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69876A - 无线充电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无线充电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69876A
CN114069876A CN202010766137.3A CN202010766137A CN114069876A CN 114069876 A CN114069876 A CN 114069876A CN 202010766137 A CN202010766137 A CN 202010766137A CN 114069876 A CN114069876 A CN 1140698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coil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coil
end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6613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69876B (zh
Inventor
江森龙
陈社彪
张俊
张加亮
万世铭
曲春营
杨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6613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698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698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698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698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698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4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8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exchange of data, concerning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transmitting devices and receiving devic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属于无线充电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根据第一规则从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中确定第一通信线圈;通过第一通信线圈与第二端设备中的第二通信线圈进行无线通信;其中,第二通信线圈是第二端设备根据第二规则从至少两个第二充电线圈中确定的,第一规则与第二规则一致,且,第一规则和第二规则均是根据无线通信能够不受干扰的约束条件所制定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保证充电设备和用电设备之间无线通信的通信质量,从而保证传输充电参数的成功率。

Description

无线充电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线充电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是一种充电设备和用电设备之间以磁场传送电能,二者之间不需要电线连接,即可实现为用电设备进行充电的技术。无线充电在诸如手机、电动汽车以及可穿戴设备等用电设备中得到了应用。
在无线充电过程中,充电设备和用电设备之间需要进行无线通信,以通过无线通信传输充电参数。
当前,如何保证充电设备和用电设备之间无线通信的通信质量,从而保证传输充电参数的成功率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为了保证充电设备和用电设备之间无线通信的通信质量,从而保证传输充电参数的成功率,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方法,用于无线充电系统的第一端设备中,所述无线充电系统包括所述第一端设备和第二端设备,所述第一端设备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所述第二端设备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充电线圈,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规则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中确定第一通信线圈;通过所述第一通信线圈与所述第二端设备中的第二通信线圈进行无线通信;其中,所述第二通信线圈是所述第二端设备根据第二规则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充电线圈中确定的,所述第一规则与所述第二规则一致,且,所述第一规则和所述第二规则均是根据所述无线通信能够不受干扰的约束条件所制定的。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用于无线充电系统的第一端设备中,所述无线充电系统包括所述第一端设备和第二端设备,所述第一端设备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所述第二端设备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充电线圈,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规则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中确定第一通信线圈;
通信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通信线圈与所述第二端设备中的第二通信线圈进行无线通信;
其中,所述第二通信线圈是所述第二端设备根据第二规则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充电线圈中确定的,所述第一规则与所述第二规则一致,且,所述第一规则和所述第二规则均是根据所述无线通信能够不受干扰的约束条件所制定的。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的第一端设备,所述第一端设备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所述第一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无线充电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系统,所述无线充电系统包括第一端设备和第二端设备,所述第一端设备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所述第二端设备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充电线圈,所述第一端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无线充电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无线充电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无线充电系统中的第一端设备根据第一规则从自身包括的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中确定第一通信线圈,而后,通过第一通信线圈与无线充电系统中第二端设备的第二通信线圈进行无线通信,其中,该第二通信线圈是第二端设备根据第二规则从自身包括的至少两个第二充电线圈中确定的,由于第一规则和第二规则一致,且均是根据无线通信能够不受干扰的约束条件所制定的,因此,基于该第一规则确定的第一通信线圈和基于该第二规则确定的第二通信线圈之间的无线通信可以不受干扰,这样,就可以保证该第一通信线圈和该第二通信线圈之间无线通信的通信质量,继而可以保证传输充电参数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环境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端设备根据第一规则从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中确定第一通信线圈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端设备根据第一规则从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中确定第一通信线圈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端设备根据第一规则从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中确定第一通信线圈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端设备根据第一规则从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中确定第一通信线圈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端设备通过第一通信线圈与第二通信线圈进行无线通信的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端设备通过第一通信线圈与第二通信线圈进行无线通信的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的框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无线充电是一种不需要电线连接就可以为用电设备进行充电的技术。当前,无线充电主要有以下四种实现方式:电磁感应、磁场共振、电场耦合以及电波,其中,电磁感应这种实现方式技术更为成熟,是当前主流的一种无线充电的实现方式。
