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38838B - 拼接显示屏、彩膜组件、显示背板、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拼接显示屏、彩膜组件、显示背板、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038838B CN114038838B CN202110496279.7A CN202110496279A CN114038838B CN 114038838 B CN114038838 B CN 114038838B CN 202110496279 A CN202110496279 A CN 202110496279A CN 114038838 B CN114038838 B CN 11403883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taining wall
- display
- adhesive layer
- light conversion
- peripher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9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8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4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3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5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084 colloidal syste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12939 laminating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2096 quantum do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M Acrylate Chemical compound [O-]C(=O)C=C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2780 transpar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1 acrylate compound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999 initi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342 resin composi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TXBCBTDQIULDIA-UHFFFAOYSA-N 2-[[3-hydroxy-2,2-bis(hydroxymethyl)propoxy]methyl]-2-(hydroxymethyl)propane-1,3-diol Chemical compound OCC(CO)(CO)COCC(CO)(CO)CO TXBCBTDQIULDI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432 diamo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3460 diamon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WXZMFSXDPGVJKK-UHFFFAOYSA-N pentaerythritol Chemical compound OCC(CO)(CO)CO WXZMFSXDPGVJK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AHVPNKWWCWMVSU-UHFFFAOYSA-N 14,14-dimethylheptacosan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 AHVPNKWWCWMVSU-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Phosphorus Chemical compound [P]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393 encapsul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596 lacton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0 luminiscence typ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565 sea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 H01L27/153—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 H01L27/156—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two-dimensional array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0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 H01L25/04—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5/075—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 H01L25/075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the devices being arranged next to each othe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0—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 H01L33/505—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e.g. plate or foil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0—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 H01L33/508—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having a non-uniform spatial arrangement or non-uniform concentration, e.g. patterned wavelength conversion layer, wavelength conversion layer with a concentration gradient of the wavelength conversion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拼接显示屏、彩膜组件、显示背板、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背板的彩膜组件和显示背板贴合后,二者的光转换层和显示基板之间被外围挡墙和贴合胶层填充,而不再为真空区域,因此其整体强度得到有效提升,且其密封性和贴合的可靠性也得到有效提升;在此基础上,由于外围挡墙沿显示基板的电路区域的边缘对应的区域设置,因此可将外围挡墙、光转换层和显示基板上超出电路区域的边缘的部分切割掉,从而尽可能减小显示屏的边框宽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拼接显示屏、彩膜组件、显示背板、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Micro-LED(Micro-Light Emitting Diode,微型发光二极管)作为新一代显示技术,具有高亮度,高色域,高对比度,更高视角显示等优势,已成为当下研究热点,各大显示技术公司争先恐后布局基于Micro-LED的显示屏,Micro-LED在显示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相关技术中,利用Micro-LED制作的显示屏包括彩膜基板和显示基板,显示基板上布局有矩阵Micro-LED芯片,彩膜基板对应显示基板上的各Micro-LED芯片具有对应的QD(Quantum Dots,量子点)膜实现发光转换。彩膜基板和显示基板对位贴合后,通过位于彩膜基板和显示基板的边缘,并位于二者之间的封装胶层进行贴合粘接,贴合后彩膜基板和显示基板之间为真空区域。而为了保证彩膜基板和显示基板之间粘接的可靠性和密封性,该封装胶层需要设置较宽,导致制得的单个的显示屏具有较宽的边框,影响视觉效果;特别是在大尺寸或超大尺寸显示产品中,需要将多个显示屏拼接成一个大的拼接显示屏,在拼接处的边框的宽度,则至少为单个显示屏的边框的宽度的两倍。且由于上基板和显示基板之间为真空区域,导致制得的显示屏的整体强度也较差。
因此,如何减小显示屏的边框宽度,以及增强显示屏的整体强度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拼接显示屏、彩膜组件、显示背板、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显示面板的边框宽度较大,以及整体强度较差的问题。
一种彩膜组件,应用于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彩膜基板;
设于所述第一彩膜基板上的第一光转换层,所述第一光转换层包括若干第一光转换单元,以及设于所述若干第一光转换单元之间的第一胶层,所述若干第一光转换单元与第一显示基板上的若干第一微型发光芯片相对应;
第一外围挡墙,所述第一外围挡墙位于所述第一光转换层的第一底面上,沿所述第一显示基板的第一电路区域的边缘在所述第一底面上所对应的区域设置,所述第一底面为所述第一光转换层靠近所述第一显示基板的一面;
具有透光性的第一贴合胶层,所述第一贴合胶层填充于所述第一外围挡墙围合的区域内;所述第一贴合胶层远离所述第一底面的面,与所述第一外围挡墙远离所述第一底面的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上述彩膜组件中,在其第一光转换层朝向第一显示基板的第一底面上设有第一外围挡墙,以及填充于第一外围挡墙围合的区域内的第一贴合胶层,第一贴合胶层远离第一底面的面,与第一外围挡墙远离第一底面的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也即第一贴合胶层与第一外围挡墙整体齐平;在与第一显示基板对位贴合时,第一外围挡墙和第一贴合胶层可作为贴合面与第一显示基板上对应的贴合面整体贴合,贴合后第一光转换层和第一显示基板之间被第一外围挡墙和第一贴合胶层填充而不再为真空区域,既能提升整体强度,又能增加贴合面积,提升二者之间的密封性和贴合的可靠性;在密封性和贴合的可靠性得到保证的基础上,由于第一外围挡墙沿显示基板的第一电路区域的边缘在第一光转换层的第一底面上所对应的区域设置,因此在第一光转换层和第一显示基板对位贴合后,可将第一彩膜基板、第一外围挡墙、第一光转换层和第一显示基板上超出第一电路区域的边缘的部分切割后制得单个的显示面板,从而尽可能减小单个显示面板的边框宽度,甚至在视觉上可以基本达到无边框的视觉效果。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背板,应用于显示面板,包括:
第二显示基板,所述第二显示基板上设有包括若干第二焊盘的第二电路区域,所述第二焊盘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基板的第一顶面上,所述第一顶面为所述第二显示基板朝向第二光转换层的一面,所述第二光转换层包括若干第二光转换单元;
