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32138A - 一种萌发亚麻籽及食用油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萌发亚麻籽及食用油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32138A
CN114032138A CN202111239071.3A CN202111239071A CN114032138A CN 114032138 A CN114032138 A CN 114032138A CN 202111239071 A CN202111239071 A CN 202111239071A CN 114032138 A CN114032138 A CN 1140321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rmination
seeds
flaxseed
linseed
s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3907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32138B (zh
Inventor
于修烛
董瑶瑶
张旭萍
张妍
李琪
高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123907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321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321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321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321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321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1ANIMAL OR VEGETABLE OILS, FATS, FATTY SUBSTANCES OR WAXES; FATTY ACIDS THEREFROM; DETERGENTS; CANDLES
    • C11BPRODUCING, e.g. BY PRESSING RAW MATERIALS OR BY EXTRACTION FROM WASTE MATERIALS, REFINING OR PRESERVING FATS, FATTY SUBSTANCES, e.g. LANOLIN, FATTY OILS OR WAXES; ESSENTIAL OILS; PERFUMES
    • C11B1/00Production of fats or fatty oils from raw materials
    • C11B1/02Pretreatment
    • C11B1/04Pretreatment of vegetable raw material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eds, Soups, And Other Food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萌发亚麻籽及食用油的制备方法,步骤一,种子筛选:步骤二,种子培养基质消毒:步骤三,种子预处理:步骤四,种子破休眠处理:将经过步骤三预处理的亚麻籽种子浸泡于水中脱除表面亚麻胶,打破亚麻籽种子的休眠状态;步骤五,种子萌发处理:将经过步骤四破休眠处理的亚麻籽种子放入铺有步骤二消毒灭菌的发芽纸的发芽盒上,采取纸上发芽法进行萌发,将发芽盒放置于恒温恒湿无光培养箱中萌发;步骤六,种子低温干燥处理。本发明创造性地首次采用萌发亚麻籽来制作食用油,制得的食用油为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抗氧化能力的食用油。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条件简单,只需要控制萌发的温度和湿度即可实现亚麻籽萌发。

Description

一种萌发亚麻籽及食用油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油技术领域,涉及亚麻加工,具体涉及一种萌发亚麻籽及食用油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亚麻(Linumusitatissimum L.)别名胡麻,属于双子叶植物门亚麻籽属亚麻科,是世界十大油料作物之一。亚麻分布广泛,营养丰富,在全球50多个国家均有种植,我国亚麻的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宁夏、甘肃、河北、山西等西北和华北地区。亚麻籽外壳坚硬,表面平滑有光泽,含有亚麻籽胶,多为金黄色或棕褐色。亚麻籽中富含油脂和蛋白质,是n-3多不饱和脂肪酸α-亚麻酸、精氨酸、谷氨酰胺和组氨酸的极好来源。含有多种独特的营养成分,如亚麻木酚素、酚酸、植物甾醇、生育酚等,这些成分的功能与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亚麻籽具有降血脂、抗肿瘤、预防结肠癌,预防糖尿病等功效。亚麻籽主要用于制备亚麻籽油,有时通过直接添加制作亚麻籽馒头、亚麻籽面包和饼干等。市面上亚麻籽产品形式较单一一直未出现新型产品,且在不额外添加外来物质的条件下营养价值尚需进一步提高。使其受众群体有限,存在经营风险,如何开发其潜在应用价值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的热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萌发亚麻籽及食用油的制备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亚麻籽的营养价值和加工特性有待进一步提升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食用油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萌发亚麻籽为原料制备食用油。
