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77947A - 三维模型的打印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三维模型的打印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77947A
CN113977947A CN202111249520.2A CN202111249520A CN113977947A CN 113977947 A CN113977947 A CN 113977947A CN 202111249520 A CN202111249520 A CN 202111249520A CN 113977947 A CN113977947 A CN 1139779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l
models
printing
preset parameters
connecting ro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4952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湘岳
侯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ismlab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td
PRISMLAB CHINA Ltd
Original Assignee
Prismlab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td
PRISMLAB CHIN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ismlab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td, PRISMLAB CHINA Ltd filed Critical Prismlab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4952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7794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779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779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30Auxiliary operations or equipment
    • B29C64/386Data acquisition or data processing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10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29C64/106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liquids or viscous materials, e.g. depositing a continuous bead of viscous material
    • B29C64/124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liquids or viscous materials, e.g. depositing a continuous bead of viscous material using layers of liquid which are selectively solidifi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2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30/0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40/00Auxiliary operations or equipment, e.g. for material hand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50/00Data acquisition or data processing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维模型的打印方法和系统,用于同时打印多个模型。打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模型原始文件,模型原始文件中包含待打印且相互分离的多个模型的预设参数,多个模型的预设参数包括多个模型的轮廓、位置、材质和/或底部形状;配置连接杆的预设参数,连接杆在打印后使得任一模型通过至少一条连接杆与另外的至少一模型相连,连接杆的预设参数包括连接杆的个数、宽度、高度和/或与多个模型的连接方式;以及输出模型打印文件,模型打印文件中包含模型的预设参数以及连接杆的预设参数。本发明的三维模型的打印方法和系统便于多个模型的打印和收集,可以提升三维打印的效率、稳定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三维模型的打印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三维打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维模型的打印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使用光固化方式的三维打印机在打印完成时,如使用手工方式进行取件,不仅效率低、操作体验较差,也很容易造成脏污,由此会对耗材产生较大浪费。在此基础上,现有技术中具有模型自动脱离打印平台功能的打印机较好的解决了上述缺点。然而,自动脱离打印平台仍然存在着局限和不足。当打印平台上存在数量较多的相似模型,或存在体积质量很小的模型时,则可能会引起如下问题:
1)浸没式打印的条件下,打印完成后靠近平台边缘的小体积小质量模型,在脱离平台之后会受到液体或类流体冲击从平台滚落,造成模型找回困难或模型意外损伤;
