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39043A - 一种网络图标的显示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网络图标的显示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39043A
CN113939043A CN202010605118.2A CN202010605118A CN113939043A CN 113939043 A CN113939043 A CN 113939043A CN 202010605118 A CN202010605118 A CN 202010605118A CN 113939043 A CN113939043 A CN 1139390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preset
mobile phone
timer
ic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0511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文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0511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39043A/zh
Priority to US18/003,651 priority patent/US20230239393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1/078496 priority patent/WO202200114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9390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390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04W76/16Involving differ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e.g. a packet-switched [PS] bearer in combination with a circuit-switched [CS] bear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04W76/34Selective release of ongoing connec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图标的显示方法及设备,涉及电子技术领域,能够节省终端设备的功耗,提升5G网络图标的显示驻留比,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具体方案为:终端设备通过双连接技术连接至长期演进LTE小区和新空口NR小区,且LTE小区支持非独立NSA组网方式,终端设备显示5G网络图标;当终端设备与NR小区断开连接之后,进入4G连接态;若终端设备满足预设条件,则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请求信息,该第一请求信息用于请求释放终端设备与LTE小区之间的连接;响应于释放终端设备与LTE小区之间的连接,终端设备进入4G空闲态,并显示5G网络图标。本申请实施例用于网络图标显示。

Description

一种网络图标的显示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图标的显示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第五代(5th-generation,5G)移动通信技术已成为目前移动通信的主流趋势。5G组网初期多采用非独立(non stand alone,NSA)组网方式进行网络组建。NSA组网方式涉及到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4G)网络和5G网络,因而如何在手机等终端设备侧显示5G网络图标和4G网络图标,目前是针对NSA组网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图标的显示方法及设备,能够节省终端设备的功耗,提升5G网络图标的显示驻留比,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图标的显示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通过双连接技术连接至长期演进LTE小区和新空口NR小区,且LTE小区支持非独立NSA组网方式。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显示5G网络图标。当终端设备与NR小区断开连接之后,进入4G连接态。若满足预设条件,则终端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请求信息,该第一请求信息用于请求释放与LTE小区之间的连接。响应于释放与LTE小区之间的连接,终端设备进入4G空闲态,并显示5G网络图标。
在该方案中,终端设备由双连接态切换到4G连接态后,在满足预设条件时,主动请求网络侧设备断开与LTE小区之间的RRC连接,使得终端设备回到4G空闲态并显示对应的5G网络图标,从而可以提升5G网络图标的显示驻留比,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并且,终端设备主动请求网络侧设备断开RRC连接,还可以规避切换到4G连接态后由于网络异常未释放RRC或长时间无业务也未释放RRC的情况,节省终端设备维持空口连接所需的功耗,节省终端设备电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请求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无用户流量。例如,该第一请求信息为跟踪区域更新TAU请求消息。
在该方案中,终端设备可以向网络侧设备发送TAU消息,以指示终端设备当前无用户流量,从而请求断开与LTE小区之间的RRC连接。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进入灭屏状态;进入省电模式或超级省电模式;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阈值;电量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上行速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三预设阈值;或仅运行白名单中的应用程序。
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在以上这些条件规定的多种情况下,可以主动请求网络侧设备断开与LTE小区之间的RRC连接。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预设条件包括:在4G连接态无用户流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时长。
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在4G连接态无用户流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时,可以主动请求网络侧设备断开与LTE小区之间的RRC连接。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在进入4G连接态之后,且进入4G空闲态之前,显示4G网络图标。
在该方案中,终端设备在进入4G连接态之后,显示与4G连接态相对应的4G网络图标;直到进入4G空闲态之后才切换为显示5G网络图标。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在进入4G连接态之后,启动第一延时器并显示5G网络图标。
在该方案中,终端设备由双连接态切换到4G连接态之后,可以立即启动第一延时器,并在第一延时器启动后的计时时段(或称有效时段)内显示5G网络图标。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满足预设条件,则终端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请求信息,包括:若终端设备检测到在4G连接态无用户流量则启动第一定时器,第一定时器对应第一预设时长。若终端设备在4G连接态无用户流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时长,且第一定时器先于第一延时器停止计时,则终端设备在第一定时器停止计时后,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请求信息。该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在进入4G空闲态后,终止第一延时器的计时。
在该方案中,终端设备由双连接态切换到4G连接态之后,并不立即启动第一定时器,而检测到在4G连接态无用户流量时再启动第一定时器。并且,在第一定时器先于第一延时器停止计时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在第一定时器停止计时后,主动请求断开RRC连接,进入4G空闲态,终止第一延时器的计时,并保持显示5G网络图标。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满足预设条件,则终端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请求信息,包括:若终端设备检测到在4G连接态无用户流量则启动第一定时器,第一定时器对应第一预设时长。若第一延时器先于第一定时器停止计时,则终端设备在第一延时器停止计时后,显示4G网络图标。若在4G连接态无用户流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时长,则终端设备在第一定时器停止计时后,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请求信息。
在该方案中,终端设备由双连接态切换到4G连接态之后,并不立即启动第一定时器,而检测到在4G连接态无用户流量时再启动第一定时器。并且,在第一延时器先于第一定时器停止计时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在第一延时器停止计时后,显示4G网络图标。而在4G连接态无用户流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时长之后,终端设备才主动请求断开RRC连接,进入4G空闲态,并切换为显示5G网络图标。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延时器对应预设延时时长T2,该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在进入4G连接态后,启动第一定时器,第一定时器对应第一预设时长TB,且TB小于或者等于T2。若满足预设条件,则终端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请求信息,包括:若在4G连接态无用户流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TB,则终端设备在第一定时器停止计时后,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请求信息。该方法还包括:在进入4G空闲态后,终止第一延时器的计时。
在该方案中,终端设备由双连接态切换到4G连接态之后,立即启动第一定时器。并且,在TB小于或者等于T2的情况下,第一定时器先于第一延时器停止计时或者两者同时停止计时。终端设备在在第一定时器停止计时后,主动请求断开RRC连接,进入4G空闲态,终止第一延时器的计时,并保持显示5G网络图标。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延时器对应预设延时时长T2,T2等于第一预设时长,若满足预设条件,则终端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请求信息,包括:若在4G连接态无用户流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T2,则终端设备在第一延时器停止计时后,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请求信息。
在该方案中,终端设备由双连接态切换到4G连接态之后,立即启动第一定时器,第一定时器可以为第一延时器。而后,在4G连接态无用户流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T2后,第一延时器停止计时,终端设备主动请求断开RRC连接,进入4G空闲态,并保持显示5G网络图标。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延时器对应预设延时时长T2,该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在进入4G连接态后,启动第一定时器,第一定时器对应第一预设时长TB,且TB大于T2。终端设备在第一延时器停止计时后,显示4G网络图标。若满足预设条件,则终端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请求信息,包括:若在4G连接态无用户流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TB,则终端设备在第一定时器停止计时后,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请求信息。
