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68210A - 自发电开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发电开关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068210A CN114068210A CN202010767313.5A CN202010767313A CN114068210A CN 114068210 A CN114068210 A CN 114068210A CN 202010767313 A CN202010767313 A CN 202010767313A CN 114068210 A CN114068210 A CN 11406821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witch
- trigger
- self
- moves
- gener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02—Bases, casings, or cover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8—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electric generators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e.g. with turb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发电开关装置,包括壳体、开关、发电模块及活动座。壳体包括组装口。开关组设于组装口并位于初始位置,且开关能相对于壳体朝同一移动方向依序移动至第一触发位置与第二触发位置。发电模块设置于壳体内。活动座可活动地设置于壳体内并顶抵于发电模块与开关之间。其中开关由初始位置移动至第一触发位置时产生第一电信号,开关由第一触发位置移动至第二触发位置时产生第二电信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开关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自发电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开关为电力系统中常见的装置,用以使电路开路、断路或使电流传递至其他电路的电子元件,以控制电器设备的启闭或运行,例如控制居家环境中的灯光的明灭或者门铃的声响等。
目前开关常见的供电方式多为市电或电池,其中通过市电供电需要设置复杂的配线,不仅影响环境美观,开关也不能随意更动位置。通过安装电池供电则需要在电池电力耗尽时进行更换或者充电,造成使用上的不便与困扰且影响开关的使用寿命,此外,更换后的电池也会造成环境的污染。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自发电开关装置,包括壳体、开关、发电模块及活动座。壳体包括组装口。开关组设于组装口并位于初始位置,且开关能相对于壳体朝同一移动方向依序移动至第一触发位置与第二触发位置。发电模块设置于壳体内。活动座可活动地设置于壳体内并顶抵于发电模块与开关之间。其中,开关由初始位置移动至第一触发位置时,开关抵压活动座以触发发电模块产生第一电信号。开关由第一触发位置移动至第二触发位置时,开关释放活动座以触发发电模块产生第二电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发电模块包括彼此耦接的触发弹片与发电件,所述活动座顶抵于所述触发弹片与所述开关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包括连动件,所述连动件位于所述壳体内并设有抵压凸部,所述活动座靠近所述连动件的一侧设有导引凸部,所述导引凸部邻近所述抵压凸部并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以及顶端,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分别连接于所述顶端的相对二侧;其中,所述开关由所述初始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触发位置时,所述抵压凸部沿所述第一侧面移动至所述顶端,以抵压所述活动座带动所述触发弹片朝远离所述开关的方向移动,使所述触发弹片触发所述发电件产生所述第一电信号;其中,所述开关由所述第一触发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触发位置时,所述抵压凸部从所述顶端沿所述第二侧面移动,使所述触发弹片朝靠近所述开关的方向移动并顶抵所述活动座,以触发所述发电件产生所述第二电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连动件与所述壳体之间更设有弹性件,所述开关于所述第二触发位置时,所述弹性件更抵推所述连动件,使所述开关相对于所述壳体朝相反于所述移动方向的回复方向依序移动至所述第一触发位置与所述初始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由所述第二触发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触发位置时,所述抵压凸部沿所述第二侧面移动至所述顶端,以抵压所述活动座带动所述触发弹片朝远离所述开关的方向移动,使所述触发弹片触发所述发电件产生第三电信号;所述开关由所述第一触发位置移动至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抵压凸部从所述顶端沿所述第一侧面移动,使所述触发弹片朝靠近所述开关的方向移动并顶抵所述活动座,以触发所述发电件产生第四电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连动件设有容置槽,所述弹性件容设于所述容置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触发弹片具有可活动距离,所述导引凸部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可活动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抵压凸部