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07164B - 耳机盒及耳机组件 - Google Patents

耳机盒及耳机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07164B
CN114007164B CN202111635885.9A CN202111635885A CN114007164B CN 114007164 B CN114007164 B CN 114007164B CN 202111635885 A CN202111635885 A CN 202111635885A CN 114007164 B CN114007164 B CN 1140071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box
earphone
groove
e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3588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07164A (zh
Inventor
李建波
邸希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3588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071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071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071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071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071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25Accumulators or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1/00Receptacles for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5C1/00-A45C9/00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3/00Details; Accessories
    • A45C13/001Accessor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3/00Details; Accessories
    • A45C13/005Hinges
    • A45C13/007Hinges with spr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lding portable devices containing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91Detail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R1/1008 - H04R1/1083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1/00Receptacles for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5C1/00-A45C9/00
    • A45C2011/001Receptacles for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5C1/00-A45C9/00 for portable audio devices, e.g. headphones or MP3-play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盒及耳机组件,该耳机盒包括盒体、盖体、弹性件和柔性件,盒体与盖体中的一者上设有凹槽,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凹槽的槽底壁及柔性件连接。盖体位于第一位置时,柔性件的至少部分伸出至凹槽外,盖体闭合时,盖体或者盒体先与柔性件接触,盖体继续闭合,弹性件受压而发生形变,弹性件连接柔性件的另一端逐渐靠近凹槽的槽底壁,柔性件随之往凹槽内运动,直至盖体盖合至盒体上,耳机盒成功关闭。这里,柔性件和弹性件减缓了盖体与盒体之间的碰撞冲击力,盖体与盒体接触时二者之间的碰撞冲击力较小,进而降低了耳机盒关闭时产生的噪音,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耳机盒闭合时会产生较大噪音的问题。

Description

耳机盒及耳机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耳机盒及耳机组件。
背景技术
耳机盒用于储存耳机。现有的耳机盒通常被配置成包括盒体和盖体,盖体枢接于盒体,且盖体能够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操作,当盖体位于打开位置时,耳机能够被用户取出使用或者被重新放置到盒体内,当盖体处于闭合位置时,耳机被储存在耳机盒内。
但是,盖体由打开位置运动至闭合位置时,盖体与盒体相碰撞,导致耳机盒闭合时会产生较大的噪音。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盒及耳机组件,可解决现有技术中耳机盒闭合时会产生较大的噪音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盒,包括:盒体、盖体与缓冲件,盒体与盖体中的一者上设有凹槽;缓冲件包括弹性件和柔性件,弹性件的一端与凹槽的槽底壁连接,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柔性件连接;
其中,盖体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被操作;盖体位于第一位置时,柔性件的至少部分伸出至凹槽外;盖体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三位置时,柔性件和盒体与盖体中的另一者相抵,第三位置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盖体由第三位置往第二位置运动时,盒体与盖体中的另一者对弹性件施加作用力,弹性件的另一端往靠近凹槽的槽底壁的方向运动而发生形变并产生抵抗力;弹性件被配置成使运动至第二位置的盖体能够保持在第二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盒通过在盒体或者盖体上设置凹槽,凹槽内安装有弹性件,弹性件可弹性形变,弹性件的一端与凹槽的槽底壁连接,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柔性件连接。盖体位于第一位置时,柔性件的至少部分伸出至凹槽外,盖体往靠近盒体的方向运动时,盖体或者盒体先与柔性件接触,柔性件能够吸收盖体与盒体之间的碰撞冲击力,然后盖体继续闭合,弹性件往靠近凹槽槽底的方向运动,柔性件随之往凹槽内运动,直至盖体盖合至盒体上,耳机盒关闭。由此,该耳机盒在关闭时,盖体与盒体不是直接碰撞,而是柔性件先与盒体或者盖体接触,因为柔性件能够减缓盖体与盒体之间的碰撞冲击力,所以盖体与盒体接触时二者之间的碰撞冲击力较小,进而降低了盖体与盒体之间的碰撞声音,从而降低了耳机盒关闭时产生的噪音,实现了降噪。
在盒体或者盖体与柔性件接触之后,盖体继续运动的过程中,盖体或者盒体对弹性件施加作用力,弹性件发生形变而使得弹性件的另一端逐渐靠近凹槽的槽底壁,则弹性件会产生抵抗力来抵抗盖体,使得盖体需要克服弹性件产生的抵抗力才能往靠近盒体的方向运动,则弹性件能够减缓盖体与盒体之间的碰撞冲击力,使得盖体与盒体接触时二者之间的碰撞冲击力较小,进而降低了盖体与盒体之间的碰撞声音,从而降低了耳机盒关闭时产生的噪音,实现了降噪。
总的来说,在柔性件和弹性件的双重缓冲作用下,耳机盒闭合时的噪音小。这样,用户在图书馆或者咖啡馆等静谧环境使用关闭本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盒时,耳机盒产生的噪音较小甚至是不会产生噪音,有效解决了噪音给用户带来困扰的问题,改善了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弹性件为弹片,弹片包括固定臂和弹性臂,固定臂与凹槽的槽底壁连接,固定臂的一端与弹性臂的一端相连,弹性臂的另一端与柔性件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固定臂的另一端以及弹性臂的另一端位于固定臂的一端的同一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弹片还包括弯曲段,弯曲段的两端分别与固定臂的一端以及弹性臂的一端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弯曲段包括至少一个弧形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弯曲段还包括位于固定臂与弧形段之间的折弯段,折弯段具有折角,凹槽的槽底壁形成有止抵台阶,折弯段与止抵台阶的侧壁紧固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弹性臂倾斜于固定臂,且弹性臂的一端至弹性臂的另一端往逐渐远离凹槽的槽底壁的方向延伸。