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37896A - 无线充电模块及无线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充电模块及无线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37896A
CN113937896A CN202010611592.6A CN202010611592A CN113937896A CN 113937896 A CN113937896 A CN 113937896A CN 202010611592 A CN202010611592 A CN 202010611592A CN 113937896 A CN113937896 A CN 1139378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harging
charging base
electronic equipment
base
charging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1159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森龙
党壮丽
田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1159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37896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378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378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005Mechanical details of housing or structure aiming to accommodate the power transfer means, e.g. mechanical integration of coils, antennas or transducers into e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2I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5Means for automatic or assisted adjustment of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charging devices and vehicles
    • B60L53/38Means for automatic or assisted adjustment of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charging devices and 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by i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4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9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detection or optimisation of position, e.g. align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模块及无线充电装置。无线充电模块,设于支撑平台的一侧,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包括检测板、无线充电底座、位置调配机构。检测板对应于所述支撑平台的表面设置,以用于检测所述支撑平台上所述电子设备的数量和位置;所述无线充电底座有多个;位置调配机构设于所述无线充电底座的一侧,所述位置调配机构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板所检测到的所述电子设备的数量和位置,以调配适配数量的所述无线充电底座移动至与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对应的位置,以使所述无线充电底座为所述电子设备充电。本公开实施例实现同时对多个电子设备充电的情况下,提高电子设备摆放的自由度。

Description

无线充电模块及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充电模块及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无线充电器多是一对一充电,即一个无线充电器只能对一个电子设备充电。为了扩大充电面积,实现一个无线充电器为多个电子设备同时充电,生产厂家采用内置多个无线充电线圈的方式,一个无线充电线圈用于为一个电子设备充电。
然而,相关技术中,可以同时实现对多台电子设备同时充电的无线充电器在工作时,需要电子设备配合摆放在无线充电器上的指定区域,不然,将得不到有效的充电。总的来说,相关技术中的无线充电方案对待充电的电子设备摆放位置具有较大的限制,不便于用户的使用。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个目的在于实现在同时对多个电子设备充电的情况下,提高电子设备摆放的自由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模块,设于支撑平台的一侧,以用于通过无线充电的方式为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另一侧的电子设备充电;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包括:
