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19723A -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019723A CN114019723A CN202111342123.XA CN202111342123A CN114019723A CN 114019723 A CN114019723 A CN 114019723A CN 202111342123 A CN202111342123 A CN 202111342123A CN 114019723 A CN114019723 A CN 11401972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beam
- blue
- green
- light
- r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2096 quantum do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9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10 reflectometry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Atomic nitrogen Chemical compound N#N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383 yel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650 screen-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7 nit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3—Direct backlight with LED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9—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lor mixing, e.g. whit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4—Illuminating devices using photoluminescence, e.g. phosphors illuminated by UV or blue ligh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包括电路板、发光二极管以及蓝色油墨层,发光二极管与电路板连接,发光二极管被配置为产生光束,光束至少包括蓝色光束;蓝色油墨层,蓝色油墨层设置于电路板,蓝色油墨层被配置为反射蓝色光束。该背光模组利用蓝色油墨层作为反射层,具有高反射率且在高温下不易发黄,使得背光模组产生的光线均匀,给用户带来良好的视觉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显示装置例如电视机、电脑已经成为家庭必备的家用电器。尤其是液晶显示电视机,更是受到人们的青睐。其中,液晶显示电视机通常包括背光模组和液晶模组,背光模组提供分布均匀的光线,以使得液晶模组显示图像给用户。
对于背光模组的设计,通常是采用具有高反射率的白色油墨和反射片作为反射层。但是,涂覆白色油墨的反射层在加工等高温条件下容易发黄,发黄的区域与白色的区域形成色差导致背光模组产生的光线不均匀,这种不均匀的光线发射到液晶模组,会出现明暗不均的画面,给用户带来了不良的视觉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该背光模组利用蓝色油墨层作为反射层,具有高反射率且在高温下不易发黄,使得背光模组产生的光线均匀,给用户带来良好的视觉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电路板;
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被配置为产生光束,所述光束至少包括蓝色光束;
蓝色油墨层,所述蓝色油墨层设置于所述电路板,所述蓝色油墨层被配置为反射所述蓝色光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量子点层,所述量子点层设置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出光面的一侧;所述量子点层包括红色量子点以及绿色量子点;
其中,一部分所述蓝色光束激发所述红色量子点以发出红色光束,一部分所述蓝色光束激发所述绿色量子点以发出绿色光束,所述蓝色光束、所述红色光束以及所述绿色光束混合以形成白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透蓝反红绿层,所述透蓝反红绿层设置于所述量子点层的入光面的一侧,所述透蓝反红绿层能够被所述蓝色光束穿过且能够反射所述绿色光束以及所述红色光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扩散板,所述扩散板设置于所述量子点层与所述透蓝反红绿层之间;或者,所述扩散板设置于所述透蓝反红绿层的入光面的一侧;或者,所述扩散板设置于所述量子点层的出光面的一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背光模组。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一电路板,在所述电路板上形成一层蓝色油墨层;
提供多个发光二极管,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用于产生光束,所述光束至少包括蓝色光束;
其中,所述蓝色油墨层用于反射所述蓝色光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提供多个发光二极管,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电路板连接后,还包括:
提供一隔热治具,所述隔热治具设置有多个通孔;
将所述隔热治具贴合于所述电路板,每一所述发光二极管穿设于所述一个通孔;
对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进行焊接,使得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固定于所述电路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提供多个发光二极管,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电路板连接后,还包括:
提供一量子点层,将所述量子点层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出光面的一侧;
其中,所述量子点层包括红色量子点以及绿色量子点,一部分所述蓝色光束激发所述红色量子点以发出红色光束,一部分所述蓝色光束激发所述绿色量子点以发出绿色光束,所述蓝色光束、所述红色光束以及所述绿色光束混合以形成白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提供一量子点层前,还包括:
提供一透蓝反红绿层,所述透蓝反红绿层设置于所述量子点层的入光面的一侧,所述透蓝反红绿层能够使得蓝色光束穿过且能够阻挡所述绿色光束以及所述红色光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提供一透蓝反红绿层后,还包括:
提供一扩散板;
将所述扩散板设置于所述量子点层与所述透蓝反红绿层之间;或者
将所述扩散板设置于所述透蓝反红绿层的入光面的一侧;或者
将所述扩散板设置于所述量子点层的出光面的一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在电路板上设置一层蓝色油墨层,以反射发光二极管发射的蓝色光束,以使得该蓝色光束能够发射至液晶模组。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利用反射率高达97%的蓝色油墨层作为电路板的反射层,以取代传统的白色油墨和反射片作为反射层。其中,蓝色油墨取代白油油墨,蓝色油墨在高温下不易发黄,所以该背光模组产生的光线均匀,给用户带来良好的视觉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的原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原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隔热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液晶显示器作为用户与信息的沟通界面,因其具有高空间利用率、低电磁干扰以及无辐射等优越特性,成为当前主流的显示方式,在电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信息沟通工具中被广泛使用。液晶显示器的液晶模组本身不发光,而是由背光模组为液晶模组提供光源。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主要包括直下式背光模组和侧入式背光模组。
对于背光模组的设计,通常是采用具有高反射率的白色油墨和反射片作为反射层。但是,涂覆白色油墨的反射层在高温条件下容易发黄,发黄的区域与白色的区域形成色差导致背光模组产生的光线不均匀,这种不均匀的光线发射到液晶模组,会出现明暗不均的画面,给用户带来了不良的视觉效果。
所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该背光模组利用蓝色油墨层作为反射层,具有高反射率且在高温下不易发黄,使得背光模组产生的光线均匀,给用户带来良好的视觉效果。以下结合附图进行具体的说明。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显示装置1包括背光模组10和液晶模组20,背光模组10可以产生光线并射向液晶模组20的液晶屏以实现液晶屏的图像显示功能。
其中,显示装置1可以为液晶模组20、电子纸、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器件或部件。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种结构示意图。
该背光模组10包括电路板11、发光二极管12以及蓝色油墨层13,该发光二极管12与电路板11连接,该发光二极管12被配置为产生光束,该光束至少包括蓝色光束,该蓝色油墨层13设置于电路板11,该蓝色油墨层13被配置为反射蓝色光束。
其中,电路板11可以是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PCB是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是电子元器件电气相互连接的载体。
其中,发光二极管12(Light-emitting Diode,LED)是一种常见的发光器件,该发光二极管12可以高效地将电能转化成光能。其中,发光二极管12可以根据需要出射不同的光线,例如白色光线、绿色光线以及蓝色光线。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光束至少包括蓝色光束,指的是该光束也可以是蓝色光束,也可以是蓝色光束和其他颜色的光束混合形成的混合光束。
其中,利用蓝色油墨印刷至电路板11形成蓝色油墨层13,该蓝色油墨层13只反射发光二极管12发射的蓝色光束,吸收除蓝色光束之外的其他光束。也就是说,当光束为蓝色光束时,该蓝色油墨层13将该光束全部反射;当光束为蓝色光束和其他颜色的光束混合形成的混合光束时,该蓝色油墨层13可以反射蓝色光束,吸收其他颜色的光束。