与所述若干第二光转换单元对应的若干第二微型发光芯片,所述若干第二微型发光芯片设于所述第一顶面上,并与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二焊盘键合;
设于所述第一顶面上位于所述若干第二微型发光芯片之间的第三胶层;
第二外围挡墙,所述第二外围挡墙位于所述第三胶层的第二顶面上,沿所述第二显示基板的第二电路区域的边缘在所述第二顶面上所对应的区域设置,所述第二顶面为所述第三胶层远离所述第一顶面的一面;
具有透光性的第二贴合胶层,所述第二贴合胶层填充于所述第二外围挡墙围合的区域内,所述第二贴合胶层远离所述第一顶面的一面,与所述第二外围挡墙远离所述第一顶面的一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上述显示背板中,在其第三胶层朝向第二光转换层的第二顶面上设有第二外围挡墙,以及填充于第二外围挡墙围合的区域内的第二贴合胶层,第二贴合胶层远离第一顶面的一面,与第二外围挡墙远离第一顶面的一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也即第二贴合胶层与第二外围挡墙整体齐平;这样第二显示基板在与第二光转换层对位贴合时,第二外围挡墙和第二贴合胶层可作为贴合面与第二光转换层上对应的贴合面整体贴合,贴合后第二显示基板和第二光转换层之间被第二外围挡墙和第二贴合胶层填充而不再为真空区域,既能提升整体强度,又能增加贴合面积,提升二者之间的密封性和贴合的可靠性;在密封性和贴合的可靠性得到保证的基础上,由于第二外围挡墙沿第二显示基板的第二电路区域的边缘在第三胶层的第二顶面上所对应的区域设置,因此在第二显示基板和第二光转换层对位贴合后,可将第二外围挡墙、第二光转换层和第二显示基板上超出第二电路区域的边缘的部分切割后制得单个的显示面板,从而尽可能减小单个显示面板的边框宽度,甚至在视觉上可以基本达到无边框的视觉效果。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如上所述的彩膜组件,还包括:
第一显示基板,所述第一显示基板上设有包括若干第一焊盘的第一电路区域;
与所述若干第一光转换单元对应的若干第一微型发光芯片,所述若干第一微型发光芯片设于所述第一显示基板上,并与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一焊盘键合;
设于所述第一显示基板上位于所述若干第一微型发光芯片之间的第五胶层;
其中,所述第五胶层与所述第一贴合胶层和所述第一外围挡墙对位贴合后,所述若干第一光转换单元与所述若干第一微型发光芯片相对应,所述第一外围挡墙的一部分随所述第一彩膜基板、第一光转换层、所述第五胶层和所述第一显示基板,被沿着所述第一电路区域的边缘被切割后,形成所述显示面板的边框的一部分;
或,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背板,还包括:
第二彩膜基板;
设于所述第二彩膜基板上的第二光转换层,所述第二光转换层包括若干第二光转换单元,所述若干第二光转换单元与所述若干第二微型发光芯片相对应;
其中,所述第二外围挡墙和所述第二贴合胶层与所述第二光转换层对位贴合后,所述若干第二光转换单元与所述若干第二微型发光芯片相对应,所述第二外围挡墙的一部分随所述第二光转换层、第二彩膜基板、所述第三胶层和所述第二显示基板,被沿着所述第二电路区域的边缘被切割后,形成所述显示面板的边框的一部分。
上述显示面板的整体强度得到有效提升,且其密封性和贴合的可靠性也得到有效提升,且具有极窄的边框,甚至在视觉上可以基本达到无边框的视觉效果。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拼接显示屏,包括至少两个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至少两个显示面板拼接形成所述拼接显示屏。
由于该拼接显示屏所采用的至少两个显示面板具有更高的整体强度和更窄的边框,因此拼接后所得到的拼接显示屏的整体强度也更高,在拼接处的边框宽度也更减小,甚至在视觉上在拼接处也可以基本达到无边框的视觉效果。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彩膜组件的制作方法,包括:
在第一彩膜基板上形成第一光转换层,形成的第一光转换层包括若干第一光转换单元,以及设于所述若干第一光转换单元之间的第一胶层,所述若干第一光转换单元与第一显示基板上的若干第一微型发光芯片相对应;
在所述第一光转换层的第一底面上制作第一外围挡墙;所述第一底面为所述第一光转换层靠近所述第一显示基板的一面,所述第一外围挡墙沿所述第一显示基板的第一电路区域的边缘在所述第一底面上所对应的区域设置;
在所述第一外围挡墙围合的区域内填充具有透光性的第一胶水形成第一贴合胶层,所述第一贴合胶层远离所述第一底面的面,与所述第一外围挡墙远离所述第一底面的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通过上述彩膜组件的制作方法制作得到的彩膜组件与第一显示基板对位贴合后,其第一光转换层和第一显示基板之间被第一外围挡墙和第一贴合胶层填充而不再为真空区域,既能提升整体强度,又能增加贴合面积,且可能减显示面板的边框宽度,甚至在视觉上可以基本达到无边框的视觉效果。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显示背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制作包括第二电路区域的第二显示基板,所述第二电路区域包括若干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基板的第一顶面上的第二焊盘,所述第一顶面为所述第二显示基板朝向第二光转换层的一面,所述第二光转换层包括若干第二光转换单元;
将若干第二微型发光芯片转移至所述第二电路区域,并与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二焊盘键合,所述若干第二微型发光芯片与所述若干第二光转换单元对应;
在所述第一顶面上形成位于所述若干第二微型发光芯片之间的第三胶层;
在所述第三胶层的第二顶面上制成第二外围挡墙,所述第二顶面为所述第三胶层远离所述第一顶面的一面,所述第二外围挡墙沿所述第二显示基板的第二电路区域的边缘在所述第二顶面上所对应的区域设置;
在所述第二外围挡墙围合的区域内填充具有透光性的第二胶水形成二贴合胶层,所述第二贴合胶层远离所述第一顶面的一面,与所述第二外围挡墙远离所述第一顶面的一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通过上述显示背板的制作方法制作得到的显示背板与第二光转换层对位贴合后,第二光转换层和第二显示基板之间被第二外围挡墙和第二贴合胶层填充而不再为真空区域,既能提升整体强度,又能增加贴合面积,且可能减显示面板的边框宽度,甚至在视觉上可以基本达到无边框的视觉效果。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制作如上所述的彩膜组件,以及制作显示背板,所述显示背板包括第一显示基板,第五胶层以及与所述若干第一光转换单元对应的若干第一微型发光芯片,所述第一显示基板上设有包括若干第一焊盘的第一电路区域,所述若干第一微型发光芯片设于所述第一显示基板上,并与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一焊盘键合;所述第五胶层设于所述第一显示基板上位于所述若干第一微型发光芯片之间;
将所述第五胶层与所述第一贴合胶层和所述第一外围挡墙对位贴合,使得所述若干第一光转换单元与所述若干第一微型发光芯片相对应;
将所述第一外围挡墙、所述第一光转换层、所述第五胶层和所述第一显示基板的一部分,沿着所述第一电路区域的边缘切割;
或,
制作如上所述的显示背板,以及制作第二光转换层,所述第二光转换层设于第二彩膜基板上,包括若干第二光转换单元,所述若第二干光转换单元与所述若干第二微型发光芯片相对应;
将所述第二外围挡墙和所述第二贴合胶层与所述第二光转换层对位贴合,使得所述若干第二光转换单元与所述第二若干微型发光芯片相对应;
将所述第二外围挡墙、所述第二光转换层、所述第三胶层和所述第二显示基板的一部分,沿着所述第二电路区域的边缘切割。
通过上述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制作得到的显示面板,整体强度得到有效提升,且其密封性和贴合的可靠性也得到有效提升,且具有极窄的边框,甚至在视觉上可以基本达到无边框的视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1为相关技术中的显示屏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相关技术中显示屏的拼接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相关技术中显示屏的显示效果示意图;
图1-4为相关技术中拼接显示屏的显示效果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彩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彩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彩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彩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4-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彩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4-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彩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六;
图4-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彩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七;
图4-4为图4-3中的彩膜组件的设置了第一贴合胶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彩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八;
图4-6为图4-5中的彩膜组件的设置了第一贴合胶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彩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九;
图5-2为图5-1中的彩膜组件的设置了第一贴合胶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彩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十;
图5-4为图5-3中的彩膜组件的设置了第一贴合胶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彩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十一;
图5-6为图5-5中的彩膜组件的设置了第一贴合胶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6-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彩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十二;
图6-2为图6-1中的彩膜组件的设置了第一贴合胶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6-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彩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十三;
