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23555A - 耳机的充电控制电路及充电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耳机的充电控制电路及充电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23555A
CN113923555A CN202111196209.6A CN202111196209A CN113923555A CN 113923555 A CN113923555 A CN 113923555A CN 202111196209 A CN202111196209 A CN 202111196209A CN 113923555 A CN113923555 A CN 1139235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charging
impedance
switch
control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9620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23555B (zh
Inventor
罗文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9620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235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235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235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235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235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25Accumulators or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41Mechanical or electronic switches, or contro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5/00Stereophonic arrangements
    • H04R5/033Headphones for stereophonic communic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耳机的充电控制电路及充电控制方法,耳机的充电控制电路,包括:电源模块,用于为所述充电控制电路提供持续电压;耳机充电触点,用于在耳机与所述耳机充电触点连接的情况下,由所述电源模块给所述耳机充电;检测模块,用于在耳机与所述充电触点连接的情况下,检测所述耳机充电触点的阻抗,在所述耳机充电触点的阻抗处于异常状态的情况下,生成第一信号;控制模块,接收所述第一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信号控制所述充电控制电路的充电阻抗。

Description

耳机的充电控制电路及充电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电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耳机的充电控制电路及充电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真正无线立体声(True Wireless Stereo,TWS)耳机因其携带和使用方便,越来越受欢迎,其中,TWS蓝牙耳机的电池续航是一个重要参数,当前TWS蓝牙耳机的整机续航能够满足绝大部分人需求的原因在于,用于放置蓝牙耳机的耳机盒能够储存电量,当耳机量电耗完后,将其放入耳机盒内,可以继续充电,完成间断性的续航要求,当前TWS的耳机盒和耳机充电方式基本都是磁吸式的弹片和触点连接实现充电,能够快捷的实现充电。
但这种耳机盒的内腔会形成凹槽,容易积累异物,从而导致耳机盒弹片被腐蚀或发生短路,影响耳机和耳机盒电路元器件寿命以及用户的使用感。
申请内容
本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电控制电路、耳机充电装置和充电控制方法,能够解决耳机盒的接触式弹片发生短路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的充电控制电路,包括:电源模块,用于为所述充电控制电路提供持续电压;耳机充电触点,用于在耳机与所述耳机充电触点连接的情况下,由所述电源模块给所述耳机充电;检测模块,用于在耳机与所述充电触点连接的情况下,检测所述耳机充电触点的阻抗,在所述耳机充电触点的阻抗处于异常状态的情况下,生成第一信号;控制模块,接收所述第一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信号控制所述充电控制电路的充电阻抗。
进一步地,控制模块还包括阻抗调节电路,所述阻抗调节电路包括多个阻抗和一个单刀多掷开关,所述第一信号包括第二子信号,在所述异常状态为阻抗增大的情况下,所述检测模块生成所述第二子信号,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二子信号控制所述单刀多掷开关接入所述充电控制电路的目标阻抗,确定所述充电控制电路的充电阻抗。
第二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的充电控制方法,所述耳机设置在耳机充电装置中,所述耳机包括左耳耳机和右耳耳机,所述耳机充电装置内设置有对应于所述左耳耳机的第一充电控制电路和对应于所述右耳耳机的第二充电控制电路,所述第一充电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二充电控制电路为第一方面一个实施例中的充电控制电路,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左耳耳机和所述右耳耳机的充电电量;根据所述左耳耳机和所述右耳耳机的充电电量,确定所述左耳耳机的电池增量和所述右耳耳机的电池增量;根据所述左耳耳机的电池增量和所述右耳耳机的电池增量,确定阻抗调节信息;根据所述阻抗调节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充电控制电路或所述第二充电控制电路的目标阻抗。