2)上述从平台上滚落的模型可能落入设备内部,造成设备运行异常和损坏;以及
3)浸没式打印时,互相靠近的相似模型受到流体或类流体影响而位移和翻滚,造成后处理后分拣时间成本增加。
由此可知,现有的三维打印机自动脱离打印平台的功能尚不完善,仍需要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三维模型的打印方法和系统,便于多个模型的打印和收集,可以提升三维打印的效率、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维模型的打印方法,用于同时打印多个模型,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模型原始文件,所述模型原始文件中包含待打印且相互分离的多个模型的预设参数,所述多个模型的预设参数包括所述多个模型的轮廓、位置、材质和/或底部形状;
配置连接杆的预设参数,所述连接杆在打印后使得任一模型通过至少一条连接杆与另外的至少一模型相连,所述连接杆的预设参数包括所述连接杆的个数、宽度、高度和/或与所述多个模型的连接方式;以及
输出模型打印文件,所述模型打印文件中包含所述模型的预设参数以及所述连接杆的预设参数。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配置连接杆的预设参数还包括配置所述连接杆的断裂点,以使打印后的连接杆适于从所述断裂点处折断。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模型的预设参数包括多个模型沿第一方向成列排布、且沿第二方向成行排布,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且所述连接杆的预设参数中包括所述连接杆的连接方式,所述连接方式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任意相邻两个模型之间配置一条连接杆。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在所述获取模型原始文件后对所述多个模型进行切片以获得切片文件,并在所述多个模型的切片文件中配置所述连接杆的预设参数,其中,所述连接杆在打印后使得任一模型的多层切片中的至少一层通过至少一条所述连接杆与另外的至少一模型的多层切片中的至少一层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根据所述多个模型的预设参数配置底板的预设参数和支撑部的预设参数,所述底板在打印后位于每个模型的多层切片中的最下层之下,所述支撑部在打印后用于连接所述底板和所述最下层,且所述连接杆的在打印后使得任一模型之下的底板通过至少一条所述连接杆与另外的至少一模型之下的底板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根据所述多个模型的预设参数配置框架的预设参数,所述框架在打印后使得至少一个模型通过至少一条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框架相连,且所述模型打印文件中还包含所述框架的预设参数。
本发明的另外一方面还提出了一种三维模型的打印系统,包括:
模型设计模块,适于获取模型原始文件,所述模型原始文件中包含待打印且相互分离的多个模型的预设参数,所述多个模型的预设参数包括所述多个模型的轮廓、位置、材质和/或底部形状;
连接杆设计模块,适于配置连接杆的预设参数,所述连接杆在打印后使得任一模型通过至少一条连接杆与另外的至少一模型相连,所述连接杆的预设参数包括所述连接杆的个数、宽度、高度和/或与所述多个模型的连接方式;
文件生成模块,配置为输出模型打印文件,所述模型打印文件中包含所述模型的预设参数以及所述连接杆的预设参数;以及
打印模块,配置为接收所述模型打印文件并打印所述多个模型和所述连接杆。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三维模型的打印系统还包括框架设计模块,配置为根据所述多个模型的预设参数配置框架的预设参数,所述框架在打印后使得至少一个模型通过至少一条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框架相连,且所述打印模块还配置为打印所述框架。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出了一种三维模型的打印系统,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可由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以及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上述三维模型的打印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出了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由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三维模型的打印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的三维模型的打印方法和系统,通过对连接杆连接路径的提前配置,在打印时可通过连接杆固定多个打印模型,在打印后可将多个模型作为整体进行后处理程序,非常方便和高效,降低了系统的故障率,以及避免了耗材的浪费。
附图说明
包括附图是为提供对本申请进一步的理解,它们被收录并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本说明书一起起到解释本发明原理的作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三维模型的打印方法的系统流程图;
图2a、图2b以及图3a、图3b和图3c分别是采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三维模型的打印方法的多个模型的连接路径示意图;
图4a~图4f以及图5a~图5e是采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三维模型的打印方法的多个模型的截面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三维模型的打印系统的系统框图;以及