所述的萌发亚麻籽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种子筛选:
将亚麻籽种子贮存于清洁、干燥和防潮的储物间内,备用;
步骤二,种子培养基质消毒:
对发芽纸和发芽盒在紫外灯下辐照处理进行消毒灭菌,备用;
步骤三,种子预处理:
亚麻籽种子在次氯酸钠溶液中浸种杀菌,利用水清洗亚麻籽种子表面残留的次氯酸钠溶液,备用;
步骤四,种子破休眠处理:
将经过步骤三预处理的亚麻籽种子浸泡于水中脱除表面亚麻胶,打破亚麻籽种子的休眠状态;
步骤五,种子萌发处理:
将经过步骤四破休眠处理的亚麻籽种子放入铺有步骤二消毒灭菌的发芽纸的发芽盒上,采取纸上发芽法进行萌发,将发芽盒放置于恒温恒湿无光培养箱中萌发;
步骤六,种子低温干燥处理:
将经过步骤五萌发处理的亚麻籽种子利用水清洗一次,取出。低温干燥,制得萌发亚麻籽。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萌发亚麻籽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如上所述的萌发亚麻籽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具体的工艺条件为:
步骤一中,所述的亚麻籽种子选用优质亚麻籽种子;所述的优质麻籽种子为颗粒饱满、正常亚麻籽色泽、气味新鲜、无发霉变质、无虫害且具有生活力的亚麻籽种子;所述的亚麻籽种子的生活力为65%以上;
步骤二中,紫外灯下辐照处理过程中,紫外线的光源波段为200nm~280nm,紫外灯辐照0.5h~3.0h;
步骤三中,次氯酸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5%;以体积比例计,亚麻籽种子:次氯酸钠溶液=1:(2~8);浸种时间为8min~20min;水冲洗次数2~6次;
步骤四中,亚麻籽种子打破休眠状态的条件为:以体积比例计,脱亚麻胶的亚麻籽种子:水=1:(3~10);脱亚麻胶温度为30℃~40℃,脱亚麻胶时间为1.0h~2.0h,脱胶次数为3~6次;
步骤五中,亚麻籽种子的萌发条件为:萌发温度为20℃~28℃,萌发湿度为75%~85%、萌发过程中每8h用自来水淋洗一次,萌发时间为1~3d;
步骤六中,亚麻籽种子的烘干温度为30℃~50℃,烘干时间为18h~35h。
进一步优选的工艺条件为:
优选的,步骤一中,所述的亚麻籽种子的生活力为75~100%。
优选的,步骤二中,紫外线的光源波段为254nm,紫外灯辐照1.0h~1.5h。
优选的,步骤三中,次氯酸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4%;以体积比例计,亚麻籽种子:次氯酸钠溶液=1:(4~6);浸种时间为10min~15min;水冲洗次数3~6次。
优选的,步骤四中,亚麻籽种子打破休眠状态的条件为:以体积比例计,脱亚麻胶的亚麻籽种子:水=1:(4~6);脱亚麻胶温度为30℃~35℃,脱亚麻胶时间为1.0h~1.5h,脱胶次数为4~6次。
优选的,步骤五中,发芽纸至少铺设两层在发芽盒中;亚麻籽种子的萌发条件为:萌发温度为25℃~26℃,萌发湿度为78%~82%、萌发过程中每8h用自来水淋洗一次。
优选的,步骤六中,亚麻籽种子的烘干温度为40℃~45℃,烘干时间为20h~24h。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Ⅰ)本发明创造性地首次采用萌发亚麻籽来制作食用油,制得的食用油为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高抗氧化能力的食用油。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条件简单,只需要控制萌发的温度和湿度即可实现亚麻籽萌发。
(Ⅱ)应用本发明萌发后的亚麻籽,在适宜的萌发天数,其含油量相比于未萌发亚麻籽含油量上升。
(Ⅲ)应用本发明萌发后的亚麻籽,不同萌发天数、其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等主要脂肪酸含量发生变化。在适宜的萌发天数其α-亚麻酸含量相比于未萌发亚麻籽含量上升。
(Ⅳ)应用本发明萌发后的亚麻籽,改变了亚麻籽中蛋白质-脂质-纤维之间的微观结合状态,使其内部结构变得更加疏松,更易于提取亚麻籽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萌发亚麻籽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2(a)为未萌发亚麻籽的形态图。
图2(b)为萌发1d亚麻籽的形态图。
图2(c)为萌发2d亚麻籽的形态图。
图2(d)为萌发3d亚麻籽的形态图。
图3为亚麻籽萌发前后水分含量变化图。
图4为亚麻籽萌发前后灰分含量变化图。
图5为亚麻籽萌发前后含油量变化图。
图6(a)为未萌发与萌发1d亚麻籽红外光谱对比图。
图6(b)为未萌发与萌发2d亚麻籽红外光谱对比图。
图6(c)为未萌发与萌发3d亚麻籽红外光谱对比图。
图6(d)为亚麻籽萌发前后红外光谱对比图。
图7(a)为未萌发亚麻籽表观形貌扫描电镜图。
图7(b)为萌发1d亚麻籽表观形貌扫描电镜图。
图7(c)为萌发2d亚麻籽表观形貌扫描电镜图。
图7(d)为萌发3d亚麻籽表观形貌扫描电镜图。
图8(a)为亚麻籽萌发前后DPPH清除率变化图。
图8(b)为亚麻籽萌发前后FRAP抗氧化能力变化图。