本实施例通过在耳机与充电触点连接的情况下,检测耳机充电触点的阻抗,在耳机充电触点的阻抗处于异常状态的情况下,生成第一信号,并根据第一信号控制充电控制电路的充电阻抗,来达到在异常状态的情况下,适应性调节耳机与充电触点的阻抗,进而达到解决耳机充电过程中的异常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的充电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的充电控制电路的电路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耳机的充电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充电装置的结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的充电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的充电控制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的充电控制电路和充电控制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
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的充电控制电路,包括:电源模块101、耳机充电触点102、检测模块103和控制模块104。
电源模块101,用于为充电控制电路提供持续电压。电源模块可以是电池单体,也可以是电池组。
耳机充电触点102,用于在耳机与耳机充电触点连接的情况下,由电源模块给耳机充电。可以理解的是耳机充电触点为金属触点,该金属触点与电源模块电连接,以使耳机与充电触点连接时,可以将电源模块的电压传输至耳机,为耳机充电。
在一个例子中,由于耳机一般具有两个,因此,耳机充电触点可以是两个,例如,耳机充电触点102包括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
检测模块103,用于在耳机与充电触点连接的情况下,检测耳机充电触点的阻抗,在耳机充电触点的阻抗处于异常状态的情况下,生成第一信号。
在一个例子中,耳机与充电触点的阻抗处于异常状态的情况可以包括耳机与充电触点之间短路、短路、阻抗增大或阻抗减小等情况。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信号,可以是增加耳机与充电触点之间的阻抗、断开耳机与充电触点之间的连接等。
控制模块104,用于接收第一信号,并根据第一信号控制充电控制电路的充电阻抗。
本实施例通过在耳机与充电触点连接的情况下,检测耳机充电触点的阻抗,在耳机充电触点的阻抗处于异常状态的情况下,生成第一信号,并根据第一信号控制充电控制电路的充电阻抗,来达到在异常状态的情况下,适应性调节耳机与充电触点的阻抗,进而达到解决耳机充电过程中的异常问题。
另外,可以理解的是,耳机一般有两个,当其中一个耳机与耳机充电触点之间的阻抗发生异常时,可以通过调节该异常耳机与充电触点之间的阻抗,来达到保护另一只耳机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参考图2,充电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开关Q1,第一开关的第一端与电源模块连接,第一开关Q1的第二端与耳机充电触点102的第一触点连接。第一开关Q1用于控制电源模块与耳机充电触点102之间的电路连接。例如,在耳机与耳机充电触点102之间发生异常的情况下,断开电源模块与耳机充电触点102之间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Q1为开关管,第一开关Q1的控制端还经第二电阻R2与电源模块的第一端连接。用于为开关管的导通提供偏执电压。
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Q1为NMOS管,第一开关Q1的第一端为NMOS管的漏极,第一开关Q1的第二端为NMOS管的源极,第一开关Q1的控制端为NMOS管的栅极;电源模块的第一端为正极输入端,电源模块的第二端为负极输入端;耳机充电触点102的第一触点为正极输出端,耳机充电触点102的第二触点为负极输出端。从而形成电路回路,能够通过第一开关Q1的导通和关断来控制电路的导通和关断。
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04包括开关控制电路1041,开关控制电路1041与第一开关Q1的第三端连接,第一信号包括第一子信号,在异常状态为短路状态的情况下,检测模块生成第一子信号,控制模块根据第一子信号控制第一开关Q1断开,从而使电源模块与耳机充电触点之间断开。以避免由于短路对耳机造成的影响。
本实施例中,开关控制电路1041连接在电源模块与耳机充电触点102的第二触点之间,开关控制电路1041的输入端与检测模块103的输出端连接,开关控制电路1041的输出端与第一开关Q1的控制端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此种连接方式可以利用检测模块103的输出电压信号来控制开关控制电路1041的输入电压信号,通过开关控制电路1041的输出电压信号来控制第一开关Q1的输入电压信号,而第一开关Q1的输入电压信号又影响检测模块103的输出电压信号,从而形成一个电压信号的控制循环。
本实施例中,开关控制电路1041包括第二开关管Q2和第三开关管Q3,第二开关管Q2为PMOS管,第三开关管Q3为NMOS管;第二开关管Q2的栅极为开关控制电路1041的输入端,第三开关管Q3的漏极为开关控制电路1041的输出端,第三开关管Q3的栅极为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控制端;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源极经第三电阻R3与所述电源模块101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漏极经第四电阻R4与第三开关管Q3的控制端连接;第三开关管Q3的漏极与第一开关Q1的控制端连接,第三开关Q3的源极与耳机充电触点102的第二触点连接。
本实施例利用检测模块103的输出电压来控制第二开关管Q2的导通和关断,利用第二开关管Q2的输出电压来控制第三开关管Q3的导通和关断,利用第三开关管Q3的导通和关断状态来实现第一开关Q1的导通和关断。
本实施例中,检测模块103连接在第一开关Q1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Q1的第二端之间,检测模块103用于根据第一开关Q1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电压变化来检测充电电压输出端02的电压变化,以检测耳机充电触点102与耳机之间的连接是否发生短路或阻抗增大或减小的故障。
参考图2,本实施例中,检测模块103包括稳压管D1和第一电阻R1,第一电阻R1连接在第一开关Q1的第一端与所述稳压管D1的阴极之间,所述稳压管D1的阳极与第一开关Q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稳压管D1的阴极为所述检测模块03的输出端。其中,由于稳压管D1的特性是当反向电压大于稳压管D1的击穿电压时,稳压管D1反向导通,所以,当耳机充电触点102的阻抗异常时,会导致电压异常时,第一开关Q1的第一端的电位高于第一开关Q1的第二端的电位,当第一开关Q1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Q1的第二端的压差大于稳压管D1的击穿电压时,稳压管D1反向导通,也就是说,当稳压管D1反向导通时表征耳机充电触点102发生短路等异常。以检测耳机充电触点102与耳机之间的连接是否异常。
