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83584U - 供电座 - Google Patents
供电座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783584U CN218783584U CN202220814176.0U CN202220814176U CN218783584U CN 218783584 U CN218783584 U CN 218783584U CN 202220814176 U CN202220814176 U CN 202220814176U CN 218783584 U CN218783584 U CN 21878358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er supply
- electrode
- power
- socket
- s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供电座,所述供电座用于受电装置,所述受电装置具有受电电极组,所述受电电极组包括至少两受电电极,所述供电座包括座本体、供电电极组及电连接部,座本体具有供电面,供电电极组设于所述供电面,所述供电电极组包括间隔分布的至少两供电电极,所述供电电极组用以与所述受电电极组电连接;电连接部与所述供电电极组电连接,并用以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提升受电装置的充电操作便捷性,并能避免桌面上飞线问题以使桌面更加整洁,还能以有线充电的效率来获得无线充电的体验,且相较于无线充电技术,还能使受电装置在桌面上具有更大的移动范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供电座。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智能设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例如笔记本电脑和扫地机器人,前者具备良好的便携性、及应用场景多样化的优势,而能够满足用户自由办公、娱乐的需求,后者通过自动打扫、清洁地面,而能够减轻用户的卫生清洁负担。但这些智能设备均存在工作耗电量高,导致需要频繁充电的问题,并且充电操作不够简便。例如,现有笔记本电脑(受电设备)的充电操作,每次充电时都需要用户先将电源适配器的电源插头插到电源插座上,然后辨别笔记本电脑上充电接口的所在位置,并目视着将电源适配器的充电插头对准充电接口,以便能将充电插头准确插入充电接口。可以看出,该受电装置的充电操作不仅步骤繁琐,且不支持用户盲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供电座,旨在提升受电装置的充电操作便捷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供电座,用于受电装置,所述受电装置具有受电电极组,所述受电电极组包括至少两受电电极,所述供电座包括:
座本体,具有供电面;
供电电极组,设于所述供电面,所述供电电极组包括间隔分布的至少两供电电极,所述供电电极组用以与所述受电电极组电连接;以及
电连接部,与所述供电电极组电连接,并用以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座本体还具有座底面,所述供电座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供电电极与所述电连接部之间的连接电路;所述连接电路设于所述座本体内及/或所述座底面,或者,所述连接电路设于所述供电面。
可选地,所述连接电路配置为导电线、导电箔、导电片、导电薄膜、及柔性电路板的其中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座本体的材质配置为绝缘材质,或者,所述供电电极与所述供电面之间夹设有绝缘结构。
可选地,所述供电面位于所述座本体的正面设置。
可选地,所述供电电极粘接于所述供电面。
可选地,所述供电电极嵌设于所述供电面。
可选地,所述供电座还包括限定环,所述供电电极至少部分显露于所述限定环的内孔,并至少部分夹设于所述限定环与所述供电面之间。
可选地,所述供电电极配置为导电箔、导电片、导电薄膜、柔性电路板、金属化塑胶体、及弹簧顶针的其中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供电电极呈点状设置,所述受电电极呈面状设置;或者,所述供电电极呈面状设置,所述受电电极呈点状设置。
可选地,所述座本体包括至少两分体设置的座分块,至少两所述供电电极分设于不同的所述座分块上。
可选地,所述座本体包括一座分块,至少两所述供电电极包括均设于所述座分块且互相间隔的第一供电电极、第二供电电极和第三供电电极,所述第一供电电极作为正极端,所述第二供电电极作为接地端,所述第三供电电极作为信号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供电电极和所述第二供电电极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供电电极与所述第三供电电极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呈相交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三供电电极在自身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分别对应所述第一供电电极和所述第二供电电极。