检测板,对应于所述支撑平台的表面设置,以用于检测所述支撑平台上所述电子设备的数量和位置;
无线充电底座,所述无线充电底座有多个;
位置调配机构,设于所述无线充电底座的一侧,所述位置调配机构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板所检测到的所述电子设备的数量和位置,以调配适配数量的所述无线充电底座移动至与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对应的位置,以使所述无线充电底座为所述电子设备充电。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支撑件,以及所述的无线充电模块;
所述支撑件内具有容腔,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全部或部分容置在所述支撑件内。
本公开中的无线充电模块中通过设置多个无线充电底座以实现为多个电子设备充电的目的;并且,本公开还通过设置有位置调配机构,位置调配机构能够根据所述检测板所检测到的所述电子设备的数量和位置,以调配适配数量的所述无线充电底座移动至与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对应的位置,以使所述无线充电底座为所述电子设备充电。可见,本公开方案能够实现使无线充电底座自动追踪电子设备的位置,并对其充电,无需电子设备放置在支撑平台的特定位置,因此本公开实施例提高了电子设备的摆放自由度。
并且,本公开技术方案的无线充电底座的设置,使得无线充电底座呈现为可移动的,因此有效的扩大了可充电区域。较大的可充电区域允许待充电的电子设备之间可以有较大的间距,从而有利于电子设备在充电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得到尽快的散发,提高了电子设备的充电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公开技术方案能够同时实现对多个电子设备充电,提高了电子设备摆放的自由度以及提高了电子设备的充电安全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例,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目标、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图1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无线充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图1中的无线充电模块位于支撑平台下方时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检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侧视图;
图5是图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无线充电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无线充电模块;11、无线充电底座;12、位置调配机构;121、移位组件;122、载台;123、转移组件;1231、顶针;124、驱动电路;125、控制电路;126、供电电路;1211、第一导轨;1212、第二导轨;13、检测板;131、基板;132、磁阻传感器;
2、盒体;3、支撑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方法、装置、实现、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下结合本说明书的附图,对本公开的较佳实施方式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本公开首先提出一种无线充电模块1,无线充电模块1用于通过无线充电的方式为电子设备充电。在关于本公开无线充电模块1的一种实施环境中,无线充电模块1设置在支撑平台3的一侧,电子设备设置在支撑平台3的另一侧。无线充电模块1内的发射线圈发出的磁场通过穿透支撑平台3,与电子设备内的接收线圈耦合,从而实现为电子设备充电的目的。
通过结合不同的支撑平台3使用,无线充电模块1可以应用在多种环境中。例如,当支撑平台3可以是桌面、台面、墙壁面时,无线充电模块1可以对相对较小的电子设备充电;当支撑平台3是地面时,无线充电模块1可以对大型的设备充电,示意性的,无线充电模块1用于停车位的地面,对停留在该停车位上的电动汽车充电。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所选用的支撑平台3的类型不同,支撑平台3的延伸方向也会有多种方位。例如,可以是沿水平方向、垂直于地平面的方向、或是与水平面具有一小于90°夹角的方向等,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无线充电模块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图1中的无线充电模块1位于支撑平台3下方时的俯视图。
在一实施例中,无线充电模块1包括检测板13、无线充电底座11、位置调配机构12。
其中,检测板13对应于支撑平台3的表面设置,以用于检测支撑平台3上电子设备的数量和位置。具体的,检测板13能够用于检测电子设备内接收线圈的位置、接收线圈的数量;基于不同的检测原理,检测板13还能够检测整个电子设备的位置。
