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50854A - 具有标准化的无线电通信协议的电子货架标签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具有标准化的无线电通信协议的电子货架标签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50854A
CN113950854A CN201980097628.9A CN201980097628A CN113950854A CN 113950854 A CN113950854 A CN 113950854A CN 201980097628 A CN201980097628 A CN 201980097628A CN 113950854 A CN113950854 A CN 1139508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wake
shelf label
client
access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762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50854B (zh
Inventor
A·罗斯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S Imagotag GmbH
Original Assignee
SES Imagotag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S Imagotag GmbH filed Critical SES Imagotag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39508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508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508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508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2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wanted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3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20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access points, e.g. base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using a pre-established activity schedule, e.g. traffic indication fra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where the power saving management affects multipl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6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 H04W52/0274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switching on or off the equipment or par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4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interruption of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6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in multi hop networks, e.g. wireless relay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货架标签系统,其具有:至少一个电池运行的货架标签客户端,所述货架标签客户端具有无根据无线电标准的无线电通信就绪的节能的休眠模式和具有根据无线电标准的无线电通信就绪的活跃模式并且所述货架标签客户端具有无线电唤醒接收器,所述无线电唤醒接收器构成用于:在接收到唤醒信号时促使离开休眠模式并且采取活跃模式;和接入点,所述接入点构成用于根据无线电标准与至少一个货架标签客户端无线电通信并且所述接入点具有用于发送唤醒信号的无线电唤醒发送器,其中无线电唤醒发送器在发送唤醒信号的时间点方面以可通过接入点控制的方式构成,并且接入点定义作为采取根据无线电标准与至少一个货架标签客户端构建无线电连接的时间点,所述时间点尤其具有用于从休眠模式切换到活跃模式中的提前时间。

Description

具有标准化的无线电通信协议的电子货架标签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标准化的无线电通信协议的电子货架标签系统。
背景技术
例如从US2018/0270734A1中已知一种其中使用标准化的无线电通信协议的电子货架标签系统。该系统具有多个货架标签和用于与所述货架标签进行无线电通信的接入点。接入点支持WLAN。货架标签支持蓝牙。在接入点和货架标签之间,中继站起与中继站逻辑关联的货架标签组的接入节点的作用。中继站支持WLAN,以便可以与接入点通信,并且支持蓝牙,以可以与货架标签通信。
中继站连同与其相关联的货架标签一起形成多跳网络,在所述多跳网络中针对特定的货架标签确定的信息首先由中继站接收,并且然后从中继站转发给第一货架标签,并且然后从货架标签进一步通信给下一货架标签,直至信息到达实际寻址的货架标签。为了假想地确保能量效率,在多跳网络中使用蓝牙低能耗无线电模块。
事实上,在使用蓄电池或电池运行的中继站和货架标签的情况下,已知的系统在几个方面证实为是不利的。
因此, 原则上,对于每个多跳网络必须存在单独的中继站。这种中继站在连接构建和根据WLAN标准与接入点通信期间具有相对较高的功耗,因为这种无线电通信形式原则上是“耗能”的。
此外,信息在多跳网络中的转发需要:多跳网络的两个节点(设备)始终成对是活跃的。这可以是中继站和货架标签之一或两个货架标签。因此,在没有进一步的预防措施的情况下,较频繁地参与通信过程的多跳网络设备的能量供应与不那么频繁活跃的多跳网络设备相比被更强地负荷。现在,所述效应与在最终寻址的货架标签中的信息的实际处理无关,而是单独由于信息转发的特定类型而跨过网络节点链出现。这在蓄电池运行或电池运行的中继站中引起:必须以不统一的时间间距更换或填满能量存储器。不均匀的能量需求和大量的中继站会导致系统中的较高的故障率,并且为了避免而需要高的维护耗费。
在此背景下,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货架标签系统,其中克服了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所述目的通过一种电子的货架标签系统实现,所述系统具有:至少一个(蓄电池或)电池运行的货架标签客户端,所述货架标签客户端具有无根据无线电标准的无线电通信就绪的节能的休眠模式和具有根据无线电标准的无线电通信就绪的活跃模式并且所述货架标签客户端具有无线电唤醒接收器,所述无线电唤醒接收器构成用于:在接收到唤醒信号时促使离开休眠模式并且采取活跃模式;和接入点,所述接入点构成用于根据无线电标准尤其与至少一个货架标签客户端无线电通信并且所述接入点具有用于发送唤醒信号的无线电唤醒发送器,其中无线电唤醒发送器在发送唤醒信号的时间点方面以可通过接入点控制的方式构成,并且接入点定义作为采取根据无线电标准与至少一个货架标签客户端构建无线电连接的时间点,所述时间点尤其具有用于从休眠模式切换到活跃模式中的提前时间。
所述目的还通过用于运行电子的货架标签系统的方法来实现,其中系统具有至少一个(蓄电池或)电池运行的货架标签客户端,所述货架标签客户端具有无根据无线电标准的无线电通信就绪的节能的休眠模式和具有根据无线电标准的无线电通信就绪的活跃模式,并且其中系统还具有接入点,所述接入点构成用于根据无线电标准尤其与至少一个货架标签客户端无线电通信,其中根据该方法在接入点的控制下借助于接入点的无线电唤醒发送器在如下时间点发送唤醒信号,在所述时间点在至少一个货架标签客户端中能够采取根据无线电标准的无线电连接构建,尤其具有用于从休眠模式切换到活跃模式中的足够的提前时间来采取根据无线电标准的无线电连接构建,和其中在至少一个货架标签客户端中借助于无线电唤醒接收器接收唤醒信号,并且离开休眠模式并且采取活跃模式。
所述目的还通过唤醒信号在电子的货架标签系统中的应用来实现,所述货架标签系统具有至少一个(蓄电池或)电池运行的货架标签客户端和用于根据无线电标准尤其与至少一个货架标签客户端通信的接入点,以便在如下时间点将至少一个货架标签客户端从其无根据无线电标准的无线电通信就绪的节能的休眠模式转移到其具有根据无线电标准的无线电通信就绪的活跃模式,在所述时间点在至少一个货架标签客户端中能够采取根据无线电标准的无线电连接构建,尤其具有用于从休眠模式切换到活跃模式中的足够的提前时间来采取根据无线电标准的无线电连接构建,其中在接入点中使用无线电唤醒发送器来发送唤醒信号并且在货架标签客户端中使用无线电唤醒接收器来接收唤醒信号。
