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28045A - 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28045A
CN114028045A CN202111310315.2A CN202111310315A CN114028045A CN 114028045 A CN114028045 A CN 114028045A CN 202111310315 A CN202111310315 A CN 202111310315A CN 114028045 A CN114028045 A CN 1140280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se wave
blood
supporting
blood vessel
connec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1031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安强
王静宜
樊瑜波
邓小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h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h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131031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2804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0280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280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2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48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having means for fixation to the vessel wall, e.g. barb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2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48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having means for fixation to the vessel wall, e.g. barbs
    • A61F2002/8483Barb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用于包覆在血管壁外侧,包括:呈管状的支撑主体,支撑主体的侧壁上沿支撑主体的轴线方向设置有至少一条分割缝;链接组件,包括可拆卸配合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设于分割缝两侧的支撑主体上。本发明还涉及另一种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用于支撑在血管壁内侧,包括:呈管状的支撑主体;锚定组件,固定连接在支撑主体上。通过向人体内植入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利用支撑主体将局部血管的内径或硬度改变,进而改变局部血管内壁的锥度,或改变局部血管的顺应性,从而调节异常的脉搏波的强度和相位,改善病变血管区域血压过高或远端器官供血不足的情况。

Description

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人体的脉搏波包括正向波和反射波,两者叠加形成最终的脉搏波波形,常见的脉搏波有压力波和流量波。脉搏波波形异常与一系列临床症状密切相关,导致脉搏波异常的常见原因是血管硬化,即血管弥漫性粥样硬化。许多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现象,除了年龄因素外,肥胖、吸烟、酗酒、内分泌紊乱、压力大、精神刺激、不良饮食与生活习惯、运动量不足等都与血管硬化有关。动脉血管是富有弹性的,血管内壁十分柔软,能够缓冲一部分血压,使血液流动顺畅、脉搏波传播正常。血管硬化之后,脉搏波传播速度加快,血压升高,波形异常,会引发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真假性动脉瘤等等。
现有技术中在治疗脉搏波波形异常相关疾病时,通常采用药物治疗的手段来稳定并化解血管上的斑块,阻止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即俗称“软化血管”的过程,以恢复动脉血管的弹性,保持脉搏波波形的正常。采用的药物主要以他汀类的药物为主,像市面上比较常见的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以及阿托伐他汀等等。然而,该方法见效慢,且只能短期内起到延缓病情的作用,远期疗效一般。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药物治疗手段无法从根本上改善脉搏波波形异常,且远期疗效一般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用于包覆在血管壁外侧,包括:
支撑主体,呈管状,支撑主体的硬度不小于被包覆处血管壁的硬度,支撑主体的内径小于被包覆处血管的外径,支撑主体的侧壁上沿支撑主体的轴线方向设置有至少一条分割缝;
链接组件,包括可拆卸配合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设于分割缝两侧的支撑主体上,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与支撑主体的轴线垂直。
可选地,链接组件呈环形,固定安装在支撑主体上,支撑主体的轴线与链接组件的轴线重合设置。
可选地,支撑主体的轴向上的两端均设有一个链接组件,或支撑主体上沿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链接组件。
可选地,支撑主体的内腔呈锥形。
可选地,支撑主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凸块。
可选地,第一连接件包括插入槽和多个连接槽,多个连接槽间隔设于插入槽的内壁上;
第二连接件包括插入柱和多个连接块,多个连接块间隔设于插入柱的外侧壁上,连接块与连接槽一一对应配合。
可选地,第一连接件包括插入槽和多个第一倒刺,多个第一倒刺间隔设于插入槽的内壁上,第一倒刺与插入槽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第二连接件包括插入柱和多个第二倒刺,多个第二倒刺间隔设于插入柱的外壁上,第二倒刺与插入柱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且第一倒刺与第二倒刺的倾斜方向相同。
可选地,插入槽和插入柱均呈锥形,插入柱远离链接组件本体的一端呈适于插入槽内的尖端。
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用于支撑在血管壁内侧,包括:
支撑主体,呈管状结构,支撑主体的外径大于被支撑处血管的内径;
锚定组件,固定连接在支撑主体上,锚定组件设于支撑主体至少一端,或沿支撑主体的轴向在支撑主体的外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锚定组件。
可选地,锚定组件包括支架和设于支架上的多个锚定倒刺,支架与所述支撑主体固定连接,多个锚定倒刺沿支撑主体周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支撑主体的外侧壁呈锥形。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用于包覆在血管壁外侧,包括:支撑主体,呈管状,支撑主体的内径小于被包覆处血管的外径,支撑主体的侧壁上沿支撑主体的轴线方向设置有至少一条分割缝;链接组件,包括可拆卸配合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设于分割缝两侧的支撑主体上,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与支撑主体的轴线垂直。
人体的心脏按照一定的心动周期有节律地跳动以完成泵血,确保全身心血管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心脏的周期性泵血使主动脉根部的血压周期性上升和下降,邻近血管段富有弹性的管壁也随之周期性地扩张和收缩,从而在整个心血管系统中产生脉搏波(压力波和流量波等),这些波将传遍整个动脉管系,并在特殊位置发生波的反射现象。脉搏波在心血管中的传播反射过程受到血管物理特征的影响。当遇到血管内径改变之处或者血管分叉处,会发生脉搏波的反射,前进波被一定程度地削弱,反射波向反方向传播并与下一周期的前进波叠加。此外,血管壁的硬度即血管顺应性的改变会直接影响脉搏前进波和反射波的波形和传播速度。富有弹性的血管壁可以随着血流压力来扩张收缩,起到贮存血流、缓冲血压的弹性腔功能;随着血管壁硬度增大,其弹性腔功能逐渐减弱,血管管腔的顺应性降低,脉搏波传播速度加快,压力波峰值增加。异常的脉搏波波形往往伴随着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真假性动脉瘤等等。对脉搏波传播与反射过程进行调整,能够改变整个动脉系统各点处压力波(或流量波等)在各个时间点的波形和幅值。
通过向人体内植入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植入时,通过将支撑主体包裹在主动脉根部血管壁外侧,并利用链接组件将支撑主体固定成筒状,利用支撑主体来将局部血管的内径减小和/或硬度增大,进而改变局部血管内壁的锥度,或改变局部血管的顺应性,从而增大该处产生的反射波的强度,反射波与顺向的脉搏波之间发生干涉,进而调节异常的脉搏波的强度和相位,改善病变血管区域血压过高或远端器官供血不足的情况。通过植入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来治疗脉搏波异常相关疾病,植入过程可通过血管外科植入手术进行,可实现微创植入,对患者的伤害较低,患者术后能够快速恢复。
具体地,对于动脉瘤或动脉夹层患者,病变区域的血管壁脆弱易损,较高的血压或较剧烈的血流冲刷容易引发血管壁破裂,危及生命。通过在该区域附近的血管上植入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能够帮助调节压力波等脉搏波的幅值,降低病变区域的血压大小,能够有效防止血管壁破裂的发生。另外,对于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患者,常常伴随血管硬化、血管狭窄等现象,病变部位易发生供血不足的情况,通过在病变部位上下游的血管上植入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可以帮助增强顺向或反向脉搏波的强度,增加病变区域的血流量,补充供血,能够有效预防、改善或治疗病变区域的供血不足。
