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70698A -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70698A
CN114070698A CN202010798092.8A CN202010798092A CN114070698A CN 114070698 A CN114070698 A CN 114070698A CN 202010798092 A CN202010798092 A CN 202010798092A CN 114070698 A CN114070698 A CN 1140706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width
frequency domain
subcarrier
domain sequence
sequ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9809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70698B (zh
Inventor
刘辰辰
根纳季·特所迪克
梁丹丹
辛岩
淦明
希米·西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9809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70698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11623 priority patent/WO2022033450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0706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0698A/zh
Priority to US18/166,965 priority patent/US20230198822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706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06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14Peak power aspects
    • H04L27/2615Reduction thereof using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14Peak power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14Peak power aspects
    • H04L27/2618Reduction thereof using auxiliary sub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14Peak power aspects
    • H04L27/2621Reduction thereof using phase offsets between sub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发送端设备通过对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进行非复制操作,得到传输带宽中的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然后将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变换到时域,对时域数据进行射频处理后发送,使得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上传输的是不同的信号,从而可以降低发送端设备的PAPR,提高系统的性能,且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是一种多载波调制技术,具有频谱效率高、抗多径衰落等优点,但同时也具有峰值平均功率比(peakto average power ratio,PAPR)大的缺点。OFDM中多个子载波的累加会产生较大的峰值信号,所以要求高功率放大器具有较大的线性动态范围,这会增加高功率放大器的成本,同时会降低高功率放大器效率。如果峰值超过高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动态范围,就会造成带内失真和带外弥散,因此,降低PAPR是OFDM系统的关键技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通信协议802.11be新引进的320MHz,240MHz以及前导码穿孔等特性,其面临的PAPR问题更为严重,需要降低更大带宽下的PAPR。
目前可以开放使用6GHz频谱,且定义了一种室内低功耗(low power indoor,LPI)的通信方式,其对室内工作在6G频段的设备制定了严格的功率密度限制。如此严格的功率限制,使得工作在6G频段的室内WiFi设备的传输距离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为了提高室内传距离,802.11be标准采用了重复模式(duplicate mode,DUP mode)发送信号。然而,在802.11be的DUP mode下,其下半部分带宽和上半部分带宽内产生的是同样的数据,导致发送信号的PAPR偏高,从而严重地影响系统的性能和发射机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以降低发送端设备的PAPR,提高系统性能及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发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对传输带宽中的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进行非复制操作,得到所述传输带宽中的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所述子载波包括数据子载波和导频子载波;以及将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变换到时域,对时域数据进行射频处理后发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对传输带宽中的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进行非复制操作,得到所述传输带宽中的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操作:根据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频域序列的排列,对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取共轭后进行逆序排列;或者,对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中的部分或全部元素进行相位旋转;或者,将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中的元素与第一格雷序列中的元素两两相乘,得到第二频域序列,以及将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中的元素与第二格雷序列中的元素两两相乘,得到第三频域序列,第一频域序列、所述第二频域序列或所述第三频域序列中的任一个频域序列作为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所述第一频域序列包括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中的元素。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对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中的部分或全部元素进行相位旋转,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操作:将所述第一带宽的偶数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中的元素乘以-1,i或-i;或将所述第一带宽的奇数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中的元素乘以-1,i或-i;或将所述第一带宽的全部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乘以-1,i或-i。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格雷序列和所述第二格雷序列为一对格雷互补对序列,所述第一格雷序列和所述第二格雷序列中的元素均为1或-1。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传输带宽中的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传输带宽为80MHz,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分别为40MHz,第一带宽采用资源单元RU 484的子载波频域资源块划分;所述传输带宽为160MHz,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分别为80MHz,第一带宽采用RU 996的子载波频域资源块划分;所述传输带宽为320MHz,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分别为160MHz,第一带宽采用RU 2*996的子载波频域资源块划分。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接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传输带宽上发送的时域信号;将所述时域信号变换到频域,得到所述传输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所述传输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包括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和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其中,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是对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进行非复制操作后得到的;以及对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进行恢复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对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进行恢复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操作:根据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频域序列的排列,对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取共轭后进行逆序排列;或者,对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中的部分或全部元素旋转相应的相位;或者,若在发射端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为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对应的第一频域序列中的元素与第一格雷序列中的元素两两相乘得到