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23280B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23280B
CN113923280B CN202110477490.4A CN202110477490A CN113923280B CN 113923280 B CN113923280 B CN 113923280B CN 202110477490 A CN202110477490 A CN 202110477490A CN 113923280 B CN113923280 B CN 1139232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bracket
side part
main body
curved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7749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23280A (zh
Inventor
郭仁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7749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232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232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23280A/zh
Priority to EP22794649.8A priority patent/EP4221163A4/en
Priority to US18/034,993 priority patent/US20230403350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2/087369 priority patent/WO2022228178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232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232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 H04M1/0269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mounted in a fixed curved configuration, e.g. display curved around the edges of the telephone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49Details of the mechanic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housing parts or relating to the method of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18Telephone s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hips, mines, or other places exposed to adverse environment
    • H04M1/185Improving the rigidity of the casing or resistance to sho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该电子设备包括显示模组和支架;显示模组包括模组主体部和模组侧部;模组侧部与模组主体部连接,并相对模组主体部弯折,模组侧部与模组主体部围成收容空间;支架包括支架主体部、支架侧部和支撑部;支架主体部位于收容空间内,支架主体部靠近模组主体部,并对模组主体部进行支撑;支架侧部与支架主体部连接并形成夹角,支架侧部靠近模组侧部;支撑部固定于支架侧部,支撑部对模组侧部进行支撑。本申请的方案能加强显示模组的结构强度薄弱区,提升该区的抗冲击性能,降低显示模组受冲击时出现显示异常的风险。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曲面屏手机中,曲面屏模组承载在中框上。对于曲面屏模组的平整区域,中框能进行很好的支撑。但是对于曲面屏模组边缘的弧度区域,现有的中框不能与其较好的配合,导致弧度区域的支撑不充分,结构强度偏弱,受到冲击时容易出现显示异常,如碎亮点、黑斑等。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能够对曲面屏的边缘区域进行很好的支撑,增强该边缘区域的结构可靠性,降低了该边缘区域出现显示异常的风险。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模组和支架;显示模组包括模组主体部和模组侧部;模组侧部与模组主体部连接,并相对模组主体部弯折,模组侧部与模组主体部围成收容空间;支架包括支架主体部、支架侧部和支撑部;支架主体部位于收容空间内,支架主体部靠近模组主体部,并对模组主体部进行支撑;支架侧部与支架主体部连接并形成夹角,支架侧部靠近模组侧部;支撑部固定于支架侧部,支撑部对模组侧部进行支撑。