2.本发明提供的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链接组件呈环形,固定安装在支撑主体上,支撑主体的轴线与链接组件的轴线重合设置。利用链接组件将支撑主体的周向完全固定,增加支撑主体的强度,提升支撑主体在血管壁上连接的稳定性。
3.本发明提供的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支撑主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凸块,以增加支撑主体与血管外壁之间的摩擦阻力,避免在外力作用下支撑主体的位置发生移动,导致支撑主体与血管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导致的治疗效果下降。
4.本发明提供的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用于支撑在血管壁内侧,包括:支撑主体,呈管状结构,支撑主体的外径大于被支撑处血管的内径;锚定组件,固定连接在支撑主体上,锚定组件设于支撑主体至少一端或沿支撑主体的轴向在支撑主体的外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
通过向人体内植入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植入时,通过将支撑主体支撑在主动脉根部血管内腔中,通过锚定组件与血管内壁锚定,将支撑主体固定在血管内的指定部位,利用支撑主体来将局部血管的内径撑大、硬度变大或变小,进而改变局部血管内壁的锥度,或改变局部血管的顺应性,进而增大该处产生的反射波的强度,反射波与顺向的脉搏波之间发生干涉,进而调节异常的脉搏波的强度和相位,改善病变血管区域血压过高或远端器官供血不足的情况。通过植入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来治疗脉搏波异常相关疾病,植入过程可通过血管外科植入手术进行,可实现微创植入,对患者的伤害较低,患者术后能够快速恢复。
具体地,对于动脉瘤或动脉夹层患者,病变区域的血管壁脆弱易损,较高的血压或较剧烈的血流冲刷容易引发血管壁破裂,危及生命。通过在该区域附近的血管上植入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能够帮助调节压力波等脉搏波的幅值,降低病变区域的血压大小,能够有效防止血管壁破裂的发生。另外,对于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患者,常常伴随血管硬化、血管狭窄等现象,病变部位易发生供血不足的情况,通过在病变部位上下游的血管上植入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可以帮助增强顺向或反向脉搏波的强度,增加病变区域的血流量,补充供血,能够有效防止或治疗病变区域的供血不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提供的链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链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链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链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链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链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主体;2、链接组件本体;3、第一连接件;4、第二连接件;5、插入槽;6、插入柱;7、连接槽;8、连接块;9、第一倒刺;10、第二倒刺;11、锚定组件;12、血管壁;13、支架;14、锚定倒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9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在植入到人体时,包覆于血管壁12外侧,包括:支撑主体1和链接组件。
如图1所示,管状的支撑主体1的内腔呈柱形,支撑主体的硬度不小于被包覆处血管壁的硬度,支撑主体1的内径小于被其包覆处血管的外径,为了便于将支撑主体1置于血管壁12外,在支撑主体1的侧壁上沿支撑主体1的轴线方向设置有至少一条分割缝。本实施例中,支撑主体1上设置有一条分隔缝,通过分隔缝处支撑主体1可展开为片状,在将支撑主体1送入到人体内血管的指定位置后,再将支撑主体1卷起成管状。
为了增加支撑主体1与血管外壁之间的摩擦阻力,防止支撑主体1植入到人体中后发生错位,在支撑主体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凸块。凸块的体积可远小于支撑主体1的内侧壁的表面积,使得多个凸块呈颗粒状分布在支撑主体1内侧;凸块还可沿环形倾斜分布支撑主体1内侧,使得支撑主体1内侧呈阶梯状。
支撑主体1的轴向上的两端均设有一个链接组件。链接组件包括可拆卸配合的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4,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4分别设于分割缝两侧的支撑主体1上,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4均与支撑主体1的轴线垂直。链接组件呈环状固定安装在支撑主体1的一端,支撑主体1的轴线与链接组件的轴线重合设置。