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且多个所述抵压凸部沿所述移动方向排列设置于所述连动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导引凸部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且多个所述些导引凸部沿所述移动方向排列设置于所述活动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的所述移动方向为线性方向或旋转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座具有活动方向,所述活动方向垂直于所述移动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自发电开关装置还包括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无线通讯模块耦接于所述发电模块,且所述无线通讯模块根据所述第一电信号与所述第二电信号发出无线控制信号。
综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发电开关装置,开关相对于壳体移动时,能带动活动座作动以触发发电模块产生电信号,而能通过电信号驱动相应的装置运作。借此,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发电开关装置不需安装电池供电而提高使用寿命且更加环保,也不需安装复杂线路连接市电而易于更动设置位置。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的开关朝同一移动方向移动即可累积两个电信号(即上述第一电信号与第二电信号),以确保电力足以驱动相应的装置运作,且避免人为操作因素造成自发电开关装置失效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自发电开关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自发电开关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自发电开关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自发电开关装置于第一触发位置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自发电开关装置于第二触发位置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自发电开关装置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自发电开关装置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自发电开关装置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自发电开关装置第五实施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5 自发电开关装置
10 壳体
101 第一壳板
102 第二壳板
11 组装口
20,20A,20B 开关
21,21A,21B 连动件
22,22’,22A,22B 抵压凸部
23 容置槽
25 弹性件
26 操控端
30 发电模块
31 触发弹片
32 发电件
40 活动座
41,41’ 导引凸部
411 第一侧面
412 第二侧面
413 顶端
50 无线通讯模块
T 厚度
D 可活动距离
L1,L2 箭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提出各种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然而,实施例仅用以作为范例说明,并不会限缩本发明欲保护的范围。此外,实施例中的说明书附图省略了部份元件,以清楚显示本发明的技术特点。在所有说明书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将用于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图1为本发明自发电开关装置1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发明自发电开关装置1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与图2所示,自发电开关装置1包括壳体10、开关20、发电模块30及活动座40。其中自发电开关装置1可用以控制电器设备的启闭或运行。
如图1与图2所示,壳体10为中空状并包括组装口11,在此,组装口11设置于壳体10的一侧并连通于壳体10的内部空间,且组装口11用以供开关20组设。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壳体10可为组装式结构。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壳体10是由第一壳板101与第二壳板102组装而成,例如第一壳板101与第二壳板102可通过粘着、焊接、卡扣或锁固等方式组接固定。
图3为本发明自发电开关装置1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如图1至图3所示,开关20包括操控端26与连接于操控端26的连动件21,开关20组设于壳体10的组装口11并位于初始位置(如图3所示的开关20位置)。开关20的操控端26露出壳体10外部以供使用者操控。开关20的连动件21则位于壳体10内并设有抵压凸部22,在本实施例中,操控端26、连动件21及抵压凸部22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且连动件21呈杆状,抵压凸部22凸设于连动件21的其中一侧,但此并不局限。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开关20能朝同一移动方向相对于壳体10移动,其中上述移动方向可为线性方向或旋转方向,视开关20的类型而定。举例来说,假设开关20为按压开关或拨动开关时,开关20相对于壳体10的移动方向即为线性方向,假设开关20为旋转式开关时,开关20相对于壳体10的移动方向即为旋转方向(例如顺时针旋转方向或逆时针旋转方向)。