在该方案中,终端设备由双连接态切换到4G连接态之后,立即启动第一定时器。并且,在TB大于T2的情况下,第一延时器先于第一定时器停止计时。终端设备在第一延时器停止计时后,由显示5G网络图标切换为显示4G网络图标。终端设备在第一定时器停止计时后,主动请求断开RRC连接,进入4G空闲态,并切换为显示5G网络图标。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图标的显示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注册到长期演进LTE小区后进入4G空闲态,且LTE小区支持非独立NSA组网方式。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显示5G网络图标。终端设备建立与LTE小区的连接后,进入4G连接态。若满足预设条件,则终端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请求信息,该第一请求信息用于请求释放终端设备与LTE小区之间的连接。响应于释放与LTE小区之间的连接,终端设备进入4G空闲态,并显示5G网络图标。
在该方案中,终端设备由空闲态切换到4G连接态之后,在满足预设条件时,主动请求网络侧设备断开与LTE小区之间的RRC连接,使得终端设备回到4G空闲态并显示对应的5G网络图标,从而可以提升5G网络图标的显示驻留比,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并且,终端设备主动请求网络侧设备断开RRC连接,还可以规避切换到4G连接态后由于网络异常未释放RRC或长时间无业务也未释放RRC的情况,节省终端设备维持空口连接所需的功耗,节省终端设备电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请求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无用户流量。例如,该第一请求信息为跟踪区域更新TAU请求消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进入灭屏状态;进入省电模式或超级省电模式;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阈值;电量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上行速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三预设阈值;或仅运行白名单中的应用程序。
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在以上这些条件规定的情况下,可以主动请求网络侧设备断开与LTE小区之间的RRC连接。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预设条件包括:在4G连接态无用户流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时长。
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在4G连接态无用户流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时长时,可以主动请求网络侧设备断开与LTE小区之间的RRC连接。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在进入4G连接态之后,且进入4G空闲态之前,显示4G网络图标。
在该方案中,终端设备在进入4G连接态之后,显示与4G连接态相对应的4G网络图标;直到进入4G空闲态之后才切换为5G网络图标。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在进入4G连接态后,启动第二延时器并显示5G网络图标。
在该方案中,终端设备由双连接态切换到4G连接态之后,可以立即启动第二延时器,并在第二延时器启动后的计时时段内显示5G网络图标。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满足预设条件,则终端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请求信息,包括:若终端设备检测到在4G连接态无用户流量则启动第二定时器,第二定时器对应第二预设时长。若在4G连接态无用户流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时长,且第二定时器先于第二延时器停止计时,则终端设备在第二定时器停止计时后,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请求信息。该方法还包括:在进入4G空闲态后,终端设备终止第二延时器的计时。
在该方案中,终端设备由空闲态切换到4G连接态之后,并不立即启动第二定时器,而检测到在4G连接态无用户流量时再启动第二定时器。并且,第二定时器先于第二延时器停止计时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在在第二定时器停止计时后,主动请求断开RRC连接,进入4G空闲态,终止第二延时器的计时,并保持显示5G网络图标。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满足预设条件,则终端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请求信息,包括:若终端设备检测到在4G连接态无用户流量则启动第二定时器,第二定时器对应第二预设时长。若第二延时器先于第二定时器停止计时,则终端设备在第二延时器停止计时后,显示4G网络图标。若在4G连接态无用户流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时长,则终端设备在第二定时器停止计时后,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请求信息。
在该方案中,终端设备由空闲态切换到4G连接态之后,并不立即启动第二定时器,而检测到在4G连接态无用户流量时再启动第二定时器。并且,第二延时器先于第二定时器停止计时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在第二延时器停止计时后,显示4G网络图标。而在4G连接态无用户流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时长之后,终端设备才主动请求断开RRC连接,进入4G空闲态,并切换为显示5G网络图标。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网络图标的显示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注册到第一小区后进入连接态。若满足预设条件,则终端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请求信息,第一请求信息用于请求释放与第一小区之间的连接。响应于释放与第一小区之间的连接,终端设备进入空闲态。
在该方案中,终端设备进入连接态之后,在满足预设条件时,主动请求网络侧设备断开与所在第一小区之间的空口连接,使得终端设备回到空闲态,从而可以规避切换到连接态后由于网络异常未释放RRC或长时间无业务也未释放RRC的情况,节省终端设备维持空口连接所需的功耗,节省终端设备电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预设条件包括:在连接态无用户流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第三预设时长。或者,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进入灭屏状态;进入省电模式或超级省电模式;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阈值;电量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上行速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三预设阈值;或仅运行白名单中的应用程序。
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在以上这些条件规定的多种情况下,可以主动请求网络侧设备断开与第一小区之间的RRC连接。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标显示装置,该装置包含在终端设备中,例如可以是芯片或模组等。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任一方面及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中任一方法中终端设备行为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或单元。例如,显示模块或单元、处理模块或单元和收发模块或单元等。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屏幕,用于显示网络图标;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上述任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网络图标的显示方法。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该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与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任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网络图标的显示方法。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任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网络图标的显示方法。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任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网络图标的显示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组EN-DC组网方式下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D+A显示方案下的状态和图标切换效果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软件结构示意图;
图6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状态和图标切换效果示意图;
图6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状态和图标切换效果示意图;
图7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状态和图标切换效果示意图;
图7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图标的显示方法流程图;
图8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状态和图标切换效果示意图;
图8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图标的显示方法流程图;
图9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状态和图标切换效果示意图;
图9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图标的显示方法流程图;
图10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状态和图标切换效果示意图;
图10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图标的显示方法流程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状态和图标切换效果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状态和图标切换效果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图标的界面显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NSA组网方式可以采用现有的4G网络设施进行5G网络的部署。NSA组网方式具体可以有多种。例如,在NSA的EN-DC组网方式中,如图1所示,移动通信网络的核心网、主基站和辅基站分别为4G核心网、4G基站和5G基站;核心网与4G基站交互控制面信令,核心网与4G基站和/或5G基站交互用户面信令。示例性的,4G网络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型网络;4G核心网可以是演进型分组核心网(evolved packet core,EPC);4G基站也可以称为LTE基站,例如可以是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5G基站也可以称为可以新空口(new radio,NR)基站,例如可以是下一代基站(nextgeneration NodeB,gNB)。
