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26171A - 运动姿势的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运动姿势的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26171A
CN113926171A CN202010672676.0A CN202010672676A CN113926171A CN 113926171 A CN113926171 A CN 113926171A CN 202010672676 A CN202010672676 A CN 202010672676A CN 113926171 A CN113926171 A CN 1139261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motion
landing
impact force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7267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26171B (zh
Inventor
董晓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7267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2617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261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261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261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261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71/00Games or sports accessories not covered in groups A63B1/00 - A63B69/00
    • A63B71/06Indicating or scoring devices for games or players, or for other sports activities
    • A63B71/0619Displays, user interfaces and indic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ort equipment, e.g. display mounted on treadmills
    • A63B71/0622Visual, audio or audio-visual systems for entertaining, instructing or motivating the us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220/00Measuring of physical parameters relating to sporting activity
    • A63B2220/20Distances or displacements
    • A63B2220/22Stride length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220/00Measuring of physical parameters relating to sporting activity
    • A63B2220/50Force related parameters
    • A63B2220/51For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220/00Measuring of physical parameters relating to sporting activity
    • A63B2220/50Force related parameters
    • A63B2220/51Force
    • A63B2220/53Force of an impact, e.g. blow or punch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220/00Measuring of physical parameters relating to sporting activity
    • A63B2220/62Time or time measurement used for time reference, time stamp, master time or clock sign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220/00Measuring of physical parameters relating to sporting activity
    • A63B2220/64Frequency, e.g. of vibration oscill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220/00Measuring of physical parameters relating to sporting activity
    • A63B2220/80Special sensors, transducers or devices therefor
    • A63B2220/83Special sensors, transducers or devic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osition of the sensor
    • A63B2220/836Sensors arranged on the body of the us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225/00Miscellaneous features of sport apparatus, devices or equipment
    • A63B2225/50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e.g. by radio transmitters or telemet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230/00Measuring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 user
    • A63B2230/62Measuring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 user pos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运动姿势的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接收用户输入的检测请求,根据用户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参数,若确定用户在运动过程中进行目标运动,则根据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和着地冲击力阈值,获取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的姿势的检测结果,且输出检测结果。因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进行目标运动时的着地角度小于预设角度,在用户进行该目标运动时,会对用户的腿部产生一个着地冲击力,该着地冲击力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力会对膝关节造成损伤,而剪切力的大小与着地冲击力的大小相关,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着地冲击力对用户进行目标运动时的姿势进行检测,准确性高。

Description

运动姿势的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智能终端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运动姿势的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用户在运动的过程中,运动姿势至关重要。正确的运动姿势能够使得用户的身体得到全面的锻炼,而不正确的运动姿势不仅不能使用户达到锻炼的目的,还会在运动过程中造成身体损伤。
现有技术中,用户可以穿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的鞋子,压力传感器能够检测到用户在跑步的过程中的着地角度。当着地角度小于预设角度时,可以确定用户在进行跨步跑。若用户在进行跨步跑时的步幅大于预设距离,则确定用户的跨步跑姿势错误。
现有技术中对跨步跑的评价依赖于步幅,准确度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运动姿势的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提高用户的运动姿势的检测准确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运动姿势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智能设备、也可以应用于智能设备中的芯片。下面以应用于智能设备为例对该方法进行描述,该方法中,智能设备接收用户输入的检测请求时,可以根据所述用户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参数,判断所述用户在运动过程中是否进行所述目标运动,若用户在运动过程中进行所述目标运动,则获取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进而根据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和着地冲击力阈值,获取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的姿势的检测结果。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用户的运动过程为跑步或行走的运动过程。
其中,用户可以以语音方式或者在智能设备的界面上输入检测请求,该检测请求指示检测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的姿势。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目标运动可以为跨步跑运动或者其他运动,用户在进行该目标运动时的着地角度小于预设角度。其中,该着地角度指的是膝关节与着地点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应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用户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参数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一项:着地时间、着地方式、步频、步幅、摆动角度、外翻幅度。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如上运动参数获取用户的着地角度,或者用户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参数可以包括着地角度。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用户的着地角度,确定用户在运动过程中是否进行所述目标运动。其中,若用户连续N步的着地角度均小于预设角度,则可以确定用户在运动过程中进行所述目标运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的着地角度小于预设角度,在用户进行该目标运动时,会对用户的腿部产生一个着地冲击力,该着地冲击力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力会对膝关节造成损伤,而剪切力的大小与着地冲击力的大小相关,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着地冲击力对用户进行目标运动时的姿势进行检测,会更为准确的检测用户进行目标运动时的姿势是否正确。检测用户进行目标运动时的姿势是否正确或者姿势的准确度高低,是通过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和着地冲击力阈值获取的。应理解,若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远远大于着地冲击力阈值,则确定该一步的姿势错误,或者说姿势的准确度低。
