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43313B - 具有抗癌活性的二吡啶胺铜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具有抗癌活性的二吡啶胺铜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43313B
CN113943313B CN202111399546.5A CN202111399546A CN113943313B CN 113943313 B CN113943313 B CN 113943313B CN 202111399546 A CN202111399546 A CN 202111399546A CN 113943313 B CN113943313 B CN 1139433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pma
amine
copper complex
derivative
anticancer acti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9954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43313A (zh
Inventor
朱蔚璞
陈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211139954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433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433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433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433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433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1/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1 or 11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1/005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1 or 11 of the Periodic Table without C-Metal linkag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Pyridine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二吡啶胺铜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与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二吡啶胺铜配合物具有如下式(I)所示结构:
Figure DDA0003371127950000011
式(I)中,R选自碳原子数为8~18的直链烷基。合成方法包括:将氯化铜、二吡啶胺衍生物BPMA‑R在四氢呋喃中混合反应,反应结束后旋蒸浓缩,加入乙醚后固液分离,所得固体经洗涤、真空干燥,得到具有抗癌活性的二吡啶胺铜配合物;二吡啶胺衍生物BPMA‑R具有如下式(II)所示结构:

Description

具有抗癌活性的二吡啶胺铜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癌金属配合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二吡啶胺铜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近几十年来,金属配合物被认为是潜在的抗癌化合物,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铂类抗癌药物的成功。
铂类抗癌药物是最广泛使用的化疗药物之一,对多种类型肿瘤的治疗都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对睾丸癌和卵巢癌。
然而,铂类抗癌药物的使用受到毒副作用以及遗传或获得性耐药现象的局限。
合成化学为提供新型抗癌药物所做的努力主要集中在新型低毒铂类抗癌药物以及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非铂类抗癌药物。
对于非铂类抗癌药物,相关研究包括使用钌、金、钛和铜等金属配合物作为制备抗癌药物的候选化合物。
铜作为人体中本身存在且必需的微量元素,参与多种生物途径,因此,人们对铜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机制及其在癌症和其他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给予了很大的关注,而癌细胞代谢的改变以及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对铜的不同作用,构成了铜配合物抗癌能力的基础。
吡啶基配体在药用无机化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使用吡啶基配体调节配合物核心结构,可以改变许多物理化学,光化学和生物学性质,而吡啶可以通过与胺类衍生物反应生成二吡啶胺化合物,进一步提高调节配合物结构的能力。
因此,将二吡啶胺作为铜配合物的配体,有望开发新型非铂类抗癌药物,对于抗癌铜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以及本领域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二吡啶胺铜配合物,对宫颈癌HeLa细胞、前列腺癌PC-3细胞和肺癌A549细胞具有良好的细胞毒性,在抗癌药物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二吡啶胺铜配合物,化学式可表示为[Cu(BPMA-R)Cl2],其中BPMA-R为二吡啶胺衍生物。
所述具有抗癌活性的二吡啶胺铜配合物具有如下式(I)所示结构:
Figure BDA0003371127940000021
式(I)中,R选自碳原子数为8~18的直链烷基。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具有抗癌活性的二吡啶胺铜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将氯化铜、二吡啶胺衍生物BPMA-R在四氢呋喃中混合反应,反应结束后旋蒸浓缩,加入乙醚后固液分离,所得固体经洗涤、真空干燥,得到所述具有抗癌活性的二吡啶胺铜配合物;
所述二吡啶胺衍生物BPMA-R具有如下式(II)所示结构:
Figure BDA0003371127940000022
在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具有抗癌活性的二吡啶胺铜配合物的合成方法,氯化铜、二吡啶胺衍生物BPMA-R的摩尔比为1:1。