由于NSA组网涉及到4G和5G两种网络制式,因而NSA组网方式中的终端设备涉及到4G网络图标和5G网络图标的切换显示。目前,各运营商针对5G网络图标的显示方案种类较多且频繁变化,也没有统一的显示方案。参见表1,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向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提交了CONFIG A/B/C/D四种终端设备显示5G网络图标的方案。
表1
Figure BDA0002560738940000061
其中,在表1所示的CONFIG A中,终端设备驻留在LTE小区,LTE基站根据终端设备的能力下发5G小区测量控制。终端设备测量到5G小区后上报LTE基站,LTE基站发起辅小区组(secondary cell group,SCG)添加(或称配置)流程,终端设备进入4G+5G双连接态,并显示5G网络图标。或者,终端设备通过5G接入网接入5G核心网后,显示5G网络图标。
在表1所示的CONFIG B中,终端设备驻留在LTE小区,进入空闲(IDLE)态后,如果搜索到5G小区,则显示5G网络图标。
在表1所示的CONFIG C中,终端设备在4G连接态下,如果搜索到5G小区,则显示5G网络图标。
在表1所示的CONFIG D中,支持NSA的5G终端设备开机搜网,驻留到LTE小区;如果LTE小区系统消息SIB2中存在支持NSA的相关字段,则终端设备显示5G网络图标。
并且,终端设备在显示4G或5G网络图标的同时,还可以根据4G信号或5G信号的强度,在状态栏中显示信号格数。
上述表1所示的网络图标显示方案演进出一种D+A图标显示方案。在该方案中,当终端设备驻留在LTE小区,且处于4G空闲态时,若该LTE小区支持NSA组网方式,则可以表明LTE小区为5G锚点小区,终端设备具有使用4G和5G上网的能力,LTE小区和终端设备有双连接的能力,因而终端设备显示5G网络图标;若该LTE小区不支持NSA组网方式,则终端设备显示4G网络图标。当终端设备处于4G连接态(即建立RRC连接后的状态,也称RRC连接态或LTE连接态)时,若网络侧(即接入网设备侧或核心网设备侧)为终端设备添加了SCG,从而使得终端设备建立了LTE+NR双连接(即4G+5G双连接,双连接,或称4G连接态+SCG),则可以表明终端设备正在使用5G网络处理业务,因而终端设备可以显示5G网络图标。当终端设备处于4G连接态时,若网络侧未给终端设备添加SCG,终端设备未建立LTE+NR双连接,则终端实际使用4G网络处理业务,因而终端设备可以显示4G网络图标。
其中,LTE+NR双连接是指,处于连接态的终端设备使用主节点(master node,MN)和辅节点(secondary node,SN)提供的无线资源进行通信,且主节点和辅节点分别采用4G的LTE和5G的NR无线接入技术。在LTE+NR双连接状态下,终端设备对应有主小区组(mastercell group,MCG)和辅小区组SCG。主小区组包括终端设备接入的LTE小区,辅小区组包括NR小区。终端设备建立LTE+NR双连接后,接入了LTE网络和NR网络,接入了LTE基站和NR基站。
在D+A图标显示方案中,若终端设备当前驻留的LTE小区支持NSA组网方式,则终端设备在4G空闲态时显示5G网络图标。示例性的,4G基站可以通过附着过程发送的SIB2中的预设字段ULI来指示终端设备驻留的LTE小区是否支持NSA组网方式。若SIB2消息包括ULI字段且ULI=1,则可以表示LTE小区支持NSA组网方式。若终端设备当前驻留的LTE小区有NR信号覆盖,且满足配置NR小区的条件时,则网络侧可以为终端设备添加SCG,终端设备可以建立LTE+NR双连接。该种场景下,终端设备显示的网络图标可能会在4G和5G之间多次切换。
在采用D+A图标显示方案时,会涉及到终端设备的多个状态跳变点,以及多次网络图标的切换。例如,参见图2,终端设备在跳变点(1)由4G空闲态切换为4G连接态。当网络侧为终端设备添加了辅小区组SCG后,终端设备在跳变点(2)由4G连接态切换为4G连接态+SCG。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4G连接态+SCG也称为双连接态。当SCG被释放(或称被删除)后,终端设备在跳变点(3)由4G连接态+SCG切换为4G连接态,由显示5G网络图标切换为显示4G网络图标。终端设备在跳变点(4)由4G连接态切换为4G空闲态,并由显示4G网络图标切换为显示5G网络图标。
其中,在上述跳变点(3)和跳变点(4),终端设备频繁地由5G网络图标切换到4G网络图标,5G网络图标的显示时间较短,显示驻留比较低,容易给用户以5G网络信号不稳或终端设备的5G能力较差的误导,导致用户使用体验较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图标的显示方法,能够在终端设备采用D+A图标显示方案的情况下,在由双连接态切换为4G连接态时,节省终端设备的功耗,提升5G网络图标的显示驻留比,还可以减少网络图标的切换次数,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图标的显示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3所示的通信系统10。该通信系统10为第一移动通信网络101和第二移动通信网络102通过非独立组网形成的网络系统。第一移动通信网络101和第二移动通信网络102属于不同的网络制式,且第二移动通信网络的网络制式高于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的网络制式。例如,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可以为4G网络,第二移动通信网络可以为5G网络;或者,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可以为5G网络,第二移动通信网络可以为6G通信网络或未来演进的移动通信网络;或者,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可以为3G网络,第二移动通信网络可以为5G通信网络或未来演进的移动通信网络;或者,第一移动通信网络和第二移动通信网络均为不同的未来演进的移动通信网络。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移动通信网络和第二移动通信网络的具体类型不予限制。例如,当第一移动通信网络为4G网络,第二移动通信网络为5G网络时,该通信系统的架构可以参见图1。
该通信系统10包括第一移动通信网络101的第一接入网设备11,第二移动通信网络102的第二接入网设备12,终端设备13,以及核心网14。其中,该核心网14可以包括多种网元或多个网络设备。终端设备13可以建立与第一接入网设备11的通信连接(例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连接),从而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101。或者,终端设备13可以分别建立与第一接入网设备11和第二接入网设备12的移动通信连接,从而建立双连接,使得终端设备13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101和第二移动通信网络102。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接入网设备,是一种将终端设备接入到无线网络的设备,可以是LTE网络中的eNB或eNodeB;或者5G网络中的gNB;或者未来演进的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基站,宽带网络业务网关(broadband network gateway,BNG),汇聚交换机或非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接入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基站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基站,例如:宏基站,微基站(也称为小站),中继站,接入点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移动通信网络中接入网设备(例如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的类型可以不同。例如,当第一移动通信网络为4G网络时,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是eNB;当第二移动通信网络为5G网络时,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是gNB。
在通信系统10中,D+A图标显示方案可以为:当终端设备驻留在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的小区1且处于空闲态时,若小区1支持与第二移动通信网络的NSA组网方式,则终端设备显示第二移动通信网络的网络图标;若小区1不支持与第二移动通信网络的NSA组网方式,则终端设备显示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的网络图标。当终端设备与第一移动通信网络和第二移动通信网络均建立了连接,即终端设备建立了双连接时,终端设备显示第二移动通信网络的网络图标;当终端设备仅与第一移动通信网络建立了连接时,终端设备显示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的网络图标。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当终端设备由双连接态切换到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的连接态后,若满足预设条件,例如满足无用户流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预设定时时长,则请求网络侧设备断开空口连接(或称释放空口连接),从而回到空闲态,从而可以节省终端设备保持空口连接所需的功耗。并且,在采用D+A图标显示方案的情况下,该方法还能够提高终端设备对第二通信网络的网络图标的显示时长,减少网络图标的切换次数,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用于实现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例如可以是终端设备设备或者可用于终端设备设备中的芯片等。其中,终端设备可以是4G网络、5G网络或者未来演进的移动通信网络中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单元、终端设备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设备、移动设备、无线通信设备、终端设备代理或终端设备装置等。接入终端设备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处理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或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设备、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设备、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设备等。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的,也可以是固定的。
可选的,上述接入网设备与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之为通信装置,可以是一个通用设备或者是一个专用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示例性的,图4示出了终端设备10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终端设备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等。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陀螺仪传感器180B,气压传感器180C,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接近光传感器180G,指纹传感器180H,温度传感器180J,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骨传导传感器180M等。
