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82744A - 增压器旁通与排气制动联合系统 - Google Patents

增压器旁通与排气制动联合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82744A
CN113982744A CN202111158880.1A CN202111158880A CN113982744A CN 113982744 A CN113982744 A CN 113982744A CN 202111158880 A CN202111158880 A CN 202111158880A CN 113982744 A CN113982744 A CN 1139827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upercharger
valve
pressure
exha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5888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平
路恒
邓磊
殷勇
张辉亚
胡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5888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8274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827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827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7/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of pumps driven at least for part of the time by exhaust
    • F02B37/12Control of the pumps
    • F02B37/18Control of the pumps by bypassing exhaust from the inlet to the outlet of turbine or to the atmosphere
    • F02B37/183Arrangements of bypass valves or actuator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9/00Controlling engines by throttling air or fuel-and-air induction conduits or exhaust conduits
    • F02D9/04Controlling engines by throttling air or fuel-and-air induction conduits or exhaust conduits concerning exhaust conduits
    • F02D9/06Exhaust brak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16Filtration; Moisture sepa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1/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B41/02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reservoi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Valves And Accessory Devices For Braking Systems (AREA)
  • Supercharg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压器旁通与排气制动联合系统,该系统,包括空压机、干燥器、储气罐、蓄压器和增压器,工作时,储气罐的压力达到设定值时,关闭通往干燥器的排气通道,开始向蓄压器供气,使压缩空气储存到蓄压器内,实现能耗回收;当发动机进气管空气压力达到设置压力时,打开增压器放气阀驱动管路上的旁通阀,蓄压器中空气经增压器放气阀驱动管路进入增压器放气阀执行机构,驱动增压器放气阀经增压器旁通放气通道放气,经过排气歧管排出,实现发动机增压器放气阀放气。当储气筒达到设定压力时,需卸荷时,压缩空气经蓄压管路进入蓄压器,通过蓄压器收集原卸荷时排掉大气中的压缩空气,减少能量浪费、能量消耗、有效提升了能量利用率。

Description

增压器旁通与排气制动联合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涡轮增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压器旁通与排气制动联合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发动机普遍采用废气涡轮增压技术,利用发动机废气能量驱动涡轮增压器,废气涡轮增压器主要由涡机和压气机等组成,其中涡机上设有废气旁通阀。废气旁通阀的主要作用是避免发动机额定工况时机械负荷(即气缸爆发压力)过高,涡轮增压器不致超速。国六发动机排放要求极其严格,增压器是影响发动机性能及排放的重要零部件,为保证排放质量,部分国六产品机型采用了电控放气阀增压器的技术路线,通过控制高压气路的通断来驱动放气阀的工作。现有的商用车普遍采用排气制动作为辅助制动,排气制动阀工作由整车储气罐取气驱动制动阀操纵缸开关蝶阀实现排气制动功能。