借助根据本发明的措施随之得到如下优点:为了采取在接入点和货架标签客户端之一之间的连接构建无需根据无线电标准的无线电通信。无线电标准在与接入点实际构建连接时才使用。在货架标签客户端保持在休眠模式期间,完全足够的是:货架标签客户端的整个电子装置中仅无线电唤醒接收器运行,即被供电。所有其他电子部件都可以切断,即无电流连接和/或不被时钟脉冲。这尤其涉及客户端无线电模块(收发器模块),货架标签客户端为了根据无线电标准进行无线电通信而具有所述客户端无线电模块。
这引起每个货架标签客户端的极其能量有效的运行,这总体上考虑改进了整个货架标签系统的能量效率,所述货架标签系统在较大的企业中有时可以具有直至20,000个或更多的货架标签客户端。这又对系统范围的维护成本和最终对系统维护强度产生显著正面影响,因为在货架标签客户端中更换电池的间隔极度延长。货架标签客户端的电池可以是一次性的或是可充电的。
最终,无线电系统行为也得到改善,因为随根据无线电标准进行的每次(尝试)连接构建总是伴随着显著的无线电流量,但通常使用的接入点的无线电性能相对低。因此,通常的接入点根据无线标准仅操作若干少数的客户端。根据本发明,现在,当这经由无线电唤醒信号的与所述无线电标准不同的无线电信号传输来请求时,才发生根据无线电标准的这种(尝试)连接构建。这也有助于:保持相关的频带或应该用于根据无线电标准进行无线电通信的相关的无线电信道不受干扰,更确切地说,直至实际需要根据无线电标准的无线电流量一直保持不受干扰。因此,也减轻接入点受不必要的无线电流量负荷,这显著正面地影响其可用性并且最终影响其数据吞吐量。
本发明的其他特别有利的设计方案和改进形式从从属权利要求以及以下描述中得出。在此,一个权利要求类别的特征可以根据另一权利要求类别的特征改进,使得结合一个权利要求类别详述的效果和优点也针对其他权利要求类别存在。
原则上,无线电唤醒接收器也可以具有空闲状态和接收状态,并且例如周期性地从空闲状态切换到接收状态并切换返回,诸如每50ms切换。这种运行行为也可以正面影响能量效率。然而,在空闲状态下可能出现:无线电唤醒接收器错过唤醒信号,这在系统中又会导致通信开展中的延迟。因此,证实为尤其有利的是:无线电唤醒接收器永久处于接收就绪。这防止错过由接入点发送的无线电唤醒信号。这也对于接入点允许在每个任意时间点发送唤醒信号,并且此外还基于:无线电唤醒接收器接收到发送的唤醒信号并相应地做出反应。因此,所述措施对运行安全性做出了显著贡献。此外,该措施还实现无线电唤醒接收器的极其节能的运行,特别是没有功耗的调制,而是具有恒定的功耗进而出色地引起可预测的最大预期电池寿命。这又对故障安全性做出显著贡献。
这种无线电唤醒接收器特别优选地在供应电压为1.8伏且数据速率为1kBit/s的情况下具有小于3μA的电流消耗。
为了实现这种能量效率,在无线电唤醒接收器中弃用微处理器和不同的运行模式。无线电唤醒接收器优选地是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所述集成电路在1kBit/s的数据速率时具有小于30ms的反应时间和-80dBm的灵敏度。此外,所述无线电唤醒接收器构成用于:在免许可的ISM频带433MHz、868MHz和2.4GHz中运行。
无线电唤醒接收器连续地监控无线电信道并在出现唤醒信号方面扫描无线电信道。唤醒信号通过对于无线电唤醒接收器已知的信号模式定义。
例如,在这种无线电唤醒接收器的上下文中参考Fraunhofer Institute forIntegrated Circuits IIS的产品,所述产品以品牌名称RFicient®销售。
货架标签系统中使用的货架标签客户端可以具有不同的构成方案,进而提供不同的功能性。
例如,货架标签客户端可配置用于或与之相应地构成用于检测环境参数、诸如用于检测温度或湿度,或用作输入元件或传感器以接收用户的输入交互(例如构成用于检测指纹、按键操作或也构成用于检测触摸屏的触摸)或也作为为用户呈现信息的显示媒介,即作为货架标签显示器,其特别是配备极其节能的屏幕。
极其节能的屏幕例如可以通过LCD屏幕实现。然而,特别地,所使用的技术基于电子墨水或电子纸技术。因此,这种显示单元具有反射屏幕,技术术语也称为电子纸显示器,缩写为EPD,并且借助“电子纸”、简称“E纸”、英文也称作为“e-paper”或“E-Ink”来实现。所述术语基本上代表电泳显示器的原理,其中例如,在透明粘稠聚合物中包含带正电的白色颗粒和带负电的黑色颗粒。通过将电压短暂地施加在电极处,在观察方向上将黑色颗粒安置在白色颗粒之前或者相反,其中由颗粒和聚合物构成的媒介布置在所述电极之间。于是,这种布置在没有任何能量输送的情况下维持相对长的时间(例如几周)。如果相应地将显示器分段,则例如可以实现具有相对高分辨率的字母、数字或图像来显示所述信息。然而,这种反射屏幕也可以借助其他技术来实现,所述技术例如以术语“电润湿”或“MEMS”已知。例如,如上所述,屏幕可以构成用于黑白显示、灰度显示、黑白红或黑白黄显示。还应包括实现全色或多色显示的未来发展。这种屏幕更普遍地是反射性的,即被动的非自发光的屏幕,其中——相对静态的——信息显示基于:由外部(人工或自然)光源产生的光入射到屏幕上并从那里向观察者反射。
在任何情况下,这种货架标签客户端构成为,使得其可以附接在货架轨道处。货架标签客户端具有自身的电池或蓄电池作为能量供应装置,其中所述能量供应装置可以是可充电的或者也可以仅是可更换的。
然而,货架标签客户端也可以构成为安装在所述货架轨道处并在那里 用于对无电池的货架标签供电的电子供应装置,所述货架标签同样固定在所述货架轨道处。所述货架标签也可以具有上述功能性,但所述功能性(除了借助极其节能的屏幕可视化信息之外)仅在其通过供应装置供应能量期间可用。供应装置可构成用于对货架轨道的货架标签进行无接触的能量和通信供应。货架标签在其方面具有相应的构成方案。优选地,通过货架标签的导体回路与货架轨道的导体回路的电感耦合来进行供应,所述货架轨道与供应装置导电连接。为此目的,货架标签和供应装置特别优选地具有RFID或NFC接口。RFID代表射频识别,并且适用标准例如为ISO/IEC 18000。NFC在此代表近场通信,并且适用标准例如为ISO/IEC13157、-16353、-22536、-28361等。
所提及的技术的使用首先允许实现货架标签、特别是构成为货架标签显示器,而无需自身的能量供应装置、诸如电池或蓄电池,这两者都相对昂贵。传统的货架标签为了维护或更新电池或蓄电池的目的必须构成为,使得可以更换所述能量存储器。必要时,在这里使用的货架标签中仅使用一个电容器,用于对内部的供应电压进行短期的、临时的平滑或稳定。货架标签因此构成为,使得当借助于外部的电子的供应装置进行供应时,所述货架标签的用于通信或用于更新屏幕内容或用于接收用户交互或用于检测环境参数的电子装置、尤其其电子控制装置才总是活跃的。由于不再需要更换能量存储器,因此壳体可以完全和永久地被封装,使得仅对于回收目的(例如借助特殊工具)才将其打开。
因此,货架标签可以精简到少数绝对需要的(电子)部件进而也可以作为极其便宜的货架标签生产。这种极度精简的货架标签只需要具有基础功能性,诸如在NFC通信期间与标准化的能量供应装置进行标准化的NFC通信,这借助于市售的NFC模块实现。节能显示单元的屏幕的更新和其所属的状态报告不直接由货架标签显示器在与接入点的通信中完成,正如这在已知的系统中是这种情况,而是由连接在中间的供应装置开展,所述供应装置就其而言经由适当的(并且基本上可自由选择的)通信方法与接入点接触,这将在下文深入讨论。相同的内容以类似的方式适用于货架标签的其他所提及的可行的功能性。
此外,货架轨道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在其处构成的导体回路,所述导体回路以其两个导线端部、下文称作为回路端子与供应装置的NFC接口导电连接。导体回路设置用于:借助于导体回路将用于对货架标签供电的能量无接触地传输给货架标签,其中所述货架标签对应于导体回路安装在货架轨道处。“无接触”在此表示:这借助于两个相邻定位的导体回路或线圈之间的电感耦合来进行。因此,货架标签也可以具有由唯一的回路或多个匝、即一线圈构成的导体回路作为其NFC接口的组成部分。此外,“对应于”意味着:货架标签相邻于通过导体回路展开的面定位,并且在那里基本上定位在通过导体回路限界的区之内。导体回路本身可以例如可见地构成在货架轨道的平面中,或者由进行保护的材料覆盖。如果货架标签装入货架轨道中,则构建在货架标签中的导体回路或线圈自动位于可用于两个彼此并排定位的导体回路或线圈之间电感耦合的区中。优选地,在货架标签装入货架轨道中的情况下,通过两个导体回路或线圈(一方面属于货架轨道,并且另一方面属于货架标签)展开的面彼此平行地取向,并且以小于一毫米直至几毫米的间距定位。为了不妨碍电感耦合,货架轨道本身由优选由塑料制成。
货架轨道的导体回路的环周可以例如沿着货架轨道的总长度和货架轨道的总高度延伸。然而,优选地,通过导体回路展开的面略小于其前侧通过货架轨道的物理尺寸定义的面。至少一个导体回路可以定位在货架轨道的通道之内,货架标签装入所述通道中,并且在那里集成到通道的壁中,所述壁在货架标签装入的情况下对应于其后壁(相邻于其后壁)伸展。为了实现导体回路,可以设有唯一的环绕的印制导线或者线圈状多重环绕的印制导线,即具有多个匝的印制导线。导体回路在其两个端部处具有各一个回路端子,NFC接口的集成电路连接于所述回路接口。然而,导体回路也可以定位在货架轨道的后侧。