在获取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的姿势的检测结果后,可以输出检测结果。其中,检测结果可以包括用户进行目标运动时的姿势正确或错误,或者可以包括用户进行目标运动时的姿势的准确度或评分等。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设备输出检测结果的方式可以为:显示检测结果,或者以语音的方式播放检测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上述用户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参数,获取用户的着地角度,进而判断用户在运动过程中是否进行目标运动。其中,用户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参数可以包括用户在运动过程中每一步的运动参数,该用户在运动过程中每一步的运动参数可以包括如下任一项:用户在每一步时的着地时间、着地方式、步频、步幅、摆动角度、外翻幅度。因为不同的用户,身高、体重等属性参数不同,因此在运动过程中,智能设备采集的相同的运动参数时,用户的着地角度不一样,为了更为准确的获取用户每一步的着地角度,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结合用户的属性参数和用户在运动过程中每一步的运动参数,获取用户在运动过程中每一步的着地角度。用户的属性参数可以包括:身高、年龄、性别、体重等中的一项或多项。
其中,智能设备中可以预先存储有着地角度模型。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用户的属性参数和用户在运动过程中每一步的运动参数,输入至该着地角度模型中,得到用户在运动过程中每一步的着地角度。应理解,该着地角度模型可以为神经网络模型,通过训练参数训练得到。其中,训练参数可以为不同用户的属性参数、每个用户在运动过程中每一步的运行参数,以及每个用户在运动过程中每一步的着地角度。
用户在运行过程中,运动速度不一样,不同的速度给用户造成的着地冲击力是不同的。速度增大时着地冲击力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即着地冲击力的合理区间是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加,也就是说,不同速度下着地冲击力阈值不同。因此为了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用户进行目标运动时,可以根据用户的速度确定用户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阈值。应理解,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阈值不仅与速度有关,还与其他条件(如地面的软硬程度等)相关,而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速度,获取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阈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速度,确定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阈值,进而根据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和对应的着地冲击力阈值,获取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的姿势的检测结果。其中,大于对应的着地冲击力阈值的着地冲击力表征用户受到的着地冲击力过大,会对用户的膝关节造成损伤,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大于对应的着地冲击力阈值的着地冲击力,以及对应的着地冲击力阈值,获取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的姿势的检测结果。进一步的,因为着地冲击力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力(即对膝盖的剪切力)造成膝盖的损伤,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大于对应的着地冲击力阈值的着地冲击力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力,以及对应的着地冲击力阈值,获取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的姿势的检测结果。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的姿势的检测结果可以但不限于为:姿势正确或错误,或者姿势错误的严重程度,或者姿势的评分。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智能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可穿戴设备。该可穿戴设备可以为能够采集上述运动参数的可穿戴设备,也可以为不能够采集上述运动参数的可穿戴设备。其中,当智能设备为终端设备或其他不能采集运动参数的可穿戴设备时,采集运动参数的可穿戴设备可以将采集到的运动参数发送至终端设备或其他不能采集运动参数的可穿戴设备,以使终端设备或其他不能采集运动参数的可穿戴设备执行上述的运动姿势的检测方法。
上述实施例中讲述了智能设备执行运动姿势的检测方法的过程,下述实施例中对智能设备执行运动姿势的检测方法的场景进行说明。
在一种可能的场景中,用户可以在运动前输入检测请求,智能设备在用户运动的过程中采集用户的运动参数,进而根据上述运动参数获取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的姿势的检测结果,且在用户结束运动时输出该检测结果。其中,该检测结果可以包括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着地角度,以及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的姿势的评分。
在一种可能的场景中,用户可以在运动前输入检测请求,智能设备在用户运动的过程中采集用户每一步的运动参数,根据确定用户任一步的运动参数和用户的属性参数,确定该一步的着地角度。在该步的着地角度小于预设角度,可以继续获取下一步的着地角度,直至用户连续N步的着地角度均小于预设角度,则可以根据该N步的着地冲击力和对应的着地冲击力,输出用户进行该N步的姿势的检测结果。在接下来用户运动的过程中,可以重复该步骤,进而在用户进行运动的过程中,输出多个检测结果。
其中,当检测结果中包括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的姿势的评分时,在所述用户的运动过程中,若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的姿势的评分小于第一评分阈值,则输出第一提醒信息,所述第一提醒信息指示所述用户姿势错误;以及,在所述用户的运动过程中,若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的姿势的评分大于第二评分阈值,则输出第二提醒信息,所述第二提醒信息指示所述用户保持姿势。
在一种可能的场景中,用户可以在结束运动后,输入检测请求,进而获取该次运动的检测结果。应注意,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还可以选择任一次历史运动,获取该历史运动的检测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在智能设备上观看到检测结果,以便在下一次运动时注意自己的运动姿势,或者用户在运动的过程中,智能设备可以实时提醒用户的姿势是否正确或者错,以便用户可以以正确的姿势进行运动,提高了用户体验。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运动姿势的检测装置,包括:收发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检测请求,所述检测请求指示检测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的姿势,所述用户进行所述目标运动时的着地角度小于预设角度。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参数,若确定所述用户在运动过程中进行所述目标运动,则获取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且根据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和着地冲击力阈值,获取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的姿势,以及输出检测结果,所述检测结果用于表征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的姿势的准确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运动参数包括所述用户在运动过程中每一步的运动参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用户在运动过程中每一步的运动参数和所述用户的属性参数,获取所述用户在运动过程中每一步的着地角度,若所述用户连续N步的着地角度均小于所述预设角度,则确定所述用户在运动过程中进行所述目标运动,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用户在运动过程中每一步的运动参数和所述用户的属性参数输入至着地角度模型中,得到所述用户在运动过程中每一步的着地角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在运动过程中每一步的运动参数包括如下至少一项:着地时间、着地方式、步频、步幅、摆动角度、外翻幅度,所述着地方式包括:前脚掌着地、后脚掌着地或全脚掌着地;所述用户的属性参数包括如下至少一项:身高、年龄、性别、体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具体用于获取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阈值,且根据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和对应的着地冲击力阈值,获取所述检测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速度,确定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大于对应的着地冲击力阈值的着地冲击力,以及对应的着地冲击力阈值,获取所述检测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大于对应的着地冲击力阈值的着地冲击力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力,以及对应的着地冲击力阈值,获取所述检测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用户开始运动前,接收所述检测请求。相应的,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用户进行运动的过程中,输出所述检测结果;或者,在所述用户运动结束后,输出所述检测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用户运动结束后,接收所述检测请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着地角度,以及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的姿势的评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着地角度,以及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的姿势的评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用户的运动过程中,若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的姿势的评分小于第一评分阈值,则输出第一提醒信息,所述第一提醒信息指示所述用户姿势错误;以及,在所述用户的运动过程中,若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的姿势的评分大于第二评分阈值,则输出第二提醒信息,所述第二提醒信息指示所述用户保持姿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可穿戴设备的所述用户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参数。
