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44367B - 一种防寒过道帐篷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寒过道帐篷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44367B
CN113944367B CN202111383064.0A CN202111383064A CN113944367B CN 113944367 B CN113944367 B CN 113944367B CN 202111383064 A CN202111383064 A CN 202111383064A CN 113944367 B CN113944367 B CN 1139443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nt
layer
support
cold
proo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8306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44367A (zh
Inventor
倪海云
朱学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jiang Hongyuan Spray Weav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jiang Hongyuan Spray Weav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jiang Hongyuan Spray Weav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jiang Hongyuan Spray Weav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8306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443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443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443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443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443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5/00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5/32Parts, components, construction details, accessories, interior equip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ents, e.g. guy-line equipment, skirts, thresholds
    • E04H15/54Covers of tents or canopi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5/00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5/32Parts, components, construction details, accessories, interior equip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ents, e.g. guy-line equipment, skirts, thresholds
    • E04H15/34Supporting means, e.g. fram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1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using cold storage bodies, e.g. ice
    • F24F5/0021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using cold storage bodies, e.g. ice using phase change material [PCM] for stor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寒过道帐篷,包括:形成有内支架和内篷布的内篷,形成有外支架和外篷布的外篷,以及形成有缓冲支架和缓冲篷布的缓冲篷;外篷设置在内篷外侧,且外篷和内篷之间形成有间隔流通层;缓冲篷与内篷之间通过开门连通,缓冲篷的高度不大于外篷;内支架和外支架平行设置;间隔流通层的间隙为10~20mm,实现对帐篷内温度的缓冲作用,实现冷热交换;内篷布由内到外依次包括第一石墨烯导热层和第一相变保温隔热层;外篷布内到外依次包括第二石墨烯导热层、第二相变保温隔热层以及防水防寒层;第一相变保温隔热层和第二相变保温隔热层的相变调温分别为22℃和25℃,实现对帐篷的预调温和精确调温,并保证内篷中温度的平衡。

Description

一种防寒过道帐篷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帐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寒过道帐篷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高寒地区,防寒保暖型帐篷是军用及民用领域户外作业要求较高的必需品。申请人已经在中国专利201721045622.1中公开了一种双支架多用帐篷,该帐篷采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和连接杆,并形成双支架的结构,第一篷布与第二篷布之间形成空气层,第一篷布与第二篷布之间的空气层用于缓冲帐篷内外的冷热交换。虽然能够形成对温度的缓冲,但是对于高寒地区,其帐篷的保温性能不好,甚至可能出现保温失效的问题。这种帐篷无法对内篷的温度进行平衡,使得内篷的温度保持在某一值附近。此外,这种帐篷在入门处容易造成寒气进入,使得帐篷内的温度变化较大。
因此,申请人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帐篷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寒过道帐篷及其使用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双支架帐篷保温功能容易失效或破坏,以及如何保证温度相对平衡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寒过道帐篷,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有内支架和内篷布的内篷,形成有外支架和外篷布的外篷,以及形成有缓冲支架和缓冲篷布的缓冲篷;所述外篷设置在所述内篷外侧,且所述外篷和所述内篷之间形成有间隔流通层;所述缓冲篷与所述内篷之间通过开门连通,所述缓冲篷的高度不大于所述外篷;所述内支架和所述外支架平行设置;
