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24103A -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24103A
CN114024103A CN202111301475.0A CN202111301475A CN114024103A CN 114024103 A CN114024103 A CN 114024103A CN 202111301475 A CN202111301475 A CN 202111301475A CN 114024103 A CN114024103 A CN 1140241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ckness
tab
region
electrode assembly
end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0147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贝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0147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241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0241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241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3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leads or tab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电化学装置,包括:收容装置和收容于收容装置的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极耳和设置于极耳上的极耳胶,其中,极耳胶包括沿电极组件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位于收容装置内,第二端部位于收容装置外;且第一端部的厚度小于第二端部的厚度。本申请能够防止极耳断裂。

Description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化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对电化学装置(例如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和能量密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化学装置包括电极组件,电极组件的极耳需要延伸出电化学装置的收容装置,极耳与收容装置之间通过极耳胶连接,电化学装置在跌落或意外滚动的过程中,极耳与收容装置之间发生窜动,导致极耳与收容装置的连接处发生应力集中,在多次跌落或滚动后,容易造成极耳在连接处出现疲劳断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以至少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包括:收容装置和收容于收容装置的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极耳和设置于极耳上的极耳胶,其中,极耳胶包括沿电极组件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位于收容装置内,第二端部位于收容装置外;且第一端部的厚度小于第二端部的厚度。
一些实施例中,沿电极组件的宽度方向,第一端部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第二部分设置在极耳上,沿电极组件的宽度方向,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设置在第二部分两侧;第二部分的厚度小于第二端部的厚度。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小于第二端部的厚度,或,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厚度均大于第二部分的厚度。
一些实施例中,沿电极组件的长度方向,极耳胶还包括位于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的主体部,主体部包括位于收容装置内的主体部第一部分和位于收容装置外的主体部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的厚度小于主体部第二部分的厚度,也小于主体部第一部分的厚度。
一些实施例中,沿电极组件长度方向,第一端部的长度不大于1mm。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部的厚度范围为5μm至60μm。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端部的厚度为50μm至60μm,第一端部的厚度为5μm至30μm;或者,第二端部的厚度为75μm至85μm,第一端部的厚度为5μm至45μm;或者,第二端部的厚度为90μm至110μm,第一端部的厚度为5μm至60μm。
一些实施例中,极耳包括位于收容装置内的第一极耳部和位于收容装置外的第二极耳部,第一极耳部与第一端部相接触的第一区域的厚度,小于第二极耳部与极耳胶相接触的第二区域的厚度。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区域的厚度为70μm至90μm,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的厚度差的绝对值小于20μm;或,第二区域的厚度为280μm至320μm,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的厚度差的绝对值小于200μm;或,第二区域的厚度为380μm至420μm,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的厚度差的绝对值小于260μm。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还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的电化学装置。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出电化学装置,包括:收容装置和收容于收容装置的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极耳和设置于极耳上的极耳胶,其中,极耳胶包括沿电极组件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位于收容装置内,第二端部位于收容装置外;且第一端部的厚度小于第二端部的厚度。