检测板13的板面可以与支撑平台3的表面大致平行。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检测板13的板面在支撑平台3上的正投影区域即为支撑平台3上的可充电区域。检测板13的板面可以等于或稍小于该无线充电模块1的可充电范围。在下述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理解,以支撑平台3的表面全部为可充电区域作为实施例的描述背景。
请参阅图3,图3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检测板13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示例中,检测板13通过电磁感应原理来检测支撑平台3上电子设备的数量和位置。具体的,检测板1312包括基板131以及分布于基板131上的多个磁阻传感器132。由于电子设备内具有接收线圈,而接收线圈会引起磁阻传感器132磁场的变化,从而被磁阻传感器132感应到。因此检测板13通过获取磁场发生变化的磁阻传感器132的位置,以确定接收线圈的位置。当有多个电子设备放置在支撑平台3上时,由于多个电子设备为具有边界的实体,因此,检测板13上通过获取磁场发生变化的区域的数量,从而确定接收线圈的数量。
其中,基板131可以为PCB板。具体的,基板131可以是一块完整的PCB板,也可以是通过多块PCB板拼凑而成。
磁阻传感器132焊接在基板131上,且多个磁阻传感器132可以在基板131上呈阵列状排列,在一示例中,在沿横向方向,相邻两磁阻传感器132间隔2cm排布,在沿纵向方向,相邻两磁阻传感器132也间隔2cm排布。当支撑平台3的长宽为350mm×350mm时,则在检测板13上具有17×17个磁阻传感器132。
可以理解的是,检测板13上还具有信号处理芯片和供电电路126,信号处理芯片用于获取所有磁阻传感器132电信号的变化,并据此变化确定待充电设备的数量和位置。供电电路126用于对所有的磁阻传感器132供电。
在关于检测板13检测原理的另一实施例中,通过光电原理确定电子设备的数量和位置。示意性的,检测板13包括光源和光传感器,光源可以与电子设备设置在支撑平台3的同一侧,光传感器有多个,呈阵列状设置在支撑平台3背离光源的一侧;在电子设备的所在位置,光源发出的光无法被光传感器完全接收,因此,通过获取光传感器输出电信号的变化,从而确定电子设备的数量和电子设备的轮廓位置。
进一步的,当电子设备在被无线充电过程中,用户可能会移动电子设备的位置,从而造成电子设备新的位置与无线充电底座11的位置发生了偏移,从而影响充电效率。
因此,在一实施例中,检测板13还用于在无线充电底座11对电子设备充电时,获取电子设备的位置变化;位置调配机构12用于在检测板13检测到电子设备的位置变化后,调整无线充电底座11的位置至与该电子设备新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处。
示意性的,检测板13可以每隔预设时长检测电子设备的位置变化,并将电子设备的位置变化结果传输给位置调配机构12。也可以是,在无线充电模块1上还设置有重新定位按钮,该重新定位按钮能够随时启动检测板13检测电子设备的位置,用户可以自行触发该按钮。
本公开中,无线充电底座11有多个;在初始状态,无线充电底座11定位在无线充电模块1内的某处,以待位置调配机构12的调配。
请继续参阅图1,以及图4、图5,其中,图4是图1的侧视图;图5是图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位置调配机构12设于无线充电底座11的一侧,位置调配机构12用于根据检测板13所检测到的电子设备的数量和位置,以调配适配数量的无线充电底座11移动至与电子设备的位置对应的位置,以使无线充电底座11为电子设备充电。
具体的,在此基于能够对电子设备有效充电所需要的最少无线充电底座11数量为原则,调配适配数量的无线充电底座11。示意性的,对于一个电子设备,可以调配一个无线充电底座11为它充电;当该电子设备的接收线圈面积大于无线充电底座11的发射线圈面积预定阈值时,可以调配两个或以上的无线充电底座11同时为该电子设备充电。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无线充电底座11的发射线圈尺寸与电子设备的接受线圈尺寸的适配性,在一实施例中,多个无线充电底座11中具有至少两种尺寸,检测板13还用于检测电子设备的接收线圈的尺寸;位置调配机构12用于根据检测板13检测到的接收线圈的尺寸,以调配发射线圈尺寸与接收线圈尺寸相适配的无线充电底座11,用于为该电子设备充电。
其中,“至少两种尺寸”是指多个充电线圈底座所具有的接收线圈是大小不一的。例如,一共有四个无线充电底座11;其中,有二个无线充电底座11内的接收线圈直径是2cm、有一个无线充电底座11内的接收线圈直径是3cm、有一个无线充电底座11内的接收线圈直径是4cm。
应当理解,根据支撑平台3的面积不同,所允许充电的电子设备类型不同,无线充电模块1所包括的无线充电底座11的数量,以及所有无线充电底座11的发射线圈的面积规格配置均可以灵活设置。并且,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对当前无线充电模块1内的无线充电底座11的数量和发射线圈面积的规格配置适当增减。
位置调配结构可以设置于无线充电底座11与支撑平台3之间;在一实施例中,为了使无线充电底座11更靠近支撑平台3,以提高充电效率,设置位置调配机构12设于无线充电底座11背离支撑平台3的一侧;无线充电底座11预先附着于支撑平台3上;位置调配机构12用于获取适配数量的无线充电底座11,并使适配数量的无线充电底座11移动至与电子设备的位置对应的位置。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无线充电底座11预先附着于支撑平台3上包括两种情况,分别是直接附着在支撑平台3的表面,和间接附着在支撑平台3的表面。当检测板13的检测不依赖于紧靠支撑平台3时,无线充电底座11可以直接附着在支撑平台3表面。而
