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42250A - 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及汽车尾翼 - Google Patents

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及汽车尾翼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42250A
CN113942250A CN202111207673.0A CN202111207673A CN113942250A CN 113942250 A CN113942250 A CN 113942250A CN 202111207673 A CN202111207673 A CN 202111207673A CN 113942250 A CN113942250 A CN 1139422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posed
bracket
automobile
empennage
t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0767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42250B (zh
Inventor
张双华
苏海明
张伟
白立军
林泮
戴开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0767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42250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111207673.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39422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422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422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422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422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0/00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C70/04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only, e.g. self-reinforcing plastics
    • B29C70/28Shaping operations therefor
    • B29C70/30Shaping by lay-up, i.e. applying fibres, tape or broadsheet on a mould, former or core; Shaping by spray-up, i.e. spraying of fibres on a mould, former or core
    • B29C70/34Shaping by lay-up, i.e. applying fibres, tape or broadsheet on a mould, former or core; Shaping by spray-up, i.e. spraying of fibres on a mould, former or core and shaping or impregnating by compression, i.e. combined with compressing after the lay-up operation
    • B29C70/342Shaping by lay-up, i.e. applying fibres, tape or broadsheet on a mould, former or core; Shaping by spray-up, i.e. spraying of fibres on a mould, former or core and shaping or impregnating by compression, i.e. combined with compressing after the lay-up operation using isostatic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0/00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C70/04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only, e.g. self-reinforcing plastics
    • B29C70/28Shaping operations therefor
    • B29C70/54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e.g. feeding or storage of prepregs or SMC after impregnation or during age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7/00Stabilising vehicle bodies without controlling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2D37/02Stabilising vehicle bodies without controlling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by aerodynamic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Reinforced Plastic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及汽车尾翼,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包括:提供模具,模具上设置有插入孔;在模具上铺覆碳纤维材料并裸露插入孔,以形成尾翼本体;将支架插入插入孔;在支架上方以及裸露的尾翼本体上方铺覆加强层;在裸露的模具、裸露的尾翼本体、裸露的支架、裸露的加强层安装充气袋;对模具、尾翼本体、支架以及加强层进行加热,同时对充气袋进行充气,以制得汽车尾翼。本发明提高了汽车尾翼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及汽车尾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尾翼制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及汽车尾翼。
背景技术
一般汽车尾翼的尾翼本体与小支架连接,小支架再与大支架连接,最后大支架安装到车身上。这种安装方式工艺为:碳纤维尾翼本体与支架的连接采用螺栓或铆钉来紧固(或采用胶水粘接的工艺来连接),其缺陷为铆钉或螺栓连接后无法保证连接间隙的均匀性,容易导致汽车尾翼的稳定性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及汽车尾翼,旨在解决如何提高汽车尾翼的稳定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所述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模具,所述模具上设置有插入孔;