图7是本发明另外一实施例的一种三维模型的打印系统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示例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将本申请应用于其他类似情景。除非从语言环境中显而易见或另做说明,图中相同标号代表相同结构或操作。
如本申请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他的步骤或元素。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尽管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是从公知公用的术语中选择的,但是本申请说明书中所提及的一些术语可能是申请人按他或她的判断来选择的,其详细含义在本文的描述的相关部分中说明。此外,要求不仅仅通过所使用的实际术语,而是还要通过每个术语所蕴含的意义来理解本申请。
应当理解,当一个部件被称为“在另一个部件上”、“连接到另一个部件”、“耦合于另一个部件”或“接触另一个部件”时,它可以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之上、连接于或耦合于、或接触该另一个部件,或者可以存在插入部件。相比之下,当一个部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直接连接于”、“直接耦合于”或“直接接触”另一个部件时,不存在插入部件。同样的,当第一个部件被称为“电接触”或“电耦合于”第二个部件,在该第一部件和该第二部件之间存在允许电流流动的电路径。该电路径可以包括电容器、耦合的电感器和/或允许电流流动的其它部件,甚至在导电部件之间没有直接接触。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三维模型的打印方法,便于多个模型的打印和收集,可以提升三维打印的效率、稳定性和可靠性。
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一种三维模型的打印方法10的流程示意图。本申请中图1使用了流程图用来说明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系统所执行的操作。应当理解的是,前面或下面操作不一定按照顺序来精确地执行。相反,可以按照倒序或同时处理各种步骤。同时,或将其他操作添加到这些过程中,或从这些过程移除某一步或数步操作。
另外,如图2a~图3c所示,分别是采用本发明的三维模型的打印方法的多个模型的连接路径示意图。图4a~图4f以及图5a~图5e是采用本发明三维模型的打印方法的多个模型的截面图。通过图2a~图5e,可以更好的诠释本发明三维模型的打印方法的特征以及效果。下面结合图1,以及图2a~图5e对于本发明的三维模型的打印方法做出说明,其中,相同的部分采用了相同的标号。
如图1所示的三维模型的打印方法10包括如下的步骤。
步骤11为获取模型原始文件,模型原始文件中包含待打印且相互分离的多个模型的预设参数,多个模型的预设参数包括多个模型的轮廓、位置、材质和/或底部形状。优选地,多个待打印且相互分离的模型为体积质量较小的模型,这些模型如果独立打印成本较高、效率较慢。但是若同时打印,在打印后容易出现如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缺陷,如从平台滚落、发生位移或翻滚等,从而造成收集困难甚至是设备异常和故障,现有技术的打印方法整体效率较低、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
继续参照图1,步骤12为根据步骤11中已获取的多个模型的预设参数配置连接杆的预设参数,连接杆在打印后使得任一模型通过至少一条连接杆与另外的至少一模型相连,连接杆的预设参数包括连接杆的个数、宽度、高度和/或与多个模型的连接方式。
如图2a和2b所示,为两个均采用如图1所示的三维模型的打印方法10的不同实施例中多个模型(模型1-15)的连接路径示意图。
首先,根据图2a可以看出的是,打印后的模型1-15中的任一模型通过至少一条连接杆20与其相临近的另外一模型相连。例如,模型1通过一条连接杆20与模型2相连,而模型2通过两条连接杆20分别与模型1和模型3相连,以此类推。在打印后的模型1-15中,所有模型均通过连接杆20与另外的至少一模型相连,使得打印后的多个模型可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打印后的处理。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对具有连接杆20的模型1-15进行整体清洁甩干等后处理步骤后再去除连接杆,即可得到每个独立的模型。
由此可见,通过如图1所示的三维模型的打印方法10的步骤2中有关连接杆预设参数的设定,可以使得打印后的多个三维模型不会有单个模型滚落、发生位移等问题,可以在整体上提高三维打印的效率、稳定性和可靠性。
优选地,如图2b所示,在如图2a所示的连接方式的基础上,每个模型与其相临近的另外一模型之间通过更多的连接杆20相连,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打印后多个模型之间连接的稳固性,使得在对具有连接杆20的模型1-15整体进行清洁的时候稳定性更强。
示例性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2中配置连接杆的预设参数包括配置连接杆的个数、宽度、高度以及连接杆与多个模型的连接方式和连接位置等。例如,在如图2a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杆的个数为14个,连接杆的材料可以选择材质较轻或较易去除和折断的材质,而多个模型的连接方式可以简单的描述为单线连接,也即将模型排布成阵列、而每一排中相邻两个模型之间只有一条连接杆连接。而连接位置对于每个模型均为确定的位置,如右边的中间位置等。以上这些预设参数均可转换为数字或文字形式的表述并存储在模型文件中,以提供给打印设备打印。
最后,图1所示的步骤13为输出模型打印文件,模型打印文件中包含模型的预设参数以及连接杆的预设参数。具体来说,步骤13可以是向适配的打印设备输出该模型打印文件,打印设备打印后的效果可以是如图2a和2b所示。
进一步优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的一种三维模型的打印方法还包括根据多个模型的预设参数配置框架的预设参数,框架在打印后使得至少一个模型通过至少一条连接杆与框架相连,且模型打印文件中还包含框架的预设参数,在这样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的步骤13中所涉及的模型打印文件还包括框架的预设参数。
