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43880A - 一种Al-Cu-Li-Mg-V-Zr-Sc-Ag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Al-Cu-Li-Mg-V-Zr-Sc-Ag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43880A
CN113943880A CN202111203269.6A CN202111203269A CN113943880A CN 113943880 A CN113943880 A CN 113943880A CN 202111203269 A CN202111203269 A CN 202111203269A CN 113943880 A CN113943880 A CN 1139438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loy
temperature
heat treatment
cooling
de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0326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游文
杜康
姚勇
王彬
孙黎明
曹以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Guochuang Light Allo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outhwest Aluminum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Guochuang Light Allo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outhwest Aluminum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Guochuang Light Allo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outhwest Aluminum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Guochuang Light Allo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0326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4388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438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438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21/00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 C22C21/12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with copper as the next major constituent
    • C22C21/16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with copper as the next major constituent with magnes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21/00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F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NON-FERROUS ALLOYS
    • C22F1/00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 C22F1/002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by rapid cooling or quenching; cooling agents used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F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NON-FERROUS ALLOYS
    • C22F1/00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 C22F1/04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of aluminium or alloys based there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F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NON-FERROUS ALLOYS
    • C22F1/00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 C22F1/04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of aluminium or alloys based thereon
    • C22F1/057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of aluminium or alloys based thereon of alloys with copper as the next major constituen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nductive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Al‑Cu‑Li‑Mg‑V‑Zr‑Sc‑Ag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Al‑Cu‑Li‑Mg‑V‑Zr‑Sc‑Ag变形态合金进行固溶处理,之后,淬火冷却;b)将步骤a)所得合金进行塑形变形;所述塑形变形的变形量为4%~12%;c)对步骤b)所得合金进行低温热处理,得到合金产品;所述低温热处理的升温速率为2000℃~10000℃/h,目标温度为150~180℃,保温时间为1~256h。通过上述处理过程,能够有效提升Al‑Cu‑Li‑Mg‑V‑Zr‑Sc‑Ag合金的力学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Al-Cu-Li-Mg-V-Zr-Sc-Ag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色金属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Al-Cu-Li-Mg-V-Zr-Sc-Ag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铝合金具有高比强度、优良的可成形性及耐蚀性等特点,已经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装备、交通运输零部件制造、工程构件及民用领域。其中Al-Cu系铝合金尤其在航空航天装备等领域应用广泛,为了进一步提高Al-Cu系铝合金综合性能并降低其密度,研发出了新型含Li、Mg元素的Al-Cu-Li-Mg系列合金。此类合金除具有传统Al-Cu合金的优良性能外,添加Li元素使其密度更小,添加Mg元素促进了时效过程中析出相的种类和析出速率,促使合金的综合其性能更好。
铝合金基于不同的化学成分和热处理工艺,时效析出相的种类和尺寸存在显著差异。传统Al-Cu合金的时效析出相只有Al2Cu相,Al-Cu-Mg合金的析出相则包含了Al2Cu、Al2CuMg,更复杂的Al-Zn-Cu-Mg合金的析出相为MgZn2、Al2Cu、Al2CuMg等。通过研究发现Ag元素可能在铝中起到形核质点的作用,促进其他相析出。目前绝大多数合金的热处理工艺均是针对传统含Cu、Mg、Zn、Si等元素的铝合金制定,对于添加V、Sc、Ag元素的新型合金鲜有细化研究,而如何进一步提升这类合金的力学性能也成为有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Al-Cu-Li-Mg-V-Zr-Sc-Ag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能够有效提升Al-Cu-Li-Mg-V-Zr-Sc-Ag合金的力学性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Al-Cu-Li-Mg-V-Zr-Sc-Ag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Al-Cu-Li-Mg-V-Zr-Sc-Ag变形态合金进行固溶处理,之后,淬火冷却;
b)将步骤a)所得合金进行塑形变形;
所述塑形变形的变形量为4%~12%;
c)对步骤b)所得合金进行低温热处理,得到合金产品;
所述低温热处理的升温速率为2000℃~10000℃/h,目标温度为150~180℃,保温时间为1~256h。
优选的,所述步骤c)中,所述低温热处理为单级热处理或双级热处理;
所述单级热处理为:以2000~10000℃/h的升温速率升至150~180℃,保温1~256h;
所述双级热处理为:先以2000~10000℃/h的升温速率升至100~130℃,保温8~24h;冷却后,再以2000~10000℃/h的升温速率升至150~180℃,保温1~256h。
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所述固溶处理的温度为515~550℃,保温时间为0.5~2h。
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所述固溶处理的升温速率为2000~10000℃/h;
所述淬火冷却的冷却速率为50~500℃/s。
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所述塑形变形的方式为:整体拉伸、整体锻压或局部锻打。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a)之后、步骤b)之前,还包括:
将步骤a)所得合金在15~35℃放置24~96h。
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所述Al-Cu-Li-Mg-V-Zr-Sc-Agr变形态合金通过以下方式获得:
将Al-Cu-Li-Mg-V-Zr-Sc-Agr铸坯进行挤压或轧制处理,得到变形态合金。
优选的,所述挤压的条件为:
于480±20℃保温4~8h,然后以0.2mm/s的速率进行挤压,挤压比为5~20;
所述轧制的条件为:
于480±20℃保温4~8h,然后开始轧制,压下量为60%~80%。
优选的,所述Al-Cu-Li-Mg-V-Zr-Sc-Ag变形态合金包括以下质量比的组分:
Figure BDA0003305818610000031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Al-Cu-Li-Mg-V-Zr-Sc-Ag合金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合金。