第二方面提供的运动姿势的检测装置,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的方法,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可以参照上述第一方面,在此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中的智能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收发器;所述收发器耦合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收发器的收发动作;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指令时,指令使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以上第一方面可能的设计所提供的方法的单元、模块或电路。该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设备,也可以为应用于智能设备的一个模块,例如,可以为应用于智能设备的芯片。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芯片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运动姿势的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因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进行目标运动时的着地角度小于预设角度,在用户进行该目标运动时,会对用户的腿部产生一个着地冲击力,该着地冲击力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力会对膝关节造成损伤,而剪切力的大小与着地冲击力的大小相关,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着地冲击力对用户进行目标运动时的姿势进行检测,准确性高。该方法可以包括接收用户输入的检测请求,检测请求指示检测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的姿势,根据用户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参数,若确定用户在运动过程中进行目标运动,则获取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且根据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和着地冲击力阈值,获取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的姿势的检测结果,且输出检测结果。
附图说明
图1为跨步跑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运动姿势的检测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场景示意图一;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设备的界面示意图一;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运动姿势的检测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设备的界面示意图二;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运动姿势的检测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运动姿势的检测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运动姿势的检测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图10对应的场景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设备的界面示意图三;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运动姿势的检测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场景示意图二;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运动姿势的检测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6为图15对应的场景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设备的界面示意图四;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运动姿势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智能设备已广泛应用于用户的生活中,为用户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智能设备可以检测用户的睡眠情况,如可以获取用户的深睡时间、浅睡时间等。智能设备还可以记录用户的行走步数、总结用户一段时间的运动情况,以督促用户及时运动。随着用户健康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运动。用户在自主运动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运动姿势不正确导致身体损伤。
图1为跨步跑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用户在跑步过程中,前脚的着地点位于重心的前方,若用户的着地角度较小,形成跨步,称为跨步跑。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运动姿势的检测方法可以应用于跨步跑运动中,其中,跨步跑时用户的着地角度较小,可以小于预设角度。应注意,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运动姿势的检测方法还可以应用于用户的着地角度小于预设角度的其他运动中,下述实施例中将跨步跑以及其他运动统称为目标运动,下述先以跨步跑进行描述。
目前对用户的跨步跑的姿势进行检测的一种方式为:在跑步机上设置摄像头,以获取用户在跨步跑过程中的图像,进而在图像中获取用户在跨步跑过程中的姿势。将用户的跨步跑姿势和标准的跨步跑姿势进行比较,在用户的姿势不正确时可以进行提醒。但该检测方法需要用户在固定的地方进行跨步跑,适用性低。
目前对用户的跨步跑的姿势进行检测的另一种方式为:在鞋子上设置压力传感器,用户可以穿上鞋子后,压力传感器能够检测到用户在跑步的过程中的着地角度。当着地角度小于预设角度时,可以确定用户在进行跨步跑。若用户在进行跨步跑时的步幅大于预设距离,则鞋子会产生震动,以提醒用户跨步跑姿势错误,进而使得用户及时调整跨步跑的姿势。其中,跨步跑会对用户的腿部产生一个着地冲击力(反向作用力),该着地冲击力在膝关节处形成剪切力,剪切力会对胫股关节、髌股关节的造成拉扯和磨损。因此,跨步跑时姿势的错误会对膝关节造成损伤。而采用步幅检测跨步跑姿势的准确性低,因为即使有时用户的步幅较大,但用户跑步缓慢,剪切力较小,对膝关节不造成损伤。
剪切力的大小与着地冲击力的大小相关,当着地冲击力较小时,跨步跑形成的剪切力也较小,当着地冲击力较大时,跨步跑形成的剪切力也较大。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运动姿势的检测方法中,以用户在跨步跑时的着地冲击力作为检测用户跨步跑的姿势的标准,可以提高跨步跑的姿势的检测准确性。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执行运动姿势的检测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智能设备,该智能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机或其它处理设备、可穿戴设备(手表、运动手环、运动脚环等)、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下述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智能设备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智能设备200可以包括:处理器201,存储器202,无线通信模块203,传感器204和显示屏205等。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智能设备2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智能设备2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2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201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显示处理单元(displayprocess unit,DPU),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智能设备200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201。其中,处理器201可以是智能设备200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处理器201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处理器201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01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201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201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这就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201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智能设备200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等。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智能设备200的结构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智能设备200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存储器202可以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该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处理器201可以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202的指令,从而使得智能设备200执行下述实施例中的相关动作。存储器202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存储器2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01可以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202的指令,和/或存储在设置于处理器201中的存储器的指令,来使得智能设备200执行各种功能应用及数据处理。
智能设备2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模块203实现。无线通信模块203可以提供应用在智能设备20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蓝牙,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203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203可以提供应用在智能设备20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无线通信模块203用于实现智能的收发功能。