专利(CN 109281751 A)公开了一种放气阀的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包括:增压器、设置在增压器上的放气阀、机油管路、电控调压阀、发动机主油道和ECU。其中放气阀与电控调压阀通过机油管路实现连接,电控调压阀与发动机主油道通过机油管路实现连接,ECU与电控调压阀通信连接,ECU用于控制电控调压阀打开或关闭。当ECU控制电控调压阀打开后,发动机主油道中的机油压力沿机油管路传递至放气阀,以驱动放气阀工作。该发明通过发动机本体的机油压力来驱动放气阀,减轻了主机厂的工作量及管路成本。但其仍然存在以下缺陷:
1、发动机主油道中的机油压力沿机油管路传递至放气阀,以驱动放气阀工作,需要消耗一定机油泵附件功耗,造成能量损耗;整车储气罐气源来自空压机,用整车气源驱动制动阀工作,需要消耗一定空压机功耗,造成能量损耗;消耗整车储气罐气源,影响整车制动用气,影响整车安全性;
2、机油温度高,约120℃,对电控调压阀、放气阀密封性影响大,容易发生泄漏,可靠性差;一旦发生泄漏,影响整个发动机系统润滑,导致关键零部件增压器失效以及发动机拉缸故障;
3、机油压力范围大,约100~500KPa,且随发动机转速波动大,影响调压阀功能、一致性、可靠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增压器旁通与排气制动联合系统,通过蓄压器收集原卸荷时排掉大气中的压缩空气,有效提升了能量利用率。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增压器旁通与排气制动联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压机、干燥器、储气罐、蓄压器和增压器,所述空压机的进气口与空滤相连,所述空压机的出气口一路经干燥器后与储气筒相接,另一路经蓄压器后在增压器旁通阀驱动管路上分为两路;一路通过增压器放气阀驱动管路与增压器放气阀执行机构相连,另一路通过排气制动阀控制阀经排气制动阀驱动管路后与排气制动阀操纵缸连接;所述排气制动阀操纵缸与排气制动蝶阀连接;
工作时,空压机经空气滤清器进气,打气到储气罐,压力达到设定值时,关闭通往干燥器的排气通道,开始向蓄压器供气,使卸荷时排入大气的压缩空气储存到蓄压器内,实现回收空压机卸荷时能耗;
当发动机进气管空气压力达到设置压力时,打开增压器放气阀驱动管路上的旁通阀,蓄压器中空气经增压器放气阀驱动管路进入增压器放气阀执行机构,驱动增压器放气阀经增压器旁通放气通道放气,经过排气歧管排出,实现发动机增压器放气阀放气,防止增压器超速,从而利用空压机卸荷时能量驱动增压器放气阀放气。
作为优选,所述整车VCU分别与辅助制动继电器、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和车速传感器电连接,从而获取辅助制动信号、制动踏板信号和车速信号。
进一步的,当车辆下坡时,辅助制动开启时,整车VCU20控制排气制动阀控制阀打开排气制动阀驱动管路,驱动排气制动阀操纵缸关闭排气制动蝶阀,实现排气辅助制动。
更进一步的,当制动系统工作用气后,储气罐压力小于设定值或蓄压器压力达到设定值时,关闭蓄压管路通道,打开干燥器的通道,开始向储气罐供气,从而在不影响储气罐正常用气的情况下,利用空压机卸荷时能量实现增压器放气阀智能控制。
作为优选,所述空压机的出气口通过转换阀一路经干燥器后与储气罐相接,另一路经蓄压器后通过增压器放气阀驱动管路与增压器放气阀执行机构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空压机与蓄压器的连接管路上设有单向阀,保证卸荷时的压缩空气储存到蓄压器内,不会从蓄压器倒流入空压机排气管路中。
作为优选,所述增压器放气阀驱动管路上设置有增压器放气控制阀。
作为优选,所述排气制动阀驱动管路上设置有排气制动阀控制阀。
作为优选,所述的蓄压器、储气筒和发动机进气歧管上均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排气制动阀控制阀、增压器放气控制阀、和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整车VCU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压力传感器为半导体压敏电阻式传感器。
工作时,空压机经空气滤清器进气,打气到储气罐,压力达到设定值时,压力传感器将电信号反馈给整车VCU,整车VCU发出电信号控制排气管路上转换阀打开蓄压管路,关闭通往干燥器的排气通道,开始向蓄压器供气,使卸荷时排入大气的压缩空气储存到蓄压器内,蓄压管路中设置有单向阀,保证卸荷时的压缩空气储存到蓄压器内,不会从蓄压器倒流入空压机排气管路中,实现回收空压机卸荷时能耗。当发动机进气管空气压力达到设置压力时,打开增压器放气阀驱动管路设置的旁通阀,蓄压器中空气经增压器放气阀驱动管路进入增压器放气阀执行机构,驱动增压器放气阀经增压器旁通放气通道放气,经过排气歧管排出。实现发动机增压器放气阀放气,改善发动机排放、经济性、防止增压器超速。从而利用空压机卸荷时能量驱动增压器放气阀放气,提高了能量利用率;整车VCU分别与辅助制动继电器、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和车速传感器电连接,从而获取辅助制动信号、制动踏板信号和车速信号,当车辆下坡时,辅助制动开启(整车车速增加或不变并且制动踏板位置不变或增加)时,整车VCU20控制排气制动阀控制阀打开排气制动阀驱动管路,驱动排气制动阀操纵缸关闭排气制动蝶阀,实现排气辅助制动。当制动系统工作用气后,储气罐压力小于设定值或蓄压器压力达到设定值时,整车VCU发出电信号控制排气管路上转换阀关闭蓄压管路通道,打开干燥器的通道,又开始向储气罐供气。从而在不影响储气罐正常用气的情况下,利用空压机卸荷时能量实现增压器放气阀智能控制,提高了能量利用率、系统可靠性。