本申请能够防止极耳断裂。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元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电化学装置第一面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化学装置第二面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极耳和极耳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极耳和极耳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极耳和极耳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虽然显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申请。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电化学装置,例如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随着其使用工况也越发复杂,对其安全性要求也就越来越高。电化学装置经跌落后发生极耳断裂,无法充电。这主要是由于集流体与极耳胶两相结合的开始与收尾的界面处应力集中,且两者在结合时会有极耳胶的溢胶堆积,进一步使得交界处的应力增加。电化学装置在微跌或滚动过程中,极耳与铝塑膜等收容装置之间发生窜动,在溢胶尾部即极耳与极耳胶接触的下边缘,应力集中增强,在多次头部跌落后,疲劳断裂。
一些技术中通过降低电化学装置内游离电解液含量,来抑制电化学装置中电极组件攒动,从而缓解上述的应力集中,但电解液含量过低,会影响后期循环性能,加速电化学装置老化,减少使用寿命。另一些技术中是抑制电化学装置内部电极组件的窜动,这导致能量密度的损失,一些技术中额外加入一道胶,但改善效果不显著。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请参考图1到图3,包括:收容装置1和收容于收容装置1的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极耳2和设置于极耳上的极耳胶3,其中,极耳胶3包括沿电极组件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端部31和第二端部32;第一端部31位于收容装置1内,第二端部32位于收容装置1外;且第一端部31的厚度小于第二端部32的厚度。
一些实施例中,收容装置21可以是铝塑膜,电极组件可以是卷绕式或叠片式的电芯,电极组件的极耳2的一部分伸出收容装置,极耳2的延伸方向即可以是电极组件的长度方向,也就是附图1中向上的方向,极耳胶3位于极耳2与收容装置之间,极耳2通过极耳胶3与收容装置1的封口处粘结在一起,极耳胶3的第一端部31位于收容装置内,与收容装置以及极耳3粘结在一起,第二端部32位于收容装置1外,只和极耳3粘结在一起,本申请中,针对极耳进行设计,将与极耳2位于收容装置内的下边缘接触的极耳胶进行削薄,削薄的极耳胶覆盖在极耳上,一方面减小了界面之间突然变化引起的应力;另一方面削薄的极耳胶覆盖在极耳上既可以增加极耳的韧性,也可以因削薄转移弯折点在极耳胶上,从而可以减少电化学装置跌落以及翻滚造成的极耳断裂的问题。现有技术中,极耳与收容装置粘结处溢胶,增加了极耳胶与集流体交界处的应力集中,不利于应力释放或缓解应力,造成极耳容易断裂,本申请至少部分解决了该问题。
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如下方法测试极耳中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厚度进行测试,使用200倍高倍率显微镜进行极耳厚度测量。将装配好的电化学装置进行拆解,取出焊在极片上的极耳,用酒精冲洗去除表面电解液;用无尘纸将极耳擦拭干净后,用两个玻璃夹固定极耳,显微镜测出极耳两侧边处极耳胶头和尾各五个点的厚度数值,对比头、尾测得的厚度数据取平均值。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沿电极组件的宽度方向(图2和图3中的横向),第一端部31包括第一部分311、第二部分312和第三部分313;第二部分312设置在极耳3上,沿电极组件的宽度方向,第一部分312和第三部分313设置在第二部分312两侧;第二部分312的厚度小于第二端部32的厚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部分312为粘结极耳3和收容装置21的部分,将第二部分312削薄,这样减小了界面之间突然变化引起的应力,增加了极耳的韧性,并且转移弯折点在极耳胶上,从而避免跌落以及翻滚造成的极耳断裂。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分311和第三部分313不与极耳2接触。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分311和第三部分313中的至少一个的厚度小于第二端部32的厚度。一些实施例中,将第一部分311和第三部分313的厚度做的小于第二端部32,从而可以使得第一端部31的整体应力不集中,以避免极耳断裂。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分311和第三部分313的厚度均大于第二部分312的厚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只是将第二部分312处的厚度做薄,因为第二部分312是与极耳粘结的部分,将该处做薄就可以避免极耳应力集中,即使应力集中在第一部分311或第三部分313也不会影响极耳。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4,沿电极组件的长度方向,极耳胶3还包括位于第一端部31和第二端部32之间的主体部33,主体部33包括位于收容装置内的主体部第一部分331和位于收容装置外的主体部第二部分331,第二部分312的厚度小于主体部第二部分332的厚度,也小于主体部第一部分的厚度。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部分331和第二部分332之间设置主体部333,并且主体部333位于收容装置1的封口处,因此较薄的第二部分331可以只是极耳胶3位于收容装置1中远离收容装置1外部边缘的端部的中部区域,而无需将整个极耳胶3位于收容装置1内部的部分都做薄,从而保证了极耳2与收容装置1之间的粘结强度。
