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43666B - 注塑方法 - Google Patents

注塑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43666B
CN114043666B CN202111216320.7A CN202111216320A CN114043666B CN 114043666 B CN114043666 B CN 114043666B CN 202111216320 A CN202111216320 A CN 202111216320A CN 114043666 B CN114043666 B CN 1140436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injection molding
insert
bearing surface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1632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43666A (zh
Inventor
丘艾密
秦永刚
刘华祥
丁志勇
谢建君
万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211121632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43666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36620 priority patent/WO202306548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0436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436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436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436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4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B29C45/14065Positioning or centering articles in the moul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4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B29C45/14065Positioning or centering articles in the mould
    • B29C2045/14155Positioning or centering articles in the mould using vacuum or suction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注塑方法。所述注塑方法包括:提供固定装置、嵌件及模具,其中,在所述模具的内部设置有型腔,所述固定装置位于所述型腔内,所述固定装置具有承载面,所述承载面用于承载所述嵌件,在所述固定装置内形成有气孔,所述气孔具有第一口部和第二口部,所述第一口部位于所述承载面上,所述第二口部用于与负压装置连接,所述嵌件的一个端面与所述第一口部相对;在所述气孔内形成负压;向所述型腔内注入注塑料;在注塑完成后,将注塑产品与所述型腔分离以及将所述嵌件与所述承载面分离。

Description

注塑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注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注塑方法。
背景技术
注塑成型在产品的外壳设置嵌入结构时,通常在模具内嵌入嵌件后注塑成型。通常需要将嵌件固定在动模上。但是模具在合模过程中嵌件容易掉落。
在现有技术中,以螺母嵌件为例,为了防止螺母在模具合模过程中螺母松动或是掉落。使用与所述螺母相匹配的螺牙针,通过将螺牙针与螺母拧紧后,再将螺牙针及螺母整体嵌入模具内注塑。待完成注塑后,连同螺牙针一起顶出,再从产品上将螺牙针反向旋转,将螺牙针自螺母中取下,从而得到带有螺母的塑胶产品。
但是,这种方式效率低,工序复杂,且在注塑成型后,需要将螺牙针反向旋转以与螺母分离,容易导致螺母周边的包胶受到应力的作用,从而导致螺母包胶不良。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注塑方法的新技术方案。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注塑方法。所述注塑方法包括:
提供固定装置、嵌件及模具,其中,在所述模具的内部设置有型腔,所述固定装置位于所述型腔内,所述固定装置具有承载面,所述承载面用于承载所述嵌件,在所述固定装置内形成有气孔,所述气孔具有第一口部和第二口部,所述第一口部位于所述承载面上,所述第二口部用于与负压装置连接,所述嵌件的一个端面与所述第一口部相对;
在所述气孔内形成负压;向所述型腔内注入注塑料;
在注塑完成后,将注塑产品与所述型腔分离以及将所述嵌件与所述承载面分离。
可选地,所述气孔为多个,在所述承载面上形成有多个所述第一口部。
可选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套筒和顶针,在所述套筒的中部形成有空腔,所述顶针位于所述空腔内,围绕着所述顶针的所述套筒的一个端面构成所述承载面,所述套筒形成有所述气孔,在注塑完成后,所述顶针沿所述套筒的轴向伸出,以将所述注塑产品与所述型腔分离以及将所述嵌件与所述承载面分离。
可选地,所述嵌件为螺母,所述螺母具有螺孔,所述顶针伸入所述螺孔内。