示例性的,如图3a和3b所示,为在打印三维模型和连接杆的同时打印框架的实施例。首先,根据图3a,在多个打印模型1-15中,相邻的两个打印模型之间均具有一条连接杆20相连,构成本发明另外一实施例的连接杆20的配置方式。虽然连接杆20的连接方式与如图2a和2b示出的存在差异,但是连接杆20仍起到将所有分散的模型相互之间连接为一个整体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在如图3a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打印后的多个模型1-15以及连接杆20的基础上,还具有框架30以及更多的连接杆31,其中连接杆31特别地连接框架30和与之临近的各个模型(即除了模型7-9之外的所有模型)。
示例性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框架的预设参数包括框架的形状、因为框架而产生的额外的连接杆31的个数、连接杆31的长度和高度,和与所述多个模型的连接方式和连接位置等均需要计算和配置。通过这样的方式打印的多个模型1-15以及多个连接杆20和框架30,所有的模型1-15除了彼此之间通过连接杆20连接之外,还有部分的模型通过连接杆31与额外的框架30相连,从而在如图2a和2b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多个模型1-15在打印后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处理的稳固性。
进一步优选地,在本发明如图3b所示的实施例中,配置连接杆20的预设参数还包括配置连接杆20的断点32,连接杆20适于从断点32处折断。更具体的,图3b所示的实施例也为具有框架30的实施例。而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对由于框架30而需要额外配置的连接杆31也可以用相似的方式设置断点32。
该断点32的作用例如是,在所有模型1-15连同连接杆20和31以及框架30共同进行清洗甩干等操作后,便于去除连接杆以获得独立的模型1-15。同时,图3b示出的断点32的配置方法为在周向上减少断点处的截面积,使得每条连接杆20呈现出中间粗、两端渐细的形状。进一步特别地,为了防止由于断点32带来的连接杆在后处理过程中易折断的问题,连接杆31与框架30连接的一端并没有设置断点。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3c所示,在上述框架和断点的基础上,可见所有连接杆20均按照规律排列。在如图3c所示的实施例中,在上述如图1所示的步骤11所获取的模型原始文件中,多个模型1-15的预设参数包括多个模型1-15沿第一方向Y(同时沿第二方向X延伸)成列排布、且沿第二方向X(同时沿第一方向Y延伸)成行排布,第一方向Y垂直于第二方向X。在此基础上,在上述如图1所示的步骤12中配置连接杆20的预设参数则具体包括配置多个连接杆20的连接方式,连接方式包括在第一方向Y上的任意相邻两个模型之间配置一条连接杆20。通过如图3c所示的对多个模型和连接杆的配置方式,可以更加便利于多个模型在打印后的处理流程中将多个打印的模型从打印平台上移除的操作。例如,对于一些实施例中的处理流程,在脱模时刮刀会按照图3c中双向箭头所示的移动方向向Y方向的正方向或反方向移动,因此,当多个打印模型和多个连接杆按照如图3c所示的排布方式进行打印时,即可以更容易的将位于同一列的多个模型一并从打印平台上移除,便利于特定工况的打印需要。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不以如图2a~3c所示出的多个模型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断点的配置方式为限。例如,多个模型可以不以阵列的形式规则排布,例如可以呈现为不规则的排列模式;模型之间的连接杆的个数和位置等预设参数根据每个模型的预设参数的不同而存在个性化的差异,例如,在有些模型需要更多的连接杆的同时、有些模型仅需一个连接杆与临近的模型相连;另外,断点的设置方式还可以通过调整断点位置处的材质而非截面积实现。本发明不对上述特征的具体表现形式做出限制。
进一步具体的,从具体打印方式配置的角度,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在获取模型原始文件后对多个模型进行切片以获得切片文件,并在多个模型的切片文件中配置连接杆的预设参数,其中,连接杆在打印后使得任一模型的多层切片中的至少一层通过至少一条连接杆与另外的至少一模型的多层切片中的至少一层相连。示例性的,如图4a~4f所示为本发明一些对模型进行分层配置打印的实施例。其中,各截面图所截的角度可以参考如图3a所示的A-A方向。
具体的,图4a~图4f分别示出了对于不同的分层模型41~46,如图2a~3c所示的连接杆20的不同的连接位置和配置方式。首先,在图4a中,模型41与其相邻的分层模型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模型41的底层410通过一条连接杆20与相邻的分层模型的底层实现单层相连。
进一步的,图4b和图4c均为双层连接的实施例,其中,图4b中模型42的底层420和倒数第二层421分别通过两条连接杆20与相邻的分层模型的底层和倒数第二层相连;相似的,图4c中的模型43的倒数第二层431和倒数第三层432分别通过两条连接杆20与相邻的分层模型的倒数第二层和倒数第三层相连。图4b和图4c示出了双层连接杆连接的情况,双层连接杆与单层连接杆相比,模型和模型之间的稳固性更强。从整体上,也可以理解为增加了连接杆的厚度,并在对模型分层打印的基础上,对于增厚的连接杆也进行相适应的分层打印。
优选地,图4d~图4f示出了分层相连的情况下具有底板和支撑部的实施例。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根据多个模型的预设参数配置底板的预设参数和支撑部的预设参数,底板在打印后位于每个模型的多层切片中的最下层之下,支撑部在打印后用于连接底板和最下层,且连接杆的在打印后使得任一模型之下的底板通过至少一条连接杆与另外的至少一模型之下的底板相连。
例如,图4d中的支撑部442位于底板440和模型44的最下层441之间。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支撑部442的存在,模型44的最下层441之下的底板440可以直接打印为与连接杆20一样的材质,以便于在打印后清洁甩干均完成之后,可以直接将支撑部442去除,以使模型44脱离,获得独立的模型44。