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固定臂的另一端与凹槽的槽侧壁相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缓冲件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的一端与弹性臂连接,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柔性件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连接件的另一端形成有安装台阶,安装台阶具有安装台阶面和安装台阶侧壁,柔性件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段与第二段,第一段与安装台阶面连接,第二段与安装台阶侧壁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连接件的一端形成有插槽,弹性臂的另一端插装在插槽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弹性臂的另一端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插槽的槽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固定柱,每个固定柱对应插装于一个通孔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盒体与盖体转动连接,固定臂的一端至固定臂的另一端往远离盒体与盖体连接的边缘的方向延伸。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弹片为钛合金制成的钛合金片或者为铜制成的铜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弹性件为弹簧,弹簧沿凹槽的深度方向延伸。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凹槽设置在盒体的第一面或者盖体的第二面上,盖体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面与第二面相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盖体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面与第二面接触,且柔性件完全收缩至凹槽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至少一组磁吸组件,每组磁吸组件包括安装在盒体上的第一磁性件和安装在盖体上的第二磁性件,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配置成相互吸引;且盖体由第三位置往第二位置运动时,弹性件产生的抵抗力小于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之间的磁吸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缓冲件设有多组,凹槽设有多个,每组缓冲件的弹性件对应安装在一个凹槽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盒体上设有用于放置耳机的容纳腔体。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组件,包括耳机和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的耳机盒,耳机收纳在耳机盒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组件包括耳机和耳机盒,该耳机盒通过在盒体或者盖体上设置凹槽,凹槽内安装有弹性件,弹性件可弹性形变,弹性件的一端与凹槽的槽底壁连接,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柔性件连接。盖体位于第一位置时,柔性件的至少部分伸出至凹槽外,盖体往靠近盒体的方向运动时,盖体或者盒体先与柔性件接触,柔性件能够吸收盖体与盒体之间的碰撞冲击力,然后盖体继续闭合,盖体或者盒体对弹性件施加作用力,弹性件发生形变而使得弹性件的另一端逐渐靠近凹槽的槽底壁,柔性件随之往凹槽内运动,且弹性件会产生抵抗力来抵抗盖体,使得盖体需要克服弹性件产生的抵抗力才能往靠近盒体的方向运动,直至盖体盖合至盒体上,耳机盒成功关闭。因为柔性件和弹性件能够有效减缓盖体与盒体之间的碰撞冲击力,所以盖体与盒体接触时二者之间的碰撞冲击力较小,进而减小了盖体与盒体之间的碰撞声音,从而降低了耳机盒关闭时产生的噪音,实现了降噪。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组件在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组件在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盒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盒的立体剖切图;
图5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盒中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盒中第一种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盒中第一种缓冲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盒中设有第一种缓冲件的盖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盒中第一种缓冲件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盒中第一种缓冲件的连接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盒中设有第一种缓冲件的盖体的主视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盒关闭过程的状态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盒中设有第二种缓冲件的盖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盒中第三种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盒中设有第三种缓冲件的盖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19为图18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盒中设有第四种缓冲件的盖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21为图20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盒中第五种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耳机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耳机盒关闭过程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0、耳机组件;
100、耳机盒;
110、盒体;111、容纳腔体;112、第一轴孔;113、凸台;
120、盖体;121、凸出部;122、枢接转轴;123、凹槽;124、止抵台阶;
1240、止抵台阶面;1241、止抵台阶侧壁;125、包容腔;126、密接凸缘;
130、缓冲件;131、弹片;1310、固定臂;1311、弹性臂;1311a、通孔;
1312、弯曲段;1312a、折弯段;1312b、弧形段;132、柔性件;1320、第一段;
1321、第二段;133、连接件;1330、安装台阶;1330a、安装台阶面;
1330b、安装台阶侧壁;1331、插槽;1332、固定柱;134、弹簧;
140、磁吸组件;141、第一磁性件;142;第二磁性件;
200、耳机。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以往的耳机盒关闭时,耳机盒会因盖体与盒体撞击接触而产生较大的噪音(例如“啪”的声音),当用户在图书馆、咖啡馆等静谧环境关闭耳机盒时,噪音会给用户带来一定的困扰。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改进的耳机盒及具有该耳机盒的耳机组件,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盒及耳机组件的实现方式进行详细阐述。
实施例一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组件1000在闭合状态时的结构,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耳机组件1000在打开状态时的结构。参考图1和图2,耳机组件1000包括耳机200和应用于该耳机200的耳机盒100,耳机盒100用于收纳该耳机200。应当理解的是,这里的耳机200是指佩戴在用户头部上或用户头部周围的小型收听设备,其能够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以供用户收听。其中,耳机200可以与便携式媒体播放器(例如MP3等),手机、电脑、平板、膝上型计算机等终端设备,或者立体声系统和其他类型的设备一起使用,以从便携式媒体播放器、手机等上述设备接收音频电信号。上述耳机200可以为无线耳机,无线耳机不包括电缆而是从无线音频源无线地接收音频数据流的无线设备。
耳机盒100可以用于对耳机200进行储存、也可以用于对耳机200进行充电。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耳机盒100可以同时用于对耳机200进行储存和充电。其中,当耳机盒100能够用于对耳机200进行充电时,耳机盒100可以采用无线感应充电方式,则用户无需定期取出耳机200内部的电池进行充电,充电方便。