现有技术中,利用白色油墨对发光二极管12发射的光束进行反射之余,还增加一反射片以提高反射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蓝色油墨层13的反射率很高,至少高达95%,而白色油墨的反射率小于90%,所以该高反射率的蓝色油墨层13作为反射层,可以无需贴反射片,从而可以降低成本以及减少加工步骤。并且,蓝色油墨具有在高温下比较稳定、不易发黄、易于后续加工等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10,在电路板11上设置一层蓝色油墨层13,以反射发光二极管12发射的蓝色光束,以使得该蓝色光束能够发射至液晶模组20。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利用高反射率的蓝色油墨层13作为电路板11的反射层,以取代传统的白色油墨和反射片作为反射层。其中,蓝色油墨取代白油油墨,蓝色油墨在高温下不易发黄,所以该背光模组10产生的光线均匀,给用户带来良好的视觉效果。
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该背光模组10还包括量子点层14,该量子点层14设置于发光二极管12的出光面的一侧。量子点(Quantum Dot)是一种纳米级别的半导体,通过对这种纳米半导体材料施加一定的电场或光压,它们便会发出特定频率的光,而发出的光的频率会随着这种半导体的尺寸的改变而变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量子点层14内设置有红色量子点以及绿色量子点。其中,一部分蓝色光束激发该红色量子点以发出红色光束,一部分蓝色光束激发该绿色量子点以发出绿色光束,该蓝色光束、红色光束以及绿色光束混合以形成白光。该白光发射至液晶模组20,该液晶模组20显示图像供用户观看。
可以理解的是,量子层还可以包括透明板,该红色量子点以及绿色量子点设置于透明板中,以使得射入量子层的部分光束可以激发该红色量子点以及绿色量子点,从而激发出红色光束和绿色光束,最后红色光束、绿色光束以及蓝色光束混合形成白光。
请参阅图4、图5以及图6,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的原理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原理图。
该背光模组10还包括透蓝反红绿层15,该透蓝反红绿层15设置于量子层的入光面的一侧,该透蓝反红绿层15能够使得蓝色光束穿过且能够反射绿色光束以及红色光束。可以理解的是,蓝色光束激发量子点层14中的红色量子点或者绿色量子点后得到的红色光束以及绿色光束的方向是杂乱无序的。可能大部分的红色光束以及绿色光束的方向顺着蓝色光束的方向一起发射出来,混合成白光被液晶模组20所接收,形成有效光源;如图5,可能还有部分红色光束以及绿色光束的方向和蓝色光束方向相反,散射回发光二极管12处,不能被液晶模组20所接收,从而造成了红色光束以及绿色光束的浪费,可能会存在最后形成的白光的强度降低的现象。为了提背光模组10的发光效率,传统做法是加强发光二极管12的光照强度,这必然会进一步造成能源的浪费。
所以,如图6,该透蓝反红绿层15设置在量子点层14的入光面,该透蓝反红绿层15不仅能够选择性地透过380-500nm波段的蓝色光束,同时可以高效地反射500-800nm波段的红色光束以及绿色光束,起到很好选择性透蓝色光束和反射红色光束以及绿色光束的效果。所以当部分红色光束以及绿色光束与蓝色光束的方向相反时,这部分红色光束以及绿色光束在透蓝反红绿层15发生全反射,不会散射回发光二极管12处,而是发射至液晶模组20,所以设置透蓝反红绿层15克服红色光束以及绿色光束的浪费的问题,提高背光模组10的发光效率。
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该背光模组10还包括扩散板16,扩散板16使蓝色光束发生不同方向的折射或者散射,从而改变光束的行进路线,实现入射至扩散板16的光束充分散射以产生光学扩散的效果,使得射入液晶显示模组的光线更加柔和。
当扩散板16设置于量子点层14以及透蓝反红绿层15之间时,扩散板16设置于透蓝反红绿层15的出光面的一侧以及量子点层14的入光面的一侧。该扩散板16扩散蓝色光束至量子点层14,并且能够阻挡经量子层激发后反射的部分红色光束以及绿色光束。
当扩散板16设置于透蓝反红绿层15的入光面的一侧时,由发光二极管12发射的光束直接被扩散板16扩散,再进入透蓝反红绿层15以及量子点层14。
当所述扩散板16于所述量子点层14光面的一侧时,由发光二极管12发射的光束进入透蓝反红绿层15以及量子点层14后,再由扩散板16进行扩散。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10的制作方法。该背光模组10的制作方法用于生产该背光模组10。该背光模组10可以应用于上述显示装置1。下述方法中,在不影响使用效果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调整顺序。
请继续参阅图2以及参阅图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该背光模组10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310、提供一电路板11,在电路板11上形成一层蓝色油墨层13。其中,蓝色油墨层13用于反射蓝色光束。
其中,电路板11可以是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11),PCB是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是电子元器件电气相互连接的载体。
其中,利用蓝色油墨印刷至电路板11形成蓝色油墨层13,该蓝色油墨层13只反射发光二极管12发射的蓝色光束,吸收除蓝色光束之外的其他光束。也就是说,当光束为蓝色光束时,该蓝色油墨层13将该光束全部反射;当光束为蓝色光束和其他颜色的光束混合形成的混合光束时,该蓝色油墨层13可以反射蓝色光束,吸收其他颜色的光束。
更为具体的是,该蓝色油墨可以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在PCB上涂抹蓝色油墨,并预留出安装发光二极管12的位置,该预留出安装发光二极管12的位置不涂抹蓝色油墨。其中,该丝网印刷是指利用丝网印刷的非预留位置的网孔可透过油墨,预留位置的网孔不能透过油墨的基本原理进行印刷。