图8(c)为亚麻籽萌发前后黄酮含量变化图。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萌发是指种子从吸水开始到胚根突破种皮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过程,起于干种子的吸水,止于胚轴的伸长。实验研究表明萌发处理可打破亚麻籽的休眠状态,使亚麻籽中营养物质在酶的作用下发生复杂的合成、代谢及转化反应。可提高亚麻籽的营养价值,使得蛋白质、淀粉、脂肪等营养物质变得更容易被人体吸收与利用,不同氨基酸的含量发生变化,氨基酸总量增加。特别是,萌发后亚麻籽中对人体有益的活性物质含量增加,如多酚、维生素、γ-氨基丁酸等。而且亚麻籽中有毒、有害或抗营养物质被降解或消除。这些活性成分的变化进一步强化其用于食用油的功效性。
然而目前市场上没有以萌发亚麻籽为原料的食品领域相关产品,本发明为食品领域首创,并提供一种萌发亚麻籽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该技术操作简单,仅需要控制温度和湿度,即可打破亚麻籽休眠状态,实现原料的柔性处理,为提升亚麻籽加工特性提供参考。
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操作简单,仅需要控制温度和湿度,即可打破亚麻籽休眠状态,实现原料的柔性处理,提高了亚麻籽的营养价值。亚麻籽中含有的α-亚麻酸具有促进大脑发育和智力发育、降低血脂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保护视力等功效,亚麻木酚素在抗癌(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等)、抗衰老、预防骨质疏松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功效,并且对高血脂性动脉粥样硬化和急性冠心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疗效,亚麻籽蛋白可以保护心脏健康,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与此同时亚麻籽分离蛋白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通过萌发处理后,进一步提高亚麻籽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并改善了活性成分的存在形式和存在状态。所得到的萌发亚麻籽经试验验证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营养价值。因此将萌发亚麻籽应用于食用油加工中,赋予食用油更高的营养价值,为亚麻籽加工提供参考,可产生较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本发明中所采用的原料: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所用亚麻籽为亚麻籽内蒙古陇亚9号,其他厂家生产销售亚麻籽只要符合本发明要求均可用于本发明。
本发明中所采用的仪器与设备:
SPJ-150L生化培养箱,常州新瑞仪器厂。
HH.S21-8恒温水浴锅,江苏金怡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114B摇摆式四两装高速中药粉碎机,浙江瑞安市永历制药机械有限公司。
DHG-9423A恒温鼓风干燥箱,北京松源华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gilent 19091N-133气相色谱分析仪,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
VERTEX 70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德国布鲁克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赛默飞Volumescope 2扫描电镜,购自聚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遵从上述技术方案,以下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给出一种萌发亚麻籽的制备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种子筛选:
将亚麻籽种子贮存于清洁、干燥和防潮的储物间内,备用。
步骤一中,所述的亚麻籽种子选用优质亚麻籽种子;所述的优质麻籽种子为颗粒饱满、正常亚麻籽色泽、气味新鲜、无发霉变质、无虫害且具有生活力的亚麻籽种子;所述的亚麻籽种子的生活力为75%~100%。
步骤二,种子培养基质消毒:
对发芽纸和发芽盒在紫外灯下辐照处理进行消毒灭菌,备用。
步骤二中,紫外灯下辐照处理过程中,紫外线的光源波段为254nm,紫外灯辐照1h。
步骤三,种子预处理:
亚麻籽种子在次氯酸钠溶液中浸种杀菌,利用水清洗亚麻籽种子表面残留的次氯酸钠溶液,备用。
步骤三中,次氯酸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以体积比例计,亚麻籽种子:次氯酸钠溶液=1:3;浸种时间为10min;水冲洗次数3次。
步骤四,种子破休眠处理:
将经过步骤三预处理的亚麻籽种子浸泡于水中脱除表面亚麻胶,打破亚麻籽种子的休眠状态。
步骤四中,亚麻籽种子打破休眠状态的条件为:以体积比例计,脱亚麻胶的亚麻籽种子:水=1:3;脱亚麻胶温度为30℃,脱亚麻胶时间为1.0h,脱胶次数为4次。
步骤五,种子萌发处理:
将经过步骤四破休眠处理的亚麻籽种子放入铺有步骤二消毒灭菌的发芽纸的发芽盒上,采取纸上发芽法进行萌发,将发芽盒放置于恒温恒湿无光培养箱中萌发。
步骤五中,亚麻籽种子的萌发条件为:萌发温度为25℃,萌发湿度为80%、萌发过程中每8h用自来水淋洗一次,萌发时间为1d。
步骤六,种子低温干燥处理:
将经过步骤五萌发处理的亚麻籽种子利用水清洗一次,取出。低温干燥,制得萌发亚麻籽。