在电磁感应的这种无线充电的实现方式中,充电设备中可以设置有充电线圈,该充电线圈在交流电的驱动下会发射交变磁场,同时,用电设备中也可以设置有充电线圈,该充电线圈在交变磁场的驱动下可以感应出电流,利用感应出的电流即可为用电设备的电池充电。
实际应用中,为了提升无线充电的效率,充电设备和用电设备中均可以设置多个充电线圈,其中,充电设备和用电设备中设置的多个充电线圈可以一一对应,且,充电设备中设置的各充电线圈发射的交变磁场可以驱动用电设备中对应的充电线圈感应出电流。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两个充电线圈对应指的可以是:在无线通信的过程中,该两个充电线圈可以彼此对位,用几何语言描述即为:在无线通信的过程中,该两个充电线圈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其中,线圈通常指的是呈环形的导线绕组,线圈的中心轴线指的是该导线绕组的对称轴线,且,线圈的中心轴线与该导线绕组所呈的环形所在的平面垂直。
例如,充电设备中设置有A充电线圈和B充电线圈,用电设备中设置有C充电线圈和D充电线圈,其中,A充电线圈可以与C充电线圈对应,也即是,在无线充电的过程中,A充电线圈可以与C充电线圈对位,A充电线圈发射的交变磁场可以驱动C充电线圈感应出电流,B充电线圈可以与D充电线圈对应,也即是,在无线充电的过程中,B充电线圈可以与D充电线圈对位,B充电线圈发射的交变磁场可以驱动D充电线圈感应出电流。
通常情况下,充电设备和用电设备中的各充电线圈都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将各充电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的充电参数发送至对端对应的充电线圈中,以供对端根据该充电参数对无线充电过程进行控制。
如上述举例,A充电线圈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将A充电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的充电参数发送至C充电线圈,B充电线圈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将B充电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的充电参数发送至D充电线圈,同时,C充电线圈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将C充电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的充电参数发送至A充电线圈,D充电线圈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将D充电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的充电参数发送至B充电线圈。
实际应用中,充电设备和用电设备中设置的多个充电线圈所分别进行的无线通信很可能会彼此干扰,例如,充电设备中设置有A充电线圈、B充电线圈以及E充电线圈,其中,A充电线圈所进行的无线通信很可能会被B充电线圈进行的无线通信所干扰,B充电线圈进行的无线通信很可能会被A充电线圈进行的无线通信或者E充电线圈进行的无线通信所干扰。这种干扰与充电线圈之间距离过近有关。
充电设备和用电设备中设置的多个充电线圈所分别进行的无线通信彼此干扰的现象会严重影响无线通信的通信质量,导致充电参数难以成功地传递至对端。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在该无线充电方法中,无线充电系统中的第一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规则从自身包括的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中确定第一通信线圈,而后,通过第一通信线圈与无线充电系统中第二端设备的第二通信线圈进行无线通信,其中,该第二通信线圈是第二端设备根据第二规则从自身包括的至少两个第二充电线圈中确定的,由于第一规则和第二规则一致,且均是根据无线通信能够不受干扰的约束条件所制定的,因此,基于该第一规则确定的第一通信线圈和基于该第二规则确定的第二通信线圈之间的无线通信可以不受干扰,这样,就可以保证该第一通信线圈和该第二通信线圈之间无线通信的通信质量,继而可以保证传输充电参数的成功率。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涉及的应用环境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应用环境可以包括用电设备101以及充电设备102,其中,用电设备101中设置有至少两个充电线圈,充电设备102中也设置有至少两个充电线圈,用电设备101中设置的至少两个充电线圈与充电设备102中设置的至少两个充电线圈一一对应。
充电设备102中的充电线圈可以在交流电的驱动下发射交变磁场,该交变磁场可以驱动用电设备101中对应的充电线圈感应出电流。
充电设备102中的充电线圈可以将自身所在充电电路的充电参数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发送至用电设备101中对应的充电线圈中,同时,用电设备101中的充电线圈可以将自身所在充电电路的充电参数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发送至充电设备102中对应的充电线圈中。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用电设备101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以及电子书阅读器等需要为电池充电的电子设备,该充电设备102可以为无线充电底座、无线充电台等为用电设备101提供充电电能的电子设备。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方便说明,下文中统一使用第一端设备指代用电设备101和充电设备102中的一个,使用第二端设备指代用电设备101和充电设备102中的另一个,例如,若第一端设备指代用电设备101,则第二端设备即指代充电设备102,若第一端设备指代充电设备102,则第二端设备即指代用电设备101。同时,为了方便说明,下文统一将第一端设备中的充电线圈称为第一充电线圈,将第二端设备中的充电线圈称为第二充电线圈。
请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方法的流程图,该无线充电方法可以应用于上文所述的第一端设备中。如图2所示,该无线充电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第一端设备根据第一规则从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中确定第一通信线圈。
其中,该第一规则可以是技术人员预先设定的规则,该第一规则可以是根据无线通信能够不受干扰的约束条件所制定的规则。实际应用中,第一通信线圈的个数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202、第一端设备通过第一通信线圈与第二端设备中的第二通信线圈进行无线通信。
其中,第一通信线圈与第二通信线圈进行无线通信指的可以是:第一通信线圈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将该第一通信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的充电参数发送至第二通信线圈,该第二通信线圈接收第一通信线圈发送的充电参数;第二通信线圈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将该第二通信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的充电参数发送至第一通信线圈,该第一通信线圈接收第二通信线圈发送的充电参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二通信线圈可以是第二端设备根据第二规则从至少两个第二充电线圈中确定的。该第二规则可以是技术人员预先设定的规则,该第二规则可以是根据无线通信能够不受干扰的约束条件所制定的规则。此外,第一规则与第二规则一致。
由于第一规则和第二规则是根据无线通信能够不受干扰的约束条件所制定的规则,因此,基于该第一规则和第二规则分别确定的第一通信线圈和第二通信线圈之间的无线通信可以不受干扰,这样,就可以保证该第一通信线圈和该第二通信线圈之间无线通信的通信质量,继而可以保证传输充电参数的成功率。
如上文所述,通常情况下,充电线圈需要将其所在充电电路的充电参数发送至对端对应的充电线圈中,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有必要保证第一通信线圈和第二通信线圈彼此对应,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规则和第二规则可以一致,这样,基于该第一规则确定的第一通信线圈和基于该第二规则确定的第二通信线圈能够实现彼此对应。
实际应用中,第二通信线圈的个数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在第一通信线圈和第二通信线圈均为多个的情况下,该多个第一通信线圈和该多个第二通信线圈可以一一对应。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第一规则可以包括:按照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的第一通信顺序,将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中的各第一充电线圈依次作为第一通信线圈。相应地,第二规则可以包括:按照至少两个第二充电线圈的第二通信顺序,将至少两个第二充电线圈中的各第二充电线圈依次作为第二通信线圈。其中,第一通信顺序与第二通信顺序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顺序可以是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依次进行无线通信的顺序,例如,第一端设备中设置有P充电线圈、Q充电线圈和R充电线圈,第一通信顺序可以为P充电线圈、Q充电线圈、R充电线圈,其表示先由P充电线圈进行无线通信,再由Q充电线圈进行无线通信,接着再由R充电线圈进行无线通信。可选的,该第一通信顺序可以为循环顺序,例如,该第一通信数据可以为P充电线圈、Q充电线圈、R充电线圈、P充电线圈、Q充电线圈、R充电线圈、P充电线圈、……