本申请中,模组侧部为显示模组的边缘部分。模组侧部相对模组主体部弯折可以包括:模组侧部自身可以是弯曲;或者模组侧部自身是平整的,其与模组主体部形成夹角(或称弯折角)。支架可以安装在收容空间内。其中支架主体部全部位于收容空间内;支架侧部的至少部分可以位于收容空间内;支撑部可全部位于收容空间内。支架主体部可与模组主体部直接连接、通过中间部件连接或者保持一定间隙(该间隙可以较小)。支架主体部能对模组主体部进行支撑,这样能够提升模组主体部的抗冲击性能。支架侧部靠近模组侧部,并与模组侧部之间形成间隔。支撑部固定于支架侧部上。支撑部可与模组侧部直接连接、通过中间部件连接或者保持一定间隙(该间隙可以较小)。支撑部能对模组侧部进行支撑,这样能够提升模组侧部的抗冲击性能。因此,本申请能使得显示模组的结构强度薄弱区得到加强,抵抗冲击的性能得到提升,受冲击时出现显示异常的风险被降低。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支撑部包括支撑块,支撑块固定于支架侧部朝向模组侧部的一侧,支撑块对模组侧部进行支撑。支撑块位于支架侧部与模组侧部之间的间隔中。支撑块可与模组侧部直接连接、通过中间部件连接或者保持一定间隙(该间隙可以较小)。支撑块的形状可与模组侧部的形状适配,以更充分地支撑模组侧部。本实现方式的设计简单,可制造性强,产品的组装可靠性高。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支架侧部设有限位通孔;支撑部包括限位板,支撑块设在限位板上,支撑块的边界内缩于限位板的边界之内;支撑块穿过限位通孔并对模组侧部进行支撑,限位板固定于模组侧部背向模组侧部的表面。支撑块通过限位板固定在支架侧部上。此种设计能够实现支撑部与支架侧部的可拆卸连接,能够满足特定的产品设计或制造需求。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支撑部朝向模组侧部的表面覆盖有缓冲层。缓冲层可以基本完全布满支撑部朝向模组侧部的表面。例如,缓冲层可基本完全布满支撑块朝向模组侧部的表面。缓冲层可由柔软易形变、能吸收冲击的材料制成,例如泡棉。缓冲层能够吸收冲击,强化模组侧部的抗冲击性能。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模组侧部为弧形板状结构,模组侧部的拱起最高点位于模组主体部之外。此种设计使得显示模组具有圆润的外观体验和手感,也可以增大显示模组的可视面积。更重要的是,由于显示模组的弧形边缘更易受到冲击,而通过本申请的设计,能够极大改善显示模组的弧形边缘的抗冲击能力。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支撑部具有弧形表面,弧形表面朝向模组侧部。支撑部的弧形表面可与模组侧部的弧形内表面匹配,以充分发挥支撑部的支撑作用。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支架包括外观承载部,外观承载部与支架侧部远离支架主体部的一端连接,外观承载部与支架侧部形成夹角,且外观承载部与支架主体部分别位于支架侧部的相对两侧;外观承载部位于收容空间之外;外观承载部具有承载平面;模组侧部远离模组主体部的一端具有侧部平面,侧部平面朝向承载平面,并与承载平面固定连接。外观承载部与支架主体部分别位于支架侧部的相对两侧,该“相对两侧”可以是指支架侧部的厚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外观承载部可作为电子设备中裸露在外的外观部件。通过设计外观承载部,能够对模组侧部的端部进行支撑,确保显示模组的组装可靠性。另外,也能保证电子设备的外观紧凑美观。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模组侧部为弧形板状结构,模组侧部的拱起最高点位于模组主体部之外;外观承载部具有外观弧面,外观弧面与外观承载部的承载平面相连,并背向模组侧部的侧部平面;外观弧面与模组侧部背向收容空间的外表面平滑过渡。此种设计能保证电子设备的外观一致,提升产品外观体验。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模组侧部包括第一模组侧部与第二模组侧部,第一模组侧部与第二模组侧部分别连接于模组主体部的相对两端,第一模组侧部与第二模组侧部均相对主体部弯折,第一模组侧部、模组主体部及第二模组侧部围成收容空间;支架侧部包括第一支架侧部与第二支架侧部,第一支架侧部与第二支架侧部分别连接于支架主体部的相对两端,第一支架侧部与第二支架侧部均与支架主体部形成夹角,并均位于支架主体部背向模组主体部的一侧;第一支架侧部靠近第一模组侧部,第二支架侧部靠近第二模组侧部;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固定于第一支架侧部,第一支撑部对第一模组侧部进行支撑;第二支撑部固定于第二支架侧部,第二支撑部对第二模组侧部进行支撑。该设计使得显示模组具有圆润的外观体验和手感,也可以增大显示模组的可视面积。更重要的是,由于显示模组的弧形边缘更易受到冲击,而通过本申请的设计,能够极大改善显示模组的弧形边缘的抗冲击能力。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支架包括第一承载台与第二承载台,第一承载台设于第一支架侧部朝向第二支架侧部的表面,第二承载台设于第二支架侧部朝向第一支架侧部的表面;电子设备包括后盖,后盖固定在第一承载台与第二承载台上;第一承载台与第二承载台位于后盖与支架主体部之间。设计承载台,能使得后盖能够可靠地与支架组装。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包括上盖与下盖;上盖与下盖分别固定于显示模组的相对两端,后盖位于上盖与下盖之间,上盖、后盖以及下盖将收容空间封闭。显示模组的相对两端,是指呈筒状的显示模组的轴线方向上的相对两端。本实现方式的设计,使得电子设备具有一体化、紧凑简洁的外观。另外,上盖与下盖也可以是显示屏,这样可以增大显示面积,扩展电子设备的功能。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显示模组包括相贴合的曲面盖板与曲面屏,曲面屏位于曲面盖板与支架之间;曲面盖板与曲面屏均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弯折区、平整区和第二弯折区;曲面盖板的平整区与曲面屏的平整区重叠,并构成模组主体部;曲面盖板的第一弯折区与曲面屏的第一弯折区位于平整区的同侧,曲面盖板的第一弯折区超出曲面屏的第一弯折区,曲面盖板的第一弯折区与曲面屏的第一弯折区构成第一模组侧部;曲面盖板的第二弯折区与曲面屏的第二弯折区位于平整区的同侧,曲面盖板的第二弯折区超出曲面屏的第二弯折区,曲面盖板的第二弯折区与曲面屏的第二弯折区构成第二模组侧部。本实现方式能够提升曲面屏设备的抗冲击性能。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模组侧部与第二模组侧部均为弧形板结构,第一模组侧部与第二模组侧部的拱起最高点位于模组主体部之外,曲面盖板的第一弯折区与曲面盖板的第二弯折区的弯曲角度为90°-180°。此种设计使得显示模组的两侧具有大弧度弯曲形态,能够营造出饱满、扩张的外观效果,使得电子设备具有更佳的外观体验,也能增强用户的握持感。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曲面屏的第一弯折区与曲面屏的第二弯折区的弯曲角度大于或等于90°。