传感器204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204A、陀螺仪传感器204B和加速度传感器204C等。其中,压力传感器204A用于感受压力信号,可以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204A可以设置于显示屏205,智能设备200根据压力传感器204A检测所述触摸操作强度。陀螺仪传感器204B可以用于确定智能设备200的运动姿态。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陀螺仪传感器204B确定智能设备200围绕三个轴(即,x,y和z轴)的角速度。加速度传感器204C可检测智能设备200在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当智能设备200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还可以用于识别智能设备200姿态,应用于横竖屏切换,计步器等应用。
显示屏205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205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的,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diode,FLED),Miniled,MicroLed,Micro-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QLED)等。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智能设备200还可以包括:音频模块206,麦克风207。智能设备200可以通过音频模块206、麦克风207实现音频功能,如音乐播放,录音,与用户的语音交互等。其中,音频模块206用于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也用于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音频模块206还可以用于对音频信号编码和解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206可以设置于处理器201中,或将音频模块206的部分功能模块设置于处理器201中。智能设备200可以设置至少一个麦克风207。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智能设备200可以设置两个麦克风207,除了采集声音信号,还可以实现降噪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设备中的陀螺仪传感器204B和加速度传感器204C可以采集用户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参数,如着地时间、着地方式、步频、步幅、摆动角度、外翻幅度、着地冲击力等,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传感器如何采集获取运动参数的过程不做赘述。处理器201用于执行下述实施例中的图5、图6、图8-图10、图13、图15中所示的动作,以对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的姿势进行检测。基于图2所示的智能设备可以实现下述实施例中的运动姿势的检测方法,具体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参照下述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应理解,图2中的结构说明为智能设备的示例,下述实施例中以执行运动姿势的检测方法的执行主体为智能设备进行说明,智能设备中集成有上述图2所示的各模块,能够实现上述各模块的功能。
本申请的专业术语释义:
跨步跑:前脚的着地点位于重心的前方,着地角度小,形成跨步。
着地角度:髋关节与着地点连线与地面形成的夹角。
着地时间:脚触地至脚离地的时长。
着地方式:脚着地瞬间与地面的接触方式,可以包括前脚掌着地、后脚掌着地或全脚掌着地等。
摆动角度:小腿从蹬地开始,随惯性向大腿自然折叠的幅度。
外翻幅度:运动时脚掌向外翻的幅度。
着地冲击力:运动时用户的腿部受到地面的反向冲击力。
步幅:用户运动时两脚之间的距离。
步频:单位时间内用户行走或跑步的步数。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运动姿势的检测方法进行说明。下面这几个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运动姿势的检测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运动姿势的检测方法可以包括:
S301,接收用户输入的检测请求,检测请求指示检测请求指示检测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的姿势,用户进行目标运动时的着地角度小于预设角度。
S302,根据用户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参数,若确定用户在运动过程中进行目标运动,则获取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
S303,根据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和着地冲击力阈值,获取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的姿势的检测结果。
S304,输出检测结果。
上述S301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向智能设备输入检测请求。其中,用户输入检测请求的方式可以但不限于为语音输入或界面输入。示例性的,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场景示意图一。如图4所示,用户可以通过语音的方式向智能设备输入检测请求,如用户可以说出检测请求“开始检测我的运动姿势吧”或“检测一下我今天的运动姿势”。图4中以智能设备以足部可穿戴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设备的界面示意图一。示例性的,智能设备的界面上可以显示有“检测”控件,用户选择该控件即为向智能设备输入检测请求。图5中以智能设备为智能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其中,检测请求指示检测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的姿势。其中,目标运动为用户的着地角度小于预设角度的运动,如上述的跨步跑或其他着地角度小于预设角度的运动。检测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的姿势指的是可以检测用户的姿势是否标准,是否错误或者姿势的标准度等。
上述S302中,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户在输入检测请求后开始运动,智能设备可以采集并存储用户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参数,检测请求指示输出用户在当前运动过程中进行目标运动的姿势的检测结果。或者,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智能设备可以存储用户在历史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参数,检测请求指示输出用户在历史运动过程中进行目标运动的姿势的检测结果。无论上述哪种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运动参数可以包括用户的着地角度和用户受到的着地冲击力。其中,运动参数具体可以包括用户在运动过程中每一步对应的着地角度和着地冲击力。应理解,着地角度和着地冲击力可以由智能设备中的传感器采集获取。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用户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参数,确定用户在运动过程中是否进行目标运动。因为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的着地角度小于预设角度,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用户的着地角度,确定用户的运动过程中是否包括目标运动。其中,若用户在运动过程中连续N步的着地角度均小于预设角度,则确定用户在运动过程中进行目标运动。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N可以预先设置。其中,预设角度为经过大数据或用户的经验预先设置的,该预设角度可以为80度。可以想到的是,若用户在运动过程中不包括连续N步的着地角度均小于预设角度,则确定用户的运动过程中不包括目标运动。其中,当用户在运动过程中进行目标运动时,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运动参数中,获取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
上述S303中,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和着地冲击力阈值,获取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的姿势的检测结果。其中,着地冲击力阈值可以为预先设置的。
其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用户的着地冲击力大于着地冲击力阈值时,可以确定用户这一步的运动姿势错误。进而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该方法可以确定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姿势是否正确。该种方式可以如下表一:
表一
着地冲击力 运动姿势
X<sub>i</sub>≥X<sub>1</sub> 错误
X<sub>i</sub>≤X<sub>1</sub> 正确
其中,Xi表示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任一步的着地冲击力,X1表示着地冲击力阈值。如上表一,当Xi≥X1时,可以确定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的这一步时的姿势错误,当Xi≤X1时,可以确定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的这一步时的姿势正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着地冲击力阈值可以为多个,该多个着地冲击力阈值可以将用户的运动姿势划分为对应的等级,如下表二所示:
表二
着地冲击力 运动姿势错误的等级
X<sub>i</sub>≤X<sub>1</sub> 轻微
X<sub>2</sub>≤X<sub>i</sub>≤X<sub>1</sub> 一般
X<sub>3</sub>≤X<sub>i</sub>≤X<sub>2</sub> 中等
X<sub>4</sub>≤X<sub>i</sub>≤X<sub>3</sub> 严重
应理解,上述的着地冲击力阈值可以包括X1、X2、X3、X4。根据上述表二,可以确定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姿势错误的等级,该等级用于表征用户进行目标运动的一步时姿势错误的严重程度,进而通过上述表二可以获取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姿势错误的严重程度。例如,上述轻微表示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的一步时的姿势错误程度轻微,一般表示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的一步时的姿势错误程度一般,中等表示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的一步时的姿势错误程度属于中等,严重表示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的一步时的姿势错误程度严重。示例性的,当X4≤Xi≤X3时,可以确定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的这一步时的姿势错误程度严重。