相应地,第二通信顺序可以是至少两个第二充电线圈依次进行无线通信的顺序,该第二通信顺序也可以为循环顺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顺序可以与第二通信顺序一致,所谓“第一通信顺序与第二通信顺序一致”指的可以是:第一通信顺序中的第i个第一充电线圈与第二通信顺序中的第i个第二充电线圈彼此对应。例如,第一通信顺序可以为P充电线圈、Q充电线圈、R充电线圈,第二通信顺序可以为X充电线圈、Y充电线圈、Z充电线圈,则P充电线圈与X充电线圈彼此对应,Q充电线圈与Y充电线圈彼此对应,R充电线圈与Z充电线圈彼此对应。
在上文所述的第一规则中,可以按照第一通信顺序,将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中的各第一充电线圈依次作为第一通信线圈,在上文所述的第二规则中,可以按照第二通信顺序,将至少两个第二充电线圈中的各第二充电线圈依次作为第二通信线圈。
这样,在同一时刻,第一端设备中仅会存在一个第一通信线圈,第二端设备中仅会存在一个第二通信线圈,由于同一时刻仅存在一个第一通信线圈和一个第二通信线圈,因此,第一通信线圈和第二通信线圈之间的无线通信不可能受到来自其他的充电线圈的无线通信的干扰。
同时,由于第一通信顺序与第二通信顺序一致,因此,同一时刻的第一通信线圈和第二通信线圈彼此对应。
此外,第一端设备中的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可以在不同的时刻作为第一通信线圈进行无线通信,同样,第二端设备中的至少两个第二充电线圈可以在不同的时刻作为第二通信线圈进行无线通信,这样,可以保证每个第一充电线圈都可以将其所在充电电路的充电参数发送至对应的第二充电线圈中,也可以保证每个第二充电线圈都可以将其所在充电电路的充电参数发送至对应的第一充电线圈中。
在第一规则和第二规则为上文所述规则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两种可选的第一端设备根据第一规则从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中确定第一通信线圈的技术过程。
如图3所示,第一种技术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第一端设备检测当前的第一通信线圈的通信时长是否大于等于预设时长阈值。
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在无线充电开始时,第一端设备可以将第一通信顺序中位于首位的第一充电线圈作为最开始的第一通信线圈,而后,第一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通信顺序对第一通信线圈进行切换,以使第一端设备中的各第一充电线圈都可以在不同的时刻作为第一通信线圈进行无线通信。
为了对第一通信线圈进行切换,步骤301中,第一端设备可以检测当前的第一通信线圈的通信时长是否大于等于预设时长阈值,其中,通信时长指的可以是当前的第一通信线圈进行无线通信的时长,预设时长阈值可以由技术人员预先进行设定,例如,该预设时长阈值可以为10s,本申请实施例对其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302、若当前的第一通信线圈的通信时长大于等于预设时长阈值,则第一端设备将第一通信顺序中位于当前的第一通信线圈之后的第一充电线圈作为新的第一通信线圈。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当前的第一通信线圈的通信时长大于等于预设时长阈值,那么就说明到达了对第一通信线圈进行切换的时机,此时,第一端设备可以将第一通信顺序中位于当前的第一通信线圈之后的第一充电线圈作为新的第一通信线圈。
例如,第一通信顺序为P充电线圈、Q充电线圈、R充电线圈,当前的第一通信线圈为P充电线圈,且,P充电线圈的通信时长大于等于预设时长阈值,则第一端设备可以将第一通信顺序中位于P充电线圈之后的Q充电线圈作为新的第一通信线圈,而后,第一端设备可以检测Q充电线圈的通信时长是否大于等于预设时长阈值,若大于等于,则第一端设备可以将第一通信顺序中位于Q充电线圈之后的R充电线圈作为新的第一通信线圈,这样,就可以实现对第一通信线圈的切换。
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将第一通信顺序中位于当前的第一通信线圈之后的第一充电线圈作为新的第一通信线圈之前,第一端设备可以通过当前的第一通信线圈向第二端设备中当前的第二通信线圈发送第一切换指令,其中,该第一切换指令用于指示第二端设备将第二通信顺序中位于当前的第二通信线圈之后的第二充电线圈作为新的第二通信线圈。
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在无线充电开始时,第二端设备可以将第二通信顺序中位于首位的第二充电线圈作为最开始的第二通信线圈,而后,第二端设备可以按照第一端设备的指示对第二通信线圈进行切换。
如上文所述,在第一端设备对第一通信线圈进行切换之前,第一端设备可以向第二端设备发送第一切换指令,第二端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一切换指令,将第二通信顺序中位于当前的第二通信线圈之后的第二充电线圈作为新的第二通信线圈。这样,就可以保证第一端设备和第二端设备能够同步切换通信线圈,从而保证同一时刻的第一通信线圈和第二通信线圈彼此对应。
如图4所示,第二种技术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第一端设备通过当前的第一通信线圈,接收第二端设备中当前的第二通信线圈发送的第二切换指令。
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在无线充电开始时,第二端设备可以将第二通信顺序中位于首位的第二充电线圈作为最开始的第二通信线圈,而后,第二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二通信顺序对第二通信线圈进行切换,以使第二端设备中的各第二充电线圈都可以在不同的时刻作为第二通信线圈进行无线通信。
与上文所述类似地,为了对第二通信线圈进行切换,第二端设备可以检测当前的第二通信线圈的通信时长是否大于等于预设时长阈值,若当前的第二通信线圈的通信时长大于等于预设时长阈值,则第二端设备将第二通信顺序中位于当前的第二通信线圈之后的第二充电线圈作为新的第二通信线圈,同时,在将第二通信顺序中位于当前的第二通信线圈之后的第二充电线圈作为新的第二通信线圈之前,第二端设备可以向第一端设备发送第二切换指令,在步骤401中,第一端设备可以通过当前的第一通信线圈,接收第二端设备中当前的第二通信线圈发送的第二切换指令。
步骤402、第一端设备基于第二切换指令的指示,将第一通信顺序中位于当前的第一通信线圈之后的第一充电线圈作为新的第一通信线圈。
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在无线充电开始时,第一端设备可以将第一通信顺序中位于首位的第一充电线圈作为最开始的第一通信线圈,而后,第一端设备可以按照第二端设备的指示对第一通信线圈进行切换。
在步骤402中,第一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二端设备发送的第一切换指令,将第一通信顺序中位于当前的第一通信线圈之后的第一充电线圈作为新的第一通信线圈。这样,就可以保证第一端设备和第二端设备能够同步切换通信线圈,从而保证同一时刻的第一通信线圈和第二通信线圈彼此对应。
为了使读者易于理解上述第一种技术过程,下面,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将以第一端设备和第二端设备交互的形式对上述第一种技术过程进行说明。
步骤501、第一端设备检测当前的第一通信线圈的通信时长是否大于等于预设时长阈值。
步骤502、若当前的第一通信线圈的通信时长大于等于预设时长阈值,则第一端设备通过当前的第一通信线圈向第二端设备中当前的第二通信线圈发送第一切换指令。
步骤503、第二端设备通过当前的第二通信线圈接收第一切换指令。
步骤504、第二端设备基于该第一切换指令,将第二通信顺序中位于当前的第二通信线圈之后的第二充电线圈作为新的第二通信线圈。
步骤505、第一端设备将第一通信顺序中位于当前的第一通信线圈之后的第一充电线圈作为新的第一通信线圈。
为了使读者易于理解上述第二种技术过程,下面,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将以第一端设备和第二端设备交互的形式对上述第二种技术过程进行说明。
步骤601、第二端设备检测当前的第二通信线圈的通信时长是否大于等于预设时长阈值。
步骤602、若当前的第二通信线圈的通信时长大于等于预设时长阈值,则第二端设备通过当前的第二通信线圈向第一端设备中当前的第一通信线圈发送第二切换指令。
步骤603、第一端设备通过当前的第一通信线圈接收第二切换指令。
步骤604、第一端设备基于该第二切换指令,将第一通信顺序中位于当前的第一通信线圈之后的第一充电线圈作为新的第一通信线圈。
步骤605、第二端设备将第二通信顺序中位于当前的第二通信线圈之后的第二充电线圈作为新的第二通信线圈。
在第一规则和第二规则为上文所述规则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第一端设备通过第一通信线圈与第二通信线圈进行无线通信的技术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01、第一端设备通过新的第一通信线圈所在的充电电路,生成新的第一通信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的第一充电参数。
步骤702、第一端设备通过新的第一通信线圈将第一充电参数发送至新的第二通信线圈,并通过新的第一通信线圈接收新的第二通信线圈发送的新的第二通信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的第二充电参数。