此种设计使得用户从电子设备的正面看去,显示模组两侧均能显示画面,看不到画面黑边,从而提升了用户的视觉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电子设备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电子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电子设备的显示模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电子设备的支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支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的支架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的电子设备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以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如虚拟显示设备、增强显示设备、智能手表等)、智慧屏设备、车载设备(如车机)、充电宝、电子阅读器、户外展示设备等。示例性的,下文中的该电子设备是手机。
如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一中,电子设备10可包括上盖11、显示模组12、下盖13、支架14、电子模组15、盖板16和后盖17。
显示模组12是显示图像的电子器件,其裸露在外,能被用户直接观看。显示模组12可以是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如图3所示,显示模组12可以为曲面屏模组,其可以包括相贴合的曲面盖板121与曲面屏122。曲面盖板121作为电子设备10的外侧结构,能被用户直接看到和触摸。曲面盖板121能对曲面屏122进行防护。曲面屏122位于电子设备10的内部,不能被用户直接看到和触摸。
如图3所示,曲面盖板121可以包括第一弯折区121b、平整区121a和第二弯折区121c,平整区121a连接在第一弯折区121b与第二弯折区121c之间。平整区121a可以基本为平整板状结构。第一弯折区121b与第二弯折区121c的结构可以基本相同,二者可以均为弯曲板状结构,例如弧形板状结构。第一弯折区121b与第二弯折区121c可以各自朝背离对方的方向弯曲拱起,这使得二者的拱起最高点均位于平整区121a之外。
第一弯折区121b与平整区121a的此种连接结构,可称为第一弯折区121b相对平整区121a弯折,也即由平整的平整区121a过渡到弯曲的第一弯折区121b。同样的,第二弯折区121c与平整区121a的此种连接结构,可称为第二弯折区121c相对平整区121a弯折。
实施例一中,第一弯折区121b的弯曲角度以及第二弯折区121c的弯曲角度均可达90°-180°(含90°与180°)。第一弯折区121b与第二弯折区121c的弯曲角度可以基本相同。如图3所示,以第一弯折区121b为例,该弯曲角度可通过以下方式定义:在第一弯折区121b连接平整区121a的位置做第一弯折区121b的切线L1,在第一弯折区121b远离平整区121a的端部做第一弯折区121b的切线L2,切线L1与切线L2均为射线。从切线L1转动到切线L2,切线L1与切线L2所成角度称为弯曲角度。图3所示的第一弯折区121b的弯曲角度可以接近180°。
以上关于弯曲角度的定义中,取切线L1及切线L2均为与第一弯折区121b的内侧表面相切的射线,这是为了计算第一弯折区121b的最大弯曲角度,该最大弯曲角度能代表第一弯折区121b的最大弯曲程度。若取切线L1及切线L2均为与第一弯折区121b的外侧表面相切的射线,计算出的弯曲角度会小于该最大弯曲角度(这是由于第一弯折区121b存在侧部平面121d,第一弯折区121b的外侧表面与内侧表面不完全对应,即二者的圆心角不相等。下文将会描述。)容易理解,若第一弯折区121b的外侧表面与内侧表面完全对应,即二者对应的圆心角基本相同,则无论如何取切线L1及切线L2,计算出的弯曲角度是恒定的。
实施例一中,第一弯折区121b的弯曲角度或第二弯折区121c的弯曲角度,也即整个显示模组12的弯曲角度。显示模组12的弯曲角度可达90°-180°,使得显示模组12的两侧具有大弧度弯曲形态。此种大弧度弯曲形态能够营造出饱满、扩张的外观效果,使得电子设备10具有更佳的外观体验,也能增强用户的握持感。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弯折区121b的弯曲角度与第二弯折区121c的弯曲角度也可以不等,则整个显示模组12的两侧可以具有不同的弯曲角度。
如图3所示,第一弯折区121b远离平整区121a的一端具有侧部平面121d,侧部平面121d可基本与平整区121a平行,或者说侧部平面121d基本与平整区121a的厚度方向垂直。由于存在侧部平面121d,第一弯折区121b的外侧表面(背向曲面屏122的表面)与内侧表面(朝向曲面屏122的表面)不完全对应,该外侧表面的圆心角小于该内侧表面的圆心角。侧部平面121d用于与支架14配合(下文将会描述)。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没有侧部平面121d,此时第一弯折区121b的外侧表面与内侧表面基本完全对应,二者的圆心角基本一致。
如图3所示,同样的,第二弯折区121c远离平整区121a的一端具有侧部平面121e,侧部平面121e可基本与平整区121a平行,或者说侧部平面121e基本与平整区121a的厚度方向垂直。由于存在侧部平面121e,第二弯折区121c的外侧表面(背向曲面屏122的表面)与内侧表面(朝向曲面屏122的表面)不完全对应,该外侧表面的圆心角小于该内侧表面的圆心角。侧部平面121e用于与支架14配合(下文将会描述)。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没有侧部平面121e,此时第二弯折区121c的外侧表面与内侧表面基本完全对应,二者的圆心角基本一致。
曲面屏122可以由多层材料层叠制成,其包括多个像素单元,能实现图像显示。曲面屏122例如可以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如图3所示,曲面屏122可以包括第一弯折区122b、平整区122a和第二弯折区122c,平整区122a连接在第一弯折区122b与第二弯折区122c之间。平整区122a可以基本为平整板状结构。第一弯折区122b与第二弯折区122c的结构可以基本相同,二者可以均为弯曲板状结构,例如弧形板状结构。第一弯折区122b与第二弯折区122c可以各自朝背离对方的方向弯曲拱起,这使得二者的拱起最高点均位于平整区122a之外。