应理解,无论采用上述表一或表二中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的每一步时的运动姿势的检测结果进行加和平均,得到最终的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的运动姿势的检测结果。
上述S304中,在获取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的姿势的检测结果后,可以输出该检测结果。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用户结束后在智能设备的界面上显示检测结果,或者,以语音的方式播放检测结果。或者,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用户运动的过程中,输出检测结果。示例性的,如用户连续N步的着地角度均小于预设角度,则确定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可以根据该N步的着地冲击力和着地冲击力阈值,获取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该N步的姿势的检测结果,以及输出该N步的检测结果。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智能设备输出检测结果的方式不做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运动姿势的检测方法包括:接收用户输入的检测请求,检测请求指示检测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的姿势,根据用户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参数,若确定用户在运动过程中进行目标运动,则获取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且根据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和着地冲击力阈值,获取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的姿势的检测结果,且输出检测结果。因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进行目标运动时的着地角度小于预设角度,在用户进行该目标运动时,会对用户的腿部产生一个着地冲击力,该着地冲击力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力会对膝关节造成损伤,而剪切力的大小与着地冲击力的大小相关,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着地冲击力对用户进行目标运动时的姿势进行检测,准确性高。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智能设备中的传感器可以采集到用户的着地角度,与压力传感器类似的,上述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压力传感器获取用户的着地角度。但该种方式的适用范围低,因为压力传感器设置在鞋中,才能检测来自用户的压力,进而才能计算出用户的着地角度。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采用未设置在鞋中的智能设备,如足部可穿戴设备、腿部或腰部可穿戴设备采集着地时间、着地方式、步频、步幅、摆动角度、外翻幅度等运动参数,根据这些运动参数计算获取用户的着地角度。该种方式适用范围广,可以适用于目前的可穿戴设备中。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运动姿势的检测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运动姿势的检测方法可以包括:
S601,接收用户输入的检测请求。
S602,获取用户的属性参数。
S603,根据运动参数和用户的属性参数,获取用户在运动过程中每一步的着地角度。
S604,若用户连续N步的着地角度均小于预设角度,则确定用户在运动过程中进行目标运动,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S605,获取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
S606,根据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和着地冲击力阈值,获取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的姿势的检测结果。
S607,输出检测结果。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S601、S605-S607中的实施方式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S301、S302-S304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上述S602中,因为不同的用户,身高、体重等属性参数不同,因此在运动过程中,智能设备采集的相同的运动参数时,用户的着地角度不一样。示例性的,对于相同的运动参数,如相同的着地时间、着地方式、以及步频、步幅时,儿童的身高矮、腿的长度短,因此着地角度更小,而对于成人来说,成人的身高高、腿的长度长,因此着地角度大。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属性参数和用户的运动参数,获取用户的着地角度。据此,本申请实施例中需要获取用户的属性参数。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用户的属性参数可以包括:身高、年龄、性别、体重等中的一项或多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户的智能设备由用户一个人使用,则用户可以预先在智能设备中存储属性参数,在进行姿势检测时,可以直接将存储的属性参数作为用户的属性参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户的智能设备由多个用户使用,该智能设备中可以存储有多个用户的属性参数。因此在进行姿势检测时,用户可以选择对应的属性参数。
示例性的,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设备的界面示意图二。如图7所示,智能设备的设置界面上可以显示有多个用户的标识,如用户的名称,用户可以选择目标用户,进而智能设备可以在进行姿势检测时,可以获取该目标用户的属性参数。可选的,用户可以在执行上述S601之前选择目标用户,或者当智能设备执行S602时,检测到智能设备中存储有多个用户的属性参数,则可以显示提醒界面,使得用户选择目标用户。示例性的,如用户在选择上述图5中的“开始检测”控件后,界面可以跳转至上述图7中的选择目标用户的界面,以使得智能设备获取目标用户的属性参数。
上述S603中,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运动参数和用户的属性参数,获取用户在运动过程中每一步的着地角度。运动参数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一项:着地时间、着地方式、步频、步幅、摆动角度、外翻幅度。其中,着地方式包括:前脚掌着地、后脚掌着地或全脚掌着地。应理解,运动参数可以包括用户在运动时每一步的运动参数。如用户在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时间、着地方式、步频、步幅、摆动角度、外翻幅度。应注意的是,运动参数中包括的参数越多,获取的用户的着地角度越准确。
本申请实施例,获取着地角度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在智能设备中预先存储运动参数、属性参数以及着地角度的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可以为函数关系。其中,在属性参数相同时,运动参数中不同的着地时间、着地方式、步频、步幅、摆动角度、外翻幅度等,可以对应不同的着地角度。同理的,在运动参数相同时,属性参数中不同的身高、年龄、性别、体重等,可以对应不同的着地角度。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函数关系,以及运行参数和用户的属性参数,获取用户的着地角度。
本申请实施例,获取着地角度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在智能设备中预先存储有着地角度模型,该着地角度模型可以为神经网络模型,通过训练参数训练得到。其中,训练参数可以为不同用户的属性参数、每个用户在运动过程中每一步的运行参数,以及每个用户在运动过程中每一步的着地角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运动参数和用户的属性参数输入至着地角度模型中,得到用户在运动过程中每一步的着地角度。具体的,可以将用户在运动过程中每一步的运动参数和用户的属性参数输入至着地角度模型中,得到用户在运动过程中每一步的着地角度。
上述S604中,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获取用户在运动过程中每一步的着地角度后,可以根据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确定用户在运动过程中进行目标运动。示例性的,若用户连续N步的着地角度均小于预设角度,则可以确定用户在运动过程中进行目标运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对现有的智能设备不进行改进,进而采用智能设备获取的运动参数计算获取用户的着地角度。该种方式避免了采用压力传感器的方式获取着地角度适用性低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适用范围广。另外,鉴于对于相同的运动参数,不同用户的着地角度不同,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结合用户的属性参数以及运动参数,获取用户在运动时的每一步的着地角度,可以提高着地角度的准确性,进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可以预先设置着地冲击力阈值,其中,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的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阈值是相同的。但是因为用户在运行过程中,运动速度不一样,不同的速度给用户造成的着地冲击力是不同的。速度增大时着地冲击力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这属于正常现象,即着地冲击力的合理区间是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加,也就是说,不同速度下着地冲击力阈值不同。因此为了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用户进行目标运动时,根据用户的速度确定用户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阈值。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运动姿势的检测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上述实施例中的S606可以替换为S606'和S607':
S606',获取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阈值。
S607',根据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和对应的着地冲击力阈值,获取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的姿势的检测结果。