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当储气筒达到设定压力时,需卸荷时(排入大气时),压缩空气经蓄压管路进入蓄压器,通过蓄压器收集原卸荷时排掉大气中的压缩空气,减少能量浪费、能量消耗、有效提升了能量利用率;
2、本发明中利用蓄压器回收的增压空气,由整车VCU控制旁通阀开启、关闭,驱动增压器放气阀、排气制动阀工作,实现智能控制;
3、本发明中利用蓄压器回收的增压空气,经增压器放气旁通管路驱动放气阀,蓄压器压力稳定、温度低,减少因压力波动、温度高导致的调压阀、旁通阀泄漏、失效问题,提升系统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图;
附图标记:1、空气滤清器;2、增压器;3、中冷器;4、发动机进气连接管;5、发动机进气管;6、发动机进气压力传感器;7、发动机本体;8、发动机排气歧管;9、增压器放气阀驱动管路;10、增压器放气阀执行机构;11、增压器放气通道;12、排气制动阀操纵缸;13、排气制动蝶阀;14、排气制动阀驱动管路;15、排气制动阀控制阀;16、增压器放气控制阀;17、空压机;18、转换阀;19、干燥器;20、储气罐;21、储气罐压力传感器;22、整车VCU;23、单向阀;24、蓄压器;25、蓄压器压力传感器;26、增压器旁通阀驱动管路;27、辅助制动继电器;28、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29、车速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增压器旁通与排气制动联合系统,包括空压机17、干燥器19、储气罐20、蓄压器24和增压器2,空压机17的进气口通过空压机进气管路与空滤相连,空压机17的出气口一路通过空压机出气管路经干燥器19后与储气筒20相接,另一路经蓄压器24后在增压器旁通阀驱动管路26上分为两路:一路通过增压器旁通阀驱动管路26和增压器放气阀驱动管路9与增压器放气阀执行机构10相连,另一路通过排气制动阀控制阀15经排气制动阀驱动管路14后与排气制动阀操纵缸12连接;所述排气制动阀操纵缸12与排气制动蝶阀13连接。发动机本体7上设有发动机进气管5和发动机排气歧管8,发动机进气管5通过发动机进气连接管4和中冷器3与增压器2连接,发动机排气歧管8通过管路与增压器2连接。空气经空气滤清器1和增压器2后通过发动机进气连接管4进入发动机进气管5。
工作时,空压机17经空气滤清器1进气,打气到储气罐20,压力达到设定值时,关闭通往干燥器19的排气通道,开始向蓄压器24供气,使卸荷时排入大气的压缩空气储存到蓄压器24内,实现回收空压机17卸荷时能耗;当发动机进气管5空气压力达到设置压力时,打开增压器放气阀驱动管路9上的旁通阀,蓄压器24中空气经增压器放气阀驱动管路9进入增压器放气阀执行机构10,驱动增压器放气阀经增压器旁通放气通道11放气,经过排气歧管排出,实现发动机增压器放气阀放气,防止增压器超速,从而利用空压机17卸荷时能量驱动增压器放气阀放气。
实施例一:一种增压器旁通与排气制动联合系统,包括空压机17、干燥器19、储气罐20、蓄压器24和增压器2,空压机17的进气口通过空压机进气管路与空滤相连,空压机17的出气口一路通过空压机出气管路经干燥器19后与储气筒20相接,另一路经蓄压器24后在增压器旁通阀驱动管路26上分为两路:一路通过增压器旁通阀驱动管路26和增压器放气阀驱动管路9与增压器放气阀执行机构10相连,另一路通过排气制动阀控制阀15经排气制动阀驱动管路14后与排气制动阀操纵缸12连接;所述排气制动阀操纵缸12与排气制动蝶阀13连接。发动机本体7上设有发动机进气管5和发动机排气歧管8,发动机进气管5通过发动机进气连接管4和中冷器3与增压器2连接,发动机排气歧管8通过管路与增压器2连接。空气经空气滤清器1和增压器2后通过发动机进气连接管4进入发动机进气管5。
工作时,空压机17经空气滤清器1进气,打气到储气罐20,压力达到设定值时,关闭通往干燥器19的排气通道,开始向蓄压器24供气,使卸荷时排入大气的压缩空气储存到蓄压器24内,实现回收空压机17卸荷时能耗;当发动机进气管5空气压力达到设置压力时,打开增压器放气阀驱动管路9上的旁通阀,蓄压器24中空气经增压器放气阀驱动管路9进入增压器放气阀执行机构10,驱动增压器放气阀经增压器旁通放气通道11放气,经过排气歧管排出,实现发动机增压器放气阀放气,防止增压器超速,从而利用空压机17卸荷时能量驱动增压器放气阀放气。
整车VCU22分别与辅助制动继电器27、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28和车速传感器29电连接,从而获取辅助制动信号、制动踏板信号和车速信号。
实施例二:一种增压器旁通与排气制动联合系统,包括空压机17、干燥器19、储气罐20、蓄压器24和增压器2,空压机17的进气口通过空压机进气管路与空滤相连,空压机17的出气口一路通过空压机出气管路经干燥器19后与储气筒20相接,另一路经蓄压器24后在增压器旁通阀驱动管路26上分为两路:一路通过增压器旁通阀驱动管路26和增压器放气阀驱动管路9与增压器放气阀执行机构10相连,另一路通过排气制动阀控制阀15经排气制动阀驱动管路14后与排气制动阀操纵缸12连接;所述排气制动阀操纵缸12与排气制动蝶阀13连接。发动机本体7上设有发动机进气管5和发动机排气歧管8,发动机进气管5通过发动机进气连接管4和中冷器3与增压器2连接,发动机排气歧管8通过管路与增压器2连接。空气经空气滤清器1和增压器2后通过发动机进气连接管4进入发动机进气管5。
工作时,空压机17经空气滤清器1进气,打气到储气罐20,压力达到设定值时,关闭通往干燥器19的排气通道,开始向蓄压器24供气,使卸荷时排入大气的压缩空气储存到蓄压器24内,实现回收空压机17卸荷时能耗;当发动机进气管5空气压力达到设置压力时,打开增压器放气阀驱动管路9上的旁通阀,蓄压器24中空气经增压器放气阀驱动管路9进入增压器放气阀执行机构10,驱动增压器放气阀经增压器旁通放气通道11放气,经过排气歧管排出,实现发动机增压器放气阀放气,防止增压器超速,从而利用空压机17卸荷时能量驱动增压器放气阀放气。