示例性地,参考图2,耳机盒100可以包括盒体110与盖体120。盒体110上设有顶部开口的容纳腔体111,容纳腔体111的大小和形状设计成能够接受耳机200。盖体120能够在用户的操作下处于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当盖体120位于第一位置时,容纳腔体111暴露在外界,耳机盒100处于打开状态,则用户能够将耳机200从容纳腔体111取出使用或者能够将耳机200放回到容纳腔体111内;当盖体120位于第二位置时,盖体120覆盖在开口上以封闭容纳腔体111,耳机盒100处于闭合状态,耳机200被封闭在耳机盒100内。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耳机200沿竖直方向的高度可以设计成大于对应的容纳腔体111在竖直方向上的深度,使得置入到容纳腔体111内的耳机200仍有一部分延伸至容纳腔体111外,以便于用户抓住耳机200并将其从容纳腔体111内取出。相应的,盖体120上设有包容腔125,当盖体120盖合至盒体110上时,包容腔125与容纳腔体111正对并连通,使得耳机200延伸出容纳腔体111的部分能够伸入至包容腔125内。应理解的是,为了能够容纳耳机200,包容腔125配置成与其所要包围的耳机200的部分的大小和形状相适应。
上述耳机200可以配置成为一对,相应的,容纳腔体111可以设有两个,其中一个容纳腔体111的大小和形状设计成能够接受其中一个耳机200,另一个容纳腔体111的大小和形状设计成能够接受另一个耳机200,使得一对耳机200均能够被存储在耳机盒100内。本示例中,盖体120上也可以设有两个包容腔125,且两个包容腔125与两个容纳腔体111一一对应。
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耳机盒100的分解结构。参考图3,盒体110可以与盖体120转动连接,这样,与分离式的盒体110和盖体120相比,盖体120处于第一位置时,盖体120与盒体110也枢接在一起,以免盖体120脱离盒体110而导致容易丢失。例如,在图3中,盒体110的一侧壁上设有第一轴孔112和第二轴孔(图未示出),第一轴孔112的轴线与第二轴孔的轴线共线设置且均平行于水平面,盖体120的一侧壁上设有凸出部121,凸出部121的两端均凸出设置有枢接转轴122,两个枢接转轴122同轴设置,且一个枢接转轴122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轴孔112内,另一个枢接转轴122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二轴孔内,使得盖体120围绕枢接转轴122旋转至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盒体110与盖体120枢接时,盖体120可相对于盒体110转动,且盖体120与盒体110之间的角度为θ。其中,θ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180°。结合图1和图2,可以看出,θ=0°时,盖体120位于图1所示的第二位置;θ=180°时,盖体120位于第一位置,且盖体120开启的程度达到最大;0°<θ<180°时,盖体120位于第二位置和第一位置之间。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角度大小仅仅是示例,不构成对其的限定的。
图4示意性地显示了耳机盒100的剖切结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盒体110内和盖体120内还可以设置有磁性件,盒体110能够对盖体120磁性吸引,以使得盖体120在磁力作用下能够盖合在盒体110上。示例性地,如图4所示,盒体110的边缘位置可以设置有第一磁性件141,盖体120的边缘位置可以设置有第二磁性件142,第一磁性件141与第二磁性件142相配合,且第一磁性件141与第二磁性件142的磁性相反,使得二者彼此吸引。这样,盖体120往靠近盒体110的方向运动时,即盖体120由第一位置往第二位置运动过程中,在两个磁性件的磁力作用下,盖体120能够快速的盖合至盒体110上并处于稳定,使得关闭状态的耳机盒100能够稳定。
这里,第一磁性件141与第二磁性件142均可以为永磁体或者电磁体。或者,在其他的情况下,第一磁性件141和第二磁性件142中的一者可以为永磁体或者电磁体,另一者为磁性材料,磁性材料具有能够被永磁体或者电磁体所吸引的特性。此外,第一磁性件141与第二磁性件142组成的磁吸组件140可以设有多组,磁吸组件140的数量增加,盒体110与盖体120之间的磁吸力增强,以使得耳机盒100处于关闭状态时能够在磁吸力的作用下保持稳定。当然,耳机盒10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磁性件141与第二磁性件142之间的磁吸力不能使得盖体120被吸附至与盒体110接触,使得处于打开状态的耳机盒100也能够保持稳定。
图5示意性地显示了图2中A处的局部结构,图6示意性地显示了盖体120的结构,图7示意性地显示了第一种实施例中缓冲件130的结构。参考图2、图5、图6和图7,耳机盒100还包括缓冲件130,盖体120上可以设置有凹槽123,缓冲件130安装在凹槽123内,以用于减缓盒体110与盖体120之间的碰撞冲击力。这样,缓冲件130设于盖体120上,当盖体120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时,盒体110先与缓冲件130接触,以避免盒体110直接与盖体120撞击。需要指出的是,本示例中,凹槽123可以避开容纳腔体111设置,使得盖体120位于第二位置时,凹槽123不会与容纳腔体111连通。
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凹槽123也可以设置在盒体110上,相应的,缓冲件130设于盒体110上。这样,当盖体120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时,盖体120先与缓冲件130接触,以避免盖体120直接与盒体110撞击。在本示例中,凹槽123可以避开包容腔125设置,使得盖体120位于第二位置时,凹槽123不会与包容腔125相连通。
下面本申请各实施例以凹槽123设置在盖体120上为例进行详细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阅读了下面的技术方案后,显然可以理解凹槽123设置在盒体110上的方案。
图8示意性地显示了第一种缓冲件130的分解结构,图9示意性地显示了设有图7所示的缓冲件130的盖体120的剖视结构,图10示意性地显示了图9中B处的局部结构。如图7至图10所示,缓冲件130具体可以设计成包括弹片131、柔性件132和连接件133,弹片131安装在凹槽123的槽底壁上,弹片131通过连接件133与柔性件132连接。连接件133起到连接作用,以将弹片131与柔性件132连接起来
示例性地,如图7至图10所示,弹片131具体可以包括固定臂1310和弹性臂1311,其中,固定臂1310与凹槽123的槽底壁紧固连接,固定臂1310的一端与弹性臂1311的一端相连,弹性臂1311的另一端与连接件133的一端紧固连接,连接件133的另一端与柔性件132紧固连接。这样,弹片131能依靠固定臂1310与凹槽123的连接关系来实现安装固定。
盖体120处于第一位置时,弹片131处于初始状态,沿凹槽123的深度的方向,弹性臂1311的另一端和固定臂1310远离弹性臂1311的另一端之间存在间隙。如此设计,弹性臂1311的另一端在凹槽123的深度方向上具有变形空间,当存在压力作用在弹性臂1311上时,弹片131在凹槽123的深度方向上能够弹性形变,则柔性件132能够沿凹槽123的深度方向移动。
在图8和图10所示,弹性臂1311的另一端与固定臂1310的另一端可以位于固定臂1310的一端的同一侧。需要指出的是,若弹性臂1311的另一端与固定臂1310的另一端位于固定臂1310的一端的不同侧,弹性臂1311的一端至另一端是往远离固定臂1310的方向延伸的,这样,整个弹片131的长度较大,相应的,与弹片131匹配的凹槽123的尺寸较大。而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弹性臂1311的另一端和固定臂1310的另一端设于固定臂1310的一端的同一侧,使得弹片131的长度相对较小,相应的,与弹片131匹配的凹槽123的尺寸较小,因此,耳机盒100具有良好的美观性,且有利于避免盖体120因开设过大的凹槽123而导致其结构强度大幅降低。
弹片131还可以包括弯曲段1312,弯曲段1312的两端分别与固定臂1310的一端以及弹性臂1311的一端相连接,使得固定臂1310的一端通过弯曲段1312与弹性臂1311的一端相连。在一些实施例中,弯曲段1312可以包括弧形段1312b和折弯段1312a。其中,折弯段1312a位于固定臂1310与弧形段1312b之间,使得折弯段1312a的两端分别与固定臂1310的一端及弧形段1312b的一端相连,弧形段1312b远离折弯段1312a的另一端与弹性臂1311的一端相连。通过在固定臂1310与弹性臂1311之间设置弧形段1312b和折弯段1312a,使得固定臂1310的一端与弹性臂1311的一端在凹槽123的深度方向上也存在间隙,则弹片131受压而发生形变时,弹性臂1311也不容易完全贴合至固定臂1310上,且弧形段1312b具有较高的抗变形能力,这样,固定臂1310与弹性臂1311的连接处也不容易出现疲劳断裂。
当然,弧形段1312b的数量不局限于为图8所示的一个。在其他实施例中,弧形段1312b也可以为多个。当弧形段1312b为多个时,多个弧形段1312b依次连接。通过增加弧形段1312b的数量,进而有利于提高弯曲段1312的抗变形能力,以使得弯曲段1312与固定臂1310或弹性臂1311的连接处不容易折断。
