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25311B - 一种全自动贴合人体背部智能座椅交互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自动贴合人体背部智能座椅交互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925311B CN113925311B CN202111206168.4A CN202111206168A CN113925311B CN 113925311 B CN113925311 B CN 113925311B CN 202111206168 A CN202111206168 A CN 202111206168A CN 113925311 B CN113925311 B CN 11392531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ule
- value
- sitting posture
- user
- curr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5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37396 body weigh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36544 postu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988 bone and bo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03 everyda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85 persist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36—Support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 A47C7/40—Support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for the back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31/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for chairs, beds, or the like,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e.g. upholstery fasteners, mattress protectors, stretching devices for mattress nets
- A47C31/12—Means, e.g. measuring means for adapting chairs, beds or mattresses to the shape or weight of persons
- A47C31/126—Means, e.g. measuring means for adapting chairs, beds or mattresses to the shape or weight of persons for chai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62—Accessories for chai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全自动贴合人体背部智能座椅交互方法及系统,其属于智能座椅技术领域,座椅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背部贴合模块,座椅上还设置有第一压力检测子模块,每个背部贴合模块上均设置有第二压力检测子模块,所述方法应用于座椅的控制终端,所述方法包括:根据第一压力检测子模块采集用户的体重值,并将体重值与用户输入的身份信息建立的映射关系;根据体重值和背部贴合模块的数量生成标准推力值;控制背部贴合模块同时移动,并获取第二压力检测子模块采集实时推力值;当目标实时推力值与标准推力值相同时,记录目标实时推力值对应的实际移动距离;将所有的实际移动距离整合形成坐姿信息,并将坐姿信息与身份信息建立的映射关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座椅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自动贴合人体背部智能座椅交互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座椅作为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产品之一,其除了能够满足基础的作用之外,座椅的舒适度一直被用户群体不断的追求。
一般来讲,为了增强用户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座椅上会设有靠背,靠背和座椅上均添加有海绵垫,以便于降低用户直接于座椅接触的可能性,同时通过能够通过调节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和座椅的高度,以满足用于对舒适的进一步需求。
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由于不同用户的升高体型以及坐姿习惯不同,使得靠背难以完全贴合用户的背部,同时不同的用户在使用座椅的过程中需要再次调节座椅靠别的倾斜角度和高度,从而可能会导致用户使用座椅舒适度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进一步提高座椅的舒适度,本申请提供一种全自动贴合人体背部智能座椅交互方法及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全自动贴合人体背部智能座椅交互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全自动贴合人体背部智能座椅交互方法,所述座椅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背部贴合模块,所述座椅上还设置有第一压力检测子模块,每个所述背部贴合模块上均设置有第二压力检测子模块,所述方法应用于座椅的控制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压力检测子模块采集用户的体重值,并建立所述体重值与用户输入的身份信息之间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