本发明采用复合添加Ag、V、Sc元素的合金Al-Cu-Li-Mg-V-Zr-Sc-Ag,添加Ag元素,起到促进其它第二相析出的作用,其本身强化作用并非首位;同时添加V元素,形成AlV第二相,由于V原子扩散速率远远慢于Cu、Mg元素(理论计算低4个数量级),因此其形成的AlV相在热处理过程和高温服役过程中均不容易长大,对于提高材料室温性能和高温性能有益;同时还添加Sc元素,为其它第二相提供形核质点,相当于提高了Al3Zr等强化相的形核指点数量。
本发明首先将Al-Cu-Li-Mg-V-Zr-Sc-Ag变形态合金进行固溶热处理,使得合金中的微量元素回溶至铝基体中,之后迅速淬火冷却。静置后,进行4%~12%的塑性变形处理和极其快速的低温热处理,使得合金中的强化相(Al2Cu、Al2CuMg、AlxV相等)按照一定的析出顺序、分布密度、尺寸进行析出,从而对合金的强度、延伸率、电导率及耐腐蚀性等产生特定的影响。本发明控制热处理过程中的升温速率,迅速跳过中间温度区间,减少强化元素不必要的耗散或这在升温过程中形成其它强化效果不佳的第二相。同时,本发明通过定量添加Ag、V、Sc元素成分和升温速率极快的热处理方式,再配合定量的塑性变形、保温温度、保温时间、降温速率、多级热处理等工序,最终有效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得的Al-Cu-Li-Mg-V-Zr-Sc-Ag合金的硬度在130(500kgf/10/10)以上,抗拉强度在520MPa以上,屈服强度在475MPa以上,延伸率在6%~13%之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Al-Cu-Li-Mg-V-Zr-Sc-Ag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Al-Cu-Li-Mg-V-Zr-Sc-Ag变形态合金进行固溶处理,之后,淬火冷却;
b)将步骤a)所得合金进行塑形变形;
所述塑形变形的变形量为4%~12%;
c)对步骤b)所得合金进行低温热处理,得到合金产品;
所述低温热处理的升温速率为2000℃~10000℃/h,目标温度为150~180℃,保温时间为1~256h。
本发明首先将Al-Cu-Li-Mg-V-Zr-Sc-Ag变形态合金进行固溶热处理,使得合金中的Cu、Li、Zr、Ag、Mn、Mg等元素回溶至铝基体中,之后迅速淬火冷却。静置后,进行整体拉伸、整体锻压或局部多次打击方式的塑性变形处理和极快升温速率的单级/双级低温热处理,使得合金中的强化相(Al2Cu、Al2CuMg、AlxV相等等)按照一定的析出顺序、分布密度、尺寸进行析出,从而对合金的强度、延伸率、电导率及耐腐蚀性等产生特定的影响。本发明通过定量添加Ag、V、Sc元素成分和升温速率极快的热处理方式,再配合定量的塑性变形、保温温度、保温时间、降温速率、多级热处理等工序,最终有效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
关于步骤a):将Al-Cu-Li-Mg-V-Zr-Sc-Ag变形态合金进行固溶处理,之后,淬火冷却。
本发明中,所述Al-Cu-Li-Mg-V-Zr-Sc-Ag变形态合金优选通过以下方式获得:将Al-Cu-Li-Mg-V-Zr-Sc-Ag铸坯进行挤压或轧制处理,得到变形态合金。
本发明对所述铸坯的获得方式没有特殊限制,按照本领域常规制备方法进行即可。对铸坯进行挤压或轧制处理,从而得到变形态合金。
其中:
所述挤压的工艺条件为:于480±20℃保温4~8h,然后以一定挤压速率进行挤压。所述挤压速率为0.1~1mm/s,优选为0.2mm/s。所述挤压的挤压比优选为5~20。
所述轧制的工艺条件为:于480±20℃保温4~8h,然后开始轧制。所述轧制的压下量为60%~80%;所述压下量是指合金的体积变化量,具体为体积减小的量。
本发明中,所述Al-Cu-Li-Mg-V-Zr-Sc-Ag变形态合金包括以下质量比的组分:
Figure BDA0003305818610000051
本发明添加Ag元素,起到促进其它第二相析出的作用,其本身强化作用并非首位;同时添加V元素,形成AlV第二相,由于V原子扩散速率远远慢于Cu、Mg元素(理论计算低4个数量级),因此其形成的AlV相在热处理过程和高温服役过程中均不容易长大,对于提高材料室温性能和高温性能有益;同时还添加Sc元素,为其它第二相提供形核质点,相当于提高了Al3Zr等强化相的形核指点数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Ag元素含量为0.40%;Cu元素含量为2.70%、3.00%或3.20%;Li元素含量为1.50%、1.80%;Mg元素含量为0.35%、0.50%;V元素含量为0.05%、0.12%或0.20%;Zr元素含量为0.09%或0.10%;Sc元素为0.05%、0.12%或0.20%;Mn元素含量为0.03%、0.15%或0.35%;Fe元素含量为0.08%、0.10%或0.15%;Si元素含量为0.05%、0.08%或0.10%;Ti元素含量为0.04%、0.07%或0.08%。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合金组成为:Ag 0.40%,Cu 2.70%,Li 1.80%,Mg0.50%,V 0.20%,Zr 0.09%,Sc 0.05%,Mn 0.03%,Fe 0.08%,Si%0.10%,Ti 0.07%,Al余量。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合金组成为:Ag 0.40%,Cu 3.00%,Li 1.50%,Mg0.35%,V 0.12%,Zr 0.10%,Sc 0.15%,Mn 0.15%,Fe 0.15%,Si%0.08%,Ti 0.08%,Al余量。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合金组成为:Ag 0.40%,Cu 3.20%,Li 1.50%,Mg0.50%,V 0.05%,Zr 0.10%,Sc 0.20%,Mn 0.35%,Fe 0.10%,Si%0.05%,Ti 0.04%,Al余量。