如图3与图4所示,其中图4为本发明自发电开关装置1于第一触发位置的剖视图。在本实施例中,开关20为按压开关,当操控端26受到按压时,开关20整体可朝壳体10内部方向线性移动(即上述移动方向,如箭头L1所示)。
再如图1、图2与图3所示,发电模块30设置于壳体10内并与开关20保持间距,发电模块30包括彼此耦接的触发弹片31与发电件32,也就是说,触发弹片31可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于发电件32。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发电件32可具有发电线圈,触发弹片31相对于发电件32移动至不同位置时,可分别触发发电件32的发电线圈产生电信号。
如图1、图2与图3所示,活动座40可活动地设置于壳体10内并顶抵于发电模块30的触发弹片31与开关20的连动件21之间,举例来说,触发弹片31具有朝连动件21方向的弹力,使触发弹片31能通过弹力顶抵于活动座40远离连动件21的一侧而位于顶抵位置(如图3所示的触发弹片31位置),使活动座40靠近连动件21的一侧能够顶抵于连动件21。此外,活动座40靠近连动件21的一侧设有导引凸部41,导引凸部41邻近连动件21上的抵压凸部22并包括第一侧面411、第二侧面412以及顶端413,第一侧面411与第二侧面412分别连接于顶端413的相对两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面411与第二侧面412为斜面,构成导引凸部41的断面呈三角形,但此并不局限。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面411与第二侧面412可为弧面或曲面,或者第一侧面411与第二侧面412也可为不同形状(例如第一侧面411为斜面,第二侧面412为弧面),构成导引凸部41的断面呈现不同形状(例如半圆形、楔形或其他不规则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关20的连动件21上的抵压凸部22的断面同样亦可为三角形、半圆形、楔形或其他不规则形,在此则不多加赘述。另外,抵压凸部22的断面形状可与导引凸部41的断面形状相同或不同,此并不局限。
如图3、图4与图5所示,开关20能相对于壳体10由初始位置朝同一移动方向依序移动至第一触发位置与第二触发位置,且第一触发位置与第二触发位置能分别触发所述发电模块30以产生并累积两个电信号,以确保电力足以驱动相应的装置运作,且避免人为操作因素造成自发电开关装置1失效的问题,此配合说明书附图详述如下。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开关20于初始位置时,其中初始位置为开关20组装于壳体10的组装口11后尚未受到操作(例如按压)的位置,开关20的连动件21上的抵压凸部22相对于活动座40的导引凸部41邻近开关20的操控端26。再如图4所示,当操控端26受到按压时,开关20整体可朝壳体10内部的移动方向持续移动(如箭头L1所示的方向)。当开关20由初始位置(如图3所示的开关20位置)朝上述移动方向移动至第一触发位置(如图4所示的开关20位置)时,在移动过程中,连动件21上的抵压凸部22会沿着导引凸部41的第一侧面411移动至顶端413,以抵压活动座40朝远离开关20的方向活动(在此,活动座40的活动方向垂直于开关20的移动方向,但此不局限),且活动座40更同步带动触发弹片31朝远离开关20的方向移动,例如触发弹片31受到活动座40抵压而由图3的顶抵位置朝发电件32移动至受压位置(如图4所示的触发弹片31位置),使触发弹片31蓄积弹力并触发发电件32产生第一电信号(即产生瞬间脉冲电流),也就是说,上述第一触发位置为开关20的连动件21上的抵压凸部22抵压于活动座40的导引凸部41的顶端413,以触发发电模块30产生第一电信号的位置。
接着,如图5所示,当开关20的操控端26持续受压而朝上述移动方向(如箭头L1所示的方向)持续移动,使开关20由第一触发位置(如图4所示的开关20位置)移动至第二触发位置(如图5所示的开关20位置)时,在移动过程中,连动件21上的抵压凸部22会从导引凸部41的顶端413沿着第二侧面412移动,使连动件21释放活动座40,触发弹片31可通过蓄积的弹力朝靠近开关20的方向移动并顶抵活动座40远离连动件21的一侧,使触发弹片31由图4的受压位置回复移动至顶抵位置(如图3与图5所示的触发弹片31位置),以使触发弹片31触发发电件32产生第二电信号(即产生瞬间脉冲电流),也就是说,上述第二触发位置为开关20的连动件21上的抵压凸部22由顶端413移动至第二侧面412,以释放活动座40并触发发电模块30产生第二电信号的位置。
综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发电开关装置1,开关20相对于壳体10移动时,能带动活动座40与触发弹片31作动以触发发电件32产生电信号,而能通过电信号(即上述第一电信号与第二电信号)供电,以根据电信号驱动相应的装置运作。
举例来说,如图4与图5所示,自发电开关装置1可包括无线通讯模块50,无线通讯模块50耦接于发电模块30并且无线通讯连接于一个或多个电器设备(例如电视机、空调机或灯具等家用电器,或者其他商用电器),无线通讯模块50可根据第一电信号与第二电信号发出无线控制信号以控制对应的电器设备。借此,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发电开关装置1不需安装电池供电而能提高使用寿命且更加环保,也不需安装复杂线路连接市电而易于更动设置位置。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的开关20相对于壳体10朝同一移动方向移动即可累积两个电信号,以确保电力足以驱动相应的装置运作。举例来说,假设无线通讯模块50需要1伏特的电压才能启动,而发电件32每次受到触发弹片31触发可产生0.5伏特的电信号,据此,以图4与图5的实施例来说,开关20在按压的行程中即可累积两个电信号(即上述第一电信号与第二电信号),不需要再通过其他的人为操作(例如释放开关20的操作),即可产生1伏特的电压而能顺利启动相应的设备运作,以避免人为不当操作因素(例如使用者按压开关20后不释放或者释放速度过慢)造成自发电开关装置1失效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无线通讯模块50的信号传输范围依其硬体种类或信号传输方式而定。具体来说,无线通讯模块50可建立近距或远距通讯连线来传送资料,例如无线通讯模块50可为蓝牙模块(Bluetooth)、Wifi模块、无线区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s,WLAN)模块、3G/4G模块、近场通讯模块(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或低功耗广域网络(Low Power WideArea Network,LPWAN)模块等,本发明对此不限制。