一些实施例中,沿电极组件长度方向(图1至图4中的纵向),第一端部的长度不大于1mm。本实施例中,只需要不大于1mm的宽度极耳胶做薄,以避免明显降低极耳2与收容装置1之间的粘结强度。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部31的厚度范围为5μm至60μm。从而在保证极耳2与收容装置1之间的粘结强度的同时,避免厚度过厚造成应力集中。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端部32的厚度为50μm至60μm,第一端部31的厚度为5μm至30μm;或者,第二端部32的厚度为75μm至85μm,第一端部31的厚度为5μm至45μm;或者,第二端部32的厚度为90μm至110μm,第一端部31的厚度为5μm至60μm。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部31的厚度与第二端部32的厚度相关联。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极耳2包括位于收容装置1内的第一极耳部21和位于收容装置外的第二极耳部22,第一极耳部21与第一端部31相接触的第一区域的厚度,小于第二极耳部22与极耳胶3相接触的第二区域的厚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述,第一区域为图5中虚线框的区域,将第一区域的厚度做薄,从而提高极耳2的韧性,避免应力集中,防止断裂。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区域的厚度为70μm至90μm,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的厚度差的绝对值小于20μm;或,第二区域的厚度为280μm至320μm,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的厚度差的绝对值小于200μm;或,第二区域的厚度为380μm至420μm,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的厚度差的绝对值小于260μm。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的厚度相关联,两者的厚度差值与第二区域的厚度相关联,避免第一区域过薄造成强度不够。
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对集流体的厚度进行测试:使用200倍高倍率显微镜进行极耳厚度测量。将装配好的电化学装置进行拆解,取出焊在极片上的极耳,用酒精冲洗去除表面电解液;用无尘纸将极耳擦拭干净后,用两个玻璃夹固定极耳,显微镜测出极耳上带有极耳胶的头和尾处,各五个点的厚度数值,对比头、尾测得的厚度数据取平均值。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电化学装置,电化学装置可以包括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正极、负极和隔离膜,隔离膜位于正极和负极之间。电化学装置可以是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可以是二次电池(如锂离子二次电池),也可以是一次电池(如锂一次电池等)等,但并不限于此。电极组件可以是将正极、隔离膜、负极按顺序堆叠形成的层叠结构体,也可以是将正极、隔离膜、负极按顺序堆叠后经卷绕得到的卷绕结构体。其中,隔离膜处于正极极片与负极极片之间起到隔离的作用。
一些实施例中,正极包括正极材料,对于锂离子电池来说,正极材料可选自锂钴氧化物、锂镍氧化物、锂锰氧化物、锂镍锰氧化物、锂镍钴锰氧化物、锂镍钴铝氧化物、过渡金属磷酸盐、磷酸铁锂等,但本申请并不限定于这些材料,还可以使用其他可被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传统公知的材料。这些正极材料可以仅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优选地,正极材料可选自LiCoO2、LiNiO2、LiMnO2、LiMn2O4、LiNi1/3Co1/3Mn1/3O2(NCM333)、LiNi0.5Co0.2Mn0.3O2(NCM523)、LiNi0.6Co0.2Mn0.2O2(NCM622)、LiNi0.8Co0.1Mn0.1O2(NCM811)、LiNi0.85Co0.15Al0.05O2、LiFePO4、LiMnPO4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膜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偏氟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或芳纶中的至少一种。例如,聚乙烯包括选自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中的至少一种。尤其是聚乙烯和聚丙烯,它们对防止短路具有良好的作用,并可以通过关断效应改善电池的稳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膜的厚度在约5μm至500μm的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膜表面还可以包括多孔层,多孔层设置在隔离膜的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多孔层可以是聚合物层或无机物层,也可以是混合聚合物与无机物所形成的层。例如,无机物层包括无机颗粒和粘接剂,无机颗粒选自氧化铝(Al2O3)、氧化硅(SiO2)、氧化镁(MgO)、氧化钛(TiO2)、二氧化铪(HfO2)、氧化锡(SnO2)、二氧化铈(CeO2)、氧化镍(NiO)、氧化锌(ZnO)、氧化钙(CaO)、氧化锆(ZrO2)、氧化钇(Y2O3)、碳化硅(SiC)、勃姆石、氢氧化铝、氢氧化镁、氢氧化钙或硫酸钡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膜的孔具有在约0.01μm至1μm的范围的直径。多孔层的粘接剂选自聚偏氟乙烯、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的共聚物、聚酰胺、聚丙烯腈、聚丙烯酸酯、聚丙烯酸、聚丙烯酸盐、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呲咯烷酮、聚乙烯醚、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四氟乙烯或聚六氟丙烯中的至少一种。隔离膜表面的多孔层可以提升隔离膜的耐热性能、抗氧化性能和电解质浸润性能,增强隔离膜与极片之间的粘接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化学装置为卷绕式锂离子电池或堆叠式锂离子电池。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化学装置还可以包括电解质。电解质可以是凝胶电解质、固态电解质和电解液中的一种或多种,电解液包括锂盐和非水溶剂。锂盐选自LiPF6、LiBF4、LiAsF6、LiClO4、LiB(C6H5)4、LiCH3SO3、LiCF3SO3、LiN(SO2CF3)2、LiC(SO2CF3)3、LiSiF6、LiBOB或者二氟硼酸锂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锂盐选用LiPF6,因为它可以给出高的离子导电率并改善循环特性。