并且,凹槽123的槽底壁上形成有止抵台阶124,止抵台阶124具有止抵台阶面1240和止抵台阶侧壁1241,折弯段1312a可以设计成与止抵台阶124的止抵台阶侧壁1241相抵并紧固连接。如此设置,止抵台阶124能够支撑折弯段1312a,使得弹片131能够更牢固的安装在凹槽123的槽底壁上。
弹性臂1311可以平行于固定臂1310,此时,沿凹槽123的深度的方向,弹性臂1311的另一端与固定臂1310的另一端之间的距离等于弹性臂1311的一端与固定臂1310的一端之间的距离。或者,在图8至图10所示的示例中,弹性臂1311可以倾斜于固定臂1310,且弹性臂1311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往远离凹槽123槽底壁的方向延伸。这样,相较于弹性臂1311平行于固定臂1310,本实施例中弹性臂1311的另一端与固定臂1310之间的距离更大,则弹性臂1311的另一端可变形的空间更大,当存在压力施加在弹片131上时,弹片131的形变程度大,则柔性件132具有较大的行程范围。
弹性臂1311的另一端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与连接件133的一端相连接,或者,弹性臂1311的另一端也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与连接件133的一端进行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连接件133与弹片131相连的一端设有插槽1331,弹性臂1311的另一端插装在插槽1331内,使得弹性臂1311与连接件133相连。其中,图11示意性地显示了连接件133的结构,图12示意性地显示了连接件133的剖面结构。
其中,实现弹片131插装至连接件133的插槽1331内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的可能性:
在第一种可行的安装方式中,可以先加工出具有插槽1331的连接件133,再将弹性臂1311的另一端插接至插槽1331内。这里,具有插槽1331的连接件133可以采用注塑工艺加工出来,或者,也可以采用铸造工艺加工出不具有插槽1331的连接件133,再利用机加工工艺在连接件133上加工出插槽1331。其中,弹性臂1311与插槽1331还可以设计为过盈配合,使得弹性臂1311被紧固在插槽1331内,连接方式简单可靠。
在第二种可行的安装方式中,可以先提供弹片131,再采用注塑工艺直接在弹片131上注塑出连接件133,此时,注塑出的连接件133的一端直接包裹在弹片131外,相应的,连接件133的一端则构造出了与弹片131配合的插槽1331。由此,与第一种安装方式相比,省去了将弹片131插装至插槽1331内的装配工序。而且,本实施例中弹片131与连接件133形成为一体件,在不提高成本的前提下,可以提高缓冲件130的强度。
弹性臂1311的另一端上进一步地还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1311a,通孔1311a的中心线与弹性臂1311的厚度方向平行,插槽1331的槽壁上相应的设置有多个固定柱1332,每个固定柱1332对应的插装在一个通孔1311a内。这样,固定柱1332与通孔1311a的配合关系能够起到限制弹性臂1311沿其长度方向的位移,进而有利于避免弹性臂1311的另一端从插槽1331脱出,提高了连接件133与弹片131的连接可靠性。
示例性地,如图12所示,每个固定柱1332的两端均可以与插槽1331的槽壁连接,这样,固定柱1332的两端与插槽1331的槽壁之间均不存在缝隙,使得弹片131无法与固定柱1332脱离固定状态,弹片131与连接件133牢固的连接在一起。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适用于采用第二种安装方式来连接弹片131和连接件133的方案。这样,安装时,当将注塑所采用的注塑材料注入至弹性臂1311上以直接注塑出连接件133时,注塑材料会流入至通孔1311a内,注塑材料成型后变为固定柱1332,固定柱1332的两端与插槽1331相对的两面连接。
其中,连接件133可以由金属(例如铜合金)等刚性材料制成、也可以由硬质塑料制成,使得连接件133具有较高的强度,以为柔性件132提供支撑作用。
在图8至图12所示的示例中,连接件133的另一端上形成有安装台阶1330,安装台阶1330具有安装台阶侧壁1330b和安装台阶面1330a,此时的柔性件132可以呈“┍”形,柔性件132具体可以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段1320和第二段1321,第一段1320与安装台阶面1330a紧固连接,第二段1321与安装台阶侧壁1330b紧固连接。如此设置,柔性件132同时与连接件133的端面及表面紧固连接,这样,连接件133能够为柔性件132提供支撑,使得柔性件132在自身重力以及其他压力的作用下也不容易与连接件133分离,提高了柔性件132与连接件133的连接可靠性。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柔性件132也可以仅与安装台阶面1330a相连,此时,柔性件132可以呈块状或者板状。或者,柔性件132也可以仅与连接件133的另一端的端面相连。
和连接件133的一端与弹性臂1311的连接方式类似的,连接件133的另一端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与柔性件132相连接,或者,连接件133的另一端也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与柔性件132进行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柔性件132为橡胶件或者弹性塑料件时,柔性件132还可以利用注塑工艺形成在连接件133的另一端上。具体而言,可以先提供连接件133,再采用注塑工艺直接在连接件133的安装台阶面1330a上注塑出柔性件132。这样,与粘接或者卡接的连接方式相比,省去了连接柔性件132和连接件133的装配工序。而且,连接件133与柔性件132可以形成为一体件,在不提高成本的前提下,有利于提高缓冲件130的强度。
另外,上述缓冲件130的大小应设计成与凹槽123的大小相匹配,使得缓冲件130均能够容置到凹槽123内,以在盖体120盖合的过程中,柔性件132能够移动至凹槽123内部。
图13示意性地显示了设有第一种缓冲件130的盖体120的主视结构。结合图6、图7、图8、图10和图13,凹槽123可以呈长方形,并且,柔性件132以及连接件133沿X轴方向的宽度与凹槽123沿X轴方向的宽度相同,则柔性件132及连接件133沿X轴方向上的两侧与凹槽123沿其X轴方向上的两侧相贴合,使得柔性件132及连接件133的两侧与凹槽123的槽侧壁之间不存在缝隙,也即连接件133占满了凹槽123的宽度,耳机盒100的美观性较佳。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附图中,X轴、Y轴、Z轴分别代表着耳机盒100中盒体110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
如图7、图8和图10所示,连接件133的一端可以超出弹片131,使得弹片131在凹槽123的槽底壁的正投影完全落入到连接件133和柔性件132在凹槽123的槽底壁的正投影之内。这样,连接件133和柔性件132完全遮掩住弹片131,耳机盒100处于打开状态时,用户只能观察到柔性件132和连接件133、而无法直接观察到弹片131,使得耳机盒100在打开状态可以具有良好的美观性。
继续参考图10所示,固定臂1310远离弹性臂1311的另一端还可以与凹槽123的槽侧壁相抵。如此,固定臂1310的另一端与凹槽123的槽侧壁的配合关系能够起到定位作用,以在将缓冲件130安装到凹槽123内时,容易找准缓冲件130的安装位置,安装方便。
当凹槽123呈长方形时,凹槽123上与固定臂1310的另一端相抵接的槽侧壁可以为第一槽侧壁,凹槽123还具有第二槽侧壁,第二槽侧壁与第一槽侧壁相对设置,连接件133连接弹性臂1311的一端与凹槽123的第二槽侧壁不抵触,使得连接件133与凹槽123的第二槽侧壁之间可以存在间隙。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凹槽123也可以设计成圆形、方形、梯形等其他形状,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容易理解的是,凹槽123设计成其他形状时,连接件133连接弹性臂1311的一端也不与凹槽123的槽侧壁接触。
如图2、图9和图10所示,在盒体110与盖体120转动连接的实施方案中,弹性臂1311可以配置成使自身的一端至另一端是往远离枢接转轴122的方向延伸的。这里,弹性臂1311的一端靠近枢接转轴122,弹性臂1311的另一端靠近盖体120上与枢接转轴122相对的远侧端部。如此,盖体120关闭时,盒体110上与枢接转轴122相对的远侧端部接触到柔性件132。
相反的,弹性臂1311也可以配置成使自身的一端至另一端是往靠近枢接转轴122的方向延伸的。这里,弹性臂1311的一端靠近盖体120上与枢接转轴122相对的远侧端部,弹性臂1311的另一端靠近枢接转轴122。如此,盖体120关闭时,盒体110上靠近枢接转轴122的端部接触到柔性件132。
参考图10,当盖体120处于第一位置、弹片131处于初始状态时,柔性件132的部分位于凹槽123外。当然,在其他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柔性件132也可以设计成在盖体120处于第一位置时,整个柔性件132均位于凹槽123外。
图14示意性地显示了耳机盒100闭合过程的状态变化。关闭耳机盒100时,耳机盒100的状态变化过程可以参考图14所示。具体地,在盖体120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三位置时,柔性件132与盒体110相抵,且弹片131未受到压力;在盖体120由第三位置往第二位置运动的过程中,盖体120逐渐接近盒体110,柔性件132受到挤压,压力F传递至弹性臂1311上,使得弹性臂1311以弧形段1312b的另一端为轴心转动以靠近固定臂1310,弧形段1312b能够绕其圆心往靠近固定臂1310的方向卷绕,使得弧形段1312b连接折弯段1312a的一端具有沿其切线方向(图10中以N方向示出)的运动趋势,弹性臂1311的另一端与固定臂1310之间的距离减小,使得柔性件132逐渐往凹槽123内运动,直至盖体120盖合至盒体110上,则盖体120达到第二位置。这里,第三位置可以是指第二位置和第一位置之间的任一位置。示例性地,在盒体110与盖体120转动连接的实施方案中,第三位置可以是指盖体120相对于盒体110之间的角度θ为15°、30°、45°或者60°时所处的位置。