货架轨道可配备唯一的导体回路。然而,证实为有利的是:沿着货架轨道的纵向延伸构成多个导体回路,所述导体回路中的每个导体回路本身与NFC接口的集成电路(如所提及的那样)耦合。在所述配置中,NFC接口可用于借助于任意的导体回路进行选择性的能量传输。这实现对唯一的货架标签或一组货架标签进行选择性的能量供应。根据实施方案,例如可以沿货架轨道实现2、3或直至15或也显著更多的导体回路。所述导体回路沿货架轨道的纵向延伸彼此并排地定位并且其相应的两个回路端子沿着货架轨道朝供应装置引导,并且在那里与供应装置导电连接。在货架轨道处的通过相应的导体回路覆盖的区的纵向延伸对于所有导体回路可以是相同的 。因此,可以沿着货架轨道定义多个紧密并排的区,所述区的相应的纵向延伸遵循在货架轨道处使用的货架标签的纵向延伸,其中纵向延伸通常为几厘米,例如8-12厘米。这实现与在沿着货架轨道的(几乎)任意的位置处的每个单独的货架标签进行个体的(选择性的)电感耦合。于是,当货架标签的定位应尽可能灵活地进行并且尽管如此应可以与每个货架标签进行尽可能个体的电感耦合时,这是有利的。然而,也可以设有更大的区,在所述区中于是可以存在多个货架标签,所述货架标签然后可以与相关的导体回路一起进入电感耦合。如果相应的货架标签的确切位置不重要,则可以使用所述配置。例如当多个相同的产品在货架上安置在较长的部段或货架的总长度之上并且通过多个沿着货架轨道的纵向延伸以彼此间较大的间距安置的货架标签显示器总是呈现所述产品的相同信息时,才得到这种情况。然而,沿着货架轨道也可以存在由相对短的区和相对于此也相对长的区构成的混合的配置。
导体回路可以全部一起、即同时用于从供应装置进行能量传输。然而,这对于供应装置的电子装置意味着相应复杂的设计。因此,证实为尤其有利的是:供应单元构成用于复用经由导体回路进行的能量传输。在此,总是仅使用以电子方式选择的唯一的导体回路进行能量传输。
因此,至少一个导体回路是供应装置的NFC接口的确定用于无接触能量传输(还有用于无接触通信)的组成部分。
通常,在此可确定:导体回路因此实现用于与货架标签侧上的相对应的电感进行电感耦合的电感。此外,导体回路可以具有唯一的匝或也可以具有多匝。
此外,至少一个导体回路可以集成到货架轨道中或固定在所述货架轨道处。当货架轨道例如由塑料制成并且已经在例如在货架轨道注射成型时、即在制造货架轨道时将导体回路集成在那里时,集成到货架轨道中是有利的。然而,导体回路也可以例如通过粘贴固定在货架轨道的表面上。尤其当需要多个并排布置的导体回路并且与之相应也考虑多条馈线时,证实为有利的是:(多个)导体回路构成在电路板上。然后,所述电路板可以作为单独组件集成到货架轨道中或固定在货架轨道处。货架轨道还可以构成为,使得可以更换电路板,以至于可以容易地对在具有各种导体回路配置的货架规划中的各种要求配置做出反应,其中所述导体回路配置例如可以在唯一的电路板上或在不同的电路板上实现。然而,特别优选地,货架轨道本身具有导体回路容纳件。所述导体回路容纳件可以构成为,使得其例如定位在货架轨道的前侧,即定位在货架标签的后侧在固定在货架轨道处的状态下尽可能邻近货架轨道定位的位置。然而,导体回路容纳件也可以对应于货架轨道的可以用于附接货架标签的区域而在货架轨道的后侧处伸展,这可以随之产生导体回路对于维护目的的更好的可达性,或也确保防止损坏的无与伦比的保护。最终,导体回路在那里也被隐藏在超市顾客的视野之外。在结构上,导体回路容纳件例如可以通过在货架轨道的例如塑料材料中的间隙形的凹部实现,将导体回路装入所述凹部中。借此也可以尽可能精确地在没有其他措施的情况下(诸如之前提及的电路板和其定位)定义导体回路的形状还有其精确的位置。定位在后侧的导体回路实际上也可以在任意的点处与供应装置的电子装置导电连接,而不必考虑定位在货架轨道前侧的货架标签的位置。凹部还可具有将导体回路紧固在其预定位置中的卡接或紧固机构。凹部也可以构成为,使得其可以容纳导体回路的多个匝,其中所述匝可以彼此并排和/或彼此上下地布置在凹部中。
在将导体回路容纳件直接集成到货架轨道中(即其材料中)的情况下,在规划或制造导体回路时还不受电路板的制造工艺的限制,进而也可以实现具有如下长度的导体回路,所述长度远超目前大约一米的电路板的长度。因此,完全也可以实现如下导体回路,所述导体回路沿着可以为几米长的整个货架轨道延伸。
证实为尤其有利的是:每个货架轨道使用刚好一个唯一的电子供应装置。这允许实现仅对这一个货架轨道进行集中的能量供应。
在该上下文中,还证实为尤其有利的是:电子的供应装置集成到货架轨道中或固定在所述货架轨道处。因此可以实现具有个体的电子的能量供应装置的货架轨道。在此,供应装置例如也可以直接构成在电路板上或者作为模块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或者作为模块与货架轨道机械耦合并且与货架轨道的导体回路导电连接。由此,货架轨道可以作为包括其供应装置的整体,并在另一位置处毫无问题地重新投入运行。
特别优选地,接入点构成用于将数据内容传输给无线电唤醒发送器,其中数据内容用于无线电唤醒接收器或一组无线电唤醒接收器的寻址,并且其中无线电唤醒发送器构成用于:在唤醒信号中发送数据内容或者除了唤醒信号之外或与唤醒信号时间错开地发送数据内容,并且其中至少一个货架标签客户端的无线电唤醒接收器构成用于识别数据内容并检查:其是否通过数据内容被寻址。
数据内容优选地在发送唤醒信号之后在相同频带并且在相同信道中发送。
检测到唤醒信号的无线电唤醒接收器然后尝试接收数据内容。如果这不成功,则所述无线电唤醒接收器又监听唤醒信号的重新出现。
如果无线电唤醒接收器识别到数据内容(例如在唤醒信号出现后的短时间窗口内),则无线电唤醒接收器检查所述数据内容是否与单义标识无线电唤醒接收器的标识符(数字编号)相同,该标识符存储在该无线电唤醒接收器中。如果也确定了所述身份,则存在无线电唤醒接收器的寻址并且无线电唤醒接收器促使从休眠模式到活跃模式的切换。如果没有确定身份,则不存在无线电唤醒接收器的寻址并且无线电唤醒接收器保持对于下一次出现唤醒信号接收就绪。
利用该措施随之产生如下优点:仅将通过寻址其无线电唤醒发送器而选择的货架标签客户端从其节能的休眠模式切换到其活跃模式,以便参与与接入点的无线电通信。因此可以确保:不会有不受控大量的货架标签客户端尝试构建连接。通过仅为特定的、通过接入点预定义的货架标签客户端选择性地采取连接构建,确保无线网络的最佳的系统性能、例如数据吞吐量和/或反应速度,这在任意的连接构建场景中通常不是这种情况。根据该措施,可以激活个体的货架标签客户端或在处理或主题方面属于一起的货架标签客户端组。例如,这可以是为一个货架或货架轨道的货架标签的所有货架标签客户端,以便使用其功能性(例如显示器、温度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等)。这也可以是形成货架轨道的供应装置的这种货架标签客户端,以便使用借助于供应装置供应的货架标签的在那里可用的功能性(例如显示器、温度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等)。
在此,各个无线电唤醒接收器的寻址可以个体地基于存储在无线电唤醒接收器中的个体的且单义标识无线电唤醒接收器的编号来进行。
为了寻址,可以频繁地分别发送由唤醒信号和进行寻址的数据内容构成的对,直到该组的所有无线电唤醒接收器都被寻址。
然而,寻址也可以进行成,使得随发送唤醒信号之后,发送对应于组大小的数量的数据内容作为单独的地址,直到该组的所有无线电唤醒接收器都被寻址。
然而,寻址也可以进行成,使得预先将一组无线唤醒接收器用同一编号编程,并且然后在发送仅唯一的编号作为数据内容时通过接入点直接成组地对无线唤醒接收器组寻址。
这种组特别优选地包括2到20个、优选地5到10个无线电唤醒接收器。在定义同时参与与接入点的无线电通信的组参与者的最大数量时,接入点本身考虑:所述接入点在无线电技术方面合理地可以许可多少组参与者,而不会出现其系统性能的重大损失。在此,接入点还可以在高优先级和低优先级的无线电活动之间区分,并相应地动态适配组大小。典型地,在WLAN通信的情况下,理想情况下,最多10个货架标签客户端处于活跃模式,并参与根据WLAN无线电标准与接入点进行的无线电通信,所述接入点通过寻址相应构建在那里的无线电唤醒发送器来选择所述货架标签客户端。
证实为尤其有利的是:接入点构成用于:以彼此相随的时间间隔对各一组无线电唤醒接收器寻址。特别地,所述措施允许:对于接入点在时间进程中可以操作几乎任意数量的货架标签客户端,因为每个时间间隔总是仅有受限制的(尽可能少)数量的货架标签客户端在活跃模式中参与与接入点根据无线电标准进行的通信。通过适配在相应的时间间隔中活跃的货架标签客户端的数量,可以以最佳的方式接受在根据无线电标准进行通信时在接入点中存在的性能。因此,唯一的接入点可以获得:在例如24小时的时间片之上以无线电方式操作极高总数量的货架标签客户端(例如在接入点的无线电作用范围足够的情况下,5,000-10,000件)的能力,其中事实上每个时间间隔总是仅无线电操作货架标签客户端的所选择的相对小的组(例如10件)。如果每个时间间隔有例如60秒可用于与10个货架标签客户端的无线电流量,那么可以在一整天之上由唯一的(例如WLAN)接入点供应直至14,400个货架标签客户端。所述值不仅在计算上相关,而且在实际中也是相关的,因为在根据无线电标准进行的通信中,对于每个货架标签客户端通常仅出现非常少的数据量,所述数据量在几秒内传输或者与接入点交换。
通过将与货架标签客户端整体的无线电通信划分为个体的时间间隔的措施,避开或实际上以有利的方式使用已知的接入点的固有的缺点,即在根据无线电标准进行无线电通信的范围中仅可以同时操作相对少量的货架标签客户端,其中在所述个体的时间间隔中根据无线电标准仅与小组的货架标签客户端通信。借助所述措施还得到如下优点:可以显著减少企业场所中所需的接入点的数量,这也引起更简单且最终更便宜的无线电基础设施。
根据本发明的措施可以结合例如ZigBee或蓝牙的无线电标准使用。然而,当使用WLAN标准作为无线电标准时,根据本发明的措施证明是特别有效的。在此(原则上也与上述其他两个标准一样),可以通过对接入点的技术设计进行细微的更改、即容纳无线唤醒发射器还有构建在货架标签客户端中的无线电唤醒接收器的个体或基于组的寻址的功能能力,可以实现性能极强的无线电网络,所述无线电网络的性能特征(诸如所允许的客户端的最大数量、数据吞吐量等)远超传统解决方案。根据本发明修改的这种接入点也可以在没有单独的无线电唤醒发送器的情况下胜任,更确切地说,当接入点无线电模块用于发送唤醒信号和数据内容时胜任,在其他情况下所述接入点无线电模块仅用于根据无线电标准进行无线电通信。