关于无线充电底座11间接附着在支撑平台3表面的方案,在一实施例中,检测板13在无线充电底座11和支撑平台3之间,所以无线充电底座11通过附着在检测板13上,以间接附着于支撑平台3上。
在另一实施例中,无线充电模块1容置在一盒子内,盒子包括盒体2和与盒体2盖合的盒盖,盒盖贴合于支撑平台3设置,无线充电底座11、位置调配机构12均设置在盒体2内。当检测板13容置在盒体2内,无线充电底座11预先附着在检测板13的表面;当检测板13设置在盒盖背离盒体2的一侧,无线充电底座11附着于盒盖朝向盒体2内的表面。
在此,以无线充电底座11直接附着在支撑平台3上的方案为例说明。在一示例中,可以通过粘贴的方式使无线充电底座11附着于支撑平台3上,具体的,在无线充电底座11朝向支撑平台3的表面设置可重复使用的粘性面,以便于重复、多次粘贴在在支撑平台3上。应当理解,可重复使用的粘性面设置在支撑平台3上也同样能够实现与无线充电底座11贴附的目的。
在另一示例中,通过负压附着的方式使无线充电底座11附着于支撑平台3上。示意性的,在无线充电底座11上设置吸附盘,通过该吸附盘与支撑平台3的表面之间产生负压,而使无线充电底座11提供吸附在支撑平台3上。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位置调配机构12调配无线充电底座11,在一实施例中,无线充电模块1内具有预备区域,无线充电组件均预先在预备区域内吸附于支撑平台3的表面;位置调配机构12用于从预备区域内获取充电底座,并移动无线充电底座11至与电子设备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处。
应当理解,该预备区域在支撑平台3上的映射即为当前有效的无线充电区域。用户可以直接将电子设备放置在该有效的无线充电区域内,此时,位置调配机构12将无需对无线充电底座11进行调配,从而提高了无线充电模块1的充电灵敏度。
另一方面,也可以是在电子设备充电完成后,位置调配机构12移动无线充电底座11至预备区域内,以便于下次快速定位无线充电底座11的位置,从而快速规划调配方案。
如前,位置调配机构12能够调配适配数量的无线充电底座11移动至与电子设备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在此,可以设置位置调配机构12可以一次只调配一个无线充电底座11移动到目的位置。具体的,当支撑平台3上有多个电子设备时;位置调配机构12用于根据多个电子设备与预设位置基准点之间的距离或相对位置关系对电子设备排序,并按照排序结果依次调配无线充电底座11至与电子设备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处。
示意性的,以图2中呈现的方位为参照,设置预设位置基准点在支撑平台3的左下拐角的位置。检测板13可以按照电子设备到支撑平台3左下拐角之间的距离,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的规则,检测电子设备的位置。也可以按照电子设备到支撑平台3左下拐角的方位关系,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自左而右、自右而左等的规则,检测电子设备的位置。进一步的,位置调配机构12基于检测到电子设备位置的先后顺序,依次调配无线充电底座11至相应的电子设备处。
可选的,对于先检测到的某电子设备,位置调配机构12先调配无线充电底座11至该电子设备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处。需要说明的是,位置调配机构12可以在检测板13检测出所有的电子设备后,才开始调配无线充电底座11;也可以是,在检测板13未检测完所有的电子设备之前,即开始调配无线充电底座11,针对已检测出的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底座的调配,以提高充电反应灵敏度。
需要说明的是,即使检测板13可以同时检测出所有的电子设备,位置调配机构12仍然可以按照电子设备与预设位置基准点之间的距离或相对位置关系,对电子设备进行排序,并按照排序结果依次调配无线充电底座11至与电子设备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处。
在位置调配机构12依次调配一无线充电底座11的方案中,位置调配机构12用于在无线充电底座11移动至与电子设备对应的位置后,使无线充电底座11附着于支撑平台3上;然后,无线充电底座11再去调配下一个无线充电底座11至目标位置。
另一方面,可以设置位置调配机构12可以一次调配多于一个的无线充电底座11移动到目的位置,以提高调配效率。应当理解,通过设置多个调配机构、或设置调配机构的工作方式,均能够实现同时调配多个无线充电底座11的目的。
在一实施例中,位置调配机构12包括移位组件121、载台122以及转移组件123;移位组件121承托载台122,转移组件123设置在载台122上;移位组件121用于移动载台122;转移组件123用于在载台122移动至对应无线充电底座11的位置时,转移无线充电底座11至载台122上;并且在载台122移动至与电子设备对应的位置时,转移无线充电底座11至支撑平台3上。
移位组件121用于移动载台122。在一实施例中,移位组件121包括驱动电路124,与驱动电路124电连接的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以及第一导轨1211,第二导轨1212;驱动电路124用于根据检测板13的检测结果驱动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工作;第一导轨1211设置在第二导轨1212上,第一驱动电机用于驱动第一导轨1211沿第二导轨1212移动;载台122设置在第一导轨1211上,第二驱动电机用于驱动载台122沿第二导轨1212移动。
示意性的,第一导轨1211和第二导轨1212的夹角大致为90°,且第一导轨1211和第二导轨1212的长度和摆放位置是与支撑平台3的尺寸和位置分别对应的,以使载台122可以沿着第一导轨1211和第二导轨1212的移动区域覆盖支撑平台3。