相同的,图4e和图4f中也具有支撑部452和462,其中,支撑部462的高度更高,其说明了在本发明中不对于支撑部的高度做出限制。进一步的,图4e中的底板450为双层,支撑部452位于该双层底板450和模型45的最下层451之间,与图4d示出的底层440相比,厚度更高,整体打印后模型和模型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
而在图4f中,底板460也为双层,支撑部462位于该双层底板460与模型46的最下层461之间。图4f与图4e相比,支撑部462的高度更高,可以适配不同的打印场景的需求。
进一步优选地,如上文所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具有框架。图5a~图5e示出了在图4a~图4e的基础上,进一步具有框架特征的实施例打印后模型的截面图。具体的,在图5a~图5e中,框架51、52、53、54和55分别与一模型相连。可以理解的是,图5a~图5e中省去了上文中参照图3a和3b说明的额外的连接杆31。而通过图5a~图5e特别说明的是,有些框架为双层,体现了框架的厚度可调;而框架均位于模型底层同一层的位置,以避免需要额外的支撑机构将该框架支撑在一定高度,从而节省打印耗材。其他关于图5中示出的连接杆20以及支撑部541和542等的说明,可以参考上文中对于图4a~图4f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参照图1~图5e进行说明的为本发明的一种三维模型的打印方法,使用该方法通过对连接杆连接路径的提前配置,在打印时可通过连接杆固定多个打印模型,在打印后可将多个模型作为整体进行后处理程序,非常方便和高效,降低了系统的故障率,以及避免了耗材的浪费。
根据图6,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出了一种三维模型的打印系统60。如图6所示,三维模型的打印系统60包括模型设计模块61、连接杆设计模块62、文件生成模块63以及打印模块64。
具体的,模型设计模块61适于获取模型原始文件,模型原始文件中包含待打印且相互分离的多个模型的预设参数,多个模型的预设参数包括多个模型的轮廓、位置、材质和/或底部形状。
连接杆设计模块62适于配置连接杆的预设参数,连接杆在打印后使得任一模型通过至少一条连接杆与另外的至少一模型相连,连接杆的预设参数包括连接杆的个数、宽度、高度和/或与多个模型的连接方式。
文件生成模块63配置为输出模型打印文件,模型打印文件中包含模型的预设参数以及连接杆的预设参数。
打印模块64配置为接收模型打印文件并打印多个模型和连接杆。
进一步优选地,在图6所示的三维模型的打印系统60的基础上,本发明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三维模型的打印系统还包括框架设计模块,具体配置为根据多个模型的预设参数配置框架的预设参数,框架在打印后使得至少一个模型通过至少一条连接杆与框架相连,且打印模块还配置为打印框架。
特别的,过往使用现有技术中三维模型的配置方法将两个以上的三维模型连接起来时,两个以上的三维模型包括彼此之间的连接机构均是一体成型,如果须要调整模型的排列操作比较繁琐。并且,如果在打印过程中某一模型单独出现异常时,则会被迫停止所有模型打印,造成大量的耗材和事件浪费。而本发明的三维模型的打印系统,采用独立的连接杆设计模块,将连接机构与三维打印模型解耦,即使单个模型或连接杆出现故障,仍不影响其他模型和连接杆的打印工作,打印系统整体的可靠性更强。
本发明的另外一实施例也提出了一种三维打印系统,具有存储器,用于存储可由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以及处理器,用于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的例如如图1所示的三维打印方法10。
图7示出了该实施例中的三维打印系统70。根据图7,三维打印系统70可包括内部通信总线71、处理器(Processor)72、只读存储器(ROM)73、随机存取存储器(RAM)74、以及通信端口75。当应用在计算机上时,三维打印系统70还可以包括硬盘76。
内部通信总线71可以实现三维打印系统70组件间的数据通信。处理器72可以进行判断和发出提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72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组成。通信端口75可以实现三维打印系统70与外部的数据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三维打印系统70可以通过通信端口75从网络发送和接受信息以及数据。
三维打印系统70还可以包括不同形式的程序储存单元以及数据储存单元,例如硬盘76,只读存储器(ROM)73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74,能够存储计算机处理和/或通信使用的各种数据文件,以及处理器72所执行的可能的程序指令。处理器执行这些指令以实现方法的主要部分。处理器处理的结果通过通信端口传给用户设备,在用户界面上显示。
本发明的另外一方面还提出了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计算机程序代码在由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例如是图1的三维模型的打印方法。
上文已对基本概念做了描述,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上述发明披露仅仅作为示例,而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虽然此处并没有明确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能会对本申请进行各种修改、改进和修正。该类修改、改进和修正在本申请中被建议,所以该类修改、改进、修正仍属于本申请示范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