步骤六中,亚麻籽种子的烘干温度为40℃,烘干时间为24h。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给出一种萌发亚麻籽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与实施例1的方法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本实施例的步骤五中,萌发时间为2d。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给出一种萌发亚麻籽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与实施例1的方法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本实施例的步骤五中,萌发时间为3d。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给出一种食用油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实施例1、实施例2或实施例3中的萌发亚麻籽的制备方法制得的萌发亚麻籽为原料制备食用油。具体的食用油的制备方法采用本领域已知的常规榨油方法即可。
性能测试:
为说明亚麻籽萌发后发生的理化和结构变化,本申请对萌发亚麻籽的理化指标、表观形貌、结构等进行了检测,测定了萌发亚麻籽的形态、水分、灰分、含油量、脂肪酸,拍摄了形态变化,表观形貌,扫描了红外光谱,具体试验如下所述。
将按照实施例1至实施例3制备的萌发亚麻籽分别依次进行如下实验。
第一,亚麻籽萌发前后形态比较:
选择100粒符合本发明要求的亚麻籽按照实施例1至实施例3制备萌发1d、2d和3d的萌发亚麻籽,拍照记录萌发形态。
如图2(a)至图2(d)可知,与未萌发亚麻籽相比,萌发1d、2d、3d的亚麻籽发芽率均达到80%以上,亚麻籽的形态发生变化。
第二,亚麻籽萌发前后理化指标比较:
按照实施例1至实施例3制备的萌发1d、2d和3d的萌发亚麻籽,通过超微粉碎机粉碎2min~3min,粉碎后的萌发亚麻籽通过40目筛制备样品,样品按照以下方法测定理化指标。
水分参照GB5009.6-2016《食品中水分的测定》直接干燥法的测定方法。
灰分参照GB5009.6-2016《食品中灰分的测定》食品中总灰分的测定方法。
脂肪参照GB5009.6-2016《食品中脂肪的测定》索氏抽提法的测定方法。
由图3可知,与未萌发的亚麻籽相比,萌发1d、2d、3d的亚麻籽含水量显著上升,原因可能由于在萌发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参与呼吸作用和各功能物质的水解反应。
由图4可知,与未萌发的亚麻籽相比,萌发萌发1d、2d、3d的亚麻籽灰分含量显著下降,推测可能是亚麻籽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不断吸水,植酸酶被激活,破坏钙、镁等矿物质与植酸结合,存在形式由有机结合态分解转变为游离态,且每天都会给种子内添加水,导致矿物质流失,总灰分含量下降。
由图5可知,与未萌发的亚麻籽相比,萌发1d和萌发2d的亚麻籽含油量显著上升,可能是多糖分解的小分子物质在叶绿体上合成脂肪酸,产生的脂肪酸在内质网上被转化为非极性长链三酰基甘油。萌发3d的亚麻籽含油量相比于未萌发的亚麻籽含油量下降,可能是脂质作为耗能物质,被脂肪酶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大量消耗。因此,亚麻籽萌发2d时,其含油量最高。
第三,亚麻籽萌发前后红外谱图比较:
按照实施例1至实施例3制备的萌发1d、2d和3d的萌发亚麻籽,通过超微粉碎机粉碎2min~3min,粉碎后的萌发亚麻籽通过40目筛制备样品,样品按照以下方法分析红外光谱图。
使用德国布鲁克VERTEX-70型红外光谱仪进行扫描测试,取适量样品置于衰减全反射(ATR)附件上扫描,以空气为背景进行检测,样品测定前先扫描空气背景光谱。光谱区域为4000~400cm-1,扫描16次,分辨率为4cm-1。使用OMNIC8.0软件分析红外谱图。
由图6(a)可知,萌发前后的亚麻籽均在336cm-1、1745cm-1、1657cm-1、1542cm-1、1243cm-1、1200~900cm-1处出现吸收峰,主要与亚麻籽中存在蛋白质、油脂、多糖有关。其中3336cm-1左右归属于糖类的O-H和蛋白质的N-H伸缩振动;1745cm-1对应于脂质的C=O伸缩振动;1657cm-1归属于蛋白质酰胺Ⅰ带;1542cm-1归属于蛋白质酰胺Ⅱ带;1243cm-1归属于酰胺Ⅲ和C-O伸缩振动;1200~900cm-1对应多糖结构。与未萌发的亚麻籽相比,萌发1d后的亚麻籽在1745cm-1处吸收强度高于未萌发的亚麻籽。
由图6(b)可知,萌发前后的亚麻籽均在336cm-1、1745cm-1、1657cm-1、1542cm-1、1243cm-1、1200~900cm-1处出现吸收峰,主要与亚麻籽中存在蛋白质、油脂、多糖有关。其中3336cm-1左右归属于糖类的O-H和蛋白质的N-H伸缩振动;1745cm-1对应于脂质的C=O伸缩振动;1657cm-1归属于蛋白质酰胺Ⅰ带;1542cm-1归属于蛋白质酰胺Ⅱ带;1243cm-1归属于酰胺Ⅲ和C-O伸缩振动;1200~900cm-1对应多糖结构。与未萌发的亚麻籽相比,萌发2d后的亚麻籽在1745cm-1处吸收强度高于未萌发的亚麻籽,与亚麻籽的含油量规律类似,萌发前后亚麻籽种子脂质的相对含量有显著性差异。
由图6(c)可知,萌发前后的亚麻籽均在336cm-1、1745cm-1、1657cm-1、1542cm-1、1243cm-1、1200~900cm-1处出现吸收峰,主要与亚麻籽中存在蛋白质、油脂、多糖有关。其中3336cm-1左右归属于糖类的O-H和蛋白质的N-H伸缩振动;1745cm-1对应于脂质的C=O伸缩振动;1657cm-1归属于蛋白质酰胺Ⅰ带;1542cm-1归属于蛋白质酰胺Ⅱ带;1243cm-1归属于酰胺Ⅲ和C-O伸缩振动;1200~900cm-1对应多糖结构。与未萌发的亚麻籽相比,萌发3d后的亚麻籽在1745cm-1处吸收强度低于未萌发的亚麻籽,与亚麻籽的含油量规律类似,萌发前后亚麻籽种子脂质的相对含量有显著性差异。