内部存储器1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的指令,从而执行电子设备1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设备10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等。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由天线1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150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1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1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包括调制器和解调器。其中,调制器用于将待发送的低频基带信号调制成中高频信号。解调器用于将接收的电磁波信号解调为低频基带信号。随后解调器将解调得到的低频基带信号传送至基带处理器处理。低频基带信号经基带处理器处理后,被传递给应用处理器。应用处理器通过终端设备(不限于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等)输出声音信号,或通过显示屏194显示图像或视频。在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是独立的器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独立于处理器110,与移动通信模块150或其他功能模块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例如,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获取终端设备100的移动通信网络的网络状态,并将网络状态上报给控制器。例如,该网络状态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接入的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的小区是否支持非独立组网,终端设备当前为空闲态还是连接态,终端设备是否建立双连接,终端设备是否检测到第二移动通信网络的信号覆盖,终端设备是否有用户流量,或者终端设备在连接态无用户流量的持续时长是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定时时长等。
此外,调制解调处理器还可以获取第一移动通信网络和第二移动通信网络的信号强度,从而根据信号强度显示网络图标的信号格数。
终端设备100通过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194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显示屏1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194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的,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diode,FLED),Miniled,MicroLed,Micro-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QLED)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可以包括1个或N个显示屏194,N为大于1的正整数。例如,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显示屏194可以显示5G网络图标或4G网络图标等网络图标。
SIM卡接口195用于连接SIM卡。SIM卡可以通过插入SIM卡接口195,或从SIM卡接口195拔出,实现和终端设备100的接触和分离。终端设备100可以支持1个或N个SIM卡接口,N为大于1的正整数。SIM卡接口195可以支持Nano SIM卡,Micro SIM卡,SIM卡等。同一个SIM卡接口195可以同时插入多张卡。多张卡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SIM卡接口195也可以兼容不同类型的SIM卡。SIM卡接口195也可以兼容外部存储卡。终端设备100通过SIM卡和网络交互,实现通话以及数据通信等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采用eSIM,即:嵌入式SIM卡。eSIM卡可以嵌在终端设备100中,不能和终端设备100分离。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1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获取终端设备100的移动通信网络的网络状态,并将获取到的网络状态上报给控制器。控制器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的指令,根据终端设备100当前的网络状态确定待显示的目标网络图标,并通知显示屏194显示该目标网络图标。
其中,控制器根据网络状态确定终端设备100在连接态满足预设条件,例如满足无用户流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预设定时时长时,请求网络侧设备断开空口连接,从而使得终端设备100回到空闲态,因而可以节省终端设备100保持空口连接所需的功耗;并且,在采用D+A图标显示方案的情况下,还可以提高终端设备100对第二通信网络的网络图标的显示时长,减少网络图标的切换次数,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终端设备100的软件系统可以采用分层架构,事件驱动架构,微核架构,微服务架构,或云架构。本申请实施例以分层架构的Android系统为例,示例性说明终端设备100的软件结构。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00的软件结构框图。分层架构将软件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将Android系统分为四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安卓运行时(Android runtime)和系统库,以及内核层。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一系列应用程序包。
如图5所示,应用程序包可以包括相机,图库,日历,通话,地图,导航,WLAN,蓝牙,音乐,视频,短信息等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框架层为应用程序层的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应用程序框架层包括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如图5所示,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窗口管理器,内容提供器,视图系统,电话管理器,资源管理器,通知管理器,或Telephony服务等。
Android Runtime包括核心库和虚拟机。Android runtime负责安卓系统的调度和管理。
核心库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java语言需要调用的功能函数,另一部分是安卓的核心库。
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运行在虚拟机中。虚拟机将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的java文件执行为二进制文件。虚拟机用于执行对象生命周期的管理,堆栈管理,线程管理,安全和异常的管理,以及垃圾回收等功能。
系统库可以包括多个功能模块。例如:表面管理器(surface manager),媒体库(Media Libraries),三维图形处理库(例如:OpenGL ES),2D图形引擎(例如:SGL)等。
内核层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层。内核层至少包含显示驱动,摄像头驱动,音频驱动,传感器驱动。该硬件可以包括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和显示屏等部件。
下面结合网络图标的显示场景,示例性说明终端设备100的软件以及硬件的工作流程。
硬件层中的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获取终端设备100的网络状态,并将网络状态上报给应用程序框架层中的Telephony服务。Telephony服务根据终端设备100的网络状态确定待显示的目标网络图标,并通知硬件层中的显示屏194显示该目标网络图标。其中,Telephony服务根据网络状态确定终端设备100在连接态无用户流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预设定时时长时,请求网络侧设备断开空口连接,从而使得终端设备100回到空闲态,因而可以节省终端设备100保持空口连接所需的功耗;并且,在采用D+A图标显示方案的情况下,还可以提高终端设备100对第二通信网络的网络图标的显示时长,减少网络图标的切换次数,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以下将以图3所示通信系统中的第一移动通信网络为4G网络,第二移动通信网络为5G网络,第一接入网设备为4G基站,第二接入网设备为5G的NR基站,终端设备为具有图4和图5所示结构的手机为例,并以手机当前驻留的LTE小区支持NSA组网方式,且LTE小区有NR信号覆盖的目标场景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图标的显示方法进行阐述。
在现有D+A图标显示方案中,在目标场景下,如前所述,当手机由双连接态切换为4G连接态时,手机显示的网络图标会在5G和4G之间多次切换,从而导致用户体验较差。
针对现有D+A图标显示方案,一些运营商制定了延迟显示方案,即运营商设置了延长显示5G网络图标的延时器1和延时器2。该延时器1和延时器2的触发条件和终止条件可以参见表2。
表2
Figure BDA0002560738940000111
Figure BDA0002560738940000121
如表2所示,根据延时器1的触发条件,手机在4G空闲态切换到4G连接态时启动延时器1,延时器1对应的预设延时时长为T1。在目标场景下,在延时器1超时前,若未检测到延时器1的终止条件,则手机继续显示5G网络图标;若检测到延时器1的终止条件,则手机停止延时器1的计时,并显示终止条件对应的网络图标。例如,若在延时器1超时前,手机检测到网络侧配置了SCG,则延时器1停止计时,手机显示5G网络图标。再例如,若在延时器1超时前,手机由4G连接态切换为4G空闲态,则延时器1停止计时,手机显示5G网络图标。再例如,若在延时器1超时前,手机脱离服务,则延时器1停止计时,手机显示无服务而不显示网络图标。再例如,若在延时器1超时前,手机切换到2G/3G网络,则延时器1停止计时,手机显示2G/3G网络图标。示例性的,参见图6A,在跳变点(1),由于延时器1的作用,手机由4G空闲态切换到4G连接态后继续显示5G网络图标;在跳变点(2),手机在延时器1的有效时长内,由4G连接态切换到双连接态后触发终止延时器1,并显示双连接态对应的5G网络图标。
在目标场景下,在目标场景下,由于网络侧故障等原因,手机在4G连接态无用户流量时可能长时间不释放RRC连接。例如,在延时器1超时后,若手机仍处于4G连接态,网络侧仍未释放RRC连接,则手机由5G网络图标切换为显示4G网络图标,此时5G网络图标的显示时间较短,并且手机维持RRC连接需要花费较多的功耗。示例性的,参见图6B,在跳变点(1),由于延时器1的作用,手机继续显示5G网络图标;在时机(a),延时器1超时,手机由显示5G网络图标切换为显示4G网络图标;在跳变点(2),手机在延时器1超时后由4G连接态切换为4G连接态+SCG,因而由显示4G网络图标切换为显示5G网络图标,5G网络图标的显示时长较短。
参见表2,根据延时器2的触发条件,手机在双连接态切换到4G连接态时启动延时器2,延时器2对应的预设延时时长为T2。在目标场景下,在延时器2超时前,若未检测到延时器2的终止条件,则手机继续显示5G网络图标;若检测到延时器2的终止条件,则手机停止延时器2的计时,并显示终止条件对应的图标。例如,若在延时器2超时前,手机检测到网络侧配置了SCG,则延时器2停止计时,手机显示5G网络图标。再例如,若在延时器2超时前,手机由4G连接态切换为4G空闲态,则延时器2停止计时,手机显示5G网络图标。再例如,若在延时器2超时前,手机脱离服务,则延时器2停止计时,手机显示无服务而不显示网络图标。再例如,若在延时器2超时前,手机切换到2G/3G网络,则延时器2停止计时,手机显示2G/3G网络图标。示例性的,参见图6A,在跳变点(3),由于延时器2的作用,手机由双连接态切换到4G连接态后继续显示5G网络图标;在跳变点(4),在延时器2的有效时长内,手机由4G连接态切换到4G空闲态从而触发延时器2终止,手机显示4G空闲态对应的5G网络图标。
在目标场景下,由于网络侧故障等原因,手机在4G连接态无用户流量时可能长时间不释放RRC连接。例如,在延时器2超时后,若手机仍处于4G连接态,网络侧仍未释放RRC连接,则手机由5G网络图标切换为显示4G网络图标,此时仍会出现4G网络图标和5G网络图标的跳变,并且手机维持RRC连接需要花费较多的功耗。示例性的,参见图6B,在跳变点(3),由于延时器2的作用,手机继续显示5G网络图标;在时机(b),延时器2超时,手机由显示5G网络图标切换为显示4G网络图标;在跳变点(4),手机在延时器2超时后由4G连接态切换为4G空闲态,因而由显示4G网络图标切换为显示5G网络图标。