可选地,在所述第三供电电极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供电电极和所述第二供电电极的长度尺寸均小于所述第三供电电极的长度尺寸。
可选地,所述供电座还包括磁吸件,所述磁吸件设于所述座本体。
可选地,所述供电座还包括吸盘,所述吸盘设于所述座本体。
可选地,座本体的相对两侧均设有嵌设结构,所述嵌设结构用以嵌设连接于支撑件。
可选地,所述支撑件对应所述座本体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贯穿所述支撑件的一侧面并形成有滑入口,所述收纳槽对应所述嵌设结构设有导向结构,两所述导向结构分设于所述滑入口的相对两侧。
可选地,所述供电座还包括与所述电连接部电连接的电源适配器,所述电源适配器用以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该供电座置放或安装在支撑面上,例如放置在桌子的桌面上,并让供电电极朝上地显露出来,方便用户将受电装置的受电电极与之进行接触电连接。具体地,至少两供电电极分别作为正极端和接地端(负极端),受电装置的受电电极对应设有两个,以与两供电电极分别电连接并构成电路回路。外部电源的电能至少依次通过电连接部、供电电极、及受电电极,以向受电装置供电。如此,当需要充电时,只需将受电装置放置到供电面上,以使供电电极与受电电极接触即可,该充电操作过程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不仅操作简便,而且支持用户盲操作,从而提高受电装置的充电操作便捷性。例如,对于笔记本电脑而言,用户至少不需要每次都专注于寻找笔记本电脑上的充电接口,以及将充电插头对准并插入充电接口的操作,从而提升用户的充电体验。
除此以外,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能避免桌面上飞线问题以使桌面更加整洁,能以有线充电的效率来获得无线充电的体验,且相较于无线充电技术,还能使受电装置在桌面上具有更大的移动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供电座一实施例运用在桌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供电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受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 | 座本体 | 40 | 电源适配器 |
11 | 供电面 | 80 | 桌板 |
11a | 过线孔 | 90 | 受电装置 |
20 | 供电电极 | 91 | 受电设备 |
21 | 第一供电电极 | 92 | 受电膜 |
22 | 第二供电电极 | 921 | 受电基膜 |
23 | 第三供电电极 | 922 | 受电电极 |
31 | 连接电路 | 923 | 转接头 |
32 | 电连接部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智能设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例如笔记本电脑和扫地机器人,前者具备良好的便携性、及应用场景多样化的优势,而能够满足用户自由办公、娱乐的需求,后者通过自动打扫、清洁地面,而能够减轻用户的卫生清洁负担。但这些智能设备均存在工作耗电量高,导致需要频繁充电的问题,并且充电操作不够简便。例如,现有笔记本电脑(受电设备)的充电操作,每次充电时都需要用户先将电源适配器的电源插头插到电源插座上,然后辨别笔记本电脑上充电接口的所在位置,并目视着将电源适配器的充电插头对准充电接口,以便能将充电插头准确插入充电接口。可以看出,该受电装置的充电操作不仅步骤繁琐,且不支持用户盲操作。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供电座,用于受电装置,受电装置具有受电电极组,受电电极组包括至少两受电电极,参照图1至3,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供电座包括:
座本体10,具有供电面11;
供电电极组,设于供电面11,供电电极组包括间隔分布的至少两供电电极,供电电极组用以与受电装置90的受电电极组电连接;以及