可选地,所述套筒具有与所述承载面连接的侧表面,在所述套筒内设置有连通腔,多个所述气孔的所述第二口部与所述连通腔连通,在所述侧表面形成有第三口部,所述第三口部与所述连通腔连通。
可选地,所述连通腔通过电火花放电的方式形成。
可选地,所述连通腔围绕所述顶针设置。
可选地,所述连通腔与所述空腔连通。
可选地,在所述固定装置的靠近所述空腔的一侧形成有轴向延伸的凹槽,所述顶针的外壁与所述凹槽共同围成所述气孔。
可选地,所述气孔的内径为0.8mm-1.5mm。
通过固定装置上设置有气孔,并在气孔内形成负压的方式,使第一口部能对嵌件形成沿固定装置的轴向的吸附力以将嵌件吸附在承载面。这样,能够避免在注塑过程中,嵌件发生松动或掉落。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说明书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说明书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说明书的原理。
图1为本公开的注塑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公开的注塑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为本公开的固定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图3的俯视图之一;
图4(b)为图3的俯视图之二;
图5为本公开的模具的一个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中连通腔的形成方式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固定装置;11、套筒;12、顶针;13、第一通孔;14、气孔;15、第一口部;16、承载面;17、螺母;18、连通腔;19、第三口部;20、模具;21、动模部;22、钢针;23、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公开,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本公开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注塑方法。参见图1,注塑方法包括提供固定装置10、嵌件及模具20。其中,在模具20的内部设置有型腔。固定装置10位于型腔内。固定装置10具有承载面16。承载面16用于承载嵌件。在固定装置10内形成有气孔14。气孔14具有第一口部15和第二口部。第一口部15位于承载面16上。第二口部用于与负压装置连接。嵌件的一个端面与第一口部15相对。
在气孔14内形成负压。
向型腔内注入注塑料。
在注塑完成后,将注塑产品与型腔分离以及将嵌件与承载面16分离。
承载面16用于承载嵌件。例如,嵌件可以为螺母17、衬套或轴套。
当在气孔14内形成负压时,第一口部15在承载面16上形成负压。这样,能够将放置在承载面16上嵌件吸附在承载面16上,以避免在注塑过程中嵌件发生松动或掉落。
此外,在注塑成型后,能够更加容易地将嵌件与固定装置10分离。这样,能够避免对注塑产品的嵌件周围的包胶产生作用力,避免发生包胶不良的技术问题。
型腔为整体式型腔或分体式型腔。整体式型腔,即型腔由整块的模具20围合而形成的凹模型腔。
可选地,型腔为组合式型腔,例如,模具20包括多个部分,将多个部分拼接后以形成组合式型腔。
固定装置10为能将嵌件设置于型腔内的预定位置并保持的装置。例如,司筒针、导柱或导套等。
在气孔14内形成负压,而后向型腔内注入注塑料。这样,能够避免在型腔发生位移时,嵌件发生松动或掉落。
可选地,可以在注入注塑料的同时,在气孔14内形成负压。
在气孔14内形成负压后,注塑件被吸附在承载面16上。注塑件的投影范围覆盖第一气孔14的投影范围。这样,在注塑料包裹嵌件以形成包胶部时,避免包胶部对嵌件的应力,导致嵌件错位的情况发生。
在注塑完成后,将注塑产品与型腔分离,嵌件与承载面16分离。可以是,在将嵌件与承载面16分离时,气孔14内仍保持负压状态。
也可以是,在将嵌件与承载面16分离时,气孔14内保持常压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a)或图4(b)所示,气孔14为多个。在承载面16上形成有多个第一口部15。这样,使得嵌件被更牢固地吸附在承载面16的表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和图4(a),固定装置10包括套筒11和顶针12,在套筒11的中部形成有空腔。顶针12位于空腔内,围绕着顶针12的套筒11的一个端面构成承载面16。套筒11形成有气孔14。在注塑完成后,顶针12沿套筒11的轴向伸出,以将注塑产品与型腔分离以及将嵌件与承载面16分离。
顶针12可以在套筒11的空腔内沿套筒11的轴向进行上、下移动以将注塑产品顶出注塑料。
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装置10只包括固定座,固定座具有承载面16以承载嵌件。在固定座的侧壁形成有气孔14,气孔14包括第一口部15和第二口部16。第一口部15位于承载面16上,第二口部与负压装置连接以在气孔14内形成负压,从而将嵌件吸附在承载面16上。
其中,顶针12可以用于在注塑完成后,将嵌件与固定装置10分离。
具体地,参见图2,在注塑完成后,将注塑产品与型腔分离以及将嵌件与承载面16分离的步骤包括:
在注塑完成后,顶针12沿套筒11的轴向伸出,以将注塑产品与型腔分离以及将嵌件与承载面16分离。
顶针12在套筒11的空腔内沿套筒11的轴向上、下移动时顶针12的局部可以自空腔伸出以突出于承载面16。即顶针12与注塑产品相接触的端面能够向外伸出以突出于承载面16,也可以缩回至空腔内。
在将嵌件与承载面16分离时,将顶针12自空腔伸出并突出于承载面16,直至与注塑产品的表面相接触。继续向顶针12施加力,使得顶针12继续向外伸出。直至将承载面16与被嵌入注塑产品的嵌件相分离。
这样,在注塑成型后,能够轻易地将嵌件与固定装置10分离,避免对注塑产品中的嵌件周围的包胶产生应力以避免注塑产品中嵌件部的包胶发生损坏或包胶不良的问题。
气孔14为多个,在承载面16上形成有多个第一口部15。