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在每次对第一通信线圈进行切换之后,第一端设备都可以通过新的第一通信线圈所在的充电电路,生成新的第一通信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的第一充电参数。
例如,第一通信顺序为P充电线圈、Q充电线圈、R充电线圈,在将第一通信顺序中位于P充电线圈之后的Q充电线圈作为新的第一通信线圈之后,第一端设备可以通过Q充电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生成Q充电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的第一充电参数,在将第一通信顺序中位于Q充电线圈之后的R充电线圈作为新的第一通信线圈之后,第一端设备可以通过R充电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生成R充电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的第一充电参数。
当然,在将第一通信顺序中位于首位的第一充电线圈作为最开始的第一通信线圈之后,第一端设备也可以通过该最开始的第一通信线圈所在的充电电路生成该最开始的第一通信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的第一充电参数。
在得到第一充电参数之后,第一端设备可以将该第一充电参数发送至第二端设备,同时,第一端设备还可以接收第二端设备发送的第二充电参数。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在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充电线圈之间的距离均大于预设距离阈值,且,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二充电线圈之间的距离均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情况下,该第一规则可以包括:将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中的各第一充电线圈均作为第一通信线圈,相应地,该第二规则可以包括:将至少两个第二充电线圈中的各第二充电线圈均作为第二通信线圈。其中,至少两个第一通信线圈与至少两个第二通信线圈一一对应。
如上文所述,充电线圈进行的无线通信彼此干扰的原因是充电线圈之间距离过近,而在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充电线圈之间的距离均大于预设距离阈值,且,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二充电线圈之间的距离均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情况下,不存在充电线圈之间距离过近的问题,此时,可以将各第一充电线圈均作为第一通信线圈,同时,将各第二充电线圈均作为第二通信线圈。
在第一规则和第二规则为上文所述规则的情况下,第一端设备通过第一通信线圈与第二通信线圈进行无线通信的技术过程可以为:
对于各第一通信线圈,第一端设备通过该第一通信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生成该第一通信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的第三充电参数,并通过该第一通信线圈将第三充电参数发送至与该第一通信线圈对应的第二通信线圈,同时,第一端设备可以通过该第一通信线圈接收与该第一通信线圈对应的第二通信线圈发送的第四充电参数,其中,该第四充电参数为该第一通信线圈对应的第二通信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的充电参数。
例如,第一端设备可以设置有P充电线圈、Q充电线圈、R充电线圈,第二端设备中可以设置有X充电线圈、Y充电线圈、Z充电线圈,其中,第一端设备可以将P充电线圈、Q充电线圈、R充电线圈均作为第一通信线圈,第二端设备可以将X充电线圈、Y充电线圈、Z充电线圈均作为第二通信线圈。
对于P充电线圈,其所在的充电电路可以生成其所在充电电路的第三充电参数,P充电线圈可以将该第三充电参数发送至与该P充电线圈对应的X充电线圈中,对于X充电线圈,其所在的充电电路可以生成其所在充电电路的第四充电参数,X充电线圈可以将该第四充电参数发送至与该X充电线圈对应的P充电线圈中。
对于Q充电线圈,其所在的充电电路可以生成其所在充电电路的第三充电参数,Q充电线圈可以将该第三充电参数发送至与该Q充电线圈对应的Y充电线圈中,对于Y充电线圈,其所在的充电电路可以生成其所在充电电路的第四充电参数,Y充电线圈可以将该第四充电参数发送至与该Y充电线圈对应的Q充电线圈中。
对于R充电线圈,其所在的充电电路可以生成其所在充电电路的第三充电参数,R充电线圈可以将该第三充电参数发送至与该R充电线圈对应的Z充电线圈中,对于Y充电线圈,其所在的充电电路可以生成其所在充电电路的第四充电参数,Z充电线圈可以将该第四充电参数发送至与该Z充电线圈对应的R充电线圈中。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在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中包括第一目标线圈,至少两个第二充电线圈中包括第二目标线圈的情况下,第一规则可以包括:将第一目标充电线圈作为第一通信线圈,相应地,该第二规则可以包括:将第二目标充电线圈作为第二通信线圈。
其中,第一目标线圈所在的充电电路包括第一通讯子电路,该第一通讯子电路用于对充电参数进行调制编码以及解调制解码,第二目标线圈所在的充电电路包括第二通讯子电路,该第二通讯子电路用于对充电参数进行调制编码以及解调制解码。
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第一端设备可以设置第一目标线圈,由于该第一目标线圈所在的充电电路包括第一通讯子电路,因此,该第一目标线圈为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中具有通信能力的第一充电线圈,同样地,第二端设备可以设置第二目标线圈,由于该第二目标线圈所在的充电电路包括第二通讯子电路,因此,该第二目标线圈为至少两个第二充电线圈中具有通信能力的第二充电线圈。
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可以将该第一目标充电线圈作为第一通信线圈,同时,可以将该第二目标充电线圈作为第二通信线圈,由于仅将第一目标充电线圈作为第一通信线圈,同时,仅将第二目标充电线圈作为第二通信线圈,因此,第一通信线圈和第二通信线圈之间的无线通信不可能受到来自其他的充电线圈的无线通信的干扰。
在第一规则和第二规则为上文所述规则的情况下,第一目标充电线圈所在的充电电路可以与第一非目标充电线圈所在的充电电路进行通信,其中,第一非目标充电线圈为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中除第一目标线圈以外的第一充电线圈,同样地,第二目标充电线圈所在的充电电路可以与第二非目标充电线圈所在的充电电路进行通信,其中,第二非目标充电线圈为至少两个第二充电线圈中除第二目标线圈以外的第二充电线圈。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8所示,第一端设备通过第一通信线圈与第二通信线圈进行无线通信的技术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801、第一端设备通过第一通信线圈所在充电电路,接收第一非目标充电线圈所在充电电路发送的第五充电参数。
其中,该第五充电参数为第一非目标充电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的充电参数。
步骤802、第一端设备通过第一通信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生成第一通信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的第六充电参数。
步骤803、第一端设备通过第一通信线圈将第五充电参数和第六充电参数发送至第二通信线圈,并接收第二通信线圈发送的第七充电参数和第八充电参数。
其中,第七充电参数为第二通信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的充电参数,第八充电参数为第二非目标充电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的充电参数。
请参考图9,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900的框图,该无线充电装置900可以配置于上文所述的第一端设备中。如图9所示,该无线充电装置900可以包括:确定模块901和通信模块902。
其中,该确定模块901,用于根据第一规则从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中确定第一通信线圈。
该通信模块902,用于通过第一通信线圈与第二端设备中的第二通信线圈进行无线通信。
