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34325A - 一种金属网结构及触控屏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金属网结构及触控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34325A
CN113934325A CN202111200941.6A CN202111200941A CN113934325A CN 113934325 A CN113934325 A CN 113934325A CN 202111200941 A CN202111200941 A CN 202111200941A CN 113934325 A CN113934325 A CN 1139343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mmy
grid
touch electrode
metal
tou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0094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荣
陈庆中
陈禄禄
简建明
李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ngzhuo Optical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ngzhuo Optical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ngzhuo Optical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Jingzhuo Optical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0094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34325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343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343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网结构及触控屏,该金属网结构包括间隔布列的触控电极通道网以及设置于相邻两触控电极通道网之间的dummy网,触控电极通道网由若干连续的金属线交叉形成,dummy网由若干具有断口的金属线交叉形成,触控电极通道网与dummy网之间断开设置,且触控电极通道网与dummy网开口率一致。

Description

一种金属网结构及触控屏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属网结构及触控屏。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触摸屏有电阻式触摸屏、电容式触摸屏、红外式触摸屏和超声波式触摸屏等。其中电容式触摸屏可以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来进行工作,电容式触摸屏包括基层、两层导电层和玻璃保护层,两层导电层分别位于基层相对的两侧,其中一侧导电层上方有玻璃保护层。导电层可以是ITO(Indium Tin Oxides,铟锡氧化物)涂层、金属网格、纳米银、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等。
制作金属网格时,首先会使用光刻、蒸镀、电铸等技术制作模具,同时在基材表面涂UV胶,再用模具在UV胶上压印出沟槽,最后在沟槽内填充银浆形成金属网。所以金属网的结构取决去模具中金属网的结构,模具中的金属网格并不是一整块连续完整的金属网格,而是会间断开,分开后的每份网格都是触控电极通道网,两个触控电极通道网中间有空白部分,触控电极通道网连接驱动设备,空白部分不连接驱动设备,仅具有光学匹配效果。这会导致间隔区域和触控电极通道区域形成色差,视觉效果较差。现在市场上减少色差的方式是在间隔区域加上非连续网格,这种非连续网格与触控电极通道区域的网格形状、大小和网格线宽完全一致,仅仅是在网格中增加了断口,但这种方法弥补色差效果有限,且所采用的非连续网格在在网格方案较小时弥补效果更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金属网结构及触控屏,能够弥补触控电极通道网与dummy网之间的色差,改善视觉效果,且改善效果不受触控电极通道网格的大小与形状限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金属网结构,包括间隔布列的触控电极通道网以及设置于相邻两触控电极通道网之间的dummy网,触控电极通道网由若干连续的金属线交叉形成,dummy网由若干具有断口的金属线交叉形成,触控电极通道网与dummy网之间断开设置,且触控电极通道网与dummy网开口率一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金属网结构,通过调整触控电极通道网与dummy网的开口率使其保持一致来弥补色差,这是由于触控电极通道网与dummy网单位面积内所包含的金属线面积不同,因此金属线所在区域反射的光线的多少与空白区域所透过光线的多少也不同,会形成色差,开口率是指在单元象素内,实际可透光区的面积与单元象素总面积的比率,而开口率的一致会让触控电极通道网与dummy网单位面积内金属网面积相同,从而弥补色差,该调整方式可以适应任意大小与种类的网格且弥补色差效果良好。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组成每个触控电极通道网的金属线总长度为A1,组成每个触控电极通道网的金属线宽度为B1,组成每个dummy网的金属线总长度为A2,组成每个dummy网的金属线宽度为B2,每个触控电极通道网覆盖的区域面积为S1,每个dummy网覆盖的区域面积为S2,B1和B2的关系满足:B1/B2=(A2×S1)/(A1×S2)。