如图5所示,第一连接件3包括插入槽5和多个连接槽7,多个连接槽7间隔设于插入槽5的内壁上;第二连接件4包括插入柱6和多个连接块8,多个连接块8间隔设于插入柱6的外侧壁上,连接块8与连接槽7一一对应配合。插入槽5和插入柱6均呈锥形,插入柱6远离链接组件本体2的一端呈适于伸入到插入槽5内的尖端。
人体的心脏按照一定的心动周期有节律地跳动以完成泵血,确保全身心血管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心脏的周期性泵血使主动脉根部的血压周期性上升和下降,邻近血管段富有弹性的管壁也随之周期性地扩张和收缩,从而在整个心血管系统中产生脉搏波(压力波和流量波等),这些波将传遍整个动脉管系,并在特殊位置发生波的反射现象。脉搏波在心血管中的传播反射过程受到血管物理特征的影响。当遇到血管内径改变之处或者血管分叉处,均会发生脉搏波的反射,前进波被一定程度地削弱,反射波向反方向传播并与下一周期的前进波叠加。此外,血管壁12的硬度即血管顺应性的改变会直接影响脉搏前进波和反射波的波形和传播速度。富有弹性的血管壁12可以随着血流压力来扩张收缩,起到贮存血流、缓冲血压的弹性腔功能;随着血管壁12硬度增大,其弹性腔功能逐渐减弱,血管管腔的顺应性降低,脉搏波传播速度加快,压力波峰值增加。异常的脉搏波波形往往伴随着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真假性动脉瘤等等。对脉搏波传播与反射过程进行调整,能够改变整个动脉系统各点处压力波(或流量波等)在各个时间点的波形和幅值。
通过向人体内植入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利用支撑主体1来将局部血管的内径减小、硬度增大,进而改变局部血管内壁的锥度,或改变局部血管的顺应性,如图13所示,通过增大该处产生的反射波的强度,反射波与顺向的脉搏波之间发生干涉,进而调节异常的脉搏波的强度和相位,改善病变血管区域血压过高或远端器官供血不足的情况。通过植入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来治疗脉搏波异常的相关疾病,植入过程可通过血管外科植入手术进行,可实现微创植入,对患者的伤害较低,患者术后能够快速恢复。
具体地,对于动脉瘤或动脉夹层患者,病变区域的血管壁12脆弱易损,较高的血压或较剧烈的血流冲刷容易引发血管壁12破裂,危及生命。通过在该区域附近的血管上植入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能够帮助调节压力波等脉搏波的幅值,降低病变区域的血压大小,能够有效防止血管壁12破裂的发生。另外,对于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患者,常常伴随着血管硬化、血管狭窄等现象,病变部位易发生供血不足的情况,通过在病变部位上下游的血管上植入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可以帮助增强顺向或反向脉搏波的强度,增加病变区域的血流量,补充供血,能够有效防止或治疗病变区域的供血不足。同样,通过植入本实施例提供的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通过改变反射波和顺向的脉搏波的幅值,通过反射波与脉搏波之间发生干涉,来调整血管内血液的流动速度,能够治疗其他各类由于血液流速过快或过慢导致的疾病。
作为替代的实施方式,支撑主体的硬度大于被包覆处血管壁的硬度,且支撑主体的硬度轴向均匀变化。通过改变血管壁局部的硬度,来调节脉搏波的幅值。
作为替代的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支撑主体1的内腔呈锥形,支撑主体的硬度与被包覆处血管壁的硬度相同,以改变目标血管段可流通部分的横截面积,制造更多脉搏波干涉位点。使得脉搏波能够被逐步调节到适合的幅度,使得最终脉搏波的峰值产生时间、峰值大小、频率等均能达到预定值,提高脉搏波调节的准确度。
作为替代的实施方式,支撑主体1上沿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链接组件,通过多个链接组件对支撑主体1分隔缝两端进行连接,防止支撑主体1局部发生开裂,增强支撑主体1的整体性。
作为替代的实施方式,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连接件3包括插入槽5和多个第一倒刺9,多个第一倒刺9间隔设于插入槽5的内壁上,第一倒刺9与插入槽5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第二连接件4包括插入柱6和多个第二倒刺10,多个第二倒刺10间隔设于插入柱6的外壁上,第二倒刺10与插入柱6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且第一倒刺9与第二倒刺10的倾斜方向相同。
作为替代的实施方式,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连接件3为卡槽,第二连接件4为卡齿,卡齿与卡槽之间插接配合。
作为替代的实施方式,支撑主体1上设置有两条分隔缝,对应的链接组件打开后,支撑主体1完全展开后呈两个片状结构。如图4、图6和图8所示,此时链接组件也分为两部分。在植入时将两个片状结构运输至人体内指定位置后,通过对两个片状的支撑主体1单元进行弯曲,并利用支撑主体1单元边缘处的第一连接件3与第二连接件4之间对接,将两个支撑主体1单元在血管外侧壁上固定成筒状的支撑主体1。
实施例2