上述柔性件132不限于为橡胶材质制成的橡胶件(例如硅胶件),还可以为弹性塑料制成的弹性塑料件或者为海绵材质制成的海绵件。柔性件132的结构不限于为块状结构,也可以为板状结构等其他结构,只要盖体120运动至第三位置时,柔性件132能够与盒体110抵接即可。
相较之下,在盖体120处于第一位置、且柔性件132的部分位于凹槽123外的实施方案中,由于柔性件132伸出凹槽123的部分较少,则盖体120运动至第三位置时,盖体120与盒体110之间的角度θ较小;而在盖体120处于第一位置、且柔性件132全部位于凹槽123外的实施方案中,由于柔性件132伸出凹槽123的部分较多,则盖体120运动至第三位置时,盖体120与盒体110之间的角度θ较大。
可以理解的是,因为柔性件132不是刚性材料,所以耳机盒100关闭过程中,盒体110与柔性件132接触的瞬间,盒体110与柔性件132之间也不会产生碰撞声音,以免带来噪音。
通过上述设置,如图14所示,耳机盒100的一种示例性地关闭过程为:用户操作盖体120往靠近盒体110的方向转动,盖体120运动至第三位置,柔性件132与盒体110接触,用户继续对盖体120施加作用力使得盖体120继续往靠近盒体110的方向运动,盒体110挤压柔性件132,故与柔性件132相连的弹片131也受到压力F,在压力F的作用下,弹性臂1311绕弧形段1312b的另一端转动以靠近固定臂1310,则弹性臂1311的另一端与固定臂1310之间的距离减小,以带动柔性件132逐渐往凹槽123内运动以靠近凹槽123的槽底壁,直至盖体120盖合至盒体110上,耳机盒100成功关闭。
耳机盒100的打开过程与耳机盒100的关闭过程相反。耳机盒100的一种示例性地打开过程为:用户操作盖体120往远离盒体110的方向运动,在此过程中,随着盖体120与盒体110之间的距离增大,弹片131逐渐恢复形变,弹性臂1311逐渐往远离固定臂1310的方向运动,柔性件132随弹性臂1311往远离固定臂1310的方向移动,使得柔性件132逐渐往凹槽123外运动,直至盖体120由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三位置,此时,弹片131已完全恢复形变,柔性件132的至少部分伸出至凹槽123外,以为耳机盒100下一次关闭提供缓冲。然后,用户操作盖体120继续往远离盒体110的方向运动,并由第三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
可以看出,该耳机盒100在闭合时不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其具体原理在于:
一是通过设置柔性件132,盖体120与盒体110不是直接接触碰撞,而是柔性件132先与盒体110或者盖体120接触,柔性件132能够吸收盖体120与盒体110之间的部分碰撞冲击力,起到了缓冲作用,使得盖体120与盒体110之间的碰撞冲击力得到减缓,进而有利于降低盖体120与盒体110的撞击噪音,从而降低了耳机盒100关闭时产生的噪音,实现了降噪。
二是通过将柔性件132设计成与弹片131连接,使得盖体120由第三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弹片131发生形变并产生抵抗力,弹片131能够抵抗盖体120往第二位置运动的动作,使得盖体120需要克服弹片131产生的抵抗力才能继续往靠近盒体110的方向运动,这样,弹片131也能够起到缓冲作用,有效的减少了盖体120盖合至盒体110上时的碰撞力度,进而有利于减小盖体120与盒体110碰撞产生的噪音,从而降低了耳机盒100关闭时产生的噪音,实现了降噪。
并且,柔性件132与盒体110或者盖体120接触的瞬间,由于柔性件132与盒体110之间以及柔性件132与盖体120之间不是刚性冲击,故柔性件132与盒体110或者盖体120接触时也不会产生碰撞声音,以免耳机盒100关闭时产生噪音。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盒100借助柔性件132和弹片131共同来实现降噪,其中,柔性件132能够阻止盖体120直接盖合至盒体110上,且柔性件132先消解掉部分盖体120与盒体110的碰撞力度,弹片131能够抵抗盖体120,以减小盖体120与盒体110的碰撞力度,并使得盖体120能够缓缓盖合至盒体110上,则盖体120与盒体110接触时二者之间的碰撞冲击力较小,进而减小了盖体120与盒体110之间的碰撞声音,从而降低了耳机盒100关闭时产生的噪音。这样,用户在图书馆或者咖啡馆等静谧环境闭合本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盒100时,耳机盒100产生的噪音较小,有效解决了噪音给用户带来困扰的问题,改善了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降低耳机盒100关闭时的噪音,本领域技术人员往往容易想到在盒体110的整个顶面上设置柔性垫片,使得盖体120盖合过程中,柔性垫片先与盖体120接触,降低了盒体110与盖体120之间的撞击力,以减小噪音。但是柔性垫片能够变形,即便盖体120盖在盒体110上,也难以确保盖体120与盒体110之间能够始终严丝合缝的贴合,导致闭合后的耳机盒100也难以防止灰尘等进入到耳机盒100的内部。而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柔性件132设置成与弹片131相连,且耳机盒100闭合时,弹片131发生形变,使得柔性件132能够收缩在凹槽123内,这样,降低了盖体120与盒体110因柔性件132而无法紧密贴合的风险,以利于确保闭合后的耳机盒100的防尘性能较好。
值得注意的是,弹片131需要合理的设计,使得弹片131正好能够抵抗盖体120与盒体110之间的碰撞冲击力。也就是说,通过合理的设计弹片131,使得弹片131形变而产生的抵抗力不会过大,这样,当盖体120处于第二位置时,弹片131形变而产生的抵抗力不足以使盖体120往远离盒体110的方向运动,盖体120不会被弹片131弹开以能够稳固的盖合在盖体120上,盖体120能够保持在第二位置,从而确保耳机盒100能够稳定的维持关闭状态。比如,当盒体110和盖体120内设有磁性件、耳机盒100利用磁吸力盖合时,弹片131形变而产生的抵抗力可以配置成小于磁吸组件140之间的磁吸力,弹片131不能抵抗盖体120与盒体110之间磁吸力,使得盖体120可以盖合到盒体110上,以确保耳机盒100能够关闭。
并且,通过合理的设计弹片131,使得弹片131形变而产生的抵抗力也不会过小。示例性地,弹片131可以设计成在盖体120运动至第二位置时,弹片131的形变程度达到最大,这样,盖体120盖合过程中,弹片131能够始终抵抗盖体120,极大的减小了盖体120与盒体110的碰撞力度,进而有利于完全消除盖体120与盒体110碰撞时产生的噪音。
另外,由于上述示例中弹片131的固定臂1310与弹性臂1311之间具有折弯段1312a和弧形段1312b,因此,盖体120由第三位置往第二位置运动时,弹性臂1311的另一端往靠近固定臂1310的方向运动,但弹性臂1311不会完全贴合至固定臂1310上。这样,耳机盒100在使用一段时间或者频繁启闭后,弹性臂1311的一端也不容易出现疲劳断裂。
且由于连接件133与凹槽123的槽侧壁之间存在间隙,因此,盖体120由第三位置往第二位置运动时,即便弧形段1312b连接折弯段1312a的一端具有沿其斜上方(图10中以N方向示出)的运动趋势,上述间隙可以为连接件133提供位置变化所需的空间,以免连接件133与凹槽123的槽侧壁发生干涉。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弧形段1312b连接折弯段1312a的一端具有沿其斜上方(图10中以N方向示出)的运动趋势,但是,通过将弯曲段1312设计成包括弧形段1312b和折弯段1312a,且折弯段1312a与槽底壁上的止抵台阶侧壁1241连接,因此,固定臂1310能够稳定的安装在凹槽123上,进而可以避免固定臂1310的一端随弧形段1312b往远离凹槽123的槽底壁方向运动而导致翘起,使得固定臂1310与凹槽123的槽底壁的连接可靠。也即是说,本实施例通过将弯曲段1312设置成包括折弯段1312a和弧形段1312b,利用折弯段1312a与凹槽123上的止抵台阶124相连来减轻固定臂1310的一端翘起的可能性,有利于增强弹片131的安装稳定性。
应理解的是,在图8示出的缓冲件130的基础上,缓冲件130还可以具有多种变形实施例,下面对缓冲件130的其他变形实施例进行介绍。
图15示意性地显示了设有第二种缓冲件130的盖体120的剖视结构,图16示意性地显示了图15中C处的局部结构。示例性地,如图15和图16所示,缓冲件130可以包括弹片131和柔性件132。其中,弹片131具体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臂1310、折弯段1312a、弧形段1312b和弹性臂1311,固定臂1310与凹槽123的槽底壁紧固连接,使得弹片131安装在凹槽123的槽底壁上,弹性臂1311的另一端与柔性件132连接。可见,与图8所示的缓冲件130相比,本示例示出的缓冲件130省去了连接件133,弹片131直接与柔性件132相连。