如图3所示,曲面屏122的平整区122a与曲面盖板121的平整区121a可以基本重叠,也即平整区122a沿平整区121a的厚度方向的投影,基本与平整区121a重合。曲面屏122的第一弯折区122b与曲面盖板121的第一弯折区121b位置对应,即两个第一弯折区位于平整区122a(或平整区121a)的同侧。曲面屏122的第二弯折区122c与曲面盖板121的第二弯折区121c位置对应,即两个第二弯折区位于平整区122a(或平整区121a)的同侧。
如图3所示,曲面屏122的第一弯折区122b内缩于曲面盖板121的第一弯折区121b之内,或者说第一弯折区121b超出第一弯折区122b。同样的,曲面屏122的第二弯折区122c内缩于曲面盖板121的第二弯折区121c之内,或者说第二弯折区121c超出第二弯折区122c。
类似上文所述,曲面屏122也可以定义弯曲角度。由于曲面屏122的第一弯折区122b可以比曲面盖板121的第一弯折区121b短,因而曲面屏122的第一弯折区122b的弯曲角度可以比曲面盖板121的第一弯折区121b的弯曲角度小。曲面屏122的第一弯折区122b的弯曲角度可以大于或等于90°。曲面屏122的第二弯折区122c的弯曲角度,可以与曲面屏122的第一弯折区122b的弯曲角度基本相同。由此,显示模组12的显示面积得到扩大,使得电子设备10的屏占比得到提升,增强了用户的观看体验。特别是曲面屏122的弯曲角度可以大于或等于90°,用户从电子设备10的正面看去,显示模组12两侧均能显示画面,看不到画面黑边,从而提升了用户的视觉体验。示例性的,具有此种显示模组12的手机是一种新的手机产品形态,其屏占比要比常规手机的屏占比大很多,用户正面观看时看不到画面黑边,这能极大提升用户体验。
如图3所示,曲面屏122的平整区122a与曲面盖板121的平整区121a,可以构成显示模组12的模组主体部12a。曲面屏122的第一弯折区122b与曲面盖板121的第一弯折区121b,可以构成显示模组12的第一模组侧部12b。曲面屏122的第二弯折区122c与曲面盖板121的第二弯折区121c,可以构成显示模组12的第二模组侧部12c。也即,模组主体部12a连接第一模组侧部12b与第二模组侧部12c,第一模组侧部12b与第二模组侧部12c均相对模组主体部12a弯折。第一模组侧部12b与第二模组侧部12c均可称为模组侧部。
如图3所示,第一模组侧部12b、第二模组侧部12c和模组主体部12a可以围成收容空间12d。第一模组侧部12b与第二模组侧部12c间隔相对,以形成收容空间12d的开口12e。实施例一中,收容空间12d在开口12e处呈收拢状,开口12e的口径小于收容空间12d的最宽处的尺寸(如在图3视角中,第一模组侧部12b的拱起最高处与第二模组侧部12c的拱起最高处的间距,是收容空间12d最宽处的尺寸)。
在其他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是,显示模组的模组侧部相较模组主体部弯折。但不同的是,该模组侧部呈平整状,该模组侧部与该显示模组的模组主体部形成弯折角。具有此种显示模组的电子设备例如可以用于户外展示。
如图4所示,支架14可以包括支架本体19,以及固定在支架本体19上的第一支撑部18和第二支撑部20。下面将分别进行描述。
结合图4与图5所示,支架本体19整体可以近似成C字形。支架本体19可以包括第一外观承载部191、第一支架侧部192、支架主体部193、第二支架侧部194以及第二外观承载部195。支架本体19的上述各部分均可以近似呈板状,各部分依次相连。
其中,第一支架侧部192与第二支架侧部194分别连接于支架主体部193的相对两端,并且第一支架侧部192与第二支架侧部194位于支架主体部193的厚度方向的同一侧。第一支架侧部192、第二支架侧部194均与支架主体部193弯折连接,例如弯折角可近似为90°。第一支架侧部192与第二支架侧部194的结构可基本相同,例如二者可以均为板状。第一支架侧部192与第二支架侧部194均可以称为支架侧部。
如图5所示,第一支架侧部192上可以开设第一限位通孔192b,第一限位通孔192b可以为方形通孔,沿第一支架侧部192的厚度方向贯通第一支架侧部192。第一支架侧部192上还可以开设第一连接通孔192a,第一连接通孔192a例如可以有两个,分别位于第一限位通孔192b的相对两侧。
如图5所示,同样的,第二支架侧部194上可以开设第二限位通孔194b,第二限位通孔194b可以为方形通孔,沿第二支架侧部194的厚度方向贯通第二支架侧部194。第二支架侧部194上还可以开设第二连接通孔194a,第二连接通孔194a例如可以有两个,分别位于第二限位通孔194b的相对两侧。
如图5所示,第一支架侧部192朝向第二支架侧部194的表面可以凸设有第一承载台197,第一承载台197可以远离支架主体部193。第一承载台197可基本为方形柱状。同样的,第二支架侧部194朝向第一支架侧部192的表面可以凸设有第二承载台196,第二承载台196可以远离支架主体部193。第二承载台196可基本为方形柱状。第二承载台196与第一承载台197到支架主体部193的距离可以基本一致。
如图5所示,第一外观承载部191与第一支架侧部192远离支架主体部193的一端连接,第一外观承载部191与第一支架侧部192弯折连接,例如弯折角可近似为90°。并且,第一外观承载部191与第一承载台197,分别位于第一支架侧部192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
图6表示支架19、第一支撑部18和第二支撑部20的组装剖视结构。结合图5与图6所示,第一外观承载部191可具有弧形角状结构。第一外观承载部191可以具有相连的外观弧面191a与承载平面191b,二者远离第一支架侧部192的一侧交汇形成尖角。外观弧面191a可朝向承载平面191b弯曲,承载平面191b可以基本平行于支架主体部193。
第二外观承载部195可与第一外观承载部191的结构相同,且对称分布。具体的,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外观承载部195与第二支架侧部194远离支架主体部193的一端连接,第二外观承载部195与第二支架侧部194弯折连接,例如弯折角可近似为90°。并且,第二外观承载部195与第二承载台196,分别位于第二支架侧部194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第二外观承载部195可具有弧形角状结构。第二外观承载部195可以具有相连的外观弧面195a与承载平面195b,二者远离第二支架侧部194的一侧交汇形成尖角。外观弧面195a可朝向承载平面195b弯曲,承载平面195b可以基本平行于支架主体部193。