S320、提供多个发光二极管12,多个发光二极管12与电路板11连接,多个发光二极管12用于产生光束,光束至少包括蓝色光束;
其中,发光二极管12是一种常见的发光器件,该发光二极管12可以高效地将电能转化成光能。其中,发光二极管12可以根据需要出射不同的光线,例如白色光线、绿色光线以及蓝色光线。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光束至少包括蓝色光束,指的是该光束也可以是蓝色光束,也可以是蓝色光束和其他颜色的光束混合形成的混合光束。可以理解的是,提前在电路上没有印刷蓝色油墨的预留位置刷锡膏,再将发光二极管12安装在预留位置处。
现有技术中,利用白色油墨对发光二极管12发射的光束进行反射之余,还增加一反射片以提高反射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蓝色油墨层13的反射率很高,至少高达95%,而白色油墨的反射率小于90%。所以该高反射率的蓝色油墨作为反射层,可以无需贴反射片,从而可以降低成本以及减少加工步骤。并且,蓝色油墨具有在高温下比较稳定、不易发黄、易于后续加工等优点。
请参阅图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隔热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在提供多个发光二极管12,该多个发光二极管12与电路板11连接后,背光模组10的制作方法还包括:提供一隔热治具17,该隔热治具17具有多个通孔171;将隔热治具17贴合于电路板11,每一发光二极管12穿设于一个通孔171;对多个发光二极管12进行焊接,使得多个发光二极管12固定于电路板11。
可以理解的是,该发光二极管12具有多个接头,当发光二极管12与电路板11连接时,需要对二极管进行焊接,以使得发光二极管12可以稳定地安装在电路板11上。蓝色油墨层13受热可能存在鼓包、破损等现象,从而使用隔热治具17进行保护。隔热治具17设置有多个通孔171,每一发光二极管12可以穿设于一个通孔171后,再对发光二极管12进行焊接。所以,通过设置隔热治具17,只有发光二极管12的周围的局部区域产生高温从而进行焊接,对蓝色油墨层13进行较好的保护。
其中,焊接的方式可以是回流焊,回流焊采用的方式是空气或氮气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后吹向已经贴好发光二极管12的电路板11,让发光二极管12两侧的锡膏融化后与电路板11粘结。
请继续参阅图3,提供多个发光二极管12,多个发光二极管12与电路板11连接后,背光模组10的制作方法还包括:提供一量子点层14,量子点层14与发光二极管12相对设置且位于发光二极管12的出光面的一侧;其中,量子点层14内设置有红色量子点以及绿色量子点,一部分蓝色光束激发红色量子点以发出红色光束,一部分蓝色光束激发绿色量子点以发出绿色光束,蓝色光束、红色光束以及绿色光束混合以形成白光。
量子点是一种纳米级别的半导体,通过对这种纳米半导体材料施加一定的电场或光压,它们便会发出特定频率的光,而发出的光的频率会随着这种半导体的尺寸的改变而变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量子点层14内设置有红色量子点以及绿色量子点。其中,一部分蓝色光束激发该红色量子点以发出红色光束,一部分蓝色光束激发该绿色量子点以发出绿色光束,该蓝色光束、红色光束以及绿色光束混合以形成白光。该白光发射至液晶模组20,该液晶模组20显示图像供用户观看。
可以理解的是,量子层还可以包括透明板,该红色量子点以及绿色量子点设置于透明板中,以使得射入量子层的部分光束可以激发该红色量子点以及绿色量子点,从而激发出红色光束和绿色光束,最后红色光束、绿色光束以及蓝色光束混合形成白光。
请继续参阅图4,提供一量子点层14前,背光模组10的制作方法还包括:提供一透蓝反红绿层15,透蓝反红绿层15设置于量子点层14的入光面的一侧,透蓝反红绿层15能够使得蓝色光束穿过且能够阻挡绿色光束以及红色光束。
该透蓝反红绿层15能够使得蓝色光束穿过且能够反射绿色光束以及红色光束。可以理解的是,蓝色光束激发量子点层14中的红色量子点或者绿色量子点后得到的红色光束以及绿色光束的方向是杂乱无序的。可能大部分的红色光束以及绿色光束的方向顺着蓝色光束的方向一起发射出来,混合成白光被液晶模组20所接收,形成有效光源;可能还有部分红色光束以及绿色光束的方向和蓝色光束方向相反,散射回发光二极管12处,不能被液晶模组20所接收,从而造成了红色光束以及绿色光束的浪费,可能会存在最后形成的白光的强度降低的现象。为了提背光模组10的发光效率,传统做法是加强发光二极管12的光照强度,这必然会进一步造成能源的浪费。
所以,该透蓝反红绿层15设置在量子点层14的入光面,该透蓝反红绿层15不仅能够选择性地透过380-500nm波段的蓝色光束,同时可以高效地反射500-800nm波段的红色光束以及绿色光束,起到很好选择性透蓝色光束和反射红色光束以及绿色光束的效果。所以当部分红色光束以及绿色光束与蓝色光束的方向相反时,这部分红色光束以及绿色光束在透蓝反红绿层15发生全反射,不会散射回发光二极管12处,而是发射至液晶模组20,所以设置透蓝反红绿层15克服红色光束以及绿色光束的浪费的问题,提高背光模组10的发光效率。
请继续参阅图5,提供一透蓝反红绿层15后,背光模组10的制作方法还包括:提供一扩散板16;将扩散板16设置于量子点层14与透蓝反红绿层15之间;或者将扩散板16设置于透蓝反红绿层15的入光面的一侧。
其中,扩散板16使蓝色光束发生不同方向的折射或者散射,从而改变光束的行进路线,实现入射至扩散板16的光束充分散射以产生光学扩散的效果,使得射入液晶显示模组的光线更加柔和。
当将扩散板16设置于量子点层14以及透蓝反红绿层15之间时,扩散板16设置于透蓝反红绿层15的出光面的一侧以及量子点层14的入光面的一侧。该扩散板16扩散蓝色光束至量子点层14,并且能够阻挡经量子层激发后反射的部分红色光束以及绿色光束。
当将扩散板16设置于透蓝反红绿层15的入光面的一侧时,由发光二极管12发射的光束直接被扩散板16扩散,再进入透蓝反红绿层15以及量子点。