的,所述第一格雷序列中的元素均为1或-1,将接收端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与第一格雷序列中相应元素相乘得到第二带宽上恢复后的频域序列;或若在发射端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为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对应的第一频域序列中的元素与第二格雷序列中的元素两两相乘后得到的,所述第二格雷序列中的元素均为1或-1,则将接收端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中的元素与所述第二格雷序列中的元素两两相乘后得到的序列作为进行恢复操作后的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对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中的部分或全部元素旋转相应的相位,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操作:所述第二带宽的偶数子载波位置上对应的频域系列中的元素为所述第一带宽的偶数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中的元素乘以-1,i或-i得到的,则对所述第二带宽的偶数子载波位置上对应的频域序列的元素分别乘以-1,-i或i;或所述第二带宽的奇数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为所述第一带宽的奇数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乘以-1,i或-i得到的,则对所述第二带宽的奇数子载波位置上对应的频域序列的元素分别乘以-1,-i或i;或所述第二带宽的全部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为所述第一带宽的全部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乘以-1,i或-i得到的,则对所述第二带宽的全部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分别乘以-1,-i或i。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格雷序列和所述第二格雷序列为一对格雷互补对序列。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传输带宽为80MHz,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分别为40MHz,第一带宽采用资源单元RU 484的子载波频域资源块划分;所述传输带宽为160MHz,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分别为80MHz,第一带宽采用RU 996的子载波频域资源块划分;所述传输带宽为320MHz,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分别为160MHz,第一带宽采用RU 2*996的子载波频域资源块划分。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装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数据发送装置可以为信息传输设备,该数据发送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对数据发送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用于支持数据发送装置执行对传输带宽中的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进行非复制操作,得到所述传输带宽中的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所述子载波包括数据子载波和导频子载波;以及将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变换到时域,对时域数据进行射频处理后发送的步骤,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其他技术过程。可选地,所述数据发送装置还可以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数据发送装置可以为信息传输单板,所述数据发送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对数据发送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用于支持数据发送装置执行对传输带宽中的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进行非复制操作,得到所述传输带宽中的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所述子载波包括数据子载波和导频子载波;以及将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变换到时域,对时域数据进行射频处理后发送的步骤,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其他技术过程。可选地,所述数据发送装置还可以包括收发器和存储器。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数据发送装置也由通用处理器来实现,即俗称的芯片来实现。该通用处理器包括: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用于对传输带宽中的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进行非复制操作,得到所述传输带宽中的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所述子载波包括数据子载波和导频子载波;以及将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变换到时域,对时域数据进行射频处理后发送的步骤;所述通用处理器还包括通信接口。
可选地,该通用处理器还可以包括存储介质。该处理电路利用该通信接口与外部通信。该通信接口可以是该芯片或芯片系统上的输入/输出接口、接口电路、输出电路、输入电路、管脚或相关电路等。该处理器也可以体现为处理电路或逻辑电路。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通信接口用于支持该数据发送装置进行通信,当该程序代码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对传输带宽中的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进行非复制操作,得到所述传输带宽中的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所述子载波包括数据子载波和导频子载波;以及将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变换到时域,对时域数据进行射频处理后发送。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数据发送装置也可以使用下述来实现:一个或多个FPGA、PLD、控制器、状态机、门逻辑、分立硬件部件、任何其它适合的电路、或者能够执行本申请通篇所描述的各种功能的电路的任意组合。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接收装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数据接收装置可以为信息传输设备,该数据接收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所述收发器,用于支持数据接收装置执行接收传输带宽上发送的时域信号的步骤;所述处理器,用于对数据接收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用于支持数据接收装置执行将所述时域信号变换到频域,得到所述传输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所述传输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包括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和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其中,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是对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进行非复制操作后得到的;以及对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进行恢复操作的步骤,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其他技术过程。可选地,所述数据接收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数据接收装置可以为信息传输单板,所述数据接收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所述收发器,用于支持数据接收装置执行接收传输带宽上发送的时域信号的步骤,所述处理器,用于对数据接收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用于支持数据接收装置执行将所述时域信号变换到频域,得到所述传输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所述传输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包括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和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其中,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是对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进行非复制操作后得到的;以及对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进行恢复操作的步骤,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其他技术过程。可选地,所述数据接收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数据接收装置也由通用处理器来实现,即俗称的芯片来实现。该通用处理器包括:处理电路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接收传输带宽上发送的时域信号的步骤,所述处理电路用于将所述时域信号变换到频域,得到所述传输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所述传输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包括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和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其中,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是对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进行非复制操作后得到的;以及对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进行恢复操作。可选地,该通用处理器还可以包括存储介质。