该第二通信线圈是第二端设备根据第二规则从至少两个第二充电线圈中确定的,该第一规则与该第二规则一致,且,该第一规则和该第二规则均是根据该无线通信能够不受干扰的约束条件所制定的。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该第一规则包括:按照该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的第一通信顺序,将该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中的各该第一充电线圈依次作为该第一通信线圈;该第二规则包括:按照该至少两个第二充电线圈的第二通信顺序,将该至少两个第二充电线圈中的各该第二充电线圈依次作为该第二通信线圈;其中,该第一通信顺序与该第二通信顺序一致。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该确定模块901,具体用于:检测当前的第一通信线圈的通信时长是否大于等于预设时长阈值;若当前的第一通信线圈的通信时长大于等于该预设时长阈值,则将该第一通信顺序中位于当前的第一通信线圈之后的第一充电线圈作为新的第一通信线圈。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该确定模块901,还用于:通过当前的第一通信线圈向该第二端设备中当前的第二通信线圈发送第一切换指令;该第一切换指令用于指示该第二端设备将该第二通信顺序中位于当前的第二通信线圈之后的第二充电线圈作为新的第二通信线圈。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该确定模块901,具体用于:通过当前的第一通信线圈,接收该第二端设备中当前的第二通信线圈发送的第二切换指令,该第二切换指令是该第二端设备在将该第二通信顺序中位于当前的第二通信线圈之后的第二充电线圈作为新的第二通信线圈之前发送的;基于该第二切换指令的指示,将该第一通信顺序中位于当前的第一通信线圈之后的第一充电线圈作为新的第一通信线圈。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该通信模块902,具体用于:通过该新的第一通信线圈所在的充电电路,生成该新的第一通信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的第一充电参数;通过该新的第一通信线圈将该第一充电参数发送至该新的第二通信线圈,并通过该新的第一通信线圈接收该新的第二通信线圈发送的该新的第二通信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的第二充电参数。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在任意两个相邻的该第一充电线圈之间的距离均大于预设距离阈值,且,任意两个相邻的该第二充电线圈之间的距离均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情况下,该第一规则包括:将该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中的各该第一充电线圈均作为该第一通信线圈;该第二规则包括:将该至少两个第二充电线圈中的各该第二充电线圈均作为该第二通信线圈;其中,至少两个该第一通信线圈与至少两个该第二通信线圈一一对应。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该通信模块902,具体用于:对于各该第一通信线圈,通过该第一通信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生成该第一通信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的第三充电参数,并通过该第一通信线圈将该第三充电参数发送至与该第一通信线圈对应的第二通信线圈;接收与该第一通信线圈对应的第二通信线圈发送的第四充电参数,该第四充电参数为该第一通信线圈对应的第二通信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的充电参数。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该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中包括第一目标线圈,该第一目标线圈所在的充电电路包括第一通讯子电路,该第一通讯子电路用于对充电参数进行调制编码以及解调制解码,该至少两个第二充电线圈中包括第二目标线圈,该第二目标线圈所在的充电电路包括第二通讯子电路,该第二通讯子电路用于对充电参数进行调制编码以及解调制解码;该第一规则包括:将该第一目标充电线圈作为该第一通信线圈;该第二规则包括:将该第二目标充电线圈作为该第二通信线圈。
在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该通信模块902,具体用于:通过该第一通信线圈所在充电电路,接收第一非目标充电线圈所在充电电路发送的第五充电参数,该第一非目标充电线圈为该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中除该第一目标线圈以外的第一充电线圈;通过该第一通信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生成该第一通信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的第六充电参数;通过该第一通信线圈将该第五充电参数和该第六充电参数发送至该第二通信线圈,并接收该第二通信线圈发送的第七充电参数和第八充电参数,该第七充电参数为该第二通信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的充电参数,该第八充电参数为第二非目标充电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的充电参数,该第二非目标充电线圈为该至少两个第二充电线圈中除该第二目标线圈以外的第二充电线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关于无线充电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无线充电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无线充电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电子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请参考图10,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可以为上文所述的第一端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图10中未示出)。
如图10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电子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电子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上文所述的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方法。该电子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设备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电子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电子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0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电子设备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电子设备的限定,具体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为上文所述的第一端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第一规则从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中确定第一通信线圈;通过第一通信线圈与第二端设备中的第二通信线圈进行无线通信;其中,第二通信线圈是第二端设备根据第二规则从至少两个第二充电线圈中确定的,该第一规则与该第二规则一致,且,该第一规则和该第二规则均是根据该无线通信能够不受干扰的约束条件所制定的。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规则包括:按照该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的第一通信顺序,将该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中的各该第一充电线圈依次作为该第一通信线圈;该第二规则包括:按照该至少两个第二充电线圈的第二通信顺序,将该至少两个第二充电线圈中的各该第二充电线圈依次作为该第二通信线圈;其中,该第一通信顺序与该第二通信顺序一致。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检测当前的第一通信线圈的通信时长是否大于等于预设时长阈值;若当前的第一通信线圈的通信时长大于等于该预设时长阈值,则将该第一通信顺序中位于当前的第一通信线圈之后的第一充电线圈作为新的第一通信线圈。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通过当前的第一通信线圈向该第二端设备中当前的第二通信线圈发送第一切换指令;该第一切换指令用于指示该第二端设备将该第二通信顺序中位于当前的第二通信线圈之后的第二充电线圈作为新的第二通信线圈。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通过当前的第一通信线圈,接收该第二端设备中当前的第二通信线圈发送的第二切换指令,该第二切换指令是该第二端设备在将该第二通信顺序中位于当前的第二通信线圈之后的第二充电线圈作为新的第二通信线圈之前发送的;基于该第二切换指令的指示,将该第一通信顺序中位于当前的第一通信线圈之后的第一充电线圈作为新的第一通信线圈。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通过该新的第一通信线圈所在的充电电路,生成该新的第一通信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的第一充电参数;通过该新的第一通信线圈将该第一充电参数发送至该新的第二通信线圈,并通过该新的第一通信线圈接收该新的第二通信线圈发送的该新的第二通信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的第二充电参数。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任意两个相邻的该第一充电线圈之间的距离均大于预设距离阈值,且,任意两个相邻的该第二充电线圈之间的距离均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情况下,该第一规则包括:将该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中的各该第一充电线圈均作为该第一通信线圈;该第二规则包括:将该至少两个第二充电线圈中的各该第二充电线圈均作为该第二通信线圈;其中,至少两个该第一通信线圈与至少两个该第二通信线圈一一对应。