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83047A - 分体式加热保压治具台及保压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分体式加热保压治具台及保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83047A
CN113983047A CN202111272201.3A CN202111272201A CN113983047A CN 113983047 A CN113983047 A CN 113983047A CN 202111272201 A CN202111272201 A CN 202111272201A CN 113983047 A CN113983047 A CN 1139830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plate
lens
seat
heat ins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7220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栩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izo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izo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izo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izo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7220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8304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830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830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11/00Connect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by sticking or pressing them together, e.g. cold pressure welding
    • F16B11/006Connect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by sticking or pressing them together, e.g. cold pressure welding by glu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体式加热保压治具台及保压设备,其中,该分体式加热保压治具台包括治具座、第一加热棒、镜头浮动托台及第二加热棒,治具座上设有适于载放设备壳的承载面,承载面上与设备壳上的镜头区域对应的位置设有装配槽;第一加热棒设在治具座内,用以对治具座加热;镜头浮动托台嵌设在装配槽中且能够沿竖直方向弹性浮动,当设备壳被施压贴合在承载面上时,镜头浮动托台与镜头区域弹性相抵;第二加热棒设在镜头浮动托台,用以对镜头浮动托台进行加热。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加热保压治具台,可以实现热熔胶的上下两面同时加热,可以确保热熔胶均匀熔化,且受热均匀,粘接牢固可靠,平面度高。

Description

分体式加热保压治具台及保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压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加热保压治具台及保压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子设备的加工制造中,通常需要将两个零部件通过热熔胶进行粘接,在该粘接工艺中,通常需要利用保压设备对零件进行加热加压,使得热熔胶熔化后将两个零件粘接固定。
相关技术中,采用保压设备对零件进行加热加压,但是,通常是利用上方的加压加热设备下压在治具上,对治具上的两个零件进行加热及加压,也即是,从上方向下加热。例如一些手机的背板,在背板的内表面通过热熔胶粘接一片状零件(如SP板),从上方向下加热时,热熔胶的上层先熔化,而下层与背板接触的部分熔化速度慢,熔化不均匀,导致粘接不牢固,也影响平面度。
此外,诸多电子设备通常具有摄像头模组,并且,有些电子设备的摄像头模组凸出设备壳。以某些手机为例,手机的背板为了适应凸出的摄像头模组,背板上与摄像头模组对应的镜头区域也相应的向下凸出。这些手机的背板在需要和其他零件(例如在背板的内表面粘接一片状工件)粘接时,由于背板的底面与镜头区域不在同一平面,在对背板进行保压时,镜头区域无法获得可靠地支撑,进而导致保压过程中,该镜头区域受压小,由此造成背板与其他零件之间的粘接不均匀,平面度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分体式加热保压治具台及保压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分体式加热保压治具台,适于载放电子设备的设备壳并对其进行加热,该分体式加热保压治具台包括:
治具座,所述治具座上设有适于载放设备壳的承载面,所述承载面上与所述设备壳上的镜头区域对应的位置设有装配槽;
第一加热棒,所述第一加热棒设在所述治具座内,用以对所述治具座加热;
镜头浮动托台,所述镜头浮动托台嵌设在所述装配槽中且能够沿竖直方向弹性浮动,当所述设备壳被施压贴合在所述承载面上时,所述镜头浮动托台与所述镜头区域弹性相抵;
第二加热棒,所述第二加热棒设在所述镜头浮动托台,用以对所述镜头浮动托台进行加热。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加热保压治具台,一方面,治具座内设有第一加热棒,利用第一加热棒对治具座加热,治具座再从下向上传导热量至设备壳及热熔胶,同时,加压加热设备可以压紧在治具座上的设备壳和工件时,可以从上向下传导热量至工件和热熔胶,如此,热熔胶的上下两面同时加热,可以确保热熔胶均匀熔化,保持一段时间的压力,将工件和设备壳粘接在一起,受热均匀,粘接牢固可靠,平面度高。另一方面,镜头浮动托台能够弹性浮动,在设备壳被加压加热机构压紧贴合在承载面上时,镜头区域与镜头浮动托台弹性接触,利用镜头浮动托台对镜头区域提供弹性支撑,如此,支撑可靠稳定,有利于镜头区域及其他区域均匀受压,此外,第二加热棒可以对托台加热,利用托台对镜头区域的热熔胶加热,则可以使得热熔胶的各个位置均匀受热,确保工件与设备壳之间粘接均匀牢固,平面度更好。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分体式加热保压治具台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镜头浮动托台的顶面位于所述承载面下方且相距预定距离,所述预定距离小于所述镜头区域在所述设备壳上向下凸出的高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治具座包括:
底座;
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位于所述底座上方,所述第二加热棒插接在所述承载板中,以对所述承载板进行加热;
隔热板件,所述隔热板件设在所述底座和承载板之间;
弹性连接机构,所述弹性连接机构连接在所述隔热板件和底座之间,以使所述承载板及隔热板件在竖直方向可弹性浮动;
其中,所述承载面位于所述承载板的顶面,所述装配槽形成于所述底座、隔热板及承载板之间,且所述装配槽的开口位于所述承载板的顶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承载板包括装配座及导热板,所述装配座的上表面设有镶嵌槽;所述导热板嵌设在所述镶嵌槽内,且所述导热板的底部具有向下凸出且嵌设在所述装配座中的导热筋;
所述第一加热棒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加热棒插接在所述装配座内;所述隔热板件设在所述底座和装配座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承载面上还设有多个用以吸附所述设备壳的吸附孔,所述承载板内设有与各个所述吸附孔连通的负压通道,所述负压通道具有用于连接负压设备的负压接口。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镜头浮动托台包括:
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安装至所述装配槽中;
滑动件,所述滑动件沿竖直方向可滑动地设在所述固定座上;
托台,所述托台位于所述固定座的上方且与所述滑动件的上端固定,且所述托台的顶面与所述镜头区域适配,以承托所述设备壳的镜头区域;所述第二加热棒插接所述托台内,用以对所述托台进行加热;
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所述滑动柱的底部,用以对所述滑动柱提供向上的弹性作用力。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滑动件包括:
滑动柱,所述滑动柱沿竖直方向可滑动地设在所述固定座上;
第一隔热座,所述第一隔热座设在所述滑动柱的上端,所述托台固定在所述第一隔热座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镜头浮动托台还包括:
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下方且与所述弹性件相接触;
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在所述托台上,用于检测所述托台的温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弹性连接机构包括:
多个导向柱,多个所述导向柱间隔布置在所述隔热板件和所述底座之间,以使所述承载板及隔热板件相对于所述底座沿竖直方向可滑动;
多个第二弹性件,多个所述第二弹性件分布至所述底板和所述隔热板件之间,每个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上端与所述隔热板件相抵,每个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相抵;
多个C型件,多个所述C型件间隔布置在所述治具座的周围,每个所述C型件具有开口及位于所述开口上方的上挡沿及位于所述开口下方的下挡沿,所述底板及隔热板件的边沿位于所述C型件的开口内,且所述底板与所述下挡沿相抵,所述隔热板件与所述上挡沿相抵,以通过所述C型件限制所述承载板的浮动距离。
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保压设备,包括:
如上所述的分体式加热保压治具台;
加压加热机构,所述加压加热机构位于所述分体式加热保压治具台的上方,用以对所述分体式加热保压治具台上的设备壳及组装到设备壳上的零件进行加热并保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保压设备,具有上述的分体式加热保压治具,因此,热熔胶的上下两面同时加热,可以确保热熔胶均匀熔化,保持一段时间的压力,将工件和设备壳粘接在一起,受热均匀,粘接牢固可靠,平面度高。此外,利用镜头浮动托台对镜头区域提供弹性支撑,支撑可靠稳定,有利于镜头区域及其他区域均匀受压,此外,第二加热棒可以对托台加热,利用托台对镜头区域的热熔胶加热,则可以使得热熔胶的各个位置均匀受热,确保工件与设备壳之间粘接均匀牢固,平面度更好,并且,这种弹性支撑,也可以对设备壳的镜头区域起到缓冲保护作用。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分体式加热保压治具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分体式加热保压治具台的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分体式加热保压治具台中承载板的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分体式加热保压治具台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分体式加热保压治具台中镜头浮动托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加热保压治具台中镜头浮动托台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加热保压治具台中镜头浮动托台的分解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保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固定座;
H10、滑道;
H101、销孔;
11、滑动件;
111、滑动柱;
H111、限位槽;
112、第一隔热座;
113、限位销;
12、托台;
13、第二加热棒;
14、第一弹性件;
15、压力传感器;
16、温度传感器;
20、治具座;
201、底座;
202、承载板;
2021、装配座;
2022、导热板;
2022a、导热筋;
203、隔热板件;
2031、第一夹板;
2032、第二夹板;
2033、第二隔热座;
204、挡止件;
205、导向柱;
206、第二弹性件;
207、C型件;
2071、下挡沿;
2072、上挡沿;
H207、开口;
H20、安装槽;
H21、贯通口;
H20a、第一快拆口;
H20b、第二快拆口;
H22、吸附孔;
S20、承载面;
21、第一加热棒;
30、加压加热机构。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分体式加热保压治具台及保压设备。
参照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加热保压治具台,适于载放电子设备的设备壳并对其进行加热,设备壳具有向下凸出的镜头区域,该设备壳可以但不限于电子设备的背板等壳体部件,以下以手机的“背板”为例进行说明,该分体式加热保压治具台包括治具座20、第一加热棒21、镜头浮动托台12及第二加热棒13。
具体地,治具座20上设有适于载放设备壳的承载面S20,也即是手机的背板可以载放在治具座20的承载面S20上。承载面S20上与所述设备壳上的镜头区域对应的位置设有装配槽。
第一加热棒21设在所述治具座20内,用以对所述治具座20加热,利用该第一加热棒21可以对治具座20进行加热,治具座20再对载放在其上的设备壳进行加热,再从设备壳传导至热熔胶,实现从下向上加热热熔胶。
镜头浮动托台12嵌设在所述装配槽中且能够沿竖直方向弹性浮动,当所述设备壳被施压贴合在所述承载面S20上时,所述镜头浮动托台12与所述镜头区域弹性相抵。
也就是说,镜头浮动托台12是用于支撑背板上的镜头区域的。该镜头浮动托台12可以相对于治具座20沿竖直方向滑动并且具有弹性。在保压过程中,加压加热机构30对背板及组装到背板上的工件施加向下的压力,使得背板压紧贴合在治具座20的承载面S20上,此时,背板上的镜头区域位于镜头浮动托台12的上方,镜头浮动托台12弹性抵触在镜头区域,为镜头区域提供向上的弹性支撑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镜头区域是向下凸出背板的底面的,而对于不同的背板而言,具有一定的尺寸误差,所以,不同的背板,其镜头区域向下凸出的高度也存在尺寸误差。如果在治具座20上设置与镜头区域对应的凹槽,则对于不同的背板而言,由于尺寸误差的存在,有些背板放置在治具座20上时,镜头区域并不能与凹槽的底面接触,导致了镜头区域并不能获得可靠的支撑,最终造成背板与其他零件之间的粘接不均匀,平面度差。
本申请中,治具座20与镜头浮动托台12分别独立设置,当背板放置在治具座20上时,背板的底面与承载面S20接触,利用承载面S20对背板的底面进行支撑,而镜头区域通过独立的镜头浮动托台12进行弹性支撑,如此,可以确保背板的底面及镜头区域均能够获得可靠的支撑,并且,能够适应不同尺寸误差的背板。
