第二值;
定时信息相对于第二参考定时信息的偏移值大于或等于第三值;
其中,所述第二参考定时信息基于第一参考定时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参考定时信息为预设对象的H个定时信息,所述预设对象由网络侧设备配置、协议约定或所述终端确定,H为正整数。
可选的,所述目标信息还包括所述M个定时信息对应的对象、波束和天线面板中至少一项的标识信息。
可选的,所述目标信息通过以下任一项承载:层1测量报告、媒体接入控制MAC控制单元CE。
可选的,在所述层1测量报告包括参考信号资源指示的情况下,所述参考信号资源指示对应至少一个第一对象的参考信号资源,所述第一对象为所述终端的服务对象之外的任一对象。
可选的,所述层1测量报告满足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层1测量报告还包括所述M个定时信息对应的对象、波束和天线面板中至少一项的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信息在所述层1测量报告中按照第一规则放置,所述第一规则用于确定所述M个定时信息对应的对象、波束和天线面板中至少一项;
在所述层1测量报告包括参考信号资源指示的情况下,所述M个定时信息与所述参考信号资源指示具有对应关系。
可选的,所述MAC CE满足以下任一项:
所述MAC CE为第一格式的MAC CE,且所述第一格式的MAC CE通过第一域携带所述目标信息;
所述MAC CE为第二格式的MAC CE,所述第二格式的MAC CE用于携带所述目标信息。
可选的,所述信息接收装置500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Q个TA,Q为正整数。
可选的,所述Q个TA满足以下任一项:
所述Q个TA仅包括预设对象的TA,所述预设对象由网络侧配置、协议约定或所述终端确定;
所述Q个TA包括K个对象中每个对象的TA,所述K个对象由网络侧设备配置或所述终端确定,K为正整数;
所述Q个TA仅包括所述M个定时信息对应的对象的TA。
可选的,所述信息接收装置500还包括: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信息,控制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
其中,所述第二对象为所述终端的服务对象,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信道和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以下任一项:
在目标时间段内,停止执行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
在第二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在目标时间段内,执行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
其中,所述目标时间段满足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目标时间段的第一起始时间位于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的收发时间的第二起始时间之前;所述目标时间段的第一结束时间位于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的收发时间的第二结束时间之后;所述第一对象为所述第二对象之外的任一对象;所述第三信息包括信道和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项,或为用于测量定时信息的参考信号。
可选的,所述第二条件满足以下任一项:
所述终端在频率范围1的频段上执行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中至少一项的发送或接收操作;
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满足准共址关系,或者具有相同的空间关系,或者对应相同的源参考信号;
所述终端支持同时执行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
可选的,所述第二条件满足所述终端支持同时执行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条件满足还包括以下任一项:
所述终端包括至少一个天线面板;
所述第二信息和所述第三信息由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分组波束报告确定。
可选的,T1和T2基于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的定时信息确定;
其中,T1为所述第一起始时间和所述第二起始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T2为所述第一结束时间和所述第二结束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
可选的,所述第二信息为重复传输的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息接收装置可以是装置,也可以是网络侧设备中的部件、集合成电路、或芯片。网络侧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所列举的网络侧设备12的类型,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接收装置500能够实现图3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的,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600,包括处理器601,存储器602,存储在存储器602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601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例如,该通信设备600为终端时,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601执行时实现上述图2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该通信设备600为网络侧设备时,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601执行时实现上述图3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图7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终端7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701、网络模块702、音频输出单元703、输入单元704、传感器705、显示单元706、用户输入单元707、接口单元708、存储器709、以及处理器710等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终端7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7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7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入单元7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7041和麦克风7042,图形处理器7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单元706可包括显示面板7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7061。用户输入单元707包括触控面板7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7072。触控面板7071,也称为触摸屏。触控面板7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他输入设备7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单元701将来自网络侧设备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710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网络侧设备。通常,射频单元7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