其中,驱动电路124可以呈模块化结构设置,具有独立的封装结构。应当理解,转移组件123还包括有控制电路125、供电电路126。其中,控制电路125可以与检测板13、驱动电路124通讯,以根据检测板13的检测结果控制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的运动,以调节载台122的位置。供电电路126用于为转移组件123中的电功能部件供电;供电电路126、控制电路125也可以均呈模块化设置,具体的,供电电路126为开关电源模块。
可选的,载台122的表面是平整的,或者与无线充电底座11的底部结构相适配,以提高承载无线充电底座11的稳定性。载台122与转移组件123配合以实现在载台122和支撑平台3之间转移无线充电底座11。
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转移组件123包括顶针1231和连接件(未图示);顶针1231嵌设于载台122内,顶针1231能够凸伸出载台122以及回缩至载台122内;连接件固定于顶针1231上;顶针1231通过凸伸出载台122,以使连接件与无线充电底座11固定连接,并且,顶针1231通过回缩至载台122内,以将无线充电底座11拉至载台122上;以及顶针1231通过凸伸出载台122,以承托无线充电底座11附着于支撑平台3上,并且,顶针1231通过回缩至载台122内,以拉动连接件与无线充电底座11脱离。
示意性的,当位置移动机构需要调配无线充电底座11至目标位置时,移位组件121会将载台122转移至待调配的无线充电底座11的正下方。此时顶针1231顶出于载台122内,使得连接件向上移动,以与无线充电底座11固定连接;接着顶针1231向下缩回载台122内,连接件带动无线充电底座11一同向下移动,以使无线充电底座11脱离原有的附着在支撑平台3上的状态,而移动至载台122上。
当移位组件121将无线充电底座11移动至目标位置后,此时顶针1231顶出于载台122内,使得连接件和无线充电底座11共同向上移动,以使无线充电底座11接触到支撑平台3表面;而后,顶针1231继续向上移动,以对无线充电底座11施加一定强度的力,从而使无线充电底座11牢固的附着于支撑平台3表面。而后,顶针1231向下回缩,以使连接件与无线充电底座11脱离。此时,位置移动机构完成了对一个无线充电底座11的调配。而后位置移动机构可以继续进行对下一个无线充电底座11的调配,或待机状态。
应当理解,在载台122上开设有与顶针1231对应的容置槽,顶针1231容置在容置槽内。应当理解,容置槽内设有推拉结构,推拉结构能够将顶针1231顶出容置槽,以及拉回容置槽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相关技术的领域中实现关于推拉机构的具体结构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连接件与无线充电底座11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卡扣连接,也可以是通过负压吸合连接、还可以是粘接。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件是设置在顶针1231顶部的卡扣,在无线充电底座11内设置有卡槽。当卡扣卡入卡槽内时,实现与无线充电底座11的连接,当卡扣脱离卡槽内时,实现与无线充电底座11的分离。
在关于转移组件123的另一实施例中,利用气体的压力方向以转移无线充电底座11。具体的,转移组件123包括相连接的调压结构(未图示)和气嘴(未图示);调压结构用于调控气嘴产生吸力或推力;气嘴设于载台122上;调压结构通过调控气嘴产生吸力,以吸取无线充电底座11转移至载台122上;以及调压结构通过调控气嘴产生推力,以推动无线充电底座11附着至支撑平台3上。
应当理解,调压结构是能够调节气嘴内气体的压力方向,使其产生朝向气嘴内部的吸力,或产生朝向气嘴外侧的推力。气嘴可以部分或完全嵌入载台122内;并且,气嘴可以相对载台122上下移动,以调节与无线充电底座11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转移过程中的稳定性。
示意性的,当位置移动机构需要调配无线充电底座11至目标位置时,移位组件121会将载台122转移至待调配的无线充电底座11的正下方。此时气嘴内为负压,产生吸力,以使无线充电底座11脱离支撑平台3而落在载台122上。
当移位组件121将无线充电底座11移动至目标位置后,此时气嘴出气以产生推力,气体朝支撑平面方向推动无线充电底座11,而使无线充电底座11附着于支撑平台3表面。此时,位置移动机构完成了对一个无线充电底座11的调配。而后位置移动机构可以继续进行对下一个无线充电底座11的调配,或待机状态。
进一步的,为了减少无线充电模块1的发热量,并减少能耗。无线充电模块1包括并联连接的多个电源单元,至少一个电源单元为一个无线充电底座11供电;当一无线充电底座11开始要为电子设备充电时,为该无线充电底座11供电的电源单元开启,以向该无线充电底座11的发射线圈提供电力。
应当理解,无线充电底座11内除了发射线圈还可以具有控制板,控制板上具有该无线充电底座11工作所需的电路。当无线充电底座11无需为电子设备充电时,电源单元无需对发射线圈供电,甚至只需对控制板上的通信电路和唤醒电路进行供电,以节约能耗。此时,无线充电底座11处于“待机”状态。
当电子设备的位置与无线充电底座11的位置符合无线充电的条件时,无线充电底座11的通信电路能够与电子设备通信,两者通过握手协议,以确认充电方案。唤醒电路随之唤醒无线充电模块1内的其他相关电路,与此同时,电源单元为发射线圈供电,无线充电底座11快速的进入到充电工作中。
其中,电源单元可以是电池、或是能够传导电能的供电电路126;各个无线充电底座11内的电源可以仅需一个电源单元为其供电,也可以同时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源单元为其供电。