电连接部32,与供电电极组电连接,并用以与外部电源电源适配器40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该供电座置放或安装在支撑面上,例如放置在桌子的桌面上,并让供电电极朝上地显露出来,方便用户将受电装置的受电电极与之进行接触电连接。具体地,至少两供电电极分别作为正极端和接地端(负极端),受电装置的受电电极对应设有两个,以与两供电电极分别电连接并构成电路回路。外部电源的电能至少依次通过电连接部、供电电极、及受电电极,以向受电装置供电。如此,当需要充电时,只需将受电装置放置到供电面上,以使供电电极与受电电极接触即可,该充电操作过程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不仅操作简便,而且支持用户盲操作,从而提高受电装置的充电操作便捷性。例如,对于笔记本电脑而言,用户至少不需要每次都专注于寻找笔记本电脑上的充电接口,以及将充电插头对准并插入充电接口的操作,从而提升用户的充电体验。
具体而言,支撑面既可以是诸如桌板的桌面这类悬置于空中的平面,也可以是地面,例如铺设有瓷砖的瓷砖地面。将供电座安装在地面上,并在诸如扫地机器人这类移动智能设备(受电装置)的底面设置受电电极,就能够在该移动智能设备移动到供电座上后自动连接供电电极,并从供电电极上获取电能,从而显著简化其充电操作,并能够依靠其自身重量而保证供电电极与受电电极之间的连接关系,从而使充电工作能够持续正常进行。需要说明的是,供电电极与受电电极之间的连接关系并非特指这两者之间的安装关系,而是包括了受电电极放置在供电电极上的抵持关系。
当支撑面为桌子的桌面,也即支撑件为桌子时,该供电座适用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手机这类便携智能设备。桌子既可以是指公共场景下的办公桌、会议桌、图书馆书桌、餐厅餐台等,也可以是指居家场景下的书房书桌、餐桌、化妆台等,还可以是车辆上的可收纳桌板,例如高铁的座椅背面的小桌板,汽车的前排座椅背面的小桌板等等。当然,除于这些体积较大、不易或不可挪移的结构以外,桌子还可以是可折叠收纳、便携的床上小书桌等。下文将以桌子和笔记本电脑为例进行说明,由于笔记本电脑需要通过电源适配器140才能进行充电,所以可以预先将电源适配器140安装在桌子上,并让电源适配器140与诸如电源插座之类的外部电源相电连接。电源适配器通过电连接部132而与供电电极20相电连接,所以由外部电源获取到电能至少依次通过电源适配器140、电连接部132、供电电极20、及受电电极922,以向笔记本电脑供电。如此,能够允许在桌面上只保留供电电极20显露于外,而将其他诸如电连接部132、电源适配器140等部件置于桌面之外,例如置于桌底或桌板80的侧面,从而避免桌面上因摆放电源适配器140、电线等导致桌面杂乱、不整洁的问题。也即,能避免桌面上飞线问题,以使桌面更加整洁。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共场景使用笔记本电脑的情景下,例如桌子为会议室内的会议桌,或图书馆内的书桌,由于桌子预先配置有电源适配器40,所以用户无需携带电源适配器40也能够实现对笔记本电脑的充电,避免用户携带体积硕大、笨重的电源适配器40的困扰,从而方便用户移动办公或娱乐,进而提升用户体验。同理,在居家场景使用笔记本电脑的情景下,也能够在用户移动使用笔记本电脑时提供便捷性,例如在书房的书桌上、餐厅的餐桌上、卧室的化妆台上均设有供电座及电源适配器40,则能够支持用户在这些位置上移动办公并任意切换位置,全程无需携带电源适配器40。再者,在供电座置放在桌板80上情景下,由于供电座可相对桌板80移动,所以能够在使供电座与受电装置90保持电连接的前提下,方便用户自由地调整供电座及其上的受电装置90的位置,从而提升供电座的使用灵活性。
需要说明的是,电连接部32可以是导电线、连接器或接线端子等,只要能够实现与电源适配器40相连接即可。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受电装置90既可以是包括受电设备、及外置于受电设备的受电电极922结构,也可以是包括受电设备,受电设备上设有受电电极922。具体地,受电设备91可以是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下文将以受电设备配置为笔记本电脑为例进行说明。请参照图3,在受电装置90一实施例中,受电电极922结构配置为受电膜92,受电膜92包括受电基膜921、设于受电基膜921的受电电极922、及与受电电极922电连接的转接头923,转接头923用以与笔记本电脑的充电接口安装并电连接,受电膜92粘贴在笔记本电脑的底面并让受电电极922朝下地显露出来。如此,电能至少依次经过电源适配器40、电连接部32、供电电极20、受电电极922、转接头923、及充电接口,以对笔记本电脑进行供电。当然,受电电极922结构还可以配置为受电底托,受电底托包括底托本体、设于底托本体的受电电极922、及与受电电极922电连接的转接头923,转接头923用以与笔记本电脑的充电接口安装并电连接,底托本体嵌套在笔记本电脑的底面,并让受电电极922朝下地显露出来。在受电设备自身设有受电电极922的实施例中,具体地,例如笔记本电脑的壳底盖上设有受电电极922、壳体内设有主控电路板、及连接于主控电路板与受电电极922之间的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电路板),如此,电能至少依次经过电源适配器40、电连接部32、供电电极20、受电电极922、及FPC转接头923,直至主控电路板,以对笔记本电脑进行供电。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中通过供电座上的供电电极20与受电电极922相接触,以实现对受电设备有线充电的充电形式,能够支持较大的充电功率,从而提升该充电过程的充电效率,以满足诸如笔记本电脑之类的工作功率较高的受电设备的使用需求。也即,能够以有线充电的效率来获得无线充电的体验。