由图6(d)可知,萌发前后的亚麻籽均在336cm-1、1745cm-1、1657cm-1、1542cm-1、1243cm-1、1200~900cm-1处出现吸收峰,主要与亚麻籽中存在蛋白质、油脂、多糖有关。其中3336cm-1左右归属于糖类的O-H和蛋白质的N-H伸缩振动;1745cm-1对应于脂质的C=O伸缩振动;1657cm-1归属于蛋白质酰胺Ⅰ带;1542cm-1归属于蛋白质酰胺Ⅱ带;1243cm-1归属于酰胺Ⅲ和C-O伸缩振动;1200~900cm-1对应多糖结构。与未萌发的亚麻籽相比,萌发1d和萌发2d的亚麻籽在1745cm-1处吸收强度高于未萌发的亚麻籽,萌发3d的亚麻籽在1745cm-1处吸收强度低于未萌发的亚麻籽,且萌发2d的亚麻籽在1745cm-1处吸收强度高于萌发1d的亚麻籽在1745cm-1处吸收强度,与亚麻籽的含油量规律类似,萌发前后亚麻籽种子脂质的相对含量有显著性差异,侧面验证亚麻籽萌发2d时,其含油量最高。
第四,亚麻籽萌发前后表面微观变化比较:
按照实施例1至实施例3制备的萌发1d、2d和3d的萌发亚麻籽,通过超微粉碎机粉碎2min~3min,粉碎后的萌发亚麻籽通过40目筛制备样品,并按照以下方法分析扫描电镜图。
采用赛默飞Volumescope2扫描电镜测定样品表观形貌,将少量样品粉末均匀分布在样品台的导电双面胶上,用高压空气除去多余的粉末样品,溅射镀膜仪(Q150TS,Quorum)喷涂样品。在低真空模式下用扫描电子显微镜(NovaNanoSEM450,FEI)观察拍摄样品的外部结构,所有样品均采用5kV的操作电压。
由图7(a)至图(d)可知,未萌发的亚麻籽和萌发1d、2d、3d的亚麻籽内部结构以球状、大块团状、块状为主。与未萌发的亚麻籽相比,萌发1d、2d、3d的亚麻籽表面出现凹陷,表明亚麻籽中的油脂成分逐渐被释放出来。亚麻籽在萌发2d时表面凹陷达到峰值,表明亚麻籽中的油脂成分逐渐被释放出来。侧面验证亚麻籽萌发2d时,其含油量最高。
第五,亚麻籽萌发前后主要脂肪酸变化比较:
按照发明内容制备萌发1d、2d、3d的萌发亚麻籽,通过超微粉碎机粉碎2min~3min,粉碎后的萌发亚麻籽通过40目筛制备样品,样品按照以下方法分析主要脂肪酸变化。
样品甲酯化:称取试样60.0mg至具塞试管中,精确至0.1mg,加入4mL异辛烷溶解试样,微热使试样溶解后加入200μL氢氧化钾甲醇溶液,盖上玻璃塞猛烈振摇30s后静置至澄清。加入约1g硫酸氢钠,猛烈振摇,中和氢氧化钾。待盐沉淀后,将上层溶液移至上机瓶中,待测。
毛细管色谱柱:聚二氰丙基硅氧烷强极性固定相,进样器温度:270℃,检测器温度:280℃。程序升温:初始温度60℃,持续5min,以11.5℃/min升至170℃,保持25min;再以5℃/min的速率升至200℃,保持5min;最后以2℃/min升温至215℃,保持20min。载气:高纯氢气;分流比:100:1;进样体积:1.0μL。通过对出峰时间固定的20个峰作面积归一化法,对5种主要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及α-亚麻酸)进行测定分析,如表1所示,表1为不同萌发天数亚麻籽主要脂肪酸含量变化示意表。
表1萌发前后亚麻籽主要脂肪酸含量变化示意表
萌发天数(d) 棕榈酸(%) 硬脂酸(%) 油酸(%)
0 5.4789±0.0191 4.1336±0.0062 21.0434±0.0433
1 5.3984±0.0352 4.1578±0.0576 21.0294±0.0153
2 5.3239±0.0372 4.2052±0.1001 20.9938±0.0943
3 5.3656±0.0190 4.3809±0.0113 21.0220±0.0394
萌发天数(d) 亚油酸(%) α-亚麻酸(%)
0 14.8969±0.0912 53.1764±0.0700
1 14.9536±0.0692 53.4206±0.0333
2 15.0545±0.0521 53.9380±0.0481
3 15.3449±0.0494 53.5664±0.0957
由表1可知,与未萌发的亚麻籽相比,萌发1d、2d、3d的亚麻籽其硬脂酸、亚油酸、α-亚麻酸的含量高于于未萌发的亚麻籽,棕榈酸和油酸的含量低于未萌发的亚麻籽,种子脂肪酸含量构成更加符合人体需求。未萌发的亚麻籽中α-亚麻酸含量低于萌发后的亚麻籽原因可能是,α-亚麻酸从甘油酯上分离后转运到特殊的过氧化物酶体—乙醛酸循环体中,在乙醛酸循环体(β-氧化)中,通过乙酰化酶作用最终转化成乙酰辅酶A,在这个过程中,植物细胞内与乙醛酸循环相互偶联促进糖异生作用,从而实现糖类再生,为种子萌发提供一部分能量。而萌发后的亚麻籽由于能量代谢顺序发生改变,先消耗蛋白质作为能源物质,α-亚麻酸的转化速度变慢,导致萌发后的亚麻籽中α-亚麻酸含量上升。萌发2d的亚麻籽α-亚麻酸含量最高。
第六,亚麻籽萌发前后抗氧化比较:
按照发明内容制备萌发1d、2d、3d的萌发亚麻籽,通过超微粉碎机粉碎2min~3min,粉碎后的萌发亚麻籽通过40目筛制备样品,样品并按照以下方法分析亚麻籽抗氧化变化。
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铁离子抗氧化能力法(FRAP)和黄酮含量的测定参照如下文献提供的方法进行:禹晓,黄沙沙,程晨,黄凤洪,邓乾春,黄庆德。不同品种亚麻籽组成及抗氧化特性分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8,40(06):879-888。
由图8(a)至图8(c)可知,与未萌发的亚麻籽相比,萌发1d、2d、3d的亚麻籽DPPH清除率、FRAP、和黄酮含量显著高于未萌发亚麻籽。萌发2d的亚麻籽DPPH清除率、FRAP、和黄酮含量达到峰值,抗氧化活性最强。
经过上述性能测试结果可知,通过本发明的萌发方法,进一步提高了亚麻籽的含油量含量和营养成分,并改善了营养成分质量。所得到的萌发亚麻籽经试验验证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抗氧化能力。尤其萌发2d的亚麻籽,不仅含油量达到峰值,并且α-亚麻酸、DPPH清除率、FRAP和黄酮含量达到峰值。因此将萌发亚麻籽可以作为油脂加工原料,尤其萌发2d亚麻籽作为油脂加工原料,在油脂加工企业制备萌发亚麻籽油,具有广泛应用。