本发明中,所述固溶处理的温度优选为515~55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温度为515℃、530℃或540℃。所述固溶处理的保温时间优选为0.5~2h;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温时间为0.5h或1h。所述固溶处理的升温速率优选为2000~10000℃/h;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温速率为2000℃/h、3000℃/h、5500℃/h或10000℃/h。
本发明中,经上述固溶处理后,迅速进行淬火冷却。本发明中,所述淬火冷却的冷却速率优选为50~500℃/s;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速率为400℃/s或500℃/s。本发明中,所述淬火冷却优选冷却至20~99℃。本发明中,所述淬火冷却采用的冷却介质没有特殊限制,包括流动水、雾化水或盐水等。
关于步骤b):将步骤a)所得合金进行塑形变形。
本发明中,在对步骤a)所得合金进行塑形变形前,优选先进行放置处理;通过放置处理,有利于促进产品性能稳定性,使材料硬度达到最佳。本发明中,所述放置处理的温度优选为15~3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温度为25℃或30℃。所述放置处理的时间优选为24~96h;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时间为24h、30h、40h或48h。本发明中,所述放置处理优选为静置。经上述放置处理后,再进行塑形变形。
本发明中,所述塑形变形的变形量为4%~12%,优选为4%~6%;控制在上述塑形变形量下,有利于提高本发明合金的强度。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塑形变形量为4%、5%或6%。
本发明中,实现上述塑形变形的方式为:整体拉伸、整体锻压或局部锻打。其中,局部锻打为局部多次打击。
关于步骤c):对步骤b)所得合金进行低温热处理,得到合金产品。
本发明中,所述低温热处理的升温速率为2000℃~10000℃/h,目标温度为150~180℃,保温时间为1~256h。上述低温热处理为极速升温的热处理,可迅速跳过中间温度区间,减少强化元素不必要的耗散或这在升温过程中形成其它强化效果不佳的第二相。
本发明中,所述低温热处理为单级热处理或双级热处理;更优选为双级热处理,相比于单级热处理,采用双级热处理能够进一步提升本发明合金的强度和耐蚀性能。
所述单级热处理优选为:以一定速率升至目标温度,保温。其中,所述一定速率优选为2000~10000℃/h;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具体为4000℃/h、5500℃/h、7000℃/h或10000℃/h。所述目标温度为150~18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具体为160℃或170℃。所述保温的时间为1~256h;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保温时间为16h或64h。
所述双级热处理优选为:先以第一速率升至中间温度,进行一次保温;冷却后;再以第二速率升至目标温度,进行二次保温。其中,所述第一速率优选为2000℃/h~10000℃/h℃/h;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具体为7000℃/h。所述中间温度优选为100~130℃,更优选为110~120℃,具体可为110℃或120℃。所述一次保温的时间优选为8~24h;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具体为24h。本发明中,所述冷却优选为冷却至20~99℃。本发明中,所述第二速率优选为2000~10000℃/h;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具体为7000℃/h。所述目标温度为150~18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具体为170℃。所述二次保温的时间优选为1~256h;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具体为16h。
上述低温热处理过程中,升温速率和保温时间对于合金性能至关重要,其中,升温速率在2000℃/h以上时,材料在极短时间内进入理想的温度区间,可以使得合金元素形成强化作用最优的第二相;避免了升温过程中原子形核转化为强化作用较弱的第二相。因为原子在不同温度区间有不同的结合或分散倾向,即对应形成强化作用不同的第二相粒子。本发明控制极短的升温速率和相对较短的全程保温时间,既促进了金属元素只用来形成优质第二相粒子,又避免保温总时间过长造成的晶粒粗化和弱化现象,从而有利于提升合金的力学性能。
本发明中,经上述低温热处理后,优选还进行冷却。本发明中,所述冷却优选为冷却至20~99℃。经上述处理后,得到Al-Cu-Li-Mg-V-Zr-Sc-Ag合金。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Al-Cu-Li-Mg-V-Zr-Sc-Ag合金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合金。