整车VCU22分别与辅助制动继电器27、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28和车速传感器29电连接,从而获取辅助制动信号、制动踏板信号和车速信号。当车辆下坡时,辅助制动开启时,整车VCU20控制排气制动阀控制阀15打开排气制动阀驱动管路14,驱动排气制动阀操纵缸12关闭排气制动蝶阀13,实现排气辅助制动。
实施例三:一种增压器旁通与排气制动联合系统,包括空压机17、干燥器19、储气罐20、蓄压器24和增压器2,空压机17的进气口通过空压机进气管路与空滤相连,空压机17的出气口一路通过空压机出气管路经干燥器19后与储气筒20相接,另一路经蓄压器24后在增压器旁通阀驱动管路26上分为两路:一路通过增压器旁通阀驱动管路26和增压器放气阀驱动管路9与增压器放气阀执行机构10相连,另一路通过排气制动阀控制阀15经排气制动阀驱动管路14后与排气制动阀操纵缸12连接;所述排气制动阀操纵缸12与排气制动蝶阀13连接。发动机本体7上设有发动机进气管5和发动机排气歧管8,发动机进气管5通过发动机进气连接管4和中冷器3与增压器2连接,发动机排气歧管8通过管路与增压器2连接。空气经空气滤清器1和增压器2后通过发动机进气连接管4进入发动机进气管5。
工作时,空压机17经空气滤清器1进气,打气到储气罐20,压力达到设定值时,关闭通往干燥器19的排气通道,开始向蓄压器24供气,使卸荷时排入大气的压缩空气储存到蓄压器24内,实现回收空压机17卸荷时能耗;当发动机进气管5空气压力达到设置压力时,打开增压器放气阀驱动管路9上的旁通阀,蓄压器24中空气经增压器放气阀驱动管路9进入增压器放气阀执行机构10,驱动增压器放气阀经增压器旁通放气通道11放气,经过排气歧管排出,实现发动机增压器放气阀放气,防止增压器超速,从而利用空压机17卸荷时能量驱动增压器放气阀放气。
整车VCU22分别与辅助制动继电器27、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28和车速传感器29电连接,从而获取辅助制动信号、制动踏板信号和车速信号。当车辆下坡时,辅助制动开启时,整车VCU20控制排气制动阀控制阀15打开排气制动阀驱动管路14,驱动排气制动阀操纵缸12关闭排气制动蝶阀13,实现排气辅助制动。当制动系统工作用气后,储气罐20压力小于设定值或蓄压器24压力达到设定值时,关闭蓄压管路通道,打开干燥器19的通道,开始向储气罐20供气,从而在不影响储气罐正常用气的情况下,利用空压机卸荷时能量实现增压器放气阀智能控制。
实施例四:一种增压器旁通与排气制动联合系统,包括空压机17、干燥器19、储气罐20、蓄压器24和增压器2,空压机17的进气口通过空压机进气管路与空滤相连,空压机17的出气管路上设有转换阀18(采用二位三通阀),空压机17的出气口通过转换阀18一路经干燥器19后与储气筒20相接,另一路经蓄压器24后在增压器旁通阀驱动管路26上分为两路:一路通过增压器旁通阀驱动管路26和增压器放气阀驱动管路9与增压器放气阀执行机构10相连,另一路通过排气制动阀控制阀15经排气制动阀驱动管路14后与排气制动阀操纵缸12连接;所述排气制动阀操纵缸12与排气制动蝶阀13连接。发动机本体7上设有发动机进气管5和发动机排气歧管8,发动机进气管5通过发动机进气连接管4和中冷器3与增压器2连接,发动机排气歧管8通过管路与增压器2连接。空气经空气滤清器1和增压器2后通过发动机进气连接管4进入发动机进气管5。
工作时,空压机17经空气滤清器1进气,打气到储气罐20,压力达到设定值时,控制排气管路上转换阀18打开蓄压管路,关闭通往干燥器18的排气通道,开始向蓄压器供气,使卸荷时排入大气的压缩空气储存到蓄压器24内,实现回收空压机17卸荷时能耗;当发动机进气管5空气压力达到设置压力时,打开增压器放气阀驱动管路9上的旁通阀,蓄压器24中空气经增压器放气阀驱动管路9进入增压器放气阀执行机构10,驱动增压器放气阀经增压器旁通放气通道11放气,经过排气歧管排出,实现发动机增压器放气阀放气,防止增压器超速,从而利用空压机17卸荷时能量驱动增压器放气阀放气。
整车VCU22分别与辅助制动继电器27、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28和车速传感器29电连接,从而获取辅助制动信号、制动踏板信号和车速信号。当车辆下坡时,辅助制动开启时,整车VCU20控制排气制动阀控制阀15打开排气制动阀驱动管路14,驱动排气制动阀操纵缸12关闭排气制动蝶阀13,实现排气辅助制动。当制动系统工作用气后,储气罐20压力小于设定值或蓄压器24压力达到设定值时,控制排气管路上转换阀关闭蓄压管路通道,打开干燥器19的通道,又开始向储气罐供气,开始向储气罐20供气,从而在不影响储气罐正常用气的情况下,利用空压机卸荷时能量实现增压器放气阀智能控制。
实施例五:一种增压器旁通与排气制动联合系统,包括空压机17、干燥器19、储气罐20、蓄压器24和增压器2,空压机17的进气口通过空压机进气管路与空滤相连,空压机17的出气管路上设有转换阀18(采用二位三通阀),空压机17的出气口通过转换阀18一路经干燥器19后与储气筒20相接,另一路经蓄压器24后在增压器旁通阀驱动管路26上分为两路:一路通过增压器旁通阀驱动管路26和增压器放气阀驱动管路9与增压器放气阀执行机构10相连,另一路通过排气制动阀控制阀15经排气制动阀驱动管路14后与排气制动阀操纵缸12连接;所述排气制动阀操纵缸12与排气制动蝶阀13连接。发动机本体7上设有发动机进气管5和发动机排气歧管8,发动机进气管5通过发动机进气连接管4和中冷器3与增压器2连接,发动机排气歧管8通过管路与增压器2连接。空气经空气滤清器1和增压器2后通过发动机进气连接管4进入发动机进气管5。