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对于各该第一通信线圈,通过该第一通信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生成该第一通信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的第三充电参数,并通过该第一通信线圈将该第三充电参数发送至与该第一通信线圈对应的第二通信线圈;接收与该第一通信线圈对应的第二通信线圈发送的第四充电参数,该第四充电参数为该第一通信线圈对应的第二通信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的充电参数。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中包括第一目标线圈,该第一目标线圈所在的充电电路包括第一通讯子电路,该第一通讯子电路用于对充电参数进行调制编码以及解调制解码,该至少两个第二充电线圈中包括第二目标线圈,该第二目标线圈所在的充电电路包括第二通讯子电路,该第二通讯子电路用于对充电参数进行调制编码以及解调制解码;该第一规则包括:将该第一目标充电线圈作为该第一通信线圈;该第二规则包括:将该第二目标充电线圈作为该第二通信线圈。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通过该第一通信线圈所在充电电路,接收第一非目标充电线圈所在充电电路发送的第五充电参数,该第一非目标充电线圈为该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中除该第一目标线圈以外的第一充电线圈;通过该第一通信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生成该第一通信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的第六充电参数;通过该第一通信线圈将该第五充电参数和该第六充电参数发送至该第二通信线圈,并接收该第二通信线圈发送的第七充电参数和第八充电参数,该第七充电参数为该第二通信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的充电参数,该第八充电参数为第二非目标充电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的充电参数,该第二非目标充电线圈为该至少两个第二充电线圈中除该第二目标线圈以外的第二充电线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第一规则从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中确定第一通信线圈;通过第一通信线圈与第二端设备中的第二通信线圈进行无线通信;其中,第二通信线圈是第二端设备根据第二规则从至少两个第二充电线圈中确定的,该第一规则与该第二规则一致,且,该第一规则和该第二规则均是根据该无线通信能够不受干扰的约束条件所制定的。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规则包括:按照该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的第一通信顺序,将该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中的各该第一充电线圈依次作为该第一通信线圈;该第二规则包括:按照该至少两个第二充电线圈的第二通信顺序,将该至少两个第二充电线圈中的各该第二充电线圈依次作为该第二通信线圈;其中,该第一通信顺序与该第二通信顺序一致。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检测当前的第一通信线圈的通信时长是否大于等于预设时长阈值;若当前的第一通信线圈的通信时长大于等于该预设时长阈值,则将该第一通信顺序中位于当前的第一通信线圈之后的第一充电线圈作为新的第一通信线圈。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通过当前的第一通信线圈向该第二端设备中当前的第二通信线圈发送第一切换指令;该第一切换指令用于指示该第二端设备将该第二通信顺序中位于当前的第二通信线圈之后的第二充电线圈作为新的第二通信线圈。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通过当前的第一通信线圈,接收该第二端设备中当前的第二通信线圈发送的第二切换指令,该第二切换指令是该第二端设备在将该第二通信顺序中位于当前的第二通信线圈之后的第二充电线圈作为新的第二通信线圈之前发送的;基于该第二切换指令的指示,将该第一通信顺序中位于当前的第一通信线圈之后的第一充电线圈作为新的第一通信线圈。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通过该新的第一通信线圈所在的充电电路,生成该新的第一通信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的第一充电参数;通过该新的第一通信线圈将该第一充电参数发送至该新的第二通信线圈,并通过该新的第一通信线圈接收该新的第二通信线圈发送的该新的第二通信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的第二充电参数。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任意两个相邻的该第一充电线圈之间的距离均大于预设距离阈值,且,任意两个相邻的该第二充电线圈之间的距离均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情况下,该第一规则包括:将该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中的各该第一充电线圈均作为该第一通信线圈;该第二规则包括:将该至少两个第二充电线圈中的各该第二充电线圈均作为该第二通信线圈;其中,至少两个该第一通信线圈与至少两个该第二通信线圈一一对应。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对于各该第一通信线圈,通过该第一通信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生成该第一通信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的第三充电参数,并通过该第一通信线圈将该第三充电参数发送至与该第一通信线圈对应的第二通信线圈;接收与该第一通信线圈对应的第二通信线圈发送的第四充电参数,该第四充电参数为该第一通信线圈对应的第二通信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的充电参数。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中包括第一目标线圈,该第一目标线圈所在的充电电路包括第一通讯子电路,该第一通讯子电路用于对充电参数进行调制编码以及解调制解码,该至少两个第二充电线圈中包括第二目标线圈,该第二目标线圈所在的充电电路包括第二通讯子电路,该第二通讯子电路用于对充电参数进行调制编码以及解调制解码;该第一规则包括:将该第一目标充电线圈作为该第一通信线圈;该第二规则包括:将该第二目标充电线圈作为该第二通信线圈。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通过该第一通信线圈所在充电电路,接收第一非目标充电线圈所在充电电路发送的第五充电参数,该第一非目标充电线圈为该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中除该第一目标线圈以外的第一充电线圈;通过该第一通信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生成该第一通信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的第六充电参数;通过该第一通信线圈将该第五充电参数和该第六充电参数发送至该第二通信线圈,并接收该第二通信线圈发送的第七充电参数和第八充电参数,该第七充电参数为该第二通信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的充电参数,该第八充电参数为第二非目标充电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的充电参数,该第二非目标充电线圈为该至少两个第二充电线圈中除该第二目标线圈以外的第二充电线圈。
本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系统,该无线充电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第一端设备和上述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第二端设备。
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无线充电系统的第一端设备中,所述无线充电系统包括所述第一端设备和第二端设备,所述第一端设备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所述第二端设备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充电线圈,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规则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中确定第一通信线圈;
通过所述第一通信线圈与所述第二端设备中的第二通信线圈进行无线通信;