例如,参见图4,多个第一口部15沿套筒11围绕顶针12均匀分布。这样,嵌件与承载面16相接触的端面所受到的负压更加均衡。能提高注塑的一致性。也能将嵌件被更牢固地吸附在承载面16的表面。
例如,参见图4,气孔14为四个,四个气孔14在承载面16形成四个第一口部15。四个第一口部15围绕顶针12均匀分布。
例如,气孔14为六个,六个气孔14在承载面16形成六个第一口部15。六个第一口部15围绕空腔呈圆形分布。这样,进一步提高对嵌件的固定效果。
气孔14的数量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气孔14可以与空腔连通或与空腔间隔设置。
例如,气孔14可以位于套筒11的侧壁内,气孔14位于套筒11的内壁与外壁之间,与空腔分隔设置。
具体地,形成气孔14的方法为:
制备套筒11,并在套筒11的中部形成空腔。
如图4(b)所示,自套筒11的承载面16沿套筒11的轴向向下钻孔,在套筒11的内壁与外壁之间的位置,形成与空腔中轴线平行的第一通孔13,此通孔为气孔14的一部分。
在套筒11的外壁与第一通孔13相对应的位置,自套筒11的外壁沿套筒11的径向通过钻孔的方式,形成与第一通孔13的中轴线垂直的第二通孔以将第一通孔13与第二通孔连通,第二通孔为气孔14的另一部分,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连通后以形成气孔14,第二通孔在套筒11的外壁上形成了第二口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形成气孔14,如磨削、切削、或挤压的方式。
气孔14也可以被设置在套筒11的内壁并与空腔连通。
例如,在套筒11的靠近空腔一侧形成有轴向延伸的凹槽。顶针12的外表面与凹槽共同围成气孔14。
具体地,可以通过切削的方式形成凹槽。切削刀自空腔的一端进入空腔,切削刀刃与空腔的侧壁接触并在空腔的侧壁的设定位置形成凹槽。
凹槽沿轴向贯穿套筒11的内壁,并与空腔的中轴线平行。
将顶针12放置于空腔内,以使顶针12的外表面与套筒11的内壁共同围成气孔14。
在上述例子中,第一口部15位于承载面16,第一口部15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矩形等。在此不对第一口部15的截面形状做具体的限制。
第二口部用于与负压装置连接。开启负压装置以在气孔14内形成负压,以使第一口部15能够将嵌件吸附在承载面16上。
第二口部与负压装置形成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结构与负压装置形成连接。
在一个例子中,气孔14的内径为0.8mm-1.5mm。在这个范围内,气孔14在满足对嵌件的吸附力的同时,套筒11的结构更加稳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嵌件为螺母17,螺母17的一个端部的表面与第一口部15相对,顶针12位于螺母17的螺孔内。
顶针12位于螺孔内,一方面起到占位的作用,避免螺母17的内壁的螺纹结构及螺母17内部的通孔被注塑料填充。另一方面,也能进一步地固定螺母17,防止在型腔的方位发生改变时,螺母17发生位移。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套筒11具有与承载面16连接的侧表面。在套筒11内设置有连通腔18。多个气孔14的第二口部与连通腔18连通。在侧表面形成有第三口部19。第三口部19与连通腔18连通。
多个气孔14相互平行设置且与空腔的中轴线平行。
第二口部位于侧壁内,与外界隔离。多个第二口部均与连通腔18连通,在套筒11的侧表面形成第三口部19,第三口部19与连通腔18连通,第三口部19与负压装置连接,以在连通腔18内实现负压,以经第二口部在气孔14内形成负压以将嵌件吸附在承载面16上。
第三口部19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即,当连通腔18为一个时,可以在外壁形成一个第三口部19与连通腔18连通,也可以在外壁形成多个第三口部19,多个第三口部19均与连通腔18连通。
可选地,当第三口部19的数量为多个时,可以围绕套筒11的侧壁均匀分布。可选地,当第三口部19为多个时,可以与多个负压装置连接。
连通腔18垂直于气孔14的中轴线设置。
例如,参见图3,连通腔18与空腔连通。
连通腔18位于套筒11的内壁,顶针12的外壁与套筒11的内壁共同围合成连通腔18。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通腔18通过电火花放电的方式形成。
具体地,连通腔18的形成方式为:
提供钢针22,提供与连通腔18设定形状相匹配的电极23,将钢针22与电极23连接以形成电极组件。
将电极组件自套筒11的承载面16所在的口部进入空腔,并置于空腔内的设定位置。
将电极组件及固定装置10置于绝缘液体中。
将电极组件与火花机连接,火花机向电极组件施加设定的电压以加工成与气孔14连通的连通腔18。
其中,电极组件的直径为小于空腔的直径。例如,空腔的直径为1mm,电极组件的直径可以在0.1mm-0.5mm之间。优选地,电极组件的直径为0.4mm。
这样,可以实现在空腔尺存较小,套筒11的侧壁厚度较薄的情况下,在空腔的腔壁加工连通腔18。
可选地,电极为圆柱体、弧面体。
可选地,电极为铜、或铜合金等。
可选地,电极的截面为圆形、四边形等。
在一个例子中,参见图3或图4,连通腔18围绕顶针12设置。
例如,连通腔18为一个,连通腔18围绕顶针12,沿套筒11的侧壁。连通腔18的横截面形状为弧形或环形。
例如,连通腔18为多个。多个连通腔18相应地连通设定的第二口部。在套筒11的外壁形成第三口部19,以与对应的连通腔18连通。
这样,能够在设定的状态下分别将设定的第三口部19与负压装置连接,以在设定的第一口部15形成负压。
在一个实施例中,模具20包括动模部21与静模部。参见图5和图6,固定装置10的一端被固定于动模部21上。螺母17被套设在顶针12上,并位于固定装置10与动模部21相对的一端。
在气孔14内形成负压以使得第一口部15能够将如螺母17固定在承载面16上。再将动模部21移动并与静模部合模后以形成模腔。