如图5所示,第一支撑部18可以包括第一限位板182,以及设在第一限位板182上的第一支撑块181。第一限位板182可以近似为平板状。第一支撑块181可近似为圆柱的一部分,例如为半圆柱状。或者,第一支撑块181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其具有弧形表面。第一支撑块181的边界可内缩于第一限位板182的边界之内,即第一支撑块181在第一限位板182上的正投影,落在第一限位板182的边界之内。第一支撑块181用于对显示模组12的第一模组侧部12b进行支撑(下文将继续描述)。
如图5所示,第二支撑部20的结构可与第一支撑部18基本一致,二者可以对称分布。具体的,第二支撑部20可以包括第二限位板202,以及设在第二限位板202上的第二支撑块201。第二限位板202可以近似为平板状。第二支撑块201可近似为圆柱的一部分,例如为半圆柱状。或者,第二支撑块201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其具有弧形表面。第二支撑块201的边界可内缩于第二限位板202的边界之内,即第二支撑块201在第二限位板202上的正投影,落在第二限位板202的边界之内。第二支撑块201用于对显示模组12的第二模组侧部12c进行支撑(下文将继续描述)。
实施例一中,第二支撑块201与第一支撑块181均可以称为支撑块,支撑块用于对显示模组12的模组侧部进行支撑。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显示模组的模组侧部为平整状时,支撑块的形状可与该模组侧部的形状适配,例如支撑块朝向该模组侧部的表面基本为平面。
如图6所示,第一支撑块181与第二支撑块201的弧形圆柱面上均可以覆盖缓冲层21,缓冲层21基本完全布满该弧形圆柱面。缓冲层21可由柔软易形变、能吸收冲击的材料制成,例如泡棉。
结合图5与图6所示,第一支撑部18中的第一支撑块181,可以穿过第一支架侧部192上的第一限位通孔192b;第一支撑部18中的第一限位板182可与第一支架侧部192的表面配合。由此,第一支撑部18被限位在第一支架侧部192上。为对第一支撑部18进行固定,可使用连接件(如螺钉连接件、铆钉等)固定第一限位板182与第一支架侧部192,其中该连接件穿过第一限位板182以及第一支架侧部192上的第一连接通孔192a。
结合图5与图6所示,第二支撑部20中的第二支撑块201,可以穿过第二支架侧部194上的第二限位通孔194b;第二支撑部20中的第二限位板202可与第二支架侧部194的表面配合。由此,第二支撑部20被限位在第二支架侧部194上。为对第二支撑部20进行固定,可使用连接件(如螺钉连接件、铆钉等)固定第二限位板202与第二支架侧部194,其中该连接件穿过第二限位板202以及第二支架侧部194上的第二连接通孔194a。
如图6所示,第二支撑部20中的第二限位板202,与第一支撑部18中的第一限位板182相向设置;第二支撑部20中的第二支撑块201,与第一支撑部18中的第一支撑块181相背设置。并且,第二限位板202与第一限位板182,均可以低于第一承载台197(或第二承载台196),也即第二限位板202与第一限位板182,均可以位于第一承载台197(或第二承载台196)与支架主体部193之间。第二支撑块201与第一支撑块181,均可以低于第一外观承载部191(或第二外观承载部195),也即第二支撑块201与第一支撑块181,均可以位于第一外观承载部191(或第二外观承载部195)与支架主体部193之间。
图7可以表示显示模组12与支架14的装配关系,其中为了保持图面整洁,仅对部分部件使用了剖视图表示。结合图3、图6与图7所示,显示模组12可安装在支架14上,支架14的大部分可位于收容空间12d内。
具体的,支架14的支架主体部193位于收容空间12d内,支架主体部193可以靠近显示模组12的模组主体部12a(或者说靠近显示模组12的曲面屏122),支架主体部193可与模组主体部12a零间隙或者保持一定间隙。支架主体部193能够对模组主体部12a进行支撑。支架14的第一支架侧部192与第二支架侧部194基本上完全位于收容空间12d内。第一支架侧部192与第二支架侧部194均位于支架主体部193背离模组主体部12a的一侧。第一支架侧部192靠近显示模组12的第一模组侧部12b,第二支架侧部194靠近显示模组12的第二模组侧部12c。
第一支架侧部192上的第一支撑块181位于收容空间12d内,并位于第一模组侧部12b与第一支架侧部192之间,第一支撑块181的弧形表面朝向第一模组侧部12b。第一支撑块181能够对第一模组侧部12b进行支撑。例如,第一支撑块181上的缓冲层21可与第一模组侧部12b中的曲面屏122和/或曲面盖板121接触(图7所示的接触配合仅仅是一种示意),以对弯曲的第一模组侧部12b进行柔性支撑。或者根据产品需要,第一支撑块181上的缓冲层21可与曲面屏122和/或曲面盖板121保持较小间隙,以对弯曲的第一模组侧部12b进行柔性支撑。
第二支架侧部194上的第二支撑块201位于收容空间12d内,并位于第二模组侧部12c与第二支架侧部194之间,第二支撑块201的弧形面朝向第二模组侧部12c。第二支撑块201能够对第二模组侧部12c进行支撑。例如,第二支撑块201上的缓冲层21可与第二模组侧部12c中的曲面屏122和/或曲面盖板121接触(图7所示的接触配合仅仅是一种示意),以对第二模组侧部12c进行柔性支撑。或者根据产品需要,第二支撑块201上的缓冲层21可与曲面屏122和/或曲面盖板121保持较小间隙,以对弯曲的第二模组侧部12c进行柔性支撑。
实施例一中,通过设计支架14,并在支架14的第一支架侧部192安装第一支撑部18,使第一支撑部18的第一支撑块181与第一模组侧部12b配合,以对第一模组侧部12b进行支撑;在支架14的第二支架侧部194上安装第二支撑部20,使第二支撑部20的第二支撑块201与第二模组侧部12c配合,以对第二模组侧部12c进行支撑,从而使得显示模组12的结构强度薄弱区得到加强,抵抗冲击的性能得到提升,受冲击时出现显示异常的风险被降低。并且,第一支撑块181的形状与第一模组侧部12b适配,第二支撑块201的形状与第二模组侧部12c适配,这能增强对支撑块于模组侧部的配合强度,有利于增加模组侧部的结构强度。