该示例中,凹槽123的槽底壁上也形成有止抵台阶124,止抵台阶124具有止抵台阶面1240和止抵台阶侧壁1241,折弯段1312a与止抵台阶124的止抵台阶侧壁1241相抵并紧固连接。并且,固定臂1310的另一端与凹槽123的槽侧壁相抵,弧形段与凹槽123的槽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图17示意性地显示了第三种缓冲件130的结构,图18示意性地显示了设有图17所示的缓冲件130的盖体120的剖视结构,图19示意性地显示了图18中D处的局部结构,图20示意性地显示了设有第四种缓冲件130的盖体120的剖视结构,图21示意性地显示了图20中E处的局部结构。参考图17至图21,上述弹片131上的弯曲段1312可以替换为仅包括弧形段,则弹性臂1311通过弧形段与固定臂1310相连。本示例中,固定臂1310的另一端与凹槽123的槽侧壁相抵,弧形段与凹槽123的槽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在图17中,弧形段示意性地可以设有一个,且弧形段的圆心位于弧形段朝向弹性臂1311的一侧。或者,弧形段也可以设有多个,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根据前文描述的内容可知,弹性臂1311可以平行于固定臂1310、也可以倾斜于固定臂1310。其中,弹性臂1311与固定臂1310平行时,弹片131可以如图17至图19所示,弹片131可以呈“⊂”形;弹性臂1311倾斜于固定臂1310时,弹片131可以如图20至图21所示。
这样,在图17至图21所示的示例中,盖体120由第三位置往第二位置运动时,柔性件132受挤压,压力F传递至弹性臂1311上,使得弹性臂1311以弧形段连接弹性臂1311的另一端为轴心转动以靠近固定臂1310,弧形段能够绕其圆心往靠近固定臂1310的方向卷绕,使得弧形段连接固定臂1310的一端具有沿其切线方向(图21中以P方向示出)的运动趋势,弹性臂1311的另一端与固定臂1310之间的距离减小,柔性件132随之靠近凹槽123的槽底壁,直至盖体120盖合至盒体110上。
并且,由于固定臂1310与弹性臂1311之间具有弧形段,沿凹槽123的深度方向,固定臂1310的一端与弹性臂1311的一端之间存在间隙,因此,盖体120由第三位置往第二位置运动时,弹片131发生形变且弹性臂1311的另一端逐渐靠近固定臂1310,但弹性臂1311不会完全贴合至固定臂1310上。这样,耳机盒100在使用一段时间或者频繁启闭后,弹性臂1311的一端也不容易出现疲劳断裂。
此外,因为弹片131的弧形段与凹槽123的槽侧壁之间存在间隙,所以盖体120由第三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即便弧形段连接固定臂1310的一端具有沿其斜上方(图21中以P方向示出)的运动趋势,上述间隙也为弧形段提供了可变形的空间,有利于避免往斜上方运动的弧形段与凹槽123的槽侧壁发生干涉。
图22示意性地显示了第五种缓冲件130的结构。在一种变形示例中,如图22所示,弹片131可以仅包括固定臂1310和弹性臂1311,固定臂1310的一端可以与弹性臂1311的一端相连,且弹性臂1311倾斜于固定臂1310。也即,固定臂1310与弹性臂1311可以直接相连,二者之间可以未设置弯曲段1312。此时,弹片131呈图22所示的“∠”形,弹片131的固定臂1310与弹性臂1311之间具有夹角φ,其中,0°<φ<90°。并且,固定臂1310的另一端与凹槽123的槽侧壁相抵,弹性臂1311的一端以及固定臂1310的一端与凹槽123的槽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参考图15至图22,在缓冲件130不包括连接件133的实施方案中,柔性件132与弹性臂1311的另一端相连。其中,柔性件132可以连接于弹性臂1311的另一端的端面(例如图15和图16所示),或者,柔性件132也可以设于弹性臂1311背向凹槽123的表面上(例如图17至图22所示),本实施例对此不予限制。
需要指出的是,缓冲件130并不局限于上述附图8、图16、图17、图21和图22中示出的精确结构,还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的基础上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另外,上述弹片131可以为铁、镍、钴、不锈钢等铁磁金属制成,也可以为铜、钛、铝等具有弹性的非铁磁性金属制成。其中,在盒体110和盖体120内设有磁性件、耳机盒100利用磁吸力盖合的实施方案中,通过将弹片131设计为由铜、钛、铝等非铁磁性金属制成,使得弹片131不具有被永磁体或者电磁体所吸引的特性,以免磁吸组件140对弹片131产生磁吸力,进而有利于避免弹片131受磁吸力影响而具有往凹槽123外运动的趋势,使得弹片131可以牢固的安置在凹槽123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缓冲件130可以配置成,盖体120运动至第二位置时,柔性件132可以完全收缩至凹槽123内(例如图14所示)。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上述盖体120可以具有第一面,上述盒体110可以具有第二面,凹槽123可以设置在盖体120的第一面上,本示例中,当盖体120处于第二位置时,盖体120的第一面与盒体110的第二面相对并接触,则柔性件132能够完全收缩至凹槽123内。
或者,在其他示例中,缓冲件130还可以配置成,盖体120运动至第二位置时,柔性件132也可以为部分收缩至凹槽123内、另一部分位于凹槽123外。具体而言,上述盖体120的第一面的边缘可以凸出设置有密接凸缘126,上述盒体110的第二面上可以凸出设置有凸台113,凸台113与盒体110的第二面的边缘之间具有间隙,凹槽123可以设置在凸台113或者盖体120的第一面上,且在盖体120处于第二位置时,凸台113与盖体120的第一面相对但不接触。这样,盖体120盖合在盒体110上时,密接凸缘126与凸台113的边缘接触以实现密封,凸台113与盖体120的第一面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此时的柔性件132仍有部分位于凹槽123外。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具体可以参考图2、图3和图6所示,缓冲件130可以设有三个,并且,凹槽123也设有三个,每个缓冲件130对应的安装在一个凹槽123内。如此,通过设置三个缓冲件130,增强了对盒体110与盖体120碰撞时的缓冲作用,以尽可能的使耳机盒100关闭时不会产生噪音。当然,在其他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缓冲件130也可以设有一个、两个、四个、五个、六个等,也就是说,本实施例对缓冲件130以及凹槽123的数量不予限制。
需要指出的是,当凹槽123设有多个时,多个凹槽123可以均设置在盖体120上,或者,多个凹槽123可以均设置在盒体110上。具体地,参考图2、图3和图13,当缓冲件130和凹槽123设有三个时,三个缓冲件130均设置在盖体120上,且其中一个缓冲件130设于两个包容腔125的一侧,另一个缓冲件130设于两个包容腔125的一侧,再一个缓冲件130设于两个包容腔125之间。
或者,作为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案,当凹槽123设有多个时,多个凹槽123也可以分别布设在盖体120和盒体110上,也就是说,可以设计成部分凹槽123位于盖体120上,其余的凹槽123位于盒体110上。此时,多个缓冲件130应配置成:盖体120处于第三位置时,设于盖体120上的缓冲件130与盒体110接触的同时,设于盒体110上的缓冲件130也能够与盖体120接触。这样,多个缓冲件130能够同步的与盖体120或者盒体110接触,以确保多个缓冲件130均能够用于吸收盖体120与盒体110接触时的碰撞冲击力。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除了用于收纳耳机200,本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盒100还可以用于更多其他的用途,例如但不限于用作存储眼镜的容器、用作存储药品的容器、用作存储可穿戴式电子产品的容器或者用作微型便携式媒体播放器的充电容器。例如耳机盒100用作存储眼镜的容器时,盒体110内的容纳腔体111的大小和形状被设计成与眼镜匹配,如此,存储眼镜的容器在关闭时所产生的噪声较小,以免给用户带来困扰。
实施例二
图23示意性地显示了另一种耳机盒100的结构,图24示意性地显示了另一种耳机盒100闭合过程的状态变化。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参考图23至图24,本实施例具体可以将缓冲件130中的弹片131替换成弹簧134。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缓冲件130可以包括弹簧134和柔性件132,弹簧134沿凹槽123的槽深方向延伸,弹簧134的两端分别与凹槽123的槽底壁及柔性件132连接。其中,图23和图24以凹槽123设置在盒体110上为例示出,当然,凹槽123也可以设置在盖体120上,则弹簧134也可以设置在盖体120上。
其中,盖体120位于第一位置时,弹簧134处于初始状态,柔性件132位于凹槽123外;在盖体120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三位置时,盖体120与柔性件132接触,且弹簧134未受到压力;盖体120由第三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弹簧134被压缩,柔性件132随弹簧134往凹槽123内运动;盖体120位于第二位置时,弹簧134的压缩变形量达到最大,柔性件132收缩至凹槽123内。应理解的是,例如图24所示,弹簧134在初始状态的长度可以设计成等于凹槽123的深度,这样,盖体120位于第一位置时,整个柔性件132均伸出至凹槽123外。或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弹簧134在初始状态的长度也可以设计成小于凹槽123的深度,且弹簧134在初始状态的长度与柔性件132沿凹槽123的中心线方向的高度之和大于凹槽123的深度,这样,盖体120位于第一位置时,柔性件132的部分伸出至凹槽123外。