以上通过调整触控电极通道网中金属线宽度与dummy网中金属线宽度来使触控电极通道网与dummy网开口率达到一致的方式,操作简便,适应性强,且对金属线宽度的调整不容易影响到触控性能。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dummy网中的每个网格为dummy网格,触控电极通道网中的每个网格为触控电极通道网格,且dummy网格与触控电极通道网格中每个网格的形状都相同且面积都相等。
dummy网与触控电极通道网越相近,则色差越小,因此,dummy网格形状与触控电极通道网格形状相同,面积相等都会使二者色差更小。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触控电极通道网格的边长为L1,触控电极通道网格的边宽为B1,每个dummy网格的边长为L2,dummy网格的边宽为B2,dummy网格的每个边长上断口的长度均为d,L1、L2、B1和B2满足:L1×B1=(L2-d)×B2。。
以上计算方式只针对当触控电极通道网格与dummy网格的形状为边长相等的多边形时,在这种特殊情况下,这种计算方式更简单。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dummy网格的边线均有断口。
以上结构可以让dummy网中避免出现大面积连续的网格,这种dummy网中的大面积连续网格会对触控性能存在干扰。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断口的长度为4μm-10μm且每个述断口的长度均相等。
以上结构可以避免断口过小导致的微短路与断口过大导致的色差更明显,断口长度的统一可以使dummy网更容易加工且内部颜色更加均一。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断口都处于dummy网格的边线的中点处。
以上结构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在处理金属网时网格交点处所累积银浆对断口的影响,断口距离金属网格交点越近,短路风险越高。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构成触控电极通道网的金属线与构成dummy网的金属线,线宽均为0.5μm~10μm。
线宽过小时无法制作,线宽太大容易出现摩尔纹效应,影响观看体验。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触控电极通道网由四边形网格、五边形网格和六边形网格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
触控电极通道网中的网格形状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调节网格形状,灵活多变。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触控电极通道网格与dummy网格形状为菱形。
在一些情况下,因为网格与显示屏幕的重复单元的周期相接近,二者之间会产生摩尔纹,从而影响观看体验,菱形格是最容易规避摩尔纹的规则网格。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触控电极通道网平行等间距排列,且每个触控电极通道网相同。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触控屏,包括第一方面的金属网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屏,由于采用了第一方面的金属网结构,极大的弥补了色差,使使用者观看显示屏时视觉效果良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电容屏通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金属网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金属网格结构细节结构示意图;
图4为触控电极通道网格的边线平分线示意图;
图5为触控电极通道网格结构示意图;
图6为dummy网格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种菱形网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种随机网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种触控屏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01-触控电极通道;02-间隔区域;