存储器7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或指令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7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或指令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或指令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或指令(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此外,存储器709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7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可选的,处理器710可集合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或指令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如基带处理器。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合成到处理器710中。
其中,射频单元701,用于:
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目标信息,所述目标信息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与P个对象的M个定时信息对应;
其中,所述对象为:小区、物理小区或收发点TRP;M为正整数,P为小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
可选的,射频单元701,还用于:
在第一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目标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满足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了至少两个TRP标识信息;
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或激活了至少两个小区或物理小区;
至少两个对象的定时信息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值;
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或触发在层1测量报告中携带对象的定时信息;
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了用于上报对象的定时信息的上行资源。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条件满足包括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了至少两个TRP标识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条件满足还包括以下任一项:
所述至少两个TRP标识信息对应至少两个小区标识;
所述至少两个TRP标识信息对应至少两个物理小区标识。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条件满足包括至少两个对象的定时信息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值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两个对象的定时信息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值基于所述终端对所述至少两个对象的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确定;
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对象的参考信号使用以下至少一项测量:至少两个天线面板;至少两个波束。
可选的,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任一项:
所述M个定时信息;
所述M个定时信息的绝对值;
M-H个偏移值;
M-H个偏移值和第一参考定时信息;
其中,所述M-H个偏移值包括M-H个定时信息中每个定时信息相对于第二参考定时信息的偏移值,所述M-H个定时信息包括所述M个定时信息中除第一参考定时信息之外的其他定时信息,所述第二参考定时信息基于所述第一参考定时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参考定时信息为预设对象的H个定时信息,所述预设对象由网络侧设备配置、协议约定或所述终端确定,H为正整数。
可选的,所述第一信息通过量化值表征。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M-H个偏移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信息包括:
所述M-H个偏移值对应M-H个量化值;
其中,第一量化值的符号用于表征所述第一量化值对应的定时信息与所述第二参考定时信息的关系;所述第一量化值为所述M-H个量化值中的任一量化值。
可选的,所述P个对象的M个定时信息满足以下任一项:
在P等于M的情况下,所述P个对象中每个对象对应一个定时信息;
在P小于M的情况下,所述P个对象中至少存在一个对象对应至少两个定时信息,所述至少两个定时信息使用以下至少一项测量:至少两个波束;至少两个天线面板。
可选的,在所述P个对象包括对应有L个定时信息的目标对象,L为大于1的整数的情况下,所述M个定时信息中包括所述目标对象对应的J个定时信息,J的取值基于所述终端的能力确定,J为小于或等于L的正整数。
可选的,J的取值满足以下任一项:
在所述终端支持多个激活的天线面板或波束传输,且支持至少两个定时信息处理能力或至少两个TA的情况下,J大于1,且小于或等于L;
在所述终端仅支持单个激活的天线面板、单个激活的波束传输、单个定时信息处理能力或单个TA的情况下,J=1。
可选的,所述P个对象包括K个对象中的部分或全部对象;
其中,所述K个对象由网络侧设备配置或所述终端确定,K为大于或等于P的整数。
可选的,在所述P个对象包括K个对象中的部分对象的情况下,所述P个对象中的任一对象满足以下任一项:
定时信息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第二值;
定时信息相对于第二参考定时信息的偏移值大于或等于第三值;
其中,所述第二参考定时信息基于第一参考定时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参考定时信息为预设对象的H个定时信息,所述预设对象由网络侧设备配置、协议约定或所述终端确定,H为正整数。
可选的,所述目标信息还包括所述M个定时信息对应的对象、波束和天线面板中至少一项的标识信息。
可选的,所述目标信息通过以下任一项承载:层1测量报告、媒体接入控制MAC控制单元CE。
可选的,在所述层1测量报告包括参考信号资源指示的情况下,所述参考信号资源指示对应至少一个第一对象的参考信号资源,所述第一对象为所述终端的服务对象之外的任一对象。
可选的,所述层1测量报告满足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层1测量报告还包括所述M个定时信息对应的对象、波束和天线面板中至少一项的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信息在所述层1测量报告中按照第一规则放置,所述第一规则用于确定所述M个定时信息对应的对象、波束和天线面板中至少一项;
在所述层1测量报告包括参考信号资源指示的情况下,所述M个定时信息与所述参考信号资源指示具有对应关系。
可选的,所述MAC CE满足以下任一项:
所述MAC CE为第一格式的MAC CE,且所述第一格式的MAC CE通过第一域携带所述目标信息;
所述MAC CE为第二格式的MAC CE,所述第二格式的MAC CE用于携带所述目标信息。
可选的,射频单元701,还用于:
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Q个TA;
处理器710,用于:
根据所述Q个TA和/或所述M个定时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定时信息,确定K个对象中每个对象的TA;
其中,所述K个对象由网络侧设备配置或所述终端确定,K为正整数,Q为小于或等于K的正整数。
可选的,所述Q个TA满足以下任一项:
所述Q个TA仅包括预设对象的TA,所述预设对象由网络侧配置、协议约定或所述终端确定;
所述Q个TA包括所述K个对象中每个对象的TA;
所述Q个TA仅包括所述M个定时信息对应的对象的TA。
可选的,处理器710,还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信息,确定是否执行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