另外,第一支撑块181与第二支撑块201均覆盖有缓冲层21,缓冲层21质地较软,能够吸收冲击,能够避免对模组侧部造成损伤。第一支撑块181与第一支架侧部192以组装方式连接,第二支撑块201与第二支架侧部194以组装方式连接,此种分体式设计便于保证支架14的可制造性。例如,可以使用不同材料及工艺,分别加工支架本体19,与第一支撑部18/第二支撑部20。
实施例一中,在将显示模组12与支架14组装时,支架14可以类似抽屉那样从显示模组12的一端插入收容空间12d中。此种装配方式能够适应显示模组12的大弧度弯曲形态,能够容易、可靠地将显示模组12与支架14进行装配。
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产品需要,第一支撑部可以包括第一支撑块、不含第一限位板。第二支撑部可以包括第二支撑块、不含第二限位板。其中,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均可与支架本体19组装连接或者连为一体。
结合图3、图6与图7所示,第一外观承载部191与第二外观承载部195均可以位于显示模组12的收容空间12d外。第一外观承载部191上的承载平面191b可与曲面盖板121的侧部平面121d连接,例如通过粘胶(图7中用黑色块表示粘胶)粘接。第一外观承载部191上的外观弧面191a可与曲面盖板121的第一弯折区121b的外表面基本平滑过渡。第二外观承载部195上的承载平面195b可与曲面盖板121的侧部平面121e连接,例如通过粘胶粘接。第二外观承载部195上的外观弧面195a可与曲面盖板121的第二弯折区121c的外表面基本平滑过渡。此种设计,使得支架14能对显示模组12进行良好地固定与支撑,还可以确保电子设备12的外观造型流畅、美观度高。示例性的,具有支架14与显示模组12的此种配合设计的手机是一种新的手机产品形态,能够提供新颖的用户体验。
如图7所示,电子模组15可以安装在支架主体部193背离曲面屏122的一侧。电子模组15例如可以是电路板组件或者电池,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具有电性能的部件,实施例一对此不做限定。盖板16可以位于电子模组15背离支架主体部193的一侧,也即在图7视角中盖板16可以位于电子模组15之上。盖板16可具有相应的功能,例如对电子模组15进行限位、电磁防护等。
如图7所示,后盖17可以固定在第一承载台197与第二承载台196上。后盖17可基本与第一外观承载部191、第二外观承载部195平齐。由此,第一外观承载部191、后盖17及第二外观承载部195可共同构成电子设备10的背面结构。
实施例一中,后盖17可以是起封装和防护作用的机械部件。或者,后盖17还可以是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模组,这样使得电子设备10的前后均能进行显示,极大提升了电子设备10的显示面积。示例性的,具有此种设计的手机是一种新的手机产品形态,能够提供更大的显示面积,极大提升用户体验。
如图1和图2所示,上盖11与下盖13均可以为平整板状结构。上盖11与下盖13分别固定于显示模组12的相对两端,并将显示模组12的两端封闭。上盖11与下盖13可以基本平行设置。后盖17位于上盖11与下盖13之间,上盖11与下盖13的厚度方向,可以与后盖17的厚度方向基本垂直。上盖11、后盖17与下盖13将显示模组12的收容空间12d封闭。
实施一中,上盖11与下盖13可以是起封装和防护作用的机械部件。或者,上盖11和/或下盖13还可以是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模组,这样能进一步提升电子设备10的显示面积。示例性的,具有此种设计的手机是一种新的手机产品形态,能够提供更大的显示面积,极大提升用户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包括显示模组和支架;
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模组主体部和模组侧部;所述模组侧部与所述模组主体部连接,并相对所述模组主体部弯折,所述模组侧部与所述模组主体部围成收容空间;
所述支架包括支架主体部、支架侧部和支撑部;所述支架主体部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支架主体部靠近所述模组主体部,并对所述模组主体部进行支撑;所述支架侧部与所述支架主体部连接并形成夹角,所述支架侧部靠近所述模组侧部,所述支架侧部设有限位通孔;所述支撑部包括限位板和支撑块,所述限位板固定于所述支架侧部背向所述模组侧部的表面,所述支撑块设在所述限位板上,所述支撑块的边界内缩于所述限位板的边界之内,所述支撑块穿过所述限位通孔并对所述模组侧部进行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朝向所述模组侧部的表面覆盖有缓冲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组侧部为弧形板状结构,所述模组侧部的拱起最高点位于所述模组主体部之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具有弧形表面,所述弧形表面朝向所述模组侧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包括外观承载部,所述外观承载部与所述支架侧部远离所述支架主体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外观承载部与所述支架侧部形成夹角,且所述外观承载部与所述支架主体部分别位于所述支架侧部的相对两侧;所述外观承载部位于所述收容空间之外;所述外观承载部具有承载平面;
所述模组侧部远离所述模组主体部的一端具有侧部平面,所述侧部平面朝向所述承载平面,并与所述承载平面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组侧部为弧形板状结构,所述模组侧部的拱起最高点位于所述模组主体部之外;
所述外观承载部具有外观弧面,所述外观弧面与所述外观承载部的所述承载平面相连,并背向所述模组侧部的所述侧部平面;所述外观弧面与所述模组侧部背向所述收容空间的外表面平滑过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组侧部包括第一模组侧部与第二模组侧部,所述第一模组侧部与所述第二模组侧部分别连接于所述模组主体部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一模组侧部与所述第二模组侧部均相对所述主体部弯折,所述第一模组侧部、所述模组主体部及所述第二模组侧部围成所述收容空间;