该处理电路利用该通信接口与外部通信。该通信接口可以是该芯片或芯片系统上的输入/输出接口、接口电路、输出电路、输入电路、管脚或相关电路等。该处理器也可以体现为处理电路或逻辑电路。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通信接口用于支持该数据接收装置进行通信,当该程序代码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将所述时域信号变换到频域,得到所述传输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所述传输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包括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和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其中,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是对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进行非复制操作后得到的;以及对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进行恢复操作。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数据接收装置也可以使用下述来实现:一个或多个FPGA、PLD、控制器、状态机、门逻辑、分立硬件部件、任何其它适合的电路、或者能够执行本申请通篇所描述的各种功能的电路的任意组合。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该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该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数据接收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数据发送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数据接收方法。
可以理解地,上述提供的任一种数据发送及接收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或者计算机程序产品均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示例的发送端设备的信号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及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80MHz带宽下资源单元的划分示意图;
图5为示例的80MHz带宽下采用本实施例的逆序后偶数子载波位置相位旋转180度的DUP模式的PAPR的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6为示例的160MHz带宽下采用本实施例的逆序后偶数子载波位置相位旋转180度的DUP模式的PAPR的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7为示例的80MHz带宽下采用本实施例的偶数子载波位置相位旋转180度的DUP模式的PAPR的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8为示例的160MHz带宽下采用本实施例的偶数子载波位置相位旋转180度的DUP模式的PAPR的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发送及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整个传输带宽选取两个都经过格雷序列处理后的频域序列对应的PAPR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11为整个传输带宽只选取一个经过格雷序列处理后的频域序列合并后对应时域信号的PAPR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信(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5G通信系统以及未来的6G通信系统等。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应用于各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的通信系统,例如稀疏码多址接入(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系统,当然SCMA在通信领域也可以被称为其他名称;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采用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的多载波传输系统,例如采用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滤波器组多载波(filter bank multi-carrier,FBMC)、通用频分复用(generalized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GFDM)、滤波正交频分复用(filtered-OFDM,F-OFDM)系统等。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LTE系统、5G系统以及后续的演进系统如6G等,或其他采用各种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如采用码分多址,频分多址,时分多址,正交频分多址,单载波频分多址等接入技术的系统,尤其适用于需要信道信息反馈和/或应用二级预编码技术的场景,例如应用Massive MIMO技术的无线网络、应用分布式天线技术的无线网络等。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于WiFi无线通信,WiFi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接入点(access point,AP)和工作站(station,STA),工作站也可称为站点。涉及的无线通信场景可以包括:AP与STA之间的通信、AP与AP之间的通信、以及STA与STA之间的通信等。本申请实施例以AP与STA之间的通信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AP与STA1和STA2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同样适用于AP与AP之间的通信、以及STA与STA之间的通信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发送端设备可以是AP,则接收端设备可以是STA;发送端设备可以是STA,则接收端设备可以是AP。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发送端设备通过对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进行非复制操作,得到传输带宽中的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然后将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变换到时域,对时域数据进行射频处理后发送,使得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上传输的是不同的信号,从而可以降低发送端设备的PAPR,提高系统的性能,且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
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示例的发送端设备的信号处理流程示意图,发送端设备在发送信号之前,可以对信号进行如下处理: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编码,例如采用前向纠错码(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技术进行编码;对编码后的数据进行交织,例如采用卷积码对编码后的数据进行交织;对交织后的数据进行调制,例如采用双载波调制(dualcarrier modulation,DCM)进行调制,也可以采用其他传统方式进行调制;进行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ow density parity code,LDPC)载波映射,该步骤为可选的步骤,图中以虚线表示,其中,LDPC载波映射是将数据符号映射到不同的位置上;根据带宽和OFDM符号编号生成相应导频子载波上的导频值;经过上述处理后,得到传输带宽的第一部分带宽(简称“第一带宽”)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然后,对第一带宽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进行DUP操作处理,得到传输带宽中的第二部分带宽(简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该DUP操作并非对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进行简单的复制,该DUP操作将在下文进行详细描述。将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拼接后得到完整的传输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将完整的传输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进行离散傅里叶反变换(inverse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IDFT),将上述完整的传输带宽上的频域序列变换到时域,再对时域数据进行射频处理后发送出去。
其中,DCM的发送是将数据分组后,映射到一对星座点上。解调时,通常采用对数似然比(log likelihood ratio,LLR)技术将星座点结合起来解调。
本申请实施例对图2中的DUP操作进行了改进,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及接收方案,该方案包括:发送端设备对传输带宽中的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进行非复制操作,得到所述传输带宽中的第二带宽上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所述子载波包括数据子载波和导频子载波;以及将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上的频域序列变换到时域,对时域数据进行射频处理后发送。
接收端设备接收传输带宽上发送的时域信号;将所述时域信号变换到频域,得到所述传输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所述传输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包括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和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其中,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是对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进行非复制操作后得到的;以及对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频域序列进行恢复操作。