第二加热棒13设在所述镜头浮动托台12,用以对所述镜头浮动托台12进行加热,也即是,利用第二加热棒13可以对镜头浮动托台12进行加热,而镜头浮动托台12与背板的镜头区域接触,可以利用镜头浮动托台12对镜头区域进行加热,镜头区域再将热量传导至对应区域的热熔胶,如此,可以对镜头区域进行直接加热,使得镜头区域受热能够与背板的其他区域保持相对均衡,达到均匀受热的目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加热保压治具台,一方面,治具座20内设有第一加热棒21,利用第一加热棒21对治具座20加热,治具座20再从下向上传导热量至设备壳及热熔胶,同时,加压加热设备可以压紧在治具座20上的设备壳和工件时,可以从上向下传导热量至工件和热熔胶,如此,热熔胶的上下两面同时加热,可以确保热熔胶均匀熔化,保持一段时间的压力,将工件和设备壳粘接在一起,受热均匀,粘接牢固可靠,平面度高。另一方面,镜头浮动托台12能够弹性浮动,在设备壳被加压加热机构30压紧贴合在承载面S20上时,镜头区域与镜头浮动托台12弹性接触,利用镜头浮动托台12对镜头区域提供弹性支撑,如此,支撑可靠稳定,有利于镜头区域及其他区域均匀受压,此外,第二加热棒13可以对托台12加热,利用托台12对镜头区域的热熔胶加热,则可以使得热熔胶的各个位置均匀受热,确保工件与设备壳之间粘接均匀牢固,平面度更好。
参照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镜头浮动托台12的顶面位于所述承载面S20下方且相距预定距离,所述预定距离小于所述镜头区域在所述设备壳上向下凸出的高度。
也就是说,当镜头浮动托台12安装在治具座20中之后,镜头浮动托台12的顶面与治具座20的承载面S20之间具有预定距离,该预定距离比背板上镜头区域向下凸出的高度要小,如此,当背板被加压加热机构30压紧贴合在治具座20的承载面S20上时,背板上的镜头区域能够对镜头浮动托台12产生向下的压力,进而确保镜头浮动托台12对镜头区域产生向上的弹性支撑作用。此外,镜头浮动托台12的顶面位于承载面S20下方,使得镜头浮动托台12的顶面与治具座20的承载面S20之间形成一个凹槽,当背板与治具座20的承载面S20紧贴时,镜头区域位于凹槽内且对镜头浮动托台12的压缩量不会太大,进而使得镜头区域与镜头浮动托台12之间的弹性支撑的作用力不会过大,保持相对合适支撑作用力,防止镜头区域受力过大造成的损坏。
参照图1至2及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治具座20包括底座201、承载板202及隔热板件203,承载板202位于所述底座201上方,所述第二加热棒13插接在所述承载板202中,以对所述承载板202进行加热。
隔热板件203设在所述底座201和承载板202之间。承载面S20位于所述承载板202的顶面,所述装配槽形成于所述底座201、隔热板及承载板202之间,且所述装配槽的开口H207位于所述承载板202的顶面。
也就是说,治具座20主要由底座201、承载板202及位于两者之间的隔热板件203组成,利用隔热板件203可以对承载板202与底座201进行热隔离,降低热量从承载板202向底座201传导的速度,确保承载板202的热量能够快速向上传导至承载面S20上的背板上,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底座201及其他部件温度过高造成的不良影响。
有利地,治具座20还包括弹性连接机构,所述弹性连接机构连接在所述隔热板件203和底座201之间,以使所述承载板202及隔热板件203在竖直方向可弹性浮动。
也就是说,隔热板件203和底座201之间通过弹性连接机构连接,在保压过程中,加压加热机构30向下运动对背板及组装到背板上方的工件施压时,承载板202受到压力作用而向下运动,弹性连接机构压缩,如此,可以利用弹性连接机构的弹性缓冲作用,对承载板202上的背板及工件保护作用,防止受压过大造成背板及工件受损等问题,确保保压更加稳定可靠。
参照图1至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承载面S20上还设有多个用以吸附所述设备壳的吸附孔H22,所述承载板202内设有与各个所述吸附孔H22连通的负压通道,所述负压通道具有用于连接负压设备的负压接口。
负压接口可以连接负压设备,利用负压设备对承载板202内的负压通道抽真空,进而使得吸附孔H22产生负压吸附作用,当背板被加压加热机构30压紧在承载板202上时,吸附孔H22的吸附作用可以吸附背板,使得背板平整地贴在承载面S20上,最终可以使得保压后粘接的工件和背板的平面度更高,粘接更加均匀牢固。此外,当背板发生变形时,某些吸附孔H22未能与背板吸附,则该吸附孔H22的负压不正常,如此,可以判断背板是否发生变形等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确保背板各个区域均保持平整贴合在承载面S20上,多个吸附孔H22可以分散布置在承载板202上,例如在承载面S20的各个边角的位置布置吸附孔H22,如此,在吸附孔H22数量较少的情况下,更容易使得背板平整的贴合在承载面S20上。
参照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承载板202包括装配座2021及导热板2022,所述装配座2021的上表面设有镶嵌槽;所述导热板2022嵌设在所述镶嵌槽内,且所述导热板2022的底部具有向下凸出且嵌设在所述装配座2021中的导热筋2022a,导热筋2022a可以提高热传导速度。
第一加热棒21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加热棒21插接在所述装配座2021内;所述隔热板件203设在所述底座201和装配座2021之间。
较佳地,装配座2021可以采用强度较高的金属材质,例如钢材质,导热板2022可以采用导热向较高的金属材质,例如铜材质。