再如图4与图5所示,开关20移动于第一触发位置与第二触发位置之间时,触发弹片31具有可活动距离D,例如可活动距离D可指的是上述触发弹片31于顶抵位置与受压位置之间的最短距离。在本实施例中,活动座40的导引凸部41的厚度T大于或等于触发弹片31的可活动距离D(例如导引凸部41的厚度T为1mm,触发弹片31的可活动距离D为0.8mm),以使开关20由初始位置移动至第一触发位置时,活动座40能够朝触发弹片31移动1mm,确保触发弹片31能够移动上述可活动距离D而顺利触发发电件32产生电信号。
再如图4与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开关20的连动件21与壳体10之间更设有弹性件25,弹性件25顶抵于连动件21与壳体10之间,举例来说,弹性件25可为弹簧,但不以此为限。借此,当开关20受压而由初始位置朝同一移动方向(如箭头L1所示)依序移动至第一触发位置与第二触发位置时,可压缩弹性件25蓄积弹力,因此,当开关20受到释放时,弹性件25可通过蓄积的弹力抵推连动件21,使开关20由第二触发位置相对于壳体10朝相反于移动方向的回复方向依序移动至第一触发位置与回复至初始位置,以供使用者下一次操作。
承上,当开关20由第二触发位置移动至第一触发位置时,在移动过程中,连动件21上的抵压凸部22会沿导引凸部41的第二侧面412移动至顶端413,以抵压活动座40带动触发弹片31朝远离开关20的方向移动,使触发弹片31蓄积弹力并触发发电件32产生第三电信号(即产生瞬间脉冲电流)。当开关20由第一触发位置移动回复至初始位置时,在移动过程中,连动件21上的抵压凸部22会从导引凸部41的顶端413沿第一侧面411移动,使开关20释放活动座40,触发弹片31通过蓄积的弹力朝靠近开关20的方向移动并顶抵活动座40远离连动件21的一侧,使触发弹片31朝靠近开关20的方向移动,以触发发电件32产生第四电信号(即产生瞬间脉冲电流)。借此,通过弹性件25的设置,使开关20受到释放的过程中也能够累积两个电信号(即第三电信号与第四电信号),以进一步确保电力足以驱动相应的装置运作或者可供其他电子元件使用。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开关20的连动件21更设有容置槽23,且弹性件25容设于容置槽23中,以避免弹性件25在开关20的作动过程中偏移,而提高开关20活动时的稳定性。
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自发电开关装置2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本实施例与上述图3的实施例的差异至少在于,本实施例的自发电开关装置2的连动件21上的抵压凸部22数量为两个以上,且多个抵压凸部22沿上述开关20的移动方向排列设置。此外,当开关20于初始位置时,多个抵压凸部22相对于活动座40的导引凸部41邻近开关20的操控端26。在本实施例中,自发电开关装置2的连动件21包括两个抵压凸部,分别为抵压凸部22及抵压凸部22’。应当理解的是,连动件21上的抵压凸部的个数并不以此为限,抵压凸部的个数可以是任意的正整数N,N≥1。借此,当开关20相对于壳体10朝一移动方向(如图5箭头L1所示的方向)移动,抵压凸部22朝移动方向沿着导引凸部41的第一侧面411移动至顶端413,活动座40受到抵压并带动触发弹片31朝远离开关20的方向移动,触发弹片31蓄积弹力并触发发电件32产生第一电信号。开关20持续受到按压并朝同一移动方向(如图5箭头L1所示的方向)移动,抵压凸部22从导引凸部41的顶端413沿着第二侧面412移动,使活动座40受到释放,触发弹片31通过蓄积的弹力朝靠近开关20的方向移动并顶抵活动座40远离连动件21的一侧,使触发弹片31由受压位置回复移动至顶抵位置,并触发发电件32产生第二电信号。若开关20的操控端26再持续受压,开关20即可继续朝同一移动方向(如图5箭头L1所示的方向)移动,以通过另一个抵压凸部22’与导引凸部41作动,可再次带动活动座40与触发弹片31作动,而触发发电件32进一步累积两个电信号,使开关20可在一次完整按压的行程中可累积四个电信号,更加确保电力足以驱动相应的装置运作。上述抵压凸部22’具有相似于抵压凸部22的结构,故抵压凸部22’与导引凸部41的作动关系与抵压凸部22与导引凸部41的作动关系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自发电开关装置3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本实施例与上述图3的实施例的差异至少在于,本实施例的自发电开关装置3的活动座40上的导引凸部41数量为两个以上,且多个导引凸部41沿上述开关20的移动方向排列设置,此外,当开关20于初始位置时,连动件21上的抵压凸部22相对于活动座40的多个导引凸部41邻近开关20的操控端26。在本实施例中,自发电开关装置3的活动座40上包括两个导引凸部,分别为导引凸部41及41’。应当理解的是,活动座40上的导引凸部的个数并不以此为限,导引凸部的个数可以是任意的正整数N,N≥1。借此,当开关20相对于壳体10朝一移动方向移动,抵压凸部22朝移动方向(如图5箭头L1所示的方向)沿着导引凸部41的第一侧面411移动至顶端413,活动座40受到抵压并带动触发弹片31朝远离开关20的方向移动,触发弹片31蓄积弹力并触发发电件32产生第一电信号。开关20持续受到按压并朝同一移动方向(如图5箭头L1所示的方向)移动,抵压凸部22从导引凸部41的顶端413沿着第二侧面412移动,触发弹片31通过蓄积的弹力朝靠近开关20的方向移动并顶抵活动座40远离连动件21的一侧,使触发弹片31由受压位置回复移动至顶抵位置,并触发发电件32产生第二电信号。若开关20的操控端26再持续受压,开关20即可继续朝同一移动方向(如图5箭头L1所示的方向)移动,以通过抵压凸部22与另一个导引凸部41’作动,可再次带动活动座40与触发弹片31作动,而触发发电件32进一步累积两个电信号,使开关20在一次完整按压的行程中可累积四个电信号,更加确保电力足以驱动相应的装置运作。上述导引凸部41’具有相似于导引凸部41的结构,故上述抵压凸部22与导引凸部41’的作动关系与抵压凸部22与导引凸部41的作动关系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关20除了可为上述按压开关之外,亦可为其他类型。例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自发电开关装置4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本实施例与上述图3的实施例的差异至少在于,自发电开关装置4的开关20A为拨动开关,开关20A可受到使用者拨动而朝一移动方向(如箭头L2所示的方向)移动,使开关20A的连动件21A上的抵压凸部22A能够带动活动座40与触发弹片31作动,以触发发电件32并累积多个电信号。