在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具有抗癌活性的二吡啶胺铜配合物的合成方法,氯化铜和四氢呋喃的质量比为1:65。
在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具有抗癌活性的二吡啶胺铜配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反应的温度为20~30℃。
在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具有抗癌活性的二吡啶胺铜配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洗涤采用的洗涤溶剂为乙醚。
在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具有抗癌活性的二吡啶胺铜配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二吡啶胺衍生物BPMA-R的制备方法包括:将2-氯甲基-4-甲氧基-3,5-二甲基吡啶盐酸盐、胺类衍生物、十六烷基三丁基溴化膦与四氢呋喃混合,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在搅拌回流条件下进行反应,再经过分液、洗涤、干燥、过滤和真空脱除溶剂,得到所述二吡啶胺衍生物BPMA-R;
所述胺类衍生物为正十八胺、正十七胺、正十六胺、正十五胺、正十四胺、正十三胺,正十二胺、正十一胺、正癸胺、正壬胺和正辛胺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二吡啶胺衍生物BPMA-R的制备方法中:
2-氯甲基-4-甲氧基-3,5-二甲基吡啶盐酸盐、胺类衍生物、十六烷基三丁基溴化膦和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优选为20:40:1:200;
2-氯甲基-4-甲氧基-3,5-二甲基吡啶盐酸盐和四氢呋喃的质量比优选为1:7;
所述回流的温度为50~70℃;
所述反应的时间为4~6天;
所述洗涤采用的洗涤溶剂为饱和氯化钠溶液。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具有抗癌活性的二吡啶胺铜配合物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
所述抗癌药物包括抗宫颈癌药物、抗前列腺癌药物、抗肺癌药物。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优点包括: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二吡啶胺铜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原料市售易得,成本较低,合成方法较简单。
(2)本发明合成的二吡啶胺铜配合物具有良好的抗癌效果,与现有的金属配合物抗癌药物顺铂相比,其对宫颈癌HeLa细胞、前列腺癌PC-3细胞和肺癌A549细胞具有更好的抑制作用。
(3)本发明合成的二吡啶胺铜配合物符合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ATRP方法中催化剂的结构特点,有望在后续与该技术结合进行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操作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
实施例1
二吡啶胺铜配合物[Cu(BPMA-n-C18H37)Cl2]的合成
(1)配体BPMA-n-C18H37合成:
将13.3g 2-氯甲基-4-甲氧基-3,5-二甲基吡啶盐酸盐,8.09g正十八胺和0.762g十六烷基三丁基溴化膦加入到250ml圆底烧瓶中,再加入105ml四氢呋喃溶解。随后加入60ml 5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在60℃下搅拌反应5天。反应结束后,将溶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分离并保留有机相,加入30ml饱和氯化钠溶液,进行洗涤,重复该过程四次。向有机相中加入干燥剂无水MgSO4干燥后进行过滤。将滤液进行旋蒸,除去大部分溶剂,再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得到黄色油状物质,即为目标产物配体BPMA-n-C18H37
(2)配合物[Cu(BPMA-n-C18H37)Cl2]合成:
将0.135g氯化铜和0.568g BPMA-n-C18H37加入到25ml圆底烧瓶中,再加入9.9ml四氢呋喃,得到绿色溶液。对该溶液进行旋蒸,除去大部分溶剂,加入乙醚后得到绿色沉淀。对其进行过滤,并用10ml乙醚洗涤四次。将所得固体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得到绿色粉末,即为目标产物配合物[Cu(BPMA-n-C18H37)Cl2]。
对合成得到的配合物进行元素分析,理论值:C,61.56%;H,8.75%;N,5.98%。实测值:C,60.98%;H,8.63%;N,6.24%。配合物的元素分析实测值与理论值基本一致,可以说明成功的合成了配合物。
实施例2
合成工艺同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将配体合成过程中的正十八胺替换为正十七胺。
经元素分析,理论值:C,61.07%;H,8.64%;N,6.10%。实测值C,61.23%;H,8.52%;N,6.39%;与理论值基本一致。
实施例3
合成工艺同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将配体合成过程中的正十八胺替换为正十六胺。
经元素分析,理论值:C,60.56%;H,8.52%;N,6.23%。实测值C,60.24%;H,8.39%;N,6.41%;与理论值基本一致。
实施例4
合成工艺同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将配体合成过程中的正十八胺替换为正十五胺。
经元素分析,理论值:C,60.03%;H,8.40%;N,6.36%。实测值C,59.87%;H,8.54%;N,6.45%;与理论值基本一致。
实施例5
合成工艺同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将配体合成过程中的正十八胺替换为正十四胺。
经元素分析,理论值:C,59.48%;H,8.27%;N,6.50%。实测值C,59.23%;H,8.50%;N,6.46%;与理论值基本一致。
实施例6
合成工艺同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将配体合成过程中的正十八胺替换为正十三胺。
经元素分析,理论值:C,58.89%;H,8.13%;N,6.65%。实测值C,59.03%;H,7.96%;N,6.84%;与理论值基本一致。
实施例7
合成工艺同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将配体合成过程中的正十八胺替换为正十二胺。
经元素分析,理论值:C,58.29%;H,7.99%;N,6.80%。实测值C,57.92%;H,8.27%;N,6.53%;与理论值基本一致。