由图6B可知,在运营商设置了延时器的情况下,手机仍会在5G网络图标和4G网络图标之间多次切换,5G网络图标的显示时长(即显示驻留时间)较短,5G网络图标的显示驻留比较低,容易给用户以5G信号不稳或手机5G能力较差的误导,导致用户使用体验较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目标场景下,在手机由双连接态切换到4G连接态后,即在上述跳变点(3)之后,手机确定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也就是说,手机通过双连接技术连接至LTE小区(该LTE小区支持非独立NSA组网方式)和NR小区后,显示5G网络图标,并确定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当满足预设条件之后,手机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断连请求信息(即前文提到的第一请求信息),该断连请求信息用于请求释放手机与LTE小区之间的连接(即用于请求网络侧设备断开RRC连接)。手机响应于释放与LTE小区之间的连接,进入4G空闲态,并显示5G网络图标。
也就是说,若满足预设条件,则手机主动请求网络侧设备断开RRC连接,使得手机回到4G空闲态并显示对应的5G网络图标,从而可以提升5G网络图标的显示驻留比,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并且,手机主动请求网络侧设备断开RRC连接,还可以规避切换到4G连接态后由于网络异常(例如网络配置参数不匹配或网络故障等)未释放RRC或长时间无业务也未释放RRC的情况,节省手机维持空口连接所需的功耗,节省手机电量。
例如,该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条件(1)、手机进入灭屏状态;条件(2)、手机进入省电模式或超级省电模式;条件(3)、手机的温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1;条件(4)、手机的电量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2;条件(5)、手机上行速率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3;条件(6)、手机仅运行白名单中的应用程序等。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条件(1)-(6)还包括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时长。举例来说,条件(1)可以替换为手机进入灭屏状态后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时长a;条件(5)可以替换为手机上行速率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3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时长b。
再例如,该预设条件包括:条件(7)、手机确定切换到4G连接态后无用户流量(或无用户业务)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预设定时时长。根据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TCP/IP)等的规定可知,用户数据通过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来承载,系统信息通过信令无线承载(signalradio bearer,SRB)来承载。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无用户流量是指,手机在预设时长1内未检测到DRB承载的用户数据;用户流量是用户业务的数据流量,无用户流量时也无用户业务。其中,该预设时长1较短,例如可以为0.5s或1s等。
以下实施例中主要以预设条件为上述条件(7)为例进行说明。
在上述由双连接态切换到4G连接态的跳变点(3)之后,手机监测是否存在用户流量。若手机确定切换到4G连接态后无用户流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预设定时时长TB,则主动请求网络侧设备断开RRC连接,从而使得手机回到4G空闲态并显示对应的5G网络图标。例如,手机在确定切换到4G连接态且无用户流量时,可以启动定时器B,定时器B对应的预设定时时长为TB。
一般情况下,网络侧在手机无用户流量时才会释放手机的SCG,或者手机在无用户流量时才会触发网络侧释放SCG,从而使得手机由双连接态切换为4G连接态。因而,手机由双连接态切换为4G连接态后,通常处于无用户流量的状态。因此,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手机由双连接态切换为4G连接态后即可以检测到无用户流量,可以启动定时器B开始计时。也就是说,手机由双连接态切换为4G连接态后,即可以启动定时器B开始计时。可以理解为,定时器B与延时器2的启动时间基本一致。
在运营商设置了延时器2且SCG在手机无用户流量时才释放的情况下,若TB小于或者等于延时器2对应的预设延时时长T2,则由于跳变点(3)之后的TB时段位于延时器2对应的T2时段内,因而手机显示5G网络图标;手机在TB时段之后回到4G空闲态触发延时器2终止,并且手机显示4G空闲态对应的5G网络图标。
示例性的,参见图7A,在时机D,手机由双连接态切换为4G连接态,延时器2启动,因而手机继续显示5G网络图标。在时机E,在延时器2的有效时长内定时器B超时,手机由4G连接态切换为4G空闲态,触发延时器2终止,手机显示4G空闲态对应的5G网络图标。因而,与图6B所示的方案相比,手机由双连接态切换为4G连接态后并不会发生网络图标的切换,可以持续显示5G网络图标。从而,手机可以减少网络图标的切换次数,提升5G网络图标的显示驻留比,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并且,手机在预设定时时长TB之后断开RRC连接,可以规避切换到4G连接态后由于网络异常(例如网络配置参数不匹配或网络故障等)未释放RRC或长时间无业务也未释放RRC的情况,节省手机维持空口连接所需的功耗,节省手机电量。
例如,在目标场景下,TB小于或者等于T2,参见图7B,该方法可以包括:
701、手机由双连接态切换为4G连接态后启动延时器2,并显示5G网络图标,延时器2对应的预设延时时长为T2。
例如,网络侧释放SCG或手机触发网络侧释放SCG后,例如LTE基站向手机发送SCGFailureInformationNR或者手机上报SCGFailureInformationNR-r15后,手机由双连接态切换为4G连接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手机满足下面至少一项预设条件时,释放SCG:(a)、手机处于灭屏状态;(b)、手机的数据传输速率小于或等于预设速率;(c)、手机的温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1;(d)、手机仅运行白名单中的应用程序(例如电话);(e)、手机的电量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2;(f)、手机通过5G网络执行的5G业务已停止等。
702、若手机确定切换到4G连接态后无用户流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TB,且TB小于或者等于T2,则手机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断连请求信息,该断连请求信息用于指示手机当前无用户流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确定切换到4G连接态后无用户流量时,可以启动定时器B来记录无用户流量的持续时长。
其中,该断连请求信息用于请求网络侧设备断开RRC连接,网络侧设备可以是接入网络设备或核心网设备等。例如,该断连请求信息可以为跟踪区域更新请求(TrackingArea Update Request)消息,即TAU消息。
703、网络侧设备根据断连请求信息确定手机当前无用户流量后,断开手机的RRC连接。
网络侧设备根据断连请求信息确定手机当前无用户流量后,可以断开手机的RRC连接。网络侧设备可以向手机发送断连指示信息,以指示断开手机的RRC连接。例如,网络侧设备接收到跟踪区域更新请求消息后,可以向手机回复跟踪区域接受(Tracking AreaAccept)消息,并向手机发送RRC连接释放(RRC connection release)消息,以指示断开手机的RRC连接。
704、手机断开RRC连接后进入4G空闲态,并终止延时器2,显示4G空闲态对应的5G网络图标。
手机接收到网络侧设备的断连指示信息后断开RRC连接,从而进入4G空闲态。手机进入4G空闲态后终止延时器2,并显示与4G空闲态对应的5G网络图标。
也就是说,在NR SCG被释放,手机由双连接态切换到4G连接态后,启动定时器B和延时器2并显示5G网络图标,且定时器对应的预设定时时长TB小于或者等于延时器2对应的预设延时时长T2。若手机在4G连接态无用户流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TB,且定时器B先于延时器2停止计时,则在定时器B停止计时后,手机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断连请求信息,以请求断开RRC连接。网络侧设备可以向手机发送断连指示信息以指示断开RRC连接。手机断开RRC连接后进入4G空闲态,显示5G网络图标,并终止延时器2的计时。
此外,在现有技术中,在手机由双连接态切换到4G连接态后的T2时长内,手机处于4G连接态但显示5G网络图标,5G网络图标与4G连接态并不匹配;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TB小于T2的情况下,手机在TB之后回到4G空闲态,从而显示与4G空闲态匹配的5G网络图标,即手机在T2之前且TB之后显示的网络图标就与手机当前的状态相匹配,因而网络图标的显示更为准确。
在运营商设置了延时器2且SCG在手机无用户流量时才释放的情况下,若TB大于延时器2对应的预设延时时长T2,则在手机由双连接态切换到4G连接态后的TB时段内,由于位于延时器2对应的T2时段内因而手机显示5G网络图标。手机在延时器2对应的预设延时时长T2之后且TB时段之前显示5G网络图标。手机在TB之后回到4G空闲态并触发延时器2终止,并显示4G空闲态对应的5G网络图标。
示例性的,参见图8A,在时机D,手机由双连接态切换为4G连接态,但延时器2启动,因而继续显示5G网络图标;在时机E,延时器2超时,手机仍处于4G连接态因而显示4G网络图标;在时机F,定时器B超时,手机切换为4G空闲态,并由显示4G网络图标切换为显示4G空闲态对应的5G网络图标。因而,与图6B所示的方案相比,手机在由双连接态切换为4G连接态后可以显示更长时间的5G网络图标,提升5G网络图标的显示驻留比,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并且,手机在预设定时时长TB之后断开RRC连接,可以规避由于网络异常等原因长时间未释放RRC的情况,节省手机维持空口连接所需的功耗,节省手机电量。
例如,在目标场景下,TB大于T2,参见图8B,该方法可以包括:
801、手机由双连接态切换为4G连接态后启动延时器2,并显示5G网络图标,延时器2对应的预设延时时长为T2。
802、手机在切换到4G连接态后的T2时长内显示5G网络图标,在延时器2对应的T2超时后显示4G网络图标。
803、若手机确定切换到4G连接态后无用户流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TB,且TB大于T2,则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断连请求信息。
804、网络侧设备根据断连请求信息确定手机当前无用户流量后,断开手机的RRC连接。
805、手机断开RRC连接后进入4G空闲态,并显示4G空闲态对应的5G网络图标。
也就是说,在NR SCG被释放,手机由双连接态切换到4G连接态后,启动定时器B和延时器2并显示5G网络图标,且定时器对应的预设定时时长TB大于延时器2对应的预设延时时长T2。手机在延时器2停止计时后,显示4G网络图标。若手机在4G连接态无用户流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TB,则在定时器B停止计时后,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断连请求信息,以请求断开RRC连接。网络侧设备可以向手机发送断连指示信息以指示断开RRC连接。手机断开RRC连接后进入4G空闲态,并显示5G网络图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运营商设置了延时器2且SCG在手机无用户流量时才释放的情况下,定时器B可以为延时器2,TB等于T2。这样,手机在T2的延时时长内显示5G网络图标,在T2之后回到4G空闲态并4G空闲态对应的显示5G网络图标。
示例性的,参见图9A,在时机D,手机由双连接态切换为4G连接态,但延时器2启动,因而继续显示5G网络图标;在时机E,延时器2超时,手机仍处于4G连接态因而显示4G网络图标;在时机F,定时器B超时,手机切换为4G空闲态,并由显示4G网络图标切换为显示4G空闲态对应的5G网络图标。这样,与图6B所示的方案相比,手机由双连接态切换为4G连接态后并不会发生网络图标的切换,可以持续显示5G网络图标。从而,手机可以减少网络图标的切换次数,提升5G网络图标的显示驻留比,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并且,手机在预设定时时长TB之后断开RRC连接,可以规避由于网络异常等原因长时间未释放RRC的情况,节省手机维持空口连接所需的功耗,节省手机电量。
例如,在目标场景下,定时器B即为延时器2,参见图9B,该方法可以包括:
901、手机由双连接态切换为4G连接态后启动延时器2,并显示5G网络图标,延时器2对应的预设延时时长为T2。