所述间隔流通层的间隙为10~20mm;
所述内篷布由内到外依次包括第一石墨烯导热层和第一相变保温隔热层;所述外篷布内到外依次包括第二石墨烯导热层、第二相变保温隔热层以及防水防寒层;所述第一相变保温隔热层和所述第二相变保温隔热层的相变调温分别为21.5℃~22.5℃和24.5℃~25.5℃。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内支架和所述外支架均包括若干支架单元,和连接相邻所述支架单元的若干横杆;所述支架单元包括两侧相对设置的若干立柱,以及每对立柱上方对称设置的斜杆;位于两端的所述支架单元中所述立柱的底部通过纵杆连接。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立柱与所述纵杆垂直连接或形成一定夹角。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帐篷的底部还设置有地板,所述地板由上到下依次包括:防滑层、隔热层和防水层;所述防滑层为防滑帆布,所述隔热层为中空铝箔材料,所述防水层为PVC复合材料。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开门处设置有拉链,所述内篷布和外篷布上还设置有橄榄扣固定。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热层和所述第二石墨烯导热层分别采用220克石墨烯絮片材料和200克石墨烯絮片材料。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间隔流通层的顶部还设置有通气管道,所述通气管道固定在所述外支架的顶部,且所述通气管道的表面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通气孔。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通气管道连通空调机或制氧机。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立柱的底部均设置有地桩,所述地桩为厚度不小于5mm的角钢。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防寒过道帐篷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低温调控机制、缓冲机制以及平衡机制;
低温调控机制:当外篷外温度过低时,外篷布中第二相变保温隔热层中的相变材料由液态凝结为固态,释放热量,通过第二石墨烯导热层的保温作用对外篷进行保温;
缓冲机制:外篷和内篷之间的间隔流通层形成对温度的缓冲,保证间隔流通层和所述内篷的温度变化幅度在0~5℃;缓冲篷形成对内篷的缓冲通道,避免由于开门或人体带入过多寒气造成内篷温度骤降;
平衡机制:当内篷中温度高于22℃时,第一相变保温隔热层中的相变材料由固态熔化为液态,吸收热量;当内篷中温度低于22℃时,由液态凝结为固态,释放热量,实现内篷中温度的相对平衡。
本发明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寒过道帐篷,该帐篷通过内篷、外篷和缓冲篷的设计,实现隔热,防寒的作用,内篷和外篷形成双支架的结构,且帐篷设计为梯形结构改变了现有技术中的长方形结构,大大提高了抗风和防雪载能力,且稳定性提高了三分之一,可抗风9级以上,在雪平均密度150kg/m以上的情况下,能够承载篷顶初降未融积雪厚度至少100mm。
(2)本发明中内篷和外篷形成双支架的结构,并在内篷和外篷之间形成10~20mm的间隔流通层,实现对帐篷内温度的缓冲作用,实现冷热交换,在现有双支架结构的基础上,增设缓冲篷,避免由于开门或人体带入过多寒气造成内篷温度骤降,进一步保证了内篷温度的稳定。
(3)本发明中石墨烯导热层和相变保温隔热层能够实现分别实现热传递性和热平衡性能,通过双层相变保温隔热层,能够在厚度上形成更好的保温性能。发明中第二相变保温隔热层相当于整个保温系统中的预热,其主要作用将内篷和间隔流通层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而第一相变保温隔热层是在预热温度范围内的精准调控,使得内篷稳定在某一稳定值内。
(4)本发明中间隔流通层两侧均设置有相变保温隔热层,当环境过低时,仅单层的相变保温隔热层无法满足保温效果,利用两层相变保温隔热层不仅能够保证靠近外篷的相变保温作用不会失衡,而且能起到缓冲的作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双支架帐篷保温功能容易失效或破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防寒过道帐篷的支架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内支架和外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支架;2、外支架;3、缓冲支架;4、支架单元;41、立柱;42、斜杆;5、横杆;6、纵杆;7、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示出了一种防寒过道帐篷。该防寒过道帐篷适用于高寒地区。该防寒过道帐篷包括:形成有内支架1和内篷布的内篷,形成有外支架2和外篷布的外篷,以及形成有缓冲支架3和缓冲篷布的缓冲篷。外篷设置在内篷外侧,且外篷和内篷之间形成有间隔流通层。本发明中内篷和外篷形成双支架的结构,并在内篷和外篷之间形成10~20mm的间隔流通层,实现对帐篷内温度的缓冲作用,实现冷热交换,在现有双支架结构的基础上,增设缓冲篷,避免由于开门或人体带入过多寒气造成内篷温度骤降,进一步保证了内篷温度的稳定。
如图1所示,示出了本实施例中防寒过道帐篷的支架图。内支架1和外支架2平行设置,且内支架1的高度小于外支架2,使得外支架2和内支架1之间形成间隔流通层,间隔流通层的间隙为10~20mm。缓冲支架3的高度小于外支架2,且缓冲支架3与外支架2相衔接。
如图2所示,示出了本实施例中内支架1和外支架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内支架1和外支架2均包括若干支架单元4,和连接相邻支架单元4的若干横杆5;支架单元4包括两侧相对设置的若干立柱41,以及每对立柱41上方对称设置的斜杆42。位于两端的支架单元4中立柱41的底部通过纵杆6连接。立柱41与纵杆6垂直设置。内支架1、外支架2以及缓冲支架3的两侧还设置有支撑杆7。
缓冲篷与内篷之间通过开门连通,缓冲篷的高度不大于外篷。
内篷布由内到外依次包括第一石墨烯导热层和第一相变保温隔热层;外篷布内到外依次包括第二石墨烯导热层、第二相变保温隔热层以及防水防寒层;第一相变保温隔热层和第二相变保温隔热层的相变调温分别为22℃和25℃。