本实施例中,对无线充电底座11的供电控制方案,使无线充电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利用,这样不仅能够节约能耗,还能够减少无线充电模块1内部的发热量,提高产品的工作安全性。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均是以位置调配机构12与检测板13、无线充电底座11三者之间直接建立电连接关系为背景,其中,位置调配机构12包括控制单元以生成调配方案。应当理解,通过设置单独的控制机构,统一协调位置调配机构12与检测板13、无线充电底座11的工作,同样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无线充电装置,请参阅图6,图6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无线充电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的,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支撑件,以及上述实施例的无线充电模块1;支撑件内具有容腔,无线充电模块1全部或部分容置在支撑件内。
由于无线充电模块1应用于无线充电装置内,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装置具有无线充电模块1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支撑件的设置使得无线充电装置形成一可以灵活移动的模块。支撑件的设置方式有多种,在一实施例中,
在一实施例中,支撑件包括盒体2和与盒体2盖合的盒盖,盒盖贴合于支撑平台3设置,无线充电底座11、位置调配机构12均设置在盒体2内;检测板13容置在盒体2内,无线充电底座11预先附着在检测板13的表面;或检测板13设置在盒盖背离盒体2的一侧,无线充电底座11附着于盒盖朝向盒体2内的表面。
该实施例中,无线充电装置的盒盖可以粘贴或吸附在支撑平台3的一侧,因此,可以使得无线充电装置可以不占用支撑平台3另一侧的空间,便于用户收纳管理。
在另一实施例中,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壳体;支撑平台3为部分壳体。此时,无线充电模块1无需另外的支撑平台3,而其壳体的部分区域可以作为支撑平台3。此时无线充电装置更便于用户移动,携带、为用户的使用提供了便利。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并没有限定电子设备的具体类型,只要电子设备具有无线电能接收部件即可。电子设备内具有电池,无线接收部件将从无线充电装置接收到的磁场能转换为电能,用于为电池充电。
示意性的,电子设备可以移动终端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子设备还可以电子书阅读器、智能穿戴设备、移动电源(如充电宝、旅充)、电子烟、无线鼠标、无线键盘、无线耳机、蓝牙音箱等。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公开,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公开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7)

1.一种无线充电模块,设于支撑平台的一侧,以用于通过无线充电的方式为位于所述支撑平台另一侧的电子设备充电;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包括:
检测板,对应于所述支撑平台的表面设置,以用于检测所述支撑平台上所述电子设备的数量和位置;
无线充电底座,所述无线充电底座有多个;
位置调配机构,设于所述无线充电底座的一侧,所述位置调配机构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板所检测到的所述电子设备的数量和位置,以调配适配数量的所述无线充电底座移动至与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对应的位置,以使所述无线充电底座为所述电子设备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配结构设于所述无线充电底座背离所述支撑平台的一侧;所述无线充电底座预先附着于所述支撑平台上;
所述位置调配机构用于获取所述适配数量的所述无线充电底座,并使所述适配数量的所述无线充电底座移动至与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对应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配机构用于在所述无线充电底座移动至与所述电子设备对应的位置后,使所述无线充电底座附着于所述支撑平台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配机构包括移位组件、载台以及转移组件;所述移位组件承托所述载台,所述转移组件设置在所述载台上;
所述移位组件用于移动所述载台;所述转移组件用于在所述载台移动至对应所述无线充电底座的位置时,转移所述无线充电底座至所述载台上;并且在所述载台移动至与所述电子设备对应的位置时,转移所述无线充电底座至所述支撑平台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组件包括顶针和连接件;所述顶针嵌设于所述载台内,所述顶针能够凸伸出所述载台以及回缩至所述载台内;所述连接件固定于所述顶针上;
所述顶针通过凸伸出所述载台,以使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无线充电底座固定连接,并且,所述顶针通过回缩至所述载台内,以将所述无线充电底座拉至所述载台上;以及