向模腔内注入注塑料的同时,保持第一口部15对螺母17提供负压以将螺母17吸附在承载面16上。
注塑完成后,将固定装置10与螺母17分离。
这样,能够避免动模部21发生位移时或是改变所处方位时螺母17发生松动或掉落。同时,有效地避免了在将固定装置10与螺母17分离时,注塑产品中螺母17所在位置的包胶被损坏的情况发生。
“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公开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注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固定装置、嵌件及模具,其中,在所述模具的内部设置有型腔,所述固定装置位于所述型腔内,所述固定装置具有承载面,所述承载面用于承载所述嵌件,在所述固定装置内形成有气孔,所述气孔具有第一口部和第二口部,所述第一口部位于所述承载面上,所述第二口部用于与负压装置连接,所述嵌件的一个端面与所述第一口部相对;
在所述气孔内形成负压;
向所述型腔内注入注塑料;
在注塑完成后,将注塑产品与所述型腔分离以及将所述嵌件与所述承载面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孔为多个,在所述承载面上形成有多个所述第一口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套筒和顶针,在所述套筒的中部形成有空腔,所述顶针位于所述空腔内,围绕着所述顶针的所述套筒的一个端面构成所述承载面,所述套筒形成有所述气孔,在注塑完成后,所述顶针沿所述套筒的轴向伸出,以将所述注塑产品与所述型腔分离以及将所述嵌件与所述承载面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嵌件为螺母,所述螺母具有螺孔,所述顶针伸入所述螺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具有与所述承载面连接的侧表面,在所述套筒内设置有连通腔,多个所述气孔的所述第二口部与所述连通腔连通,在所述侧表面形成有第三口部,所述第三口部与所述连通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腔通过电火花放电的方式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腔围绕所述顶针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腔与所述空腔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装置的靠近所述空腔的一侧形成有轴向延伸的凹槽,所述顶针的外壁与所述凹槽共同围成所述气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孔的内径为0.8mm-1.5mm。
CN202111216320.7A 2021-10-19 2021-10-19 注塑方法 Active CN1140436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16320.7A CN114043666B (zh) 2021-10-19 2021-10-19 注塑方法
PCT/CN2021/136620 WO2023065482A1 (zh) 2021-10-19 2021-12-09 注塑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16320.7A CN114043666B (zh) 2021-10-19 2021-10-19 注塑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43666A CN114043666A (zh) 2022-02-15
CN114043666B true CN114043666B (zh) 2022-08-16

Family

ID=80205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16320.7A Active CN114043666B (zh) 2021-10-19 2021-10-19 注塑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43666B (zh)
WO (1) WO20230654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77726A (zh) * 2023-03-31 2023-06-23 欧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套啤五金嵌件防压模的模具结构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56040A (ja) * 1994-12-06 1996-06-18 Fanuc Ltd 射出成形機のエジェクタ機構
CN101767418A (zh) * 2008-12-30 2010-07-07 中山志和家电制品有限公司 气流辅助塑料注射成型系统中的气针
CN103465448A (zh) * 2013-08-29 2013-12-25 天津国丰模具有限公司 司筒针组件的顶出机构
CN105346022A (zh) * 2015-12-28 2016-02-24 大连銮艺精密模塑制造有限公司 利用顶板回位机构成型的塑料模具
CN105584059A (zh) * 2016-03-07 2016-05-18 湘潭市双环机械设备开发有限公司 碳纤维真空近净成型机
WO2018190123A1 (ja) * 2017-04-10 2018-10-18 圭司 杉本 金型の製造方法
WO2021073905A1 (de) * 2019-10-16 2021-04-22 Thermoplay S.P.A. Spritzgusswerkzeug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077368A (ko) * 2008-01-11 2009-07-15 (주)태진 인서트 사출금형 및 인서트 사출성형 방법