在所述模具上铺覆碳纤维材料并裸露所述插入孔,以形成尾翼本体;
将支架插入所述插入孔;
在所述支架上方以及裸露的尾翼本体上方铺覆加强层;
在裸露的模具、裸露的尾翼本体、裸露的支架、裸露的加强层安装充气袋;
对所述模具、所述尾翼本体、所述支架以及所述加强层进行加热,同时对所述充气袋进行充气,以制得所述汽车尾翼。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模具上铺覆碳纤维材料并裸露所述插入孔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模具上设置碳布,其中,所述插入孔上方的碳布设置有漏孔,所述充气袋漏孔的直径与所述插入孔的直径相同;
在所述碳布上铺覆所述碳纤维材料,以形成所述尾翼本体,其中,所述插入孔裸露。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插入孔设置与所述模具的中间部位。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在裸露的模具、裸露的尾翼本体、裸露的支架、裸露的加强层安装充气袋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模具侧边、裸露的尾翼本体上方、裸露的尾翼本体侧边、所述支架上方、所述支架侧边、所述加强层上方以及所述加强层侧边安装充气袋。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的形状设置为T型。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的形状设置为L型。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在模具上形成尾翼本体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模具上铺覆预设厚度的碳纤维材料。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的类型为碳纤维、塑料或者钣金。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模具、所述尾翼本体、所述支架以及所述加强层进行加热,同时对所述充气袋进行充气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模具、所述尾翼本体、所述支架以及所述加强层进行统一加热,同时对所述充气袋进行充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尾翼,所述汽车尾翼包括:尾翼本体;加强层;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固定件以及安装件,所述安装件穿透所述尾翼本体,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尾翼本体上方以及所述加强层下方。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呈T型,所述固定件为所述T型架构中的横状结构,所述安装件为所述T型架构中的竖状结构。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呈L型,所述固定件为所述L型架构中的横状结构,所述安装件为所述L型架构中的竖状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汽车尾翼及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所述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包括:提供模具,所述模具上设置有插入孔;在所述模具上铺覆碳纤维材料并裸露所述插入孔,以形成尾翼本体;将支架插入所述插入孔;在所述支架上方以及裸露的尾翼本体上方铺覆加强层;在裸露的模具、裸露的尾翼本体、裸露的支架、裸露的加强层安装充气袋;对所述模具、所述尾翼本体、所述支架以及所述加强层进行加热,同时对所述充气袋进行充气,以制得所述汽车尾翼。由于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可使得支架与尾翼本体一体成型,无需使用胶水以及螺丝实现支架与尾翼本体的物理连接,可使得支架与尾翼本体无连接缝隙,提高了汽车尾翼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尾翼在制备过程中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尾翼在制备过程中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尾翼在制备过程中第三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尾翼在制备过程中第四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汽车尾翼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尾翼本体 2 模具
3 支架 4 加强层
5 充气袋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的主要解决方案是:提供模具,所述模具上设置有插入孔;在所述模具上铺覆碳纤维材料并裸露所述插入孔,以形成尾翼本体;将支架插入所述插入孔;在所述支架上方以及裸露的尾翼本体上方铺覆加强层;在裸露的模具、裸露的尾翼本体、裸露的支架、裸露的加强层安装充气袋;对所述模具、所述尾翼本体、所述支架以及所述加强层进行加热,同时对所述充气袋进行充气,以制得所述汽车尾翼。
由于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可使得支架与尾翼本体一体成型,无需使用胶水以及螺丝实现支架与尾翼本体的物理连接,可使得支架与尾翼本体无连接缝隙,提高了汽车尾翼的稳定性。
本发明提出一种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及汽车尾翼。
具体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提供模具,所述模具上设置有插入孔。
汽车尾翼的专业名称为“汽车扰流器”。专业的叫法为扰流板,属于汽车空气动力套件中的一部分。汽车尾翼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减少车辆尾部的升力,如果车尾的升力比车头的升力大,就容易导致车辆过度转向、后轮抓地力减少以及高速稳定性变差。
在本实施例汽车尾翼的制备过程中,模具为汽车尾翼总成的模具,上述插入孔为预先留好的孔洞。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插入孔设置于模具上的预设位置。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插入孔设置于模具上的左端、右端、左上端、左下端、右上端、右下端或者中间部位。进一步的,在不同部位设置插入孔可基于预设外观进行确定,在此不做过多限定。
步骤S20,在所述模具上铺覆碳纤维材料并裸露所述插入孔,以形成尾翼本体。
碳纤维主要是制成碳纤维增强塑料这种复合材料来应用碳纤维是一种纤维状碳材料。它是一种强度比钢的大、密度比铝的小、比不锈钢还耐腐蚀、比耐热钢还耐高温、又能像铜那样导电,具有许多宝贵的电学、热学和力学性能的新型材料。用碳纤维与塑料制成的复合材料所做的飞机不但轻巧,而且消耗动力少,噪音小;用碳纤维制电子计算机的磁盘,能提高计算机的储存量和运算速度;用碳纤维增强塑料来制造卫星和火箭等宇宙飞行器,机械强度高,质量小,可节约大量的燃料。