如图10至图12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在植入到人体时,支撑于血管壁12内侧,包括:支撑主体1和锚定组件11。
支撑主体1为柱形管状结构,支撑主体1的外径大于被其包覆处血管的内径。锚定组件11固定连接在支撑主体1上。锚定组件11包括支架13和设于支架13上的多个锚定倒刺14,支架13与支撑主体1固定连接,多个锚定倒刺14沿支撑主体1周向间隔设置。锚定倒刺14在植入到血管中后,锚定倒刺14倾斜地插入到血管内壁中,锚定倒刺14的倾斜方向与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方向相同,避免支撑主体1在血液的冲刷作用下发生错位。为了减轻对血管壁12的损伤,便于后期恢复,锚定组件11仅设于支撑主体1的一端。
在植入时,可介入导管经动脉系统将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移动到目标位置,使支撑主体1扩张并贴附于血管段内侧。可在支撑主体1上或导管端部涂覆医用显影剂,借助显影设备观察,以将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准确地在目标位置展开。在植入时还可以通过剪开目标血管段直接植入后再缝合的方式,将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贴附于血管段内侧壁。
通过向人体内植入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植入时,通过将支撑主体1支撑在主动脉根部血管内腔中,通过锚定组件11与血管内壁锚定,将支撑主体1固定在血管内的指定部位,利用支撑主体1来将局部血管的内径撑大、硬度增大或减小,进而增大局部血管内壁的锥度,或改变局部血管段的顺应性,进而增大该处产生的反射波的强度,反射波与顺向的脉搏波之间发生干涉,进而调节异常的脉搏波的强度和相位,改善病变血管区域血压过高或远端器官供血不足的情况。通过植入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来治疗脉搏波异常相关疾病,植入过程可通过血管外科植入手术进行,可实现微创植入,对患者的伤害较低,患者术后能够快速恢复。
具体地,对于动脉瘤或动脉夹层患者,病变区域的血管壁12脆弱易损,较高的血压或较剧烈的血流冲刷容易引发血管壁12破裂,危及生命。通过在该区域附近的血管上植入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能够帮助调节压力波等脉搏波的幅值,降低病变区域的血压大小,能够有效防止血管壁12破裂的发生。另外,对于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患者,常常伴随血管硬化、血管狭窄等现象,病变部位易发生供血不足的情况,通过在病变部位上下游的血管上植入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可以帮助增强顺向或反向脉搏波的强度,增加病变区域的血流量,补充供血,能够有效防止或治疗病变区域的供血不足。同样,通过植入本实施例提供的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通过改变反射波和顺向的脉搏波的幅值,通过反射波与脉搏波之间发生干涉,来调整血管内血液的流动速度,能够治疗其他各类由于血液流速过快或过慢导致的疾病。
作为替代的实施方式,支撑主体的硬度大于被包覆处血管壁的硬度,且支撑主体的硬度轴向均匀变化。通过增大血管壁局部的硬度,来调节脉搏波的幅值。
作为替代的实施方式,支撑主体的硬度小于被包覆处血管壁的硬度,且支撑主体的硬度轴向均匀变化。通过减小血管壁局部的硬度,来调节脉搏波的幅值。
作为替代的实施方式,支撑主体1的外侧壁呈锥形。以改变目标血管段可流通部分的横截面积,制造更多脉搏波干涉位点。使得脉搏波能够被逐步调节到适合的幅度,使得最终脉搏波的峰值产生时间、峰值大小、频率等均能达到预定值,提高脉搏波调节的准确度。
作为替代的实施方式,沿支撑主体1的轴向在支撑主体1的外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锚定组件11。通过多个锚定组件11共同将支撑主体1固定到血管的内侧壁上,增加支撑主体1在血管内的稳定性,保证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能够长期稳定运行。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包覆在血管壁(12)外侧,包括:
支撑主体(1),呈管状,所述支撑主体(1)的硬度不小于被包覆处血管壁的硬度,所述支撑主体(1)的内径小于被包覆处血管的外径,所述支撑主体(1)的侧壁上沿所述支撑主体(1)的轴线方向设置有至少一条分割缝;
链接组件,包括可拆卸配合的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4),所述第一连接件(3)和所述第二连接件(4)分别设于所述分割缝两侧的所述支撑主体(1)上,所述第一连接件(3)和所述第二连接件(4)均与所述支撑主体(1)的轴线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接组件呈环形,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主体(1)上,所述支撑主体(1)的轴线与所述链接组件的轴线重合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体(1)的轴向上的两端均设有一个所述链接组件,或所述支撑主体(1)上沿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链接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体(1)的内腔呈锥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体(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凸块。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包括插入槽(5)和多个连接槽(7),多个所述连接槽(7)间隔设于所述插入槽(5)的内壁上;