902、若手机确定切换到4G连接态后无用户流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T2,则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断连请求信息。
903、网络侧设备根据断连请求信息确定手机当前无用户流量后,断开手机的RRC连接。
904、手机断开RRC连接后进入4G空闲态,并显示4G空闲态对应的5G网络图标。
也就是说,在NR SCG被释放,手机由双连接态切换到4G连接态后,手机启动延时器2,若手机在4G连接态无用户流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T2,则在延时器2停止计时后,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断连请求信息,以请求断开RRC连接。网络侧设备可以向手机发送断连指示信息以指示断开RRC连接。手机断开RRC连接后进入4G空闲态,并显示5G网络图标。
在运营商未设置有延时器2且SCG在手机无用户流量时才释放的情况下,在手机由双连接态切换到4G连接态后,若确定切换到4G连接态后无用户流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预设定时时长TB,则主动请求网络侧设备断开RRC连接,从而回到4G空闲态并显示5G网络图标。这样,手机在切换到4G连接态后的TB时段内显示4G网络图标,在TB之后回到4G空闲态并显示4G空闲态对应的5G网络图标。
示例性的,参见图10A,在时机D,手机由双连接态切换为4G连接态,由显示5G网络图标切换为显示4G网络图标;在时机E,定时器B超时,手机切换为4G空闲态,并由显示4G网络图标切换为显示4G空闲态对应的5G网络图标。因而,与图2所示的方案相比,手机在由双连接态切换为4G连接态后可以显示更长时间的5G网络图标,提升5G网络图标的显示驻留比,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并且,手机在预设定时时长TB之后断开RRC连接,可以规避由于网络异常等原因长时间未释放RRC的情况,节省手机维持空口连接所需的功耗,节省手机电量。
例如,在目标场景下,未设置有延时器2,参见图10B,该方法可以包括:
1001、手机由双连接态切换为4G连接态后,显示4G网络图标。
1002、若手机确定切换到4G连接态后无用户流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TB,则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断连请求信息。
1003、网络侧设备根据断连请求信息确定手机当前无用户流量后,断开手机的RRC连接。
1004、手机断开RRC连接后进入4G空闲态,并显示4G空闲态对应的5G网络图标。
也就是说,在NR SCG被释放,手机由双连接态切换到4G连接态后,显示4G网络图标并启动定时器B。若手机在4G连接态无用户流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TB,则在定时器B停止计时后,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断连请求信息,以请求断开RRC连接。网络侧设备可以向手机发送断连指示信息以指示断开RRC连接。手机断开RRC连接后进入4G空闲态,并显示5G网络图标。
并且,在上述目标场景下,通过以上实施例描述的方案,手机可以在无用户流量的连接态的持续时间大于或者等于预设定时时长TB时,主动请求网络侧设备断开RRC连接,使得手机主动、尽快地进入空闲态并显示5G网络图标,从而可以规避由于网络异常等原因长时间未释放RRC的情况,节省手机维持空口连接所需的功耗,节省手机电量,还可以提升5G网络图标的显示驻留比,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在一些情况下,SCG并不是在手机无用户流量时才释放的,手机由双连接态切换为4G连接态后可能还存在用户流量。因而,手机由双连接态切换为4G连接态后,可能不会立即启动定时器B,而是检测到无用户流量后才启动定时器B。此时,在手机由双连接态切换为4G连接态后,无论运营商是否设置了延时器2,均可以在无用户流量的连接态的持续时间大于或者等于预设定时时长TB时,主动请求网络侧设备断开RRC连接,使得手机主动、尽快地进入空闲态并显示5G网络图标,从而规避切换到4G连接态后由于网络异常等原因长时间未释放RRC的情况,节省手机维持空口连接所需的功耗,节省手机电量,提升5G网络图标的显示驻留比,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示例性的,参见图11,在时机D,手机由双连接态切换为4G连接态,由显示5G网络图标切换为显示4G网络图标;在时机F,手机检测到无用户流量,从而启动定时器B,且仍处于4G连接态因而显示4G网络图标;在时机E,定时器B超时触发手机由4G连接态切换为4G空闲态,并由显示4G网络图标切换为显示4G空闲态对应的5G网络图标。手机在切换为4G连接态后的预设定时时长TB之后主动请求断开RRC连接,可以规避切换到4G连接态后由于网络异常等原因长时间未释放RRC的情况,节省手机维持空口连接所需的功耗,节省手机电量。并且,与图2所示的方案相比,手机在由双连接态切换为4G连接态后可以显示更长时间的5G网络图标,提升5G网络图标的显示驻留比,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也就是说,在未设置延时器2的情况下,在NR SCG被释放,手机由双连接态切换到4G连接态后,显示4G网络图标。手机在4G连接态检测到无用户流量后启动定时器B。若手机确定在4G连接态无用户流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TB,则在定时器B停止计时后,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断连请求信息,以请求断开RRC连接。网络侧设备可以向手机发送断连指示信息以指示断开RRC连接。手机断开RRC连接后进入4G空闲态,并显示5G网络图标。
需要说明的是,在运营商设置了延时器2的情况下,手机在切换到4G连接态后的延时器2的有效时段内(即延时器2启动后未超时也未被终止条件终止的时间段内),显示5G网络图标。
例如,在设置了延时器2的情况下,在NR SCG被释放,手机由双连接态切换为4G连接态后,启动延时器2并显示5G网络图标,延时器2对应预设延时时长T2。若手机检测到在4G连接态无用户流量则启动定时器B,定时器B对应预设定时时长TB。若手机在4G连接态无用户流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TB,且定时器B先于延时器2停止计时,则在定时器B停止计时后,手机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断连请求信息,以请求断开RRC连接。网络侧设备可以向手机发送断连指示信息以指示断开RRC连接。手机断开RRC连接后进入4G空闲态,显示5G网络图标,并终止延时器2的计时。
或者,若延时器2先于定时器B停止计时,则在延时器2停止计时后,手机显示4G网络图标。若手机在4G连接态无用户流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TB,则在定时器B停止计时后,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断连请求信息,以请求断开RRC连接。网络侧设备可以向手机发送断连指示信息以指示断开RRC连接。手机断开RRC连接后进入4G空闲态,并显示5G网络图标。
此外,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上述由4G空闲态切换到4G连接态的跳变点(1)之后,手机也可以确定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当满足预设条件之后,手机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断连请求信息,该断连请求信息用于请求释放手机与LTE小区之间的连接。手机响应于释放与LTE小区之间的连接,进入4G空闲态,并显示5G网络图标。
也就是说,若满足预设条件,则手机主动请求网络侧设备断开RRC连接,从而使得手机回到4G空闲态并显示对应的5G网络图标。这样,手机通过主动请求网络侧设备断开RRC连接,从而回到4G空闲态并显示对应的5G网络图标,可以提升5G网络图标的显示驻留比,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并且,手机主动请求网络侧设备断开RRC连接,还可以规避切换到4G连接态后由于网络异常未释放RRC或长时间无业务也未释放RRC的情况,节省手机维持空口连接所需的功耗,节省手机电量。
例如,该预设条件包括上述条件(1)-(6)中的一项或多项。再例如,该预设条件包括上述条件(7)。
以下实施例中主要以预设条件为上述条件(7)为例进行说明。
在上述由4G空闲态切换到4G连接态的跳变点(1)之后,手机可以在无用户流量的连接态的持续时间大于或者等于预设定时时长TA时,主动请求网络侧设备断开RRC连接,使得手机主动、尽快地进入空闲态并显示5G网络图标,从而规避切换到4G连接态后由于网络异常等原因长时间未释放RRC的情况,节省手机维持空口连接所需的功耗,节省手机电量,还可以提升5G网络图标的显示驻留比,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示例性的,参见图12,在时机A,手机由4G空闲态切换为4G连接态,由显示5G网络图标切换为显示4G网络图标;在时机B,手机检测到无用户流量,从而启动定时器A,但仍处于4G连接态因而仍显示4G网络图标;在时机C,定时器A超时触发手机由4G连接态切换为4G空闲态,并由显示4G网络图标切换为显示4G空闲态对应的5G网络图标。这样,手机在定时器A对应的预设定时时长TA之后断开RRC连接,可以规避切换到4G连接态后由于网络异常等原因长时间未释放RRC的情况,节省手机维持空口连接所需的功耗,节省手机电量。并且,与图2所示的方案相比,手机在由空闲态切换为4G连接态后可以显示更长时间的5G网络图标,提升5G网络图标的显示驻留比,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也就是说,在未设置延时器1的情况下,手机由4G空闲态切换到4G连接态后,显示4G网络图标。手机在4G连接态检测到无用户流量后启动定时器A。若手机确定在4G连接态无用户流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TA,则在定时器A停止计时后,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断连请求信息,以请求断开RRC连接。网络侧设备可以向手机发送断连指示信息以指示断开RRC连接。手机断开RRC连接后进入4G空闲态,并显示5G网络图标。
需要说明的是,在运营商设置了延时器1的情况下,手机在延时器1的有效时段内(即延时器1启动后未超时也未被终止条件终止的时间段内),显示5G网络图标。
例如,在设置了延时器1的情况下,手机由4G空闲态切换到4G连接态后,启动延时器1并显示5G网络图标,延时器1对应预设延时时长T1。若手机检测到在4G连接态无用户流量则启动定时器A,定时器A对应预设定时时长TA。若手机在4G连接态无用户流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TA,且定时器A先于延时器1停止计时,则在定时器A停止计时后,手机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断连请求信息,以请求断开RRC连接。网络侧设备可以向手机发送断连指示信息以指示断开RRC连接。手机断开RRC连接并进入4G空闲态后,显示5G网络图标,并终止延时器1的计时。
或者,若延时器1先于定时器A停止计时,则在延时器1停止计时后,手机显示4G网络图标.若手机在4G连接态无用户流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TA,则在定时器A停止计时后,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断连请求信息,以请求断开RRC连接。网络侧设备可以向手机发送断连指示信息以指示断开RRC连接。手机断开RRC连接后进入4G空闲态,并显示5G网络图标。
此外,示例性的,手机显示5G网络图标的界面示意图可以参见图13中的(a),手机显示4G网络图标的界面示意图可以参见图13中的(b)。
在以上实施例中,延时器1和延时器2是在手机侧启动/计时/终止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延时器1和延时器2也可以是网络侧设备(例如基站)来启动/计时/终止,并通知给手机。
在本申请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不限于NSA组网方式下的上述目标场景和D+A图标显示方案,在NSA组网方式的任意场景下,若满足预设条件,则手机可以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断连请求信息,以主动请求断开空口连接。例如,该预设条件包括上述条件(1)-(6)中的一项或多项。再例如,该预设条件包括上述条件(7)。这样,采用该方法可以使得手机主动请求断开空口连接,从而规避由于网络异常等原因长时间未释放空口的情况,节省手机维持空口连接所需的功耗,节省手机电量。其中,这里的连接态包括4G连接态和双连接态,也就是说,不论手机进入4G连接态还是双连接态,只要手机确定无用户流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TC,均可以请求网络侧设备断开空口连接。