在本实施例汽车尾翼的制备过程中,尾翼本体的材料类型为碳纤维材料,在模具上铺覆炭纤维材料后可得到尾翼本体,其中,模具上方的插入孔暴露,以用于后续插入支架。
具体的,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尾翼在制备过程中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第一状态为模具2上铺覆碳纤维材料1并裸露插入孔后的状态。
步骤S30,将支架插入所述插入孔。
在本实施例汽车尾翼的制备过程中,支架的安装件直径等于插入孔直径,并且安装件高度高于插入孔高度,当支架的安装件插入了插入孔后,安装件会在模具下方凸出。
可选的,支架的形状设置为T型。其中,T型架构上端的横状结构为安装件。T型可使得支架的稳固性更高,从而进一步提高汽车尾翼的稳定性。
可选的,支架的形状设置为L型。其中,L型架构下端的横状结构为安装件。到L型的支架可使得汽车尾翼的外形更为独特,可满足汽车尾翼在外观上的多样性。
具体的,参照图3,图3为本发明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尾翼在制备过程中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第二状态为将支架3插入模具2中的插入孔时的状态。
步骤S40,在所述支架上方以及裸露的尾翼本体上方铺覆加强层。
在本实施例汽车尾翼的制备过程中,加强层用于固定尾翼本体与支架,可选的,加强层的材料可为碳纤维。
具体的,参照图4,图4为本发明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尾翼在制备过程中第三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第三状态为在支架3上方以及裸露的尾翼本体1上方铺覆加强层4时的状态。
步骤S50,在裸露的模具、裸露的尾翼本体、裸露的支架、裸露的加强层安装充气袋。
充气袋,英文名AIR bag。在包装行业还有以下别称:缓冲袋、填充袋、空气袋、内衬袋、单向进气袋、箱包填充袋、缓冲填充袋袋等等。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PE缓冲充气袋和复合缓冲充气袋。
在本实施例汽车尾翼的制备过程中,充气袋进行充气时,充气袋可以挤压模具、尾翼本体、支架以及加强层。
可选的,充气袋的外袋是由高强度PA(尼龙)和PE(聚乙烯)膜构成,采用五层或七层共挤尼龙膜与聚乙烯共挤制作袋身。充气袋的充气嘴是特制的单向逆止阀,可有效防止充气完毕后气体外泄。
具体的,参照图5,图5为本发明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尾翼在制备过程中第四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第四状态为在所述模具2侧边、裸露的尾翼本体1上方、裸露的尾翼本体1侧边、所述支架3上方、所述支架3侧边、所述加强层4上方以及所述加强层4侧边安装充气袋5。
步骤S60,对所述模具、所述尾翼本体、所述支架以及所述加强层进行加热,同时对所述充气袋进行充气,以制得所述汽车尾翼。
在本实施例汽车尾翼的制备过程中,对模具、尾翼本体、支架以及加强层进行加热的同时对充气袋进行充气,充气袋会积压加热的模具、尾翼本体、支架以及加强层,进而使得加热中的模具、尾翼本体、支架以及加强层合模成型,从而制备得到一体成型的汽车尾翼。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由于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可使得支架与尾翼本体一体成型,无需使用胶水以及螺丝实现支架与尾翼本体的物理连接,可使得支架与尾翼本体无连接缝隙,提高了汽车尾翼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中,由于高性能的轿车、跑车都有汽车尾翼的需求,汽车尾翼除了增加整车的下压力和操控稳定性外,对汽车尾翼的外观要求也越来越高,本实施例解决了尾翼与小支架无法一起成型行业难题,丰富了设计范围,提升了外观质量。
在本实施例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中,碳纤维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一种特种纤维。具有耐高温、抗摩擦、导电、导热及耐腐蚀等特性外形呈纤维状、柔软、可加工成各种织物,由于其石墨微晶结构沿纤维轴择优取向,因此沿纤维轴方向有很高的强度和模量。碳纤维的密度小,因此比强度和比模量高。碳纤维的主要用途是作为增强材料与树脂、金属、陶瓷及炭等复合,制造先进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其比强度及比模量在现有工程材料中是最高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纤维增强材料,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耐磨,抗疲劳,耐腐蚀,抗蠕变,导电和导热等诸多优异性能。它可减轻构件重量,从而提高了构件技术性能。因此用碳纤维作为电热体有着金属、PTC等电热体所不可比拟的诸多的优异性能:第一,升温迅速,能产生人体需要的生命之光远红外线8μm-15μm。第二,电热转换效率高,节省电能,碳纤维电热体是一种全黑体材料,电热转化效率比金属发热提高30%,电热效率约100%。第三,抗拉强度高,在相同的允许的电流负荷面积下,碳纤维的强度比金属丝高6-10倍,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折断,因此在电热过程中抗拉强度没有什么改变。第四,重量轻,有效减轻构件重量,从而提高了构件技术性能。第五,化学性能稳定,耐腐蚀,不易被氧化,在无氧状态下加热到3000度,其机械性能不发生任何变化,在电热状态下克服了金属丝、PTC、碳化硅等材料电热体强度低、易氧化烧断的缺点;使用寿命长,碳纤维发热体与建筑同寿命,支架使用碳纤维材料可具备上述特点。
在本实施例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中,钣金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导电(能够用于电磁屏蔽)、成本低、大规模量产性能好等特点,在电子电器、通信、汽车工业、医疗器械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在电脑机箱、手机、MP3中,钣金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随着钣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钣金件的设计变成了产品开发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机械工程师必须熟练掌握钣金件的设计技巧,使得设计的钣金既满足产品的功能和外观等要求,又能使得冲压模具制造简单、成本低。支架使用钣金,可具备上述特点。
在本实施例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中,支架使用塑料,也可降低材料成本。
在本实施例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中,步骤简洁,节省了小支架与本体的安装工序,降低了生产工时,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实施例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中,步骤简洁,降低了生产报废率;