非水溶剂可为碳酸酯化合物、羧酸酯化合物、醚化合物、其它有机溶剂或它们的组合。碳酸酯化合物可为链状碳酸酯化合物、环状碳酸酯化合物、氟代碳酸酯化合物或其组合。
链状碳酸酯化合物的实例为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丙酯(DPC)、碳酸甲丙酯(MPC)、碳酸乙丙酯(EPC)、碳酸甲乙酯(MEC)及其组合。所述环状碳酸酯化合物的实例为碳酸亚乙酯(EC)、碳酸亚丙酯(PC)、碳酸亚丁酯(BC)、碳酸乙烯基亚乙酯(VEC)或者其组合。所述氟代碳酸酯化合物的实例为碳酸氟代亚乙酯(FEC)、碳酸1,2-二氟亚乙酯、碳酸1,1-二氟亚乙酯、碳酸1,1,2-三氟亚乙酯、碳酸1,1,2,2-四氟亚乙酯、碳酸1-氟-2-甲基亚乙酯、碳酸1-氟-1-甲基亚乙酯、碳酸1,2-二氟-1-甲基亚乙酯、碳酸1,1,2-三氟-2-甲基亚乙酯、碳酸三氟甲基亚乙酯或者其组合。
羧酸酯化合物的实例为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正丙酯、乙酸叔丁酯、丙酸甲酯、丙酸乙酯、丙酸丙酯、γ-丁内酯、癸内酯、戊内酯、甲瓦龙酸内酯、己内酯、甲酸甲酯或者其组合。
醚化合物的实例为二丁醚、四甘醇二甲醚、二甘醇二甲醚、1,2-二甲氧基乙烷、1,2-二乙氧基乙烷、乙氧基甲氧基乙烷、2-甲基四氢呋喃、四氢呋喃或者其组合。
其它有机溶剂的实例为二甲亚砜、1,2-二氧戊环、环丁砜、甲基环丁砜、1,3-二甲基-2-咪唑烷酮、N-甲基-2-吡咯烷酮、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乙腈、磷酸三甲酯、磷酸三乙酯、磷酸三辛酯、和磷酸酯或者其组合。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包括上述电化学装置的电子装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装置没有特别限定,其可以是用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任何电子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装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笔记本电脑、笔输入型计算机、移动电脑、电子书播放器、便携式电话、便携式传真机、便携式复印机、便携式打印机、头戴式立体声耳机、录像机、液晶电视、手提式清洁器、便携CD机、迷你光盘、收发机、电子记事本、计算器、存储卡、便携式录音机、收音机、备用电源、电机、汽车、摩托车、助力自行车、自行车、照明器具、玩具、游戏机、钟表、电动工具、闪光灯、照相机和家庭用大型蓄电池等。
下面列举了一些具体实施例以更好地对本申请进行说明,其中,采用锂离子电池作为示例。以下的实施例仅用作示意性的说明,不应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产生限制。
(1)正极制备
将钴酸锂、碳纳米管、Super P(导电炭黑)和聚偏氟乙烯按照质量比为96.2%:0.5%:0.3%:3.0%,进行混合,加入氮甲基吡咯烷酮进行溶解,混合均匀后,均匀涂覆在Al箔上,然后烘干,按照一定的压实密度进行冷压,分条后得到正极极片。
(2)负极制备
将石墨、导电炭黑和粘结剂进行混合,导电炭黑的质量占比为2%,石墨的质量占比为95%,粘结剂为丁苯橡胶,粘结剂的质量占比为3%,加入去离子水,在真空搅拌机作用下获得浆料,将浆料涂覆在铜箔上,经烘干、冷压处理后得到负极极片。
(3)电解液制备
在干燥的氩气气氛手套箱中,将碳酸乙烯酯(EC)、碳酸甲乙酯(EMC)和碳酸二乙酯(DEC)按照体积比1:1:1进行混合得到有机溶剂,然后将充分干燥的锂盐LiPF6溶解于混合后的有机溶剂中,配置成浓度为1mol/L的电解液。
(4)隔离膜的制备
采用聚乙烯隔离膜。
(5)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将正极极片、隔离膜、负极极片按顺序叠好,使隔离膜处于正极极片、负极极片之间起到隔离的作用,然后卷绕得到电极组件;焊接极耳(铝带)后将电极组件置于外包装箔铝塑膜中,将上述制备好的电解液注入到干燥后的电极组件中,经过真空封装(用极耳胶粘结在极耳与铝塑膜的封口处)、静置、化成、整形、容量测试工序,获得锂离子电池(或称为电池)。
各个实施例的制备过程相同,区别在于极耳以及极耳胶中的一个的厚度有差异,极耳和极耳胶的结构可以参考图1至图5,具体差异见下方描述和表格。
下面描述本申请的测试方法。
1、跌落测试方法:
1)将锂离子电池置于夹具;
2)在高度为0.5m的滚筒中进行滚筒测试,测试5000次
3)中途2500次测试结束后,测量锂离子电池电压并记录,检查锂离子电池外观,若漏液、着火则停止跌落。
4)若如无异常,则继续进行剩下2500次的滚筒测试,结束后,测量电压并记录,检查锂离子电池外观。
每个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备10块电池。将制成的锂离子电池进行跌落测试,测试后检查极耳断裂情况。
实施例1至5中,在长76mm、宽63mm、厚5.2mm的电极组件上,将极耳所使用的55μm极耳胶的第一端部进行削薄,极耳胶的第一端部削薄后的厚度分别为3μm、5μm、25μm、30μm、45μm,在实施例6中采用相同电极组件,但是不对极耳胶进行处理,极耳胶厚度为55μm。
表1
组别 第一端部极耳胶削薄后厚度 断裂比例
实施例1 5μm 0/10
实施例2 25μm 0/10
实施例3 30μm 0/10
实施例4 45μm 7/10
实施例5 3μm 8/10
实施例6 未削薄,55μm 9/10
注:n/10表示10个锂离子电池中n个发生极耳断裂。
从表1所示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当采用55μm厚度的极耳胶时,极耳断裂现象最明显,当对极耳胶的第一端部进行削薄后,能够改善极耳断裂的比例。当削薄后厚度小于等于30μm时,能够更好的起到削薄区域覆盖在极耳表面成膜的效果,起到改善极耳断裂的效果;极耳中第一端部削薄后厚度如果小于5μm,削薄过程可能会给集流体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针对第一端部厚度为55μm的极耳胶,极耳胶的第一端部的厚度为5μm到30μm。
实施例7至11中,在长91mm、宽66mm、厚6.1mm的电极组件上,将极耳所使用的80μm厚的极耳胶的第一端部进行削薄,削薄后第一端部的厚度范围为3μm、5μm、30μm、45μm、60μm,在实施例12中使用相同的电极组件,但不对极耳胶进行削薄,极耳胶厚度为80μm。
表2
Figure BDA0003338550280000101
Figure BDA0003338550280000111