图6-4为图6-3中的彩膜组件的设置了第一贴合胶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7-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彩膜组件的制作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2为图7-1中彩膜组件的制作方法对应的过程示意图;
图7-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基板与彩膜组件对接结构示意图;
图7-5为图7-4中显示基板与彩膜组件对接并切割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6为图7-4中显示基板与彩膜组件对接并切割后的平面示意图;
图7-7为图7-4中显示基板与彩膜组件对接并切割后得到的显示面板的显示意图;
图7-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拼接结构示意图;
图7-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拼接显示屏的显示效果示意图;
图8-1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背板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背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背板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8-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背板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8-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背板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8-6为图8-5中的显示背板的设置了第二贴合胶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8-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背板的结构示意图六;
图8-8为图8-7中的显示背板的设置了第二贴合胶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9-1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背板的结构示意图七;
图9-2为图9-1中的显示背板的设置了第二贴合胶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9-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背板的结构示意图八;
图9-4为图9-3中的显示背板的设置了第二贴合胶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0-1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背板的结构示意图九;
图10-2为图10-1中的显示背板的设置了第二贴合胶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1-1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基板与彩膜组件对接结构示意图;
图11-2为图11-1中显示基板与彩膜组件对接并切割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3为图11-1中显示基板与彩膜组件对接并切割后的平面示意图;
图11-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拼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001-显示基板,002-彩膜基板,003-密封胶,11-第一光转换单元,111-色阻层,12-第一胶层,13-第一外围挡墙,14-第一贴合胶层,15-第二胶层,16-第四胶层,17-第一彩膜基板,18-第一分流件,19-第一内围挡墙,21-第一显示基板,22-第一微型发光芯片,23-第五胶层,31-第二显示基板,32-第二微型发光芯片,33-第三胶层,331-第二顶面,24-第二外围挡墙,25-第二贴合胶层,26-第二分流件,27-第二内围挡墙,第二光转换单元4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相关技术中的显示屏参见图1-1所示,其彩膜基板002和显示基板001对位贴合后,通过位于彩膜基板002和显示基板001的边缘,并位于二者之间的封装胶层003进行贴合粘接,贴合后彩膜基板002和显示基板001之间为真空区域。而为了保证彩膜基板002和显示基板001之间粘接的可靠性和密封性,封装胶层003需要设置较宽,导致制得的单个的显示屏具有较宽的边框,例如参见图1-3所示的显示屏,其具有较宽的黑边框,影响视觉效果。在大尺寸或超大尺寸显示产品中,需要将多个显示屏拼接成一个大的拼接显示屏,参见图1-2和图1-4所示,在拼接处的边框的宽度A,则至少为单个显示屏的边框的宽度的两倍。且由于彩膜基板002和显示基板001之间为真空区域,导致制得的显示屏的整体强度也较差。
基于此,本申请希望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其详细内容将在后续实施例中得以阐述。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彩膜组件,该显示背板在本领域也可称之为光转换膜组件,其可应用于但不限于制作显示面板,参见图2-1所示,包括:第一光转换层、第一外围挡墙13和第一贴合胶层14,其中:
第一光转换层包括若干第一光转换单元11,以及设于若干第一光转换单元11之间的第一胶层12,该若干第一光转换单元11与第一显示基板上的若干第一微型发光芯片相对应;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光转换单元11可以采用但不限于QD材料、荧光粉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制得,其具体制作方式可采用各种第一光转换单元11的制作工艺,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胶层12可以具有透光性,此时第一光转换单元11的顶面(即远离第一显示基板的一面)和底面(即靠近第一显示基板的一面)中的至少一面可以外露于第一胶层12,也可被第一胶层12覆盖;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胶层12也可具有透光性,此时第一光转换单元11的顶面和底面外露于第一胶层12;当然,根据应用需求,也可设置第一胶层12的其中一部分区域具有透光性,一部分区域不具有透光性,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若干第一光转换单元11和第一显示基板上若干第一微型发光芯片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是一一对应,也可根据需求设置为其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光转换单元11对应多颗第一微型发光芯片,或其中的至少一颗第一微型发光芯片对应多个第一光转换单元,具体可根据应用需求灵活设置,在此也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微型发光芯片包括但不限于Micro-LED芯片、Mini LED芯片中的至少一种,且可包括但不限于倒装LED芯片、正装LED芯片和垂直LED芯片中的至少一种,具体可根据需求灵活选用。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外围挡墙13可由但不限于具有透光性的胶体材质制成,当然在一些应用示例中,第一外围挡墙13也可采用不具有透光性的胶体或其他材质制成,第一外围挡墙13设置于第一光转换层的第一底面上,该第一底面为第一光转换层靠近第一显示基板的一面,例如参见图2-1所示的示例中,第一光转换层的第一底面可为第一胶层12的底面,第一外围挡墙13在第一底面上,沿第一显示基板的第一电路区域的边缘在第一底面上所对应的区域设置;也即第一外围挡墙13沿第一显示基板上的第一电路区域的边缘设置,以便于在后续制显示面板时,既能保证制得的显示面板的边框尽可能窄,甚至在视觉上达到无边框的视觉效果,又能保证第一显示基板上的电路不受破坏,提升良品率;而第一外围挡墙13设置为具有透光性,可进一步减小后续制得的显示面板的边框。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贴合胶层14设置于第一光转换层的第一底面上,并填充于第一外围挡墙13围合的区域内,第一贴合胶层14远离第一底面的面,与第一外围挡墙13远离第一底面的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也即第一贴合胶层14与第一外围挡墙13整体齐平,从而在与第一显示基板对位贴合时,第一贴合胶层14和第一外围挡墙13靠近第一显示基板的一面作为彩膜组件的贴合面,与第一显示基板上对应的贴合面齐平贴合,以提升二者之间的面积,从而保证二者之间的密封性和贴合的可靠性;并使得第一光转换层与第一显示基板之间被第一贴合胶层14和第一外围挡墙13填充而不再是这真空区域,从而提升贴合后的整体强度。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外围挡墙13和第一贴合胶层14的具体制作工艺可以灵活选用,二者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不同,且二者在成型后,二者之间可一体成型,也可为非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示例中,参见图2-2所示,第一光转换层还可包括第一贴合胶层14和第一胶层12之间的第二胶层15,其中第二胶层15具有透光特性,使得第一显示基板上的第一微型发光芯片射出的光可通过第二胶层15设置对应的第一光转换单元11上。在一种应用场景中,第二胶层15的导热性能可设置为低于第一贴合胶层14和/或第一外围挡墙13,从而避免第一显示基板上第一微型发光芯片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大量传递至对应的第一光转换单元11而影响第一光转换单元11的光转换效率。在本应用场景中,第一光转换层的第一底面则为第二胶层15靠近第一显示基板的一面,此时的第一贴合胶层14和第一外围挡墙13则设置于第二胶层15靠近第一显示基板的一面上。当然,在一些应用场景中,第二胶层15的导热性能也可设置为与第一贴合胶层14和/或第一外围挡墙13的导热性能基本相同,甚至可略高于第一贴合胶层14和/或第一外围挡墙13的导热性能,此时的第一贴合胶层14,或第一贴合胶层14和第一外围挡墙13还可起到阻挡第一微型发光芯片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大量传递至对应的第一光转换单元11的作用,也即可起到隔热作用。在本应用场景中,第一贴合胶层13和第一外围挡墙13对第一光转换单元11还可同时起到密封作用,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也可根据需求不设置第二胶层15,类似图2-1所示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的又一示例中,参见图2-3所示,第一光转换层还可包括第一彩膜基板17,该第一彩膜基板17具有透光性,第一光转换层的若干第一光转换单元11和第一胶层12设于第一彩膜基板17的第二底面上,第一彩膜基板17的第二底面为靠近第一显示基板的一面。在一些应用场景中,第一彩膜基板17也可采用具有透光性的封装胶层进行等同替换。应当理解的是,本示例中的第一彩膜基板17的材质可以灵活选用,例如可以选用但不限于玻璃基板、树脂基板、塑料基板等,在此不再赘述。在一些应用场景中,参见图2-3所示,第一光转换层还可包括设置于第一光转换单元11和第一彩膜基板17之间的色阻层111,色阻层111包括若干个与第一光转换单元11一一对应的色阻单元,该色阻单元可将对应的第一光转换单元11转换出的某种颜色的光线进一步进行颜色过滤,从而使该颜色的光线纯度更高,色彩饱和度也更好,从而提升彩色显示效果。本示例中色阻单元具体类型,可根据第一光转换单元11的类型对应设置。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以一种应用场景为示例进行说明。