其中,本实施例中,检测模块103、开关控制电路1041和第一开关Q1的控制方式包括:检测模块103在第一开关Q1两端的电压小于或者等于设定阈值的情况下,触发开关控制电路1041处于第一状态,开关控制电路1041在第一状态下,第一开关Q1导通,本实施例耳机的充电控制电路处于正常充电状态。在第一开关Q1两端的电压大于设定阈值的情况下,触发开关控制电路1041处于第二状态,检测模块生成第一子信号,第一开关Q1截止,本实施例耳机的充电控制电路处于断路状态,从而使电源模块与耳机充电触点之间断开,以避免由于短路对耳机造成的影响。
下面参考图2对本实施例的控制逻辑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以负载为充电耳机为例,当耳机与耳机充电触点102之间的阻抗无异常时,随着电源电压输入端VBAT上电,第一开关Q1的栅极(f)通电,第一开关Q1的栅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Vfb大于Q1的导通阈值Vfb(th),由于Q1为NMOS管,因此,当Vfb>Vfb(th)时,Q1导通;此时,Q1两端电压差Uab等于Q1导通压降,此压降很小,可忽略,理想情况下,Uab为零,那么此时稳压管两端电压Ucb几乎等于0,稳压管D1便处于反向截止状态,c点无电流流过,第二开关管Q2关闭;那e点也无电流流过,第三开关管Q3关闭,f点电压维持不变,Q1持续导通,耳机盒正常给耳机充电。
当耳机与耳机充电触点102之间的阻抗异常,如出现短路或者阻抗异常变低时,耳机充电触点102两端阻抗变低或者短路,导致耳机充电触点102的输出电压Vout1变低,Q1两端电压差Uab增大,当增大到稳压管D1两端电压Ucb大于稳压管D1反向击穿电压Ucb(th)时,稳压管D1反向导通;c点有电流流过,Q2管栅极和源极之间电压Vcd小于导通阈值Vcd(th),由于Q2管为PMOS管,当PMOS管的删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小于导通阈值便可导通,因此,Q2导通;那么e点通电,Q3管导通,f点接地,f点电位被拉低,Q1管栅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小于导通阈值,也就是Vfb<Vfb(th),Q1管关闭,实现短路保护,而此时另一边的耳机依然可以继续充电。
在实际应用时,还可以根据Q1管的导通和关断状态,生成提醒信息,发送至用户的手机终端,提醒用户去除短路故障。当充电电压输出端02的故障去除时,b点不再短路,D1反向截止,Q2关闭,Q3关闭,Q1导通,耳机与耳机充电触点102之间的连接正常,通过电源模块正常给耳机充电,可以实现在短路点移除后,电路自动恢复的功能。
以上是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耳机的充电控制电路,可以实现对左耳耳机和右耳耳机的分别控制,当充电触点出现短路时,可自动控制故障的触点对应的电路断开,在一个耳机出现问题时,另个耳机还可以继续充电,以此保护整个耳机器件;当移除故障点后,可以自恢复充电,使得充电通路控制安全智能。
以上是充电电压输出端的阻抗减小的情况,也就是第一信号包括第二子信号的情况,在实际应用中,会出现阻抗变大的情况,阻抗变大会导致电路的充电速度变慢,当一只耳机充电速度变慢,另一只耳机正常时,会影响用户体验,因此,参考图3,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还包括阻抗调节电路1042,阻抗调节电路1042包括多个阻抗和一个单刀多掷开关,第一信号包括第二子信号,在异常状态为阻抗增大的情况下,检测模块生成第二子信号,控制模块根据第二子信号控制单刀多掷开关接入充电控制电路的目标阻抗,确定充电控制电路的充电阻抗。其中,多个阻抗可以是相同的阻抗值,也可以具有不同的阻抗值。
本实施例中,阻抗调节电路1042串联连接在第一开关Q1与耳机充电触点02的第一触点之间。单刀多掷开关的动触点与所述第一开关Q1的第二端连接,每一阻抗的第一端对应连接所述单刀多掷开关的一个静触点,每一所述阻抗的第二端均与所述耳机充电触点02的第一触点连接。
例如,单刀多掷开关为单刀三掷开关,单刀三掷开关的动触点连接第一开关的第二端,单刀三掷开关的三个静触点分别连接有三个阻抗。对应于左耳耳机和右耳耳机,每一耳机均设置有充电控制电路,对于左耳耳机的阻抗调节电路,设置有R9、R10和R11,R9、R10和R11并联后连接至第一输出端。对于右耳耳机的阻抗调节电路,设置有R12、R13和R14,R12、R13和R14并联后连接至第一输出端。其中,R9、R10和R11的阻值各不相同,R12、R13和R14的阻值各不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充电控制电路在初始状态的标准充电状态,本实施例中,每一的阻抗调节电路需要有一个阻抗的阻值接近于0,例如,可以设置R9和R12的阻值为0。默认阻抗调节电路在初始工作状态下的连接阻抗为0。
在一个例子中,根据充电电流
Figure BDA0003302500430000081
可知,当充电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改变电路中的阻抗来改变充电电流的大小,即改变充电速度。其中,I为充电电流,U为充电电压,R为充电通路阻抗。在一个可行的例子中,可以通过实时检测充电控制电路的充电电流值,来识别左耳耳机和右耳耳机充电是否平衡,如果充电速度不一致,且超过某一阈值,则将充电速度快的耳机对应的电路中的阻抗增加,降低充电电流,实现充电速度平衡,从而避免用户直观的感受到两个耳机充电速度的不一致性。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耳机充电装置,参考图4,包括:充电容器301,充电容器301设置有用于放置左耳耳机的第一容置腔303和用于放置右耳耳机的第二容置腔304,充电容器301在第一容置腔303设置有两个充电触点305,及在第二容置腔304设置有两个充电触点,该充电触点也就是图2或图3中的耳机充电触点102,充电触点用于连接充电控制电路,以实现对耳机的充电。
本实施例中,耳机充电装置还包括电路板302,电路板302设置有对应于左耳耳机的第一充电控制电路21和对应于右耳耳机的第二充电控制电路22,第一充电控制电路21和第二充电控制电路22为上述图3中所示的充电控制电路,第一充电控制电路21的充电电压输出端02与第一容置腔303的两个充电触点305对应连接,第二充电控制电路的充电电压输出端02与第二容置腔的两个充电触点对应连接,从而实现左耳耳机与右耳耳机的分别控制。
本实施例中,耳机充电装置还包括充电电池306,充电电池306与第一充电控制电路21和第二充电控制电路22的充电电源输入端对应连接,其中,充电电池对应于图2或图3中的电源模块101。