例如,当预设条件为上述条件(7)时,若手机确定进入双连接态后无用户流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预设定时时长TC,则手机可以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断连请求信息,以主动请求断开空口连接。此时,手机请求断开空口连接的方式可以包括多种,以下进行举例说明。
方式1:手机向网络侧设备发送SCG释放请求信息(例如,SCGFailureInformationNR-r15),网络侧设备释放SCG,断开与手机侧的NR连接。而后,手机向网络侧设备发送RRC的断连请求信息(例如,Tracking Area Update Request),网络侧设备断开与手机侧的RRC连接。
方式2:手机向网络侧设备发送RRC的断连请求信息(例如,Tracking Area UpdateRequest),网络侧设备首先释放SCG(例如,向手机发送SCGFailureInformationNR),断开与手机侧的NR连接;而后,网络侧设备断开与手机侧的RRC连接。
在本申请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不限于NSA组网方式,在独立(stand alone,SA)组网方式下以及6G或未来演进的其他移动通信网络中,手机注册到第一小区后进入连接态;若满足预设条件,则手机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断连请求信息,以请求释放手机与第一小区之间的连接;响应于释放手机与第一小区之间的连接,手机进入空闲态。
也就是说,在SA组网方式下以及6G或未来演进的其他移动通信网络中,手机在第一小区进入连接态之后,若满足预设条件,则可以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断连请求信息,以主动请求断开空口连接。例如,该预设条件包括上述条件(1)-(6)中的一项或多项。再例如,该预设条件包括上述条件(7)。这样,采用该方法可以使得手机主动请求断开空口连接,从而规避由于网络异常等原因长时间未释放空口的情况,节省手机维持空口连接所需的功耗,节省手机电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4G+5G的NSA组网方式中,空口连接可以为RRC连接;在其他场景下,空口连接也可以有其他的名称,本申请实施例对空口连接的名称不予限定。并且,在4G+5G的NSA组网方式中,断连请求信息可以为TAU请求消息;在其他场景下,断连请求信息也可以有其他的名称,例如注册更新请求信息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断连请求信息的名称不予限定。其中,断连请求信息是在无用户流量的情况下交互的信息,是基于信令的请求信息。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手机侧设置的定时器的预设定时时长TA、TB或TC等,可以灵活配置。例如,TB可以小于或者等于延时器2的预设延时时长T2;或者,TB可以大于延时器2对应的预设延时时长T2。再例如,预设定时时长TA、TB或TC等可以根据实际的网络环境实时调整。举例来说,若某地区统计的现有技术中,网络侧在连接态无用户流量的状态下平均20s才释放空口连接,则手机侧的定时器TC可以小于或者等于20s,例如可以为10s或15s等,从而可以主动、尽快地请求释放空口连接,节省手机的功耗和电量。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上述功能,终端设备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和/或软件模块。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实施例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终端设备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存储器。该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与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相关方法步骤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网络图标的显示方法。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相关方法步骤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网络图标的显示方法。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相关步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执行的网络图标的显示方法。
另外,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装置,这个装置具体可以是芯片,组件或模块,该装置可包括相连的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装置运行时,处理器可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芯片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执行的网络图标的显示方法。
其中,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芯片均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上述终端设备和网络侧设备,该网络侧设备可以包括接入网设备(例如基站)和核心网设备等,可以用于实现上述网络图标的显示方法。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内容,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3)

1.一种网络图标的显示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通过双连接技术连接至长期演进LTE小区和新空口NR小区,且所述LTE小区支持非独立NSA组网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显示5G网络图标;
当与所述NR小区断开连接之后,进入4G连接态;
若满足预设条件,则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请求信息,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用于请求释放与所述LTE小区之间的连接;
响应于释放与所述LTE小区之间的连接,进入4G空闲态,并显示5G网络图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无用户流量,所述第一请求信息为跟踪区域更新TAU请求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进入灭屏状态;进入省电模式或超级省电模式;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阈值;电量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上行速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三预设阈值;或仅运行白名单中的应用程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包括:在所述4G连接态无用户流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时长。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进入所述4G连接态之后,且进入所述4G空闲态之前,显示4G网络图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进入所述4G连接态之后,启动第一延时器并显示5G网络图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满足预设条件,则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请求信息,包括:
若检测到在所述4G连接态无用户流量则启动第一定时器,所述第一定时器对应所述第一预设时长;
若在所述4G连接态无用户流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长,且所述第一定时器先于所述第一延时器停止计时,则在所述第一定时器停止计时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请求信息;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进入所述4G空闲态后,终止所述第一延时器的计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满足预设条件,则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请求信息,包括:
若检测到在所述4G连接态无用户流量则启动第一定时器,所述第一定时器对应所述第一预设时长;
若所述第一延时器先于所述第一定时器停止计时,则在所述第一延时器停止计时后,显示4G网络图标;
若在所述4G连接态无用户流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则在所述第一定时器停止计时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请求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时器对应预设延时时长T2,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进入所述4G连接态后,启动第一定时器,所述第一定时器对应所述第一预设时长TB,且所述TB小于或者等于所述T2;
所述若满足预设条件,则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请求信息,包括:
若在所述4G连接态无用户流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所述TB,则在所述第一定时器停止计时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请求信息;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进入所述4G空闲态后,终止所述第一延时器的计时。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时器对应预设延时时长T2,所述T2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长,所述若满足预设条件,则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请求信息,包括:
若在所述4G连接态无用户流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所述T2,则在所述第一延时器停止计时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请求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时器对应预设延时时长T2,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进入所述4G连接态后,启动第一定时器,所述第一定时器对应所述第一预设时长TB,且所述TB大于所述T2;
在所述第一延时器停止计时后,显示4G网络图标;
所述若满足预设条件,则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请求信息,包括:
若在所述4G连接态无用户流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所述TB,则在所述第一定时器停止计时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请求信息。
12.一种网络图标的显示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注册到长期演进LTE小区后进入4G空闲态,且所述LTE小区支持非独立NSA组网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显示5G网络图标;
建立与所述LTE小区的连接后,进入4G连接态;
若满足预设条件,则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请求信息,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用于请求释放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LTE小区之间的连接;