工作时,空压机17经空气滤清器1进气,打气到储气罐20,压力达到设定值时,控制排气管路上转换阀18打开蓄压管路,关闭通往干燥器18的排气通道,开始向蓄压器供气,使卸荷时排入大气的压缩空气储存到蓄压器24内,空压机17与蓄压器24的连接管路上设有单向阀23,保证卸荷时的压缩空气储存到蓄压器24内,不会从蓄压器24倒流入空压机17排气管路中,实现回收空压机17卸荷时能耗;当发动机进气管5空气压力达到设置压力时,打开增压器放气阀驱动管路9上的旁通阀,蓄压器24中空气经增压器放气阀驱动管路9进入增压器放气阀执行机构10,驱动增压器放气阀经增压器旁通放气通道11放气,经过排气歧管排出,实现发动机增压器放气阀放气,防止增压器超速,从而利用空压机17卸荷时能量驱动增压器放气阀放气。
整车VCU22分别与辅助制动继电器27、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28和车速传感器29电连接,从而获取辅助制动信号、制动踏板信号和车速信号。当车辆下坡时,辅助制动开启时,整车VCU20控制排气制动阀控制阀15打开排气制动阀驱动管路14,驱动排气制动阀操纵缸12关闭排气制动蝶阀13,实现排气辅助制动。当制动系统工作用气后,储气罐20压力小于设定值或蓄压器24压力达到设定值时,控制排气管路上转换阀关闭蓄压管路通道,打开干燥器19的通道,又开始向储气罐供气,开始向储气罐20供气,从而在不影响储气罐正常用气的情况下,利用空压机卸荷时能量实现增压器放气阀智能控制。
实施例六:一种增压器旁通与排气制动联合系统,包括空压机17、干燥器19、储气罐20、蓄压器24和增压器2,空压机17的进气口通过空压机进气管路与空滤相连,空压机17的出气管路上设有转换阀18(采用二位三通阀),空压机17的出气口通过转换阀18一路经干燥器19后与储气筒20相接,另一路经蓄压器24后在增压器旁通阀驱动管路26上分为两路:一路通过增压器旁通阀驱动管路26和增压器放气阀驱动管路9与增压器放气阀执行机构10相连,另一路通过排气制动阀控制阀15经排气制动阀驱动管路14后与排气制动阀操纵缸12连接;所述排气制动阀操纵缸12与排气制动蝶阀13连接。发动机本体7上设有发动机进气管5和发动机排气歧管8,发动机进气管5通过发动机进气连接管4和中冷器3与增压器2连接,发动机排气歧管8通过管路与增压器2连接。空气经空气滤清器1和增压器2后通过发动机进气连接管4进入发动机进气管5。
工作时,空压机17经空气滤清器1进气,打气到储气罐20,压力达到设定值时,控制排气管路上转换阀18打开蓄压管路,关闭通往干燥器18的排气通道,开始向蓄压器供气,使卸荷时排入大气的压缩空气储存到蓄压器24内,空压机17与蓄压器24的连接管路上设有单向阀23,保证卸荷时的压缩空气储存到蓄压器24内,不会从蓄压器24倒流入空压机17排气管路中,实现回收空压机17卸荷时能耗;当发动机进气管5空气压力达到设置压力时,打开增压器放气阀驱动管路9上的旁通阀,蓄压器24中空气经增压器放气阀驱动管路9进入增压器放气阀执行机构10,驱动增压器放气阀经增压器旁通放气通道11放气,经过排气歧管排出,实现发动机增压器放气阀放气,防止增压器超速,从而利用空压机17卸荷时能量驱动增压器放气阀放气。
蓄压器24上设有蓄压器压力传感器25,储气罐20上设有储气罐压力传感器21,发动机进气管5上设有发动机进气压力传感器6,蓄压器压力传感器25、储气罐压力传感器21和发动机进气压力传感器6均与整车VCU电连接,蓄压器压力传感器25、储气罐压力传感器21和发动机进气压力传感器6均采用半导体压敏电阻式传感器。
整车VCU22分别与辅助制动继电器27、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28和车速传感器29电连接,从而获取辅助制动信号、制动踏板信号和车速信号。
当车辆下坡时,辅助制动开启时,整车VCU20控制排气制动阀控制阀15打开排气制动阀驱动管路14,驱动排气制动阀操纵缸12关闭排气制动蝶阀13,实现排气辅助制动。当制动系统工作用气后,储气罐20压力小于设定值或蓄压器24压力达到设定值时,控制排气管路上转换阀关闭蓄压管路通道,打开干燥器19的通道,又开始向储气罐供气,开始向储气罐20供气,从而在不影响储气罐正常用气的情况下,利用空压机卸荷时能量实现增压器放气阀智能控制。
实施例七:一种增压器旁通与排气制动联合系统,包括空压机17、干燥器19、储气罐20、蓄压器24和增压器2,空压机17的进气口通过空压机进气管路与空滤相连,空压机17的出气管路上设有转换阀18(采用二位三通阀),空压机17的出气口通过转换阀18一路经干燥器19后与储气筒20相接,另一路经蓄压器24后在增压器旁通阀驱动管路26上分为两路:一路通过增压器旁通阀驱动管路26和增压器放气阀驱动管路9与增压器放气阀执行机构10相连,另一路通过排气制动阀控制阀15经排气制动阀驱动管路14后与排气制动阀操纵缸12连接;所述排气制动阀操纵缸12与排气制动蝶阀13连接。发动机本体7上设有发动机进气管5和发动机排气歧管8,发动机进气管5通过发动机进气连接管4和中冷器3与增压器2连接,发动机排气歧管8通过管路与增压器2连接。空气经空气滤清器1和增压器2后通过发动机进气连接管4进入发动机进气管5。
工作时,空压机17经空气滤清器1进气,打气到储气罐20,压力达到设定值时,储气罐压力传感器21将电信号反馈给整车VCU22,整车VCU22发出电信号控制排气管路上转换阀18打开蓄压管路,关闭通往干燥器19的排气通道,开始向蓄压器24供气,使卸荷时排入大气的压缩空气储存到蓄压器24内,蓄压管路中设置有单向阀23,保证卸荷时的压缩空气储存到蓄压器24内,不会从蓄压器24倒流入空压机排气管路中,实现回收空压机卸荷时能耗。
当发动机进气管空气压力达到设置压力时,打开增压器放气阀驱动管路9设置的旁通阀,蓄压器24中空气经增压器放气阀驱动管路9进入增压器放气阀执行机构10,驱动增压器放气阀经增压器旁通放气通道11放气,经过排气歧管排出。实现发动机增压器放气阀放气,改善发动机排放、经济性、防止增压器超速。从而利用空压机17卸荷时能量驱动增压器放气阀放气,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蓄压器24上设有蓄压器压力传感器25,储气罐20上设有储气罐压力传感器21,发动机进气管5上设有发动机进气压力传感器6,蓄压器压力传感器25、储气罐压力传感器21和发动机进气压力传感器6均与整车VCU电连接,蓄压器压力传感器25、储气罐压力传感器21和发动机进气压力传感器6均采用半导体压敏电阻式传感器。