在使用时,直接将耳机放入充电容器301的第一容置腔303或第二容置腔304中,实现耳机和充电触点305的电连接,即可实现对耳机的充电,在充电触点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可以自动断开充电通路,实现故障隔离。
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耳机的充电控制方法,该耳机设置在耳机充电装置中,所述耳机包括左耳耳机和右耳耳机,所述耳机充电装置内设置有对应于所述左耳耳机的第一充电控制电路和对应于所述右耳耳机的第二充电控制电路,所述第一充电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二充电控制电路为上述具有阻抗调节电路1042的耳机的充电控制电路,例如图3所示的耳机充电控制电路。
参考图5,一种耳机的充电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5100~S5400:
S5100,获取左耳耳机和右耳耳机的充电电量。
本实施例中获取左耳耳机和右耳耳机的充电电量可以通过获取预设时间内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再通过预设时间、电压和电流来分别得到左耳耳机和右耳耳机的充电电量。
S5200,根据左耳耳机和右耳耳机的充电电量,确定左耳耳机的电池增量和右耳耳机的电池增量。
本实施例中,确定左耳耳机的电池增量和右耳耳机的电池增量也就是计算预设时间内的电池电量的增加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耳机的充电控制方法是在耳机充电的过程中对阻抗调节电路中的阻抗值进行调节,而当耳机处于满电状态的情况下,则不需要再进行处理,因此,本实施例在确定左耳耳机的电池增量和右耳耳机的电池增量之后,需要检测左耳耳机和右耳耳机的当前电量是否处于满电状态,在左耳耳机和右耳耳机的充电电量均处于非满电状态的情况下,执行S5300。在左耳耳机或右耳耳机中的任一耳机的充电电量处于满电状态的情况下,无需对充满电的耳机进行处理,则维持左耳耳机和右耳耳机的当前充电状态。
在一个可行的例子中,当左耳耳机处于满电状态,右耳耳机处于非满电状态的情况下,保持左耳耳机的充电状态不变,继续对右耳耳机进行充电。或者当左耳耳机处于非满电状态,右耳耳机处于满电状态的情况下,保持右耳耳机的充电状态不变,继续对左耳耳机进行充电。
S5300,根据左耳耳机的电池增量和右耳耳机的电池增量,确定阻抗调节信息。
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获取左耳耳机的电池增量和右耳耳机的电池增量的差值;再比较该差值与预设阈值的大小,在差值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左耳耳机和右耳耳机中电池增量较大的耳机所对应的阻抗调节电路为目标电路;根据目标电路中的当前阻抗值,确定阻抗调节信息,其中,阻抗调节信息为增加目标电路中的当前阻抗值。
例如,当左耳耳机的电池增量M1和右耳耳机的电池增量M2的差值为A,M1大于M2,预设阈值为B,当A大于B时,确定所述左耳耳机对应的阻抗调节电路为目标电路,那么增加左耳耳机对应的阻抗调节电路中的当前阻抗值。参考图3,若图3中R9<R10<R11,左耳耳机对应的阻抗调节电路中的当前阻抗值为R9,那么,阻抗调节信息可以为将当前阻值R9调整至R10。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获取右耳耳机的充电电流,计算右耳耳机的电路总阻抗,根据该电路总阻抗对左耳耳机的中能够呆连接入电路的阻抗值进行计算,以使左耳耳机和右耳耳机中的充电电流大小接近。
本实施例中,由于电路中阻抗的数量是出厂时已经确定的,且电路中的阻抗过大会影响充电的效率,因此,为了保证左耳耳机和右耳耳机在具有相近的充电时间且在正常充电范围之内,需要检测目标电路中的当前阻抗值是否为最大阻抗值;在当前阻抗值为最大阻抗值的情况下,确定阻抗调节信息为维持当前阻抗值。例如,当目标电路为左耳耳机对应的阻抗调节电路时,此时左耳耳机对应的阻抗调节电路的当前阻抗已经为最大阻抗,那么,此时阻抗调节信息为维持当前最大阻抗值。
S5400,根据阻抗调节信息,确定第一充电控制电路或第二充电控制电路的目标阻抗。
由步骤S5300可知,阻抗调节信息为增加目标电路中的当前阻抗值,或,阻抗调节信息为维持目标电路中的当前阻抗值,本实施例中的目标阻抗也就是增加或维持当前阻抗值后的阻抗。
当阻抗调节信息为增加目标电路中的当前阻抗值时,可以控制单刀多掷开关的动触点,以改变阻抗调节电路连接在电路中的阻抗值,例如,将单刀3掷开关连接R9的静触点,调整至连接R10的静触点,R10即为目标阻抗。
当阻抗调节信息为维持目标电路中的当前阻抗值时,保持单刀多掷开关的当前连接状态,当前连接的电阻即为目标阻抗。
参考图5,本实施例在实际应用中的流程可以为如下步骤:
步骤S601,获取左耳耳机和右耳耳机的充电电量。
步骤S602,根据左耳耳机和右耳耳机的充电电量,确定左耳耳机的电池增量和右耳耳机的电池增量。
步骤S603,判断当前左耳耳机或右耳耳机是否处于满电状态,若左耳耳机和右耳耳机均处于非满电状态,则执行步骤S604;存在任一耳机处于满电状态则执行步骤S606。
步骤S604,左耳耳机的电池增量和右耳耳机的电池增量的差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的大小,若是则确定目标电路,并执行步骤605,若否则执行步骤S607。
步骤S605,目标电路中的当前阻抗是否为最大阻抗值,若否,则执行步骤S606,若是则执行步骤S607。
步骤S606,根据阻抗调节信息,调节第一充电控制电路或第二充电控制电路中阻抗调节电路的阻抗值。
步骤S607,维持当前设置,继续充电,不做其他设置及处理。
本实施例,基于具有阻抗调节电路的充电控制电路,不仅可以实现自动隔离故障的功能,还能够根据利用阻抗调节电路自动调节通路阻抗,平衡左耳耳机和右耳耳机充电速度,提升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耳机充电装置的充电控制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耳机充电装置,或者,或者该耳机充电装置中的用于执行加载耳机充电装置的充电控制方法的控制模块,如芯片和微处理器。
可选的,参考图7,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700,包括处理器710,存储器709,存储在存储器709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710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710执行时实现上述耳机充电装置的充电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和非移动电子设备。