响应于释放与所述LTE小区之间的连接,进入4G空闲态,并显示5G网络图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进入灭屏状态;进入省电模式或超级省电模式;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阈值;电量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上行速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三预设阈值;或仅运行白名单中的应用程序。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包括:
在所述4G连接态无用户流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时长。
15.根据权利要求12-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进入所述4G连接态之后,且进入所述4G空闲态之前,显示4G网络图标。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进入所述4G连接态后,启动第二延时器并显示5G网络图标。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满足预设条件,则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请求信息,包括:
若检测到在所述4G连接态无用户流量则启动第二定时器,所述第二定时器对应所述第二预设时长;
若在所述4G连接态无用户流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长,且所述第二定时器先于所述第二延时器停止计时,则在所述第二定时器停止计时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请求信息;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进入4G空闲态后,终止所述第二延时器的计时。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满足预设条件,则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请求信息,包括:
若检测到在所述4G连接态无用户流量则启动第二定时器,所述第二定时器对应所述第二预设时长;
若所述第二延时器先于所述第二定时器停止计时,则在所述第二延时器停止计时后,显示4G网络图标;
若在所述4G连接态无用户流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则在所述第二定时器停止计时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请求信息。
19.一种网络图标的显示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注册到第一小区后进入连接态;
若满足预设条件,则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请求信息,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用于请求释放与所述第一小区之间的连接;
响应于释放与所述第一小区之间的连接,进入空闲态。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包括:在所述连接态无用户流量的持续时长大于或者等于第三预设时长;或者
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进入灭屏状态;进入省电模式或超级省电模式;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阈值;电量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上行速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三预设阈值;或仅运行白名单中的应用程序。
2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屏幕,用于显示网络图标;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
以及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图标的显示方法。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图标的显示方法。
23.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图标的显示方法。
CN202010605118.2A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网络图标的显示方法及设备 Pending CN1139390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05118.2A CN113939043A (zh)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网络图标的显示方法及设备
US18/003,651 US20230239393A1 (en) 2020-06-29 2021-03-01 Network icon display method and device
PCT/CN2021/078496 WO2022001146A1 (zh) 2020-06-29 2021-03-01 一种网络图标的显示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05118.2A CN113939043A (zh)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网络图标的显示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39043A true CN113939043A (zh) 2022-01-14

Family

ID=79272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05118.2A Pending CN113939043A (zh)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网络图标的显示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39393A1 (zh)
CN (1) CN113939043A (zh)
WO (1) WO20220011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95738B (zh) * 2023-04-10 2023-06-27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显示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22575A (zh) * 2017-05-19 2019-12-2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非自立模式中提供网络图标的选项
CN110784897A (zh) * 2018-07-24 2020-02-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显示关于网络的指示符的电子装置及其方法
CN110831096A (zh) * 2019-11-11 2020-02-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246543A (zh) * 2020-03-20 2020-06-05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图标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62841B2 (en) * 2015-01-14 2019-10-29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Efficient secondary cell group change procedure for dual connectivity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22575A (zh) * 2017-05-19 2019-12-2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非自立模式中提供网络图标的选项
CN110784897A (zh) * 2018-07-24 2020-02-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显示关于网络的指示符的电子装置及其方法
CN110831096A (zh) * 2019-11-11 2020-02-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246543A (zh) * 2020-03-20 2020-06-05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图标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终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P-193243"", 3GPP TSG_CN\\TSG_CT, 2 December 2019 (2019-12-0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01146A1 (zh) 2022-01-06
US20230239393A1 (en) 2023-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67245B (zh) 通信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792287B (zh) 一种传输响应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US10560929B2 (en) Resource request method and system, device, and network side node
CN114390337B (zh) 投屏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WO2021190270A1 (zh) 一种网络图标的显示方法及终端
EP3337194A1 (en) Device-to-device identification conflict solution method and device-to-device user equipment
US20130223335A1 (en) Multi-mod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peration mode thereof
CN109168171B (zh) 配置信息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US20210007038A1 (en) Session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EP3986001A1 (en) Voice call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WO2021129244A1 (zh) 网络标识的显示方法、设备及系统
US20220295264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WO2023174043A1 (zh) 一种电力线通信系统、在网状态检测方法及设备
EP4258710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near field, device and system
KR20180125439A (ko) 장치 대 장치 통신 방법, 단말 장치 및 네트워크 장치
WO2018170920A1 (zh) 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4615660A (zh) 接入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3939043A (zh) 一种网络图标的显示方法及设备
US20240007947A1 (en) Wireless fidelity wi-fi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30224798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6709226A (zh) 通信接力方法、电子设备、通信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8370598B (zh) 无线回传的实现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15278825A (zh) 一种WiFi连接方法及装置
CN117158008A (zh)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014984B (zh) 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