在货架标签客户端侧上,用于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措施也保持在可回顾的框架内。因此例如足够的是:无线电唤醒接收器构成用于:在识别到寻址时生成激活信号,并输出给货架标签客户端的构成用于根据无线电标准进行无线电通信的客户端无线电模块,其中客户端无线电模块构成用于接收激活信号并且由于出现激活信号而采取其活跃模式,在所述活跃模式中首先执行无线电连接构建,并且然后执行根据无线电标准与接入点进行无线电通信。这种激活信号可以例如通过中断信号给出,所述中断信号被输送给客户端无线电模块的电子装置(例如客户端无线电模块的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也可以负责货架标签客户端的其他的功能性)的中断输入端并在客户端无线电模块中触发中断,使得无线电模块以其整个功能性从休眠模式启动到活跃模式。客户端无线电模块在活跃模式中遍历连接构建,并且在与接入点构建连接后可供用于根据无线电标准进行无线电通信。在完成无线电通信范围中出现的所有与内容相关的方面(例如更新屏幕、查询状态、接收输入、检测和传输传感器信号等)之后,客户端无线电模块可以例如在通信空闲时间片经过之后或通过接收结束无线电通信的命令或自动地在接近时间间隔的末端时再次转移到休眠模式中,其中所述结束无线电通信的命令在根据无线电标准进行无线电通信的范围中从接入点传输,其中(例如通过编程)告知货架标签客户端的所述时间间隔的长度。
综上所述,所描述的措施允许:接入点借助于进行寻址的唤醒信号以连续的顺序将相对小组的货架标签客户端依次唤醒,并且根据无线电标准开展与活跃组的货架标签客户端的通信,其中所述接入点构成用于根据无线电标准、诸如蓝牙、ZigBee或特别优选地WLAN(特别是WiFi)与货架标签客户端进行通信。借此,在无线电技术上可以借助唯一的接入点供应几乎任意数量的货架标签客户端(直至一万或者甚至三万个),所述接入点原本仅针对相对少数量的相应组中活跃的货架标签客户端同时进行无线电供应,或者由于所使用的无线电标准不再可以同时供应多个客户端。
系统的各种设备的电子装置还有它们的接口等可以借助各种无源和有源的电子组件以分立还有集成的方式实现。在此,优选地使用具有相应的外围组件的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在其上处理用于提供各种功能性的软件。也可以使用所谓的ASIC(专用集成电路)。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方面从下面讨论的附图中得出。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附图根据实施例再次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例。在此,在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部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以示意的方式:
图1示出货架标签系统;
图2-3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系统的系统部件;
图4-6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系统的系统部件;
图7-9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系统的系统部件;
图10示出具有根据图2-3的系统部件的系统部分;
图11示出具有集成的导体回路的货架轨道;
图12示出具有根据图4-6的系统部件的系统部分;
图13示出具有根据图7-9的系统部件的系统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电子货架标签系统1,其以下简称为系统1。系统1具有4000个货架标签客户端2,以下简称客户端2,以及4个接入点6。每个接入点6具有个体的无线电覆盖区131-134,其中四个无线电覆盖区131-134局部重叠。接入点6以及客户端2支持根据标准规范IEEE802.11b/g/n的WLAN。接入点6使用2.4GHz ISM无线电频带用于其无线电通信,其中ISM无线电频带在此代表“工业、科学和医疗无线电频带”并且每个接入点6使用不同的无线电信道。在第一无线电覆盖区131内,用正方形表示1000个客户端2,并将其经由第一无线电信道与在第一无线电覆盖区131的中心可视化的第一接入点6相关联。在第二无线电覆盖区132内,用圆表示1000个客户端2,并将其经由第二无线电信道与在第二无线电覆盖区132的中心可视化的第二接入点6相关联。在第三无线电覆盖区133内,用叉表示1000个客户端2,并且将其经由第三无线电信道与在第三无线电覆盖区133的中心可视化的第三接入点6相关联。在第四无线电覆盖区134内,用三角形表示1000个客户端2,并且将其经由第四无线电信道与在第四无线电覆盖区134的中心可视化的第四接入点6相关联。在当前的情况下,对于每个无线电覆盖区131至134在地理上仅可视化相应的客户端2中的最靠外的客户端,以免使图1繁琐。在当前情况下实际上基于:剩余的未可视化的客户端2位于这些最靠外的客户端2之间,所述未可视化的客户端将可视化的客户端2补充到每个无线电覆盖区131至134总共1000个。但是,关于此点还应注意:每个无线电覆盖区也可以具有个体数量的客户端2。
在零售商或超市的企业场所(未示出)中,接入点6通常以彼此间足够的间距固定在企业场所的天花板处,以实现无线电覆盖区131-134。
如从图10中可见:客户端2附接在货架9处,更准确地说附接在形成货架底部8的前部末端的货架轨道3处。附接在那里的客户端2用于显示在货架底部8上展示的产品(未示出)的产品信息和/或价格信息。
在图1中还可见:四个接入点6经由以太网布线135与服务器5连接。服务器5被告知产品与客户端2之间的逻辑链接,并将该逻辑链接存储在其数据库中,在那里还存储每个产品的所述的产品信息和/或价格信息。此外,服务器5知道客户端2和接入点6之间的关联,并且因此可以有针对性地将相关的产品信息和/或价格信息传输给相应的客户端2。
在下文中,借助于图2和图3讨论接入点6和客户端2、即系统1的系统部件的实施方式的细节。
在图2中可视化接入点6的粗略框图。示出了连接于第一天线配置7A的支持WLAN的接入点无线电模块22和连接于第二天线配置7B的无线电唤醒发送器21。无线电唤醒发送器21构成用于:从WLAN无线电模块22接收发送控制信号SS,并且然后经由第二天线配置7B发送唤醒信号WUS。接入点6利用其自己的电源设备(未示出)运行或经由以太网布线135供电,这以术语“以太网供电”已知。
在图3中可视化通过货架标签显示器200实现的客户端2的框图。每个客户端2具有显示单元13,所述显示单元13被划分为作为电子纸显示控制器14实现的屏幕控制装置和与其连接的和可借助其控制的、作为电子纸显示屏幕15实现的屏幕。此外,客户端2具有与第三天线配置7C连接的支持WLAN的客户端无线电模块136。经由客户端无线电模块136,从接入点6接收数据D并借助于控制器14进行解释,并且必要时,通过控制器14相应地改变屏幕15的图像内容。数据D同样可以代表客户端2的状态信息,所述状态信息经由客户端无线电模块136输出给接入点6。
客户端2具有无根据WLAN无线电标准的无线电通信就绪的节能的休眠模式和具有根据WLAN无线电标准的无线电通信就绪的活跃模式。
客户端2还具有无线唤醒接收器137,所述无线唤醒接收器以相对小、然而基本上恒定的、通常小于3μA的电流需求胜任,并且永久运行,即在活跃模式期间和也在休眠模式期间对于接收唤醒信号而言接收就绪。为此目的,无线电唤醒接收器137扫描预设频带中的预设的无线电信道并对其接收信号检查表征唤醒信号WUS的预设的信号序列或信号结构存在与否,其中无线电唤醒发送器21也具有所述预设。在客户端2中,在休眠模式期间除了无线电唤醒接收器137之外,所有部件都被切断或停止。
此外,每个客户端2以数字方式存储单义标识客户端的编号N,所述客户端也可以借助所述编号单义地被寻址。所述编号N可以不可更改地被预设或也可以通过服务器5编程。
客户端2还具有可更换的电池138,所述电池提供相对于第一参考电位GND1的第一供应电压VCCI,用于对客户端2供电。
无线电唤醒接收器137构成用于接收和识别唤醒信号WUS。一旦无线电唤醒接收器137识别到唤醒信号WUS,其就检查:是否随后接收到对应于在所述无线电唤醒接收器中存储的编号N的地址数据AD。只有当确定所述一致性、即所述无线电唤醒接收器被寻址的状况时,无线电唤醒接收器137才将中断信号IS输出给客户端无线电模块136,使得所述客户端无线电模块运行并且因此采取根据所提出的WLAN无线电标准与接入点6进行无线电连接构建。
服务器5是系统1中的也被告知在相应的客户端2中构建的无线电唤醒接收器137的编号N的实例。服务器5因此了解相应的无线电唤醒接收器137和相应的客户端2之间的关系,并且除了产品、客户端2和客户端2在企业场所中的位置之间的连接之外,还将所述关系存储在其数据库中。原则上,仅相应的无线电唤醒接收器137的个体编号N就可以单义地标识相应的客户端2。然而,关于此点还应该提到:每个客户端2本身或还有构建在那里的相应的客户端无线电模块136可以存储自身的适合于单义标识的附加的编号,诸如MAC地址(媒体访问控制地址)。