所述第二连接件(4)包括插入柱(6)和多个连接块(8),多个所述连接块(8)间隔设于所述插入柱(6)的外侧壁上,所述连接块(8)与所述连接槽(7)一一对应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槽(5)和所述插入柱(6)均呈锥形,所述插入柱(6)远离所述链接组件本体(2)的一端呈适于插入所述插入槽(5)内的尖端。
8.一种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支撑在血管壁(12)内侧,包括:
支撑主体(1),呈管状结构,所述支撑主体(1)的外径大于被支撑处血管的内径;
锚定组件(11),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主体(1)上,所述锚定组件(11)设于所述支撑主体(1)至少一端,或沿所述支撑主体(1)的轴向在所述支撑主体(1)的外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锚定组件(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定组件(11)包括支架(13)和设于所述支架(13)上的多个锚定倒刺(14),所述支架(13)与所述支撑主体(1)固定连接,多个所述锚定倒刺(14)沿所述支撑主体(1)周向间隔设置锚定倒刺(14)。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体(1)的外侧壁呈锥形。
CN202111310315.2A 2021-11-05 2021-11-05 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 Pending CN1140280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10315.2A CN114028045A (zh) 2021-11-05 2021-11-05 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10315.2A CN114028045A (zh) 2021-11-05 2021-11-05 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28045A true CN114028045A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36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10315.2A Pending CN114028045A (zh) 2021-11-05 2021-11-05 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2804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204948A1 (en) Vessel shaping devices and methods
JP7284794B2 (ja) 血管内インプラント
JP4398131B2 (ja) 狭窄用インプラント
JP4825665B2 (ja) 取付け特性を増強した内腔用デバイス
EP1888006B1 (en) Flexible stent-graft
JP2008534108A (ja) 脈管グラフト
AU2005269663A1 (en) Stent with an end member having a lateral extension
WO2019096158A1 (zh) 血管支架
US20220323245A1 (en) Radially self-expanding stents
JP7441856B2 (ja) 心不全患者の体液過剰の急性治療のための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CN217908095U (zh) 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
US20220183865A1 (en) Vascular treatment device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se
CN114028045A (zh) 血液脉搏波调节装置
US20230414339A1 (en) Membrane-Covered Stent
US9095435B2 (en) Implantation device
CN209405031U (zh) 一种用于近分叉部位病变的支架
CN219021786U (zh) 血管支架
WO2022022332A1 (zh) 一种具有仿生微刺依附结构的植入器械
CN117598836A (zh) 一种自适应的冠状静脉窦流量调节装置
EP2572682A1 (en) Improved stent geometr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