在一实施例中,可选地,供电面11位于座本体10的正面设置,供电面11用以供受电装置90放置。如此,能够利用受电装置90自身重量将受电电极922压持在供电电极20上,以使这两者保持有效的抵接关系,并保证电路回路的有效连通。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座本体的正面开设有避让槽,供电面位于避让槽的槽底壁或槽侧壁上,受电装置上的受电电极配置为柱状结构,例如弹簧顶针,以便受电电极能够伸入避让槽,并与槽内的供电电极相抵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供电面位于座本体的侧面设置。
请参照图2,在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至少两供电电极包括互相间隔设置的第一供电电极21、第二供电电极22和第三供电电极23,第一供电电极21作为正极端,第二供电电极22作为接地端,第三供电电极23作为信号端。可以理解地,受电装置90的受电电极922包括第一受电电极、第二受电电极及第三受电电极,并分别与第一供电电极21、第二供电电极22和第三供电电极23一一对应设置。具体而言,第一供电电极21和第二供电电极22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第二供电电极22与第三供电电极23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呈相交设置。如此,通过设置第三供电电极23作为信号端,能够方便电源适配器40经由供电电极20直接获取到受电装置90的充电参数。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至少两供电电极配置为间隔设置的第一供电电极和第二供电电极,第一供电电极作为正极端,第二供电电极作为接地端,受电装置的受电电极对应设有第一受电电极和第二受电电极并分别作为正极端和接地端,以与第一供电电极和第二供电电极电连接以构成电路回路;其中,可以采用载波通信、负载识别电路或无线通信等方式,以使电源适配器获取供电过程中所需的供电参数。例如,将负载识别电路模块设在供电座的供电电极与电连接部之间,或在电源适配器上,以商议受电装置的充电电压、电流等参数。又例如,受电装置上设有第一无线模块,供电座或电源适配器上设有第二无线模块,第一无线模块与第二无线模块能够实现无线通信连接,以便将受电装置的充电参数传输给电源适配器;具体地,无线模块可以采用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模块、蓝牙模块、5G(第5代移动通信)模块、4G(第4代移动通信)模块等任一种形式。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第一供电电极、第二供电电极及第三供电电极沿同一方向间隔排布。
在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座本体10包括一座分块,第一供电电极21、第二供电电极22和第三供电电极23这三个供电电极均设于座分块。如此,通过将三个供电电极设在同一个座分块(座本体10)上,既能够方便生产、仓储管理、运输及销售供电座10,从而降低供电座10的生产成本,又能够方便用户存放及使用该供电座10产品,从而提高用户体验。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座本体包括至少两分体设置的座分块,至少两供电电极分设于不同的座分块上,例如座本体包括三个座分块,第一供电电极设在一座分块,第二供电电极设在另一座分块,第三供电电极设在又一座分块。
在一实施例中,可选地,供电电极(包括第一供电电极21、第二供电电极22和第三供电电极23)配置为导电箔、导电片、柔性电路板、金属化塑胶体、及导电薄膜的其中至少一种。具体而言,导电箔可以是铜箔、铝箔等;导电片可以是金属片、导电塑料片等,例如导电硅胶片、导电石墨片、导电泡沫片等;导电薄膜可以是ITO(Indium-Tin Oxide,氧化铟锡)导电膜玻璃、ATO(Antimony Doped Tin Oxide,纳米掺锑二氧化锡)薄膜等;金属化塑胶体可以通过塑料表面金属化或塑料整体金属化的工艺制备。如此,通过平展开来的供电电极,能够提高供电电极20所覆盖的桌板80面积,从而允许受电装置90在桌板80上一定范围内的位移,也即,受电装置90的受电电极922能够在供电电极20所覆盖的区域内进行移动而保持抵接电连接关系,从而保证对受电装置90的正常供电工作,进而提升供电座的使用灵活性及便捷性。也即,相较于无线充电技术,本实施例中还能使笔记本电脑在桌面上具有更大的移动范围。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供电电极还可以配置为弹簧顶针等。