整车VCU22分别与辅助制动继电器27、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28和车速传感器29电连接,从而获取辅助制动信号、制动踏板信号和车速信号。
当车辆下坡时,辅助制动开启(整车车速增加或不变并且制动踏板位置不变或增加)时,整车VCU22控制排气制动阀控制阀15打开排气制动阀驱动管路14,驱动排气制动阀操纵缸12关闭排气制动蝶阀13,实现排气辅助制动。
当制动系统工作用气后,储气罐17压力小于设定值或蓄压器24压力达到设定值时,整车VCU22发出电信号控制排气管路上转换阀18关闭蓄压管路通道,打开干燥器19的通道,又开始向储气罐20供气。从而在不影响储气罐20正常用气的情况下,利用空压机17卸荷时能量实现增压器放气控制阀16智能控制,提高了能量利用率、系统可靠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结构特征。本发明不受上述实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技术方案的描述是示例性的,本说明书可以以不同形式来体现,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文阐述的技术方案。相反,提供这些说明将使得本发明公开将是彻底和完整的,并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说明书所公开的范围。此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仅由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定。
用于描述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的各方面公开的形状、尺寸、比率、角度和数字仅仅是示例,因此,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的不限于所示出的细节。在以下描述中,当相关的已知功能或配置的详细描述被确定为不必要地模糊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的重点时,将省略详细描述。
在使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包括”、“具有”和“包含”的情况下,除非使用否则还可以具有另一部分或其他部分,所用的术语通常可以是单数但也可以表示复数形式。
应该指出,尽管在本说明书可能出现并使用术语“第一”、“第二”、“顶部”、“底部”、“一侧”、“另一侧”、“一端”、“另一端”等来描述各种不同的组件,但是这些成分和部分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成分和部分和另一个成分和部分。例如,在不脱离本说明书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部件可以被称为第二部件,并且类似地,第二部件可以被称为第一部件,顶部和底部的部件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彼此对调或转换;一端和另一端的部件可以彼此性能相同或者不同。
在描述位置关系时,例如,当位置顺序被描述为“在...上”、“在...上方”、“在...下方”和“下一个”时,除非使用“恰好”或“直接”这样的词汇或术语,此外则可以包括它们之间不接触或者接触的情形。如果提到第一元件位于第二元件“上”,则并不意味着在图中第一元件必须位于第二元件的上方。所述部件的上部和下部会根据观察的角度和定向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在附图中或在实际构造中,如果涉及了第一元件位于第二元件“上”的情况可以包括第一元件位于第二元件“下方”的情况以及第一元件位于第二元件“上方”的情况。在描述时间关系时,除非使用“恰好”或“直接”,否则在描述“之后”、“后续”、“随后”和“之前”时,可以包括步骤之间并不连续的情况。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案的特征可以部分地或全部地彼此组合或者拼接,并且可以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充分理解的以各种不同地构造来执行。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可以彼此独立地执行,或者可以以相互依赖的关系一起执行。
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发明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增压器旁通与排气制动联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压机、干燥器、储气罐、蓄压器和增压器,所述空压机的进气口与空滤相连,所述空压机的出气口一路经干燥器后与储气筒相接,另一路经蓄压器后在增压器旁通阀驱动管路上分为两路;一路通过增压器放气阀驱动管路与增压器放气阀执行机构相连,另一路通过排气制动阀控制阀经排气制动阀驱动管路后与排气制动阀操纵缸连接;所述排气制动阀操纵缸与排气制动蝶阀连接;
工作时,空压机经空气滤清器进气,打气到储气罐,压力达到设定值时,关闭通往干燥器的排气通道,开始向蓄压器供气,使卸荷时排入大气的压缩空气储存到蓄压器内,实现回收空压机卸荷时能耗;