其中,所述第二对象为所述终端的服务对象,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信道和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处理器710,还用于以下任一项:
在目标时间段内,停止执行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
在第二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在目标时间段内,执行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
其中,所述目标时间段满足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目标时间段的第一起始时间位于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的收发时间的第二起始时间之前;所述目标时间段的第一结束时间位于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的收发时间的第二结束时间之后;所述第一对象为所述第二对象之外的任一对象;所述第三信息包括信道和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项,或为用于测量定时信息的参考信号。
可选的,所述第二条件满足以下任一项:
所述终端在频率范围1的频段上执行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中至少一项的发送或接收操作;
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满足准共址关系,或者具有相同的空间关系,或者对应相同的源参考信号;
所述终端支持同时执行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
可选的,所述第二条件满足所述终端支持同时执行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条件满足还包括以下任一项:
所述终端包括至少一个天线面板;
所述第二信息和所述第三信息由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分组波束报告确定。
可选的,T1和T2基于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的定时信息确定;
其中,T1为所述第一起始时间和所述第二起始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T2为所述第一结束时间和所述第二结束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
可选的,所述第二信息为重复传输的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上述终端700可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中图2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过程,及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如图8所示,该网络设备800包括:天线81、射频装置82、基带装置83。天线81与射频装置82连接。在上行方向上,射频装置82通过天线81接收信息,将接收的信息发送给基带装置83进行处理。在下行方向上,基带装置83对要发送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给射频装置82,射频装置82对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后经过天线81发送出去。
上述频带处理装置可以位于基带装置83中,以上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执行的方法可以在基带装置83中实现,该基带装置83包括处理器84和存储器85。
基带装置83例如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基带板,该基带板上设置有多个芯片,如图8所示,其中一个芯片例如为处理器84,与存储器85连接,以调用存储器85中的程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所示的网络设备操作。
该基带装置83还可以包括网络接口86,用于与射频装置82交互信息,该接口例如为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简称CPRI)。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还包括:存储在存储器85上并可在处理器84上运行的指令或程序,处理器84调用存储器85中的指令或程序执行图3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过程,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故不在此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信息上报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图2或图3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终端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网络侧设备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图2或图3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集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66)

1.一种信息上报方法,由终端执行,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目标信息,所述目标信息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与P个对象的M个定时信息对应;
其中,所述对象为:小区、物理小区或收发点TRP ;M为正整数,P为小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
所述P个对象的M个定时信息满足:
在P等于M的情况下,所述P个对象中每个对象对应一个定时信息;
在P小于M的情况下,所述P个对象中至少存在一个对象对应至少两个定时信息,所述至少两个定时信息使用以下至少一项测量:至少两个波束;至少两个天线面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目标信息,包括:
在第一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目标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满足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了至少两个TRP标识信息;
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或激活了至少两个小区或物理小区;
至少两个对象的定时信息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值;
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或触发在层1测量报告中携带对象的定时信息;
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了用于上报对象的定时信息的上行资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条件满足包括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了至少两个TRP标识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条件满足还包括以下任一项:
所述至少两个TRP标识信息对应至少两个小区标识;
所述至少两个TRP标识信息对应至少两个物理小区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条件满足包括至少两个对象的定时信息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值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两个对象的定时信息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值基于所述终端对所述至少两个对象的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确定;