因此,相应的接入点6的无线电唤醒发送器21经由以太网布线135由服务器5来供应发送唤醒信号WUS之后要传输的地址数据AD。在此,从服务器5将通信请求传输给接入点无线电模块22,在所述通信请求中包含地址数据AD和要传输的数据D。一旦接入点无线电模块22准备好与根据地址数据AD寻址的客户端2构建连接,就将发送控制信号SS与地址数据AD一起输出给无线电唤醒发送器21,并且无线电唤醒发送器21发送唤醒信号WUS,并且随此之后发送地址数据AD。只有接收到唤醒信号WUS并借助此后接收的地址数据AD识别其寻址的客户端2才启动客户端2的客户端无线电模块136的无线电通信就绪,如上所述的那样所述客户端无线电模块构建在所述客户端中。
下面借助图10讨论系统1的工作方式。为了简化地说明工作方式,在此仅示出单独的接入点6,其例如是位于第一无线电覆盖区131的中心的接入点。因此,所示的客户端2是在第一无线电覆盖区131内作为正方形被可视化的客户端,其中1000件中的仅15件各五件为一组在唯一的货架9的三个货架轨道3处示出。还假设:在服务器5中需要更新所述货架9的所有客户端2,即15件。
为了在可用的无线电标准(WLAN)的范围内有效地执行所述更新过程,服务器5将更新过程分成三个子过程,其中货架轨道3的客户端2分别共同地在一个时间间隔内更新。在当前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更新过程,应该首先在第一时间间隔内更新最上方的货架轨道3的客户端2,然后在第二时间间隔内更新中间的货架轨道3的客户端2,并且然后在第三时间间隔内更新最下方的货架轨道3的客户端2。在当前的情况下,三个时间间隔的每一个都超过60秒。三个时间间隔顺序彼此直接相随地定义。
为此目的,首先,在第一时间间隔开始时,将构建在最上方的货架轨道3的客户端2中的无线电唤醒接收器13的五件地址数据AD从服务器5传输给接入点6。与其一起或随此之后,在根据WLAN标准进行无线电通信中要传输给相应的客户端2的数据D从服务器5传输给接入点6并被存储。因此,接入点无线电模块22对于与最上方的货架轨道3的五个客户端2进行WLAN通信就绪,并且借助发送控制信号SS启动无线电唤醒发送器21的活动,借助所述发送控制信号SS也将五件地址数据AD传输给无线电唤醒发送器21。
随后,无线电唤醒发送器21根据所传输的地址数据AD(在当前的情况下这是五件)的数量依次成对首先发送唤醒信号WUS和随后发送相应的无线电唤醒接收器137的地址数据AD五次,直到所有五件无线电唤醒接收器137都被寻址。
在相应的无线电唤醒接收器137的情况下,首先识别唤醒信号WUS,并且然后确定:唤醒信号WUS之后是地址数据AD,所述地址数据寻址相应的无线电唤醒接收器137。构建在最上方的货架轨道3的客户端2中的无线电唤醒接收器137基于地址数据AD识别:所述无线电唤醒接收器被寻址并用相应的中断信号IS激活相应的客户端无线电模块136,所述客户端无线电模块启动其运行并且构建与接入点6的无线电连接,以便随后在根据WLAN标准的无线电通信过程中接收为相应的客户端2确定的数据D并在相应的客户端2中处理。
构建在中间和最下方的货架轨道3的客户端2中的无线电唤醒接收器137尽管接收到唤醒信号WUS,但是基于地址数据AD识别出:它们未被寻址进而不设置进一步的活动。
接近第一时间间隔结束时,接入点6和最上方的货架轨道3的五个客户端2之间的WLAN无线电连接被终止,这例如可以通过由相应的客户端2发送状态消息和/或通过由接入点6发出的终止命令或仅仅因为第一时间间隔到期而发生,这当然由于相应客户端2中的相应的时序必须对于相关的客户端2是已知的。
随后,顺序地对于在中间的货架轨道3处构建的客户端2在第二时间间隔期间并且随后对于在最下方的货架轨道3处构建的客户端2在第三时间间隔期间借助适配的参数(地址数据AD和数据D)遍历之前在第一时间间隔中针对最上方的货架轨道3的客户端2描述的子过程。所述方法确保:每个时间间隔,客户端2的组大小受到限制,使得WLAN无线电通信可靠地在定义的持续时间的时间间隔中完成,更确切地说,不出现接入点6过载,所述过载在不利的情况下会导致不期望的数据损失或客户端2的遗漏,也就是说导致不完整的通信场景。
下面借助图4-6讨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系统1的无线电系统部件。
在此,图4示出与系统1的第一实施例相比保持不变的接入点6。
在图5示出支持NFC的货架标签显示器201的框图,其中NFC代表“近场通信”。框图示出第一NFC接口11与其耦合线圈12。借助耦合线圈12,可以建立与另一支持NFC的设备、在当前的情况下为供应装置4的电感耦合,对于所述供应装置在图6中深入讨论。在此,具体地,当将耦合线圈12相应地移近导体回路L时,建立与构成在货架轨道3处的导体回路L的电感耦合(对此参见图6结合图11),这在附接在货架轨道3处的货架标签显示器201中是这种情况。在电感耦合期间,借助于第一NFC接口11生成相对于第一参考电位GND1的第一供应电压VCC1,用于整个货架标签显示器201的运行,这激活了货架标签显示器201的电子装置,使得也可以执行经由第一NFC接口11的数据D的无接触的双向通信。所述电子装置的组成部分还有NFC控制器,所述NFC控制器提供整个NFC功能性,但在此没有详细示出,而是集成在第一NFC接口11中。
如结合图3已经讨论的那样,该框图还示出与第一NFC接口11连接的显示单元13,所述显示单元被划分为作为电子纸显示控制器14实现的屏幕控制装置和与其连接的和可借助其控制的、作为电子纸显示屏幕15实现的屏幕。借助于控制器14解释接收到的数据D,必要时相应地改变屏幕15的图像内容,或者也将状态信息以数据D的形式经由NFC接口11输出给供应装置4。
在下文中,根据图6讨论具有集成导体回路L尤其还有供应装置4的上述货架轨道3的框图。与系统1的借助图2至图3讨论的系统部件不同,现在,图3中所示的货架标签显示器200不再形成客户端2,而是图6中所示的供应装置4形成客户端2。
供应装置4一方面构成用于其自身的无接触的能量供应,还有用于对货架标签显示器201无接触地供应能量。供应装置为了对其自身的供应而具有(可更换的)第二电池139,借助所述第二电池产生相对于第二参考电位GND2的第二供应电压VCC2。
在图6的可视化中,还指示性示出承载件结构17。承载件结构17承载导体回路L,所述导体回路基本上沿货架轨道3的整个长度延伸。承载件结构17集成在货架轨道3的相对平坦的结构中。供应装置4经由其回路端子C导电接触导体回路L。
对应于导体回路L的位置或在导体回路L内,还指示性地示出分别定位在那里的货架标签显示器201。在此,也具体地示出回路端子C与供应装置4的电连接,但特别地与其(第二)NFC接口18的电子装置的电连接。在存在与货架标签显示器201的第一NFC接口11电感耦合时,第二NFC接口18构成用于向货架标签显示器201无接触地传输电能以及用于与通过能量传输激活的货架标签显示器201双向无接触地通信数据D。
供应装置4还具有从图3中已知的支持WLAN的客户端无线电模块136,所述客户端无线电模块如所讨论的那样构成用于根据WLAN无线电标准与图4中所示的接入点6进行基于无线电的通信,并且所述客户端无线电模块与第三天线配置7C连接。
供应装置4还具有从图3已知的无线电唤醒接收器137,其中在部件136和137的功能和工作方式方面参考之前的讨论。为避免歧义,在此应注意:根据该实施例,供应装置4具有无根据WLAN无线电标准的无线电通信就绪的节能的休眠模式和具有根据WLAN无线电标准的无线电通信就绪的活跃模式。
在当前情况下,还应该提到的是:NFC接口18也可以借助无线电唤醒接收器137在休眠或活跃模式方面受到影响,这通过具有断线的线表明将中断信号IS朝NFC接口18传输。因此,所述休眠模式和活跃模式还将NFC接口18包括在内。此外,货架标签显示器201仅在活跃模式中可被供应能量,进而也仅在该模式中本身才是活跃的。
图11示出具有承载件结构17的货架轨道3的横截面图,所述承载结构具有在货架轨道3的后侧的导体回路容纳件28,其中导体回路容纳件28直接由货架轨道3的材料制成(由塑料制成)。导体回路容纳件28具有间隙形的凹部29,导体回路L的线不可移动地插入所述凹部中。两个壁30置于间隙形的凹部29两侧,所述壁的尺寸设计成,使得借助所述壁实现卡接机构,所述卡接机构将线固定在其预定位置中。为此目的,还将带或条形的材料31(带或材料条)装入间隙形的凹部29中,所述材料一方面将导体回路L的线压靠凹部29的底部并且另一方面本身支撑在相应的外壁30的鼻状或钩状的端部处或锁定在那里。
无论如何实现了将导体回路L集成到货架轨道3中或将导体回路L固定在货架轨道3处,还证实为尤其有利的是:将电子的供应装置4集成到货架轨道3中或者固定在其处。因此,可以实现具有个体的电的能量供应的货架轨道3。在此,供应装置4例如也可以直接构成在承载件结构17处或者作为模块与其连接或者作为模块与货架轨道3机械耦合并且与货架轨道3的导体回路L导电地连接。由此,货架轨道3可以作为包括其供应装置4的整体并且在另一地点处毫无问题地再次投入运行。
在图11中,已经省略用于货架轨道3的固定机构的图示,所述固定机构允许将货架轨道3固定在另一结构、诸如货架底部8处,因为本发明不涉及该细节并且可以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获得的方式和方法多样实现。
货架轨道3以及实现客户端2的货架标签显示器200构成为,使得货架标签显示器200可以从前方装入货架轨道3中,并在此经由卡接机构与货架轨道3锁定,使得所述货架标签显示器仅可以用显著的力耗费才再次从货架标签3移除。这例如可借助于货架轨道3的上部引导条26和下部引导条27来实现,其中两个引导条26或27中的至少一个、必要时这两者在装入和取出货架标签显示器200时可以被容易地弯曲。同时,所提到的机构允许:货架标签显示器200沿着货架轨道3以相对于此仅小的力耗费移动,进而可容易地安置在任意的位置处。