所述顶针通过凸伸出所述载台,以承托所述无线充电底座附着于所述支撑平台上,并且,所述顶针通过回缩至所述载台内,以拉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无线充电底座脱离。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组件包括相连接的调压结构和气嘴;所述调压结构用于调控所述气嘴产生吸力或推力;所述气嘴设于所述载台上;
所述调压结构通过调控所述气嘴产生吸力,以吸取所述无线充电底座转移至所述载台上;以及
所述调压结构通过调控所述气嘴产生推力,以推动所述无线充电底座附着至所述支撑平台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组件包括驱动电路,与所述驱动电路电连接的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以及第一导轨,第二导轨;
所述驱动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板的检测结果驱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工作;
所述第一导轨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导轨沿所述第二导轨移动;
所述载台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载台沿所述第二导轨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内具有预备区域;
所述无线充电组件均预先在所述预备区域内附着于所述支撑平台的表面;所述位置调配机构用于从所述预备区域内获取所述充电底座,并移动所述无线充电底座至与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处;或
在所述电子设备充电完成后,所述位置调配机构移动所述无线充电底座至所述预备区域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支撑平台上有多个所述电子设备时;所述位置调配机构用于根据多个所述电子设备与预设位置基准点之间的距离或相对位置关系对所述电子设备排序,并按照排序结果依次调配所述无线充电底座至与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无线充电底座中具有至少两种尺寸,所述检测板还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接收线圈的尺寸;
所述位置调配机构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板检测到的所述接收线圈的尺寸,以调配发射线圈尺寸与所述接收线圈尺寸相适配的所述无线充电底座,用于为该电子设备充电。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板还用于在所述无线充电底座对所述电子设备充电时,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变化;
所述位置调配机构用于在所述检测板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变化后,调整所述无线充电底座的位置至与该电子设备新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板位于所述无线充电底座朝向所述支撑平台的一侧;
所述无线充电底座预先附着在所述检测板上,并通过附着在所述检测板上对所述电子设备供电。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板包括基板以及分布于所述基板上的多个磁阻传感器,所述磁阻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电子设备内接收线圈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包括为所述无线充电底座的多个电源单元,至少一个所述电源单元为一个所述无线充电底座供电;所述多个电源单元并联连接;
当一所述无线充电底座开始要为所述电子设备充电时,为该所述无线充电底座供电的电源单元开启,以向该所述无线充电底座的发射线圈提供电力。
15.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件,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4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模块;
所述支撑件内具有容腔,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全部或部分容置在所述支撑件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盒体和与所述盒体盖合的盒盖,所述盒盖贴合于所述支撑平台设置,所述无线充电底座、所述位置调配机构均设置在所述盒体内;
所述检测板容置在所述盒体内,所述无线充电底座预先附着在所述检测板的表面;或
所述检测板设置在所述盒盖背离所述盒体的一侧,所述无线充电底座附着于所述盒盖朝向盒体内的表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壳体;
所述支撑平台为部分所述壳体。
CN202010611592.6A 2020-06-29 2020-06-29 无线充电模块及无线充电装置 Pending CN1139378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1592.6A CN113937896A (zh) 2020-06-29 2020-06-29 无线充电模块及无线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1592.6A CN113937896A (zh) 2020-06-29 2020-06-29 无线充电模块及无线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37896A true CN113937896A (zh) 2022-01-14