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对象的参考信号使用以下至少一项测量:至少两个天线面板;至少两个波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任一项:
所述M个定时信息;
所述M个定时信息的绝对值;
M-H个偏移值;
M-H个偏移值和第一参考定时信息;
其中,所述M-H个偏移值包括M-H个定时信息中每个定时信息相对于第二参考定时信息的偏移值,所述M-H个定时信息包括所述M个定时信息中除第一参考定时信息之外的其他定时信息,所述第二参考定时信息基于所述第一参考定时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参考定时信息为预设对象的H个定时信息,所述预设对象由网络侧设备配置、协议约定或所述终端确定,H为正整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通过量化值表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M-H个偏移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信息包括:
所述M-H个偏移值对应M-H个量化值;
其中,第一量化值的符号用于表征所述第一量化值对应的定时信息与所述第二参考定时信息的关系;所述第一量化值为所述M-H个量化值中的任一量化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P个对象包括对应有L个定时信息的目标对象,L为大于1的整数的情况下,所述M个定时信息中包括所述目标对象对应的J个定时信息,J的取值基于所述终端的能力确定,J为小于或等于L的正整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J的取值满足以下任一项:
在所述终端支持多个激活的天线面板或波束传输,且支持至少两个定时信息处理能力或至少两个TA的情况下,J大于1,且小于或等于L;
在所述终端仅支持单个激活的天线面板、单个激活的波束传输、单个定时信息处理能力或单个TA的情况下,J=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个对象包括K个对象中的部分或全部对象;
其中,所述K个对象由网络侧设备配置或所述终端确定,K为大于或等于P的整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P个对象包括K个对象中的部分对象的情况下,所述P个对象中的任一对象满足以下任一项:
定时信息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第二值;
定时信息相对于第二参考定时信息的偏移值大于或等于第三值;
其中,所述第二参考定时信息基于第一参考定时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参考定时信息为预设对象的H个定时信息,所述预设对象由网络侧设备配置、协议约定或所述终端确定,H为正整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信息还包括所述M个定时信息对应的对象、波束和天线面板中至少一项的标识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信息通过以下任一项承载:层1测量报告、媒体接入控制MAC控制单元CE。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层1测量报告包括参考信号资源指示的情况下,所述参考信号资源指示对应至少一个第一对象的参考信号资源,所述第一对象为所述终端的服务对象之外的任一对象。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层1测量报告满足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层1测量报告还包括所述M个定时信息对应的对象、波束和天线面板中至少一项的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信息在所述层1测量报告中按照第一规则放置,所述第一规则用于确定所述M个定时信息对应的对象、波束和天线面板中至少一项;
在所述层1测量报告包括参考信号资源指示的情况下,所述M个定时信息与所述参考信号资源指示具有对应关系。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AC CE满足以下任一项:
所述MAC CE为第一格式的MAC CE,且所述第一格式的MAC CE通过第一域携带所述目标信息;
所述MAC CE为第二格式的MAC CE,所述第二格式的MAC CE用于携带所述目标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目标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Q个TA;
根据所述Q个TA和/或所述M个定时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定时信息,确定K个对象中每个对象的TA;
其中,所述K个对象由网络侧设备配置或所述终端确定,K为正整数,Q为小于或等于K的正整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Q个TA满足以下任一项:
所述Q个TA仅包括预设对象的TA,所述预设对象由网络侧配置、协议约定或所述终端确定;
所述Q个TA包括所述K个对象中每个对象的TA;
所述Q个TA仅包括所述M个定时信息对应的对象的TA。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目标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信息,确定是否执行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
其中,所述第二对象为所述终端的服务对象,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信道和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项。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信息,控制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包括以下任一项:
在目标时间段内,停止执行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
在第二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在目标时间段内,执行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
其中,所述目标时间段满足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目标时间段的第一起始时间位于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的收发时间的第二起始时间之前;所述目标时间段的第一结束时间位于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的收发时间的第二结束时间之后;所述第一对象为所述第二对象之外的任一对象;所述第三信息包括信道和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项,或为用于测量定时信息的参考信号。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条件满足以下任一项:
所述终端在频率范围1的频段上执行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中至少一项的发送或接收操作;
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满足准共址关系,或者具有相同的空间关系,或者对应相同的源参考信号;
所述终端支持同时执行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条件满足所述终端支持同时执行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条件满足还包括以下任一项:
所述终端包括至少一个天线面板;
所述第二信息和所述第三信息由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分组波束报告确定。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T1和T2基于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的定时信息确定;
其中,T1为所述第一起始时间和所述第二起始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T2为所述第一结束时间和所述第二结束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为重复传输的信息。