上述S606'中,因为速度增大时着地冲击力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也就是说,不同速度下着地冲击力阈值不同。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速度,确定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阈值。应理解,若用户在硬度较大的地面上进行目标运动,或者用户在较软的地面上进行目标运动,在速度一定的条件下,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阈值也会不同。此处的用意为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阈值不仅与速度有关,还与其他条件相关,而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速度,获取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阈值。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如下公式一获取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阈值Iθ(vi):
Figure BDA0002582907060000121
其中,k表示幂指数,ck表示常系数,vi表示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速度,n表示最大幂指数。
上述S607'中,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获取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阈值后,可以根据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和对应的着地冲击力阈值,获取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的姿势的检测结果。其中,可以获取大于对应的着地冲击力阈值的着地冲击力,进而根据大于对应的着地冲击力阈值的着地冲击力,以及对应的着地冲击力阈值,获取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的姿势的检测结果。
因为着地冲击力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力(即对膝盖的剪切力)造成膝盖的损伤,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大于对应的着地冲击力阈值的着地冲击力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力,以及对应的着地冲击力阈值,获取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的姿势的检测结果。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如下公式二获取检测值X:
Figure BDA0002582907060000131
其中,Ii表示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M表示大于对应的着地冲击力阈值的着地冲击力的步数,其中,M小于等于N;Iicos(αi)表示大于对应的着地冲击力阈值的着地冲击力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力;αi表示大于对应的着地冲击力阈值的着地冲击力的哪一步对应的着地角度。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上述检测值X得到检测结果。示例性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根据如上述表二中的方式,获取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的检测结果为姿势错误的严重程度。应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在采用上述表二中的方式时,可以将检测值X作为上述的Xi,以得到姿势错误的严重程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预先设置映射规则,该映射规则用于将检测值X与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的姿势的检测评分进行映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检测结果包括该检测评分。示例性的,如该映射规则可入下表三所示:
表三
检测值X 检测结果
X≤X<sub>1</sub> 0
X<sub>1</sub>≤X≤X<sub>2</sub> KX+B
X<sub>2</sub>≤X 100
其中,X1和X2为预先设置的阈值。应理解,当检测值X≤X1时,检测结果中的检测评分为0分。当检测值X1≤X≤X2时,可以将X代入上述“KX+B”中获取检测评分,应注意,K和B为预先设置的常数。当检测值X2≤X时,检测结果中的检测评分为100分。本申请实施例在获取检测值X后,可以根据如上表三中的映射规则,获取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的姿势的检测得分。
本申请实施例中,因为用户在运行过程中,运动速度不一样,不同的速度给用户造成的着地冲击力是不同的。速度增大时着地冲击力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不同速度下着地冲击力阈值不同。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速度,确定用户的速度确定用户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阈值,进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应注意,上述实施例中执行运动姿势的检测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终端设备、可穿戴设备。该可穿戴设备可以为能够采集上述运动参数的可穿戴设备,如足部可穿戴设备,也可以为不能够采集上述运动参数的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采集上述运动参数的可穿戴设备可以采集运动参数,进而获取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的姿势的检测结果。或者,本申请实施例中,采集上述运动参数的可穿戴设备可以将采集的运动参数,发送给终端设备或其他不能采集运动参数的可穿戴设备,由该终端设备或可穿戴设备执行上述实施例中获取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的姿势的检测结果的动作,如上述S601-S606。
其中,在终端设备或其他不能采集运动参数的可穿戴设备获取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的姿势的检测结果时,如图9所示,在上述S601之前,可以包括S607。应理解,图9中以终端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运动姿势的检测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S608,接收来自可穿戴设备的运动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用户运动的过程中,可穿戴设备可以采集用户的运动参数,进而将用户的运动参数实时地发送至终端设备或其他不能采集运动参数的可穿戴设备。或者,在用户结束运动时,可穿戴设备可以将用户的运动参数发送至终端设备或其他不能采集运动参数的可穿戴设备。
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智能设备执行运动姿势的检测方法的过程,下述实施例中对智能设备执行运动姿势的检测方法的场景进行说明。应理解,下述实施例中以用户输入检测请求是以界面输入的方式为例进行说明。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运动姿势的检测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运动姿势的检测方法可以包括:
S1001,在用户开始运动前,接收用户输入的检测请求。
S1002,获取用户的属性参数。
S1003,根据运动参数和用户的属性参数,获取用户在运动过程中每一步的着地角度。
S1004,若用户连续N步的着地角度均小于预设角度,则确定用户的运动过程中进行目标运动。
S1005,获取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
S1006,根据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和着地冲击力阈值,获取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的姿势的检测结果。
S1007,在用户运动结束后,输出检测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描述了执行运动姿势的检测方法的场景。图11为图10对应的场景示意图。如图11中的A所示,用户在开始运动前,如可以按照如图4或图5所示的方法,输入的检测请求。在用户运动的过程中,智能设备可以采集运动参数,可以执行上述S1002-S1007,如图11中的B所示。或者,智能设备可以将采集的运动参数发送至终端设备或其他可穿戴设备,以使终端设备或其他可穿戴设备执行上述S1002-S1007。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检测结果包括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着地角度,以及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的姿势的评分。其中,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的姿势的评分可以为上述的检测评分或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的姿势错误的严重程度。应注意,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设备输出检测结果可以为:显示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着地角度,以及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的姿势的评分。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设备可以在用户结束运动后显示检测结果,如图11所示的C所示,用户可以在智能设备的界面上直观地看到检测结果。其中,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设备的界面示意图三。应理解,图12所示的为用户在图11中的C中观看的界面。如图12所示,该界面上可以显示有用户在该次运动中的运动时长,且显示了用户在进行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角度曲线和着地冲击力曲线。其中,着地夹角中的虚线为预设角度,小于该预设角度的区域即为用户进行目标运动对应的区域,如图中的线条区域表示。相对应的,在着地冲击曲线中,线条区域也为目标用户进行目标运动对应的区域。
应理解,图12所示的为用户进行运动时的图表示意图。该界面上还可以显示有详情控件,用户点击该详情控件,可以获取用户在运动过程中的更多信息,如时长、消耗的卡路里,运动轨迹等。其中,图12中还显示有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的姿势的评分,如可以显示“用户进行跨步跑的评分为80分,还需调整姿势,继续努力”。应理解,图12中还可以显示如“跨步跑姿势错误比较严重,请参考正确的姿势”,图12中还可以显示有正确的跨步跑的图片或者视频。
应注意,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S1007还可以替换为S1007',如图13所示,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运动姿势的检测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S1007':在用户进行运动的过程中,输出检测结果。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场景示意图二。图14中的A如图11中的A所示,图14中的B所示的为,在用户进行运动的过程中,输出检测结果。其中,若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的姿势的评分小于第一评分阈值,则可以输出第一提醒信息,第一提醒信息指示用户姿势错误。如智能设备输出提醒语音“姿势错误,还请及时调整”,如图14中的B所示。或者,若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的姿势的评分大于第二评分阈值,可以输出第二提醒信息,第二提醒信息指示用户保持姿势。示例性的,如智能设备输出提醒语音“姿势非常完美,请继续保持”。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评分阈值大于第一评分阈值,第二评分阈值和第一评分阈值为预先设置的。