Claims (7)

1.一种食用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萌发亚麻籽为原料制备食用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萌发亚麻籽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种子筛选:
将亚麻籽种子贮存于清洁、干燥和防潮的储物间内,备用;
步骤二,种子培养基质消毒:
对发芽纸和发芽盒在紫外灯下辐照处理进行消毒灭菌,备用;
步骤三,种子预处理:
亚麻籽种子在次氯酸钠溶液中浸种杀菌,利用水清洗亚麻籽种子表面残留的次氯酸钠溶液,备用;
步骤四,种子破休眠处理:
将经过步骤三预处理的亚麻籽种子浸泡于水中脱除表面亚麻胶,打破亚麻籽种子的休眠状态;
步骤五,种子萌发处理:
将经过步骤四破休眠处理的亚麻籽种子放入铺有步骤二消毒灭菌的发芽纸的发芽盒上,采取纸上发芽法进行萌发,将发芽盒放置于恒温恒湿无光培养箱中萌发;
步骤六,种子低温干燥处理:
将经过步骤五萌发处理的亚麻籽种子利用水清洗一次,取出。低温干燥,制得萌发亚麻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用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的工艺条件为:
步骤一中,所述的亚麻籽种子选用优质亚麻籽种子;所述的优质麻籽种子为颗粒饱满、正常亚麻籽色泽、气味新鲜、无发霉变质、无虫害且具有生活力的亚麻籽种子;所述的亚麻籽种子的生活力为65%以上;
步骤二中,紫外灯下辐照处理过程中,紫外线的光源波段为200nm~280nm,紫外灯辐照0.5h~3.0h;
步骤三中,次氯酸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5%;以体积比例计,亚麻籽种子:次氯酸钠溶液=1:(2~8);浸种时间为8min~20min;水冲洗次数2~6次;
步骤四中,亚麻籽种子打破休眠状态的条件为:以体积比例计,脱亚麻胶的亚麻籽种子:水=1:(3~10);脱亚麻胶温度为30℃~40℃,脱亚麻胶时间为1.0h~2.0h,脱胶次数为3~6次;
步骤五中,亚麻籽种子的萌发条件为:萌发温度为20℃~28℃,萌发湿度为75%~85%、萌发过程中每8h用自来水淋洗一次,萌发时间为1~3d;
步骤六中,亚麻籽种子的烘干温度为30℃~50℃,烘干时间为18h~35h。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食用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的工艺条件为:
步骤一中,所述的亚麻籽种子的生活力为75~100%。
步骤二中,紫外线的光源波段为254nm,紫外灯辐照1.0h~1.5h。
步骤三中,次氯酸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4%;以体积比例计,亚麻籽种子:次氯酸钠溶液=1:(4~6);浸种时间为10min~15min;水冲洗次数3~6次。
步骤四中,亚麻籽种子打破休眠状态的条件为:以体积比例计,脱亚麻胶的亚麻籽种子:水=1:(4~6);脱亚麻胶温度为30℃~35℃,脱亚麻胶时间为1.0h~1.5h,脱胶次数为4~6次。
步骤五中,发芽纸至少铺设两层在发芽盒中;亚麻籽种子的萌发条件为:萌发温度为25℃~26℃,萌发湿度为78%~82%、萌发过程中每8h用自来水淋洗一次。
步骤六中,亚麻籽种子的烘干温度为40℃~45℃,烘干时间为20h~24h。
5.一种萌发亚麻籽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种子筛选:
将亚麻籽种子贮存于清洁、干燥和防潮的储物间内,备用;
步骤二,种子培养基质消毒:
对发芽纸和发芽盒在紫外灯下辐照处理进行消毒灭菌,备用;
步骤三,种子预处理:
亚麻籽种子在次氯酸钠溶液中浸种杀菌,利用水清洗亚麻籽种子表面残留的次氯酸钠溶液,备用;
步骤四,种子破休眠处理:
将经过步骤三预处理的亚麻籽种子浸泡于水中脱除表面亚麻胶,打破亚麻籽种子的休眠状态;
步骤五,种子萌发处理:
将经过步骤四破休眠处理的亚麻籽种子放入铺有步骤二消毒灭菌的发芽纸的发芽盒上,采取纸上发芽法进行萌发,将发芽盒放置于恒温恒湿无光培养箱中萌发;
步骤六,种子低温干燥处理:
将经过步骤五萌发处理的亚麻籽种子利用水清洗一次,取出。低温干燥,制得萌发亚麻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萌发亚麻籽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的工艺条件为:
步骤一中,所述的亚麻籽种子选用优质亚麻籽种子;所述的优质麻籽种子为颗粒饱满、正常亚麻籽色泽、气味新鲜、无发霉变质、无虫害且具有生活力的亚麻籽种子;所述的亚麻籽种子的生活力为65%以上;
步骤二中,紫外灯下辐照处理过程中,紫外线的光源波段为200nm~280nm,紫外灯辐照0.5h~3.0h;
步骤三中,次氯酸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5%;以体积比例计,亚麻籽种子:次氯酸钠溶液=1:(2~8);浸种时间为8min~20min;水冲洗次数2~6次;
步骤四中,亚麻籽种子打破休眠状态的条件为:以体积比例计,脱亚麻胶的亚麻籽种子:水=1:(3~10);脱亚麻胶温度为30℃~40℃,脱亚麻胶时间为1.0h~2.0h,脱胶次数为3~6次;
步骤五中,亚麻籽种子的萌发条件为:萌发温度为20℃~28℃,萌发湿度为75%~85%、萌发过程中每8h用自来水淋洗一次,萌发时间为1~3d;
步骤六中,亚麻籽种子的烘干温度为30℃~50℃,烘干时间为18h~35h。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萌发亚麻籽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的工艺条件为:
步骤一中,所述的亚麻籽种子的生活力为75~100%。
步骤二中,紫外线的光源波段为254nm,紫外灯辐照1.0h~1.5h。
步骤三中,次氯酸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4%;以体积比例计,亚麻籽种子:次氯酸钠溶液=1:(4~6);浸种时间为10min~15min;水冲洗次数3~6次。
步骤四中,亚麻籽种子打破休眠状态的条件为:以体积比例计,脱亚麻胶的亚麻籽种子:水=1:(4~6);脱亚麻胶温度为30℃~35℃,脱亚麻胶时间为1.0h~1.5h,脱胶次数为4~6次。
步骤五中,发芽纸至少铺设两层在发芽盒中;亚麻籽种子的萌发条件为:萌发温度为25℃~26℃,萌发湿度为78%~82%、萌发过程中每8h用自来水淋洗一次。
步骤六中,亚麻籽种子的烘干温度为40℃~45℃,烘干时间为20h~24h。
CN202111239071.3A 2021-10-25 2021-10-25 一种萌发亚麻籽及食用油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140321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39071.3A CN114032138B (zh) 2021-10-25 2021-10-25 一种萌发亚麻籽及食用油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39071.3A CN114032138B (zh) 2021-10-25 2021-10-25 一种萌发亚麻籽及食用油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32138A true CN114032138A (zh) 2022-02-11
CN114032138B CN114032138B (zh) 2023-10-31

Family

ID=80141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39071.3A Active CN114032138B (zh) 2021-10-25 2021-10-25 一种萌发亚麻籽及食用油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32138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91396A1 (en) * 2001-07-06 2004-09-30 Dennis Barker Flax sprouts and sprouting method
US20080008812A1 (en) * 2006-06-29 2008-01-10 Indivi Wine Usa, Llc Germinated seeds possessing increased water-soluble polyphenol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JP2019004734A (ja) * 2017-06-22 2019-01-17 株式会社エヌ・ビー・アール 亜麻仁を原料とする新規食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199614A (zh) * 2019-07-16 2019-09-06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一种富硒营养亚麻芽菜的培植方法
US20210120837A1 (en) * 2019-10-29 2021-04-29 Chu Dien Liang Tony Composite edible oil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2920889A (zh) * 2021-02-18 2021-06-08 淳安天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不饱和脂肪酸的亚麻籽油提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91396A1 (en) * 2001-07-06 2004-09-30 Dennis Barker Flax sprouts and sprouting method
US20080008812A1 (en) * 2006-06-29 2008-01-10 Indivi Wine Usa, Llc Germinated seeds possessing increased water-soluble polyphenol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JP2019004734A (ja) * 2017-06-22 2019-01-17 株式会社エヌ・ビー・アール 亜麻仁を原料とする新規食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199614A (zh) * 2019-07-16 2019-09-06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一种富硒营养亚麻芽菜的培植方法
US20210120837A1 (en) * 2019-10-29 2021-04-29 Chu Dien Liang Tony Composite edible oil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2920889A (zh) * 2021-02-18 2021-06-08 淳安天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不饱和脂肪酸的亚麻籽油提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XIANG LI, ET AL: ""Effects of germination on tocopherol, secoisolarlciresinol diglucoside, cyanogenic glycoside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in flaxseed (Linum usitatissimum L.)"", no. 54, pages 2346 *