图8为实现本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电子设备10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1001、网络模块1002、音频输出单元1003、输入单元1004、传感器1005、显示单元1006、用户输入单元1007、接口单元1008、存储器1009、以及处理器1010等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电子设备10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0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8中示出的电子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输入单元1004,用于接收左耳耳机的充电电量和右耳耳机的充电电量。
处理器1010,用于获取左耳耳机和所述右耳耳机的充电电量;根据左耳耳机和右耳耳机的充电电量,确定左耳耳机的电池增量和右耳耳机的电池增量;根据左耳耳机的电池增量和右耳耳机的电池增量,确定阻抗调节信息;根据阻抗调节信息,调节第一充电控制电路或第二充电控制电路中阻抗调节电路的阻抗值。具体的步骤在上述步骤S5100~S5400中均有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不仅可以实现电路中的自动隔离故障的功能,还能够利用阻抗调节电路自动调节通路阻抗,平衡左耳耳机和右耳耳机充电速度,提升用户体验。
应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输入单元10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10041和麦克风10042,图形处理器10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单元1006可包括显示面板10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0061。用户输入单元1007包括触控面板10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0072。触控面板10071,也称为触摸屏。触控面板10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他输入设备10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存储器10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处理器10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010中。
处理器1010,用于获取所述左耳耳机和所述右耳耳机的充电电量;根据所述左耳耳机和所述右耳耳机的充电电量,确定所述左耳耳机的电池增量和所述右耳耳机的电池增量;根据所述左耳耳机的电池增量和所述右耳耳机的电池增量,确定阻抗调节信息;根据所述阻抗调节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充电控制电路或所述第二充电控制电路的目标阻抗。
在一个例子中,处理器1010还用于获取所述左耳耳机的电池增量和所述右耳耳机的电池增量的差值;比较所述差值与预设阈值的大小,在所述差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左耳耳机和所述右耳耳机中电池增量较大的耳机所对应的阻抗调节电路为目标电路;根据所述目标电路中的当前阻抗值,确定所述阻抗调节信息,其中,所述阻抗调节信息为增加所述目标电路中的当前阻抗值。
在一个例子中,处理器1010还用于检测所述目标电路中的当前阻抗值是否为最大阻抗值;在所述当前阻抗值为最大阻抗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阻抗调节信息为维持所述当前阻抗值。
在一个例子中,处理器1010还用于在确定所述左耳耳机的电池增量和所述右耳耳机的电池增量之后,确定阻抗调节信息之前,检测当前所述左耳耳机和所述右耳耳机是否处于满电状态;在所述左耳耳机和所述右耳耳机均处于非满电状态的情况下,执行根据所述左耳耳机的电池增量和所述右耳耳机的电池增量,确定阻抗调节信息的步骤;在所述左耳耳机或所述右耳耳机中的任一耳机的充电电量处于满电状态的情况下,维持所述左耳耳机和所述右耳耳机的当前充电状态。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耳机充电装置的充电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耳机充电装置的充电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2)

1.一种耳机的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源模块,用于为所述充电控制电路提供持续电压;
耳机充电触点,用于在耳机与所述耳机充电触点连接的情况下,由所述电源模块给所述耳机充电;
检测模块,用于在耳机与所述充电触点连接的情况下,检测所述耳机充电触点的阻抗,在所述耳机充电触点的阻抗处于异常状态的情况下,生成第一信号;
控制模块,接收所述第一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信号控制所述充电控制电路的充电阻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机的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耳机充电触点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开关控制电路,所述开关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一信号包括第一子信号,在所述异常状态为短路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检测模块生成所述第一子信号,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子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断开,从而使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耳机充电触点之间断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机的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稳压管和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连接在第一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稳压管的阴极之间,所述稳压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稳压管的阴极为所述检测模块的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耳机的