应理解,该该种方式中,上述S1004中在用户运动时每跑(或走)一步,可以获取用户在这一步的着地角度,若该步的着地角度小于预设角度,则获取下一步的着地角度,直至用户连续N步的着地角度均小于预设角度,则可以根据该N步的着地冲击力和对应的着地冲击力,输出用户进行该N步的姿势的检测结果。在接下来用户运动的过程中,可以重复上述S1003-S1005,以及S1006'中的步骤,可以在用户进行运动的过程中,输出检测结果。
应注意,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S1001还可以替换为S1001″。如图15所示,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运动姿势的检测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S1001″:在用户运动结束后,接收用户输入的检测请求。
图16为图15对应的场景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体现用户在运动结束后,接收用户输入的检测请求,图16中的A所示的为用户进行运动的过程。如图16中的B所示,用户结束运动后,可以输入检测请求,进而得到检测结果。应注意,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可以获取用户运动历史过程中的任一次运动的检测结果。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设备的界面示意图四。如图17所示,该界面上可以显示有此次运动的运动信息,以及历史运动的运动信息。运动信息可以包括如运动时间等信息。其中应注意的是,每个运动的后面还可以显示有“检测”控件,用户可以选择任一次运动对应的“检测”控件,以触发智能设备获取该次运动的检测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描述了智能设备执行运动姿势的检测方法的场景,在不同的场景中,用户触发智能设备开始检测的时机不同,且智能设备输出检测结果的方式不同。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可以直观的看到智能设备显示的检测结果,或者可以在运动过程中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运动姿势,提高用户体验。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运动姿势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所涉及的运动姿势的检测装置可以为前述所说的智能设备,也可以为应用于智能设备中的芯片。该运动姿势的检测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智能设备的动作。如图18所示,该运动姿势的检测装置可以包括:收发模块1801、处理模块1802和显示模块1803。其中,
收发模块1801,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检测请求,所述检测请求指示检测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的姿势,所述用户进行所述目标运动时的着地角度小于预设角度。
处理模块1802,用于根据所述用户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参数,若确定所述用户在运动过程中进行所述目标运动,则获取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且根据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和着地冲击力阈值,获取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的姿势,以及输出检测结果,所述检测结果用于表征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的姿势的准确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运动参数包括所述用户在运动过程中每一步的运动参数。处理模块180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用户在运动过程中每一步的运动参数和所述用户的属性参数,获取所述用户在运动过程中每一步的着地角度,若所述用户连续N步的着地角度均小于所述预设角度,则确定所述用户在运动过程中进行所述目标运动,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1802,具体用于将所述用户在运动过程中每一步的运动参数和所述用户的属性参数输入至着地角度模型中,得到所述用户在运动过程中每一步的着地角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在运动过程中每一步的运动参数包括如下至少一项:着地时间、着地方式、步频、步幅、摆动角度、外翻幅度,所述着地方式包括:前脚掌着地、后脚掌着地或全脚掌着地;所述用户的属性参数包括如下至少一项:身高、年龄、性别、体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1802,具体用于获取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阈值,且根据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和对应的着地冲击力阈值,获取所述检测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180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速度,确定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1802,具体用于根据大于对应的着地冲击力阈值的着地冲击力,以及对应的着地冲击力阈值,获取所述检测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1802,具体用于根据大于对应的着地冲击力阈值的着地冲击力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力,以及对应的着地冲击力阈值,获取所述检测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模块1801,具体用于在所述用户开始运动前,接收所述检测请求。相应的,处理模块1802,具体用于在所述用户进行运动的过程中,输出所述检测结果;或者,在所述用户运动结束后,输出所述检测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模块1801,具体用于在所述用户运动结束后,接收所述检测请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着地角度,以及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的姿势的评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模块1803,用于显示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着地角度,以及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的姿势的评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1802,还用于在所述用户的运动过程中,若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的姿势的评分小于第一评分阈值,则输出第一提醒信息,所述第一提醒信息指示所述用户姿势错误;以及,在所述用户的运动过程中,若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的姿势的评分大于第二评分阈值,则输出第二提醒信息,所述第二提醒信息指示所述用户保持姿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模块1801,还用于接收来自可穿戴设备的所述用户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运动姿势的检测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智能设备的动作,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应理解以上收发模块实际实现时可以为收发器、或者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而处理模块可以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以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处理模块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上述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存储于上述装置的存储器中,由上述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以上处理模块的功能。此外这些模块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模块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例如,以上这些模块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代码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代码的处理器。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文中的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公式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相除”的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Claims (17)

1.一种运动姿势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的检测请求,所述检测请求指示检测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的姿势,所述用户进行所述目标运动时的着地角度小于预设角度;
根据所述用户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参数,若确定所述用户在运动过程中进行所述目标运动,则获取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
根据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和着地冲击力阈值,获取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的姿势的检测结果;
输出所述检测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参数包括所述用户在运动过程中每一步的运动参数,所述根据所述用户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参数,确定所述用户在运动过程中进行所述目标运动,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在运动过程中每一步的运动参数和所述用户的属性参数,获取所述用户在运动过程中每一步的着地角度;
若所述用户连续N步的着地角度均小于所述预设角度,则确定所述用户在运动过程中进行所述目标运动,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用户在运动过程中每一步的运动参数和所述用户的属性参数,获取所述用户在运动过程中每一步的着地角度,包括:
将所述用户在运动过程中每一步的运动参数和所述用户的属性参数输入至着地角度模型中,得到所述用户在运动过程中每一步的着地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在运动过程中每一步的运动参数包括如下至少一项:着地时间、着地方式、步频、步幅、摆动角度、外翻幅度,所述着地方式包括:前脚掌着地、后脚掌着地或全脚掌着地;