帐篷的底部还设置有地板,地板由上到下依次包括:防滑层、隔热层和防水层;防滑层为防滑帆布,隔热层为中空铝箔材料,防水层为PVC复合材料;防水层优选为40S的PVC复合材料,防滑层为防滑帆布优选为21S/3股帆布。保证本实施例提供的地板在防潮保温、隔热、防滑方面的功能,尤其适合于高原地区使用,且铺设方便,可以在任何情况下使用。
本实施例中开门处设置有拉链,内篷布和外篷布上还设置有橄榄扣固定。
第一石墨烯导热层和第二石墨烯导热层分别采用220克石墨烯絮片材料和200克石墨烯絮片材料。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防寒过道帐篷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方法包括低温调控机制、缓冲机制以及平衡机制;
低温调控机制:当外篷外温度过低时,外篷布中第二相变保温隔热层中的相变材料由液态凝结为固态,释放热量,通过第二石墨烯导热层的保温作用对外篷进行保温;
缓冲机制:外篷和内篷之间的间隔流通层形成对温度的缓冲,保证间隔流通层和内篷的温度变化幅度在0~5℃;缓冲篷形成对内篷的缓冲通道,避免由于开门或人体带入过多寒气造成内篷温度骤降;
平衡机制:当内篷中温度高于22℃时,第一相变保温隔热层中的相变材料由固态熔化为液态,吸收热量;当内篷中温度低于22℃时,由液态凝结为固态,释放热量,实现内篷中温度的相对平衡。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使用的一种保温帐篷,使用为单层的相变保温层,虽然这种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一定的温度调控作用,无法对帐篷的内侧的温度进行平衡,这种结构的温度梯度变化范围较大,并且在极寒的情况下,单层的保温系统甚至会失衡,无法满足帐篷内的温度。
本实施例中第二相变保温隔热层相当于整个保温系统中的预热,其主要作用将内篷和间隔流通层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而第一相变保温隔热层是在预热温度范围内的精准调控,使得内篷稳定在某一稳定值内。本实施例中温度梯度变化范围较小,且能够起到双层防护作用,适用于极寒地区使用。
因此,本实施例中双层相变保温隔热层的优势体现在于:1、在厚度上形成更好的保温性能;2、间隔流通层两侧均设置有相变保温隔热层,当环境过低时,仅单层的相变保温隔热层无法满足保温效果,利用两层相变保温隔热层不仅能够保证靠近外篷的相变保温作用不会失衡,而且能起到缓冲的作用;3、第一相变保温隔热层能起到内篷温度的平衡,且实现精准调控。
此外,本实施例中内篷、外篷中间的间隔流通层优选设置为15mm,提高内篷的隔音效果。
实施例二
实施例一中取消了双支架中连接杆的设计,在不改变稳定性的条件下,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做出改进,将立柱41与斜杆42设计形成一定夹角,且立柱41的地面增设地桩。地桩为厚度不小于5mm的角钢,增加了支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支架的稳定性。将立柱41与斜杆42设计形成一定夹角,改变了现有技术中的长方形结构,大大提高了抗风和防雪载能力,且稳定性提高了三分之一,可抗风9级以上。本发明的帐篷在雪平均密度150kg/m以上的情况下,能够承载篷顶初降未融积雪厚度至少100mm;且能够经受淋雨强度为16mm/h降雨量的冲淋,5小时内不应出现滴漏。
本实施例中的帐篷支架可在5~6级风中自由搭建,6人在40分钟内完成,帐篷使用寿命3~5年,帐篷可在-40℃~+50℃中正常使用,可在-50℃~+70℃中保存。
本实施例中的帐篷能满足公路、铁路、水路、航空运输工具的限制要求;装卸搬运适应性符合GJB1181《军用器材包装、装卸、贮存和运输通用大纲》的要求。
实施例三
为了提高帐篷极冷环境的适应性,间隔流通层的顶部还设置有通气管道,通气管道固定在外支架2的顶部,且通气管道的表面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通气孔。通气管道的一端连接空调机,利用空调机使得帐篷内部的空气快速被加热循环,让其内部温度保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空调机可用暖风机以及其他制热设备来替代,相关替代方案仍然属于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当然空调机还能在炎热环境下实现相应的制冷功能。
为了适应在高原缺氧条件下,间隔流通层的顶部还设置有通气管道,通气管道固定在外支架2的顶部,且通气管道的表面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通气孔。通气管道的一端连接制氧机,利用制氧机为帐篷内部进行稳定地供氧,有助于在高原缺氧环境下帐篷内的活动和休息。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制氧机可用氧气瓶或者其他制氧设备来替代,相关替代方案仍然属于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的帐篷还能在春秋季节使用,第二相变保温隔热层起到对内篷和间隔流通层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而第一相变保温隔热层是在预热温度范围内的精准调控,使得内篷稳定在某一稳定值内。间隔流通层起到隔热的作用。而缓冲篷形成对内篷的缓冲通道,避免由于开门或人体带入过多热气造成内篷温度升高。
以上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Claims (9)

1.一种防寒过道帐篷,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有内支架和内篷布的内篷,形成有外支架和外篷布的外篷,以及形成有缓冲支架和缓冲篷布的缓冲篷;所述外篷设置在所述内篷外侧,且所述外篷和所述内篷之间形成有间隔流通层;所述缓冲篷与所述内篷之间通过开门连通,所述缓冲篷的高度不大于所述外篷;所述内支架和所述外支架平行设置;
所述间隔流通层的间隙为10~20cm;
所述内篷布由内到外依次包括第一石墨烯导热层和第一相变保温隔热层;所述外篷布内到外依次包括第二石墨烯导热层、第二相变保温隔热层以及防水防寒层;所述第一相变保温隔热层和所述第二相变保温隔热层的相变调温分别为21.5℃~22.5℃和24.5℃~25.