如图2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盒100的一种示例性地关闭过程为:用户操作盖体120往靠近盒体110的方向转动,盖体120运动至第三位置,盖体120与柔性件132接触,用户继续对盖体120施加作用力使得盖体120继续往靠近盒体110的方向运动,盒体110挤压柔性件132,故与柔性件132相连的弹簧134也受到压力,弹簧134被压缩而使得长度变短,带动柔性件132逐渐往凹槽123内运动以靠近凹槽123的槽底壁,直至盖体120盖合至盒体110上,耳机盒100成功关闭。
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盒100除了柔性件132能够起到缓冲作用,通过将柔性件132设计成与弹簧134连接,使得盖体120由第三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弹簧134的弹力能够抵抗盖体120,往第二位置运动的动作,使得盖体120需要克服弹簧134的弹力才能继续往靠近盒体110的方向运动,这样,弹簧134起到了缓冲作用,有效的减少了盖体120盖合至盒体110上时的碰撞力度,进而有利于减小盖体120与盒体110碰撞产生的噪音,从而降低了耳机盒100关闭时产生的噪音,实现了降噪。这样,用户在图书馆或者咖啡馆等静谧环境闭合本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盒100时,耳机盒100产生的噪音较小,有效解决了噪音给用户带来困扰的问题,改善了用户体验。
对比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实施例二中弹簧134具有良好的弹性,且弹簧134可以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取,获取方式简单,而相比于弹簧134,实施例一中弹片131在凹槽123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上不易变形,进而有利于避免弹片131在在凹槽123的宽度方向或者凹槽123的长度方向上产生位移,从而有利于避免柔性件132偏离凹槽123。
综合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描述的内容可知,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盒体110与盖体120之间设置柔性件132,使得盖体120盖合至盒体110上时,盖体120或盒体110先与柔性件132抵触,利用柔性件132来吸收盒体110与盖体120之间的碰撞冲击力,降低了耳机盒100关闭时的撞击噪声。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还设置有弹性件(例如图14所示的弹片131或者图24所示的弹簧134),弹性件与柔性件132相连接,弹性件位于盖体120或盒体110上的凹槽123内,使得耳机盒100打开时柔性件132至少有部分伸出在凹槽123外,盖体120闭合过程中,盖体120或者盒体110先与柔性件132抵触,且盖体120由第三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盖体120或盒体110对弹性件施加作用力,弹性件发生形变而产生抵抗力,使得弹性件连接柔性件132的另一端逐渐靠近凹槽123的槽底壁,进而带动柔性件132往凹槽123内运动,直至盖体120盖合至盒体110上。这样,盖体120由第三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盖体120需要克服弹性件产生的抵抗力才能靠近盒体110,则弹性件也能够有效的减缓盒体110与盖体120之间的碰撞冲击力,降低了耳机盒100关闭时的撞击噪声。
另外,由于盖体120盖合至盒体110上时,柔性件132的至少部分压入凹槽内,则柔性件132对盒体110与盖体120的闭合的影响较小,使得闭合后的耳机盒100能够维持良好的防尘性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Claims (19)

1.一种耳机盒(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盒体(110)与盖体(120),所述盒体(110)与所述盖体(120)中的一者上设有凹槽(123);
缓冲件(130),所述缓冲件(130)包括弹片(131)和柔性件(132),所述弹片(131)包括固定臂(1310)和弹性臂(1311),所述固定臂(1310)与所述凹槽(123)的槽底壁连接,所述固定臂(1310)的一端与所述弹性臂(1311)的一端相连,所述弹性臂(1311)的另一端与所述柔性件(132)连接;
其中,所述盖体(120)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被操作;所述盖体(12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柔性件(132)的至少部分伸出至所述凹槽(123)外;所述盖体(120)由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三位置时,所述柔性件(132)和所述盒体(110)与所述盖体(120)中的另一者相抵,所述第三位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所述盖体(120)由所述第三位置往所述第二位置运动时,所述盒体(110)与所述盖体(120)中的另一者对所述弹片(131)施加作用力,所述弹性臂(1311)的另一端往靠近所述凹槽(123)的槽底壁的方向运动而发生形变并产生抵抗力;所述弹片(131)被配置成使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盖体(120)能够保持在所述第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盒(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臂(1310)的另一端以及所述弹性臂(1311)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固定臂(1310)的一端的同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盒(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131)还包括弯曲段(1312),所述弯曲段(13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臂(1310)的一端以及所述弹性臂(1311)的一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盒(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段(1312)包括至少一个弧形段(1312b)。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盒(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段(1312)还包括位于所述固定臂(1310)与所述弧形段(1312b)之间的折弯段(1312a),所述折弯段(1312a)具有折角,所述凹槽(123)的槽底壁形成有止抵台阶(124),所述折弯段(1312a)与所述止抵台阶(124)的侧壁紧固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盒(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1311)倾斜于所述固定臂(1310),且所述弹性臂(1311)的一端至所述弹性臂(1311)的另一端往逐渐远离所述凹槽(123)的槽底壁的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盒(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臂(1310)的另一端与所述凹槽(123)的槽侧壁相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盒(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130)还包括连接件(133),所述连接件(133)的一端与所述弹性臂(1311)连接,所述连接件(133)的另一端与所述柔性件(132)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机盒(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33)的另一端形成有安装台阶(1330),所述安装台阶(1330)具有安装台阶面(1330a)和安装台阶侧壁(1330b),所述柔性件(132)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段(1320)与第二段(1321),所述第一段(1320)与所述安装台阶面(1330a)连接,所述第二段(1321)与所述安装台阶侧壁(1330b)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机盒(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33)的一端形成有插槽(1331),所述弹性臂(1311)的另一端插装在所述插槽(1331)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耳机盒(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1311)的另一端设有至少一个通孔(1311a),所述插槽(1331)的槽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固定柱(1332),每个所述固定柱(1332)对应插装于一个所述通孔(1311a)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盒(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10)与所述盖体(120)转动连接,所述固定臂(1310)的一端至所述固定臂(1310)的另一端往远离所述盒体(110)与所述盖体(120)连接的边缘的方向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盒(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131)为钛合金制成的钛合金片或者为铜制成的铜片。