在一实施例中,可选地,供电电极20粘接于供电面11。如此,能够方便供电电极20与座本体10的安装,以提升供电座的生产效率,并降低制造成本。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供电电极嵌设于供电面,或者是供电面设有凹槽,供电电极嵌设并粘接固定在凹槽内。如此,能够避免供电电极在供电面上发生移位,也即,使供电电极能够保持在正确位置上。在另一些实施中,供电座还包括限定环,供电电极至少部分显露于限定环的内孔,并至少部分夹设于限定环与供电面之间。如此,能够避免使用粘接剂导致诸如甲醛等有害物质挥发的问题,并能够方便拆装、更换损坏的供电电极。在又一些实施中,供电电极与座本体热压成型为一体设置。如此,能够保证供电电极与座本体的连接强度,避免供电座使用中供电电极意外脱离座本体的问题,进而提高供电座的使用寿命。
在一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三供电电极23在自身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分别对应第一供电电极21和第二供电电极22。如此,能够让三个供电电极所覆盖的桌板80面积更宽广,有利于该供电座适配于不同尺寸型号的受电装置90,从而提高供电座的通用性。可以理解的,尺寸大小不同的受电装置90,其上的受电电极922位置及尺寸可能会存在差异,例如笔记本电脑大小不一,其壳底盖上的相邻两个受电电极的间距会有不同。而由于供电座上的三个供电电极互相间隔地平展开来,所以不同间距的受电电极放置到其上后,均能够保持有效的接触电连接,从而满足不同尺寸的笔记本电脑的使用要求。其次,还能够允许受电设置在桌板80上发生小幅度移动,也不会影响供电过程的正常工作,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为了进一步提高供电座的通用性,并方便受电设备在桌板80上进行小幅度移动,在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在桌板80的宽度方向,也即,在第三供电电极123的长度方向上,第一供电电极121和第二供电电极122的长度尺寸均小于第三供电电极123的长度尺寸。如此,能够支持笔记本电脑在桌面宽度方向上具有更大的移动范围。当然,在第一供电电极、第二供电电极及第三供电电极沿桌板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的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在桌板的宽度方向上,第一供电电极、第二供电电极及第三供电电极的长度尺寸趋于一致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可选地,供电电极20呈面状设置,受电电极922呈点状设置。需要说明的是,点状指的是,点状结构在面状结构上的接触面积远小于面状结构的面积,也即,是个相对大小关系,所以,点状并非特指只是一个小小触点。与如此,相较于供电电极和受电电极均呈点状设置而言,本实施例中,笔记本电脑不需要与桌面精准定位,就能使供电电极与受电电极发生抵接,也即,支持笔记本电脑能够随意地放置在桌面上就能实现充电。并且,在此基础上,能够节省供电电极或受电电极的用料量,从而节省制造成本。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供电电极和受电电极均呈面状设置;或者,供电电极呈点状设置,受电电极呈面状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座本体10还具有座底面,供电座还包括连接于供电电极20与电连接部32之间的连接电路31,连接电路31设于座本体10内或座底面。具体而言,供电面11对应连接电路31设有过线孔11a,以供连接电路31穿过该过线孔11a并延伸至座本体10内或座底面。连接电路31配置为导电线、导电箔、导电片、导电薄膜、及柔性电路板的其中至少一种。如此,能够避免连接电路31长期暴露在外而导致受损的问题,起到保护连接电路31的效果,从而提高供电座的使用寿命。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连接电路设在供电面,供电座还包括覆盖连接电路的保护膜或垫片。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连接电路在供电面上并由供电电极延伸至座本体的侧面,座本体的侧面设有过线槽,连接电路穿设过线槽并延伸至座本体的底面。
在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座本体10的材质配置为绝缘材质,或者,供电电极20与供电面11之间夹设有绝缘结构。具体而言,绝缘材质可以是橡胶、塑料、玻璃、陶瓷、云母或石棉等,绝缘结构可以是绝缘胶、绝缘漆、绝缘硅脂、绝缘膜、塑料片或陶瓷片等。如此,能够避免不同的供电电极之间发生电连接导致电路短路的问题,以保证供电座的正常供电工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座本体的材质配置为绝缘材质,同时供电电极与供电面之间夹设有绝缘结构;或者是,供电电极自身具备绝缘结构,例如在供电电极配置为柔性电路板的实施例中,由于柔性电路板的基板是绝缘材质,所以基板可以直接安装在座本体上,并将其上的供电电极与座本体隔离开来,如此,座本体的材质可以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供电座还包括磁吸件(附图中未示出),磁吸件设于座本体10。