Family

ID=79272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11592.6A Pending CN113937896A (zh) 2020-06-29 2020-06-29 无线充电模块及无线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37896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53098A1 (en) * 2007-12-18 2009-06-18 Shoichi Toya Battery charger cradle
CN103618350A (zh) * 2013-11-26 2014-03-05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可供多台待充电设备同时充电的无线充电装置
CN108448736A (zh) * 2018-03-29 2018-08-24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多路传输的无线充电方法
CN110165739A (zh) * 2019-05-31 2019-08-23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板、无线充电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53098A1 (en) * 2007-12-18 2009-06-18 Shoichi Toya Battery charger cradle
CN103618350A (zh) * 2013-11-26 2014-03-05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可供多台待充电设备同时充电的无线充电装置
CN108448736A (zh) * 2018-03-29 2018-08-24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多路传输的无线充电方法
CN110165739A (zh) * 2019-05-31 2019-08-23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板、无线充电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32638B2 (en) Reliable contact and safe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power to an electronic device
US7986059B2 (en) Device cover with embedded power receiver
US9444284B2 (en) Bi-directional wireless charger
US9174121B2 (en) Video game controller charging system having a docking structure
KR100566220B1 (ko) 무접점 배터리 충전기
WO2023005393A1 (zh)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
US20090075704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charging module
US8253372B2 (en) Charging system and charging apparatus thereof
CN101822030B (zh) 保持台以及信息处理系统
US20200059110A1 (en) Multifunction wireless charging pad
US20110241602A1 (en) Power supply device
CN113937896A (zh) 无线充电模块及无线充电装置
WO2004036774A2 (en) Small geometry pads and system for wireless power supply
WO2014193156A1 (ko) 초음파 수신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위치 정보 입력 장치
KR101270675B1 (ko) 급전장치
US20120080958A1 (en) Reliable contact and safe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power to an electronic device
CN210120415U (zh) 无线充电器
WO2020181052A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illumination
CN217882195U (zh) 供电片
CN113300424A (zh) 具无线充电物品位置检测功能的无线充电装置
CN218783584U (zh) 供电座
CN216146105U (zh) 一种智能电源适配器
CN210536318U (zh) 一种充电器
CN117406290B (zh) 吸附检测系统及吸附检测方法
CN218449512U (zh) 受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