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为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还经第二电阻与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一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耳机的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为NMOS管,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为N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为N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为NMOS管的栅极;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一端为正极输入端,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二端为负极输入端;所述耳机充电触点的第一触点为正极输出端,所述耳机充电触点的第二触点为负极输出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耳机的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第二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为PMOS管,所述第三开关管为NMOS管;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栅极为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漏极为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栅极为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经第三电阻与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经第四电阻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源极与耳机充电触点的第二触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机的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阻抗调节电路,所述阻抗调节电路包括多个阻抗和一个单刀多掷开关,所述第一信号包括第二子信号,在所述异常状态为阻抗增大的情况下,所述检测模块生成所述第二子信号,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二子信号控制所述单刀多掷开关接入所述充电控制电路的目标阻抗,确定所述充电控制电路的充电阻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耳机的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抗调节电路串联连接在第一开关与耳机充电触点的第一触点之间;
所述单刀多掷开关的动触点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每一所述阻抗的第一端对应连接所述单刀多掷开关的一个静触点,每一所述阻抗的第二端均与所述耳机充电触点的第一触点连接。
9.一种耳机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设置在耳机充电装置中,所述耳机包括左耳耳机和右耳耳机,所述耳机充电装置内设置有对应于所述左耳耳机的第一充电控制电路和对应于所述右耳耳机的第二充电控制电路,所述第一充电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二充电控制电路为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控制电路,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左耳耳机和所述右耳耳机的充电电量;
根据所述左耳耳机和所述右耳耳机的充电电量,确定所述左耳耳机的电池增量和所述右耳耳机的电池增量;
根据所述左耳耳机的电池增量和所述右耳耳机的电池增量,确定阻抗调节信息;
根据所述阻抗调节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充电控制电路或所述第二充电控制电路的目标阻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耳机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左耳耳机的电池增量和所述右耳耳机的电池增量,确定阻抗调节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左耳耳机的电池增量和所述右耳耳机的电池增量的差值;
比较所述差值与预设阈值的大小,在所述差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左耳耳机和所述右耳耳机中电池增量较大的耳机所对应的阻抗调节电路为目标电路;
根据所述目标电路中的当前阻抗值,确定所述阻抗调节信息,其中,所述阻抗调节信息为增加所述目标电路中的当前阻抗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耳机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电路中的当前阻抗值,确定所述阻抗调节信息,还包括:
检测所述目标电路中的当前阻抗值是否为最大阻抗值;
在所述当前阻抗值为最大阻抗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阻抗调节信息为维持所述当前阻抗值。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耳机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左耳耳机的电池增量和所述右耳耳机的电池增量之后,确定阻抗调节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当前所述左耳耳机和所述右耳耳机是否处于满电状态;
在所述左耳耳机和所述右耳耳机均处于非满电状态的情况下,执行根据所述左耳耳机的电池增量和所述右耳耳机的电池增量,确定阻抗调节信息的步骤;
在所述左耳耳机或所述右耳耳机中的任一耳机的充电电量处于满电状态的情况下,维持所述左耳耳机和所述右耳耳机的当前充电状态。