当发动机进气管空气压力达到设置压力时,打开增压器放气阀驱动管路上的旁通阀,蓄压器中空气经增压器放气阀驱动管路进入增压器放气阀执行机构,驱动增压器放气阀经增压器旁通放气通道放气,经过排气歧管排出,实现发动机增压器放气阀放气,防止增压器超速,从而利用空压机卸荷时能量驱动增压器放气阀放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器旁通与排气制动联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车VCU分别与辅助制动继电器、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和车速传感器电连接,从而获取辅助制动信号、制动踏板信号和车速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压器旁通与排气制动联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车辆下坡时,辅助制动开启时,整车VCU控制排气制动阀控制阀打开排气制动阀驱动管路,驱动排气制动阀操纵缸关闭排气制动蝶阀,实现排气辅助制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压器旁通与排气制动联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制动系统工作用气后,储气罐压力小于设定值或蓄压器压力达到设定值时,关闭蓄压管路通道,打开干燥器的通道,开始向储气罐供气,从而在不影响储气罐正常用气的情况下,利用空压机卸荷时能量实现增压器放气阀智能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压器旁通与排气制动联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压器、储气罐和发动机进气管上均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排气制动阀控制阀、增压器放气控制阀和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整车VCU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压器旁通与排气制动联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为半导体压敏电阻式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器旁通与排气制动联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压机的出气口通过转换阀一路经干燥器后与储气筒相接,一路经蓄压器后在增压器旁通阀驱动管路上分为两路;一路通过增压器放气阀驱动管路与增压器放气阀执行机构相连,另一路通过排气制动阀控制阀经排气制动阀驱动管路后与排气制动阀操纵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器旁通与排气制动联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压机与蓄压器的连接管路上设有单向阀,保证卸荷时的压缩空气储存到蓄压器内,不会从蓄压器倒流入空压机排气管路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器旁通与排气制动联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器放气阀驱动管路上设置有增压器放气控制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器旁通与排气制动联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制动阀驱动管路上设置有排气制动阀控制阀。
CN202111158880.1A 2021-09-30 2021-09-30 增压器旁通与排气制动联合系统 Pending CN1139827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58880.1A CN113982744A (zh) 2021-09-30 2021-09-30 增压器旁通与排气制动联合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58880.1A CN113982744A (zh) 2021-09-30 2021-09-30 增压器旁通与排气制动联合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82744A true CN113982744A (zh) 2022-01-28

Family

ID=79737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58880.1A Pending CN113982744A (zh) 2021-09-30 2021-09-30 增压器旁通与排气制动联合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82744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36088A1 (en) * 2009-08-13 2011-02-17 International Engine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mpany, Llc Supercharged boost-assist engine brake