或者,如图9所示,为本发明自发电开关装置5第五实施例的剖视图,本实施例与上述图3的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自发电开关装置5的开关20B为旋转式开关,抵压凸部22B设置于连动件21B靠近活动座40的一端,且开关20B可受到使用者操控而朝一移动方向(例如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使开关20B的连动件21B上的抵压凸部22B能够带动活动座40与触发弹片31作动,以触发发电件32并累积多个电信号。
综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发电开关装置,开关相对于壳体移动时,能带动活动座与触发弹片作动以触发发电件产生电信号,而能通过电信号驱动相应的装置运作。借此,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发电开关装置不需安装电池供电而提高使用寿命且更加环保,也不需安装复杂线路连接市电而易于更动设置位置。此外,本发明实施例的开关相对于壳体朝同一移动方向移动即可累积两个电信号(即第一电信号与第二电信号),以确保电力足以驱动相应的装置运作,且避免人为操作因素造成自发电开关装置失效的问题。
虽然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已经以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公开,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所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皆应涵盖于本发明的范畴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内容为准。
Claims (12)
1.一种自发电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发电开关装置包括:
壳体,包括组装口;
开关,组设于所述组装口并位于初始位置,且所述开关能相对于所述壳体朝同一移动方向依序移动至第一触发位置与第二触发位置;
发电模块,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以及
活动座,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顶抵于所述发电模块与所述开关之间;
其中,所述开关由所述初始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触发位置时,所述开关抵压所述活动座以触发所述发电模块产生第一电信号;
其中,所述开关由所述第一触发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触发位置时,所述开关释放所述活动座以触发所述发电模块产生第二电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电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模块包括彼此耦接的触发弹片与发电件,所述活动座顶抵于所述触发弹片与所述开关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发电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包括连动件,所述连动件位于所述壳体内并设有抵压凸部,所述活动座靠近所述连动件的一侧设有导引凸部,所述导引凸部邻近所述抵压凸部并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以及顶端,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分别连接于所述顶端的相对二侧;
其中,所述开关由所述初始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触发位置时,所述抵压凸部沿所述第一侧面移动至所述顶端,以抵压所述活动座带动所述触发弹片朝远离所述开关的方向移动,使所述触发弹片触发所述发电件产生所述第一电信号;
其中,所述开关由所述第一触发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触发位置时,所述抵压凸部从所述顶端沿所述第二侧面移动,使所述触发弹片朝靠近所述开关的方向移动并顶抵所述活动座,以触发所述发电件产生所述第二电信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发电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件与所述壳体之间更设有弹性件,所述开关于所述第二触发位置时,所述弹性件更抵推所述连动件,使所述开关相对于所述壳体朝相反于所述移动方向的回复方向依序移动至所述第一触发位置与所述初始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发电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由所述第二触发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触发位置时,所述抵压凸部沿所述第二侧面移动至所述顶端,以抵压所述活动座带动所述触发弹片朝远离所述开关的方向移动,使所述触发弹片触发所述发电件产生第三电信号;所述开关由所述第一触发位置移动至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抵压凸部从所述顶端沿所述第一侧面移动,使所述触发弹片朝靠近所述开关的方向移动并顶抵所述活动座,以触发所述发电件产生第四电信号。