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寒过道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架和所述外支架均包括若干支架单元,和连接相邻所述支架单元的若干横杆;所述支架单元包括两侧相对设置的若干立柱,以及每对立柱上方对称设置的斜杆;位于两端的所述支架单元中所述立柱的底部通过纵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寒过道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与所述纵杆垂直连接或形成一定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寒过道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帐篷的底部还设置有地板,所述地板由上到下依次包括:防滑层、隔热层和防水层;所述防滑层为防滑帆布,所述隔热层为中空铝箔材料,所述防水层为PVC复合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寒过道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门处设置有拉链,所述内篷布和外篷布上还设置有橄榄扣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寒过道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热层和所述第二石墨烯导热层分别采用220克石墨烯絮片材料和200克石墨烯絮片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寒过道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流通层的顶部还设置有通气管道,所述通气管道固定在所述外支架的顶部,且所述通气管道的表面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通气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寒过道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道连通空调机或制氧机。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寒过道帐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立柱的底部均设置有地桩,所述地桩为厚度不小于5mm的角钢。
CN202111383064.0A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防寒过道帐篷及其使用方法 Active CN1139443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83064.0A CN113944367B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防寒过道帐篷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83064.0A CN113944367B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防寒过道帐篷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44367A CN113944367A (zh) 2022-01-18
CN113944367B true CN113944367B (zh) 2022-12-06

Family

ID=79338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83064.0A Active CN113944367B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防寒过道帐篷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4436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16066B2 (ja) * 2002-10-09 2007-05-16 アキレス株式会社 テント用の断熱層形成材及び断熱層を有するテント
CN103899132B (zh) * 2014-04-17 2016-08-31 四川农业大学 双层相变储能帐篷
CN205875887U (zh) * 2016-07-29 2017-01-11 中南大学 基于相变储能技术的自调温帐篷
CN108222645A (zh) * 2016-12-15 2018-06-29 西安仁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加热防寒帐篷
CN207092686U (zh) * 2017-08-21 2018-03-13 吴江市宏源喷织有限公司 一种帐篷篷布
CN209585789U (zh) * 2019-01-28 2019-11-05 北京安墨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石墨烯电热帐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44367A (zh) 2022-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450192A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modulating the temperature within enclosures
US4076013A (en) Solar heating system
CN113944367B (zh) 一种防寒过道帐篷及其使用方法
CN105746235B (zh) 一种适应南方气候的日光温室
US6491051B2 (en) Solar survival shelter
US11761211B2 (en) Retrofit roof with a phase change material modulated climate space
JPS60501771A (ja) 貯蔵プラント
CN216380831U (zh) 一种保温型军用帐篷
CN212333543U (zh) 一种储能集装箱用的电池架及储能集装箱
US4250670A (en) Method and article for use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CA1188585A (en) Passive solar panel and construction member
KR101068231B1 (ko) 조립식 막 구조물
CN216476651U (zh) 具有自发热功能的野外帐篷
CN206328928U (zh) 索膜屋面结构及索膜温室大棚
CN107960239A (zh) 一种改进型连栋温室
CN204782231U (zh) 篷房
CN203808607U (zh) 双层相变储能帐篷
CN114482688A (zh) 一种双坡式草原饲养帐篷及其使用方法
CN109479584A (zh) 一种具有移动式外保温系统的密闭温室
CN205875800U (zh) 一种制冷及防寒交通指挥台
JP3422793B1 (ja) 廃熱利用型融雪乾燥システム
JP3087192B2 (ja) プール等の昇降床装置
CN214961405U (zh) 一种无保温被的充气膜日光温室
CN103899132A (zh) 双层相变储能帐篷
CN108071263A (zh) 一种双层空气膜结构建筑的制作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