所述支架侧部包括第一支架侧部与第二支架侧部,所述第一支架侧部与所述第二支架侧部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架主体部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一支架侧部与所述第二支架侧部均与所述支架主体部形成夹角,并均位于所述支架主体部背向所述模组主体部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架侧部靠近所述第一模组侧部,所述第二支架侧部靠近所述第二模组侧部;
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侧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对所述第一模组侧部进行支撑;所述第二支撑部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侧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对所述第二模组侧部进行支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承载台与第二承载台,所述第一承载台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侧部朝向所述第二支架侧部的表面,所述第二承载台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侧部朝向所述第一支架侧部的表面;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后盖,所述后盖固定在所述第一承载台与所述第二承载台上;所述第一承载台与所述第二承载台位于所述后盖与所述支架主体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盖与下盖;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分别固定于所述显示模组的相对两端,所述后盖位于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之间,所述上盖、所述后盖以及所述下盖将所述收容空间封闭。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模组包括相贴合的曲面盖板与曲面屏,所述曲面屏位于所述曲面盖板与所述支架之间;所述曲面盖板与所述曲面屏均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弯折区、平整区和第二弯折区;
所述曲面盖板的平整区与所述曲面屏的平整区重叠,并构成所述模组主体部;
所述曲面盖板的第一弯折区与所述曲面屏的第一弯折区位于所述平整区的同侧,所述曲面盖板的第一弯折区超出所述曲面屏的第一弯折区,所述曲面盖板的第一弯折区与所述曲面屏的第一弯折区构成所述第一模组侧部;
所述曲面盖板的第二弯折区与所述曲面屏的第二弯折区位于所述平整区的同侧,所述曲面盖板的第二弯折区超出所述曲面屏的第二弯折区,所述曲面盖板的第二弯折区与所述曲面屏的第二弯折区构成所述第二模组侧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模组侧部与所述第二模组侧部均为弧形板结构,所述第一模组侧部与所述第二模组侧部的拱起最高点位于所述模组主体部之外,所述曲面盖板的第一弯折区与所述曲面盖板的第二弯折区的弯曲角度为90°-18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曲面屏的第一弯折区与所述曲面屏的第二弯折区的弯曲角度大于或等于90°。
CN202110477490.4A 2021-04-29 2021-04-29 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9232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77490.4A CN113923280B (zh) 2021-04-29 2021-04-29 电子设备
EP22794649.8A EP4221163A4 (en) 2021-04-29 2022-04-18 ELECTRONIC DEVICE
US18/034,993 US20230403350A1 (en) 2021-04-29 2022-04-18 Electronic device
PCT/CN2022/087369 WO2022228178A1 (zh) 2021-04-29 2022-04-18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77490.4A CN113923280B (zh) 2021-04-29 2021-04-29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23280A CN113923280A (zh) 2022-01-11
CN113923280B true CN113923280B (zh) 2022-11-18

Family

ID=79232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77490.4A Active CN113923280B (zh) 2021-04-29 2021-04-29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403350A1 (zh)
EP (1) EP4221163A4 (zh)
CN (1) CN113923280B (zh)
WO (1) WO202222817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23280B (zh) * 2021-04-29 2022-11-1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6895215A (zh) * 2022-04-08 2023-10-1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屏幕组件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61183A (zh) * 2020-10-20 2021-01-22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屏模组和终端