CN202111196209.6A 2021-10-13 2021-10-13 耳机的充电控制电路及充电控制方法 Active CN1139235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96209.6A CN113923555B (zh) 2021-10-13 2021-10-13 耳机的充电控制电路及充电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96209.6A CN113923555B (zh) 2021-10-13 2021-10-13 耳机的充电控制电路及充电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23555A true CN113923555A (zh) 2022-01-11
CN113923555B CN113923555B (zh) 2024-02-06

Family

ID=79240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96209.6A Active CN113923555B (zh) 2021-10-13 2021-10-13 耳机的充电控制电路及充电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23555B (zh)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79640A (ja) * 1988-05-06 1989-11-09 Nec Corp 無線電話装置
DE4333120A1 (de) * 1993-09-29 1995-03-30 Turck Werner Kg Elektronischer Zweidraht-Tastschalter
JPH08205412A (ja) * 1995-01-18 1996-08-09 Nitsuko Corp 充電装置
JP2002343171A (ja) * 2001-05-21 2002-11-29 Fujitsu Ten Ltd スイッチの接点腐食防止装置
US20030120323A1 (en) * 1999-07-27 2003-06-26 Meadows Paul M. Rechargeable spinal cord stimulator system
KR20070056709A (ko) * 2005-11-30 2007-06-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어폰 임피던스에 따른 이어폰 출력보상장치 및 방법
CN104810877A (zh) * 2014-01-28 2015-07-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充电装置及方法
US20160344211A1 (en) * 2014-01-28 2016-11-2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ower adapter,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impedance exception of charging loop
CN206908792U (zh) * 2017-06-24 2018-01-1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平衡调节电路及设有该电路的蓝牙耳机
JP6279192B1 (ja) * 2017-07-28 2018-02-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インバータ装置およびインバータ装置の異常検出方法
CN111864818A (zh) * 2019-04-28 2020-10-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控制电路、方法、充电接收电路和分体式电子设备
WO2020259700A1 (zh) * 2019-06-28 2020-12-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异常检测方法及设备、存储介质
CN212909025U (zh) * 2020-07-13 2021-04-06 福建天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座控制电路
CN212935546U (zh) * 2020-08-25 2021-04-0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电路及腕戴设备
WO2021068712A1 (zh) * 2019-10-08 2021-04-15 上海爻火微电子有限公司 无线耳机充电电路与无线耳机盒
CN213122226U (zh) * 2020-08-31 2021-05-04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耳机充电盒的检测电路、充电盒和无线耳机
CN214013892U (zh) * 2020-10-22 2021-08-20 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仓充电控制电路、充电仓和耳机装置
CN214045988U (zh) * 2021-01-26 2021-08-24 珠海斯巴克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切换系统
CN113438581A (zh) * 2021-06-30 2021-09-24 南昌勤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耳机仓、耳机、耳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79640A (ja) * 1988-05-06 1989-11-09 Nec Corp 無線電話装置
DE4333120A1 (de) * 1993-09-29 1995-03-30 Turck Werner Kg Elektronischer Zweidraht-Tastschalter
JPH08205412A (ja) * 1995-01-18 1996-08-09 Nitsuko Corp 充電装置
US20030120323A1 (en) * 1999-07-27 2003-06-26 Meadows Paul M. Rechargeable spinal cord stimulator system
JP2002343171A (ja) * 2001-05-21 2002-11-29 Fujitsu Ten Ltd スイッチの接点腐食防止装置
KR20070056709A (ko) * 2005-11-30 2007-06-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어폰 임피던스에 따른 이어폰 출력보상장치 및 방법
CN104810877A (zh) * 2014-01-28 2015-07-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充电装置及方法