根据所述体重值和所述背部贴合模块的数量生成标准推力值;
控制所有的所述背部贴合模块移动,并获取每个所述背部贴合模块上对应的所述第二压力检测子模块采集的实时推力值;
当目标实时推力值与所述标准推力值相同时,记录所述目标实时推力值对应的所述背部贴合模块的实际移动距离;
将所有的所述实际移动距离整合形成坐姿信息,并建立所述坐姿信息与所述身份信息之间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增强用户使用座椅过程中的舒适度,座椅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与用户背部相贴合的背部贴合模块,当用户首次坐在座椅上时,第一压力检测模块先检测到用户的体重值,接着根据用户的体重值和背部贴合模块的数量生成标准推力值,然后控制终端同时控制背部贴合模块移动,直至背部贴合模块上的第二压力检测子模块,检测到的实际推力值与标准推力值相同时,控制终端停止背部贴合模块继续移动,此时背部贴合模块与用户的背部紧密贴合,从而能够增强用于用户使用座椅过程中的舒适度;
同时将每个背部贴合模块的实际移动距离汇总形成坐姿信息,并将坐姿信息与用户的身份信息建立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从而使得用户再次使用座椅的过程中,控制终端能够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自动匹配对应的坐姿信息,并由坐姿信息控制背部贴合模块移动,从而能够使得背部贴合模块快速的与用户的背部相贴合,进而能够进一步的增强用户使用座椅过程中的舒适度。
可选的,控制所述背部贴合模块移动,包括:
同时控制所有的所述背部贴合模块移动或按照预设的控制逻辑分别控制多个所述背部贴合模块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终端控制所有的背部贴合模块移动的方式至少包括有两种,其中一种为同时控制所有的背部贴合模块移动,另一种为按照预设的控制逻辑分别控制多个背部贴合模块移动。
可选的,所述控制终端中预设有初始驱动速度;
记录所述目标实时推力值对应的所述背部贴合模块的实际移动距离,包括:
获取所述背部贴合模块从开始移动到停止移动之间的驱动时长;
根据所述驱动时长和所述初始驱动速度生成所述背部贴合模块的实际移动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其中一个背部贴合模块为例,先获取背部贴合模块从开始移动到停止移动之间的驱动时长,接着以驱动时长与初始驱动速度的乘积得到背部贴合模块的实际移动距离,从而能够得到每个背部贴合模块的实际移动距离。
可选的,所述控制终端中预设有标准坐姿信息,所述标准坐姿信息包括每个所述背部贴合模块的标准移动距离;
建立所述坐姿信息与所述身份信息之间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之后,还包括:
将相同位置上所述背部贴合模块对应的所述实际移动距离和所述标准移动距离进行对比,并生成所述实际移动距离和所述标准移动距离之间的距离差值;
根据所述距离差值和预设的短期校正时长,生成每个背部贴合模块对应的移动速度;
基于所述移动速度和所述短期校正时长控制所述背部贴合模块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便于调整用户的坐姿,改善不良坐姿对用户身体带来的损伤,在控制终端中设有标准坐姿信息,标准坐姿信息中包括有多个背部贴合模块的标准移动距离,当采集完用户的坐姿信息后,将相同位置上背部贴合模块的实际移动距离和标准移动距离进行比较,并由实际移动距离和标准移动距离的差值生成距离差值;接着在短期校正时间内,每个背部贴合模块均按照移动速度来移动,从而使得座椅上所有的背部贴合模块在短时校正时间内,均能够移动至标准移动距离处,进而能够达到缓慢改变用户使用过程中不良坐姿习惯的问题,降低因不良坐姿对用户身体产生的损伤。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压力检测子模块采集用户的当前体重值;
根据所述当前体重值匹配对应的当前身份信息;
根据所述当前身份信息匹配对应的所述坐姿信息,并根据所述坐姿信息控制所有的所述背部贴合模块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用户再次使用座椅的过程中,控制终端先采集用户当前体重值,接着根据用户的当前体重值匹配对应的当前身份信息,并由当前身份信息匹配对应的坐姿信息,从而使得座椅上的多个背部贴合模块,在控制终端采集到用户的当前体重值后,能够快速的控制多个背部贴合模块移动,进而降低多个背部贴合模块的调节时长。
可选的,根据所述当前身份信息匹配对应的所述坐姿信息,并根据所述坐姿信息控制所有的所述背部贴合模块移动之后,还包括:
根据预设的长期校正时长、所述坐姿信息以及所述标准坐姿信息生成坐姿更改信息;
获取用户当前使用时刻与初次使用时刻之间的使用时长;
根据所述使用时长和所述长期校正时长生成当前校正系数,并由所述当前校正系数和所述坐姿更改信息生成当前坐姿信息;
通过所述当前坐姿信息控制所有的所述背部贴合模块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用户长期的使用座椅过程中,为了便于逐步调节用户的坐姿习惯,先计算用户使用座椅的使用时长,接着根据使用时长生成当前校正系数,并根据当前校正系数生成当前坐姿信息,然后由当前坐姿信息控制多个背部贴合模块移动,从而使得每次用户在使用座椅的过程中,初始的坐姿习惯均能够逐步的得到改善。
可选的,根据所述当前体重值匹配对应的当前身份信息,包括:
根据用户的所述当前体重值匹配对应的所述身份信息;
若所述当前体重值匹配的所述身份信息有多个,则由匹配到的所述身份信息建立体重匹配集,并通过显示模块向用户显示多个身份信息;
根据用户反馈的结果从所述体重匹配集中筛选出对应的当前身份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确认用户身份信息的过程中,先根据用户的当前体重值匹配用户的身份信息,此处匹配到的身份信息可能是一个或多个,当匹配到的身份信息是多个时,先根据多个身份信息建立体重匹配集,接着通过显示向用户显示多个身份信息,然后根据用户的反馈的结果筛选出当前身份信息,从而增强控制终端识别用户身份信息的准确性。