在下文中,参考图12来讨论具有其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系统部件的系统1的工作方式。类似于在根据图10的系统1的运行中,在根据图12的系统1运行中,在一时间间隔中将客户端2的组从休眠模式转移到活跃模式,以便随后与接入点6根据WLAN无线电标准进行通信。在当前情况下,这组客户端2通过安装在货架9处的三件供应装置4来提供。一旦三个供应装置4处于其活跃模式,所述供应装置就接收针对相应的货架标签显示器201确定的数据D,借助于其NFC接口18激活货架标签显示器201并在此对货架标签显示器201供应电能并将针对货架标签显示器201确定的数据D传输给所述货架标签显示器。此后,三个供应装置4再次切换到其休眠模式。随后,可以在随后的时间间隔中以类似方式合并地激活另一组客户端2,进而在相应的时间间隔中顺序地执行与接入点6的WLAN无线电通信。在当前情况下,可以以无线电方式操作甚至更多的货架标签显示器201,因为在供应装置4的在每个时间间隔中寻址的每个组中,作为客户端2的每个供应装置4本身又供应货架标签显示器201的组。
下面,借助图7-9讨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系统1的无线电系统部件。在所述系统1中可行的是:无接触地、即经由无线电对用作客户端2的供应装置4供应电能。在此,使用以术语“WiFi供电”已知的技术。
为此目的,接入点6与供应发送器10耦合,所述供应发送器构成用于为了传输能量的目的而发送定向的无线电信号。供应发送器10除了其电子装置(未详细示出)之外还具有天线配置7E(其包括多个单独天线),借助所述天线配置可以相对精确地设置能量传输的方向(最终是以例如5瓦特发送的无线电信号的定向的传播),使得要传输的能量精确地到达所选择的供应装置4。
图8中可视化的货架标签显示器201精确地对应于图5的货架标签显示器并且已经结合图5详细讨论。
在图9中示出与图6相比修改的供应装置4。供应装置4一方面构成用于其自身的无接触的能量供应,还有用于对货架标签显示器201无接触地供应能量。供应装置为了对其自身进行供应而具有适合于接收之前讨论的传输能量的无线电信号的供应接收器23,所述供应接收器配备天线配置7F(其可以具有多个天线)和电子装置(未详细示出),所述电子装置构成用于:接收传输能量的无线电信号并且将借助其传输的能量存储在内部的电能量存储器25中(可充电电池、蓄电池)并且生成相对于第二参考电势GND2的第二供应电压VCC2。
在图3中可视化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系统1的对于主题讨论所需的部分。
关于此点,对于无线电唤醒接收器137的功能和工作方式参考根据图9的前述讨论。然而,在该上下文中,应该补充的是:除了有源部件18和136之外,必要时控制单元20和供应接收器23也可以通过无线电唤醒发送器在休眠或活跃模式方面进行控制,这通过中断示出的线路表明,所述线路将中断信号IS导向至所述部件18、20和23。因此,所述休眠模式和活跃模式也将控制单元20,必要时还有供应接收器23包括在内。此外,在此货架标签显示器201也可仅在活跃模式中被供应能量进而也仅在所述模式中本身是活跃的。
在运行中、即在活跃模式中,供应装置4例如可以借助于控制单元20查询或监控能量存储器25的充电状态。一旦充电状态下降到特定水平以下,控制单元20就可以借助于WLAN无线电通信请求(重新)充电。所述请求由接入点6接收,供应装置4在逻辑上(以无线电方式)与所述接入点相关联。由于每个供应装置4的确切地理位置(三维坐标)及其单义的标识符在系统1中是已知的(例如借助于服务器5),所以与相关的接入点6耦合的供应发送器10可以将传输能量的无线电信号精确定向地朝相应请求充电的供应装置4的位置发送。在那里接收传输能量的无线电信号并且使用借助于其传输的能量来对那里的内部的能量存储器25充电。
定向的能量传输也可以有计划地、即分别当供应装置4刚好处于活跃模式中时才进行。因此,在WLAN无线电通信期间在相应的时间间隔中不需要明确地查询充电状态并且调用能量供应,这会有助于系统效率。
关于此点还应该提到的是:接入点6以及客户端2可以具有支持UWB的无线电模块(UWB在此代表“超宽带”),借助所述无线电模块在系统1的搜索模式中可以通过接入点6的协作(客户端2与多个接入点6的协调的UWB无线电通信)相对精确地确定各个客户端2的位置。
还应该提到的是:接入点6不必包含集成的无线电唤醒发送器21。接入点6还可以包含数据接口,诸如具有USB接口的USB端子(插座),并且构成用于操控外部的无线电唤醒发送器21,其中在这种情况下将发送控制信号SS和数据内容AD经由外部无线电唤醒发送器21所连接的数据接口输出给外部无线电唤醒发送器21。在USB实施方案的情况下,无线电唤醒发送器21在其方面可以具有带有USB接口的USB端子(插头)并且类似于USB棒的形式构成。
此外,系统1也可以构建为,使得使用传统的标准接入点作为开展与服务器5通信的主接入点。所述标准接入点根据无线电标准、在此例如WLAN与根据本发明的接入点6进行通信,所述接入点在此承担网关或中继站的角色。借助于无线电唤醒发送器21,在所述系统1中也将可以如已经提到的那样构成的客户端2从其休眠模式转移到其活跃模式。然而,在当前情况下,客户端无线电模块136不发起与接入点6的任何符合标准的通信,而是执行直接与标准接入点的连接构建和随后的WLAN通信。在所述系统1中还可行的是:例如借助无线电唤醒发送器21将针对客户端2确定的图像内容传输给寻址的无线电唤醒接收器137。虽然这相对缓慢,但非常节能。
系统1因此可以设计成,使得标准接入点以彼此较大的间距安装在企业场所中,并且接入点6作为中继站以较小的间距安装在标准接入点之间。如上所述,标准接入点经由WLAN通信与接入点6连接,并且接入点6根据服务器5的请求操控客户端2。这可以涉及为客户端2的显示装置传输图像内容或请求:所选客户端2借助于WLAN通信与接入点6之一连接或建立到标准接入点之一的WLAN连接。
最后,还应该提到的是:在系统1中也可以使用遥控装置,所述遥控装置在其无线电系统方面具有接入点6的构成方案,也就是说可以具有支持WLAN的接入点无线电模块22和无线电唤醒发送器21。所述遥控装置可以经由WLAN(例如使用接入点6之一或另一个标准接入点)与服务器5连接。如果现在应该遥控特定的客户端2或一组这种客户端2,则可以借助于构建在遥控装置中的无线电唤醒发送器21进行一个或多个相关的客户端2的寻址的唤醒,这有助于快速完成遥控任务。
最后再次指出:上面详细描述的附图仅为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各种方式修改而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实施例。为了完整起见还指出,不定冠词“一”或“一个”的使用不排除所涉及的特征也可以多重存在。

Claims (15)

1.一种电子的货架标签系统(1),所述货架标签系统具有:至少一个电池运行的货架标签客户端(2),所述货架标签客户端具有无根据无线电标准的无线电通信就绪的节能的休眠模式和具有根据无线电标准的无线电通信就绪的活跃模式并且所述货架标签客户端具有无线电唤醒接收器(137),所述无线电唤醒接收器构成用于:在接收到唤醒信号(WUS)时促使离开所述休眠模式并且采取所述活跃模式,和
接入点(6),所述接入点构成用于根据所述无线电标准尤其与所述至少一个货架标签客户端(2)无线电通信并且所述接入点具有用于发送所述唤醒信号(WUS)的无线电唤醒发送器(21),其中所述无线电唤醒发送器(21)在发送所述唤醒信号(WUS)的时间点方面以可通过所述接入点(6)控制的方式构成,并且所述接入点(6)定义作为采取根据所述无线电标准与所述至少一个货架标签客户端(2)构建无线电连接的时间点,所述时间点尤其具有用于从所述休眠模式切换到所述活跃模式中的提前时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1),
其中所述接入点(6)构成用于将数据内容(AD)传输给所述无线电唤醒发送器(21),其中所述数据内容(AD)用于对无线电唤醒接收器(137)或一组无线电唤醒接收器(137)寻址,并且
其中所述无线电唤醒发送器(21)构成用于:在所述唤醒信号(WUS)中或除了所述唤醒信号(WUS)之外或相对于所述唤醒信号(WUS)时间错开地发送所述数据内容(AD),并且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货架标签客户端(2)的所述无线电唤醒接收器(137)构成用于识别所述数据内容(AD)并检查:所述无线电唤醒接收器是否通过所述数据内容(AD)寻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1),其中这样的组包括数量2到20个、优选地5到10个无线电唤醒接收器(137)。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1),其中所述接入点(6)构成用于:以彼此相随的时间间隔对各一组所述无线电唤醒接收器(137)寻址。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1),其中所述无线电标准是WLAN标准。
6.根据权利要求2-5之一所述的系统(1),其中所述无线电唤醒接收器(137)构成用于:在识别出寻址时生成激活信号(IS)并且输出给所述货架标签客户端(2)的构成用于根据所述无线电标准进行无线电通信的客户端无线电模块(136),其中作为出现所述激活信号(IS)的结果所述客户端无线电模块(136)构成用于采用其活跃模式,在所述活跃模式中首先能够执行无线电连接构建并且然后执行根据所述无线电标准与所述接入点(6)进行无线电通信。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1),其中所述无线电唤醒接收器(137)永久接收就绪。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1),其中所述无线电唤醒接收器(137)在供应电压为1.8伏且数据速率为1kBit/s的情况下具有小于3μA的电流消耗。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1),其中所述货架标签客户端(2)实现电子的货架标签(200),所述货架标签优选地具有显示单元(13)。