从表2测试结果可以看出,80μm厚度的极耳胶时,第一端部削薄后厚度若大于45μm,未能很好的起到削薄区域覆盖在极耳表面成膜的效果,且该厚度与削薄前差异不太明显,未能起到改善断裂的效果;极耳胶第一端部削薄后厚度小于5μm,削薄过程会给极耳造成一定的损伤,未达到改善断裂的效果;因此,针对使用厚度为80μm的极耳胶,第一端部削薄的范围为:5μm至45μm。
实施例13至17中,在长98mm、宽68mm、厚7.0mm的电极组件上,将极耳所使用的100μm厚的极耳胶的第一端部进行削薄,削薄后第一端部的厚度范围为3μm、5μm、40μm、60μm、70μm,在实施例18中使用相同的电极组件,但不对极耳胶进行削薄,极耳胶厚度为100μm。
组别 第一端部削薄后厚度 断裂比例
实施例13 5μm 0/10
实施例14 40μm 0/10
实施例15 60μm 0/10
实施例16 65μm 5/10
实施例17 3μm 9/10
实施例18 未削薄,100μm 10/10
从表3测试结果可以看出,100μm厚度的极耳胶时,第一端部削薄后厚度若大于60μm,未能很好的起到削薄区域覆盖在极耳表面成膜的效果,且该厚度与削薄前差异不太明显,未能起到改善断裂的效果;极耳胶第一端部削薄后厚度小于5μm,削薄过程会给极耳造成一定的损伤,未达到改善断裂的效果;因此,针对使用厚度为100μm的极耳胶,第一端部削薄的范围为:5μm至60μm。
从以上跌落结果可知,针对55μm厚度的极耳胶,第一端部削后薄厚度在5μm至30μm的范围内;针对80μm厚度的极耳胶,第一端部削薄厚度在5μm至45μm的范围内;针对100μm厚度的极耳胶,第一端部削薄厚度在5μm至60μm,可以使断裂比例得到显著改善,表明利用削薄极耳胶覆盖在极耳上可以显著提升极耳的抗弯折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极耳胶下边缘的应力集中。
尽管已经采用特定于结构特征和/或方法逻辑动作的语言描述了本主题,但是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主题未必局限于上面描述的特定特征或动作。相反,上面所描述的特定特征和动作仅仅是实现权利要求书的示例形式。

Claims (10)

1.一种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容装置和收容于所述收容装置的电极组件;
所述电极组件包括极耳和设置于所述极耳上的极耳胶,其中,所述极耳胶包括沿所述电极组件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位于所述收容装置内,所述第二端部位于所述收容装置外;且所述第一端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端部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电极组件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端部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所述第二部分设置在所述极耳上,沿所述电极组件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两侧;
所述第二部分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端部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小于所述第二端部的厚度,或,
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的厚度均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电极组件的长度方向,所述极耳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位于所述收容装置内的主体部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收容装置外的主体部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的厚度小于所述主体部第二部分的厚度,也小于所述主体部第一部分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电极组件长度方向,所述第一端部的长度不大于1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的厚度范围为5μm至6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端部的厚度为50μm至60μm,所述第一端部的厚度为5μm至30μm;或,
所述第二端部的厚度为75μm至85μm,所述第一端部的厚度为5μm至45μm;或,
所述第二端部的厚度为90μm至110μm,所述第一端部的厚度为5μm至6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包括位于所述收容装置内的第一极耳部和位于所述收容装置外的第二极耳部,所述第一极耳部与所述第一端部相接触的第一区域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极耳部与所述极耳胶相接触的第二区域的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区域的厚度为70μm至90μm,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的厚度差的绝对值小于20μm;或,
所述第二区域的厚度为280μm至320μm,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的厚度差的绝对值小于200μm;或,
所述第二区域的厚度为380μm至420μm,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的厚度差的绝对值小于260μm。
10.一种电子装置,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电化学装置。
CN202111301475.0A 2021-11-04 2021-11-04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Pending CN1140241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01475.0A CN114024103A (zh) 2021-11-04 2021-11-04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01475.0A CN114024103A (zh) 2021-11-04 2021-11-04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24103A true CN114024103A (zh) 2022-02-08

Family