当将所述扩散板16于所述量子点层14光面的一侧时,由发光二极管12发射的光束进入透蓝反红绿层15以及量子点层14后,再由扩散板16进行扩散。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10,在电路板11上设置一层蓝色油墨层13,以反射发光二极管12发射的蓝色光束,以使得该蓝色光束能够发射至液晶模组20。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利用反射率高达97%的蓝色油墨层13作为电路板11的反射层,以取代传统的白色油墨和反射片作为反射层。其中,蓝色油墨取代白色油墨,蓝色油墨在高温下不易发黄,所以该背光模组10产生的光线均匀,给用户带来良好的视觉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路板;
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被配置为产生光束,所述光束至少包括蓝色光束;
蓝色油墨层,所述蓝色油墨层设置于所述电路板,所述蓝色油墨层被配置为反射所述蓝色光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量子点层,所述量子点层设置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出光面的一侧;所述量子点层包括红色量子点以及绿色量子点;
其中,一部分所述蓝色光束激发所述红色量子点以发出红色光束,一部分所述蓝色光束激发所述绿色量子点以发出绿色光束,所述蓝色光束、所述红色光束以及所述绿色光束混合以形成白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透蓝反红绿层,所述透蓝反红绿层设置于所述量子点层的入光面的一侧,所述透蓝反红绿层能够被所述蓝色光束穿过且能够反射所述绿色光束以及所述红色光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扩散板,所述扩散板设置于所述量子点层与所述透蓝反红绿层之间;或者,所述扩散板设置于所述透蓝反红绿层的入光面的一侧;或者,所述扩散板设置于所述量子点层的出光面的一侧。
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6.一种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电路板,在所述电路板上形成一层蓝色油墨层;
提供多个发光二极管,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用于产生光束,所述光束至少包括蓝色光束;
其中,所述蓝色油墨层用于反射所述蓝色光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供多个发光二极管,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电路板连接后,还包括:
提供一隔热治具,所述隔热治具设置有多个通孔;
将所述隔热治具贴合于所述电路板,每一所述发光二极管穿设于所述一个通孔;
对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进行焊接,使得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固定于所述电路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供多个发光二极管,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电路板连接后,还包括:
提供一量子点层,将所述量子点层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出光面的一侧;
其中,所述量子点层包括红色量子点以及绿色量子点,一部分所述蓝色光束激发所述红色量子点以发出红色光束,一部分所述蓝色光束激发所述绿色量子点以发出绿色光束,所述蓝色光束、所述红色光束以及所述绿色光束混合以形成白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供一量子点层前,还包括:
提供一透蓝反红绿层,所述透蓝反红绿层设置于所述量子点层的入光面的一侧,所述透蓝反红绿层能够被所述蓝色光束穿过且能够阻挡所述绿色光束以及所述红色光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供一透蓝反红绿层后,还包括:
提供一扩散板;
将所述扩散板设置于所述量子点层与所述透蓝反红绿层之间;或者
将所述扩散板设置于所述透蓝反红绿层的入光面的一侧;或者
将所述扩散板设置于所述量子点层的出光面的一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342123.XA CN114019723A (zh) | 2021-11-12 | 2021-11-12 |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342123.XA CN114019723A (zh) | 2021-11-12 | 2021-11-12 |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019723A true CN114019723A (zh) | 2022-02-08 |
Family
ID=80064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342123.XA Pending CN114019723A (zh) | 2021-11-12 | 2021-11-12 |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019723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540452A (zh) * | 2023-05-31 | 2023-08-04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WO2023207329A1 (zh) * | 2022-04-24 | 2023-11-0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学模组、拼接显示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174448A (ja) * | 1997-12-15 | 1999-07-02 | Hitachi Ltd | 液晶表示装置 |