10.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1),其中所述货架标签客户端(2)实现用于对无电池的电子的货架标签(201)无接触能量供应的电子的供应装置(4)。
11.一种用于运行电子的货架标签系统的方法,(1)
其中所述系统(1)具有至少一个电池运行的货架标签客户端(2),所述货架标签客户端具有无根据无线电标准的无线电通信就绪的节能的休眠模式和具有根据无线电标准的无线电通信就绪的活跃模式,并且其中所述系统(1)还具有接入点(6),所述接入点构成用于根据所述无线电标准尤其与所述至少一个货架标签客户端(2)无线电通信,
其中根据所述方法在所述接入点(6)的控制下借助于所述接入点(6)的无线电唤醒发送器(21)在如下时间点发送唤醒信号(WUS),在所述时间点在所述至少一个货架标签客户端(2)中能够采取根据所述无线电标准的无线电连接构建,尤其具有用于从所述休眠模式切换到所述活跃模式中的足够的提前时间来采取根据所述无线电标准的无线电连接构建,和
其中在所述货架标签客户端(2)中借助于无线电唤醒接收器(137)接收所述唤醒信号(WUS),并且离开所述休眠模式并且采取所述活跃模式。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接入点(6)将数据内容(AD)传输给所述无线电唤醒发送器(21),其中所述数据内容(AD)用于对无线电唤醒接收器(137)或一组无线电唤醒接收器(137)寻址,并且
所述无线电唤醒发送器(21)在所述唤醒信号(WUS)中或除了所述唤醒信号(WUS)之外发送所述数据内容(AD),并且
所述货架标签客户端(2)的所述无线电唤醒接收器(137)识别所述数据内容(AD)并检查:所述无线电唤醒接收器是否通过所述数据内容(AD)寻址。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入点(6)以彼此相随的时间间隔对各一组所述无线电唤醒接收器(137)寻址。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WLAN标准作为无线电标准。
15.唤醒信号(WUS)在电子的货架标签系统(1)中的应用,所述货架标签系统具有至少一个电池运行的货架标签客户端(2)和根据无线电标准尤其与所述至少一个货架标签客户端(2)无线电通信的接入点(6),以便在如下时间点将所述至少一个货架标签客户端(2)从其无根据无线电标准的无线电通信就绪的节能的休眠模式转移到其具有根据无线电标准的无线电通信就绪的活跃模式,在所述时间点在所述至少一个货架标签客户端(2)中能够采取根据所述无线电标准的无线电连接构建,尤其具有用于从所述休眠模式切换到所述活跃模式中的足够的提前时间来采取根据所述无线电标准的无线电连接构建,其中在所述接入点(6)中使用无线电唤醒发送器(137)来发送所述唤醒信号(WUS)并且在所述货架标签客户端(2)中使用无线电唤醒接收器(137)来接收所述唤醒信号(WUS)。
CN201980097628.9A 2019-06-17 2019-06-17 具有标准化的无线电通信协议的电子货架标签系统 Active CN1139508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19/065894 WO2020253940A1 (de) 2019-06-17 2019-06-17 Elektronisches regaletiketten-system mit standardisiertem funk-kommunikationsprotokoll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50854A true CN113950854A (zh) 2022-01-18
CN113950854B CN113950854B (zh) 2024-02-27

Family

ID=67107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7628.9A Active CN113950854B (zh) 2019-06-17 2019-06-17 具有标准化的无线电通信协议的电子货架标签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751138B2 (zh)
EP (1) EP3984288A1 (zh)
CN (1) CN113950854B (zh)
WO (1) WO202025394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25998A1 (en) * 2022-05-27 2023-11-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onboarding electronic shelf label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40011664A (ko) * 2021-03-09 2024-01-26 에스에에스-이마고탁 게엠베하 선반 레일에서의 장치의 위치결정
WO2024095226A1 (en) * 2022-11-03 2024-05-10 Wiliot, LTD. Localized group access for ambient internet of things (iot) devices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50949A1 (en) * 2003-12-18 2005-07-14 Altierre Corporation Low power wireless display tag systems and methods
US20070132751A1 (en) * 2005-12-13 2007-06-14 Ncr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ng with a low duty cycle wireless device
JP2010227351A (ja) * 2009-03-27 2010-10-14 Nec Infrontia Corp 電子棚札システム及び電子棚札表示変更方法
EP2309378A2 (en) * 2004-03-05 2011-04-13 Pricer AB Electronic shelf label with sleep mode
EP2819072A1 (en) * 2013-06-28 2014-12-31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System for electronic shelf label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ystem for electronic shelf label
EP2849503A1 (en) * 2013-09-13 2015-03-18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Wake-up device in wireless network and power management method thereof
CN107294876A (zh) * 2016-04-11 2017-10-24 联想企业解决方案(新加坡)有限公司 用于执行lan唤醒的网络交换机
CN108353347A (zh) * 2015-09-04 2018-07-3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控制对无线通信网络的接入
US20180365669A1 (en) * 2015-12-10 2018-12-20 Ses-Imagotag Gmbh Display device for displaying a price and/or product inform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63349A1 (en) * 2004-09-30 2006-07-27 W5 Networks, Inc. Wireless systems suitable for retail automation and promotion
JP2007221393A (ja) * 2006-02-15 2007-08-30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通信装置
JP2008168057A (ja) * 2007-01-15 2008-07-24 Ishida Co Ltd 電子棚札及び電子棚札システム
KR101008473B1 (ko) * 2008-10-30 2011-01-1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수면모드와 활성모드를 포함하는 지그비 디바이스 및 수면모드를 포함하는 웨이크업 방법
JP6134657B2 (ja) * 2014-01-16 2017-05-24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棚札システム、電子棚札端末、電子棚札サーバ及びそ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KR20150117534A (ko) * 2014-04-10 2015-10-2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장치 및 방법