所述用户的属性参数包括如下至少一项:身高、年龄、性别、体重。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和着地冲击力阈值,获取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的姿势的检测结果,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阈值;
根据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和对应的着地冲击力阈值,获取所述检测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阈值,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速度,确定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和对应的着地冲击力阈值,获取所述检测结果,包括:
根据大于对应的着地冲击力阈值的着地冲击力,以及对应的着地冲击力阈值,获取所述检测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大于对应的着地冲击力阈值的着地冲击力,以及对应的着地冲击力阈值,获取所述检测结果,包括:
根据大于对应的着地冲击力阈值的着地冲击力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力,以及对应的着地冲击力阈值,获取所述检测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用户输入的检测请求,包括:
在所述用户开始运动前,接收所述检测请求;
相应的,所述输出所述检测结果,包括:
在所述用户进行运动的过程中,输出所述检测结果;或者,
在所述用户运动结束后,输出所述检测结果。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用户输入的检测请求,包括:
在所述用户运动结束后,接收所述检测请求。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着地角度,以及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的姿势的评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所述检测结果,包括:
显示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着地角度,以及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的姿势的评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用户的运动过程中,若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的姿势的评分小于第一评分阈值,则输出第一提醒信息,所述第一提醒信息指示所述用户姿势错误;以及,
在所述用户的运动过程中,若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的姿势的评分大于第二评分阈值,则输出第二提醒信息,所述第二提醒信息指示所述用户保持姿势。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用户输入的检测请求之前,还包括:
接收来自可穿戴设备的所述用户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参数。
15.一种运动姿势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检测请求,所述检测请求指示检测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的姿势,所述用户进行所述目标运动时的着地角度小于预设角度;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参数,若确定所述用户在运动过程中进行所述目标运动,则获取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且根据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每一步的着地冲击力和着地冲击力阈值,获取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的姿势,以及输出检测结果,所述检测结果用于表征所述用户在进行目标运动时的姿势的准确度。
1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收发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与所述存储器耦合,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所述收发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由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收发器进行消息收发。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672676.0A 2020-07-14 2020-07-14 运动姿势的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9261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72676.0A CN113926171B (zh) 2020-07-14 2020-07-14 运动姿势的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72676.0A CN113926171B (zh) 2020-07-14 2020-07-14 运动姿势的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26171A true CN113926171A (zh) 2022-01-14
CN113926171B CN113926171B (zh) 2022-07-12

Family

ID=79273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72676.0A Active CN113926171B (zh) 2020-07-14 2020-07-14 运动姿势的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26171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08008727U1 (de) * 2008-07-02 2008-09-11 Braun, Matthias, Dipl.-Ing. Vorrichtung zur Überprüfung der Haltung bei sportlichen Bewegungsabläufen
CN101447117A (zh) * 2007-11-02 2009-06-03 领溢有限公司 后足部冲击力过载报警方法及其系统和装置
CN108095726A (zh) * 2017-12-21 2018-06-01 中明博瑞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矫正步态的智能穿戴设备
CN110558992A (zh) * 2019-07-30 2019-12-13 福建省万物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步态检测分析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47117A (zh) * 2007-11-02 2009-06-03 领溢有限公司 后足部冲击力过载报警方法及其系统和装置
DE202008008727U1 (de) * 2008-07-02 2008-09-11 Braun, Matthias, Dipl.-Ing. Vorrichtung zur Überprüfung der Haltung bei sportlichen Bewegungsabläufen
CN108095726A (zh) * 2017-12-21 2018-06-01 中明博瑞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矫正步态的智能穿戴设备
CN110558992A (zh) * 2019-07-30 2019-12-13 福建省万物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步态检测分析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26171B (zh) 2022-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Nilsson et al. Tapping-in-place: Increasing the naturalness of immersive walking-in-place locomotion through novel gestural input
JP6596945B2 (ja) 運動解析方法、運動解析装置、運動解析システム及び運動解析プログラム
KR102564269B1 (ko) 생체 정보를 이용하여 운동 정보를 제공하기 위한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US20180220937A1 (en) Motion analysis system, motion analysis apparatus, motion analysis program, and motion analysis method
US20130131555A1 (en) Gait analysis using angular rate reversal
US11446564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storage medium stor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CN105311814A (zh) 运动解析装置、运动解析方法、以及运动解析系统
JP2016034480A (ja) 報知装置、運動解析システム、報知方法、報知プログラム、運動支援方法及び運動支援装置
KR20130118647A (ko) 운동량에 따른 멀티미디어 운동 컨텐츠의 디스플레이 방법 및 이를 적용한 멀티미디어 장치
CN105311813A (zh) 运动解析系统、运动解析装置、以及运动解析方法
KR101853465B1 (ko) 보폭 산출과 nfc 기능을 갖는 러닝머신 시스템
KR102241414B1 (ko) 머신 러닝 모델을 이용한 특정 움직임에 대한 피드백을 제공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TW201842432A (zh) 自動配置感測器的方法、電子設備及記錄媒體
JP6365031B2 (ja) 活動量測定装置、活動量の測定方法、活動量の測定プログラム
CN113926171B (zh) 运动姿势的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3457106B (zh) 一种跑步姿态检测方法与穿戴设备
US20220096917A1 (en) Screen soccer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screen soccer
CN111353345B (zh) 提供训练反馈的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JP2018143537A (ja) 運動解析装置、運動解析システム、運動解析方法及び運動解析プログラム
JP7020479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Martínez-Martí et al. Validation of instrumented insoles for measuring height in vertical jump
TW201545720A (zh) 腳步偵測系統
WO2016063661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240041354A1 (en) Tracking caloric expenditure using a camera
US11590393B2 (en) Animation preparing device, animation prepar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