采用上述数据发送及接收方案,降低了发送端设备的PAPR,提高系统的性能,且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
其中,对传输带宽中的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进行非复制操作,得到所述传输带宽中的第二带宽上的所有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其中的非复制操作包括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种:
(1)根据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频域序列的排列,对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取共轭后进行逆序排列;
(2)对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中的部分或全部元素进行相位旋转。
下面通过实施例一详细描述这种非复制操作。
另,对传输带宽中的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进行非复制操作,得到所述传输带宽中的第二带宽上的所有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其中的非复制操作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中的元素与第一格雷序列中的元素两两相乘,得到第二频域序列,以及将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中的元素与第二格雷序列中的元素两两相乘,得到第三频域序列,第一频域序列、所述第二频域序列或所述第三频域序列中的任一个频域序列作为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所述第一频域序列包括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中的元素。下面通过实施例二详细描述这种非复制操作。
实施例一:
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及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1、发送端设备对传输带宽中的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进行非复制操作,得到传输带宽中的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
示例性地,该第一带宽可以是传输带宽的一半带宽。
如图4所示,为80MHz带宽下资源单元的划分示意图,当带宽为80MHz时,整个带宽可以由整个996-tone RU组成,也可以由26-tone RU,52-tone RU,106-tone RU,242-toneRU,484-tone RU的各种组合组成。除了用于传输数据的RU,此外,还包括一些保护(guard)子载波,空子载波,或者直流(direct current,DC)子载波。当传输带宽为80MHz时,则第一带宽可以为40MHz,按照RU 484的方式划分第一带宽上的载波。
当带宽为160MHz或者80+80MHz时,整个带宽可以看成两个80MHz的子载波分布的复制,整个带宽可以由一整个2*996-tone RU组成,也可以由26-tone RU,52-tone RU,106-tone RU,242-tone RU,484-tone RU,996-tone RU的各种组合组成。当传输带宽为160MHz或者80+80MHz时,则第一带宽可以为80MHz,按照RU 996的方式划分第一带宽上的子载波。
当带宽为320MHz或者160+160MHz时,整个带宽可以看成四个80MHz的子载波分布的复制。第一带宽可以为160MHz,按照RU 2*996的方式划分第一带宽上的子载波。
本实施例中,发送端设备对传输带宽中的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进行非复制操作,得到的传输带宽中的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与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不完全相同。
具体地,该非复制操作可以包括以下实现方式A~D:
在实现方式A中,对传输带宽中的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进行非复制操作,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频域序列的排列,对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取共轭后进行逆序排列。
具体地,可以对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中的元素取共轭,然后对取共轭后的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进行逆序排列;或者,对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进行逆序排列,然后,对逆序排列后的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取共轭。例如,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为b1,b2,…,bk-1,bk,对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取共轭后为a1,a2,…,ak-1,ak,则对取共轭后的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进行逆序排列后为ak,ak-1,..a2,a1
在实现方式B中,对传输带宽中的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进行非复制操作,包括:对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中的部分或全部元素进行相位旋转。
具体地,包括以下方案B1~B9:
方案B1:将第一带宽的偶数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中的元素乘以-1,即将第一带宽的偶数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中的元素的相位旋转180度,得到传输带宽中的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经过相位旋转,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与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不再完全相同的重复,降低了发送端设备的PAPR。
示例性地,该传输带宽可以为80MHz,假设采用DCM调制方式生成40MHz(RU 484)带宽内的频域序列。将40MHz带宽的偶数子载波位置对应的频域序列中的元素乘以-1(即相位旋转180度),得到80MHz的另一半40MHz带宽内的频域序列。
如图5所示,为示例的80MHz带宽下采用本实施例的偶数子载波位置对应的频域序列中的元素相位旋转180度的DUP模式的PAPR的仿真结果示意图,可以看出,经过相位旋转处理得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与直接重复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的PAPR相比,有明显的下降。
示例性地,该传输带宽可以为160MHz,假设采用DCM调制方式生成80MHz(RU 996)带宽内的频域序列。将80MHz带宽的偶数子载波位置上对应的频域序列中的元素乘以-1(即相位旋转180度),得到160MHz的另一半80MHz带宽内的频域序列。
如图6所示,为示例的160MHz带宽下采用本实施例的偶数子载波位置相位旋转180度的DUP模式的PAPR的仿真结果示意图,可以看出,经过相位旋转处理得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与直接重复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的PAPR相比,有明显的下降。
方案B2:将第一带宽的偶数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中的元素乘以i,即将第一带宽的偶数子载波位置对应的频域序列中的元素的相位旋转90度,得到传输带宽中的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
方案B3:将第一带宽的偶数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中的元素乘以-i,即将第一带宽的偶数子载波位置对应频域序列中的元素的相位旋转270度,得到传输带宽中的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
方案B4:将第一带宽的奇数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乘以-1,即将第一带宽的奇数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的相位旋转180度,得到传输带宽中的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经过相位旋转,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与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不再完全相同的重复,降低了发送端设备的PAPR。
方案B5:将第一带宽的奇数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乘以i,即将第一带宽的奇数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的相位旋转90度,得到传输带宽中的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
方案B6:将第一带宽的奇数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乘以-i,即将第一带宽的奇数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的相位旋转270度,得到传输带宽中的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
方案B7:将第一带宽的全部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乘以-1,即将第一带宽的全部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的相位旋转180度,得到传输带宽中的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经过相位旋转,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与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不再完全相同的重复,降低了发送端设备的PAPR。
方案B8:将第一带宽的全部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乘以i,即将第一带宽的全部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的相位旋转90度,得到传输带宽中的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