XUPING ZHANG,ET AL: ""Effect of germination pretreatment on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lipid concomitants of flaxseed oil"", no. 13, pages 3306 *
姜在民等, vol.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pages: 8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32138B (zh) 2023-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oufo et al. Factors influencing antioxidant compounds in rice
Haas et al. Detoxification experiments with the seed oil from Jatropha curcas L.
Christa et al. Buckwheat grains and buckwheat products–nutritional and prophylactic value of their components–a review
Yuan et al. Effect of fluorescence light on phenolic compound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soybeans (Glycine max L. Merrill) during germination
CN110839806B (zh) 一种光照处理改善发芽藜麦品质的发芽方法
Verma et al. Nutritional quality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rice cultivars
Kreft et al. Organically grown buckwheat as a healthy food and a source of natural antioxidants
Oh et al.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the ethanol extract of hamcho (Salicornia herbacea L.) cake prepared by enzymatic treatment
KR100881628B1 (ko) 시안화배당체가 제거된 아마씨유의 제조방법
Wang et al. Polysaccharides from banana (Musa spp.) blossoms: Isol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anti-glycation effects
Wanasundara et al. Process-induced compositional changes of flaxseed
CN114032138A (zh) 一种萌发亚麻籽及食用油的制备方法
CA2674787C (en) Plant compositions enriched in dehydrosoyasaponin i (d-i) and methods of producing such compositions
KR20110014374A (ko) 발효 홍삼 제조 방법
Akinoso et al. Effects of roasting 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fatty acids composition of okra seed oil
KR101338864B1 (ko) 죽순을 이용한 피부용 팩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Azab Carob (Ceratonia siliqua): Super Food and Medicine
CHINvONGAMORN et al. The γ-oryzanol content of Thai rice cultivars and the effects of gamma irradiation on the γ-oryzanol content of germinated Thai market rice
Darmawan et al. Coconut Oil
CN102586016A (zh) 一种香蜂花提取物及其应用
Singh et al. Microstructural, nutritional and storage evaluation of okra powder
Pasha et al. Biochemical, Nutritional and End Use Perspectives of Wheat Grass as Potential Dietary Supplement
KR102229849B1 (ko) 노루궁뎅이버섯 추출물을 함유한 누룽지의 제조방법
KR20140053552A (ko) 아밀로스 함량을 낮춘 신품종 벼
Ayser et al. Fractionating Chitin and Coproducts from Pleurotus ostreatus Mushroo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