可选的,所述控制终端中预设有重量阈值;
根据用户的所述当前体重值匹配对应的所述身份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当前体重值和所述重量阈值生成当前的体重浮动值;
将所述体重浮动值与多个所述体重值进行比较;
若所述体重值位于所述体重浮动值之内,则将体重值对应的身份信息与所述当前体重值相匹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用户长时间间断性的使用座椅的过程中,用户的体重可能会存在变化,此时为了进一步增强控制终端识别出用户身份信息的准确性,先根据采集到的当前体重值和重量阈值生成体重浮动值,接着由体重浮动值去控制终端中存储的多个体重值进行逐一比较,若体重值在体重浮动值之内,则将该体重值对应的身份信息与当前体重值相匹配。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座椅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座椅系统,所述智能座椅系统包括控制终端和至少两个背部贴合模块,所述控制终端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压力检测子模块采集用户的体重值,并建立所述体重值与用户输入的身份信息之间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体重值和所述背部贴合模块的数量生成标准推力值;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背部贴合模块同时移动,并获取每个所述背部贴合模块中所述第二压力检测子模块采集的实时推力值;
当目标实时推力值与所述标准推力值相同时,记录所述目标实时推力值对应的所述背部贴合模块的实际移动距离;
整合模块,用于将所有的所述实际移动距离整合形成坐姿信息,并建立所述坐姿信息与所述身份信息之间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终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中的智能终端处理。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为了增强用户使用座椅过程中的舒适度,座椅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与用户背部相贴合的背部贴合模块,当用户首次坐在座椅上时,第一压力检测模块先检测到用户的体重值,接着根据用户的体重值和背部贴合模块的数量生成标准推力值,然后控制终端同时控制背部贴合模块移动,直至背部贴合模块上的第二压力检测子模块,检测到的实际推力值与标准推力值相同时,控制终端停止背部贴合模块继续移动,此时背部贴合模块与用户的背部紧密贴合,从而能够增强用于用户使用座椅过程中的舒适度;同时将每个背部贴合模块的实际移动距离汇总形成坐姿信息,并将坐姿信息与用户的身份信息建立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从而使得用户再次使用座椅的过程中,控制终端能够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自动匹配对应的坐姿信息,并由坐姿信息控制背部贴合模块移动,从而能够使得背部贴合模块快速的与用户的背部相贴合,进而能够进一步的增强用户使用座椅过程中的舒适度;
2.为了便于调整用户的坐姿,改善不良坐姿对用户身体带来的损伤,在控制终端中设有标准坐姿信息,标准坐姿信息中包括有多个背部贴合模块的标准移动距离,当采集完用户的坐姿信息后,将相同位置上背部贴合模块的实际移动距离和标准移动距离进行比较,并由实际移动距离和标准移动距离的差值生成距离差值;接着在短期校正时间内,每个背部贴合模块均按照移动速度来移动,从而使得座椅上背部贴合模块在短时校正时间内,均能够移动至标准移动距离处,进而能够达到缓慢改变用户使用过程中不良坐姿习惯的问题,降低因不良坐姿对用户身体产生的损伤;
3.在用户长期的使用座椅过程中,为了便于逐步调节用户的坐姿习惯,先计算用户使用座椅的使用时长,接着根据使用时长生成当前校正系数,并根据当前校正系数生成当前坐姿信息,然后由当前坐姿信息控制多个背部贴合模块移动,从而使得每次用户在使用座椅的过程中,初始的坐姿习惯均能够逐步的得到改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座椅系统的框架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自动贴合人体背部智能座椅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短期坐姿校正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再次使用智能座椅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长期坐姿校正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座椅系统的系统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601、采集模块;602、计算模块;603、控制模块;604、整合模块;605、获取模块;606、匹配模块;607、筛选模块;608、比较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将结合1-7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贴合人体背部智能座椅交互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应用于学生学习工具中的智能座椅系统,智能座椅系统的框架结构可如图1所示,其中,智能座椅系统至少包括有控制终端以及至少两个背部贴合模块,智能座椅上还设置有第一压力检测子模块,每个背部贴合模块上还均设置有第二压力检测子模块。本方法的执行主体是智能座椅系统中的控制终端,并具体由智能座椅系统中的背部贴合模块辅助实现。当用户首次使用座椅的过程中,智能座椅上第一压力检测子模块检测学生的体重,此处学生的体重可以称为体重值,接着根据学生的体重值和背部贴合模块的数量,生成每个背部贴合模块与学生的背部相贴合时较为合适的推力,此处的推力可以为标准推力值。