在本应用场景中,设第一显示基板上的若干第一微型发光芯片为蓝光Micro-LED芯片,第一光转换单元11通过量子点彩膜实现,其包括红色量子点彩膜、绿色量子点彩膜和透明树脂彩膜,红色量子点彩膜中的量子点能将蓝光Micro-LED芯片发出的蓝光转换为红色光,绿色量子点彩膜中的量子点能将蓝Micro-LED芯片发出的蓝光转换为绿色光,透明树脂彩膜中填充有散射粒子,能使蓝光Micro-LED芯片发出的蓝光透过,从而实现彩色显示。相应的,色阻层111包括红色色阻单元、绿色色阻单元和蓝色色阻单元,红色色阻单元与红色量子点彩膜对应;绿色色阻单元与绿色量子点彩膜对应;蓝色色阻单元与透明树脂彩膜对应;色阻单元的设置,能对各自对应的量子点彩膜转换出的某种颜色的光线进一步进行颜色过滤,从而使该颜色的光线纯度更高,色彩饱和度也更好。
在本应用场景中,还可设置位于各色阻单元之间的第四胶层16,其中第四胶层16可通过不具有透光性的胶材制成,从而避免相邻色阻单元之间的光线干扰,进一步提升显示效果。当然,在一些应用示例中,该第四胶层16也可选择可透光但透光性相对较差的胶材制成,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中,为了避免在第一外围挡墙所围合的区域内填充第一胶水形成第一贴合胶层的过程中,填充的第一胶水出现聚集、厚度不均、出现气泡等异常情况,本实施例中在向第一外围挡墙所围合的区域内填充第一胶水之前,还可在第一光转换层的第一底面上,第一外围挡墙围合的区域内设置用于将填充的第一胶水进行分流的分流结构,通过该分流结构尽可能避免填充的胶水出现聚集、厚度不均、出现气泡等异常情况,从而提升产品的良品率和可靠性。在本示例中,彩膜组件包括的该分流结构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中的至少一种:
若干第一分流件,该若干第一分流件分散的设于第一光转换层的第一底面上,并位于第一外围挡墙围合的区域内,该若干第一分流件的高度小于等于第一外围挡墙的高度,该若干第一分流件被配置为对在第一外围挡墙围合的区域内填充的第一胶水进行分流;
至少一圈由胶体制成的第一内围挡墙,该第一内围挡墙设于第一光转换层的第一底面上,并位于第一外围挡墙所围合的区域内,该第一内围挡墙的高度小于等于第一外围挡墙的高度,该第一内围挡墙被配置为对在第一外围挡墙围合的区域内填充的第一胶水进行分流。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第一分流件、第一内围挡墙的设置示例进行说明。
一种第一分流件的设置示例参见图3所示,其包括若干设置于第一外围挡墙13围合的区域内的第一分流件18,各第一分流件18分离(也即分散)设置,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各第一分流件18的高度与第一外围挡墙13的高度相等,也即各第一分流件18与第一外围挡墙13齐平,此时第一分流件18在实现对第一胶水分流的同时,在与第一显示基板贴合后还可起到支撑作用。当然,应当理解是,各第一分流件18的高度也可小于第一外围挡墙13的高度,例如参见图4-1所示,或其中一部分第一分流件18的高度等于第一外围挡墙13的高度,一部分第一分流件18的高度小于第一外围挡墙13的高度,例如参见图4-2所示。且应当理解的是,本示例中第一分流件18的具体形态可以灵活设置,例如可以设置为柱状、片状或其他任意形状;且各第一分流件18在第一外围挡墙13所围合的区域内的布局也可灵活设置,例如可以按行或列交错设置,或随机分布,或整体分布呈圆形、椭圆形、矩形、三角形、菱形等规则形状分布,或嵌套设置等。本示例中,各第一分流件18的材质可具有透光性,此时各第一分流件可在第一外围挡墙13所围合的区域内的任意位置设置;各第一分流件18的材质也可不具有透光性,此时各第一分流件18可设置于第一底面上的第一目标区域内(当然对于采用透光材质的第一分流件也可设置于第一目标区域内),该第一目标区域为第一光转换层的第一底面上,与若干第一微型发光芯片之间的区域所对应的区域,以保证出光效率。当然,也可一部分第一分流件18的材质具有透光性,一部分第一分流件的材质不具有透光性。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第一分流件18的分布示例进行说明。
参见图4-3所示,在第一外围挡墙13所围合的区域内设有若干第一分流件18,本示例中的各第一分流件18为柱状,且各第一分流件18的尺寸可相同,也可至少一部分第一分流件18的尺寸不同,本示例中的柱状的横截面可为圆形、椭圆形、矩形、三角形等。本示例中的各第一分流件18分别设于第一光转换层的第一底面上的第一目标区域内。且各第一分流件18在第一外围挡墙13所围合的区域内矩阵分布。参见图4-4所示,在图4-3所示的第一外围挡墙13所围合的区域内填充第一胶水形成第一贴合胶层14,由于第一分流件18的分流作用,可保证形成的第一贴合胶层14尽可能厚度均匀,且其中不会存在气泡。
参见图4-5所示,其与图4-3所示的第一分流件18的分布相比,在于其在第一外围挡墙13所围合的区域的分布形成了两个嵌套的菱形,参见图4-6所示,在图4-5所示的第一外围挡墙13所围合的区域内填充第一胶水形成第一贴合胶层14,由于第一分流件18的分流作用,也可保证形成的第一贴合胶层14尽可能厚度均匀,且其中不会存在气泡。
应当理解的是,第一分流件18设置的具体个数和具体分布情况并不限于上述两个分布示例所示,由于其灵活多变不能穷尽,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示例中,彩膜组件可包括一圈第一内围挡墙,也可包括至少两圈第一内围挡墙,包括一圈第一内围挡墙时,其可设置于第一外围挡墙所围合的区域内的任意位置,且该第一内围挡墙所围合的区域内对应的第一光转换单元的个数、所围合的区域的形状可以灵活设置,例如可以设置为圆形、矩形、椭圆形、菱形等规则形状,也可设置为其他非规则形状。包括至少两圈第一内围挡墙时,各圈第一内围挡墙所述围合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至少一部分不同。且在一种应用示例中,其中至少两圈第一内围挡墙之间可以嵌套设置,也即存在某一圈第一内围挡墙所围合的区域,落入另一第一内围挡墙所围合的区域内;在另一些应用示例中,也可设置其中至少两圈第一内围挡墙之间可以不嵌套设置,也即第一内围挡墙中的至少一圈第一内围挡墙所围合的区域,与另一第一内围挡墙所围合的区域内没有交集;或者根据需求设置其中至少两圈第一内围挡墙交叉设置,也即第一内围挡墙中的至少一圈第一内围挡墙所围合的区域,与另一第一内围挡墙所围合的区域内存在部分交集。
本示例中的第一内围挡墙可采用透光材质制成,也可采用非透光材质,或其中一部分采用透光材质制成,另一部分采用非透光材质制成。第一内围挡墙在第一外围挡墙13所围合的区域内所设置的位置可以灵活设定,例如可设置至少一圈第一内围挡墙设于第一光转换层的第一底面上的第二目标区域内,该第二目标区域为第一光转换层的第一底面上,与若干第一微型发光芯片之间的区域所对应的区域。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第一内围挡墙的分布示例进行说明。
参见图5-1所示的彩膜组件,其包括设置于第一外围挡墙13所围合的区域内的多圈第一内围挡墙19,各圈第一内围挡墙19之间依次嵌套设置。参见图5-2所示,在图5-1所示的第一外围挡墙13所围合的区域内填充第一胶水形成第一贴合胶层14,由于第一内围挡墙19的分流作用,也可保证形成的第一贴合胶层14尽可能厚度均匀,且其中不会存在气泡。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各圈第一内围挡墙19所围合的区域可以为封闭区域,也可为非封闭区域,或者某一些第一内围挡墙19围合的区域为封闭区域,某一些第一内围挡墙19围合的区域为非封闭区域,具体可根据需求灵活设置。
参见图5-3所示的彩膜组件,其包括设置于第一外围挡墙13所围合的区域内的多圈第一内围挡墙19,各圈第一内围挡墙19各自围合的区域之间无交集。参见图5-4所示,在图5-3所示的第一外围挡墙13所围合的区域内填充第一胶水形成第一贴合胶层14,由于第一内围挡墙19的分流作用,也可保证形成的第一贴合胶层14尽可能厚度均匀,且其中不会存在气泡。
参见图5-5所示的彩膜组件,其包括设置于第一外围挡墙13所围合的区域内的多圈第一内围挡墙19,某一圈第一内围挡墙19围合的区域,落入另一圈第一内围挡墙19围合的区域内,而某一圈第一内围挡墙19围合的区域与其他各圈第一内围挡墙19围合的区域之间无交集。参见图5-6所示,在图5-4所示的第一外围挡墙13所围合的区域内填充第一胶水形成的第一贴合胶层14。
以上各示例中,各第一内围挡墙19设于第一光转换层的第一底面上的第二目标区域内;但应当理解的是,第一内围挡墙19设置的具体个数和具体分布情况并不限于上述几个分布示例所示,由于其灵活多变不能穷尽,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又一示例中,可以在第一外围挡墙13所围合的区域内同时设置第一分流件18和第一内围挡墙19,且可配置所设置的第一分流件18中的至少一个可位于第一内围挡墙19所围合的区域内(例如可配置都位于第一内围挡墙19所围合的区域内),也可配置所设置的第一分流件18中的至少一个位于第一内围挡墙19所围合的区域外(例如可配置都位于第一内围挡墙19所围合的区域外)。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第一分流件18和第一内围挡墙19的分布示例进行说明。
参见图6-1所示的彩膜组件,其包括设置于第一外围挡墙13所围合的区域内的多圈第一内围挡墙19,各圈第一内围挡墙19之间可依次嵌套设置,也可不嵌套设置(图中所示为不嵌套设置的示例)。彩膜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外围挡墙13所围合的区域内的第一分流件18,各第一分流件18都位于各圈第一内围挡墙19所围合的区域之外。参见图6-2所示,在图6-1所示的第一外围挡墙13所围合的区域内填充第一胶水形成第一贴合胶层14,由于第一内围挡墙19和第一分流件18的分流作用,也可保证形成的第一贴合胶层14尽可能厚度均匀,且其中不会存在气泡。
参见图6-3所示的彩膜组件,其包括设置于第一外围挡墙13所围合的区域内的多圈第一内围挡墙19,各圈第一内围挡墙19之间可依次嵌套设置,也可不嵌套设置(图中所示为不嵌套设置的示例)。彩膜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外围挡墙13所围合的区域内的第一分流件18,其中一部分第一分流件18都位于各圈第一内围挡墙19所围合的区域之外,一部分第一分流件18位于至少一圈第一内围挡墙19所围合的区域内。参见图6-4所示,在图6-3所示的第一外围挡墙13所围合的区域内填充第一胶水形成第一贴合胶层14。
当然,本实施例中的分流结构并不限于上述示例的第一分流件18和第一内围挡墙19,例如还可通过在第一外围挡墙13上设置贯穿第一外围挡墙13的引流口实现分流,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中,为了提升显示效果,可设置第一外围挡墙13、第一分流件18和第一内围挡墙19中的至少一个的透光率,低于第一贴合胶层14的透光率,从而使得第一外围挡墙13、第一分流件18和第一内围挡墙19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一定的挡光作用,对第一显示基板上第一微型发光芯片的出光进行一定的收敛,进而更多的利用第一微型发光芯片向上的出光。例如,当彩膜组件包括第一外围挡墙13和第一分流件18时,可设置第一外围挡墙13和第一分流件18的透光率,低于第一贴合胶层14的透光率;当彩膜组件包括第一外围挡墙13和第一内围挡墙19时,可设置第一外围挡墙13和第一内围挡墙19的透光率,低于第一贴合胶层14的透光率。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下面以第一外围挡墙13、第一分流件18和第一内围挡墙19的材质进行示例说明。在本示例中,第一外围挡墙13、第一分流件18和第一内围挡墙19的材质的至少一个可以采用但不限于以下中的至少一种:
含有在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聚合性不饱和键的化合物、碱可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和光反应引发剂的间隔件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在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聚合性不饱和键的化合物可为进行了氧化物改性的在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聚合性不饱和键的化合物;在一些应用场景中,进行了氧化物改性的在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聚合性不饱和键的化合物可为进行了氧化物改性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
含有在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聚合性不饱和键的化合物、碱可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和光反应引发剂的间隔件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在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聚合性不饱和键的化合物是进行了氧化物改性的在分子内具有1个以上轻基和2个以上聚合性不饱和键的化合物;在一些应用场景中,进行了氧化物改性的在分子内具有1个以上轻基和2个以上聚合性不饱和键的化合物是进行了氧化物改性的在分子内具有1个以上轻基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进行了氧化物改性的在分子内具有1个以上轻基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是将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经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或者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进行了氧化物改性所得的化合物;
含有在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聚合性不饱和键的化合物、碱可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和光反应引发剂的间隔件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在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聚合性不饱和键的化合物是进行了内酯改性及氧化物改性的在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聚合性不饱和键的化合物;在一些应用场景中,进行了内酯改性及氧化物改性的在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聚合性不饱和键的化合物是进行了内酯改性及氧化物改性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
含有在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聚合性不饱和键的化合物、碱可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和光反应引发剂的间隔件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在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聚合性不饱和键的化合物是进行了内酯改性的在分子内具有1个以上轻基和2个以上聚合性不饱和键的化合物;在一些应用场景中,进行了内酯改性的在分子内具有1个以上轻基和2个以上聚合性不饱和键的化合物是进行了内酯改性的在分子内具有1个以上轻基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进行了内酯改性的在分子内具有1个以上经基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是将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三轻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或者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进行了内酯改性所得的化合物;
含有在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聚合性不饱和键的化合物、碱可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和光反应引发剂的间隔件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在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聚合性不饱和键的化合物是进行了内改性及氧化物改性的在分子内具有1个以上经基和2个以上聚合性不饱和键的化合物是进行了内酯改性及氧化物改性的在分子内具有1个以上经基和2个以上聚合性不饱和键的化合物;
含有在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聚合性不饱和键的化合物、碱可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和光反应引发剂的柱状间隔件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中在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聚合性不饱和键的化合物是在分子内具有1个以上梭基和2个以上聚合性不饱和键的化合物。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如上各示例所示的彩膜组件,还包括:
第一显示基板,第一显示基板上设有包括若干第一焊盘的第一电路区域,第一焊盘位于第一显示基板的第一顶面上,第一顶面为第一显示基板靠近第一光转换层的一面;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显示基板可以为但不限于玻璃基板、PCB基板或其他材质的基板;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电路区域包括但不限于第一显示基板上设置第一微型发光芯片阵列的第一电路区域;
与若干第一光转换单元对应的若干第一微型发光芯片,若干第一微型发光芯片设于第一显示基板的第一显示基板第一顶面上的第一电路区域内,并与各自对应的第一焊盘键合;
设于第一顶面上位于若干第一微型发光芯片之间的第五胶层;该第五胶层可为具有透光性的胶层,也可为不具有透光性的胶层,或该第五胶层的一部分区域具有透光性,一部分区域不具有透光性;
其中,第五胶层靠近彩膜组件的一面为第一显示基板的贴合面,第五胶层与第一贴合胶层和第一外围挡墙对位贴合后,若干第一光转换单元与若干第一微型发光芯片相对应,由于第一外围挡墙沿第一显示基板的第一电路区域的边缘在第一光转换层的第一底面上所对应的区域设置,且彩膜组件与第一显示基板之间的密封性和贴合的可靠性已通过第一贴合胶层和第一外围挡墙得到保证,因此在第一光转换层和第一显示基板对位贴合后,可将第一外围挡墙的一部分(即超出第一电路区域的边缘的部分)随第一彩膜基板、第一光转换层、第五胶层和第一显示基板超出第一电路区域的边缘的部分一起切割,切割保留的第一外围挡墙的这一部分形成显示面板的边框的一部分,得到的显示面板的边框更窄,甚至在视觉上可以基本达到无边框的视觉效果且由于位于显示面板外边缘的第一外围挡墙具有透光性,因此可进一步减小单个显示面板显示时的黑边宽度。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拼接显示屏,包括至少两个如上所示的显示面板,至少两个显示面板拼接形成该拼接显示屏。本实施例中两个显示面板之间的拼接结构可以灵活设置,在此对其不做限制。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如上各示例所示的彩膜组件的制作方法,参见图7-1和图7-2所示,其包括但不限于:
S702:制作第一光转换层。
制作的第一光转换层可设置于第一彩膜基板上,其包括若干第一光转换单元11,以及设于若干第一光转换单元11之间的第一胶层,若干第一光转换单元11与第一显示基板上的若干第一微型发光芯片相对应。在本示例中,制作的第一光转换层可选地还可包括上述各示例中的第一彩膜基板17、色组层111、第四胶层16和第二胶层15中的至少一种。下面以包括第二胶层15,该第二胶层15靠近第一显示基板的一面为第一光转换层的第一底面为示例进行说明。
S704:在第一光转换层的第一底面上采用具有透光性(也可具有透光性)的胶体制作第一外围挡墙13。
其中制作的第一外围挡墙13沿第一显示基板的第一电路区域的边缘在第一底面上所对应的区域设置。在本示例中,采用黄光工艺制作第一外围挡墙13,制作精度高,可控性强,可在设定区域精准的制作出预设尺寸的第一外围挡墙,例如一种应用示例中,制作的第一外围挡墙的宽度可控制在3μm至5μm之间。当然,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一外围挡墙13也可采用其他工艺制作,在此不再赘述。
S706:在第一外围挡墙13所围合的区域内形成分流结构。
本步骤为可选步骤,在第一外围挡墙13所围合的区域内形成分流结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
在第一光转换层的第一底面上,第一外围挡墙13围合的区域内形成若干分散设置的第一分流件18;
在第一光转换层的第一底面上,第一外围挡墙13围合的区域内形成至少一圈由胶体制成的第一内围挡墙19。
本实施例中,对制作第一分流件18和第一内围挡墙19的工艺不做限制。且应当理解的是,本步骤可以再S702步骤之前执行,也可在步骤S702之后执行,或者两个步骤并行执行。为了便于理解,图7-2中以制作了第一分流件18为示例进行了说明。
S708:在第一外围挡墙13围合的区域内填充具有透光性的第一胶水,形成与第一外围挡墙13整体齐平的第一贴合胶层14。图7-2所示的示例中,第一贴合胶层14和第一外围挡墙13和第一分流件18齐平,第一分流件18在起到分流作用的同时,还可起到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整体强度。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如上示例中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参见图7-3所示,包括但不限于:
S701:制作如上各示例所示的彩膜组件,以及制作显示背板。
例如参见图7-4所示,制作的显示背板包括第一显示基板21,第五胶层23以及与若干第一光转换单元11对应的若干第一微型发光芯片22。具体制作工艺本实施例对其不做限制,在此不再赘述。
S703:将彩膜组件和制作显示背板对位贴合,即将第五胶层与第一贴合胶层14和第一外围挡墙13对位贴合,使得若干第一光转换单元11与若干第一微型发光芯片相对应。
例如参见图7-4所示,第五胶层与第一贴合胶层14和第一外围挡墙13对位贴合后,第一贴合胶层14和第一外围挡墙13填充于第一彩膜基板17和第一显示基板21之间将二者粘接,第一彩膜基板17和第一显示基板21之间不再存在真空区域,二者之间贴合粘贴的面积更大,密封性更好,整体强度更高。在一种示例中,可在第一贴合胶层14固化之前完成贴合。也可在第一贴合胶层14固化后对其进行贴合,贴合过程中可对第一贴合胶层进行加热使其融化。
S705:将第一外围挡墙13、第一光转换层、第五胶层23和第一显示基板21的一部分,沿着第一电路区域的边缘切割。