ID=80061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01475.0A Pending CN114024103A (zh) 2021-11-04 2021-11-04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2410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47291A (zh) * 2022-10-13 2022-11-15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846076U (zh) * 2016-08-04 2016-12-28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6849932U (zh) * 2017-07-06 2018-01-05 浙江东尼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极耳
CN209487589U (zh) * 2019-03-18 2019-10-11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极耳结构及电池
CN110391356A (zh) * 2018-04-19 2019-10-29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
WO2021189265A1 (zh) * 2020-03-24 2021-09-30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846076U (zh) * 2016-08-04 2016-12-28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6849932U (zh) * 2017-07-06 2018-01-05 浙江东尼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极耳
CN110391356A (zh) * 2018-04-19 2019-10-29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
CN209487589U (zh) * 2019-03-18 2019-10-11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极耳结构及电池
WO2021189265A1 (zh) * 2020-03-24 2021-09-30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47291A (zh) * 2022-10-13 2022-11-15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94375B (zh)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3097431B (zh)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2687838B (zh) 电化学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子装置
US20240021784A1 (en) Electrochem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4175306A (zh)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KR20230093520A (ko) 전기화학 장치, 전자 장치 및 전기화학 장치의 제조방법
WO2022262287A1 (zh)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3097432B (zh)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US20230352744A1 (en) Jelly-roll type electrode assembly, electrochem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3066961A (zh) 负极极片、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WO2023160181A1 (zh)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EP4203089A1 (en) Electrode plate, electrochemical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WO2023160182A1 (zh)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US20220407081A1 (en) Electrochemical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EP4084127A2 (en) Electrochem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CN114024103A (zh)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6314608A (zh)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EP3961750A1 (en) Electrode plate, electrochemical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2542617B (zh)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2802990A (zh) 极片、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US12002964B2 (en) Electrochem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20311011A1 (en) Electrochem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30238519A1 (en) Electrode plate, electrochemical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WO2023245618A1 (zh) 封装膜、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3330602A (zh) 极片、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