其中,所述第二通信线圈是所述第二端设备根据第二规则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充电线圈中确定的,所述第一规则与所述第二规则一致,且,所述第一规则和所述第二规则均是根据所述无线通信能够不受干扰的约束条件所制定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规则包括:按照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的第一通信顺序,将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中的各所述第一充电线圈依次作为所述第一通信线圈;
所述第二规则包括:按照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充电线圈的第二通信顺序,将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充电线圈中的各所述第二充电线圈依次作为所述第二通信线圈;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顺序与所述第二通信顺序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规则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中确定第一通信线圈,包括:
检测当前的第一通信线圈的通信时长是否大于等于预设时长阈值;
若当前的第一通信线圈的通信时长大于等于所述预设时长阈值,则将所述第一通信顺序中位于当前的第一通信线圈之后的第一充电线圈作为新的第一通信线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通信顺序中位于当前的第一通信线圈之后的第一充电线圈作为新的第一通信线圈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当前的第一通信线圈向所述第二端设备中当前的第二通信线圈发送第一切换指令;
所述第一切换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端设备将所述第二通信顺序中位于当前的第二通信线圈之后的第二充电线圈作为新的第二通信线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规则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中确定第一通信线圈,包括:
通过当前的第一通信线圈,接收所述第二端设备中当前的第二通信线圈发送的第二切换指令,所述第二切换指令是所述第二端设备在将所述第二通信顺序中位于当前的第二通信线圈之后的第二充电线圈作为新的第二通信线圈之前发送的;
基于所述第二切换指令的指示,将所述第一通信顺序中位于当前的第一通信线圈之后的第一充电线圈作为新的第一通信线圈。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第一通信线圈与所述第二端设备中的第二通信线圈进行无线通信,包括:
通过所述新的第一通信线圈所在的充电电路,生成所述新的第一通信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的第一充电参数;
通过所述新的第一通信线圈将所述第一充电参数发送至所述新的第二通信线圈,并通过所述新的第一通信线圈接收所述新的第二通信线圈发送的所述新的第二通信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的第二充电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充电线圈之间的距离均大于预设距离阈值,且,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充电线圈之间的距离均大于预设距离阈值;
所述第一规则包括:将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中的各所述第一充电线圈均作为所述第一通信线圈;
所述第二规则包括:将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充电线圈中的各所述第二充电线圈均作为所述第二通信线圈;
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通信线圈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通信线圈一一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第一通信线圈与所述第二端设备中的第二通信线圈进行无线通信,包括:
对于各所述第一通信线圈,通过所述第一通信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生成所述第一通信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的第三充电参数,并通过所述第一通信线圈将所述第三充电参数发送至与所述第一通信线圈对应的第二通信线圈;接收与所述第一通信线圈对应的第二通信线圈发送的第四充电参数,所述第四充电参数为所述第一通信线圈对应的第二通信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的充电参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中包括第一目标线圈,所述第一目标线圈所在的充电电路包括第一通讯子电路,所述第一通讯子电路用于对充电参数进行调制编码以及解调制解码,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充电线圈中包括第二目标线圈,所述第二目标线圈所在的充电电路包括第二通讯子电路,所述第二通讯子电路用于对充电参数进行调制编码以及解调制解码;
所述第一规则包括:将所述第一目标充电线圈作为所述第一通信线圈;
所述第二规则包括:将所述第二目标充电线圈作为所述第二通信线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第一通信线圈与所述第二端设备中的第二通信线圈进行无线通信,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通信线圈所在充电电路,接收第一非目标充电线圈所在充电电路发送的第五充电参数,所述第一非目标充电线圈为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中除所述第一目标线圈以外的第一充电线圈;
通过所述第一通信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生成所述第一通信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的第六充电参数;
通过所述第一通信线圈将所述第五充电参数和所述第六充电参数发送至所述第二通信线圈,并接收所述第二通信线圈发送的第七充电参数和第八充电参数,所述第七充电参数为所述第二通信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的充电参数,所述第八充电参数为第二非目标充电线圈所在充电电路的充电参数,所述第二非目标充电线圈为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充电线圈中除所述第二目标线圈以外的第二充电线圈。
11.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无线充电系统的第一端设备中,所述无线充电系统包括所述第一端设备和第二端设备,所述第一端设备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所述第二端设备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充电线圈,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规则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中确定第一通信线圈;
通信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通信线圈与所述第二端设备中的第二通信线圈进行无线通信;
其中,所述第二通信线圈是所述第二端设备根据第二规则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充电线圈中确定的,所述第一规则与所述第二规则一致,且,所述第一规则和所述第二规则均是根据所述无线通信能够不受干扰的约束条件所制定的。
12.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的第一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设备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所述第一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所述的无线充电方法。
13.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系统包括第一端设备和第二端设备,所述第一端设备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充电线圈,所述第二端设备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充电线圈,所述第一端设备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所述的无线充电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所述的无线充电方法。
CN202010766137.3A 2020-08-03 2020-08-03 无线充电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0698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66137.3A CN114069876B (zh) 2020-08-03 2020-08-03 无线充电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66137.3A CN114069876B (zh) 2020-08-03 2020-08-03 无线充电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69876A true CN114069876A (zh) 2022-02-18