一种示例参见图7-4所示,可沿着图中虚线的所示的位置进行切合,切割后既能保证获取到尽可能窄的边框,又能保证电路不会找到破坏。切割后的示意图参见图7-5和图7-6所示,且由于第一外围挡墙13具有透光性,在显示时的效果参见图7-7所示,在视觉上基本可以达到无边框的视觉效果,可大大提升用户体验的满意度。另外,应当理解是,本实施例中制得的显示面板的形状可为但不限于圆形显示面板、矩形显示面板等规则形状的显示面板,也可根据需求设置为异形显示面板。
一种示例的拼接显示屏所包括的两个显示面板的拼接结构参见图7-8所示,在拼接处的边框宽度B也大大降低。参见图7-9所示,拼接后得到的拼接显示屏在显示效果上也基本能达到无边框的显示效果,且其密封性、整体强度更好。
又一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背板,该显示背板在本领域也可称之为显示基板组件或TFT基板,其可用于制作显示面板,参见图8-1所示,其包括但不限于:
第二显示基板31,该第二显示基板31可采用但不限于玻璃基板、PCB基板或其他材质的基板,其上设有包括若干第二焊盘的第二电路区域,该第二电路区域包括但不限于设置第二微型发光芯片阵列的第二电路区域,第二焊盘位于第二显示基板的第一顶面上,该第一顶面为第二显示基板朝向第二光转换层(也即第二彩膜组件)的一面,第二光转换层包括若干第二光转换单元;
与若干第二光转换单元对应的若干第二微型发光芯片32,若干第二微型发光芯片32设于第二显示基板31的第一顶面上,并与各自对应的第二焊盘键合;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微型发光芯片32可采用上述实施例中所示的各种第一微型发光芯片22;
设于第一顶面上位于若干第二微型发光芯片32之间的第三胶层33;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三胶层33可具有透光性,例如可为透明层或半透明层;第三胶层33也可不具有透光性,例如可为黑胶层;
由具有透光性(也可不具有透光性)的胶体制成的第二外围挡墙24,第二外围挡墙位于第三胶层33的第二顶面331上,第二顶面331为第三胶层33远离第二显示基板31的第一顶面的一面,第二外围挡墙24沿第二显示基板31的第二电路区域的边缘在第二顶面331上所对应的区域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二外围挡墙24的材质、制作工艺可与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外围挡墙相同;
具有透光性的第二贴合胶层25,第二贴合胶层25填充于第二外围挡墙24围合的区域内,第二贴合胶层25远离第一顶面的一面,与第二外围挡墙24远离第一顶面的一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也即第二贴合胶层25与第二外围挡墙24整体齐平,本实施例中第二贴合胶层25的材质、制作工艺可与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贴合胶层相同。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中,为了避免在第二外围挡墙24所围合的区域内填充第二胶水形成第二贴合胶层25的过程中,填充的第二胶水出现聚集、厚度不均、出现气泡等异常情况,本实施例中在向第二外围挡墙24所围合的区域内填充第二胶水之前,还可在第三胶层33的第二顶面331,第二外围挡墙24围合的区域内设置用于将填充的第二胶水进行分流的分流结构,通过该分流结构尽可能避免填充的第二胶水出现聚集、厚度不均、出现气泡等异常情况,从而提升产品的良品率和可靠性。在本示例中,显示背板包括的该分流结构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中的至少一种:
若干第二分流件,若干第二分流件分散的设于第二顶面331上,并位于第二外围挡墙24围合的区域内,若干第二分流件的高度小于等于第二外围挡墙24的高度,若干第二分流件被配置为对在第二外围挡墙24围合的区域内填充的第二胶水进行分流;
至少一圈由胶体制成的第二内围挡墙,第二内围挡墙设于第二顶面331上,并位于第二外围挡墙24所围合的区域内,第二内围挡墙的高度小于等于第二外围挡墙24的高度,第二内围挡墙被配置为对在第二外围挡墙24围合的区域内填充的第二胶水进行分流。
本实施例中第二分流件、第二内围挡墙的设置可分别参考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分流件、第一内围挡墙的设置。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第二分流件、第二内围挡墙的设置示例进行说明。
一种第二分流件的设置示例参见图8-2所示,其包括若干设置于第二外围挡墙24围合的区域内的第二分流件26,各第二分流件26分离(也即分散)设置,在图8-2所示的示例中,各第二分流件26的高度与第二外围挡墙24的高度相等,也即各第二分流件26与第二外围挡墙24齐平,此时第二分流件26在实现对第二胶水分流的同时,在与彩膜组件贴合后还可起到支撑作用。当然,应当理解是,各第二分流件26的高度也可小于第二外围挡墙24的高度,例如参见图8-3所示,或其中一部分第二分流件26的高度等于第二外围挡墙24的高度,一部分第二分流件26的高度小于第二外围挡墙24的高度,例如参见图8-4所示。且应当理解的是,本示例中第二分流件26的具体形态可以灵活设置,例如可以设置为柱状、片状或其他任意形状;且各第二分流件26在第二外围挡墙24所围合的区域内的布局也可灵活设置,可参考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分流件的设置,在此不再赘述。本示例中,各第二分流件26的材质可具有透光性,此时各第二分流件26可在第二外围挡墙24所围合的区域内的任意位置设置;各第二分流件26的材质也可不具有透光性,此时各第二分流件26可设置于第二顶面331上的第三目标区域内(当然对于采用透光材质的第二分流件也可设置于第三目标区域内),该第三目标区域为第二顶面331上,与若干第二微型发光芯片之间的区域所对应的区域,以保证出光效率。当然,也可一部分第二分流件26的材质具有透光性,一部分第二分流件26的材质不具有透光性。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第二分流件26的分布示例进行说明。
参见图8-5所示,在第二外围挡墙24所围合的区域内设有若干第二分流件26,本示例中的各第二分流件26为柱状,且各第二分流件26的尺寸可相同,也可至少一部分第二分流件26的尺寸不同,本示例中的柱状的横截面可为圆形、椭圆形、矩形、三角形等。本示例中的各第二分流件26分别设于第二顶面331上的第三目标区域内。且各第二分流件26在第二外围挡墙24所围合的区域内呈矩阵分布。参见图8-6所示,在图8-5所示的第二外围挡墙24所围合的区域内填充第二胶水形成第二贴合胶层25,由于第二分流件26的分流作用,可保证形成的第二贴合胶层25尽可能厚度均匀,且其中不会存在气泡。
参见图8-7所示,其与图8-5所示的第二分流件26的分布相比,在于其在第二外围挡墙24所围合的区域的分布形成了两个嵌套的矩形,参见图8-8所示,在图8-7所示的第二外围挡墙24所围合的区域内填充第二胶水形成第二贴合胶层25,由于第二分流件26的分流作用,也可保证形成的第二贴合胶层25尽可能厚度均匀,且其中不会存在气泡。
应当理解的是,第二分流件26设置的具体个数和具体分布情况并不限于上述两个分布示例所示,由于其灵活多变不能穷尽,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示例中,显示背板可包括一圈第二内围挡墙27,也可包括至少两圈第二内围挡墙27;包括一圈第二内围挡墙27时,其可设置于第二外围挡墙所围合的区域内的任意位置,且该第二内围挡墙27所围合的区域内对应的第二微型发光芯片的个数、所围合的区域的形状可以灵活设置,例如可以设置为圆形、矩形、椭圆形、菱形等规则形状,也可设置为其他非规则形状。包括至少两圈第二内围挡墙27时,各圈第二内围挡墙27所述围合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至少一部分不同。且在一种应用示例中,其中至少两圈第二内围挡墙27之间可以嵌套设置,也即存在某一圈第二内围挡墙27所围合的区域,落入另一第二内围挡墙27所围合的区域内;在另一些应用示例中,也可设置其中至少两圈第二内围挡墙27之间可以不嵌套设置,也即第二内围挡墙27中的至少一圈第二内围挡墙27所围合的区域,与另一第二内围挡墙27所围合的区域内没有交集;或者根据需求设置其中至少两圈第二内围挡墙27交叉设置,也即第二内围挡墙27中的至少一圈第二内围挡墙27所围合的区域,与另一第二内围挡墙27所围合的区域内存在部分交集。
本示例中的第二内围挡墙27可采用透光材质制成,也可采用非透光材质,或其中一部分采用透光材质制成,另一部分采用非透光材质制成。第二内围挡墙27在第二外围挡墙24所围合的区域内所设置的位置可以灵活设定,例如可设置至少一圈第二内围挡墙设于第二顶面331上的第四目标区域内,该第四目标区域为第二顶面331上,与若干第二微型发光芯片之间的区域所对应的区域。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第二内围挡墙27的分布示例进行说明。
参见图9-1所示的显示背板,其包括设置于第二外围挡墙24所围合的区域内的多圈第二内围挡墙27,各圈第二内围挡墙27之间依次嵌套设置。参见图9-2所示,在图9-1所示的第二外围挡墙24所围合的区域内填充第二胶水形成第二贴合胶层25,由于第二内围挡墙27的分流作用,也可保证形成的第二贴合胶层25尽可能厚度均匀,且其中不会存在气泡。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各圈第二内围挡墙27所围合的区域可以为封闭区域,也可为非封闭区域,或者某一些第二内围挡墙27围合的区域为封闭区域,某一些第二内围挡墙27围合的区域为非封闭区域,具体可根据需求灵活设置。
参见图9-3所示的显示背板,其包括设置于第二外围挡墙24所围合的区域内的多圈第二内围挡墙27,各圈第二内围挡墙27各自围合的区域之间无交集。参见图9-4所示,在图9-3所示的第二外围挡墙24所围合的区域内填充第二胶水形成第二贴合胶层25。
以上各示例中,各第二内围挡墙19设于第二顶面331上的第四目标区域内;但应当理解的是,第二内围挡墙27设置的具体个数和具体分布情况并不限于上述几个分布示例所示,由于其灵活多变不能穷尽,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又一示例中,可以在第二外围挡墙24所围合的区域内同时设置第二分流件26和第二内围挡墙27,且可配置所设置的第二分流件26中的至少一个可位于第二内围挡墙27所围合的区域内(例如可配置都位于第二内围挡墙27所围合的区域内),也可配置所设置的第二分流件26中的至少一个位于第二内围挡墙27所围合的区域外(例如可配置都位于第二内围挡墙27所围合的区域外)。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第二分流件26和第二内围挡墙27的分布示例进行说明。
参见图10-1所示的显示背板,其包括设置于第二外围挡墙24所围合的区域内的一圈第二内围挡墙27,显示背板还包括设置于第二外围挡墙24所围合的区域内的第二分流件26,各第二分流件26都位于第二内围挡墙27所围合的区域之外。参见图10-2所示,在图10-1所示的第二外围挡墙24所围合的区域内填充第二胶水形成第二贴合胶层25。
当然,本实施例中的分流结构并不限于上述示例的第二分流件26和第二内围挡墙27,例如还可通过在第二外围挡墙24上设置贯穿第二外围挡墙24的引流口实现分流,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中,为了提升显示效果,可设置第二外围挡墙24、第二分流件26和第二内围挡墙27中的至少一个的透光率,低于第二贴合胶层25的透光率,从而使得第二外围挡墙24、第二分流件26和第二内围挡墙27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一定的挡光作用,对第二显示基板上第二微型发光芯片的出光进行一定的收敛,进而更多的利用第二微型发光芯片向上的出光。例如,当彩膜组件包括第二外围挡墙24和第二分流件26时,可设置第二外围挡墙24和第二分流件26的透光率,低于第二贴合胶层25的透光率;当彩膜组件包括第二外围挡墙24和第二内围挡墙27时,可设置第二外围挡墙24和第二内围挡墙27的透光率,低于第二贴合胶层25的透光率。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如上各示例所示的显示背板,还包括:
第二彩膜组件,其包括设置于第二彩膜基板上的第二光转换层,第二光转换层包括若干第二光转换单元,若干第二光转换单元与若干第二微型发光芯片相对应;一种示例的第二彩膜组件可为上一实施例中不具有第一外围挡墙13、第一贴合胶层14、第一分流件18和第一内围挡墙19的彩膜组件,也可为上一实施例中的彩膜组件;
其中,第二外围挡墙24和第二贴合胶层25与第二光转换层对位贴合后,若干第二光转换单元41与若干第二微型发光芯片相对应,第二外围挡墙24的一部分(也即位于第二电路区域之外的)随第二彩膜基板、第二光转换层、第三胶层和第二显示基板位于第二电路区域之外的区域,被沿着第二电路区域的边缘被切割后,保留的这一部分第二外围挡墙24形成显示面板的边框的一部分,得到的显示面板的边框更窄,且由于位于显示面板外边缘的第二外围挡墙具有透光性,因此可进一步减小单个显示面板显示时的黑边宽度,甚至在视觉上可以基本达到无边框的视觉效果。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拼接显示屏,包括至少两个如上所示的显示面板,至少两个显示面板拼接形成该拼接显示屏。本实施例中两个显示面板之间的拼接结构可以灵活设置,在此对其不做限制。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下面对如上各示例所示的显示背板的制作方法进行示例说明,包括:
制作包括第二电路区域的第二显示基板,第二电路区域包括若干位于第二显示基板的第一顶面上的第二焊盘,第一顶面为第二显示基板朝向第二光转换层的一面,第二光转换层包括若干第二光转换单元;
将若干第二微型发光芯片转移至第二电路区域,并与各自对应的第二焊盘键合,若干第二微型发光芯片与若干第二光转换单元对应;
在第一顶面上形成位于若干第二微型发光芯片之间的第三胶层;
在第三胶层的第二顶面上,采用具有透光性的胶体制成第二外围挡墙24,第二外围挡墙24沿第二显示基板的第二电路区域的边缘在第二顶面上所对应的区域设置;
可选地,可在第二外围挡墙24围合的区域内填充具有透光性的第二胶水之前,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在第三胶层的第二顶面上,第二外围挡墙24围合的区域内形成若干分散设置的第二分流件;
在第三胶层的第二顶面上,第二外围挡墙24围合的区域内形成至少一圈由胶体制成的第二内围挡墙。
在第二外围挡墙24围合的区域内填充具有透光性的第二胶水,形成与第二外围挡墙24整体齐平的第二贴合胶层25。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如上各示例中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制作如上各示例中的显示背板,以及制作第二彩膜组件,制作的第二彩膜组件第二光转换层,第二光转换层包括若干第二光转换单元,若干第二光转换单元与若干第二微型发光芯片相对应;
将第二外围挡墙24和第二贴合胶层25与第二光转换层对位贴合,使得若干第二光转换单元41与若干第二微型发光芯片相对应;例如参见图11-1所示。
将第二外围挡墙24、第二光转换层、第三胶层和第二显示基板的一部分,沿着第二电路区域的边缘切割,一种切割位置示例参见图11-1中所示的虚线所示位置;切割后得到的窄边显示面板参见图11-2和图11-3所示。
采用本实施例中的至少两个显示面板拼接所形成的一种拼接显示屏参见图11-4所示,在拼接处的边框宽度C也大大降低。拼接后得到的拼接显示屏在显示效果上也基本能达到无边框的显示效果类似图7-9所示,且其密封性、整体强度更好。当然,在一种示例中,拼接显示屏所包括的至少两个显示面板中,其中一部分显示面板可为本实施例所示例的显示面板,另一部分显示面板可为上一实施例所示的显示面板。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可应用于但不限于各种智能移动终端,车载终端、PC、显示器、电子广告板等。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彩膜组件,应用于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彩膜基板;
设于所述第一彩膜基板上的第一光转换层,所述第一光转换层包括若干第一光转换单元,以及设于所述若干第一光转换单元之间的第一胶层,所述若干第一光转换单元与第一显示基板上的若干第一微型发光芯片相对应;
第一外围挡墙,所述第一外围挡墙位于所述第一光转换层的第一底面上,沿所述第一显示基板的第一电路区域的边缘在所述第一底面上所对应的区域设置,所述第一底面为所述第一光转换层靠近所述第一显示基板的一面;
具有透光性的第一贴合胶层,所述第一贴合胶层填充于所述第一外围挡墙围合的区域内;所述第一贴合胶层远离所述第一底面的面,与所述第一外围挡墙远离所述第一底面的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所述第一外围挡墙配置为随所述第一彩膜基板、第一光转换层被沿着所述第一电路区域的边缘被切割后,形成所述显示面板的边框的一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膜组件还包括若干第一分流件,所述若干第一分流件分散的设于所述第一底面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外围挡墙围合的区域内,所述若干第一分流件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外围挡墙的高度,所述若干第一分流件被配置为对在所述第一外围挡墙围合的区域内填充的第一胶水进行分流;
和/或,
所述彩膜组件还包括至少一圈由胶体制成的第一内围挡墙,所述第一内围挡墙设于所述第一底面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外围挡墙所围合的区域内,所述第一内围挡墙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外围挡墙的高度,所述第一内围挡墙被配置为对在所述第一外围挡墙围合的区域内填充的第一胶水进行分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彩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膜组件包括至少两圈所述第一内围挡墙;
所述第一内围挡墙中的至少一圈第一内围挡墙所围合的区域,落入另一第一内围挡墙所围合的区域内;
和/或,
所述第一内围挡墙中的至少一圈第一内围挡墙所围合的区域,与另一第一内围挡墙所围合的区域内没有交集。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彩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膜组件包括所述若干第一分流件和至少一圈所述第一内围挡墙,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分流件位于所述至少一圈第一内围挡墙所围合的区域内;
和/或,
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分流件位于所述至少一圈第一内围挡墙所围合的区域外。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彩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膜组件包括所述若干第一分流件,所述若干第一分流件设于所述第一底面上的第一目标区域内,所述第一目标区域为所述第一底面上,与所述若干第一微型发光芯片之间的区域所对应的区域;
和/或,
所述彩膜组件包括至少一圈所述第一内围挡墙,所述第一内围挡墙设于所述第一底面上的第二目标区域内,所述第二目标区域为所述第一底面上,与所述若干第一微型发光芯片之间的区域所对应的区域。
6.如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彩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围挡墙由具有透光性的胶体制成,所述第一外围挡墙、第一分流件和第一内围挡墙中的至少一个的透光率,低于所述第一贴合胶层的透光率。
7.一种显示背板,应用于显示面板,包括:
第二显示基板,所述第二显示基板上设有包括若干第二焊盘的第二电路区域,所述第二焊盘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基板的第一顶面上,所述第一顶面为所述第二显示基板朝向第二光转换层的一面,所述第二光转换层包括若干第二光转换单元;
与所述若干第二光转换单元对应的若干第二微型发光芯片,所述若干第二微型发光芯片设于所述第一顶面上,并与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二焊盘键合;
设于所述第一顶面上位于所述若干第二微型发光芯片之间的第三胶层;
第二外围挡墙,所述第二外围挡墙位于所述第三胶层的第二顶面上,沿所述第二显示基板的第二电路区域的边缘在所述第二顶面上所对应的区域设置,所述第二顶面为所述第三胶层远离所述第一顶面的一面;
具有透光性的第二贴合胶层,所述第二贴合胶层填充于所述第二外围挡墙围合的区域内,所述第二贴合胶层远离所述第一顶面的一面,与所述第二外围挡墙远离所述第一顶面的一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所述第二外围挡墙配置为随所述第三胶层和所述第二显示基板被沿着所述第二电路区域的边缘被切割后,形成所述显示面板的边框的一部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背板还包括若干第二分流件,所述若干第二分流件分散的设于所述第二顶面上,并位于所述第二外围挡墙围合的区域内,所述若干第二分流件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二外围挡墙的高度,所述若干第二分流件被配置为对在所述第二外围挡墙围合的区域内填充的第二胶水进行分流;
和/或,
所述显示背板还包括至少一圈由胶体制成的第二内围挡墙,所述第二内围挡墙设于所述第二顶面上,并位于所述第二外围挡墙所围合的区域内,所述第二内围挡墙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二外围挡墙的高度,所述第二内围挡墙被配置为对在所述第二外围挡墙围合的区域内填充的第二胶水进行分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背板包括至少两圈所述第二内围挡墙;
所述第二内围挡墙中的至少一圈第二内围挡墙所围合的区域,落入另一第二内围挡墙所围合的区域内;
和/或,
所述第二内围挡墙中的至少一圈第二内围挡墙所围合的区域,与另一第二内围挡墙所围合的区域内没有交集。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背板包括所述若干第二分流件和至少一圈所述第二内围挡墙,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分流件位于所述至少一圈第二内围挡墙所围合的区域内;
和/或,
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分流件位于所述至少一圈第二内围挡墙所围合的区域外。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背板包括所述若干第二分流件,所述若干第二分流件设于所述第二顶面上的第三目标区域内,所述第三目标区域为所述第二顶面上,与所述若干第二微型发光芯片之间的区域所对应的区域;
和/或,
所述显示背板包括至少一圈所述第二内围挡墙,所述第二内围挡墙设于所述第二顶面上的第四目标区域内,所述第四目标区域为所述第二顶面上,与所述若干第二微型发光芯片之间的区域所对应的区域。
12.如权利要求8-1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围挡墙由具有透光性的胶体制成;所述第二外围挡墙、第二分流件和第二内围挡墙中的至少一个的透光率,低于所述第二贴合胶层的透光率。
13.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彩膜组件,还包括:
第一显示基板,所述第一显示基板上设有包括若干第一焊盘的第一电路区域;
与所述若干第一光转换单元对应的若干第一微型发光芯片,所述若干第一微型发光芯片设于所述第一显示基板上,并与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一焊盘键合;