当控制终端同时控制多个背部贴合模块移动时,背部贴合模块上的第二压力检测子模块实时采集背部贴合模块承受的压力,此处背部贴合模块承受的压力可以称为实际推力值,当实际推力值与标准推力值相同时,则说明背部贴合模块完全与学生的背部相贴合,从而能够通过移动所有的背部贴合模块与学生的背部相贴合,达到增强学生使用座椅过程中舒适度的目的。本实施例以学生学习过程中,智能座椅自动调节的方式为例进行说明,其他情况例如办公室智能座椅、电竞座椅、家庭座椅等情况与之类似,不再一一赘述。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图2所示的处理流程进行详细的说明,内容如下:
步骤201,根据第一压力检测子模块采集用户的体重值,并建立体重值与用户输入的身份信息之间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
在实施中,学生在首次使用座椅的过程中,学生需通过座椅上的按键或触摸屏幕向控制终端输入自身的身份信息,此处的身份信息可以包括学生的姓名、年级、学号等,接着控制终端能够根据第一压力检测子模块采集的结果判断是否有学生是否坐在座椅上,可理解的,在控制终端中预设有参考体重,如20KG,若第一压力检测子模块检测到的座椅上承受的压力大于20KG物体的压力,则认为学生坐在座椅上,若第一压力检测子模块检测到的座椅上承受的压力小于或等于20KG物体的压力,则认为学生未坐在座椅上。当控制终端根据第一压力检测子模块检测到学生坐在座椅上时,先根据第一压力检测子模块采集学生的体重值,接着将学生的体重值与学生的身份信息建立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
步骤202,根据体重值和背部贴合模块的数量生成标准推力值。
在实施中,背部贴合模块至少包括驱动子模块、第二压力子模块以及用于与学生背部相贴合的贴合垫板,此处的驱动子模块可以为电动推杆、气缸以及液压推杆等。在控制终端控制多个驱动子模块移动之前,先统计背部贴合模块的数量,接着根据学生的体重值和背部贴合模块的数量计算生成标准推力值,此处标准推力值的计算公式可以为:
标准推力值=人体背部承托力/背部贴合模块的数量
人体背部承托力=体重值/3
因此依托于上述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不同学生的体重下对应的标准推力值。
步骤203,控制背部贴合模块同时移动,并获取每个背部贴合模块上中第二压力检测子模块采集的实时推力值。
在实施中,控制终端控制多个背部贴合模块上的驱动子模块移动,与此同时通过背部贴合模块上的第二压力检测子模块实时的采集背部贴合模块承受的推力,此处的推力可以称为实时推力值。
步骤204,当目标实时推力值与标准推力值相同时,记录目标实时推力值对应的背部贴合模块的实际移动距离。
在实施中,控制终端控制背部贴合模块移动的过程中,当存在有第二压力检测子模块采集到的实际推力值与标准推力值相同时,此处的实际推力值可以称为目标实际推力值,将目标实时推力值对应的背部贴合模块的移动距离进行记录,此处背部贴合模块的移动距离可以称为实际移动距离。
步骤205,将所有的实际移动距离整合形成坐姿信息,并建立坐姿信息与身份信息之间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
在实施中,将控制终端记录下来的所有的实际移动距离进行整合形成坐姿信息,可以理解的,此处的坐姿信息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坐姿习惯所生成的坐姿信息,接着将坐姿信息与学生的身份信息建立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
可选的,在步骤203中,还可以存在以下处理:
同时控制所有的背部贴合模块移动或按照预设的控制逻辑分别控制多个背部贴合模块移动。
在实施中,控制终端控制所有背部贴合的移动方式至少包括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控制终端同时控制所有的背部贴合模块移动。
第二种,控制终端按照预设的控制逻辑分别控制多个背部贴合模块移动,其中控制逻辑可以使学生家长输入的,也可以是按照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依次控制多个背部贴合模块移动。
可选的,控制终端中还预设有初始驱动速度,相应的,步骤204还可以进行以下处理:
获取背部贴合模块从开始移动到停止移动之间的驱动时长;
根据驱动时长和初始驱动速度生成背部贴合模块的实际移动距离。
在实施中,控制终端记录启动驱动子模块移动到停止驱动子模块移动的时长,此处的时长可以称为驱动时长,同时在驱动子模块移动的过程中,驱动子模块按照初始驱动速度保持匀速移动,接着根据驱动时长和初始驱动速度的乘积计算出驱动子模块的移动距离,即背部贴合模块的实际移动距离。
可选的,控制终端中预设有标准坐姿信息,此处的标准坐姿信息可以理解为根据医学常识或者历史经验获取到的,符合人体骨骼受力下的坐姿,同时标准坐姿信息中包括有多个背部贴合模块的移动距离,此处的背部贴合模块的移动距离可以称为标准移动距离,相应的,在步骤205的处理可以如图3所示,具体的流程如下:
步骤301,将相同位置上背部贴合模块对应的实际移动距离和标准移动距离进行对比,并生成实际移动距离和标准移动距离之间的距离差值。
在实施中,学生长期使用座椅的过程中,可能会不断的加重骨骼压力,从而可以会造成一定程度上身体损伤。为了便于帮助学生校正坐姿,在学生使用座椅的过程中,控制终端先将相同位置上背部贴合模块对应的实际移动距离和标准移动距离进行比较,并生成实际移动距离和标准移动距离之间的差值,此处的差值可以称为距离差值,然后根据距离差值逐步调整各个背部贴合模块,已达到调整学生坐姿习惯的问题。
步骤302,根据距离差值和预设的短期校正时长,生成每个背部贴合模块对应的移动速度。
在实施中,控制终端中预设有短期校正时长,此处的短期校正时长可以为一个小时、二个小时等,具体的时间可以通过人为设定,也可根据历史数据中每次学生使用座椅的平均时长分析获得。接着由距离差值和短期校正时间计算生成背部贴合模块的移动速度。
步骤303,基于移动速度和短期校正时长控制背部贴合模块移动。
在实施中,控制终端在短期校正时间内,控制背部贴合模块的驱动子模块按照移动速度匀速的移动,从而达到缓慢调整学生单次使用过程中不良坐姿信息的问题。
可选的,在本方法中,还可以包括如图4的处理方式,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
步骤401,通过第一压力检测子模块采集用户的当前体重值。
在实施中,当学生再次使用座椅的过程中,控制终端通过第一压力检测子模块先采集到用户的体重值,此处的体重值可以称为当前体重值。
步骤402,根据当前体重值匹配对应的当前身份信息。