US20160344211A1 (en) * 2014-01-28 2016-11-2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ower adapter,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impedance exception of charging loop
US20160352132A1 (en) * 2014-01-28 2016-12-0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Battery char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06908792U (zh) * 2017-06-24 2018-01-1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平衡调节电路及设有该电路的蓝牙耳机
JP6279192B1 (ja) * 2017-07-28 2018-02-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インバータ装置およびインバータ装置の異常検出方法
CN111864818A (zh) * 2019-04-28 2020-10-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控制电路、方法、充电接收电路和分体式电子设备
WO2020259700A1 (zh) * 2019-06-28 2020-12-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异常检测方法及设备、存储介质
WO2021068712A1 (zh) * 2019-10-08 2021-04-15 上海爻火微电子有限公司 无线耳机充电电路与无线耳机盒
CN212909025U (zh) * 2020-07-13 2021-04-06 福建天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座控制电路
CN212935546U (zh) * 2020-08-25 2021-04-0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电路及腕戴设备
CN213122226U (zh) * 2020-08-31 2021-05-04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耳机充电盒的检测电路、充电盒和无线耳机
CN214013892U (zh) * 2020-10-22 2021-08-20 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仓充电控制电路、充电仓和耳机装置
CN214045988U (zh) * 2021-01-26 2021-08-24 珠海斯巴克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切换系统
CN113438581A (zh) * 2021-06-30 2021-09-24 南昌勤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耳机仓、耳机、耳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演明;毛翔宇;全思;文常保;温立民;: "一种用于锂电池充电IC的电池检测电路", 微电子学, no. 0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23555B (zh) 2024-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33984B2 (ja) バッテリ、端末、および充電システム
JP4598815B2 (ja) 二次電池用充電回路
EP4207551A1 (en)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circu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8970163B2 (en) Charge control system of battery pack
US10963033B2 (en) Variable-frequency sampling of battery voltage to determine fuel gauge power mode
CN102822761A (zh) 功率控制管理器及方法
US11509150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hibiting excessive battery discharge
KR20150000675A (ko) 배터리를 충전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EP3905476A1 (en)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7834650B (zh) 移动电源限流器及移动电源限流装置
CN112821497A (zh) 锂电池保护系统和锂电池
KR20200101173A (ko) 복수의 배터리들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적용한 전자 장치
CN111884303B (zh) 充电控制电路、充电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US20170222453A1 (en) Devic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multi-battery quick charge
CN113923555B (zh) 耳机的充电控制电路及充电控制方法
CN112398186B (zh) 充电电路、充电芯片、终端和电路控制方法
JP2008113528A (ja) 電源回路、電源供給制御方法、及び該電源回路を備えた電子機器、動作状態監視制御プログラム
JP3358559B2 (ja) 低電力消費回路及び二次電池保護回路
JP2013042645A (ja) バックアップ電池の保護システム
CN115566745A (zh) 充放电的保护系统、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15772600U (zh) 充电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CN109309398B (zh) 一种处理方法及电源装置
CN214479747U (zh) 电池保护电路、电池组件和终端设备
CN114552538B (zh) 一种具备负载关断功能的电池保护系统和锂电池
CN112701737B (zh) 电池电路、充电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