本实施例中,在装配座2021内设置第一加热棒21,利用第一加热板对装配座2021加热,热量在传导至导热板2022,再从导热板2022传导至背板上,一方面,装配座2021具有较高的强度,方便加工高精度尺寸,由于粘接工艺中,工件通常为非常薄的片状件,例如0.23mm的sp板,要实现粘贴后,工件保持较高的平面度,则需要治具台保持较高的精度,因此,装配座2021的高精度尺寸可以满足粘接工艺中高精度的要求,同时,利用导热性能较高的导热板2022进行热量传导,可以确保加热能够到达均匀且热传导快的效果,换言之,采用上述组合结构的承载板202,既能够满足高精度的要求,也能够满足加热的要求,进而为粘接工艺实现高平面度提供保障。
参照图5至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镜头浮动托台12包括固定座10、滑动件11、托台12及第一弹性件14,固定座10安装至所述装配槽中。
滑动件11沿竖直方向可滑动地设在所述固定座10上,也即是,滑动柱111可以沿竖直方向相对于固定座10滑动。
托台12位于所述固定座10的上方且与所述滑动件11的上端固定,且所述托台12的顶面与所述镜头区域适配,以承托所述设备壳的镜头区域。较佳地,托台12的大小与背板的镜头区域面积大小相适配,当背板放置在治具座20上时,背板上的镜头区域刚好与托台12上下相对,以通过托台12支撑镜头区域。
第二加热棒13插接所述托台12内,用以对所述托台12进行加热,也即是,利用第二加热棒13可以对托台12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托台12再将热量传导至其上的镜面区域。
第一弹性件14设置所述滑动柱111的底部,用以对所述滑动柱111提供向上的弹性作用力。由于在保压过程中,保压设备的加压加热机构30向下运动而压紧在背板及组装在背板上的工件上,所以,背板受到向下的压力,背板上的镜头区域可以抵贴在托台12上,并且,第一弹性件14处于压缩状态,进而使得托台12对镜头区域产生弹性支撑。
本实施例中,滑动柱111在第一弹性件14提供的弹性作用力下可以上下浮动,进而使得托台12可以弹性浮动,且弹性浮动稳定可靠,在镜头区域与托台12弹性接触时,利用托台12对镜头区域提供弹性支撑,确保弹性支撑可靠稳定,并且,结构简单。
参照图5至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滑动件11包括滑动柱111及第一隔热座112,滑动柱111沿竖直方向可滑动地设在所述固定座10上;第一隔热座112设在所述滑动柱111的上端,所述托台12固定在所述第一隔热座112上。
本实施例中,滑动件11主要由滑动柱111和第一隔热座112组成,滑动柱111与固定座10滑动配合,而第一隔热座112位于滑动柱111的上端和托台12之间,如此,通过第一隔热座112对托台12和滑动柱111进行热隔离,降低热量向滑动柱111传导的速度,确保托台12的热量快速传导至其上背板的镜头区域,结构简单,热隔离效果好。
参照图6至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镜头浮动托台12还包括压力传感器15及温度传感器16,压力传感器15设在所述第一弹性件14的下方且与所述弹性件相接触;温度传感器16设在所述托台12上,用于检测所述托台12的温度。
在保压过程中,加压加热机构30对治具上的背板及组装在背板上的工件产生压力,由于压力的大小影响工件与背板之间的粘接效果,所以,为了对压力进行精确的控制,本实施例中,在弹性件的下方设置压力传感器15,当加压加热装置下压时,背板受到的压力通过托台12及第一弹性件14传递至压力传感器15,如此,通过压力传感器15可以检测背板的压力,以便于对压力进行准确控制。
此外,在保压过程中,加压加热机构30从上方对背板及组装在背板上的工件施压并加热,而保压治具及托台12可以从下方对背板及组装在背板上的工件加热,加热的温度影响背板和工件之间的热熔胶的状态,因此,为了确保镜头区域的热熔胶达到预期的热熔状态以及能够与背板的其他区域保持相对均匀的温度,本实施例中,在托台12上设置温度传感器16,利用温度传感器16检测托台12的温度,进而方便对镜头区域的温度进行准确控制。
参照图6至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固定座10内设有沿竖直方向贯穿所述固定座10的滑道H10,所述滑动柱111的下端与所述滑道H10滑动配合,如此,利用滑道H10与滑动柱111的滑动配合,可以实现滑动柱111竖直方向滑动可靠顺利。较佳地,该滑道H10可以形成为横截面为非圆形的结构,例如矩形,多边形等,滑动柱111与滑道H10适配,如此,可以使得滑动柱111周向固定而只能轴向滑动。
固定座10的壁设有沿水平方向贯穿所述固定座10的销孔H101,所述滑动柱111的壁设有沿水平方向贯穿所述滑动柱111的限位槽H111;所述销孔H101内穿设有适配的限位销113,所述限位销113穿过所述限位槽H111,以通过所述限位槽H111限制所述滑动柱111在竖直方向上的滑动行程。也即是,滑动柱111上的限位槽H111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尺寸大于限位销113的径向尺寸。
在托台12受到压力而向下运动至极限位置时,限位槽H111的顶面与限位销113相抵,通过限位槽H111的顶面限定了滑动柱111向下滑动的最大距离,而在托台12受到的压力撤销时,第一弹性件14的弹性作用力迫使滑动柱111及其上的托台12向上运动,当托台12向上运动至极限位置时,限位槽H111的底面与限位销113相抵,通过限位槽H111的底面限定了滑动柱111向上滑动的最大距离,如此,可以确保托台12上下浮动可靠稳定且浮动行程适当,此外,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示例性地,温度传感器16为贴片式传感器且固定在所述托台12的底面,在托台12的底面设置贴片式传感器,方便实现在较小的空间结构中安装温度传感器16并采集托台12的温度。