在实施中,当控制终端采集到用户的当前体重值时,控制终端根据当前体重值去匹配对应的身份信息,此处的身份信息可以称为当前身份信息。
步骤403,根据当前身份信息匹配对应的坐姿信息,并根据坐姿信息控制所有的背部贴合模块移动。
在实施中,当控制终端获取到用户的当前身份信息时,控制终端根据当前身份信息匹配对应的坐姿信息,接着控制终端根据坐姿信息中实际移动距离控制背部贴合模块中的驱动子模块移动。
可选的,在步骤403之后的处理可以如图5所示,具体的流程如下:
步骤501,根据预设的长期校正时长、坐姿信息以及标准坐姿信息生成坐姿更改信息。
在实施中,为了便于长期的帮助学生调整坐姿习惯,控制终端中会预设有长期校正时长,此处的长期校正时长可以是用户或家长人为设定的校正时长,也可以有历史规律总结出较为合适的校正时长,其中长期校正时长可以使一个月、两个月等,同时此处长期校正时长的单个时长单位可以为一天或者一星期,接着根据标准坐姿信息中的多个标准移动距离和坐姿信息的多个实际距离生成多个距离差值,接着由多个距离差值和长期校正时长,生成每段时间内对应的坐姿信息,此处的坐姿信息可称为坐姿更改信息。
步骤502,获取用户当前使用时刻与初次使用时刻之间的使用时长。
在实施中,控制终端获取用户当前的使用时刻与初次使用时刻之间的使用时长,此处使用时长的时长单位于长期校正时长的时长单位相同。
步骤503,根据使用时长和长期校正时长生成当前校正系数,并由当前校正系数和坐姿更改信息生成当前坐姿信息。
在实施中,控制终端由使用时长在长期校正时长中所占有的比例生成使用时长的占有比例,此处使用时长的占有比例可以称为当前校正系数,接着由当前校正系数计算出当前坐姿信息。
步骤504,通过当前坐姿信息控制多个背部贴合模块移动。
在实施中,学生再次使用座椅过程中,控制终端根据当前坐姿信息控制各个背部贴合模块的移动距离。
可选的,在步骤402中,还可以存在以下处理:
根据用户的当前体重值匹配对应的身份信息;
若当前体重值匹配的身份信息有多个,则由匹配到的多个身份信息建立体重匹配集,并通过显示模块向用户显示多个身份信息;
根据用户反馈的结果从体重匹配集中筛选出对应的当前身份信息。
在实施中,控制终端根据当前体重值匹配到的身份信息,此处存在以下两个情况:
情况一:匹配到的身份信息为一个,则该身份信息即为当前身份信息;
情况二:匹配到的身份信息为多个,则有多个身份信息汇总建立体重匹配集,接着通过设置于座椅上的显示模块向学生显示多个身份信息,然后由学生通过按键或触摸屏幕的方式,从众多的身份信息中筛选出多对应的当前身份信息。
可选的,控制终端中预设有重量阈值,在控制终端根据用户的当前体重值匹配对应的身份信息中,还可以存在以下处理:
根据当前体重值和重量阈值生成当前的体重浮动值;
将体重浮动值与多个体重值进行比较;
若体重值位体重浮动值之内,则将体重值对应的身份信息与当前体重值相匹配。
在实施中,控制终端中预设有重量阈值,当控制终端获取到当前体重值后,通过在当前体重值的基础上增加和减少重量阈值的方式,生成当前的体重浮动值,接着将控制终端中存储的多个体重值逐一与体重浮动值进行比较,若体重值位于体重浮动值之内时,则将体重值对应的身份信息与体重浮动值相匹配。
可理解的,为了增强用户使用座椅过程中的舒适度,座椅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与用户背部相贴合的背部贴合模块,当用户首次坐在座椅上时,第一压力检测模块先检测到用户的体重值,接着根据用户的体重值和背部贴合模块的数量生成标准推力值,然后控制终端同时控制背部贴合模块移动,直至背部贴合模块上的第二压力检测子模块,检测到的实际推力值与标准推力值相同时,控制终端停止背部贴合模块继续移动,此时背部贴合模块与用户的背部紧密贴合,从而能够增强用于用户使用座椅过程中的舒适度;
同时将每个背部贴合模块的实际移动距离汇总形成坐姿信息,并将坐姿信息与用户的身份信息建立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从而使得用户再次使用座椅的过程中,控制终端能够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自动匹配对应的坐姿信息,并由坐姿信息控制背部贴合模块移动,从而能够使得背部贴合模块快速的与用户的背部相贴合,进而能够进一步的增强用户使用座椅过程中的舒适度。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智能座椅系统,如图6所示,该系统包括控制终端和至少两个背部贴合模块,所述控制终端包括:
采集模块601,用于根据第一压力检测子模块采集用户的体重值,并建立体重值与用户输入的身份信息之间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
计算模块602,用于根据体重值和背部贴合模块的数量生成标准推力值;
控制模块603,用于控制背部贴合模块同时移动,并获取每个背部贴合模块中第二压力检测子模块采集的实时推力值;
当目标实时推力值与标准推力值相同时,记录目标实时推力值对应的背部贴合模块的实际移动距离;
整合模块604,用于将所有的实际移动距离整合形成坐姿信息,并建立坐姿信息与身份信息之间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
可选的,控制终端,具体的用于:
获取模块605,用于获取背部贴合模块从开始移动到停止移动之间的驱动时长;
计算模块602,根据驱动时长和初始驱动速度生成背部贴合模块的实际移动距离。
可选的,控制终端,还可以用于:
计算模块602,用于将相同位置上背部贴合模块对应的实际移动距离和标准移动距离进行对比,并生成实际移动距离和标准移动距离之间的距离差值;
计算模块602,用于根据距离差值和预设的短期校正时长,生成每个背部贴合模块对应的移动速度;
控制模块603,基于移动速度和短期校正时长控制背部贴合模块移动。
可选的,控制终端,还可以用于:
采集模块601,用于通过第一压力检测子模块采集用户的当前体重值;
匹配模块606,用于根据当前体重值匹配对应的当前身份信息;
控制模块603,用于根据当前身份信息匹配对应的坐姿信息,并根据坐姿信息控制所有的背部贴合模块移动。
可选的,控制终端,还可以用于:
获取模块605,用于获取用户当前使用时刻与初次使用时刻之间的使用时长;
计算模块602,用于根据使用时长和长期校正时长生成当前校正系数,并由当前校正系数和坐姿更改信息生成当前坐姿信息;
控制模块603,用于通过当前坐姿信息控制所有的背部贴合模块移动。
可选的,控制终端,具体的用于:
匹配模块606,用于根据用户的当前体重值匹配对应的身份信息;
若当前体重值匹配的身份信息有多个,则由匹配到的身份信息建立体重匹配集,并通过显示模块向用户显示多个身份信息;
筛选模块607,用于根据用户反馈的结果从体重匹配集中筛选出对应的当前身份信息。