本发明提供的Al-Cu-Li-Mg-V-Zr-Sc-Ag合金的制备方法主要是对合金铸坯的处理方法,本发明首先将Al-Cu-Li-Mg-V-Zr-Sc-Ag变形态合金进行固溶热处理,使得合金中的Cu、Li、Zr、Ag、Mn、Mg等元素回溶至铝基体中,之后迅速淬火冷却。静置后,进行4%~12%的塑性变形处理和一定的单级/双级低温热处理,使得合金中的强化相(Al2Cu、Al2CuMg、AlxV相等等)按照一定的析出顺序、分布密度、尺寸进行析出,从而对合金的强度、延伸率、电导率及耐腐蚀性等产生特定的影响。本发明通过定量添加Ag、V、Sc元素成分和升温速率极快的热处理方式,再配合定量的塑性变形、保温温度、保温时间、降温速率、多级热处理等工序最终优化材料的综合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得的Al-Cu-Li-Mg-V-Zr-Sc-Ag合金的硬度在130(500kgf/10/10)以上,抗拉强度在520MPa以上,屈服强度在475MPa以上,延伸率在6%~13%之间。与没有优化过的现有基础材料和传统制备工艺相比,性能提升显著。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发明权利要求的限制。
实施例1
Al-Cu-Li-Mg-V-Zr-Sc-Ag合金铸坯的组成:Ag 0.40%,Cu 2.70%,Li 1.80%,Mg0.50%,V 0.20%,Zr 0.09%,Sc 0.05%,Mn 0.03%,Fe 0.08%,Si%0.10%,Ti 0.07%,Al余量。
S1、将合金铸坯进行挤压处理:于480℃保温6h,再以0.2mm/s进行挤压,挤压比为5,从而得到变形态合金。
S2、将合金以2000℃/h的速率升温至530℃,保温0.5h。之后,在流动的水中淬火,冷却速率为500℃/s,冷却至20℃。
S3、将合金于25℃静置24h。之后,进行4%的整体锻压塑形变形。
S4、将合金以5500℃/h的速率升温至170℃,保温16h后,室温冷却。
实施例2
Al-Cu-Li-Mg-V-Zr-Sc-Ag合金铸坯的组成:同实施例1。
S1、将合金铸坯进行挤压处理:同实施例1。
S2、将合金以5500℃/h的速率升温至515℃,保温1h。之后,在流动的水中淬火,冷却速率为500℃/s,冷却至30℃。
S3、将合金于25℃静置30h。之后,进行5%的整体拉伸塑形变形。
S4、将合金以4000℃/h的速率升温至160℃,保温16h后,室温冷却。
实施例3
Al-Cu-Li-Mg-V-Zr-Sc-Ag铸坯的组成:Ag 0.40%,Cu 3.00%,Li 1.50%,Mg0.35%,V 0.12%,Zr 0.10%,Sc 0.15%,Mn 0.15%,Fe 0.15%,Si%0.08%,Ti 0.08%,Al余量。
S1、将合金铸坯进行轧制处理:于480℃保温6h,然后开始轧制,压下量为70%,从而得到变形态合金。
S2、将合金以3000℃/h的速率升温至540℃,保温0.5h。之后,在盐水中淬火,冷却速率为400℃/s,冷却至60℃。
S3、将合金于30℃静置48h。之后,进行5%的整体锻压塑形变形。
S4、将合金先以7000℃/h的速率升温至110℃,保温24h后;冷却至25℃;随后以7000℃/h的速率升温至170℃,保温16h,再冷却至室温。
实施例4
Al-Cu-Li-Mg-V-Zr-Sc-Ag铸坯的组成:Ag 0.40%,Cu 3.20%,Li 1.50%,Mg0.50%,V 0.05%,Zr 0.10%,Sc 0.20%,Mn 0.35%,Fe 0.10%,Si%0.05%,Ti 0.04%,Al余量。
S1、将合金铸坯进行轧制处理:于480℃保温6h,然后开始轧制,压下量为70%,从而得到变形态合金。
S2、将合金以10000℃/h的速率升温至530℃,保温0.5h。之后,在流动的水中淬火,冷却速率为500℃/s,冷却至25℃。
S3、将合金于30℃静置40h。之后,通过局部多次打击的方式进行6%的塑形变形。
S4、将合金以10000℃/h的速率升温至170℃,保温16h后,室温冷却。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合金铸坯不含Ag、V、Sc;淬火冷却温度、塑性变形量略有不同。具体如下:
铸坯的组成:Cu 2.35%,Li 1.60%,Mg 0.20%,Zr 0.10%,Mn 0.30%,Fe0.07%,Si%0.05%,Ti 0.06%,Al余量。
S1、将合金铸坯进行挤压处理:同实施例1。
S2、将合金以500℃/h的速率升温至550℃,保温0.5h。之后,在流动的水中淬火,冷却速率为200℃/s,冷却至100℃。
S3、将合金进行2%的整体锻压塑形变形。
S4、将合金以4000℃/h的速率升温至165℃,保温1h后,室温冷却。
对比例2
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热处理过程中升温速率较慢,塑形变形量较低。具体如下:
铸坯的组成:同实施例3。
S1、将合金铸坯进行轧制处理:同实施例3。
S2、将合金以500℃/h的速率升温至540℃,保温0.5h。之后,在盐水中淬火,冷却速率为400℃/s,冷却至60℃。
S3、将合金于30℃静置48h。之后,进行2%的整体锻压塑形变形。
S4、将合金先以20℃/h的速率升温至110℃,保温24h后;冷却至25℃;随后以20℃/h的速率升温至170℃,保温16h,再冷却至室温。
对比例3
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热处理过程中升温速率显著降低。具体如下:
Al-Cu-Li-Mg-V-Zr-Sc-Ag铸坯的组成:同实施例2。
S1、将合金铸坯进行挤压处理:同实施例2。
S2、将合金以50℃/h的速率升温至515℃,保温1h。之后,在流动的水中淬火,冷却速率为500℃/s,冷却至30℃。
S3、将合金于25℃静置30h。之后,进行5%的整体拉伸塑形变形。
S4、将合金以200℃/h的速率升温至160℃,保温16h后,室温冷却。
实施例5:性能测试
对实施例1~4及对比例1~3所得铝合金进行性能测试,同时对实施例1中的变形态合金的性能进行测试(对应表中的原始性能),测试结果参见表1。
表1实施例1~4及对比例1~3的合金产品性能
Figure BDA0003305818610000111