1-dummy网;2-触控电极通道网;11-dummy网格;21-触控电极通道网格;B1-触控电极通道网格线宽;B2-dummy网格线宽,d-断口长度;111-断口;L1-触控电极通道网格边长;L2-dummy网格边长;3-显示屏;4-触控层;5-底层;41-基材层;42-第一金属网;43-第二金属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触摸屏的种类很多,包含以下几种:电阻式触摸屏、电容式触摸屏、红外式触摸屏和超声波式触摸屏等。其中,电容式触摸屏为四层复合结构,中间层为基层,最外层是一矽土玻璃保护层,基层与保护层中间的ITO涂层作为工作面,四个角上引出四个电极,基层另一面也是ITO涂层,作用是作为屏蔽层以保证良好的工作环境。当手指触摸在触摸屏最外层时,由于人体所带生物电,用户和触摸屏最外层表面形成一个耦合电容,对于高频电流来说,电容是直接导体,于是手指从接触点吸走一个很小的电流。这个电流分别从工作面的四角上的电极中流出,并且流经这四个电极的电流与手指到四角的距离成正比,控制器通过对这四个电流比例的精确计算,得出触摸点的位置。导电层除了可以是ITO涂层外,也可以是金属网格、纳米银、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等材料。
金属网格触控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其中主要部件金属网格需要使用先进的光刻技术将铜膜或其它导电金属膜制成极细的网状线路。如图1所示,导电层的金属网格会被间断开。间隔分开后的每部分金属网格都是触控电极通道01,只有触控电极通道01连接驱动设备,两个相邻的触控电极通道01中间为不连接驱动设备的间隔区域02,仅具有光学匹配效果。
金属网存在的区域由于金属线会反射光线,且该区域与没有金属网的区域所透过光线的多少也不同,所以金属网存在的区域与其它没有金属网的区域会形成色差,这会导致使用者在观看显示屏时视觉效果较差。能看见呈条纹状的色差纹路,通过在间隔区域02加上非连续网能够一定程度减小色差,这里的非连续网仅为减少色差作用,所以该非连续网与触控电极通道01不能连通,但这种方法弥补色差效果有限,且所采用的非连续网在触控电极通道01中的网格方案较小时弥补效果更差。为了增加弥补效果,需要减小断口长度或者时减少断口数量,但是减小断口长度会容易造成微短路;减少断口数量会使短路风险提高,与此同时也会对触控性能存在干扰。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网结构及触控屏,能够弥补触控电极通道01区域与间隔区域02之间的色差,改善视觉效果,且改善效果不受网格大小与种类限制。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该金属网结构及触控屏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金属网结构,如图2与图3所示,金属网结构包括间隔布列的触控电极通道网2以及设置于相邻两触控电极通道网2之间的dummy网1,触控电极通道网2由若干连续的金属线交叉形成,dummy网1由若干具有断口111的金属线交叉形成,触控电极通道网2与dummy网1之间断开设置,上述的两种金属线交叉都会形成若干个网格,且触控电极通道网2与dummy网1开口率一致。
色差形成的原因是触控电极通道网2的金属网格与dummy网1的金属网格不一致,所以可透光区域的面积与金属线的面积都不同,开口率是指在单元象素内,实际可透光区域的面积与单元象素总面积的比率。开口率一致需要使触控电极通道网2与dummy网1在单位面积内,金属线所占面积相同,以此来尽可能地让金属线反射相同的光且单位面积内透过相同的光,减小色差。
需要注意的是,触控电极通道网2中连续金属线交叉形成的每个网格为触控电极通道网格21,dummy网1中具有断口111的金属线交叉形成的每个网格为dummy网格11,dummy网格11形状与触控电极通道网格21形状相同且面积相等。例如,当触控电极通道网格21为菱形网格,dummy网格11也是菱形网格;当触控电极通道网格21为随机网格,dummy网格11也是随机网格。由于围成触控电极通道网格21的金属线具有宽度,所以在计算触控电极通道网格21的面积的时候,如图4所示,首先将围成触控电极通道网格21的具有宽度的边线转换成没有宽度的线,该没有宽度的线为沿边线延伸方向平分边线的线,如图4虚线所绘,这样的平分线包围形成了一个闭合区域,该区域可以计算面积。触控电极通道网格21可以直接根据这种方法计算面积,而dummy网格11在计算网格面积时,由于具有断口111,需要先忽略断口111的存在,将dummy网格11看成密闭的网格,再将围成dummy网格11的具有宽度的边线转换成没有宽度的线,该没有宽度的线为沿边线延伸方向的平分边线的线,这样的平分线包围形成了一个新的网格,该网格可以计算面积。
在设计dummy网1时,dummy网1与触控电极通道网2越一致,则色差越小。因此,dummy网1需要与触控电极通道网2尽可能相同,这样色差才会最小。完全相同的dummy网1与触控电极通道网2之间是没有色差的,但是dummy网1中的断口111的存在是为了保证在金属网格在导电时不会微短路,所以无法取消断口111,而断口111的大小也与短路风险有关,断口111越小,虽然触控电极通道网2与dummy网1之间的色差也会越小,但与此同时触控屏的短路风险也会增大,所以断口111的大小也不会因为减小色差而被调整,因此,在使触控电极通道网2与dummy网1开口率一致的调整中,对金属线宽的调整是最佳方案。
如图5与图6所示,上述的触控电极通道网格边长L1指的是,沿触控电极通道网2中的每个网格的边的延伸方向的长度,dummy网格边长L2指的是,沿dummy网1中的每个网格的边的延伸方向的长度,网格的边线上的断口长度d也属于dummy网格边长L2。断口长度d指的是沿dummy网格11的边长的延伸方向上断口111的长度。触控电极通道网格线宽B1指的是与触控电极通道网格边长L1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触控电极通道网格21金属线的宽度,dummy网格线宽B2指的是与dummy网格边长L2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dummy网格11金属线的宽度。