CN112562496A (zh) * 2019-09-26 2021-03-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10549B1 (ko) * 2015-04-09 2022-06-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베젤리스 스크린을 구비한 전자 장치
CN105044957B (zh) * 2015-09-10 2018-11-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TWI600938B (zh) * 2015-09-18 2017-10-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WO2020035126A1 (en) * 2018-08-13 2020-02-20 Laurent Collot Display support assembly
CN110572492A (zh) * 2019-09-05 2019-12-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0662383B (zh) * 2019-09-29 2021-11-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700728A (zh) * 2019-10-23 2021-04-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417276B (zh) * 2020-03-31 2021-10-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2064060U (zh) * 2020-04-01 2020-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曲面屏幕总成及终端
CN211702103U (zh) * 2020-05-25 2020-10-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2116879A (zh) * 2020-10-14 2020-12-2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多曲面显示装置
CN113923280B (zh) * 2021-04-29 2022-11-1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62496A (zh) * 2019-09-26 2021-03-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261183A (zh) * 2020-10-20 2021-01-22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屏模组和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28178A1 (zh) 2022-11-03
CN113923280A (zh) 2022-01-11
US20230403350A1 (en) 2023-12-14
EP4221163A1 (en) 2023-08-02
EP4221163A4 (en) 2024-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23280B (zh) 电子设备
US11196849B2 (en) Screen assembly,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nic device
US9715139B2 (en) Curved display device
JP7353050B2 (ja) 表示装置及び携帯用端末機
CN103189812B (zh) 带有暴露区域的便携式计算机
EP3116203A1 (en) Mobile device
US20080137272A1 (en) Flat panel display module
US20140111910A1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display panel thereof
US10131573B2 (en) 3-D glass enclosur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CN104503109B (zh)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190029129A1 (en) Display device
US11599143B2 (en) Flexible display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6161897A (zh) 一种摄像头和移动终端
CN210667571U (zh) 一种显示屏组件和终端设备
CN111010466B (zh) 电子设备和显示屏安装方法
EP4021154B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06095003A (zh) 显示装置和移动终端
WO2015040873A1 (ja) 表示装置
CN110278673B (zh) 电子设备
KR102272176B1 (ko) 충격 방지를 위한 휴대용 모바일 단말 장치
CN102160363A (zh) 使可用的显示器有效显示区最大化的显示器的机械设计
CN216391092U (zh) 盖板和显示装置
CN219421378U (zh) 一种中框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5019641B (zh)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CN202075671U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6698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