同时,本申请使用了特定词语来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如“一个实施例”、“一实施例”、和/或“一些实施例”意指与本申请至少一个实施例相关的某一特征、结构或特点。因此,应强调并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在不同位置两次或多次提及的“一实施例”或“一个实施例”或“一替代性实施例”并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某些特征、结构或特点可以进行适当的组合。
本申请的一些方面可以完全由硬件执行、可以完全由软件(包括固件、常驻软件、微码等)执行、也可以由硬件和软件组合执行。以上硬件或软件均可被称为“数据块”、“模块”、“引擎”、“单元”、“组件”或“系统”。处理器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件(DA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者其组合。此外,本申请的各方面可能表现为位于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计算机产品,该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程序编码。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括,但不限于,磁性存储设备(例如,硬盘、软盘、磁带……)、光盘(例如,压缩盘CD、数字多功能盘DVD……)、智能卡以及闪存设备(例如,卡、棒、键驱动器……)。
计算机可读介质可能包含一个内含有计算机程序编码的传播数据信号,例如在基带上或作为载波的一部分。该传播信号可能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电磁形式、光形式等等、或合适的组合形式。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除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之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介质可以通过连接至一个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以实现通讯、传播或传输供使用的程序。位于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程序编码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介质进行传播,包括无线电、电缆、光纤电缆、射频信号、或类似介质、或任何上述介质的组合。
同理,应当注意的是,为了简化本申请披露的表述,从而帮助对一个或多个发明实施例的理解,前文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有时会将多种特征归并至一个实施例、附图或对其的描述中。但是,这种披露方法并不意味着本申请对象所需要的特征比权利要求中提及的特征多。实际上,实施例的特征要少于上述披露的单个实施例的全部特征。
一些实施例中使用了描述成分、属性数量的数字,应当理解的是,此类用于实施例描述的数字,在一些示例中使用了修饰词“大约”、“近似”或“大体上”来修饰。除非另外说明,“大约”、“近似”或“大体上”表明所述数字允许有±20%的变化。相应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数值参数均为近似值,该近似值根据个别实施例所需特点可以发生改变。在一些实施例中,数值参数应考虑规定的有效数位并采用一般位数保留的方法。尽管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确认其范围广度的数值域和参数为近似值,在具体实施例中,此类数值的设定在可行范围内尽可能精确。
虽然本申请已参照当前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申请,在没有脱离本申请精神的情况下还可作出各种等效的变化或替换,因此,只要在本申请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三维模型的打印方法,用于同时打印多个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模型原始文件,所述模型原始文件中包含待打印且相互分离的多个模型的预设参数,所述多个模型的预设参数包括所述多个模型的轮廓、位置、材质和/或底部形状;
配置连接杆的预设参数,所述连接杆在打印后使得任一模型通过至少一条连接杆与另外的至少一模型相连,所述连接杆的预设参数包括所述连接杆的个数、宽度、高度和/或与所述多个模型的连接方式;以及
输出模型打印文件,所述模型打印文件中包含所述模型的预设参数以及所述连接杆的预设参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连接杆的预设参数还包括配置所述连接杆的断裂点,以使打印后的连接杆适于从所述断裂点处折断。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模型的预设参数包括多个模型沿第一方向成列排布、且沿第二方向成行排布,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且所述连接杆的预设参数中包括所述连接杆的连接方式,所述连接方式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任意相邻两个模型之间配置一条连接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获取模型原始文件后对所述多个模型进行切片以获得切片文件,并在所述多个模型的切片文件中配置所述连接杆的预设参数,其中,所述连接杆在打印后使得任一模型的多层切片中的至少一层通过至少一条所述连接杆与另外的至少一模型的多层切片中的至少一层相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所述多个模型的预设参数配置底板的预设参数和支撑部的预设参数,所述底板在打印后位于每个模型的多层切片中的最下层之下,所述支撑部在打印后用于连接所述底板和所述最下层,且所述连接杆的在打印后使得任一模型之下的底板通过至少一条所述连接杆与另外的至少一模型之下的底板相连。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所述多个模型的预设参数配置框架的预设参数,所述框架在打印后使得至少一个模型通过至少一条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框架相连,且所述模型打印文件中还包含所述框架的预设参数。