具体而言,磁吸件可以是具有磁性材质的磁性结构,例如由铁氧体、钕铁硼或钐钴材质制备成的磁性体,也可以是电磁铁结构。本实施例中,磁吸件设有四个,并分设于座本体10的四个角落位置,而供电电极20设于四个磁吸件所围合成的区域内。如此,既不会影响中心区域的供电电极20工作,又能够提供稳定可靠的磁吸力,以将具备磁性材质的受电装置90吸附住,提升受电装置90在供电座上的放置平稳性。需要说明的是,受电装置90既可以是受电设备的壳体材质配置为磁性材质,例如笔记本电脑的壳底盖材质设为磁性材质,也可以是向用户提供或用户自行购买具备粘接剂的磁性结构,例如磁铁,并将磁性结构对应供电座上的磁吸件粘贴到受电装置90的底面,以与磁吸件产生磁性作用力。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供电座还包括吸盘,吸盘设于座本体。
请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供电座还包括电源适配器40,电源适配器40与电连接部32电连接。如此,向用户一并提供电源适配器40,能够方便用户直接使用供电座的供电功能,节省用户自行配置及安装电源适配器40的操作,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供电座作为最基础配置,而电源适配器作为选配方案以供用户自行选择,也即,用户既可以只采购供电座,也可以供电座与电源适配器一起组合地采购。
在另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座本体的相对两侧均设有嵌设结构(附图中未示出),嵌设结构用以嵌设连接于桌板80。如此,既能够提高供电座在桌子上的安装可靠性和稳定性,又能够使供电座的上表面与桌面呈现趋于平顺过渡的状态,从而使桌面显得更加整洁、平整,并提升用户体验。
在另一实施例中,可选地,桌板对应座本体设有收纳槽(附图中未示出),收纳槽贯穿桌板80的一侧面并形成有滑入口,供电座的座本体10的相对两侧缘设有嵌设结构,收纳槽对应嵌设结构设有导向结构,两导向结构分设于滑入口的相对两侧。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嵌设结构配置为嵌设凸筋,导向结构配置为滑槽。如此,既能够方便供电座的安装、拆卸,从而方便清洁、维修及更换供电座,并且供电座安装到位后,嵌设凸筋与滑槽的配合结构能够起到限位作用,以避免供电座在上下方向上随意窜动的问题,从而提高供电座的安装稳定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桌板对应座本体设有收纳槽,嵌设结构配置为卡扣,收纳槽的侧壁上对应卡扣设有卡槽,卡扣卡置于卡槽,且座本体至少部分位于收纳槽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供电座,用于受电装置,所述受电装置具有受电电极组,所述受电电极组包括至少两受电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座包括:
座本体,具有供电面;
供电电极组,设于所述供电面,所述供电电极组包括间隔分布的至少两供电电极,所述供电电极组用以与所述受电电极组电连接;以及
电连接部,与所述供电电极组电连接,并用以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本体还具有座底面,所述供电座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供电电极与所述电连接部之间的连接电路;
所述连接电路设于所述座本体内及/或所述座底面,或者,所述连接电路设于所述供电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电路配置为导电线、导电箔、导电片、导电薄膜、及柔性电路板的其中至少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本体的材质配置为绝缘材质,或者,所述供电电极与所述供电面之间夹设有绝缘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极配置为导电箔、导电片、导电薄膜、柔性电路板、金属化塑胶体、及弹簧顶针的其中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供电电极呈点状设置,所述受电电极呈面状设置;或者,所述供电电极呈面状设置,所述受电电极呈点状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面位于所述座本体的正面设置;
和/或,所述供电电极粘接于所述供电面;
和/或,所述供电电极嵌设于所述供电面;