设于所述第一显示基板上位于所述若干第一微型发光芯片之间的第五胶层;
其中,所述第五胶层与所述第一贴合胶层和所述第一外围挡墙对位贴合后,所述若干第一光转换单元与所述若干第一微型发光芯片相对应,所述第一外围挡墙的一部分随所述第一彩膜基板、第一光转换层、所述第五胶层和所述第一显示基板,被沿着所述第一电路区域的边缘被切割后,形成所述显示面板的边框的一部分;
或,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如权利要求7-12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背板,还包括:
第二彩膜基板;
设于所述第二彩膜基板上的第二光转换层,所述第二光转换层包括若干第二光转换单元,所述若干第二光转换单元与所述若干第二微型发光芯片相对应;
其中,所述第二外围挡墙和所述第二贴合胶层与所述第二光转换层对位贴合后,所述若干第二光转换单元与所述若干第二微型发光芯片相对应,所述第二外围挡墙的一部分随所述第二光转换层、第二彩膜基板、所述第三胶层和所述第二显示基板,被沿着所述第二电路区域的边缘被切割后,形成所述显示面板的边框的一部分。
14.一种拼接显示屏,包括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至少两个显示面板拼接形成所述拼接显示屏。
15.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制作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彩膜组件,以及制作显示背板,所述显示背板包括第一显示基板,第五胶层以及与所述若干第一光转换单元对应的若干第一微型发光芯片,所述显示基板上设有包括若干焊盘的第一电路区域,所述若干第一微型发光芯片设于所述第一显示基板,并与各自对应的所述焊盘键合;所述第五胶层设于所述第一显示基板上位于所述若干第一微型发光芯片之间;
将所述第五胶层与所述第一贴合胶层和所述第一外围挡墙对位贴合,使得所述若干第一光转换单元与所述若干第一微型发光芯片相对应;
将所述第一外围挡墙、所述第一光转换层、所述第五胶层和所述第一显示基板的一部分,沿着所述第一电路区域的边缘切割;
或,
制作如权利要求7-12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背板,以及制作第二光转换层,所述第二光转换层设于第二彩膜基板上,包括若干第二光转换单元,所述若干第二光转换单元与所述若干第二微型发光芯片相对应;
将所述第二外围挡墙和所述第二贴合胶层与所述第二光转换层对位贴合,使得所述若干第二光转换单元与所述第二若干微型发光芯片相对应;
将所述第二外围挡墙、所述第二光转换层、所述第三胶层和所述第二显示基板的一部分,沿着所述第二电路区域的边缘切割。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496279.7A CN114038838B (zh) | 2021-05-07 | 2021-05-07 | 拼接显示屏、彩膜组件、显示背板、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496279.7A CN114038838B (zh) | 2021-05-07 | 2021-05-07 | 拼接显示屏、彩膜组件、显示背板、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038838A CN114038838A (zh) | 2022-02-11 |
CN114038838B true CN114038838B (zh) | 2022-12-16 |
Family
ID=80134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496279.7A Active CN114038838B (zh) | 2021-05-07 | 2021-05-07 | 拼接显示屏、彩膜组件、显示背板、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03883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731808A (zh) * | 2022-11-29 | 2023-03-03 |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拼接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90417A (zh) * | 2007-04-18 | 2008-10-22 |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基板的制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98013A (zh) * | 2014-09-26 | 2015-01-21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与彩膜基板的对组方法 |
KR102477605B1 (ko) * | 2018-01-23 | 2022-12-14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CN108321181B (zh) * | 2018-03-09 | 2020-11-06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CN110112323B (zh) * | 2019-06-14 | 2022-05-1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oled封装结构、封装方法及显示器件 |
CN111063826B (zh) * | 2019-12-16 | 2021-07-27 | 苏州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 |
CN111650785A (zh) * | 2020-06-09 | 2020-09-11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
CN111710774B (zh) * | 2020-07-30 | 2021-10-29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2133734B (zh) * | 2020-09-29 | 2022-08-30 |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2366281B (zh) * | 2020-11-09 | 2023-04-07 | 合肥京东方卓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封装盖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板面、显示装置 |
CN112420896A (zh) * | 2020-11-10 | 2021-02-26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模组、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
CN112462981B (zh) * | 2020-12-17 | 2022-08-30 |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 |
-
2021
- 2021-05-07 CN CN202110496279.7A patent/CN11403883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90417A (zh) * | 2007-04-18 | 2008-10-22 |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基板的制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038838A (zh) | 2022-02-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038340B (zh) | 拼接显示装置以及拼接显示屏 | |
WO2021031379A1 (zh) |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 |
CN102628580A (zh) | 导光板结构、背光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9471298A (zh) | 一种基于量子点的微型led液晶显示背光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 |
CN201885056U (zh) | Led背光模组及显示终端 | |
CN106154652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
US20210333634A1 (en) |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backlight module | |
CN114038838B (zh) | 拼接显示屏、彩膜组件、显示背板、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3208240A (zh) | 大视角集成led显示单元板 | |
CN210181345U (zh) | 一种改善光效且提高亮度的mini led背光模组 | |
CN113534536A (zh) | 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
CN201893080U (zh) | 一种无边框显示装置及大屏幕显示器 | |
CN201621532U (zh) | 直下式超薄led背光模组 | |
CN113206180A (zh) | Led显示模组及led显示屏 | |
CN108279460A (zh) | 一种量子点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WO2022233046A1 (zh) | 拼接显示屏、彩膜组件、显示背板、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
CN114038881A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514811A (zh) | Led显示装置及该led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 |
CN114171508A (zh) | 拼接屏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 |
CN208270887U (zh) | 一种液晶显示器用背光模组 | |
CN207852220U (zh) | 一种led透明显示屏结构 | |
CN101740669A (zh) | 背光模块 | |
CN218918358U (zh) | 一种拼接灯板及背光模组 | |
CN111290172A (zh) | 一种面光源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CN220934112U (zh) | 一种封装膜、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402760 No.69, Wushan Road, Biquan street, Bishan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Kangjia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402760 No.69, Wushan Road, Biquan street, Bishan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Kangjia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