US20150310775A1 (en) * 2014-04-25 2015-10-29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Electronic shelf label tag and electronic shelf label system
US20180270734A1 (en) 2017-03-16 2018-09-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laying an update to a target electronic display label
US10311258B2 (en) * 2017-06-08 2019-06-04 Walmart Apollo,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n electronic shelf label system
US11510146B2 (en) * 2019-02-25 2022-11-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 group wake up signal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50949A1 (en) * 2003-12-18 2005-07-14 Altierre Corporation Low power wireless display tag systems and methods
US20110123198A1 (en) * 2004-03-04 2011-05-26 Pricer Ab Electronic shelf label
EP2309378A2 (en) * 2004-03-05 2011-04-13 Pricer AB Electronic shelf label with sleep mode
US20070132751A1 (en) * 2005-12-13 2007-06-14 Ncr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ng with a low duty cycle wireless device
JP2010227351A (ja) * 2009-03-27 2010-10-14 Nec Infrontia Corp 電子棚札システム及び電子棚札表示変更方法
EP2819072A1 (en) * 2013-06-28 2014-12-31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System for electronic shelf label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ystem for electronic shelf label
EP2849503A1 (en) * 2013-09-13 2015-03-18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Wake-up device in wireless network and power management method thereof
CN108353347A (zh) * 2015-09-04 2018-07-3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控制对无线通信网络的接入
US20180365669A1 (en) * 2015-12-10 2018-12-20 Ses-Imagotag Gmbh Display device for displaying a price and/or product information
CN107294876A (zh) * 2016-04-11 2017-10-24 联想企业解决方案(新加坡)有限公司 用于执行lan唤醒的网络交换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25998A1 (en) * 2022-05-27 2023-11-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onboarding electronic shelf labels
WO2023226609A1 (en) * 2022-05-27 2023-11-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onboarding electronic shelf label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50854B (zh) 2024-02-27
EP3984288A1 (de) 2022-04-20
US11751138B2 (en) 2023-09-05
WO2020253940A1 (de) 2020-12-24
US20220240184A1 (en) 2022-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50854B (zh) 具有标准化的无线电通信协议的电子货架标签系统
US8909150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short-rang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10755669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controllable processing stage
KR100927337B1 (ko) Rfid 콘센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자기기 제어 시스템
EP2884621B1 (en) System for wirelessly charging electronic tag
US20070176748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adiofrequency Communication
WO2005060700A2 (en) Low power wireless display tag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3914671A (zh) 电子货架标记系统
US20160088421A1 (en) Serially-connected bluetooth low energy nodes
CN107111778B (zh) 电子价格指示器、电源设备和电子价格指示系统
CN106412804B (zh) 用于物流追踪的双向通信系统
US11948041B2 (en) Electronic shelf labelling system with a power supply
US20220335862A1 (en) Electronic shelf-label system with a contact-free shelf-label power and/or data supply
KR20120072699A (ko) 전자 선반 라벨 및 그 제어 방법
US11875083B2 (en) Electronic shelf label system with energy supply for long-term operation of consumers of a shelf label
CN113924787A (zh) 用于定位电子的货架标签的方法
CN106572429B (zh) 用于物流追踪的双向通信系统
US11763713B2 (en) Electronic shelf label system with shelf edge strip sub-system
CN212654809U (zh) 智能瓶盖
KR20160014870A (ko) 전자 라벨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20140014540A (ko) 전자 가격 표시 시스템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전자 가격 표시 시스템에서의 채널 설정 방법
JP4030436B2 (ja) ホームネットワーク型電気機器、通信アダプタおよびホーム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US11853834B2 (en) Electronic shelf labelling system with a shelf edge strip sub-system
Shahimi et al. Development of active RFID system using zigbee standard with non beacon mode
CN206977701U (zh) 用于物流追踪的双向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控制器和多个节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