和/或,所述供电座还包括限定环,所述供电电极至少部分显露于所述限定环的内孔,并至少部分夹设于所述限定环与所述供电面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本体包括至少两分体设置的座分块,至少两所述供电电极分设于不同的所述座分块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本体包括一座分块,至少两所述供电电极包括均设于所述座分块且互相间隔的第一供电电极、第二供电电极和第三供电电极,所述第一供电电极作为正极端,所述第二供电电极作为接地端,所述第三供电电极作为信号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电电极和所述第二供电电极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供电电极与所述第三供电电极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呈相交设置;
和/或,所述第三供电电极在自身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分别对应所述第一供电电极和所述第二供电电极;
和/或,在所述第三供电电极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供电电极和所述第二供电电极的长度尺寸均小于所述第三供电电极的长度尺寸。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本体的相对两侧均设有嵌设结构,所述嵌设结构用以嵌设连接于支撑件;
和/或,所述供电座还包括磁吸件,所述磁吸件设于所述座本体;
和/或,所述供电座还包括与所述电连接部电连接的电源适配器,所述电源适配器用以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814176.0U CN218783584U (zh) | 2022-04-08 | 2022-04-08 | 供电座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814176.0U CN218783584U (zh) | 2022-04-08 | 2022-04-08 | 供电座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783584U true CN218783584U (zh) | 2023-03-31 |
Family
ID=85708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814176.0U Active CN218783584U (zh) | 2022-04-08 | 2022-04-08 | 供电座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783584U (zh) |
-
2022
- 2022-04-08 CN CN202220814176.0U patent/CN21878358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050473B2 (en) | Articles with electrical charging surfaces | |
US20180205193A1 (en) | Multifunctional socket | |
US7986059B2 (en) | Device cover with embedded power receiver | |
US20110227527A1 (en) | Wireless charging kit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CN218682799U (zh) | 供电桌 | |
CN218783584U (zh) | 供电座 | |
CN211930299U (zh) | 磁吸充电座及磁吸充电组件 | |
CN217769526U (zh) | 一种便携式无线充电宝 | |
KR200474737Y1 (ko) | 모바일 단말기용 충전 거치대 | |
CN217882195U (zh) | 供电片 | |
CN218449512U (zh) | 受电设备 | |
CN217406215U (zh) | 充电装置 | |
CN218070244U (zh) | 受电片和受电装置 | |
CN218242510U (zh) | 受电座和受电装置 | |
CN204481529U (zh) | 一种碰触式充电装置 | |
CN209982159U (zh) | 无线充电装置 | |
CN114696419A (zh) | 充电装置 | |
CN206136314U (zh) | 墙壁式无线路由器 | |
CN209786852U (zh) | 一种可对手持式小风扇及多组移动电源充电的多功能充电座 | |
CN106786855B (zh) | 充电背贴、充电座及充电支架 | |
CN216356041U (zh) | 一种磁吸充电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220510369U (zh) | 侧面接触用电单元和无线充电器 | |
CN220544745U (zh) | 一种组合式无线充电器 | |
CN216602133U (zh) | 一种充电线路内嵌隐藏式的家具 | |
CN221727971U (zh) | 无线充电支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