方案B9:将第一带宽的全部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乘以-i,即将第一带宽的全部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的相位旋转270度,得到传输带宽中的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
在实现方式C中,对传输带宽中的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进行非复制操作,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频域序列的排列,对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取共轭后进行逆序排列,然后,对取共轭逆序排列后的对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中的部分或全部元素进行相位旋转。
具体地,包括以下方案C1~C9:
方案C1:根据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频域序列的排列,对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取共轭后进行逆序排列,然后,将取共轭逆序排列后的第一带宽的偶数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乘以-1,即将取共轭逆序排列后的第一带宽的偶数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的相位旋转180度,得到传输带宽中的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经过取共轭逆序排列和相位旋转,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与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不再完全相同的重复,降低了发送端设备的PAPR。
示例性地,该传输带宽可以为80MHz,假设采用DCM调制方式生成40MHz带宽内的频域序列。将得到的40MHz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取共轭后进行逆序排列,然后,将40MHz带宽的偶数子载波位置上的调制、取共轭逆序排列后的频域序列乘以-1(即相位旋转180度),得到80MHz的另一半40MHz带宽内的频域序列。
如图7所示,为示例的80MHz带宽下采用本实施例的取共轭逆序排列后偶数子载波位置相位旋转180度的DUP模式的PAPR的仿真结果示意图,可以看出,经过逆序排列和相位旋转处理得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与直接重复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的PAPR相比,有明显的下降。
示例性地,该传输带宽可以为160MHz,假设采用DCM调制方式生成80MHz带宽内的频域序列。将得到的80MHz带宽内的频域序列进行取共轭后逆序排列,然后,将80MHz带宽内的偶数子载波位置的调制、取共轭逆序排列后的频域序列乘以-1(即相位旋转180度),得到160MHz的另一半80MHz带宽内的频域序列。
如图8所示,为示例的160MHz带宽下采用本实施例的取共轭逆序排列后偶数子载波位置相位旋转180度的DUP模式的PAPR的仿真结果示意图,可以看出,经过逆序和相位旋转处理得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与直接重复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的PAPR相比,有明显的下降。
示例性地,该传输带宽可以为320MHz,假设采用DCM调制方式生成160MHz带宽内的频域序列。将得到的160MHz带宽内的频域序列进行取共轭后逆序排列,然后,将160MHz带宽内的偶数子载波位置上的调制、逆序排列后的频域序列乘以-1(即相位旋转180度),得到320MHz的另一半160MHz带宽内的频域序列。
方案C2:根据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频域序列的排列,对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取共轭后进行逆序排列,然后,将取共轭逆序排列后的第一带宽的偶数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乘以i,即将取共轭逆序排列后的第一带宽的偶数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的相位旋转90度,得到传输带宽中的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
方案C3:根据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频域序列的排列,对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取共轭后进行逆序排列,然后,将取共轭逆序排列后的第一带宽的偶数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乘以-i,即将取共轭逆序排列后的第一带宽的偶数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的相位旋转270度,得到传输带宽中的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
方案C4:根据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频域序列的排列,对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取共轭后进行逆序排列,然后,将取共轭逆序排列后的第一带宽的奇数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乘以-1,即将第一带宽的奇数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的相位旋转180度,得到传输带宽中的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
方案C5:根据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频域序列的排列,对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取共轭后进行逆序排列,然后,将取共轭逆序排列后的第一带宽的奇数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乘以i,即将取共轭逆序排列后的第一带宽的奇数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的相位旋转90度,得到传输带宽中的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
方案C6:根据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频域序列的排列,对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取共轭后进行逆序排列,然后,将取共轭逆序排列后的第一带宽的奇数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乘以-i,即将取共轭逆序排列后的第一带宽的奇数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的相位旋转270度,得到传输带宽中的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
方案C7:根据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频域序列的排列,对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取共轭后进行逆序排列,然后,将取共轭逆序排列后的第一带宽的全部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乘以-1,即将取共轭逆序排列后的第一带宽的全部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的相位旋转180度,得到传输带宽中的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
方案C8:根据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频域序列的排列,对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取共轭后进行逆序排列,然后,将取共轭逆序排列后的第一带宽的全部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乘以i,即将取共轭逆序排列后的第一带宽的全部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的相位旋转90度,得到传输带宽中的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
方案C9:根据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频域序列的排列,对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取共轭后进行逆序排列,然后,将取共轭逆序排列后的第一带宽的全部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乘以-i,即将取共轭逆序排列后的第一带宽的全部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的相位旋转270度,得到传输带宽中的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
在实现方式D中,对传输带宽中的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进行非复制操作,包括:对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中的部分或全部元素进行相位旋转,然后,对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部分或全部频域序列相位旋转后的频域序列取共轭后进行逆序排列。
可选地,在对传输带宽中的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进行非复制操作之前,发送端设备对传输带宽中第一带宽上的数据进行如图2所示的编码、调制,获取传输带宽中的第一带宽上的频域序列。发送端设备可以采用DCM调制方式或其他调制方式对编码后的数据进行调制。其中,采用DCM调制方式将第一带宽上的数据进行了一次重复,提高了基于子载波的频率分集效果。此外,发送端设备也可以采用其他传统调制方式。
S102、发送端设备将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变换到时域,对时域数据进行射频处理。
发送端设备将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上的频域序列进行拼接,然后将拼接后的整个传输带宽上的频域序列采用IDFT变换到时域,得到时域数据。然后再对时域数据进行射频处理。
拼接后的整个传输带宽中,由于第二带宽上承载的是与第一带宽上的所有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不同的信息,因此可以降低发送端设备的PAPR,提高系统的性能。
S103、发送端设备在传输带宽上发送上述时域信号。相应地,接收端设备接收发送端设备在传输带宽上发送的时域信号。
S104、接收端设备将时域信号变换到频域,得到传输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