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所述的耳机盒(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23)设置在所述盒体(110)的第一面或者所述盖体(120)的第二面上,所述盖体(1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相对。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耳机盒(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接触,且所述柔性件(132)完全收缩至所述凹槽(123)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所述的耳机盒(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组磁吸组件(140),每组所述磁吸组件(140)包括安装在所述盒体(110)上的第一磁性件(141)和安装在所述盖体(120)上的第二磁性件(142),所述第一磁性件(141)与所述第二磁性件(142)配置成相互吸引;且所述盖体(120)由所述第三位置往所述第二位置运动时,所述弹片 产生的抵抗力小于所述第一磁性件(141)与所述第二磁性件(142)之间的磁吸力。
17.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所述的耳机盒(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130)设有多组,所述凹槽(123)设有多个,每组所述缓冲件(130)的所述弹片 对应安装在一个所述凹槽(123)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所述的耳机盒(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10)上设有用于放置耳机(200)的容纳腔体(111)。
19.一种耳机组件(1000),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200)和如权利要求1至18任一项所述的耳机盒(100)。
CN202111635885.9A 2021-12-30 2021-12-30 耳机盒及耳机组件 Active CN1140071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35885.9A CN114007164B (zh) 2021-12-30 2021-12-30 耳机盒及耳机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35885.9A CN114007164B (zh) 2021-12-30 2021-12-30 耳机盒及耳机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07164A CN114007164A (zh) 2022-02-01
CN114007164B true CN114007164B (zh) 2022-07-08

Family

ID=79932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35885.9A Active CN114007164B (zh) 2021-12-30 2021-12-30 耳机盒及耳机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07164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76799A (zh) * 2019-07-02 2019-08-27 常德沁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开合的耳机充电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83536A (en) * 1968-12-10 1972-07-26 Arthur Robert David Tosler Improvement in or relating to buffers
EP1619340A1 (en) * 2004-07-23 2006-01-25 Lushridge Incorporated Cabinet door buffer bar
CN205494454U (zh) * 2016-03-31 2016-08-24 周沛仪 一种便携式自动冷冻杀毒医疗设备箱
CN207274372U (zh) * 2017-04-24 2018-04-27 盐城市天意密封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门用密封胶条
CN208266923U (zh) * 2018-04-26 2018-12-21 清远市鼎兴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静音防沉沙井盖
CN212345650U (zh) * 2020-05-12 2021-01-15 符策斌 一种新型珠宝盒
CN213243619U (zh) * 2020-11-05 2021-05-18 深圳市爱立基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tws耳机充电装置
CN213368119U (zh) * 2020-12-10 2021-06-04 孙翠蓉 一种具有降噪功能的蓝牙耳机
CN214674476U (zh) * 2021-05-26 2021-11-09 湖南加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65w的无线共享充电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76799A (zh) * 2019-07-02 2019-08-27 常德沁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开合的耳机充电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07164A (zh) 202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47630B (zh) 折叠屏设备
US7083439B1 (en) Mobile terminal apparatus
CN204668207U (zh) 电子设备按键结构和电子设备
CN103081252A (zh) D形连接器
CN101772285A (zh) 电子设备
US6743035B1 (en) Electronic card connector
CN114007164B (zh) 耳机盒及耳机组件
CN212085837U (zh) 一种无线耳机充电盒
CN101742870B (zh) 电子装置
JP2009223983A (ja) 緩衝部材
US9040818B2 (en) Dust-proof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210694540U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壳体组件及中框组件、电子设备
CN218917943U (zh) 一种基于翻转手表结合耳机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
CN212850950U (zh) 真正无线立体声耳机盒
CN219740583U (zh) 内置耳机的电子设备
CN215185906U (zh) 弹性件、弹性组件及充电盒
CN212486741U (zh) 电子装置、无线耳机及支架
KR20130059587A (ko) 슈라우드 일체형 덮개 및 이를 구비한 하드 디스크 드라이브
KR101828409B1 (ko) 배터리 커버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한 휴대용 전자 기기 및 이를 구비한 휴대용 전자 기기
CN220511216U (zh) 一种夹耳式tws耳机
CN219395016U (zh) 一种多用途蓝牙耳机
JP3205498U (ja) 携帯型情報端末用ケース
CN218976813U (zh) 耳机盒
CN217658541U (zh) 耳机收纳盒
CN220156636U (zh) 一种耳机充电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15

Address after: 100095 floors 2-14, building 3, yard 5, honeysuckle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Honor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Applicant before: Honor Device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