CN114069876B CN114069876B (zh) 2024-05-07

Family

ID=80231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66137.3A Active CN114069876B (zh) 2020-08-03 2020-08-03 无线充电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69876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82168A1 (zh) * 2012-10-18 2013-12-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终端以及用户终端功能单元间切换的方法
EP3024111A1 (en) * 2014-11-24 2016-05-25 Harma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 Incorporated Opportunistic charging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KR20170109428A (ko) * 2016-03-21 2017-09-2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무선 신호 수신 장치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CN108695985A (zh) * 2017-04-10 2018-10-23 深圳市中兴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系统及其线圈偏移检测方法和装置
WO2018196283A1 (zh) * 2017-04-27 2018-11-01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车无线充电发射系统及其发射线圈切换方法、装置
WO2018196284A1 (zh) * 2017-04-27 2018-11-01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装置及其线圈切换方法、相关装置
CN110509791A (zh) * 2019-09-02 2019-11-29 北京酷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装置、接收装置、无线充电系统和无线充电方法
CN110649716A (zh) * 2018-06-27 2020-01-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待充电设备及无线充电装置
CN110718972A (zh) * 2019-10-28 2020-01-21 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筹备办公室 无线自动定位充电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875640A (zh) * 2018-08-31 2020-03-1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装置、电磁传输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82168A1 (zh) * 2012-10-18 2013-12-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终端以及用户终端功能单元间切换的方法
EP3024111A1 (en) * 2014-11-24 2016-05-25 Harma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 Incorporated Opportunistic charging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KR20170109428A (ko) * 2016-03-21 2017-09-2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무선 신호 수신 장치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CN108695985A (zh) * 2017-04-10 2018-10-23 深圳市中兴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系统及其线圈偏移检测方法和装置
WO2018196283A1 (zh) * 2017-04-27 2018-11-01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车无线充电发射系统及其发射线圈切换方法、装置
WO2018196284A1 (zh) * 2017-04-27 2018-11-01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装置及其线圈切换方法、相关装置
CN110649716A (zh) * 2018-06-27 2020-01-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待充电设备及无线充电装置
CN110875640A (zh) * 2018-08-31 2020-03-1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装置、电磁传输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509791A (zh) * 2019-09-02 2019-11-29 北京酷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装置、接收装置、无线充电系统和无线充电方法
CN110718972A (zh) * 2019-10-28 2020-01-21 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筹备办公室 无线自动定位充电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69876B (zh) 2024-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37641B2 (ja) 無線電力充電方法及び装置
US10559985B2 (e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control method of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of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JP6000131B2 (ja) 移動端末の無線充電のための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移動端末
US7791311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wirelessly sharing power by inductive method
CN106026231B (zh) 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及装置
EP2416599A1 (en) Determining device, method for determining of transmitting parameter, energy trans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wirelessly transmitting energy
CN105762863B (zh) 一种充电方法和充电装置
KR20170112934A (ko) 무선 전력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JP6053442B2 (ja) 通信システム、受信装置、送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20120041628A (ko) 무선 충전 방법
CN109004692B (zh) 馈电装置和馈电系统
CN103475077A (zh) 带有数据发送功能的手机无线充电基座和无线充电手机及所述基座向手机发送数据的方法
CN106786897A (zh) 充电方法、移动终端及充电设备
EP3832838B1 (en) Charging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and wireless charging base
CN114069876A (zh) 无线充电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US11923701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3249118A (zh) 一种选择无线接入点方法及电子终端
KR101809295B1 (ko) 무선 전력 송신기 및 무선 전력 수신기와 각각의 제어 방법
CN107453425A (zh) 无线充放电方法与装置
CN101095272A (zh) 用于近场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8011449A (zh) 一种随身无线充电的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150002047A (ko) 무선 충전 장치
CN113098107A (zh) 一种无线充电方法、设备及系统
KR20110033836A (ko) 휴대단말기기 비접촉식 데이터통신 및 배터리충전 접속장치
CN106162585A (zh) 一种呼叫转移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