在本实施例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中,通过一体成型的架构可增加支架与本体的坚固性能。
参考图6,图6为本发明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基于第一实施例,所述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步骤S20包括:
步骤S21,在所述模具上设置碳布,其中,所述插入孔上方的碳布设置有漏孔,所述充气袋漏孔的直径与所述插入孔的直径相同。
步骤S22,在所述碳布上铺覆所述碳纤维材料,以形成所述尾翼本体,其中,所述插入孔裸露。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对于如何暴露插入孔,可在所述模具上设置碳布,其中,所述插入孔上方的碳布设置有漏孔,所述充气袋漏孔的直径与所述插入孔的直径相同;在所述碳布上铺覆所述碳纤维材料,以形成所述尾翼本体,其中,所述插入孔裸露。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当在碳布上铺覆碳纤维材料时,可通过碳布上的漏孔以及插入孔将插入孔上方的碳纤维材料过虑,从而裸露出插入孔以供支架插入,在模具上放置碳布,可保护模具,提高模具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尾翼,由于本汽车尾翼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参考图7,图7为本发明汽车尾翼的结构示意图,汽车尾翼包括尾翼本体1;加强层4;支架3,所述支架3包括固定件以及安装件,所述安装件穿透所述尾翼本体1,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尾翼本体1上方以及所述加强层4下方。
可选的,所述支架3呈T型架构,其中,T型架构上端的横状结构为固定件,T型架构上端下端的竖状结构为安装件。
可选的,所述支架3呈L型架构,其中,L型架构上端的竖装结构为安装件,L型架构下端的横状结构为固定件。
可选的,上述汽车尾翼基于第一或第二任一实施例的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所制备得到。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由于支架与尾翼本体通过加强层一体成型,无需使用胶水以及螺丝实现支架与尾翼本体的物理连接,可使得支架与尾翼本体无连接缝隙,提高了汽车尾翼的稳定性。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或系统。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
应当注意的是,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部件或步骤。位于部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部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部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模具,所述模具上设置有插入孔;
在所述模具上铺覆碳纤维材料并裸露所述插入孔,以形成尾翼本体;
将支架插入所述插入孔;
在所述支架上方以及裸露的尾翼本体上方铺覆加强层;
在裸露的模具、裸露的尾翼本体、裸露的支架、裸露的加强层安装充气袋;
对所述模具、所述尾翼本体、所述支架以及所述加强层进行加热,同时对所述充气袋进行充气,以制得所述汽车尾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模具上铺覆碳纤维材料并裸露所述插入孔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模具上设置碳布,其中,所述插入孔上方的碳布设置有漏孔,所述充气袋漏孔的直径与所述插入孔的直径相同;
在所述碳布上铺覆所述碳纤维材料,以形成所述尾翼本体,其中,所述插入孔裸露。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孔设置与所述模具的中间部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裸露的模具、裸露的尾翼本体、裸露的支架、裸露的加强层安装充气袋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模具侧边、裸露的尾翼本体上方、裸露的尾翼本体侧边、所述支架上方、所述支架侧边、所述加强层上方以及所述加强层侧边安装充气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形状设置为T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形状设置为L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模具上形成尾翼本体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模具上铺覆预设厚度的碳纤维材料。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类型为碳纤维、塑料或者钣金。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模具、所述尾翼本体、所述支架以及所述加强层进行加热,同时对所述充气袋进行充气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模具、所述尾翼本体、所述支架以及所述加强层进行统一加热,同时对所述充气袋进行充气。
10.一种汽车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尾翼包括:尾翼本体;加强层;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固定件以及安装件,所述安装件穿透所述尾翼本体,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尾翼本体上方以及所述加强层下方。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汽车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呈T型架构,所述固定件为所述T型架构中的横状结构,所述安装件为所述T型架构中的竖状结构。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汽车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呈L型架构,所述固定件为所述L型架构中的横状结构,所述安装件为所述L型架构中的竖状结构。
CN202111207673.0A 2021-10-15 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及汽车尾翼 Active CN1139422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07673.0A CN113942250B (zh) 2021-10-15 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及汽车尾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07673.0A CN113942250B (zh) 2021-10-15 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及汽车尾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42250A true CN113942250A (zh) 2022-01-18