25.一种信息接收方法,由网络侧设备执行,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上报的目标信息,所述目标信息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与P个对象的M个定时信息对应;
其中,所述对象为:小区、物理小区或收发点TRP ;M为正整数,P为小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
所述P个对象的M个定时信息满足:
在P等于M的情况下,所述P个对象中每个对象对应一个定时信息;
在P小于M的情况下,所述P个对象中至少存在一个对象对应至少两个定时信息,所述至少两个定时信息使用以下至少一项测量:至少两个波束;至少两个天线面板。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任一项:
所述M个定时信息;
所述M个定时信息的绝对值;
M-H个偏移值;
M-H个偏移值和第一参考定时信息;
其中,所述M-H个偏移值包括M-H个定时信息中每个定时信息相对于第二参考定时信息的偏移值,所述M-H个定时信息包括所述M个定时信息中除第一参考定时信息之外的其他定时信息,所述第二参考定时信息基于所述第一参考定时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参考定时信息为预设对象的H个定时信息,所述预设对象由网络侧设备配置、协议约定或所述终端确定,H为正整数。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通过量化值表征。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M-H个偏移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信息包括:
所述M-H个偏移值对应M-H个量化值;
其中,第一量化值的符号用于表征所述第一量化值对应的定时信息与所述第二参考定时信息的关系;所述第一量化值为所述M-H个量化值中的任一量化值。
2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个对象包括K个对象中的部分或全部对象;
其中,所述K个对象由网络侧设备配置或所述终端确定,K为大于或等于P的整数。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P个对象包括K个对象中的部分对象的情况下,所述P个对象中的任一对象满足以下任一项:
定时信息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第二值;
定时信息相对于第二参考定时信息的偏移值大于或等于第三值;
其中,所述第二参考定时信息基于第一参考定时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参考定时信息为预设对象的H个定时信息,所述预设对象由网络侧设备配置、协议约定或所述终端确定,H为正整数。
31.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信息还包括所述M个定时信息对应的对象、波束和天线面板中至少一项的标识信息。
32.根据权利要求25或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信息通过以下任一项承载:层1测量报告、媒体接入控制MAC控制单元CE。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层1测量报告包括参考信号资源指示的情况下,所述参考信号资源指示对应至少一个第一对象的参考信号资源,所述第一对象为所述终端的服务对象之外的任一对象。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层1测量报告满足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层1测量报告还包括所述M个定时信息对应的对象、波束和天线面板中至少一项的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信息在所述层1测量报告中按照第一规则放置,所述第一规则用于确定所述M个定时信息对应的对象、波束和天线面板中至少一项;
在所述层1测量报告包括参考信号资源指示的情况下,所述M个定时信息与所述参考信号资源指示具有对应关系。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AC CE满足以下任一项:
所述MAC CE为第一格式的MAC CE,且所述第一格式的MAC CE通过第一域携带所述目标信息;
所述MAC CE为第二格式的MAC CE,所述第二格式的MAC CE用于携带所述目标信息。
3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终端上报的目标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终端发送Q个TA,Q为正整数。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Q个TA满足以下任一项:
所述Q个TA仅包括预设对象的TA,所述预设对象由网络侧配置、协议约定或所述终端确定;
所述Q个TA包括K个对象中每个对象的TA,所述K个对象由网络侧设备配置或所述终端确定,K为正整数;
所述Q个TA仅包括所述M个定时信息对应的对象的TA。
3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终端上报的目标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信息,控制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
其中,所述第二对象为所述终端的服务对象,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信道和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项。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信息,控制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包括以下任一项:
在目标时间段内,停止执行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
在第二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在目标时间段内,执行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
其中,所述目标时间段满足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目标时间段的第一起始时间位于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的收发时间的第二起始时间之前;所述目标时间段的第一结束时间位于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的收发时间的第二结束时间之后;所述第一对象为所述第二对象之外的任一对象;所述第三信息包括信道和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项,或为用于测量定时信息的参考信号。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条件满足以下任一项:
所述终端在频率范围1的频段上执行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中至少一项的发送或接收操作;
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满足准共址关系,或者具有相同的空间关系,或者对应相同的源参考信号;
所述终端支持同时执行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条件满足所述终端支持同时执行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条件满足还包括以下任一项:
所述终端包括至少一个天线面板;
所述第二信息和所述第三信息由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分组波束报告确定。
42.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T1和T2基于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的定时信息确定;
其中,T1为所述第一起始时间和所述第二起始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T2为所述第一结束时间和所述第二结束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
43.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为重复传输的信息。