在实现触控电极通道网2开口率与dummy网1开口率一致的方式中,组成每个触控电极通道网2的金属线总长度为A1,触控电极通道网格线宽为B1,组成每个dummy网1的金属线总长度为A2,dummy网格线宽为B2,每个触控电极通道网2覆盖的区域面积为S1,每个dummy网1覆盖的区域面积为S2,根据开口率的计算方式,要使触控电极通道网2开口率与dummy网1开口率一致则需要触控电极通道网2与dummy网1单位面积内的空白面积相等,也就是说触控电极通道网2与dummy网1单位面积内的金属线所占面积相等。需要上述数值满足等式:(A1×B1)/S1=(A2×B2)/S2。由于能被调整的只有线宽,因此该等式可以变换为:B1/B2=(A2×S1)/(A1×S2),该公式可以直接计算在进行减小色差的dummy网1设计时,任意大小与种类网格的网格线宽,适用性强。
一般的,每个触控电极通道网2覆盖的区域面积为S1,每个dummy网1覆盖的区域面积为S2,组成每个触控电极通道网2的金属线总长度为A1与组成每个dummy网1的金属线总长度为A2都为定值,A2相比A1少了dummy网1中所有断口长度d的总和,由于A1已经确定,断口长度d又已经确定,所以A2也为定值。此时,只需要根据触控电极通道网格线宽B1对dummy网格线宽B2进行调整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每个触控电极通道网2覆盖的区域面积表示的是每个触控电极通道网2覆盖部分的整体面积,包括网格内部的空格面积与金属网格面积,且在触控电极通道网2边缘处,不完整的触控电极通道网格21所占面积也属于触控电极通道网2覆盖的区域面积,计算方式为:将不完整的触控电极通道网格21断裂的两个点用线段连起来,重新形成一个封闭的区域,该连线是没有宽度的线,只为计算不完整网格的封闭区域面积,所有的不完整网格均可以这样计算所占面积。为了方便计算,触控电极通道网2覆盖部分可以用依次将边缘断点连成一条闭合的线围成,该线内部围成的图形面积则为触控电极通道网2所在区域面积。
上述的每个dummy网1覆盖的区域面积表示的是每个dummy网1存在部分的整体面积。每个dummy网1覆盖的区域在计算时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依次将dummy网1边缘断点连成一条闭合的线围成的区域,该部分的计算方式为:由于断口111也属于覆盖区域,所以将断口111处变为金属线,将dummy网1看作与触控电极通道网2一样由连续的金属线组成的网,计算该部分区域面积的方式也与计算上述触控电极通道网2覆盖的区域面积的方式相同,该区域面积为dummy网1第一部分的面积。第二部分为dummy网1与触控电极通道网2之间的间隙区域,具体区域为:依次将触控电极通道网2边缘断点连成一条闭合的线围成的区域与依次将dummy网1边缘断点连成一条闭合的线围成区域两个区域之间的部分。计算方法为:将触控电极通道网2靠近dummy网1一侧的断点进行依次连线,将dummy网1靠近触控电极通道网2一侧的断点进行依次连线,两条连线的端点依次连接围成一个矩形,计算该矩形的面积,该矩形的面积为dummy网1第二部分的面积。之后将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面积相加即可得出每个dummy网1覆盖的区域面积,上述起连接作用的线段均不存在线宽。
具体的,上述金属线交叉形成的网格形状可以是但不限于: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且在同一个触控电极通道网2里,这些网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连续金属线交叉形成的触控电极通道网2中,网格形状的一种组合情况为,如图7所示的触控电极通道网2,该触控电极通道网2由大小相同的菱形排列组成。菱形网是应用最多的网,这是因为在一些情况下,网格与显示屏幕的图样会叠合从而产生叠纹,影响观看体验,菱形网格是最不容易产生叠纹的网格形状。
在连续金属线交叉形成的触控电极通道网2中,网格形状还有一种组合情况为,如图8所示的触控电极通道网2,该触控电极通道网2包括: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与七边形,且排列方式与图形形状与图形边长大小没有规律,这种网格被称为随机网,随机网适应性更强且多用于大屏幕。
特别的,当触控电极通道网格21与dummy网格11全都相同,且都为等边多边形时,此时每个触控电极通道网格21的每条边长都相等,且每个dummy网格11的每条边长也相等时,每个触控电极通道网格21的每条边长的长度为L1,触控电极通道网格线宽为B1,每个dummy网格11的每条边长的长度为L2,dummy网格线宽为B2,每个边长上断口111的长度均为d,L1、L2、B1和B2满足:L1×B1=(L2-d)×B2
这是由于当上述触控电极通道网格21与dummy网格11为边长相等的n(n≥3)边形时,此时在触控电极通道网2与dummy网1取大小相等的面积,该面积内部包含的多边形个数相同,即多边形边长条数相等,又因为多边形为边长相等的多边形,所以只要触控电极通道网格边长L1与dummy网格边长L2所占面积相等即可让触控电极通道网2开口率与dummy网1开口率一致。该公式可以在触控电极通道网格21与dummy网格11为边长相等的n(n≥3)边形这种特殊情况下应用,这种计算方式更简单。
具体的,如图6所示,每个dummy网格11中的每条边线上都有断口111且断口111均处于dummy网格11的边线的中点处。这是由于在制作金属网格时,需要经过银浆涂布,在网格交点处容易出现银浆凝固后的堆积,当断口长度d相同时,断口111处于远离网格交点处出现短路的几率远远小于断口111处于交点处出现短路的几率。而每个dummy网格11中每条边上都有断口111可以让dummy网1中避免出现大面积连续的网格,这种dummy网1中的大面积连续网格会对触控性能存在干扰。
需要说明的是,dummy网1中断口111所在的位置与形成的断口长度d都符合上述要求,这样可以避免断开处出现明显色差且与此同时不对触控性能形成干扰。