CN106121808A (zh) * 2016-06-28 2016-11-16 哈尔滨工程大学 柴油机相继增压模拟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087108A (zh) * 2017-12-22 2018-05-29 中国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然气发动机废气旁通式增压器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112682180A (zh) * 2021-01-05 2021-04-20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增压发动机辅助排气制动系统
CN112727608A (zh) * 2021-01-05 2021-04-30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旁通进气排气制动系统
CN112727607A (zh) * 2021-01-05 2021-04-30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辅助进气发动机排气制动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36088A1 (en) * 2009-08-13 2011-02-17 International Engine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mpany, Llc Supercharged boost-assist engine brake
CN106121808A (zh) * 2016-06-28 2016-11-16 哈尔滨工程大学 柴油机相继增压模拟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087108A (zh) * 2017-12-22 2018-05-29 中国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然气发动机废气旁通式增压器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112682180A (zh) * 2021-01-05 2021-04-20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增压发动机辅助排气制动系统
CN112727608A (zh) * 2021-01-05 2021-04-30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旁通进气排气制动系统
CN112727607A (zh) * 2021-01-05 2021-04-30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辅助进气发动机排气制动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96150B (zh) 一种增压发动机真空系统
CN113969829A (zh) 增压器旁通系统
CN105604919A (zh) 一种车用空压机节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894772A (zh) 一种发动机增压进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727608A (zh) 一种发动机旁通进气排气制动系统
CN109098837A (zh) 一种发动机节能辅助增压系统
CN209908690U (zh) 一种增压离合式空压机系统
CN110410220B (zh) 排气制动阀与空压机联合辅助制动系统及方法
JP2014141934A (ja) 内燃機関
CN102359413B (zh) 一种涡轮增压系统
CN209115193U (zh) 一种发动机节能辅助增压系统
CN112727607A (zh) 一种辅助进气发动机排气制动系统
CN200989262Y (zh) 一种增压发动机真空系统
CN113982744A (zh) 增压器旁通与排气制动联合系统
JP2011094589A (ja) 内燃機関を搭載した車両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1586490B (zh) 发动机增压装置
CN110410208A (zh) 一种增压器与空压机联合辅助制动系统
US6314734B1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AT regulator
CN112682180A (zh) 一种增压发动机辅助排气制动系统
EP2651735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compressed air generation system of an automotive vehicle, compressed air generation system adapted to such a method and automotive vehicle comprising such a system
CN202100325U (zh) 一种内燃机辅助增压系统
CN113969843A (zh) 排气制动系统
CN201277166Y (zh) 气路多功能集成控制器
CN110107475A (zh) 一种增压离合式空压机系统
CN218913040U (zh) 发动机气路系统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