7.一种三维模型的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型设计模块,适于获取模型原始文件,所述模型原始文件中包含待打印且相互分离的多个模型的预设参数,所述多个模型的预设参数包括所述多个模型的轮廓、位置、材质和/或底部形状;
连接杆设计模块,适于配置连接杆的预设参数,所述连接杆在打印后使得任一模型通过至少一条连接杆与另外的至少一模型相连,所述连接杆的预设参数包括所述连接杆的个数、宽度、高度和/或与所述多个模型的连接方式;
文件生成模块,配置为输出模型打印文件,所述模型打印文件中包含所述模型的预设参数以及所述连接杆的预设参数;以及
打印模块,配置为接收所述模型打印文件并打印所述多个模型和所述连接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框架设计模块,配置为根据所述多个模型的预设参数配置框架的预设参数,所述框架在打印后使得至少一个模型通过至少一条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框架相连,且所述打印模块还配置为打印所述框架。
9.一种三维模型的打印系统,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可由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以及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由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249520.2A 2021-10-26 2021-10-26 三维模型的打印方法和系统 Pending CN1139779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49520.2A CN113977947A (zh) 2021-10-26 2021-10-26 三维模型的打印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49520.2A CN113977947A (zh) 2021-10-26 2021-10-26 三维模型的打印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77947A true CN113977947A (zh) 2022-01-28

Family

ID=79741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49520.2A Pending CN113977947A (zh) 2021-10-26 2021-10-26 三维模型的打印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7794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56938A (zh) * 2022-07-22 2022-11-01 苏州铼新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理想辐射参数测试方法、系统、3d打印方法及打印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29636A1 (en) * 2014-11-11 2016-05-12 Lenovo Enterprise Solutions (Singapore) Pte. Ltd. Modifying a three-dimensional object to be printed without exceeding a time or cost threshold
CN107984436A (zh) * 2017-11-27 2018-05-04 李国明 一种电子产品生产用工作台
CN109910293A (zh) * 2017-12-13 2019-06-21 尚远望 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机械零件成型方法
CN110825245A (zh) * 2018-08-07 2020-02-21 李文傑 具有广泛使用性的三维图形用户界面的系统及方法
CN211890185U (zh) * 2020-01-09 2020-11-10 甘肃普锐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打印金属产品打磨装置
CN112810140A (zh) * 2020-12-28 2021-05-18 上海联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3d打印设备、控制方法
CN113147027A (zh) * 2021-04-29 2021-07-23 重庆市华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细小产品的3d打印方法
CN113442440A (zh) * 2021-07-19 2021-09-28 深圳市优特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切片处理的3d打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29636A1 (en) * 2014-11-11 2016-05-12 Lenovo Enterprise Solutions (Singapore) Pte. Ltd. Modifying a three-dimensional object to be printed without exceeding a time or cost threshold
CN107984436A (zh) * 2017-11-27 2018-05-04 李国明 一种电子产品生产用工作台
CN109910293A (zh) * 2017-12-13 2019-06-21 尚远望 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机械零件成型方法
CN110825245A (zh) * 2018-08-07 2020-02-21 李文傑 具有广泛使用性的三维图形用户界面的系统及方法
CN211890185U (zh) * 2020-01-09 2020-11-10 甘肃普锐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打印金属产品打磨装置