由表1测试结果可以看出,与对比例1~3以及未经热处理的合金相比,本发明实施例1~4所得合金的硬度、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明显提升。与对比例1~3的效果对比证明,本发明采用复合添加Ag、V、Sc的Al-Cu-Li-Mg-V-Zr-Sc-Ag合金、热处理过程中采用极快的升温速率、以及控制一定的塑形变形和塑形变形后静置处理,能够有效提升合金的力学性能。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包括最佳方式,并且也使得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都能够实践本发明,包括制造和使用任何装置或系统,和实施任何结合的方法。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发明专利保护的范围通过权利要求来限定,并可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其他实施例。如果这些其他实施例具有近似于权利要求文字表述的结构要素,或者如果它们包括与权利要求的文字表述无实质差异的等同结构要素,那么这些其他实施例也应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Al-Cu-Li-Mg-V-Zr-Sc-Ag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Al-Cu-Li-Mg-V-Zr-Sc-Ag变形态合金进行固溶处理,之后,淬火冷却;
b)将步骤a)所得合金进行塑形变形;
所述塑形变形的变形量为4%~12%;
c)对步骤b)所得合金进行低温热处理,得到合金产品;
所述低温热处理的升温速率为2000℃~10000℃/h,目标温度为150~180℃,保温时间为1~256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所述低温热处理为单级热处理或双级热处理;
所述单级热处理为:以2000~10000℃/h的升温速率升至150~180℃,保温1~256h;
所述双级热处理为:先以2000~10000℃/h的升温速率升至100~130℃,保温8~24h;冷却后,再以2000~10000℃/h的升温速率升至150~180℃,保温1~256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所述固溶处理的温度为515~550℃,保温时间为0.5~2h。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所述固溶处理的升温速率为2000~10000℃/h;
所述淬火冷却的冷却速率为50~500℃/s。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所述塑形变形的方式为:整体拉伸、整体锻压或局部锻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a)之后、步骤b)之前,还包括:
将步骤a)所得合金在15~35℃放置24~96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所述Al-Cu-Li-Mg-V-Zr-Sc-Agr变形态合金通过以下方式获得:
将Al-Cu-Li-Mg-V-Zr-Sc-Agr铸坯进行挤压或轧制处理,得到变形态合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的条件为:
于480±20℃保温4~8h,然后以0.2mm/s的速率进行挤压,挤压比为5~20;
所述轧制的条件为:
于480±20℃保温4~8h,然后开始轧制,压下量为60%~8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l-Cu-Li-Mg-V-Zr-Sc-Ag变形态合金包括以下质量比的组分:
Figure FDA0003305818600000021
10.一种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Al-Cu-Li-Mg-V-Zr-Sc-Ag合金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合金。
CN202111203269.6A 2021-10-15 2021-10-15 一种Al-Cu-Li-Mg-V-Zr-Sc-Ag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39438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03269.6A CN113943880A (zh) 2021-10-15 2021-10-15 一种Al-Cu-Li-Mg-V-Zr-Sc-Ag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03269.6A CN113943880A (zh) 2021-10-15 2021-10-15 一种Al-Cu-Li-Mg-V-Zr-Sc-Ag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43880A true CN113943880A (zh) 2022-01-18

Family

ID=79330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03269.6A Pending CN113943880A (zh) 2021-10-15 2021-10-15 一种Al-Cu-Li-Mg-V-Zr-Sc-Ag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4388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58827A (zh) * 2022-10-18 2023-01-03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一种Al-Cu-Mg-Ag-Si-Sc-Mn-Zr高强高耐热性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1457A (zh) * 2010-10-27 2011-04-20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一种高强韧铝锂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80385A (zh) * 2016-12-12 2017-03-08 中南大学 一种提高铝锂合金薄板强塑性固溶前处理方法及其热处理方法