44.一种信息上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上报装置包括:
上报模块,用于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目标信息,所述目标信息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与P个对象的M个定时信息对应;
其中,所述对象为:小区、物理小区或收发点TRP ;M为正整数,P为小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
所述P个对象的M个定时信息满足:
在P等于M的情况下,所述P个对象中每个对象对应一个定时信息;
在P小于M的情况下,所述P个对象中至少存在一个对象对应至少两个定时信息,所述至少两个定时信息使用以下至少一项测量:至少两个波束;至少两个天线面板。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信息上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报模块,具体用于:
在第一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目标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满足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了至少两个TRP标识信息;
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或激活了至少两个小区或物理小区;
至少两个对象的定时信息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值;
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或触发在层1测量报告中携带对象的定时信息;
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了用于上报对象的定时信息的上行资源。
46.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信息上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任一项:
所述M个定时信息;
所述M个定时信息的绝对值;
M-H个偏移值;
M-H个偏移值和第一参考定时信息;
其中,所述M-H个偏移值包括M-H个定时信息中每个定时信息相对于第二参考定时信息的偏移值,所述M-H个定时信息包括所述M个定时信息中除第一参考定时信息之外的其他定时信息,所述第二参考定时信息基于所述第一参考定时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参考定时信息为预设对象的H个定时信息,所述预设对象由网络侧设备配置、协议约定或终端确定,H为正整数。
47.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信息上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个对象包括K个对象中的部分或全部对象;
其中,所述K个对象由网络侧设备配置或终端确定,K为大于或等于P的整数。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信息上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P个对象包括K个对象中的部分对象的情况下,所述P个对象中的任一对象满足以下任一项:
定时信息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第二值;
定时信息相对于第二参考定时信息的偏移值大于或等于第三值;
其中,所述第二参考定时信息基于第一参考定时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参考定时信息为预设对象的H个定时信息,所述预设对象由网络侧设备配置、协议约定或所述终端确定,H为正整数。
49.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信息上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信息还包括所述M个定时信息对应的对象、波束和天线面板中至少一项的标识信息。
50.根据权利要求44或49所述的信息上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信息通过以下任一项承载:层1测量报告、媒体接入控制MAC控制单元CE。
51.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信息上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上报装置还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Q个TA;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Q个TA和/或所述M个定时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定时信息,确定K个对象中每个对象的TA;
其中,所述K个对象由网络侧设备配置或终端确定,K为正整数,Q为小于或等于K的正整数。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信息上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Q个TA满足以下任一项:
所述Q个TA仅包括预设对象的TA,所述预设对象由网络侧配置、协议约定或所述终端确定;
所述Q个TA包括所述K个对象中每个对象的TA;
所述Q个TA仅包括所述M个定时信息对应的对象的TA。
53.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信息上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上报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信息,确定是否执行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
其中,所述第二对象为终端的服务对象,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信道和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项。
54.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信息上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以下任一项:
在目标时间段内,停止执行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
在第二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在目标时间段内,执行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
其中,所述目标时间段满足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目标时间段的第一起始时间位于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的收发时间的第二起始时间之前;所述目标时间段的第一结束时间位于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的收发时间的第二结束时间之后;所述第一对象为所述第二对象之外的任一对象;所述第三信息包括信道和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项,或为用于测量定时信息的参考信号。
55.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信息上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条件满足以下任一项:
所述终端在频率范围1的频段上执行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中至少一项的发送或接收操作;
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满足准共址关系,或者具有相同的空间关系,或者对应相同的源参考信号;
所述终端支持同时执行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
56.一种信息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接收装置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上报的目标信息,所述目标信息包括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与P个对象的M个定时信息对应;