实施例8
合成工艺同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将配体合成过程中的正十八胺替换为正十一胺。
经元素分析,理论值:C,57.65%;H,7.84%;N,6.96%。实测值C,57.97%;H,7.65%;N,7.12%;与理论值基本一致。
实施例9
合成工艺同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将配体合成过程中的正十八胺替换为正癸胺。
经元素分析,理论值:C,56.99%;H,7.69%;N,7.12%。实测值C,57.31%;H,7.82%;N,6.93%;与理论值基本一致。
实施例10
合成工艺同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将配体合成过程中的正十八胺替换为正壬胺。
经元素分析,理论值:C,56.29%;H,7.52%;N,7.29%。实测值C,56.03%;H,7.74%;N,7.51%;与理论值基本一致。
实施例11
合成工艺同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将配体合成过程中的正十八胺替换为正辛胺。
经元素分析,理论值:C,55.56%;H,7.35%;N,7.48%。实测值C,55.31%;H,7.52%;N,7.36%;与理论值基本一致。
实施例12
实施例1~11的二吡啶胺铜配合物对体外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
采用标准MTT法测试实施例1~11的二吡啶胺铜配合物对体外宫颈癌HeLa细胞、前列腺癌PC-3细胞和肺癌A549细胞的细胞毒性,即IC50值,对于任一二吡啶胺铜配合物,具体操作如下:
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培养于96孔板中,细胞密度为7.5×103个/孔,每孔100μL RPMI1640培养基(含有10%热灭活胎牛血清和1%青-链霉素溶液)。细胞置于5%CO2浓度和95%湿度的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24小时后,在各孔中加入一系列不同浓度配合物的DMSO溶液,使配合物最终浓度分别为1.56μM,3.12μM,6.25μM,12.5μM,25μM,50μM。同时以相同浓度梯度的顺铂作为对照。配合物溶液加入完毕后继续置于5%CO2浓度和95%湿度的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48小时后,向各孔中加入20μL 5mg/ml的MTT试剂,再放入恒温培养箱中继续培养3小时。之后通过3500rpm离心10分钟并弃去每孔中的培养液,并加入100μL DMSO,震荡溶解。用酶联免疫检测仪测试每孔在测定波长490nm处的吸光度值。吸光度与活细胞数量呈正相关,根据每孔的吸光度值可得到各配合物浓度下的细胞相对于对照组的细胞存活率,同时得到细胞存活率为50%时的配合物浓度即半数抑制浓度IC50。IC50的值可以反映配合物对癌细胞的细胞毒性,IC50越小,配合物的细胞毒性越强。
实施例1~11的二吡啶胺铜配合物对宫颈癌HeLa细胞、前列腺癌PC-3细胞和肺癌A549细胞的细胞毒性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3371127940000071
可见,相比于顺铂,实施例1~11所合成的二吡啶胺铜配合物对宫颈癌HeLa细胞、前列腺癌PC-3细胞和肺癌A549细胞的IC50值更小,对这些癌细胞的细胞毒性更大,具有更好的抑制作用和癌症治疗作用。
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上述描述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二吡啶胺铜配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式(I)所示结构:
Figure 959606DEST_PATH_IMAGE002
(I);
式(I)中,R选自碳原子数为8~18的直链烷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抗癌活性的二吡啶胺铜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氯化铜、二吡啶胺衍生物BPMA-R在四氢呋喃中混合反应,反应结束后旋蒸浓缩,加入乙醚后固液分离,所得固体经洗涤、真空干燥,得到所述具有抗癌活性的二吡啶胺铜配合物;
所述二吡啶胺衍生物BPMA-R具有如下式(II)所示结构:
Figure 611168DEST_PATH_IMAGE004
(II)。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吡啶胺衍生物BPMA-R的制备方法包括:将2-氯甲基-4-甲氧基-3,5-二甲基吡啶盐酸盐、胺类衍生物、十六烷基三丁基溴化膦与四氢呋喃混合,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在搅拌回流条件下进行反应,再经过分液、洗涤、干燥、过滤和真空脱除溶剂,得到所述二吡啶胺衍生物BPMA-R;
所述胺类衍生物为正十八胺、正十七胺、正十六胺、正十五胺、正十四胺、正十三胺,正十二胺、正十一胺、正癸胺、正壬胺和正辛胺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吡啶胺衍生物BPMA-R的制备方法中:
2-氯甲基-4-甲氧基-3,5-二甲基吡啶盐酸盐、胺类衍生物、十六烷基三丁基溴化膦和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为20:40:1:200;
2-氯甲基-4-甲氧基-3,5-二甲基吡啶盐酸盐和四氢呋喃的质量比为1:7。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吡啶胺衍生物BPMA-R的制备方法中:
所述回流的温度为50~70℃;
所述反应的时间为4~6天;
所述洗涤采用的洗涤溶剂为饱和氯化钠溶液。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氯化铜、二吡啶胺衍生物BPMA-R的摩尔比为1:1;
氯化铜和四氢呋喃的质量比为1:65。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的温度为20~30℃;
所述洗涤采用的洗涤溶剂为乙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抗癌活性的二吡啶胺铜配合物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癌药物为抗宫颈癌药物、抗前列腺癌药物、抗肺癌药物。
CN202111399546.5A 2021-11-24 2021-11-24 具有抗癌活性的二吡啶胺铜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Active CN1139433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99546.5A CN113943313B (zh) 2021-11-24 2021-11-24 具有抗癌活性的二吡啶胺铜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99546.5A CN113943313B (zh) 2021-11-24 2021-11-24 具有抗癌活性的二吡啶胺铜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43313A CN113943313A (zh) 2022-01-18