CN112810140A (zh) * 2020-12-28 2021-05-18 上海联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3d打印设备、控制方法
CN113147027A (zh) * 2021-04-29 2021-07-23 重庆市华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细小产品的3d打印方法
CN113442440A (zh) * 2021-07-19 2021-09-28 深圳市优特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切片处理的3d打印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56938A (zh) * 2022-07-22 2022-11-01 苏州铼新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理想辐射参数测试方法、系统、3d打印方法及打印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03722B1 (en) Modifying a base layer of an object
CN107053651B (zh) 三维模型打印切层方法
US9434109B2 (en)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method
CN113977947A (zh) 三维模型的打印方法和系统
CN107914397B (zh) 一种3d物体的定区打印方法及装置
CN104669626B (zh) 一种立体列印对象的组合列印方法及装置
KR20160098427A (ko) 스테레오리소그래피를 통해 생산될 수 있는 삼차원 물체를 위한 지지구조물을 정의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6783878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位置調整方法及び3dプリンティング機器
US20190011902A1 (en)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apparatus and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method
JP2016107638A (ja) 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装置、立体物の製造方法、立体造形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3211795A (zh) 三维物体打印方法、打印装置及存储介质
Zhao et al. Personalized food printing for portrait images
US10315359B2 (en)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method
JP2017109320A (ja) 情報処理装置、3dプリンタ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DE102016210643A1 (de) Verfahren, Assistenzsystem und 3D-Drucker zum rechnergestützten Entwurf von Objekten zur additiven Fertigung
US10363706B2 (en) Three dimensional prin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05538707A (zh) 立体光固化成型技术的模型优化节材方法
CN106273444B (zh) 一种3d打印系统的脱模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0384392B2 (en)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method
US2021015795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ptimizing battery designs in multiple dimensions
CN114043726B (zh) 用于3d打印的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CN113147027A (zh) 一种细小产品的3d打印方法
WO2021021110A1 (en) Object geometry for three dimensional printers
CN100530199C (zh) 属性共用系统及方法
CN207272267U (zh) 一种电路板平面刻线去铜箔用铣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01615 Room 402, Building 11, No. 1158, Jiuting Central Road, Jiuting Town,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Pulisheng 3D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after: PRISMLAB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td.

Address before: 201612 room 201-1, building 38, No. 258, Xinzhuan Road, Songjiang high tech park, Caohejing Development Zone,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Applicant before: PRISMLAB CHINA Ltd.

Applicant before: PRISMLAB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