可选的,控制终端,具体的用于:
计算模块602,用于根据当前体重值和重量阈值生成当前的体重浮动值;
比较模块608,用于将体重浮动值与多个体重值进行比较;
若体重值位体重浮动值之内,则将体重值对应的身份信息与当前体重值相匹配。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智能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该智能终端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中央处理器(例如,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和存储器,一个或一个以上存储应用程序或数据的存储介质(例如一个或一个以上海量存储设备)。其中,存储器和存储介质可以是短暂存储或持久存储。存储在存储介质的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模块(图中未标出),每个模块可以包括对智能终端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
智能终端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电源,一个或一个以上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一个或一个以上输入输出接口,一个或一个以上键盘,和/或,一个或一个以上操作系统。
智能终端可以包括有存储器,以及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程序,其中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存储于存储器中,且经配置以由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器执行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包含用于进行上述全自动贴合人体背部智能座椅交互方法中智能终端的处理。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等。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全自动贴合人体背部智能座椅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背部贴合模块,所述座椅上还设置有第一压力检测子模块,每个所述背部贴合模块上均设置有第二压力检测子模块,所述方法应用于座椅的控制终端,所述控制终端中预设有标准坐姿信息,所述标准坐姿信息包括每个所述背部贴合模块的标准移动距离,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压力检测子模块采集用户的体重值,并建立所述体重值与用户输入的身份信息之间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
根据所述体重值和所述背部贴合模块的数量生成标准推力值;
控制所述背部贴合模块移动,并获取每个所述背部贴合模块中所述第二压力检测子模块采集的实时推力值;
当所述实时推力值与所述标准推力值相同时,记录所述实时推力值对应的所述背部贴合模块的实际移动距离;
将所有的所述实际移动距离整合形成坐姿信息,并建立所述坐姿信息与所述身份信息之间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
将相同位置上所述背部贴合模块对应的所述实际移动距离和所述标准移动距离进行对比,并生成所述实际移动距离和所述标准移动距离之间的距离差值;
根据所述距离差值和预设的短期校正时长,生成每个背部贴合模块对应的移动速度;
基于所述移动速度和所述短期校正时长控制所述背部贴合模块移动;
通过所述第一压力检测子模块采集用户的当前体重值;
根据用户的所述当前体重值匹配对应的所述身份信息;
若所述当前体重值匹配的所述身份信息有多个,则由匹配到的所述身份信息建立体重匹配集,并通过显示模块向用户显示多个身份信息;
根据用户反馈的结果从所述体重匹配集中筛选出对应的当前身份信息;
根据所述当前身份信息匹配对应的所述坐姿信息,并根据所述坐姿信息控制所有的所述背部贴合模块移动;
根据预设的长期校正时长、所述坐姿信息以及所述标准坐姿信息生成坐姿更改信息;获取用户当前使用时刻与初次使用时刻之间的使用时长;
根据所述使用时长在所述长期校正时长中所占有的比例生成所述使用时长的占有比例,将所述使用时长的占有比例作为当前校正系数,并由所述当前校正系数和所述坐姿更改信息生成当前坐姿信息;
通过所述当前坐姿信息控制所有的所述背部贴合模块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背部贴合模块移动,包括:
同时控制所有的所述背部贴合模块移动或按照预设的控制逻辑分别控制多个所述背部贴合模块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终端中预设有初始驱动速度;
所述记录所述实时推力值对应的所述背部贴合模块的实际移动距离,包括:
获取所述背部贴合模块从开始移动到停止移动之间的驱动时长;
根据所述驱动时长和所述初始驱动速度生成所述背部贴合模块的实际移动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终端中预设有重量阈值;
所述根据用户的所述当前体重值匹配对应的所述身份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当前体重值和重量阈值生成当前的体重浮动值;将所述体重浮动值与多个所述体重值进行比较;
若所述体重值位所述体重浮动值之内,则将体重值对应的身份信息与所述当前体重值相匹配。
5.一种智能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座椅系统包括控制终端和至少两个背部贴合模块,所述控制终端包括:
采集模块(401),用于根据第一压力检测子模块采集用户的体重值,并建立所述体重值与用户输入的身份信息之间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
计算模块(402),用于根据所述体重值和所述背部贴合模块的数量生成标准推力值;
控制模块(403),用于控制所述背部贴合模块同时移动,并获取每个所述背部贴合模块中第二压力检测子模块采集的实时推力值;
当所述实时推力值与所述标准推力值相同时,记录所述实时推力值对应的所述背部贴合模块的实际移动距离;