其中,所述对象为:小区、物理小区或收发点TRP ;M为正整数,P为小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
所述P个对象的M个定时信息满足:
在P等于M的情况下,所述P个对象中每个对象对应一个定时信息;
在P小于M的情况下,所述P个对象中至少存在一个对象对应至少两个定时信息,所述至少两个定时信息使用以下至少一项测量:至少两个波束;至少两个天线面板。
57.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信息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信息还包括所述M个定时信息对应的对象、波束和天线面板中至少一项的标识信息。
58.根据权利要求56或57所述的信息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信息通过以下任一项承载:层1测量报告、媒体接入控制MAC控制单元CE。
59.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信息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接收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Q个TA,Q为正整数。
60.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信息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Q个TA满足以下任一项:
所述Q个TA仅包括预设对象的TA,所述预设对象由网络侧配置、协议约定或所述终端确定;
所述Q个TA包括K个对象中每个对象的TA,所述K个对象由网络侧设备配置或所述终端确定,K为正整数;
所述Q个TA仅包括所述M个定时信息对应的对象的TA。
61.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信息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接收装置还包括: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信息,控制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
其中,所述第二对象为所述终端的服务对象,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信道和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项。
62.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信息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以下任一项:
在目标时间段内,停止执行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
在第二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在目标时间段内,执行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
其中,所述目标时间段满足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目标时间段的第一起始时间位于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的收发时间的第二起始时间之前;所述目标时间段的第一结束时间位于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的收发时间的第二结束时间之后;所述第一对象为所述第二对象之外的任一对象;所述第三信息包括信道和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项,或为用于测量定时信息的参考信号。
63.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信息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条件满足以下任一项:
所述终端在频率范围1的频段上执行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中至少一项的发送或接收操作;
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满足准共址关系,或者具有相同的空间关系,或者对应相同的源参考信号;
所述终端支持同时执行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三信息和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操作。
64.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24任一项所述的信息上报方法的步骤。
65.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25至43任一项所述的信息接收方法的步骤。
66.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24任一项所述的信息上报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25至43任一项所述的信息接收方法的步骤。
CN202010785776.4A 2020-08-06 2020-08-06 信息上报方法、信息接收方法及相关设备 Active CN1140716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85776.4A CN114071690B (zh) 2020-08-06 2020-08-06 信息上报方法、信息接收方法及相关设备
EP21852654.9A EP4195795A4 (en) 2020-08-06 2021-08-04 INFORMATION REPORTING METHOD, INFORMATION RECEIVING METHOD AND ASSOCIATED APPARATUS
JP2023508054A JP2023537027A (ja) 2020-08-06 2021-08-04 情報報告方法、情報受信方法及び関連機器
KR1020237007840A KR20230048115A (ko) 2020-08-06 2021-08-04 정보 보고 방법, 정보 수신 방법 및 관련 기기
PCT/CN2021/110512 WO2022028465A1 (zh) 2020-08-06 2021-08-04 信息上报方法、信息接收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8/105,641 US20230189178A1 (en) 2020-08-06 2023-02-03 Information reporting method, information receiv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85776.4A CN114071690B (zh) 2020-08-06 2020-08-06 信息上报方法、信息接收方法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71690A CN114071690A (zh) 2022-02-18
CN114071690B true CN114071690B (zh) 2024-04-26

Family

ID=80120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85776.4A Active CN114071690B (zh) 2020-08-06 2020-08-06 信息上报方法、信息接收方法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89178A1 (zh)
EP (1) EP4195795A4 (zh)
JP (1) JP2023537027A (zh)
KR (1) KR20230048115A (zh)
CN (1) CN114071690B (zh)