US20150055058A1 (en) * | 2013-08-23 | 2015-02-2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
CN104698680A (zh) * | 2015-03-11 | 2015-06-10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模组和显示设备 |
US20150219824A1 (en) * | 2014-01-31 | 2015-08-06 | Minebea Co., Ltd. | Spread illuminating apparatus |
JP2016194986A (ja) * | 2015-03-31 | 2016-11-17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
-
2021
- 2021-11-12 CN CN202111342123.XA patent/CN11401972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174448A (ja) * | 1997-12-15 | 1999-07-02 | Hitachi Ltd | 液晶表示装置 |
US20150055058A1 (en) * | 2013-08-23 | 2015-02-2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
US20150219824A1 (en) * | 2014-01-31 | 2015-08-06 | Minebea Co., Ltd. | Spread illuminating apparatus |
CN104698680A (zh) * | 2015-03-11 | 2015-06-10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模组和显示设备 |
JP2016194986A (ja) * | 2015-03-31 | 2016-11-17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207329A1 (zh) * | 2022-04-24 | 2023-11-0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学模组、拼接显示装置 |
CN116540452A (zh) * | 2023-05-31 | 2023-08-04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546741B1 (ko) | 광 출사 모듈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 |
US20210028157A1 (en) | Light-emitting apparatus | |
WO2020155813A1 (zh) |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
KR100717226B1 (ko) | 광원 유닛, 그를 이용한 조명 장치 및 그를 이용한 표시장치 | |
CN211979375U (zh) | 一种显示装置 | |
CN114019723A (zh) |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 |
CN103629627A (zh) | 纳米磷光体片及背光装置 | |
US20090121249A1 (en) | Package structure of a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 |
EP1969282A1 (en) | Light guide member, flat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1809474A (zh) | 使用低廓形边发射led的薄背光源 | |
CN213240753U (zh) |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 |
CN213399142U (zh) | 一种显示装置 | |
KR20130005792A (ko) | 백라이트 유닛 | |
CN101865376A (zh) | 背光模块、显示器以及背光模块的反射罩的制造方法 | |
CN112735259A (zh) | 一种实现高亮度的Mini LED背光源结构及显示装置 | |
US20120261682A1 (en) | Backlight module | |
JP2008251561A (ja) | 表示装置 | |
CN216956601U (zh)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216927945U (zh) | Led模组及显示装置 | |
KR20120133558A (ko) | 백라이트 유닛 | |
JP2008181750A (ja) | 光源モジュール及び光源装置 | |
CN114864797A (zh) | 发光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216084125U (zh) | 一种实现高亮度的Mini LED背光源结构及显示装置 | |
JP2001006416A (ja) | バックライト構造 | |
CN112987394B (zh) | 一种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