参照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底座201的顶面设有安装槽H20,所述安装槽H20的底面设有沉槽,所述承载板202的顶面设有向下贯穿隔热板件203后连通至所述安装槽H20的贯通口H21,安装槽H20、沉槽及贯通口H21共同构成上述装配槽。固定座10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槽H20内,且所述压力传感器15设在所述沉槽内,所述托台12沿竖直方向可滑动地设在所述贯通口H21中,如此,方便镜头浮动托台12的安装,并且,结构稳定可靠。
参照图1至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治具座20的侧面设有与所述沉槽相通的第一快拆口H20a以及与贯通口H21相通的第二快拆口H20b,所述第一快拆口H20a与所述限位销113相对,以供所述限位销113取出,所述第二快拆口H20b与所述压力传感器15相对,以供所述压力传感器15取出。
由于在保压过程中,托台12受到压力后,通过第一弹性件14传递至压力传感器15,并且,压力较大,在长期使用中,压力传感器15容易出现损坏,因此,需要更换压力传感器15。
本实施例中,在治具座20的侧面设置第一快拆口H20a和第二快拆口H20b,在压力传感器15需要更换时,可以先从第一快拆口H20a拆除限位销113,此时,解除第一弹性件14对压力传感器15的压力,再从第二快拆口H20b拆除压力传感器15即可,其维修维护方便,不需要拆解整个治具台。
参照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还包括挡止件204,所述挡止件204位于所述第二快拆口H20b中且通过紧固件与所述治具座20固定,以将所述压力传感器15限制在所述沉槽内。
在压力传感器15正常使用的状态下,利用挡止件204可以将压力传感器15限制在装配槽内,防止压力传感器15不稳定、位置偏移等问题。而在压力传感器15损坏时,可以先拆挡止件204,打开第二快拆口H20b,以及拆除限位销113,再将压力传感器15从第二快拆口H20b取出即可,拆卸方便简单。
参照图1至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弹性连接机构包括多个导向柱205、多个第二弹性件206及多个C型件207,多个所述导向柱205间隔布置在所述隔热板件203和所述底座201之间,以使所述承载板202及隔热板件203相对于所述底座201沿竖直方向可滑动。
多个所述第二弹性件206分布至所述底板和所述隔热板件203之间,每个所述第二弹性件206的上端与所述隔热板件203相抵,每个所述第二弹性件206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相抵。示例性地,第二弹性件206为弹簧,多个弹簧分布在底板和隔热板件203之间,通过多个弹簧提供的弹性作用,可以使得承载板202能够沿竖直方向浮动。
多个所述C型件207间隔布置在所述治具座20的周围,每个所述C型件207具有开口H207及位于所述开口H207上方的上挡沿2072及位于所述开口H207下方的下挡沿2071,所述底板及隔热板件203的边沿位于所述C型件207的开口H207内,且所述底板与所述下挡沿2071相抵,所述隔热板件203与所述上挡沿2072相抵,以通过所述C型件207限制所述承载板202的浮动距离。
为了保持C型件207与底板和隔热板件203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将C型件207与底板和隔热板件203中的一个固定,例如C型件207的上挡沿2072通过紧固件固定在隔热板板上,而C型件207的下挡沿2071只要位于底板下方即可,不与底板固定,如此,加压加热机构30对治具座20施压,承载板202及隔热板件203受到压力向下运动时,第二弹性件206压缩,C型件207上的下挡沿2071随之向下运动远离底板。而当加压加热机构30撤销压力时,第二弹性件206推动隔热板件203及承载板202向上运动,此时,C型件207上的下挡沿2071随之向上运动,直至下挡沿2071与底板相抵,隔热板件203及承载板202即可上浮至最高位置,如此,利用C型件207实现了承载板202的行程限位,也即是限制了承载板202的浮动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相关技术的浮动机构中,在两个固定板和浮动板之间设置弹簧,在固定板上设置行程柱,行程柱与浮动板滑动配合,并通过螺母锁紧在行程柱的端部,螺母与浮动板外侧相抵,通过螺母限制浮动板的最大行程,这种结构,在浮动板长时间作动下,对螺母平凡产生冲击,进而容易造成螺母损坏等问题。
本实施例中,利用C型件207进行限位,由于底板与所述下挡沿2071相抵,所述隔热板件203与所述上挡沿2072相抵,所以,这种结构设计,能够承受更大的冲击,确保行程限位可靠,长时间使用也不会失效。
示例性地,隔热板件203可以包括第一夹板2031、第二夹板2032及位于第一夹板2031和第二夹板2032之间的第二隔热座2033,第一夹板2031和第二夹板2032可以采用强度较高的金属材质,例如钢等材质,第一夹板2031与承载板202固定连接,第二夹板2032与多个第二弹性件206的上端相抵,如此,第一夹板2031和第二夹板2032具有相对较大的强度,确保与承载板202及底座201连接后,结构更加可靠,此外,第二隔热座2033位于第一夹板2031和第二夹板2032之间也可以热隔离的作用。
可选地,第一隔热座112和第二隔热座2033可以采用合成石等材质的隔热件。