CN113942250B CN113942250B (zh) 2024-06-04

Family

ID=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9683A (zh) * 2007-01-23 2008-07-30 慕若株式会社 多插入盖吹塑成型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用于车辆的扰流器
CN101579955A (zh) * 2008-05-16 2009-11-1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碳纤维制品及其制造方法
US20100320315A1 (en) * 2007-09-28 2010-12-23 Masahiro Kashiwagi Lightning-protection fastener
CN102602240A (zh) * 2011-01-24 2012-07-25 天心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车轮圈及其制法
WO2019010931A1 (zh) * 2017-07-11 2019-01-17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异形复合材料轴、其制备方法以及与金属法兰的连接方法
CN110167833A (zh) * 2016-10-31 2019-08-23 D·萨尔瓦焦 车辆本体中的集成电子部件
CN111037952A (zh) * 2019-11-22 2020-04-21 广州市聚欣盈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尾翼及其一体成型方法
CN210478845U (zh) * 2019-07-19 2020-05-08 上海瓴荣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赛车用碳纤维夹心复合材料结构的前扰流板
CN211417427U (zh) * 2019-12-26 2020-09-04 华侨大学 一种fsae赛车调节攻角的翼片结构
CN212022819U (zh) * 2019-10-21 2020-11-27 常州汉华泡塑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抗霉变的扰流板泡沫块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9683A (zh) * 2007-01-23 2008-07-30 慕若株式会社 多插入盖吹塑成型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用于车辆的扰流器
US20100320315A1 (en) * 2007-09-28 2010-12-23 Masahiro Kashiwagi Lightning-protection fastener
CN101579955A (zh) * 2008-05-16 2009-11-1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碳纤维制品及其制造方法
CN102602240A (zh) * 2011-01-24 2012-07-25 天心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车轮圈及其制法
CN110167833A (zh) * 2016-10-31 2019-08-23 D·萨尔瓦焦 车辆本体中的集成电子部件
WO2019010931A1 (zh) * 2017-07-11 2019-01-17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异形复合材料轴、其制备方法以及与金属法兰的连接方法
CN210478845U (zh) * 2019-07-19 2020-05-08 上海瓴荣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赛车用碳纤维夹心复合材料结构的前扰流板
CN212022819U (zh) * 2019-10-21 2020-11-27 常州汉华泡塑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抗霉变的扰流板泡沫块
CN111037952A (zh) * 2019-11-22 2020-04-21 广州市聚欣盈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尾翼及其一体成型方法
CN211417427U (zh) * 2019-12-26 2020-09-04 华侨大学 一种fsae赛车调节攻角的翼片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45088B1 (ko) 전도성이 우수한 탄소섬유 복합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0524974B (zh) 一种适用于负曲率外形的防隔热一体化热防护结构
EP3581354A1 (en) Preform element, preform using sam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CN105346332A (zh) 一种轮胎
US20040232725A1 (en) Grounding line in a vehicle
JP2007092072A (ja) 熱接着用基材が用いられてなるプリフォーム、および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2013538728A (ja) 熱可塑性樹脂製燃料タンク
CN205524485U (zh) 一种前端模块总成
CN113942250A (zh) 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及汽车尾翼
CN113942250B (zh) 汽车尾翼的制备方法及汽车尾翼
CN105690799A (zh)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轨道车辆车头罩的制备方法
CN100335347C (zh) 自行车曲柄及生产所述曲柄的方法
CN205168065U (zh) 一种轮胎
CN115742494A (zh) 高稳定性导电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02001A (zh) 一种汽车站台一体化座椅加工工艺
CN207173190U (zh) 一种石墨烯抗静电散热轮胎
CN210338058U (zh) 汽车顶盖总成及汽车
CN113120213A (zh) 一种可变形乘波体耐高温柔性蒙皮及其设计方法
CN208142250U (zh) 复合材料电池箱下箱体
CN201473816U (zh) 硅胶/芳纶织物阻燃胶布
CN218640120U (zh) 一种汽车内饰件模具
CN205203018U (zh) 一种碳纤维蒙皮结构
CN220134613U (zh) 密封性好的密封圈
CN220298353U (zh) 一种靠背风扇支架
CN218455981U (zh) 一种可塑性强的导电海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