WO (1) WO20220284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69401A1 (zh) * 2022-03-07 2023-09-1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7042104A (zh) * 2022-04-29 2023-1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定时指示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3206557A1 (zh) * 2022-04-29 2023-11-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传输定时调整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7177345A (zh) * 2022-05-25 2023-12-05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WO2023245499A1 (zh) * 2022-06-22 2023-12-2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接收点trp的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36555A1 (en) * 2022-08-18 2024-02-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er equipment capability reporting on supported downlink reference timing value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71579A1 (zh) * 2012-11-07 2014-05-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之间定时同步的方法及装置
CN103828433A (zh) * 2012-07-26 2014-05-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重选的方法和设备
CN107734535A (zh) * 2016-08-10 2018-02-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链路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0958092A (zh) * 2018-09-26 2020-04-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发送设备、接收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0797B (zh) * 2011-09-30 2014-07-0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辅小区上定时时间差的测量方法和设备
WO2017052464A1 (en) * 2015-09-25 2017-03-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roviding measurement reports
US9832956B1 (en) * 2016-06-02 2017-12-05 Monsanto Technology Llc Soybean variety 01063886
US10484959B2 (en) * 2017-07-31 2019-11-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sitioning techniqu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11225406B (zh) * 2018-11-27 2022-0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定时测量方法及相关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28433A (zh) * 2012-07-26 2014-05-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重选的方法和设备
WO2014071579A1 (zh) * 2012-11-07 2014-05-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之间定时同步的方法及装置
CN107734535A (zh) * 2016-08-10 2018-02-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链路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0958092A (zh) * 2018-09-26 2020-04-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发送设备、接收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89178A1 (en) 2023-06-15
WO2022028465A1 (zh) 2022-02-10
EP4195795A4 (en) 2024-03-06
EP4195795A1 (en) 2023-06-14
CN114071690A (zh) 2022-02-18
JP2023537027A (ja) 2023-08-30
KR20230048115A (ko) 2023-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71690B (zh) 信息上报方法、信息接收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1337235B2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EP3817479B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JP7321707B2 (ja) 方法、システムおよび装置
US9692459B2 (en) Using multiple frequency bands with beamforming assistance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11586858B (zh) 信号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JP7157515B2 (ja) ユーザ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EP4178251A1 (en) Measurement repor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evice
CN113923709B (zh) 波束报告的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230239032A1 (en) Beam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related device
CN114287150B (zh) 下行链路定位期间的波束选择
US11582631B2 (en) User equipment indication for adaptive scheduling restrictions
WO2023051188A1 (zh) 分组管理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2051147A1 (en) Full duplex timing advance enhancements
WO2023011545A1 (zh) 小区切换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073119A (zh) 用于非移动性相关目的的载波的配置
CN114205015B (zh) 测量方法、发送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1985617B2 (en) Full duplex timing advance enhancements
WO2022078391A1 (zh) 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22022553A1 (zh) 干扰协调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23040933A1 (zh) 波束信息的确定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23040979A1 (zh) 波束信息的确定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5333581A (zh) 终端天线面板信息的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7674918A (zh) 波束训练方法及设备
CN117279091A (zh) 波束指示方法、装置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