整合模块(404),用于将所有的所述实际移动距离整合形成坐姿信息,并建立所述坐姿信息与所述身份信息之间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
将相同位置上所述背部贴合模块对应的所述实际移动距离和所述标准移动距离进行对比,并生成所述实际移动距离和标准移动距离之间的距离差值;
根据所述距离差值和预设的短期校正时长,生成每个背部贴合模块对应的移动速度;
基于所述移动速度和所述短期校正时长控制所述背部贴合模块移动;
通过所述第一压力检测子模块采集用户的当前体重值;
根据用户的所述当前体重值匹配对应的所述身份信息;
若所述当前体重值匹配的所述身份信息有多个,则由匹配到的所述身份信息建立体重匹配集,并通过显示模块向用户显示多个身份信息;
根据用户反馈的结果从所述体重匹配集中筛选出对应的当前身份信息;
根据所述当前身份信息匹配对应的所述坐姿信息,并根据所述坐姿信息控制所有的所述背部贴合模块移动;
根据预设的长期校正时长、所述坐姿信息以及所述标准坐姿信息生成坐姿更改信息;获取用户当前使用时刻与初次使用时刻之间的使用时长;
根据所述使用时长在所述长期校正时长中所占有的比例生成所述使用时长的占有比例,将所述使用时长的占有比例作为当前校正系数,并由所述当前校正系数和所述坐姿更改信息生成当前坐姿信息;
通过所述当前坐姿信息控制所有的所述背部贴合模块移动。
6.一种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全自动贴合人体背部智能座椅交互方法中的智能终端处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206168.4A CN113925311B (zh) | 2021-10-16 | 2021-10-16 | 一种全自动贴合人体背部智能座椅交互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206168.4A CN113925311B (zh) | 2021-10-16 | 2021-10-16 | 一种全自动贴合人体背部智能座椅交互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25311A CN113925311A (zh) | 2022-01-14 |
CN113925311B true CN113925311B (zh) | 2024-04-26 |
Family
ID=79279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206168.4A Active CN113925311B (zh) | 2021-10-16 | 2021-10-16 | 一种全自动贴合人体背部智能座椅交互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92531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528980A (zh) * | 2022-02-17 | 2022-05-24 | 宁波宝贝第一母婴用品有限公司 | 体重检测方法、模型训练方法及相关装置 |
CN114680511A (zh) * | 2022-03-30 | 2022-07-01 | 浙江梦神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气囊床垫控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
CN115080785A (zh) * | 2022-07-27 | 2022-09-20 | 深圳市西昊智能家具有限公司 | 坐姿的监测及分析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60050388A (ko) * | 2014-10-29 | 2016-05-11 | 동양미래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착석자세 측정 장치, 착석자세 분석 시스템 및 방법 |
KR101616678B1 (ko) * | 2015-12-07 | 2016-05-11 | 최우진 | 기능성 의자 |
CN106956620A (zh) * | 2017-03-10 | 2017-07-18 | 湖北文理学院 | 驾驶员坐姿自动调整系统及方法 |
CN107007072A (zh) * | 2017-04-01 | 2017-08-04 | 浙江陀曼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大数据坐姿记忆和调整方法 |
CN107089170A (zh) * | 2017-04-19 | 2017-08-2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座椅系统 |
KR20190059545A (ko) * | 2017-11-23 | 2019-05-31 | 울산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앉은 자세를 측정 및 평가하여 피드백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KR102073553B1 (ko) * | 2019-08-26 | 2020-02-05 | 주식회사 성우인더스트리 | 스마트 맞춤형 방석 시스템 |
CN112674763A (zh) * | 2021-01-11 | 2021-04-20 | 北京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分布式传感器的久坐提醒系统 |
CN113183835A (zh) * | 2021-05-31 | 2021-07-30 |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 坐姿控制方法、装置、座椅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3349599A (zh) * | 2021-07-26 | 2021-09-07 | 合肥工业大学 | 一种坐姿调整方法及坐姿调整座椅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085570B2 (en) * | 2016-05-13 | 2018-10-02 | Srigiri Shankar Bellam | Posture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cushion |