表1
Figure BDA0003303509470000101
表1是金属网制作时常用参数的范围,孔径原本是指物体表面上孔的直径,由于在金属网中,触控电极通道网格21与dummy网格11的形状均为多边形,不存在直径。因此,孔径在这里代表着多边形不相邻顶点之间的距离,例如,菱形网格则为两个相对顶点之间的距离,该距离最小为50μm,最大为650μm,过小的孔径会让金属网过密,影响显示效果;而过大的孔径会影响到电容屏的触控灵敏度。
触控电极通道网格线宽B1与dummy网格线宽B2虽然可以进行调节以弥补色差,但触控电极通道网格线宽B1与dummy网格线宽B2极小,在微纳米级别,具体的取值范围应该在0.5-10μm之间。这是因为,理论上来讲,线宽越小越小越好,但由于工艺限制,线宽过小时无法制作。而当线宽太大又容易出现摩尔纹效应,摩尔纹效应是一种特殊的光学现象,它是两条线或两个物体之间以固定的角度和频率发生干涉后产生的视觉效果,会影响观看体验,而且网格线太宽也会影响开口率,使光穿透面积较小,最终影响视觉效果。
dummy网格11中断口111的长度都相等且尺寸在4-10μm之间。这是由于断口111过小时会导致微短路,而断口111过大时又会形成色差过大的问题,断口111长度的统一可以使dummy网1更容易加工且使dummy网11内部颜色更加均一。
在dummy网1的设计中,开口率的大小一般会大于0.85,开口率是指在单元象素内,实际可透光区的面积与单元象素总面积的比率。显然开口率越高,光透过率也越高。较小的开口率会让能透过的光较少,当光从金属网中穿过时,金属网开口率越大,在显示时亮度越大,亮度太小会影响到使用时的视觉效果。这里的开口率大于等于0.85为一般情况下对金属网的开口率的限制,当有特殊要求时,开口率的大小也可以进行调整。
透过率指的是光的透过率,透过率与开口率相关,开口率越大,透过率也会越大。一般来说,透过率要大于80%,这样才可以有视觉效果较好的呈像。
方阻就是方块电阻,指一个正方形的薄膜导电材料边到边之间的电阻。在金属网格中,方阻越小,触控反应速度越快,所以在制作时会需要更小的方阻来满足需求,在一般制作时,方阻要小于等于50Ω/sq,由于方阻的大小与面积无关,所以方阻的单位不标注面积单位。
需要注意的是,表1中对金属网的各项限制,为一般情况下制作金属网的各项数据要求,且仅用以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如果在制作时有其它要求也可进行改变。
如图2所示,触控电极通道网平行等间距排列,且每个触控电极通道网相同。
实施例二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触控屏。触控屏的结构如图9所示,该触控层4包括显示屏3、触控层与底层5,触控层处于显示屏3与底层5中间,触控层包括基材层41、第一金属网42与第二金属网43,第一金属网42与第二金属网43采用了符合第一方面的金属网结构的金属网,第一金属网42在基材层41与显示屏3之间,第二金属网43在基材层41与底层5之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层4,由于采用了第一方面的金属网结构,极大的弥补了色差,使使用者观看显示屏3时视觉效果良好。
第一金属网42与第二金属网43的网格方向不同,两个金属网上的图形相互垂直,可以把它们看作是在两个垂直方向连续变化的滑条。由于两个垂直方向连续变化的滑条架构在不同表面,其相交处形成电容节点。一个滑条可以当成驱动线,另外一个滑条当成是侦测线。当电流经过驱动线中的一条导线时,如果外界有电容变化的信号,那么就会引起另一层导线上电容节点的变化。在使用过程中,手指会在显示屏3上进行操作,由于人体所带生物电,用户和显示屏3最外层表面形成一个耦合电容,对于高频电流来说,电容是直接导体,于是手指从接触点吸走一个很小的电流。这个电流会从会从第一金属网42上的电极中流出,控制器通过对这四个电流比例的精确计算,得出触摸点的位置,进行工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金属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布列的触控电极通道网以及设置于相邻两所述触控电极通道网之间的dummy网,所述触控电极通道网由若干连续的金属线交叉形成,所述dummy网由若干具有断口的金属线交叉形成,所述触控电极通道网与所述dummy网之间断开设置,且所述触控电极通道网与所述dummy网开口率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网结构,其特征在于,组成每个所述触控电极通道网的金属线总长度为A1,组成每个所述触控电极通道网的金属线宽度为B1,组成每个所述dummy网的金属线总长度为A2,组成每个所述dummy网的金属线宽度为B2,每个所述触控电极通道网覆盖的区域面积为S1,每个所述dummy网覆盖的区域面积为S2,所述B1和B2的关系满足:B1/B2=(A2×S1)/(A1×S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dummy网中的每个网格为dummy网格,所述触控电极通道网中的每个网格为触控电极通道网格,且所述dummy网格与所述触控电极通道网格中每个网格的形状都相同且面积都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触控电极通道网格的边长为L1,所述触控电极通道网格的边宽为B1,每个所述dummy网格的边长为L2,所述dummy网格的边宽为B2,所述dummy网格的每个边长上断口的长度均为d,所述L1、L2、B1和B2满足:L1×B1=(L2-d)×B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dummy网格的边线均有所述断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金属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断口的长度为4μm-10μm且每个所述断口的长度均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金属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断口都处于所述dummy网格的边线的中点处。