接收端设备接收到发送端设备在传输带宽上发送的时域信号后,采用DFT将时域信号变换到频域,得到传输带宽上的频域序列。该传输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包括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和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其中,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是对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进行非复制操作后得到的。
S105、接收端设备对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进行恢复操作。
其中,该恢复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操作:
根据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频域序列的排列,对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取共轭后进行逆序排列;或者,
对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中的部分或全部元素旋转相应的相位。
具体地,对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中的部分或全部元素旋转相应的相位,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操作:
所述第二带宽的偶数子载波位置上对应的频域系列中的元素为所述第一带宽的偶数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中的元素乘以-1,i或-i得到的,则对所述第二带宽的偶数子载波位置上对应的频域序列的元素分别乘以-1,-i或i;或
所述第二带宽的奇数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为所述第一带宽的奇数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乘以-1,i或-i得到的,则对所述第二带宽的奇数子载波位置上对应的频域序列的元素分别乘以-1,-i或i;或
所述第二带宽的全部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为所述第一带宽的全部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乘以-1,i或-i得到的,则对所述第二带宽的全部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分别乘以-1,-i或i。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及接收方法,发送端设备通过对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进行非复制操作,得到传输带宽中的第二带宽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然后将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变换到时域,对时域数据进行射频处理后发送,使得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传输的是不同的信号,从而可以降低发送端设备的PAPR,提高系统的性能,且可以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实施例二:
如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发送及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201、将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中的元素与第一格雷序列中的元素两两相乘,得到第二频域序列,以及将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中的元素与第二格雷序列中的元素两两相乘,得到第三频域序列,第一频域序列、所述第二频域序列或所述第三频域序列中的任一个频域序列作为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所述第一频域序列包括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中的元素。
首先,在给定带宽的DUP模式下,采用传统或DCM调制方式生成一半带宽内的频域序列。如果采用了LDPC编码器,则对频域序列采用LDPC tone mapper进行位置映射;如果采用的是BCC编码则不执行LDPC tone mapper。这样就得到了第一带宽(可以是一半带宽)内频域序列,即第一频域序列RUhalf
然后,获取一对长度等于上述第一带宽对应的子载波个数的格雷互补对序列:第一格雷序列Ga和第二格雷序列Gb。其中,第一格雷序列和所述第二格雷序列为一对格雷互补对序列,第一格雷序列中的元素包括1和-1,第二格雷序列中的元素包括1和-1。
将Ga序列与第一带宽对应的频域序列RUhalf对应的元素两两相乘,得到长度为一半带宽对应的载波个数的新的频域序列,即第二频域序列RUhalf A。同样地,将Gb序列与一半带宽对应的频域序列RUhalf对应的元素两两相乘,得到长度为一半带宽对应的载波个数的新的频域序列,即第三频域序列RUhalf B
S202、选取第一频域序列、第二频域序列和第三频域序列中的任意两个频域序列,得到传输带宽上的频域序列。
从频域序列RUhalf,RUhalf A和RUhalf B中任意选取两个序列,直接拼接成完整带宽对应的频域序列。则第一带宽对应的频域序列可以是第一频域序列、第二频域序列或第三频域序列中的任一个频域序列,第二带宽对应的频域序列也可以是第一频域序列、第二频域序列或第三频域序列中的任一个频域序列。
一个实现为,整个传输带宽选取两个都经过格雷序列处理后的频域序列,即选取RUhalf A和RUhalf B,其仿真结果如图10所示。
另一个实现为,整个传输带宽只选取一个经过格雷序列,即选取RUhalf A或RUhalf B,另一个频域序列为第一频域序列,其仿真结果如图11所示。
格雷互补对是指两个长度相同的序列,序列元素只有1和-1,这两个序列的自相关函数之和只有在0延时的时候有值,其他延时都是0,故这两个序列进行IFFT变换到时域后,其时域信号幅度的平方和是恒定的,从而两个序列对应的时域信号的PAPR都不会大于3dB,故格雷互补对可以用来降低OFDM系统的PAPR。
从图10和图11所示的仿真结果可以看出,经过格雷序列处理后的信号,与直接重复的信号的PAPR相比,有明显的下降。
且如果采用DCM技术在第一带宽的频域上重复发送,可以增加频域的分集增益,且由于重复的信息经过格雷互补序列处理,重复信息对应的时域信号与原信息对应的时域信号不再相似,故时域的分集增益会增大。
S203、将传输带宽上的频域序列变换到时域,并对时域数据进行射频处理。
对完整的频域序列进行IDFT变换到时域,并将时域信号通过射频链路发射出去。
S204、发送端设备在传输带宽上发送时域信号。相应地,接收端设备接收发送端设备在传输带宽上发送的时域信号。
S205、接收端设备将所述时域信号变换到频域,得到所述传输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所述传输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包括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和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其中,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是对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进行非复制操作后得到的。
S206、对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进行恢复操作。
具体地,若在发射端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为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对应的第一频域序列中的元素与第一格雷序列中的元素两两相乘得到的,所述第一格雷序列中的元素均为1或-1,将接收端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与第一格雷序列中相应元素相乘得到第二带宽上恢复后的频域序列;或
若在发射端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为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对应的第一频域序列中的元素与第二格雷序列中的元素两两相乘后得到的,所述第二格雷序列中的元素均为1或-1,则将接收端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中的元素与所述第二格雷序列中的元素两两相乘后得到的序列作为进行恢复操作后的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及接收方法,发送端设备通过格雷互补对序列对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进行处理,得到传输带宽中的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使得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上传输的是不同的信号,从而可以降低发送端设备的PAPR,提高系统的性能;且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
上述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数据发送/接收装置(比如,AP或者STA),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字段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数据发送/接收装置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功能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下面以采用对应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为例进行说明:
数据发送装置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数据发送装置600包括:处理单元61。其中,处理单元61用于对传输带宽中的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进行非复制操作,得到所述传输带宽中的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所述子载波包括数据子载波和导频子载波;以及将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变换到时域,对时域数据进行射频处理后发送。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数据接收装置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数据接收装置700包括:收发单元71和处理单元72。其中,收发单元71用于接收传输带宽上发送的时域信号;处理单元72用于将所述时域信号变换到频域,得到所述传输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所述传输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包括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和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其中,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是对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进行非复制操作后得到的;以及对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进行恢复操作。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指令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指令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控制器等)或者处理器执行本申请所提供的数据发送/接收方法中的步骤。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该计算机执行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执行指令,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设备执行本申请所提供的数据发送/接收方法中的步骤。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该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该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该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通过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传输。该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该可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或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磁碟、或光介质,例如,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Claims (13)

1.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对传输带宽中的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进行非复制操作,得到所述传输带宽中的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所述子载波包括数据子载波和导频子载波;
将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变换到时域,对时域数据进行射频处理后发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传输带宽中的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进行非复制操作,得到所述传输带宽中的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操作:
根据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频域序列的排列,对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取共轭后进行逆序排列;或者,
对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中的部分或全部元素进行相位旋转;或者,
将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中的元素与第一格雷序列中的元素两两相乘,得到第二频域序列,以及将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中的元素与第二格雷序列中的元素两两相乘,得到第三频域序列,第一频域序列、所述第二频域序列或所述第三频域序列中的任一个频域序列作为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所述第一频域序列包括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中的元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中的部分或全部元素进行相位旋转,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操作:
将所述第一带宽的偶数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中的元素乘以-1,i或-i;或
将所述第一带宽的奇数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中的元素乘以-1,i或-i;或
将所述第一带宽的全部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乘以-1,i或-i。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格雷序列和所述第二格雷序列为一对格雷互补对序列,所述第一格雷序列和所述第二格雷序列中的元素均为1或-1。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传输带宽中的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带宽为80MHz,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分别为40MHz,第一带宽采用资源单元RU 484的子载波频域资源块划分;
所述传输带宽为160MHz,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分别为80MHz,第一带宽采用RU996的子载波频域资源块划分;
所述传输带宽为320MHz,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分别为160MHz,第一带宽采用RU 2*996的子载波频域资源块划分。
7.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传输带宽上发送的时域信号;
将所述时域信号变换到频域,得到所述传输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所述传输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包括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和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其中,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是对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进行非复制操作后得到的;
对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进行恢复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进行恢复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操作:
根据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频域序列的排列,对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取共轭后进行逆序排列;或者,
对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中的部分或全部元素旋转相应的相位;或者,
若在发射端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为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对应的第一频域序列中的元素与第一格雷序列中的元素两两相乘得到的,所述第一格雷序列中的元素均为1或-1,将接收端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与第一格雷序列中相应元素相乘得到第二带宽上恢复后的频域序列;或
若在发射端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为所述第一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对应的第一频域序列中的元素与第二格雷序列中的元素两两相乘后得到的,所述第二格雷序列中的元素均为1或-1,则将接收端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中的元素与所述第二格雷序列中的元素两两相乘后得到的序列作为进行恢复操作后的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二带宽的子载波上的频域序列中的部分或全部元素旋转相应的相位,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操作:
所述第二带宽的偶数子载波位置上对应的频域系列中的元素为所述第一带宽的偶数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中的元素乘以-1,i或-i得到的,则对所述第二带宽的偶数子载波位置上对应的频域序列的元素分别乘以-1,-i或i;或
所述第二带宽的奇数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为所述第一带宽的奇数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乘以-1,i或-i得到的,则对所述第二带宽的奇数子载波位置上对应的频域序列的元素分别乘以-1,-i或i;或
所述第二带宽的全部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为所述第一带宽的全部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乘以-1,i或-i得到的,则对所述第二带宽的全部子载波位置上的频域序列分别乘以-1,-i或i。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格雷序列和所述第二格雷序列为一对格雷互补对序列。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带宽为80MHz,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分别为40MHz,第一带宽采用资源单元RU 484的子载波频域资源块划分;
所述传输带宽为160MHz,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分别为80MHz,第一带宽采用RU996的子载波频域资源块划分;
所述传输带宽为320MHz,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分别为160MHz,第一带宽采用RU 2*996的子载波频域资源块划分。
12.一种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单元。
13.一种数据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7~11任一项所述的单元。