KR20100033166A (ko) * 2008-09-19 2010-03-29 엠앤드엠 주식회사 인서트 장착 금형
CN101740451B (zh) * 2009-12-23 2011-12-07 广东志成华科光电设备有限公司 芯片分拣设备的顶针机构
CN103311159B (zh) * 2013-05-08 2015-12-02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ic芯片剥离装置
TWI581938B (zh) * 2015-06-12 2017-05-11 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自動化埋釘射出成型系統及其方法
CN212579066U (zh) * 2020-05-18 2021-02-23 东莞市贝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模内注塑螺母的定位机构
CN216442932U (zh) * 2021-10-19 2022-05-06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注塑的固定装置及注塑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56040A (ja) * 1994-12-06 1996-06-18 Fanuc Ltd 射出成形機のエジェクタ機構
CN101767418A (zh) * 2008-12-30 2010-07-07 中山志和家电制品有限公司 气流辅助塑料注射成型系统中的气针
CN103465448A (zh) * 2013-08-29 2013-12-25 天津国丰模具有限公司 司筒针组件的顶出机构
CN105346022A (zh) * 2015-12-28 2016-02-24 大连銮艺精密模塑制造有限公司 利用顶板回位机构成型的塑料模具
CN105584059A (zh) * 2016-03-07 2016-05-18 湘潭市双环机械设备开发有限公司 碳纤维真空近净成型机
WO2018190123A1 (ja) * 2017-04-10 2018-10-18 圭司 杉本 金型の製造方法
WO2021073905A1 (de) * 2019-10-16 2021-04-22 Thermoplay S.P.A. Spritzgusswerkzeu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65482A1 (zh) 2023-04-27
CN114043666A (zh) 2022-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43666B (zh) 注塑方法
US4293182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body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CN216442932U (zh) 用于注塑的固定装置及注塑装置
KR101958290B1 (ko) 내부 뒤틀림-방지 보호부를 갖는 배터리 부싱
JP3866767B2 (ja) 構成要素の整合前成形体を有する封入型トランスデュー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727350B2 (ja) 一体に形成された全長さのスリーブと構成要素の整合前成形体とを有する封入型トランスデューサ
US11958221B2 (en) Injection mold with centering device
US9608362B2 (en) Mat seal for an electric connector and molding tool for injection molding of a mat seal
US8519268B2 (en) Coaxial line with supporting rings
CN104682638A (zh) 制造定子的制造方法、定子和电机
JPH0618758B2 (ja) 射出成形用金型
CN109624218B (zh) 一种模具及其注塑工艺
US4268003A (en) Mold core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CN211426011U (zh) 用于圆形扯离试件制作的模具
CN210880622U (zh) 一种模具注塑生产中快速更换镶件的装置
CN113594596A (zh) 电池盖板组件、电池及电池盖板组件的装配方法
KR200453535Y1 (ko) 개선된 착탈구조를 갖는 립스틱 화장품용 하부케이스 그립퍼
SG187318A1 (en) An apparatus for electroplating a tooling for use in semiconductor device encapsulation
CN114986793A (zh) 螺母碰穿埋入注塑工艺及其成型模具
CN212528552U (zh) 一种蓝牙耳机电池保护层成型模具
CN216544346U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的片材双面包胶的模具
US20240162542A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op cover assembly, top cover assembly and energy storage device
JPH08241807A (ja) 高電圧用可変抵抗器
KR100363996B1 (ko) 사출금형의 목부 제작용 코어베이스
KR102250632B1 (ko) 유전체 공진기의 튜닝 스크류 사출 성형 장치 및 그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