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发电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件设有容置槽,所述弹性件容设于所述容置槽中。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发电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弹片具有可活动距离,所述导引凸部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可活动距离。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发电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凸部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且多个所述抵压凸部沿所述移动方向排列设置于所述连动件上。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发电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凸部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且多个所述导引凸部沿所述移动方向排列设置于所述活动座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电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的所述移动方向为线性方向或旋转方向。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电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座具有活动方向,所述活动方向垂直于所述移动方向。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电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无线通讯模块耦接于所述发电模块,且所述无线通讯模块根据所述第一电信号与所述第二电信号发出无线控制信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767313.5A CN114068210A (zh) | 2020-08-03 | 2020-08-03 | 自发电开关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767313.5A CN114068210A (zh) | 2020-08-03 | 2020-08-03 | 自发电开关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068210A true CN114068210A (zh) | 2022-02-18 |
Family
ID=80231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767313.5A Pending CN114068210A (zh) | 2020-08-03 | 2020-08-03 | 自发电开关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068210A (zh) |
-
2020
- 2020-08-03 CN CN202010767313.5A patent/CN114068210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647413B (zh) | 无源无线控制模组 | |
KR101359222B1 (ko) | 무선 스위칭 장치 | |
GB2207744A (en) | A flashlight with a backup system | |
US9349550B2 (en) | Emergency stop device adaptable for a man-machine dialog system | |
CN108171946B (zh) | 无线开关 | |
KR101278278B1 (ko) | 푸시-버튼 방식의 로커 스위치 | |
CN107507739B (zh) | 一种密封式触点组件 | |
CN114068210A (zh) | 自发电开关装置 | |
CN108167145B (zh) | 发电装置以及无线开关 | |
CN113451064A (zh) | 按钮开关 | |
TWI751626B (zh) | 自發電開關裝置 | |
US9524839B2 (en) | Switch assembly | |
FI3889941T3 (fi) | Langaton ohjauslaite ja kokoonpano, joka käsittää tällaisen laitteen ja toisen ohjauslaitteen, joka voidaan kytkeä sähköjohtoon | |
JP4471759B2 (ja) | スイッチ組立体 | |
CN113436917B (zh) | 开关 | |
CN105333404B (zh) | 照明装置的端盖和照明装置 | |
KR101987929B1 (ko) | 배선기구 무선 스위치 | |
CN113808870A (zh) | 自发电开关装置 | |
KR20210009801A (ko) | 슬라이드 스위치 | |
US4945194A (en) | Electric multiple switch assembly with pushbutton actuator and force transmitting insert | |
CN220691902U (zh) | 微动开关 | |
FI65684C (fi) | Elektrisk driftskoppling | |
CN217822507U (zh) | 开关装置改良结构 | |
CN221726988U (zh) | 一种集成按钮 | |
CN216818221U (zh) | 一种接触器的档位复位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