CN202010798092.8A 2020-08-10 2020-08-10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40706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98092.8A CN114070698B (zh) 2020-08-10 2020-08-10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PCT/CN2021/111623 WO2022033450A1 (zh) 2020-08-10 2021-08-09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US18/166,965 US20230198822A1 (en) 2020-08-10 2023-02-09 Data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98092.8A CN114070698B (zh) 2020-08-10 2020-08-10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70698A true CN114070698A (zh) 2022-02-18
CN114070698B CN114070698B (zh) 2024-06-04

Family

ID=80233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98092.8A Active CN114070698B (zh) 2020-08-10 2020-08-10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98822A1 (zh)
CN (1) CN114070698B (zh)
WO (1) WO202203345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51242A1 (zh) * 2022-09-05 2024-03-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70735B2 (en) * 2020-07-28 2024-01-09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Simplification for distributed-tone resource units in 6GHz low-power indoor system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73528A (ko) * 2011-12-23 2013-07-0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위상 회전 변복조 장치 및 방법
US20140153507A1 (en) * 2012-11-30 2014-06-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hase rotating duplicate frames in wireless lan transmission
CN105144649A (zh) * 2013-09-02 2015-1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装置
US20170041929A1 (en) * 2015-08-07 2017-02-09 Newracom, Inc.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multi-user transmissions in wlan systems
US20170171861A1 (en) * 2014-06-27 2017-06-15 Techflux,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unit
CN110771109A (zh) * 2017-06-16 2020-02-0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5g新无线电中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序列设计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34572B2 (en) * 2010-08-31 2015-01-13 Broadcom Corporation Phase rotation for preambles within multiple user, multiple access, and/or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17880039A (zh) * 2018-03-31 2024-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73528A (ko) * 2011-12-23 2013-07-0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위상 회전 변복조 장치 및 방법
US20140153507A1 (en) * 2012-11-30 2014-06-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hase rotating duplicate frames in wireless lan transmission
CN105052102A (zh) * 2012-11-30 2015-11-1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对无线lan传输中的复制帧进行相位旋转的系统和方法
CN105144649A (zh) * 2013-09-02 2015-1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装置
US20170171861A1 (en) * 2014-06-27 2017-06-15 Techflux,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unit
US20170041929A1 (en) * 2015-08-07 2017-02-09 Newracom, Inc.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multi-user transmissions in wlan systems
CN110771109A (zh) * 2017-06-16 2020-02-0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5g新无线电中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序列设计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HENCHENLIU: "Discussions on PAPR Reduction Methods for DUP Mode", 《IEEE 802.11BE》, 28 September 2020 (2020-09-28) *
EUNSUNG PARK 等: "PAPR issues for EHT ER SU PPDU", 《IEEE 802.11BE》 *
EUNSUNG PARK 等: "PAPR issues for EHT ER SU PPDU", 《IEEE 802.11BE》, 27 July 2020 (2020-07-27), pages 1 - 12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51242A1 (zh) * 2022-09-05 2024-03-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70698B (zh) 2024-06-04
US20230198822A1 (en) 2023-06-22
WO2022033450A1 (zh) 2022-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45682B1 (ko) Sc-fdma 시스템들에서 papr 감소를 위한 방법들 및 시스템
US981327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 signal
US8947996B2 (en) Offset modulatio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and multi-access transmission method with cyclic prefix (CP)
CA2763134C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ombined radio signals
US20170338989A1 (en) Peak-to-Average Ratio Reduction Method, Apparatus, Device, and System
CN110214438A (zh) 使用降低的峰值平均功率比进行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EP2314035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ducing papr of an ofdm signal
CN105814856A (zh) 用于射频载波聚合的系统和方法
US11695609B2 (en) Sid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based on partial transmit sequence technology, and apparatus
US20230198822A1 (en) Data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P2052510A1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relating to the insertion of pilot tones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in sc-fdma
US20170054584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hieving low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KR102397927B1 (ko)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스펙트럼 마스크 필링을 이용한 피크 대 평균 전력 감소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Liu et al. Non-orthogonal waveform (NOW) for 5G evolution and 6G
KR20230035053A (ko) 데이터 변조 방법, 통신 장치 및 저장 매체
KR101514982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신 및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CN108965188B (zh) 使用dft扩频技术降低光毫米波段ofdm信号papr的方法及系统
CN1885843B (zh) 基于多带滤波器组的多载波系统降低峰均比的装置和方法
CN115811455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EP3829125A1 (en) Data modul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Briantoro et al. An Implementation of Error Minimization Data Transmission in OFDM using Modified Convolutional Code
US10630522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2753201B (zh) 具有干扰抑制的多址接入方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