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触控电极通道网的金属线与构成所述dummy网的金属线,线宽均为0.5μm~10μm。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通道网由四边形网格、五边形网格和六边形网格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通道网格与所述dummy网格形状为菱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通道网平行等间距排列,且每个触控电极通道网相同。
12.一种触控屏,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金属网结构。
CN202111200941.6A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金属网结构及触控屏 Pending CN1139343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00941.6A CN113934325A (zh)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金属网结构及触控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00941.6A CN113934325A (zh)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金属网结构及触控屏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34325A true CN113934325A (zh) 2022-01-14

Family

ID=79279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00941.6A Pending CN113934325A (zh)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金属网结构及触控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3432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77116B (zh) 柔性触控面板、触控显示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TWI628573B (zh) 觸控面板結構
CN105630246B (zh) 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显示器件
JP5766759B2 (ja) 伝導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678585B (zh) 生產觸控面板之方法
TWI503875B (zh) 圖形化透明導電膜
CN102902856A (zh) 金属网导电薄膜的随机网格设计方法、导电膜及其制作方法
CN110767674A (zh) 显示面板、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TWI489340B (zh) 觸控面板及包含其之顯示裝置
CN107622990B (zh)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6933398A (zh) 触控面板与电子装置
CN106055141A (zh) 触控显示装置
TWI727245B (zh) 觸控面板
CN216486398U (zh) 一种金属网结构及触控屏
CN109643199B (zh) 触摸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制造触摸基板的方法
CN113934325A (zh) 一种金属网结构及触控屏
CN106133847B (zh) 具有纳米结构的图案的透光性导电体及其制造方法
CN207586893U (zh) 一种双面导电结构和触控面板
CN208569609U (zh) 触控面板
CN106354310A (zh) 一种触控面板、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及触控显示屏
KR102520036B1 (ko) 터치센서용 노광 마스크
TW201528080A (zh) 電子裝置
US11119617B2 (en) Transparent electrode member, multilayer transparent electrode member, and capacitive sensor
KR102150881B1 (ko) 터치센서 및 이를 형성하는 노광 마스크
KR20180121749A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그를 구비한 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