参照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保压设备,包括如上述实施例的分体式加热保压治具台,及加压加热机构30,加压加热机构30位于所述分体式加热保压治具台的上方,用以对所述分体式加热保压治具台上的设备壳及组装到设备壳上的零件进行加热并保压。
具体地,工件位于背板上方,背板与工件之间具有热熔胶,利用加压加热机构3030向下运动对工件及背板施压的同时,对工件进行加热,热量从上向下传导至热熔胶,同时,保压治具台可以利用第二加热棒13及第一加热棒21对背板及背板上的镜头区域进行均匀加热,热量从背板传导至热熔胶,也即是,从下向上传导至热熔胶,如此,使得热熔胶上下两个方向均匀受热熔化,保持一段时间的压力,进而使得热熔胶固化后,将工件和背板粘接在一起,受压及受热均匀,粘接牢固可靠,平面度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保压设备,具有上述的分体式加热保压治具,因此,热熔胶的上下两面同时加热,可以确保热熔胶均匀熔化,保持一段时间的压力,将工件和设备壳粘接在一起,受热均匀,粘接牢固可靠,平面度高。此外,利用镜头浮动托台12对镜头区域提供弹性支撑,支撑可靠稳定,有利于镜头区域及其他区域均匀受压,确保工件与设备壳之间粘接均匀牢固,平面度更好,并且,这种弹性支撑,也可以对设备壳的镜头区域起到缓冲保护作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分体式加热保压治具台,适于载放电子设备的设备壳并对其进行加热,其特征在于,包括:
治具座,所述治具座上设有适于载放设备壳的承载面,所述承载面上与所述设备壳上的镜头区域对应的位置设有装配槽;
第一加热棒,所述第一加热棒设在所述治具座内,用以对所述治具座加热;
镜头浮动托台,所述镜头浮动托台嵌设在所述装配槽中且能够沿竖直方向弹性浮动,当所述设备壳被施压贴合在所述承载面上时,所述镜头浮动托台与所述镜头区域弹性相抵;
第二加热棒,所述第二加热棒设在所述镜头浮动托台,用以对所述镜头浮动托台进行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加热保压治具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浮动托台的顶面位于所述承载面下方且相距预定距离,所述预定距离小于所述镜头区域在所述设备壳上向下凸出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加热保压治具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座包括:
底座;
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位于所述底座上方,所述第二加热棒插接在所述承载板中,以对所述承载板进行加热;
隔热板件,所述隔热板件设在所述底座和承载板之间;
弹性连接机构,所述弹性连接机构连接在所述隔热板件和底座之间,以使所述承载板及隔热板件在竖直方向可弹性浮动;
其中,所述承载面位于所述承载板的顶面,所述装配槽形成于所述底座、隔热板及承载板之间,且所述装配槽的开口位于所述承载板的顶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加热保压治具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包括装配座及导热板,所述装配座的上表面设有镶嵌槽;所述导热板嵌设在所述镶嵌槽内,且所述导热板的底部具有向下凸出且嵌设在所述装配座中的导热筋;
所述第一加热棒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加热棒插接在所述装配座内;所述隔热板件设在所述底座和装配座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体式加热保压治具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面上还设有多个用以吸附所述设备壳的吸附孔,所述承载板内设有与各个所述吸附孔连通的负压通道,所述负压通道具有用于连接负压设备的负压接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加热保压治具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浮动托台包括:
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安装至所述装配槽中;
滑动件,所述滑动件沿竖直方向可滑动地设在所述固定座上;
托台,所述托台位于所述固定座的上方且与所述滑动件的上端固定,且所述托台的顶面与所述镜头区域适配,以承托所述设备壳的镜头区域;所述第二加热棒插接所述托台内,用以对所述托台进行加热;
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所述滑动柱的底部,用以对所述滑动柱提供向上的弹性作用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体式加热保压治具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包括:
滑动柱,所述滑动柱沿竖直方向可滑动地设在所述固定座上;
第一隔热座,所述第一隔热座设在所述滑动柱的上端,所述托台固定在所述第一隔热座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体式加热保压治具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浮动托台还包括:
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下方且与所述弹性件相接触;
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在所述托台上,用于检测所述托台的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体式加热保压治具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机构包括:
多个导向柱,多个所述导向柱间隔布置在所述隔热板件和所述底座之间,以使所述承载板及隔热板件相对于所述底座沿竖直方向可滑动;
多个第二弹性件,多个所述第二弹性件分布至所述底板和所述隔热板件之间,每个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上端与所述隔热板件相抵,每个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相抵;
多个C型件,多个所述C型件间隔布置在所述治具座的周围,每个所述C型件具有开口及位于所述开口上方的上挡沿及位于所述开口下方的下挡沿,所述底板及隔热板件的边沿位于所述C型件的开口内,且所述底板与所述下挡沿相抵,所述隔热板件与所述上挡沿相抵,以通过所述C型件限制所述承载板的浮动距离。
10.一种保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分体式加热保压治具台;
加压加热机构,所述加压加热机构位于所述分体式加热保压治具台的上方,用以对所述分体式加热保压治具台上的设备壳及组装到设备壳上的零件进行加热并保压。
CN202111272201.3A 2021-10-29 2021-10-29 分体式加热保压治具台及保压设备 Pending CN1139830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72201.3A CN113983047A (zh) 2021-10-29 2021-10-29 分体式加热保压治具台及保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72201.3A CN113983047A (zh) 2021-10-29 2021-10-29 分体式加热保压治具台及保压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83047A true CN113983047A (zh) 2022-01-28

Family

ID=79744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72201.3A Pending CN113983047A (zh) 2021-10-29 2021-10-29 分体式加热保压治具台及保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8304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64681B (zh) Mounting head and mount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5602439B2 (ja) 加熱装置および実装体の製造方法
US8851138B2 (en) Substrate backing device and substrate thermocompression-bonding device
US20170135254A1 (en) Shielding cover mounting and dismounting apparatus
CN105382590A (zh) 一种基座零件底面加工夹具
CN216447263U (zh) 分体式加热保压治具台及保压设备
CN113864301A (zh) 分体式水冷保压治具台及保压设备
CN113983047A (zh) 分体式加热保压治具台及保压设备
JP2019155664A (ja) 樹脂成形装置、及び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CN216478284U (zh) 热熔保压设备
CN113983048A (zh) 热熔保压设备
CN216742329U (zh) 分体式水冷保压治具台及保压设备
JP3171023U (ja) 加圧接合治具
CN216478285U (zh) 热熔水冷保压设备
CN219197827U (zh) 镜头浮动托台加热装置、快拆保压治具及保压设备
CN219197828U (zh) 镜头浮动托台装置、浮动托台快拆治具及保压设备
CN113915212A (zh) 热熔水冷保压设备
CN115921246A (zh) 涂胶固化工装
CN214726707U (zh) 防粘层快换机构及热压机构
US8136232B1 (en) Assembly fixture
CN113246056A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装配治具
CN211858093U (zh) 一种检测压头及检测治具
KR101579094B1 (ko) 본딩 스테이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07112031A (ja) ラミネート装置及びラミネート方法
CN109507816B (zh) 对位结构和偏光片贴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