CN108570579A (zh) * 2018-04-11 2018-09-25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含钪铸造铝锂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03253A (zh) * 2016-02-03 2018-09-28 伊苏瓦尔肯联铝业 具有改善的疲劳性能的由铝-铜-锂合金制得的厚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1457A (zh) * 2010-10-27 2011-04-20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一种高强韧铝锂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03253A (zh) * 2016-02-03 2018-09-28 伊苏瓦尔肯联铝业 具有改善的疲劳性能的由铝-铜-锂合金制得的厚板
CN106480385A (zh) * 2016-12-12 2017-03-08 中南大学 一种提高铝锂合金薄板强塑性固溶前处理方法及其热处理方法
CN108570579A (zh) * 2018-04-11 2018-09-25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含钪铸造铝锂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廖健等: "《铝合金挤压材生产与应用》", 31 March 2018 *
隋育栋: "《高性能铸造铝合金》"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58827A (zh) * 2022-10-18 2023-01-03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一种Al-Cu-Mg-Ag-Si-Sc-Mn-Zr高强高耐热性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83131B (zh) 一种7系铝合金型材及其制造方法
WO2021008428A1 (zh) 一种超高强铝锂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37068B (zh) 一种高强韧耐蚀7xxx系铝合金及其加工方法
CN110951982A (zh) 一种提高6系铝合金抗晶间腐蚀性能的生产工艺
CN110846599A (zh) 一种提高800MPa级铝合金腐蚀性能的热处理方法
CN112458344B (zh) 一种高强耐蚀的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106310B (zh) 一种高强耐热Al-Cu-Sc变形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20321B (zh) 一种适于锻造加工的Al-Cu系铸造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60723A (zh) 一种铝镁硅铒锆合金及提高高温力学性能的制备工艺
CN113528900A (zh) 一种短流程高导电6系铝合金板带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18139A (zh) 一种Al-Mg-Si-Cu-Mn铝合金及其挤压材的加工方法
CN114574735A (zh) 一种含Cu高强耐蚀Al-Mg-Si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62969A (zh) 一种提高变形态铝铜镁银合金高温持久性能的热处理方法
CN109811212B (zh) 一种高性能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92504A (zh) 一种改善合金板材综合性能的热处理方法
CN114480933B (zh) 一种特高强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943880A (zh) 一种Al-Cu-Li-Mg-V-Zr-Sc-Ag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37065B (zh) 一种铝合金、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2206794A (zh) 提高固溶冷变形后时效强化铝铜镁银合金力学性能的方法
CN112626384A (zh) 一种中强高塑性的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522550A (zh) 一种快速时效响应的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593998B (zh) 500MPa级低Cu无Mg铝合金及制备方法
CN115261752B (zh) 一种高强2024铝合金加工工艺及高强2024铝合金
CN116944244A (zh) 一种高强高韧抗腐蚀的6xxx系铝合金轧制工艺
CN113061777B (zh) 一种黄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11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