CN113943313B true CN113943313B (zh) 2022-09-06

Family

ID=79338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99546.5A Active CN113943313B (zh) 2021-11-24 2021-11-24 具有抗癌活性的二吡啶胺铜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433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05060B (zh) * 2022-09-20 2023-10-03 浙江大学 含铜聚合物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作为抗癌药物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43313A (zh) 2022-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ntholine et al. Inhibition of tumor cell transplantability by iron and copper complexes of 5-substituted 2-formylpyridine thiosemicarbazones
Fisher et al. Chiral platinum (II) metallointercalators with potent in vitro cytotoxic activity
CN107286199B (zh) 一种双核芳基钌金属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13943313B (zh) 具有抗癌活性的二吡啶胺铜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Fouad et al. Novel Cu2+ and Zn2+ nanocomplexes drug based on hydrazone ligand bearings chromone and triazine moieties: Structural, spectral, DFT, molecular docking and cytotoxic studies
JPWO2008029804A1 (ja) 過塩素酸イオン捕捉剤
CN110294777A (zh) 一种含磷树冠大分子基杂化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253418A (zh) 新型白叶藤碱锌(ii)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Krakowiak et al. Preparation and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large-cavity peraza macrocycles containing pyridine, phenanthroline, or piperazine subcyclic units
Sabah et al. Novel polymer crafted sugar thiacrown ether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recovery of metal ions
Zhang et al. A water-stable and biofriendly 2D anionic zinc (II) metal–organic framework for drug delivery
CN115505060B (zh) 含铜聚合物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作为抗癌药物的应用
Huang et al. Synthesis and crystal structures of ZnCl2 and CdCl2 containing helical coordination polymers derived from a flexible bis (pyridylurea) ligand
CN102924488B (zh) 一类含银的吡嗪西弗碱配合物的结构、制备和用途
CN112142762A (zh) 一种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晶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Li et al. 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five novel coordination polymers and application in removing heavy metals from water
CN112794862A (zh) 长碳链苯基二羧酸基双核铜配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应用
Mathur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ew Macrocyclic Copper (II) Complex with an N‐Glycosidic Pendant Arm: in vitro Cytotoxicity and Binding Studies with Calf‐Thymus DNA
CN111808141B (zh) 一种高效制备洛铂无水物的方法
Müller et al. Tumor inhibiting [1, 2-bis (fluorophenylethylenediamine] platinum-(II) complexes. Part I: synthesis
CN111116616B (zh) 一种锌的Schiff碱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9265488B (zh) 含有膦亚胺两齿螯合配体的铱抗癌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341370A (zh) 一种邻香兰素席夫碱铂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应用
Dalton et al. Exploring the reversible host–guest chemistry of a crystalline octanuclear Ag (I) metallosupramolecular macrocycle formed from a simple pyrazinylpyridine ligand
CN112341479A (zh) 一种双核锌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