-
2021
- 2021-10-16 CN CN202111206168.4A patent/CN11392531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60050388A (ko) * | 2014-10-29 | 2016-05-11 | 동양미래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착석자세 측정 장치, 착석자세 분석 시스템 및 방법 |
KR101616678B1 (ko) * | 2015-12-07 | 2016-05-11 | 최우진 | 기능성 의자 |
CN106956620A (zh) * | 2017-03-10 | 2017-07-18 | 湖北文理学院 | 驾驶员坐姿自动调整系统及方法 |
CN107007072A (zh) * | 2017-04-01 | 2017-08-04 | 浙江陀曼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大数据坐姿记忆和调整方法 |
CN107089170A (zh) * | 2017-04-19 | 2017-08-2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座椅系统 |
KR20190059545A (ko) * | 2017-11-23 | 2019-05-31 | 울산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앉은 자세를 측정 및 평가하여 피드백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KR102073553B1 (ko) * | 2019-08-26 | 2020-02-05 | 주식회사 성우인더스트리 | 스마트 맞춤형 방석 시스템 |
CN112674763A (zh) * | 2021-01-11 | 2021-04-20 | 北京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分布式传感器的久坐提醒系统 |
CN113183835A (zh) * | 2021-05-31 | 2021-07-30 |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 坐姿控制方法、装置、座椅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3349599A (zh) * | 2021-07-26 | 2021-09-07 | 合肥工业大学 | 一种坐姿调整方法及坐姿调整座椅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柳万千 等编著.《家具力学》.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3,第25-26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25311A (zh) | 2022-01-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925311B (zh) | 一种全自动贴合人体背部智能座椅交互方法及系统 | |
CN108814616B (zh) | 一种坐姿识别的方法及智能座椅 | |
CN102440588B (zh) | 一种基于坐姿识别的人机交互智能设备的应用 | |
CN107414822B (zh) | 机器人控制系统和机器人控制方法 | |
KR101866208B1 (ko) | 키 성장 예측이 가능한 단말 장치 및 상기 단말 장치의 키 성장 예측 방법 | |
WO2014034008A1 (ja) | 集中度計測装置、プログラム | |
KR20170112058A (ko) | 사용자 자세 분석 방법 | |
CN109512188B (zh) | 一种坐姿检测方法和装置以及座椅 | |
CN113871015B (zh) | 用于提升认知的人机交互方案推送方法及系统 | |
CN106781327A (zh) | 坐姿矫正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12336116A (zh) | 睡眠检测方法、床垫控制方法、装置及床垫 | |
US20190328322A1 (e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 |
CN114419676B (zh) | 基于人工智能的坐姿分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 |
CN111009303A (zh) | 运动量自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3627236A (zh) | 一种坐姿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2982225A (zh) |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 |
CN202191302U (zh) | 学习和办公效率测量仪 | |
CN115127704B (zh) | 一种基于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的坐姿识别方法 | |
US11694571B2 (e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storage medium | |
CN111008556A (zh) | 智能组合桌椅设备的控制方法 | |
CN112017080A (zh) | 一种学习任务的分配控制方法和系统 | |
JP7147942B1 (ja) | データ収集装置、データ収集システム、データ収集方法 | |
CN105528505A (zh) | 线上自动化诊断学习风格系统及方法 | |
CN115588482A (zh) | 动态膳食推荐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3632238A (zh) | 基于一卡通消费行为分析识别经济困难生的方法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